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 ──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政 治. 大. 學 ‧. ‧ 國. 立. 指導教授:薛化元. 博士. y. Nat. n. er. io. al. 撰. sit. 研 究 生:施宏儒. Ch. e. i. i Un. v. ngch 中華民國110年1月.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72.

(3) 摘要 王世杰曾歷任法制局長、教育部長、外交部長等職,在國民黨內也深受 蔣介石的信任,為其核心幕僚。現有的王世杰研究多半聚焦在王世杰來臺以 前在政治、外交方面的表現,較少觸及王世杰來臺後的事蹟。或許是因為其 日記在1948-1959年之間有部分中斷;亦可能因為認為王世杰來臺後政治影響 力已逐漸下滑,其所具備的研究價值不若來臺以前。這些研究多半肯定王世. 政 治 大. 杰對世界局勢的了解,認為其決策或建言多半以此為基礎。且其建議時常為 蔣介石所採納,顯見其建議為蔣認可且深受信任。即使是中美科學學術交流. 立. 方面,王世杰仍然以外交為主要考量。. ‧ 國. 學. 「自由中國」最初之倡議是為了集結反共的力量,因此採取擁蔣反共, 提倡民主自由的立場。然而隨著國民黨的改造與強人威權體制的確立, 《自由. ‧. 中國》與國民黨、政府當局之間逐漸由摩擦產生對立。王世杰具有多重特殊 身分,身為深受蔣介石信任的核心幕僚;長期主張民主自由的憲法學者;參. sit. y. Nat. 與倡議《自由中國》 ,與雷震關係深厚等。本研究探討《自由中國》刊行期間, 王世杰對《自由中國》提出批判的議題和其後的反對黨組織運動有何種見解,. io. n. al. er. 身處在政府與《自由中國》間的特殊位置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發揮之影響。 關鍵詞:王世杰、雷震、自由中國. Ch. engchi. i Un. v. I. DOI:10.6814/NCCU202100372.

(4) ·II·.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目次.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3. 第三節. 章節安排與使用史料 ............................................................. 7. 立. 就任總統府祕書長前(1949-1950) .............................. 9. 學. ‧ 國. 第二章. 政 治 大. 第一節. 政治與人事安排 ..................................................................... 9. 第二節. 自由中國運動與《自由中國》 ........................................... 23. y. sit. 兩航案與王世杰之去職 ....................................................... 60. al. n. 第四章. 《自由中國》與《香港時報》 ........................................... 53. io. 第三節. 總統府秘書長相關事務 ....................................................... 33. er. 第二節. Nat. 第一節. 總統府秘書長任內(1950-1953) ............................... 33. ‧. 第三章. Ch. i Un. v. 韜光養晦與重回政壇(1954-1962) ............................ 63. engchi. 第一節. 雷震赴美事(1954-1955) ....................................................... 63. 第二節. 《自由中國》 ....................................................................... 70. 第三節. 行政院政務委員(1958-1962) ............................................... 72. 第四節. 總統三連任........................................................................... 92. 第五節. 反對黨與雷震案 ................................................................. 100. 第五章. 結論 .................................................................... 103. II. DOI:10.6814/NCCU202100372.

(5)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III·. 徵引書目 .............................................................................. 106 (一). 專書 ........................................................................................ 106. (二). 期刊、論文 ............................................................................. 108. (三). 學位論文 ................................................................................. 109. (四). 網路資源 ................................................................................. 109. (五). 史料 ........................................................................................ 1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I. DOI:10.6814/NCCU202100372.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DOI:10.6814/NCCU202100372.

(7)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987年,臺灣、澎湖終於解除戒嚴。象徵著自1949年開始,籠罩在這個 島嶼上,長達三十八個寒暑的桎梏,逐漸消融。自此,時代的巨輪轟然轉動,. 政 治 大 一代表性的「奠基性選舉」 立,中華民國的民主化暫告段落,形成「最小綱領的. 加速了民主化、臺灣化的進程。1996年,首次進行總統、副總統直選,經此. 民主體制」。12016年,臺灣經歷了第三次的政權與執政黨輪替,至此,各界. ‧ 國. 學. 均認為臺灣已經確立民主政治體制。然而,許多人僅注意歷史發展的結果, 而對此一民主化的轉型過程不明就裡。因此存在許多類似「蔣經國解除戒嚴,. ‧. 對民主化有貢獻」之類的謬誤錯解;又或者是粗淺地認為戒嚴時期即有選舉、. y. Nat. 能夠投票,便是民主,而忽略過去國民黨一黨專政之下的不當統治,或民主. al. er. io. 並檢視過去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追求民主的歷程。. sit. 化轉型過程之中的種種不正義所遺留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必要追溯. v. n. 在解嚴前後的民主化浪潮之前,雷震等人組織反對黨的行動曾經功敗垂. Ch. i Un. 成。與組黨核心人物雷震私交甚篤的王世杰,其身分具有眾多特殊性,與支. engchi. 持此一活動的胡適為摯友;以學者身分從政,曾長期居於國民黨的決策核心, 深受蔣介石信任;參與「自由中國運動」 ,主張自由主義,身為憲法學者且來 臺前力主推行民主憲政等等。再再顯示王世杰在「自由中國運動」及其後中 國民主黨組黨運動時所處的特殊位置,了解王世杰對當時政治及運動所抱持 的態度,對探究民主化的歷程有所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希望「強大、統一、民主」的中國作為主 1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235。. 1. DOI:10.6814/NCCU202100372.

(8) ·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導東亞秩序的協力者,因此支持及承認國民黨政權。2同時,為了避免被迫掉 入中國內戰的泥淖,希望以政治協商,解決國、共兩黨的衝突。在國共關係 當中,王世杰作為蔣介石的核心幕僚之一,力主透過協商進行政治解決,同 時也積極推動結束訓政、施行憲法,民主、自由為其一貫的理念。然而,政 治協商終歸失敗,中國內戰全面爆發。美國為了避免捲入中國內戰,抽離其 援助。在失去外援的情況下,國民黨政權的貪污、腐敗使其在內戰之中節節 敗退,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下野。胡適、王世杰、雷震、傅斯年、杭. 政 治 大. 立武等人在上海倡議創辦透過籌辦報紙或期刊,宣傳自由、民主與反共,同. 立. 時聯合各界,發起由胡適主導的「自由中國反共運動」。 3然而內戰局勢急轉. ‧ 國. 學. 直下,1949年,中國國民黨敗退來臺。. 風雨飄搖中敗退到臺灣的中華民國作為中國內戰兩個分裂體之一,為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別,強調自由、民主及其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權;同. ‧. 時爭取美國支持及援助。國民黨在重要的位置陸續啟用了親美、自由派代表. sit. y. Nat. 人士,如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有「民主先生」之稱的吳國楨為臺灣省 主席;王世杰為總統府秘書長等等政治手段。4然而,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 io. er. 杜魯門派遣第七艦隊維持臺灣海峽中立化,穩定了國民黨政權危急的情勢。. al. n. iv n C hengchi U 民黨政權能夠得到美國的援助與支持,進一步鞏固了國民黨政權。 這些自由 1954年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臺灣因其地理、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使得國 5. 派人士對國民黨政權存續的重要性不若以往,且可能與國民黨改造的方向─ ─權力集中、一黨專政的黨國威權體制有所衝突,因此紛紛遭到撤換。 《自由. 2. 陳翠蓮,《重構二二八》(臺北:衛城出版,2017),19。. 3. 馬之驌,《雷震與蔣介石》(臺北:自立晚報,1993),74-77。. 4. 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120。. 5.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 1996),28-30。 2. DOI:10.6814/NCCU202100372.

