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慧芬博士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

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

研究生:張錫男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期望,並進 一步探討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助益、不利影響及困境。 本研究採全縣普查的方式進行,針對臺中縣165所公立國民小學中,有運用退休教 師擔任學校志工的67所公立國民小學,管理學校志工單位之主任為對象進行問卷調 查,探究臺中縣的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期望、助益、不利影 響及困境,共發出67份問卷,可用100%。研究工具為自編之「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 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問卷」,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與次數分配等統 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壹、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 一、運用退休教師志工的項目以圖書管理志工最多。 二、運用退休教師志工的時間,兼顧學校的規劃及退休教師的方便。 三、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以晨光時段較多。 四、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以每週滿 1 小時~未滿 2 小時較多。 五、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以每週每人一次及兩次居多。 六、運用退休教師志工的整體情形,以請其協助實施學生輔導最多。 七、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以請其實施學習輔導,提高學生學習動機運用最多。 貳、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 一、運用退休教師志工的期望的整體情形,以請其協助實施學生輔導期望程度最高。 二、運用退休教師志工的期望,以請其實施學習輔導,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期望程度最高。 參、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助益現況 一、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助益現況的整體情形,以專業態度助益最大。 二、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助益現況,以請其做為學校教師教育態度之楷模為最大助益。

(3)

肆、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期望助益 一、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期望助益的整體情形,以專業態度期望助益最大。 二、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期望助益,以請其做為學校教師教育態度之楷模期望助益最大。 伍、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以造成牽制學校行政運作的問題,影響較為不利 陸、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以退休教師志工招募不易為最大困境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行政單位、退休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國民小學、退休教師、學校志工

(4)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the use of retired teachers as the school volunteers’ situation and expectation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that using retired teachers as school volunteers’ situation, expectation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se of retired teacher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as a school volunteer help, adverse effects and difficulties.

In this study, 165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county in the way of census, targeted use of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in 67 schools,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school volunteer of units Management Director to conduct the questionnaire, explore the use of retired teacher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as a school volunteer situation, expectations, help, adverse effects and difficulties, issued a total of 67 questionnaires were available to 100%. Research tool was calle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in the circumstance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data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o analyze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research lead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On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situation. 1.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to be library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n the volunteer

project.

2. The time planning of using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which planning time by the school please retired teacher participation and respect for them with a convenient time to both consider.

3. Using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in the morning is the most of time.

4.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 hours per person per week to over 1 hour ~ not after 2 hours mostly.

5. Using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school average number per person per week to once and twice per week is the most

6. Using retired teachers as the school's overall situation in order to please volunteer retired teachers to help implement is the most in the use of student guidance

7. The use of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in order to please retired school teachers to implement training and guidance, improving the use of the most motivated students. Two.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expectations 1. Using retired teachers as the school's in the excep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lease volunteer

retired teachers to help implement is the most in the use of student guidance

2.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hoping that pleasing retired teacher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guidance,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expect the highest degree. Thre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help the

(5)

1.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help for the over all status among which attitude of professionalism is the greatest helpful.

2.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help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plea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to be the model of educational attitude of school teachers for the greatest helpful.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of the expected help

1.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of the expectations among which the professional attitude is the greatest helpful.

2.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of the expected help to plea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to be the model of educational attitude to school teachers is the greatest help. Fiv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over all situations in which please retired teachers as school volunteers will contain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of the school is the highest scores and greatest impact.

Six.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use retired teachers as volunteers of the plight of the over all situations in which as difficult to recruit retired teachers to volunteers a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o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 the retired teacher and the future will be related the research to propose the concrete proposal.

(6)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3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退休教師的理論基礎---7 第二節 學校志工的意涵及相關理論---15 第三節 退休教師與學校志工的相關研究---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48 第四節 實施程序---5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7 第一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現況分析---57 第二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期望分析---68 第三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助益分析---74

(7)

第四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不利影響分析---81 第五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志工之困境分析---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7 第一節 結論---87 第二節 建議---90 參考文獻--- 94 中文部份---94 西文部份---99 附錄---100 附錄一 正式問卷樣本分佈及回收情形---100 附錄二 教育業務志願服務獎勵辦法---102 附錄三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形與期望問卷(專家意見調查) ---104 附錄四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形與期望問卷(調查 問卷專家學者修正意見與修正情形彙整)---118 附錄五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形與期望問卷---136 附錄六 臺中縣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人數調查表---142 附錄七 臺中縣政府所屬學校退休教職員資料檢核名冊(含月退及一次退)---145

(8)

表 次

表3-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 48 表3-2 建立研究效度之專家學者與教育人員名單(依姓氏筆畫排序)---50 表 3-3 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現況與期望問卷之「基本資料」的專家內容效 度分析---51 表 3-4 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現況與期望問卷之量表的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52 表4-1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項目之情形配---58 表4-2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時間的規劃---60 表4-3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時段---61 表4-4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平均每週每人時數---62 表4-5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平均每週每人次數---63 表4-6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64 表4-7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69 表4-8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現況助益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75 表4-9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助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78 表4-10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不利影響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82 表4—11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困境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84

(9)

圖 次

(10)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本章 共分三節,分別說明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縣市政府財政窘困的情況下,國民小學教師人力的編制往往無法負荷現在日益 繁重的工作量,間接造成學校人力不足的困境。以國民小學為例,經驗豐富的退休教 師在現今學校人力不足的困境下,正可說是不可多得的人力資源,尤其是他們多年的 教學經驗,更是一般學校志工無法替代的,學校如果能體認並積極推動退休教師擔任 學校志工,不僅可以提供退休教師在退休後的心靈寄託,更可以充實學校的專業人力 資源,可說是共創雙贏的契機。

壹、研究動機

能在一個職場光榮退休,是一個職場員工企盼的希望;退休後能無憂無慮自由自 在的快樂生活,更是一個職場員工夢寐以求的境界。但是如果在退休後沒有做好生活 的規劃,將導致終日無所事事而生活沒有重心。而現今由於志願服務工作的推展日漸 普及,於是志工制度在各級學校也逐漸的推展開來。志工制度在學校的推行,可說是 互蒙其利,不但增進退休教師的多元參與和教育的多元發展,亦能藉此給予學校各項 工作的協助。 退休不是走出人群,而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做準備;退休是人生角色的一個轉變, 並不是社會活動的結束,更是另一個生涯的開始。研究者身為小學教師,深諳教師身 為社會之中堅份子,理應具備教育專業知能,負有培養社會人才、傳授社會價值觀念 的責任,同時在一般大眾的心目中具有領導與示範的地位。於是教師在退休後能否以 志工的身分,重新回到學校貢獻其專業與經驗,更是目前學校所殷切期待的。 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能否充分貢獻自己的專業與經驗,端賴學校能否依據退休

(11)

