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男寵」到「情外」:明末清初對於「男色」的認識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男寵」到「情外」:明末清初對於「男色」的認識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從「男寵」到「情外」── 明末清初對於「男色」的認識 From Catamites to Male Love:. 治. 政 the Perceptions of Male Homoerotism in大 Late Imperial China.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楊瑞松 博士. 研究生:吳宥緯 撰 中華民國 110 年 1 月. DOI:10.6814/NCCU202100377.

(2) 中文摘要 本論文關心明末清初的「男色」概念,藉由分析王世貞《豔異編‧男寵部》 與馮夢龍《情史類略‧情外類》,探討明末清初對於「男色」的認識。 本論文首先考察男色對於日常生活的滲透,其影響反映在兩方面:「少艾」 的「情色化」與「小官」的「男色化」 。原本解為「年少美好」的「少艾」 ,在男 色風靡的影下之下,明末清初的學者們將「少艾」與「男色」連結。此外,隨著 男風盛行,日常生活中對於年輕男性的稱呼──「小官」 ,也逐漸帶有「男色」的 意味,甚至開始指稱賣淫的男性。 明末清初男色風靡,使得文人在編輯文言小說集的時候,也將「男色」放入 了他們的知識分類裡, 《豔異編》以「豔」為主題,專闢〈男寵部〉 ,整理先秦至 魏晉南北朝的「男色」故事;《情史類略》在《豔異編‧男寵部》的基礎上加以 擴充,將「男色」故事延伸到當代,並且以「情」為標準分類,專闢〈情外類〉. 治 政 大 卷。本文將分析《豔異編‧男寵部》與《情史類略‧情外類》所呈現的「男色」 立 概念,以及這兩部文言小說之間的關係。 ‧ 國. 學. 關鍵詞:男色、少艾、小官、《豔異編‧男寵部》、《情史類略‧情外類》.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 DOI:10.6814/NCCU202100377.

(3)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male homoerotic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with analyses of The Volume of Catamites of The Sensual and the Strange (豔異編男寵部) and The Anthology of Male Love of The Archive of Love (情史類略情外類). Male homoeroticism prevailed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ermeating into the thoughts and daily life of the contemporaries, which were embodied by the male-eroticization of the term Shao’ai (少艾) and the eroticization of the title for male youth Xiaoguan (小官), respectively. The Volume of Catamites of The Sensual and the Strange and The Anthology of Male Love of The Archive of Love were produced in such contex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nalyses of the concepts of male homoeroticism in both of the two compila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Keywords: Male homoeroticism, Shao’ai (少艾), Xiaoguan (小官), The Volume of Catamites of The Sensual and the Strange (豔異編男寵部), The Anthology of Male Love of The Archive of Love (情史類略情外類).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 DOI:10.6814/NCCU202100377.

(4) 目次 中英文摘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一、明清男性同性情欲關係 ………………………………………………3 二、《豔異編‧男寵部》與《情史類略‧情外類》相關研究 ……………6 第三節 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明末清初的「男色」的認識 …………………………………………………9 第一節 「少艾」的男色化………………………………………………………10 一、傳統漢代注疏. …………………………………………..……………10. 二、宋人疑經風氣………...…………………………………………………11 三、明清的新解 ………………………………………………...…………14 第二節 「小官」的情色化 ……………………………………......……………16 一、小官的年記 ………………………………..…………………………16 二、小官的描述 ……………………………………..……………………19 第三章 王世貞《豔異編‧男寵部》 …………………………………………......…23 第一節 明末的文言小說彙編 …………………………………………..……23 第二節 何謂「男寵」? ………………..………………………………………25 第三節 《豔異編‧男寵部》的書寫 ……………………………………..……2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一、時間斷代與文本來源 …………………………………………………29 二、上下不平等的男色關係 ………………………………………………29 三、「男色」的強調 ………….……………………………………………30 第四章 馮夢龍《情史略類‧情外類》 …..…………………………………………34 第一節 《情史類略‧情外類》分析 ………………..…………………………34 一、明代以前 ………..……………………………………………………35 二、明代當代 ……………………………………………………..………37 第二節 「情」與「外」 ………………………………………………………38 第三節 《情史類略‧情外類》的影響 ………………………..………………42. Ch. engchi. i Un. v. 一、 從《弁而釵‧情貞記》到〈潘文子契合鴛鴦塚〉………….…….……42 二、 從《弁而釵‧情奇記》到〈男孟母教合三遷〉…………………..……44. 第五章 結論 ………………………………………………………………..………46 一、男性的情色化 …………..…………………………………………………46 二、其他議題 ………………………..…………………………………………47 附錄《藝文類聚‧寵幸》 、 《豔異編‧男寵》 、 《情史類略‧情外》與《斷袖編》比較 ………...……………….…………………………………………………………49 徵引書目 …………………………………………………..…………………………52. DOI:10.6814/NCCU202100377.

(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 明末男風盛行。在這樣的風潮之下,文人在編輯文言小說集的時候,也將「男 色」放入了他們的知識分類裡。1王世貞(1526-1590,明嘉靖五年~明萬曆十八 年) 《豔異編》2以及馮夢龍(1574-1646,明萬曆二年~清順治三年) 《情史類略》 3 都專闢一部/卷收入「男色」故事,正反映了這個現象。 《豔異編》以「豔」為 主題,專闢〈男寵部〉 ,整理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男色」故事; 《情史類略》在 《豔異編‧男寵部》的基礎上加以擴充,模仿《史記》,將「男色」故事延伸到 當代,並且以「情」為標準分類,專闢〈情外類〉卷。 研究已經指出《情史類略》承襲自《豔異編》。4然而,《情史類略‧情外》 對於《豔異編‧男寵部》不僅僅只是承襲,由於取材標準而擴充、新增的內容, 反映兩位作者對於「男色」概念的差異。目前對於兩書所呈現的「男色」概念之. 治 政 大 間的關聯研究,仍舊不足,因此,本論文想就兩書的「男色」內容進行分析,並 立 且置於明末清初脈絡,考察兩書所呈現對於「男色」的認識與差異。 ‧. ‧ 國. 學. 早期的研究經常將「男色」等同於「同性戀」 ,5然而,這樣的理解已經過時, Bret Hinsch(韓獻博)指出,傳統中國並沒有相當於「同性戀」的概念,論者「並 不說某人『是』什麼,而是說某人『像』什麼、 『做』什麼、 『喜好』什麼。」6宋 耕認為,傳統中國不存在異性戀/同性戀這樣的二分法。7桑梓蘭的研究更進一 步指出,中文語境中,「同性戀」是一個輓近、在特定的時空生成的概念,與傳. y. Nat. sit. n. al. er. io. 統中國的「男色」不同。8隨著性別史研究的累積,不再將過去的「男色」直接 等同於現代的「同性戀」,那麼,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追問,傳統中國的「男色」 意味著甚麼?明末清初的人們如何理解/看待「男色」?這是本論文試圖回答的 1. Ch. engchi. i Un. v. 馬家融, 《觀情: 《情史類略》研究》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 頁 24-33。 2 《豔異編》的版本眾多且繁雜,筆者蒐集到的版本為四十卷系統附有續編十九卷的明末刊本, 題為《新鐫玉茗堂批選王弇洲豔異編》 ,有託名湯顯祖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寫的序,王愛華 認為此版本不早於 1618 年。《豔異編》的版本與成書時間見氏著,《 《豔異編》研究》(桃園市: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頁 3-9。 3 關於馮夢龍的生平知之甚少,日本學者大木康綜合各家說法,認為馮夢龍生於萬曆二年春(1574 年)卒於順治三年春(1646 年) ;又,根據大木康研究, 《情史類略》成書於天啟年間(1621-1627) , 詳參氏著, 《馮夢龍と明末俗文學》 (東京:汲古書院,2008) ,頁 5-55。 4 王愛華,《 《豔異編》研究》 ,頁 117-118。 5 康正果, 《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 ,第三章〈男色面面觀〉 (臺北市:麥田,1996), 頁 109-110。 6 Bret Hinsch, Passions of the Cut Sleeve: the Male Homosexual Tradition in China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pp. 7. 7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收入在辜美高,黃霖主編, 《明代小說面面 觀 : 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上海市:學林出版:新華書店發行,2002) ,頁 345-349。 8 桑梓蘭,王晴鋒譯, 《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女同性戀愛欲》 (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出 版:臺大發行,2014)頁 109-111。譯自 Tze-lan D Sang, The emerging lesbian: Female same-sex desire in modern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1. DOI:10.6814/NCCU202100377.

