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學與研究第 18 期 第 1 -15 頁, 民國 85 年

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當麗珠* 提要 中國現代詩人究竟依據什麼將詩句分行?詩句文詞放在什麼位置較適當?不同的詩形是否塑 造不同的趣味或效果?本文的探究,正是由上述的疑問開展而來。現代詩的詩形布置(詩行安排 ) ,必然對 1費者造成視覺街擊和影響語意理解,因為文字本身是一種視覺符號,吾人閱讀一首詩 篇時,文字前後的關係性、其所擺放的位置,將成為決定意義關係及引起聯想的基礎,因此,詩 形的探究對創作者和批評者而言,皆有其必要性。本文以洛夫、方旗、趙天餓、合光中、游喚、 竅門、白華和筆者的一首詩為例,進行分析詮解,嘗試提醒現代詩作「表達形式」和「內容形式 」統一、時間經驗和空間經驗結合的幽微之處。 關鍵字:現代詩、詩形、結構。 壹、前言

1

現代詩又稱作新詩,也叫自由詩。「新」詩是相對於「舊」詩而言;至於「自 由」詩,的確自由,無論字數長短、行數多寡、段落多少、押不押韻等等,幾乎沒 有限制。然而,沒有限制並不表示沒有規範。詩人依據什麼將詩句分行?文詞放在 什麼位置較適當?不同的詩形會塑造何種異樣的趣味或效果?這些嚴肅的問題,有 待認真尋求可能的答案。由於文學創作是以文字為媒(現代詩正是) ,文字本身是

一種視覺符號,又兼具「概念 J (con臼pt )與「聲音意象 J

(sound image

)的結合

,其先後秩序的「關係性」將成為,決定意義關係的基礎,於是,現代詩的詩形布置

(2)

2

教學與研究 第十入期 (詩行安排,這是最不同於其他文類一如散文、小說一的形式特色)對讀者所造成 的視覺衝激和語意理解,往往構成詩作好壞的一個重要判準。因此,現代詩在自由 之中,還是得受到使用文字媒介所不可避免的制約。 長久以來,有關現代詩的研究大半偏重在意象、風格、內容、主題等方面的探 討,專門探究詩行安排的則屬鳳毛麟角,本文嘗試吸取瑞士學者索胥爾(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 1913

)的學說影響「符號學 J (semiolo 缸,或譯「形名學 J )理論 的部分觀點,探索現代詩「詩形結構」的奧祕,期能以之做為現代詩批評與創作的 一種理論依據。此為本文的重心及價值所在。

貳、正文

舉凡藝術創作,無不講究形式。現代詩外在的形式,任作者自由安排,但自由 之中仍然無法避免使用文字為媒而產生的制約,因為文字本身是一種視覺符號,我 們閱讀一首詩篇時,文字前後秩序的關係性以及其所擺放的位置,將成為決定意義 關係及引起聯想的基礎,古添洪在研究結構語言學學者雅克遜(l)修正索胥爾的學說 時,談到「閱讀」曾表示: 在其 -I國:電葉上,是一徊哼間的經驗, -I國宇娃一徊于諸下寺。但我 們用自會也知道,當我們夸了解式各經驗這「會篇」的記號世界峙,就 不再是那麼的 -I囝哼間經驗,那 i主?主是一 1國重新的組合, -I國迫于細 狀的組合,裡面有著許多文蟬,許多平汗與對照。 (2) 既然是網狀的組合、有許多平行與對照,就不僅止於「時間的經驗 J '還包括平面 的、某種意義上的「空間的經驗 J '其前後左右的關係便不能不注意。上述說法, 可以瑞士日內瓦學派學者索胥爾的學說 (3) 所影響的「符號學」部分理論(如結構主 義文學理論學者法國的羅蘭.巴特和美國的查特曼的主張)為後盾。 索胥爾學說的重要論點之一是:

