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建築與居住環境評估指標之研究-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綜合指標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綠建築與居住環境評估指標之研究-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綜合指標之研究"

Copied!
1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綠建築與居住環境評估指標之研究 -- 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綜合指標之研究. 摘. 要. 隨 著 人 類 科 技 文 明 的 迅 速 發 展,與 人 口 數 的 急 遽 增 加,都 市 集 中 的 現 象 愈 形 顯 著。在 有 限 的 土 地 資 源 上,都 市 住 宅 的 高 層 化、高 密 度 化、資 訊 化 以 及 人 工 新 建 材 的 大 量 引 進 等 已 無 法 避 免,再 加 上 地 球 大 環 境 因 人 為 破 壞 而 日 益 惡 劣,複 雜 與 低 品 質 的 住 居 環 境 將 嚴 重 影 響 到 居 住 者 的 健 康。舉 凡 室 內 音 環 境、光 照 度 與 空 氣 環 境 之 良 窳、熱 舒 適 度 之 狀 態、綠 化 植 栽 之 增 益 與 電 磁 環 境 之 危 害 等,皆 會 影 響 居 室 人 員 健 康 之 權 益,在 構 築 健 康 建 築 環 境 體 系 之 前 提 下,多 方位綜合評估各成分因子對室內保健環境之影響層面是有其必要 性的。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歸納、分析等方法,先行研擬出生活噪 音、生 活 振 動、光 照 度、熱 舒 適 度、室 內 空 氣 品 質 與 電 磁 環 境 等「 建 築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綜 合 評 估 之 指 標 群 及 其 個 別 之 評 估 項 目,透 過 專 家 學 者 之 諮 詢 及 「 分 析 層 級 程 序 法 , AHP 」, 在 考 量 指 標 群 與.

(2) 個 別 項 目 的 獨 立 性 與 決 策 者 一 致 性 檢 定 的 原 則 下,賦 予 指 標 群 與 個 別項目之權重,並研擬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指標。 後 續 工 作 項 目,本 研 究 將 以 上 述 階 段 性 成 果 為 基 礎,研 擬 各 評 估 指 標 所 需 之 測 試 方 法、儀 器 設 備 與 指 標 基 準。並 利 用 負 面 決 策 因 子 評 估 法 提 供 個 案 室 內 物 理 環 境 品 質 改 善 先 後 順 序 上 的 參 考 依 據,配 合 前 期 相 關 研 究 所 提 供 的 診 斷 流 程,做 出 適 當 的 改 善 對 策,以 提 高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品 質。基 於 本 研 究 案 之 時 效 性 與 人 力、實 驗 設 備 之 配 置 限 制,本 階 段 之 研 究 將 以 辦 公 建 築 與 住 宅 類 案 例 作 為 上 述 綜 合 指標試操作之樣本,以確立研究方法之可行性。.

(3) 目. 錄. (第一部份:評估指標之建立)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動機................................................................ 1. 1-2. 研究架構與流程................................................................ 2. 1-3. 預期成果............................................................................ 4.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1.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多方位評估系統之建立 ........... 5. 2-2. 健康舒適的室內音環境. 2-2-1. 建築室內音環境概論 ....................................................... 7. 2-2-2. 建築室內音環境指標 ....................................................... 7. 2-3. 健康舒適的室內光環境. 2-3-1. 建築室內光環境概論 ....................................................... 14. 2-3-2. 建築室內光環境指標 ....................................................... 15. 2-4. 健康舒適的室內溫熱環境. 2-4-1. 建築室內溫熱環境概論 ................................................... 20. 2-4-2. 建築室內溫熱環境指標 ................................................... 23. 2-5. 健康舒適的室內空氣環境. 2-5-1. 建築室內空氣環境概論 ................................................... 24. 2-5-2. 建築室內空氣環境指標 ................................................... 27. 2-6. 健康舒適的室內振動環境. V.

(4) 2-6-1. 建築室內振動環境概論 ................................................... 28. 2-6-2. 建築室內振動環境指標 ................................................... 30. 2-7. 健康舒適的室內電磁環境. 2-7-1. 建築室內電磁環境概論 ................................................... 32. 2-7-2. 建築室內電磁環境指標 ................................................... 34. 2-8. 其他影響室內環境健康舒適性之因子. 2-8-1. 室內水環境與綠環境 ....................................................... 37. 2-8-2. 室內空間環境.................................................................... 37. 2-9 第三章. 小結.................................................................................... 38 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體系之建立. 3-1. 評估指標之意義與應用 ................................................... 40. 3-2. 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指標之意義與應用 ................... 46. 3-3. 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指標與 綠建築評估體系之關連性探討 ....................................... 49. 3-4. 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層級體系之建立 ....................... 51. 3-5. 「分析層級程序法(AHP Method)」之理論基礎 ........ 53. 3-6. 室內綜合環境保健控制評估指標之相對權重分析 ....... 58. 3-7. 小結.................................................................................... 62. (第二部份:評估方法及實施程序) 第四章. 室內綜合環境之評估程序 ............................................... 63. 4-1. 現場初勘............................................................................ 64. 4-2. 測試計劃之擬定. 4-2-1. 背景資料之查核 ............................................................... 65. VI.

(5) 4-2-2. 室內綜合環境之現場實測 ............................................... 66. 4-2-3. 居室人員心理反應之測定 ............................................... 81. 4-3. 「實測人員工作手冊」之製作 ....................................... 84. 4-4. 測試結果之彙整................................................................ 85. 第五章 5-1. 室內綜合環境之評估方法 室內綜合環境之物理評估基準. 5-1-1. 室內音環境之評估基準 ................................................... 91. 5-1-2. 室內光環境之評估基準 ................................................... 92. 5-1-3. 室內溫熱環境之評估基準 ............................................... 93. 5-1-4. 室內空氣環境之評估基準 ............................................... 93. 5-1-5. 室內非游離性電磁環境之評估基準 ............................... 99. 5-2. 室內綜合環境之心理評估基準 ....................................... 100. 5-3. 室內環境綜合評估指標 IEI(AHP)之擬議....................... 102. 5-4. 室內環境綜合評估結果之呈現 ....................................... 10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111. 6-2. 未來研究課題之建議 ....................................................... 112. 參考文獻. ............................................................................................ 113. 附錄一. 期初、期中、期末審查會評審意見執行現況 ............... 115. 附錄二. 實測人員工作手冊示範例 ............................................... 120. VII.

(6) 圖 圖 1-1. 目. 錄. 研究流程圖 .....................................................................................3. 圖 2-2-1 噪音級與時間累積分佈曲線 ..........................................................10 圖 2-4-1 ASHRAE Standard 55a-95 中規範之新有效溫度 ET*................21 圖 2-4-2 PMV-PPD 關係曲線 ......................................................................23 圖 2-5-1 室內空氣污染物質分類 ..................................................................24 圖 2-5-2 建築物室內空氣之主要污染源......................................................25 圖 2-6-1 總合頻率響應 ..................................................................................28 圖 2-6-2 人體對於振動感受量之修正 ..........................................................29 圖 2-6-3 對各振動方向進行評估時,各振動軸的定義..............................30 圖 2-6-4 鉛直方向的振動曝露基準(1) 疲勞-效率減退邊界 ................31 圖 2-6-5 水平方向的振動曝露基準(1) 疲勞-效率減退邊界 ................31 圖 2-7-1 電波之分域與其發生源 ..................................................................33 圖 3-1-1 指標加權方法之分類 ......................................................................45 圖 3-2-1 相關環境品質評估指標之涵蓋面與屬性......................................47 圖 3-3-1 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指標於綠建築評估體系之定位..............49 圖 3-4-1 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層級體系..................................................52 圖 3-5-1 AHP 法操作流程圖 .......................................................................53 圖 3-5-2 AHP層級結構圖 ........................................................................54 圖 3-6-1 室內綜合環境因子相對權重之分析..............................................58 圖 3-6-2 室內音環境因子相對權重之分析..................................................59 圖 3-6-3 室內光環境因子相對權重之分析..................................................60 圖 3-6-4 室內溫熱環境因子相對權重之分析..............................................60 圖 4-1. 室內綜合環境之評估工作流程 .....................................................63. 圖 4-2-1 本研究建議之室內生活噪音現場測試儀器系統..........................67 圖 4-2-2 數字型雷射粉塵計之檢出器構造..................................................71 圖 4-2-3 室內空氣 CO、CO2 濃度量測原理................................................72. VIII.

(7) 圖 4-2-4「光聲學紅外線光譜分析儀」之偵測原理....................................75 圖 4-2-5 示蹤氣體濃度衰減狀況 ..................................................................78 圖 4-2-6 儀器系統連線示意圖 ......................................................................80 圖 5-1-1 本研究採用之 PSIi 值換算程序 .....................................................96. IX.