(6) 問題。. 第二節 文獻回顧 關於傳統中國的「男色」研究,1990 年 Passion of the Cut Sleeve: The Male Homosexual Tradition in China 是首部研究傳統中國「同性戀」專書,在此之前, 有關「男同性戀」的討論散見於其他研究題目底下,並未有專論9,Passion of the Cut Sleeve 面市之後,帶動中文學界對於「同性戀」的注意,許多關於中國「同 性戀」史的專書,相繼付梓出版。10 2000 年之後,傳統中國男色研究出現了兩種轉變。第一,有別於之前的通 史著作,討論先秦以降的同性情欲通史,2000 年之後轉為斷代史,尤其男色興 盛、史料相對豐富的明清兩代成為關注的焦點。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以 「風氣」觀點,聚焦在明清兩代的性文化。11吳存存指出,明清社會出現男女有 別的性愛風氣──男性縱欲/女性禁欲,將「男性同性戀」風氣放在男性縱欲的. 治 政 大 脈絡之下以專章討論。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則探討明清兩代 立 有哪些社會文化因素支持男色,使之歷經兩朝而不衰。 12. 13. ‧. ‧ 國. 學. 第二,方法、觀點與文本更趨多元化。方法與觀點方面,Kam Louie(雷金 慶)專書 Theorising Chinese Masculinity: Society and Gender in China(《中國男性 特質論:中國的社會與性別》)14將男性氣質(masculinity)概念導入中國性別史 研究,雖然 Kam Louie 所提出文、武男性氣質(masculinity)受到有些學者批評, 但是也帶動了中國男性氣質研究的風潮,如宋耕的 The Fragile Scholar: Power. y. Nat. sit. n. al. er. io. and Masculinity in Chinese Culture15與 Martin W. Huang(黃衛總)Negotiating Masculinit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16兩本專書積極將男性氣質概念分別應用在明 清才子佳人小說與章回小說的性別分析。17文本方面,以往傳統中國男色研究以. 9. Ch. engchi. i Un. v. 如 1930 年代王書奴《中國娼妓史》就將「男色」納入娼妓史的脈絡討論。見氏著, 《中國娼妓 史》 (臺北縣,代表作國際圖書,2006),頁 50-53、頁 67-72、頁 232-236、頁 310-318。 10 如矛峰, 《同性戀文學史》 (臺北市:漢忠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小明雄《中國同性 愛史錄》 (香港:粉紅三角出版社,1997) 、張在舟《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 11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 12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頁 114-226。 13 何志宏, 《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4 Kam Louie, Theorising Chinese Masculinity: Society and Gender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5 Geng Song, The Fragile Scholar: Power and Masculinity in Chinese Cultur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16 Martin W. Huang, Negotiating Masculinit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17 宋耕與 Martin Huang 雖然受到 Kam Louie 的啟發,積極應用「男性氣質」概念分析明清小說, 但是他們都不同意 Louie 所提出的文、武男性氣質,認為有過於簡化之嫌,兩人都認為應用陰陽 觀來解釋傳統的中國性別更為適切。相關批評與論述分別見 Geng Song, The Fragile Scholar: Power and Masculinity in Chinese Culture, pp.3-17, Martin W. Huang, Negotiating Masculinit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3-9. 2. DOI:10.6814/NCCU202100377.

(7) 筆記、小說為大宗,Matthew H. Sommer(蘇成捷)的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18利用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以及巴縣、寶坻等地方檔案,結合法律史 與性別史的分析取徑,下探底層男性,打破帝王、士人獨佔的局面,讓下層社會 狀況得以浮出歷史地表。 以下就明清男性同性情欲關係,以及《豔異編》 、 《情史類略》做相關的文獻 回顧。 一、 明清男性同性情欲關係 關於傳統中國的男性同性情欲關係的研究,學者從不同觀點提出看法,大 致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以韓獻博關於中國男性「同性戀」的看法為基礎,進 一步應用、闡述;第二類,訴諸於儒家經典,闡述傳統中國的男性同性情欲關係 在傳統中國性別話語(discourse)中的位置;第三類,聚焦在明清性文化,從社 會文化史的角度切入,探討男性同性情欲關係。 韓獻博從史料中觀察、歸納出傳統中國的男色特徵,敏銳地指出「檢視中. 治 政 大 國的社會以及性行為(social and sexual practice) ,我們可以描繪出兩個基本互為 立 補充的角色:支配/臣服(dominant/ submissive),以及主動/被動(active/ ‧. ‧ 國. 學. passive)。」支配/臣服涉及性別(gender)、年齡與社會階級(status);主動/ 被動則與性行為中的角色與階序(hierarchy)有關。「性與社會,這兩個階序對 於研究中國同性戀至關重要,因為在許多案例當中,他們兩個相互影響:支配的 男性經常也是主動的一方。」此外,他觀察到了男人隨著生命的不同階段表現出 不同的性特質(sexuality),性角色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變化。他引用大衛‧. y. Nat. sit. n. al. er. io. 格林伯格(David Greenberg)四種分類來闡明中國「同性戀」關係:跨世代同性 戀 ( trans-generational homosexuality )、 跨 性 別 角 色 ( trans-genderal homosexuality)、階級結構化同性戀(class-structured homosexuality)、平等同性 戀(egalitarian homosexuality) ,韓獻博認為,跨世代同性戀與階級結構化同性戀 在傳統中國社會較為常見,其他兩者則較為少見。19 蘇成捷對於性(sex)與法律的開創研究,深化了「男色」討論。清代因為 人口激增,土地面積無法供養如此龐大的人口,使得許多男性脫離家戶成為游離 的「光棍」,造成嚴重社會問題,成為政府打擊犯罪的目標。 20清代「光棍例」 的出現,首次將男性例為性犯罪的保護對象。清代以前,「雞姦」原本不屬於姦. Ch. engchi. i Un. v. 罪的範疇。由於人口爆炸、性別比例失衡、農業內捲化(involution) ,這些社會 上游離家戶的性掠食者(即光棍)對於男女都造成威脅,「雞姦」使得男性等同 於女性,可以被插入(penetrable),經過了清初法律的混亂時期,到了雍正十二 年(1734) ,清朝政府採取「男女」標準,將「雞姦」正式納入姦罪,相對於「良. 18.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2000). 19 Bret Hinsch. Passion of the Cut Sleeve: The Male Homosexual Tradition in China, pp.8-13. 20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12-15 3. DOI:10.6814/NCCU202100377.

(8) 家婦女」 ,法律中出現了「良家子弟」一詞,兩者都納入性犯罪的保護之中。21就 此,蘇成捷提出了清代法律「典範轉移」(shift of paradigm),原本奠基《唐律》 的身分階級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而日益模糊,到了清代逐漸轉向以「性別」為基 礎,他稱這個轉變為「身分展演」(status performance)到「性別展演」(gender performance),清代政府希望每個人都納入家戶中的「性別」角色。 22強姦罪的 嚴格化、對於寡婦的規範、雍正的除豁賤民以及妓女的入罪化,在在都顯示從階 級「身分展演」轉向「性別展演」的過程,對於性的控管日益嚴格,「性別」所 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23 蘇成捷的研究,在清代脈絡中,進一步闡述韓獻博的論點。蘇成捷詳細分析 檔案中雞姦的被害者與加害者的特徵,以及司法判決中呈現的形象。他指出「檔 案紀錄中的證據顯示,基本的法律思維與普遍的行為與認知之間,有明顯的關 聯。最明顯的就是,被插入(penetrated)的男性比插入者(penetrator)年輕, 性角色的性別階序(the gendered hierarchy of sexual role)與年齡性別階序(the gendered hierarchy of age)一致。」此外,蘇成捷更進一步指出性角色隨著生命. 治 政 大 階段而改變,其背後的基本邏輯是「成人男性應該是已婚的一家之主,其角色應 立 該是主動插入(他的妻子) ,而非被插入。婚姻再現了至關重要的通過儀式(rite ‧. ‧ 國. 學. of passage) :隨著婚禮的完成,男女雙方接受了個別在性與社會分工的角色(their respective roles in the division of sexual and social labor) ,成為夫妻。」24和同雞姦 的被插入者,通常因為成年或是娶妻,拒絕原本的插入者,不再與之發生關係。 蘇成捷認為「插入(penetration)意味著性別化的支配階序(a gendered hierarchy of domination) 。」25正確的插入只存在婚姻的關係之中,錯誤的被插入,無論男. y. Nat. sit. n. al. er. io. 女,都被視為汙染。26被插入的男性會有強烈的道德羞恥感與社會汙名。27清朝 政府為了維護以家戶為基礎的性別秩序,必須對於「插入」嚴加規範。 另一派以儒家經典為主要理論依據,闡述男性同性情欲關係在傳統中國性別 話語中的位置。「陰陽」與儒家上下尊卑的秩序是理解傳統中國的性別觀的重要 概念,陰陽原本指的是山的兩面,南面向陽,北面背光,後來用以指涉事物的兩 面,成為中國思想體系的象徵符號,如《易經‧繫辭》:「一陰一陽謂之道」。宋 耕認為,陰陽觀念在漢代儒家化,陰從屬於陽,人倫關係中的臣、子、婦從屬君、 父、夫。28在這套人倫秩序當中,傳統中國男色關係中的主動與被動,分別可以 對應陰陽的位置,對於現行的社會秩序不夠成威脅,而受到包容。29. Ch. engchi. i Un. v. 吳存存的《明清社會性愛風氣》,以「風氣」的觀點審視明清兩代性文化。 21.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118-143.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5-12. 23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66-113, pp. 166-209, pp. 210-304. 24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144-145. 25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162. 26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77-84, 129-130. 27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148-154. 28 Geng Song, The Fragile Scholar: Power and Masculinity in Chinese Culture, pp.47-48 29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45-349。 4 22. DOI:10.6814/NCCU202100377.

