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代中國日常生活國族意識的建構、消費與挪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近代中國日常生活國族意識的建構、消費與挪用"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末報告

近代中國日常生活國族意識的建構、消費與挪用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101-2410-H-004-161- 執 行 期 間 : 101 年 08 月 01 日至 102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楊瑞松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韓廷熙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蔡伊盈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頼芊瞱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Camus Rina 報 告 附 件 : 移地研究心得報告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24 日

(2)

中 文 摘 要 : 本文的探究的重點在於分析潛藏在北京奧運「再現中國」的 緊張性,探究此次藉由大量個體和聲光科技所建構的中國文 化形象,是否真正地「完美」地和奧運運動精神融合。換言 之,在此大型節慶儀式中,由眾多身體所展現的「中華文 化」,同時也是目前北京官方所認可的國體,其中所含有的 若干曖昧文化意涵,將是以下分析的主題。換言之,在這一 場表面上強調「和諧」的節慶大會之下,究竟有多少「不和 諧」力量彼此衝撞,我們要如何來看這一場中國的「自我再 現」的意涵,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中文關鍵詞: 奧運, 身體, 國體, 再現 英 文 摘 要 : 英文關鍵詞:

(3)

報告內容:

北京奧運的身體與國體

一、

前言

北京奧運與「展示中國」

在 Edward Said 的名著 Orientalism 一書中,他曾以 Flaubert(福摟拜)筆 下的一位始終沈默不語的埃及妓女(Kuchuk Hanem),比喻東方世界在長期西方 文化霸權的宰制下,長期處於喪失話語權,尤其是自我言詮的困境。1然而,學 界對於 Said 關於東方始終是「無語」的描述,已從多個角度和面向提出修正的 觀點。從歷史的發展而言,近年來,尤其當 Eurocentric 的世界觀已不再被視為 是理解近代世界形成的唯一觀點,或至少當「provincilizing Europe」已成為不 可漠視的認識論觀點時,非西方國家的人民和文化所發出的聲音的現象,恐怕 早已絶非「沈默不語」埃及妓女的比喻所能適切地代表。不過,從另一角度而 言,取得「自我言詮」話語權的非西方世界,他們又是如何自我言詮的現象無 疑又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他們是否在「再現自我」(representing the self)的過程 中,刻意突顯某些價值和西方接軌或是挑戰西方的持定價值?抑或他們在相當 程度上自覺或不自覺地以「自我東方化」(self-orientalization)方式「再現自我」 呢?2又或者上述這些現象都以不同的比重混雜在「東方的自我呈現」呢?這些 都是值得玩味思考的議題。

二、研究目的

2008 年的北京奧運無疑提供一個重要的案例,讓我們可以針對上述的課題 進行深度的考察。奧運做為每四年一度讓全世界國家菁英運動選手大展身手角 力競技的場所而言,它無疑是觀察現代文明中身體和國體密切關連性的最佳場 域。更重要地,對於每一屆的奧運主辦國而言,此運動盛事所吸引的大量觀光 人潮;以及透過先進的電視衛星轉播,同時吸引全世界數億人群的注目焦點, 都使得此節慶大會成為向國際社會宣傳國家形象的最佳工具。事實上,這種國 家形象宣傳的效應,正是當年讓希特勒改變心意決定舉辦柏林奧運的主要動 機。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此次奧會具有對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重要任務,更 是官方各類關於奧運各項籌劃工作時的論述中一再強調的重點。除了在所謂的 奧運吉祥物(福娃)、奧運火炬的設計上強調具有「中國風」設計外,此次奧運 1

Edward Said,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9), p.6.

2 Arif Dirlik 認為現代亞洲知識菁英常自覺或不自覺以化約的文化論述思維論述亞洲文化,顯示 出和 Said 所批判的具有本質主義和化約主義色彩之東方主義話語模式同樣問題的「自我東方化 現象」,詳細論述參閱

(4)

