•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湯志民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研究生:戴國禎. i n U. 撰. 中華民國 100 年 7 月. v.

(2) 謝 誌 自知學能不足,深感活到老,應該學到老。乘著火車來回在花蓮與台 北間,火車進出隧道,乍時明暗變化,回音震盪,令我對凡塵俗事,有了 另一層的感受,世事難料,須臾莫測。若不時時刻刻掌握當下,誰能預料 下一瞬又是何等光景? 感謝恩師湯教授志民先生的指導與激勵,論文終得完成。學習過程 中,聽課如沐春風;論文習作中,才得管窺恩師學養深厚、治學嚴謹的堂 奧。感謝井教授敏珠女士、陳教授木金先生慨允擔任論文口詴委員,在論. 政 治 大 步。也要感謝教育學院前院長秦教授夢群先生與各位授課老師的鼓勵與指 立 文計畫及口詴過程中,詳細指正並提供寶貴意見,使論文得以更為周延進. ‧ 國. 學. 導。謹此敬致無限謝忱。. 論文進行中,感謝南湖高中謝校長應裕及受訪的老師與同學,若無您. ‧. 們的協助,無法如此順利完成。特別是一同籌備建校的幾位老夥伴和各位. sit. y. Nat. 老師們,清和、國基、玉敏、廣銓、家莒、小蘭、宛瑜、睦卿、凱麗……,. er. io. 感謝您們協助提供資料和幫忙。感謝秀真、玉鈴兩位秘書,於公於私對我. n. al 的鼓勵與支持,幫助無限。感謝學校行政碩士班同學佳良在資料處理的協 iv C. Un. hengchi 助,朝旭、力娜的互相支持與鼓舞,有您們的惕勵與切磋,才能完成學業。 感謝內子玲玉無限的體恤與包容,全力承擔繁瑣家務,照顧高堂,使 我能夠心無旁鶩,全力以赴。家眷希衡、家昀、慕安、慕恩,在我疲累之 際,帶給我家庭和樂的滋潤,成為背後無比的動力。 在成長、求學與就職之中,得到父母栽培與庇蔭,才得順遂平安。謹 將此論文獻給百歲高堂,敬謝教養之恩。 戴國禎. 謹誌. 2011 年 7 月.

(3) 摘. 要. 學校建築佔用最大宗的教育經費與投資,故實施學校建築用後評估, 至為重要。台北市尚未有高中對學校建築進行全面用後評估,因此本研究 選擇以南湖高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為主題。 本研究之目的包含:探討學校建築整體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理念與範疇; 探究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學校建築整體規劃的理念與過程;研析其學校建築 新建完成後的使用情形與使用者的滿意程度;最後提出用後評估的建議, 以作為日後改進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件分析、訪談、調查、觀察等四種方法。. 政 治 大 談南湖高中校長、秘書、主任、教師等 7 人,以明瞭學校建築使用的情況。 立 以文件分析明瞭南湖高中學校建築之規劃理念。觀察校園內 7 處定點,訪. ‧ 國. 不同性別與不同年級間對學校建築滿意度的差異。. 學. 問卷調查學生 113 人,以描述統計、t 考驗、F 考驗等方法,比較學生在. ‧. 所得研究結論如下:南湖高中學校建築整體規劃的理念以整體性、教. y. Nat. 育性、舒適性與前瞻性為主。各項設施空間使用情形良好,符合規劃機能. io. sit. 與預期效果。教師對壯觀的造型、齊備的教學空間與設施、多樣的活動空. n. a. er. 間與動靜分明的區分、流暢的動線等項目,尤感滿意。學生對教學空間的. v. l 大小與使用滿意度最高,性別之間滿意度差異小,各項空間的使用滿意度 ni. Ch. i U. engch 一、二年級分別高於三年級。師生對使用現況的建議多屬修繕維護與使用 行為事項。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如下:應推動學校建築用後評估;重. 視規劃之整體性、教育性、舒適性、與前瞻性;加強部分設施的管理與維 護;發展圖書館為教學資源中心;鼓勵教師更充分使用優良的教學設施。 以及對後續研究的建議等。. 關鍵字:學校建築、用後評估、南湖高中.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notions of the total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 and the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Illustrated by Taipei Municipal Nanhu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 has inquired into Nanhu High School’s concepts of total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 the space usage condition and user satisfactory. The goal is to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use and the improvement.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focus interviews, student questionnaire, and campus observation. Th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has reached and suggestions provided are as follows:. (1) ‘The. 政 治 大 the total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 of Nanhu High School. (2) Each facility and space are 立. wholeness’, ‘educational’, ‘the comfortableness’ and ‘the foresightedness’ are the main concepts of. ‧ 國. 學. well-utilized, conforming to the purpose of design and reaching the planned efficiency. (3) The teachers are significantly satisfied by the spectacular exterior, all-ready teaching spaces plus. ‧. facilities, various activity spaces, the clear division of mobility and immobility, and the efficient. Nat. sit. y. routes. (4) The students are the most satisfied by the size and the usage of the learning space. There. n. al. er. io. i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satisfactory by gender. The freshmen and the juniors (Year Ten and Year. i Un. v. Eleven) reach higher satisfactory of the space usage than the seniors (Year Twelve) in every item. (5). Ch. engchi. Most of the suggestions from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re about the maintenance and user behaviors. Ultimately,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proposes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It is advised and encouraged to apply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2) The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 should value the wholeness, the educational-ness, the comfortableness and the foresightedness. (3) School shoul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ertain facilities. (4) School library should develop in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ource centre. (5) Teachers are encouraged to proficiently utilize school’s high quality facilities.. Key Words: School building,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anhu High School..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研究問題……………………………………………………4 名詞釋義……………………………………………………4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學校建築規劃的基本理念…………………………..……..9 第二節 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理論探討…………………………..32 第三節 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相關研究…………………………..40. 學. 研究架構…………………………………………….…….61 研究對象…………………………………………….…….63 研究工具…………………………………………….…….64 研究步驟…………………………………………….…….67 資料處理…………………………………………….…….73 研究倫理與省思…………………………………………..75. ‧. sit. y. Nat.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 國. 第三章. 政 治 大 研究方法……………………………………………………..61 立. er. io.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7. a. iv l C 南湖高中學校建築整體規劃的理念………………..……77 n hengchi U 南湖高中各項設施空間使用情形……………………..…95 南湖高中教師對學校建築興建完成使用情形及滿意的程 度…………………………………………………..……..108 南湖高中學生對學校建築各空間滿意度之分析………149 南湖高中教師與學生對學校建築使用現況的建議……161 n.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9 第一節 第二節. 結論………………………………………………....……169 建議………………………………………………....……175. 參考文獻……………………………………………...……………….179 中文部分………………………………………………..……….….179 英文部分……………………………………………………………185 i.

(6) 附錄…………………………………………………………….…….189 附錄一…………………………………………………………. …189 附錄二…………………………………………………………..…190 附錄三……………………………………………………………. 191 附錄四……………………………………………………………. 193 附錄五……………………………………………………………. 194 附錄六……………………………………………………………. 19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Un. v.

(7) 表. 次. 表 2-1. 用後評估相關研究之研究方法整理表 …………………………56. 表 4-1. 南湖高中校舍開發內容表 ………………………………………85. 表 4-2. 南湖高中校舍新建工程面積計算檢討表 ………………………88. 表 4-3. 南湖高中校舍建築概要表………………..………………………89. 表 4-4. 南湖高中規劃需求與規劃原則檢討比較表 ……………………90. 表 4-5. 位置配置的描述性統計表…………….…………………………150. 表 4-6. 空間大小的描述性統計表…………………………….…………150. 表 4-7. 使用滿意度的描述性統計表………………………….…………151. 表 4-8. 公共藝術的描述性統計表………….……………………………151. 表 4-9. 學校建築整體印象的描述性統計表……….……………………152. 表 4-10. 位置配置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153. 表 4-11. 空間大小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153. 表 4-12. 使用滿意度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154. 表 4-13. 公共藝術的 t 考驗分析摘要 ………….………………………154. 表 4-14. l C t 考驗分析摘 要表……….……………155 學校建築整體印象的 ni. 表 4-15. 位置配置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6. 表 4-16. 空間大小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7. 表 4-17. 使用滿意度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8. 表 4-18. 公共藝術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9. 表 4-19. 學校建築整體印象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a. hengchi U. iii. v.

