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偏鄉師資問題與因應對策/ 2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偏鄉師資問題與因應對策/ 23"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偏鄉師資問題與因應對策

葉連祺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教授

一、前言

偏遠地區學校教師供需失衡現象 造成學校運作困擾和問題已被討論數 十 年 ,教 育當 局和 學 校亦 有因 應 處 理,但依然無法緩解或徹底解決,甚 至有加劇情形,如報載不少偏遠學校 經多次招考,在開學前將可能面臨班 級無教師任教的窘境。這顯示偏鄉師 資供給問題具有複雜性、變動性和脈 絡依賴性,即該問題牽涉多方面因素 (如教育政策、人性需求、學校運作 等)交互作用的影響、前述因素隨不 同時間造成不同程度影響、相關因素 對個別學校造成互異影響,此意味著 可能需要從更廣泛地多層面和多角度 去檢視影響因素、釐清其因果作用關 係鏈,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需要更深 入檢視造成問題是通例還是特例、釐 清問題本質是檢視解決對策是短暫治 標還是根本治本、評估實施影響是多 正向效益抑是多負面惡化甚至轉移衍 生更大問題。 其次過去對偏鄉教師問題已有頗 多 引 介他 國作 法、 調 查偏 鄉教 師 看 法、甚至量化實證分析造成問題的諸 多因素影響關係等研究成果,檢視這 些有助於拼湊出更完整、客觀且明確 的問題圖像,再配合對該問題的論述 基礎做廣泛討論,會利於掌握問題本 質和造成問題關鍵因素。因此,本文 試圖向前看以彙總過去研究證據、向 上 看 以評 估已 知政 策 方案 或提 案 構 想、向下看以剖析有關論述基礎,最 後向後看指出可能的因應對策和思維 供參考。再者本文聚焦偏遠地區學校 教師供需問題,將之簡稱為偏鄉師資 問題,兩者視為同義詞,師資問題牽 涉教師數量和素質兩向度,受限篇幅 對於其他如偏鄉不適任教師處理等問 題則不擬討論。

二、論述基礎與相關研究

教育部在「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 展條例」草案提到師資流動率高、師 資人力不足和師資人才難聘三個偏鄉 學校聘教師問題,細視其牽涉偏鄉師 資質與量的失衡。更深究之,偏鄉師 資問題的本質應是師資供給—需求關 係的合理平衡、教師人性需求—教育 行業期望的適度抗衡、教師流動—教 師駐留的動態妥協、教育政策作為— 學校本位運作-教師個人需要的有效 調和,若能清楚理解和妥適處理這四 種關係,當能紓緩偏鄉師資問題和降 低所產生衝擊。以下分論之。 (一) 師資供給—需求關係的合理平衡 基本上偏鄉師資問題是以理想的 師資結構或以非偏鄉地區的師資結構 為比較基準而形成認定。圖 1 是廣義 的學校教師人力結構,意指學校應有 足量和質佳的編制教師(X)和過量和質 佳的非編制教學人員(Z),編制教師指 具合格教師證的編制內教師,非編制 教學人員指協助學校實施正式課程和 非正式 課程的校外 專 業人員 。理想

(2)

