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精準健康促進推薦系統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精準健康促進推薦系統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文科資組 碩士論文. 政 治 大. 立 精準健康促進推薦系統之研究. ‧ 國. 學. Research on accurate health promotion recommendation system.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e n g c h i 博士 指導教授:鄭宇庭 研 究 生:黃健予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七 年 六 月.

(2) 摘要. WHO 的一項全球性調查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佔 5%,經診斷有疾病 的人佔 20%,處於亞健康的人佔 75%,伴隨著慢性病所造成的死亡率也跟著增 加,生活的品質已成為大眾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國人已有如何自主管理健康 取代經常性的藥物治療,以增進健康的生活品質之意識。隨著國人對於自我健 康管理的認知,如何滿足有效的管理健康需求的增加,已是大家探討的熱門議 題。針對此一議題,本研究以健康促進處方為核心,整合個人化的生理健康數. 政 治 大 薦適合的個人化健康促進處方,搭配運動器材、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立. 據如血壓、血糖、膽固醇、生活習慣、工作型態等進行健康風險評估,進而推. ‧ 國. 學. Application)、雲端運算平台、體適能中心之運動生理監控,未來可適用於企業 自行發展出的一套「雲端個人化健康管理平台」,有效支持個人運動安全並培養. ‧. 定期的運動習慣,達到健康促進的目標。. sit. y. Nat. n. al. er. io. 【關鍵字】健康促進、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程式. Ch. engchi. i n U. v.

(3) 目. 錄. 目 錄 ........................................................................................................................... I 表目錄 .......................................................................................................................... II 圖目錄 ........................................................................................................................ I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我國在健康促進發展策略.................................................................... 5 第二節 國內外企業已投入健康促進資源與內容.......................................... 11 第三節 健康風險評估...................................................................................... 17 第四節 個性化推薦系統文獻.......................................................................... 19.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5. ‧. 第肆章 推薦內容設計 ......................................................................................... 27 第一節 內容分析.............................................................................................. 27. al.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內容設計.............................................................................................. 29 第三節 健康促進內容...................................................................................... 31 第四節 健康促進管理系統的發展.................................................................. 37. n.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38 第一節 結論...................................................................................................... 38 第二節 建議...................................................................................................... 38. Ch. engchi. i n U. v. 參考文獻 ..................................................................................................................... 39. I.

(4) 表目錄 表 1 健康促進活動程圖............................................................................................ 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5) 圖目錄 圖 1 智慧圖健康產業挑戰與解決方案(工研院 IEK,2015/06) ......................... 2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2 3 4 5 6 7 8. 研究流程.............................................................................................................. 4 健康促進活動流程圖........................................................................................ 12 用戶畫像............................................................................................................ 22 自覺健康狀態、健康行為與健康促進需求評估研究架構............................ 24 風險評估步驟.................................................................................................... 26 健康風險評估模式............................................................................................ 26 系統概念............................................................................................................ 30. 圖 9 使用者案例 (資料來源:施東錩,2016).................................................. 3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6)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WHO 的一項全球性調查顯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佔 5%,經診斷有疾病 的人佔 20%,處於亞健康的人佔 75%。亞健康成為社會主要族群,這些人既有墜 入疾病深淵的可能,又有成為健康人的希望。在健康檢查中又查不出疾病,卻老 是覺得疲倦無力、胸悶、失眠多夢、煩躁、健忘、注意力與創造力減退。解決亞 健康狀況的最佳方法,就是及早加入健康促進行列,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健康. 政 治 大 康方法與技能,並執行健康的飲食、運動與生活模式。全世界人口高齡化程度最 立 促進」其實就是「健康知識」與「健康方法」。不斷的吸收健康知識,與學習健. ‧ 國. 學. 高的日本,也相當重視資通訊科技在健康促進的應用。由新瀉縣、福島縣等地方 政府共同組成智慧全人健康城市聯盟(smart wellness city) ,針對民眾試辦健康評. ‧. 估及提供運動、體重控制規劃等指導,並利用資訊系統、步數計等設備追蹤管理. sit. y. Nat. 參與者的健康促進成果,結果顯示參與者的體適能在短時間均顯著提升。另千葉. al. er. io. 市政府則規劃將民眾健康資料加值應用,針對市民健檢結果進行大數據分析,篩. v. n. 選出慢性病高風險的市民,提供運動及飲食等健康指導及服務轉介,並與民間產. Ch. engchi. i n U. 業合作,受轉介的民眾可以優惠的價格獲得運動及飲食服務,政府次年再追蹤民 眾的健檢結果,健康情形改善者可獲得兌換商品之獎勵健康點數,以鼓勵市民積 極參與,進而減少高齡者的醫療支出。. 由於每個人的生理與心理機能現況都不同,因此執行健康促進的方式與內容 也大不相同,個人化或客製化的健康促進需求因應而生。例如臺北市衛生局推動 「客製化銀髮族健康處方」,透過個別長者的健康狀況評估,設計專屬的個人處 分及目標,參與課程的長者,整體健康數值都比六個月前進步。林口的 i 醫健康 管理中心也提供會員在健康檢測後,提供各式不同的解決方案,客製化協助民眾. 1.

(7) 改善健康。我國衛生醫療領域已有資通訊科技的應用基礎,包括電子轉診交換平 臺提升轉診順暢度、雲端藥歷協助醫事人員查詢民眾跨機構間的用藥紀錄、健康 存摺使民眾掌握就醫紀錄等。部分縣市也開發可幫助民眾自我健康評估及管理的 APP,並搭配針對長者的運動處方,與國民運動中心合作提供免費的客製化運動 計畫等健康促進方式。工研院生醫研究組副組長張慈映也表示,如何提升預防與 健康促進比重、提升醫療院所效益以及鼓勵出院返家居家照護,將是解決全球醫 療支出持續高漲的有效策略,有效強化預防保健階段的生活型態管理方案,透過 提供營養、運動與睡眠等健康管理手段,有效維護發病前的健康型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 智慧圖健康產業挑戰與解決方案(工研院 IEK,2015/06) 綜合上述發現,個人化的健康促進知識或方法將隨著老化趨勢愈顯重要,也 愈來愈多的相關產業如保健品、運動中心等需要提供給他們的顧客更客製化的服 務。參考英、日的推動經驗,如何結合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健康資料加值應用, 設計可以精準推薦個人化智慧健康管理資訊的應用服務,以促進健康促進產業的 發展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2.

(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國人在產業與生活型態的變遷下,允許分配給健康的時間越來越受到壓縮。 由於長年來重醫療輕預防的健康政策發展結果,又受限於缺乏國人對健康促進的 需求內容與市場機制的廣泛背景資訊。健康市場供給者因而難以掌握投入資源, 導致現有的健康促進資源仍侷限於運動設施與疾病醫療的供給。因此,本研究提 出了下列幾項的研究目的: 一、 探討國人參與健康促進現況以及各種健康促進類型與消費意願。. 政 治 大. 二、 分析國人對健康促進的需求內容,以作為精準推薦的參考依據。. 立. ‧ 國. 學.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的目的是從準備開始想市場研究、文獻的蒐集、精準推薦方法論、. ‧. 一直到服務架構的設計與結論的發現等過程,加以介紹。本研究的整體過程(如. y. Nat. sit. 圖 1-2)區分為五個步驟,內容敘述如下:. n. al. er. io. (一) 步驟一:從熟悉的產業或領域中,進行市場的研究,根據研究的方向找出研 究的目的,進行探討。. Ch. engchi. i n U. v. (二) 步驟二:當研究的主題確定之後,便開始著手對相關文獻進行蒐集,並且將 文獻開始整理,綜整後,於本文內容中加以闡述。 (三) 步驟三:將所找到的精準推薦方法的理論內容,加以敘述。 (四) 步驟四:當方法明確決定之後,導入於服務設計之內,開始設計服務流程與 架構。 (五) 步驟五:將研究發現綜合整理成整體性的結論,並且依結論提出建議。. 3.

(9) 市場研究. 文獻蒐集. 精準推薦方法 論整理. 立. 治 政 服務架構設計 大. ‧ 國. 學 結論與建議. ‧. n. al. y er. io. sit. Nat. 圖 2 研究流程. Ch. engchi. 4. i n U. v.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在健康促進發展策略 一、健康促進的意義 傳統上,醫學和健康科學對於健康的維護,著重於「疾病」問題的預防與 診療。絕大多數的民眾將自己健康的控制權交於醫師的手中。第一次公共衛 生革命的確成功的把國民健康型態整個改變過來,利用發明的特效藥和疫苗, 以打針、吃藥及外科手術的方式,有效的控制過去疾病、死亡的主因--傳染病。. 政 治 大 再有那麼大,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癌症、事故傷害,以及環境污染、毒物氾 立. 近年來,要繼續用打針、吃藥及外科手術的方式來改善健康情形的功效就不. 濫、生活壓力、治安惡化等健康危險因子,就無法再用這些臨床醫學的方法. ‧ 國. 學. 來解決。在過去五十多年來,流行病學家已經幫我們找出主要的死因,在物. ‧. 理環境中的致病因子,如:放射線、有害化學物質,致癌物質;而在社會環境. y. Nat. 中的致病因子則為菸、酒的使用,不均衡的飲食,和缺乏運動,這些社會因子. er. io. sit. 可視為生活型態的致病因,因而開始從治療疾病轉向預防疾病的策略,而積 極推展建立國民健康的生活型態。改善環境和個人的生活型態是防止疾病發. al. n. v i n 生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同時將健康促進從疾病的預防分開,並給予相等的 Ch engchi U 地位,把健康促進定義為生活型態的改變,而疾病預防則定義為保護健康不 受環境因素的侵害。. 在工作場所推行勞工健康促進,除可促進員工健康體能外,對雇主也帶 來很好的效益,包括:降低醫療費用、減少病假日數;提高員工士氣、生產 力、工作動機與工作表現;改善員工生理、心理功能;增加員工間或勞資雙方 的互動及溝通機會;改善勞資關係,勞工感覺到雇主的關心,有助於增加對 資方的凝聚力。. 5.