教師的專業與經驗安排適當的工作,否則僅可算是非專業的基本人力資源;基於此, 研究者對於目前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狀況的了解,產生極大的興趣。 因此,探討學校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就成了本研究的第一個動機。 退休教師原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最能了解學生的人,退休教師在學校中退休, 經驗上比其他教師都要豐富一些,在實務上更能有效支援學校業務。學校如能有效規 劃並鼓勵退休教育人員參與志願服務行列,將可藉由社會資源的參與,投入對教育的 關懷,經由對退休教育人員人力的運用,增進對學校的協助,以符合學校的期待;而 曾經為人師表的退休菁英,重新將往日對教育的熱忱,投入校園志工的行列,更能補 充學校人力資源不足的窘境,發揮人性的光輝。據此,學校對於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 校志工應該有著深切的期望,探討學校對於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就成為本 研究的第二個動機。 學校志工制度的實施,學校具有關鍵性的主導地位。如何讓退休教師樂於擔任學 校志工,也能讓學校增添無比的助力,達成雙贏的效果,確實需要學校做好志工的規 劃與運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因此,學校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成為學 校的人力資源外,是否可以發揮更大的助益,比如協助學校的特色的發揮、協助推動 學校社團、協助實施學生輔導、協助輔導學校老師、協助辦理校內進修甚至導引學校 發展學校的願景等。學校在引入學校志工支援時,也須謹慎拿捏介入程度,因為過度 或不當的介入,甚至長期的合作與接觸,亦有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但是,學校如能 積極了解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會產生的不利影響,就能化阻力為助力,更能提 升退休教師的服務熱忱,不僅能活絡志工組織,增進志工隊員的服務士氣,還能吸引 更優秀的人才來參加。因此,探討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助益與不利 影響,就成為本研究的第三個動機。 徵求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除了以上提到會有助益與不利的影響之外,可能因為不同 的因素造成學校運用志工的困境,而這些困境的呈現學校又將如何應對;因此,探究國民

(12)

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困境,就成為本研究的第四個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探討學校對於退休教師 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探討學校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助益與不利影響;探討 學校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困境;並且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教 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學校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參考。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 形,並了解學校對於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期望做一探討,以作為國民小學運用退 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參考。茲將本研究具體之研究目的說明如下: 一、探討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形。 二、探討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 三、探討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助益與不利影響。 四、探討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困境。 五、綜合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學校行政、退休教師及未來研究發展 之參考。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茲依據研究目的,提出待答問題、研究假設及名詞釋義如下:

壹、待答問題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一、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形如何? 二、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如何? 三、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助益與不利影響如何?

(13)

四、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困境如何?

貳、名詞釋義

本研究中的重要名詞「退休教師」、「學校志工」、「期望」等之意義界定如下: 一、退休教師 退休教師係指依據「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所規定,個體自願或因其他因素申請 提早退休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經主管機關核定退休,領有退休俸之教師。 二、學校志工 學校志工係指依個人自由意願,有熱忱、願付出、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具體 的行動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相關志願服務工作之人。 三、期望 期望係指對某些事務或工作的期待。本研究所指期望,係指在研究者自編之「臺 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中「運用退休教師志 工的期望量表」,共分協助學校特色發展、協助推動學校社團、協助實施學生輔導、 協助輔導學校老師及協助辦理校內進修等五個面向,量表中得分越高者,其對學校的 助益越大,反之則越小。 四、助益 助益是指對某項事項的增益。本研究所指助益,係指在研究者自編之「臺中縣國 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中「運用退休教師志工的助 益量表」,共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專業態度三個面向,量表中得分越高者,其對 學校的助益越大,反之則越小。 五、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是指對某事項的不好影響。本研究所指不利影響,係指在研究者自編之 「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中「運用退休教 師志工的不利影響量表」,共分牽制學校行政運作、干預教師教學、溝通不良造成同仁誤

(14)

會、身份模糊造成同仁困擾及爭權奪利缺乏包容造成競爭等五項不好的影響,量表中得分 越高者,其對學校的助益越大,反之則越小。 六、困境 困境是指難題。本研究所指困境,係指在研究者自編之「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 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之研究」中「運用退休教師志工的困境量表」,共 分退休教師志工招募不易、留任意願不高、參與時間不能配合、不了解工作性質、缺乏 專責單位管理、角色認同度不足、缺乏規章約束管理、角色定位不明及工作態度不同 造成學校志工運用上的困境等九個面向,量表中得分越高者,其對學校的助益越大, 反之則越小。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

本節茲就本研究之方法與範圍說明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形與期望。根據 研究動機與目的,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 校志工的情形與期望問卷」作為工具,從臺中縣所屬公立國民小學負責志工管理單位 之主任,選取樣本作為調查對象;再藉由相關資料的蒐集、分析並歸納研究發現,以 作為結論與提出具體建議的依據。

貳、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可從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方面

(15)

本研究因研究者長期服務於臺中縣,熟知臺中縣轄區內各國民小學有人力不足的 情形,非常需要志工之協助,才能推動學校的各項事務,因此以臺中縣的公立國民小 學為取樣範圍,以期能將研究結果供臺中縣國民小學作為志工運用之參考。 本研究以臺中縣的公立國民小學管理學校志工單位的主任為對象,了解運用退休 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並探究學校對於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 二、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藉由問卷的調查,瞭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情形,以及 學校對於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期望。並期望了解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對學 校的助益與不利影響,以及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困境。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中縣國民小學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情形與學校期 望。茲先分析退休教師及學校志工相關之文獻,以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本章共分三 節:第一節探討退休教師的理論基礎;第二節探討學校志工的意涵與相關理論;第三 節探討退休教師與學校志工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退休教師的理論基礎

退休對個人而言,不僅是從工作崗位退下而已,還得面臨因退休後失去社會地位、 角色扮演,以及重新體認生活目標所引起生理、心理的變化。有關退休的相關論述, 較常為學者援引的理論,除了「退休適應階段論」之外,研究者又將多位學者的退休 理論歸納整理作以下說明。 一、退休適應階段論 退休適應階段論是美國社會學家R. C. Atchley 於1988年所提出,他指出退休是 一個事件、一個角色,並且認為這個角色的權利與義務是社會所賦予的,退休的人可 以享受的權利包括:得到經濟支持並不需要工作,能完全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享用 社會資源等。至於要盡的義務包括:避免全職的工作,安排自己的生活,不需依賴家 庭與社區而靠自己的收入過活,義務的為組織與社區提供自己的知識、工作經驗與技 術等(引自黃淑貞,2004)。 Atchley 根據一系列的實證研究結果提出了「退休適應階段論」,認為一般人面 對退休,通常會經歷七個階段(引自黃淑貞,2004)。依序敘述如下: (一)遙遠的退休前時期

遙遠的退休前時期﹙remote preretirement phase﹚是指一般人認為退休是遙不 可及的事,通常不會太在意也很少認真去思考退休的問題,對退休更沒有太多的觀念, 也不會為退休的生活作準備。

(17)

(二)鄰近的退休前時期

鄰近的退休前時期﹙near preretirement phase﹚是指退休已迫在眉睫,個人已 充分意識到即將接受退休的事實,於是開始為日後的退休做準備,認真考慮退休問題, 蒐集退休資訊,參考別人經驗,憧憬未來退休的生活。 (三)蜜月時期 蜜月時期﹙honeymoon phase﹚是指退休者剛從工作崗位退下,會有一種如釋重擔 的解脫快感,沉醉在退休的榮耀與甜蜜中,感覺日子過得輕鬆愉快,許多人嘗試運用 充份的時間,去做過去沒有時間做的事情。這段期間過得最快樂,但期間受到經濟狀 況、退休態度、健康狀況的影響,適應較好的人,蜜月期會較長,反之,則較短甚至 沒有蜜月期。 (四)醒悟時期 醒悟時期﹙disenchantment phase﹚是指退休人員因為退休的幻想不切實際,導 致經過了蜜月期,漸漸感到生活不是過去想像的美好,情緒開始出現不穩定,呈現失 望、失落、頹廢、沮喪等負面影響而醒悟到應重新調整退休生活。此乃導因於退休前 的期望與退休後實際情況不符所致,生活中逐漸產生不適應的情形,是需要心理輔導 的時期。 (五)重新定位時期 重新定位時期﹙reorientation phase﹚是指退休人員的心情經過一段消極悲觀的 掙扎後,會坦然面對退休的事實,重新認清確立自己的情境,並以更切實際的眼光思 考未來要走的方向,重新規畫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用更圓熟穩重的態度面 對退休生活,是退休者自我肯定及重新調整角色的階段。此時期最需要家人、朋友的 支持與鼓勵。 (六)穩定時期 穩定時期﹙stability phase﹚是指退休者已適應接受退休角色、行為的規範與社