(8) 表. 目. 錄. 表 2-2-1 各國噪音評估指標之使用實況...................................................... 8 表 2-2-2 噪音測定值轉化成其他指標之計算式.......................................... 9 表 2-2-3 各類建築型態適用之噪音評估指標與噪音規範值...................... 12 表 2-2-4 本研究建議採用之建築室內音環境指標...................................... 13 表 2-3-1 JIS(Z-9110)各種場所之照度推薦值 ....................................... 15 表 2-3-2 CNS 辦公室之照度標準 ............................................................... 16 表 2-3-3 各種空間的基準晝光率建議值...................................................... 18 表 2-3-4 本研究建議採用之建築室內光環境指標...................................... 19 表 2-4-1 本研究採用之建築室內熱環境指標.............................................. 23 表 2-5-1 室內污染源所產生的污染物質...................................................... 26 表 2-5-2 各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或建議值.................................................. 26 表 2-5-3 本研究建議採用之建築室內空氣環境指標.................................. 27 表 2-6-1 人體對於振動感受量之修正 .......................................................... 29 表 2-7-1 本研究採用之建築室內極低頻電磁環境指標.............................. 36 表 2-9-1 室內綜合環境指標完整歸納 .......................................................... 38 表 2-9-2 「實用版」室內綜合環境評估指標.............................................. 39 表 3-1-1 資料單位轉換方式之比較 .............................................................. 44 表 3-2-1 環境指標的種類 .............................................................................. 46 表 3-3-1 國際間既有綠建築評估工具(指標)之彙整.............................. 50 表 3-5-1 AHP 法中標稱尺度分佈 ............................................................... 55 表 3-5-2 AHP 法中階數 n 及其相對的隨機指標 R.I.值............................ 57 表 3-6-1 本研究建議之室內綜合環境領域相對評估權重.......................... 59 表 3-6-3 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 空氣環境指標之擬議............................ 61 表 3-6-2 台灣地區氡氣污染相關研究整理.................................................. 61 表 3-7-1 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指標.................................................. 62 表 4-1-1 室內綜合環境測試必須先行取得資訊之建議.............................. 64. X.

(9) 表 4-2-1 本研究建議之室內生活噪音現場測試儀器.................................. 66 表 4-2-2 本研究建議之室內光環境測試儀器.............................................. 67 表 4-2-3 本研究建議之室內溫熱環境測試儀器特性.................................. 68 表 4-2-4 室內浮游粉塵濃度量測方法的分類.............................................. 69 表 4-2-5 浮游粉塵濃度量測儀器一覽表...................................................... 70 表 4-2-6 CO、CO2 濃度量測儀器一覽表................................................... 72 表 4-2-7 甲醛及 TVOC 濃度的量測系統比較 ............................................. 74 表 4-2-8 本研究測試儀器之特性 .................................................................. 76 表 4-4-1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背景資料記錄表............................................ 85 表 4-4-2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音環境測試結果記錄.................................... 86 表 4-4-3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光環境測試結果記錄.................................... 87 表 4-4-4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溫熱與空氣環境測試結果記錄.................... 88 表 4-4-5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非游離性電磁環境測試結果記錄................ 89 表 4-4-6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辦公室空間感受調查結果記錄.................... 90 表 5-1-1 各國室內噪音基準與生活實感對應.............................................. 92 表 5-1-2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音環境評價點.................................................. 92 表 5-1-3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光環境評價點.................................................. 93 表 5-1-4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溫熱環境評價點.............................................. 93 表 5-1-5 各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或規範值.................................................. 95 表 5-1-6 環保署環境空氣污染物與污染副指標之對照.............................. 94 表 5-1-7 PSI 值與人體健康效應之關連性 ................................................. 94 表 5-1-8 CO2 濃度與病態建築症候之關係 ................................................ 96 表 5-1-9 本研究評估 CO2 濃度與 PSIi 值對應關係 .................................... 96 表 5-1-10 環境中甲醛濃度與人體生理反應之關係 以及各國相關法規之量值 ............................................................ 97 表 5-1-11 本研究評估甲醛濃度與 PSIi 值對應關係 ................................... 97 表 5-1-12 不同之 TVOC 濃度之對人體的刺激程度................................... 98 表 5-1-13 WHO 之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提案值 .................... 98 表 5-1-14 本研究評估 TVOC 濃度與 PSIi 值對應關係 .............................. 98. XI.

(10) 表 5-1-15 室內空氣污染物與室內空氣環境指標 PSIi 之對照................... 99 表 5-1-16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空氣環境評價點............................................ 99 表 5-1-17 世界各國現行低頻電場安全標準................................................ 100 表 5-1-18 世界各國現行低頻磁場安全標準................................................ 100 表 5-1-19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電磁環境評價點.......................................... 100 表 5-2-1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音環境心理評價點...................................... 101 表 5-2-2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光環境心理評價點...................................... 101 表 5-2-3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溫熱環境心理評價點.................................. 101 表 5-2-4 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空氣環境心理評價點.................................... 101 表 5-2-5 辦公空間室內綜合環境評估 空間感受心理評價點.................. 102 表 5-4-1 室內音環境評估結果之呈現 ........................................................ 105 表 5-4-2 室內光環境評估結果之呈現 ........................................................ 106 表 5-4-3 室內溫熱環境評估結果之呈現.................................................... 107 表 5-4-4 室內空氣環境評估結果之呈現.................................................... 108 表 5-4-5 室內電磁環境評估結果之呈現...................................................... 109 表 5-4-6 室內環境綜合評估結果之呈現.................................................... 110. XII.

(11)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動機. 1-2. 研究架構與流程. 1-3. 預期成果.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 論. 1-1. 研究目的與動機 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迅速發展,與人口數的急遽增加,都市集. 中的現象愈形顯著。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都市住宅的高層化、高 密度化、資訊化以及人工新建材的大量引進等已無法避免,再加上 地球大環境因人為破壞而日益惡劣,複雜與低品質的住居環境將嚴 重影響到居住者的健康。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辦公建 築 室 內 空 氣 品 質 之 研 究 」【 1】 結 果 顯 示 , 有 40﹪ 受 訪 者 反 映 在 辦 公 室 內 經 常 有 病 態 建 築 大 樓 症 候 群 ( 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 症 狀 , 經 實 測 結 果 亦 顯 示 有 30﹪ 的 辦 公 室 , 其 室 內 空 氣 品 質 之 實 測 值 遠超出美、日之基準值;事隔 4 年後,該所研究案「辦公建築室內 空 氣 品 質 與 空 調 設 備 之 診 斷 研 究 」【 2】中 亦 顯 示 出,室 內 二 氧 化 碳 、 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空氣污染物濃度的實測結果遠超出國 外相關保健基準的個案數佔有相當之比率。在問卷調查中亦發現, 有八成二的受訪者常有頭痛、疲倦甚至噁心等身體不適狀況;甚至 有一成二的受訪者是每天都有身體不適的症狀;而對辦公建築室內 空氣品質整體評價不滿意者,也佔了三成八。由此可看出建築室內 空氣品質的問題有越嚴重的趨勢;在振動、噪音方面,自民國七十 二年五月政府公佈「噪音管制法」以來,在有關單位接受民眾陳情 抗議的公害事件中,振動、噪音案件佔有相當高的比例,箇中包含 有高分貝環境噪音、近鄰噪音、樓版衝擊噪音、給排水系噪音與振 動 等 【 3】; 除 此 之 外 , 舉 凡 室 內 光 照 度 之 良 窳 、 熱 舒 適 度 之 狀 態 、 綠化植栽之增益與電磁環境之危害等,皆會影響居室人員健康之權 益,在構築健康建築環境體系之前提下,多方位綜合評估各成分因 子對室內保健環境之影響層面是有其必要性的。 在政策面的推動上,行政院於第十六次科技顧問會議「資源與. 1.

(13) 第一章 緒論. 環境」議題中決議:加強室內空氣品質對人體健康之研究、加強節 約能源、噪音管制與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物等。其目的為確保國人於 高經濟成長外更能擁有優質的生活環境,以維護國民之健康權益。 國內對於建築室內環境保健領域之現況調查方面已有頗多研究成 果,實著有必要進一步建構室內環境保健控制綜合指標,一方面可 清楚地描述或討論相關實測資料代表之深層意義,並尋求問題點之 解決方案;再者亦可將關鍵指標轉化為日後使用管理之工具。 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是以居住者的基本健康需求為基礎, 試圖在這惡質且多變的室內環境下提出客觀的保健評估體系與指 標,以期住居環境之永續經營。. 1-2. 研究架構與流程 居 室 人 員 藉 由 生 理 與 心 理 上 的 六 感( 視 覺、聽 覺、嗅 覺、味 覺 、. 觸 覺 及 心 理 )分 別 與 周 遭 環 境( 光 環 境 、 音 環 境 、 空 氣 環 境 、 飲 食 環 境、溫 熱 環 境 及 社 會 環 境 )應 對。在 探 討 居 住 者 所 在 環 境 對 其 生 理 與 心 理 上 影 響 時,亦 必 須 考 量 各 環 境 因 子 的 綜 合 效 應。就 建 築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綜 合 指 標 研 究 之 完 整 體 系 而 言,可 分 為 以 下 階 段 進 行各細部探究: (一)本期研究 本研究將根據相關文獻歸納、分析等方法,先行研擬出 生活噪音、生活振動、光照度、熱舒適度、室內空氣品質與 電磁環境等「建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綜合評估之指標群及 其個別之評估項目,透過專家學者之諮詢及「分析層級程序 法 , AHP」, 在 考 量 指 標 群 與 個 別 項 目 的 獨 立 性 與 決 策 者 一 致 性檢定的原則下,賦予指標群與個別項目之權重,並研擬建 築室內環境保健控制評估指標。同時就國內外既有之相關研 究成果,研擬各評估指標所需之測試方法、儀器設備與指標 基準。 而後,藉由各評估指標之本土性測定數據,可幫助瞭解. 2.

