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混成式學習教學實驗研究/ 14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混成式學習教學實驗研究/ 141"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7),頁 141-144

自由評論 第 141 頁

混成式學習教學實驗研究

顏崇凱 新北市立泰山高中電機科專任教師

一、前言

隨著科技進步與普及,學生的生 活中充滿各種數位科技產品,使其對 數位科技更為依賴,在研究者任教之 高職新生中,幾乎人手一機。但手機 的功能不斷提升後,學生下課有空就 會使用各種 APP 進行聊天與遊戲。相 較於傳統課本文字的學習,則顯得較 為平淡枯燥,使學生的注意力較難集 中在文字閱讀與聽講上,學生的心思 往往已在手機上。 再者,高中職學生學習的型態與 國中時期不同,高中職階段更重視學 生的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因此初入 高職階段的學生,如果因為缺乏督促 與作業量減少而未能複習課業,將會 使其學習成效下降,不但無法建立良 好的基礎,也會容易產生對專業科目 沒有興趣等負面觀感,故如何提升學 生的學習成效實為教職人員的重要課 題。 蔡欣嘉(2006)透過「後設分析法」 分析 63 篇研究案,指出有 90%以上的 研究結果支持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優於 傳統教學,且能提升學習成效。因此 在高一階段,就應在傳統教學中加入 不同元素,配合學生的特質,再給予 部分利用網路與數位的學習方式,期 望藉由結合網路與數位功能的混成式 學習(blended learning),使學生建立 良好的學習方式與態度,以期提升學 習成效。

二、混成式學習與優勢

混成學習是以各種學習活動為基 礎(event-based activities)經混合而成 為一種有系統的學習方法,學習活動 可包含,面對面教室、同步網路學習 與非同步學習(Singh,2003)。研究者 定義,「混成式學習」是將二種以上學 習法混成,以突顯出學習法的優勢並 足以彌補缺點,建構成一套適合學習 者的學習活動,以達到提升學習成效 的目的。 史美瑤(2014)綜合美國教育部的 研究以及其他的文獻報告,歸納出混 成學習有以下優點:(1)學生的學習 成效較高;(2)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 以及師生的互動;(3)促使教師改變 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4)保留學生 學習的過程與成果。吳清山(2013)指 出混成式學習具有下列優勢:(1)考 量學 生個別需求,鼓 勵學生自主學 習;(2)運用科技支援學習,增加學 生學習興趣和動機;(3)學習環境、 資源、內容和方式混合使用,學習更 加彈性,有效提升學習成效;(4)學 生學習過程,可提供即時回饋,了解 學習情形。因此,混成式學習將以學 生為主體,此種方式是將學習環境變 成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學習,學生不再 如傳統教學下被動接受老師所授與的 內容與進度,而是主動積極參與課程 活動, 使學習效果 遠 比被動 學習更 佳,故實施混成式學習對學生的學習 成效將能產生正面的影響。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7),頁 141-144

自由評論 第 142 頁

三、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

本研究以準實驗法進行研究,以 高職專業科目基本電學中直流暫態、 交流電兩個單元為課程內容。本研究 之對象為電機科一年級兩班學生,使 用相同的課程單元,但為不同學習方 式,實驗組使用以混成式學習進行學 習活動,控制組則是傳統式教學。每 週三節課,進行六週之教學實驗。 本研究將實驗組之學生進行混成 式學習,而控制組則是傳統式教學, 兩組學習的範圍及內容皆相同。以實 驗 組 之混成式學習的 課程實施做說 明,課程實施分為課前引導、實體授 課、線上學習、課後討論四部分,茲 說明如下: (一)課前引導 解說整個教學實驗的活動流程, 於教學實驗前,先演練與說明學習環 境的所使用的平台與工具,同時提供 學生技術協助並指導,讓學生能順利 進行學習活動,並使學生瞭解學習目 標。 (二)實體授課 實體授課以課本內容為主,使用 傳統教學的講述、例題演練等讓學生 學習,同時以紙筆測驗方式使學生得 到回饋,每週實施兩節課。 (三)線上學習 每週一節課於資訊教室上課,提 供研究者自行錄製的「數位教材」, 每單元約 30 分鐘,包涵重點複習、例 題演算與單元內容。學生能利用網路 進行線上學習,依個人學習速度重複 觀看數位教材,同時也提供線上練習 題目與詳解,學生也能自我學習並得 以回饋。 (四)課後討論 在 學 習 後 若 有 不 清 楚 或 有 疑 惑 時,可透過網路工具與學習平台的功 能,進行同學之間討論或留言詢問老 師。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自編工具分為,教學工 具有「數位教材」,量化資料蒐集工具 採用「學習成就測驗卷」,二種研究工 具陳述如後。 (一)數位教材 配合教學實驗進行,研究者規劃 六個單元的教學媒體,依每週之學習 內容與目標整理出本週重點複習、學 習內容與例題的演算,以 Microsoft P o w e r P o i n t 編 排 成 投 影 片 , 應 用 Pointofix 1.7 的免費軟體,配合手寫繪 圖板,可像使用電子白板一樣,能在 螢幕上 自由寫字、 畫 重點 與 算式推 演。錄製時採用 Apowersoft 螢幕錄影 王,Apowersoft 是一款免費桌面錄製工 具,可同時錄製電腦桌面上的所有操 作活動與系統聲音或是麥克風聲音。 應用上述軟硬體工具便可以將講解與 影片的畫面同步起來,使得研究者的 演示更為清晰易懂。錄製完成後,透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7),頁 141-144