上,應該編制教師(X)達 100%,非編 制教學人員(Z)則越多越好,可擴展編 制教師教學成效,增進學生受益,然 而編制教師會因服役、生產、生病等 因 素 得暫 離學 校, 造 成教 師人 力 短 缺,或因配合推動新教育政策,無法 運用編制教師,此時具替代教師人力 性質的代理和代課教師(Y1)或具補充 教 師 人力 性質 的教 學 輔助 人員 ( 如 2688 專案教師) (Y2)就應運而生, Y=Y1+Y2。是故實務運作上,學校的 編制教師(X)為 A1%,代理代課教師 (Y) 是 A2% , A1%+A2%=100 , 通 常 A1%>A2% , 理 想 為 A1%=100 , A2%=0 ; 若 A1%=A2% , 甚 至 A1%<A2%,那就表示學校無足量合格 教師,易造成行政和教學運作困難, 衝擊學生教育品質和受教權益,這多 數發生在偏鄉學校,所以視為問題。 但是更根本的問題是可能偏鄉學校的 A1%+A2%<100,B%→0,意味著偏鄉 學校不僅合格編制教師不足,招募代 理代課教師也有困難,招募校外非編 制教學人員更加不易,這就顯示師資 質與量皆不足,很值得重視和解決。 學校教師人力 向度 性質 基本要素 進階要素 A1% A2% B% 內容條件 志業(久留服務) 代理代課 敬業(貢獻付出) 教師素質 樂業(教育熱忱) Y Z 競業(教學經驗) 學校招募 形式條件 專業 基業(資格合格) 教師數量 基本條件 X 職業(專業培育) 編制教師 國定/正式課程 非編制教學人員 校本課程/活動 圖 1 學校廣義教師人力結構 而人力素質是師資供給—需求關 係的另一思考點,圖 1 指出教師素質 可分成多個層級,越高層級教師具備 越多下轄各層級教師特性,其由具合 格教師證的基業教師發展到付諸久留 學校服務行動的志業教師。滿足基業 教師條件的學校只是門檻,學校具有 競業以上層級教師越高比例則整體教 師素質越佳,不少偏鄉學校似乎滿足 基業教師的形式條件都有困難,遑論 合乎樂業、敬業、志業條件的優良師 資,這也是偏鄉師資的問題所在。也 就是說偏鄉學校是相對比較之下,發 生了師資供給—需求關係的不合理失 衡。 (二) 教師人性需求—教育行業期望的 適度抗衡 偏鄉教師是自然人,需要滿足作 為人的基本需求,圖 2 顯示以 Maslow 需求層級觀點來看教師的人性需求結 構,其顯示教師對教職工作有不同層 級的需求待滿足,這些需求涉及許多 校內外人事物的條件設定,當發生需 求不滿足情形時,教師可能採取不同

(3)

因應策略,而遷調或離職是普遍適用 於各層級可能採行的對策。圖 2 亦透 露出教師人性需求滿足和教育行業期 望是有對應關係,分別影響教師實踐 專業、樂業、敬業和志業的教職理想, 當教師需求不滿足時將影響各類教職 理想的實踐情形和效果。就偏鄉教師 而言,通常欲滿足較低層級的生理、 安全需求均較非偏鄉教師困難,故其 遷調或離職的意向可能相對較為強烈 和明顯,形於外則是偏鄉教師的流動 相對頻繁,且教師流出偏鄉比例高於 流入偏鄉比例。 Maslow 需求層級 教師人性需求 期望 涉及有關人事物 涉及事項 不滿足時可能作為 自我實現需求 職務升遷、專業進 修、榮譽表現獎勵等實 現和滿足、教育資源分 配公平和充足等 減 少 自 願 性 專 業 付 出、調整工作重心和對職 場觀點、尋求專業成長替 代性管道、遷調或離職等 志業 學 校 人 事 制 度、學校文化、校長 領導、教職工作法規 和政策、教育資源分 配等 尊重需求 專業權威、專業自 主等受尊重和重視、勞 務付出和所獲薪酬的公 平性、教職社會地位和 聲望等 抗拒或拒絕非教職專 業的勞務、減少薪酬不佳 的非法定額外付出、提出 校 務 或 教 職 工 作 改 善 建 言、減少提供專業建議和 參與校務、遷調或離職等 敬業 教職工作法規和 政 策 、 新 聞 傳 媒 報 導、校長領導、學校 管 理 機 制 、 學 校 文 化、社區關係、教育 資源分配等 愛與隸屬需求 與學校同仁和親師 生人際關係、學校群體 隸屬、家庭親人關聯等 維繫和維護等 疏離或敷衍應付有關 人士、減少參與校務、遷 調或離職等 樂業 校長領導、學校 管理機制、學校文化 和組織氣氛、社區公 共關係等 安全需求 心理意識和人身安 全、居住和交通安全、 教職工作安全、退撫機 制安定、學校存廢政策 等 設法自行改善、要求 校方協助改善、遷調相對 理想學校或離職等 專業 學校內外環境安 全和衛生、教職工作 法規和政策、學校治 理政策等 生理需求 交通、住宿、飲食、 醫護等基本生活機能滿 足等 設法自行改善、要求 校方協助改善、遷徙至相 對理想居住地點、遷調或 離職等 專業 學校交通和住宿 等生活環境、社區醫 療設施等 圖 2 基於 Maslow 需求層級論之教師人性需求結構、不滿足時可能作為和涉及之情境條件 換言之,就人性需求角度來看, 偏鄉教師流動意味著是教師基於滿足 人性需求的多重考量下所做決定,其 離開偏鄉在於冀望獲得更安全、更合 乎人性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或者是更 尋求更多愛與隸屬、尊重及自我實現 需求的滿足。因此當教師人性需求>教 育行業期望時,偏鄉師資質與量的穩 定結構將改變,造成偏鄉教師流出>流 入的失衡狀態,也連帶可能造成教師 質降>質升的惡化現象。 (三) 教師流動—教師駐留的動態妥協 教師流動促進師資新陳代謝應是 自然發生且必須的,但是偏鄉教師流 動相對於非偏鄉地區來的更頻繁且流 入小於流出,造成師資供需失衡而教

