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教師專業發展專業回饋人才 進階 培訓
實務探討課程
教師專業發展專業回饋與教學輔導教師人才培訓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
課程大綱
一、專業實踐經驗分享
(90分鐘)(一)參與/推動/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備課、觀課與議課。
二、未來回饋服務事項
(60至80分鐘) (一)公開授課–素養導向教學。(二)專業回饋–深化專業實踐。
(三)社群多樣–形塑教師文化。
三、專業回饋人才進階認證說明
(10至30分鐘)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二)認證資料與審查流程。
(三)認證作業線上撰寫流程。
※ 深化教學檔案,提升學習成效。
(選用)一、專業實踐經驗分享
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2004)。
1. 課程規劃 2. 教學規劃
第一層面:規劃能力
1. 教材呈現 2. 教學方法 3. 學習評量
1. 班級經營 2. 資源管理
1. 課程評鑑 2. 教學評鑑
1. 自我發展 2. 專業成長 3. 專業態度
教師教學所需專業能力為何?
第二層面:教學能力 第三層面:管理能力
第四層面:評鑑能力 第五層面:專業發展能力
十二國教課綱之總綱 - 教師專業發展
• 教師是專業工作者,需持續專業發展以支持學生學習。
• 教師應自發組成專業學習社群,共同探究與分享交流教學 實務;積極參加校內外進修與研習,不斷與時俱進;充分 利用社會資源,精進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與學習評量,進 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教師可透過領域/群科/學程/科目(含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教學研究會、年級或年段會議,或是自發組成的校內、
跨校或跨領域的專業學習社群。
• 進行共同備課、教學觀察與回饋、研發課程與教材、參加 工作坊、安排專題講座、實地參訪、線上學習、行動研究
、課堂教學研究、公開分享與交流等多元專業發展活動方 式,以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能與學生學習成效。
5
國北教大分組合作學習計畫 張新仁校長
• 共同備課與案例分析
• 教學觀察與專業回饋
• 教學檔案製作與運用
• 社群成果分享
• 主題探索與經驗分享
• 讀書會或線上學習
• 同儕省思對話
• 多元評量設計或試題分析
• 案例協作分享或協同教學
• 新進(實習)教師輔導
• 實地參訪標竿學習
• 校訂課程研發
• 教學方法創新
• 教學媒材研發
• 教學行動研究
• 專題講座或工作坊
•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 其他
(一)參與/推動/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內容
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實踐與分享
• 請分享您在參與/推動/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歷程中的實踐情形
1.量化成效:社群聚會次數及主題?產出幾份課程 計畫或教案?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
2.質性成效:您在課程設計、教學策略或班級經營
等作為上有哪些改變?學生學習態度有哪些改變……
• 自己的省思與未來作為。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 –備課、觀課與議課
檢核要求 臚列事實
指標
A-3
具體事實1 具體事實2 具體事實3 ---
指標
A-4
教學觀察
一部曲
觀察前 會談
觀察後 回饋會談
指標之評量等級:
優良/滿意/待成長 專業成長計畫、
回饋人員心得與收穫
確認、判斷
具體事實1 具體事實2 具體事實3 ---
備 課 觀
課 議
課
9
二部曲 三部曲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1 備課前準備