(11) 健康促進的內容包括:衛生教育活動、員工協助計畫、健康體能、健康飲 食、職業衛生與安全、疾病篩檢及健康諮詢等。在過去 20 年間,國外產業界 開始提倡在工作場所推動各種健康促進活動,常見的活動包括:戒菸、壓力 調適與管理、體適能推廣、健康風險評估、下背痛預防和照護、營養教育、體 重控制、工作意外預防、血壓、血糖、膽固醇等篩檢活動,其他還有協助員工 解決情緒問題的方案。健康促進、職業衛生與安全、人力資源管理與永續發 展是健康職場需具備的四大元素。歐美、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亦自 1970 年起即逐漸重視職場員工健康促進之推動,相關做法包括健康風險評估、. 政 治 大 疾病的發生,到積極推動「健康職場」以提升員工的健康。提供員工更有效之 立. 戒菸介入輔導、壓力調適、體適能活動、營養諮詢等。從以往被動式減少職業. 衛教、諮詢外,並期望透過員工參與,配合職場作業模式、組織文化,發展出. ‧ 國. 學. 具有職場特色的健康促進議題。. ‧. 1979 年美國衛生、教育與福利部(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y. Nat. sit. AND W ELFARE, 1979A )在「公元兩千年全民健康」的全球策略中,要求各國能. n. al. er. io. 修正健康政策及健康服務方向,促使人們擁有「正向積極的健康」( POSITIVE. i n U. v. HEALTH) ,而不再只是預防死亡或疾病的發生而已。從此在國際間興起健康促. Ch. engchi. 進的概念,並引起各國對健康促進的興趣及推展各項健康促進的活動。然而, 首次健康促進概念的出現還要更早些,在 1945 年 HENRY E. SIGERIST 將醫學工 作分為四個部分: 一、健康的促進(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 二、疾病的預防( THE PREVENTION OF ILLNESS ) 三、疾病的復原(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ICK) 四、復健( REHABILITATION ) SIGERIST 主張「藉由令人滿意的居住水準、良好的工作條件、教育、文化, 以及休息和娛樂的方式來促進健康」 ,並呼籲政治家、工業界、勞工界、教育 6.

(12) 界和醫學界需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健康的目標。他同時指出健康的促進很顯 然地在預防疾病,但有效的預防仍須有特殊的保護措施,例如:傳染病控制、 衛生設備、婦幼衛生和職業衛生(S IGERIST, 1946) 。健康促進被 S IGERIST 定義 為引起疾病的一般因子( THE GENERAL FACTORS ) ,而一般因子和特定因子( THE SPECIAL FACTORS )對於疾病的預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在 1941 年,S IGERIST 列出應該放入國家衛生計劃的幾個要項為:第一、 全民義務教育,包括衛生教育;第二、最佳的工作和居住環境;第三、最佳的 休息和娛樂方式;第四、醫療照顧;第五、研究和訓練。將醫療照顧列為第四. 政 治 大. 順位,同時要求衛生機構和醫療人員應有效的提供所有民眾所需的醫療服務,. 立. 並應該為民眾的健康負起責任,且有能力去幫助民眾維持健康,在無法預防. ‧ 國. 學. 時,協助他們復原(SIGERIST, 1941)。. ‧. 1974 年加拿大衛生福利部長 LALONDE 以非傳統醫學的觀點,將國民致病. y. Nat. sit. 及死亡的因素歸納為: (1)行為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 (2)生物性因素;. n. al. er. io. (3)環境的危害; (4)現有醫療體系不健全。很明顯的是以預防為導向的論. i n U. v. 點,報告中尚陳述「直到目前為止,社會上對於改善健康的大部分措施和經. Ch. engchi. 費,都集中在醫療組織上。但目前在加拿大主要的致病和死亡的原因,卻來 自其他三個成因:生物性因素,環境和生活型態」 。他根據這四個主要影響健 康的因素,提出五個改善健康的策略:. 一、健康促進策略( A HEALTH PROMOTION S TRATEGY) 二、一般策略( A GENERAL S TRATEGY ) 三、研究策略( A RESEARCH STRATEGY) 四、健康照顧之有效策略( A HEALTH CARE EFFICIENCY S TRATEGY ) 五、目標設定策略( A GOAL-SETTING S TRATEGY). 7.

(13) 其中健康促進策略主要在於改善生活型態,報告中提出了 23 個可行的措 施,大多關於特定的生活型態因素,如:飲食、菸、酒、藥物和性行為等。此 外,尚包括對個人和機關團體的教育計劃,以及其他促進身體娛樂的資源。. LALONDE 報告的最大貢獻為提出影響健康的廣泛環境因素,而使得加拿 大政府的公共衛生政策,因而開始從治療疾病轉向預防疾病的策略,而積極 推展建立國民健康的生活型態。1979 年美國公共衛生部門( U. S. PUBLIC HEALTH SERVICE)出版的「健康人民(HEALTHY PEOPLE:THE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ON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 REVENTION)」(U. S. DEPARTMENT. 政 治),指出造成美國疾病和死亡的四 大. OF H EALTH, EDUCATION AND W ELFARE, 1979A. 立. 個因素為:遺傳(20﹪)、環境(20﹪)、健康服務系統(10﹪)和生活型態. ‧ 國. 學. (50﹪) 。這份報告主要在闡述改善環境和個人的生活型態是防止疾病發生和 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同時將健康促進從疾病的預防分開,並給予相等的地位,. ‧. 把健康促進定義為生活型態的改變,而疾病預防則定義為保護健康不受環境. y. Nat. sit. 因素的侵害。強調個人的生活型態和行為,對於維持和增進健康具有重要的. n. al. er. io. 角色。在 LALONDE 和「健康人民(HEALTHY PEOPLE )」的兩份報告中,均把健. i n U. v. 康促進定義為生活型態的改變。因此,美國早期的健康促進計劃幾乎都在強. Ch. engchi. 調個人行為的改變,也提供了許多的衛生教育策略給民眾,而像貧窮、醫療 照顧缺乏等社會問題,以及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鮮少提及。. 這些影響健康的一般因素的重要事實,以及 LALONDE 的報告,促使世界 衛生組織(WHO) 、加拿大衛生與福利機構(HEALTH AND WELFARE CANADA) 以及加拿大公共衛生學會( THE CANADA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於 1986 年在加拿大渥太華(OTTAWA)舉辦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會議,而渥太華憲章 ( THE OTTAWA CHARTER)則是由來自 38 個國家 212 個代表所訂定的。. 渥太華憲章強調社區行動在健康促進的重要性,雖然個人生活型態的改 8.

(14) 變是健康促進的主體,但為了達到增進健康的目標,透過社區組織的方法往 往是最有效的。渥太華憲章提到「健康促進需透過有效的社區行動來設定優 先順序、做決定、擬定策略,並執行這些計劃以獲得更好的健康,這個過程的 核心是使社區具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努力和命運。」 ,其精神是透過社區組織 來完成社區行動的方式。BRACHT AND KINGSBURG(1990)認為所謂的社區組 織「是一種有計劃的過程,讓社區運用本身的社會結構和現有內外在的資源 完成社區目標,而此社區目標則是由社區代表所決定的且能符合地方的需求, 這種有目的的社會改變介入,是由社區中的個人、團體或組織所籌辦的,以. 政 治 大 法的、社區和社會的或經濟的介入。健康促進包括倡導個人和社區的健康認 立 維持社區的進步和新的風貌。」社區組織能推動教育的、組織的、政策的、立. 知,改變態度以促使行為的改變,及尋求改善健康的方法(SQUYRES, 1985) 。. ‧ 國. 學. 「增加認知」 、 「改變態度」及「尋求方法」正是衛生教育的本質。這些策略亦. ‧. 同樣的運用在社區及解決造成健康不平等的社會和經濟的原因上。. y. Nat. sit. 健康促進是預防醫學的初級預防,著重於正面積極的健康,即一個人對. n. al. er. io. 自己有信心,同時體力充沛又富有朝氣,所強調的是增進幸福安寧和生命的. i n U. v. 品質,而不只是壽命的長短。健康促進開始於人們基本上還是很健康時,即. Ch. engchi. 設法尋求能協助人們採行有助於維護和增進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區發展和個人 策略。一般來說,健康促進包含了衛生教育,且融入政治、組織、法律、經濟 和環境等因素於一體的整合性策略(GREEN, 1979) 。醫療科技和健康服務的投 資,不再是提昇健康的最佳途徑,取而代之的應是各類促進健康、預防疾病 的策略和活動。因此,健康促進可說是第二次公共衛生革命的產物。. 9.