(4)

師短缺嚴重,影響正常教學推動,才 變成大問題,因此偏鄉教師流動和駐 留的合理平衡值得思考。依據法規, 目前合格偏鄉教師流動的管道和流向 見圖 3,當四類教師流入數+在職教師 留 任 數 = 五 類 教 師 流 出 數 時 便 是 平 衡;依此理想上,偏鄉學校應有適量 初任教師流入以增加教學活力,並有 適量優質教師留任,以傳承教學經驗 和輔導初任教師,而構成老中青三代 教師的協力合作結構。再綜合探討偏 鄉學校經營和師資問題的研究文獻, 以教師流動為思考角度,不涉及教學 專業知能判斷,似可推演出六類可能 的偏鄉教師類型見表 1。就偏鄉學校而 言,為 維護教育品 質 和學生 受教權 益,主要減少逃避型和跳板型兩類教 師比例,增加熱血型和長駐型兩類教 師比例,並協助暫居型教師尋求定向 而願意留任,則教師流動失衡便易紓 解。綜言之,偏鄉教師流動和教師駐 留具動態互動關係,牽涉師資培育、 甄選、遷調和介聘、進修、甚至福利 等事項,又偏鄉教師流動有助於更新 教師人力,不當管制教師流出端可能 衝擊教師流入端,影響整體教師生態 平衡、教學經驗和文化傳承著實不可 不慎。 管道 教師流入(I) 教師流出(O) 資深教師退休 分發 初任教師(師資生)分發 偏鄉學校 在職教師離職 甄選 初任教師甄選 在職教師甄選他校 介聘 在職教師介聘 在職教師介聘他校 遷調 在職教師遷調 在職教師留任 在職教師遷調他校 圖 3 偏鄉教師流動關係 表 1 基於教師流動角度之偏鄉教師可能類型及其特性 教師類型 對現職看法 教職選擇 流動傾向 教師可能圖像 1.熱血型:熱愛偏鄉生 活和服務 實踐理想、展現能 力和磨練機會 夢幻選擇 輕微,除非特殊重大 因素衝擊 教學 資 歷淺 , 少家 庭因素負擔 2.暫居型:暫居,無特定 想法 暫 時 安 身 立 命 地 點 次佳選擇 中度,因情境變化而 變 教學 資 歷淺 , 少其 他發展考量 3.逃避型:暫居,有特定 意圖 作為避難所 不得已選擇 中度,因情境變化而 變 教學表現待加強 4.跳板型:暫居,待遷調 他地機會成熟 作 為 墊 腳 石 和 跳 板 不得已選擇 強烈,伺機而動 多家 庭 因素 負 擔 , 多生涯發展考量 5.定居型:在偏鄉成家 服務自己和家鄉 自然選擇 輕微,因子女教育或 家庭因素而變 家 庭 因 素 主 導 思 維 6.長駐型:自願留任偏 鄉服務 享 受 教 學 和 生 活 樂趣 最佳選擇 輕微,除非特殊重大 因素衝擊 教學 資 歷多 , 少家 庭因素負擔 (四) 教育政策作為—學校本位運作- 教師個人需要的有效調和 穩定且高品質的偏鄉師資向來被 視為教育治理目標,理想上偏鄉師資 向外地流動應該和遷調流入偏鄉取得 動態平衡,然而現況卻是每年偏鄉的 合格和代理師資流出異動頻繁,造成