(3)

i喬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書菩亨是一種形式問題研非實質問題。在語亨止,一切皆依賴單元之間 的「關條」未決定:電技與價值。 (4) 而所謂「符號學 J ' I 意為研究符號之科學。概括言之,其研究的項目包括符號的 構成、符號運用的規則、符號意義的產生,以及符號之間的關係等等。 J (5) 落實於 某一個別科目時, I 乃以強調符號的性質、運作與溝通(傳訊)方法、過程為主。」 (6) 至於羅蘭.巴特與查特曼等人的主張,高辛勇說: 巳持與查持旻等人指出文學作品(一種形毛體武「符號 J ')末但只方 系, r 形式」與 r 內容」兩面。當系,一種符號來看,文學作品涉及四徊 層面…「表達的形式」等於敘記的實際數演形狀(包括「敘述人」、 「哼間」、「聲音」等等的持殊安排) ; r 表達的實,質」等於媒介的 實,質(如聲音、影像、漫畫、文于、舞蹈等等) ; r 內容的形式」指 的是深層的事件、手告抑等等,未經表達、 1旦由言書亨(武其他形 J色軍紋) 配方了的內容; r 內容的贊賞」等於原始的、未經文化界配定,未經 傳達的、混沌的內容。....用一「內容」可能有末用的「表達形式」 (武「表達式 J ) , r 內容」與「表達式」的結合即為,建衷的產生過 程或「表美 J (signification) 形式。(7) 無論是索胥爾的學說論點,還是「符號學」的義涵,或巴特與查特曼的主張(所謂 I If"內容』與『表達式』的結合」一語, I 結合」即產生「關係 J ) ,無疑都重視 以「關係性」為著眼點的研究,我們把握「關係性」此一重點來看現代詩的詩句安 排,審思文旬字詞的前後關係所構成的詩形結構,推敲其凝塑的視覺效果,探求詩 句以「形」呼應或喚起聯想作用的奧妙,實為一饒富興味的課題。下面以實際的詩 作為例,進行解析。 一弋洛夫的<日落室里山 >(8)

:

3

(4)

4

教學與研究 第十八期

好多人在山頂

圍觀 一顆落日正轟轟向萬丈深谷墜去 讓開,讓開 路過的雁于大聲驚呼 話未說完

地球已沉沉地喊出一聲

痛 這首詩原來其實只有四句: ,-好多人在山頂圍觀一顆落日正轟轟向萬丈深谷墜去」 (此句頗長,有必要說明其被筆者認定為一旬的原因. ,-好多人」是主詞, ,-圍 觀」是動詞, ,-落日正...

•••

J 是受詞, ,-轟轟向...

•••

J 是說明「落日」的動態)、 「路過的雁子大聲驚呼讓開,讓開」、「話未說完」、「地球已沉沉地喊出痛一 聲痛」。詩的意象鮮明突出、動態十足,詞意並不難解。其形式若安排成如下樣 貌也無不可:

好多人在山頂圍觀

一顆落日正轟轟向萬丈深谷墜去 路過的雁于大聲鷺呼讓開,讓開 話未說完 地球已沉沉地喊出一聲痛 首旬原本很長,若不拆開,詩句勢必與其他句子在形式上不成比例且難看,問題 是拆成幾旬才好呢?試比較洛夫原詩與重作安排後的情形:詩人將「圍觀」一詞 獨立成行,則關係上不僅可以搭連上旬,也可搭連下旬,就視覺效果而言,非但 突出這個詞彙的重要性,也使得原詩第三行因句式相對拉長而營造了氣勢(正好

(5)

海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符合「轟轟」和「萬丈深谷」的韻味) !重作安排的第三句原詩分成兩行並獨立 成段,還把「讓開,讓開」挪前,這就使得語勢先聲奪人;而且因為獨立一段, 雁于大聲驚呼的形象便十分突出,一方面照應了前段末旬的氣勢,二方面「驚呼」 扣緊了下一段的「話 J '有意義上的頂真效果。原詩把「痛」字獨列一行,視覺 上更加引起注意,也突出了「痛」沉沉的痛味!綜觀原詩分成三段,詩行數是 「三、二、三 J '比重新安排的兩段「二、三」詩行,更添返復的韻律感,雖然改 作後的結構亦無不可。可見,詩人對詩形結構應是經過嚴密的斟酌,詩雖短,卻

無絲毫放鬆。

主、方攘的<守護神 >(9)

:

城有城的橋有橋的各人有各人的 (守護神,懸離在頭頂三尺之處) (昏燈下,我們圍著圓桌坐下來) 守護著我們的諸神也環坐傾談吧 此詩原本三句. I 城有城的橋有橋的各人有各人的守護神懸離在頭頂三尺之處」 (也是長旬,其被筆者認定為長旬的原因是. I 守護神」是主詞, I 懸離」是動 詞, I 在... ...之處」是處所副詞, I 城有城... ...各人的」是說明「守護神」的狀 態)、「昏燈下我們圍著圓桌坐下來」和「守護著我們的諸神也環坐傾談吧」 詩意淺白,首旬部分頗有一些蓄意疊床架屋的趣味。其形式可重新安排如下: 城有城的橋有橋的各人有各人的守護神 懸離在頭頂三尺之處 昏燈下我們圍著圓桌坐下來 守護著我們的諸神也環坐傾談吧 也可以如此安排:

5

(6)

6

教學與研究 第十八期 域有城的橋有橋的 各人有各人的 守護神 懸離在頭頂 三尺之處 昏燈下 我們圍著圓桌坐下來 守護著我們的諸神 也環坐傾談吧 這兩種重新安排的形式,前者不過是按句分行而已,雖有詩的形式,詩質亦在, 但與分行的散文情味近似;後者「守護神」一詞獨列,不但特出,且可分別與前 後句搭連,同理「三尺之處」可以是「懸離在頭頂『三尺之處.I J '也可以是 I II"三尺之處』昏燈下 J '而「昏燈下 J 、「我們聞著圓桌坐下來」也可分別與前 後旬產生關係以塑造不同的、多義的情趣。然而,原詩的詩形結構還是有其勝處: 就視覺效果而言,對稱的形式極穩,符合「守護神」的身分意義;突出「城」 「守」二字,中間兩行低一格平行,就像城堡城牆的縮影,且「守 J I 城」不正是 守護神的責任嗎?另, I 守護神」三字置於第二行首,下加 I

,

J 隔開,也給了 特殊的位置,呼應題目的重要性。這樣的詩形結構顯然是詩人特意安排,甚是巧 妙。 三、趙天儀的<芒草的天空 >(10)

:

在斷牆的廢墟旁 一片空地 擠滿了茂盛的芒草 以翠綠的顏色

(7)

;看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舉起銀髮的旗幟 在遼闊的曠野上 一陣疾風 日欠向了抖擻的芒草 用堅韌的身軀 在曠野的地平線守望 願我是那生命力旺盛的

一叢芒草

不管在廢墟旁 或是在曠野上 都享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7

此詩原有「在斷牆的廢墟旁一片空地擠滿了茂盛的芒草」、 I (芒草)以翠綠的 顏色舉起銀髮的旗幟 J 、「在遼闊的曠野上一陣疾風吹向了抖擻的芒草」 I (芒草)用堅韌的身軀在曠野的地平線守望」、「願我是那生命力旺盛的一叢芒 草」、「不管在廢墟旁或是在曠野上都享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六旬;因物起興, 寓意深刻(無論環境如何,詩人堅持年輕的心、抖擻堅韌的身軀、保有旺盛的生 命力) ,意象塑造前後一以貫之,章法脈絡清楚(第三段將第一段的「廢墟」和 第二段的「曠野」加以組結)。經過詩人巧心安排詩形,成為三段,每段五行, 形成規則的五、五、五韻律;又為了打破規律以免呆板,第三段的旬式節奏和一、 二段完全相同的情形有異(一、二段的形式相同其實有強化印象的效果) ,相異 之中又以「一叢芒草」與「一片空地、一陣疾風」的旬式節奏相同位置也相同,

異中有同。個人以為:如果把最後「天空」二字獨列成一行,不但呼應天空的位

置,還強調了天空的開闊。但不知,詩人未如此處理,是否為了讓「天空 J 二字 照應前兩段「芒草」的位置?