(18)

會期望,也就是對退休角色開始認同,給予價值肯定,能自我滿足與自我管理,成為 一個再社會化的個體;並能夠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規畫未來退休生涯。此時期,多 數的退休者都能認清退休日子的特性,也瞭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而以更實際的態度 面對人生,接受退休者扮演的角色,開始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做好自我管理。退休者 經過此階段的調適,從此進入穩定滿意的生活。 (七)終止時期 終止時期﹙termination phase﹚的個體面臨了生理機能衰退的威脅,一般而言應 不會妨礙退休者的例行規律生活,但卻可能引起心理上的不穩定,造成個體回到再適 應的時期。接踵而至的問題將會因生理上的健康問題而為疾病所苦,不但無法照顧自 己,也無法參加社團、社交活動,與社會逐漸疏遠而喪失退休者的角色,轉變為一個 需要人照顧的病人,最後終究要面臨死亡。 Atchley 認為,退休的七個適應階段並非循序漸進,而因退休者個人內外因素而 有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有人可能因退休時年齡、經濟、角色的不同跳過蜜月期,或 因健康問題提早進入「終止期」,可能一直無法適應退休後生活而鬱鬱寡歡,也有人 可能沒經過醒悟期直接進入穩定期者(引自黃淑貞,2004)。因此,退休適應階段論 清楚分析了退休人員將會面臨到什麼樣的情境,使退休者即早退休規畫。總而言之, 此一退休調適階段論旨在分析各階段角色扮演,事件呈現的現象,而使退休者更清楚 了解自己退休的過程。 二、撤退理論 撤退理論(disengagement theory)是由E.Cumming和W.E.Henry 在1961年所提 倡。他們認為老年不一定是中年的延續,而是從現存的社會角色、人際關係,以及價 值體系中撤離,此種撤退並非社會力量壓迫的結果,只不過是老化現象中一種內在本 質的成長過程,其基本觀點認為人的能力會隨著生命週期而降低,因此,任何一個人

(19)

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會逐漸脫離直到終止,這無可避免且也是成功老化所必經的過程。 由於老人健康不良,經濟欠佳,因此漸漸對週遭事物減少興趣,而逐漸撤離(引自張 瑞芳,2004)。撤退理論在闡述社會功能的重要性,個體進入老年以後,必須從現有 的社會角色、人際關係及價值體系中撤離,以維持社會的新陳代謝和系統的均衡(林銘 山,2002;范惠苓,2005;黃淑貞、邱民華,2004;鄭全利,2003;魏文瑞,1997)。 撤退理論給強制退休年齡提供了最有尊嚴的解釋,因為人的退休是要使其原有的 工作崗位能新陳代謝,延續下去,否則人人皆工作至死,不只是對工作崗位,就是對 社會、國家之發展都是有害的。蘇文璽(1992)也認為:撤退理論的基本觀點在闡述 社會功能的重要性,強調個體進入老年期後,必須從現有的社會角色、人際關係及價 值體系中撤退。 簡單的說,撤退理論認為退休教師的退休生涯應平靜地接受撤離的事實。退休教 師社會角色的喪失,乃是人類個體生命週期的必然循環過程,為其老化過程中必然的 結果,並認為適量的減少社會互動是達成心理與社會調適的重要途徑。 三、無角色之角色理論

無角色之角色理論(roleless role theory)是美國學者E.W.Burgess在1950年所 提出,他看到了老人被排斥於社會日常活動之外的狀況。老人淪為不參加社會活動的 狀態,他稱此為「無角色之角色」(引自黃淑貞,2004)。通常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 權利、責任與角色相互伴隨著,當工作者因為退休或生理機能衰退,而無法繼續在工 作崗位上扮演其角色,這對認同工作和角色扮演的人而言,退休代表著角色的喪失, 其原來角色具有的地位、社會價值,以及角色行為模式也都隨之喪失,在喪失角色之 後,該角色原來的生產力亦隨著消失,也就是說不再具有生產能力,而成了「無用」 的人。但對於退休後所扮演的休閒角色是否能完全取代工作的角色仍然有部分爭議, 因為退休後,在工作上所扮演的角色價值不再,僅剩價值性較低的休閒性角色,因此, 有些年紀較長的人對維持自我的認同和自尊心產生困難,因而掉入了「無角色之角色」

(20)

的泥淖中。 因此,此理論似乎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有些退休教師對退休總是抱著消極失望的 態度,然而無角色之角色,雖然一時間令退休教師不知如何自處,但是要經營退休生 活,就必需要認識此一理論的現象設法調適,規劃出適合自己的生涯。舉例來說,參 與學校志願服務、社區活動或繼續受教育都是使退休後生活充滿意義的方法。 四、危機理論 危機理論(crisis theory)是指危機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個人在面對某一問題情境 時,無法用慣用的方法來解決,而危機無法得到適當的解決方法時,將造成無法挽回 的後果。G.Caplan 將危機分為情境性危機(situational crisis)與發展性危機 ( developmental crisis) 兩類,前者是指在生活或學校所遭遇典型的危機;後者是 指在發展及成熟相伴而來的危機,是一個人在生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轉捩階段,如入 學、異性交往、結婚、退休等(引自黃淑貞,2004)。 危機理論主張每個個人、團體及社區都會面臨危機,而退休會帶給退休教師一個 不同的生活方式,這種不同生活方式的危機感,使他們感受到因退休所喪失的角色, 所以退休通常會減少個體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對大多數的人而言,退休對本身的生 活滿意度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而表現出孤立、不快樂,甚至因此而衍生出各種病態 (范惠苓,2005)。因此,退休教師應努力調適個人所應扮演的角色或生活型態的轉變, 積極去取得一些個人與社會資源,以重獲平衡的生活。 五、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是R.S.Cavan於1953 年所提出,其主要論點認為老 年是中年的延續,仍應與中年一樣,從事社會工作,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活動(引自黃 淑貞,2004)。活動理論認為退休的人和一般人一樣,仍具有正常的心理和社會需求, 所以,退休的人在喪失社會角色及社會網絡逐漸減少之下,會使其從社會關係中撤離 (withdrow),加上太多的空閒時間,對老人而言,形成更多的心靈空虛與孤寂,加

(21)

速老人身心的衰退。此時,老人參與社團活動或志願服務,對老人持續中年的活動或 尋找代替性活動,提供一個可以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 從活動理論中,我們可以了解大部分的退休教師均不願喪失社會角色,因此他們 在退休後的種種活動和人際關係,應該盡量予以繼續延長;而且退休教師有一種自然 活動的傾向,樂於參加社團的事務,爭取與他人交往的機會,所以退休教師在退休後 必須尋求一些代替性的活動,以強化退休教師的生活,不應以年齡來剝奪個人選擇工 作的權利。退休教師在退休後再就業即以活動理論為基礎,鼓勵退休教師擺脫退休震 盪陰影,而再獲生活與工作之意義與樂趣(黃淑貞、邱民華,2004;鄭全利,2003;魏 文瑞,1997)。 六、持續理論 持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提到人類生命週期如同退休行為一樣,每一階段都 有其連續性,社會性職場生涯是一連續的過程,年輕時的人格特質會持續到老年時期, 如:年輕時對社交活動的高參與度,會持續到老年時期;而退休機構及相關團體,亦 是退休者繼續活動的場所。Atchley 認為此種風格會影響退休後的風格,如:持續的 社會活動、朋友間的關係、興趣的類型,且這種工作的的認同會持續維持,不受職場 的轉變或停止而受影響(引自黃淑貞,2004)。這種退休方式會讓個體開始產生其他 新的角色來,對退休的角色較能產生認同和價值。 從持續理論中,我們可以了解退休教師在學校服務之際,找出有益的生活方式或 培養參與學校活動習慣,這樣才能在退休後重新適應新環境,並設法將原有的時間與 精力,轉移到其他用途,如:重新適應學校志工的工作、新的學校關係或參與其他社 會服務(黃英忠,1990)。 七、一致性理論 一致性理論(consistency theory)則主張影響退休後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是 個體認知與行為結合而成的認知模式。當個體認知不一致時,就會產生不快樂的心理