(14) 第一章 緒論. 國內室內環境保健控制現況與問題點,評估所得的負面決策 因子與評估篩選方法可供作個案室內物理環境品質改善先後 順序上的參考依據,配合前期相關研究所提供的診斷流程, 做出適當的改善對策,則以提高室內環境保健控制品質。 基於本研究案之時效性與人力、實驗設備之配置限制, 本階段之研究主題將著眼於室內環境保健控制綜合指標,並 以辦公建築與住宅類案例作為上述綜合指標試操作之樣本, 以確立研究方法之可行性。 (二)後續研究建議 至於爾後之整體研究架構,可以本研究之階段性成果為 基礎,評估此方法使用於其他用途空間之可行性或應增修訂 之內容。接續進行台灣地區不同建築型態與用途空間之指標 值現況,並評估建立本土化指標基準。最後,則可將系列成 果推廣於社會大眾,並就相關法規體系之建構進行研究。. 3.

(15) 第一章 緒論. 相關文獻資料整理. 分析辦公及住宅類建築所需綜合評估因子 生活噪音指標 生活振動指標 光照度指標. 綜合評估指標之展開與整理. 熱舒適度指標 室內空氣品質指標. 專家學者諮詢. 等等. 分 析 層 級 程 序 法,AHP. 本. 綜合評估指標一致性檢定與權重計算. 階 NO! YES!. 段. 建 築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綜合評估指標之確立 各 指標之測 試 法 各 指標之參考基準值. 研. 本土化辦公及住宅 類建築實測案例. 負面決策因子評估法檢測個案問題點. 綜合評估方法之確立. z. 評估體系之完成並建立本土化指標基準. 後 續. 系列成果之推廣及相關法規體系之建構. 圖 1-1 流 程 圖. 4. 研.

(16) 第一章 緒論. 1-3. 預期成果. 1. 藉 由 主 客 觀 現 況 測 試 瞭 解 國 內 建 築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現 況 與 問 題點。 2. 藉 由「 建 築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綜 合 評 估 指 標 」的 研 提 , 建 立 定 量 評估之參考依據。 3. 關 鍵 指 標 的 轉 化 可 提 供 日 後 建 築 物 使 用 管 理 之 工 具 。 4. 確 認 負 面 決 策 因 子 評 估 法 於 建 築 物 使 用 後 評 估( POE )之 可 行 性。 5. 本 研 究 之 階 段 性 成 果 可 與 前 期 研 究「 辦 公 建 築 室 內 空 氣 品 質 與 空 調 設 備 之 診 斷 研 究 」相 銜 接,結 合 個 案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問 題 點 與相關診斷方法的提出,謀求室內環境狀態之改善。 6.促 進 建 築 室 內 環 境 保 健 控 制 技 術 之 提 昇,並 作 為 其 他 政 策 目 標 設 定及相關條文增修訂之參考依據。. 5.

(17)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1.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多方位評估系統之建立. 2-2. 健康舒適的室內音環境. 2-3. 健康舒適的室內光環境. 2-4. 健康舒適的室內溫熱環境. 2-5. 健康舒適的室內空氣環境. 2-6. 健康舒適的室內振動環境. 2-7. 健康舒適的室內電磁環境. 2-8. 其他影響室內環境健康舒適性之因子. 2-9. 小結.

(18)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1 健康舒適的室內綜合環境--多方位評估系統之建立 由建築蔽體所形成的室內環境是相當複雜且由許多物理、化 學、生物、社會因子所影響、組成的,而居室人員則位居這些因子 直接衝擊之第一線。人類許多的生、心理感覺器官會直接感受到這 些因子而有所相對的生、心理反應,如自然的(或受人為控制的) 室內光照、音響、氣味、溫度、濕度、觸覺、電磁感應、眼睛的刺 激物以及上呼吸道的刺激物等。 然而有更多的室內環境因子其對於居室人員的健康具有潛在性 的影響,但卻不易被人類的生、心理感覺器官所測知,因此居室人 員的健康本質往往被其破壞而不自覺,譬如游離性或非游離性電磁 輻射、輻射性物質等。居室人員經常直覺地認為其居住的空間不存 在這些物質,因此在長年累月的肆虐破壞下,產生居室人員健康上 的的病變經常是無法挽救的。 由 於 生 物 個 體 間 存 在 有 異 質 性( bio-diversity) ,因 此 暴 露 於 相 同 室內環境因子的不同居室人員,其感覺器官感受到的衝擊量值也會 因人而異。甚至暴露於恆常室內環境因子的居室人員其感受量值也 會隨著時間而變動。因此,要給定一個足以讓所有的居室人員感受 到滿意程度的室內環境基準是相當困難的。一般而言,影響室內環 境的因子大抵上包含有: 1. 可 直 接 影 響 室 內 空 氣 品 質 ( IAQ) 者 , 如 : 氣 味 、 刺 激 物 、 室內、溫度與濕度等。 2. 影 響 整 體 室 內 環 境 的 滿 意 度 者 , 如 : 光 照 、 音 響 、 家 具 與 設 備、環境振動、個人心理狀態等。 然而,自環境心理學的角度思索之,居室人員社會環境狀態的. 5.

(19)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良窳亦對於其所接受到的室內環境衝擊程度產生正反面的修正。個 人如與所處的社會環境有積極的、正面的互動,則生、心理感受度 則 有 較 大 的 接 受 /容 忍 度 ( positive modifying effect)。 又 如 生 活 周 邊 飲食、交通、購物的便利程度也會影響居室人員對整體室內環境的 感受量。 要特別強調的是:根據文獻報告與研究單位多年來進行的室內 環境綜合評估實例,許多對於室內環境的抱怨往往來自不良的室內 空 氣 品 質,雖 然 真 正 的 關 鍵 因 素 並 不 是 室 內 空 氣 品 質 的 良 窳。「 病 大 樓症候群」與「新大樓症候群」是指在二週內,超過百分之二十的 該居室人員產生不良的身分病態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痛、容易 疲憊、眼睛刺痛與喉部刺痛等。當這些症狀尚未被確認是由那些特 定污染物所引致前,吾人稱此為「病大樓症候群」或「新大樓症候 群 」。 「病或新大樓症候群」的成因包括:不恰當的換氣(換氣量的 不 足、換 氣 效 率 的 不 佳 與 不 良 的 外 氣 引 入 口 位 置 等 ) 、室 內 污 染 源( 影 印 機 、 人 員 的 抽 煙 等 )、 外 氣 污 染 物 ( 汽 機 車 排 氣 污 染 物 等 )、 室 內 裝修材與微生物污染源等。上述的污染情況無論是公共場所或居家 環境皆可能發生,值得民眾特加注意。 以下就音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空氣環境、電磁環境、水環 境與綠環境等層面探討其對於室內環境之影響以及相關評估指標之 構建。. 6.

(20)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2. 舒適的室內音環境. 2-2-1. 建築室內音環境概論. 室內噪音伴隨發生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就其發生源種類繁多且發生時間 及發生場所皆具有不特定的性格而言,室內噪音問題確有其特異性之存在。室 內噪音除了來自戶外環境高分貝噪音外,亦包括發生於鄰近的居住者相互間之 噪音干擾,使得室內噪音問題有了某種微妙的互動關係。近年來在建築學會或 音響學會對有關樓板衝擊系噪音、開口部衝擊系噪音及給排水系噪音等生活噪 音問題,或者卡拉 OK 等深夜營業噪音的鄰近噪音問題有相當多的研究論文發 表,對於生活噪音問題的特異性已逐漸地明瞭。以下就室內噪音問題之特異性 作一說明【3】: 一、室內噪音是由日常生活行為動作伴隨而生的,是故噪音的發生者與受害者 有著比較接近的距離關係,基於此點當事人之間便產生許多的關連性。例 如鄰居,自家人等人際關係互動。 二、存在於居民的主觀意識中。對室內噪音問題的困擾嚴重程度與噪音音壓 級、頻率等物理量間,並非一定是有著成比例的關係。例如居民對音源內 容主觀的喜愛嗜好等價值判斷或者因噪音存在的時域,持續時間的長短都 影響此一特異性。 三、就室內噪音發生源的種類與場所而言,其間關係是多樣化及普遍化的,且 噪音的發生者與受害者是錯綜複雜地相互影響著。例如居民往往同時扮演 著噪音的發生者與受害者的角色,與所謂工廠噪音問題中之發生者(工廠) 而受害者(居民、工人)這種單向的關係有很明顯的差異性。 四、以室內噪音發生是不特定的和生活有密切關係這點來說,很難成為法規制 定的對象。而且,當抱怨和紛爭表面化時,其長期間內所累積的,往往因 人際關係與利害關係等噪音以外的存在因素而使問題深刻化。是故法規或 條例等規章多半無法解決其本質的問題。 因此基本上,在面對室內噪音的問題時,必須考慮到其特異性之背景因素--即 其問題之嚴重性判斷及解決,尚須就社會的、心理的、經濟的等多種層面來加. 7.