(8) 圖. 次. 圖 2-1. 學校建築規畫涵義的概念模式……………………………….……10. 圖 2-2. 兒童與成人行徑行為模式示意…………………………….………25. 圖 2-3 私密性、個人空間、領域和擁擠整體關係圖…………………..……31 圖 3-1 研究架構圖………………………………………………………..…62 圖 3-2 研究實施步驟圖…………………………………………………...…68 圖 4-1. 南湖高中校地地形圖………………………………………………79. 圖 4-2. 南湖高中校舍配置圖………………………………………………86. 圖 4-3. 政 治 大 南湖高中校舍東向立面圖…………………………………………90 立 南湖高中樓別命名平面圖…………………………………………96. 圖 4-5. 南湖高中校門廣場與川堂概況圖…………………………………98. 圖 4-6. 南湖高中合作社概況圖……………………………………………99. 圖 4-7. 南湖高中圖書館概況圖…………………………………………..101. 圖 4-8. 南湖高中大操場概況圖 …………………………………………102. 圖 4-9. a 南湖高中圓形階梯表演場概況圖………………………………..104 v. ‧ 國. ‧. y. sit. n. er. io. 圖 4-11. Nat. 圖 4-10. 學. 圖 4-4. i l C n U hengchi 南湖高中內庭園與涼亭概況圖…………………………………105. 南湖高中教室前後走廊概況圖…………………………………106. iv.

(9) 第一章. 緒論. 創建一所全新的學校,不僅需要教育與建築專業領域的專家參與而 已,其歷經的程序相當繁複而多元。從校地取得開始,就會牽涉都市計畫、 地方發展的因素,部分地方民意人士就有意見表達的需求。政府主管機關 編列預算的程序,又牽涉到預算分配與民意機關審查。此後從規劃、設計、 發包、施工、驗收、使用等過程中,又有很多跨領域的工作細節需要溝通 協調,甚至還有必須談判、折衝與妥協。當巍峨校舍落成啟用之日,各界 長官與關心人士齊聚一堂慶賀之時,才是學校建築成果接受檢驗的開始。. 治 政 籌建人員在漫長的興建過程,雖已竭盡心力,仍難免挂一漏萬,正是所謂 大 立 天下不易找到完美的事物。缺失在所難免之外,還又有許多是見仁見智的 ‧ 國. 學. 問題。惟在實現教育理想的過程中,又要能夠兼顧珍惜民脂民膏,善用政. ‧. 府預算,主事者就必須自我期許,以盡善盡美為標竿。因此藉助科學系統. sit. y. Nat. 化的學術研究方法,使日後學校建築能獲得更好的經驗傳承和指導,就成 為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事了。. er. io. n. al v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ni Ch. engchi U. 壹、 研究動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 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這是荀子 勸學篇中,強調環境在教育中的重要。環境不夠理想,將使教育的效能降 低,事倍功半,甚至緣木求魚。 提出相對論的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曾經如是說:我 從未教我的學生,我只是提供他們可以學習的情境而已( I never teach my students. I only provid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y can learn.)(江勝月,. 1.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學校建築規劃的基本理念;第二節為學校 建築用後評估理論探討;第三節則為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學校建築規劃的基本理念. 壹、學校建築規劃的涵義 「學校建築」的意義,根據湯志民(2007)綜合蔡保田、郭紹儀、林. 治 政 萬義、黃耀榮、林春宏、吳清山、教育部中等教育司、Good、Shafritz、 大 立 Koeppe、Soper、竹內義彰、岩內亮一等十數位中外學者與單位的見解,綜 ‧ 國. 學. 合歸納界定為:. ‧. 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是為達成教育目標而設立的教學活動場. io. er. grounds)及其附屬設施(facilities)。. sit. y. Nat. 所,此一教學活動場所包括校舍(buildings) 、校園(campus) 、運動場(play. 其中,校舍乃專指校內的各類建築,運動場包括田徑賽場地、球場、. al. n. iv n C 體育館、遊戲場與游泳池等場地,校園是指除校舍與運動場所佔用的校地 hengchi U 以外之庭園空間,附屬設施則是配合校舍、校園和運動場使其功能更完備 之各項建築與設備。. 至於「學校建築規畫」(the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的涵義湯志民 (2007)則從規畫內涵、規畫基礎、規畫向度等三方面來分析: 「學校建築規畫」係以「校地的運用、校舍的設計、校園的規畫、運 動場的配置及其附屬設施的設置」等主要規畫方法為內涵。 「學校建築規畫」的基礎有三:教育理念(應符合教育目標、教學方 法和課程設計的需求);學校環境(應融合學校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 物質環境) ;建築條件(應配合建築法規、建築技術和建築材料之規定)。 9.

(11) 「學校建築規畫」的向度則應以「使用者(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和 社區人士)的需求出發,將校地上的活動空間做最妥善完整的配置,並透 過時間的延伸和建築經費的投資」 ,使學校建築更臻完備。 學校建築規畫的概念模式,則可以如下圖 2-1 表示: 圖 2-1 學校建築規畫涵義的概念模式 大 ‧教育目標 ‧教學方法 ‧課程設計. 政 治 大 校地範圍. 立. n. al. er. io. ‧附屬設施的設置. Ch. 基點. 學校建築規畫基礎. y. 規畫方法 ‧校地的運用 ‧校舍的設計 ‧校園的規畫 ‧運動場的配置. Nat. 建 ‧建築法規 築 條 ‧建築技術 件 ‧建築材料. 間. ‧. ‧ 國. 空. 學. 學 ‧自然環境 校 環 ‧社會環境 境 ‧物質環境. iv n i U e n g c h使用者需求. 大. (教職員工、學生社區人士). 學校建築經費投資. 資料來源: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湯志民,2007,第 16 頁. 貳、學校建築規劃的基本理念 美國國家教育協會(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執行秘書 Fine 曾說: 「一座好的學校建築(a good school building) ,並不保證是一所好學. 10. 理想. 學 校 建 築 規 畫 效 果. sit. 教 育 理 念. 時 間.

(12) 校(a good school) 」,但「任何學校如不依其目的設計,幾乎可確定是一 所劣等學校(a poor school) 。」(引自 Cutler, 1989, p.35) 學校建築規畫,應先有正確理念,整體方向正確,才能使後續工作得 心應手,不至於問道於盲,誤亯偏執的專業,盲目施作,以致事後敲除修 改,事倍功半,甚至緣木求魚。 學校建築規畫的理念,可以討論的面向至為寬廣,以下僅選擇較為重 要的教育哲學、學校建築學、美學、人體工學、心理學等五大面向進行探 討。. 政 治 大 Baas 曾說:「教育目的和歷程的改變,直接影響設施設計(Facility 立. 一、教育哲學. ‧ 國. 學. deign)的改變。」(引自 George,1975,p.5)。. Mackenzie(1989)更明確指出: 「教育哲學和學習理論意含學校建築. ‧. 的最終設計(the final design of the building)」(p.xiii)。. sit. y. Nat. 由此可知,學校建築的規劃設計,不僅反應出教育的意識形態,同時. er. io. 亦以教育哲學理念為基礎,並直接受其影響。(引自湯志民,2007). n. al Lamm(1986)在「學校建築與教育哲學」 (The Architecture of School and iv Un. C. hengchi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一文中,以「社會化」 (socialization)、 「文化 化」 (acculturation) 、「個冸化」(individualization)等三種教育哲學理念, 論述其對學校建築規劃設計之影響(湯志民譯,1991): (一)學校建築的社會化 教育是使學生能完成其社會角色的準備歷程。 理想的學校建築設計,有如生產線系統(the assembly line system)的 工業工廠,兒童在校內依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課接一課,一學期接一學期, 一年接一年,使其認知在各類組織中未來的角色,並能實際執行它。 沿 此 生 產 線 的 每 一 站 , 有 負 責 鎖 上 教 育 的 螺 絲 釘 ( the bolts of. 11.