(9)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3·. 中國》自成立以來,一直採取擁蔣、反共的態度。但因其對當政者的批判, 與國民黨屢屢發生衝突,雷震與蔣介石的關係亦漸行漸遠。隨著組織反對黨 運動的開展,雙方衝突白熱化。為了鞏固統治,國民黨隨即打壓雷震等人, 阻止其組織反對黨。 自從政以來,王世杰一直堅定地支持國民黨與蔣介石,即使蔣介石下野 時亦不曾動搖。然而國民黨在失去大陸後的改造方向與在臺灣的統治,堪稱 與其所學及政治理念背道而馳。當支持的政黨與政治體制與個人理念發生衝. 治 政 人士的思維。此外,王世杰來臺前為曾任外交部長、教育部長,為蔣介石的 大 立 核心幕僚,來臺後亦身居要職,歷任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等。對 突時,王世杰所選擇的立場與應對,或許某種程度上能夠投射出當時自由派. ‧ 國. 學. 臺灣的外交與內部政局形成一定影響,希望透過本文能夠釐清王世杰所形成 的影響與其所扮演的角色。. ‧. 第二節 文獻回顧. sit. y. Nat. 現有的研究中,主要關注的面向多在王世杰隨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來 臺之前的表現。如王世杰在戰後國共協商中所扮演的角色、外交部長任內秉. io. er. 持的外交方針,或者作為蔣介石的核心幕僚,對於蔣決策所形成的影響等等,. al. n. iv n C hengchi U 治、外交方面的表現,但缺乏與時代脈絡的聯結以及更深入的分析。對於王. 此皆為既有研究集中關注的議題。而多半僅透過史料整理呈現王世杰在政. 世杰來臺之後所參與的政治、外交以及學術等各方面活動則著墨更少,或多. 集中於少數事件,如:總統府祕書長免職一事,而缺乏全面性的敘寫及深入 分析探討。 以王世杰為主要議題者的既有研究中,多半以《王世杰日記》作為主要 史料。最早利用《王世杰日記》為主要材料者應為蔣永敬於1990年以後刊登 於《傳記文學》的一系列文章,共有〈從「王世杰日記」看中蘇盟約的簽訂〉 、 〈「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一)〉、〈「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 (二)〉 、 〈 「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三)〉 、 〈汪精衛從「和平」運動到投 3.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0) ·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日:王世杰日記中的人物與史事(四)〉 、 〈「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五)〉 等六篇文章。6此系列的文章內容大半摘錄自《王世杰日記》中王世杰對於史 事的記述,加上標題與作者簡單的文字附註。較像是蔣永敬個人閱讀《王世 杰日記》所作的筆記,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論著,因其不符合學術論文規 範,並沒有加註詳細的書目註腳,且內容來自日記,非為研究特定議題。7這 一系列的文章雖非學術論著,但能夠切實反映《王世杰日記》的史料價值。 林能士〈國民黨內派系之爭與國共商談──以《王世杰日記》為中心的. 政 治 大. 探討〉運用王世杰日記為主要史料,並透過國民黨內之派系鬥爭為研究取徑,. 立. 研究國共談判的過程。作者認為王世杰所屬之政學系一向以務實態度主張政. ‧ 國. 學. 治解決共產黨問題,國共談判即為政學系成員策畫。然而政學系之受蔣介石 信任,導致國民黨內其他派系如CC之不滿,進而影響國共談判,為國民黨失 敗主因之一。8. ‧. 楊翠華所撰之〈王世杰與中美科學學術交流,1963-1978:援助或合作?〉 ,. sit. y. Nat. io. 蔣永敬,〈從「王世杰日記」看中蘇盟約的簽訂〉,《傳記文學》,56.6(臺北,1990.06),. er. 6. 29-36。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一)〉,《傳記文學》,61.5(臺北,1992.11),. n. al. Ch. i Un. v. 67-72。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二)〉,《傳記文學》,61.6(臺北,1992.12),. engchi. 73-79。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三)〉,《傳記文學》,62.1(臺北,1993.01), 79-85。蔣永敬,〈汪精衛從「和平」運動到投日:王世杰日記中的人物與史事(四)〉,《傳 記文學》,62.2(臺北,1993.02),70-76。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五)〉, 《傳記文學》,62.4(臺北,1993.04),70-76。 7. 「筆者在「苦讀」這套日記之餘,將順著時間的次序,擇其要者加以排列,必要時作背景之. 說明;或對其相關的記述,加以歸類;並在各項要人要事的技術之前加以標題,以資醒目。」 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一)〉,《傳記文學》,61.5: 68。 8林能士,〈國民黨內派系之爭與國共商談─以《王世杰日記》為中心的探討〉,《慶祝抗戰. 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中國近代史學會,1996)。. 4.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1)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5·. 主要聚焦在王世杰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主持中美科學合作委員會期間,中、 美之間的學術合作,及對中美外交關係與臺灣學術發展上之意義與影響。9楊 翠華認為,科學學術發展並非王世杰推動中美科學合作的唯一目的,外交同 時為其考量重點。雖然此一合作關係基於平等互惠之原則進行,並被美方視 為與其他國家合作之示範,然而隨著美中兩國外交關係的轉變,合作也隨之 中斷,即使形式上合作亦難以維持。 吳淑鳳發表於《近代中國》之〈從《王世杰日記》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 治 政 談判過程,及王世杰對美蘇與世界局勢的觀察,中國居中應如何自處等。 吳 大 立 淑鳳認為,王世杰為避免中國再次陷入戰亂,故堅持以政治解決中共問題, 開〉 ,主要研究1945重慶會談之後至19465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期間,國共雙方 10. ‧ 國. 學. 即使以假統一的形式分疆而治亦在所不惜。若欲解決中共問題,須先解決中 蘇問題,而中蘇問題又與二戰後美蘇兩強爭霸的世界局勢相關。王世杰除建. ‧. 議改善中蘇關係外,亦試圖與其他西方國家交好,以牽制蘇聯。然而軍事上 的失利方為迫使中共接受停戰協議與談判的主要原因。即使如此,王世杰認. Nat. sit. y. 為國際局勢不容許國民政府以武力解決,堅持以政治解決,為其一貫的態度。. io. er. 談判過程中蔣介石多次採納其意見,由此可知王世杰深受信賴。 學位論文方面,有徐保達〈王世杰與民國政治〉 、劉傳暘〈王世杰與中國. n. al. Ch. i Un. v. 外交,1937-1949〉 、陳英杰〈王世杰與抗戰勝利前後的中國政局〉等。11徐保. engchi. 達的研究整理了王世杰之生平、其政治言論、教育事業、外交決策、調處國 9. 楊翠華,〈王世杰與中美科學學術交流,1963-1978:援助或合作〉,《歐美研究》,29.2(臺. 北,1999.06): 41-103。 10. 吳淑鳳,〈從《王世杰日記》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近代中國》,161(臺北:2005.06):. 25-37。 11. 徐保達,〈王世杰與民國政治〉(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2)。劉傳暘,. 〈王世杰與中國外交,1937-1949〉(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陳英杰, 〈王世杰與抗戰勝利前後的中國政局〉(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5.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2) ·6·.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共關係等,至1949年為止。強調王世杰之人格特質,認為其「知識分子性格」 影響其政治表現與人事關係。 12王世杰慣以國際局勢衡量國內政策走向,然 而世界局勢變化迅速,往往因此受限而失去主動。徐保達認為早年王世杰雖 倡議自由與民主,但由於從政之後身分轉變,其主張亦有所變化,已非嚴格 意義上的自由主義者。 13此研究亦提及王世杰來臺初期作為,認為王世杰來 臺後其政治影響力逐漸下滑。 劉傳暘之〈王世杰與中國外交,1937-1949〉,雖以中國外交為題,但亦. 政 治 大. 介紹王世杰於教育部長、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任內之表現。作者認為王世杰為. 立. 學人從政的典型,透過王世杰從政之經歷,凸顯知識分子與國民政府之間的. ‧ 國. 學. 互動及從政後所遭遇的困境。. 陳英杰的研究由王世杰踏入政界開始,敘寫於黨政決策、外交交涉與戰 後國共談判中所扮演的角色,至1946年國民大會召開為止。陳英杰認為,王. ‧. 世杰具有法學專業素養,有助於推動憲政;能掌握國際局勢,並以外交與國. sit. y. Nat. 內談判策略相互配合,其政治表現及成就,為「學人從政的典範」。14 綜觀上述研究,皆著重王世杰以學者身分從政,注重外交,透過對世界. io. er. 局勢的觀察形成決策等面向。然而除徐保達〈王世杰與民國政治〉與楊翠華. al. n. iv n C hengchi U 甚少涉及王世杰來臺後對政治、學術等各方面的活動。. 所撰之〈王世杰與中美科學學術交流,1963-1978:援助或合作?〉兩文外,. 薛化元之《《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 察》以及於2019年所出版的《雷震與1950年代臺灣政治發展──轉型正義的 視角》二書,皆與本研究論題密切相關。15《《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 12徐保達,〈王世杰與民國政治〉,112。 13徐保達,〈王世杰與民國政治〉,115。 14陳英杰,〈王世杰與抗戰勝利前後的中國政局〉,350。 15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薛化元,《雷. 6.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3)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7·. 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主要聚焦在自由中國的創立及其言論之特色及 其形成與轉變。雖然王世杰在《自由中國》出刊後其身影漸淡,但仍能透過 此書瞭解與其相關之背景。《雷震與1950年代臺灣政治發展──轉型正義的 視角》則以雷震對民主的追求以及國民黨當局的反應為主軸。雖然主要聚焦 在雷震身上,但與雷震關係密切的王世杰亦間或出現,足以作為研究之參考。. 第三節 章節安排與使用史料. 政 治 大. 本研究除前言與結論外,預計將以王世杰之經歷分期,共分為四個章節。 第一章為王世杰就任總統府祕書長以前,即1949年至1950年,此一期間王世. 立. 杰除參與《自由中國》之創刊外,尚為了協助蔣介石與安定臺灣局是而奔波。. ‧ 國. 學. 第二章為王世杰擔任總統府秘書長期間,即1950年3月就任至1953年被解職 為止。此一階段王世杰除總統府秘書長的工作外,也協助《自由中國》與《香. ‧. 港時報》的營運,且與在野黨之民社、青年兩黨有許多互動。第三章為王世 杰離開權力核心後又重新回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至政務委員卸任為止,即為. sit. y. Nat. 1953年至1962年。在此階段王世杰除幫助雷震赴美外,尚協助處理陳懷琪事 件及《自由中國》所遭遇之印刷問題。王世杰亦赴美參與聯合國大會,並籌. io. er. 劃1961年中國古物赴美展覽事。第四章由胡適逝世後王世杰就任中央研究院. al. n. iv n C hengchi U 年至1970年。此一期間王世杰除了中研院院務與國家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 院長,並辭去行政院政務委員開始,至王世杰由中研院院長退休為止,即1962. 外,尚參與故宮之遷建、藝術品赴美展覽等,亦參加總統府宣傳與外交綜合 小組會議,並為中美科學合作事數次前往美國。 本研究主要能夠使用的史料有與王世杰、雷震、胡適、蔣介石等人有關 者。與王世杰相關者主要為《王世杰日記》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王 世杰檔》。其中《王世杰日記》在1948-1959之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中斷,綜 觀其個人記述,這段時間他依然有持續作日記,因此可能已經佚失。然而這. 震與1950年代臺灣政治發展──轉型正義的視角》(臺北: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9)。 7.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4) ·8·.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段時間的中段亦與《自由中國》的發展以及國民黨在臺灣逐步建立一黨獨裁 體制有高度重疊,因此此部分必須借重其他相關史料加以彌補。雷震部份則 以雷震日記、雷震書信為主。雷震之日記與書信均經傅正編輯為《雷震全集》 。 雷震作為《自由中國》之創辦人,他的日記往往逐日作記且記錄甚詳,勘可 彌補《王世杰日記》佚散的部分。雷震與王世杰、胡適往來之書信較集中於 《自由中國》創刊之早期,然亦具有參考價值。胡適部分則有胡適日記及其 書信。相較於雷震,胡適的日記較不詳實,且往往沒有完整描述,然而作為. 政 治 大. 《自由中國》長期掛名的發行人,同時亦是王世杰長年好友,其日記仍有一. 立. 定史料價值。書信部分有萬麗鵑所編註之《萬山不許一溪奔──胡適雷震來. ‧ 國. 學. 往書信選集》 ,其書信往來時間跨度大,王世杰作為與胡、雷二人關係密切者, 亦在其中間或出現。與蔣介石相關之史料則為《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 《總 統蔣公大事長編》等。兩者所本雖皆為蔣介石日記,然而內容略有出入,但. ‧. 都能夠作為輔助。且蔣介石之觀點又與王世杰、胡、雷等人有所出入,因此. sit. y. Nat. 也具有對照的價值。然而王世杰於1953年遭免除總統府秘書長一職後,就大. io. 後王世杰與蔣的互動。. n. al. er. 幅減少出現在蔣介石記述當中的頻率,因此較難透過蔣介石的記述了解免職. Ch. engchi. i Un. v. 8.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5) 第二章 就任總統府祕書長前(1949-1950) 由於先行研究多半聚焦於王世杰來臺以前或至國共內戰期間,且「自由 中國運動」始於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前之1949年間,因此本文由1949年國 共內戰期間開始。本章為1949年以後至王世杰就任總統府祕書長以前,將分 為兩節,一為此一時期王世杰之政治主張與人事安排;另一個部分則為王世 杰參與「自由中國運動」與《自由中國》之發刊。. 第一節 政治與人事安排. 立. 政 治 大. 王世杰於1948年年底請辭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後,即未擔任公. ‧ 國. 學. 職,直至1950年任總統府祕書長,因此1949年時王世杰的身分為應為蔣介石 的幕僚。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總統文告,對中共提出和平呼籲,如果中 共願意謀求和平,在保證民主與自由及法統的前提下,個人進退出處無問題;. ‧. 如共產黨仍堅持作戰,則作戰到底。此一文告在草擬討論時,王世杰與王寵. y. Nat. 惠皆主張不需要在文告中提及總統下野與否的問題;1蔣介石則認為在各方壓. sit. 力之下不得不作此表示,並說國民黨人「雖擁護其(蔣)爲領袖,但一切行動. er. io. 則反黨」 。文告發表後,由於社會各界普遍希望和平的心理,外界咸認為總統. al. n. iv n C 新年廣播詞,內容文意與前日蔣之總統文告相去甚遠。 h e n g c h i U 王世杰與雷震皆不贊 即將下野,而內戰局勢將能夠和平解決。2次日,時任行政院長的孫科亦發表 3. 1王寵惠(1881-1958),字亮疇,廣東東莞人,時任司法院院長。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法科,後. 曾留日、赴美攻讀耶魯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曾任外交總長、司法總長、司法院院長,並 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辭典 人物部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1985),38-39;劉壽林、萬仁元、王玉文、孔慶泰編,《民國職官年表》(臺北:中華書局, 1995),413。 2雷震,1949年1月1日日記,《雷震全集(31)》(臺北:桂冠圖書,1990),109-110。 3孫科(1891-1973),字哲生,又字建華,孫文長子,廣東香山人,時任行政院長。曾任國民政. 9.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6) ·10·.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同此一廣播詞,且皆認為其中「總統已重新昭告,爲國家謀取和平,只要和 平能夠實現,他個人進退出處,絶不縈懷,而一唯國民的公意是從。總統這 個表示,多麽的光明磊落,這眞是國家前途一個新希望,也是全國人民一個 新生機」等語,無異是促請蔣介石下野。4王世杰向雷震透露,局勢嚴重且「總 統下野似有可能」 ,要求雷震與副總統李宗仁會面,探聽其意向。雷震照王世 杰的囑咐往訪李宗仁,詢問他蔣介石是否準備下野?李宗仁毫不猶豫地表示 蔣介石不可下野,並表示「與總統共進退,不願這個局面由他弄垮。」同時. 政 治 大. 也希望國民黨內能夠團結、蔣介石能改變原有作法,信任戰區司令而非遙作. 立. 指揮。5王世杰自己也前往謁見蔣介石,向在座的張群詢問蔣介石之意向如何,. ‧ 國. 學. 是否主和且準備下野,張群予以否認。6王世杰建議蔣介石不要下野,因為此 時下野,「一面爲犧牲主義,一面爲放棄責任」。蔣則否認放棄責任,仍然積 極布置軍事,但各界壓力與環境如此,下野是不得不為。除了自己下野,也. ‧. 要求王世杰前往英國,並命令王勸胡適前往美國,但王世杰不願意在此時出. n. al. er. io. sit. y. Nat. 國。71月6日,王世杰與雷震、張君勱等人會面,張君勱贊成蔣介石下野,認. Ch. i Un. v. 府委員、立法院長、考試院長等職。張朋園、沈懷玉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臺北:中央. engchi. 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49-51;賈逸君編,《中華民國名人傳(上)》(上海:上海書店, 1989),205。 4雷震,1949年1月2日日記,《雷震全集(31)》,110。 5雷震,1949年1月3日日記,《雷震全集(31)》,111-112。 6張群(1889-1990),字岳軍,四川華陽人,畢業於保定陸軍速成學校,時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 長官。曾任行政院院長、外交部長、總統府秘書長、總統府資政等。徐友春編,《民國人物 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石源華主編,《中華民國外交史辭典》(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54。 7雷震,1949年1月5日日記,《雷震全集(31)》,115-116。. 10.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7)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11·. 為唯有蔣下野,才有可能改變當時局面。8王、雷二人則認為若蔣介石下野, 局面將無法收拾,「因今日和不可能,惟有戰以圖存」。91月15日,王世杰與 雷震會面,雷震向王世杰探問時局,王世杰說自己已見到蔣介石三次,極力 反對蔣下野, 「不可去掉法律上之地位」 ,且因其主張而得罪不少人,特別是 主張和談甚力的張治中。 10同日晚間,在總統官邸的集會中,王世杰亦強調 「國際不能調解,和議無望,不可懈怠準備工作。」111月16日,王世杰與民 社黨張君勱、青年黨左舜生及國民黨之張群、孫科、張治中、邵力子、陳立. 政 治 大. 夫等人與蔣介石密談。12在談話中,王世杰再度表示不可和談,並極力主戰,. 立. ‧ 國. 學. 8張君勱(1887-1969),名嘉森,號立齋,江蘇寶山人。早年曾留學德國,於1932年創立中國國. 家社會黨。1945年中國國家社會黨與中國民主憲政黨合併,改名為中國民主社會黨,張君勱 被推為黨主席。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辭典 人物部分》,358-359。. ‧. 雷震,1949年1月6日日記,《雷震全集(31)》,116。. 9. 10張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縣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陸軍上將,曾任湖南. y. Nat. sit. 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大會代表等。擔任國民政府和. er. al. n. 典》。. io. 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前往北平,談判破裂後投降中國共產黨。徐友春編,《民國人物大辭. Ch. i Un. 11雷震,1949年1月15日日記,《雷震全集(31)》,120-121。. engchi. v. 12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4冊)》,825-826。左舜生(1893-1969),湖南長沙人,曾任. 農林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1923年與曾琦、李璜等人組織中國青年黨。張朋園、沈懷玉編, 《國民政府職官年表》;陳啟天主編,《中國青年黨建黨五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北:中國青 年黨中央黨部,1973),4-5。邵力子(1881-1967),字仲輝,浙江紹興人。曾中舉,後入同盟會, 並成為國民黨員。與傅學文結婚後,受其影響,思想左傾。曾任陝西省主席、國民黨中央宣 傳部部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等職。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辭典 人物部分》,178-179。 陳立夫(1899-2001),字祖燕,浙江吳興人,獲美國匹茲堡大學採礦學碩士。曾任國民黨中央 黨部祕書長、教育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立法院副院長等,為國民黨中C.C.派之首腦,掌控 國民黨黨務,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稱。石源華主編,《中華民國外交史辭典》,363。. 11.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8) ·1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辭嚴義正,使主和者無言可說」 。甚至連雷震都認為他「興奮過甚」 。131月 20日,王世杰向雷震透露蔣介石已經決定下野,只是時間或遲或早。14次日, 蔣介石即召集國民黨中常委,宣布下野的決定。當時無論國民黨內外,皆有 許多人贊成蔣介石下野。黨外如民社黨之張君勱,在1948年國共之間發生徐 蚌戰役前即提議蔣下野;青年黨之左舜生亦勸告蔣出國。國民黨內持此議者 亦多,甚至蔣介石「左右之人士除雪艇(王世杰)、適之(胡適)外,殆無一人不 勸其暫時休息。」在此內外壓力交逼之下,蔣介石也曾向王世杰透露有意下. 政 治 大. 野,因為當時局面難以挽救而不如放棄。15蔣介石下野後,李宗仁以副總統代. 立. 理。此後蔣雖不具總統身分,但仍任國民黨總裁,依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 國. 學. 此外,蔣於總統任內所任命的孫科仍然擔任行政院長,當時政府爲表示作戰 之決心而遷往廣東,但李宗仁為表示和平而不願政府遷粵,於是授意立法院 決議在南京開會。因而形成行政院與立法院之間的扞格與立法院集會地點之. ‧. 爭議。16. sit. y. Nat. 王世杰為支持蔣介石最力者之一,在蔣下野以後仍然繼續為其出謀擘 劃。2月7日,王世杰曾發電報幫助湯恩伯防守上海的雷震,要求他轉告湯恩. io. n. al. er. 伯及吳國楨將存金運走,以及南京、上海軍隊所需要的棉花數量。173月1日,. i Un. v. 王世杰從臺灣發信給雷震。當時代總統李宗仁擬以何應欽為行政院院長取代. Ch. engchi. 13雷震,1949年1月16日日記,《雷震全集(31)》,121。 14雷震,1949年1月20日日記,《雷震全集(31)》,124。 15雷震,1949年1月21日日記,《雷震全集(31)》,124-125。 16雷震,1949年2月19日日記,《雷震全集(31)》,138-139;雷震,1949年4月25日日記,《雷. 震全集(31)》,191。 17雷震,1949年2月7日日記,《雷震全集(31)》,127-128。湯恩伯(1899-1954),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曾參與中日戰爭,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吳相湘,《民國百人傳(2)》(臺北:傳記 文學,1979)。. 12. DOI:10.6814/NCCU202100372.

