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關係之研究"

Copied!
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與看電視 對過重肥胖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王立亭 指導教授:張少熙. 中華民國 106 年 1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關係之研究 2017 年 1 月 研究生:王立亭 指導教授:張少熙. 摘要 背景:許多研究已經證實身體活動量不充足會提升過重肥胖之機率。近年來看電 視已經成為許多高齡者主要的久坐行為進而造成過重肥胖問題,但鮮少研究同時 探討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於高齡者過重肥胖之關係。因此,本研究試圖 進行高齡者大樣本資料蒐集,探討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與過重肥胖 之關聯性。方法: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採用 2015 年居住於臺北市 12 個行政區, 年齡 65 歲以上高齡者,共 1068 份有效樣本。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談,蒐集高齡 者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LTPA)、看電視(TV)與社會人口背景(性別、年齡、教育 程度)、BMI 等資料;使用描述性統計、二元邏輯斯迴歸;在合併分析時,將自 變項分成兩組(LTPA[充足≥150 分鐘/不充足<150 分鐘]、TV[高≥2 小時/低<2 小時]) 進行合併分析,並計算出勝算比 (odd ratios, OR) 及 95%信賴區間 (confidence interval, CI)。結果:社會人口因素分析結果,年齡大於 75 歲、休閒時間身體活 動低於 150 分鐘、男性、看電視大於 2 小時等,都有較高風險機率成為過重肥 胖。合併分析結果,75 歲以上的高齡者,若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低於 150 分鐘且 每天看電視時間超過 2 小時者,有較高風險機率達到過重肥胖 (OR 2.23; CI, 1.06-4.66);其次是男性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低於 150 分鐘但每天看電視時間低 於 2 小時者,則會有較低風險達到過重肥胖 (OR 0.28; CI, 0.09-0.84)。結論:基 於上述結果,本研究發現 75 歲以上高齡者、男性高齡者,於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與看電視時間,都可能為罹患過重肥胖的風險因子族群。因此未來研究及健康施 政策略應該考慮推動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之外,更應減少看電視時間,特別 是在男性及年紀較大的高齡者。 關鍵詞:老人、身體活動、久坐行為、BMI、臺北市. iii.

(3) Combined associa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elevision viewing time with overweight/obesity in older adults Jan,2017 Author: Li-Ting Wang, Advisor: Shao- Hsi Chang ,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s of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LTPA) and television viewing (TV) time with being overweight/obese are unclear among older adults, particularly among those living in Asian metropolis areas. Methods: This study examined a sample comprising 1,068 Taiwanese older adults living in Taipei city (aged ≥65 year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cross-sectional data collected through 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s in 2015. Data on LTPA, TV viewing time,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gender, age, educational), BMI were collated in the study. Whe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combin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LTPA [sufficient ≥ 150 minutes / insufficient <150 minutes], TV [high ≥ 2 hours / low <2 hours]) Us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the adjusted odds ratios (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Results: After the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were stratified, Regarding age, older adults who were aged ≥75 years and having insufficient LTPA were more likely to be overweight/obese .for gender, older men who were high TV viewing time more likely to be overweight/obese. In the analysis results combined,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category, regarding age, older adults who were aged ≥75 years and having insufficient LTPA/high TV time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with overweight/obesity (OR=2.23,95% CI=1.06-4.65).for gender, (sufficiently LTPA/low TV viewing time), older men who were insufficiently LTPA/low TV viewing time were (OR=0.28, 95% CI=0.09-0.84) times less likely to. iv.

(4) be overweight/obese. Conclusion: Insufficient LTPA and excessive TV viewing time were contributed to overweight/obesity in metropolis’s older adults, particular aged 75 years or older and men. Therefore, the intervention designer and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both promoting LTPA and reducing excessive TV viewing time for health in metropolis older adult. Key words: elderly,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 BMI, Taipei city. iv.

(5) 致謝 終於走到了鳳凰花開季節,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回想起當初的一切仍歷歷 在目,當年的期待與嚮往也曾漸漸因挫折而消磨殆盡,好幾次與時間賽跑看日出 的日子,就這樣伴隨焦慮壓力走到了尾聲。還未成為一位研究生前,我不明白為 何要有謝誌,心想他不就是研究生的生活點滴;但到了現在我才能感受到這一頁, 記錄著是回顧過去的努力、感謝大家的照顧和付出。感謝學門學長姐在論文上的 協助和許多建議使我獲益良多,有鴻昱陪伴,難關中伴隨找回那最簡單快樂的笑 容。然而,我總覺得自己非常感激在碩士論文上,能有信弘學長、薛名淳學長一 路帶領與教導;我理解力不好、表達能力欠佳,時常落後進度,學長總是不厭其 煩花了許多額外時間協助我,用盡心思找尋不同方式來讓我理解;您們的付出, 我兩頁都無法表達,深許有一天我能帶著相同的能量傳承他人。兩年間通勤代課, 時常忙碌不過來,感謝父母支持我完成學位,及劭瑋鼓勵與協助,那些挫折和挑 戰使我有了更強的能量、面對不如意終於能快速調適,微笑地站起來。最後,感 謝少熙老師對我的指導,多次發表總是遇到老師出國,過去的我與老師有些陌生, 不過後來我體會到老師非常照顧學生,使我感動在心;而在論文上,謝謝老師對 我愛之深責之切指導,更學會了生活上的細節與嚴謹謙卑的做人處事態度,是我 蛻變人生重要片段。最後並感謝我的口試委員方進隆老師、鄭惠萍老師,有您們 對我論文上建議、細心給予我任何修改的內容,反覆問答中訓練了我的表達及觀 念,才得以使文章修改的更加完整。感謝一路上所有貴人的提攜與提點,我有了 許多成長和改變,無論好與壞,悲傷的淚水或喜悅的歡笑都將永存心中,揮揮衣 袖不帶走任何雲彩,在這段無法重來的年輕歲月中,我不後悔,更仍深信這是一 段精彩且充實的時光。今天過後是另一個階段結束,也是另一個新目標的開始, 帶著所有人對我的指導與祝福,並更努力勇敢地向前奔跑。 王立亭 謹誌 2017.1. v.

(6) 目次. 口試委員及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 7.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高齡者老化問題 .................................................................................. 11. 第二節. 過重與肥胖議題相關文獻 .................................................................. 14. vi.

(7) 第三節. 休閒身體活動與健康相關面向整合 ................................................... 19. 第四節. 久座行為與看電視型態相關綜整 ....................................................... 24. 第五節. 本章總結 ............................................................................................. 2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9. 第二節. 抽樣方法 .............................................................................................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8. 第一節. 臺北市各地區高齡者社會人口背景與過重肥胖現況 ........................ 38. 第二節.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時間對過重肥胖之關係 ........................ 42. 第三節. 社會人口背景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關係.... 43. 第四節.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合併分析結果.......... 4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 5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2. 第一節. 結論 ..................................................................................................... 52. 第二節. 建議 ..................................................................................................... 54. vi.

(8) 附錄 .......................................................................................................... 57 參考文獻............................................................................................................. 57 附錄一. (問卷大綱)........................................................................................... 67. 附錄二. 研究資料使用授權書...................................... 70. vi.

(9) 表次 表 2-1. 世界衛生組織及我國臺灣對身體質量指數標準定義…………………………………. 17. 表 2-2.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對高齡者健康之相關文獻統整表…………………………………. 22. 表 2-3.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高齡者健康之相關文獻統整表……………………... 27. 表 3-3. 訪問樣本代表性檢定表:性別…………………………………………………………. 33. 表 3-4. 訪問成功樣本代表性檢定表:居住區………………………………………………….. 33. 表 4-1. 社會人口背景、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與 BMI 樣本特性……………………. 表 4-2.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二元邏輯斯迴歸分析表…………………….. 43. 表 4-3. 社會人口背景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與過重肥胖二元邏輯斯迴歸分析表….. 45. 表 4-4.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二元邏輯斯迴歸合併分析表……………….. 49. vii. 41.

(10)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9. 圖 3-2. ………………………………………………………………研究流程圖 30. viii.