自由評論 第 143 頁 過 Apowersoft 將錄製影片轉檔為 MP4 格式之數位教材。錄製完成的數位教 材,本研究邀請高職電機科,有任教 基本電學且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一 同檢核數位教材內容,使數位教材具 有專家效度。 (二)學習成就測驗卷 本 研 究 自 編 之 「 學 習 成 就 測 驗 卷」,邀請任教於電機科且有豐富教學 經驗之教師與主任一同討論,根據專 家 給 予之 意見 ,加 以 修改 或刪 除 試 題,建立專家效度。 學習成就測驗卷以方便取樣選取 高職電機科三年級兩班的學生為預試 對象,將學生預試的成績,進行項目 分析,保留難易度適中且具有良好鑑 別 度 之題 目, 再進 行 信 度分 析 後定 稿。學習成就測驗卷經預試定稿後, 整體平均難度為 0.60,表示答對與答錯 的學生接近各占一半,測驗卷整體難 易適中。保留鑑別度在 0.30 以上的試 題後,整體平均鑑別度為 0.648,故可 判斷本研究之學習成就測驗卷的鑑別 度屬於非常優良。題目可分為認知與 技能,認知面向的題目共有 12 題,技 能面向有 17 題,合計有 29 題,測驗卷 之題項保有平衡原則。信度分析,總 題目之 Cronbach’s α 係數為.918,顯 示學習成就測驗卷具有良好之信度。 研究者於六週的教學實驗結束後,對 兩組學生實施測驗,以進行量化資料 蒐集。

五、研究結果與建議

(一)研究結果 蒐集混成式學習與傳統式教學的 學生測驗分數,排除有學習障礙或身 心障礙證明之特殊身份學生後,以描 述性統計分析,如表 1 所示。 表 1 統計分析一覽表 組別 平均數 標準離差 個數 控制組 38.2375 14.45017 40 實驗組 50.8919 17.49212 37 全體 44.3182 17.10511 77 實驗組之平均分數高於控制組, 再以上學期的成績為共變數,排除學 生可能因為先備知識與基礎不同,而 影響學習成就測驗成績,進行共變數 分析之結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df 平均平 方和 F 事後 比較 組別 838 1 838 8.26* 2>1 誤差 750 74 101 全體 8343 75 *p<0.05 1 :傳統式教學(控制組) 2 :混成式學習(實 驗組) 兩組之間的學習成就測驗成績在 共變數分析(F(1,74)=8.264,p<0.05), 已達顯著差異,且以兩組之平均分數 做事後 比較,可知 實 驗組高 於控制 組。因此,透過混成式學習之學生, 在學習成效的表現上,能優於傳統式 教學的學生。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7),頁 141-144

自由評論 第 144 頁 (二)建議 在混成式學習的活動上,每週的 線上學習時,學生為自主學習,雖然 可以依照需求與進度觀看數位教材, 但是依然有程度較落後的學生,看完 後依然有許多不清楚之處,面對此一 狀況,資訊教室空間允許時,需在學 習環境中滿足學生學習上的資源,例 如基本電學 I 的教科書、講義與基本電 學實習中的成品樣本等。以供學生隨 時翻閱與簡單試驗,讓學生漸漸補足 以往未學好的基礎。 在線上練習題部分,也應配合學 生程度的差異,將練習題依難易度分 為二至三種,且每份練習題數不宜太 多,將可避免學習進度落後之學生提 早放棄作答,也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挑 戰, 達到每位學生都 能得到適當回 饋,同時建立自信、培養興趣,進而 使 每 位學 生皆 能有 效 的提 升學 習 成 效。

六、結語

對學生而言,混成式學習給予學 生新鮮感,相較於傳統的教室教學, 學生會顯得更有活力,對於學習動機 低落之學生更顯如此,而原本程度較 好之學生,可以較願意自我學習,亦 可依照個人的進度與需求觀看數位教 材 ,進 而 提高學生學 習與接觸之意 願。然而也發現,學生之差異超出研 究者預估,學習成效較低之學生有數 學計算能力的問題,甚至已無計算之 意願,這部分之學生需個別的加強輔 導,循循善誘,才能在學習上有所進 步。 以上種種,教師面對差異程度愈 來愈大的學生,教學上的挑戰與衝擊 更是巨大。只有在教學上的準備與規 劃,持續的投入心力,逐漸完善學生 學習所需要的數位教材,才能克服困 難,使學生學習與老師教學皆能提高 成效。 參考文獻  史美瑤(2014)。混成學習(Blended / Hybrid Learning)的挑戰與設計。評鑑 雙月刊,50,34-36。  吳清山(2013)。教育名詞—混合 式學習模式。教育資料與研究季刊, 109,171-172。  蔡欣嘉(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 施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 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 繼續輔導教學研究所,新竹市。  Singh, H. (2003).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 Educationa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育統籌局 第 15頁 二零零三年二月. 諮詢文件內的建議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課程詮釋與學習評估 (修訂)

近年,教育改革強調多元化的㈻習模式和「促進㈻習的評估」 ,從而發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

23 自評項目 反思重點 建議延伸學習資源 題號 1至4 關於書信寫作 參考簡報第24-25頁 題號 5至6 關於多媒體應用 參考簡報第25-26頁 題號 7至8 關於品德情意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