(19)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13·. 孫科,但王世杰對何應欽能否改善局面並沒有信心,認為不應支持其組閣。 在信中,王世杰亦提到他認為當時最為要緊的事有二,一為在南京、上海、 杭州、四川、陝西、福建、廣東、臺灣等地從速整編軍隊與訓練新軍,且必 須先解決臺幣通貨膨脹的問題。二是在國民黨內成立一個由蔣介石與李宗仁 共同決定成員的政治委員會以決定政策。 184月2日,王世杰與雷震由臺灣前 往奉化,並將自由中國事向蔣介石報告。194月5日雷震拜訪胡適,為王世杰傳 達意見,請胡適向李宗仁表示不可接受聯合政府,並代蔣介石轉達「當盡力. 治 政 日,王世杰與雷震一起拜訪胡適,向他說明日前前往溪口與蔣介石會面的經 大 立 過。胡適也告訴他們,已經請翁文灝轉告李宗仁不可接受共產黨聯合政府的. 之所及支持德鄰先生(李宗仁),只要其不接受聯合政府或投降」之意。204月6. ‧ 國. 學. 提案。21同日,雷震與王世杰又分別拜訪了蔣勻田、左舜生、湯恩伯及張君勱 等人,告以聯合政府方案不可行,並希望他們能夠向李宗仁表示反對。22除了. ‧. 動用國民黨外的蔣勻田、左舜生、張君勱等人「拉住」代總統李宗仁外,王 世杰與雷震亦考量假使李接受共黨提議或談判破裂時能夠採行的應對方案。. Nat. er. io. sit. y. 若蔣介石欲復職,則應注意改變過去處理政務之方法,且須注意用人。234月. 18王世杰致雷震函,1949年3月1日,《雷震秘藏書信選》,19-20。. n. al. Ch. i Un. v. 19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4冊)》,856;雷震,1949年4月3日日記,《雷震全集(31)》,. 172-173。. engchi. 20雷震,1949年4月5日日記,《雷震全集(31)》,174-175。 21翁文灝(1889-1971),字詠霓,號君達,曾赴歐留學,研究地質。曾任行政院院長、經濟部部. 長、總統府秘書長等職。中華國產廠商聯合會編,《實業界名人錄》(出版地不詳:中華國產 廠商聯合會,1948),25-26;張朋園、沈懷玉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 22雷震,1949年4月6日日記,《雷震全集(31)》,175-176。蔣勻田(1903-1994),名錫昀,安徽. 蚌埠人,畢業於北京國立政治大學。為民社黨人,曾參與制憲,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朋 園、沈懷玉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48-49。 23雷震,1949年4月15日日記,《雷震全集(31)》,181-183。. 13.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0) ·1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16日,杭立武希望透過王世杰,說服蔣介石允准將廣州的銀元運往柳州、江 西等地,使李宗仁能夠安心作戰而不投降。244月20日,國共和談破裂,共軍 開始渡江。4月22日,王世杰陪同已下野的蔣介石,與代總統李宗仁、時任行 政院長的何應欽、白崇禧、張群、吳忠信等人於杭州會談。25李宗仁希望蔣復 職,但蔣以「只討論對時局政策,不涉及人事變動」對之。會後決定,在國 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下設「非常委員會」 ,並且決定加強國民黨內部團結及黨 與政府聯繫、聯合全國民主自由人士、對共產黨作戰、由行政院長何應欽兼. 政 治 大. 任國防部長,將指揮權統一等。264月25日,王世杰由上海前往臺灣。27王世杰. 立. 由臺灣發兩函予雷震,認為國民黨政府必須從軍事、政治、財政、思想鬥爭. ‧ 國. 學. 等四個面向來擬訂長期的計畫。就軍事而言,王世杰認為應在溫州、福州、 廣州、廈門等沿海口岸建立根據地,並以此向中國大陸內陸游擊戰;臺灣、 海南島則部署重兵,避免共軍登陸;西北、西南,即四川、青海、甘肅等地,. ‧. 尚未被共產黨滲透,且有馬步芳的部隊駐守,應可長期堅守。28政治方面,則. sit. y. Nat. 需改組內閣,並且成立非常委員會。立法院則授權予改組後的內閣並休會。 此外,王世杰函中也要求雷震協助左舜生的眷屬由上海遷臺。左舜生為青年. io. n. al. er. 黨的重要人物,考量到政府必須攏絡黨外人心,因而特別看重此事。要求雷. i Un. v. 震代為接洽湯恩伯、周至柔部,以求透過海運或空運將左舜生眷屬撤離,自. Ch. engchi. 24雷震,1949年4月16日日記,《雷震全集(31)》,183-184。 25雷震,1949年4月22日日記,《雷震全集(31)》,189。吳忠信(1884-1959),字禮卿,號守堅,. 安徽合肥人,曾入武備學校。曾任國民政府委員、總統府資政、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中央 評議委員等。參徐友春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26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4冊)》,864-865。 27雷震,1949年4月25日日記,《雷震全集(31)》,191。 28馬步芳(1903-1975),字子香,甘肅河州人。青海「馬家軍」重要人物,曾任西北軍政長官公. 署軍政長官。參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 14.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1)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15·. 己則代為向臺灣省政府接洽,安排臺北的住所。29雷震也不負所託,在幾日後 便將此事辦妥。305月12日,王世杰又函雷震,除了探問蔣介石目前是否在上 海外,並希望雷震轉達前函所提之軍事計畫與蔣介石,即防守西北、西南、 海南、臺灣等,增添部隊,籌措兵餉、兵源等。並由蔣介石親自規劃、視察, 以求能夠速成。315月29日,王世杰攜帶吳稚暉的信函面會蔣介石,商談當時 局勢、臺灣防務與外交問題,王世杰認為必須與李宗仁及桂系合作,避免決 裂,方能挽救危局。326月4日,內閣改組,由閻錫山接長行政院。王世杰由高. 治 政 閣改組、國民黨內非常委員會以及防守臺灣的計畫等事。 大 閻錫山接任行政 立 院長後,與蔣介石面商施政方針,蔣告以軍事、財政、外交與政治等各項要 雄函告雷震,蔣介石將由高雄離開,並言及自己在高雄數日,主要為商討內 33. ‧ 國. 學. 點,並提出中央非常委員會名單,其中包含了王世杰。雖然並未在最終的委 員會成員中,依然能夠反映出王世杰在蔣幕僚群中的位置。34此一委員會除. ‧. 29王世杰致雷震函,1949年5月4日,《雷震秘藏書信選》,35;王世杰致雷震函,1949年5月. y. Nat. sit. 6日,《雷震秘藏書信選》,36-37。周至柔(1899-1986),字至柔,浙江台州人,空軍、陸軍上. er. io. 將,曾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參謀總長、空軍總司令。參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 全書(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 n. al. Ch. 30雷震,1949年5月8日日記,《雷震全集(31)》,202。. engchi. i Un. v. 31王世杰致雷震函,1949年5月12日,《雷震秘藏書信選》,37-38。 32「蔣中正日記」(未刊本),民國38年5月29日,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第九冊)》,289。吳稚暉(1865-1953),名敬恆,字稚暉,江蘇武進人。民國後推行國語注音 工作,發起留法勤工儉學會。歷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國民大會代表、總統府資政。著有《吳 稚暉先生集》。參見:「吳敬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 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sWjTYF&o=e0&sec1=1&op=sid=%22Z00000158847%22.& v=-2。(讀取時間2021/2/22)。 33雷震,1949年6月4日日記,《雷震全集(31)》,228-229。 34李宗仁、孫科、于右任、居正、閻錫山、何應欽、吳忠信、吳鐵城、朱家驊、張道藩、王寵. 15.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2) ·16·.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了已下野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與代總統李宗仁外,尚容納了國民黨內各個派 系的委員,雖然此一委員會設置的名義為「改造」國民黨,但設置目的卻可 能並不是為了「改造」 。356月23日,雷震前往草山拜訪王世杰,交換對時局意 見。王世杰為使蔣介石與李宗仁合作,發電給杭立武,請他轉告李宗仁與閻 錫山,聯名邀請蔣介石前往廣州。 36但蔣認為李無誠意合作,最初不願意前 往,經王世杰力勸後,才答應往廣州及西南。376月24日,在國民黨內的小組 會中,王世杰提議設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以及非常委員會東南分會二案,由. 政 治 大. 王世杰、雷震、谷正綱負責草擬方案。386月26日,在小組會中討論前一日王. 立. 世杰與雷震討論、草就的方案。 39因陳誠為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的可能人. ‧ 國. 學. 惠、鄒魯、陳立夫、王世杰、黃少谷。最終張道藩、王寵惠、鄒魯、王世杰、黃少谷並未成 為委員會成員。「蔣中正日記」(未刊本),民國38年6月5日,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 ‧. 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295。 35松田康博著,黃偉修譯,《臺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49-50。. y. Nat. sit. 36杭立武(1903-1991),畢業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曾任教育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參. 37雷震,1949年6月23日日記,《雷震全集(31)》,245-246。. n. al. Ch. er. io. 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i Un. v. 38雷震,1949年6月24日日記,《雷震全集(31)》,246-248。谷正綱(1902-1993),字叔常,曾. engchi. 赴德留學,歷任農林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界反共聯盟榮譽主席、亞盟及世界中國總會 理事長等。參徐友春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39一、建議劃分臺灣與蘇滬浙閩等地區,設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二、組織爲設長官一人,公. 署內置政務委員會,本區內重大政治、經濟、軍事(作戰計劃及指揮除外)措施,須提經政務會 決定後,分交省市政府及其他有關主管機關執行,如有窒碍難行時,軍政長官得提請覆議。 三、政委會設委員十一人,包括國民黨及民靑兩黨人士,省市主席、市長曁臺灣參議會議長 爲當然委員,不計入委員十一人名額。四、長官公署設臺灣警備總司令、蘇滬浙閩剿匪總司 令、東南海軍司令、東南空軍司令,統一指揮轄區內之陸海空各軍,均得設副司令。五、長 官公署設置軍事作戰會議,以軍政長官參謀長及前條四司令與東南區補給司令(如有此機關). 16.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3)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17·. 選,引起部分不滿陳誠者的異議。此外,王世杰先行將方案報告蔣介石,也 因而遭致谷正綱批評,認為王與陳誠關係較好而幫助之。 40蔣介石約見王世 杰、雷震、吳國楨、谷正綱、黃少谷、張道藩、董顯光、胡健中、任卓宣、 唐縱、陶希聖、張其昀等人,討論設置總裁辦公室及設計委員會事宜。417月. 組織之。軍事作戰之計畫與指揮,軍隊編制與人事調動均須提經此會議決定銜執行。六、東 南區在戒嚴時間,長官公署得依政委會之決議變更現行法制,制定單行法規。此法規制定後. 政 治 大. 並報行政院備案。七、設立中央非常委員會東南分會,設委員九人,設主席一人,由總裁兼 任,副主席一人,代行中央非常委員會之職權。雷震,1949年6月25日日記,《雷震全集(31)》,. 立. 248-249。. ‧ 國. 學. 40雷震,1949年6月26日日記,《雷震全集(31)》,249-250。. 41雷震,1949年6月29日日記,《雷震全集(31)》,254。黃少谷(1901-1996),曾任行政院秘書. 長、政務委員、司法院長、駐西班牙大使等。參徐友春編,《民國人物大辭典》。張道藩(18. ‧. 97-1968)、字衛之,曾赴英、法習美術。曾任立法委員、立法院長。參徐友春編,《民國人物 大辭典》。董顯光(1887-1971),出身基督教家庭,曾赴美留學習新聞。返國後曾創辦報紙,. y. Nat. sit. 歷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行政院新聞局長、政務委員、駐美大使等。參:「董顯光」,《華. al. er. io. 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10205151/http://www.bdcconline.ne. n. t/zh-hans/stories/by-person/d/dong-xianguang.php。(讀取時間2021/2/22)。胡健中(1904-1993),. Ch. i Un. v. 字絮若,曾任國民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改造委員、中央電影公司董事長。國史館編,《國. engchi. 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11)》(臺北:國史館,1994),204。任卓宣(1896-1990),筆 名葉青,四川南充人。曾赴法國勤工儉學,後加入中國共產黨,被捕後改投國民黨。參「任 卓宣」,《臺灣文學網》,https://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2.aspx?person_number =F05001。(讀取時間2021/2/22)。唐縱(1905-1981),字乃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為軍統重要 人物,曾任內政部政務次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唐縱,《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侍從室高級 幕僚唐縱日記》(北京:群眾出版發行,1991)。陶希聖(1899-1988),字希聖,曾任清華、燕京、 復旦等校教授、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國策顧問等。李楊、范泓,《重說陶希聖》(臺北: 秀威資訊,2008)。張其昀(1901-1985),字曉峰,曾任教育部長、國民大會代表、行政院政務 委員等。宋晞,《張其昀先生傳略》(臺北:中國文化大學,2000)。. 17.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4) ·18·.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1日,於臺灣設置總裁辦公室,下轄九個及組一個設計委員會。王世杰任設計 委員會委員,並參加政治、外交兩個分組。42總裁辦公室內皆為蔣介石的親信 幕僚,包含較年輕、直屬於蔣介石的黨幹部;設計委員會則具有擘劃政策的 功能,檢討國民黨「改造」及其他相關改革法案。437月10日,蔣介石應菲律 賓總統季里諾(Elpidio Quirino)邀請,以國民黨總裁身分出訪菲律賓,於碧瑤 會談,商議反共及太平洋聯盟計畫。44王世杰、吳國楨、黃少谷、張其昀隨同 出訪,王世杰並為蔣草擬遠東聯盟宣言。45此次蔣介石所提議之遠東聯盟,以. 政 治 大. 中國、韓國、菲律賓為中心,日本、印度、澳洲暫不加入,聯盟之性質主要. 立. 爲政治、經濟、文化。8月1日,王世杰與蔣介石會面,準備訪問韓國。蔣介. ‧ 國. 學. 石此次出訪是以私人身分應邀,因此不欲參加公開活動,主要目的在與韓國 總統李承晚商討中韓關係及遠東聯盟等事宜。468月10日,王世杰為民社黨房 屋事向陳誠交涉,因臺灣省政府最初允諾免費撥給,後又索款,王世杰出面. ‧. 為之豁免。47同日,蔣介石提出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委員名單,王. er. io. sit. y. Nat. 世杰、陳誠、吳國楨等人名列其中。48並召開設計委員會,王世杰、雷震等人. 42「蔣中正日記」(未刊本),民國38年8月1日,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n. al. Ch. i Un. v. (第九冊)》,333;秦孝儀,《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卷7下)》,315-317。. engchi. 43松田康博著,黃偉修譯,《臺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50-55。 44郭廷以,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4冊)》,884;雷震,1949年7月10日日記,《雷震全集(31)》,. 263。 45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318。 46「蔣中正致邵毓麟電」(民國38年8月1日),《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20400-00034-. 015。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332;秦孝儀,《總統蔣公大 事長編(卷7下)》,334-335。 47雷震,1949年8月10日日記,《雷震全集(31)》,280-282。 48「蔣中正日記」(未刊本),民國38年8月1日,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18.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5)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19·. 皆參加,除報告出訪韓國經過與所商事項外,尚對美國所發表之《中美關係 白皮書》商討對策。針對《中美關係白皮書》對策,蔣介石暫不回應,並在 詳細研究後再發表扼要回應。 49王世杰認為,此一《中美關係白皮書》之發 表,係多為馬歇爾之意見,與麥克阿瑟致電蔣介石表達支持之意為「一個巴 掌一個糖果」的手法。509月,雷震協助湯恩伯防守金門、廈門。9月2日,因 軍糧匱乏,雷震急電王世杰設法。519月6日,王世杰已設法處理軍糧運補事, 催促陳誠往廈門視察。並去信雷震解釋,此事乃因蔣介石疏忽所造成,希望. 治 政 世杰奉蔣介石命令,飛赴廣州,中途暫停廈門,並與雷震通電話,詢問廈門 大 立 各方面之狀況。 11月8日,雷震往訪王世杰,王世杰希望蔣介石在對大局有. 雷震能夠秉持容忍與互信互重的態度合作,並摒除派系之見。529月24日,王. 53. ‧ 國. 學. 一整體作戰計劃後再復任總統,且十分注意防守臺灣,認為同心協力能夠守 住臺灣。他也曾建議任命白崇禧為國防部長,並將其部隊調動至廣東,雖獲. ‧. 蔣介石首肯但為吳忠信反對而未成。5411月24日,設計委員會召開定期會議, 黃少谷拍發電報表示「李宗仁有意赴美就醫並爭取美援,其職務由行政院長. Nat. sit. y. 閻錫山代理」 。會中討論應如何應對,後結論以蔣介石此時不復職為佳。因白. io. er. 崇禧反對李宗仁出國,故雷震認為應拉攏白崇禧,妥善安排其麾下部隊,同 時要求王世杰向蔣轉陳這項意見。5512月5日,蔣勻田、陳啓天二人各代表民. n. al. Ch. i Un. v. 社、青年兩黨致電蔣介石,要求蔣復職,這則電文由雷震轉交給王世杰閱後. engchi. (第九冊)》,340。 49雷震,1949年8月10日日記,《雷震全集(31)》,280-282。 50雷震,1949年8月19日日記,《雷震全集(31)》,288-289。 51雷震,1949年9月2日日記,《雷震全集(31)》,301-302。 52王世杰致雷震函,1949年9月6日,《雷震秘藏書信選》,46。 53雷震,1949年9月24日日記,《雷震全集(31)》,320。 54雷震,1949年11月日8日記,《雷震全集(31)》,357-358。 55雷震,1949年11月日24日記,《雷震全集(31)》,368-369。. 19.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6) ·20·.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拍發。56 12月13日,蔣勻田為民社黨省委事拜訪雷震。民社黨原擬提名顏欽賢為 臺灣省政府委員,然而陳誠反對,王世杰亦持相類意見,要求雷震轉告蔣勻 田,請民社黨另推內地人任此職。57但蔣勻田不能接受,認為當局不支持他們 在臺灣發展黨務,且恐觸臺人之怒。故將理由函王世杰,並請雷震再說服王。 此後王世杰為雷震所說服,在兩人極力推薦之下,顏欽賢順利任民社黨省政 府委員。58同時,為了爭取美國援助,蔣介石決定改組臺灣省政府,任命美方. 政 治 大. 屬意的吳國楨為臺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59王世杰受蔣介石指示,與陳誠商. 立. 議改組臺灣省政府,但王世杰認為臺灣內部局勢尚稱穩定,不宜因此進行人. ‧ 國. 學. 事異動。6012月28日,王世杰與雷震討論蔣介石之新年文告,認為應在文告中 承認過去國民黨之失敗並切實改進,號召反共人士到臺灣,同時表達願意協 助組織民主自由人士等,以爭取勝利。61. ‧. 1950年元旦,蔣介石下令由張群、王世杰、吳忠信、張其昀、黃少谷、. n. al. er. io. sit. y. Nat. 谷正綱、洪蘭友、蔣經國、鄭彥棻等人成立一個小組,負責檢討國民黨各項. Ch. i Un. v. 56雷震,1949年12月日5日記,《雷震全集(31)》,377-378。陳啟天(1893-1984),字修平,中. engchi. 國青年黨人。曾國民政府委員、經濟部部長、中國青年黨主席。婁獻閣、朱信泉主编,《民 國人物傳第10卷》(北京:中華書局,2000)。 57顏欽賢(1902-1983),字學淵,出身基隆望族顏家。曾任國民大會代表、臺灣省政府委員。唐. 羽,《基隆顏家發展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 58雷震,1949年12月日13-15日記,《雷震全集(31)》,383-386。 59陳進金, 〈蔣中正遷台初期的人事佈局──以省主席的遞嬗為中心〉,收錄於黃克武編,《遷. 臺初期的蔣中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1),126-129。 60黃克武編,《遷臺初期的蔣中正》,130。 61雷震,1949年12月日28日記,《雷震全集(31)》,394-395。. 20.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7)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21·. 「改造」方案。62吳國楨出任臺灣省主席後,因省府改組人事問題與陳誠發生 糾紛。且吳國楨省政府之人事安排,引起臺籍人士不滿,臺灣省參議會甚至 以休會表達抗議。63蔣介石與王世杰商談處理方針,後要求蔣渭川主動辭民 政廳長職,以平息此紛爭。 642月9日,蔣介石約見行政院長閻錫山、王世杰 等,商討閻錫山辭職問題。本來希望透過閻錫山主動去職,來解決蔣復總統 職的問題。但閻錫山堅持要向代總統李宗仁辭職,而不願意主動宣言去職。 蔣介石認為閻錫山以自身利害為優先,不願開罪於代總統李宗仁。此舉使李. 治 政 蔣介石與王世杰、黃少谷等討論,若果美國能夠援助代總統李宗仁,保障臺 大 立 灣安全,則蔣願意全面退出軍政,全權交給李負責。然而討論結果認為對局. 即使身在國外,依舊能夠依法行使職權,反而會使問題更為延宕複雜。次日,. ‧ 國. 學. 勢並無裨益,且可能使問題更形複雜,因此作罷。65此時李宗仁態度曖昧,以 「維護憲法至為重要」為由,不願意明言返國或辭職。王世杰於是要求雷震. ‧. 往訪民社、青年兩黨探詢對蔣介石復職之意向。兩黨人士原則上贊成蔣介石 復職,但認為人事應符合眾望,作風亦應有所改變。66後蔣介石於3月1日「復. sit. y. Nat. 行視事」 。. io. n. al. er. 蔣介石復職前,行政院長繼任人選尚未決定,王世杰與陳誠均為可能人. Ch. i Un. v. 62松田康博著,黃偉修譯,《臺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56。洪蘭友(1900-1958),第一屆國. engchi. 民大會秘書長,長期負責中國國民黨黨務,為CC派之重要人物。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辭 典 人物部分》,209。鄭彥棻(1902-1990),曾留學法國。曾任司法行政部部長、總統府秘書 長。蘇錫文主編,《鄭彥棻先生年譜初稿》(臺北:傳記文學,1991),8。 63黃克武編,《遷臺初期的蔣中正》,131-132。 64「蔣中正日記」(未刊本),民國39年1月18-20日,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 長編(第九冊)》,435。蔣渭川(1896-1975),臺灣宜蘭人,蔣渭水之弟。曾任臺灣省議會參議 員、臺灣省政府民政廳長。陳芳明,《蔣渭川和他的時代》(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 65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446。 66雷震,1950年2月日20-22日記,《雷震全集(32)》,44-47。. 21.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8) ·2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選。雷震與青年、民社黨的陳啟天、蔣勻田均支持、勸進王世杰任行政院長, 或可代表部分在野人士的看法。認為美國人對王世杰的印象較佳,如欲防守 臺灣,必須依賴美國。67然而王世杰本人意願不高,認為自己沒有力量,且感 到難以應付由CC派佔多數的立法院,對軍事預算也無能為力,不認為自己接 任行政院長能夠度過此一危局。因此自願退讓,不任行政院長,但希望能夠 任行政院副院長,幫助陳誠,並要求民社、青年兩黨轉而支持陳誠。68陳誠於 1948年任臺灣省政府主席、1949年任東南軍政長官。69此時的臺灣堪稱由陳誠. 政 治 大. 一手掌握,此亦可能為王世杰不願擔任行政院長的原因。蔣介石復行視事後,. 立. 陳誠出任行政院長,本擬由王世杰為行政院副院長人選。但因受到國民黨內. ‧ 國. 學. 派系影響,最終任命張厲生。70傅斯年即曾因此事致函陳誠,認為陳誠兼掌行 政院與國防部,因而行政院副院長之人選亦形重要,王世杰適合在此職輔助 陳誠。若王世杰任行政院副院長,則陳誠與吳國楨之間因臺省人事所引發的. ‧. 齟齬,應可由王妥善處理。71王世杰於1950年3月被任命為總統府秘書長。 72. sit. y. Nat. er. io. 67雷震,1950年3月1日日記,《雷震全集(32)》,51-52。. 68雷震,1950年2月26日日記,《雷震全集(32)》,49;雷震,1950年3月4日日記,《雷震全集. al. n. (32)》,54-55。. Ch. engchi. i Un. v. 69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令〉,《總統府公報》,第191號,1948年12月30日,5;中華民國. 總統府,〈總統令〉,《總統府公報》,第235號,1949年7月23日,2。 70張厲生(1901-1971),字少武,曾赴法留學。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駐日大使。郭. 易堂,《民國人物小傳 第二冊》(臺北:傳記文學,1977),169。 71傅斯年著,王汎森、潘光哲、吳政上主編,《傅斯年遺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2011),1870-1871。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中研院院士,創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曾任國民大會代表、國立臺灣大學校長。歐陽哲生著,《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臺 北:秀威資訊,2014)。 72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令〉,《總統府公報》,第248號,1950年3月20日,2。. 22. DOI:10.6814/NCCU202100372.