的會徽,更是以所謂「中國印」的符號形象,強調其「中國特色」。在官方所公 布的文告中即以下述的論述界定此會徽的意義: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不是普通的印記,她是奧運會近百年歷史中對舉 辦城市名單最大一處空白的填補!她是中華民族在奧運會舉辦史上邁出 的第一步!她是中華文明對奧林匹克憲章的首次闡釋!她還是對奧林匹 克運動做出最多人數的承諾!3 在奧運會開幕式中,此種將「中華文明的傳奇」注入奧運歷史的主題,也一再被 播報記者所傳頌。《香港文滙報》在奧會開幕式次日的社評即以斗大標題〈中 華 文 化 完 美 融 合 奧 運 精 神 〉高 度 讚 美 開 幕 式 的 完 美 演 出 : 北 京 奧 運 會 開 幕 式,在 展 示 中 華 民 族 悠 久 燦 爛 文 化 的 同 時,又 充 分 體 現「 同 一 世 界 , 同 一 夢 想 」的 理 念 , 中 華 文 化 與 奧 林 匹 克 精 神 完 美 融 合。這 是 中 華 文 化 光 照 全 球 的 輝 煌 璀 璨 之 夜,是 中 西 文 化 交 融 匯 集 的 激 動 人 心 時 刻。源 自 西 方 的 奧 林 匹 克 運 動 第 一 次 來 到 中 國 , 在 人 類 普 世 價 值 中 融 匯 了 和 諧 、 團 圓 、 吉 祥 、 生 生 不 息 等 中 華 文 化 元 素,極 大 地 豐 富 了 奧 林 匹 克 精 神,為 人 類 文 明 進 步 匯 聚 了 更 多 的 智 慧 。 面 對 奧 林 匹 克 精 神 與 中 華 文 化 的 雄 偉 交 匯 , 全 球 炎 黃 子 孫 為 之 欣 慰 自 豪,五 大 洲 不 同 種 族、文 化 和 宗 教 信 仰 的 人 們 為 之 歡 呼 喝 彩 。4 然而,對於這場由北京官方和著名導演張藝謀所精心策劃的「再現中國」的反應, 並非僅有如有上述幾乎一面倒的正面評論。知名的異議份子和藝術家,如王丹和艾 未未等人均有一些嚴厲的批判。王丹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立場,嚴厲譴責了北京當 局近乎是以虐待女性的身體的方式來表達中國的歡迎之意的作法: 與往屆開幕式不同,幾百名青春靚麗的美女在場內環繞一圈,組成了運動員 集中區的外邊界,大概是為了體現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這些青春美女從希 臘隊入場開始,就邊跳邊舞,微笑著向運動員揮手致意。然而,令人難以理 解的是,開幕式的設計者似乎沒有考慮到這幾百名美女志願者的身體和生理 需要,讓她們整齊一律地在 30 度高溫中不停息地舞動了整整兩個小時。5 事實上,這一場由身體展現國體的節慶大會,隨著時間流逝所帶來的距離感,有許 3 《奧運安檢志願者工作手冊》,頁 28。 4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8/09/WW0808090001.htm, 2008/08/09. 5 王丹,〈奧運開幕式的人道主義缺失〉http://www.epochtimes.com/b5/8/8/16/n2230382.htm 2008/08/16.

(5)

多潛藏的議題值得深入探討。本文的探究的重點在於分析潛藏在這場「再現中國」 的緊張性,探究此次藉由大量個體和聲光科技所建構的中國文化形象,是否真正地 「完美」地和奧運運動精神融合。換言之,在此大型節慶儀式中,由眾多身體所展 現的「中華文化」,同時也是目前北京官方所認可的國體,其中所含有的若干曖昧文 化意涵,將是以下分析的主題。換言之,在這一場表面上強調「和諧」的節慶大會 之下,究竟有多少「不和諧」力量彼此衝撞,我們要如何來看這一場中國的「自我 再現」的意涵,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三、研究方法

同場異「夢」: “One World, One Dream”, “百年夢想”,“中國夢”

