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讀經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慧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兒童讀經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慧影響之研究"

Copied!
1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台 中 教 育 大 學 語 文 教 育 研 究 所

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育教學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王財貴 博士

兒童讀經對國小四年級學童

情緒智慧影響之研究

研究生:鄭 秀 雪 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讀經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慧之影響,以作為讀經教育提昇 情緒智慧成效之參考。研究者將情緒智慧分成「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運用」 三種表現,透過問卷調查法,以台中縣四鄉鎮市 20 所國小四年級學童作為研究對象, 共收回有效問卷 1163 份,Cronbachα值為.9573,並藉由問卷調查 925 位讀經學童及 33 位讀經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以了解學童、教師對讀經教育影響學童情緒智慧之看法。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一、目前國小學童的情緒智慧表現,以「情緒覺察」的表現較佳,「情緒調整」及「情 緒運用」的表現則有待加強。 二、國小四年級女童在「情緒覺察」及「情緒運用」的表現顯著優於國小四年級男童 的表現;高社經地位家庭學童在「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運用」的表現 皆顯著優於中社經地位家庭學童及低社經地位家庭學童的表現。 三、約五成五的讀經學童認為讀經對本身情緒智慧具有正面的影響;約八成五的讀經 教師認為讀經對學童情緒智慧具有正面的影響。 四、「家長態度」、「教師態度」、「學童讀經態度」、「讀經獎勵」、「誦讀氣氛」、「經書 內容的啟發」、「讀經興趣」及「讀經意願」等因素對學童的情緒智慧表現具有正 面的影響;因此,讀經教育適合作為長期培養學童良好情緒智慧的情意課程。 五、讀經教學的方法與態度,是影響讀經成效的重要因素;家長、教師的鼓勵與支持, 會激發學童讀經的意願。 六、教學者的認知不深、信心不強,以及教學時間上的不足,是兒童讀經教學所遭遇 的主要困難。 關鍵詞:兒童讀經、國小學童、情緒智慧、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運用

(3)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influence on emotion intelligence of forth grade pupils who are instructed children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in order to gain the reference to promote emotion intelligence efficiently. We divid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to “emotional awarenes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utilization” three appearances. This research uses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the fourth grade pupils from 20 elementary schools of four villages in Taichu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analyzing 1163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e Cronbach α value is 0.9573. We also investigate 925 pupils and 33 very experienced teachers who have instructed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by questionnair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iewpoints of investigated pupils and teachers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emotion intelligence by instructing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it shows:

1.These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perform better in “emotional awareness” appearanc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appearances of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utiliza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2. The fourth grade female pupils perform obviously better than fourth grade male pupils in the appearances of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emotional utilization”. The fourth grade pupils from higher society level families perform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from medium and lower society level families in the appearances of “emotional awarenes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utilization”.

3. About 55% of the investigated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think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is positive to increase their ow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bout 85% of the investigated teachers have the same thought.

(4)

4. The following factors, “parent’s attitude”, “teacher’s attitude”,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attitude toward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the encouragement of practicing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the atmosphere of reciting”, “the edifi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interest of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and “the will to practice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are positive to increase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o,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is suitable for a long-term emotion course to increase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5.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attitude of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The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will excite pupils’ pleasure in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6. Teacher’s inadequate cognition and weak confidence of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and insufficient teaching time are the main difficulties to teaching of children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Keyword: children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awareness, emotional regulation, emotional utilization

(5)

目 次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次……… ………Ⅳ

表 次……… ………Ⅶ

圖 次……… ………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五節

研究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情緒智慧內涵及相關理論……… 8

第二節 兒童讀經教育之相關理論………31

第三節 情緒智慧與兒童讀經之相關研究………6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設計………77

(6)

第二節

研究樣本……… 7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80

第四節

問卷調查法……… …………82

第五節

讀經教師意見調查……… …………8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學童情緒智慧現況分析 ……… ………8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童在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

運用之差異情形 ……… ………97

第三節

國小讀經學童與讀經教育意見之調查……… … ……107

第四節

不同讀經變項對讀經學童在情緒覺察、情緒調整、

情緒運用之差異情形………… ……… ………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 ……… ……131

第二節 建議……… ……… ……… ……… ……136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45

二、 英文部分……… ………154

(7)

附 錄

附錄一

參與問卷審查之學者專家名單……… … ……156

附錄二

國小學童情緒智慧之調查問卷……… … ……157

(8)

表 次

表 2-1 中外學者對於情緒的定義……… 8

表 2-2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論……… …16

表 2-3 國內學者對情緒智慧的定義 ……… …18

表 2-4 國外學者對情緒智慧的定義 ……… …19

表 2-6 影響情緒智慧發展因素一覽表 ……… …28

表 2-7 傳統私塾機教育與現今兒童讀經教育對照表 ………… …36

表 2-8 國內從事情緒教育的相關研究 ……… ………61

表 2-9 兒童讀經教育對可能提升情緒智慧之相關研究 ………… 71

表 3-1 預試量表學童人數統計表 ……… ………78

表 3-2 正式問卷施測人數統計表 ……… 79

表 3-3 實施程序甘梯圖 ……… …81

表 3-4 教育程度等級表 ……… ………83

表 3-5 我國現行職業分類表 ……… …84

表 3-6 家庭社經地位指數計算方式 ……… 84

表 3-7 預試量表各類目題號分配表 ……… …85

表 4-1 受試學童之基本資料統計分析……… … ……… 91

表 4-2 情緒智慧得分敘述統計表 ……… ………92

(9)

表 4-3 情緒覺察得分敘述統計表 ………92

表 4-4 情緒覺察類目量表測量結果分析摘要表 ………93

表 4-5 情緒調整得分敘述統計表 ………93

表 4-6 情緒調整量表類目測量結果分析摘要表……… 94

表 4-7 情緒運用得分敘述統計表 ………94

表 4-8 情緒運用量表類目測量結果分析摘要表 ………95

表 4-9 男女學童情緒覺察得分結果摘要表 ………97

表 4-10 性別變項對學童情緒覺察影響變異數分析………98

表 4-11 家庭社經地位變項對學童情緒覺察影響變異數分析……98

表 4-12 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童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運用之

差異情形……… …… ……… ……99

表 4-13 居住地區變項對學童情緒覺察影響變異數分析 …… …100

表 4-14 家庭社經地位變項對學童情緒調整影響變異數分析 101

表 4-15 每週讀經時間變項對學童情緒調整影響變異數分析 …101

表 4-16 男女學童情緒運用得分結果摘要……… … 102

表 4-17 性別變項對學童情緒運用影響變異數分析 ………102

表 4-18 家庭社經地位變項對學童情緒運用影響變異數分析 103

表 4-19 讀經學童之意見調查統計結果摘要表………… ……… 107

(10)

表 4-20 讀經學童對兒童讀經與提昇情緒智慧的各項成效贊成

百分比……… ……… ………108

表 4-21 讀經教師之意見調查統計結果摘要表……… …114

表 4-22 教師對兒童讀經與提昇學童情緒智慧的各項成效贊成

百分比……… 115

表 4-23 國小教師讀經教學的心得或收穫……… ……120

表 4-24 不同讀經變項對學童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運用

影響之變異數分析……… ……… ……124

表 4-25 國小實施兒童讀經與學童情緒智慧之相關摘要表…… 128

(11)

圖 次

圖 2-1 Salovey 和 Mayer 的情緒智慧理論架構………23

圖 3-1 研究之架構圖 ………76

圖 3-2 研究之實施過程步驟圖……… ………… 80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實施兒童讀經對學童情緒智慧影響之成效。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 節是研究動機,第二節是研究目的,第三節是研究問題,第四節是名詞釋義,第五節是研究 範圍與限制。茲分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動機