(8)

8

教學與研究 第十入期 四余光中的<三生石.當渡船解纜>(1)

:

當 j度船解纜 風笛催客 只等你前來相送 在茫茫的渡頭 看我漸漸地離岸 水闊,天長 對我揮手

γ+ 斗 到刊呵

山再八一

對候下

在守的

會苦你

我苦接

在荒荒的渡頭 看你漸漸地近岸

水盡,天迴

對你招手 余光中對現代詩的意象、音韻、節奏、詩形之經營,素稱講究,這首詩兩段,句 數、字數完全相同, I 渡頭 J I 漸漸 J I 岸 J I 水 J I 天 J I 對 J I 手」等詞彙 在兩段中重複且位置不變,顯然是刻意的安排;全詩讀來如歌,有一種往復迴旋 韻味;視覺效果上也是對稱平衡。本來現代詩的行數、字數是極盡自由的,此詩 「背道而馳」反見出詩人是「蓄意求工 J '在自由中磨鍊不自由。因為只有兩段, 詩形的穩定相同並不會招來呆板、缺乏創意的譏諷,反而正是創意之所在。(實 則三段以上詩形相同,如何超越穩定所形成的單調,更加挑戰詩人的智慧! )而 且兩段當中的前三旬,字數雖同,旬法結構卻相異,加以「荒荒」替換「茫茫」、

「你」替換「我 J '穩定中有變化,豐富了詩篇的姿彩。

(9)

i番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五游曠的<木棉練習曲>(1 2)

:

9

道車換變心小來回旋來回折 鳥中雲花中霧滿掛 座座一座座一有 屋花的徊徘邊靠 鬼花到撞心小 了止停中臺 了住塞影花 念存照拍誰是 心花按亂勿請 ...車車車 轟上堆花 有一種木棉紅向右發展成高速公路 有一株株一株株 豎立起來的春之號誌 小心購買紅香 小心穿過花雨 來不及換擋 木棉花鬧了 嚇一線紅墜落 是誰陷入花陣 花花花... 車疊上花 非常特別、趣味盎然的詩形,據李瑞騰的說法. I 從臺中中港路可上高速公路, 這一條路很寬敞,中間分隔島植有木棉樹,春天時木棉花開一線,紅得熱鬧可愛。 木棉花由主幹向兩旁開放 ...J (13)' 因此這是一首「圖象詩 J (以詩形布置 成與題目內容相符的圓形,有繪畫效果) ,詩句排列方式,右邊是由左到右,左 邊是由右到左,有四種讀法:第一種是由上而下,先左後右;第二種也是由上而 下,先右後左;第三種是依上下順序,採左/右/左方向讀;第四種亦依上下順 序,採右/左/右方向閱讀。正是詩旬上下、前後關係的聯結,造就了不同的讀 法。如果不是如此的詩形布置,何來這般高妙的變化,足以考驗、滿足讀者的眼 目?設若不作如此安排,非但喪失視覺圖象的優勢,如果還想保有四種讀法的內 容,整個篇幅恐會拉成令人不堪忍受的長度。題為「練習曲 J '可不就是有意讓 讀者練習不一樣的詩行安排嗎?這首詩是十足張揚「詩形結構」的例子。

六、羅門的<提 007 手提箱的年輕人

(10)

10

教學與研究 第十入期 一 他夢見 007 是造在軍 L 峰上的一座水晶大直 >0 的: 007 是歲月的密碼 (只打開明天) 。 o 7 是高速公路上 (最帥的速度) (不往後看) 提著 007 整座城跟著跑 跑到「下午三點半」

在銀行放下的鐵柵前

他不是提著一座天堂 便是提著一座墳 此詩分兩段,第一段以末字為準,第二段向首字看齊而於末句「稍矮下去」。為 何如此安排詩行?第一段的處理方式突顯了 '007J' 照應了結尾「一座天堂」 的天堂位置;而第二段 007 的位置下移,結旬也低兩格處理,恰好照應「一座 墳」的情緒。而且在詩句長度的斟酌上,首段的末句將好可鎮進次段的首句空白 處,彷彿隱指兩段原可搭連,但天堂與墳場本為天壤之隔,詩人兩段分閉,造成 前十行視覺上彷彿「兩塊可以拼合的梯形」的圓形效果,頗有意趣;分隔的版塊, 正好符合詩題副標「他夢見 007 是造在乳峰上的一座水晶大廈」的夢幻寓意。 最後「天堂」與「墳」兩個詞彙並列,似也有「一念之間、一線之隔」的暗喻趣 味。羅門在都市詩方面的成就,為他贏得「都市詩的發言人」的美譽,在都市詩 的詩形結構方面, ,硬度」與「制式」的都市風味設計,的確有其堅持與獨到之 處。的 七、潘麗殊的<教學記事之一>:

(11)

j薔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為什麼嗅到淚的滋味 一封信卡差點淪落在遺忘裡 偶爾遲到缺課的學生寫的 打開時既新鮮又不新鮮的兩個字 (彈) (跳) 出來直直撞擊心腔 勾住眼眸 感受依舊強烈 謝罪並不陌生 時光倒流定格陽光不豔 幾旬輕輕呵責如煙 (注意身體比上課重要 上課又比家教重要) 學生的眼裡有光有水 而我不知期末有卡片 收進抽屜從此鎖住一方陽光 一抹水雲 一百六十幾個晨昏以後 陽光綻放喚來 水雲相隨...

11

此詩是筆者運用本文理念(文字本身是視覺符號,其先後秩序的「關係性」將成 為決定意義關係的基礎:現代詩的詩形布置,會對讀者造成視覺衝激並影響語意 之理解)而創作的。學生贈送的卡片經過一個學期以後才重見天日,裡面寫著

(12)

12

教學與研究 第十入期 「感謝」的字眼;不知何故,讀著讀著,眼眶濕潤,想起學生上課的情景... I 彈、 跳、出來」三詞的位置安排,有意塑造視覺上的「跳躍」感, I 撞擊,心腔 J I 勾 住眼眸」兩詞並排,暗示「同一時刻的事 J '而且都是「直直 J (直接)的感受; 雖經常看到學生所送卡片上面的「感謝」字眼,但每一次有每一次的感動,所以 才說「既新鮮又不新鮮」、「依舊強烈、並不陌生 J ' I 感 J I 謝」二字並排、 低一格,以示「開啟後看見 J

,

I 一方陽光」、「一抹水雲」並列放置在句尾, 關係「放進抽屜鎖住」之意;結尾「陽光、水雲」抬頭,表示重見天日, I 水雲 相隨」並呼應首句「淚的滋味 J ,首旬獨列一段,因是「教學」中的一件重要 「記事」。另外,由於音韻的考量, I 陽光不豔」的位置使「豔 J I 煙 J I 片」形 成押韻;又和「定格」詞意直接關聯,成為定格中的畫面。 八、自葦的<癌症病房手記之 3

>(16) :

送來的藥已服下 針已打過 而後,你 是唯一的全能的 神 親人友朋環侍身畔 環侍你 在未可知的病痛與毒惡裡翻雲覆雨 這是一篇護士長的手記,以慈悲之心看待受癌症肆虐的病人及其親朋,能夠「觀 照到受苦難的人生」的。然而,就詩形結構來看,頗有可斟酌的地方. I 而後」 一詞是贅語;結旬太長,與「神」字不成比例;「你」與「神」也無法對應。如 果改成下面的詩形:

送來的藥已服下

(13)

;香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針已打過 你成了唯一的全能的

親人友朋環侍

你身畔

在未可知的病痛與惡毒裡 翻雲覆雨

13

「針」、「藥」並排以示本是同一類事,都經人「送來 J • I 你」字抬頭與「神」 並置,才能肯定「是 J I 唯一」的對應關係;結旬拆成兩行, I 翻雲覆雨」低三 格,在視覺上可以鎮進「你身畔」之下,並與「針、藥」平行,意義的聯絡、指 涉,是否更有想像空間?雖說如此改作可能引起不同的看法,但不同看法適足以 說明注意詩形結構之必要性及可行性。 參、結語 總結前文所述,從洛夫、方旗、趙天儀、余光中、游喚、羅鬥、筆者和白葦的 詩例可以確知:現代詩的「詩形結構」若在自由中有所規範,詩的可讀性、可看性 勢必提高,更增藝術魅力!規範的原則以文字作為視覺符號的特色為考量點, I 詩 篇」的閱讀不但具有時間經驗,也是空間經驗的結合,字詞與字詞、詩旬與詩旬的 位置安排所構成的視覺效果和所引發的關係性聯想(包括「概念」與「聲音意象」 的聯結) ,讓「表達形式」和「表義」過程不但不致於自由過度、紛紛亂章,還可 使得「表達形式」和「內容形式 J (類似「形」與「神 J )獲得統一。本文雖只列 舉八個詩例(有析有評) ,但讀者可經由理念的吸收而舉一反三,如果因此而在現 代詩的欣賞評論上更有依據,在個人創作上也如虎添翼,則正是筆者所衷心期盼! 附註 (1):或譯「雅克慎」或「雅各佈遜 J '

