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朝向「理性化」的學校教師會組織發展:一個功能社會系統理論的觀點 / 79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朝向「理性化」的學校教師會組織發展:一個功能社會系統理論的觀點 / 79"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6)

,頁 79-82

校級教師會功能 主題評論 第 79 頁

朝向「理性化」的學校教師會組織發展:

一個功能社會系統理論的觀點

吳美瑤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一、 前言

自民國 84 年教師法頒布以後,隨 著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的主管人員之間 的衝突或爭議事件漸增,有關學校教 師會組織的功能,曾引起諸多討論, 而教師法的內容也歷經了多次的修 改。此外,有一些相關的研究探不僅 介紹西方各國教師會的組織型態,也 比較現行台灣教師會與各國教師會之 間的異同(楊深坑,2003;黃德祥、薛 秀宜,2004)。其中,較值得注意的是 台灣教師會組織分為三級:學校教師 會、地方教師會、全國教師會,相較 於美、日、英等國,只有台灣具有「學 校教師會」的層級(李新鄉,2004;陳 琇琴,2009)。因此,如何界定「學校 教師會」的組織功能,使其在學校教 育系統中,發揮其特有的功能,是個 值得深思的議題。 依據近期教師法修訂草案第二十 六條將教師會界定為「配合教育行政 機關和學校促進教學正常化,輔導學 生適性發展及增進教師專業發展,以 提升教育品質」的組織,這意味著教 師會的組織已經從「工會主義的組織 類型」分離,朝向更「專業主義的組 織類型」。換句話說,學校教師會已經 明確地被定位宜轉型為「教師教學與 研究的專業組織」。對於這樣的新發 展,本文將試著從社會學功能主義的 觀點,說明專業組織發展的模式,以 及其面對社會環境變遷宜有的因應之 道。

二、 「理性化」與社會組織的發

社會組織在形成的過程中,如何 逐漸地朝向「理性化」,也就是,朝向 更權責分明、更專業化、更制度化的 方向發展,一直是社會學研究領域中 的一個重要核心課題。特別是在華人 社會中,一個新的組織要逐漸邁向「理 性化」的進程,在某種程度上會受限 於華人社會的文化傳統或文化型態所 影響,因此,「學校教師會」的組織如 何在學校教育系統中逐漸發展出其功 能,也難免會受到台灣社會的文化型 態所影響。 依據德國社會學家 Max Weber 在 其 《 宗 教 社 會 學 文 集 》 (Gesammelte Aufsätze zur Religionssoziologie)中的研 究發現,華人社會由於重視家族關係 與人際關係的脈絡,因而,使其科層 體制的社會組織較難朝向法制化與專 業化管理的方向發展。若回顧 1995 年 教師法頒布以後,學校教師會與學校 行政單位之間的權責關係與衝突事 件,不難發現,華人社會中的人際關 係主義,在此中仍扮演著關鍵角色, 牽動著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組織之間的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6)

,頁 79-82

校級教師會功能 主題評論 第 80 頁 互動。 近代社會系統理論的創始者 T. Parsons 曾 進 一 步 地 提 出 AGIL (Adaption, Goal attainment, Integration, Pattern maintenance(Latent function)) 模 式,說明一個社會系統或組織如何在 變動的社會環境中,發展出其適應環 境變遷的新模式。依據 Parsons 的觀 點,社會系統面對環境的變遷,為了 適應(Adaption)環境,會擬定一個新的 組織目標,並透過各種組織的運作模 式 達 成 這 個 組 織 目 標 (Goal attainment)。為了達成新的組織目標, 組織內部的各單位必須相互配合,彼 此統整並持續地重新協調彼此間的功 能(Integration),如果新的組織運作模式 可以應付目前外在環境變遷的問題, 則這種組織運作模式就得以繼續維持 (pattern maintenance),直到環境變遷的 問題再度困擾這個系統或組織時,組 織為了適應新的情境變遷,只好再一 次地經歷為了適應環境(A)、設定新的 目標(G)、整合單位間的功能(I)、維持 良好的組織模式(L)等組織發展的歷 程。 依據近期教師法的修訂草案,目 前學校教師會已經朝向「教師教學與 研究的專業組織」發展,面對環境的 變遷,學校教師會如何在學校教育系 統中,與學校各個其他單位共同研擬 設定學校組織的新目標,彼此溝通協 調,使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系統中 各個單位的功能皆能彰顯,建構起一 個良好的學校組織運作模式,應是當 前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單位宜共同 努力的方向。特別是,順應當前十二 年國教的基本精神,鼓勵各校發展特 色教學,學校教師會如何透過其組織 運作,在學校組織中擔負起提升教師 的專業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研究的功 能,是一個值得當前各學校教師會與 學校行政人員共同努力推動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教師會如何與學 校各部門相互協調,譬如,各領域專 業教師社群如何從其專業教學的角度 與教務單位、人事聘任相關單位、以 及學校中其他行政單位或教學專業社 群相協調,發展組織合作的特有模 式,以共同推展學校的特色教學等, 是一個需要持續整合與溝通的歷程。 當然,根據 Weber 對科層組織的探究, 華人社會如果越能擺脫傳統的人際關 係主義,將有助於一個教育組織,朝 向更專業化與理性化的發展。此外, 依據 Parsons 的 AGIL 模式,一旦學校 教師會與學校各單位之間的功能逐漸 整合後,如何透過定期會議、工作坊、 論壇或網絡社群等方式,讓組織運作 的模式得以繼續持續,也是值得重視 並加以推動的。 依據當代功能主義的社會系統理 論學者 N.Luhmann 的觀點,每個社會 組織在其演化的過程中,為了更有效 率地應付外在環境的變遷,在其組織 內部會進行適當的功能分化(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讓組織內各單位能夠更 專業且更有效率地去應付外在環境的 變遷,並與組織內部各個單位相互協 調、溝通討論如何從差異(difference)的 觀點,去界定(define)這個(學校)組織在 其 環 境 中 的 特 殊 功 能 (Luhmann, 1982:229-254)。從這類功能社會系統理 論的觀點來看學校教師會在學校系統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6)