北京奧運的“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夢想究竟為 何?若是從奧會開幕式的旁白解說和各類文宣的詮釋來看,此夢想的核心乃是所謂 「和諧」社會,和平世界的建立。各類文宣在評釋此夢想時,甚至援引「天人合一」、 「和為貴」等古典論述來加以比附。在此種舉世矚目的慶典中,這一種一再強調「和 諧」價值的現象,不禁令人聯想起另一場同樣式以「和諧」為價值核心的現代慶典—— 1989 年 7 月間法國所舉辦的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慶。法國當時的主辦單位,也運用 協和廣場的歡慶活動一再訴求「和平」、「和諧」的政治價值,推崇自由、平等、博 愛等普世價值乃是大革命的最偉大遺產。然而,根據美國著名的法國史專家 Keith Baker 對這場慶典活動所作的敏銳觀察,活動儀式本身的若干場景,事實上是和此 「和諧」基調有所抵觸的。比方說,當知名的女高音引領群眾高唱法國國歌〈馬賽 進行曲〉時,細心的觀眾應會留意到這首原為號召法國群眾團結抗敵的軍歌的歌詞 中所充斥的肅殺之氣:「誓言以敵人的不純淨的血來灌溉我們的田地。」 無獨有偶地,在北京奧運的開幕式中,類似的矛盾現象也在整個慶典剛開始不 久即顯現出來。在以萬人操形式表演的古代大鼓聲中,所刻意營造的「有朋自遠方 來,不亦樂乎」歡迎氣氛中,五環奧運標誌在夜空升起,開啟了此次世界各國參與 的體育盛事的序幕。隨之而來的高潮則是由一位穿紅衣的可愛小女孩,緩緩地唱出 旋律優美的〈歌唱祖國〉,同時由穿著中國各族服飾的兒童團隊護送五星紅旗進入 會場。在開幕當晚,這一幕軟性的表演,無疑是召喚愛國情緒與呼應「和諧」氣氛 的代表作。一方面,各族兒童攜手護衛國旗進場的方式,象徵中國國內各族和諧相 處團結一致;另一方面,由童稚歌聲和可愛的身型所歌詠唱出的〈歌唱祖國〉,也 以軟性的調性向世界傳達中國「和平崛起」的訊息。 可是數日之後,隨著內幕消息的揭露和媒體報導,此段温馨的〈歌唱祖國〉表 演可謂成為開幕式的污點,甚至是一大醜聞。因為為了呈現完美的國家形象,獻唱 的紅衣女孩居然並非是真正的主唱者,而僅是一位對嘴的替身。若以奧會精神強調 以身體的真才實學來追求完美的準則而言,這項「替身」演出的表演無疑是有違奧

(6)

會精神的。但或許從藝術追求完美的角度,尤其是以國家形象的完美呈現高於一切 的考慮而言,此項「犧牲個體,完成大我」的「作假」行為不僅可以被理解,甚至 是必要的手段。 對於中國國情不甚清楚的大多數外國觀眾而言,上述由童稚的歌聲所傳唱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以及兒童護旗隊的進場型式,和大會的「和諧」温馨主 軸應是相當契合。然而,他們所忽略的是有「第二國歌」之稱〈歌唱祖國〉,通常 都是以進行曲的軍歌型式來演唱,旋律的速度至少快上了一倍。此外,由各族兒童 手牽手護衛人民共和國象徵的五星旗溫馨畫面,也和奧會開幕的數月前,北京官方 以武力鎮壓西藏,以及世界各地聲援西藏的抗議活動形成強烈的對比。然而,這些 畢竟「不和諧」的對比因素,在開幕式的現場都被精心的藝術手法所淡化或遮掩; 真正明顯地和大會「和諧」主題顯得格格不入的場面,正是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馬 賽進行曲〉(義勇兵進行曲)緊接著〈歌唱祖國〉後在會場中被高歌演唱的時候。 如眾所知,人民共和國的國歌乃是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愛國軍歌,它的歷史 時代背景清楚地反映在它充滿集體生死存亡危機而且敵我分明的意識歌詞上:「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 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簡言之,這首幾乎可謂是每天以「日常生活 國族意識」(banal nationalism)形塑機制運作的國歌,不斷提醒它所代表的人民「中 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又再一次地在此強調「和諧」價值的奧會會場中,強 調所有中國人必須要持續地「冒著敵人的砲火前進」的場面,可謂是這場強調「和 諧」價值的奧會中最不「和諧」的一幕。 當然,對於許多引頸期朌藉由舉辦奧運達成宣揚國威的中國觀眾而言,伴隨五 星紅旗昇起而響徹全場的國歌演唱儀式,可能是所謂中國「百年夢」——成為主辦 奧運的體育大國——圓滿達成的最高潮。至於國歌歌詞中所強調的民族生存危機意 識,是否和大會所標榜的主題價值有所衝突,恐怕是他們心中根本不會去思考的議 題。同樣地,關於緊接著上場的意圖「再現中國」的開幕式表演,也是需要一些多 元和歷史視角的觀照,方能顯現其中的種種曖昧文化意涵。 此次大會表演節目中,「呈現中國」的企圖是相當明確。但是令人訝異的是, 這場「呈現中國」的表演,居然是以傳統中國的「文人文化」的若干特色為主軸。 文人文化生活的要素:琴、書、畫之詩文傳統,透過不同形式的身體演出——例如 在優雅的古琴聲中,以舞蹈家的肢體做為墨筆,完成大幅的潑墨畫作,或是以萬人 操的表演型式呈現活字印刷術,強調漢字之美。 基本上,所謂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是否可以用上述的「文人文化」特色來加以代 表詮釋,是一個見仁見智可以辯論的議題。但是在一個做為奧會(以身體的肢體技 藝能力追求展現人類美感經驗)的會前開場暖身表演節目而言,上述以文人文化為 主軸的表演卻是顯得相當格格不入。這其中的最大反諷莫過於因為近代中國的身體 改造運動和論述,包含對於現代體育活動在中國生根發展的種種論述,事實上往往 建基於對於傳統文人文化的詩文傳統的尖銳批判上。就以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領袖」 毛澤東本身的言論為例,在其著名的〈體育之研究〉一文中,論及中國人不好運動