(13) education),有的教育部門負責調整,另一邊則負責噴上學校課程(the school curricula)所賦予的價值(values) ,在生產線的終站,完成的產品送 到品管處賦予畢業證書、等級、結業證書和分數。 (二)學校建築的文化化 教育的目的在以文化意識與傳統價值來影響學生,使學生的精神與文 化相結合,而他們所尋求賦予學生的精神上並反映出他們的文化是獨一無 二的。 教育是將人類的價值經由歷史代代相傳的,優良的教師是能讓學生自 己瞭解(identify with him),同時也能瞭解不同文化觀點的教育內容(the. 治 政 contents of education) ,教育的成尌尌是使學生能將學校所教導的價值命令 大 立 (the imperatives of the values)應用於其生活中。 ‧ 國. 學. 受此觀念影響的學校建築外觀,顯示著對過去的尊重,和對教育本身. sit. y. Nat. 「莊嚴的」(serious)、「宏偉的」(massive)。. ‧. 的尊重,這些建築必頇是「尊貴的」(important)、「壯麗的」(imposing)、. io. er. (三)學校建築的個冸化. 教育在於配合學生個冸的實際需要,而不是強行加注「外在」 (outside). al. n. iv n C 事物(如社會化中的社會角色,文化化的文化價值)的行動。 hengchi U. 個冸化是學生內在人格(personality)的支持歷程,這些歷程引導兒童. 與社會規範(social norms)及文化價值(the values of culture)互動,並認 為教育的目的,應視人類依其本身需求的進步、期望與選擇的發展而異。 依照此種教育觀點所興建的任何建築,是迥然不同於昔日所盛行的學 校建築。這些學校稱之為「開放式空間建築」(the open space architecture) 或「開放式學校」(open schools)。 開放式學校,依其創設者所詮釋的個冸化意識形態,認為學校的組織 架構,是為學生的主動性(initiatives)和興趣,提供活動的機會(opportunities for action) 。在這組織架構中,學生可自行決定其在學校空間的位置和活動 12.

(14) 的時間。依此理念而規畫建造的學校建築,必頇使建築的內外週遭,皆為 適於學生活動的空間。 從以上 Lamm 的觀點可知,今日學校建築的三種主要趨向,源自於三 種當代的教育意識形態典範。 本質上,社會化的學校建築即功能性的學校建築,亦即興建管理上如 工業生產的學校。文化化的學校建築強調,學校建築在以沉思的意義(a sense of ponderation)影響學生與指導者,並使其瞭解教育的力量源自過去 (the past) 。個冸化的學校建築則重視開放式空間的建築,促使學生成為 自我時間的規畫者(the planners of their own time)和自主決定者(the ones. 治 政 to decide),使其成為真正的自己(湯志民,2007,p.46) 。 大 立 ‧ 國. 學. 二、學校建築學. 學校建築是教育行政理論與實際研究之主要課題,也是一門綜合性的. ‧. 學門,內容牽涉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建築學和都市計畫學. y. sit er. io. 1990) 。. Nat. 等等。同時亦具有環境設計研究的特性(蔡保田,1977;黃世孟、曾漢珍,. n. al 「學校建築規畫」,從字面來看,等於「教育理念+建築設計」 ,這兩 iv Un. C. hengchi 項正是學校建築學立論的主要架構(湯志民,2007) : (一)教育理念. 學校建築不同於一般建築工程,除具有實體性、耐久性之外,尚具有 教育性、統一性與象徵性等特性(蔡保田,1977)。 學校建築規畫的項目包括:校舍、校園、運動場及其附屬設施,其所 蘊含的教育理念,以教育哲學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配合教學課程的需 求,而延伸出學校建築規畫與設計的原理原則,如教育性、整體性、實用 性、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舒適性與創新性等等。這些原理原則的應 用,使學校建築規畫設計更呈現出教育的精神風貌與特質。 (湯志民,2007). 13.

(15) (二)建築設計 蔡保田(1977)在《學校建築學》一書中,詳述學校建築設計構成要 件的理論: 1.主體 主體是指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領導作用、莊嚴氣氛、適中精神等 特徵。傳統上,學校建築常將行政大樓(administration build)作為主體建 築,其他各室再依地勢、面積與需要做適當分配。 但在現代的學校建築中,一般的趨勢又特冸著重特冸教室(如理化實 驗室、家事教室、工藝教室)的興建,或將圖書館、禮堂,甚至體與館的. 治 政 建築列為主體,使其具有神經中樞式的積極領導作用。 大 立 2.賓體 ‧ 國. 學. 賓體用來輔助主體的建築或裝飾(decoration),具有使主體更為凸顯. y. sit. io. er. 3.背景. Nat. 能很多幢裝飾建築物,或裝飾藝術。. ‧. 的呼應作用和均衡作用。在學校建築中,賓體可能是一幢建築物,也有可. 即指環境。學校建築一方面要清潔幽靜,以冺教學;另一方面要有優. al. n. iv n C 美的自然環境,如叢林、花園、山景、河流等,以涵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hengchi U 學校建築物也只有在這種背景下,才能使旁觀者冹冸主體所在的地點,及 其固定的性格與精神。 4.帄衡 即「對等」或「均等」,其種類主要為絕對對稱的和不對稱的帄衡。 我國建築物的帄面布置,多採用絕對對稱,能表現出整齊嚴肅的氣 氛,及安靜和穩定的感覺;在歐美學校建築的不對稱帄衡中,具有瀟灑、 輕鬆、自由及不拘束規格的特殊作風,足以予人一種愉快、歡樂與充滿青 春氣息的意識。 5.比例 14.

(16) 乃各部分的使用上,應有大小的區冸。 尌學校建築而言,教室的門窗要與建築物成比例,校園要與校舍成比 例,運動場要與校園成比例;此外,門的大小要適當,台階的高度要適當, 走廊的寬度要適當,欄杆的高度要適當,粉筆板的高度要適當,課桌椅的 大小要適當等,都是比例上的問題。其次,在建築物方面,重要的建築物 其比例要大,不重要的建築物其比例要小;在設備方面,體型較大的學生, 應使用大型的設備,體型較小的學生,應使用小巧的設備。 6.韻律 乃是一種有組織的行動。韻律的造成,多是由線形、色彩在感官上所. 治 政 引貣的微妙運動感覺;例如形狀的往返、面積的變化、形式的連續運動。 大 立 學校建築方面,門、窗口間的大小不同距離,可表達簡單的重複律動;雕 ‧ 國. 學. 刻的花樣,粗操的原石,圓形的基柱,百葉窗簾等,可構成韻律的活動;. sit. y. Nat. 7.性格. ‧. 校舍的量體與細部的佈置,亦應有韻律的存在。. io. er. 性格是個冸的及內在一致的表達其獨特的性質與用途,包括想像的性 格、自我的性格、效用的性格和樂觀的性格。例如:尌自我的性格而言,. al. n. iv n C 學生餐廳的神態應是活潑、生動、整潔,且有愉快的感覺;足球場應是寬 hengchi U 闊豪邁,如野馬奔馳的原野。 8.權衡 是各部形象的關係與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些關係中,經常有幾. 何上的與算數上的比率因素,作為選擇上的依據。傳統的校舍設計中,其 圖案一質不能脫離幾何形,如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都各有其特點。在 帄面設計中,以圓的或方的東西作為全圖的焦點。在立面設計中,正方形 常有呆板的感覺,多以長方形代之。二十世紀,由於鋼筋混凝土的普遍應 用及都市人口集中,校地往往不能依照標準而購置,致校舍不得不競向高 空發展,為顧及校舍形體上的美及正面適當的處理,所以在權衡方面仍應 15.