Goleman(1996)認為:今天我們社會的秩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崩解,自私與暴力不 斷腐蝕良善的人心;基本的道德觀實源自個人的情感能力,無法克制衝動的人,往往是道德 實踐的弱者,而自制與同情正是這個時代最需要建立的兩大道德支柱。陳福原(1995)研究 探討青少年犯罪之個人因素也證實,缺乏意志的持續力和行為控制力者最容易犯罪。因此, 個人是否能有克制自我衝動的控制力,對自己能否有個美滿的人生,是否能功成名就有相當 大的關係。 張清濱(1997)的研究表示:由於社會結構快速變遷,再加上國民精神貧乏,導致倫理 道德觀日漸式微,離婚率提高;投機取巧、違法脫序,犯罪率居高不下;個人主義抬頭、功 利主義盛行,價值觀混淆。廖春文(1999)的研究表示:因為過去偏重經濟科技層面的發展, 忽略人文藝術層面的涵養,以致整個社會產生了理性異化的危機、道德衰微的危機,以及存 在意義的危機,而社會上也因這三大危機而產生了眾多的亂象。 Goleman(1996)指出:如果二十世紀是焦慮的年代,那麼二十一世紀應該是憂鬱的年代。 來自全球的資料顯示,沮喪似乎已成為現代流行病,愈是現代地區愈流行。自本世紀以降, 罹患嚴重抑鬱的人一代比一代多。張美惠(1997)的研究表示:現代兒童情緒問題比上一代 嚴重,這一代孩子比較孤單、抑鬱、易怒、憂鬱、衝動、好鬥。周月明(2003)的研究亦指 出:中小學生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傾向、發展失衡的能力結構、不了解他人的情緒、缺 乏激勵自己的能力、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缺乏心理承受力」等現象,而且幾乎已成為世紀瘟 疫。何琦瑜(2003)研究顯示:現代生育率低,養孩珍稀,不少孩子都在寵溺的環境裡長大, 自我意識較強,需要引領他們同理心、尊重他人;台灣的孩子愈來愈會說英文、用電腦,但

(13)

是也變得愈來愈晚熟、沒有禮貌,缺乏與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情緒變化是青少年最突出的 心理異動,高張、不穩定、極端的情緒將形成情緒困擾,也可能引起反社會行為。兒童是國 家未來的主人翁,他們的情緒表達、情緒調適、情緒管理及人際關係是每下愈況,導致未來 青少年時犯罪問題層出不窮的發生。 造成上述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過於重視學歷文憑,學校升 學主義掛帥,老師與父母忽略孩子情緒的發展,反而增加學生情緒上的壓力及困擾,如:緊 張、焦慮、挫折、自卑、憂鬱、沮喪等(張春興,1990;王淑俐,1991;曾娉妍,1998)。等 待孩子成為青少年後,容易感到沮喪,檢視其沮喪原因,發現最嚴重的問題是兩種情感能力 的不足:人際能力低落與不能忍受挫折(Goleman,1996)。在今天智育掛帥、社會文化扭曲 的時代,學校、家庭教育,長期忽略、漠視情緒問題的重要性,導致學生情緒表達與情緒管 理能力普遍低落,影響了個人學習能力和人際關係的發展。一般老師多無暇兼顧學生的情緒 問題,通常要等學生出現嚴重情緒困擾時才會注意(王淑俐,1997;江文慈,1997)。很多父 母和老師常常忽略孩子的內心世界,總是認為他們還小,正由於這種忽視,因此導致很多小 孩庸庸碌碌、毫無作為(鈴木鎮一,2002)。學習與情緒的關係,影響的不只是目前看得到的 學習成效,更將影響未來的心理與自我概念的發展(王秀園,2004)。個人的情緒經驗影響著 個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工作效能(林榮春,1998;黃素菲,1997)。 黃月霞(1999)研究指出:當教師與父母發現兒童有低成就現象或行為問題時,才會注 意到情緒問題,等到這個時候再來做補救性的治療,顯得被動、消極,而且費時又費力(黃 月霞,1999)。Goleman(1996)認為:「學業上的聰穎與情緒的控制關係不大,再聰明的人也 可能因情緒失控或一時衝動鑄下大錯。」他更強調:「僅有 IQ 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應用 EQ 來教育下一代,幫助他們發揮與生俱來的潛能。」林淑華(2002)研究表示:國小兒童不分 年齡,「情緒管理能力」尚待加強。沒有穩固的情緒智慧根基,對一生將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孩子不會因年齡的成長,情緒智慧自然跟著變得更好,從小鍛鍊孩子的心性,累積好的情緒 經驗,未來在面對人生困難境時,才能發揮自己最佳的潛力,提高自我實現的價值。 一般人總認為智力商數越高,成就也就越高,但是許多研究結果則認為人生成就的高低,

(14)

決非僅以智商來做決定,個人的情緒智慧反而是人生成就的關鍵。陳騏龍(2001)研究指出: 情緒智慧為人際關係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標。Perry(2001)指出:情緒智慧高的人面對衝突情 境時有較好的處理方式。Goleman(1996)指出:情緒智慧占個人成功要素的百分之八十。魏 麗敏(1996)指出:情緒智慧高的人,應對進退得宜,有利於開拓圓融的人際關係。在面對 實際生活問題時,最重要的是在冷靜的情緒狀態下,來尋找解決方法,而思考力是依靠個人 情緒智慧能否正常發揮(蔡秀玲、楊智馨,1999)。Goleman(1996)指出:與生俱來的情緒 決定每個人的性格基調,但腦部的相關積轉是極具可塑性的,兒童時期的情緒學習經驗便是 形塑的力量,所以說童年與青春期是奠定情緒根基的關鍵期,這對一生將造成深遠的影響。 由以上得知,情緒智慧對人生是相當重要,並且情緒智慧是可經由後天學習加以提昇的;呂 俊甫(1997)提出:情緒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環與德、智、體、群、美五育環環相扣。由以 上得知,如何從小透過教育培養學生穩健堅定的價值觀,進而擁有高尚的人格特質,創造未 來美好的人生,是現在教育亟待努力的重點。 如何在奠定人格特質最重要的兒童時期,藉由教育來穩固學生情緒智慧的根基呢?很多 實驗多安排以情緒教育課程,可能是團體諮商或教學活動來提昇學童情緒智慧,這些課程多 半能達到積極預防和消極治療的功效,能呈現出立即性的效果,但實驗畢竟是短暫的,等實 驗結束,兒童習性又容易故態復萌了。我們的情緒問題是需要長期被涵養的,如何從心靈層 面著手,滋潤我們的心靈、薰陶我們內在生命,藉由理性與感性結合,幫助情緒智慧的提昇, 如何長期、持續的在平日教學活動中,能有效的協助學童提昇其情緒智慧,這是本研究想要 探討的焦點之一。 王財貴師(1997)表示:若想挽救今日敗壞的人心,唯有從文化教養上著手;而想要提 昇國民文化教養就在於給予文化教育。德國哲人斯普朗德曾說:「教育是為了培養個人人格的 一種文化活動」。侯秋東(1999)亦表示:今天社會的病根在於重視物質,輕視精神,救之、 矯之之道在於加強精神涵養,節制物質享受以求取平衡;精神涵養之法就存在於寶貴的經典 中。王邦雄(1999)的研究指出:EQ 是從經典而來的,光讀聯考的書,會使我們距離自我成 長有很大的差距,為了心靈的成長,我們要讀人文、經典的書,文化素養的薰陶對社會整體

(15)

的心靈改革及對個人精神涵養都有所幫助。 綜上所述,社會過於重視經濟科技層面,忽略人文藝術層面的涵養,家長、父母對孩子 情緒的忽略,學校過於重視課業……等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孩子情緒上的困擾,例如:挫折 容忍力降低、人際關係不好、缺少同理心、缺少自信心……等,其中家庭對孩子情緒的影響 是較難以改變的,透過提高學童自我認同、加強學校人文化的教學來提升學童的情緒智慧, 本研究想要探討的焦點之一。 許多學者研究指出:讀經對於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有不錯的成效,且可使兒童更 有能力表達自己、對自己較有自信,對於生活常規、行為儀節、親子間的互動,也具有相當 的影響(王財貴,1995;朱安邦,1996;林素花,1996;翟本瑞,1999;王怡方,1999;張菡 育,2000;李深山,2002)。林素花(1998)的研究也指出:讀經可使孩子的 EQ 上升;廖彩 美(2004)的研究也表示:讀經對學童的自我概念有正面影響;研究者任教學校的多位科任 老師亦表示:有讀經的班級,學生的常規表現較好;一些常在各校短期代課的老師,表示有 讀經的班級,班級氣氛比較好、學生較貼心、學生的氣質較好、學習熱忱較高、創意性也較 高。研究者發現:「提昇學生表達能力」、「行為儀節」、「對自己有信心」、「良好的親子互動」、 「人際關係」及「自我概念」……等讀經成效似乎與情緒智慧的提昇有著些許的相關性。 因此,本研究之主要設計是欲藉由問卷調查來了解目前國小實施兒童讀經的現況,及國 小學童情緒智慧表現之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實施兒童讀經對國小學童情緒智慧的實際影響情 況;最後並依據讀經教學成效,提供教學上的建議,供有關施行讀經教學時之參考。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目前國小實施兒童讀經的現況以及國小學童在情緒 智慧表現上的差異性,以期藉由此種方式探討實施讀經是否真能影響學童的情緒智慧,甚至 對學童情緒智慧的提升能有所幫助,進而培養學童優良的生活態度、生活適應的能力及處理 情緒的能力。最後,將研究結果及建議,提供給欲實施兒童讀經之教育人員參考。 本研究主要分項目標如下: (一)瞭解目前國小學童的情緒智慧表現。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童在情緒智慧表現上之差異情形。 (三)瞭解目前國小實施兒童讀經教育的現況。 (四)探討實施讀經教育對學童情緒智慧影響之情形。 (五)探討兒童讀經教育適合當作長期培養情緒智慧之課程與否。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國小實施兒童讀經教育的現況為何? (二)國小學童的情緒智慧表現如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童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運用表現情形如何? (四)探討實施讀經教育對學童情緒智慧影響之情形為何? (五)探討兒童讀經教育是否適合作為長期培養情緒智慧之課程?