(22)

狀態(范惠苓,2005;黃淑貞,2004)。W.A..Watts在1984年提出此理論認為人們會致 力於維持他們的信念、態度和行為間的一致,維持一致的驅力成為一種動機性因素, 使得不一致出現時,人們會做某些改變以重新獲得一致(引自黃淑貞,2004)。 八、目標階層論 目標階層論(goal-hierarchy theory)是指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目標,可以是 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果個人的目標愈多、愈高,顯示退休後有較多、較高的 期望,比較不會產生心理調適的問題;反之,如果是目標愈低、愈少,則比較容易產 生心理調適的問題。因此要減低退休者心理適應上的困難,退休者應建立較多、更高 的目標和期望,才能有良好的退休生活(范惠苓,2005;黃淑貞,2004;魏文瑞,1997)。 總而言之,人因夢想而偉大,目標階層論是要退休教師在退休後仍然要有自己的 目標與方向,才有積極向上的動力;而且退休教師在經濟生活無虞下,精神層面的目 標應重於物質層面的目標。 九、功能理論 功能理論(functionalism theory)主張社會裡的每一個部門或單位都具有其價 值與功能的存在性,因此退休老人在社會體系的運作中也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功能(潘 依玲,2005)。 M.D.Horne和W.A.Watts認為人們的態度是基於不同的假設和需求而產生,為了改 變某些態度,我們必需要了解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一種相同的說服 訊息,未必對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效果。由於人們所持態度各有不同理由,所以設計 活動來改變態度時,可能只對某些人或只有在某些時候才有成效(引自蔡明富,2007)。 功能論顯示某一社會模式若助益大於妨礙時,此模式具有正面功能,也比較容易 持續;反之,則具負面功能,它將會改變。因此功能論者認為社會體系經常不斷地整 修改變,社會運行趨向穩定和平衡。 根據上述退休理論,首先在「退休適應階段論」中清楚分析了退休人員將會面臨

(23)

到什麼樣的情境,使退休者及早做好退休規畫。其次,「撤退理論」乃是認為老年不 一定是中年的延續,而是從現存的社會角色、人際關係以及價值體系中撒離,此種撤 退,可說是老化現象中一種內在本質的過程,所以「撤退理論」的消極性色彩極為濃 厚,可歸類為消極性的退休理論;而「無角色之角色理論」指的是當一個工作者因為 退休,或其它生理機能衰退而無法繼續在工作崗位上扮演其角色,退休代表角色的喪 失、地位的喪失、社會價值的喪失,以及角色行為模式也都隨之喪失,因此亦可歸類 為消極性的退休理論。危機理論是指危機的發生主要是個人在面對某一問題情境時, 無法用慣有的問題解決方法來因應,於是危機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解決方法,將造成 無法挽回的後果,以此觀之,誠屬消極性的退休理論。再者,「活動理論」是鼓勵退 休人員擺脫退休震盪陰影;「持續理論」是指退休人員在退休後重新適應新環境,找 到新的價值觀;「一致性理論」是指退休人員會致力於維持他們的信念、態度和行為 間的一致;「目標階層論」是要退休人員在退休後有較多的目標與期望,更能積極的 往目標邁進;「功能理論」是指退休人員在社會體系的運作中也有其價值與功能,這 些理論都是較為積極的面對退休後的生活,所以研究者將其歸類為積極性的退休理 論。因此,教師在學校退休之後,有必要培養一些積極的生活方式,多去參與社會活 動,重新再獲得生活與工作之意義與樂趣;進而如果能進入校園擔任學校志工,亦可 以說是獲得重生的機會,教育部近幾年來推動的「退休菁英風華再現」也就是積極鼓 勵退休教師繼續奉獻其專業與經驗的最佳寫照。可見退休是教師在人生當中一個重要 的轉換階段,無論在生理上邁向中老年階段或是心理上的角色變化,都需要重新去適 應和規劃。當退休教師在退休後,因為經濟欠佳、生理的退化或健康不良而心存撤退 現象,或者是因為角色、地位的喪失造成社會價值的迷失時,他們就會以消極的心態 去面對退休的生活;所以不同的心態會造就不同的結果,端賴個人運用自己的智慧, 到底是消極的面對還是積極的去規劃、去營建一個不一樣的退休生涯。

(24)

第二節 學校志工的意涵及相關理論

本節為了解學校志工意義與內涵及理論的基礎,於是探討學校志工的意涵及學校 志工的相關理論,茲分述如下。

壹、學校志工的意涵

學校志工的意涵,包括學校志工的意義、學校志工的角色與任務、學校志工的特 性、學校志工的功能與負面影響及學校志工推展的困境,敘述如下。 一、學校志工的意義 教育部依據志願服務法,訂頒「教育業務志願服務獎勵辦法」,其中第二條(內 政部,2001):「志工,係指志願參與學校教育服務者」。學校志願服務工作者,是 志願為學校從事服務性質的志願工作者,成員大都為在學學生家長居多、其次成員包 含曾經在學學生家長和熱心教育家長,或者認同學校教育的社區民眾及退休教師等, 簡稱學校志工,或有人稱為學校義工,在本研究中,兩者視為相同的參與對象,不作 區隔。林萬億(1993)提到志工為「貢獻時間,協助有支薪員工,提供服務,但不求 金錢回報的人們」。學校志工基於對學校教育的關心、持續和學校保持良好聯繫、認 同學校作法、自我成長與發展、行善積德、表達社會責任、反應他人期望、追求社會 認可等種種理由(吳秋莉,1995),而自願奉獻個人的時間、精力及智慧,不求金錢 回報,主動為學校提供服務,故亦應符合上述志願服務的定義。綜合上述所言,本研 究將學校志工定義為一群依個人自由意願,有熱忱、願付出、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 以具體的行動參與投入學校服務活動,到學校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相關志願服務工作之 人員。 二、學校志工的角色與任務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現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於民國七十九年三月,為推動「結合 社會人力資源,促進教育發展」革新方案,呼籲學校積極推展「學校志工制度」,因

(25)