(9) 吳存存指出,明清兩代「男同性戀」是一種普遍社會風氣,「基督教文化中的同 性戀恥辱感,在中國古代本來就十分淡薄,到了晚明,習尚成俗,一部分士人更 引以為風流了」30、「但這實際上卻存在著嚴格的限制,亦即他僅限於對待同性 戀的主動方面──有錢有地位的階層,而被動方面──小官階層──是被玩弄的對 象,不惟得不到寬容,而且受到了比任何社會下層都更為嚴重的歧視。」31此外, 她注意到「小官」講究外貌與年紀,指出「在賣淫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是那些 尚未充分展露男性特徵、外形與女性沒有太大區別的男孩。」32 傳統中國的男性同性情欲關係大多為不平等的權力關係,如帝王男寵、士人 優伶,使得權力成為有效的分析取徑。上述三類研究的觀點,都可以看到權力的 影子。然而,以權力審視傳統男性同性情欲關係,容易造成盲點,因為權力不平 等只是傳統男男關係的其中一種,而非全部,權力的觀點無法窺得全豹。上述韓 獻博引用大衛‧格林伯格關於同性戀的四種分類,第四種平等男男關係一直受到 學界忽略。魏濁安(Giovanni Vitiello)2011 年出版的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填補了傳統中國平等男男. 治 政 大 關係的空白。 魏濁安結合了明末清初關於情欲的辯證,以及雷金慶以來提倡的 立 男性氣質的分析取徑,改寫了傳統中國男性同性情欲關係史。 33. ‧. ‧ 國. 學. 魏濁安針對之前研究提出兩點反省:第一,之前的男性氣質研究,大多以才 子佳人小說以及《水滸傳》 、 《三國演義》等章回小說為主,提出才子、君子、好 漢等高度定型的男性氣質類型,他認為「聚焦在高度定型的性別模型(highly formalized gender models)的確成果斐然,那麼我們應該也要注意這些基本模型 在不同的文本與時間脈絡中歷經思想上的協商。」34因此,他提出了混合(hybrid). y. Nat. sit. n. al. er. io. 觀點,重新審視明清小說中的男性氣質。35第二,他刻意使用明末清初的狎邪小 說討論男性氣質,以凸顯其重要性。36魏濁安指出,主導晚明文學地景的「情」 的概念,主要由俠義友情(chivalric friendship)所體現。37明末對於「俠義」精 神的重估,以及「情」的崇拜,使得男性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更趨向平等。38另外, 他提出「風流人物」男性氣質。以往,這類男性都是如同西門慶般的人物,具有 一定的社會地位,在性方面扮演主動的角色,然而在清初的狎邪小說中,短暫出. Ch. engchi. i Un. v. 30.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頁 124-125。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頁 147。 32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頁 145。 33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icago,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 34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8. 35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8-9, pp. 59-61. 36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93. 37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55. 38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53-92. 5 31.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0) 現「被動的風流人物」的男性氣質。39平等男男關係與被動的風流人物,修正了 過去傳統中國的男性同性情欲關係的看法。 二、 《豔異編‧男寵部》與《情史類略‧情外類》相關研究 關於《豔異編》與《情史類略》的論著,大多聚焦在單一文本的作者生平、 時代背景、編纂動機、文本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如王愛華《《豔異編》研究》 與邱韶瑩《馮夢龍《情史類略》研究》40。另外,尚情論是晚明思想史的大題目, 學者多以《情史類略》討論馮夢龍的情教觀,如蔣淑婷《馮夢龍的情教觀──以 《情史》為中心的考察》41。值得注意的馬家融《觀「情」 : 《情史類略》研究》。 馬家融將《情史類略》放在明代分類之書盛行與博物、尚情思想三種脈絡檢視, 分析《情史類略》的編輯意識,以及名稱當中史、類、略的意義。42 關於《豔異編》與《情史類略》兩書的關係,王愛華在《《豔異編》研究》 指出, 《豔異編》上承傳奇體,下開豔異系書,或豔異兼具,如《廣豔異編》 、 《續 43 豔異編》、《豔異新編》,或從豔異取一,發展出豔譜與異系。 王愛華將《情史. 治 政 大 類略》歸在豔譜之列,馬家融則從兩書的分類與編輯意識進行比較,指出《豔異 立 編》與《情史類略》的差異。 ‧. ‧ 國. 學. 關於《豔異編》與《情史類略》兩書之中的男色,目前只有宋耕〈從《情史 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做較深入的 討論。宋耕指出今日中文語境中的愛情、男女和性別是五四運動以來「西方傳統 為標準,重新建構的『傳統』 。」44《情史類略》的「情」並不是今日所謂的「愛 情」 , 「也不是簡單的欲望,而是一種詩意的、浪漫的感性升華,是對本心以外的. y. Nat. sit. n. al. er. io. 人、世、物的一種敏感(sensibility)。」45馮夢龍在《情史類略》將「情外」納 入,「說明了『同性戀』也被當作『情』的組成部分」 46這也反映傳統中國並不 存在「男/女」、「異性戀/同性戀」這樣的二元對立。47最後,他指出由於「同 性戀」符合以陰陽為基礎的傳統性別秩序而受到包容。48 何志宏將《豔異編‧男寵部》 、 《情史類略‧情外類》與清代《斷袖編》一同 放在明末清初的思想脈絡討論,認為「博學重情」是此三書編著精神。49延續明 清對於男色「存嚴趨寬」的論點,何志宏認為三書對於男色的系譜建構,反映著. Ch. engchi. i Un. v. 39.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127-131. 40 邱韶瑩,《馮夢龍《情史類略》研究》 (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41 蔣淑婷,《馮夢龍的情教觀──以《情史》為中心的考察》(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 系碩士論文,2007) 42 馬家融,《觀情: 《情史類略》研究》 ,頁 34-41。 43 王愛華,《 《豔異編》研究》 ,頁 116-128。 44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45-346。 45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41。 46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31。 47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45-346。 48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45-346。 49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頁 179。 6.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1) 對於男色的包容與清代的「開放性」。50 然而,何志宏的論點有兩點需要商榷。第一,他認為明清的「男色」為並非 常態,使得他認為《豔異編》中的男寵兼具豔與異的性質。51他指出晚明的小唱 與伶人都是賤民,然而官妓的禁制導致男色大興,使得士人對於男色的評價逐漸 提高。52又如他將男色的雙性特質與人妖混為一談,明末清初的「博學重情」思 潮之下,世人對於男色與人妖的態度才轉為正面。53因此,他提出清代具有「開 放性」的趨向,使得男色的評價在清代得以轉正而持續。54事實上,研究已經指 出男色並非異常。費俠莉(Charlotte Furth)從醫書的觀點指出,男色至多被視 為精氣的消耗,只要履行傳宗接代的任務,基本上不會受到指責。55宋耕從陰陽 宇宙觀指出,男色並未挑戰既有的社會秩序,因此不受排斥與譴責。56此外,明 代中期因為商品經濟發達,使得良賤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57魏濁安已指出晚名 尚情風潮與俠義的重估,使得社會階級被削弱。58事實上,《豔異編‧男寵部》 屬於豔情部,而非豔異兼具,與男性「情色化」有關,是晚明特殊的現象。(詳 見第三章). 治 政 大 其次,他忽略了《豔異編》 、 《情史類略》兩書取材標準的差異,導致他認為 立 《豔異編‧男寵部》、《情史類略‧情外》與《斷袖編》,三書在「博學重情」的 ‧. ‧ 國. 學. 精神下共同建構了「男色系譜」。 59就本文相關的《豔異編‧男寵部》與《情史 類略‧情外》而言,兩書的確反映博學考據的思潮。然而,兩書在取材的標準有 很大的不同,如前所述, 《豔異編》以豔異為主, 《情史類略》以情為標準,此外, 60 從編輯意識也可以看出兩書的差異。 以上回顧了傳統中國男性同性情欲關係與《豔異編‧男寵部》及《情史類略‧. y. Nat. sit. n. al. er. io. 情外類》的研究概況。如前所述,目前傳統中國的「男色」研究,以才子佳人與 明清章回小說的分析為大宗,然而很少研究討論文言小說中的「男色」概念;此 外,《豔異編》與《情史類略》為明末唯二為「男色」專闢一部/卷的文言小說 彙編,本論文聚焦在《豔異編‧男寵部》與《情史類略‧情外類》的分析,希冀 填補明末清初文言小說中的「男色」研究的空白。. Ch. engchi. i Un. v.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從「男寵」到「情外」──明末清初「男色」的認識》除了第一章 50.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頁 157-168。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頁 186。 52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頁 61-71。 53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頁 107-132。 54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頁 123-132。 55 Charlotte Furth, “Androgynous Male and Deficient Females: Biology and Gender Boundaries in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Late Imperial China, 9:2(1998), pp.12-13. 56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45-346。 57 Matthew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3. 58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62-65 . 59 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頁 179-185。 60 馬家融,《觀情: 《情史類略》研究》 ,頁 38-41。 7 51.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2) 緒論與第五章結論,總共分成三章,從明清的男色脈絡討論《豔異編‧男寵部》、 《情史類略‧情外》中男色認識。 第二章,討論明末清初思維與日常生活中關於男色的認識。明末清初由於男 風盛行,對於年輕男性的看法逐漸情色化,反映在「少艾」的男色化,以及「小 官」的「情色化」 。 「少艾」出現在先秦的經典當中,一般的注疏解為「年輕美好」 之意,然而,明末清初在遂沾染上「男色」,學者經常將「少艾」與「男色」聯 想在一起。另一方面,一般認為晚明「小官」一詞指的是「賣淫的男性」, 61本 章將反駁這種說法,認為這種說法錯把「日常稱呼」當成「職業」 ,本章將指出, 隨著男風日盛,原本是對於年輕男性的敬稱,轉變成帶有情色意涵的稱呼。「少 艾」的「男色化」以及「小官」的「情色化」反映男風滲透進時人的思維與日常 生活。 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男性的「情色化」 ,討論《豔異編》中「男寵」何以為豔。 關於《豔異編‧男寵部》 ,有幾點引起筆者的注意,第一, 「男寵」一詞出自《宋 書‧五行志》 , 《豔異編‧男寵部》最大宗的文本卻出自《漢書‧佞幸傳》 ,然而,. 治 政 大 《豔異編》並非照單全收,而是有所取捨。第二, 《豔異編‧男寵部》不收錄《漢 立 書‧佞幸傳》之後的正史佞幸傳;第三,關於「男寵」,有許多相似的詞彙,除 ‧. ‧ 國. 學. 了「佞幸」之外,還有「寵幸」 、 「寵臣」 、 「寵嬖」 ,為何《豔異編》獨獨鍾愛「男 寵」?基於上述思考,第三章將先釐清「男寵」一詞的意義,再進入《豔異編與‧ 男寵部》的文本分析,討論王世貞所收入的「男寵」有何特質。筆者發現,並非 所有《豔異編與‧男寵部》文本都是王世貞原封不動的收入,有些文本是作者自 行編輯而成,在編輯的過程中,作者故意加入「豔」的元素,刻意強調或捏造其. y. Nat. sit. n. al. er. io. 男寵的身分。其次,如前所述,王世貞並非對《漢書‧佞幸傳》照單全收,而是 挑選與皇帝「同起臥」的佞幸。從上述的討論,分析何謂男寵以及男寵何以為豔。 第四章討論《情史類略‧情外類》中的男色。 《情史類略》雖然以《豔異編》 為基礎,但是因為選材標準不同而有所增補。第四章將承繼第三章,分析《情史 類略‧情外類》取材的標準以及新增的部分,比較與《豔異編‧男寵部》的異同, 並且討論《情史類略‧情外類》在清初小說中的影響。《情史類略‧情外類》收 入當代史的部分,反映馮夢龍仿效《史記》的意圖;收入「平等」的男男關係, 意謂著《情史類略‧情外類》突破了《豔異編‧男寵部》的限制,反映尚情風潮 下男色認識的轉變。之前的研究認為, 「情外」的「外」指的是「外寵」 、 「外嬖」,. Ch. engchi. i Un. v. 62. 但是從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情外」的「外」在《情史類略》的論述之中,指 的是意義更廣泛的「男性」。最後,從《情史類略》影響的《弁而釵》中的兩篇 小說的母題(motif)延伸到清初的兩篇小說,總結《情史類略‧情外》的影響。 本論文企圖從上述三章說明《豔異編‧男寵部》 、 《情史類略‧情外》在明末 清初男風盛行以及尚情風潮下,對於「男色」的認識與轉變。. 61. 賴淑娟, 《《龍陽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頁 8-9。另見吳存存, 《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頁 138-149。 62 宋耕, 〈從《情史類略‧情外》看「情」的本質〉 ,頁 331。 8.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3) 第二章. 明末清初的「男色」的認識. 「男色」是一個古老的詞彙,目前現存的文獻當中,最遲在《漢書》中出現。 「色」原本指的是「顏色」 , 《說文解字》 : 「顏氣也」 。段玉裁(1735-1815)注: 「顏氣也。顏者,兩眉之閒也。心達於氣,氣達於眉閒,是之謂色。顏氣與心若 合符卪。故其字從人卪。」2也就是「心」在兩眉之間的表現,後來衍申出外表 之意。魏濁安(Giovanni Vitiello)將「男色」譯成英文 male beauty,即「男性之 美」。3然而,「美」與「色」其實有別,「美」強調美學的一面,「色」側重在於 觀看而引起的生理欲望,尤其是情欲,誠如《孟子‧告子》中所謂「食、色,性 也。」朱熹認為食欲與色欲人的本性,4又如《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 1. 大欲存焉」5惟「色」不限於男女,所以班固在《漢書‧佞幸傳》說「柔曼之傾 意,非獨女德,蓋亦有男色焉。」6「男色」一詞自從見於文獻之後,就與欲望 分不開。. 治 政 大 謝肇淛(1567-1624)曾對歷史上的「男色」做一番概述: 立. ‧. ‧ 國. 學. 男色之興,自〈伊訓〉有比頑童之戒,則知上古已然矣。安陵、龍陽,見於 傳冊,佞幸之篇,史不絕書。至晉而大盛,《世說》之所稱述,強半以容貌 舉止定衡鑒矣。史謂咸寧、太康之後,男寵大興,甚於女色,士大夫莫不尚 之,海內仿效,至於夫婦離絕,動生怨曠。沈約〈懺悔文〉謂: 「淇水上宮, 誠云無幾,分桃斷袖,亦足稱多。」吁可恠也!宋人道學,此風似少衰止,. y. Nat. er. io. sit. 今復稍雄張矣,大率東南人較西北為甚也。7. 謝肇淛認為, 「男色」可追溯至上古,興盛於晉,宋代由於道學興起, 「男色」似 8 乎逐漸衰微,到了他所處的明代,又稍微復甦。 他的這番回顧是針對明末男色 盛行有感而發:. n. al. Ch. engchi. i Un. v. 1. 班固著,楊家駱主編《漢書》,卷 93,〈佞幸傳〉 (台北市:鼎文書局,1986) ,頁 3741。 段玉裁,《段氏說文解字注》,〈第九篇上〉 (台北市,宏業書局,1969) ,頁 297。 3 Giovanni Vitiello, The Libertine's Friend: Homosexuality and Masculi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icago,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 pp.15. 4 朱子注: 「人之甘食、悅色者即其性。」此處的「甘」 、 「悅」做動詞解。見朱熹, 《點校四書章 句集注》 (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6),頁 457。 5 孔穎達注: 「飲食男女,是人心所欲之大端緒也。」見孔穎達注,阮元審定,盧宣旬校, 《重刊 宋本禮記注疏》 (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 ,頁 432-1。 6 班固撰,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卷 93, 〈佞幸傳〉 ,頁 3741。 7 謝肇淛,《五雜俎》,卷八(臺北:新興書局,1971,萬曆 36 年刊) ,頁 603-604。 8 事實上, 〈伊訓〉出自偽古文《尚書》 ,今文《尚書》 、古文《尚書》所無。漢代所傳的古文《尚 書》並未立為學官,永嘉之亂後已亡佚,後代流傳的版本是東晉梅頤所獻的古文《尚書》 ,篇目 與之前所傳的古文《尚書》 、今文《尚書》有所差異。清代閻若璩與惠棟證明為偽作之前,偽古 文《尚書》仍占有一席之地,〈伊訓〉也被認為是上古男色的例證之一。詳參葉國良、夏長樸、 李隆獻著, 《經學通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 ,頁 91-100。 9 2.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4) 今天下言男色者,動以閩、廣為口實,然從吳越至燕雲,未有不知此好者也。 陶穀《清異錄》言:「京師男子,舉體自貨,迎送恬然。」則知此風唐宋已 有之矣!今京師有小唱,專供搢紳酒席,蓋官伎既禁,不得不用之耳。…… 外之仕者,設有門子以侍左右,亦所以代便辟也。9 他指出明代「男色」復興的兩個特徵:第一,當時談論「男色」,經常與閩、廣 兩地聯想在一起,他不以為然,認為「男色」並不限於這兩個地方,從吳越至燕 雲,無不風靡;第二,他將明代京師的「小唱」與北宋「京師男子,舉體自貨」 相提並論,暗示「小唱」實為賣淫的「男娼」。這裡的「此風」與前段引文「此 風」的指涉儼然不同,前文指的是「男色」風氣,此處指的是宋代開始舉體自貨 的「男娼」,謝肇淛認為明代小唱的興盛肇因於官伎之禁。比謝肇淛出生稍晚的 沈德符(1578-1642)也有類似的看法:. 政 治 大. 京師自宣德顧佐疏後,嚴禁官妓,縉紳無以為娛,於是小唱盛行,至今日 幾如西晉太康矣。. 10. 立. n. al 第一節 「少艾」的男色化. er. io. sit. y. Nat. 向。. ‧. ‧ 國. 學. 沈德符認為明代官妓禁制導致小唱盛行,造成男色的第二次興盛。 過去研究已經對於明末清初的男色興盛有所闡述與分析,11本章將聚焦在男 色盛行對於明清社會的滲透,這樣的影響反映在兩方面:第一,經學的訓詁解釋 上,因為男色盛行,啟發學者「以今證古」 ,將「少艾」與「男色」聯結在一起。 第二,由於男色興盛,明末清初對於年輕男性的想像、再現出現「情色化」的傾. Ch. engchi. i Un. v. 明清學者對於《孟子》 、 《楚辭》以及《戰國策》中「少艾」 、 「幼艾」的解釋, 有別於傳統的著述,與「男色」聯想在一起。學者姜亮夫(1902-1995)在〈幼 艾〉一文,已經注意到清代學者對於《楚辭》中「幼艾」一詞解為「男色」。他 羅列歷代關於「艾」的注解,再補充更多相關文獻的事例,論證「男色」為「艾」 的最佳解釋。12 然而,他並未注意明清學者所提出的解釋反映著社會風氣的變 化。事實上,從「少艾」 、 「幼艾」的解釋系譜可看出,宋代疑經改經的風氣,使 得學者對於傳統漢代的注解提出懷疑,明代承襲這樣的風氣,在宋人的基礎上, 融入對於當代社會風氣的思考,更進一步提出解釋。13本節將以歷代對於「艾」 9. [明]謝肇淛,《五雜俎》,卷八,頁 603-604。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北京市:中華書局,1959) ,卷 24,〈小唱〉,頁 621。 11 參考何志宏,《男色興盛與明清的社會文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以及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 12 姜亮夫,〈幼艾〉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 期(大連市:1982) ,頁 51-52。 13 關於宋代以來學者對於經典考據的傳統請見余英時,〈從宋明儒學的發展看清代思想史〉,收 10 10.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5) 的解釋為線索,考察其系譜的變化與社會風氣的影響。 一、 傳統漢代注疏 問題始於《孟子‧萬章上》: 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 得於君,則熱中。14 東漢趙岐(?-201) 《孟子注》曰: 「少,年少也。艾,美好也。」15《楚辭》另有 「幼艾」一詞: 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16. 治 政 大 東漢王逸(生卒年不詳)注《楚辭章句》: 立. ‧. ‧ 國. 學. 竦,執也。幼,少也。艾,長也。言司命執持長劍以誅絕兇惡,擁護萬民長 少,各使得其命也。17. y. Nat. 王逸認為「艾」為年長之意,與「幼」相對,「幼艾」即年幼與年長,用來借代 萬民。實際上, 「艾」訓為「老」 ,襲自《禮記‧曲禮》 。18值得注意的是, 「幼艾」. sit. n. al. er. io. 與「少艾」 , 「幼」 、 「少」可以互訓,但是趙岐與王逸分別對於「艾」卻有不同的 解釋。 二、 宋人疑經風氣. Ch. engchi. i Un. v. 宋代開始,除了有學者沿用舊注,亦有學者對原注提出質疑, 《孟子注疏》: 正義曰:少,年少也,艾,美好也者,蓋世之傳《孟子》者,以少女為少艾 也。按《說文》云:「艾,老也,長也。」又按《禮記》云:「五十曰艾。」 是艾誠老長之稱也,謂之少艾,安可乎?是則云:「艾,美好也」者,又不 入氏著,《歷史與思想》(臺北市:聯經,)頁。 14 趙岐注,孫奭撰,阮元審定,盧宣旬校, 《重刊宋本孟子注疏》 (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 嘉慶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萬章上〉 ,頁 160-2。 15 趙岐注,孫奭撰,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孟子注疏》 ,〈萬章上〉,頁 160-2。 16 屈原著,王逸注, 《楚辭章句》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 1066 冊,臺北市:商務印 書館,1986),卷 2,〈少司命〉 ,頁 21。 17 屈原著,王逸注,《楚辭章句》 ,卷 2, 〈少司命〉 ,頁 21。 18 孔穎達注,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禮記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 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曲禮上〉,頁 39-1。 11.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6) 知何據,為之誤也,殆未可知。19 舊題孫奭(962-1033)的《孟子注疏》雖然被認為是偽作,但是被收入今本十三 經,仍有其重要地位。 20《孟子注疏》引用《說文解字》與《禮記》,質疑趙岐 舊注,但是沒有進一步提出解釋,只說「殆未可知」。南宋洪興祖(1090-1155) 則認「艾」為應作「美女」解,《楚辭補注》: 孟子曰: 「知好色而慕少艾。」說者曰: 「艾,美好也。」 《戰國策》云: 「今 為天下之工,或非也,……乃與幼艾。」又「齊王有七孺子。」注云:「孺 子,謂幼艾美女也。」〈離騷〉以美女喻賢臣,此言人君當遏惡揚善,佑賢 撫德也。或曰:「麗姬,艾封人之子也。」故美女謂之艾,由姬貴姓,因為 美妄為姬耳。21. 治 政 大 來由曾鞏校補,南宋時出現姚宏的續注本,以及鮑彪的新注本。 上述引文中將 立 「艾」作「美女」解,是高誘舊注。 然而, 《戰國策‧齊策》 : 「今為天下之工, 東漢高誘(生卒年不詳)曾為《戰國策》作注。《戰國策》至北宋一度散佚,後 22. 23. ‧. ‧ 國. 學. 或非也,社禝為虛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與幼艾。」24鮑彪則不用 高誘注,而沿用《孟子》趙岐注,將〈齊策〉的「艾」作「美好」解。25南宋朱 熹(1130-1200) 《孟子集註》亦襲用趙岐舊注,與《戰國策‧齊策》和〈楚辭‧ 少司命〉三者皆做同樣的解釋,《孟子集註》:. y. Nat. n. al. er. io. 《楚辭集註》:. sit. 艾,美好也。《楚辭》、《戰國策》所謂幼艾,義與此同。26. Ch. engchi. iv n U 27. 幼,小也,艾,美好也。語見《孟子》、《戰國策》。. 另一位援引舊注的是羅願(1136-1184)的《爾雅翼》。《爾雅》於唐代躋身群經 之列,成為十二經之一,羅願仿《周易》的〈十翼〉為《爾雅》作傳。 〈爾雅翼‧ 艾〉考證「艾」的香草意義,並將《孟子》的「少艾」解釋附於最後,聊備一格: 19. 趙岐注,孫奭撰,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孟子注疏》 ,〈萬章上〉 ,頁 160-2。 詳見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著,《經學通論》 ,頁 439-440。 21 屈原著,洪興祖注, 《楚辭補注》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 1066 冊,臺北市:商務 印書館,1986) ,卷 2,〈少司命〉,頁 153。 22 劉向, 《戰國策》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初版說明〉 ,頁 1。 23 劉向, 《戰國策》 ,〈齊王夫人死〉,頁 372。 24 劉向, 《戰國策》 ,〈建信君貴於趙〉 ,頁 714。 25 劉向, 《戰國策》 ,〈建信君貴於趙〉 ,頁 715。 26 朱熹, 《點校四書章句集注》,頁 424。 27 朱熹, 《楚辭集註》 (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349 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指海本) ,卷第 二, 〈少司命〉 ,頁 29。 12 20.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7) 然孟子稱: 「人知好色,則慕少艾。」少女亦稱艾者。蓋艾者,外也。 《春秋 外傳》曰: 「國君好艾,大夫殆好內,適子殆,社稷危。」韋昭亦以艾為外, 彼好外者,謂嬖臣。此少艾,盖是少年外舍之婦,及其有妻子,則慕妻子矣, 妻子為内,則知少艾者,外也。予併及之。28 羅願引前述學者尚未注意的《春秋外傳》 (即《國語》) ,以及韋昭注,將「好艾」 作「好外」解。韋昭認為「好艾」為「好外」,即「嬖臣」,而羅願認為「少艾」 之「艾」為「外」,但是應作「外舍之婦」解,而非「外寵」。 南宋有兩位學者的說法值得注意,一位是約與朱熹同時的程大昌 (1133-1195) ,他引汪應辰(字聖錫,1118-1176)的轉述,在訓詁方法上有進一 步的突破,《考古編》:. 治 政 大 美好也。」世因其語,遂以少艾為少好之女也。徧思經傳,絕無有以艾為好 立 之文。或曰:艾,古女字也,傳久而訛,離析其體,則女轉為艾。此説似有. 孟子曰: 「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趙岐曰: 「艾,. ‧. ‧ 國. 學. 理,而孟子之書,不經焚毁,歴世諸儒無有以疑改易其本用之字者,記在三 館。汪少監聖錫言,衢有士子,陳其所見,求質於汪曰:「少,當讀為少長 則習騎射之少,艾當為乂,則不勞曲説而義自明矣。」信哉!斯言也。凡古 書言懲父之艾,皆音刈,艾即刈也,懲艾云者,懲絶之也。 《詩》曰: 「庤乃 錢鎛,奄觀銍艾。」亦以刈讀,是其證也。慕少艾云者,知好色則慕差減於. y. Nat. sit. n. al. er. io. 孺慕之時矣,至有妻子而慕妻子,則所謂孝衰於親之時不止於稍艾,而此之 為艾,亦衰減之意也。29. Ch. i Un. v. 程大昌提出兩點質疑《孟子》舊注,第一,經傳中並未將「艾」作「好」解;第 二, 「孟子之書,不經焚毁」 ,不至於改易原本用字。他贊成衢之士子的說法。衢 之士子從字型以及文獻,推論「艾」為「乂」、「刈」,絕也,而且於《詩經》也 有所依據。另一位與朱熹稍晚的南宋學者孫奕(約 1189 年[宋光宗紹熙初]前 後在世)亦作了類似的解釋,《履齋示兒編》:. engchi. 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嘗遍考載籍,艾字並無美好之說。 〈曲禮〉: 五十曰艾,服官政。〈魯頌〉:俾爾耆而艾。《荀子》:耆艾而信,可以為師, 皆謂老也。初無一言以爲幼而美,始因流俗承誤為此說。陳晉之又改艾字爲 少女。孟子知言之要,豈不經如此之甚。原孟子之意,即荀子所謂妻子具而 孝衰於親之義。人少,當音去聲。慕少,當音上聲。艾,讀如夜未艾之艾, 28. 羅願, 《爾雅翼》 (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 ,716 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清嘉 慶張海鵬學津討源本),卷四, 〈艾〉,頁 6b。 29 程大昌, 《考古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集部第 1379 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6), 卷十,〈孟子慕父母〉 ,頁 250-251 。 13.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8) 艾之爲言止也。謂人知好色,則慕親之心稍止也。30 惟孫奕未徵於文獻,逕自將「艾」作「止」解,在「艾」字的意義解讀上,與衢 之士子將「艾」作「絕」解,可謂殊途同歸。 宋代學者對於「艾」的解釋,多援用漢代舊注,然而對於不同文本該做何種 解釋,卻莫衷一是。羅願別出心裁參考《國語》及其注疏,提出新解,並未受到 後代學者的注意;程大昌與孫奕提出的新解,後來受到明代學者的注目。截至宋 代為止,即便有《國語》韋昭注,「少艾」與「男色」之間仍有段距離。 三、 明清的新解 明代質疑舊說的風氣仍在。陳士元(1516-1597)全面回顧過去各種關於「艾」 的注解,對於「少艾」的解釋依舊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 治 政 大 或疑艾乃女字之訛,或疑齊魯稱女為少艾。然方言東齊魯衛之間,稱尊長謂 立 之艾,又云汝潁梁宋之間,謂養為艾。《爾雅》亦云,頥艾,育養也。是方 ‧ 國. 學. 言亦不稱女為少艾,豈世傳楊雄所著《方言》,非盡戰國時之方言耶?31. ‧. 從上述程大昌〈少艾〉可知「艾」作「女」解,為南宋普遍的看法之一,陳士元 似乎也同意此說,然而於文獻無徵,為了合理化,陳士元質疑楊雄《方言》是否 有所疏漏。.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一位將「少艾」與「男色」結合的學者是陳耀文(1524?-1605?) ,他回顧 了南宋學者對於「少艾」的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 Ch. i Un. v. 夫內作色荒, 《書》之炯戒,招搖市過,孔子醜之,則凡云好色,謂女子也。 《史記‧佞幸傳》云: 「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漢書》贊云: 「柔 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葢亦有男色焉。」是亦謂間有之耳。魏牟所云幼艾, 葢指幸臣建信君也。建信者,彌子瑕、龍陽君之軰,豈凡知好色者,皆如 衛靈、魏趙之為乎?故知趙注乃隨字生説,而讀者遂不敢置異議云爾。32. engchi. 陳耀文並沒有引述《國語》韋昭注,將「艾」字作「外」(外嬖)解,而是直接 引用《史記》與《漢書》 ,承認欲望的對象不限於女,亦及於男,認為《戰國策》 的「幼艾」應為幸臣建信君,反駁趙岐舊說。 30. 孫奕,《履齋示兒編》(收入《叢書集成初編》,349 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知不足齋 叢書本),卷六,〈少艾〉 ,頁 56。 31 陳士元,《孟子雜記》 (收入《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初編》 ,1597 冊,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6,湖北叢書本),卷之三, 〈少艾〉 ,頁 11a。 32 陳耀文,《經典稽疑》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第 179 冊,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1986),卷上, 〈少艾〉 ,頁 740-741。 14. DOI:10.6814/NCCU202100377.