(15) 二、健康促進的行為 健康民眾為了過更健康的生活而從事有益健康的活動,所以健康促進包 括衛生教育、政策、環境。對象是健康的人,採取的是有益健康的行為。LAFFREY (1985)很明確的指出認為「健康促進」係以獲得最高層次健康為目標所採 取的行為。BRUBAKER(1983)則認為健康促進是導引自我成長,增進安寧幸福 的健康照顧。WHO,1984:OTTAWA 渥太華憲章將健康促進定義為(廣 義) : 「使人們能夠強化其掌控並增進自身健康的過程」 。健康促進的行為究竟包含 哪些? SHAMAMSKY & CLAUSEN (1980)亦提出健康促進行為包含個人對身體、. 政 治 大 力等行為。黃淑貞(1991)指出 健康促進係鼓勵民眾避免有害健康之生活方式, 立. 情緒之管理,更須 著重營養、運動、衛生習慣、避免危險因子、增加身體免疫. 包括抽煙、飲酒、藥物濫用等。可發現,大多的文獻都在探討如何避免有害的生. ‧ 國. 學. 活習慣,例:抽菸,飲酒,壓力,不良飲食等。Pender(1996)提到相關之健康. ‧. 促進行為,除了將上述避免、預防性的行為列入外,另外還提到身體活動、健身. y. Nat. 活動、家庭計劃、心智健康、教育、社區等相關向度行為之建立。而世界衛生組. er. io. sit. 織亦強調健康促進不能僅止於健康促進行為,更應擴大至社會福利及公共政策。 ( Pender , 1987 )指出,雖然健康促進相關行為並不一定代表其個人擁有健康. al. n. v i n 促進生活方式,但卻是養成健康促進生活方是不可或缺之因素。 Ch engchi U. 10.

(16) 第二節 國內外企業已投入健康促進資源與內容 一、 國內健康促進產業特性與產業規模 健康促進產業屬於廣義健康產業中的一部份,涵蓋生理、心理、社會、靈 性層面「全人健康」的面向,與增進健康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產業體系。根據商 發院(2012)對於健康產業特性進行分析,用於描述健康促進產業也相當適切, 特色包括: (一) 與多種學科密切相關 健康促進產業的發展,與生命科學、資訊技術、材料科學等眾多學科和技術. 政 治 大 域生醫、理工、社會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的價值體現,其技術和產品是多學 立. 的發展密切相關,亦牽涉心理學、教育學等行為改變技術的融入,是健康領. ‧ 國. 學. 科交叉、融合、滲透的產物,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價值。 (二)與其他產業產品相比具有明顯區別. ‧. 健康促進的市場會受到人群疾病譜、文化與生活習慣、醫療衛生制度等影響,. sit. y. Nat. 市場競爭規律與其他產業有明顯區別。有別於過去傳統狹義健康產業(醫療. al. er. io. /醫藥產業)中消費者多為被動消費的特點,更上游的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的. v. n. 產品與服務,經常由消費者主動選擇,然而保健品消費又介於被動選擇與主. Ch. engchi. i n U. 動選擇之間;因而健康促進產業也需要嚴格的監管,以保證使用者的安全。 (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健康促進產業不僅包括為人們提供預防、保健、康復等的產品與技術手段, 更涉及正向增進健康與生活品質,是提高國民健康水準和人口素質的重要環 節,並關係到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健康促進產業的發展符合國家永續發展 的方向,並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經被國際經濟學界認為是「無 限廣闊的兆億美元產業」。. 11.

(17) 健康促進產業不僅包含醫藥產銷及醫療服務直接相關的產業活動,以及 健康檢測評估等健康管理事業,並更廣義的包含了與有助正向增進健康相關 的周邊產業,例如保健食品製造業、運動健身產業、資通訊應用等。在台灣, 健康促進產業的思潮和發展脈絡,主要是由臨床醫療機構的健康檢測延伸服 務出發,運用健康檢查的手段,推展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經濟部工業局(2011) 曾將健康促進產業的拓展,從醫護人員整合個人健康資料的基本評估,到提 供保健指導、健康促進計畫規劃與持續追蹤,下游符合多元需求(例如營養、 體適能、壓力管理等)相關廠商進入健康促進的流程彙整如圖1所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3 健康促進活動流程圖 此圖呈現了對於國內過去拓展健康促進活動主流模式的觀察,首先需要 使消費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因而率先加入健康促進流程的為醫療健檢機 構,當篩檢出疾病或指標異常/接近異常的狀況,則針對後續的健康維持與促 進進行指導,而在後續的健康促進計畫中,從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個面向引 入關連產業,如營養指導的部分有保健食品產業、營養指導服務等廠商加入, 12.

(18) 體能規劃則會加入運動健身的製造、服務廠商,在健康責任的部分,則會有 健康監測服務的廠商進入;在生理健康服務以外,心理面向包括壓力釋放、 擴大社交圈,以及更上一層的自我實現部分,可以更向外連結到更廣泛的支 援產業,亦包含在健康促進活動流程中。. 健康促進產業為能協助個人掌控並增進自身健康,最容易的切入點為提 升人們的「健康生活型態」,健康促進學者 WALKER(1987)所提出的生活型態 六大面向包括營養、身體活動、健康責任、壓力處理、人際支持、與自我實現 的分類為基準,並歸納出健康促進產業之價值鏈如下:. 政 治 大 主要產品或服務 研發製造 銷售通路 立 表 1 健康促進產業價值鏈. 藥物及保健食品. 生產製造. 國內外代理商 零售通路 醫療院所. 健康餐飲服務. 餐飲供應 烹材中心. 零售通路 餐廳連鎖 送餐車隊. 運動健身或 運動 設備研發 休閒器材. v n i零售通路. n. engchi U. sit. io. 身體活動. Ch. er. Nat. al. y. ‧. 營養. 學. 向. ‧ 國. 生活型態面. 國內外代理商 運動場館. 運動健身課程. 運動場館. 健康檢查評估. 檢查技術研究 醫院診所 健檢中心 健管中心. 醫療保健服務. 醫療技術研究 醫院診所 健檢中心 健管中心. 醫療器材用品. 研發製造 臨床測試. 健康責任. 13. 運動中心 健身俱樂部 醫院. 國內外代理商 零售通路 醫療院所.

(19) 生活型態面. 主要產品或服務. 研發製造. 銷售通路. 健康資訊 監測服務. 資訊系統軟硬 通訊媒介 體研發製造 網際網路. 生活支援服務. 服務模式規劃 零售通路 設計 人力機構. 休閒旅遊服務. 行程規劃 空間設計. 旅行社 建築設計公司. 舒壓活動課程. 活動設計. 國內外代理商. 教育訓練. 訓練單位 運動場館. 向. 壓力處理. 資訊供應服務. 立. 電信服務. 體研發製造. 服務中心. 教育服務. 教材內容供應 學校 訓練機構. 書籍雜誌出版. 創意發想 書店 文圖產出編輯 零售通路. ‧. 自我實現. 政 治 大 資訊系統軟硬 電信門市. 學. ‧ 國. 人際支持. 資訊系統軟硬 網際網路 體研發製造 服務中心. er. io. sit. y. Nat. 網際網路. al. 二、 面臨問題及解決方向. n. v i n Ch 由於健康促進在台灣是新興產業,相關定義與範疇仍會隨著環境變遷、 engchi U. 與任務目標定位而改變,為了能更清楚地瞭解台灣健康促進產業的發展狀況, 以下藉由 SWOT 技術,以本計畫所回顧相關文獻與市場現況資料後,從宏觀 角度來分析整體健康促進產業的內部能力 (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可能情況 (機會與威脅),作為產業發展策略規劃的一項基礎。. 14.