,頁 79-82

校級教師會功能 主題評論 第 81 頁 中的定位,每個學校教師會宜試圖發 展其專業組織的特色,以有別於學校 系統中的其他單位,並與學校系統中 的其他單位相互協調,在學校所處的 社區與社會環境中,協助學校發展其 學校的特色,以彰顯這個學校系統在 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的特色功能。底 下將進一步地從功能系統理論的觀 點,說明學校教師會如何透過一些組 織運作的模式,彰顯其專業組織的特 性。

三、 學 校教 師會作為 一個 專業

組織之運作模式

從 功 能 社 會 系 統 理 論 的 觀 點 來 看,專業化組織的形成,需要有一個 制 度 化 (institutionalization) 的 形 成 歷 程,並在這過程中建立起順暢的溝通 形式,譬如:有固定的組織成員、流 暢 的 溝 通 平 台 (communication platforms)、組織成員能夠針對某些與 專業有關的的主題(professional themes) 進行溝通、有定期的面對面的聚會討

論 (regular formal and informal

meetings)、能夠提供與專業發展有關的 課 程 (courses) 、 以 及 流 通 的 刊 物 (publications)等。 因此,隨著環境的變遷與資訊科 技的快速發展,學校教師會宜從專業 教學的角度組織固定成員,善用越來 越便利的資訊溝通平台建構專業的社 群對話空間,並從界定(define)學校教 學特色(以有別於其他區域性的學校) 的觀點,發展相關的教學專業與研究 議題,並透過定期的專業討論(如:教 學研討會)或研習課程(如:專題演講、 工作坊),以及教學成果發表等刊物, 維持其專業組織的運作模式。 整體而言,學校教師會要順利地 發展成為一個專業組織,仍有賴學校 行政單位的協助與支持,學校行政單 位的主管宜從發展學校教育特色的觀 點,與教師會組織成員定期聚會研 議,確認學校組織發展的目標,並協 調各單位間可能造成的衝突或功能定 位等問題,與教師會共同努力,發展 該校學校教育的特色與教學專業。

四、 結語

隨著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推行,以 及教育部近期公布的「人才教育白皮 書」,可以發現,目前台灣教育體系面 對著全球環境的變遷,正在進行系統 內部各單位間的功能調節、重新定位 各教育單位應發揮的角色與功能。在 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教師會被定 位為教育專業的組織,各級學校的教 師會實應盡快落實專業組織的運作模 式,建構專業團體運作的制度,並反 思各級學校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關 聯,協助各單位學校發展其組織目標 與具有特色的專業教學。 參考文獻  李新鄉(2004)。教師會組織與學 校行政運作互動狀況之實際與省思。 現代教育論壇,10,572-587。  陳琇琴(2009)。學校教師會、家 長會與學校行政的關係。網路社會學 通訊,80,1-12。  黃德祥、薛秀宜(2004)。世界各 國教師會的問題與展望。現代教育論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6)

,頁 79-82

校級教師會功能 主題評論 第 82 頁 壇,10,572-587。  楊深坑(編)(2003)。各國教師組織 與專業權發展。台北:高等教育。

 Luhmann, Niklas(1982). The Differ- entiation of Socie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Weber, Max (1921). Gesammelte

Aufsätze zur Religionssoziologie I.: Die Wirtschaftsethik der Weltreligionen-Kon- fuzianismus und Taoismus. Tübingen, Germany: J.C.B.Mohr.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質素評核  質素評核將 為此,評核 建議,根據 教育局會在 到校評核工 局提交學校 參加幼稚園 校,可向教 質素評核跟 能達到既定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本彙集輯錄了多篇學校經驗分享的文章,闡述「管理與組織」範疇的各項全校 參與訓育及輔導工作模式的重點,請參閱教統局網頁,索引: 本局向學生及家 長提供的服務 >

答6: 校本支援服務一般以一學年為單位,如原定會議時間遇上學

本校教師亦會透過不同形式的評估,如校內的中文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