(1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內容共分六節說明: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 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研究重要性;第六節、名 詞操作性定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經濟發展與醫療科技發達及少子化影響,臺灣在近幾年也逐漸成為高齡 化社會。老化是各國關注議題,包括健康、醫療照護、教育、經濟、社會福利等, 也將使臺灣面對更多全面性之衝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9)。根據行政院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發會] (2016) 最新統計估計,民國 105 年至 150 年之中推估,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率將由 13.2%增加為 38.9%;老化指數將由 98.8 增加為 406.9;扶養比將由 36.2%增加為 94.2%。105 年約每 5.6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 1 位老 年人口,至 150 年將變為每 1.3 位青壯年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人口結構狀態 已快速老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健署]早在 (2011) 指出,在臺灣已有 23 個 鄉鎮(區)成為「超高齡社區」 。2016 年內政部統計處,民國 105 年六月底調查指出, 戶籍居住於臺北市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共有 40 萬 8 千多人,占全市人口 15.13%, 民國 105 年老化指數為 108.71%,老化指數不斷攀升,已達歷年新高 (內政部,2016)。 國健署 (2013) 指出肥胖 (obesity) 是在老年人口當中一種盛行率很高的慢性疾病, 對老年人有很大的影響 (郭惠姍,2010),身體組成 (body composition) 指的是用 來評比一般人是否體重過重 (overweight) 或肥胖 (obesity) 的檢測方式,通常採用 身體質量指數 BMI (Body Mass Index),簡易又準確的一種指標 (王建楠、李碧伊, 2015;馮容芬,2015)。. 1.

(12) 休閒運動是高齡者最常從事的一種日常活動,日常生活中,例如:走路、爬樓 梯、動手洗衣、動手掃地,都是適合高齡者身體活動的一種,而休閒身體活動對 高齡者來說,是更可幫助高齡者體重維持、增加肌力,進而帶來健康 (陳龍弘等, 2004;駱菲麗,2009)。但是,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2004 年,針對全國不同年齡身體 活動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 60 歲至 69 歲老人,隨著年齡增長,運動比例越逐漸 降低,運動時間達每週 3 次,每次 20 分鐘僅占 24.7%,到了 80 歲以上僅剩 11.8% (國健署,2007)。Lin ,Yeh ,Chen & Huang (2010) 身體活動是一個會隨年齡改變的 現象,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Nelson 等 (2007) 認為高齡者年紀的增長,使他們 無法從事充足的身體活動。而過去,許多研究探討高齡者身體活動的強度、及單 一運動的研究,針對高齡者以下面向進行探討,如運動行為:健走(陳弘順,2010), 另外還有包刮:肌力、肌耐力、有氧運動、運動強度等議題進行探討 (黃獻樑、陳 晶瑩、陳慶餘,2007;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et al., 2009)。目前,較 少文獻對於高齡者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進行討論,探討高齡者的運動強度、運動 種類固然重要,但假使能夠發現身體活動時間多寡對高齡者影響,是否也更能提 升高齡者全方位的健康。研究者發現,雖然在學者陳弘順與黃意文 (2014) 已經針 對臺灣臺中地區銀髮族,進行運動習慣與 BMI 關聯的分析,結果發現有規律進行 運動的高齡者,確實可以降低過重肥胖的現象,但此研究問卷對象只有 300 人; 另外在方怡堯、張少熙、何信弘 (2015) 多元性運動訓練對社區高齡者功能性體適 能之影響,實驗對象為 90 人,研究結果發現,持續進行運動課程,將有助於高齡 者健康狀態的維持;不過,以上研究受測者數量並不多。因此,本篇有必要進行 有必要進行大調查之研究,並持續探討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相關議題,與過 重肥胖之關係。因此探討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量對過重肥胖之關係。此為本研 究動機一。. 現今社會交通便利,人們生活方式及型態漸漸改變,也增加了更多坐式生活 的機率,減少久坐,在目前被認為是一個降低健康風險非常重要的策略 (Hamilton 2.

(13) et al., 2008 ; Owen et al., 2011)。久坐或不動,除了會危害健康外,更會導致體內脂 肪囤積,衍生出更多疾病。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假使每天花費超過 2 小時以上觀 看電視,對健康具有危害,包含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等 (張蓓貞,2004;臺 北市政府衛生局,2015)。根據臺灣老年人看電視時間調查研究中,發現有 47.4% 受訪的高齡者,每天看電視平均超過 2 小時,該研究也發現,居住在北部地區的 高齡者,看電視較有可能超過 2 小時以上 (Chang, Fang, Hsueh, & Liao, 2015)。由 此可見,看電視時間的增加,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減少看電視時間,盡量以多 出外活動、運動等方式取代長時間於看電視機前久坐的生活型態,將有助於高齡 者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機率,進而提升高齡者健康。由以上文獻,我們可以了解 久坐行為已經危害到高齡者健康,尤其增加疾病與過重肥胖的風險。目前看電視 與疾病相關研究,已經在國外研究發表普遍,根據 Bertrais 等人 (2005) ; Owen 等 人 (2010) 研究都提到,看電視行為,是主要久坐行為之一,並與過重肥胖、心血 管疾病相關。Kikuchi 等人 (2013) 提到,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不充足,會危害高 齡者健康,久坐時間、看電視行為更是危害健康因素;該研究共有 1665 名參與者, 其中有 48.6%的高齡者看電視超過 2 小時/天,這項行為與過肥胖的情形相關。Inoue 等人 (2012)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較少時間從事看電視,而主要的久坐行為不太 可能是過重肥胖的原因,無論高齡者是否從事中等以上的運動。綜上所述,目前 國外研究充足,但研究結果不一致,目前在國內,沒有明確的研究或相關證據了 解以上之情形,因此瞭解高齡者在看電視與過重肥胖之間的關係是必要的。所以 本研究將探討看電視與過重肥胖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二。. 在看電視與肥胖相關研究結果發現,教育程度較低者,較低身體活動量、過 重肥胖相關 (Kikuchi et al., 2013)。身體活動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在男性與女性 中有差異,教育程度、全職工作與過重肥胖比較相關 (Lin, Yeh, Chen, & Huang, 2010)。因此本研究將社會人口背景因素,將選擇年齡、性別、教育程度,來探究 不同社會人口背景因素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關係。此為本研 3.

(14) 究動機三。. 綜上所述,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時間對於高齡者健康有影響,許多疾 病也和過重肥胖相關,使用BMI檢測,可以簡單、準確的檢測體內脂肪比率,及了 解高齡者身體健康與過重肥胖之狀況。目前許多國外研究上已經有關於「休閒時 間身體活動」 、 「看電視」 、 「過重肥胖」等合併議題等研究,如:Dunstan (2010) 看 電視的時間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有關,並提到高齡者應該要提高身體活動量、減 少過重與肥胖而產生的疾病。提升充足的身體活動、減少久坐行為,可以使健康 獲得明顯改善(Bankoski, 2011)。從過往合併研究中,可以發現此議題與健康有著密 切關聯。目前在碩博士論文系統當中,並無論文以大樣本資料、合併方式,呈現 關於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之議題進行討論,研究者在華藝線上 圖書館系統搜尋後,也較少發現如關鍵字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兩者與過 重肥胖合併探討之中文期刊,本研究有必要以合併方式,來探討休閒時間身體活 動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之關係。因此在本研究中,將針對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 量、看電視與過重肥胖之關係進行探討,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4.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分析臺北市地區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對於過重肥胖 之關係,依據過去文獻分析與資料蒐集結果,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社會人口背景、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與過重肥胖之現況。 二、探討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之關係。 三、分析不同社會人口背景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之關係。 四、探究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合併後對過重肥胖之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以上本研究目的提出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瞭解社會人口背景、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在過重肥胖之現況為何? 二、探討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之機率為何? 三、分析不同社會人口背景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機率為何? 四、探究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合併後對過重肥胖之機率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將針對設於籍臺北市且年齡滿 65 歲以上高齡者,在民國 104 年 10 月進 行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行為對過重肥胖之問卷調查。. 5.