(20) 優勢 S. 劣勢 W. 1. 市面上健康資訊豐富,民眾健康意 1. 為新興產業,多以 NPO 衛教宣導 識容易建立。 為主,無明確獲利模式及主導者, 2. 和健康促進相關之保健/醫療/生技 產業 範疇尚待釐清。 人力資源豐富且水準高。 2. 政全民健康保險多以疾病治療及 3. 醫療機構服務品質高,能提供專業 健康篩檢給付為主,且費用低。對 支援後盾。 於健康篩檢後提供健康促進對策, 4. 搭配強大的通路體系,易深入社區 並無提供保險給付,因此對於民眾 及提高可近性。. 機會 O. 立. 較無行動誘因。 3. 健康促進為一整合性的服務內容, 但相關企業的網絡連結及合作待連 結。 4. 相關具體內容、實證基礎待建立。. 政 治 大. 威脅 T. ‧ 國. 學. ‧. 1. 社會快速高齡化與疾病慢性化,健 1. 民眾對於健康促進之軟硬體設備服 康照護的需求增加。 務的支付意願尚待開發。 2. 政府健保負擔沈重,疾病預防與健 2. 健康促進(含養生照護)服務跨越. n. al. er. io. sit. y. Nat. 康促進的誘因強。 多個政府部門掌管,目標與資源的 3. 符合政府產業政策規劃方向。 整合性待提升。 4. 資通訊技術進展快速,民眾資訊素 3. 健康促進產品的行銷需注意醫療法 養高。 規的管制. Ch. engchi. i n U. v. 健康促進近年已成為先進國家重視的市場潮流,再回顧世界衛生組織所 提出對「健康」的定義,健康產業的重心已不僅在是否罹患疾病,而是追求個 體身、心、靈的平衡狀態。然而此定義也使得「健康促進產業」的範疇,較難 得到一致、公認的共識。回顧過去文獻,經濟部工業局(2011)曾指出,健康產 業範疇除了醫療保健服務業之外,包括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教育服務 類、或是提供與健康相關的有形產品及無形服務等相關產業;而魏慶國等 (2011)則提出健康產業為「能夠促進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良好狀態之相 關產業」,旗下包含醫療機構、診所、醫事檢驗所、助產所、醫事放射、物理治 療、職能治療及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均屬醫療保健服務業;以及相關支援服務業 15.

(21) 涵蓋長期照護、醫療保險、美容養生、運動休閒、醫療器材、環境衛生等,乃至 其他提供輔助的行業,涵蓋美容醫學、農業生技、健康保險、老人住宅、旅遊活 動、餐飲等,均屬健康管理產業的範疇。. 回顧相關文獻之後,對於「健康促進產業」的定義乃參酌 1986 年在加拿 大舉辦之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會議中所提出之《渥太華憲章》中對於健康促 進的詮釋,定義為「透過多元化之產品與服務滿足國人健康生活之需求,促 進其全面之健康生活形態與生活品質相關之經濟活動」 ,為一跨越多種健康相. 政 治 大 所包含或延伸的產業,納入健康產業生態系統中。在商發院(2012)「健康管理 立 關行業的產業生態體系,可以將前述 WALKER 所提出健康生活型態六個面向. 潛在消費者需求調查與分析」報告中指出,臺灣民眾目前接觸的健康管理與. ‧ 國. 學. 健康促進服務以健康檢查評估活動、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健康狀態監測、. ‧. 營養諮詢、運動健身器材與運動健身課程為主,未來使用意願最高之項目亦. y. Nat. 為健康檢查評估、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健康狀態監測服務、營養諮詢與運. er. io. sit. 動指導等。以上結果顯示,WALKER 健康生活型態中的「健康責任」 、 「營養」 、 「身體活動」三個偏向生理相關面向,是目前台灣民眾對於「健康促進產健. al. n. v i n 康促進中較直覺聯想並且接觸使用機會較高的部分,至於和壓力處理、人際 Ch engchi U 支持、自我實現三個與心理健康較相關連之服務如心理諮詢/壓力檢測、娛樂 旅遊、網路社群、社團聯誼、教育訓練、志工服務等,該研究表示民眾對其使 用意願較低、從健康促進活動較難直覺聯想,或是與產業發展的關連性較薄 弱等,表現的消費需求相當有限。. 16.

(22) 第三節 健康風險評估 第一節 健康風險評估的歷史發展 健康風險評估的歷史,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階段: 1. 1940 年,LEWIS C.ROBBINS 醫生首次提出健康風險評估的概念。他從 當時進行的大量子宮頸癌和心臟疾病的預防工作中總結了這樣一個觀 點:醫生應該記錄病人的健康風險,用於指導疾病預防工作的有效開展。 他創造的健康風險指標(HEALTH HAZARD CHART),賦予了醫療檢查 結果更多的疾病預測性含義。. 政 治 大 他 主 持 制 定 了 《 10 立年 期 死 亡 率 風 險 表 格 》( TEBLES OF 10-YEAR. 2. 1950 年,ROBBINS 擔任公共衛生部門在研究癌症控制方面的領導者,. ‧ 國. 學. MORTALITY RISK),並且在許多小型的示範教學專案中,以健康風險評 估作為醫學課程的教材及運用的模式。. ‧. 3. 20 世紀 60 年代後期,隨著人壽保險精算方法在對病人個體死亡風險概. y. sit. al. er. io. 備就緒。. Nat. 率的量化估計中的大量應用,所有產生量化健康風險評估的必要條件準. v. n. 4. 1970 年, ROBBINS 醫生和 JACK HALL 醫生針對實習醫生共同編寫了. Ch. engchi. i n U. 《如何運用前瞻性醫學》 (HOW TO PROSPECTIVE MEDICINE)一書,闡 述了目前健康危險因素與未來健康結局之間的量化關係,並提供了完整 的健康風險評估工具包,包括問卷表、健康風險計算以及回饋溝通的方 法等。至此,健康風險評估進入大規模應用和快速發展時期。. 第二節 健康風險評估的十大面向 美國實行健康風險評估 20 多年,健康風險評估之十個面向: 一、 健康風險評估是一個使用多種評估工具,資訊傳送方法及回應方式的 整合性系統。. 17.

(23) 二、 健康風險評估工具至今持續改善並研究超過 20 年且在美國超過 2 百萬 人使用過,現在於美國、中國實行。健康風險評估所得之結果與未來健 康狀況、醫療使用及醫療成本有高度相關。 三、 健康風險評估可透過電子郵件、面訪或郵寄方式進行,可增加參與之機 會。 四、 健康風險評估是根據個人之年齡、性別、風險程度等特製的個人化檔案。 五、 個人化的追踨信在二星期內寄給每一參與者,提醒參與者關於個人健 康風險評估之重點並鼓勵他們可利用之資源以促進健康。. 政 治 大 健康風險而定,而只有在參與者同意之下才會繼續追踨其健康情形。 立. 六、 成為高危險因子之參與者或低風險因子之參與者是根據其健康行為與. 七、 在六個月內,參與者會收到更進一步之調查,主要針對參與者最重要的. ‧ 國. 學. 三個影響健康行為與健康風險所特製的。. y. Nat. 標。. ‧. 八、 健康風險評估計畫加入了健康行為之目標、健康教育及大眾健康的目. er. io. sit. 九、 健康風險評估最重要的考量不僅是保護資料且獲得其隱密性。 十、 在下一年度此調查重複循環,此重複之健康風險評估調查除了呈現原. n. al. i n 先調查之結果外,尚有個人先前調查之分數。 Ch engchi U. 18. v.

(24) 第四節 個性化推薦系統文獻 一、 個性化推薦系統理論 個性化推薦是根據用戶的興趣特點和購買行為,向用戶推薦用戶感興趣 的信息和商品。隨著電子商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商品個數和種類快速增長, 顧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找到自己想買的商品。這種瀏覽大量無關的信 息和產品過程無疑會使淹沒在信息過載問題中的消費者不斷流失。為瞭解決 這些問題,個性化推薦系統應運而生。個性化推薦的最大的優點在於它能收 集用戶特徵資料並根據用戶特徵,如興趣偏好,為用戶主動作出個性化的推. 政 治 大 徵庫發生改變時,給出的推薦序列會自動改變。這就大大提高了電子商務活 立 薦。而且系統給出的推薦是可以實時更新的,即當系統中的商品庫或用戶特. ‧. ‧ 國. 學. 動的簡便性和有效性,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服務水平。. 呂昭儀(2013)提到推薦系統是一種訊息過濾系統,用於預測用戶對物品的. sit. y. Nat. 「評分」或「偏好」。李欣宜(2015)提到針對同當用戶需要對決策做諮詢時,. al. er. io. 系統可以根據個人偏好縮小搜尋範圍,快速找出符合用戶需求的資源或是服. v. n. 務給使用者。Middleton(2009)表示推薦系統是利用用戶對於項目評估結果,將. Ch. engchi. i n U. 用戶的需求相關回饋來找出符合用戶想要的東西。林金永(2016)表示使用者的 回饋資料得以進行分析以更精準地進行商業行銷,是受惠於手機與網路的盛 行及其帶來的便利,讓許多網站經營者得以收集到大量的使用者對於商品的 評價以及評論,推薦系統被廣泛的應用於行銷的商業活動,主要是拜大數據 與物聯網之賜,推薦系統依據使用者對商品的評分以找出合適的商品給予推 薦。近年來學者所提出的推薦系統,剛開始有分為內容式(Content-Based)的推 薦和協同式(Collaborative)的推薦,內容式推薦只著重在內容的相似度來評分, 協同式推薦則是利用分群的概念,透過用戶評估機制,將興趣相似的用戶分 類然後進行推薦(陳建英、黃演紅,2016)。蕭朝維(2012)提出推薦系統若要能. 19.