(21)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以討論。 2-2-2. 建築室內音環境指標. 室內噪音之評估指標常用的有:NC 曲線、NR 曲線、N 曲線、RC 曲線、 及 dB(A)等,但主要應用層面在於評估室內背景噪音。表 2-2-1 所示為日本建 築學會所編之「噪音評價法」中,針對世界上四十七個國家之問卷調查所得到 的環境噪音評估指標之使用實況。除了表上所列常用的環境噪音評估指標之 外,日本 木村翔教授於 1978 年提出全噪音暴露 TNEL (Total Noise Exposure Level)評估指標,並針對使用中的集合住宅進行室內噪音環境之評估。. 8.

(22)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表 2 2 1 各國噪音評估指標之使用實況【3】. 9.

(23)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由本研究單位所從事的音環境研究系列中,已於 1993 年建立「台灣地區 建築室內生活噪音評估模式」,且其適用性已於「建築物室內生活噪音及振動 之評估研究【3】」一文中獲得驗證。因此本研究在考量適用於台灣地區的室內 噪音評估指標過程中,將以此一本土化評估模式為基礎,結合本研究需考量的 指標代表性、指標精密度與實用性的平衡、量測便捷性、經濟性等特性,做再 次的指標篩選。 在「台灣地區建築室內生活噪音評估模式」中使用的指標類型可分為三大 類,其指標定義與意義簡述如下: 【1】等價噪音評估法 原始資料為每秒兩筆的瞬間噪音音壓級 SPL dB(A),將其換算成 每十分鐘的 LAeq10min,以作為其他指標之依據。各轉換後指標之計 算方式與代表之意義詳列於表 2-2-2 中。由於等價噪音可由數位噪 音計直接顯示,而且能長時間量測,且表示精確,是現在最常被各 國採用作為環保法規之評估指標。 表 2-2-2 噪音測定值轉化成其他指標之計算式 指標. 計算方式. [(. 代表之意義. ). ]. LAeq10min. L Aeq10 min = 10 log ∑ 10 SPL / 10 / 1200. Leq1H. 6 L / 10 L eq 1H = 10 log  ∑ 10 Aeq10 min  / 6    1. Leq24H. LeqM. LeqD. Ld. 24 L 1H / 10   L eq 24H = 10 log  ∑ 10 eq  / 24   1  7 L 1H / 10   L eq M = 10 log  ∑ 10 eq  / 2    6. 每小時六次 LAeq10min 之合 成 每日二十四小時 Leq1H 之 合成 每日清晨六時至八時 Leq1H 之合成. 18 L 1H / 10   L eq D = 10 log  ∑ 10 eq  / 11 8    . 每日八時至十九時 Leq1H. 21 L 1H / 10   L d = 10 log  ∑ 10 eq  / 15    7. 七時至二十二時 Leq1H 之. 10. 之合成. 合成.

(24)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Ln. 6 L 1H / 10   L n = 10 log  ∑ 10 eq  / 9    22. 二十二時至隔日七時 Leq1H 之合成. 【2】發生時間累積噪音級 Lx 戶 外 環 境 發 生 之 噪 音 級 與 其 發 生 時 間 的 累 積 分 佈 (Cumulative distribution),是表示噪音級與時間性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顯示在某 一地區有多少時間比率發生噪音超過某一噪音級,其評估法為在一 定時間間隔測定噪音級的累積數描入如圖 2-2-1 中,如 L10 表示在測 定時間中,有 10%的時間超過之噪音級。一般常用來評估外環境噪 音的有 L0.1、L1、L5、L10、L50、L90 與 L95 等。. 圖 2-2-1 噪音級與時間累積分佈曲線【3】 【3】全噪音暴露評估指標(Total Noise Exposure Level, TNEL) TNEL 之計算式為針對:1.連績性的衝擊音、2.準穩定音與 3.單發衝 擊音等三個類型分別計算其 TNEL 值。其中對腳步聲、跑步、挪動 傢俱、椅子的聲音等連績性聲音的衝擊音是從行為發生的開始到結 束期間內所持續的時間內讀取其間發生的尖峰級數為 La;而對跳動 或開關玄關門、拉門、室內房門等單發衝擊音,是取尖峰級數為 La 與發生次數 n;另對於給排水音是準穩定部分的尖峰級數平均值為. 11.

(25)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La 與背景噪音以上的持續時間 t 讀取出來。各項 TNEL30 之計算方 法如下: (a)連績性之衝擊聲音(音源項目:腳步聲,跑動,挪動傢俱、椅 子的聲音) TNEL 30 = L a1 + 10 log ∑ T1i  i . (式 2-1-1). 式中 Lal:衝擊性聲音在每 30 分鐘內之尖峰級數平均值(dB(A)) T1i:發生衝擊性聲音之持續時間(包含開始發生之第一個尖 峰起至末個尖峰問的發生持續時間)(sec) ΣT1i:30 分鐘內之 T1i 合計發生時間(sec) (b)穩定音(音源項目:給排水管) TNEL 30 = L a 2 + 10 log ∑ T2i  i . (式 2-1-2). 式中 La2:準穩定音在每 30 分鐘內之尖峰級數平均值(dB(A)) T2i:準穩定音在背景噪音以上之持續時間(sec) ΣT2i:30 分鐘內 T2i 合計發生時間(sec) (c)單發的衝擊音(音源項目:跳動、玄關門、拉門、室內房門、 窗戶之開關) TNEL 30 = L a 3 + 10 log(T0 xN t ). (式 2-1-3). 式中 La3:衝擊性聲音在每 30 分鐘內之尖峰級數平均值(dB(A)) T0:衝擊音之標準持續時間(按跳動為 0.8 秒,玄關門、窗戶 的開關為 l 秒,紙門開關為 0.5 秒)(sec). 12.

(26)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Nt:30 分鐘內以上列舉衝擊聲音之次數 對各項音源分別按每 30 分鐘之平均尖峰級數,持續時問與發 生次數等換算成能量後,可求得受測試住戶室內各音源項下 之全噪音暴露量 TNEL30,更進一步計算出各個音源之平均全 日噪音暴露量 TNEL 30 。 依上述所求出各音源項之生活噪音評估量 TNEL 30 與對 受測當地居民所作主觀問卷調查結果之各音源困擾度作相對 應分析時,因為 TNEL30 在一天 24 小時內作起伏不規則變動, 利用來對應於居民之困擾度時,不僅須考慮各音源項 TNEL30 之 24 小時平均值 TNEL30,另應考慮各音源項 TNEL30 之最大 值(Max. TNEL30) 。因居民主觀反應受其最大值左右,故另 以 TNEL30 與 Max.TNEL30 之算數平均 TNEL30’作為和居民主 觀困擾度之對應比較檢討。 (d)依據台灣地區噪音特性對上述時間項(T)之修正 在單發衝擊音之時間計算為上下跳動為 0.8 秒,在玄關 門及窗戶的開關為 l 秒,紙門為 0.5 秒,作為其標準發生之持 續時間再乘以其 30 分鐘內的發生次數而得到 30 分鐘內本項 目的持續時間。但是若無法清楚的區分出該音知音源為何 時,在時間的取法即產生困擾。 國內之住宅一般裝設有鐵門或鐵捲門,其開關噪音的發 生模式及其持續時間很難以 0.5-1 秒來設定。又國內之鋁門窗 極為普遍,在推拉開關的時間上也有此困難。 基於上述原因,該模式建議在時間項(T)的取法是嘗 試以直接在測試記錄紙讀取背景噪音以上的持續時間,而其 不足 l 秒者以 l 秒計算。故在 TNEL30 的計算上仍保有其原始 精神:. TNEL 30 , = L a + 10 log(∑ T ). 13. (式 2-1-4).

(27)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式中 La:評定音源項目之每 30 分鐘內尖峰級數平均值(dB(A)) T:背景噪音以上之持續時間(由第一個尖峰起至末個尖峰為 止)(sec)(因應台灣地區噪音發生模式修正) ΣT:30 分鐘內之合計時間 據此 TNEL30 修正式,運算評估台灣地區建築室內生活 噪音時,藉由實際所得的物理量 La 及 T 便可分別計算求出具 有代表性的生活噪音評定值【3】。 在「台灣地區建築室內生活噪音評估模式」【3】中建立的各類建築型態適 用之噪音評估指標與噪音規範值分別表列於表 2-2-3 中: 表 2-2-3 各類建築型態適用之噪音評估指標與噪音規範值【3】 建築類型 A. B. 評估指標 TNEL30. 噪音規範值 TNEL30=61 dB(A). TNEL30’. TNEL30’=68 dB(A). LeqM. LeqM=58 dB(A). L10 C. Leq24H. D. 註:. L10=62 dB(A) Leq24H=58 dB(A). L10. L10=55 dB(A). Ld. Ld=56 dB(A). L50. L50=52 dB(A). Leq24H. Leq24H=40 dB(A). Ld. Ld=48 dB(A). Ln. Ln=47 dB(A). A:五層以下集合住宅 B:十二層高層集合住宅 C:低層連棟透天住宅 D:鐵路沿線連棟透天住宅. 【4】噪音頻譜分析. 14.