(16) 二、研究限制 關於研究限制,以下共分為四小節,進一步說明本研究抽樣、研究方法及研 究工具上之相關限制。. (一)抽樣限制: 本研究使用之抽樣方法為分層隨機抽樣法,優點,可將數據按重要變項予以 劃分,也適用於樣本數較大之研究。缺點,若各階層、數量加權錯誤時,可能以 致研究結果偏差 (王文科,2014)。本研究按照比例,選取臺北市共 12 個行政區, 依照臺北市各地區之高齡者數量共得 1,068 份有效問卷。. (二)方法限制: 本研究採取橫斷式研究,故研究結果並無法推論因果關係及各項數據之變化 情形。本研究採取電腦輔助電話訪談 (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CATI),並無法掌握高齡者在電訪問答中,因可能考量到高齡者年紀在聽力與辨別 問題的疑慮,可能出現拒答情形或因個人隱私疑慮而回答的較保守。. (三)工具限制: 本研究使用研究工具為學者劉影梅 (2004) 翻譯國際身體活動量表所編製之 IPAQ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身體活動量-自填式長版中文量表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表」 。主要了解高齡者在過去七天日常生活中,在休閒時間身 體活動的情形。根據 IPAQ 自填長版再測信度為 0.78,效度為 0.86,雖然身體活動 量問卷與實際的活動量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在信效度有一定的水準,並具有指標 性。本研究限制僅探討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無法解釋另外其他結構之通勤時間身 體活動、工作時間身體活動及居家身體活動。另外,參考 Salmon 等人 (2003) 閒 暇時間久坐問卷,問卷重測信度為 0.82,本研究僅探討看電視,無法確實排除高 齡者日常生活中,使用有關於電腦、觀看視頻網路或其他電子商品之使用行為。 6.

(17) 研究假定研究參與者皆俱實回應問題,回想過去一週從事運動或看電視之時 數及實際情形,作答問卷上,較無法控制數據,除非高齡者個人有確實紀錄數據 習慣,才可以精準掌握數據,在這些不可確定、不可抗力因素中,問卷填答上, 可能因為受測年齡、教育程度、記憶力或、本身記憶力或身體狀況的差異,有稍 微影響,再者本研究未將飲食行為或其他因素納入調查分析,其對於過重肥胖潛 在的可能影響,無法排除。. (四)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僅可代表年齡滿 65 歲以上之高齡者,並無法推論於成人、兒童等其他 年齡之對象;再者本研究僅針對居住於對臺北市地區之高齡者,並無法推論其他 縣市之高齡者。.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使老年人壽命增長,隨年紀增長,身體活動力卻逐漸減 少,休閒時間增多、看電視變長,導致肥胖機率升高,進而影響身體健康。透過 資料分析,本研究想了解: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的高低、看電視多寡及過重 肥胖之間關係,說明本研究學術性質與實務性質之要點如下:. 一、 學術上貢獻: 針對高齡者各項議題進行探討,過去研究結果顯示,身體活動量是維持健康 的根本,可以遠離疾病也減少過重與肥胖情形。但國內論文中,針對高齡者身體 活動、看電視之大樣本研究較為缺乏。因此,透過本研究,選擇臺北市之高齡者 作為研究對象,希望確實了解高齡者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與肥胖之關係, 期盼做為未來相關研究進行健康行為改變介入之參考依據。. 7.

(18) 二、實務上貢獻: 我國目前較少針對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與肥胖三個面向進行議 題整合,本研究以臺北市地區高齡者為調查樣本,從中分析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 活動與看電視在過重肥胖之關係影響為何,提供增加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 減少看電視行為之建議,進一步達到身體健康之目標,提供給相關領域人員,在 擬定相關高齡者健康管理政策之參考。. 8.

(19)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所使用特定操作名詞有四種:高齡者、看電視、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及 過重肥胖,名詞定義如下:. 一、高齡者 (Older adult) : 根據我國老人福利法(2015),老人福利法定義-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的人,本 研究中所指高齡者為年齡滿六十五歲以上,並且居住於臺北市各區之高齡者。 二、看電視 (Television viewing , TV): 係指高齡者於日常生活中,每天以坐、躺姿勢於電視機前看電視的總時間 (鄧 茜等,2015)。本研究所指之看電視是於日常中,醒著且採坐或躺姿勢於電視機前 盯螢幕的時間,且無行走或任何走動之行為。本研究標題「看電視」一詞,在本 文中也表示為「看電視時間」之意來呈現。本研究參考 Salmon 等人 ( 2003) 對 於看電視時間以 2 小時做為分組依據,將臺北市高齡者看電視時間定義,分成以 下兩組:一為高 TV,係指每天看電視時間大於或等於 2 小時者;一為低 TV,係 指每天看電視時間少於 2 小時者。 三、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LTPA): 身體活動係指骨骼肌肉透過個人自我意識控制在活動中產生收縮,使身體自 主活動,並產生能量而達到活動之有效果之效過程 (Caspersen, Powell, & Christense, 1985)。而身體活動種類很多,包括:通勤、工作、家事,與休閒運動 等各類不同活動總合,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即是身體活動的其中一種,指日常生 活中從事日常活動、閒暇散步或從事簡單娛樂之活動 (Freedson & miller, 2000)。 本研究中指涉之「身體活動」一詞,僅係指「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並無法解通釋: 通勤、工作、家事等另外三種身體活動種類。. 9.

(20) 本研究參考 Hasklle (2007) 與學者劉影梅 (2004) 身體活動建議量以每週 150 分鐘區別,將臺北市高齡者身體活動定義分為兩組,一為不充足 LTPA,係指每週 <150 分鐘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一為充足 LTPA,係指每週≥150 分鐘休閒時間身體 活動。. 四、過重肥胖 (Overweight/obesity): 本研究定義肥胖標準,將參考國健署 (2012a) 我國國民 BMI 值「身體質量指 數 (Body mass Index)」建議而定。國健署定義「過重與肥胖」兩者皆為體位異常 之範圍。過重肥胖定義:範圍落在等於與≥24 (kg/m2)至 27 (kg/m2)稱「過重」,≥等 於 27(kg/m2) <30 (kg/m2)者為輕度肥胖,≥30 (kg/m2) <35(kg/m2) 者為中度肥胖,≥35 (kg/m2) 以上者為重度肥胖之族群 (國健署,2012a)。在本研究中,將過重與肥胖 定義為相同組別,係指(BMI≥24kg/m2)以上者,均稱之為「過重肥胖」族群。. 10.

(2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文第貳章文獻探討探討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節、高齡者老化問題; 第二節、過重肥胖過重與肥胖議題相關文獻;第三節、休閒身體活動休閒身體活 動與健康相關面向整合;第四節、看電視久座行為與看電視型態相關綜整;第五 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高齡者老化問題. 老化是許多先進國家人口的發展趨勢,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醫療科技發 達,使得國人壽命逐年延長、生育率下降,臺灣在近幾年也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 成為發展中的高齡化社會,這樣的趨勢,將對我國造成許多影響。. 一、高齡化問題 二十一世紀後,高齡化已成為目前全球關注議題,人口比例將成為各國發展 重要標竿,2015 年至 2050 年間,全球 60 歲以上人口比例以倍數成長,2020 年, 高齡人口將超過 5 歲以下兒童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5a)。目前全 球多數國家及臺灣,均面臨高齡化社會來臨,內政部內政統計通報 102 年底,人 口統計資料顯示,臺灣人口老化指數為 80.5%,近 10 年間已增加 33.9 個百分點, 平均老化指數相較歐洲各國及日本等較低,但與美國、紐西蘭、澳洲及其他國家 高出許多。我國在 1993 年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6) 推 估,2010-2060 年間,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 2018 年增為 14%,達到國際所稱 的高齡社會,2026 年再增加 20%,邁入超高齡社會。臺灣人口老化成長速度極為 快速,這樣驚人比例,近幾年仍不斷增加,主要原因除了出生率下降,另一方面, 也因醫療技術進步,使平均壽命延長,65 歲以上高齡者已經明顯增加 (謝明瑞, 2003)。 11.