(25) 正確評分,最好是能有一個具個人化特色的廣告推薦流程(蕭朝維,2012),因 此推薦系統必定有一個推薦主題,依照這個主題的範圍來給予評分。賴群宇 (2016)提出研究記錄消費者觀看時的眼球運動,分析其閱讀習慣,整合其圖文 資訊陳列方式及針對廣告應用開發,即是在眼球移動範圍內產生一個推薦主 題,而這個主題會隨著眼球注視位置停留的時間來決定下一則廣告要推播什 麼樣的內容(賴群宇,2016)。謝惠如(2014)也提到推薦系統在現在網路資訊過 剩的情況下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分析方法,會對結果達到不同的成效,採 用協同式過濾的技術,並將推薦名單扣除不推薦名單和再將推薦店家集合分. 政 治 大. 群,讓推薦節過更準確,因此對於協同式過濾試比較好的推薦方法(謝惠如, 2014)。. 學. ‧ 國. 立. 二、 個性化推薦應用場景與價值. ‧. 個性化推薦產生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資訊過量和物品長尾的問題。資訊過. y. Nat. 量是在資訊時代資訊過於豐富的一種現象,也就是人所接受的資訊超過了個. er. io. sit. 人所能接受、處理或有效利用的範圍,導致的一種無所適從的問題。同時,如 此多樣豐富的資訊中,大部分是屬於冷門而沒有曝光的機會。對於處於移動互聯. al. n. v i n 網的今天,這些問題尤其突出。對用戶而言,每天面對海量的資訊、商品、視頻、 Ch engchi U. 音樂等各種服務時,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實是件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事情,尤其是在沒有明確意圖的情況下。而對於企業而言,手握海量資源,而只 有一小部分曝光在用戶面前,大部分都石沉大海,資源浪費的同時,還留不住用 戶。在當前各種產品同質化的今天,如何討好並留住用戶,挖掘數據中存在的價 值,對企業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個性化推薦系統是解決 上述問題的有效工具。. 美國最大的視頻網站 YOUTUBE 曾做過實驗比較個性化推薦和熱門視頻 的點擊率,結果顯示個性化推薦的點擊率是後者的兩倍。美國著名視頻網站 20.

(26) Netflix 曾舉辦過全球的推薦系統比賽,懸賞 100 萬美元,希望參賽選手能將其推 薦演算法的預測準確度提升至少 10%。號稱「推薦系統之王」的電子商務網站亞 馬遜曾宣稱,亞馬遜有 35%的銷售來自於推薦系統。其最大優勢就在於個性化推 薦系統,該系統讓每個用戶都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在線商店,並且在商店中能招 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商品。日常生活當中,當我們打開各種各樣的 app 和網頁,首 先進入視野的很多都是個性化推薦。對於企業而言,推薦系統可以幫助讓更多的 資源得到曝光,也改善了用戶體驗、增加了用戶的停留市場和粘性,最終也會提 高轉化。. 政 治 大 綜合上述,推薦系統的核心價值主要包括: 立. 描述物品的特點,並與用戶的個性化偏好進行匹配,幫用戶便捷的. 學. ‧ 國. 1.. 篩選出感興趣的內容;. 進行有效的資訊過濾以解決用戶的過載問題,面對陌生領域時提供. ‧. 2.. io. y. sit. 根據用戶反饋迅速捕捉用戶的興趣,以及興趣的變化,需求不明確. er. 3.. Nat. 參考意見. 時,作用戶的「貼心助手」. al. n. v i n 選擇合適的場景、時機、表現方式進行推薦,滿足用戶的好奇心 Ch engchi U. 4.. 三、 用戶畫像與個性化推薦演算法 個性化推薦精準性的非常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用戶畫像的生成(見圖 2.2)。. 21.

(27) 立. 政 治 大 圖 4 用戶畫像. ‧ 國. 學. 用戶畫像通過對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從多個維. ‧. 度來描述用戶的基礎屬性、標籤及興趣點等,清晰並且準確地勾勒出用戶的. y. Nat. sit. 輪廓概貌。這些數據幫助應用方更好了解用戶行為路徑,明確用戶流失情況和原. n. al. er. io. 因,為應用方的產品功能優化決策提供可靠參考依據。通過多種方式收集到用. i n U. v. 戶數據,包括用戶各種行為數據,結合書籍、用戶、作者等基礎數據,首先進. Ch. engchi. 行數據預處理和用戶歸一化處理,然後進行數據統計與特徵抽取,最後基於 機器學習中的分類、聚類等方法進行智能挖掘分析,形成了用戶各個維度的 屬性信息。. 有了用戶畫像之後,接下來就交給個性化推薦演算法,從內容推薦及協 同過濾來進一步說明。 (一) 基於內容的推薦。 這個演算法適合於待推薦物品帶有豐富語義信息的場景,如標題、標籤、 類別、作者等信息。但是像直播這個行業,直播內容是和主播當前的播 22.

(28) 在資訊媒體、視頻等行業效果還是客觀的。基於內容的推薦主要過程是將 推薦物品的信息特徵和待推薦對象的特徵相匹配的過程,從而得到待推薦 的物品集合。匹配演算法很多是借鑒了信息檢索領域中的技術,如 K 最近 鄰 KNN 和 Rocchio 的相關性反饋方法。主要是以含有相同標籤的其它物 品、同類別的其它物品等形式出現。這種方法能保證推薦內容的相關性,並 且根據內容特徵可以解釋推薦結果。缺點是由於內容高度匹配,導致推薦 結果的驚喜度較差,另外用戶的反饋數據也沒有使用。. 政 治 大 主要思想是基於群體智慧,利用已有大量用戶群過去行為數據來預測當 立. (二) 協同過濾演算法. 前用戶最可能感興趣的東西。這種方法克服了基於內容方法的一些弊端,. ‧ 國. 學. 最重要的是可以挖掘物品之間隱含的相關性,推薦一些內容上差異較大. ‧. 但又是用戶感興趣的物品。對於基於用戶的協同過濾,首先計算用戶之間. y. Nat. 的距離,得到與當前用戶距離最近的 N 個用戶,將這些用戶喜歡的 item 進. er. io. sit. 行合併和評分預測,得到推薦結果。基於物品的協同過濾則是計算物品間 的距離進行評分預測得到推薦結果基於領域的方法重點關注物品之間. al. n. v i n 的關係或者用戶之間的關係,基於物品的方法是根據用戶對和他感興趣 Ch engchi U. 的物品相似的物品評分,來對該用戶的偏好物品建立模型。隱語義模型 採用的是另外一種方法,把物品和用戶映射到相同的隱語義空間。這個空 間試圖通過描述物品和用戶兩種實體在潛在因子上的特徵來解釋評分,而 這些因子是根據用戶的反饋自動判斷出來的。計算用戶-用戶距離和物品物品距離有很多方法,在實際業務中會有很多的變形,比如對熱門物品 的降權,不然會引入一些雜訊數據,因為相對一些不那麼熱門的物品更 能表徵用戶的偏好信息。由於矩陣因子分解技術在線上業務的準確性和 穩定性的突出表現,已經成為協同過濾演算法的首選。. 23.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為主架構,配合研究目的及文獻查證結果如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圖 5 自覺健康狀態、健康行為與健康促進需求評估研究架構. engchi. 24.

(3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健康風險評估可進行多種分類。如,按應用的領域 區分,健康風險評估可分為:1、臨床評估,包括體檢、門診、入院、治療評 估等;2、健康過程及結果評估,包括健康狀態評估、患病危險性評估、疾病 併發症評估及預後評估等;3、生活方式及健康行為評估,包括膳食、運動等 的習慣評估;4、公共衛生監測與人群健康評估,從人群的角度進行環境、食 品安全、職業衛生等方面的健康評估。本次健康風險評估將從常見的健康風 險評估種類為主: 一、一般健康風險評估.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通過問卷、危險度計算和評估報告 3 個基本模組進行的健康風險評估 ( HEALTH RISK APPRAISAL, HRA)。. ‧. 二、疾病風險評估. sit. y. Nat. 疾病風險評估的目的區別於一般的健康風險評估,疾病風險評估指的是對. io. n. al. er. 特定疾病患病風險的評估(DISEASE SPECIFIC HEALTH ASSESSMENT)。. Ch. 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分為三個步驟:. engchi. i n U. v. 一、 以自填式的問卷詢問個人的基本資料、醫療背景、家族疾病史、個人習慣 與生活型態。通常可藉由健康檢查的資料(如身高、體重、血壓、膽固醇 等)提供更多的資訊。 二、 將個人的結果和流行病學資料、國家死亡率的統計資料以及實際的計算 做比較,評估個人未來發病的風險 三、 建議改變個人的生活型態和其他活動,以降低疾病或死亡的風險。. 25.

(31) 個人化資料收集. 風險計算. 疾病史 𝐹𝑖 =. 生活方式. 結果 判斷健康風險大小. 𝑅𝑅𝑖 ∑𝑅𝑅𝑖𝑃𝑖. 可改變危險因素. 醫學指標 ↓. ↓. 問卷. 模型算法. ↓ 個人化健康促進. 圖 6 風險評估步驟 透過人口統計資料、健康行為、健康狀況等等的資料,來評估參與者的 健康危險因子,並且提高參與者的健康和風險知覺。. 人口統 計資料. 學. 健康. 心理. 行為. 感覺. Nat. 其他. 評估. n. al. er. io. sit. 健康風險. 生理. 風險. y. ‧. ‧ 國. 立. 政 治 大. Ch. engchi U. 健康. v ni. 健康狀 況改變. 狀況. 圖 7 健康風險評估模式. 26. 變項.