(7)

之原因時,即以傳統重文輕武的價值為首因: 一則積習難返也。我國歷來重文,羞齒短後(重文輕武),動有好漢不當兵 之語。雖知運動當行之理,與各國運動致強之效,然舊觀念之力尚強,其於 新觀念之運動,蓋猶在迎拒參半之列。故不好運動,亦無怪其然。6 簡言之,青年毛澤東對中國身體文化的批判,乃是承繼晚清以降蔡鍔、梁啟超等人 的「尚武」思想傳統。近代中國百餘年來身體改造論述的基礎,可謂是建基在對於 傳統文人文化生活型態的嚴厲批判之上。不僅傳統文人文化的各種文化實踐(琴棋 書畫,舞文弄墨)被視為形塑現代中國身體的對立面,傳統「重文輕武」的文化價 值更是被視為必須被揚棄改造的對象。梁啟超對於中國人何以個個均成為「病夫」 的「病源診斷」,也是將傳統生活型態所養成的文弱之風列為要因: 中(國)人不講衛生,婚期太早,以是傳種,種已孱弱,及其就傅之後,終日 伏案,閉置一室,絕無運動,耗目力而昏眊,未黃耇而駘背;且復習為嬌 惰,絕無自營自活之風,衣食舉動,一切需人;以文弱為美稱,以羸怯為 嬌貴,翩翩年少,弱不禁風,名曰丈夫,弱于少女,弱冠而後,則又纏綿 床第以耗其精力,吸食鴉片以戕其身體,鬼躁鬼幽,躂步欹跌,血不華色, 面有死容,病體奄奄,氣息才屬:合四萬萬人,而不能得一完備之體格。 嗚呼!其人皆為病夫,其國安得不為病國也!7 或許對於一般習慣於以現代博物館型式所呈現的文物,尤其是類似在故宮博物館所 陳列的書畫藝文作品,再現定位(represent & define)特定文明的作法觀眾(尤其是廣 大的外國觀眾)而言,上述開幕式的「中華文化精髓」再現的表演的確是一場「自 然完美」的演出。然而,若是從這一項歌誦文人文化的表演,居然是在所謂中國追 求成為現代體育大國的「百年夢想」逹成之際所演出的劇碼而言,這樣的「再現中 國」方式不啻是對於近化中國身體文化史的一大反諷。或者說,在一片強調「和諧」 氣氛中,傳統身體文化和近代中國身體改造運動和論述之間的種種矛盾和衝突,都 被「和諧」掉了! 持平而論,在開幕式的表演中,也有部分呈現傳統中國文化實踐中,和現代體 育活動型式有類似性質的活動。由同樣是萬人操型式演出的太極拳和少林拳腳功夫 的表演,可謂是表演項目中少數能超越「文人文化」的框架來「再現中國」的項目。 但是有趣的是,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下,許多觀眾或許暫時忘卻了,在中國強調以體 育金牌「洗刷身體恥辱」的意識中,所謂「中國功夫英雄」正是公共集體記憶中, 另一種達成「中國夢」的代表人物。這一個議題突顯出所謂一片和諧聲中追求「百 6 http://www.hksports.net/hkpe/pe_sports/chairman_mao.htm 7 梁啟超,〈新民說〉,收入於梁啟超著、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第 2 冊,頁 713。

(8)

年夢」的另一個潛藏的矛盾現象。

四、結果與討論:

Visible & Invisible: 「百年夢想」vs.「百年國恥」

“東亞病夫” (Sick man of Asia)一詞在全球華人文化圈中可謂耳熟能詳,作為西 方國家強加給中國和中國人的蔑稱,專門用來諷刺中國人生理上的虛弱不堪, 一直是國人難以磨滅的心靈集體創傷。...於是“一雪前恥”、“摘掉洋人加在中 國人的帽子”便成為國人的訴求,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電影《精武門》 中,李小龍以剛猛的體魄、迅捷的身手,摧毀標有“東亞病夫”字樣匾額的場 景,將這種訴求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華人延續至今的記憶。而體育則成為 國人向世界證明自己最好的利器,與民族的榮辱是密不可分的,以至於一枚 金牌會令全體中國人為之振奮,一場足球賽失利又會令全國為之沮喪。可以 說中國近代的體育史,就是一本辛酸的血淚史,而自強不息的中華兒女,用 賽場上的奮勇拼搏,把這本辛酸史打造成了奮鬥史、成績冊。從賢人對體育 的提倡,到學堂、學校裡日漸流行的籃球、足球;從初次參加遠東運動會的 青澀,到日漸融入奧運會大家庭;從賽場上孤軍奮戰的劉長春,到一個個驕 人的“夢之隊”;從百年前的奧運夢,到 2008 年北京圓夢;從“東亞病夫”刻骨 銘心的恥辱,到笑傲世界體壇的揚眉吐氣,中國體育已走過百年路程。8 相對於奧運開幕式上,處處以「和諧」定位中國完成百年奧運夢的說法,強調中國 全國上下以歡欣鼓舞的心情參與奧運,上述引文中的「中國近代的體育史,就是一 本辛酸的血淚史」的行文中所透露出的悲情意識,尤其是開宗明義所提到的「東亞 病夫」情結,恐怕才是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甚至包含中國政府本身如何真正定位看 待北京奧運的歷史意義的關鍵因素。所謂「洗刷身體恥辱」、「雪恥」的復仇意識和 使命,可謂由李小龍等「功夫英雄」傳承給在運動場上競技的選手,而奧運會場上 的金牌演出無疑是此種復仇雪恥的最高表現。多年來在奧運舉辦前後時期的各種官 方宣傳,報紙評論等,可謂充斥了這種以運動表現來雪恥的論述。例如《文滙報》 一篇評論也有類似充滿情緒性的陳述: 在中國,體育運動和民族的榮辱是那樣的密不可分,以至於一個金牌的獲得 會令全體中國人為之振奮,一場足球的失利又會令全國為之沮喪。不要以此 來推斷中國民族精神之脆弱。實在是「東亞病夫」的帽子在中國人頭上壓得 太久太久,中國人去除侮辱的夙願積澱得太深太深。9 8 〈百年體育見證世紀滄桑〉,http://www.xhgmw.org/archive-50104.shtml, 2012/11/13. 9 〈http://www.wenweipo.com/special/WWP-50/china50/part2u.htm〉2004/07/18。

(9)

儘管根據我關於「東亞病夫」意涵的演變研究,它在近代中國的集體記憶中所扮 演的負面角色和所具有的國恥意涵,可謂近代中國仇外意識情結所建構的歷史現

象,然而它對於近代中國人的自我言詮和「他者認知」卻有無比的影響力。10

Susan Brownell 在討論「東亞病夫」在中國的重要性時,即有如下的觀點:

For a century, this phrase (Sick Man of East Asia) has loomed in the Chinese imagination as an insulting label applied to China by Japan and the West.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phrase originated in the West or in China. Whatever it originated, it always had more currency among reform-minded Chinese than it did in the West. As the Beijing Olympics approach, China still defines its identity in relation to Japan and the West to a degree that is not true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Despite its growing national confidence, a true shift in the global order will have occurred only when China no longer defines itself in terms of how the West and Japan perceive it.11

