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港教師中心在專業發展方面的回顧與前瞻,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香港教師中心在專業發展方面的回顧與前瞻,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0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



正如劉捷(2002)表示,教師專業化起著很大的變遷,師資人才高學歷化,師資培養培訓模式多樣化,師資培養 體系一體化,師資任用證書化,教師教育機構和課程認定化是大趨勢。教師中心在專業發展及在職培訓只能 充當一個角色。這二十多年來,教師中心經歷了多次會所的搬遷及合併,最終都能健康發展,實有賴一群熱 心專業發展的諮詢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及任勞任怨的公務員。作者期望政府當局應繼續支持中心的發展,並在 適當時機探討成立教育專業議會的可行性,為整個教師專業定下穩固的基石。



教師專業化,香港教師,教師發展



香港教師中心(簡稱「中心」)是根據教育統籌 委員會第一號報告書的建議而設立的。其成立的 目標是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在職培訓,並 為他們提供一個富鼓勵性、中立的及沒有階級觀 念的環境,使他們更能團結一致,發揮專業精 神。此外,中心亦致力為教師提供互相切磋和交 流經驗的機會,並協助發放教育資訊和宣傳教育 意念。 多年來,香港教師中心都積極地為教師個體 專業化做了不少工作。本人嘗試將有關專業發展 的工作分為四個階段來加以說明,從而進一步審 視香港教師中心日後在教師專業化方面應作出的 展望。

 !"#$%

根據劉捷(2002)認為,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個 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以及教師群體為爭取教師 職業的專業地位而進行努力的過程。他又認為教 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據專業組織,通過終身 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 主,表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 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 專業化:挑戰 21 世紀的教師 " 頁 81)。香港教師中 心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時,也或多或少地憑 藉類似的理念來進行。換言之,香港教師中心既 提供了一個為教師終身教育的場所,也安排了不 同類型專業課程讓不同需要的教師去參與,從而 讓教師們可以在專業上逐步成長。 本人嘗試以四個階段把香港教師中心的專業 發展活動勾劃出來以供參考,藉此再去思考下一 階段的方向。

(2)

 !W= (1989-1996)

這個階段屬於香港教師中心的草創期,中心 的主要任務是制訂會章及推動整個諮詢管理委員 會的運作,此外也集中精力去建構一個專業圖書 館及聯繫各教育團體及組織學校聯絡代表的工 作,期望得到全港教師對中心的支持。在這段期 間,我們更要開展「長沙灣會所」的裝修工程,實 在忙碌。在這個階段,在專業發展活動方面主要 組織一些班組活動,例如:書法、手力急救、舞蹈 等,以興趣活動為主,目的在於拓展教師的眼 界,讓他們在課餘可以學習一些興趣性課程,作 為日後教育工作上的一技之長。 另一個較為突出的項目就是組團訪問上海。 這次交流活動,除了為教師中心的諮管會成員進 行了一次專業發展活動外,也開拓了本港及內地 的專業交流,讓本港教師能夠親身訪問內地官 員,探訪學校,從而瞭解內地在各個教育領域的 發展。整個過程中,讓我們獲知上海在教改方面 的先進經驗,推行的步伐及試驗的成果。

 !W= (1997-2000)

這個階段屬於本中心發展較為蓬勃的時期。 港九兩個會所同時運作,兩個會所設有專業圖書 館,使全港教師均可以到會所借閱圖書,進行會 議及備課等工作。此外,專業圖書館備有大量的 國際教育光碟及教材,供教師參考。 與此同時,在這個階段,我們又開展了多項 新的嘗試: (1) 多年來,由一些教育團體為中學教師而舉辦 的「新教師研習課程」自 1997 年起正式交由 中心負責統籌。由中心統籌象徵著我們對新 教師的角色的重視及關注,讓他們及早獲得 專業的支援,確保他們能夠有信心地踏上教 壇,引領下一代有效學習。到了1998年,該 項課程更延伸至小學部份。 (2) 中心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聯合出版集團 (香港)有限公司及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 「香港、內地基礎教育教材展覽暨教育交流 會」,展出本地及內地影音教材及教科書等 逾萬冊,內地出版社於展覽會完畢後將全部 展出教材送贈教師中心。在展覽會期間,同 時舉辦了 4 項教育交流會,逾 110 位內地及 本港教師就中、小學數學及中國語文教育進 行熱烈討論。各講者的講稿已輯錄成冊,並 寄至各中小學以供參閱。 (3) 中心與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合辦「小學美術教 學資源嘉年華」,共有10間商號參與是項活 動,展出各種美術教材、書籍、教材套、美 術欣賞作品、圖片、視聽教具及設備等。大 會同時邀得香港藝術館及教育署美工中心參 展,介紹香港的藝術家及香港的美術教育。 超過 500 人參觀。 (4) 繼上海考察後,在這個階段,我們先後組織 了臺灣教育考察團、新加坡教育考察團,並 又前往深圳、武漢進行教育考察。這一系列 的教育考察活動能夠成功開展,說明了我們 對專業交流的重視。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不 但考察了資優教育、創意教育,並與各教育 局及教育機構進行了友好的交往,為日後的 溝通和發展奠下了穩固的基礎。 (5) 在 1998 年 6月下旬,中心舉辦了國際教育研 討會,名為「教師在職進修與終身教育-邁向 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教育」。這是由中心和浸 會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及南京師範大學合辦 的大型研討會。這項創舉也反映了中心在專 業發展上又踏上了另一個新台階。除了在專 業發展提升至國際水平外,更能與本港、內 地的大學結成夥伴,共同開展專業的工作。 同時,更能高瞻遠矚地探討未來的教育方 向,開創先河。當然,在這個階段內,我們 香港教師中心在專業發展方面的回顧與前瞻