而發函至各國中、小學,指示推展志工制度,並頒布「臺灣省中小學推行義工制度實 施原則」,以達成下列兩大目標:1.鼓勵家長及社會人士,積極主動關懷、回饋社會、 協助學校,充實學校人力資源,激發學生感恩心理與行動,以擴大教育效果;2.為學 生樹立行為楷模,為家庭帶來新的活力、促進學校與社區的和諧關係,革新社會風氣。 從民國八十一年起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每年舉辦「協助學校推展教育有功人員表揚大 會」,並自民國八十三年起,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為志工投保平安保險。政府精省後, 各縣市政府也陸續重視志工的服務,臺中縣政府也自民國九十年起每年為學校志工之 交通導護志工投保平安保險及每年辦理績優志工表揚,近二年甚至擴大舉行表揚大 會,學校志工服務更受肯定與重視。 (一)學校志工的角色 學校如能有計劃的妥善推展志工制度,善用志工,發揮其角色功能,則不但有助 於社會資源的募集和運用,提供更豐富、更多元的服務,同時可以藉助志工的諮詢、 建議的服務,充分發揮橋樑的功能,經由協調溝通以促進學校與社區的互動,增進彼 此間的瞭解與配合,產生良性循環的效應。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學校志工所能提供服 務的內容相當廣泛,其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大的彈性空間,而且是多樣化的。 學校志工的角色,包括服務者、行政者、支援者、決策諮詢者、社會倡導者、協 調者及橋樑等不同的角色(林海清,1990;顏憲文,2005)。分述如下: 1.服務者的角色(service role):如班級說故事、讀經、晨間教學、上下學交通 導護、管理圖書館、組織班親會等。 2.支援者的角色(supportive role):如學校運動會人力、財力支援、慶典的規 劃設計建議、學校活動策劃的協調、經費的募集、校務基金的籌措等。 3.行政者的角色(admistrative role):如組織志工組織、推動志工服務工作、 設備的維修、文書、佈置、海報資料的製作等。 4.諮詢者的角色(advisor role):如提供校外社區動態訊息、辦理社區推廣服務、

(26)

建立社區、家長人才資料庫等建議或諮詢。 5.倡導者的角色(initiator role):透過各種管道反應學校需求,或基於維護學 校權益,進行倡議、宣導,協助改善學校附近的社區環境,創造有利於校務發展之條 件等。 6.協調者的角色(coordinate role):擔任學校與社區、學校與家長、教師與家 長之間的溝通管道,居間調解親師糾紛,協助解決師生衝突等。 誠然,學校志工有其多重的角色,也深具服務的愛心和熱誠,但基於其身分、角 色仍僅止於擔任學校專業人員的協同工作者(co-worker),其整體功能在於輔助學校 專業服務之不足,以其較超然、客觀的立場,促成整體服務的擴展,而非全然可取代 學校專業工作者的地位和職能。 (二)學校志工的任務 在所有志願服務的類別當中,學校志工係屬於教育服務類。學校志工到校做志願 服務除了為自己的孩子之外,同時也為他人的孩子做奉獻,並且在做志願服務時雖未 得到物質上的報酬,不過在參與學校事務的同時也能得到成長。就教育立場而言,運 用學校志工可以彌補學校人力資源的不足、減輕教育成本負荷。 由於志工服務學校的本位發展與區域性的不同,每個學校所要求的志工服務項目 也不一樣,而且考量其推展項目的進度、各校人力需求、社區資源而有不同的因素, 因此學校志工服務的項目可說是多元化的。 多位學者認為學校志工較可行的服務項目,包括交通導護、校園安全、愛心服務、 協助教具及圖書管理、社區聯絡、辦理學校運動會、學生校外生活指導、綠化美化工 作、批改有固定答案的作業或測驗等(王貴瑛,2001;陳志福,1990;陳清溪,1994; 劉建彬,2003)。 歸納上述,就學校志工的角色扮演而言,以協助輔導,配合教師延伸學習為主, 不涉及專業教學與輔導角色。就服務項目而言,以安全服務、校內生活照顧、醫療服

(27)

務、圖書管理、學校活動支援及環境維護為主。 三、學校志工的特性 學校志工志願服務是一種不追求金錢酬勞的行為,更是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知能, 為他人提供服務的工作。學校志工的特性有下列幾項:無報酬性、社會福利之增進 、 個人自我價值增進、非外力強迫性的利他行為、以組織型態提供服務、是一貢獻餘時 餘力的活動過程、符合互助互惠原則、責任有限制性、追求公共利益(宋世文,2000; 吳坤良,2006)。以下針對邱明崇(2006)所提學校志工的八點特性加以說明如下: (一)就學校志工來源而言 學校志工的異質性相當高,分別來自不同的層級,有著不同的工作背景、性別、 年齡、婚姻,而且可能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質與特殊專長。唯身心狀況必須是健康,可 以負荷志願服務的工作狀況。 (二)就學校志工參與動機而言 學校志工的參與動機可能是由於對社會的關心,以利他、助人為出發點,志願為 別人服務,並認同所服務的機構的目標;也可能是以自利或特定原因為出發點,想藉 由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拓展人際關係、獲得自我成長或者從中得到特定權益等。 (三)就學校志工服務層面而言 學校志工的服務範圍相當廣泛,只要學校需求相關的活動,都是志工可以參與的 服務範圍。服務方式、時間點的實施,是可以互相研究與共同討論的。 (四)就學校志工服務的報酬而言 學校志工的工作是不要求金錢酬勞、物質回報的,志工服務所得擴及精神層面的無 形滿足。學校志工仍可能獲得志願服務單位給予的福利津貼或車馬費等相關的補助, 但是從事學校志工志願服務,要有不從服務工作中獲取等值金錢或物質報酬的普世價 值。 (五)就學校志工服務時間而言

(28)

學校志工的服務時間有可能是部份時間的投入,以自己沒有上班的空閒時間從事 志願服務工作,或是成為全職的志工工作者,以志願服務工作作為其主要職志,全力 投入志願服務工作中。 (六)就學校志工專業層面而言 學校志工志願服務的工作項目,一般較無涉及需要專業知能或機密的部份,學校 志工訓練時,僅就一般的常識作為教育訓練的背景,但是在從事志願服務時,仍須和 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員相互合作,以達相輔相成的功效。 (七)就學校志工服務方法而言 學校志工雖然是個人工作的投入,但最好是透過組織運作模式,以組織之運作管 理,強調目標導向與人力資源的統籌規劃,且重視組織功能的運作,以及人際、團體 關係建立與運作,以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八)就學校志工責任歸屬而言 學校志工雖是實際工作者之一,但是學校志工是因為熱心公益才投入工作,權責 上屬於協助、輔助的定位,所以志工的責任歸屬是有限的。 綜合上述學校志工的服務特性可以探知,志願服務乃是一群以自由意志自願奉獻 自己的時間和能力,不求金錢物質報酬,對個人或組織給於服務的承諾,犧牲個人時 間、體力或生活無報酬的奉獻,服務亦帶給個人學習經驗和心理成就,來參與各種志 願服務的社會成員,所提供的服務;它可以彌補各種公私福利服務人力之不足,也可 以協助推行各項福利措施。志願服務是屬於多重工作者、服務範圍廣泛、一種非專業 性的、屬於有限的責任,不強調個人主義、非金錢物質性收穫交易,重視組織運作管 理的服務工作。就學校教育立場而言,運用學校志工可以彌補學校人力不足、資源的 欠缺,減低政府教育成本的支出,增進家長、學生與學校三者間的聯繫及交互影響, 學校志工組織提供民主社會的個人社會服務的機會與多元管道,使學校與社會互蒙其 利。因此,志願服務工作不僅提供了多樣的服務項目,其豐富的功能,更是在社會中

(29)