(29)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23·. 雖然王世杰不願意擔任此一職位,對蔣介石未經其同意逕自任命而甚感不 快,但最後依然就職。73 1949年至1950年的王世杰,雖然沒有擔任公職,身為蔣介石的幕僚,在 反蔣求和的聲浪中極力支持蔣介石並主戰,同時希望促成李宗仁與蔣介石的 合作,以挽救內戰危局;也多次分析當時軍事形勢,訂定攻守方針。同時, 王世杰多次陪同蔣介石出訪,為其草擬文稿,並受命參與了國民黨的改造。 蔣介石復行視事後,將王世杰列入行政院長人選,後雖任命為總統府秘書長,. 治 政 王世杰甚為著意攏絡在野黨,亦得到在野人士的好感並受其支持,目為閣揆 大 立 的合適人選。 第二節 自由中國運動與《自由中國》. 學. ‧ 國. 但再再顯示了此時蔣對王的信任與對其能力之器重。而由援助左舜生事可知. ‧. 倡議自由中國之主要人物雷震、胡適、傅斯年等人,皆與王世杰有密切 關係。1927年王世杰任法制局局長,網羅同樣修習法律的雷震為法制局編審,. sit. y. Nat. 其後王任教育部長時雷亦為其部屬。至國民參政會時期,王世杰任秘書長, 雷震為祕書處祕書,兩人關係越加緊密。74兩人皆是學習法律出身,在政治主. io. er. 張上也相近。何應欽即曾指出雷震為「與王一夥之人」 ,由此可知兩人關係之. al. n. iv n C hengchi U 此時與當時在北大執教的胡適相識,兩人同為信仰自由主義的學者,因而熟. 密切,深為外界所知。751921年,王世杰甫學成歸國,受聘為北大教授,即是. 識。1924年,王世杰與陳源、周鯁生等人創辦《現代評論》雜誌,胡適亦為 主要撰稿人之一。76王世杰即是在任武漢大學校長期間將胡適引介予蔣介石, 73雷震,1950年3月11日日記,《雷震全集(32)》,59。 74馬之驌,《雷震與蔣介石》,8。 75雷震,1948年9月4日日記,《雷震全集(31)》,56-57。 76林建剛,〈火中取栗求真經──胡適與王世杰〉,《傳記文學》,110.5(臺北:2017.5):4。. 陳源(1896-1970),字通伯,筆名西瀅。曾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曾任中. 23. DOI:10.6814/NCCU202100372.