(1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便於研究的進行和敘述內容的清楚明瞭,茲將本研究中所提及之相關名詞釋義如下: 一、情緒(Emotions) 研究者認為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之後,身心產生的狀態,包含生理、心理反應, 及認知、行為反應。 二、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緒智慧指體察自己與別人的情緒,處理情緒並運用情緒訊息來指引自己的思考與行動 能力(曾娉妍,1998)。研究者研究學者專家相關資料,將情緒智慧分成「情緒覺察」(Emotional

Awareness)、「情緒調整」(Emotional Regulation)、「情緒運用」(Emotional Utiliuzation)等三種

表現,本研究中是以受試者在研究者所自編之「國小學童情緒智慧之調查問卷」(見附錄二)

中三個量表「情緒覺察」、「情緒調整」及「情緒運用」的表現,量表得分愈高,表示學童情 緒智慧表現愈佳;反之,得分愈低,則表示學童情緒智慧表現愈不佳。

三、兒童讀經(Children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所謂「兒童讀經」,就是「教兒童讀誦經典」的簡稱,希望兒童在其性向純淨時,及早選

取傳統中有高尚意義的文化資產教養之(王財貴師,1995)。本研究所謂的「兒童讀經」指的

是在學校利用上課前五至十分鐘或正式課程以外的時間或一週固定一小時半的讀經課程,以

誦讀的方式帶領兒童背誦《論語》、《大學》、《中庸》、《詩經》、《老子》《唐詩三百首》、《常禮

舉要》、《孝經》……等經典書籍。

四、國小學童(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國小學童,在本研究中,係指九十四學年度上學期就讀於台中縣大里市、太平市、烏 日鄉、霧峰鄉 20 所公立國民小學四年級的男、女學童。

(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以台中縣大里市、太平市、烏日鄉、霧峰鄉等二十所國小四年級學童做為研究對象, 在樣本選取上,六個年級中,因為一、二年級對問卷文字敘述理解上有較大的困難,且大 多讀經年資較短,故不予採用;三年級因為新學年度因剛分班不久,面對新環境的轉變, 身心狀況起伏較大,故不予列入;高年級學童常因課業壓力,而無瑕顧及讀經,故不列入 考慮;所以,本研究選取四年級學童為研究樣本。 (二)研究內容 1.本研究以四年級學童之情緒覺察、情緒調整及情緒運用作為探究內容。 2.本研究以兒童讀經實施現況作為調查內容。 3.本研究以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之情緒覺察、情緒調整、情緒運用表現作為探究內 容;另外,本研究所測得之情緒智慧,僅限於研究工具內容所涵蓋的範圍為主。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與經費,無法就台中縣所有國小進行全面分析,僅就挑選 出的台中縣四鄉鎮市 20 所國小之四年級學童做為研究對象,因此能否將研究之結 論,推論到整個台中縣,甚至台中縣以外的國小,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二)本問卷是以郵寄的方式,請級任老師協助學童,進行了解問卷填答說明,學生是否 因老師在場,而影響其作答的真實性,是本研究無法控制的因素。

(19)

(三)讀經與情緒智慧關係,是屬於個人自覺性情意感受,受試者填答時,可能會有防衛 心理或面對社會期許的影響,對題目反應會有所保留等其他因素。因此,研究結果 若要推論其他範圍時需多加謹慎考慮。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情緒智慧內涵及相關理論

一、 情緒的定義

對於情緒的定義,中外許多專家學者各有不同見解,如下表 2-1 所示: 表 2-1 中外學者對於情緒的定義 研究者 情緒定義 張春興(1995) 情緒是個體受到某種刺激後產生一種激動狀態。 黃德祥(1996) 情緒是受遺傳及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曹中瑋(1997) 情緒為內外在刺激所引發的主觀的激動狀態。 曾娉妍(1998) 情緒是由內外在刺激所引發的一種反應狀態。這些狀態是由個 體的心理感受、生理的反應、認知的評價、外顯的行為等四種 成分交互作用而成的。 Skinner(1953 ) 情緒是伴隨著制約作用出現的生理狀態。 Dworetsky(1985)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感覺狀態,包括意識經驗及內外在生理反 應,並可促動或抑制外顯行為。 Hothersall(1985) 情緒是主觀之經驗或感覺,目標導向的行為(如攻擊、逃跑)、 表達的行為(如微笑、咆哮),及生理的反應(如心跳加速、出 汗、排便等)。 Chabot(1993) 情緒區分成五種特別的要素,包含:生理變化、愉快或不愉快 的感覺、臉部表情與肢體語言、適應行為與認知之評估(引自 陳羚芝譯,2001)。 Ellis(1979) 人的情緒並非由刺激所引起,而是根源於個體本身的信念、解 釋與看法。不適當或負面情緒來自本身的非理性信念,而非事 件或刺激本身。 Goleman(1995) 情緒是指感覺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與心理狀態及相關的行為 傾向。 Kelly Morth(2005)情緒是指在人的需求得到滿足,或沒有得到滿足後產生的暫時 性的、比較明顯的心情變化,如興奮、快樂、憤怒、悲傷等, 它為人和動物所共有。情緒是一種常見的狀態,它是一種在一 段時間內具有持續性、擴散性,而又不易察覺的情緒狀態。而 Kelly Morth 的研究也指出,除了外界因素可以影響人的情緒 外,身體的自我感覺(如健康狀況、個性特點等)也可以引起 情緒的變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

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看法,就情緒的成素而言可包含以下四項:(一)個人心理的主觀感 覺;(二)個人主觀的認知;(三)身體的生理反應;(四)外在的行為表現等四項。

二、情緒與相似詞的比較

感覺(feeling)、情緒(emotion)、情感(affection)、心情(mood),這幾個概念常常發生 使用上的混淆,所以研究者先將它們之間的關係釐清,以方便研究的進行。 (一)感覺(feeling) 張春興(1995)解釋感覺有兩個意義,一個和 sensation 相同,指的是感受器所收到的 基本資料,如:眼睛之於顏色,或是指感覺器接受刺激而產生感覺經驗的歷程;感覺的另 一個意義是指主觀的情緒性心理狀態。黃月霞(1998)認為:感覺是因情境不同而有變化, 感覺會隨著新訊息、新經驗而有所修正,因此有時「衍生性感覺」(secondary feeling)會掩 飾「最初的感覺」(primary feeling)。 (二)情感(affection) 張春興(1993)解釋情感包括情緒、感情、心境等一切屬於情感方面的心理歷程,在 傳統心理學上,情感、認知(cognition)與意動(will)合稱為知、情、意三個心理官能。 林和逸(1998)統整文獻後提出以持續性時間的長短,來區分「感覺」、「情緒」、「情感」, 它們所引發的心理狀態,持續時間由短至長分別是「感覺」、「情緒」、「情感」。 (三)心情(mood) 張春興(1993)認為心情也可以稱為心境,指較為平淡的情緒狀態,也可指在某種刺 激情境下個體準備反應的內在狀態。金玉章(1994)認為心情比較沒有特定的對象,是一 種具有宣染性的情緒狀態。 (四)情緒(Emotion) Goleman(1996)的研究指出:情緒代表我們發揮心靈力量的極限,我們在多方面都會

(22)