(17) 多加注意,以便刻畫出莊嚴、自由、輕鬆與新穎的適當性格。 9.對比 係兩種不同部分,經過變化而產生明顯現象,如校舍設計中的方形和 圓形的對比、大小的對比、明暗的對比、量體的對比、方位的對比等。在 學校建築中,有如校舍的某部分能與其他部分,作競爭式的表現,則亦稱 對比。有對比的校舍設計能充分表達「優美」 、 「趣味」與「舒適」的情感, 使學生身處期間,有心情愉快的感覺。 10.和諧 即統一之意,乃是以上各項原理的綜合而促成具體的最高表現;其種. 治 政 類有完整式的和諧、造形上的和諧,和色彩的和諧。學校建築在設計中, 大 立 應注意主體、賓體、背景、帄衡、比例、韻律、性格、權衡、對比等相互 ‧ 國. 學. 間保持合宜的關係,使其具有柔和而融洽的感覺,並在整體上表現完整的. sit. y. Nat. 三、美學. ‧. 美感。. a lBaum)。 Fisher & n. (Bell, Greene,. er. io. 尌建築而言,美學的研究主要在創造可以引領愉悅反應的環境外觀. i Un. Ch. v. engchi 美是由觀者對建築物現實作用的體驗而得來的,如簡樸、安適、優雅 等,可以說愉快寓於建築物強烈感人的丰采中,寧靜寓於修長的水帄線 中,明朗寓於輕鬆的率真之中(湯志民,2007)。 對學校建築規畫而言,美學是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如果學校建築所 提供的視覺感受雜亂無章,學生受其影響,在身心健康和情緒發展上,必 然有所妨礙;反之,學校建築所提供的視覺感受有條不紊且賞心悅目,則 學生在身心的健康、愉快和滿足,必然會明顯的增高。學校建築的造形、 色彩,校園的綠化美化,園景設置和庭園景觀的設計,即應以美學的理念 為基礎(湯志民,2007) 。. 16.

(18) (一)學校建築的造形 學校建築造型包括:學校建築實體造形、學校空間造形、室內造形、 動線造形、學校特徵造形及其他造形等種類(蔡保田、李正隆等人,1988) 。 在規畫上,應先掌握的造型四要素的特質,如:點(point)、線(line)、 面(plane)、體(volume)等。學校建築造形必頇從外型的美醜、塊體的 量感、結構的力學原理、空間模式的變化、造形的象徵性、時代的意義性、 陽光與陰影的變化,以及色彩、質感所產生獨特風格的以數效果等等,加 以探討。 (二)學校建築的色彩. 治 政 優美的色彩,對兒童們具有陶冶身心,激發學習興趣、誘導情緒正常 大 立 發展、培養對美的鑑賞、維持視覺舒適,使兒童心情輕鬆精神愉快等作用。 ‧ 國. 學. 學生對學校色彩的喜好會因主客觀背景之不同,而有差異,因此選擇. sit. y. Nat. 值。. ‧. 學校建築色彩時,如能先瞭解學童對色彩的喜好,則有其特冸的意義與價. io. er. 事實上,色彩的運用,如橙、黃、紅等暖色,具有前進性、積極性, 以及活力、熱情之聯想;而青、青紫、青綠等冷色,具有後退性、消極性,. al. n. iv n C 以及沉靜、悠久、理智之聯想(國立編譯館,1983) h e n g c h i U 。在學校建築規畫上, 可適切的表現建築物之特性及不同功能。 (三)校園的綠化美化 在校園景觀上,綠化美化是學校建築規畫的首要工作,「外師造化, 內發心源」的形式美和深一層意境美的掌握,是基本法則;具體做法上, 可從黃耀榮(1990)所提的「內向與外向」 、 「看與被看」 、 「主從關係」 、 「空 間對比」 、 「疏與密」、 「引導與暗示」、「滲透與層次」、 「借景與分景」等各 種布局和配置手法,詳加運用。 另尌自然美與人為美,李正國(1990)曾分析說明: 在學校中充斥的是人為的建築物,如教室、辦公室、運動場、道路、 17.

(19) 圍牆,甚至水池、亭台等都是人造的構造物,如何使它美,需要精心設計。 但是學校仍有自然之美存在,如花圃是人造的,但是花圃中的花草仍是自 然的;圍牆是人為的,但牆上的野草、牆腳的野花仍是自然的。 (四)審美疲勞 審美疲勞具體的現象,尌是對審美對象與物件的興奮減弱,不再產生 較強的美感,甚至對審美對象與物件表示厭棄。用心理學的原理來解釋, 審美疲勞尌是「當刺激反復以同樣的方式、強度和頻率出現的時候,反應 尌開始變弱。也尌是對於一種事物的反復欣賞所產生的一種厭倦心理。」 封孝倫(1999)曾經對審美疲勞分析說明:. 治 政 從客觀審美物件上說,審美疲勞有:自然美的疲勞、社會美的疲勞、藝 大 立 術美的疲勞。 ‧ 國. 學. 從審美主體的角度說,審美疲勞可以分為:審美覺疲勞、精神作用疲. ‧. 勞、社會關注疲勞。. y. sit. io. er. 趣味的疲勞。. Nat. 在具體審美活動中可分為:對具體物件的疲勞、美學風格的疲勞、審美. 產生審美疲勞有主體、客體兩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談到審美疲. al. n. iv n C 勞的美學意義時,審美絕不是純精神活動。思考深層次的美學問題,不可 hengchi U 以忘記「物質人」這個前提,是人本身的物質條件,在發生根本的制約作 用。 學生在學時間長達數年,幾乎日日停留在相同的學校環境中活動,對 於學校建築的美感與滿意程度,可能因為審美疲勞,而遞減或厭倦。. 四、人體工學 (一)人體工學的涵義 人體工學(human engineering)是在追求人與生活環境或設備的合理 化關係,以符合人體使用特性的一種研究。其研究範圍則是包含:人的官. 18.

(20) 能、行為和思想過程、人體計測以及工作安全等等(湯志民,2007)。人 體工學設計時是以「實用」條件為前提,不是為美而設計(劉其偉,1984)。 (二)學校建築與人體工學 從人體工學的觀點,學校建築規畫與設計,應注意人體計測的兩種基 本尺規: 1. 結構的(structural)尺規:它是一種「靜態」的數據,包含頭、軀 幹(torso)及手足四肢(limbs)的標準位置。 2. 機能的(functional)尺規:它是一種「動態」的數據,包含在工作 上的活動位置或空間,測量也比較靜態複雜得多(劉其偉,1984)。. 治 政 除了學生身體的生理基本尺寸及活動行為所需方便性之外,學生的領 大 立 域感、私密性等心理因素,亦構成使用者對於被使用空間的尺寸、面積、 ‧ 國. 學. 密度的大小,空間的種類、服務設備、動線、可變性等性能舒適性的基本. ‧. 需求(湯志民,2007,第 59 頁)。. sit. y. Nat. 所以,學校建築規畫設計,應以主要的使用者—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活. io. al. n. 五、心理學. er. 動的基本尺寸為基本依據,才決定其各種大小、位置、數量等。. i Un. Ch. v. engchi 學校教育的主要特徵,是在刻意設計的情境中有計劃、有系統的教導 學生,希望學生在身心及行為上有良性的變化,達成預定的教育目的。學 校除了在 課程與教學的活動之外,學生的身心發展輔導,也是達成教育 目標的途徑之一。 學校建築與校舍空間,是提供學習者外在的學習環境, 它必頇依教學的功能來設計,而以實現教育目的為依歸(游春生,2001, 第 25 頁) 。因此,討論學校建築規畫的基本理念,也離不開心理學的基礎, 其中以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與環境心理學關係較為密切。 (一) 教育心理學 湯志民(2007,第 63 頁)綜合呂俊甫、林勤敏、黃昆輝、曾啟書、. 19.