(30) ·2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其後亦成為兩人之間溝通的橋樑。 77中日戰爭期間,蔣介石希望能夠延攬胡 適進入政府工作,赴美宣傳,其後任命胡適擔任駐美大使;行憲後邀請胡適 為總統候選人等等,均是由王世杰協助蔣介石傳達、說服。 78 「自由中國」最初的構想,可見於王世杰致雷震、杭立武函中,鑑於時 局危殆, 「人心軍心趨於解體,……其責任應由主其事者與言和而諱言抵抗者 共負之。此意似應有人負責正告當局之人。但時局之能否挽救,全看有無正 人準備出而負責,形成一種新的運動與組織。」並在各地設立宣傳機構, 「……. 政 治 大. 週刊之名稱,杰(王世杰)意適之(胡適)先生所擬之「自由中國」甚好。倘欲形. 立. 成一種有力之運動,則廣州(或香港)、重慶、臺灣必須有一日報,上海方面日. ‧ 國. 學. 報,即令僅能辦二、三月,似亦不能不辦。」79為商討細節,王世杰邀約雷震、 杭立武與胡適至臺北,與陳誠、傅斯年等人晤商。 80眾人感於南京與上海的 「輿論不健全,……均是主和,甚至連備戰謀和亦無人敢言」 。為了提高士氣,. ‧. 希望透過周刊與報紙宣傳, 「號召一般信仰民主自由之人士團結起來,口誅筆. sit. y. Nat. 伐,抨擊投降論調。」並組織一個不分黨派的自由中國大同盟,反對共產主. io. n. al. er. 義,阻止南京政府向共產黨投降。王世杰也主張「約定數十人,分別對時局. Ch. engchi. i Un. v. 華民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張彥林, 《閒話大師陳西瀅》(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周鯁生(1889-1971),國際法學者,曾赴英、法留學。曾任武漢大學校長,後加入共產黨。嚴 如平等編,《民國人物傳第9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 77林建剛,〈火中取栗求真經──胡適與王世杰〉,《傳記文學》,110.5:6-7。 78林建剛,〈火中取栗求真經──胡適與王世杰〉,《傳記文學》,110.5:9-10;「蔣中正日. 記」(未刊本),民國37年4月5日,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九冊)》, 62。 79王世杰致雷震、杭立武函,1949年3月12日。《雷震秘藏書信選》,27-29。 80王世杰致雷震、杭立武函,1949年3月14日。《雷震秘藏書信選》,29-30。. 24. DOI:10.6814/NCCU202100372.