(3)

略」。這些研討會既有政策性的探討,也有 實務性的研究,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務 實、積極的作用。 (6) 在這階段,我們嘗試支持一些教育團體推動 專題研究,主題是「全港學校觀課調查」, 這個調查對前線教師有深刻的啟示,與此同 時,也反映出中心在專業發展上重視「研究」 的理念。 整個階段內,中心除了為尚未入職的前線教 師提供專業支援外,更與不同的教育團體進行專 業合作,更推廣至國際層面的合作與交流,強化 了教師中心的專業功能與角色。

 !W= (2001-2004)

從上一個階段的基礎出發,這個階段可謂進 一步深化。本階段大概有以下的項目: (1) 繼續推動更多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其中包括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教師與社會變 遷」、「華人地區學校藝術研討會」、「98 漢港教育交流與合作研討會」和「全球化:教 育變革領域」。這一類的研討會,除了吸引 本港的前線教師及學者參與外,中心更能邀 請不少國際知名的學者前來分享經驗,使參 與者獲益良多。在研討會後,我們均會出版 論文集,讓教師隨時翻閱有關文章,掌握教 育的脈搏。更重要的是,與中心合辦研討會 的大專院校 / 團體越來越多,發揮了教育團 體與大學合作無間的精神。 (2) 在這個階段,新教師研習課程已由中學,小 學延伸至幼稚園,吸引了數百位新入職幼師 參與,場面熱鬧,討論氣氛熱烈,足以證 明,中心在開拓專業發展的工作獲得了中、 小、幼的教師的支持。 育署的聯繫更形密切,張建宗署長曾與中 心的常委教育團體代表在教育改革及教師 中心的工作方面進行了具建設性的探討, 最終教育署署長應允由 2002 年度開始連續 三年,每年五百萬元支援學科團體,鼓勵 團體籌劃專業活動,配合教改和課改,提 升教學的效能。該計劃被定名為「學科團 體計劃」,由中心負責統籌。在其後三年 內中心支持了數十個教育團體開展專業活 動 。 從 而 讓 前 線 教 師 得 到 更 多 的 分 享 機 會,讓專業發展活動遍地開花。 (4) 除此之外,教師中心轄下教育研究小組又進 行了一項新嘗試,開展「教育行動研究獎勵 計劃」,鼓勵前線教師嘗試開展教學行動研 究。通過評審的計劃將獲得幾千元的資助, 獲資助的教師需要向中心遞交研究報告。而 中心更會將優秀的行動研究印製成書,以供 教師參考。這個嘗試又再次說明了中心在推 動專業發展上不遺餘力,積極進取。 (5) 為了促進科學團體的發展,使前線教師和校 長提升學校教與學的效能,以配合課改,中 心於 2002 年首次與 23 個學科及教育專業團 體合作舉辦「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教育會 議。會議內容已包括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專 題展覽等,成為教育界的一項專業盛事。 (6) 《香港教師中心學報》創刊號也在這一個階段 正式出版。該刊得到本港及海外教師、教育 專家、教育研究者及學者的積極支持,分享 他們寶貴的研究成果及推動優質教學上的所 思所感。整份學報的出版充滿著專業的精 粹,促進了中心的專業地位。 在這個階段,無論從數量上到素質上,中心 的專業活動已有了一個新平台,包括啟動學科團

(4)

體計劃,出版專業學報,開展行動研究獎勵計劃, 舉辦國際研討會及出版研討會論文集,象徵著將專 業發展的項目深入到每個階層、每所學校及每一個 教師,為提升教師的專業地位奠定了基礎。