(22)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5)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03 年底我國老化指 數為 85.70%,民國 104 年 65 歲以上高齡者占總人口的 12.2%,老化指數為 88.6%, 與去年相比,已經成長 5.5%,顯現出臺灣整體的高齡者人口確實增加趨勢。國健 署 (2011) 資料顯示,15-64 歲生產人口與 65 歲以上老年在民國 100 年是 7:1,民 國 111 年降為 4:1,民國 117 年再降到 3:1,到了民國 128 年僅剩下 2:1,也就是從 原有的七名青年照顧一名高齡者,在短短不到三十年間,迅速降為兩名青壯年, 必須合力照顧一名高齡者,已經顯示生產階級降低,造成不堪負荷的情況。屆時 我國將會呈現高齡者人口眾多,青壯年次之、幼年人口少的倒金字塔比例,從一 個勞動力供給充足、有利於經濟發展之人口結構,轉變為高人口密度,負擔高的 人口社會結構。從以上數據敘述,可得知老化是現今最需要關注的議題,不僅使 得原有的競爭力下降、醫療照護緊繃、教育、經濟、社會福利等均受到影響,快 速老化帶來的困境,更會讓國家面臨全面性衝擊 (國健署,2009)。. 二、臺北市高齡者相關文獻 臺灣目前老化狀況嚴重,根據國健署 (2011) 各縣市老化地圖顯示, 2011 年 時,臺灣已經有 23 個鄉鎮 (區) 域為「超高齡社區」 ,平均每五位居民當中就有一 位為 65 歲以上高齡者。其實,臺灣老化程度最高且最嚴重的地區在首都-臺北市, 2013 年臺北市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於已達 13.5% (臺北市政府統計周報,2011)。臺 北市民政局、衛生局及社會局在民國 103 年統計,設籍臺北市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 共有 38 萬 1 千人,占臺北市人口 14.1%,已上升 0.6%,增加 1 萬 7 千 9 百多人, 臺北市民平均壽命已達到 82.9 歲,成為歷史新高,同時也為全國最高。臺北市高 齡者人口倍增,平均壽命延長,對於健康或潛在疾病問題也隨之增加,如何使高 齡者維持身體健康及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是我們急需去探討和理解的問題。在 現代社會中,維持高齡者的健康除了醫療技術發達、衛生環境改善及飲食充足等 外在條件改善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政府推廣高齡者照護觀念興起,與國民健康意 識的抬頭 (洪子智、陳五洲,2014)。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2015) 以增進市民健康為 12.

(23) 主要目標,推廣各項疾病篩檢以及正確的運動觀念,宣導市民將運動變成一種習 慣,灌輸「預防勝於治療」觀念,達到全民健康之願景。高齡社會是臺灣必須重 視議題,活躍老化、健康樂活,鼓勵從事規律運動就是其中的好辦法 (林清壽、王 文君,2013)。 高齡化問題,已經是臺灣需要正面重視的議題,對於全臺灣老化密度最高平 均年齡最年長的臺北市,高齡老化議題更是不可以輕忽。目前在臺灣社會中,老 化的狀況將會持續攀升,要面對的問題也將更多;目前在社區或醫療體系中,已 經普遍宣導運動與健康重要之觀念;而假使不從事身體活動,對高齡者的健康又 會有哪些影響?在下節將提出身體活動對高齡者之好處,期望藉由此篇研究探討, 幫助研究者及讀者了解如何遠離疾病、使身體更加健康。. 13.

(24) 第二節. 過重與肥胖議題相關文獻. 「要活就要動」一詞,已經全球成為重要指標, 隨著人類文明、生活形態趨 向於靜態,體力活動減少,肥胖成為值得關注,但卻又束手無策的全球性健康問 題之一 (潘文涵,2015)。. 一、 過重肥胖相關文獻 2013 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2013-2020 年防治非傳染病全球行動計畫」,提出 於 2025 年首要實現目標:盡力的控制糖尿病和肥胖盛行率上升、增加身體活動量, 降低不運動比例 10%等目標,並提出多項檢測,包括過重及肥胖等,其中「肥胖」 以及提倡「身體活動」是該研究計畫目標重點之一 (WHO, 2013)。世界衛生組織 WHO (2013) 同時也指出,1980 年來,世界上肥胖人數增長了一倍,佔有肥胖比 例 12%。世界衛生組織 2014 年再度統計,全球已有六億以上人口達肥胖標準,1980 年肥胖比例男性 11%、女性 15%,到 2014 肥胖比例男性增加為 38%、女性提高至 40%。全球肥胖流行率至 2013 年為止,已經翻了一倍以上,脂肪過多會導致肥胖 和過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骨關節炎疾患、 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結腸癌等,會造成過早死亡和嚴重殘疾 (WHO, 2014)。肥 胖與健康的影響密切,除了會造成體能衰退與許多疾病外,我國國人十大死因中, 就有八項與肥胖相關,肥胖對健康影響非常密切,有許多研究更指出,肥胖對於 國人健康影響是不可忽視 (國健署,2013)。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9 年 統計,臺灣有超過四分之三以上的高齡者罹患一種慢性疾病,有二分之一的老年 人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疾病,其中在疾病類型最常見的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 病、中風等,以上疾病,大多數與過重肥胖相關 (周怡君、陳慶餘、許志成、黃國 晉、詹鼎正,2013)。. 14.

(25) 二、過重肥胖對高齡者之影響 近年來有許多研究證實,肥胖 (obesity) 是在高齡者口當中一種盛行率很高的 慢性疾病,對高齡者占有很大的影響 (郭惠姍,2010)。許多的橫斷性研究指出; 假使身體質量指數為過重肥胖的高齡者,可能擁有較低的身體機能,與較高的身 體活動障礙情形及身體功能下降等問題;高齡者過重肥胖與一般成年人將無法一 起比較,但老在年族群過重肥胖的機率中,比起成人,高齡者有較高且明顯的患 病機率 (黃鈞源、黃麗卿,2012 ; Decaria et al., 2012)。 臺灣曾對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及高齡者病患分別以實驗方式,進行一年減重 計畫,檢視帶來的成效,研究發現,不管為年輕族群或高齡長者,對於過重肥胖 後的減重效果,在生活中都是有益處的 (黃鈞源、黃麗卿,2012)。然而 Liao 等人 (2011) 研究顯示,過重和肥胖會增加罹患疾病、慢性病風險:如心血管疾病,高 血壓,第 2 型糖尿病,而增加身體活動的方式,被認為在當前對抗過重肥胖的流 行病症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調查顯示,隨著高齡者年齡增加,身體代謝力 降低,過重肥胖的機率也將隨之提高,更會對高齡者增加生活中的各種障礙與負 擔。罹患疾病的高齡者,假使狀況嚴重,將導致無法自行生活,且需要長時間受 到照顧 (郭惠姍、董和銳,2010)。由此可見,過重和肥胖帶來的影響,將不只是 個人單方面的健康,連帶生活起居等困難,更會直接影響於高齡者;換言之,假 使可以降低高齡者過重肥胖的原因、解決辦法,將會使高齡者獲得健康良好的體 態,降低疾病的發生、使生活狀況大幅提高。. 15.

(26) 三、身體質量指數 (BMI) 與過重肥胖相關文獻 身體組成 (body composition) 是指用來評比一般人是否體重過重 (overweight) 或肥胖 (obesity) 的一種方式,我國通常採用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進 行測量,此方法簡單容易、且快速準確,對於一般民眾是種非常好的檢測方法 (衛 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健署],2012a)。而身體質量指數,是身高與體重之間關係 的一種指標,與脂肪相關;身高方面,隨著年齡增長至老年時減少,而體重會使 高齡者在晚期,體重稍微增加,即是導致 BMI 假性上升的狀況 (馮容芬,2015)。 研究顯示肥胖者相較健康體重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 惡性腫瘤、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相對危險性高達 3 倍以上,經由 BMI 身體質量 指數,所呈現出的數據,假使落在肥胖或過重範圍內,對健康都是有危害。肥胖 與老化是目前世界上重要趨勢,並是危害老年人疾病因素,過重肥胖是脂肪涉入 過多,造成體內囤積,形成一種不易排出體內的過程,而身體質量指數與脂肪比 兩者比例高度相關 (盧佳文、陳怡茹、黃國晉,2014)。脂肪隨年齡增加、代謝減 少而增加,過多脂肪量較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根據行政院國家衛生研究院 (2010) 臺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2005-2008 年,國人過重及肥胖狀況:在男性方面(45-64 歲)BMI 值為 24.7(kg/m2),比例為 39% (65 歲以上) BMI 值為 24.1(kg/m2),比例為 34.3% 男性部分,女性(45-64 歲)BMI 值為 24.5(kg/m2),比例為 27.6%,(65 歲以 上) BMI 值為 25.2(kg/m2),比例達 32%,女性過狀況將隨著年齡增加上升,不過在 各年齡層的男性過重比例中皆高於女性。從身體質量指數與肥胖關係比較,可發 現,男性青壯年期較高老年較低,女性則隨年齡逐漸增高。另外,臺灣其他族群 檢測中,年齡與 BMI 在身體中的脂肪量也呈正向關係,但特別的是在 70 歲以上老 年人,體重與脂肪將不再上升 (黃鈞源、黃麗卿,2012)。現代生活飲食習慣與活 動量減少,肥胖早已成為大眾通病,高齡者因身體機能正常退化的關係,可能出 現肥胖與各種健康相關疾病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對高齡者本身帶來許多困 擾,更會對國家社會與醫療體系產生負面影響。學者方進隆 (2007) 指出,身體質 量指數能藉由運動達到控制,使 BMI 處於正常範圍內,當達成到一定的身體活動 16.