(31)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25·. 發表意見」 。81初時商定由杭立武、雷震、許孝炎三人籌備、組織《自由中國》 社,出版報紙及刊物。82與王世杰討論後決定先在上海、香港發行《自由中國 報》 ,之後再至重慶、臺灣等地發行;而發行週刊之議本以緩不濟急暫時擱置, 但由於胡適主張發行週刊,重行討論後,商定發行日報,同時出版週刊。83出. 版經費方面,由王世杰向陳誠籌款,杭立武向胡宗南籌款,雷震則向湯恩伯 籌款。84胡宗南與湯恩伯雖然都允諾捐款,但實際上並沒有捐輸任何款項,辦 公地點也尚未有著落,致使報社遲遲無法營運,令雷震備感焦慮。85在雷震四. 治 政 方才解決《自由中國》的經費問題。 除了在國內與胡適等人商議之外,王世 大 立 杰也邀約在海外志同道合者參加。他將與眾人商討後的決議,紀錄在1949年. 處奔走之下,由杭立武所主掌的教育部補助大部分經費,其餘由雷震籌措, 86. ‧ 國. 及目的:. 學. 3月28日致羅家倫的信中,亦可以清楚看出當時對「自由中國」的初步構想以. ‧. 目前的危機,在政府及社會人士缺乏鬥志。邵力子及張文伯(張治中) 又復公開或秘密主張對中共投降,遂至軍心瓦解,日甚一日。杰(王世. sit. y. Nat. er. io. 81雷震,1949年3月24日日記,《雷震全集(31)》,165-166。. 82許孝炎(1900-1980),字伯農,曾任國民政府參政員、立法委員,並創辦《中華日報》、《香. n. al. Ch. i Un. v. 港時報》等報。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編,《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立法院. engchi. 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1972),114。. 83雷震,1949年3月27日日記,《雷震全集(31)》,168;雷震,1949年4月2日日記,《雷震全. 集(31)》,172。 84雷震,1949年4月11日日記,《雷震全集(31)》,177。胡宗南(1896-1962),字壽山,中華民. 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於憑遠、羅冷梅、胡為真著,《胡 宗南上將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4)。 85雷震,1949年4月13日日記,《雷震全集(31)》,179-180;雷震,1949年4月15日日記,《雷. 震全集(31)》,181。 86雷震,1949年8月15日日記,《雷震全集(31)》,349。. 25. DOI:10.6814/NCCU202100372.