受情緒影響,在思考與計劃、接受鍛鍊以達成某遠程目標、解決問題等。 綜合以上學者對於感覺、情感、心情與情緒的意義,可以發現四者之間的意義有其重疊 之處,而本研究主要是以 Mayer 與 Salavey(1992)所提出的情緒智慧理論為架構,所以研究 中多引用「情緒」一詞,雖然本研究是以「情緒」為重點,但情緒的內涵實在很難脫離感覺、 心情和情感而獨立出來。

三、情緒的性質

歸納多位學者(張春興,1991;王淑俐,1995;陸正一,1998)的解釋,情緒性質大約分 析可分為以下幾項: (一)由刺激而來:情緒的出現,必定有特定的內在衝突或外在刺激,產生情緒時有時明顯 可見,有時卻隱而不見。 (二)情緒是主觀的:情緒是個體受外來刺激所呈現的主觀意識,即使對同一刺激,每個人 情緒反應的方式和強度也有所差異。 (三)情緒是動機性的:個體隨著滿足自我動機,而自然而然會伴隨各種情緒反應。 (四)情緒會使身心產生反應:內在的生理變化會出現神經系統、肌肉、內分泌呼吸及心跳 等身體變化,而外顯行為則採取動作的反應。 (五)情緒持續狀態時間有別:有些情緒來得快去得快,有些情緒則持續久久難消退。 (六)情緒發生的層面不同:可包括幾項 a.累積性:發生時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與先前的刺激 未能釋放有關係。b.時間性:有時刺激一來,未必馬上有反應,有時會累積到一點, 全部一次爆發出來。c.空間性:人們會隨著時空場合,適度調節自己的情緒。d.對象 性:人們當遇到自己親近的對象時,情緒常會不設防得如洪流似一洩而出。 (七)情緒是難以掌控的:個體對於情境刺激、社會文化背景、人際互動、自我認知,所做

(23)

綜合以上所述,情緒的性質是個人的主觀意識,情緒總是伴隨刺激而來的,且與自身 經驗有關係,它會隨人、時、地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反應,要能對自身情緒掌控自如是不容 易的事。因此,人們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將情緒適時、適地、適當地表現出來,要會 提高控制情緒的意志力。

四、相關情緒理論

專家學者探討情緒的理論眾多,各有不同的論點,大致可分為結構論與功能論,前者認 為是個體內在心理情感狀態,後者強調情緒是維持或破壞個體與環境關係的歷程。分述如下: (一)Freud 心理動力學理論 Freud 強調心理動力對行為的驅動,行為受控於前意識、本能驅力與過去經驗。人天生 有兩種本能驅力,包括生與死之本能,若是驅力沒有獲得紓解,其所造成的壓力會繼續在 前意識中維持或增長,故 Freud 認為宣洩(catharsis)才能釋放情緒的緊張。情緒與本能是 關係密切的,情緒即為人隱藏的本能。情緒是有意識的,人使用許多防衛機制來保護其免 受其太多痛苦的情緒,而當人面臨許多難以接受的事時,則會經驗到焦慮(洪慧蓉,1998)。 (二)William James 心理生理學理論 William James(1884)認為檢視身體的線索,可得知我們的知覺,在其中強調內臟的反 應,及外在身體的反應,皆是情緒狀態的核心。情緒非直接由外在刺激所引起,而是來自 生理變化的回饋,故而強調血壓的改變,強調外在刺激所引發個體的生理變化,和直接的 行為反應,個體對身體反應的覺知才產生情緒。近代學者如 Connon(1927)及 Bard(1938) 所提出的(Co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則對 William James 提出質疑,認為情緒經驗與生 理變化是同時產生的,兩者受視丘所引發,同時引發大腦與身體反應,而產生生理變化與 情緒經驗;而 Schachter & Singer(1962)強調情緒經驗是由於個體對刺激情境的性質及其生 理變化兩方面的覺知所致。因此學者大多認為情緒的結果須視情境而異,如情緒受突然、 立即威脅時,則 William James 的說法則較不適宜,但若情緒事件發生是有規則的或是較緩

(24)

慢的,則 William James 的說法較適宜(劉郁梅,2001)。 (三)Plutchik 的心理進化理論 Plutchik(劉郁梅,2001)認為情緒幫助生存繁衍,情緒的適當反應,包括自我保護(如: 打架、逃避)、事件破壞(咬、攻擊)、及傳宗接代(求愛、交配)等不同反應。Plutchik 的 主張有四個論點,分述如下: 1.情緒的概念適用所有進化層次及所有人類與動物。 2.情緒有其進化的歷史,而不同物種間有各種表達形式。 3.情緒扮演適當角色,以幫助生物處理外在環境的重要生存危機。 4.不同物種間有不同的情緒表達形式,但都具備相同的成分及原型可被確認。 Plutchik(1980,1982)的理論分析中,把認知評估的角色包含進去,認為個人會評估 刺激的潛在益處或傷害性;情緒是由對有機體有重要性的事件所引發,情緒本身是作為適 應性反應(Strongman,1987)。Plutchik 認為人格特質即為個人情緒特徵,因此主張人格特 質與情緒乃為一體且具相同的涵義。 (四)Lazarus 之情緒認知評估理論 Lazarus(1990)認為情緒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認知評估的作用。當面對外在刺激時, 個體即對其加以評估,判斷其個體具有何種意義、與個體的關聯性與重要性如何,作為其 後續行動的參考依據。評估過程包含初級評估與次級評估過程,所謂初級評估包括評估與 目標的關聯性、或與目標的一致性,即自我涉入的程度;而次級評估包括指責、或讚賞、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未來的期望。而影響評估過程的重要因素很多,諸如個體的自我概 念、過去的生活經驗、動機、期待或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等,例如一個對自己缺乏信 心的人,在面對失敗時,其評估過程較易將失敗與自己無能、沒用、沒價值連結在一起, 而產生自卑或罪惡感。Lazarus 所主張的情緒是受個人設法處理情境問題所驅動的內在感受

(25)

歷程。

(五)功能模式的情緒理論

Campos,Kermoian & Campos(Saarni,1999)認為情緒是個人欲建立、維持、改變或調 節在個人與環境互動時重要事件感受的意圖。Campos 等人注重社會影響在情緒統合上的重 要性,他們從實驗中發現,嬰兒及學步期的社會經由社會參照,而從與照顧者互動過程中, 無形地學習社會意義;而此派所提出的自我覺察情緒(self-conscious emotions),包括羞恥、 榮耀、尷尬等,表示自我在情緒的察覺過程中成為一種驅動力,個人會產生適當情緒反應, 以達成避免羞恥、尷尬的情緒,而多傾向成功榮耀感受。 (六)社會建構模式的情緒理論 Jones 提出社會建構模式,視情緒經驗為隨著特定社會情境及個人變項而改變的內省感 受,同時我們對於情緒經驗的評估是透過社會學習而來,且與個人認知發展能力有關。我 們個人的社會價值觀是由我們的文化信仰、態度、和預設或我們對重要他人的觀察,及被 強化的模式;情緒經驗是由個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決定(江文慈,1999)。 綜合以上各學者專家的不同論點,情緒理論內容的分析,範圍大致可涵蓋三種項度: (一)情緒認知論 個體情緒的發生是對自身生理變化,及外在環境刺激的認知,所給予的解釋和歸納, 由於個人解釋的不同,即使面對相同的刺激,情緒的表現會有很大的差異。如金玉章 (1994)所表示:一個人對事物的本質認識得越深刻、越全面,他的情緒就越深刻、越 穩定。因此在生活中應指導學生對本身及外在事物有正確的評估與了解,以防止學生因 錯誤認知判斷而導致不當的情緒反應。 (二)情緒行為論 情緒可引發外顯行為的改變,包括個體的表情、姿態、行動、語言表達等……。情

(26)

緒有一種表現狀態,就是表情。表情是內在情緒的一種外在流露,如面部表情、肢體表 情和言語表情等,它具體表現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情緒會因制約而有所改變,生活中應 教導學生合適的情緒表達,預防發生攻擊性、破壞性的不良行為,從小以正面、樂觀、 助人的態度為情緒指導方向。 (三)情緒互動論 情緒的起源是社會,由人際互動中而來,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社會關係。個體的反 應會受到以往社會互動經驗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雙面的。個體的情緒會在人際互動 中適度地調整,例如:當情緒表現受到讚美,這種情緒表現就會因被加強而持續;如果 不當的情緒反應遭受別人的不悅、嘲笑或排擠,就會因不好的感受,而修正自己不當的 情緒反應。子曰:「子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引導學童學習他人長 處,以他人不善之處為自我改進的殷鑑,讓自己在學習中越來越精進;另外,班級中應 營造出充滿人文涵養、民主素養的教學環境,協助學生累積好的情緒經驗,以培養學生 未來健康、穩健、樂觀的人格特質。