(5)

多數偏鄉學校每年都要招募新教師, 少數學校則例外地鮮少教師流動,這 顯示處理偏鄉師資過度流動問題需宏 觀和微觀地正視複雜的影響因素。檢 視臺灣地區逾 30 筆探討偏鄉地區教育 和教師的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研究成 果,彙總見圖 4。其透露出影響偏鄉教 師異動傾向(指有想離開偏鄉學校的 想法和做法)的因素計有政策/制度、 學校組織、受教育者、教師個人四類, 主 要 係前 三類 因素 影 響教 師個 人 因 素,而個人因素又可簡略分成教師個 人和教師家庭兩小類,教師個人因素 主要指對於現職工作的感受(如工作 壓力、工作滿意)及對工作組織環境 的感受(如組織氣氛、組織認同)等, 而教師家庭因素則有教師生涯發展規 劃(如成家、進修學位)、家庭照護(如 照顧家人、規劃子女教育)等項。又 校長領導、學校設備、行政單位支援 教師、整體行政效能、學校資源分配 等項的合理和優質,亦衝擊教師異動 傾向,這彰顯出學校對於偏鄉教師流 動是有部分影響效果不容小覷。 政策/制度 學校組織 教師個人 受教育者 資源分配↓ 縣 市 發 展 和 地 域差異/意識↑ 工作升遷↓ 組織認同↓ 學生學習↓ 教學自主↓ 留任意向↓ 教 育 治 理 作 為 ↑↓ 組織氣氛↓ 家長配合↓ 工作樂觀↓ 工作認同↓ 教師薪酬、福利和 退撫機制↑↓ 組織承諾↓ 工作投入↓ 異動傾向↑ 家庭因素↑ 裁併校政策↓ 工作滿意↓ 工作壓力↑ 生涯發展↑ 校長領導↓ 工作倦怠↑ 人際關係↓ 教 師 遷 調 和 介 聘機制↑ 行政支援↓ 工作負荷↑ 學校設備↓ 行政效能↓ 圖 4 偏鄉教師流動之多層面影響因素及實證影響關係 註:↑表示因素作用增強,↓表示因素作用減弱,→表示因果影響關係。 再者宏觀層面的縣市發展差異形 成後山意識(指臺灣東部縣市落後西 部地區縣市的認知和印象)和地域文 化認知差異衝突、偏鄉學校裁併校危 機感受(指偏鄉學校易遭裁廢將導致 教職工作不保的恐懼)、教師遷調跨縣 市學校積分評定機制造成偏鄉學校跳 板效應(指遷調偏鄉學校求加分,以 提高未來跨縣市遷調成功機會)、縣市 教育治理齊頭式平等作為造成工作負 荷高和壓力大(指偏鄉學校與都會學 校不顧及人力資源差異,均需辦理考 評等交付業務如期繳交成果)、縣市教 師福利機制差異而造成磁吸效應,此 皆衝擊偏鄉教師留任意願,推升異動 傾向,需要重視。至於屬於家長、學 生甚至社區和部落的受教育者因素, 也可能影響偏鄉教師異動意願,但因 人而異。綜言之,圖 4 顯示偏鄉師資 流動主要可視為是教育政策作為、學 校本位運作、教師個人認知三者的交 互作用結果,當外部的教育政策和學

(6)