(32) 第肆章 推薦內容設計 健康促進會在不同的情境中發生,例如家庭、社區、學校、工廠、職業場 所、醫院、長期照護機構等,其健康促進的需求與策略都有其特殊性。這些對 象可能也會透過不同的管道開始進行健康促進。本節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內 容分析、內容設計、情境設計及內容架構。對象從個人→家戶→群體;場域從 居家→企業→政府,配合智慧移動裝置等產品普及率日漸提升,最終可以以 智慧型裝置為平台設計互動式雲端式個人化健康促進推薦系統。. 第一節 內容分析. 立. 政 治 大. 一、建立 SVM 為基礎之健康風險評估模式. ‧ 國. 學. 不同身體健康狀況之使用者須以不同的健康促進建議,例如過於肥胖使. ‧. 用者(BMI:30-35)之心肺耐力會低於正常使用者(BMI:22-25),因此針對不同使. y. Nat. 用者之年齡及體位質量指數須建立分類系統,綜合生理參數判斷,以評估使. er. io. sit. 用者在執行健康促進處方過程之安全性。運用支援向量機(SVM)之機器學 習功能,針對不同使用者之年齡及健康狀況建立分類系統,針對個人生理參. al. n. v i n 數監測之作綜合判斷,以評估使用者在健促處方執行過程之安全,及時提供 Ch engchi U 警示機制。. 資料探勘有許多不同的功能,如分類(C LASSIFICATION )、預測(PREDICTION )、 關聯法則(ASSOCIATION)、分群(C LUSTERING )等。其中「分類」是從已定義類別 的屬性集合中,根據目標屬性建立出在資料間的法則,來描述屬性與類別之 間關係的模型,此模型可以對其它新的未知資料進行分類,以得到決策的依 據。分類問題是資料探勘或者機器學習領域最常被探討的問題,而在資料探 勘演算法中可以做分類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統計方法、類神經網路、決策樹 等,各適用在不同的情況與資料性質。資料探勘應用於信用卡詐欺偵測已有 27.

(33) 不錯的成果,如:最近鄰居法(K-NEAREST NEIGHBOR)、邏輯斯迴歸法(LOGISTIC REGRESSION)、類神經網路和決策樹等方法,皆能有效執行分類。. 二、健康促進模式之作業系統 以運動為例,雲端運動教練提供運動處方(EXERCISE PLAN)給使用者,使用 者依據運動處方並考量自身的健康狀況,運用室內之健身裝置或搭配穿戴式 裝置進行戶外的健身運動,透過無線/有線網路之傳輸運動資訊包括使用者 ID、 健身器材、運動時間、速度、卡路里及生理資訊,透過網路傳送至「雲端個人. 政 治 大. 化健康管理平台」 ,以利後續分析運動成效及運動安全監控。本研究分析作業 需求如下:. ‧ 國. 學. (1) 使用者:. 立. ‧. I. 可得知使用者的(歷史)運動資訊. y. Nat. II. 可得知使用者健康狀況. IV. 可提供查詢疾病的建議改善方法。. n. al. Ch. V. 可提供查詢身體保健的方法。 VI. 可支持養成運動習慣。. engchi. VII. 接收教練或專業醫師簡訊通知。 (2) 運動教練 I. 可以收集並建立資料庫。 II. 可得知使用者的運動資訊 III. 可得知使用者的健康狀況。 IV. 可查閱使用者的歷史運動測量數據。 V. 可查詢使用者基本資料。 VI. 可給予使用者最新資訊。 28. er. io. sit. III. 可評估運動安全性。. i n U. v.

(34) VII. 當使用者發出求救訊號及時因應處理。 (3) 醫療專家: I. 提供醫療知識的維護,包括:疾病預防、改善症狀的建議、 醫療與保健的最新訊息。. 第二節 內容設計 一、情境設計 使用者在輸入個人生理指標數值後,立即評估個人目前的健康與身體狀. 政 治 大. 況,並顯示出應該運動的項目及頻度或是每日需攝取的營養。再運用 RFID 識. 立. 別使用者資訊,當啟動健康紀錄 APP 後,使用者運動時的資訊將會傳到雲端. ‧ 國. 學. 資料庫,APP 將會從雲端資料庫擷取健身器材設定及使用者運動生理資訊, 透過 WI-FI 直接傳到雲端資料庫,讓使用者也能透過 APP 直接查詢到使用者. ‧. 的資訊,使用者依據自己運動所測量的生理資訊評估健康狀況,當使用者運. y. Nat. sit. 動的資訊達到安全警示的觸發條件,行動裝置便會啟動警示,使用者可透過. n. al. er. io. 手持裝置了解本人運動及健康資訊紀錄,提升自己平時做好運動管理的習慣。. 二、內容架構. Ch. engchi. i n U. v. 透過 APP 之健康促進服務系統利用蒐集運動或飲食資訊做為輸入資料, 透過雲端個人化運動資料庫進行數據分析不同體位質量指數及年齡對應體適 能評估之尺度,將安全警示和資訊透過行動裝置呈現給使用者,強化使用者 在健康促進處方執行過程之安全,有效支持個人健康自主管理的目標,提昇 自主健康管理能力的工作效率,提供完整健康支持方案。若是一個系統將可 再結合以下優勢: 1.. 結合符合國人風險模型的健康風險評估(HRA). 2.. 個人健檢數據趨勢分析與自主健康紀錄工具. 29.

(35) 3.. 個人與健管師互動支持介面(衛教資訊/活動通知/健康叮嚀/留 言互動/個人健康改善計畫). 4.. 高效率健管師訪談、管控與制定健康改善計畫電子化輔助介面. 5.. 自動化警示提醒與通知機制. 6.. 飲食記錄以及營養師專業管理介面. 7.. 風險族群分佈統計分析. 8.. 提供 API 支援周邊裝置資料上傳(手機 APP/穿戴式裝置/藍芽血 壓計、體溫計). 政 治 大. 可調整式服務模組設定與維護. 立.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9.. Ch. engchi. 圖 8 系統概念. 30. i n U. v.

(36) 使用者依據健康促進處方並考量自身的健康狀況,運用室內之健身裝置 或穿戴式設備,透過無線/有線網路之傳輸運動資訊包括使用者 ID、健身器材、 運動時間、速度、卡路里及生理資訊,透過網路傳送至「雲端個人化健康管理 平台」 ,以利後續分析運動成效及修正處方。系統運作規劃之健康資訊蒐集搭 配 NFC 個人身份鑑別,資料透過雲端技術整合至雲端資料庫,使用者案例如 圖 4.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9 使用者案例 (資料來源:施東錩,2016). 第三節 健康促進內容 在健康促進推薦內容中,運動是最重要的內容。對提升體適能最有效率 的運動模式及指導原則,ACSM 及 NIA 運動指導原則提供了以下三方面的內 容:1.對於體適能測驗及運動處方的推薦及建議都是有理論根據及研究支持;2. 選擇性的運動能合乎個人的需要及興趣;3.運動課程顧及安全性,都是由運動領 域的專家所設計的,可保護運動指導員免於觸犯因疏失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ACSM (2000)對老年人一般性的運動指導的建議包含:1.ACSM 於 1998 年提出 31.

(37) 經常性的規律運動及身體活動能提升日常生活功能性及健康;2.建議一個廣泛全 面性的運動課程,包括身體穩定性、柔軟度、平衡、肌力訓練、及用走路練習身 體中心轉移以預防跌倒,又以走路、有氧舞蹈及伸展之綜合性課程以增進柔軟度; 3.最好能毎天以輕度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累積到 30 分鐘(如快走及園藝) ,訓 練肌力及肌耐力的阻力訓練則建議毎週兩天(毎節訓練要相隔 48 小時),另外 毎週要參與 2-3 次伸展課程以增進柔軟度、平衡及敏捷性; (四)除此之外,ACSM 亦為不同的慢性疾病團體提供不同的運動處方。 在推薦健康與功能性體適能的分類有三種分類的說明:. 政 治 大 這些個體從年輕即開始規律的參與適當的身體活動至今,有良好的身體 立. 一、 健康型-體適能優良型. ‧ 國. 學. 健康及活動功能,且日常生活完全不受限制的個體。這類型的學員可以 從事之運動項目有較多之選擇,以增進其健康及功能性體適能爲運動目. ‧. 標。. sit. y. Nat. 二、 能獨立行動-不健康/體適能不良型. al. er. io. 這些個體年輕時偶爾運動,知道重要性,卻未定期規律的運動,也有些. v. n. 是從事不適當的身體活動,因而身體狀況有小小退步,他們當感受到身. Ch. engchi. i n U. 體機能衰退時會投入運動的,不能夠在團體運動班上課。他們在社區能 維持生活上的獨立,卻是容易發生多種慢性疾病之高危險群,他們的獨 立性易受威脅,容易變成完全倚賴及缺乏自主生活能力的類型。運動目 標:規律的身體活動能維持獨立性,及防止變成完全倚賴及缺乏自主生 活的能力。 三、 不健康型/身體障礙/行動不便-有疾病型 有慢性疾病或身體損傷(例如心肺疾病、糖尿病、關節炎、骨質疏鬆、 肌肉關節功能缺乏症等) ,使得身體功能衰退者。運動目標是利用運動復 健或從事運動使慢性病症狀不惡化。. 32.