五、情緒發展

林翠湄(1995)指出:即使是很小的嬰兒也是一個情緒性的個體,出生時,嬰兒就能表 達出情緒、苦惱、厭惡、和歡樂(由他們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其他主要情緒(如生氣、哀 傷、驚訝和害怕)通常是在第一年的中期出現。複雜的情感如尷尬、驕傲、內疚和害羞是在 第二或第三年出現,此時已有自我認識及評估自己行為之標準的認知。國小階段的學童,在 情緒表達方面自我情緒覺察伴隨道德判斷,內在自我標準隱然成形,自我調適的策略更加複 雜,也更能專注自己的情緒問題。在情緒理解方面,已能統整自身與週遭線索來了解他人情 緒,覺察他人情緒能力漸次展開,能夠覺察同伴及他人情緒反應。除了了解複雜的情緒外, 此期同理心相當強烈。對他人批評十分敏感,大多數乃是自我中心的(葉玉珠,2003)。人在 表達方式上,也會隨著成長修正,隨著成長,如果個體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

(27)

式,這就是成熟情緒的表現(黃月霞,1990)。 人類學會調整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發展得很慢,一直到入小學後,兒童對文化所定的情緒 表達規則才能應付自如(林翠湄,1995)。從只會笑和哭到各種高級社會情感經歷了很長的時 間,兒童情緒發展特點可歸納如下(李丹,1990): (一)從情緒表現形式來看-由外顯到內隱 個體情緒是從明顯的、外露的朝向不明顯的、內含的情緒表現發展。 (二)從情緒控制能力來看-由衝動到自制 個體情緒的發展毫無控制的表現,到有一定能力控制情緒。 (三)從引起情緒的刺激來看-由直接到間接、由具體到抽象 最初是由具體的某個刺激直接作用於個體才能引起情緒,以後則可以透過言語、表 象、行為範例、社會評價及自我評價等因素引起情緒。 (四)從情緒內容來看-由生理需要到社會性需要 最初情緒是用來表示兒童生理需要是否獲得滿足,後來才產生了與社會性需要是否 獲得滿足的情緒,最後又產生了與社會評價相聯繫的情緒,情緒反應的社會性越來越強。 情緒發展與其他能力的成熟有很密切的關係,尤其認知能力及腦部與生理上的成熟。大 腦的運作功能,主要是維護生存、面對情緒,最後才是學習,因此當一個人最基本的生 理需求,例如:飲食、睡眠無法得到滿足,哀傷、恐懼、憤怒、焦慮充塞在情緒的腦子 中,是完全沒有學習動力與成效的(王秀園,2004)。 綜合上述得知,兒童情緒發展是從嬰兒哭和笑的生理情感,到慢慢發展出高級社會情感, 其中受到的因素有認知和成熟的因素,情緒發展的過程需要有穩定的力量,從中驅使孩子慢 慢發展出個體成熟而穩健的情緒。Goleman(1996)提出:「學校經驗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將 持續到青春期乃至長大後。孩子的在校表現攸關其價值感,表現較差的可能產生自我貶抑的

(28)

心態,進而左右一生的發展。」兒童時期的情緒學習經驗便是相關積轉的形塑力量,可為情 緒智慧建立堅固的根基,對一生造成深遠的影響。新的教育方向應視情緒與生活為主題,而 不是放任學生的情緒問題,等發生問題時才手足無措地交給輔導老師來治療,變成一項費力 又耗時的工作。

六、情緒智慧的概念源起

傳統的智力定義,其概念只窄化到止於書本知識的學習能力,無法完全反映現實實際生 活中對個人成就影響的多種能力(張春興,1994)。Gardner 在心智架構一書中,提出智力多 元論的看法。他強調人類的心理能力中,至少應包含七種不同的智力:1.語文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2.邏輯數理智力(logic-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3.空間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

4.音樂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5.體能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6.內省智力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7.人際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表 2-2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論 智能 終極成就 核心能力 邏輯數理 科學家 數學家 .能辨識邏輯或數字組型 .能進行連續推理 語言 詩人 記者 .能敏銳地辨識聲音、押韻及語意 .能敏銳地辨識語言的功能 音樂 作曲家 演奏家 .能產生與欣賞押韻、音調及節奏 .能欣賞音樂的不同表達方式 空間 航海家 雕塑家 .能精確的知覺「視覺-空間」世界 .能將起始的知覺加以轉換 身體動作 舞蹈家 運動家 .能有效控制身體動作 .能有技巧地處理事物 人際 顧問 政治領導 .能適當的辨識與回應他人的心情、脾氣、動 機與欲望 內省 心理治療師 宗教領袖 .能進入自我的情感世界 .能分辨自我情感並據以引導自我行為 .能了解自我的優缺點、慾望及智能

(29)

內省能力和人際智力是個人智力(personal intelligence)的一體兩面:內省能力是指能 夠認識自己的感覺,辨別其異同,以做為個人行為依據的能力;人際智力則是指能夠認知 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慾望等,並能做適度的反應,且與別人相處的能力。 這種個人智力幫助個體接近自己情感生活的能力,使個體能夠有效察覺及區辨自己的 情感,甚至將這些情感命名,轉化為某種象徵性的編碼,以激湧情感來引導自己的行為。 Garder 談的這種「個人智力」其實就是情緒智慧,情緒智慧包含了一個人的組織、協調、 分析的能力,一個人若能適當的認識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再將這份了解運用在生活上,一 來可以自我激勵,二來則從細微處去察覺他人的需求,便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Payne(1995)認為情緒智慧長久一直被忽略,導致了社會出現了很多問題。後來 Salovey 和 Mayer(1990)將「情緒」與「智慧」結合,融合 Thorndike「社會智慧」與 Hward Gardner

「人際智慧」和「自知智慧」提出「情緒智慧」的概念,並從事學術性的研究,「情緒智慧」

的概念在學術界才受到重視。

七、情緒智慧的發展

三歲孩子能夠經由成人的提示,隨心所欲做出適當的表情(Lewis,Sullivan & Vasen, 1987)。Brown、Covell 和 Abramovitch(1991)認為四歲的孩子就有調整自己情緒的能力, 在她們的研究中,請孩子們聽故事,感受快樂,悲傷和憤怒的情緒,結果發現四至六歲的 孩子,可以察覺出有效的情緒策略,他們和十多歲的孩子表現差不多。 曾娉妍(1998)研究指出:國小階段的孩子已具有情緒的覺察、情緒的表達及情緒的 調整的能力,不過受到個別差異的影響,同年齡的孩子會有極大的差異性。每一項情緒智 慧都有其關鍵的發展期,但多佔據幼時數年的時間,每一個時期都是協助孩子培養情緒習 慣的契機,如果錯失良機,長大後便很難彌補。情緒智慧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它具有高度的 可塑性(Travis & Greaves,2006)。而童年時期神經系統會經歷大規模的修飾與型塑;童年 是修養情緒智慧的絕佳時機(Goleman,1996)。國小階段學童的情緒管理,攸關學生未來

(30)

人格正常成長與否,大家應該要正視此問題。

八、情緒智慧的定義

情緒智慧的出現,不僅對於當代教育發展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同時有著重要的現實和 實用價值。首先,從情緒智慧的哲學背景來看,情緒智慧突出了教育的人本色彩。儘管國 內部份學者認為,由於成功或事業的需要,不惜改變或控制某種情感,這在許多情況下, 無疑是對天然情感的壓抑,但其實情緒智慧內涵強調個體差異以及社會文化背景對於個人 成長的重要性,拓寬了智力的外延和內涵,從而使得我們可以從現在新的角度來重新審視 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王月明 2003)。研究者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於情緒智慧所下的 定義,如表 2-3 及表 2-4 所示: 表 2-3 國內學者對情緒智慧的定義 研究者 情緒智慧定義 張怡筠 (1996) 情緒智慧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指的是我們個人在情緒方面一個整體的 管理能力。 呂俊甫 (1997) 情緒智慧是一種複雜的、多方面人格特質,包含許多抽象的性格特徵, 如自察性、同理心、毅力和社交技巧;情緒智慧高的人也是情緒比較成 熟的人,懂得適當而不過分的控制和宣洩情緒。 楊瑞珠 (1997) 情緒智慧的意涵是「處理情緒」、「因應情緒」、及「學習如何與情緒共 處」的意思。 吳毓瑩 (1997) 情緒智慧是一種需要培養和學習的能力,是個體為了瞭解自己的情緒或 心境,加以處理和使用,使自己達到平衡的狀態,或是能夠發揮情緒於 彈性計畫、創意思考、引導注意和激發動機等方面的一種能力。 曾娉妍 (1998) 情緒智慧分成三類(一)情緒的覺察:個體辨識、認知自己和別人的真 實感受,以及了解和該感受有關之前因後果的能力。(二)情緒的表達: 個體運用語言、非語言等媒介來表達心中感受的能力(三)情緒的調整: 個體採取某些策略來處理自己及別人激起的情緒,以維持本身身心平衡 及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王邦雄 (1999) 情緒智慧是道德力與美感力加起來的包容力;情緒智慧也就是能容受缺 陷的能力,這個能力是要長久來培養的。有情緒智慧才能自我消解,才 會有包容心、同理心。