1.共備(共同備課)前一定要先自備(自主備課),熟悉教材。
2.共備人員的邀請,時間、地點的安排,各種資源的準備。
3.對當前教育政策及教學資源網站有相當的了解,例如:12 國教總綱及領綱、各種大型考試的趨勢與國內外時事等。
4.共備前應初步撰寫教學活動設計,以利研討與修正。
–教學(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學 習任務、學習檔案、系統引導的教學方法、教學流程、
學習單設計、教具媒材準備、時間的控制、多元活動設 計、多元評量策略(評量方法、評量歷程、評量規準)、
資訊軟體運用、學習表現的蒐集與評估、教學反思等。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1 備課原則
1.建立夥伴關係,營造安全信任氛圍,分享個人見解不 藏私。團隊共創,集思廣益,為教學做充分準備。
2.同理同儕及學生,溝通彼此的教育哲思,共學共好。
3.以學習者為中心。備課多而長、教學少而精、學習豐 而實。
4.公開授課與觀課,是為了瞭解共備成效,提升教學 品質。
5.持續共備,讓共備成為一種常態。
1.觀課前先「說課」,授課教師說明教學與學習的重點。
2.遵守觀課倫理,過程以不影響授課教師教學及學生學 習為原則。需要拍照或錄影應徵詢師生同意。
3.用一雙善意的眼睛,記錄教學的具體事實,幫助授課 教師了解教學情形,以利調整教學。
4.觀課前確定使用的教學觀察工具,並對工具的使用有 一定的了解。
5.觀察教師教學表現:如教學的清晰性與多樣性、教學步 驟明確、思考清晰、引導方式、移動位置、語言流動、肢 體語言、班級經營、文本與學生間的連結、提問技巧、責 任漸進釋放、差異化教學、教材教具的使用等。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2
觀課-教師教學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2 觀課-學生學習
1.觀察學生學習表現:如全班學習氛圍、學習重點、
學習歷程、學生學習表現與成果、討論情形(如自 學、思考、合作與表達)等。
2.同領域教師觀課可以多關注教材教法,看見教學落 實的可能性,增加自己對教學的信心,更可了解共 同備課的成效。
3.跨領域教師觀課應留意教材間的主題統整、概念分 析與領域內涵的正確。
4.觀課時不要影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
13
觀課型態思考脈絡
關注焦點 教學前準備 教學中進行方式 專業回饋重點
學生學習
教師教學
互 動 情 況
師生 學生 之間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3 議課流程
1.先請授課教師說明教學設計理念與學生學習重點,與實 際教學的差異,分享授課心得。
2.回饋人員依序回憶觀課內容,亦可播放教學錄影帶並停 格回饋。
3.專業回饋人員心得分享:如:從學習目標探究教師教學 與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學習表現和教材連結情況回饋、
回應教學者關切的焦點、分享觀課的學習等。
4.各組回饋人員不帶評價依教學步驟分享觀課所見所聞,
避免重覆敘述。
5.回饋人員從觀課中學習到什麼?請給予授課教師正向回 饋與肯定。
15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3 議課流程
6.共同議課時,主持人串聯發言者之對話,引發 多樣思考,不做評論與結論。
7.必要時可請授課教師回應說明,回饋人員仔細 聆聽。
8.專家學者提供諮詢意見。其他回饋人員的心得 分享、提問與對話。
9.授課教師與回饋人員做自我省思。
10.如有必要,進行第二階段的備課→授課/觀課
→議課。
(二)公開授課/教學觀察-3 議課後的循環歷程
反思
修正
再教學
再備課
再觀課
再議課
再反思
再修正
精進
教學
實踐本位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教學觀察三部曲
教學檔案
行動研究 教學輔導教師
專業省思、專業對話、專業回饋、專業成長
專 業 回 饋 教 與 學
、 持 續 專 業 發 展
「公開授課/教學觀察」的實踐與分享
請分享您在公開授課/教學觀察歷程中的實踐 情形
1.如何掌握並落實教學觀察三部曲之重點及內涵?
2.您和同儕如何互動?同儕給予您哪些協助?
3.行政單位如何支援?您又如何配合?
4.師生的反應如何?