(19) 另外一位是黃生(1622-1696) ,他承襲《國語》韋昭注,並且提出聲韻上的 證據: 古外與艾同音吾鄉至今作此音,故謂美男為少艾。 《孟子》慕少艾。趙注但以 為美好。朱註云, 《楚辭》 、 《戰國策》幼艾義與此同,亦例引之耳,其義故 未晰也。按《國策》趙牟謂趙王:王不以予臣,乃與幼艾,蓋謂其幸臣建 信君。《國語》云:國君好艾,則大夫殆好内,則適子殆。以艾與內對舉, 可證艾即外矣。又《曲禮》 :五十曰艾。方言東齊魯衛之間,凡尊老謂之傛, 或謂之艾,則艾本老稱,今反訓美好,思之似誤。33 黃生由「外」、「艾」古音同,今鄉音也同,又引《戰國策》、《國語》佐證「艾」 為「外」解。但是,他也同意「艾本老稱」 , 「艾」不只一解。此外,亦有學者受 到明代社會風氣的啟發,顧大韶(1576-?)《炳燭齋隨筆》:. 治 政 大 《孟子》慕少艾,漢詁讀少為上聲,訓艾為刈,固為牽強。朱註以艾為美 立 好,字書從無此解,尤為杜撰。蓋古人呼男色為艾, 《左傳》 :既定爾婁豬, ‧. ‧ 國. 學. 盍歸我艾豭。《國語》:國君好內,適子殆好艾,大夫殆。《戰國策》:魏牟 謂趙王曰:王不以予王,而予幼艾。此數艾字正可解《孟子》少艾之義, 蓋凡人旣知好色,而未有妻子,未免與孌童徵逐,以今證古,此説無疑《楚 辭‧少司命》:「慫長劍兮擁幼艾。」34. y. Nat. sit. n. al. er. io. 雖然有引述《國語》,但是顧大韶並非受到《國語》影響,而是受到明代社會風 氣啟發,他直言「蓋古人呼男色爲艾」其實是「以今證古」,其中「蓋凡人旣知 好色,而未有妻子,未免與孌童徵逐」更是符合明代中期以後的社會風氣。35清 代學者閻若璩(1636-1704)亦認同顧大韶的看法,同時他也認為「艾」不只一 種解釋:. Ch. engchi. i Un. v. 《炳燭齋隨筆》曰:慕少艾,以艾為美好。 《集註》雖本趙氏,殊若不甚確。 蓋古人呼男色為艾。《左傳》: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國語》:國君好 艾,大夫殆好內,適子殆。《戰國策》:魏年謂趙王曰:今為天下之工,而 王不以予工,乃與幼艾。此數艾字正可解孟子少艾之義、楚辭少司命幼艾, 指女色。戰國策幼艾,指建信君,男色。各不同。36. 33. 黃生, 《義府》 (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349 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指海本) ,卷上, 〈少艾〉 ,頁 31-32。 34 顧大韶, 《炳燭齋隨筆》 (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 1133 冊,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 頁 14。 35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 ,頁 115-135。 36 閻若璩,《四書釋地》 (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 170 冊,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嘉 慶丙子秋梅楊海堂刊板) ,又續補,〈少艾〉,頁 123。 15. DOI:10.6814/NCCU202100377.