身為一位長期關注當代中國體育文化和發展的外國專家,Brownell 上述關於「東亞 病夫」情結在中國的觀察和呼籲有幾點值得探究之處。她顯然也意識到此名詞在東 西不同認識架構下的差異性和中國語境內此名詞的顯著地位。但是她一方面強調中 國方面依據此名詞所界定的自我認知乃是謬誤的,另一方面則期待中國方面能夠有 足夠的自信,不再以他人所建構的形象來建立 self identity。 從某一角度而言,北京奧會的開幕表演可謂符合了 Brownell 的期待,從頭至尾, 和「東亞病夫」相關的論述或符號,並未在「和諧」的表演中出現,中國重新以「文 人文化」的若干面貌形塑其自我認同。然而弔詭的是,「東亞病夫」或許暫時在開幕 時「隠身」於幕後,他的幽靈卻使終排回在北京的上空,因為不論是官方的評論或 是報紙的評論,「東亞病夫」仍然是經常被援引的符號。 2002 年由高翠所著的《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強國》之標題,即是明顯地以 洗刷「東亞病夫」之恥的主題來論述現代中國的體育發展史(尤其是參與奧會的 歷史意義),在其著作的結語有如下的評述: 北京申奧成功,不僅反映了我國的體育水平的整體提高,具有舉辦大型國 際體育競賽的承受能力和組織才華,而且說明了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不斷 增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華民族徹底把“東亞病夫”的屈辱抛向了汪洋 大海,幾代人夢寐以求的體育強國如噴薄中冉冉升起的的桅杆,必將在霞 10 詳細分析見楊瑞松,《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 (臺北:政大出版社,2010),頁 17-67。 11

Susan Brownell, Beijing’s Games: What the Olympics Mean to China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8), pp.34-35.

(10)

光萬道中,展露雄姿,矗立在世界東方!12 這種藉由國際體育競技的奪標來證明中國/中國人不是病夫的思維,可謂是當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體育成就的宣傳核心。例如在北京奧運結束後,當時中國國 家體育總局劉鵬在 2009 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新中國體育 60 年 從「東亞病夫」到 體育大國〉,即是以洗刷中國人身體恥辱的主題,細數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體育競 賽上的偉大成就: 舊中國競技體育水準低下,三次參加奧運會均空手而歸,被蔑稱為「東亞病 夫」。新中國成立後,為提高我國的體育運動技術水準,努力攀登世界體育 高峰,我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奧運會為最高層次的競技體育 發展戰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幾代運動員在強手如林、 競爭激烈的國際賽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13 而在另一部講述中國百年參與奧運歷史的著作,更在封面上以醒目的「中國人不是 『東亞病夫』」文句為斗大的子標題,訴求奧運和洗刷民族身體恥辱的密切關連性, 強化了運動員做為證明「中國人不是病夫」的英雄形象。14(參見附圖) 由於這種「雪恥」的念頭,大都不是源自於自省式的「洗心革面」的動機,而 是帶有和所謂洗刷「百年國恥」--所謂由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從鴉片戰爭開始強加 在所有中國人的歷史創傷——復仇意識。15換言之,「東亞病夫」是在目前盛行的「百 年國恥」記憶中的要角,例如前述高翠筆下的「東亞病夫」的「誔生」,即反映了此 種典型的歷史認知: 中國人體質急轉直下,是西方列強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罪惡地向中走私鴉 片,並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從而使鴉片貿易合法 化,導致了上至皇清國戚,高官顯貴,八旗綠營兵丁,下至庶民百姓,吸毒 成癮,不能自拔,使國運陷入萬刧不拔的深淵,使國人的體質遭五藏俱毁而 不見血的摧殘,自始蒙「東亞病夫」的屈辱稱呼。16 12高翠,《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強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頁 225。 13劉鵬,〈新中國體育 60 年 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大國〉,《求是》,16(2009) 〈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9/04/content_18467364_2.htm〉 14夏天島,《百年中華奧運夢──從 1908 到 2008》(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8),封面圖案。 15 有關百年國恥的精簡分析見 Peter Hayes Gries, China's New Nationalism Pride, Politics, and

Diplomac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pp.43-53.

16 高翠編著,《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強國》頁 9。其他細論和圖說見頁 9-17。持類似的論點眾 多,例如傅娟,〈十九世紀中英鴉片貿易合法化探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3:2(成都, 1996.04),頁 126-132;鄭志林,〈識「東亞病夫」〉,《浙江體育科學》,21:2(杭州,1999.04), 頁 50-54。

(11)