(27) 量時,對減少肥胖風險的機率才能降低;雖然肥胖定義標準不斷修正,但目前 BMI 已經被認定為一般民眾最簡易方便、最好檢測的過重肥胖指標。針對國人狀況, 國健署 (2012a)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 1997 年提出以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 做為身體健康檢測標準,建議我國成人 BMI 值應維持在 18.5 及 24(kg/m2)之間,BMI≧24 至 27(kg/m2) 為過重,BMI 27-30(kg/m2)定義為輕度 肥胖(pre-obese),30-35(kg/m2) 為中度肥胖,BMI≥35(kg/m2) 者為重度肥胖。由資 料統整後,可以發現,經由 BMI 值測量出的數據,對於肥胖的影響是重要的,臺 灣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局,參考世界衛生組織測量數據,為我國民眾所設 計之身體質量指數標準,如下:. 表 2-1 世界衛生組織及我國臺灣對身體質量指數標準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 臺灣. 過輕 Underweight. BMI<18.5. BMI<18.5. 正常 Normal weight. 18.5≦BMI<24.9. 18.5≦BMI<24. 過重 Pre-obesity. 25≦BMI<30. 24 ≦BMI<27. 輕度肥胖 Obesity class I. 30≦BMI<34.9. 27≦BMI<30. 中度肥胖 Obesity class II. 35≦BMI<39.9. 30≦BMI<35. 重度肥胖 Obesity class III. BMI≧40. BMI≧35. 以上資料為自行整理,主要來源: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BMI classification. http://apps.who.int/bmi/index.jsp?introPage=intro_3.html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2a) 。BMI 測量標準。取自 http://health99.hpa.gov.tw/OnlinkHealth/Onlink_BMI.aspx. 17.

(28) 三、小結 藉由世界衛生組織、臺灣針對過重肥胖之統計顯示,對於目前過重肥胖的疾 病非常值得關注;臺灣的過重肥胖比例在 2013 年率仍有 38%,老化是全球當前的 趨勢,過重肥胖的體態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並增加高齡者罹患疾病機會,造成 生活上不便。在本研究中使用身體質量指數 BMI 為研究依變項,主要用來了解高 齡者過重肥胖之分布情形,以及了解自變項,在不同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 對於過重肥胖之關係;更藉由簡易、準確的測量方法,理解本研究族群中那些因 素可能造成過重肥胖的結果。 BMI 可以使高齡者輕易瞭解自我的身體脂肪比例、數據是否屬於健康範圍; 在許多因素影響下,造成過重肥胖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為高齡者個人飲食習 慣不同、生活作息方式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影響;但規律的身體活動,即是遠離 過重肥胖的主要因素,從文獻得知,控制過重肥胖,可以使身體質量指數降低, 並維持良好體態;因此,高齡者若保持著規律運動的習慣,健康體態將不再是難 事,所以本研究有其必要,將身體質量指數納入研究中,探討高齡者過重肥胖相 關議題之必要性。. 18.

(29) 第三節. 休閒身體活動與健康相關面向整合. 許多過去研究指出,參與身體活動可以增加身體健康並減少疾病發生,從事 適當的身體活動對高齡者有益。將分別探討:一、身體活動相關文獻;二、身體 活動對高齡者之健康益處;三、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對高齡者健康之相關文獻、四、 小結。. 一、 身體活動相關文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 「缺乏身體活動」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目前全球 有三分之一人缺乏身體活動,而缺乏身體活動,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 病等非傳染疾病因素 (WHO, 2014)。Paffenbarger (1986, 2001) 早期研究已發現, 比起坐式型態的職業工作者,擁有較多身體活動者,較不容易引發心臟疾病、死 亡的機率,縱貫式研究也發現,罹患心血管疾病將降低,也會有較高的壽命。 根 據統計,每年約有 320 萬人因缺乏身體活動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於 2013 年,建 議 65 歲及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運動方式為:整個星期中應該從事至少 150 分鐘中 等強度身體活動或 75 分鐘劇烈身體活動,或者相同強度總和的組合性運動,(體委 會,2012)。過去我國在規律運動上也提倡運動 333 政策,每週三次,每次至少 30 分鐘,希望民眾空閒時間進行適當活動,使運動更加落實。2009、2010 美國運動 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Sport Medicine [ACSM]) 及美國心臟學會 (American Health Association [AHA]) 對 65 歲以上高齡者運動與身體活動有相同論點,兩者 單位皆建議高齡者每週至少從事 150 分鐘身體活動作為促進健康之重要因素;同 時高齡者應避免不動,無論能從事多少運動或以何種方式,運動及身體活動將皆 能藉此提高齡者健康狀態 (Nelson et al., 2007)。 身體活動主要是利用骨骼肌收縮與伸展所產生熱量消耗的動作,是有組織性 與計畫性的反覆行為 (Casperse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根據健身運動心理. 19.

(30) 學家對身體活動 (physical activity) 定義:是指運用骨骼肌,且能產生身體能量消 耗的任何動作,對高齡者來說,在家煮飯、拖地洗衣家事類、或者種菜、公園步 行散步、上街購物等,均可稱之身體活動 (Carron, Hausenblas, & Estabrooks, 2003)。 而一般身體活動可分為四種:第一「居家身體活動」 ,在家中從事家務勞動的行為; 第二「休閒身體活動」 ,例如散步、下棋、娛樂等簡單活動;第三「工作身體活動」 從事勞力工作或勞動之行為,第四「通勤」,指日常個人工作性質如搭乘捷運、公 車等行為,一天當中,這些身體活動次數、時間與強度總加起來就是全日的總身 體活動量,身體活動種類中,民眾普遍最常參與的種類為:散步、慢跑、籃球、 健行、郊遊、下棋等 (Freedson & Miller, 2000)。. 二、 身體活動對高齡者之健康益處 高齡者的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時間可以參與運動以及休閒身體活動,研究 顯示,高齡者參與休閒運動或身體活動對健康有相當的好處。運動是良藥,目前 這樣的觀念已經被大眾所接受,而高齡者開始從事規律的運動,可維持綜合的生 活能力 (張少熙,2015)。身體活動在人的代謝能量中,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充足的身體活動,是預防死亡最重要貢獻因子第二名 (王建楠、李璧伊,2015)。 而從事身體活動可以預防症狀,包含減少預防骨質疏鬆症 (李水碧,1998) 降低死 亡率 (李彩華,1998) 預防過重與肥胖 (林瑞興、方進隆,2000) 與改善疾病危險 因子,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中風等 (衛生署,2011)。 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幫助高齡者體重維持、增加肌力,與骨質密度進而帶來健康 (陳鴻雁、謝邦昌,2003;陳龍弘等,2004;駱菲莉,2009)。許多人們在退休不久 後,即將可能邁入法定高齡者之年齡,因此高齡者保有預防健康的能力愈顯得重 視,目前在臺灣,高齡者運動運動推廣已經相當普遍,但在所有的健康預防行為 當中,規律的身體活動行為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張君如、李敏惠與蔡桂城 (2008)表示,增加動態性的休閒活動,將會使高齡者自生活效能的提升。然而,高 齡者若能藉由運動提升身體機能的改善,便可而提升運動動機及增進自我的健康 20.