(38) 功能性體適能之運動處方究竟爲何?究竟多少運動量對一般人之健康有 最高的效益?研究指出對普通人而言,每星期消耗 1,000 卡路里以上就可維 持身體健康。而 1,000 卡路里大約於一星期 5 天、每次 1 小時走路的運動消 耗量;而進一步對體適能有直接影響的,則是建議成人每天消耗 150-400 卡 路里,則效益可增多 20%。運動的最基本目的,在乎於獨立生活能力及身體 自主性機能的訓練、保持、或增強為最主要的優先考量。針對老年人,由於老 年人的有氧機能及肌肉骨骼系統的退化較為明顯,所以增進其有氧功能、肌. 政 治 大 練課程,都應該以約十分鐘極輕度的有氧活動作為暖身開始,繼而實施伸展 立 肉骨骼強度的運動或活動最受歡迎。而研究者建議,所有的老人骨骼肌肉訓. 運動以作為暖身的主要內容,然後在以肌力訓練和有氧訓練作中段,最後再. ‧ 國. 學. 以舒緩的有氧活動和伸展運動作結束。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建議每星期至. ‧. 少可以做 2 次、而每天做半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這樣的處方對老年人來說. sit. y. Nat. 是可以接受及值得推薦的。. n. al. er. io. 為了增進功能性體適能,一個理想運動課程應由四個相互關聯的因數所. i n U. v. 組成的,即是 FITT 之運動處方。FITT 的 F 代表運動頻率( FREQUENCY)、I 是. Ch. engchi. 運 動 強 度 (INTENSITY) 、 T 即 運 動 持 續 時 間 (TIME) 、 與 T 即 運 動 項 目 (TYPE)(HOEGER & HOEGER, 2006)。FITT 之運動處方提供了幾個有效的問題: 學員該多常去運動?要運動得多強烈?做多久才足夠?要做什麼運動才能獲 得健康及生活功能上之效益?以老年人為例,訂定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 動持續時間及運動項目等因素原則之詳細說明(HEATH, 1993): 一、 運動頻率 老人之運動頻率著重多次數之活動(每週 5-7 次) ,對老人而言,規律性 運動的次數愈多愈好。多次數運動除了在心理上有成就感之外,增加其 運動依附性,使老人更有可能把身體活動變成日常生活的例行公事。同 33.

(39) 時也合乎生理的效益,對肌耐力及柔軟度訓練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 運動強度 對老年人來說,由於體適能及生理特性上的限制及個別差異,活動強度 的控制十分重要。DINAN, S KELTON,. AND. M ALBUT (2005)建議三種有氧運. 動強度控制的方法,分別是:(一)心跳率;(二)波格自覺吃力程度量 表 (BORG’S RATE. OF. PERCEIVEDEXERTION, RPE) ; 及 ( 三 ) 等 代 謝 量. (METABOLIC EQUIVALENT, MET)。對一般較老年或有慢性病之老人運動學 員而言,低、中強度之有氧活動較爲適合。運動目標是能維持其運動興. 政 治 大 方法可能就不適合來監控強度,而應以最近三個月的心電圖表來規劃其 立 趣,並防止過度運動之傷害。若對有心臟病史的老人來説,以上的三種. 運動內容。. ‧ 國. 學. 三、 運動持續時間. ‧. 老年運動時間目標應該訂定在每次 20-40 分鐘;若是體適能狀況或病理. y. Nat. 限制,每天做 2-3 次,每次 10-15 分鐘也可以。若慢慢增進運動時間至. er. io. sit. 一小時能帶給老年人最理想之運動效益。四、運動項目: (一)注意很多 想參與運動之老年人都有某程度之身體限制。要根據其身體狀況去開立. al. n. v i n 不同之運動處方,如:負重或非負重、低強度還是中強度都必頇考量; Ch engchi U (二)運動項目中如腳踏車、游泳、椅子及地板運動都是頗適當的選擇。 跳舞及水中有氧都是不錯的選擇,注意這些運動對他們的安全性、趣味 性、可行性。最重要的是這項運動老人是否能依附並持續參與; (三)運 動模式之選擇要注重個人化及老年的獨特性,運動要多變化外,也要注 重學員個人之喜好; (四)運動處方中也應包括改良式之伸展與肌力運動。. 爲了提供給醫師及病患最新的運動處方作參考,WARBURTON, NICOL, & BREDIN (2006) 建議,爲了獲得健康效益及預防性治療的運動處方大致上可分 為四大類型:包括輕度有氧運動、中度有氧運動、高度有氧運動、阻力及伸展 34.

(40) 運動。然而醫師及病人可以就其不同的健康狀況,按其生活方式、時間、喜好 的運動模式及認為可以掌控的運動工具,挑選不同的四種身體活動策略以增 進體適能。運動能量等代謝值(MET)對於老年及更老老年人的個別差異要調 整得更低:一、低強度有氧運動:最好以≦20-39%儲備心跳率(或 2-4 METS) , 每天從事 60 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輕鬆走路、園藝。二、中強度有氧運動:一 星期 3-5 天,以≦40-59%儲備心跳率(4-6 METS)運動 20-60 分鐘:快走 1 公 里(9-12 分鐘) 、跳舞。三、高強度有氧運動:一星期 3-5 次,以≦60-84%儲 備心跳率(6-8 METS)運動 20-60 分鐘:如慢跑、游泳。. 政 治 大. 大部分的研究指出對於老年人及不習慣運動,或以坐式生活或靜態生活. 立. 方式為主的族群而言,有氧運動可以在一天內累積毎次短短的 10 分鐘運動. ‧ 國. 學. 量,或以低強度運動方式最為普遍大眾所歡迎及接受的。當然輕度或低強度 的運動可以減少運動參與者患上突然性心臟病或勞累過度而不自覺的危險因. ‧. 子。因此走路、園藝及家居活動是最受歡迎的低強度運動。輕度及低強度的. y. Nat. n. al. er. io. sit. 運動對保持健康情況的確有助益,但對增進體適能成效卻並不彰顯。. i n U. v. 體適能程度較低的老年族群從事中強度或高強度有氧訓練,讓心跳達到. Ch. engchi. 儲備心跳率再增至最大心跳率的 40-50%時,老年人之體適能指數將有明顯的 改進。有些坐式生活或靜態生活的老年人,在每週兩次的中強度運動訓練中, 儲備心跳率只需要達到 30%,他們的體適能即可以呈現明顯的進步。爲了獲 得健康效益,一般而言,運動強度愈強,所需要的運動時間則愈少;然而由於 中高強度的運動形式較為劇烈,因而增加骨骼肌組織受傷害的機率,對老年 人及不習慣運動的人會較為吃力,比較難以接受。從事規律及安全的運動能增 進及逆轉與年齡相關的健康狀況。但是對沒有做運動已經幾十年的老年運動者來 說,以循序漸進原則增進活動強度對老年運動者是最安全,也是老人運動的成功 關鍵;也比較不會讓部分活動能力較強的老年覺得運動太無聊而中途退出。Pruitt 35.

(41) (2003) 建議老年人課程設計應以漸進原則進行,初期先著重在學習運動基本技 巧 (foundational skills),繼而實施體適能活動(fitness skills),最後再從事功能性之 訓練(functional skills)。而在運動基本技巧:發展主要大肌肉群之基礎肌力、增加 關節結構之穩定性及活動範圍;體適能活動:包括心肺有氧、肌力肌耐力、及關 節柔軟度訓練的活動;生活功能性之訓練:增加動態及平衡取向之運動技巧。而 以漸進原則調整或增強運動時該考量因素包含: 一、. 4-6 週通常是用以調整或增強運動,從較溫和的中強度訓練到進入後 期較為劇烈的高強度訓練內容的最佳間隔週期,因 4-6 週的時間讓人. 政 治 大 運動個體本身之健康情況、體適能程度上之差異、及對運動之適應性 立 有足夠的適應期;. 二、. 通常決定了運動漸增的進度;. ‧ 國. 學. 三、. 運動初學者應先增加至所規定的運動量,再行嘗詴縮短持續時間並增. ‧. 加強度,老年人能夠在其最大心肺能力之 75%的強度進行運動爲其最. io. y. sit. 在實施肌力之基本技巧訓練時,要注意運動項目可以從第 1、2 週的少. er. 四、. Nat. 終目標。在肌力方面,應該要先增加次數再行增加阻力;. 量動作漸增至第 6 週較多量的動作,並先以多關節,直線的動作慢慢. al. n. v i n 改為單關節、彎曲伸展的肌力訓練 (PRUITT, 2003); Ch engchi U. 五、. 在實施心肺基本技巧之訓練時,PRUITT 建議在訓練初期的前 6 週之訓 練強度是由學員之體適能狀況而決定。初學者適合使用座位斜靠式自 行車(因為非負重及對背部有支撐的特性) ,最大心跳率的 50-60%,毎 天 2-3 次,毎次 5-15 分鐘(加起來 30 分鐘以上) 。在後 6 週心肺功能 進步以後,學員可以利用不同的有氧活動作為交义訓練的項目,其中 包括直立式自行車,交义橢圓有氧訓練機、踏步機、或其他有氧機器, 慢慢漸增運動強度至最大心跳率的 75%,毎週增加的強度幅度爲 5%, 毎週增加 5 分鐘的持續時間,直到學員能一次持續運動 30 分鐘即可. 36.