(20) 閻若璩同意「男色」並非「艾」唯一解,其他文本亦存「女色」的解釋。袁枚 (1716-1797)亦提出〈少艾三解〉: 馮山公云:少艾,男色也。《左氏》:盍歸吾艾豭,指宋朝也。《國語》:國 君好艾,大夫殆。下文好內適子殆,是艾指幸臣,此一說也。《國策》:魏 牟謂趙王曰:今爲天下之工,而王不與工,乃與幼艾。指建信君也。趙岐 註:美好也,似主女子言,此二解也。至於《說文》 :艾,老也,長也。 〈曲 37 禮〉:五十曰艾,又一解。 袁枚「少艾男色」說承自馮景,但是未言書名,他認為「少艾」有幸臣、女色、 幼長三解。. 治 政 大 有新的突破。在此之前,雖然有《國語》韋昭注將「艾」作「外」解,但是並沒 立 被援引來解釋《孟子》 。直到明代, 「少艾」逐漸男色化,陳耀文承認欲望對象「葢 從上述的「少艾」解釋系譜,可以看出明末清初的學者對於「少艾」的解釋. ‧. ‧ 國. 學. 亦有男色焉」,黃生引韋昭注解釋《孟子》經文,顧大韶受到社會男色風靡的影 響,「以今證古」,將當代的社會投射到過去,將「艾」作「男色」解。. 第二節 「小官」的情色化. y. Nat. sit. n. al. er. io. 明清社會男色盛行,影響經學的訓詁解釋,顧大韶「以今證古」 ,認為「少 艾」之「艾」應作「男色」解,清代學者亦接受這樣的看法,反過來說,此說亦 是明清男風盛行的註解。歷代學者的討論,都針對「艾」提出解釋, 「少」 、 「幼」 反而不成問題,只有袁枚引馮景的說法,將「少艾」視為一詞,解為「男色」。 如果「艾」作「男色」解,那麼「少」 、 「幼」意謂著甚麼?《孟子注》 : 「少,年 少也。」,《楚辭章句》:「幼,少也。」「男色」何以「少」呢?本節將從小說中 對於年輕男性的稱呼著手,指出隨著男色風靡,年輕男性出現了「情色化」的傾 向。. Ch. engchi. i Un. v. 一、 小官的年紀 《小說詞語匯釋》指出「小官」是「小官人」的簡稱,與「官人」相對, 「古 38 時尊稱成年男子為『官人』,青年為『小官人』。」 然而,《小說詞語匯釋》所 謂「古時」的概念有點模糊,但是在明清小說中,「官人」、「小官人」、「小官」. 37. 袁枚, 《隨園隨筆》 (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 1148 冊,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嘉慶 戊辰年刻本,小倉山房藏版),卷 11, 〈少艾三解〉,頁 251。 38 陸澹安編,《小說詞語匯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頁 65。 16. DOI:10.6814/NCCU202100377.