校運作盡是推促教師離開偏鄉的推力 時,自然削減教師個人認知應續留偏 鄉有教無類的信心和動機。

三、偏鄉師資問題與因應對策檢

(一) 基本觀念分析 如前所述,偏鄉師資問題由來已 久,牽涉許多層面因素(圖 4),欲改 善值得思考四組論述關係(即師資供 給—需求關係的合理平衡等),基本上 偏 鄉 師資 質與 量失 衡 所導 致教 育 品 質、學生素質、受教權益等受損,才 是真正問題關鍵。多年來教育政策制 定者、縣市政府甚至偏鄉學校領導者 多已致力處理偏鄉師資問題,但問題 依然存在並造成困擾,顯然其肇因盤 根錯節,有待釐清原因、確立理念、 及多方處理。 追根究柢處理偏鄉師資問題,取 決於得存在一組因果影響鏈作為該議 題成立的假設性前提,即「偏鄉社區 發展佳→生源穩定且合理→學校生存 無虞→師資質佳量好→學生受教品質 佳→學生表現/成就佳」,若偏鄉發展欠 佳,自然會學生來源不足,學校遭致 裁廢危機,必然教師自危不來,此時 既無學校便無師資問題;因此討論偏 鄉師資問題得立基於偏鄉學校不裁廢 的假設前提,故提振偏鄉的經濟、交 通、醫療等發展,實為必要的配套措 施。其次,前述因果影響鏈顯示改善 偏鄉師資是增進學生教育品質、維護 受教權 益、提升學 習 成效等 項的前 因,即解決偏鄉師資問題不是最終目 的,應是促成後續學生品質和權益確 保的工具性手段或中繼性目標,換言 之改善偏鄉師資必須與學生教育品質 和權益連結才有意義。 再者,根據圖 2 和圖 4 可知處理 偏鄉師資問題需涉及考量微觀面學校 經營和宏觀面縣市區域發展,這些構 成討論的基礎和支柱如圖 5,而制定相 關教育政策與治理應聚焦於學生素質 提升等三項目的,並與教師人性需求 求得適度平衡,此包括安定工作環境 (如行政單位支持、合理分配資源)、 合理工作條件(如工作負荷合理)、專 業發展空間(如尊重專業、鼓勵進修 和輔導)(見圖 4)。相關政策、法規和 實務可考量公平、彈性、卓越、價值 四項規準:公平規準指相關改善舉措 宜講求 最多數人受 益 、造成 最少損 害、合乎比例原則;彈性規準指在制 式規定外可有例外授權第一線學校主 管適度因地因時因人制宜作為;卓越 規準指改善作為兼顧提升偏鄉師資質 與量,以增進學生教育品質最大化為 目標;價值規準指有關措施除增進預 期項目效益,也遏止新增後遺症或其 他新問題。又教育專業應為整個問題 處理的核心主導理念,除消極補足合 格教師外,應積極以增加偏鄉學校的 長駐型和熱血型老師比例(表 1)、提 升教師素質達競業、樂業、敬業甚至 志業層次(圖 1)為績效達成指標。

(7)