5.自己的省思與未來作為。
19
二、未來回饋服務事項
21
專業回饋人才進階培訓取證後的作為
專業回饋人才進階培訓取證後的教師,可協助 推動12年國教新課綱的積極作為:
1.公開授課–進行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與評量。
2.進行備課/觀課/議課,並且提供授課教師專業 回饋。
3.積極參與/推動/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共同
進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教學規劃
與評量建置等內容之研討,形塑教與學對話的
教師文化。
23
生 活 情 境
生 活 情 境 活
生
情 境
終身 學習 者 自主行動
會 社
參 與
溝 通 動互
系統思考 與解決問題
規劃執行 與創新應變 身心素質
與自我精進
符號運用 與溝通表達 科技資訊 與媒體素養 藝術涵養
與美感素養 多元文化
與國際理解 人際關係 與團隊合作
道德實踐 與公民意識
(一)公開授課–素養導向教學
以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為主軸
裨益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之間的統整
從總綱到領綱:核心素養的轉化
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相對應
✓學習表現
學習者面對生活環境、議題與情境時所展現的 能力、態度與行動。
✓學習內容
認識人類探索世界累積的系統知識,作為解決 問題過程中的必要基礎。
25
Learning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宣講(國民中小學階段公播版)
素養課程設計思考圖
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
27
整合知識、
技能與態 度
情境化、
脈絡化的 學習
學習歷程、
方法及策 略
實踐力行 的表現
參照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學習重點
素養導向評量的三大原則
參照各領域/科目課綱之核心素養、學習重點
不僅評量學生 的知識與技能
,而且評量學 生的態度。
重學習結果也重 學習歷程,總結 性與形成性的評 量兼重。
強調對於學生 能整合所學並 應用於特定情 境中的評量。
整合知識、
技能與態度
情境脈絡 化的學習
學習歷程、
方法及策略
實踐力行 的表現
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
不僅評量學生的 知識與技能,而 且評量學生的態
度。
強調對於學生 能整合所學並 應用於特定情 境中的評量。
重學習結果也重 學習歷程,總結 性與形成性的評
量兼重。
實踐力行 的表現 教
學
評 量
(二)專業回饋–深化專業實踐
12年國教新課綱總綱
柒、實施要點
五、教師專業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內涵
3.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形 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 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 進行專業回饋。
實施方式與預期達成目標
國民中學與國民小學實施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參考原則
共同 備課 教學觀察 專業
回饋
實施方式 實施人員
校長
老師
教師教學精進 學生學習展能 社群共學文化 校長課程領導
預期目標
(三)社群多樣–形塑教師文化
• 同校、跨校、同領域、跨領域、跨年級社群等。
• 線上共備社群:如溫老師備課Party、學思達教 學社群、教育噗浪客、MAPS-教學與提問設計、
國文提問教學策略等。
• 實體共備社群:夢的N次方、共備樂學團等。
• 線上資源:教育雲、臺北酷課雲、均一教育平台 等。
校內鞏固 校外延伸 形塑文化
33
教師中心 學習者中心 教師+教科書 自主學習
鋪陳學習歷程 重視最終結果
競爭式學習 共生式學習 大量複製 精緻專精
追逐直線排名 探究橫向適性 T型人才 π型人才 非型人才
教師自主備課 教學研究會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改變已不斷發生
……
?
三、專業回饋人才進階認證說明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1
1.教師須於完成實體研習課程後,再完成 專業實踐事項與實務探討課程,始得參 與認證。
2.實體研習→專業實踐事項、實務探討→
經審查通過後發給證書。
35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2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3
時程 進階認證
107年3月~4月 線上提交認證資料
(教師→學校/教專中心→培訓中心)
107年3月~6月 培訓中心進行認證資料審查(含初審、複審)
(修正後複審者可補件,不通過者得申復)
107年7月 培訓中心公告
並函送通過名單 由教專中心/中心學校
訂定 國教署及縣市核發專業回饋人才進階證書
37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4