(21) 是對於男性常見的稱呼。《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說道: 清明節前後,許宣去保叔塔祭祖完畢之後,搭船回家,岸邊有一位穿著白絹衫兒 的婦人,旁邊帶著一為身著青衣服的丫鬟,正在向他們招船。婦人與丫鬟上船後, 那婦人道:「不敢動問官人,高姓尊諱?」許宣答道:「在下姓許名宣,排 行第一。」婦人道:「宅上何處?」許宣道:「寒舍住在過軍橋黑珠兒巷, 生藥舖內做買賣。」那娘子問了一回,許宣尋思道: 「我也問他一問。」起 身道:「不敢拜問娘子高姓?潭府何處?」那婦人答道:「奴家是白三班白 直殿之妹,嫁了張官人,不幸亡過了,現葬在這雷嶺。為因清明節近,今 日帶了丫鬟,往墳上祭掃了方回。不想值雨,若不是搭得官人便船,實是 狼狽。」又閒講了一回,迤□船搖近岸。只見那婦人道:「奴家一時心忙, 不曾帶得盤纏在身邊,萬望官人 處借些船錢還了,並不有負。」許宣道: 「娘 39 子自便,不妨,些須船錢不必計較。」還罷船錢。. 治 政 大 這是馮夢龍版本的〈白蛇傳〉。後來幾經波折,許宣與白娘子終於完婚。某次佛 立 誕節,許宣受邀一同去禮佛: ‧ 國. 學. ‧. 覺光陰似箭,又是四月初八日,釋迦佛生辰。只見街市上人□□柏亭浴佛, 家家布施。許宣對王主人道:「此間與杭州一般。」只見鄰舍邊一個小的, 叫做鐵頭,道:「小乙官人,今日承天寺裏做佛會,你去看一看。」40. y. Nat. sit. n. al. er. io. 白娘子初見許宣,便稱「官人」 ,對於亡夫亦稱「張官人」 ,可見不分內外,對於 男性都可稱「官人」 。此外,不僅女性可以稱呼男性為「官人」 ,男性亦可稱呼「男 性」為「官人」。稱呼「官人」的對象不一定要當官,小說一開始交代許宣「排 行小乙。他爹曾開生藥店。自幼父母雙亡,卻在表叔李將仕家生藥舖做主管,年 方二十二歲。那生藥店開在官巷口。」41許宣乃一般的市井小民。 相對於「官人」,明清社會稱呼年輕男性為「小官人」或「小官」。《喻世明 言》第一卷〈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開頭說道,從小在廣東做買賣的蔣世澤喪妻, 兒子興哥,年九歲,生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蔣世澤怕人妒忌,一路上不說 是嫡親兒子,只說是內姪羅小官人」 42又,《宜春香質‧風集》第二回〈韋律才. Ch. engchi. i Un. v. 痛哭流涕 王謙又臥柳吞花〉,一群人在混堂閒聊:. 39. 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 《警世通言》 (臺北市:三民書局,1983) ,第二十八 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頁 311。 40 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 《警世通言》 ,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頁 318。 41 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 《警世通言》 ,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頁 310。 42 馮夢龍編撰,楊家駱編, 《喻世明言》 (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 ,第一卷〈蔣興哥重會珍珠 衫〉 ,頁 2。 17. DOI:10.6814/NCCU202100377.