(42) 第四節 健康促進管理系統的發展 經由本研究所發展的健康促進資料庫以及推薦方式,企業可開發健康促 進管理系統。首先,企業依據自己的產業特徵或屬性,選擇優先所欲推動的 實務方案,進行健康促進方案的整體規劃,接著再依據員工的健康狀況,選 取可行的介入方案進行健康推動,最後每季、每半年或每年度進行員工健康 效標的衡量,用以檢核職場心理健康規劃與執行的效用,作為指標選擇或方 案推動的修正依據。當企業長久執行這個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時,將可內化為 公司的健康促進管理系統。.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7. i n U. v.

(4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設計的個人化健康促進推薦系統可以運用 RFID 識別使用者資訊, 在個人運動管理,運用室內之健身裝置,透過無線/有線網路之傳輸運動資訊 包括使用者 ID、健身器材、運動時間、速度、卡路里及生理資訊,傳送至透 過 WI-FI 直接傳到雲端資料庫,並以智慧型裝置做為平台,設計互動式的雲 端運動管理系統,當啟動健康紀錄 APP 後,使用者運動時的資訊將會傳到雲. 政 治 大 使用者可透過手持裝置了解本人運動及健康資訊紀錄,依據自己運動所測量 立. 端資料庫,APP 將會從雲端資料庫擷取健身器材設定及使用者運動生理資訊,. 的生理資訊進一步分析並掌握其健康狀況,養成平日運動管理及心血管保健. ‧ 國. 學. 的好習慣。所研發之管理系統利用蒐集雲端個人化運動資料庫進行數據分析. ‧. 不同體質量指數及年齡對應體適能評估之尺度,再依據蒐集使用者之 BMI、. y. Nat. 年齡、心跳和血壓等,搭配 SVM 以建立推薦模組會發送健康促進提醒使用. er. al. n. 第二節 建議. io. 安全。. sit. 者,藉此達到了結合運動提醒機制,強化使用者在運動處方執行過程之運動. Ch. engchi. i n U. v. 企業目前難以取得全面性的心理健康測量工具,僅能採單面向的指標, 造成評估結果不盡理想,本計劃整理美國 APA、歐盟、國內幸福企業等資料, 發展職場心理健康評估指標,企業可從企業社會責任、員工認可、員工發展、 員工健康、工作與生活平衡、管理者承諾、工作安全及員工參與等指標著手, 用來降低工作者的工作壓力、過勞、工作-家庭平衡及睡眠問題,以強化企業 之職場心理健康。企業間應彼此交流,凝聚該產業職場健康之共識,以因應 不同產業之特性,建立起適合該產業規範之共識,並彼此進行職場健康實務 資訊的交流,形成產業內的職場健康文化。 38.

(44)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 姜逸群,黃雅文(民 81),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台北:文景。. 2..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民 83),公共衛生學,台北:巨流。. 3.. 丁志音(1988),生活方式與健康-概念、倫理及政策的探討(上),公 共衛生,15(1),16-26。. 4.. 尹祚芊(2000),學校衛生護理,台灣醫學,4 (2),215-222。. 5.. 世界衛生組織(1948),憲章,2013 年 12 月 30 日取自 http://. 政 治 大. www.mmh.org.tw/ taitam/famme/health.htm. 立. 李卓倫(1985),健康的定義與假說,公共衛生 ,12( 2 ) , 146-159。. 7.. 行政院衛生署(2007),健康體能網站,2013 年 12 月 25 日取自. ‧ 國. 學. 6.. http://www. fitness.org.tw/TW/index.html. ‧. 8.. 黃淑貞(1991),美國推展健康促進之現況及其成本效益評估,公共衛. y. Nat. n. al. er. 王平、王宇治,以 SVM 為基礎的行動裝置病毒偵測,「第二十四屆 資. io. 9.. sit. 生 ,18 ( l ) , 55-63。. i n U. v. 訊安全會議研討會(CISC2014)」, 國立政治大學, 103.5.30。. Ch. engchi. 10. 林麗娟(2003),「運動與老化」,中華體育,第 27 卷,頁 120-125。 11. 國民健康局(2012),「從國民健康局角度談運動樂活」,行政院體育 委員 會國民體育季刊,第 41 卷 1 期, 頁 169。 12. 行政院衛生署(2012)。全民健康雲服務,2012 年 12 月 11 日,取 自中 時電子報。 13. 王平、王宇治、趙文傑、施東錩,行動裝置之健康管理應用 App 開發-以 心血管照護為例,「優質家庭生活科技資訊研討會(U-home 2014)」,崑山 科技大學,103.11.28。 14. 陳熙玫、高碩謙、柯玲琴,雲端運動教練系統之規劃,「優質家庭 生活科 39.

(45) 技資訊研討會(U-home 2014)」,崑山科技大學,103.11.28。 15. 徐南麗、鍾明惠、阮湘琪、劉絮湄、劉文偉,護理人員健康促進行為之評 估,健康與建築雜誌(2013),第1卷1期,頁37-46。 16. 王慶堯、陳彥宇、何志良,以OSGi開放式服務軟體架構為基礎之行動化健 康監測服務平台,電腦與通訊(2011),137期,頁51-58。 17. 仇方娟,南區五專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大學護理 學系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 18. 臺閩地區人口統計(2010年九月),內政部統計處。取自. 政 治 大 行政院體委會(2010),打造運動島計畫暨運動發展基金補助辦理有益疾 立. http://www.moi.gov.tw/outline2010/9.htm 19.. 病恢復或健康促進運動相關要點。取自. ‧ 國. 學. http://www.sac.gov.tw/news/NewsDetail.aspx?wmid=117&typeid=2&No=1637. y. Nat.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 20. 蘇忠信(1996),高齡者身體活動狀況與身體體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er. al. v i n 陳定雄、曾媚美、謝志君(2000),健康體適能。臺中市:華格那。 Ch engchi U n. 22.. io. 101 。. sit. 21. 王秀華、李淑芳(2009),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之運動處方,大專體育,. 23. 黃富順(2002),老化與健康,師苑社會科學叢書(10頁),台北:師大 書苑。 二、英文文獻 1.. Hsu C.W. and Lin C.J. (2002),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2.. Machin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3(2):415-425.. 3.. Hsu C.W., Chang C. C. and Lin C. J. (2003),A practical guide to 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csie.ntu.edu.tw/~cjlin/talks/freiburg.pdf. 4.. Vapnik V . N. (1995),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Springer40.

(46) Verlag, New York.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healthy life, ” 2002. Retrieved January 15, 2012, from http://www.who.int/whr/2002/en/. 6.. Google(2008), Google Health,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ogle_Health. 7.. Intel (2009), Mobile Clinical Assistant (MCA), http://www.intel.com/about/companyinfo/healthcare/products/index.htm. 8.. LIBSVM -- 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Chih-Chung Chang and. 政 治 大 Wikipedia(2008)’亞健康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亞健康。 立 Chih-Jen Lin https://www.csie.ntu.edu.tw/~cjlin/libsvm/. 9.. 10. Bracht, N. and Kongsbury, L(1990),.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in. ‧ 國. 學. health. y. Nat. edited by Bracht, N.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shing.. ‧. 11. promotion: A five-stage model. In Health Promotion at the Community Level,. er. io. sit. 12. Green, L.W. ( 1979) ,National policy in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13. Internatonal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12 ( 3): 161-168.. al. n. v i n Lalonde, M. (1974). A C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A hengchi U. 14.. Working. 15. Document(Catalog No. H31-1374), Ottawa: Government of Canada. 16. Macedo, C. G. (1991), Overview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Regional Plan. In Confronting Cholera. North-South Center. 17. Sigerist, H. E.(1941),Medicine and Human Welfa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p104). 18. Sigerist, H. E.(1946),The University at the Crossroads. New York: Henry Schuman(pp127-128).. 41.

(4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5.體能活動與體適能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6.心理健康與心理失調 (Mental health and

Including government health establishments such as public health centres and Medical Check-up Centre for Civil Servants, and private clinic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s of health

Including government health establishments such as public health centres and Medical Check-up Centre for Civil Servants, and private clinic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s of health

Including government health establishments such as public health centres and Medical Check-up Centre for Civil Servants, and private clinic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s of health

④ 小腸:小腸有消化和 吸收作用,藉由小腸 壁分泌的腸液、來自 胰臟的胰液和來自肝 臟的膽汁,消化為葡 萄糖、胺基酸等營養 物質,再由小腸壁上 的絨毛吸收。.

 Human Factor Big-data Research Center – Health Promotion for Sub-health

正向成就 (positive accomplishment) 正向目標 (意義) (positive purpose) 正向健康 (positive health)..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 (Grisso, 1999)研究指出精神健康與 吸毒或酗酒行為出現的機會成正比;比正 常青少年多出4倍診斷為 操行失常 (conduct disorder),多出10倍有 藥物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