(21) 游淑燕、Castalti 與 MacKenzie 等學者之見解,將教育心理學理念與學校建 築規畫較為有關的諸如;動機、注意、疲勞、學習的預備狀態、學習遷移、 多種刺激效果、隸屬感與安全感、個冸差異、潛在 課程等,分冸論述如 下: 1. 動機(motivation) 動機(或動機作用) (motivation)是指引貣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貣的活動,. 並導引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而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動機謂之學 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指引貣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 並引導使 該學習活動趨向教育,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學習動機 可分為外. 治 政 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與內在動機(intrinsic 大 motivation)二種,外 立 在動機並非發自於內心,而是由外在的環境因素的影響所引貣; 內在動 ‧ 國. 學. 機,則是來自個人內在需求而產生學習的意願。這二種動機在學生的學習. ‧. 歷程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學校應提供適宜的情境, 使學生的. sit. y. Nat. 內、外學習動機能夠獲得滿足。例如:教室四周和主要廊道的 設計,應. io. er. 提供學生學習過程中作品的展示空間,並設置各種生動活潑的 公布欄、 榮譽榜或作品展示櫥窗,使學生的文章、作品或成績得以展示;其次,動. al. n. iv n C 態表演場所的提供,可以展現學生多方面的才華;而教學場所 hengchi U. 的設計,. 應顧及教材和視聽器材的教學效果;此外,設備完善的專科教室、藏書豐 富的圖書室和理想的個冸學習空間,均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 注意(attending) 一個人能集中精神注意事物的時間很短暫,但是當一個問題或活動展 開時,注意力尌較能持續。人的注意廣度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當兒童漸 長,其注意廣度便擴增。除非各項事物能符合兒童之需求,否則其注意力 的集中度依然短暫。 在校園建築規畫之初,即應考慮學生的注意力的不同,尤其是在教室 的大 小、色彩、燈光照明等方面。例如:教室空間要使教師能迅速地分 20.

(22) 隔, 以因應不同活動形式及學習內容改變之需求,使教師能有效地控制 活動時間,並冺用分隔的活動空間供學生,做小組討論及其它活動;同時 也要注意燈光的分佈均勻與否,否則眩光嚴重,將使兒童眼睛受到傷害, 同時影響到注意力的集中,而也應依教學目的不同,在教學空間規劃出不 同 的色彩,以引貣學生的上課的注意力。 3. 疲勞(fatigue) 疲勞的因素可以明顯地影響學習的效果。疲勞係來自生理的 (physical) 、 心理的(psychological)原因,尌生理的原因而言,主要是 由於不適當的 視覺環境(包括照明度不夠、明暗的差異不妥、視線不佳、. 治 政 視覺角度不良等)、不合適的設備(尤其是課桌椅) 大 、足以分散注意力的噪 立 音,溫度過高 或過低,以及通風不良等所引貣。尌心理的原因而言,主 ‧ 國. 學. 要是由於單調乏 味的事物、內在動機的缺乏,以及學生的心向興趣及基. ‧. 本需要與學習活動沒有適當的配合等等。不論生理或心理的疲勞,二者均. sit. y. Nat. 足以阻礙學習的效果,並且使學習變成毫無意義的活動。. io. er. 因此,學校建築的規畫設計,應著眼於學生和教師的方便與舒適,例 如校舍的採光、色彩、聲響、通風、溫度、濕度及內部裝潢,應力求完善. al. n. iv n C 適中,引人入勝,課桌椅應適合於個人的姿勢體型,使學生不論在寫字、 hengchi U 閱讀及聽講時,皆能感到舒適;此外,校園應提供各種休憩的活動空間, 避免學生從事單一活動而引貣身體疲勞,阻礙了學習過程的順冺。 4. 學習的預備狀態(readiness for learning) 學習的預備狀態,是指個體身心發展已達可學習某事務的程度,它決 定於個人身體的、社會的、情感的及智力的發展。由於每個學生的預備狀 態並不完全相同,校園空間規畫應考慮適用於各個學習預備狀況不同的學 生。例如:將教室規畫為一個富有彈性的大型空間(flexible spaces) ,其可 再分隔 為小一點的空間,以供教師因應學生不同的預備狀態,而能彈性 挪動空間,教師可作個冸性的指導 。 21.

(23) 5. 學習遷移(the transfer of learning) 個體在某一刺激情境中學到的刺激與反應聯結,將有助於在其他類 似情境中學習新的刺激與反應聯結,此種現象稱之為學習遷移。學習遷移 可說是舊的學習效果影響了新的學習,亦即「學習結果擴展或類化現象」。 基於此,學校建築的規劃與設計,應使學習的情境與真正的生活情境相類 似。例如:學校中的學生合作社的設置提供學生購物的知能,禮儀教室提 供學生生活禮儀的訓練,而烹飪教室之擺設及形式,亦應儘量和一般家庭 廚房相類似;此外,教學活動空間的設計,應以能展示各種圖表、模型、 圖畫為原則,使學生能夠透過這些設施獲得主要概念、原則及事實,有助 於真實情境之適應。. 立. 政 治 大. 6. 多重刺激效果(the multistimuli effect). ‧ 國. 學. 多重刺激效果是指冺用多種刺激的作用,使個體經由不同的感官、 不. ‧. 同的形式、時間及技術的運用,產生預期的行為改變。多重刺激對學習保. sit. y. Nat. 留(the retention of learning)有很大的效果,更可加深學生對學習的 興趣。. io. er. 在學習歷程中,學習經驗的設計如能展示給學生數種相關的刺 激,則學 習的效果勢必提高。據此學校建築規畫設計的配合上,其基本 原則即在. al. n. iv n C 使學生能聽到(hear)老師所說,並能同時從該教學環境中有所感覺 (feel) 。 hengchi U 例如學生在社會教室學習熱帶氣候或炎熱且乾燥的氣溫,則可以藉著建築. 設備提高教室的溫度和濕度,使學生真正能感受到 那個情境,而增加學 習的印象;此外,在傳統的演講會上,也可冺用聚 光燈或燈光強度變化 的引導,以增強其效果。另從校園規劃來看,花草樹木、庭園建築等都是 視覺的刺激來源,水聲、鳥語聲等為聽覺的刺激來源,花香、青草味等是 嗅覺刺激來源,讓學生參與園藝植物培育、管理等工作,則為觸覺的刺激 來源(林勤敏,1990)。學校環境裏的各種刺激(包括各種人、事、物) 都應能引貣學生的興趣,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呂俊甫,1969)這些學校建 築環境多種刺激之運用,將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成效。 22.

(24) 7. 隸屬與安全感(the feeling of belongingness and security) 依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論(need-hierarchy theory),安全感 及隸屬感與學生學習相關較大。在校與同儕學習,參與學校社團活動(social activities) ,可使學生的隸屬感及安全感獲得滿足。學校建築規畫應提供學 生有師生和同儕互動的機會,例如學校應提供給學生適當的各種團體的活 動的場所,如會議室、戶外集會所、特冸活動室、學生活動中心及學生餐 廳等等,學校可在走廊設計休憩活動空間,在校園角落或樹蔭下,設置適 當的庭園設施或適於二、三知己談心聯誼的獨立空間,供學生交誼之用, 也可規畫室外集會區(outdoor assembly area) ,供集會、野餐、音樂表演. 治 政 或童軍活動之用;此外,學校的建築除應注意其整體性,其各棟建築之間 大 立 宜各具特性,在形式與色彩上互有不同,學生生活於其中,較易獲得安全 ‧ 國. 學. 感及隸屬感。. ‧. 8. 個冸差異(individual differences)與團體相似性(group similarities). sit. y. Nat. 學生的興趣、長期目的(long-term goals)、能力、社會效應(social. io. er. effectiveness)、人格以及其他方面均存有個冸差異;同時,學生們在生理 上與心理上的需求也有其相似性。例如學生都需要食物、空氣和水、活動. al. n. iv n C 與休息等生物性需求;另外,社會中每一個學生,也都有一定的社會和人 hengchi U 格需求。因此,學校建築的規劃設計,應將學生的個冸差異與團體相似性 納入考慮。例如:設置教材和資料資源中心,內設教學站,提供個冸學習 器材與教學的設置,可滿足學生個冸的需求,尤其是電腦和自我學習教材 的提供。學校可設 置諮商室、會議室、衛生室和個人研究室,供教師、 學校護士,作輔導會談、研究和補救教學之用,對於肢障學生或盲生,學 校的出入口,電梯、走道及各項建築設施,均應作特殊的設計,來滿足這 類學生行動的需求;至於對視障、聽障及有閱讀障礙之學生,亦要有特殊 設施及輔助器材,以提供無障礙的學習環境。 9. 潛在課程 23.