公平、彈性、卓越、價值 教師人 性需求目標 教育專業 教育治 理政策目的 安定工作環境 合理工作條件 專業發展空間 學校經營 教育資源 學生素質提升 教育品質確保 受教權益保障 縣市治理、經濟文化 圖 5 偏鄉師資問題處理之平衡觀點 (二) 因應對策檢視 過 去 幾 年 教 育 部 已 推 教 育 優 先 區、攜手計畫、補救教學方案等改善 偏鄉教育,並於 104 年發布「偏鄉教 育創新發展方案」和「偏鄉學校教育 安定方案」,106 年更規劃立法「偏遠 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不少論者也 紛紛獻策相關改善構思(如設立偏鄉 教師證),亦見偏鄉校長有創意作為 (如遊客打工換宿) 一些縣市也推出 改 善 方案 (如 多校 共 聘教 學輔 助 人 力),顯然可因應改善對策甚多。基本 上可聚焦於單一偏鄉學校,將改善偏 鄉師資流動視為一個學校教學人力系 統的運作情形,目前不少偏鄉學校中 替代教師人力(指代理代課教師)佔 極大比例,編制合格師資比例甚低, 每年招募替代教師多於編制教師,每 年離校替代教師和編制教師亦多於留 任教師,呈現啞鈴形或錐形見圖 6 上 圖;而改善後則理想上預期吸引大量 替代教師人力和編制合格師資流入學 校,兩者離校流出教師則比例大幅度 降低,而留任教師比例大幅提高,整 體形成明顯喇叭形的流量變化見圖 6 下圖。換言之,理想的偏鄉師資問題 改善應該創造吸引教師流入誘因,提 供教師留任環境,適度抑制教師流出 條件,使得整體學校師資保持合理的 流動, 形成良好的 師 資新陳 代謝機 制,既充足教師數量也提升素質。 教師流入 教師留任 教師流出 改善前 替代教師 偏鄉學校 現況 1 編制教師 改善前 替代教師 偏鄉學校 現況 2 編制教師 改善後 替代教師 偏鄉學校 預期 編制教師 圖 6 偏鄉師資問題改善前後之系統運作預期理想性變化 註:區塊大小表示教師流動數,方框表示偏鄉學校教師編制數 其次綜合論述、既有政策和方案 所提改善偏鄉師資問題的做法及可能 疑義見表 2。此指出三大類預期目標及 採用的八項思維、16 項策略和 22 項作 為,含括師資培育、資格檢核、教師 遷調、員額編制、福利、學校經營、

(8)

校長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和獎勵等層 面,顯示可由多層面多方式以整合式 改善偏鄉師資問題。 表 2 偏鄉師資問題之可能改善對策與衍生問題 改善對策 有關衍生問題 目標 思維 策略 作為 疑義或後遺症 調整/配套作為 降低合格 專任教師 流動 投入偏鄉專 門培育教師 增 加 適 合 留 任教師 開辦久任偏鄉 代理代課績優 人員參加偏鄉 師資短期培育 專案 開 辦 培 育 專 案 課 程 和 培 育時間易爭議 審慎評 估開 辦專 案合理性和效益 降低合格 專任教師 流動 投入偏鄉專 門培育教師 增 加 適 合 留 任教師 設立僅限服務 偏鄉教師證 偏 鄉 教 師 證 有 效 年 限 合 宜性待共識;偏鄉教師證 可能成效待考驗 審慎評 估設 立偏 鄉教師 證合 理性 和效益 降低合格 專任教師 流動 投入偏鄉專 門培育教師 增 加 適 合 留 任教師 專案(或專班) 公費培育偏鄉 服務師資 限 制 專 案 或 專 班 師 資 服 務 期 限 額 滿 轉 調 非 偏 鄉 地區易爭議;放棄接受公 費 培 育 違 約 處 理 合 理 性 和易生困擾;專班或專案 培 育 師 資 易 牴 觸 師 資 培 育自由化;專案或專班師 資 素 質 和 敬 業 評 估 不 易;專案或專班師資培育 人數預估可能困難 獎勵偏 鄉在 地學 生參加 專案 或專 班師資培育 降低合格 專任教師 流動 增進教師偏 鄉教育知能 增 加 適 合 初 任教師 師資培育納入 探討偏鄉教育 課程 開 設 偏 鄉 教 育 課 程 所 需 師資較難尋覓;偏鄉教育 課程目標和內容待共識 建立偏 鄉學 校教 育和課程資源網 降低合格 專任教師 流動 抑制教師流 出 增 加 教 師 流 出困難度 限制教師服務 滿一定年限才 能遷調非偏鄉 地區 年 限 過 高 不 利 招 收 公 費 師資生和甄選教師,公費 生放棄培育困擾增加;易 造 成 教 師 服 務 後 期 工 作 倦怠;影響學校師資人力 代謝;影響教師因家庭特 殊因素申請遷調權益 僅限制 某類 教師 (如公費生分發、 偏遠學 校甄 選錄 取的初任教師); 彈性且 合理 處理 教師因 家庭 因素 申請遷調權益 解 決師資 人力不足 增加教師人 力 補 充 教 師 人 力 調整教師員額 編制以增加教 師人力 偏 鄉 學 校 遭 裁 撤 或 調 整 班 級 編 制 則 教 師 工 作 權 益待保障 審慎評 估後 續學 校存廢 可能 情形 以作配套措施 解 決師資 人力不足 增加額外教 師人力 增 加 教 師 人 力 獎勵在職教師 自願借調服務 偏鄉地區學校 借 調 教 師 素 質 影 響 偏 校 教育;借調教師衝擊原校 人事和經營運作 評估借 調 教 師素 質 和對 原校 校務 經營衝擊 解 決師資 人力不足 增加額外教 師人力 增 加 教 師 人 力 獎勵偏鄉服務 績優代理教師 免甄試再續任 偏 鄉 學 校 代 理 教 師 成 績 考 核 規 準 不 當 或 審 查 不 合理易遭質疑 建立考 核偏 鄉代 理 教 師 成 績 機 制,求透明合理 解 決師資 人力不足 增加教師人 力 增 加 教 師 人 力 實施偏鄉多校 共聘教師或教 學協助人力 偏 鄉 學 校 交 通 和 人 身 安 全待完善;偏鄉學校交通 費用補助待共識 評估共 聘 教 師素 質和教學成效 解 決師資 人力不足 增加額外教 學協助人力 資 加 教 學 協 助人力 利 用 閒 置 空 間,實施旅客 打 工 ( 如 才 藝 教學)換宿 旅 客 來 源 和 教 學 項 目 不 穩定;旅客教學素質和內 容 價 值 性 可 能 無 法 確 實 評估 結合社 會公 益或 文藝團體,推動定 期偏鄉 學校 才藝 教學或展演 續下頁