(22) 一人接口道: 「這那叫做奇。我說一個,奇殺人哩!」大家一齊歇了口,道: 「請教奇談。」那人道: 「虎丘孫家,學生今年只得十四歲,在鍾秀才館中, 昨日一日肏了十八個朋友。」一人道: 「亂嚼舌!屁股不是鐵打的,經得這 些人弄?」那人道:「我若說謊,不是人生父母養的。」一人道:「你怎麼 曉得?」那人道: 「他館裏有個學生,叫做安域,不瞞列位說,替小弟是好 朋友。昨日他也弄那孫小官。晚來我請吃酒,他對我說的。」大家道: 「他 43 館中說出來,自然是真的了。」大家拍手一笑而散。 眾人口中的孫小官才因為昨日館中的事情心情不好,到混堂沐浴,穿衣之際,恰 巧聽到眾人對自己的議論,心中懊悔不已,盤算著之後該如何是好。從上面兩個 例子可見,無論是對外,或是對內,都可以稱年輕男子為「小官」或是「小官人」 。 不僅如此,女性亦可稱年輕男性為「小官」 ,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錯調情 賈母詈女 誤告狀孫郎得妻〉:. 治 政 大 湖廣又有承天府景陵縣一個人家,有姑嫂兩人。姑未嫁出,嫂也未成房, 立 尚多是女子,共居一個小樓上……。二女閒空,就到窗邊看街上行人往來 ‧. ‧ 國. 學. 光景。有鄰家一個學生,朝夕在這街上經過,貌甚韶秀。二女年俱二八, 情慾已動,見了多次,未免妄想起來。便兩相私語道: 「這個標緻小官,不 44 知是那一家的?若得與他同宿一晚,死也甘心。」. y. Nat. 惹得姑嫂動情的學生,兩人逕稱他為「小官」。. sit. n. al. er. io. 究竟「官人」與「小官人」 、 「小官」要如何區分?白娘子初見許宣,便徑稱 「官人」 ,景陵縣的姑嫂對於覬覦的學生也直接稱作「小官」 ,可見「官人」與「小 官」的差異,有可以讓人直接辨認的視覺特徵。事實上,明代對於穿著有嚴格的 規定,從外貌穿著就可以辨別對方的身分。明初太祖即位不久就下詔「復衣冠如 唐制」,前後歷時三十年,採周、漢、唐、宋之制,釐訂冠服細節,上自皇帝, 下至平民、樂妓,都有詳細規定。45其中規定,男子必須穿戴網巾:. Ch. engchi. i Un. v. 網巾之制,相傳明孝陵微行見於神樂觀,遂取其式頒天下。冠禮加此以為成 人,三百年為之改也。46 相傳網巾是太祖微服至神樂觀,看見道士而得到的靈感,此說亦見於《明史‧輿. 43. 醉西湖心月主人,《宜春香質》 (收入陳慶浩、王桂秋主編《思無邪匯寶》,第 7 冊,臺北市: 大英百科公司,1994) ,〈風集〉 ,第二回〈韋律才痛哭流涕 王謙又臥柳吞花〉 ,頁 116-117。 44 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 《二刻拍案驚奇》 (臺北市:三民書局,1993) ,卷 35, 〈錯調情賈母詈女 誤告狀孫郎得妻〉 ,頁 585。 45 林麗月,〈晚明的「服妖」議論及其性別意涵〉,收入王成勉主編,《明清文化史新論》(台北: 文津, 2000) ,頁 143-144。 46 朱彝尊, 《靜志居詩話》 ( 《明代傳記叢刊》第八冊,臺北市:明文書局,1991) ,卷 4,頁 12b。 18. DOI:10.6814/NCCU202100377.