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因此以志願服務為主要精神的學校志工制度規劃,應考量其特 性,方能達到最大的服務效益。 四、學校志工的功能與不利影響 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雖然有其功能存在,但是其不利的影響亦不可輕忽,學 校應能積極發揮學校志工的功能,且避免不利的影響,才能化阻力為助力,成為學校 的人力資源。以下茲將學校志工的功能與不利的影響分述如下: (一)學校志工的功能 學校志工的功能依其志願服務項目之不同而展現其特色,美國南卡羅納州教育廳 (South Carolin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學校 志工的功能有:1.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2.提供學生更多個別學習的機會;3.建立學 生和義工的自尊;4.加強學校和社區的聯繫;5.減輕教學工作中與教學無關的工作量; 6.使課程內容更豐富多樣(因為可運用有特需專長的義工協助教學或社團活動);7.提 供學生與職場實際接觸的機會(如:建教合作);8.提供積極的成人行為模式給學生當 作榜樣;9.提供社區民眾了解學校課程安排的機會;10.提供親職教育的機會;11.提 高學校內成人/學生的比例(引自蔡梅燕,2007)。而國內的研究,綜合吳秋莉(1995)、 李慶泰(1999)、王貴瑛(2001)、李雪鳳(2001)等學者的論述,分析學校志工的 功能如下: 1.整合教育資源,改善學校人力不足的窘境 運用學校志工必須整合教育資源,善用人力資源庫,促進教學效能的提升,並建 立親、師、生一體的學習觀念,才可以協助學校人力及教師班級經營的有效與成功。 2.力行公益精神,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模範 學校志工發揮犧牲奉獻精神,長期提供學生直接、間接的教育服務,而且彼此互 動關係密切,讓學生親身感受志工服務人群,增進社會公益角色,為學生的社會化奠 基良好典範。

(30)

3.促進學校與社區的良好公共關係,達成學校社區化的理想 學校已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需要導引社區資源協助學校,提升辦學效能,進 而帶動社區民眾,促進社區的發展。學校志工的推展,正是學校與社區關係發展的觸 媒劑。志工對學校事務愈投入,才會愈瞭解,愈瞭解也才會更願意付出,如此良性循 環,共創和諧雙贏的關係。 4.擴建社區人力、物力、資源檔案、以增進社區資源的有效運用 藉由學校志工的成長課程,間接提昇社區的人力素質。並擴大退休教師學校志工 參與社區服務的層面,促進退休教師終身學習的意願。 學校志工的推展,對整體教育環境、學校、教師、家長、學生應能發揮正面的功 效。就整體教育環境而言,學校志工志願服務豐富的內涵與普遍的實施,不但可以彌 補學校人力及資源不足,更可以活絡教育的生態環境,豐富教育資源的多元性,也使 學校教育的情境更富人情味,並促成學校與社會間較頻繁的互動與均衡調適的關係。 就學校而言,可促進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改善學校人力不足的窘境,有效運用社區資 源,並且符應開放教育的時代趨勢。就教師而言,可減輕教師部分的工作負擔,如有 專長義工加入則可增加教學多樣性,提昇教學品質。就參與家長志工而言,可因成長 課程,提升素質、增加自信心及親職教育的知識。就學生而言,可提高學生的學業成 就,建立學生信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模範。 (二)學校志工的不利影響 學校志工協助學校教育,擔任教師教學的支援,雖然無法取代學校教師的角色, 但是透過各種類型的參與支援方式,對於學生、家長與學校及老師助益良多,因此應 該善用學校志工的功效。但是學校在引入學校志工支援時,也須謹慎拿捏介入程度, 因為過度或不當的引入,甚至長期的合作與接觸,產生過度信任與權責不分,造成溝 通不良及衝突,都會為彼此間的合作關係,產生負面的效果。因此研究者綜合林利俐 (2003)、陳良益(1996)及郭明科(1997)等學者的論述,分析學校志工的不利影

(31)

響如下: 1.牽制學校行政運作 學校志工在執行任務時有時會干預學校行政運作,甚至對學校進行批判,不但打 擊學校校譽,也影響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更降低學校行政人員士氣。 2.干預教師教學 學校志工在執行任務時有時會對教師教學有不同的意見,學校應能接受良好的意 見而實施教學的微調;但是也有不明究理而干預教師教學的情況發生。 3.溝通不良造成同仁誤會 目前家長間的溝通聯繫仍欠缺,親師間的溝通管道也有所限制,也因為參與的人 數不普及,容易造成少數意見即為決議的情形,而造成誤會或對學校的不諒解,造成 對學校失去信心。 4.模糊身份造成同仁困擾 學校志工原本支援教學,但是有些學校教師可能造成依賴、反而怠惰而疏忽自己 教學的本質,使志工參與學校教育的好意盡失。 5.爭權奪利缺乏包容造成同仁競爭 志工參與學校教育應將全校師生均視為服務的範圍,但部分卻只為自己孩子的班 級師生爭權利,甚至造成其他學生的犧牲,在校園中形成一股派別紛爭。 學校志工雖然有以上諸多的負面影響,但是學校志工參與學校教育,是提升學校 效能及教師教學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有其重要性及功效的正面意義,因此,學校在 運作學校志工組織時,應考量其工作性質、成員間個別差異、透過工作規範及管理運 作,以期在學校志工、教師與學校行政三者間形成相互合作的共識,透過良性組織運 作與管理,謀求學童的最大利益,達成學校志工、教師、學校行政、學生與家長多贏 的局面。 (三)參與志工比率偏低的影響因素

(32)

退休教師參與公部門及學校志工服務的比率是不是偏低?或者有無值得探討其影 響的因素,將影響志願服務工作實施成敗的重要關鍵,表示在志工管理單位的溝通及 管理上仍待努力;此將影響志工參與比率偏低的成因及挑戰分述如下(林介士,2006): 1.不重視志工參與的激勵問題,無法鼓勵退休教師將從事志工服務 每個參與志願服務的人都知道其為什麼參與的原因,如果機關、學校對志工有一 套完善的管理和發展制度,必將更能激勵其服務的意願,且能給與志工更良好的專業 行象。 2.運用志工服務的單位,運用志工時心態的偏差 運用志工服務的單位,主事人員在運用志工時常會有動機的偏差、心態認知的偏 差或誤認為運用志工將有害專業發展等偏差思維。 3.欠缺具有熱誠及使命感之專業志願服務方案管理人才 志願服務之領導者之特質可能除了專業之外仍需對社會服務之熱誠及使命感,流 動率亦嫌過高。且大多由新手接辦此項業務或只是兼辦性質,未重視志工規劃或專業 管理人才的培育等現象,自然會影響人員參與志願服務的意願。 4.志工之人力及資源之競爭、組織內部之衝突 志工人力的來源原有其不確定因素所限,若無有效規劃也是項人力的浪費,甚至 因經費及人員之募集需要導致成員結構的複雜化。 5.學校對支持度的欠缺及專業督導和有效管理能力 學校對於志願服務組織之支持程度仍嫌不足,互動合作的經驗仍屬探索階段,委 辦事務較會以官僚心態,較少考慮到對方應受到的尊重與合理性。 五、學校志工推行的困境 學校志工制度從民國七十九年明文規定推展,有利於落實親職教育、協助學校活 動,對學校、家長、學生的貢獻各界深感認同,但其運作實施中,仍存有許多困境待 突破。綜合相關文獻(王貴瑛,2001;林利俐,2003;顏憲文,2005),研究者將它 整理為以下三點加以說明:

(33)