取證後之回饋服務事項
1.參與學校公開授課。
2.提供授課教師專業回饋。
3.積極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5
教師自參與專業回饋人才進階培訓 實體研習課程起,認證資格可保留2年。
未於期限內完成取證者,則須重新 參加實體研習。
認證資格保留
39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6
教師須於完成專業回饋人才進階 培訓實體研習課程12小時後,再完成 專業實踐事項與實務探討課程3小時,
始得參與認證,並經審查通過後取得 證書。
證書永久有效,無換證機制。
取證資格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7
105學年度(105年完成實體研習)
尚未認證者,得依照105學年度之認證 手冊規定,或準用本認證手冊之規定辦 理認證。
105學年度認證方式
41
(一)認證流程與注意事項-8
1.擔任專業回饋人員,觀察同儕授課,並依教學 觀察三部曲(或備課、觀課、議課),給予對 話與回饋至少1次。
2.開放任教班級,公開授課至少1次。
(公開授課之證明資料應包括任教班級、授課時間與科目 等資訊,將於教師專業發展作業支持平臺上勾稽檢核。)
3.參加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時間至少達1學期。
(社群參與之證明資料包括參加社群之名稱、起迄時間,將 於教師專業發展作業支持平臺上勾稽檢核。)
專業實踐事項
(二)認證資料與審查流程
進階認證資料 份數
表1、 教學觀察(公開授課)-
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1份
表2、 教學觀察(公開授課)工具
-表2-1、觀察紀錄表
(表2-1、
表2-2)
-表2-2、軼事紀錄表 2擇1份
表3、 教學觀察(公開授課)-
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含專業成長計畫)
1份
共3份
43表1、教學觀察(公開授課) –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1.請詳細記錄授課教師會談時所陳述之教學規劃,
含學習目標、學生經驗、教師教學預定流程與策 略、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教學評量方式等。
2.教學觀察的工具由觀察紀錄表或軼事紀錄表兩者 擇一使用。
3.最後要討論回饋會談的日期與地點,建議於教學 觀察後3天內完成回饋會談為佳。
表1、教學觀察(公開授課) – 觀察前會談紀錄表
• 紀錄表內容填寫完整且敘述正確詳實。請用完整語句陳 述,包括下列各項:學習目標、學生經驗、教師教學預 定流程與策略、學生學習策略或方法、教學評量方式、
等,並能選擇適切的觀察工具。
• 請注意觀察前會談日期→教學觀察日期→觀察後回饋會 談日期之順序,後一階段日期不可早於前一階段日期。
• 教學觀察三部曲需於7天內完成,並請避免1日內完成所 有三部曲。
• 觀察時間依公開授課規定,以1節課為原則。
審查標準
45
1.表2-1觀察紀錄表與表2-2軼事紀錄表,兩項工具中 可擇一使用。
2. 事實摘要敘述應記錄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
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等具體客觀事實。
3. 每一個指標請參考檢核重點,並依表內規定,以文字 敘述條列至少1至3項具體事實摘要。
4. 指標之評量欄位,可參考105年版之評定等級與行為 描述,勾選評量結果(優良、滿意或待成長)。
表2-1、觀察紀錄表
表2-1、觀察紀錄表
• 紀錄表中「事實摘要敘述」欄:
– 能呈現具體客觀事實且完整詳實。
– 所呈現之事實摘要能與7成以上之檢核重點相對 應,且足以判斷所能達成指標的評量等級。
• 能確實勾選紀錄表中之「評量」欄位。
審查標準
47
1.軼事紀錄表係依時間順序,事實摘要敘述教師教學行 為 、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等。
2. 軼事紀錄表有2個優點:
(1)看到原先計畫或未計畫的教學現象。
(2)為未決定如何改進教學技巧的教師提供良好的起點。
3.記錄的句子要客觀具體,不具評斷性。
4.所記錄內容的時間要達一節課。
表2-2、軼事紀錄表
表2-2、軼事紀錄表
• 事實摘要敘述內容能依據時間軸進行具體 客觀描述,且未作價值判斷。
• 所記錄內容的時間達一節課,而且至少能 記錄8個軼事。
審查標準
49
1.應以觀察前會談內容及觀察中所發現之具體教學行為,
作為回饋會談內容的依據。
2.依據觀察工具之紀錄分析內容,與授課教師討論後填寫 (含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及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3.授課教師預定專業成長計畫(於回饋人員與授課教師討 論後,由回饋人員填寫)。
4.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中的「專業成長計畫」要能與「
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或「教與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相符應,且具體可行。