(31) (黃獻樑、陳晶瑩、陳慶餘,2007;Dishman, 1991)。「規律的運動」是具備健康體 態之要素,對高齡者有益,若高齡者可在參與運動中感到正面效益,也將有助於 規律運動模式的延續 (李月萍、陳清惠,2010;林清壽、王文君,2013;郭世傑等, 2013)。維持運動、保持良好健康狀態,是高齡者在老化期間非常重要的指標,可 使高齡者在自主生活或日常行動能力方面,整體生活品質都來的比以往更加良好 (ACSM, 2004)。 隨著年齡的增加,從事運動的比例將逐漸下降,65 歲以上的高齡長者不運動 比例最高 (Schutzer & Graves, 2004)。目前,老化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負擔,在 醫療資源上,高齡者醫療成本約為成年人的 3.3 倍之多 (李大正、楊靜利、王德睦, 2011)。以我國來說,高齡者保健醫療支出佔家庭醫療總收入 20%,相當等於耗費 三成以上的全民健保資源,值得關注的是,臺灣許多費用都用於治療已發生的疾 病,鮮少為健康提前做預防 (趙麗雲,2008)。其實,運動可以促進和老年人生理、 心理及社會社交功能,規律運動可以預防疾病發生與降低失能機會,並減少就醫 次數以及降低使用醫療資源,對社會及高齡者健康都是有益處 (蕭淑芬,2003; Elder, 2002)。. 三、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對高齡者健康相關之文獻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與高齡者健康好處一覽表, 分別在下表列出學者對於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高齡者研究之建議與結果。下方以 表格方式,呈現文獻分析之統整,研究者分別發現王建楠、李璧伊 (2015) 與 Berkemeyer, Wijndaele, White, et al., (2016) 發現對於高齡者在休閒時間活動與過重 肥胖等議題,研究結果一致,都認為假使身體活動量不充足與過重肥胖的情形確 有相關,若身體活動不充足,身體能量消耗少,則罹患肥胖風險相對增加。 本研究在文獻中,發現 Sugiyama, Healy, Dunstan, Salmon, & Owen,. (2008) 與 羅明葵、徐昌俊 (2010) 等學者均認為,久坐型態與健康風險相關,即使擁有充足 身體活動,但長時間處於久坐型態者,仍有可能罹患過重肥胖的風險。研究不一 21.

(32) 致之處,學者 Bauman, Reis, & Sallis 等人 (2012) 與 Franco, Tong, Howard, & Sherrington 等人 (2015) 認為,高齡者不充足身體活動及導致肥胖的因素有很多, 可能包括外在因素,應該降低外在因素,才能提高高齡者身體活動的參與。休閒 時間身體活動對高齡者健康的好處,研究者整理如下表 2-2。. 表 2-2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對高齡者健康之相關文獻統整表 學者年代.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對高齡者之影響. Sugiyama 等人 (2008). 無論是否久坐,身體活動和肥胖有相關風險,增加休閒時間進行身 體活動與預防過重肥胖相當重要。. Owen, 等人 (2011). 即使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充足,久坐生活方式,同樣有過重肥 胖風險,需透過增加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以利對抗肥胖。. 羅明葵、徐昌俊(2010). 臺灣高齡者罹患慢性疾病,如「肥胖」,大多數都與坐式生活型態 相關,提高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量,達到健康促進是重要的策略。. Bauman 等人(2012). 加強高齡者身體活動,提健康意識與觀念,了解老人面臨從事身體 活動時的主因,減少因其他因素降低身體活動的意願,達成健康老 化目標。. Franco 等人 (2015). 提倡高齡者參與體育活動運動,減少活動風險,如:環境、經濟等 外在因素,將可提高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的機會。. 王建楠、李璧伊 (2015). 許多研究發現,身體活動量不足與肥胖有關,若身體活動不充足, 能量消耗較少,則罹患肥胖症之風險相對增加。. Berkemeyer 等人 (2016). 英國及美國老年人研究中,有效的身體活動可演緩因年齡退化的體 能狀況,充足的身體活動對高齡者生活是非常重要影響力。. 22.

(33) 四、小結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過重肥胖之議題,近幾年在國外已經呈現許多相關研究 結果,並證實,其實身體活動的增加對高齡者有益,維持良好體態能使身體更健 康,但臺灣目前近期並沒有類似的大調查可供參考,而本研究,在相關資訊方面 可以提供臺灣高齡者研究更廣面的了解,或者在區域上更詳細的發掘高齡者的健 康概況,因此本研究更有必要,將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過重肥胖議題納入,並做 詳細的探討,為高齡者健康做進一步的貢獻。. 23.

(34) 第四節. 久座行為與看電視型態相關綜整. 靜態的坐式生活已是現代人主要的生活方式,除了提到的身體活動會與高齡 者健康有影響外,坐式生活型態在研究上,已經被發現是威脅高齡者健康的最大 風險因素,尤其是看電視行為,看電視是高齡者在日常中,影響久坐最常見的行 為之一;長時間坐著看電視對於高齡者健康影響已經受到許多關注。以下將進一 步探討久坐型態、看電視等相關文獻進行整理。 本節將分別探討:一、久坐生活型態之概念;二、久坐行為之害處;三、看 電視與健康相關文獻;四、合併探討看電視、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相關文獻統整表; 五、小結。. 一、久坐生活型態之概念 21 世紀來臨,科技文明,生活及交通便利,工作型態上改變,使人們也增加 更多坐式生活的機率,在經濟及社會快速變遷下,導致人們對生活習慣改變,同 時也意味著降低運動、活動機會,導致體內脂肪屯積隨之增加,而久坐或不動, 會 衍 生 出 更 多 疾 病 及 肥 胖 問 題 。 休 閒 時 間 久 坐 行 為 (Leisure-time sedentary behaviours ,LTSB),包括:看電視、使用電腦、視頻網路、閱讀、聊天、聽音樂、 講電話、乘車等,都為典型閒暇時間久坐行為(Salmon, Owen, Crawford, Bauman & Sallis., 2003)。人們以坐或採取臥、坐姿勢,並從事最少或幾乎無能量消耗的活動 之行為稱為「久坐」(張蓓貞,2004;吳元暉,2015)。研究顯示,看電視是高齡者 常見的閒暇休閒活動 (Owen, 2010)。而久坐型態會帶來的影響有很多,而減少久 坐,在目前被認為是一個降低健康風險的非常重要的策略 (Hamilton et al.,2008; Owen et al., 2011)。Liao 等人 (2015) 久坐原因是可能是因為較容易獲得的媒體相 關技術,也已被發現與過重肥胖有關。目前視頻螢幕的觀賞型態在生活中相當普 遍,電視、網際網路與手機使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對大多數民眾和高齡者來說,. 24.

(35) 無論是觀看電視、使用電腦手機,在現今社會中難以避免的生活習慣。. 二、久坐行為對高齡者之危害 臺北市衛生局調查結果發現,市民有 52.5%的生活作息以靜態為主 (臺北市政 府衛生局,2014)。高齡族群,因退休後休閒時間增加,將擁有更多自主時間,再 者因為身體機能退化,使得久坐不動或不運動的機率增加,恐怕成為長時間久坐 的危險族群。一天當中,人類醒著的時間長達十四至十五小時之間,其中更有 50% 到 75%比例會處於靜態,而實際從事身體活動的比例,大約只佔清醒時候不到 5%; 也就是,即使可能平常仍有保持運動習慣的人,生活中仍可能以久坐型態居多 (王 建楠、李璧伊,2015;羅明葵、徐昌俊,2010)。採用坐姿進行看電視、使用電腦、 平板、搭乘長途車等都為典型久坐行為的一種。過去在澳大利亞研究發現,看電 視行為,是久坐行為中一個很好的健康測量指標;人們看電視時間越長,則代表 久坐時間越多,而越少久坐的人,身體健康狀況可能越好;而長時間久坐,將影 響身體狀況,例如:容易罹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第二類型糖尿病與慢性疾病 等,更提高過重肥胖的風險,影響高齡者健康 (Grontved, Hu, & Hu, 2011)。久坐的 許多行為中,將直接影響著高齡者生活、健康狀態 (Salmon et al,. 2003)。. 三、看電視與高齡者健康相關文獻 長時間久坐容易危害人體健康,看電視是吸引民眾久坐的原因之一,長時間 播放連續劇,使得觀看時間增加、螢幕時間過長,導致久坐不動機會倍增。 行為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屏幕時間增加,也會伴隨著高齡者健康風險增加 Rezende 等人 ( 2014)。花費長時間看電視,會使久坐行為增多、使肥胖機率上升。 由於高齡者在退休之後休閒時間大幅增加,可能因為身體狀況,導致外出機會減 少,為了吸收新資訊,看電視大多為成為高齡者主要的休閒活動,這項行為將影 響高齡者健康 (Jakes et al., 2003)。觀看視頻螢幕行為,像是看電視、電腦網路、 平板、手機等科技產品,在現今生活中已經相當普遍,假使每天花費超過 2 小時 25.