(9)

改善對策 有關衍生問題 目標 思維 策略 作為 疑義或後遺症 調整/配套作為 增 加師資 流 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留 任服務 增 加 教 師 福 利 獎勵久任偏鄉 且成績優良的 教師及其他人 員(如校長、代 課教師) 久 任 偏 鄉 時 間 和 成 績 優 良 評 定 規 準 和 方 法 影 響 公信力;評審過嚴或過寬 易影響預期獎勵效果 定期評 估實 施效 益並做適度調整 增 加師資 流 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增 加 教 師 福 利 減免教師住學 校宿舍相關費 用(如租金) 減 免 規 定 對 非 偏 鄉 學 校 公平性易受質疑;減免項 目合乎比例原則待共識 檢視實 施減 免規 定的法 理基 礎和 衝擊 增 加師資 流 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增 加 教 師 福 利 提供教師服務 偏鄉地域加給 偏鄉學校定義待釐清;偏 鄉 學 校 地 域 加 給 合 理 性 和公平性須有共識 清 楚合 理定 義偏 鄉學校 增 加師資 流 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增 加 教 師 生 活便利 補助偏鄉學校 宿 舍 設 備 購 置、修建、安 全監控等費用 偏 鄉 學 校 購 置 設 備 和 修 建 費 用 編 列 不 當 或 規 範 不清易遭質疑 提供編 列費 用參 考基準,合理審查 避免浪費 增加師資 流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減 少 教 師 工 作 負 荷 和 壓 力 , 專 注 教 學 授權偏鄉學校 彈性經營運作 (如減少考評) 彈 性 運 作 規 定 對 非 偏 鄉 學 校 的 公 平 性 易 受 質 疑;可彈性運作內容合乎 比例原則待求共識 全面檢 視對 學校 經營運 作效 益低 微卻干 擾大 的行 政要求(如考評) 增加師資 流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強 化 教 師 專 業知能 推動偏鄉學校 組教師專業成 長聯盟或社群 偏 鄉 學 校 交 通 不 便 不 利 聯盟教師互訪交流;各校 專 業 需 求 差 異 造 成 共 享 和 交 流 聚 焦 話 題 可 能 較 少;課務工作和時間緊湊 影 響 聯 盟 交 流 成 效 和 推 廣;聯盟交流強制性弱遭 致統合成效較弱 協調聯 盟學 校行 政運作 時間 和步 調達共識作為 增加師資 流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改 善 學 校 經 營 體 質 和 發 展 鬆綁和授權偏 鄉學校彈性調 整行政和教學 運作 彈 性 運 作 規 定 對 非 偏 鄉 學 校 的 公 平 性 易 受 質 疑;可彈性運作內容合乎 比例原則待求共識 檢視和 精簡 對學 校經營 運作 效益 低微卻 干擾 大的 要求(如考評) 增加師資 流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調 整 學 校 經 營體制 推動偏鄉學校 轉型、發展特 色或教育實驗 方案 學 校 轉 型 或 教 育 實 驗 方 案 獲 得 學 校 和 社 區 人 士 支持共識;學校相關人員 因 應 學 校 變 革 的 準 備 度 和配套措施待周全評估 提供學 校轉 型或 教育實 驗必 要性 協助 增加師資 流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改 善 偏 鄉 校 長 領 導 和 主 任 管 理 理 念 和行政作為 儲訓課程納入 偏鄉學校領導 與治理課程 相 關 授 課 師 資 可 能 不 少;偏鄉學校領導實務案 例 課 程 需 新 創 且 因 應 偏 鄉區域差異性 提供偏 鄉學 校治 理 相 關 資 訊 網 站、討論論壇供查 詢參考 增加師資 流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表 揚 偏 鄉 績 優 貢 獻 的 校 長 、 主 任 和 教師 教育人員全國 獎 勵 ( 如 師 鐸 獎 ) 增 列 偏 鄉 教育貢獻項 評 選 規 準 和 過 程 求 嚴 謹 和公平 適度行 銷當 選教 師事蹟和貢獻,行 銷偏鄉 教師 貢獻 和形象 增加師資 流入和留 任誘因 吸引教師流 入和留任服 務 建 立 資 深 績 優 偏 鄉 教 師 輔導機制 遴選資深績優 偏鄉教師協助 輔導初任教師 遴 選 資 深 績 優 偏 鄉 教 師 機制求嚴謹和公正;協助 初 任 教 師 的 輔 導 機 制 待 務實和專業 建置輔 導資 源網 站,提供相關知能 和 優 質 成 功 個 案;結合推動偏鄉 教師貢獻獎勵