(32) ·26·.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杰)反覆思維,覺我輩自仍有我輩在現階段歷史中未盡之責任,即為將 來代替中共勢力之新力量,作一種初步的橋樑工作。好在介公(蔣介 石)、辭修(陳誠)諸人意志尚極堅決。現杰已與胡適之、陳辭修、杭立 武、雷儆寰(雷震)及眾多崇信「自由中國」的理想之人,籌備成立一個 「自由中國社」 ,並在東南、華南、及西南成立日報及週刊,其主要目 的在反對共產主義,及反對步捷克聯合政府之後塵。杰等已擬定將 兄. 政 治 大. (及嫂夫人)及(蔣)廷黻等少數在外國的朋友,作為剏立或發起者。 87 除了胡適、雷震以及杭立武等人外,陳誠也被王世杰名列在籌備「自由中國. 立. 社」的成員之中。宣傳、影響輿論以及鼓舞民心士氣,並反對共產主義,以. ‧ 國. 學. 求阻止李宗仁政府投降,即為「自由中國運動」最初的概念, 「自由中國社」 則為統籌這些行動的組織。為了達到此目的,王世杰亦致力於促使已下野之 蔣介石與代總統李宗仁合作,希能能將兩者的力量結合。在王世杰力勸之下,. ‧. 蔣介石始同意前往廣州及西南。88. sit. y. Nat. 積極奔走,力促《自由中國》發刊的雷震,曾抱怨王世杰籌款「甚不熱. io. n. al. er. 心」 ,王因認為崔書琴、張佛泉、毛子水等人號召力不夠,89如果胡適不寫文. Ch. i Un. v. 87王世杰致羅家倫函,1949年3月28日。羅久芳、羅久蓉編輯校注,《羅家倫先生文存補遺》. engchi.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307。蔣廷黻(1895-1965),少年時赴美接受教育,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博士學位。曾任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大使等。陳之邁, 《蔣廷黻的志事與平生》(臺北:傳記文學,1967)。 88雷震,1949年6月23日日記,《雷震全集(31)》,246。 89崔書琴(1906-1957),美國哈佛研究院政治學博士,曾任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設. 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其昀等著,《崔書琴紀念集》(臺北:傳記文學,1967)。張佛泉 (1907-1994),新儒家、自由主義政治學者,著有《自由與人權》。張佛泉,《自由與人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蕭高彥,〈五〇年代臺灣自由觀念的系譜:張佛泉、《自由 中國》與新儒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6.3(臺北,2014.9):387-425。毛子水(1893-1988),. 26. DOI:10.6814/NCCU202100372.