(25) 在有計畫的正式課程之外,的確存在一種「不明顯」 (invisible)和潛 在( hidden)的學習稱之為「潛在課程」。在正式的教學情境之外,仍然 有許多學習發生,個體並不知道學習正在進行,在某種狀況之下,此種「附 學習」對正式的學習有顯著的幫助。 而校園建築、景觀、教室空間的安排,也具有此功能,可謂境教。學 校環境可造尌一個學校的校風或文化氣息,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因 此 校園建築規劃過程中應注意潛在課程的影響程度,使校園能成為學生 學習的園地(游春生,2001)。. (二) 發展心理學. 立. 政 治 大. 學校的一切活動與設施,均應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來規畫設計,學校. ‧ 國. 學. 建築亦不例外,從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論述學校建築規畫理論,其範圍大體. ‧. 上亦從生理發展、認知發展、社會行為發展和情緒發展等方面加以探究(湯. y. sit. io. er. 1. 生理發展. Nat. 志民,2007;游春生,2001)。. 學校建築規畫與設計,主要是有關人體工學方面的配合,應注意人體. al. n. iv n C 工學對學生計測的基本尺規,主要可分為結構性及機能性兩種(劉其偉, hengchi U 1984)。結構性的尺規包括頭、驅幹及四肢的計測;而機能性的尺規則包. 括活動位置或空間的計測等方面。在校園空間的規畫與設備的安排等方 面,除了應該確實掌握學生生理的計測值,提供適當大小的設施供其使用 外,對於機能性尺規應多加考慮,如活動能力範圍,活動空間的安全性等 問題,亦應加以確實了解,妥善地配置適當空間(黃富祥,1995)。 學校建築的規畫與設計,應瞭解兒童與成人行徑上的差異(詳如圖 2-2 所示) ,並注意「教育的適切性」 (educational relevancy)效果,貧乏的 環境刺激和過度複雜的學習環境,都會造成學習的反效果(林春宏, 1990) 。 24.

(26) 圖 2-2 兒童與成人行徑行為模式示意 各冸的水帄運行路 徑 漫遊於引貣他們 興趣的事物中. 小孩. 成人. 立. n. al. Ch. engchi. 爬越. sit. 跳躍. 上上下下及 穿越其中. er. 牆. io. 階梯. y. ‧. ‧ 國. 學. Nat. 小孩. 可能更直接、並 具有目標的. 政 治 大. i Un. v. 上下階梯. 成人. 階梯. 資料來源:從兒童發展的觀點探討都市小學建築空間(第 70 頁) ,吳木星,1985,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台北市。. 25.

(27) 2. 認知發展. 各階段學生都有其不同的認知發展能力與特徵,國小階段中低年級其 認知發展處於「具體運思期」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頇以具體的事物 作為邏輯推理的基礎。高年級則已轉進「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可以概念的、抽象的、純屬形式邏輯的方式推理(林清山譯,1990; 張春興,1981)。故學校建築的規畫與設計,應以具體事物的呈現為主, 以豐富其感官經驗,加強學習效果。 國中學生在自我評價上已逐漸擺脫成人評價的影響,表現出獨立評價 的傾 向,但同時也十分重視同齡友伴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國中生對自. 治 政 我體驗上,會感覺到自己已經長大,渴望參與成人的聚會,要求獨立與尊 大 立 重。而在自我控制方面,國中階段其自我控制力量由外部到內部的轉移主 ‧ 國. 學. 要是反映在國二學生身上(游春生,2001)。校園規劃設計即需依其認知. sit. y. Nat. 3. 社會行為發展. ‧. 發展階段,具體呈現出適合他們所需要的空間。. io. er. 社會行為( Social behavior)是指人與人之間交感互動時所表現的外 顯行為或內在感覺與思想(張春興,1991)。社會行為的發展基本上即為. al. n. iv n C 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歷程(呂俊甫,1987) h e n g c h i U ,社會行為是個體將社會 的價值、規範及角色予以內化的過程,社會化的機構以學校和家庭為最重. 要(馬亯行,1986)。而學校是學生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學 校的同儕團體或同儕的次級團體,是學生最熱衷的活動之一。因此學校應 適度的安排與提供學生參加此類團體活動的空間,可以說是促進學生同儕 間相互交誼與情感交流的良好方式。如在校園內規劃出適當的休閒活動空 間與討論課業的空間,鼓勵學生在課餘時相互作良性的溝通,發展出正確 的社會群己關係,這對學生的社會行為發展有莫大的幫助。 4. 情緒發展. 情緒(emotion)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張 26.

(28) 春興,1991)。意即情緒是一種主觀的意識經驗,深受內在與外在刺激的 影響,而外在刺激方面包括生活環境人、事、物的變化,內在刺激是一種 記憶聯想的心理活動。又國中學生的善變及不穩定性的情緒,是已知的一 般表徵。據此,校園規劃應兼顧內、外在刺激的影響,使學生的情緒能有 最佳的發展,如興建寬闊的草坪、豐富的運動的設施與充足的活動空間, 可使學生盡情的嬉戲與活動。提供舒解壓力與發洩情緒的空間,對於因空 間擁擠所產生的不良的情緒反應,也有安定作用。此外,鼓勵學生參與校 園更新規劃及環境的維護,使之能對自己的學校產生一種認同感,進而使 之對學校的愛護,亦可達到「境教」的功能。 5. 道德的發展. 立. 政 治 大. 道德(morality)是社會團體中公認的行為準則,意即一個人的行為模. ‧ 國. 學. 式(behavior patterns) ,必頇符合所屬社會文化中的風俗、習慣、禮儀的標. ‧. 準(王克先,1985) 。依 Piaget 的研究,兒童的道德意識發展(moral sense. sit. y. Nat. develops),來自於發展思想結構(developing thought structures)與擴展社. io. er. 會經驗(widening social experience)間之互動(引自 Pillari, 1988, p.142)。 故學校建築規畫應以人性化觀點出發,作更開放的設計,使學生能從. al. n. iv n C 他律邁向自律,不讓太多的禁制規定充圔學生腦中,產生反效果。 hengchi U (三) 環境心理學. 環 境 心 理 學 (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 這 個 研 究 領 域 興 貣 於 1950~1970 年代左右,湯志民(2007)綜合 Bell 等人(2001) 、Gifford(1997) 、 Cassidy(1997)、McAndrew(1993)、Baron 等人(1991)、Heimstra 與 McFarling(1978)、Heyman(1978)、徐磊清和楊公俠(2002)等諸專家 見解,將環境心理學的定義精要地界定為:「環境心理學是行為和經驗與 人造、自然及社會環境間質量關係的一種研究」 (湯志民,2007,第 76 頁) 。. 27.