(31)

表 2-4 國外學者對情緒智慧的定義 研究者 情緒智慧定義 Salove 和 Mayer(1990)情緒智慧為體察自己與別人的情緒,辨識之間的差異,並能運用這 些情緒訊息來指引個人思考與行動之能力。 Mckay(1996) 情緒智慧即為學習控制不悅的情緒如愧疚、憤怒、消沉、壓力、及 不安的方法,可使個人選擇自己表現之情緒,並從事有效的情緒表 達,使自己被瞭解,也應學習如何真誠傾聽別人的感覺,及如何有 效的處理情緒衝突,創造雙贏(嚴淑惠,2000) Stufft(1996) 情緒智慧是個體了解、詮釋和控制其情緒的能力。

Steiner & Perry(1997) 情緒智慧是一種了解和管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情緒智慧包括 五項技能,知道自己的情緒、具有同理心、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 修補情緒傷痛、發展情緒互動性。

Cooper & Sawaf(1997)情緒有助於整合思想與行為。情緒智慧是結合察覺、了解和有效應 用各種情緒力量和智慧,成為人類經歷、訊息和影響的泉源,人類 情感是核心的感覺、勇氣層次本能和情緒感受的領域,當情緒能被 信賴和尊重,情緒智慧可讓我們對自己本身及週遭人物有更深層與 更完全了解,情緒智慧在任何年紀都可以學得與提升。 Salovey& Sluyte(1997)情緒智慧為能正確辨識、評價與表達自我情緒、及能統整情緒以促 進思考,且能理解情緒及情緒知識,並具有調解情緒以增進情緒與 智力成長之能力(引自 Saarni,1999)。 Ryback(1998) 情緒智慧是一種運用自己的察覺與敏感性來認識人際關係溝通之下 的感覺,並抵抗衝突與輕率回應的誘惑,而表現出耐力、確實性和 公正。 Weisinger(1998) 情緒智慧是情緒的智慧使用,藉由使用情緒來幫助指引自己的行為 以及提升思考結果。情緒智慧包括四項基本要素,這些要素要使我 們情緒智慧所包含的特定技能和能力,這些要素非固定,而是可以 發展以及顯著提升,這些要素所構成的能力是階層發展的,前者是 後者的基礎。

Kelly & Morth(2005) 情緒智慧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準確覺察、評價和表達感情的能力,

一種接近並產生感情,以促進思維的能力,一種調節情緒,以幫助 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對於情緒智慧的看法,多數學者將情緒智慧視為一種心理能力,少 部分學者將情緒智慧認為是一種人格特質;情緒智慧會受後天環境與學習結果而有所改變,

(32)

情緒智慧包含的層面不只是對自己的情緒覺察、調適、管理、運用,也包含對人方面,以促 進個人良好社交技巧,增進人際關係,情緒智慧能促進人我的和諧。

九、情緒智慧的功能

個人對於情緒的處理,隨個人人格特質的不同,而產生正面或負面的效應。綜合學者 對情緒智慧的看法,歸納情緒智慧的功能如下: 1.可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 情緒智慧的功用,就是在思考個人如何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以免除情緒不 良影響(張春興,1995;楊瑞珠,1996;曹月珍,1997)。麥凱(Mckay,1996)認為強烈 的負面情緒所產生的憂慮會導致個人的失敗,所以情緒智慧即為學習控制不悅的情緒如 愧疚、憤怒、消沉、壓力及不安的方法,可使個人選擇自己表現的情緒,並從事有效的 情緒表達,使自己被了解,也應學習如何真誠的傾聽別人的感覺,及如何有效的處理情 緒衝突,創造雙贏。當個體情緒衝動時,會以立即性的防衛等反應來因應,導致情緒與 行為失調,情緒失調的人無法產生同理心,也無法接受及了解他人的情緒反應。 情緒智慧高的人較樂觀,樂觀是指面臨挫折,仍堅信情勢必會好轉。從情緒智慧的 角度來看,樂觀是讓困境中的人不至流於冷漠、無力感、沮喪的一種心態(當然,太天 真的樂觀可能導致可悲的後果)(Goleman,1996)。 2.促進健康及適應力 情緒智慧之所以能發揮其異乎尋常的功效,關鍵在於它對現實的能動適應,只有在 現實衝突中,情緒智慧才有作用;情緒智慧高的人對現實的適應性強,集中體現在挫折 容忍力上,正視失敗並不意味著消極地承受,相反,它意味著轉敗為勝的可能,轉敗為 勝的關鍵在於信心(Kelly Morth,2005)。現代人在心理性壓力的情況下,引起的心理反 應,普遍是屬於負面情緒反應,若長期如此,則可能面臨生理疾病(Smith & Lazaurs,

(33)

容易生氣的人,患癌症和神經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再談到憂慮對人的影響時, 一位醫生說,有 70%的人只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自然就會好起來(Kelly Morth,2003)。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情緒對健康的影響確實有臨床上的意義,長期焦慮、 悲傷、悲觀、緊張、敵意、嚴重猜疑的人,罹患氣喘、關節炎、頭痛、十二指腸潰瘍、 心臟病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一倍(Goleman,1996)。所以好的心情就容易有較佳的健康 狀況,而長期的負面情緒容易導致身體健康出現狀況。 3.增進思考與學習能力 Goleman(1995)在其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中指出影響人生成就 的因素,絕大多數皆受 IQ 以外其他因素所影響,而其特重情緒智慧,強調個體克制延遲 滿足的能力。在面對實際生活問題情境時,最重要的是在冷靜的狀態下,來尋找解決方 法,而思考的能力又是依靠著個人情緒智慧是否正常發揮(蔡秀玲、楊智馨,1999)。成 功者其實就是善於調節自己情緒的人(Kelly Morth,2005)。 憤怒時人變得毫無寬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盡是圍繞著報復打轉,根本不計 任何後果。Goleman(1996)指出這種高度激昂反應會給人「力量與勇氣的錯覺,激發侵 略心理……」若一時失去理智,便可能訴諸最原始的反應。在無法冷靜的情況下,所做 出的言、行通常是攻擊性、衝動性的,甚至會作出嚴重到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造成 無法挽回的破裂情況。輕微的情緒改變也會影響思考,一個人在作計畫或決策時如果心 情很好,想法通常較開闊樂觀。一方面這是因為人的記憶跟著心理狀態走,心情好時我 們會記得較愉快的事,心情好時衡量一件事,便容易做出較大膽冒險的決定;反之,壞 心情將記憶導向負面的方向,使我們容易做出退縮或過於謹慎的決定(Goleman,1996)。 研究表明,在焦慮、生氣、抑鬱、沮喪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有效地接受資訊,或妥 善地處理資訊,情緒沮喪的悲觀者會嚴重影響智力的發揮,因為沮喪悲觀的情緒壓制大 腦的思維能力,從而使人的思想癱瘓。不同目光看同樣的事情,就會有不同的思想,是 正面還是負面的,這要取決於個人情緒智慧;個人心態往往決定了事情結果,人們在做

(34)