(28)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NC 曲線與 NR 曲線等為評估室內噪音談話干擾的程度,將量測的 各頻率音壓級記入評估圖形中,以評定其 NC、NR 值。 然而,為求得評估程序實施時之簡易性與實測分析方法之普及性, 研究單位在精密性與實用性間考量之餘將篩選出具有代表性之評估指 標,以作為下一階段專家諮詢與「分析層級程序(AHP)法」之權重分析, 初步結果如下表 2-2-4 所示: 表 2-2-4 本研究建議採用之建築室內音環境指標 評估項目. 物理單位. 一般住宅 專家版. TNEL30. ◎. TNEL30’(註 1). ◎. 實用版. 專家版. 實用版. ◎ ◎. ○. (註 2). ○. (註 2). ◎. LeqM LeqD. 辦公空間. dB(A). ◎. Leq24H. ◎. L10. ◎. ◎. L50. ◎. ◎. Ld. ◎. ◎. Ln. ◎. NR 曲線. NR 值. ◎. NC 曲線. NC 值. ◎. ◎. ◎. ◎. ◎. ◎. ◎. ◎. 註 1:TNEL30’為依據台灣地區生活噪音特性而對 TNEL30 所作之修正指標,其內涵及實 。 際應用例詳見「建築物室內生活噪音及振動之評估研究」 【3】 註 2:TNEL30’之實證過程中,是以一般住宅中居家行為模式為評估對象。雖然辦公空 間中,作業人員的行為模式與一般住宅者有相似之處,然則實用上的差異程度仍 有待再評估。現階段研究中暫以使用,若有相關研究之呈現,再予以替換修正。. 15.

(29)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3. 健康舒適的室內光環境. 2-3-1. 建築室內光環境概論. 良好的室內光照環境是確保人們進行正常工作、學習與生活的必要條件之 一,光照環境的好壞與否對視力健康及居室人員工作效率都有直接的影響。光 照環境包含了自然採光與照明兩大部分:自然採光即利用太陽的自然光線,即 自然光經過建築的開口部對室內照明,但是自然光線通常無法提供均勻而恆久 的照度,此外,建築上因為各個用途空間使用目的的不同,對日照的要求與限 制也各有所不同,人工的照明設備即變成一不可或缺的依賴工具,藉由人工照 明設備得以輔助晝光之不足面使得各個建築空間的光照環境達到使用目的之 所需。 現今許多大規模辦公大樓的內週區辦公空間,由於缺乏直接向外之開口 部,因此無法利用太陽光進行室內自然採光運用,此空間之光照環境就端賴人 工照明之良窳。 將對象看得清楚、容易與舒適的程度稱為明視(visibility) ,而明視之條件 是亮度、對比、大小與視物時間等四個條件。亮度是指照在視對象產生光的照 度,或因其反射產生的輝度。視對象的背景輝度增大亦即亮度增大,則視力會 上昇,但是若輝度達 1000 cd/m2 以上則視力達界限無法再提高。對比(contrast) 是指視對象物與背景輝度之差,通常以式(式 2-3-1)及式(式 2-3-2)表示, 稱輝度對比。 若 L > Lt 若 L < Lt. L − Lt L L −L 則C = t L. 則C =. (式 2-3-1) (式 2-3-2). 式中,C:輝度比 Lt:對象物輝度比 L:背景輝度比 此物理量雖然無法實際與人的知覺感受量對應,但是若對比增加(即 C 值增加). 16.

(30)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則愈容易看見。但是僅有當背景為暗的場合(L<Lt)且對比極大接近於 1 時, 造成視物困難,例如霓紅燈在夜晚的天空為背景下,看來有些眩光即為一例。 愈大的物體愈容易看清楚,這是常識所可理解的,但是所謂大小不是絕對的大 小而是指視角的大小。因而愈接近物體愈容易看得清楚,但是在明視距離 25cm 以內時則難以對焦,小物體有分辨的界限,因此造成視力的界限。若視物時間 僅為短暫時視力將降低,而觀看移動中的物體亦同。視對象在閃爍的場合也會 造成視物困難與眼睛疲勞,閃爍頻率在 50 赫茲時將感覺不出其閃爍,交流電 源 50、60Hz 時螢光燈之閃爍頻率為 100 與 120 赫茲,觀看靜止物體並無障礙, 但觀看移助中的物體時將顯現閃爍的影響【4】。 2-3-2. 建築室內光環境指標. 【1】照度(Illuminance) 照度乃指射入受照面之光通量密度,即受照單位面積所受之光通 量,單位為勒克司(Lux) ,為檢測光環境「量」之最基本指標。照明設計 必須針對照明目的、空間使用別等分別決定其最適宜之照度。照度不夠, 可視度不足,會對作業造成干擾;照度太大又會對人眼產生太大刺激易, 造成疲勞而影響作業。良好的照明必須使眼睛不易疲勞,不產生眩光,必 須有足夠且適當的照度使眼睛容易產生對象物之辨識。由於各個空間的用 途不同,工作項目亦有所不同,因此其所需之照度應有所差異。如表 2-3-1 所示為各種場所之照度推薦值。 表 2 3 1 JIS(Z 9110)各種場所之照度推薦值【4】. 17.

(31)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如上節所述,除了極端照度以外,照度增加則視力增大視物容易, 疲勞感減少。但是,在經濟的觀點,人工照明提高照度將增加照明設備費 與電力費,因而推薦的照度值經常已考慮經濟性而決定,若照明費用便宜 則推薦照度可提昇。中華民國照明學會參照 JIS(日本工業規格)以及 IES (北美照明學會) ,製定了 CNS 之照度標準,此照度稱標準照度,這些標 準照度於人工照明或晝光照明的場合均可適用。表 2-3-2 所示為辦公室之 照度標準。. 18.

(32)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表 2 3 2 CNS 辦公室之照度標準【4】. 【2】均齊度(Uniformity Ratio of Illuminance). 19.

(33)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在辦公室或教室等明視作業場所,室內照度分佈希望能達到均勻 化。而均勻化的表示指標是「均齊度(Uniformity Ratio of Illuminance)」, 定義為作業面上之最低照度/最高照度(有些場合是以最低照度/平均照度 為定義) 。再者,所謂作業面(working plane)是指位於樓地板上 75~85cm 之水平面,除去距離周壁 lm 以內之範圍。 辦公室或教室等希望作業面照度分佈的均勻,所以進行全面照明時 均齊度應達 1/3 以上。一般在單側開窗的場合,晝光照明之照度分佈要達 到均一較為困難,故均齊度要求 1/10 以上;此時若有直射光射入時,產 生窗邊過高的照度,使室內照度參差性過大,均齊度差,而且會產生眩光 的現象,則必須藉助人工補助照明,均勻室內照度之均齊度。 【3】晝光率(Daylight Factor) 由於室內的照度隨著自然光的變動而不同,故難以照度標準判定建 築物之自然採光優劣。因此以室內某一點之照度對應於當時室外全天空照 度比值之百分率,即「晝光率(Daylight Factor) 」來判定較為合理。基準 晝光率亦以建築物之作業性質、作業時間的長短、經濟條件來考慮。表 2-3-3 為各種空間的基準晝光率建議值與對應設計用全天空照度之晝光照 度。由表可知採光良好之空間,其晝光照度在良好天候下可達標準規定, 但若天候陰暗時就必須藉助人工補助照明才行。. 20.

(34)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表 2 3 3 各種空間的基準晝光率建議值【4】. 【4】其他 依據 Moon & Spencer 之提案,良好的照明要素可分為下述要件: (a)照度:照度需充足 (b)均齊度:照度分佈需均勻無斑點產生 (c)正反射:無眩光 (d)陰影:要適當影產生愉悅效果之個體立體感 (e)光譜分佈:光色良,放射熱少 (f)心裡的效果:適當的空間氣氛 (g)美的效果:燈具形式配置佳 (h)經濟:效率高,易維護 評估室內光環境除了要瞭解居室人員對光之物理感受量外(量的方. 21.

(35)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面) ,光環境與其心理層面之互動關係(質的方面)亦需列入考量。因此, 除了前述室內作業面照度、均齊度與晝光率外,室內光環境之輝度 (luminance)、眩光(glare)、光源之色溫度(color temperature)與演色 性(color rendering) 、窗光之手影與光幕反射、燈具的效率以及室內色彩 計畫等皆需一併列入綜合考量。 然而,為求得評估程序實施時之簡易性與實測分析方法之普及性, 研究單位在精密性與實用性間考量之餘將篩選出具有代表性之評估指 標,以作為下一階段專家諮詢與「分析層級程序(AHP)法」之權重分析, 初步結果如下表 2-3-4 所示: 表 2-3-4 本研究建議採用之建築室內光環境指標 評估項目. 物理單位. 專家版. 實用版. 作業面平均照度. lx. ◎. ◎. 作業面人工光源平均照度. lx. ◎. 作業面均齊度. 無因次. ◎. 作業面人工光源均齊度. 無因次. ◎. 晝光率. ◎. 窗面輝度. 無因次 cd/m2. ◎. 窗深方向之垂直面照度. Lx. ◎. 燈具之不快眩光指標. ◎. 光源之色溫度. 無因次 K. ◎. 光源之演色評價數. Ra. ◎. 22. ◎ ◎. ◎.