5.請回饋人員撰寫學習與收穫。
表3、教學觀察(公開授課)
–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教學觀察-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 紀錄表內容填寫完整且詳實。請依據觀察工具之紀錄分 析內容,與授課教師討論後用完整語句填寫,包括下列 各項: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教與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授課教師預定專業成長計畫、回饋人員的學習與收穫 等。
• 「專業成長計畫」能與「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或「教 與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相符應,且具體可行。
• 回饋會談紀錄能確實對應觀察前會談之內容,且能引用 教學觀察工具並進行評析。
審查標準
51
• 教學觀察脈絡:觀察前會談紀錄中的內 涵,需在觀察紀錄表中呈現。觀察後回 饋會談中也需呼應觀察前會談,並引用 具體客觀的觀察紀錄進行對話討論。
• 認證資料切勿抄襲或仿照其他教師敘寫 內容。
認證資料審查其他注意事項
(二)認證資料與審查流程-1
補件說明會
(各縣市教專中心自行安排)培訓中心(臺師大)將透過教專中心轉知及以Email方式通知初審結 果。若結果為「修正後複審」之教師,可於2週內補件。對初審結果 有疑義,可經由各縣市教專中心安排「認證審查資料補件說明會」
事宜。
初審
培訓中心(臺師大)將邀請審查委員協助審查。此審查階段係 以「認證資料審查標準表」作為審查認證作業的依據。
初審不通過之教師可提出申復
53
(二)認證資料與審查流程-2
申復
初審、複審結果為「不通過」,且對審查結果有疑義者,教師可於
「教師專業發展支持作業平臺」填寫申復書與檢附相關佐證資料傳 送至培訓中心(臺師大)進行再審。申復期限自培訓中心(臺師大)
通知教師之日起10日內提出。
複審
本階段僅就補件之認證資料進行審查。複審結果分為「通過」與
「不通過」。培訓中心(臺師大)亦將透過教專中心轉知及以Email 方式通知教師本人複審結果。
(二)認證資料與審查流程-3
公告
審查結果確定後,培訓中心(臺師大)將於「教師專業發展支持 作業平臺」公告通過認證教師名單,並將通過認證教師名單發文 至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中心學校,由該單位負責製作證書。
55
教師專業成長網站連結
• 教專Easy Go:可點選文章分類「認證資料分享站」
http://blog.udn.com/twblog010/article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網站:可觀摩優良社群成功的案例
http://teachernet.moe.edu.tw/BLOG/index.aspx
•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可瀏覽專業成長相關書籍
https://teachernet.moe.edu.tw/
(三)認證作業線上撰寫流程
57
問題解答 Q&A
結語
專業歷程走一遭 取證easy沒煩惱
59
※ 深化教學檔案,提升學習成效 (選用)
製作教學檔案要掌握到蒐集、選擇與省思等三大原則,
教學檔案並不在資料的累積或美工的精良,而是在其能 否呈現結構性的教學脈絡,展現教師個人特色與省思。
從檔案中學生學習的表現,省思教師的教學歷程,並不 斷修正與精進,以學習者為中心,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教學觀察三部曲的紀錄及在社群中運作的所見所得,都 可以放入教學檔案中省思,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檔案的製作與運用,展現教師專業發展的全貌。
• 遇到教育問題時,教師對問題所做的
P1
認定。• 對P1所選擇最具優先性的暫時性理論。
TT1
• 指除誤過程,對TT1中特定的命題接 受否證考驗。
EE1
• TT1遭到否證,即產生新問題P2,須 改另一解決方式TT2。
P2
客觀知識成長架構 深化教學檔案
師大葉坤靈教授
客觀知識成長架構(OKGF)
與
教學檔案
提供教師教與學反省的架構與基礎
Wolf & Dietz(1998)認為基於教師專業成
長與發展而建置的教學檔案,在性質上屬於
教師自我專業精進的「學習檔案」。
Q.建構教學檔案對教師專業成長有何關係?
A1.教師得不斷地組織自我教學概念,並反省個人教 學之不足。
A2.可紀錄教師內在的成長歷程。
A3.可與其他教師分享,透過相互觀摩以增廣見聞。
A4.可納入學生的負面批評,藉以正視學生不同的回 饋意見,從而判斷其正確性,並瞭解學生產生該 意見之想法,進而調整未來之教學方向。
「客觀知識成長架構」教學反省
研究發現
實習教師Nicole的OKGF教學反省實作成果
※「深化教學檔案」的實踐與分享
請分享您在製作教學檔案的歷程中的實踐情形
1.是否體會了一些過去未曾有過的學習經驗?
2.是否有助於您教學反思並改進教學?
3.是否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4.是否遇到一些困難?如何解決?
分組討論之架構或策略
實踐 與 分享
ORID
六頂 思考帽
腦力 激盪法 世界
咖啡館 世界
蜜蜂館 團隊 共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