(36) 以上觀看電視,對於健康具有危害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2015)。而在臺灣老年人, 看電視調查研究中,同時發現有 47.4%將近一半受訪高齡者看電視一天超過兩小時, 在北部都市地區,看電視一天更可能超過兩小時以上(Chang, Fang, Hsueh, & Liao, 2015)。日本成年人長時間看電視螢幕及久坐相關研究中,發現此項行為,確實增 加了超重及肥胖風險。. 四、合併探討看電視、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相關文獻統整表 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研究已經針對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過重肥胖進行文 獻表格整理,以下為本研究看電視、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合併分析文獻進行整理, 分別列出學者對於看電視、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對過重肥胖的文獻綜整。學者 Sugiyama 等人 (2008) 研究結果一致,學者均認為,無論久坐行為多寡,增加身體 活動才是減少不健康狀態、過重肥胖的主要因素。但在 Bauman, Reis & Sallis 等人 (2012)、Franco 等人 (2014) 不一致,學者認為高齡者從事較少休閒運動時間,可 能有許多外在因素,應先了解其原因,才能達到增加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之效益, 目前文獻較多都是國外研究,較少臺灣高齡者大樣本研究,所以本文將進一步分 析與調查。. 26.

(37) 表 2-3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對高齡者健康之相關文獻統整表 學者年代. 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對高齡者之影響. Buckworth & Nigg ( 2004) 看電視行為常被用來檢視與肥胖相關的一個議題,也常被假設, 體重的狀況,常會受到看電視時間的長短、運動情形所影響。 Owen (2008). 無論是否久坐,身體活動和肥胖有相關風險,增加休閒時間進行 身體活動與預防過重肥胖是重要的要素。. Sugiyama 等人 (2008). 即使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充足,無論久坐多寡,同樣有過重 肥胖風險,增加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以利對抗肥胖。. 羅明葵、徐昌俊(2010). 臺灣高齡者罹患慢性疾病之因素與坐式生活型態有關,促進高齡 者參與身體活動,已達到健康之願景。. Bauman 等人 (2012). 加強高齡者身體活動,提健康意識與觀念,了解從事身體活動時 的主因,減少因其他因素降低高齡者身體活動的意願,達成健康 老化目標。. Franco 等人 (2015). 提倡高齡者參與體育活動運動,減少活動風險,如:環境、經濟 等外在因素,提高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的機會。. Liao 等人 (2011). 久坐原因可能是較容易獲得的媒體相關技術,例如:看電視型態 普遍,手機、電腦平板使用普及,已發現與過重肥胖關。. 統整以上文獻後發現,目前國外已經針對許多高齡者之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看電視行為議題研究相當普遍、成熟,從文獻中研究者並從這些變項在合併分析 中,了解對於高齡者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許多研究也證實,身體活動不充足、久 坐或看電視型態,會使高齡者罹患相關慢性疾病、過重肥胖現象產生;目前臺灣 較少發現相關高齡者合併分析之大樣本研究,期刊系統方面,也鮮少有研究針對 此兩個面向的議題進行合併的分析與探討;至今面臨高齡化社會的臺灣,對於高. 27.

(38) 齡者的重視,是否應該更注重於高齡者健康進行更多延伸,關注高齡者之身體活 動、看電視行為,以及降低高齡者過重肥胖的影響;藉此,本文將提供關於高齡 者進行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之研究推論結果與建議。. 第五節. 本章總結. 長期的坐式生活對於高齡者增加過重與肥胖機率的可能性,也已經被許多研 究證實,而高齡者健康行為已是各國健康相關領域研究所關注的議題,預防高齡 者疾病發生率,透過健康行為關係的瞭解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老化使高齡者不 斷增加,久坐行為的時間增長,同時也容易減少身體活動的時間,進而導致健康 狀況不佳的問題。本章文獻探討針對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電視時間進行 文獻回顧,並進一步瞭解與過重肥胖之間的關係;然而,經由文獻探討得知,充 足的身體活動,可以使高齡者降低過重與肥胖發生機會。綜觀過去研究發現,成 功老化的最佳途徑是充足且規律的休閒運動和減少久坐行為,可以減緩高齡者身 體機能衰退的機率,而目前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量及看電視兩種健康行為同 時對於過重肥胖之關係,目前仍需更多證據解釋此複雜之因素。. 從蒐集相關文獻中,研究者了解關於高齡者、運動、健康三個方向議題之重 要,以及根據研究動機,本研究將提供臺灣高齡者健康大調查資料之結果,在休 閒身體活動量與看電視對過重肥胖之關係進行分析,了解目前臺灣臺北市地區高 齡者,有關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時間對於過重肥胖關係之情形,本研究期 望補足目前較缺乏之研究面向,和從事大調查之面向,提供未來臺灣各政府部門 或各項單位相關之高齡者健康行為的研究貢獻、推廣發展之重要訊息。. 28.

(3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研究方法,共分為六節進行說明;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抽樣方 法;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分別如 下。本研究將要探究臺北市高齡者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看電視時間與過重肥胖關 係。研究架構如下:. 第一節. 自變項. 社會人口背景變項. 描述性統計. 研究架構. 休閒時間身體 活動 LTPA. 依變項. 二元邏輯斯迴歸. 性別 看電視. 年齡. 描述性統計. TV. 二元邏輯斯迴歸. 過重 肥胖. 教育程度. 充足 PA. 第二 不充足 PA. 低 TV. 低 TV. 二元邏輯斯迴歸 充足 PA. 不充足 PA. 高 TV. 高 TV.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9.

(40) 本研究由研究問題、主題範圍的確認,基本概念形成後,開始蒐集相關領域 資料及相關文獻,以建立研究架構,並根據學者劉影梅 (2004),國際長版身體 活動問卷,實施問卷分析、調查資料統計,並將此份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呈現本 研究結果,最後進行詳細分析討論。. 擬定研究主題. 確定研究動機、目的. 蒐集相關文獻: 一、高齡者老化問題 二、休閒時間身體活動文獻 三、看電視相關文獻 四、過重肥胖. 建立研究架構. 一、社會人口背景 二、自覺健康狀況量表 三、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四、看電視 五、過重肥胖. 選取研究工具.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二、二元邏輯斯迴歸 統整研究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究流程圖. 30.

(41) 第二節. 抽樣方法. 本研究經由 104 年臺北市衛生局「長青悠活站」 ,計畫主持人張少熙教授許 可同意,將使用 104 臺北市衛生局「長青悠活站」大調查之統計數據及相關資料, 調查時間為民國 104 年 10 月,抽樣方法將臺北市各行政區進行分層隨機抽樣, 從臺北市之住宅電話號碼簿,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本次調查完成 1,068 份有效樣 本,在 95%信賴水準下,正負誤差值為 3%,抽樣誤差不超過 2.99%,具體抽樣 方法如下:. 一、抽樣誤差:. SE  Z 1  1.96. pq N n  n N 1 0.5  0.5 393,127  1,068  1,068 393,127.  2.99 % SE:抽樣誤差 (Sampling Error)。 Z:標準化分數。在 95%信賴水準之下,α = 0.05,Z 值為 1.96。 p×q:在二次抽樣分配下,p 為獲得成功樣本機率,q 為失敗機率,p=1-q。p×q 1 1  為獲得成功樣本之最大可能機率值,p×q= 2 2 。. N:母體數;根據臺北市政府民政處之統計,截至 104 年 9 月,臺北市年滿 65 歲以上人口,共 393,127 人。 n:本次調查樣本數。. 31.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中,對象為設籍或居住於臺北市,且年滿 65 歲以上之民眾為人口研 究參與者,根據我國老人福利法 (2015) 定義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者。本研究研 究對象區域為: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信義區、士林區、北投區、 內湖區、大安區、萬華區、南港區、文山區,共 12 個行政區域。. 一、樣本代表性檢定 為求調查結果得以推論臺北市 65 歲以上民眾意見,故以受訪者的性別及居 住區結構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經卡方檢定得知,樣本分配與母體分配未達顯著 水準,本次調查結果可以合理的推論至母體,並可獲致學理上的支持,樣本與母 體資料整理如下。. 32.