(36)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4. 健康舒適的室內熱環境. 2-4-1. 建築室內熱環境概論. 在一般環境下,人體有兩種重要的熱來源: (1)內生的代謝熱: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內進行化學作用的副產品,量值 視人體的活動量而有所不同,成年人休閒時代謝熱為 300 BTU/Hr,大量活動時可達 2400-3000 BTU/Hr。 (2)外來的環境熱:人體所處環境可影響體熱與環境間進行熱交換之因素有 溫度、溼度、空氣流速等。 而人體內生的代謝熱可藉由(1)傳導、(2)對流、(3)蒸發、(4)輻射與周 遭環境進行熱交換,其機制分別為:傳導對流熱交換:皮膚,呼吸道;蒸發對 流熱交換:藉水份的蒸發而由人體表面散失,其和溼度有關;輻射熱交換:藉 電磁波。人體對熱的生理反應分別是血液流動加速與出汗。正常狀態下,人體 內生的代謝熱、人體內部的儲熱、蒸發熱交換、對流熱交換以及輻射熱交換將 達到所謂「熱平衡狀態」,若人體發生熱平衡不良時導致的疾病有: (1) 熱衰竭(Heat Exhaust):大腦皮質血液供應不足而致的一種虛脫狀態。 (2) 失水:水份大量流失所引起。 (3) 熱痙攣(Heat Clamp):體內鹽份大量流失,引起隨意肌的抽筋樣痙攣。. 23.

(37)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4)中暑(Heat Stroke, Heat collapse):體內體溫調節機轉的嚴重失能而無法 條持恰當熱平衡。 (5)白內障:高溫環境導致慢性的職業病白內障,一般在高溫環境作業下應 配戴含金屬氧化物的玻璃護罩。. 為有效地綜合評估人體對周遭熱環境之感受程度,以及此熱濕感覺量與空 間環境物理量的關係,許多學者以定量的方式探討環境物理量(如:溫度、濕 度與風速等)與人體舒適度的關連,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 (1)新有效溫度(ET*或 SET) ET*是普通坐姿,著衣量 0.6 clo,風速在 0.25m/sec 以下之平穩氣流 狀態下,人體的冷熱感。在 1971 年由 Gagge 等人提出,後經美國冷凍 空 調 工 程 協 會 ( ASHRAE ) 修 正 後 採 用 為 室 內 熱 環 境 評 估 之 指 標 ASHRAE Standard 55a-95,且廣為大眾所使用,詳見圖 2-4-1。在此評估 系統下可看出:不同季節中,一般民眾感覺舒適狀態時,其對應之環境 溫度、濕度與風速。. 24.

(38)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圖 2-4-1 ASHRAE Standard 55a-95 中規範之新有效溫度 ET*【5】. (2)PMV-PPD 評價法 影響人體溫熱舒適度的決定因子十分複雜,不但有生理因素更包括 心理因素。丹麥學者 P.O. Fanger 乃將 1300 左右的測試人選,安置於「人 工控制熱環境實驗室」中進行實測,將其心理量依氣溫、濕度、氣流、 著衣量及工作強度等物理量進行統計分析,以找尋舒適與不快之範圍, 以便進一步建立 PMV 與 PPD 之評估指標。【6】. 以下就概要地介紹此兩評估指標【6】:. (a)PMV 指標:PMV 原文為 Predicted Mean Vote,意謂「表決的平均預 測值」 ,是運用統計方法得出人的感覺與環境等六個量的定量函數關 係,其關係式如下所示:. 25.

(39)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PMV = f ( M , W , Pa , ta , fcl , MRT , hc, tcl ). = (0.303 exp( −0.036 M ) + 0.028) × {( M − W ) −3.05[5.73 − 0.007( M − W ) − Pa ] − 0.42[( M − W ) − 5815 . ]. −0.0173 M (587 . − Pa ) + 0.0014 M (34 − ta ). [. −3.96 −8 × fcl × (tcl + 273) − ( MRT + 273) 4. − fcl × hc × (tcl − ta ). 4. ]. }. 其中. {. tcl = 35.7 − 0.0275( M − W ) − 0155 . × lcl × 3.96 −8 × fcl. [. × (tcl + 273) − ( MRT + 273) 4. hc = 2.38 × (tcl − ta ). 0.25. 4. ] − fcl × hc × (tcl − ta) }. ,當 2.38 × (tcl − ta ) 0.2512.1 > V. = 12.1 V ,當 2.38 × (tcl − ta ). 0.25. < 12.1 V. fcl = 100 . + 0.2lcl ,當 lcl < 0.5clo. = 105 . + 01 . lcl ,當 lcl > 0.5clo. PMV:預測平均回答率 PPD:預測不滿意度〔%〕 M:代謝量〔W/㎡〕 W:外部工作〔W/㎡〕(對大部分的代謝量均可設為 0) lcl:衣服的熱阻〔clo〕,(1.0clo=0.155 ㎡ K/W) fcl:著衣時表面積(Acl)/裸體時表面積(Ad) ta:空氣溫度〔℃〕 Pa:水蒸氣分壓〔kpa〕 MRT:平均輻射溫度〔℃〕. 26.

(40)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hc:對流熱傳遞率〔W/(㎡ K)〕 V:風速〔m/s〕 tcl:衣服表面溫度〔℃〕. (b)PPD 指標:原文為 Predicted Percentage Dissatisfied,意為「預測 不滿意百分比」 ,為人們不滿意度之評估指標。其數學關係式如下所 示:. [(. PPD = 100 − 95 exp − 0.03353 PMV 4 + 0.2179 PMV 4. )]. 然後,把 PMV 值按人的熱感覺分成很熱、熱、稍熱、舒適、稍冷、冷、很冷 七個等級,並通過大量試驗獲得感到不滿意等級的熱感覺人數佔全部人數的百 分比 PPD,畫出 PMV-PPD 曲線(如下圖 2-4-2 所示)。. 圖 2 4 2 PMV PPD 關係曲線 使用 PMV-PPD 曲線,可以獲得不同著裝,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在不同熱環境中 的熱感覺。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7730(12-15-1994)已規定 PMV:-0.5~0.5 範 圍內為室內熱舒適指標。. 2-4-2. 建築室內熱環境指標. 經由分析國際上在計量熱舒適狀態方面採用的物理量項目與單位,可知其 考量因子大抵上為環境溫度、濕度、風速等。因此,本研究將採用之建築室內. 27.

(41)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熱環境指標整理如下表 2-4-1 所示: 表 2-4-1 本研究採用之建築室內熱環境指標 評估項目. 物理單位. 專家版. 實用版. 室內環境溫度. ℃ %. ◎. ◎. ◎. ◎. m/s. ◎. ◎. 無因次. ◎. ◎. ℃ w/m2. ◎. 室內環境濕度 室內環境風速 PMV 作業位置垂直向溫度差 日射量 室外溫度. ◎. 室外濕度. ℃ %. ◎. 室外風速. m/s. ◎. 28. ◎.

(42)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5. 健康舒適的室內空氣環境. 2-5-1. 建築室內空氣環境概論 建築物內之空氣品質(Indoor Air Quality, IAQ),主要視空氣中污染物種. 類與濃度而定。依污染物排放型態來看,可分為「氣狀污染物」及「浮游粒狀 污染物」兩大類型。一般而言,氣狀污染物可分為無機性氣體與有機性氣體, 無機性氣體如硫、氮、碳...等可在空氣中氧化而產生光霧化學反應。有機性氣 體則包含碳氫化合物、醇類、酮類、酯類等,易造成局部性空氣污染。粒狀污 染物則包含了「固體微粒」及「液體微粒」,固體微粒可分為「生物粒子」及 「非生物粒子」。其分類如下圖 2-5-1 所示【1】: 無機氣體(CO2、CO、NOX、O3 等) 氣狀污染物 有機氣體(甲醛、VOCs、苯類、醇類、酮 空. 類、酯類等) 非生物粒子. 氣. (粉塵、氡氣、纖維等) 污. 固體粒子 生物粒子. 粒狀污染物. (花粉、微生物等) 液體粒子 圖 2-5-1 室內空氣污染物質分類【江哲銘, 1994】. 29.

(43)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近來由於建築型態、建築材料、空調系統之發展,以及室內活動型態之改 變,導致許多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發生。例如:抽煙引起之二手煙中含有呼吸性 微粒(respirable particulate)、一氧化碳及揮發性有機物質(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建築材料及傢具可能排放甲醛及揮發性有機物質;事務機 器如影印機可能排放揮發性二氧化碳與有機物質;經由空調系統可能排放生物 性氣膠(bio-aerosols)及造成室外空氣污染物進入;廚房活動可能排放一氧化碳 及二氧化氮)。凡此種種皆使得室內空氣品質之調查評估研究成為刻不容緩的 課題。依據美國職業安全衛生協會(NOISH)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調查歸納, 室內主要污染物的來源有外氣、室內人員、空調系統、建築材料、事務器具與 用品及室內有機物質等六大來源,而室內污染物所佔的比例高達 17﹪ ,如下圖 2-5-2 所示,說明了室內污染的嚴重性。 60%. 52%. 40%. 3%. 生物性污 染物. 建材. 不適當的空調. 系統. 室內污 染物. 0%. 5%. 11%. 12% 不明原因. 17%. 室外污 染物. 20%. 圖 2-5-2 建築物室內空氣之主要污染源. 30.