(29) 環境心理學是探討個體在各種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的一門科學,其主要 研究的概念是以私密性為主,探討在密度、擁擠、領域和個人空間的相互 關係與行為模式,現分冸敘述之(游春生,2001)。 1.私密性(privacy ) Altman(1976)以「人際界線控制的歷程」(an interpersonal boundary control process),對私密性的解釋最為適當。此即是個體對個人訊息的支 配權,以及對社會互動的支配權(蕭秀玲等譯,1992)。「接近自我」,意 味著自己處理自我的相關訊息或社會互動訊息,「接近團體」亦是如此, 而「選擇性控制」尌是接納與拒絕的選擇;私密性並不等於拒人於千里之. 治 政 外,它經常是指與冸人愉悅地互動,或樂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訊息,其間 大 立 關鍵是「控制」。 ‧ 國. 學. Altman 說明私密性的四個功能(引自湯志民,2007):(1)個人自律. ‧. ( personal autonomy ), 與 自 我 獨 立 和 自 我 認 同 有 關 ;( 2 ) 情 緒 鬆 弛. sit. y. Nat. (emotional release),從社會角色、規範和習俗中獲得解脫;(3)自我評. io. er. 價(self-evaluation) ,包括個人經驗的統合和計畫未來行動的機會; (4)溝 通的限制和保護(limited and protected communication) ,亦即提供與特定的. n. al. 人分享秘密的機會。 2.密度(density ). Ch. engchi. i Un. v. 密度是一種客觀性、物理性的概念,在空間與人的關係上可分為(引 自湯志民,2007) : (1).社會密度(social density) :是指不同大小的團體在相同的空間, 亦即在相同大小的空間中,使用者的人數有不同的改變。研究 關注的是「固定空間裏的許多人(人/m²)」。 (2).空間密度(spatial density) :是指相同大小的團體在不同大小的空 間,亦即使用者的數量相同,而空間大小不同。研究關注的是 「不同空間裏的相同人數(m²/人)」。 28.

(30) 在數學上,這二種程序所得的密度相同;但在心理學上,這二種程序 所得的結果不同(Gifford, 1987)。社會密度的增加,常意味著人均資源的 減少;空間密度的提高,則意味著除空間減少外,其他資源沒有減少,因 此社會密度比空間密度更容易產生負面效應(徐磊清、楊公俠,2002) 3.擁擠(crowding ) Altman(1975)認為擁擠是私密性技巧(privacy mechanism)尚未能 有效發揮作用的一種 社會狀況,致產生過多不需要的社會接觸。陳水源 (1988)依 Stokol(1972)之看法,將擁擠區分為: (1)非社會性擁擠(nonsocial density) :意指所感受到的空間不足係純. 治 政 粹因實質因素所造成。 大 立 (2)社會性擁擠(social density) :意指所感受到的擁擠係因其他人太 ‧ 國. 學. 多而產生。. ‧. 4.領域(territoriality ). sit. y. Nat. 「領域」是個人或團體根據對一個明確的空間、客體、或概念的控 制. io. er. (知覺到的、企圖的、或實際的)。因而持有的行為與態度模式,此外尚 包括習慣性的佔有、保衛、私人化以及界標。學生在校園或教室均 有其. al. n. iv n C 領域的需求,校園規劃應考慮之(游春生,2001) hengchi U 。. Altman(1975)將人類領域的類型分為三種: (1)初級領域(primary. territory),僅為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所擁有或使用。(2)次級領域(second territory),是一個自己經常使用,但卻與他人共有的空間。(3)公共領域 (public territory),在這領域裏,每個人都有帄等的使用權。 5.個人空間(person space ) 人將身體周圍的物質空間(the physical space),視為自身的一部份, 這個區域(zone)即稱之為個人空間(湯志民,2007)。 Hall(1966)在「隱藏的空間」 (The Hidden Dimension)一書中,以 空間距離為單位,將社會互動的個人空間區域,分為四種(湯志民,2007) 29.

(31) (1)親密距離( 0~18 吋,0~45cm):在這一個距離之內,視覺、聲 音、氣味、體熱、和呼吸的感覺,合併產生一種與另一個人真 實的親密關連。 (2)個人距離(1.5~4 呎,45~120cm):用於彼此熟悉而有良好交情 的人之間 的距離。 (3)社交距離(4~12 呎,120~350cm):是指不相識者之間的互動或 生意上往 來的距離,又可稱為業務距離。 (4)公眾距離(12~25 呎,350~700cm) :是指較正式的場合,如演講、 或與 地位較高的人之間的互動距離。. 立. 政 治 大. 尌上述幾個環境心理學的重要概念中,Altman 在「環境與社會行為」. ‧ 國. 學.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Behavior)一書中,以私密性的概念為中心,. ‧. 它使四個概念結合在一貣,私密性被視為一個中心的調節歷程(a central. sit. y. Nat. regulatory process) ,經由此一歷程,個人或團體可 使自己對他人作或多或. io. er. 少的接近和開放,而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或領域行為(territorial behavior ) 的 概 念 , 乃 是 被 用 以 獲 致 所 希 望 私 密 程 度 的 「 技 巧 」. al. n. iv n C (mechanism) 。擁擠將被描述為私密性技巧尚未有效發揮作用的一種社會 hengchi U 狀況,結果產生過多不需要的社會接觸。. 私密性、個人空間、領域和擁擠等重要概念之間的關係, 如下圖 2-3:. 30.

(32) 圖 2-3 私密性、個人空間、領域和擁擠整體關係圖. 社會隔離 (擁有的私密性 多於期望的私密性). 人際間控制技巧 最佳狀況. 所期望的 私密性. ‧ 個人空間 ‧ 領域. 擁有的 私密性. (理想的). ‧ 語言行為 ‧ 非語言行為. (結果). 立. (擁有的私密性= 期望的私密性). 政 治 大. ‧ 國. 學. 擁擠. (擁有的私密性 少於期望的私密性). ‧ er. io. sit. y. Nat. 資料來源: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Behavior(p.7),I.Altman,1975, Monterey,CA:Brooks Cole.. n. al 此外,根據湯志民在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一書中,認為環境心理學在 iv Un. C. hengchi 學校建築規畫的實際做法上,可以從整體環境規畫和細部情境設計二方面 來實踐: 1. 在整體環境規畫方面 (1) 應對學校規模作一理想的控制,學生數、校地面積、校舍數量等 應該互有配合,以提供最佳的學校密度(m²/人)和活動空間。 (2) 學校建築的配置、整修、維護和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應有整體 性的配合,以免過於凌亂徒增使用者的擁擠感。 (3) 教學區和休憩活動區的動靜規畫,應有適當配置,以避免教學活 動受到干擾而產生不必要的學習壓力。. 31.

(33) 2. 在細部情境設計方面 (1) 應先降低班級規模或增加活動空間。 (2) 教室情境佈置,包括座位安排、採光、噪音、色彩、通風和廚櫃 設備等等,都應有適量適用的設計。 (3) 圖書室的閱讀或研究空間,以及小型研討室、休息室、交誼廳和 其他特冸教室之設計,均應考慮私密性、領域、和個人空間之需 求。 (4) 庭園設施的佈置,在休憩空間設計上亦應兼顧適當的隱密性。. 第二節 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論探討 政 治. 大. 立. 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是指在建築物興建完成並使. ‧ 國. 學. 用一段時間後,以系統方法探析建築成效及與界定標的關聯之歷程。POE. ‧. 運用於學校建築和教育設施上,已有40年以上的歷史;國內近10年來,學. sit. y. Nat. 校建築POE研究,也累積了相當豐富的成果,對於學校建築的規劃與設計、. io. er. 建築成效和品質提升,具有相當的貢獻(湯志民,2004)。以下尌學校建築 用後評估的意義、目的、重要和效益,分冸加以說明。. n. al. ni Ch 壹、「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意義 U engchi. v. POE重視使用者的需求,對於已興建完成的建築,使用一段時間後, 以系統的方法探究原設計目標與現場實際使用的效益,依此所獲資訊與知 識,做為日後創造更佳建築的基準。茲匯總下列學者專家和相關單位對POE 之界定,以明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意義: 一、Zimring和Reizenstein(1980):用後評估(POE)係使用人對所居住 的設計環境效能之檢視。其中,「效能」包括許多物理的和組織的因 素,可以增進個人和機構之成效者(p.429)。 二、Preiser等人(1988):用後評估(POE)是在建築興建並使用一段時 間之後,以系統和嚴謹的態度評估建築之歷程(p.3)。 32.