(43) 表 3-3 訪問樣本代表性檢定表:性別. 性別 樣本資料. 母體資料. 檢定結果. 樣本數. 百分比. 母體數. 期望樣本數. 母體比例. 男. 477. 44.7%. 178,612. 485. 45.4%.  卡方值=0.24. 女. 591. 55.3%. 214,515. 583. 54.6%.  P=0.62≥0.05. 100.0%. 393,127. 1,068. 100.0%.  樣本與母體無顯著差異. 合計 1,068. 表 3-4 訪問成功樣本代表性檢定表:居住區 年齡. 樣本資料. 母體資料. 檢定結果. 樣本數. 百分比. 母體數. 期望樣本數 母體比例. 中正區. 60. 5.6%. 25,337. 69. 6.4%.  卡方值=7.35. 大同區. 45. 4.2%. 19,542. 53. 5.0%.  P=0.77≥0.05. 中山區. 96. 9.0%. 34,685. 94. 8.8%.  樣本與母體. 松山區. 89. 8.3%. 33,369. 91. 8.5%. 無顯著差異. 信義區. 97. 9.1%. 36,059. 98. 9.2%. 士林區. 119. 11.1%. 42,470. 115. 10.8%. 北投區. 100. 9.4%. 35,023. 95. 8.9%. 內湖區. 87. 8.1%. 28,816. 78. 7.3%. 大安區. 132. 12.4%. 53,997. 147. 13.7%. 萬華區. 88. 8.2%. 32,079. 87. 8.2%. 南港區. 50. 4.7%. 15,507. 42. 3.9%. 文山區. 105. 9.8%. 36,243. 99. 9.2%. 合計. 1,068. 100.0%. 393,127 1,068 33. 100.0%.

(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社會人口背景問卷 社會人口背景統計問卷,是為了解臺北市高齡者基本資料之情形,本研究, 根據 Kikuchi 等人 (2013) 與 Lin, Yeh, Chen 與 Huang 等人 (2010),在高齡者以 及身體活動健康相關之研究,參照選擇之社會人口背景因素,包括以下,並將各 類變項分組情形:包含: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工作狀態、居住狀 況、飲酒、抽菸情形、自覺健康狀況、看電視、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在本研究中, 將上述社會人口背景變項區分如下:年齡 (<75 歲、≥75 歲),性別 (男性、女性), 教育程度 (未就學、國小、國中、高中﹝稱為高中職以下﹞、大學以上),婚姻狀 態 (已婚、未婚〔包含離婚與喪偶〕),工作狀態 (有正式工作、無正式工作),居 住狀態 (與家人同住、獨居),飲酒 (不喝、喝),抽菸情形 (否、是),自覺健康狀 況(好,不好)。. 二、自覺健康狀況量表: SF-36 為自我評估健康狀態 (self-assessed health outcome) 在健康狀態測量工 具,以學者 Dr.John Wave,Jr 發展量表最為廣泛,本研究參照盧瑞芬、曾旭民、蔡 益堅 (2003);SF-36 臺灣翻譯版,共有本八個面向,本研究使用身體生理功能題 項進行訪問,以了解高齡者本身自覺健康之身體生理功能情形。其「身體生理功 能」題項如下:. 自覺健康狀況量表-身體生理功能題項: SF36 自覺健康狀況並搭配採用李克特 Likert (1932) 五點量表進行測量,受測 之高齡者依據題目與本身經驗符合程度進行勾選,問答情形為:您認為您目前的 健康狀況是: 「非常好、好、普通、不好、非常不好」其中一項,依序方別給予 5、 4、3、2、1 分。測量分數越高,代表受測之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越良好。本研究 34.

(45) 中將受訪者自覺健康測量分數參照 Kikuchi (2013) 社會人口背景因素之研究參與 者特點,將自覺健康狀況區分為兩組: 「非常好、好」設為一組「好」 ; 「普通、不 好、非常不好」,設為不好。. 三、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問卷: 使用學者劉影梅 (2004) 翻譯國際身體活動量表所編製之 IPAQ (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身體活動量調查-自填式長版中的「休閒時間身體活 動表」 。請高齡者回憶過去一週,有幾天進行休閒時間身體活動,每次進行幾小時、 幾分鐘? 最後進行一週的身體活動量計算。本研究參考 Hasklle (2007) 與學者劉 影梅 (2004) 身體活動建議量以每週 150 分鐘區別,將本研究對象區分為兩組, 包括:(一)每週<150 分休閒時間身體活動[不充足 LTPA];(二)每週≥150 分鐘休閒 時間身體活動[充足 LTPA]。 信度方面,根據 IPAQ 自填長版的再測信度為 0.78,同時效度為 0.86,雖然 身體活動量問卷與實際的活動量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在信效度有一定的水準,並 具有指標性。. 四、看電視問卷: 本研究參考 Salmon 等人 (2003) 之研究設計,詢問高齡者在過去七天當中, 平均一天「坐著看電視」的時間有幾小時、幾分鐘,並將看電視時間分為:(一) 每天看電視< 2 小時,(二)每天看電視≥2 小時。. 五、過重肥胖: 於本研究中,定義之過重肥胖標準,參考國健署 (2012a) 我國國民 BMI 值「身 體質量指數」建議而定。根據衛福部定義「過重肥胖」兩者皆為體位異常之範圍。. 35.

(46) 過重肥胖定義:範圍落在等於與≥24(kg/m2)至 27 (kg/m2)稱「過重」,BMI≥27 (kg/m2)<30(kg/m2) 者 為輕 度肥 胖, BMI≥30(kg/m2)<35 (kg/m2) 者 為中度 肥胖, BMI≥35 (kg/m2)以上者為重度肥胖之族群 (國健署,2012)。本研究參考 (國健署, 2012a),將過重與肥胖定義為相同組別,為(BMI≥24kg/m2)者,均稱之為「過重肥 胖」 ,與健康體位身體質量指數於 18.5 至 24 者進行分析,研究對象區分兩組:(一) 無過重肥胖組 BMI<24 (kg/m2)以下;(二)過重肥胖組 BMI≥24 (kg/m2)以上。.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統計、二元邏輯斯迴歸,作為本研究之資料處理與分析 方式,分別說明如下。經由檢視資料、統整,並刪除不完整填答無效資料,並使 用統計軟體 SPSS 進行分析,並以 α=.05 為顯著水準進行統計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描述性統計:本研究運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分析母體或群組的資料,描述 樣本特性及變項的分配情形,而此方法優點為;適用於能夠收集到定量數據的所 有領域,更可以了解數據分佈特性的方式、匯總,並表達定量數據的方法。 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統計,用於了解臺北市 12 個行政區共 1068 名研究參與高 齡者,在社會人口背景變項包含;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工作狀態、 居住狀況、飲酒、抽菸情形、自覺健康狀況、看電視及休閒時間身體活動,在過 重肥胖之現況。. 二、二元邏輯斯迴歸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二元邏輯斯迴歸:適用於資料有兩個類別的分析方法。本研究自變項為休閒 身體活動以及看電視時間,依變項為過重肥胖,使用二元邏輯斯迴歸,計算出 OR 36.

(47) 值 (Odd Ratios) 與 95%信賴區間,將從迴歸中了解以下結果:一、休閒時間身體 活動、看電視對過重肥胖關係;二、不同社會人口背景在休閒時間身體活動與看 電視對過重肥胖關係;三、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LTPA) 與看電視時間 (TV) 進行 合併;分為四個組別:1.充足 LTPA/低 TV (對照組),2.不充足 LTPA/低 TV,3.充 足 LTPA/高 TV,4.不充足 LTPA/高 TV。.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最害怕做生活與 社會科的功課,因 此,我常常都拖延 到深夜非做不可時 才做,但那時候可 以幫忙我的人都睡 了,那種無助的感

• 源自專家讀者 (expert reader) 和新手讀者 (novice reader) 的認知過程比較研究,重視 讀者靈活和綜合調控思維過程的能力。. •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Active learning / e-Learning / Higher order activity (主動學習法/電子學習/高階思維活動). Active learning / e-Learning / Higher order

認為它注重對四大師的研究而忽視支援這些大師布教活動的庶民之信仰的研 究。[13]

Li, Shaoting Zhang, Xiaogang Wang, Xiaolei Huang, Dimitris Metaxas, “StackGAN: Text to Photo-realistic Image Synthesis with Stack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ICCV,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authentic)與互動式學習情境 教師為主體,獎勵服從一致性 師生平等對待,學習者為主體 教師為知識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