(44)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室內空氣污染物產生後,可能因其他環境因子如空調系統換氣功能不足、溫濕 度之影響,而於室內累積以致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空調設計與運作狀況亦是影 響室內空氣品質要項之一。空調系統一般包括加熱器、冷卻水塔、抽風扇、過 濾器與管線,而空調設計與運作良窳又與溫度、濕度、空氣交換速率有關,進 而影響空氣品質如 O2/CO2 比率、粉塵濃度高低、揮發性有機物質、生物性氣 膠、過敏原成分、濃度等,許多研究也証實室內空氣品質與空調設計之相關性。 在生物性因子方面,空氣中之真菌、細菌及內毒素等在早期僅在若干特殊 職業環境中受到注意,具其健康效應之探討主要集中在氣喘及過敏相關疾病。 而近來在文獻回顧上則顯示陸續有學者開始研究其在一般建築內之濃度分佈 差異,及其與病態建築症候群與病態建築之相關。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病態建 築內之生物性空氣污染物濃度,例如細菌內毒素濃度在病態建築室內空氣內顯 著地高於正常建築,而空氣中微生物及相關懸浮微粒雖未能被確定為引起病態 建築症候群之唯一因素,但是,症狀盛行率與空氣中真菌及濃度卻有顯著的正 相關。. 各室內污染源所產生的污染物質列舉如下表 2-5-1 所示。. 表 2-5-1 室內污染源所產生的污染物質【1】. 31.

(45)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來源類別. 主要來源. 滲入. 污染物質(空氣品質影響因子). 汽機車排放廢氣 一氧化碳、粉塵、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鉛、臭氧. 外氣. 工廠廢氣. 一氧化碳、粉塵、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光化學性高氧化物. 營建工程. 粉塵、細菌、花粉粒、濕氣. 室內. 人員活動. 砂塵、纖維、黴菌、細菌. 人員. 人體. 二氧化碳、體臭、氨、水蒸氣、頭皮削、細菌. 香菸. 一氧化碳、粉塵、二氧化碳、氨、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 空調. 空調箱(過濾網) 黴菌、虱蚤類、細菌、臭味. 系統. 風管. 建築. 室內建築材料. 材料. 粉塵、纖維、黴菌、虱蚤類、細菌 甲醛、石綿纖維、接著濟(苯類) 、油漆、地毯纖維毛絮、黴菌、浮游 細菌、壁蝨. 維修保養 有機物質. 室內有機物質. 溶濟、洗濟、砂塵、臭菌 腐敗食物(黴菌、臭味) 、植物花草(花粉粒) 、潮濕物(黴菌、臭味)、 排泄物(細菌、臭味). 燃燒器具 與用品. 事務用機器. 氨、臭氧、溶劑類、粉塵、粉墨粒. 燃燒器具(瓦斯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粉塵、煙粒子、燃燒 爐、熱水器等) 核 殺蟲劑類. 噴射劑、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防蠅劑. 本研究亦針對美國、歐洲、日本等相關通風法規、室內空氣品質基準標準 進行完整之收集並進行相關標準擬定之源由、依據與其可執行範圍之分析。表 2-5-2 所示則為國外通風法規中,有關室內空氣污染物之規定。 表 2-5-2 各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或建議值【7】 一氧化碳. 甲醛. 臭氧. 氡氣. mg m3. CO2 (ppm). CO (ppm). HCHO (ppm). O 3 (ppm). Rn (pCi/l). ---. 5000. 50 10 d. ---. ---. ---. 勞工安全衛生法. 美國 BOCA. PM10 0.06 b. ---. 18 c. ---. ---. ---. 公共場所禁煙辦法 NMC SEC. 1603. 美國 ASHRAE. ---. 1000. 9c. 0.1(min). 0.05 c. ---. PM2.5 0.04 a 0.1 d. 3500. 25 d 11 b. 0.1. 0.12. 4(舊建築物). 國別 中華民國. 加拿大. 懸浮粒子 二氧化碳. 30(新建築物). 32. 管制法令. ASHRAE 62R (Draft 1996).

(46)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日本. PM10 0.15. 1000. 歐洲. ---. ---. 註:a:長期暴露. 2-5-2. 10 d. ---. ---. ---. 建築基準法施行令 建物管理法施行令. 87.3(15min). 0.08 0.07~0.1 d 52.4(30min) 0.05~0.06 c (30min) 26.2 d 8.7 c. c:八小時平均值. b:日平均值. ---. CEN prENV 1752 (Draft 1996). d:時平均值. 建築室內空氣環境指標. 經由分析國內外病態建築之導致因素與國際上室內空氣品質相關法規與 規範後,本研究採用之建築室內空氣環境指標整理如下表 2-5-3 所示。由於空 氣環境之採樣與分析技術較為複雜,在簡便性與經濟性考量下,本研究擬定了 階段性實用空氣環境指標,以作為以下 AHP 法評價之用。 表 2-5-3 本研究建議採用之建築室內空氣環境指標 評估項目. 物理性因子. 化學性因子. 生物性因子. 物理單位. 懸浮微粒 PM2.5. 專家版. 實用版. 3. ◎. ◎. 3. mg/m. 懸浮微粒 PM10 CO. mg/m. ◎. ◎. ppm. ◎. ◎. CO2. ppm. ◎. ◎. 甲醛 VOCs. ppm. ◎. ◎. ppm. ◎. ◎. O3. ppm. ◎. 氡氣. pCi/L. ◎. 細菌. CFU/m3. ◎. 真菌. CGU/m3. ◎. 3. 內毒素. EU/m. ◎. 過敏原. ng/g dust. ◎. 外氣量. CMS. ◎. 33. ◎. ◎.

(47)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通風效能. 外氣量. CMS. ◎. ◎. 局部平均空氣齡. sec. ◎. ◎. 34.

(48)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6. 健康舒適的室內振動環境. 2-6-1. 建築室內振動環境概論. 某位置某方向之振動加速度實效值為 arms(m/s2)時,其「振動加速度級」 (vibration acceleration level,LVA)(CNS7130,C7144)【8】定義為:.  a rms  a rms0. LVA = 20 log10( .   ) ......................(式 2-6-1) . 其單位為分貝(dB) 。在此 arms0 為基準振動加速度值 10-5(m/s2)(JIS arms0=10-5 m/s2;ISO arms0=10-6 m/s2) 。此量值單純僅為物理量,而沒有考慮人體對於此振 動之感受。而工廠的生產機械、整地或道路建設用的土木機械及各種交通器具 等產生的地盤振動除了會影響周邊住宅建物之外,更會對箇中居民產生主觀及 心理上的振動感覺,由圖 2-1-1 可清楚看出人體對於不同頻率之振動感覺量與 實際振動物理量大小有所偏差,而且水平與垂直振動之感覺偏差程度又有所不 同。. 頻率(Hz) 圖 2-6-1 總合頻率響應. 35.

(49)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因此對於不同頻率之振動應有所修正,關於水平與垂直振動感受量可由下式配 合表 2-6-1 或圖 2-6-2 求出: a = (Σ an2 10cn/10)1/2 ................................(式 2-6-2) 其中. an :頻率為 n (Hz)時振動加速度之實效值 cn :頻率為 n (Hz)時之相對響應(可由表 2-6-1 查知). 頻率(Hz) 圖 2-6-2 人體對於振動感受量之修正 表 2-6-1 人體對於振動感受量之修正 頻率. 垂直振動特性. (Hz) 相對響應. 水平振動特性. 許可偏差. 相對響應. 許可偏差. (dB). (dB). (dB). (dB). 1. -6. +2 -5. 3. +2 -5. 2. -3. ±2. 3. ±2. 4. 0. ±1.5. -3. ±1.5. 6.3. 0. ±1. -7. ±1. 8. 0. 0 -2. -9. ±1. 16. -6. ±1. -15. ±1. 31.5. -12. ±1. -21. ±1. 63. -18. +1 -2. -27. +1 -2. 36.

(50)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90. -21. +1 -3. -30. +1 -3. 因此,吾人可重新定義以人體全身為對象,修正因人體感覺的偏差後,作為評 價之尺度「振動位準,Lv」(單位:dB) Lv = 20 log(a / 10-5) ................................(式 2-6-3). 2-6-2. 建築室內振動環境評估指標. 在國際上常用於評估人體全身振動狀態的基準有 ISO 2631/1-1985、 ISO/DIS 2631/2-1985、ISO 2631/3-1985 及 ISO6897-1984 等,在日本方面,其 振動管制法的立法依據亦以 ISO 2631/1-1985「全身曝露評估之指針」為基礎, 再參酌 ISO 2631/2-1985【9】「人體曝露於建物振動及衝擊之評估」 ,而於 1986 開始實施。此基準之評估指標是以「傳播到人體全身而頻率範圍為 1~80Hz 的 振動」為對象,對全身的振動曝露量進行管制。影響人體振動響應的因素有(1) 強度(intensity)、(2)頻率(frequency)、(3)方向(direction)與(4)曝露 時間(duration or exposure time)。對各振動方向進行評估時,各振動軸的定義 如下圖 2-6-3 所示:. 圖 2-6-3 對各振動方向進行評估時,各振動軸的定義. 37.

