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將國際教育議題融入課程教學的一些國外觀點分析/ 2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將國際教育議題融入課程教學的一些國外觀點分析/ 26"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將國際教育議題融入課程教學的一些國外觀點分析

楊正誠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一、 前言

張芬芬與張嘉育(2015)指出,議題融入課程的概念,是希望將當代具重要 意義的議題融入學校教育的課程,以利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於特定議 題的了解和學習。這是我國的十二年國教政策脈絡下,關於「議題融入課程」的 觀點。根據我國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也指出議題教育是因為社 會變遷和全球化,學校教育的學科無法同時兼顧重要社會議題,因而需要補充學 生對於重要議題的知識、情意和技能。此即「議題教育」此一概念產生的脈絡。 根據民國 103 年 11 月 28 日發佈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議題教育包含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 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 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議題。而其中,為因應逐漸聚合的全球社會以及我國在 亞洲的地位佈局,普遍認為國際教育是當代重要的議題。根據教育部(2011)出 版之「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指出,臺灣社會現正朝向國際化和多元文化發展, 面對國際化的情境,如何教育學生看待自己國家和文化傳統,幫助學生以正確態 度面對外國人士以及國外文化,是重要的學習議題。學生的國際觀與國際素養對 於一個正在發展國際化的國家而言是很重要的。國際教育的目標在於幫助學生瞭 解個人及國家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科技系統當中的角色。對學生個人來說, 國際教育可以奠定其未來進行國際人才流動以及在全球社會當中生活與就業的 能力。 本文希望透過分析一些不同國家或相關研究推展國際教育議題融入學校課 程教學的教育實踐的觀點,引發一些關於國內如何將國際教育議題融入學校教育 的課程教學的觀點思考。

二、 加拿大的全球教育融入課程的觀點

(一) 對全球教育的定義

加拿大外交部的「加拿大國際發展中心(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與「加拿大教師聯盟國際學程中心」合作,諮詢多位加拿大渥太華大 學教育學院的教授,於 2005 年發表全球教育融入課程的指引,文章篇名為「全 球融入:將世界帶入教室的指引(Global Infusion: A Guide to Bringing the World to Your Classroom)」。此指引首先定義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概念,是尊重環

(2)

境需求、和平正義、與人權,用正向態度引發學生思考主要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狀 態的觀點。全球教育超越學科和年級,教學重點是發展全球公民,並且融入不同 學科的課程。 (二) 全球教育的四個部分 加拿大全球教育融入課程的指引將全球教育分為四個部分:(1)發展教育 (development education):探索加拿大在發展中國家的角色,正視全球議題和「發 展」的定義;(2)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焦點在對於環境議題的 知覺,建立學生的環境責任感行為;(3)人權教育(human rights education):教 導學生人們擁有的公民、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但目標應是要推廣社會正義; (4)和平教育(peace education):在教室當中推廣全球和平的概念。 (三) 全球教育的目標 加拿大全球教育融入課程的指引認為全球教育的教育目標在於:讓學生學習 尊重並珍視其他文化、讓學生學習正向態度面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議題、讓學生 學習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讓學生學習自己對於讓世界更和平正義的角色。 (四) 全球教育融入課程的策略 加拿大全球教育融入課程的指引認為發展全球觀點課程的要素有:(一)頭 (head)、(二)心(heart)、(三)手(hand)。全球教育要讓學生可以在頭、心、 手都學習到國際觀。「頭」意指「智慧」:全球教育課程要涵蓋多方面的事實性的 資料,讓學生可以知道資訊的來源,例如相關網站等。獲得資訊、分析資訊、實 踐批判思考、進行小型研究、和同學分享資訊的能力。「心」意指「學生的同理 心的訓練」:將關懷納入教室當中。全球教育課程要融入基礎的人權價值和道德 的議題以及相關的國際議題。缺乏同理心和關懷,國際教育只是冰冷的知識,而 非學生實際去融合和實踐。「手」意指「行動方案」:教師不要讓學生覺得世界存 在的問題是無法解決,也沒有希望的。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實際行動去實踐全球 教育的決定,做有責任感的消費者、做有正義意識的公民行為。

三、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的觀點

(3)

的教師和行政人員可以對學生生活產生顯著的影響。作者提到自己對於全球世界 的興趣是開始於自己的小學校長主導的美國學區和法國學區的交換學生計畫。作 者發現自己對於法語和法國文化的興趣就是開始於參與此交換學生計畫。作者因 此認為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思考國界外的事物,將自己視為全球社會的一部份。國 際教育協會自 1999 年開始就使用豐田汽車捐贈的基金,開始一項「國際教師的 方案(international teacher program)」,該方案讓超過七百位美國的教師和行政人 員可以有機會到五個不同國家去學習。這些教師回國後,將國際的知識和觀點帶 給美國的學生。 其中一位參與教師到了南非學習後,除了發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也發現南 非的教育品質、職業技能、工作機會的問題。他發現南非許多地區還沒有電燈以 致於學生無法在日落後學習。該教師回美國後,著手和他的學生合作去解決生活 在南非的貧困學生的問題。該教師和企業界合作去發展一個能將日常生活中的玻 璃罐變成太陽能燈泡的工具組。此一太陽能燈泡的善心本質讓他的學生們十分積 極的參與,因為是在解決一個真實世界的問題。學生們自發製作了一個製作太陽 能燈泡的教學影片。至今該教師還保持和南非的聯繫並致力於引導學生國際思 考。