事情時,首先要樹立一個樂觀的心態,不能讓太多的烏雲迷濛了我們的心靈(Kelly Morth,2005)。 情緒在人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其組成成分之間關係和採取策略的方式等會產生 系統的影響,研究表明,情緒能影響認知操作的效果,情緒的波動可以幫助人們思考未 來,考慮各種可能的結果。特別是在茫然的情緒出現時,不僅僅是打斷正在發生的認知 活動,而且可以利用這種情緒來審視和調整內部或外部的要求,重新的分配相應的注意 資源,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刺激,更有利於抓住問題關鍵而解決問題(周月明, 2003)。 4.影響人際關係 情緒可以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劑,個人若無法放鬆或轉移情緒,則會危及人際間互 動的品質。個人若具有情緒智慧,則能使自己情緒平和,進而尊重與欣賞別人的優點, 與人相處愉快、處事順利,則能營造雙贏的人際關係。情緒智慧高的人凡事樂觀看待, 較不易以感情處事,因此人際關係較和諧。情緒的收放是情緒智慧的一部分,比較受歡 迎或個性迷人的人,通常是因為情緒收放自如,讓人樂與之為伍。善於安撫他人情緒的 人,更握有豐富的社交資源,其他陷入情緒困境的人必然會求助於他。事實上,我們都 是彼此的情感轉變機制,只是有時變好有時變壞。情緒的協調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 如果你善於順應他人的情緒或使別人順應你的步調,人際互動必然較為順暢。成功的領 導者或表演者便是能夠使千萬人順著他的情緒共舞。拙於傳遞或接收情緒訊息的人,在 人際上總是滯礙難行,因為別人與其相處易感不自在(Goleman,1996)。 綜合上述,情緒智慧的功能可以幫助我們正面思考、增強適應力、增進身體健康與加強 人際關係,與一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相對而言,學生的行為表現與學業成就也多與情緒智 慧有關係,改變學生自私、不負責任、衝動、沒有同理心….等問題,學生的行為、學業,就 會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加強培養兒童的情緒智慧,不只對學生目前學習有幫助, 也將對他們一輩子受益無窮。從小培養學生了解自我、包容別人、欣賞別人、尊重別人….的

(35)

態度,情緒智慧將會隨著時間而有自由成長的空間,關心孩子的情緒教育問題,是教育長遠 的目標,一旦等到孩子長大後才發現有情緒方面的問題,處理起來既是費力又費時。

十、情緒智慧的內涵

不少國內外學者從事智力的研究,但目前有關情緒智慧的理論模式不多,除了國外一些 開創性的理論模式或概念分析,國內一些學者也曾就情緒智慧提出一些相關見解和理論,但 大多以國外的研究和理論為依據(王春展,1999)。 1. Salovey 和 Mayer 的情緒智慧理論 (圖 2-1) 圖 2-1 Salovey 和 Mayer 的情緒智慧理論架構 (資料來源 : Salovey 和 Mayer,1990,p.190)

他們指出情緒智慧所涵蓋的內容,包括了情緒評估與表達(appraisal and expression of emotion)、情緒調整(regulation of emotion)、情緒的運用(utilzation of emotion)等三個部分,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所包含的內容(Salovey, Mayer,& Mayer,1993):

(1)情緒的評估與表達 情緒是透過社會學習與個人內省能力交互影響的,語言為情緒評估與表達的重要 情緒智慧 調 整 自 己 的 情 緒 處 理 他 人 的 情 緒 情緒的調整 語 言 非 語 言 非 語 言 覺 察 同 理 心 情緒的評估與表達 他人 自己 彈 性 計 畫 創 造 思 考 移 轉 注 意 力 激 發 動 機 情緒的運用

(36)

媒介,此外,非語言的溝通,也是情緒評估和表達的另一重要媒介,同理心則是瞭解 他人感覺並設身處地為其著想的能力,同理心是需要建築在情緒的評估與表達、瞭解 他人的觀點,與正確辨認他人的情緒,設身處地而能感同身受,並能依據內在經驗來 行動。情緒智慧較高的人,不但是位良好的情緒傳送者,同時也是個體貼的訊息接受 者,他能了解別人的感受,具有深層的同理心,將表達與洞悉能力運用自如,從而與 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2)情緒調整 個體採取某些策略來處理自己及別人激起的情緒,以維持本身身心平衡及良好人 際關係的能力,個體能壓抑對人的負面溝通,或適時妥協,以調整人際關係。 (3)建設性的運用情緒 研究顯示:正向的情緒可促進個體在創造性測驗上有更多創造性的反應;而激勵 情緒,則是指個體可藉由環境所產生的焦慮感來激勵自己,以便準備更充分或更能達 到標準。情緒本身無好壞之分,情緒智慧就是強調培養正向的情緒,使自己更加樂觀, 並能化負向情緒為建設力,以及維持本身身心平衡的能力。 Salovey 和 Mayer 在 1990 年對情緒智慧的定義僅談及情緒的覺察與調整,缺少思考感受 的部份,於是在 1996 年對情緒智慧概念加以調整,認為情緒智慧應含四個層面:(1)正確覺 察、評估、表達情緒能力:一個人能正確地覺察自我與他人情緒、合適的表達情緒與辨識情 緒真偽的能力;(2)激發與產生情感以促進思考能力:指情緒事件對於認知處理的促進。情 緒的引發代表著個人或環境中有重要改變的訊息。(3)瞭解、分析及運用情緒的能力:是指 理解情緒發生原因的能力、辨識環境中所存著複雜和矛盾的能力,了解人際關係中感覺演變 順序推理的能力;(4)調整情緒以提升智力成長之能力:指個體對情緒感受的開放能力,了 解情緒反應對個體所產生影響的能力,個體能中止情緒反應的能力,改變壞心情提昇好心情 的能力(江文慈,1997)。 2.Goleman 情緒智慧理論

(37)

種能保持自我控制、熱誠和堅持且能自我激勵的能力,包含五種主要層面的能力:認識 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情緒、激勵自己、認知他人情緒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等能力(張美 惠,1996;劉郁梅,2001),茲簡述如下: (1)了解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是培養情緒智力的基礎,也是一個人能否不 被感覺牽走、不為情緒所困的關鍵。隨時隨刻認知自己感覺的能力,對了解自己 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反之,掌握感覺才能 使自己成為生活的主宰,有利於對個人在工作或其他方面做較正確的選擇。 (2)妥善管理情緒:一個情緒成熟穩定的人,面對憤怒、悲傷、憂慮、歡樂、愉悅等 情緒,能妥善加以處理。這方面能力較匱乏的人常需要與低落的情緒交戰。善於 管理或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例如: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紓解壓力,若個人具備 此項能力,則應付挫折與不安能力提升,便能走出生命的低潮、迎向光明、重新 出發、創造亮眼的人生。 (3)自我激勵:個人面對目標時能整理情緒對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勵和支配及創造活 動上皆是必要的條件,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要激發自己爭取成就, 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及樂觀的態度。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作任何事效 率都比較高。 (4)認知他人情緒:同理心也是基本的人際技巧,具同理心的人較能從事細微的訊息 覺察他人的需求,這種人特別適合從事醫護、教學、銷售與管理等工作。霍夫曼 認為情緒是道德的基礎,因為促使人們互相幫助的動力,就是對弱勢者的處境感 同身受。這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影響每個人的道德標準。掌握他人的 情感(人際關係高度的藝術)必須先具備兩項技巧:自我掌握與同理心。如果缺 乏這方面的能力也很難有成功的人際關係,甚至給人傲慢、可厭或遲鈍的感覺。 (5)人際關係的管理: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與家人、朋友、同事或同 學相處,懂得察言觀色、善解人意是很重要的。越善於從別人發出的訊息辨別他 人的感受,便越能控制自己發出的信號。人際關係的藝術中有很大部分是指管理

(38)

人的情緒。人緣、領導才能以及人際關係的有效性都與這項能力有關,這項能力 強的人常是社會的精英份子。

Goleman 於一九九八年十月又出版了『工作情緒智慧』(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Goleman 將情緒智慧的意義再以重新整理及歸納後,認為情緒智慧包括: (1)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包括情緒意識、正確的自我提升、自信;(2)自我調 整(self-regulation):指自我控制、價值感、適應性、洞察力;(3)動機(motivation): 包含成就動力、投入、樂觀;(4)同理心(empathy):意指暸解他人、發展他人、以 發展出服務取向和政治意識;(5)社會技巧(social skills):包括影響力、溝通及衝突 管理技巧。自我意識、自我調整、動機等前三項合稱個人能力;同理心、社會技巧則統 稱社會能力。