由此觀之,Susan Brownell 所期待的局面——「東亞病夫」不再成為中國自我言詮 的重要意象——事實上可謂低估了它在近代中國公共記憶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因為如果說洗刷百年國恥是所謂完成奧運百年夢的重要動機,那麼做為標記百年 國恥的重要印記之「東亞病夫」自然不可能輕易退出歷史記憶舞台。相反地,「東 亞病夫」需要不斷地被召喚,方才能一方面激發群眾的悲情,強化其集體身體受 辱意識,另一方面形塑灌輸只有「新中國」的建立方才能雪恥的歷史記憶。 北京奧運:和諧之場?雪恥之域? 2008 年,四年一度的奧運大會風風光光地於中國北京舉行。對於全球許多喜 好運動的人士而言,或許這不過是一場由一個具有「神祕東方文化」的中國所負 責主辦的體育盛會,真正的主角是來自世界各國不同運動領域的代表選手,他們 的肢體技藝展現的美感才是全球觀眾矚目的焦點。 然而,對於做為主辦國的北京當局和眾多中國人而言,此場可謂傾全國之力 籌備的體育盛會顯然具有多重的重要意涵。首先,從官方的宣傳和開幕式所一再 強調的「和諧」主調看來,這一場盛會是中國官方精心要營造中國處處「和諧」 景象。不論是中國現在內部的族群關係,或是和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關係,以及 中國對外在世界的相處哲學,都是「以和為貴」的哲學主導。在溫馨歡慶的「再 現中國」的過程中,在所謂追求百年夢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的所有和過去傳統 文化的緊張性關係的歷程,例如身體改造論述,以及五四和文革時期的激烈反傳 統運動等等「不和諧」歷史片段,都退出了這場「再現中國」的舞台。 其次,相對於開幕式一開始所標榜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好客熱 情,「洗刷東方病夫」的情結,雖然暫時從正式的「再現中國」舞台上消失,卻始 終是讓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熱情關切這一場身體競技大會的主要動力。來自官方或 民間的各類論述,不時召喚此一被視為是代表近代中國人集體身體受辱的符號, 以強調北京奧運的重要意涵。中國的運動選手除了和許多其他國家的選手一樣, 肩負著奪取金牌以榮耀其國家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體表現更有承擔洗 刷歷史身體恥辱的重責大任。他們的優越表現(金牌數世界第一),更是被宣揚為 「新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方能完成百年夢想,洗刷百年國恥的最佳見證。 簡言之,北京奧運就在公開的「和諧」主調,以及「洗刷身體恥辱」潛藏基 調的配合下隆重開場和開展。不論是開幕式的各項演出或是中國運動選手在競技 場上的賣力演出,這一場由無數的現代中國人身體在幕前幕後、台上台下所編織 完成的各種美夢(百年中國夢,全人類和平共存之和諧夢,洗刷百年之恥之夢) 也呈現了由中國官方所主導(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獲得許多中國人支持)的現

(12)

代中國自我言詮。它其中所包含的曖昧性和弔詭,它所刻意營造的認同和有意無 意淡化遮掩的歷史之間的張力,有待日後更進一步的「夢的解析」。

(13)
(14)

1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移地研究心得報告

日期: 102 年 10 月 22 日

一、 移地研究過程:

我於 2013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10 間赴日本京都進行短期移地研究。在 4 月 5 日時我應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近代中國研究主任石川禎浩教授 之邀,前住該所發表專題演說:「『病夫』與『四萬萬』:近代中國的兩項國 族論述想像」。演講主題為介紹我近年來年關於近代中國國族建構想像的研 究成果。與會學者在演講後和我熱烈交換意見,包含專研近代中國國家符 號建構的小野寺教授,以及來自大阪和名古屋的其他學者。會中的一項重 要討論課題為探討異文化的認知差異和國族建構想像的關係。 尤其是所謂 「病夫」符號之比喻,是否在今日的土耳其(十九世紀時所謂「歐洲之病 夫」)的文化意識和國族想像上有所影響力,也引發與會學者的好奇。 此 行另一收穫則是和京都大學歷系高島航教授單獨會面討論有關運動和國族 建構的議題。高島教授為研究運動文化的專家,同時也為文探討纒足和運 動在近代中國的課題。他從運動文化的角度也有一篇關於「東亞病夫」的 專文。我和他充分交換了許多寶貴意見,同時也了解運動對於帝國日本形 成的若干重要研究議題。

計畫編

NSC 101-2410-H-004-161-

計畫名

近代中國日常生活國族意識的建構、消費與挪用

出國人

員姓名

楊瑞松

服務機

構及職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出國時

102 年 3 月

31 日至 102

年 4 月 10

出國地

日本京都地區

(15)