(51)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振動評估指標考慮下列三個項目: 1.疲勞-效率減退邊界 規範在不同曝露時間下,人體各種作業效率下降時振動曝露量之閥值。 其以加速度(振動位準)與頻率之關係來表示,如圖 2-6-4 與 2-6-5 所示。由 圖亦可看出:人最敏感的振動頻率是 Z 軸的 4~8Hz、X、Y 軸的 2.8Hz 以下。 2.曝露界限 此為居室人員安全與健康界限之基準,以.疲勞-效率減退邊界的兩倍為 曝露界限量值。換句話說,曝露界限為疲勞-效率減退邊界的加速度值乘於 2 或振動位準加 6dB 而得之。 3.舒適性減退邊界 此以容易用餐、讀書、寫字與作業為依據,此基準為疲勞-效率減退邊界 的加速度值乘於 1/3.15 或振動位準減 10dB 而得之。. 圖 2-6-4 鉛直方向的振動曝露基準(1) 疲勞-效率減退邊界. 38.

(52)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求曝露界限時,加速度 乘 2(振動位準加 6dB) ;求舒適性減退邊 界 時 加 速 度 除 以 3.15. 圖 2-6-5 水平方向的振動曝露基準(1) 疲勞-效率減退邊界 本研究將依一般國際上通用的「全身振動曝露評估指標」為室內環境保健 控制振動環境方面的評估指標,其計算方式如式 2-6-3 所示。. 39.

(53)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7. 健康舒適的室內電磁環境. 2-7-1. 建築室內電磁環境概論. 本世紀人類的生活方式隨著高階(high grade)能源-電力的開發與應用而 有大幅度的變化。在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電力能源儼然成為最重要的動力來 源。各類電器、通訊和資訊產品等對於人類生活品質的提昇和促進工商發展的 貢獻則為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持續擴張的開發與應用電力能源亦為人類製 造一個幾乎無所不在且日趨複雜的「人為電磁環境」。而深具危害人體健康可 能性的電磁生物效應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切。隨著環保意識的提昇, 近年來國人對建築室內電磁環境問題的關切度也越來越高。環保團體以及鄰近 電力、廣播、電視、電信和雷達傳播等設施的居民抗議陳情事件也日益頻繁。 國內目前除台灣電力公司基於業務上的需求會監測其電力設施附近的電磁環 境之外,其餘研究幾乎全為公共衛生方面的流行病學基礎研究。有鑑於此,行 政院已擬定將「非原子能」相關之各種電磁輻射管制監測與防護權責納入環保 署的業務之中,期能發展合宜的防護措施、監測技術與管制辦法。在相關研究 文獻方面,由於人為電磁環境造成居室人員電磁生物效應的影響在潛伏多年後 方為醫界所懷疑與檢測,因此國外的研究成果相當有限;國內方面,由於尚於 研究起步階段,本土化現況資料並不齊全。因此,本研究在構建建築室內電磁 環境保健評估體系時,將多方蒐集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以求得最適切之 評估指標。 電磁場實分為電場與磁場兩部份,係指: (1)帶電物體之間所發生的電性、 磁性作用力(兩者合稱電磁作用力)與(2)電磁作用力可作用的空間(場) 。 而場量則視電荷的運動特性而定:靜止不動的電荷將僅產生場值恆定的「靜電 場」 ;直流電路周邊的空間將存在一穩定的「直流磁場」 ;若電荷的運動狀態(電 流)隨時間改變時,場源將產生隨時間改變的電場與磁場,在場源區外,此時 變的電磁場可因互感而得以向外擴散,形成「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的頻譜分佈由 0 赫茲(Hz)的直流電一直延伸至 1032 赫茲的宇 宙射線,箇中主要輻射形式包含:低頻電磁場(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LF EMF )、 無 線 電 波 ( Radio Frequency. 40.

(54)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Electro-Magnetic Waves, RFEM) 、微波(microwave)、紅外線(Infrared, IR) 、 可見光(visible light) 、紫外線(ultraviolet light, UV) 、X 光、迦瑪射線、宇宙 射線等。圖 2-7-1 所示為常用頻段區分方式、代號及其主要應用。. 名稱. 波長. 頻率. 迦瑪線. 未滿 0.001nm. 發生源 檢測用材料、醫療. 光 /X. X 光照片、檢測用材料、醫療. 0.001~10nm. 滅菌燈. 可見光. 400~780nm. 光學儀器. 紅外線. 780nm~0.1mm. 次米厘波. 0.1~1mm. 300~3000GHz. EHF. 米厘波. 1~10mm. 30~300GHz. SHF. 微波. 1~10cm. 3~30GHz. 紅外線儀器 各種雷達 電信事業用微波轉播,航空、 船舶、氣象用雷達. 10~100cm. 300~3000MHz 電視,電腦,VDT,行動電話, 氣象衛星. 電波. 電視廣播,FM 廣播,國際海上. 超短波. 1~10m. 短波. 10~100m. MF. 中波. 100~1000m. 300~3000KHz. LF. 長波. 1~10 km. 30~300KHz. VLF. 超長波. 10~100km. 3~30KHz. 微波爐. 3~30KHz. 家電製品,高壓送電. VHF. HF. ELF. 30~300MHz. 無線電話,呼叫器. 3~30MHZ. 短波廣播,國際廣播,國際通 信,警察通信. 5. 100~10 km. 41. 收音機廣播,船舶、航空通信 氣象通報. 非游離性電磁輻射. 10~400nm. 光線. 紫外線. UHF 極超短波. 游離性電磁輻射. 圖 2-7-1 電波之分域與其發生源.

(55)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ULF 超超長波. 105~107km. 0.03~3Hz. 如前所述,電磁場乃帶電物體之間的電磁作用力,而生物體之基本組成即 是各種原子、分子與離子等。因此,人體內部即存在有電磁場且能與外環境之 電磁場產生交互作用。 量子理論顯示電子於接受或釋放適當頻率的電磁能量之後可改變其能 階,其所吸收或釋放的電磁輻射的頻率與能量之問的關係(或轉移前後兩個能 階之間的能量的差異)可由波爾方程式計算得知: (式 2-7-1). ∆E = hν. 式中 h=6.63xl0-34(焦耳.秒)為蒲朗克常數(Planck’s constant),此能量的另一常 用單位為「電子伏特(ev)」兩者的轉換關係為:「1 電子伏特=1.6x10-19 焦耳。 當外加電磁輻射所提供的能量足以使電子提昇至傳導帶時,電子即變成不 受原子結構束縛的負離子,而少了電子的原子則變成正離子。對生物組織中的 水分子以及碳、氫、氧、氮等原子而言,造成此游離現象所需的能量約在 10~25 電子伏特之間,由式 2-7-1 可知,頻率高於約 2.5x1015 赫茲的電磁輻射將可直 接游離生物細胞的各種原子和分子,造成危害人體健康的各種病變。這也就是 為 什 麼 中 / 遠 紫 外 線 與 X 光 等 被 歸 類 為 「 游 離 性 電 磁 輻 射 」( ioniz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並受到管制的原因。 相對地,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以及極低頻電磁場等則無法直 接 游 離 生 物 組 織 , 因 而 被 歸 類 為 「 非 游 離 性 電 磁 輻 射 」( non-ioniz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且無適當管制法令與管理單位。這些非游離性電磁輻 射在工業化的杜會中已被廣泛的應用,頗多的醫學研究顯示這些非游離性輻射 能對人體產生其它效應﹒ 其中部份對人體健康的維護有益者亦已被廣泛地運用 到醫學診斷與治療中,如:生理監測和診斷用的心電圖和腦波圖等,然而亦有 甚多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效應存在,這些研究結果透過大眾媒體的 報導之後亦引起世人的普遍關心,甚或對存在於環境中的非游離性電磁輻射的 安全性感到疑慮與恐懼。. 42.

(56) 第二章 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2-7-2. 建築室內電磁環境指標 因此,以維護居室人員健康舒適為前提的建築室內保健環境控制系統亦需. 將此「未明」的電磁輻射列入考量。在游離性輻射方面,根據我國行政院發佈 之「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中規定:一般人之年有效等效劑量限度為五毫西 弗(5 mSv) (0.5 侖目),個別器官或組織之年等效劑量限度為五十毫西弗(5 侖目)。其中等效劑量指的是人體組織之吸收劑量與射質因數之乘積,用於輻 射防護之射質因數是由原子能委員會公告之。等效劑量之單位為西弗(一西弗 等於一百侖目)。千分之一西弗為毫西弗,百萬分之一西弗為微西弗。近年來 輻射污染建築物事件實為國內外罕見之公害事件,由於鋼筋不是輻射管制的項 目,正常情形下鋼筋根本不會含有人工放射核種,因此鋼筋輻射污染只能歸為 意外事故。根據美國自一九八三年起統計之國外輻射鋼筋案例,多為用於製造 量測器或支架設備,與國內使用在建材造屋情形截然不同,故無相關之法規及 處理經驗可供引用。而上述「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中雖然訂有劑量限度, 但其適用範圍僅限於輻射作業場所的一般曝露,不能做為意外事故的處理依 據。因此原能會為保障居民健康、維護公共安全,乃制定了「輻射污染建築物 事件防範及處理辦法」,就建材偵檢、建築物普查、健康檢查、改善技術等種 種方向採取各項必要之處理措施,力求使此一無例可循且迥異於一般公害之特. 4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締約國同意在環保、保育(包括天然資源)方面共同合作。環境 合作機制(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一) 主計畫:共同集體創作一套事先公開且具創新功

包括 Alcatel、Siemens 及 Philips 等知名企業,創造約 13.6 萬個 就業機會。主要產品為電線、電纜及汽車零配件等,占總出口量

[r]

[r]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