Goleman 也指出,情緒能力不是「敘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不是了解 觀念就能具備的能力。情緒能力是「過程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要能將觀念 化為行動,才算具備能力。因此,培養情緒能力的重點在於重整根深蒂固的思考、感覺 與行為習慣。如果培養方法不對,就白費時間與金錢。哈佛管理學院心理學教授蘇柏夫 指出,大家不該再把感覺視為無關、雜亂煩人的東西。其實感覺是我們珍貴的資訊來源。 Goleman 在書中也做了四點澄清: (1)情緒智慧不是要大家時時做好好先生。情緒智慧高的人,有時候甚至要策略性地 不做好好先生。 (2)情緒智慧高,不是任由感覺控制一切。相反的,情緒智慧是要控制感覺,才能適 當、有效地表達情緒,讓大家可以和諧地朝共同目標邁進。 (3)在情緒智慧上,女性沒有優於男性,男性也沒有優於女性,只是兩方各有優點與 缺點。男女的共同點多於差異。

(39)

(4)情緒智慧不是完全由基因決定,也不是僅能在小時候培養。研究顯示,人隨著年 齡愈來愈成熟,控制情緒、激勵自己的能力會愈來愈好。雖然孩子的情緒智慧會 持續發展,但是情緒智慧形塑開始得極早,後期的增加以此為基礎。 綜合上述學者的說法,研究者認為學者專家的情緒智慧內涵大致不離以下三類,研究者 未來也將以這三類情緒內涵,作為本研究設計有關情緒智慧內容的架構。 (一)情緒覺察:包括情緒辨識、自我反省、同理心;也就是能辨識、認知自己和別人真 實的感受,並能清楚該感受有關的前後因果歷程;藉由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表現,對 自我情緒進行監控;與人相處時,以同理心來對待別人,適時地站在對方的立場, 為對方設想與體諒對方。 (二)情緒調整:包括控制衝動、他人情緒處理、情緒轉移,也就是克制自身衝動的情緒, 以冷靜的頭腦、平和的態度,觀察周遭事物環境後,才對事情做出最合理的判斷; 面對他人的情緒,自己也能懂得傾聽,不被其困惑;面對各種情緒,個體能適當得 接受或消解。 (三)情緒運用:包括激勵自己、解決問題、人際關係;也就是運用自身情緒激勵自己, 加強創造動機、增進思考動力、提高做事效率,達到提昇智力的表現;通常容易對 事情做出好的決策,為人態度幽默、處事大方、具有自信心的人,也較容易能成為 團體中好的領導者,具有較佳的人際關係。

十一、影響情緒智慧的因素

教育專家約翰遜認為:「天才就是人們把自己的注意力偶然集中於某一特殊方向。」 當然,這裡所需的條件也必然包含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聯合引導,一個孩子未來成功不僅僅 依賴幼年時期的聰明,除了聰明,他還要有長期的方向和目標,以及堅持不懈的毅力,就 也就是個人情緒智慧特質顯現。影響學生情緒智慧的培養,可能受到個性、、家長社經地 位、親子溝通、父母教養方式、親子互動、父母人際關係、家庭氣氛、價值觀、師生關係、

(40)

社會文化、後天學習、學校教育、……等因素,整理如表 2-6 所示。 表 2-6 影響情緒智慧發展因素一覽表 影響情緒智慧 發展的因素 學者論點 個性 傑若米.凱根提出人類至少有四種性格,害羞、大膽、樂觀、憂鬱,各源自腦 部不同的活動模式(Goleman,1996)。 生活中大量不良情緒都與性格有關,比如:容易憂愁的人一般都好強、固執, 不善與人交往;性格被動的人,情緒經常處於猶豫、疑慮狀態;性格易煩躁 的人,往往過於敏感,而且習慣將憤懣的情緒埋藏在心底(Kelly Morth, 2005)。 個 人 因 素 價值觀 阻礙情緒智慧發展的因素:太堅持完美主義、本位主義、現實主義、機械主 義、永恆主義;觀念的執著、思想的盲點,阻礙人成為情緒智慧高手 (廖春文,1999)。 家長社經 地位 林淑華(2002)從研究中發現家長社經地位低之兒童,情緒管理能力以及他 人互動關係不如家長中、高社經地位之兒童。 父母關係 由於父母亡故、離婚或分居,因而失去父母完整的愛和支持。以離婚來說, 兒 童 面 臨 父 母 離 異 的 重 大 壓 力 , 常 會 在 學 校 中 顯 露 一 些 問 題 , (Cgandles,1985;Guidubaldi et al.,1983)。較年幼小孩可能變得易怒而富有攻 擊性,活動性增大,造成教師和同學的困擾。較年長的兒童可能表現出對感 情的拒絕、無助、及落寞(教育心理學,1992)。善於處理婚姻關係的夫妻, 最能夠協助孩子處理情緒的起伏(Goleman,1996)。 親子溝通 情感態度的養成開始較早,進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親子之間每一次溝 通都暗含情感的交流,無數次的交流便奠立了孩子 EQ 的核心(Goleman, 1996)。 家 庭 因 素 父母教養 方式 許多研究顯示,來自獨裁和嚴厲家庭的孩子,生活情況並不好……主權型的 父母,他們的孩子顯得不快樂、畏縮、難以信任別人、缺乏自尊心;縱容型 的父母,認為孩子應根據自身天性發展,易教養出消極被動的孩子;規範型 的父母易造就出自信、獨立、具想像力、有適應力、受人喜歡、具高情緒智

數據

表 2-2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論  智能  終極成就  核心能力  邏輯數理  科學家    數學家  .能辨識邏輯或數字組型 .能進行連續推理  語言  詩人  記者  .能敏銳地辨識聲音、押韻及語意 .能敏銳地辨識語言的功能  音樂  作曲家  演奏家  .能產生與欣賞押韻、音調及節奏 .能欣賞音樂的不同表達方式  空間  航海家  雕塑家  .能精確的知覺「視覺-空間」世界 .能將起始的知覺加以轉換  身體動作  舞蹈家  運動家  .能有效控制身體動作 .能有技巧地處理事物
表 2-4      國外學者對情緒智慧的定義  研究者  情緒智慧定義  Salove 和 Mayer(1990)情緒智慧為體察自己與別人的情緒,辨識之間的差異,並能運用這 些情緒訊息來指引個人思考與行動之能力。  Mckay(1996)  情緒智慧即為學習控制不悅的情緒如愧疚、憤怒、消沉、壓力、及 不安的方法,可使個人選擇自己表現之情緒,並從事有效的情緒表 達,使自己被瞭解,也應學習如何真誠傾聽別人的感覺,及如何有 效的處理情緒衝突,創造雙贏(嚴淑惠,2000)  Stufft(1996)  情緒智慧是
表 2-6    影響情緒智慧發展因素一覽表(續)  影響情緒智慧  發展的因素  學者論點  親子互動  有的父母能充分認知孩子的情緒需求,教養中時時灌輸同理心的意義。反觀有些父母根本無視孩子情緒變化,全憑個人喜怒任意打罵。兩種父 母教養出的子女便不同(Goleman,1996)。  父母的人際 關係  林淑華(2001)認為家庭是學童學習的第一所學校,家庭中父母若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足以讓兒童學會與他人進行良性溝通。  父母對情感 教育的重視  三種類型,完全忽略型父母:認為負面情緒是令人煩心的瑣事,過一
表 4-10      性別變項對學童「情緒覺察」影響變異數分析  (二)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從表 4-11 中得知,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不同家庭社經地 位學童在「情緒覺察」表現達到顯著差異(p=.004  ** ) ,再以 Scheffe'法作事後比較, 高社經地位家庭學童(M=45.4250)的情緒覺察表現顯著高於中社經地位家庭學童 (M=42.9673)的情緒覺察表現;高社經地位家庭學童(M=45.4250)的「情緒覺察」表 現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家庭學童(M=43.000)的「情緒覺察」表現。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單元一:上學 圖畫書 單元二:泛愛 童詩 小二、小三 單元三:四季 童詩 單元四:友情 童話 小三、小四 單元五:謙遜 寓言 單元六:創意思維 童話 小四、小五

Due to the scope of anattan is very deep, very wid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method of arriving no "ahamkāra, mamamkāra and mānânusaya"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 Pupils learn successful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real reading9. > The reading experience should be enjoyable

• 兒童能夠通過理解篇章,汲取世界 的知識。當兒童「學會閱讀」,便 能「從閱讀中學習」,從此發展出

此種情況在弱智兒童猶為顯著,大部份弱智兒童的

1.受虐待兒童及受性侵犯兒童的心理與成長影響 ( 短期及長期影響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