(23) 服志》。47然而,並非所有男子都戴網巾,只有冠禮之後,男子才加網巾。換言 之,「官人」與「小官人」、「小官」的差異在於成年與否,而網巾成為日常生活 中區別男性的重要的依據。另外,明代的成年年紀沒有固定,《禮記‧曲禮》規 定「男子二十,冠而字。」48而《大明會典》則規定「太子、皇孫,年十二,或 十五,始冠天子自為主。」49士庶更為寬鬆「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50 上述的許宣「年方二十二歲」,羅小官人(蔣興哥)九歲,孫宜之十四歲,皆 與《大明會典》相符。 二、 小官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小說中對於小官的描述。小說經常強調年輕男性的外貌, 使得人們的欲望蠢蠢欲動。例如前述《二刻拍案驚奇》中,「標致」的小官,惹 得姑嫂二人動情。 《歡喜冤家》第一回〈花二娘巧智認情郎〉寫道酒肉朋友李二白、花林、任. 治 政 大 龍三人雖結為異姓兄弟,但是私底下情欲卻暗潮洶湧。李二白愛慕花林的妻子, 立 但是花二娘卻不買帳,只欽慕舉止風流的任龍: ‧ 國. 學. ‧. 這李二見花二娘生得美貌,十分愛慕,每常間將眼角傳情。花二娘并不理 帳,他丈夫雖然不在行,也看不得這村人上眼。任三官青年俊雅,舉止風 流,二娘十分有意,常將笑臉迎他。任三官雖然曉得,極慕二娘標致,只 因花二氣性太剛,倘有些風聲,反為不妙,所以欲而不敢。51. sit. y. Nat. n. al. er. io. 花二娘已是有夫之婦,小說作者刻意用「十分有意」來寫她的欲望。一日,兩人 在廚房調情之後,刻意將李二白支開、花林灌醉,共赴巫山雲雨,小說寫道: 「任 52 三官比花二大不相同,一來標致,二來知趣,二娘十分得趣。」 這裡小說再次 強調任龍「標致」的外貌。實際上,任龍是位已經訂婚的小官:. Ch. engchi. i Un. v. 姓任名龍,年紀未上二十。他父親在日,是個三考出身,後來做了一任典史, 趁得千金。不期父親亡過,止存老母、童僕在家。妻子雖定,尚未成親,故. 47. 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 《明史》 (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清武英殿本)卷 66, 〈輿服志 二〉 ,頁 1620。 48 孔穎達注,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禮記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嘉慶 二十二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曲禮上〉,頁 39-1。 49 李東陽等撰,申時行等重修, 《大明會典》 (臺北市:國風出版社,1963) ,卷 63, 〈冠禮一〉, 頁 1077-1。 50 李東陽等撰,申時行等重修, 《大明會典》,卷 66, 〈士庶冠禮〉 ,1095-2。 51 西湖漁隱主人著,李燁、馬嘉陵校點, 《歡喜冤家》 (收入侯忠義主編, 《明代小說輯刊》第三 輯第 4 卷,成都市:巴蜀書社,1999) ,第一回〈花二娘巧智認情郎〉 ,頁 25-26。 52 西湖漁隱主人著,李燁、馬嘉陵校點, 《歡喜冤家》 ,第一回〈花二娘巧智認情郎〉 ,頁 26-27。 19. DOI:10.6814/NCCU20210037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PM 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

Locke, 1632~1704) ,主張心物兩 種實體均存在,認為物體本身具有 性質(quality),如硬度、形狀、動

0.5mL Flublok 四價流感疫苗 2-8℃冰箱儲存,使用前先回溫及搖勻 VAX03 (CDC)Vaxigrip Tetra.. inj 0.5mL Inactivated

圖說明初學者的認知:

MOV reg,data reg ← data 轉移立即資料(data)到暫存器 reg 內 MOV dreg,sreg dreg ← sreg 轉移暫存器 sreg 的內容到暫存器 dreg MOV segreg,reg segreg ← reg

經過兩次般舟苦行,寺眾對於見月難行難忍之能耐,更是欽佩得五體投 地。除了仿傚道宣行般舟三昧行,見月又於康熙 2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