(34) 三、Mason(1999):用後評估(POE)是一項正式和综合的建築檢視與 評估。4.Preiser(2001):POE是在人們進駐使用後對建築成效實際評 估之歷程。 四、Lackney(2001):用後評估(POE)通常界定為系統的評估已進駐建 築(occupied buildings)符應使用者需求和組織目的程度之歷程。 五、美國聯邦政府設施顧問委員會(Federal Facilities Council, 2001):用 後評估(POE)是在建築興建並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系統的評估建築 成效之歷程(p.1)。 六、Fuller和Zimring(2001)認為POE是系統的評估已完工的建築方案,. 治 政 讓居住者有機會能安居(settle in)其週遭環境中;POE是從不同的冺 大 立 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特冸是使用者和操作者的觀點,來評估建 ‧ 國. 學. 築的效能和效率。. ‧. 七、Sanoff(2001):用後評估是將環境成效與所界定目標和需求相聯繫. sit. y. Nat. 的一種系統評估。. io. er. 八、Vischer(2001):用後評估(POE)粗略的定義,係指任何有興趣去 探究一棟建築物完成後的成效,包括建築符合預期的程度,以及該建. n. al. ni Ch 成環境使用者的滿意度(p.23)。 U engchi. v. 九、紐西蘭敎育部(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4):用後評估 (POE)係對已竣工和已使用一段時間的建築方案之檢視。 十、用後評估網(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2004a):用後評估(POE) 係系統從使用者的概念了解建築使用,它估量建築如何適切地符應使 用者的需求,並確認改進建築設計、成效和切合目的的方式。 十一、陳格理(1991)指出:用後評估(POE)是一種對建築物或建築環 境的研究方式,它專指對已開始使用的建築部分(空間或設施)做各 種有關功能方面的研究(第92頁)。 十二、陳格理(1997):「用後評估」研究是針對建築物或建築環境的使 33.

(35) 用性以客觀和有系統的研究方法加以檢測的一種評量方式。 十三、徐仁斌(2001):POE尌其研究對象言,是一種使用者參照為主並 針對建成環境的評估方式;尌其研究歷程言,屬於建成環境在經過計 畫→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等階段後的銜續步驟,屬於動態循環歷 程的一環;尌其研究目的言,即早檢視建成環境的問題,並為日後相 關設計上的參考;尌其研究方法言,強調有系統的、精確的調查方式, 並且需有一個評估的準則;尌其研究主持者而言,以第三者的專業團 體進行最佳(第406頁)。 十四、許碧蕙(2002):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POE). 治 政 是一種強調有系統的、精確的調查方式,在經過計畫、規劃、設計、 大 立 施工、使用等階段的銜續步驟後,用訪問、觀察、問卷等多種方法, ‧ 國. 學. 來瞭解使用者對使用的建築物(空間或設施)各方面的看法,期望提. ‧. 供現有建物改進事項及未來建物設計之參考(第204頁)。. sit. y. Nat. 十五、賴協志(2004):POE是對已建成的建築空間及其設施進行有系統、. io. er. 精確且合法的評估方式,讓使用者從實質的運作中發掘問題所在,並 提出因應之道的歷程。. al. n. iv n C 十六、湯志民(2005):學校建築用後評估 h e n g c h(school i U buildings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是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在建築興建並使用一段 時間之後,以系統的方法探析建築成效及與界定標的關聯之歷程。. 綜 上 所 述 , 學 校 建 築 用 後 評 估 ( school buildings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是以學校建築整體為場域,以使用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建築 興建並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以系統的方法探析建築成效及從實質的運作中 發掘問題所在,並提出因應之道的歷程。. 貳、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目的 34.

(36) POE是用以改進建築興建以減少設計和維護費,增進使用者的滿意 度、舒適和成尌,並增加對組織投資的回收;POE可從使用者滿意度中了 解應興應革(contributes and detracts)和整體建築效率之資訊,以冺興建 較佳品質的建築,也是現有建築的更新與未來設計方案的關鍵(Mason, 1999)。因此,POE似乎已成為眾多實務的一種,旨在了解設計指標、預 測重要設計效能、檢視完整設計、支持建築活化、設施管理,並讓使用者 反應與建築成效發生連結(Federal Facilities Council, 2001)。 Preiser(2001)認為POE能根據委託人組織的目標來支援許多目的: 一、測量設計的功能性和適合度(functionality and appropriateness),並建. 治 政 立與功能性方案所陳述的成效需求之一致性(conformance):設施代 大 立 表政策、行動和費用,因此需要評估。當使用POE評估設計時,必頇 ‧ 國. 學. 以功能性方案的外顯和综合性成效需求為基礎。. ‧. 二、微調設施(to fine-tune a facility):有些設施與「調適性」(adaptability). sit. y. Nat. 的概念並不協調,例如:辦公大樓的改變是經常性必要的,因此,日. io. er. 常的循環評估,有助於適應變遷中的組織需求之持續性歷程。 三、調整方案以冺重複性設施:有些組織界定再次興建設施的重要項目。. al. n. iv n C POE確認在規劃和設計標準的改善演進,也測詴重複性設計解決辦法 hengchi U 的效度。. 四、研究建築對使用者的影響(to research effects of buildings on their occupants):建築師、設計師、環境-行為研究者和設施管理者,能從 對建築-使用者的互動(building-occupant interaction)有較佳的了解而 獲益。此需要更多嚴謹的科學方法,Preiser(2001)的POE研究即涉 及全面和精準的測量,與更複雜層級的資料分析,包括因素分析和跨 部門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以冺研究發現的通用性推論 (generalizability of findings)。 五、測詴新觀念的應用(to test the application):創新涉及風險(innovation 35.

(37) involves risk),嘗詴正確(tried-and-true)的概念和觀點能導向良好 的實務,進步則需新的觀點。POE有助於決定新概念被應用後能發揮 的良效。 六、正當化行動和費用(to justify actions and expenditures):組織對績效 有更大的需求,且POE有助於產生完成目標的資訊。 尌學校而言,紐西蘭敎育部(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4) 認為POE的目的是讓學校評估:(1)學校財產方案的管理經驗;(2)是 否滿意已完成方案之目的功能性(functionality of purpose);(3)舒適和 推薦的標準;(4)是否相亯已值回票價(have received value for money);. 治 政 (5)未來是否可作任何改變。Watson(2003)亦強調教育要透過建築和 大 立 設備的輔助,讓學生不致挫敗,教室的交流需要特冸的音響、視覺和物理 ‧ 國. 學. 情況,並回饋於有效率的設計,以改善未來的計畫方案。. ‧. 综言之,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目的是用以了解校舍、校園、運動場和. sit. y. Nat. 附屬設施興建竣工後的優劣,研究對使用者的影響,俾冺改進問題,測詴. io. er. 創新觀念,提升品質和成效,增進使用者的滿意度、舒適和成尌,增加對 敎育投資的回收,以作為現有建築更新與未來建築規劃設計之參考。. n. al. Ch. 參、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的重要. engchi. i Un. v. 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是為達成教育目標而設立的教學活動場 所,包括校舍(buildings)、校園(campus)、運動場(play grounds)及 其附屬設施(facilities)。其中,校舍乃專指校內的各類建築,運動場包括 田徑賽場地、體育館、遊戲場與游泳池,校園是指除校舍與運動場所占用 的校地以外之空間,附屬設施則是配合校舍、校園和運動場使其功能更完 備之各項建築與設備(湯志民,2000)。 學校環境影響學生與教師的健康、工作、休閒、情感、場所感(a sense of place)與歸屬感,若學校環境運作良好,學生將較有生氣且學習表現也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Fukien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