1895-1982

'原籍蘇聯,最後定居美國,執教

(14)

14

教學與研究 第十入期

哈佛。其「分辨特徵 J

(distinctive features

)的理論,成為現代語言學中最基本 的觀念與方法之一。

(2)

:見古添洪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記號詩學) (民國 73 年 7 月版)頁 37 0

(3)

:索氏的學說主要見於〈普通語言學課程)

(Cours de linguistic generale

)一書, 該為書對於後來語言學、結構主義理論與「形名(符號)學」的形成等,都具 有重大啟發與促進功用。

(4)

:見高辛勇著,聯經出版公司印行〈形名學與敘事理論} (民圓 76 年 11 月版)頁 68 。

(5)

:同上,頁 232 。

(6)

:同上。 (7):岡註(

4 )

,頁 232-234 。

(8)

:見台北市政府新聞處 84 年 12 月發行〈台北公車詩〉頁的。

(9)

:見齊邦媛主編,爾雅出版社印行〈中國現代文學選集.新詩卷} (民國 81 年 11 月版)頁 227 。 目。:見李瑞騰編,爾雅出版社印行〈八十年詩選) (民國 81 年 4 月版)頁 95-96 。 ω: 同上,頁 238-239 。 ω: 岡註(

10)

,頁 206-207 。 ω: 岡上,頁 207 。 ω: 見羅門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羅門創作大系.都市詩卷}(84 年 4 月版)頁 158 。 的:詳參潘麗珠著<羅門都市詩美學探究>,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出版第十

七期〈中國學術年刊) (民國 85 年 3 月)頁 371-396 。

U

6l

:見蕭蕭編,爾雅出版社印行〈七十二年詩選)

(民國 74 年 6 月版)頁 131 。

的:同上,頁 134' 蕭蕭語。

(15)

;看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

Research on the Poetic Structure

of Modern Poetry

Pan

Li -zhu

ABSTRACT

15

What are modern Chinese poets based on to arrange the poem lines? What parts

should they place suitably? Does different poetic structure create various vogue or effect?

This writing is following these quest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readers' visialization and

semantic understanding might be affect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modern poetic structure.

Mter

all

,

the words (Chinese charachers) are a kind of visual denotation. When we read

modern Chinese poems

,

we will find out the meanings and create the association in minds

basically according to the

∞ntext

between lines and the arrangement in texts.

Consequent 妙,

this research done would be

ve可 necessary

for poems creators and

criti臼.

Taking each poem of these poets: Luoh-fu

(洛夫)

,

Fang-chyi

(方旗)

,

Jaw

Tian-yi

(趙天儀)

,

Yu Guang-jong

(余光中)

,

You Huang

(游喚)

,

Luo Men

(羅門)

,

Bair Woei

(白葦)

and writor for example to do this resrarch

,

then trying

to unify the expression formal and the context formal

,

and at last getting the serenity of

poetry seclusion from union of time and space experience are the

pu中ose

of this writin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在 1855 年英國科學家 Lord Rayleigh 於地震研 究領域就發現了表面聲波的存在,此後則將此現象 運用於地震研究上,此表面波亦被稱為 Rayleigh wave ;直到 1965

1994 年發生的這場罷工事件,最後嚴重到把當年的世界大賽都取消,隔年季賽也被迫縮

在與 不願讓他 建構一個 將很難 八年的戰 常將這段 爭(wa 第谷突 第谷的觀 為基礎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中國的牛,永遠沉默地為人做著沉 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 日下,它拖著沉重的犁,低頭一步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這首詩描繪詩人在山上坐車時所見 的秋色。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頂,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