(一)學校人員造成的困境 1.人力不足 學校的人員平時工作繁忙,雖然對於志工有強烈的需求,但卻因人力不足而無暇 顧及他們工作的內容與品質。 2.缺少專責單位管理 學校負責管理志工的單位不明,一般學校大概都是訓導處或輔導室負責管理,但 小學校的訓導處只有一個主任再加上一個組長,輔導室更是主任一人而已,明顯有管 理人員不足的窘境。民國八十八年因應時代需要修訂「國民教育法」多項條文,政府 所修訂公布的「國民教育法」第十條明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應設輔導室或輔導 教師。輔導室置主任一人及輔導教師若干人,由校長遴選具有教育熱忱與專業知能教 師任之。輔導主任及輔導教師以專任為原則。輔導室得另置具有專業知能之專任輔導 人員及義務輔導人員若干人。」(至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公布之最近修正版本,第十條 並未再做修正),民國八十八年修正條文中將「輔導人員」正名為「輔導教師」,其 職務也由「兼任」改為「以專任為原則」,但因「教育部所訂頒的國民小學與國民中 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標準,又規定『輔導主任、組長與輔導教師均由教師兼 任』,導致至今雖然有國民教育法對中小學輔導工作的原則性規劃,食際執行時卻出 現了輔導人員暨非專任也不必有輔導專業資格的狀態。由於志工管理者工作專業性不 足,而導致國內組織之志工管理困境(宋銘興,2006)。 3.教師認同度不足 學校某些教師可能認為只要做好教學工作,其他他們認為和教學無關的事務皆毫 不關心,所以對於學校志工就漠不關心,也就是認同度不足。 (二)組織運作 1.志工招募不易 現今國民小學退休教師本來人數就不多,尤其是小校、教師平均年齡較年輕的學

(34)

校及新設立的學校,退休教師更少;而且,退休教師之退休原因如果是要好好休息, 那就更沒有擔任學校志工的意願了,所以志工招募不易。依據 2010 年 6 月 3 日臺中縣 教育處資料顯示臺中縣退休國小教師人數從 2005 年 1 月 1 日到 2009 年 12 月 31 日止, 共計 473 人(臺中縣政府教育處,2010)。而且在國內組織之志工管理困境中,在志工 招募方面,以未做好需求分析即進行招募工作及組織常常出現無法招募適任而足量的 志願工作者最明顯(宋銘興,2006)。 2.志工定向輔導未落實 學校既然缺少專責單位管理,管理人力不足,更遑論做好學校志工的定向輔導; 也就是機構經常未能提供志願服務人員確實且符合其工作內容之訓練課程,而造成國 內組織之志工管理困境(宋銘興,2006)。 3.志工人格特質不一 志工人格特質不一指的是參與學校志願服務的志工,其人格特質與態度會影響到 志工組織的運作。 4.經費不足 社會對志願服務的看法,都認為志工是不用錢的服務,事實上在志工管理過程中, 從方案設計、招募、面談、教育訓練、督導、激勵表揚、評估、社區關係經營、志工 管理者人事費等,無不需充裕經費來運作(張英陣,2004)。因此,志願服務法第二 十三條規定志願服務運用單位應編列志願服務預算以推動志願服務,其目的即期待打 破志工管理是無須費用的迷思。 (三)志工本身 1.角色定位不清 志工本身對於擔任學校志工,是要主動向學校建議,還是被動做好學校安排的工 作就好呢?可能在每個志工心中都會有如此的疑慮,此即所謂的角色定位不清。 2.服務時間衝突

(35)

志工本身可能除了在學校擔任志工之外,因為愛心是無止境的,也可能在其他單 位也擔任志工,所以在調配上有可能會造成服務時間的衝突。 3.志工的流失率高 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因為沒有擔任行政或教職,和學校同仁間的互動較少, 在加上負責管理志工單位因忙碌而無暇兼顧與退休教師志工間關係的維持,以致造成 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的熱度消退,間接造成退休教師志工留任意願不高的現象。 4.志工家人不支持 家人的態度,影響志工人員的服務情緒與是否繼續留任,而家人不支持緣於對志 工工作認識不足及擔心從事志工服務會影響家庭生活作息。 上述分析中,學校人員、組織運作及志工本身都是造成學校志工推行的主要困境。 除上述困境外,多位學者的研究,亦將有關學校志工的工作滿意、學校志工的高離職 流失率及志工留職意願,列為志工運用時常面臨的困境(許素梅,1992;張家銘,2001; 曾士雄,2001;劉建彬,2003)。是故,學校志工是引進外部人力資源,當志工進入 學校後,如果沒有完善管理措施,會讓志工滿意度降低,持續服務的意願不足,無法 凝聚志工對組織的向心力,造成志工流動性高。因此如何讓已招募進入學校的志工, 持續成為學校資源,對組織產生高度認同,願意為組織付出高度的努力,擁有強烈的 留職意願,是學校必須思索探究的議題。

貳、學校志工的相關理論

學校志工的相關理論,不外乎相關於學校志工的參與態度與學校如何運用學校志 工以達到最高的效益,所以將學校志工相關理論分為志願服務參與理論和運用志工的 理論,分述如下: 一、志願服務的學理基礎 志願服務的參與理論是相當多元與複雜,其中難免有個人自我成長的自利需求, 但仍有積極加強和發揮互惠和利他的機制,強調社會責任的履行,在民主社會中應可

(36)

鼓勵退休教師從事學校志工服務,進一步引導使其分享社會角色的參與和責任的分 擔,適時回饋投入校園關懷與服務。志願服務的參與理論,研究者歸納為:利他主義、 期望理論、人文資本理論、交換理論、社會化理論、增強理論、效用理論、需要滿足 理論、目標設定理論等 (朱美珍,2005;李政恩,2000;林東泰、林勝義等,1997; 許世雨,1992;湖中鴨,1993;蔡啟源,1995)。茲說明如下: (一)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altruism)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人們參與志願服務的主要理由之ㄧ。 一般社會大眾對於志願服務最直接的認知就是「做好事」,也就是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思 想,個人從提供他人服務的滿意中同時也滿足了自已存在的價值,且是項不求回報的付出, 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民眾參與志工的主要原動力所在。利他行為包括了三種特性:1.自動自發 的;2.以利他為目標;及3.不求任何報酬的回饋(李美枝,1995)。當我們同情別人時,我 們會幫他減輕痛苦,而無視個人的利益,這是真正的利他反應(林介士,2006)。因此,利 他主義的想法可說是最無私的,最符合學校志工志願服務的那種犧牲、不求回報的精神。 (二)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是 V.H.Vroom 於 1964 年所闡述的模式,其表示 期望理論的基礎是:人之所以能夠從事某項工作並達成組織目標,是因為這些工作和 組織目標會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目標,滿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引自林介士,2006)。 Vroom 認為:某一活動對某人的激勵力量取決於他所能得到結果的全部預期價值乘以 他認為達成該結果的期望概率(引自蔡梅燕,2007)。因此,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對 於他們可能獲得的報酬有所期望時,他們所付出的行為,就是期望理論所論述的交換 行為。例如,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時,他們期望於服務過程中得到學習、成長,從 參與中獲得互動與滿足的機會。 (三)人力資本理論

(37)

人力資本理論(human capital theory)強調付出與獲得之間的關係,並運用 了投資的概念。人力資本理論是屬於一種效用主義,是從投資的概念來思維,強調付 出與獲得的關係與運用(張菁芬,2003)。因此,學校志工自參與活動的付出中,也 會獲得個人目的,學校也從經營志工團隊中,得到人力資源的助益(邱明崇,2006)。 張火燦(1996)認為人力資本是用來說明人們花費成本所獲得的技能與知識,因有助 於生產與服務的過程,而能夠獲得某種代價或投資獲取,進而發揮增值的能力或技能。 McCurley&Lynch 認為正確的志工方案設計與管理將依序經過八個步驟,即「需求評 定與方案規劃」、「工作發展與設計」、「招募」、「面試與媒合」、「迎新說明與 訓練」、「督導與激勵」、「獎勵表揚」與「評估」等,若企圖縮短這八個步驟,或 將順序倒置,則會導致後續的問題相繼發生(引自陳明傑,2004)。而除了此八步驟 外,McCurley&Lynch(1996)亦認為由於大範圍的社區、機構的高層主管與員工等三 因素,皆會與志工有所互動,因此「員工的參與」、「管理階層的支持」與「社區參 與」三部分亦必須納入此模式中。 綜上所述,學校志工為獲得這些成本效益(知識或技能),進而產生參與志願服 務的動機。因此人們參與志願服務,會因為想到這些投資可能效益而加入。 (四)交換理論 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假設每一件事物均有其代價,而所有的人類關係, 便是一種維持給與和收還之均衡的模式。人們仔細衡量交換的代價和後果,而選取最 有利、最具吸引力的事物,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做理性的選舉。交換理論並不否 認個人仍存在於各種社會組織及制度中,只是深信構成這些組織、制度的終極要素仍 是個人內在的思想、動機、及選擇;所以交換理論最有效的分析層面,仍然是個人在 既定的社會制度設定下,依據其內在心理態度及特殊興趣的選擇,而出現的行為,以 及個人在假設的心理結構下,面臨組織變遷時的反應。據此,交換理論指出社會互動 其實就是一種交換行為。而學校志工在交換行為時,必定考慮過可能牽涉的利益和賞