 !W=  != E2005 

F

在這個階段,中心除了繼續以往所舉辦的研 討會,工作坊及出版《教師中心傳真》、《教師中 心學報》及《教育研究報告㶅編》外,我們又進行 了多項嶄新的嘗試: (1) 每年,中心與多個機構(包括優質教育基金,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計劃等)合辦「教師專業 交流月」,使專業交流及研習的風氣進一步 提升,並引進更多的學校及教育團體的參 與,發揮了持續專業發展的功能。 (2) 在這個階段,中心與教育統籌局及香港大學 教育學院合辦了一項大型的國際教育會議 ICET(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 for Teaching)。會議的主題為"Teachers as learners : Building Comm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終身學習為人師、發展專業建 設群)。這個會議的主講嘉賓均是國際知名的 學者,他們將不同地區的教育發展及終身學 習的理念與本港的教師分享,進一步強化持 續教育的可貴。這次國際會議的成功舉辦, 讓教師中心的地位再獲得教師們的肯定。 (3) 專業發展活動的課題已日趨多樣化,不少課 程都會結合本港的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 涉及培訓層面的人士也越來越廣。當中的活 動包括小學教師創意教學培訓課程,學校發 展計劃與自評工作坊,分享學習的原理與技 巧。小學校長實踐學習系統培訓課程,通識 教育專題講座等。 (4) 教改與課改使不少教師面對較大的壓力,故 此,近年來,中心在促進專業發展之餘,亦 致力為教師舉辦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協助 教師紓緩壓力。近期安排了「區瑞強民歌晚 會」、 「旅遊與攝影」講座、西洋畫班、 太極班、「處理壓力」講座、「身心鬆弛練 習」工作坊等,教師踴躍參與,反應相當理 想。這類課題大大強化了教師中心在專業發 展以外又創造了一個新領域。 (5) 2006 年 4 月,中心又再次搬遷,由兩個會 所合併為一個中心,集中於九龍塘教育服務 中心,地點較前更方便,環境更優雅。中心 內可享用各項服務,如多媒體寬頻上網電腦 服務,閱覽報章及期刊等。中心更可利用教 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的場地及設備,為 教師舉辦大型活動提供了方便。這正好說 明,政府對教育專業發展方面願意投入適量 的資源,並確認教師中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的 地位。

 !"#$%

綜觀教師中心在專業發展活動的各個階段, 不難發現本港的教育發展已逐步走向專業化,交 流及分享的氣氛已初步形成,為開展優化教育作 出了清晰的方向,為了使教師中心在專業發展方 面有更大的進步,本人認為中心可再提供以下服 務: (1) 新入職教師將是教育界未來的基石,教育當 局應予以重視及關注。中心每年除了舉辦研 習課程外,應與這批教師建立緊密的合作, 提供更多的溝通渠道,協助他們儘早適應教 育生涯。故此中心可考慮與師資師訓委員會 進行更多的合作,為新入職教師進行研究及 指導,使他們安於工作,避免受訓後而出現 流失現象,浪費資源。 香港教師中心在專業發展方面的回顧與前瞻

(5)

經驗,並讓本港的學校與其他地區的學校開 展更多的合作及研究,強化本港學校的教育 交流。 (3) 近年來,「評估」已成為整個教與學的重要 環節,不論在管理上、教學上、課程發展 上,都作出了各類型的評估指標,中心應與 更多的學者對這些評估工具作更深入的探討 及進行操作實踐,制訂一套具說服力的指標 供教育界使用,讓評估系統成為大家樂於採 用的工具。 (4) 由於近年來小學增設了副校長職位,幼稚 園的入職學歷也在提高,對中層行政人員 的素質有更多的要求,同時,中層行政人 員的需求與日俱增,中心應就培訓中層行 政人員進行更多的探討,確保符合教育界 的發展趨勢。 沒有其他行業的經歷,面對複雜多變的社 會,不少教師對香港、內地及世界出現的種 種問題毫無理解。故此,中心應提供更多的 平台,讓其他行業的人士分享他們的工作心 得及經驗,強化教師對各個領域的認知,有 利於推動通識教育及公民教育等。 (6) 「育人」的工作,除了教師本身須具備應有的 知識外,他們的言行對學生亦有重大的影 響。因此,中心除了舉辦與專業有關的課程 外,應開辦一些與師德有關的研究與課程, 讓教育界人士對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瞭解, 並提升教師應有的「專業服務」理念。

 !W

劉捷(2002)。專業化:挑戰 21 世紀的教師。中國:教育科學出版社。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共同業務 教師成長 C/Q/S E/R/A 專業發展 C/Q/S E/R/A 實驗研究組 科學活動 C/Q/S E/R/A 研究發展 C/Q/S E/R/A 資料出版組 出版刊物 C/Q/S E/R/A 國際教育 C/Q/S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初階暨進階培訓中心 資料來源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r]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