(33) 王世杰與戰後臺灣政局──以「自由中國」為中心的探討. ·27·. 章,則此一運動恐怕成效不彰, 「不如仿時事週論辦法,約十數人署名爲文登 載於各報以反對共匪。」90除了實行方法上的歧見之外,崔書琴曾提出「過去 凡在政府工作者一律不要」等甚具針對性的主張,也造成王世杰合作意願低 落。91《自由中國》於1949年11月20日發刊以後,雷震曾向王世杰邀稿,王世 杰以訪客太多為由而婉拒。92雷震特別告以稿件充足,但因為王「爲本刊之中 心人物,不能不有一篇文章」 ,王世杰始交出一篇文章,即為〈反共鬥爭中的 臺灣〉一文,然而雷震認為此文「非精心之傑作」 。93此後即未見王世杰再為. 治 政 1949年12月,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在美國組織「中國自由黨」 , 大 立 「主要目的是在製造一個機構支援中國合法的聯大代表團,如果組黨有成, 《自由中國》撰寫文章。. ‧ 國. 學. 則由胡適之先生出來領導」 。94毛子水則認為,蔣廷黻組建此黨,是為了「以 合法的方法,促進國家民主政治的鞏固」 。95蔣廷黻在中國自由黨的記者會中,. ‧. 揭示了此黨的重要態度:反共、不反國民黨、促進中國人民經濟生活與政治 自由。96《自由中國》亦曾刊載「中國自由黨」之黨綱。此黨之組織適逢《自. Nat. er. io. sit. y. 由中國》出刊,因而有新聞媒體穿鑿附會,將兩者聯繫在一起。97雷震有意讓. 字子水,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主編大公報「文史周刊」。毛子水,《子水文存》(臺北:文星,. al. n. 1963)。. Ch. engchi. 90雷震,1949年6月23日日記,《雷震全集(31)》,246。. i Un. v. 91雷震,1949年6月23日日記,《雷震全集(31)》,246。 92雷震,1949年11月30日日記,《雷震全集(31)》,372。 93王世杰,〈反共鬥爭中的臺灣〉,《自由中國》,1.2(臺北,1949.12):. ,雷震,1949年12月. 2日日記,《雷震全集(31)》,375。 94王紀五致雷震函,1949年12月4日。雷震,《雷震秘藏書信選》,57-58。 95毛子水,〈記蔣廷黻先生二三事〉,《傳記文學》,7.6(臺北,1965.12):. 16。. 96李敖,《蔣廷黻和他走的路》(臺北:遠流,1986),133-134。 97雷震致胡適函,1949年12月8日。萬麗鵑編著,《萬山不許一溪奔》,5。. 27. DOI:10.6814/NCCU202100372.

(34) ·28·.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胡適與蔣廷黻等人先組成中國自由黨,然後透過該黨集合「各黨各派民主人 士成立自由中國同盟,以胡適爲領導」 ,並以此組織支持蔣介石。王世杰大致 上同意這個辦法,但他提出一更為直接的辦法,即直接組織跨黨派的「中國 自由同盟,說明各人可參加,而不必脫黨。」98王世杰將此一組黨之議報告蔣 介石,蔣介石也贊成此議。 99此時期正值蔣介石在思考改造國民黨的可行方 案,並試圖強化國民黨總裁的權限。100 胡適個人意願對於「中國自由黨」的籌組投下變數,他在來函中自承「不. 政 治 大. 適合於此項工作」因此不願參加此組黨行動,亦不贊成名列《自由中國》之. 立. 發行人。101並認為因局勢變化,此前自己所擬之《自由中國》宗旨已不適用. ‧ 國. 學. 於當下現狀,希望商請王世杰、傅斯年、毛子水、張佛泉等人討論一合於現 狀的〈宗旨〉 ,並組織一個「自由中國」的組織。102王世杰則認為胡適不一定 要回來,只要他答應領導此一組織即可。103接到胡適函後,雷震約集王世杰、. ‧. 傅斯年、杭立武、毛子水、許孝炎、陳雪屛、張佛泉等人, 104討論胡適函中. sit. y. Nat. 「組織一個『自由中國』的組織」事,眾人均認為有其必要性, 「但非組黨,. io. n. al. er. 乃是一個運動,目前不必參加政治,……名稱擬用自由中國運動同志會。」. Ch. i Un. 98雷震,1949年12月27日日記,《雷震全集(31)》,393-394。. engchi. 99雷震,1950年1月3日日記,《雷震全集(32)》,4-6。. v. 100蔣介石曾交陳立夫、谷正綱、黃少谷、鄭彥棻、陶希聖五人硏究解散國民黨辦法。雷震,. 1950年1月4日日記,《雷震全集(32)》,6-7。松田康博,《臺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5657。 101雷震,1950年1月15日日記,《雷震全集(32)》,16-17。 102胡適致雷震函,1950年1月9日。萬麗鵑編著,《萬山不許一溪奔》,9-10。 103雷震,1950年1月15日日記,《雷震全集(32)》,16-17。 104陳雪屏(1901-1999),哥倫比藥大學心理學碩士,曾任臺灣省政府委員、考選部部長、行政. 院秘書長。. 28. DOI:10.6814/NCCU20210037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 粉刷 林宏儒 優勝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

宜蘭縣有一本由宜蘭縣政府在 1998 出版的「十個舊地名的故 事」,雖是專書但是其有點類似鄉土志,且其探討的地名數量也過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03 集體創作 洪慶桐 建國科技大學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彰化縣私立達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03 集體創作 張建雄

(一)月薪約新臺幣 24,000 元,如遇臺中市政府預算調整時,均依臺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