(38)

酬。換言之,在交換過程中,學校志工對與他人互動所可能產生的利益,必先加以估量。 認為個人的行為是利益取向的,此種利益可能是物質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當個 人獲取的利益大於付出時,則會思考採取行動的必要性作為。 (五)社會化理論 社會化理論(socialization theory)是指在人生的過程中,個人的社會化主要 是受家庭及同儕團體的影響,行為模式也受家庭與同儕的價值灌輸而形塑(周祐民, 1997),社會化涵蓋人生各個階段的學習,包括正式、非正式、計畫或非計畫的過程, 而且能使得某些價值觀、信仰與態度內化為個人思想的一部分,所以動機就是在社會 化過程中漸漸形成。所以,社會化理論認為學校志工對服務學習的支持與認同,來自 他人的影響,當他人認為參與志願服務是個人的責任及人生的角色之一時,志工本身 就會視志工服務為本身的責任與角色。 (六)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係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所 提出,凡須經過學習而發生的操作性行為,均可通過控制「增強物」來加以控制和改 造。增強方式有正增強和負增強二種。所以,增強理論的正增強即是用獎金、讚賞、 提升等吸引學校志工在類似條件下重複產生某一行為;增強理論的負增強即是預先告 知某種不符合要求的行為可能引起的後果,來避免該行為(引自林介士,2006)。增強 理論廣被應用於學校志工組織之經營,以研究者任職學校而言,學校志工管理可以說 是「志工服務學校,我服務志工」也就是以服務代替管理,在角色上,盡量使自己成 為學校志工的志工。對待所屬志工首要是用心,除了尋求機會給予獎勵、表揚,以慰 藉其平日辛勞之外,時時營造歡娛氣氛,使其更熱愛這份服務工作,增強其服務動機, 滿足其需求。 (七)需求滿足理論

(39)

需求滿足理論(need fulfillment theory)為學者 A.H.Maslow 於 1970 年所提出, 強調人類所有行為係由「需求」所引起,將人類之需求排列為五個層次,依序為:生 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引自葉家欣,2004)。 茲分述如下: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包括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如求食、求 飲、睡眠等屬之。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safety need)指個體希望得到保護、免於威脅、免於恐懼、預防危險 及意外、環境安全等需要,目的在於保障個體生存的安全需求。 3.隸屬與愛的需求

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是指個體在組織中期望與其他 成員有相互接納、認同、關愛及支持等需求屬之。 4.自尊需求 自尊需求(self-esteem need)是指獲取或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如被人 認可、讚許、關愛等均屬之。 5.自我實現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是指個體對於能充份發展個人潛能、 技能、能力等需要。在自我實現的驅策下,注重自我滿足、自我發展與創造,發揮到 最高境界,以實現所欲達成之目標。 因此,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依需求滿足理論的精神,不只是前面所提的生理 及安全的需求理論而已,而是可以進一步滿足隸屬與愛的需求及自尊的需求。 (八)效用理論

(40)

效用理論(utility theory)是從經濟學家所使用的「效用」引介而來,其立論 的基礎是追求「效用的極大化」(utility maximization),也就是一個人會將他的 資源放置在一個最有利的位置上。效用理論所得到的滿足,強調志工有充分的自由進 行選擇,以便獲得最大的滿足。例如,有些父母會鼓勵孩子和他一起參加志願服務, 以便取得服務證明,將來參加升學推甄時可以加分,這樣,父母與孩子都可以從服務 中得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只是因為服務對象得到滿足而自己也感到滿足。換言之,一 個人自願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心力去服務他人,除了從助人行為中得到快樂之外,他的 犧牲奉獻也滿足了個人所追求的崇高理想,所以志願服務也是一種自利的行為。不過, 這種自利行為,其所得到的利益,必須是志工的利益小,服務對象的利益大,否則不 能視為志願服務。就學校志工而言,如果一個人從他所參與的志願服務之中,可以得 到他心中的滿足,他必將「無怨無悔,樂在其中」。 (九)目標設定理論

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認為目標設定及其達成的慾望,對於人類 行為有很大的影響。E. Locke 於 1978 年對於目標設定理論提出下列看法(引自邱朝 基,2008): 1.在限度內,目標具有挑戰性,則其達成的程度也愈高。 2.目標愈特定,其達成的效果愈確實。 3.目標被接受,與目標達成的表現,是絕對有關的。 就志願服務而言,志工對於運用單位所設定的服務目標有明確的認知,或者志工 被鼓勵參與服務目標的設定,則志工參加志願服務的意願愈強,其服務表現的結果愈 好,目標達成的程度也愈高。 綜觀上述志願服務參與理論,在參與動機上難免有些相互重疊的部份,顯示出一

數據

圖   次
表 3-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  項目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  36 53.7  女  31 46.3  年齡  30 歲(含)以下 0 0 31 歲~40 歲1217.9  41 歲~50 歲  47 71.2  51 歲以上 8 11.9  服務年資  5 年(含)以下 0 0 6~10 年34.5  11~15 年  4 6.0  16~20 年  20 29.9  21 年以上 40 59.6  學歷  師範學院或教育大學畢業 27 40.3 一般大學院校畢業57.5  研究所
表 3-4 運用退休教師擔任學校志工之現況與期望問卷之量表的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部分  題號  適合  修正後適合  不適合  分析結果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1  1  4 57%  3  43%  0  0%  修正 2 6 86%  1  14%  0  0% 修正 3 6 86%  1  14%  0  0% 修正  4 6 86%  1  14%  0  0%  修正  5  5 72%  2  28%  0  0%  修正  6 6 86%  1  14%  0
表 3-4(續) 3 31  7 100%  0  0%  0  0%  保留  32  7 100%  0  0%  0  0%  保留  33  7 100%  0  0%  0  0%  保留  34 6  86%  0  0%  1  14%  修正  35  7 100%  0  0%  0  0%  保留  36  4 57%  3  43%  0  0%  修正  37  7 100%  0  0%  0  0%  保留  4  38 6  86%  1  14%  0  0%  修正 3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luding special schools and a small number of special classes in ordinary schools (primarily outside the public sector), but excluding special child care centres registered under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assessment, SBA refers to assessments administered in schools and marked by the student’s own teachers. The primary rationale for SBA in ICT is to enhanc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school personnel of DSS schools in operating their schools smoothly and effectively and to provide new DSS schools a quick reference on the

Provide all public sector schools with Wi-Fi coverage to enhance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fourth IT in

Provide all public sector schools with Wi-Fi coverage to enhance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fourth IT in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assessment, SBA refers to assessments administered in schools and marked by the student’s own teachers. The primary rationale for SBA in ICT is to enhance

A stud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e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Texas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