(10)

四、結語

偏鄉師資問題是多重原因和偏鄉 區域特性交互作用所衍生,需要抽絲 剝繭理出清楚頭緒。前述討論已說明 偏鄉師資問題植基於四種關係的妥適 處理,可以討論偏鄉師資問題實基於 一組因果影響鏈:偏鄉社區發展佳→ 生源穩定且合理→學校生存無虞→師 資質佳量好→學生受教品質佳→學生 表現/成就佳,此彰顯了處理偏鄉師資 問題的優先次序和影響輕重,即提升 偏鄉經濟發展和促進生源穩定是討論 偏鄉師資的兩個關鍵條件。 其次,偏鄉師資問題最主要牽涉 的是人,教育政策制定和推動必須思 考滿足教師人性需求並兼顧學生受教 權益以求得平衡,也要考量平衡政策 普適性和偏鄉學校各殊性,根據教育 專 業 ( education profession ) 和 培 力 (empowerment)理念與作為,創造適 度彈性制度和法規、多方支持資源和 環境、激勵人員實踐專業,以提升偏 鄉學校的吸引力、教育績效,讓教師 流動形成一個良善循環,則偏鄉師資 問題改善或解決當能實現。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請持續配合本部 政策推動藝術教 育、師資供需評 估、辦理教育實習 及 教 師 進 修 工 作,建議針對提升 國民中學專長授 課比率教師進修 第二專長學分班 辦理部分,可後續 追蹤。.

上課時,你總是自 動的舉手想回答老師 的發問問題,上課態 度認真又專心,真是 個好孩子!皆下來的

道德決策者本身必須意識 ( 知覺 ) 到道德問 題,產生道德感受與認知,才會有後續的判斷

主任、教師、熱心家長組成能源教育推動小組,研訂各項能源教育活

4.6

課輔師資人力的不足,往往也成為學童持續學習的重大問題。也因此我們長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初中聆聽範 疇的學與教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