2

二、 研究成果

上述演溝會後,石川教授特別安排在一家土耳其餐廳用餐,並詢問餐 廳的土耳其侍者和經理有關「病夫」之問題。有趣的是,前者回答根本沒 有聽過此用語,而後者則很直率地回答:「病夫」之謂是十九世紀的歷史, 和現代的土耳其並無一點關連。 這些來自土耳其人有關「病夫」的回答,基本上和我去年在荷蘭萊頓大學 客座時,和一位來自土耳其的年輕學者的意見交流一致。簡言之,「病夫」 成為國族受害意識的重要角色實為近代中國境內發展出來的獨特現象。這 一現象,也印證了現代中國的國族集體記憶打造工程的特色:「病夫」乃是 百年來不斷被官方和大眾傳媒所召喚來形塑國族認同的重要符號,和其歷 史上的角色已產生巨大的差異性。 此行我在京都大學圖書館也檢閱不少關於近代日本國族形塑的著作和 資料。尤其是日本在戰後左右兩派學者關於歷史的論戰,例如所謂「自虐 史觀」的批判,以及日本學者關於所謂當代中國如何處理中日兩國的歷史 記憶,以及近代中國本身的歷史記憶等課題。這些新認知對於我研究近代 中國國族意識的課題,具相當有用的參考價值,尤其是能和多位日本學者 深入交流,乃是此行的最寶貴收穫。

三、 建議

近代中國的國族想像過程中,無論是在實際的歷史經驗互動上,或 是思想言語的交流上,和日本的關係極為密切。因此無論是日本歷史本 身的經驗或是日本學者關於近代中國的研究成果,均極具有重要研究參 考價值。希望國內的學術單位對於兩方學者的學術交流能提供更多的支 援,以俾日後的研究能更上一層樓。

(16)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3/10/23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近代中國日常生活國族意識的建構、消費與挪用 計畫主持人: 楊瑞松 計畫編號: 101-2410-H-004-161- 學門領域: 中國史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7)

101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楊瑞松 計畫編號: 101-2410-H-004-161-計畫名稱:近代中國日常生活國族意識的建構、消費與挪用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1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1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18)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無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19)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完成兩篇會議論文,其中一篇已送審,準備刊在論文集中;另外一篇將會翻譯為日文,發表 在日文的論文集中.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兩篇會議論文分別為〈北京奧運的身體與國體〉和〈曖昧的他者:「大陸」在台灣〉,均探 討分析在當代中國和台灣的不同情境下,如何在官方的主導下,透過宣傳和媒體傳播效 應,形塑日常生活國族意識。研究的重點除了有傳統的文本分析外,更則重各類身體儀式 對於集體認同和記憶的作用。對所謂的「大陸」符號而言,對於幾個世代在台灣生長的人 而言,這種對於「大陸」愛憎交雜、既親近卻疏離的感情,或是可謂温馨懷念和暴力恐懼 交織的情緒,無疑在他們認同情感型塑洗禮過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心理情感效應。更有 甚者,台灣人民對於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知,可謂一直在這種「大陸」論述下打 轉。儘管半世紀以來,國際局勢和兩岸的關係已產生重大變化,而且在另一方面,隨著台 灣民主化以及「台灣意識」的抬頭,以「台灣兩千三百萬同胞」和「海洋之島」為主訴求 的共同體想像亦日漸普及,但這項對於「大陸」錯綜複雜的瞹眛情感經驗,和依舊大量充 斥在台灣日常生活的大量「大陸」符號,將會持續對於台灣的共同體想像產生何種效應, 無疑仍是值得深究的重要文化議題。 再者,北京奧運就在公開的「和諧」主調,以及「洗刷身體恥辱」潛藏基調的配合下隆重 開場和開展。不論是開幕式的各項演出或是中國運動選手在競技場上的賣力演出,這一場 由無數的現代中國人身體在幕前幕後、台上台下所編織完成的各種美夢(百年中國夢,全 人類和平共存之和諧夢,洗刷百年之恥之夢)也呈現了由中國官方所主導(而且在相當大 的程度上獲得許多中國人支持)的現代中國自我言詮。它其中所包含的曖昧性和弔詭,它

(20)

所刻意營造的認同和有意無意淡化遮掩的歷史之間的張力,有待日後更進一步的「夢的解 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加强中文能力建設,有利於使中文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程度上融入高質量共 建 “一帶一路” 的進程,承擔應有的國際交流責任;有利於破解共建

1931 年 9 月 18 日,駐中 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在瀋陽 柳條湖附近,炸毀了南滿鐵 路的其中一段,並誣稱鐵路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 北的日本關東軍在瀋陽柳條 湖附近,炸毀了南滿鐵路的 其中一段,並誣稱鐵路被中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