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我們「合」在一起:合作學習在國小二年級國語課的應用/ 15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當我們「合」在一起:合作學習在國小二年級國語課的應用/ 151"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4),頁 151-153

自由評論 第 151 頁

當我們「合」在一起:

合作學習在國小二年級國語課的應用

蔡欣穎 高雄市正興國小教師

一、前言

十二年國教的願景是「成就每一 個孩子」,強調每個孩子公平受教的機 會。然而,在教育現場中,我們仍會看 到「一個教室兩個世界」:聽得懂的學 生和教師互動熱絡,教師亦對這些學 生表現出鼓勵的態度及更高的期許; 聽 不 懂的 學生則 較 少 參與課堂的活 動,容易成為教室裡的客人,師生之間 的關係是疏離的。 學生個別差異的現象,無論在哪 一個教育階段都普遍存在,也是教師 首要面對的課題,尤其如何引導學習 弱後的學生,更是教師是否達到有效 教學的指標之一。在班級教學中,為了 因 應 學生 不同 的學 習 特質 與 知識背 景,筆者採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希望讓 那些不想學、學不會的學生開始願意 學、學的會。更重要的是,將學習的責 任回歸到學生身上,在過程中培養學 生主動求知的態度,教師也能兼顧不 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合作學習

(一) 合作學習的定義 合 作 學 習 是 指 兩 位 以 上 的 學 習 者,透過彼此的互動互助及責任分擔, 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或達成學習目標。 因此,合作學習著重學習者的參與,以 學習者為中心,提供學生主動思考、共 同討論分享或進行小組練習的機會, 使教學 不再侷限於 老 師的直 接教導 (教育部國中小教學資源研發中心, 2012)。 (二) 合作學習的種類 合作學習最常採用學生能力「異 質」分組,也就是運用學生差異,使不 同特質的學生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不 僅能降低差異造成的不利影響,更可 使學生得到適性發展。目前學者專家 已發展出數十種的合作學習策略,依 適用的教學情境可分為三類(分組合 作學習教學手冊,2013): 1. 促進同儕之間分享與討論:包括配 對學習(pair-learning)、六六討論 (Phillips 66)、拼圖法(Jigsaw)、 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等。 2. 協助學生精熟上課內容:包括學生 小 組 成 就 區 分 法 ( student-team-achievement division)、拼圖法第二 式(Jigsaw-II)、相互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等。 3. 引導小組進行主題探究:包括團體 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共同 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問題本 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學習社群(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等。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4),頁 151-153

自由評論 第 152 頁 (三) 合作學習策略的選擇 配合國語課的學科特性,在分組 合作學習的策略上,筆者一方面選擇 引導小組進行主題探究的「共同學習 法」,讓學生以六何法作為思考方向, 進行自我提問,學習找出課文裡的重 要訊息;另一方面,選擇促進同儕之間 分享與討論的「配對學習」法,讓學生 透過重述故事的方式,口頭摘出課文 大意。

三、教學設計

(一) 活動一:課文拼圖 1. 教師將課文裡的重要訊息以六何 法的方式呈現,包括「何人、何時、 何地、何事、為何、如何」六個區 塊,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六塊拼 圖的解答,並要求學生盡量用課文 中的語詞或句子來回答問題。 2. 學生 5~6 人一組(共同學習法),透 過集思廣益、彼此協助的討論方 式,完成課文拼圖的填答,並要求 各組的每位成員都要回答問題。 3. 最後展示各組的討論成果,並抽選 幾組上臺發表,讓教師、同儕給予 回饋。 (二) 活動二:換我說說看 1. 教師引導,示範找出故事結構:從 課文的段落或是句子中,示範找出 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建立 學生對故事結構的認知。 2. 學生 2 人一組(配對練習),練習找 出故事結構:教師先拆解課文內 容,也就是將課文的句子根據故事 結構或段落單獨抽出來,並將句子 的順序打散,讓學生判斷哪一句是 故事的開始、哪一句是故事的經 過、哪一句是故事的結果。 3. 學生配對練習,用一人說、一人聽 的方式,口頭練習說出課文大意。 並要求聽的一方在對方接不下去 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引導語,例 如「故事的主角是誰」、「發生哪些 事情」、「最後有什麼結果」等。 4. 最後抽選幾組上臺說說看課文大 意,讓教師、同儕給予鼓勵與回饋。

四、教學省思

(一) 教師角色方面 合作學習的精神是以學習者為中 心,強調讓學生發揮自主性,在彼此合 作、相互討論的氛圍中去學習,共同完 成學習目標,而達到此目標的前提是 教師的「課前備課」及「課堂引導」, 兩者皆是影響合作學習能否有效達成 的重要因素。 以課前備課來說,教師除了對學 生的起點行為要有一定的瞭解之外, 還包括如何將課本的知識轉化為學習 者能夠討論、探究的素材,以便學生能 有效討論,達成學習目標。另一方面, 就課堂引導來說,全班授課的時間勢 必受到影響,教師除了要能精簡、清楚 的說明課程內容與討論的步驟,也就 是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的傳遞者轉為 引導者,也許是在學生討論時給予方 向,或是在討論後整理、歸納學生的發 言,再次回歸到課堂的主題與目標。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4),頁 151-153

自由評論 第 153 頁 (二) 學生合作學習方面 由於合作學習的模式有很多種, 教師必須先考慮學生的特性以及學科 的特性,再選擇合適的分組策略。尤其 對 於第一次參與分組 學習的學生 而 言,不是說不出所以然,就是只顧自己 說得高興,而不會傾聽他人,甚至是偏 離討論的主題,造成秩序上的紊亂,使 合作學習的美意大打折扣。 為了避免學生只會「分組」不會 「合作」的情況,建議在課堂上能從 「配對練習」開始,讓學生先學習在討 論的過程應具備的社交技巧,等到學 生能適應討論的模式與掌握討論的主 題之後,再漸進式的擴增小組的人數。

五、結語

實施合作學習對於教師的「教」、 學生的「學」,以及課後的「評量」都 是很大的挑戰,也許一開始學生討論 的效果極為有限,但筆者認為「分組」 是教師在釋放一種「把學習的權利還 給學生」的訊息,學生不僅能掌握自己 的學習,也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而 不會被教師所限制,至少對大部分的 學生來說,比起傳統的講述法,學生會 有更多的學習動機,教師也較有機會 看到學生不同的潛能,給予更多元、客 觀的評量。 當然,合作學習並不表示教師沒 有教學的責任,教師反要以更精簡的 內容及富有策略的引導,才能促成同 儕間「有意義」的討論與合作,讓學生 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更多來自教師 與同儕的支持。 參考文獻  教育部國中小教學資源研發中心 (2012)。教師裡的春天~透過分組合 作 學 習 創 建 學 習 共 同 體 。 取 自 http://www.coop.ntue.edu.tw/qa.php 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2013)。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臺 北:教育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大坑國小的文心蘭步道以及縱向課 程非常值得學習,最特別的是他們 的樹屋是因為來我們學校參訪後模 仿學習的,真正達到了自發互動共

修習本專門課程者,應取得閩南語 中高級以上 能力證明,包括(一)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核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製作電子文集 bookPress / Flipbook 調適修正、實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