四、 美國學者探討國際化師資教育的觀點

美國三位學者 Walters、Garii、與 Walters(2009)在一篇名為「全球學習、 在地教學:將國際交換與跨文化學習融入職前師資訓練( Learning globally, teaching locally: incorpora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intercultural learning into pre‐ service teacher training)」的學術文章中,提到當前美國學校教育的挑戰是, 學生人口邁向快速的多元化,師資教育課程也必須要增能強化師資生對於學生和 家長的多元需求與期待。在本文當中,三位美國學者認為到國外學習與教學的經 驗會帶來師資生對於「他者」的關注和認知,因而能夠產生對於人和人之間的「差 異 difference」的新觀點,到國外學術交流與教學學習的經驗,也可能可以匡正 師資生對於他者的錯誤概念以及刻板印象。本文探索有關於「教學相關旅遊 (teaching-related travel)」對於師資生的文化瞭解和專業認同的影響。究竟國際 場域的教學學習經驗會帶給師資生對於專業自我的知覺有何影響?是這一篇文 章 想 要 探 索 的 。 本 文 作 者 最 後 提 出 一 概 念 叫 「 教 師 訓 練 的 國 際 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認為可作為提升職前教師的全球知覺 和文化敏銳度的可能策略。

(4)

五、對我國的國際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觀點

根據民國 103 年 11 月 28 日發佈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提到議題具有「時代性」、「脈絡性」、「變動性」、「討論性」、「跨領域」等五項特 性。而在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初稿(2017)中,則建議「國際教育議題」的學習目 標應當涵蓋三項:(一)認識全球重要議題、(二)具備國際視野的本土文化認同 與愛國情操並能實踐個人的國家責任、(三)具備全球意識、全球智能、全球公 民責任感與全球行動力。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初稿(2017)進一步建議關於「國際 教育議題」的學習主題可分為四項主題:(一)國家認同、(二)國際素養、(三) 全球競合力、(四)全球責任感。並建議教師教學時可運用人物、典範、習俗、 節慶、文化作為國際教育的教學題材。在國際教育議題融入的方式上,建議採取 作業、作品、展演、學生參觀、社團參與、以及團體活動等多元方式去融入議題, 另可善用學校、地方、社區與國際教育議題相關的景點、博物館、歷史建築或機 關等。 國際教育此一議題課程教學內容要能引發對於全球的理解並且透過和在地 的比較產生差異化的理解,因此在地的博物館、歷史建築的資訊內容可扮演「與 在地文化進行比較認識」的角色,因而國內具有「國際知識」的「文化設施」也 顯重要。在國際教育議題的課程與教學中,「教師」的「國際認知」、「國際情意」 與「國際技能」顯得更重要。學校與地方可以扮演提供「國際資訊收集與知識來 源提供」的角色。 誠如加拿大的文件中提到,如何在課程中融入「國際議題」並且教學上實際 產生成效,希望學生能夠獲得「尋找並閱讀理解國際知識」的「頭」的能力,進 一步,學生能夠同情理解「國際議題」的「心」的能力。最後學生如何透過實際 行動去參與「國際議題」的「手」的能力。 而在「國際教育議題融入課程教學」的核心人物「教師」的「國際培力」部 分,則可參考美國國際教育協會和相關研究的觀點,是否可能在「師資教育」的 過程去培養未來中小學教師「國際教育議題的頭心手的能力(國際培力)」,讓師 資教育的師資生進行跨國的師資生交流,或讓師資教育的師培生,特別是未來將 到偏鄉服務的公費師資生能在師資教育的過程中有「國際交流」的經驗,提早培 養其對於多元他者他文化的「全球知覺以及文化敏銳」以及探討「師資教育的國 際化」的可能性是筆者思考的可能策略。

(5)

參考文獻 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 育評論月刊,4(3),頁26-33。 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取自 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ge=A-2 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初稿。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67/185528144.pdf

 Canadian Teachers Federation (2005). Guide to Infusing Glob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Retrieved from

http://www.tandbergeducational.com/downloads/teachers/curriculum-guide.pdf 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5). Bring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High School Classroo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ie.org/Learn/Blog/2015-August-Bringing-International-Education-To-Th e-High-School-Classroom

 Walters, L. M., Garii, B., & Walters, T. (2009). Learning globally, teaching locally: Incorpora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intercultural learning into pre‐ 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 (2), 151-15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地點 教具. 一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國外實施教師評鑑,已行之有年,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提升,成效益相當 顯著。國內對於教師評鑑的主張直到 1996

30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兼行政職務教師減課標準表 國中教育科 31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人員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 國中教育科 32 高雄市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甄選暨介聘作業要點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強課程統整,「決戰伸展台國際秀」以表演藝術為主,融入視覺藝術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