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Copied!
1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 對比與教學應用 A Contrastive Study of Mandarin and English On-Line Comforting Speech Act and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指導教授:謝佳玲博士 研 究 生:林家彤. 撰. 中華民國 一零六年二月.

(2)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 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中文摘要 關鍵字: 網路溝通、安慰言語行為、安慰策略、漢英對比. 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我們會安慰別人,也常常被別人安慰,因此學者們也注意 到「安慰」行為的能量與正面效益。在網路盛行的現代,透過網路溝通來得到安慰 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網路的安慰言語行為和對比方面的研究都尚不足。本文針對 台灣和美國兩大網路 BBS 系統,比較漢語和英語的安慰策略,同時從跨文化的面 向探究不同文化背景對於安慰策略使用的影響,最後將結果結合漢語教學。本研究 期望幫助英語母語者在漢語學習上能夠掌握接近漢語母語者的安慰策略,並且在其 生活中發揮最大的效用。 本文漢語語料和英語語料分別從台灣最大 BBS 網站─PTT 和美國的類 BBS 網 站 Reddit 蒐集。本研究根據三種需要接受安慰的相關情境大量蒐集語料:人際關 係、健康、職場/學校,並將這三個情境分為大事件以及小事件,每種情況一百筆, 漢英加起來共有一千兩百筆的語料。分析重點包括漢英的使用者面對不同情況的主 要策略、輔助策略及序列結構。本研究希望能從集體主義與個體主義文化,以及高 語境與低語境文化解釋研究結果,並研究結果中設計一份適用於教學,符合真實性 以及溝通功能的教材,以補現行教材中安慰言語行為教學的不足。. ii.

(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Mandarin and English On-Line Comforting Speech Act and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Abstract Keywords: CMC, comforting speech act, comforting strategies, Mandarin-English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re are always a time in our lives that we felt difficult to get over certain events, which made us overwhelmed with distress, anxiety, or sorrow. And that is the time we went to our friends and families for comforting. Thus, researchers viewed comforting speech act as a type of powerful and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 However, the study of on-line comforting speech act,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did not grow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his thesis aim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of on-line comforting speech act in BB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which hope to provide the English background learners an understandable and authentic way of on-line comforting in Chinese. This thesis collected numerous resources of on-line speech act from two main BBS: one is ‘PPT’ from Taiwan and the other is ‘Reddit’ from the U. S. In the paper, three situations are considered: relationship, health, and workplace/school; furthermore, each situation will be divided in to big event and small event. Each event included 100 speech acts. The paper analyzed 1200 speech acts, and tried to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iii.

(4)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differences in contrastive of Mandarin and English. The study focus on the use of major strategies, supplementary strategies, and the structures between Mandarin and English. Additionally, the paper explained the features of comforting strategies with the dimension of individual-collectivism culture, as well as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 The final sections of the paper offer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such as structure or patterns, of comforting speech act on the base of the research, which is nearly authentic and useful in daily life.. iv.

(5) 目錄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 8. 一、. 研究範圍與問題 .................................. 8. 一、. 名詞釋義 ....................................... 10. 第三節 第二章. 本文架構 ......................................... 13.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 安慰言語行為之定義與研究 ......................... 15. 一、. 言語行為 ....................................... 15. 二、. 安慰行為之定義 ................................. 18. 三、. 安慰行為之研究 ................................. 19. 第二節. 網路與溝通 ....................................... 30. 一、. 網路特性 ....................................... 30. 二、. 溝通能力 ....................................... 35. 三、. 電腦中介溝通 ................................... 43. 第三節. 跨文化溝通與語言教學 ............................. 48. 一、. 跨文化溝通能力 ................................. 48. 二、. 集體主義與個體主義文化 ......................... 50. 三、. 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 ............................. 56 v.

(6)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第四節 第三章. 小結 ............................................. 58. 研究方法 ............................................. 6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61. 第二節. 語料介紹 ......................................... 64. 一、. 平台性質 ........................................ 64. 二、. 語料來源 ........................................ 66. 三、. 語料蒐集 ........................................ 68. 第三節 第四章. 策略分類 ......................................... 74.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7. 第一節. 安慰行為策略類型 ................................. 77. 一、. 核心策略 ........................................ 77. 二、. 輔助策略 ........................................ 84. 第二節. 安慰情境策略分析 ................................. 87. 第三節. 安慰行為序列結構 ................................. 90. 一、. 核心策略之序列結構.............................. 90. 二、. 輔助行為之序列結構............................. 103. 第四節 第五章. 研究討論 ........................................ 108. 教學應用 ............................................ 117. 第一節. 跨文化溝通教學 .................................. 117. 第二節. 安慰教學應用參考 ................................ 119. 第六章. 一、. 安慰行為句式整理............................... 120. 二、. 安慰行為教案參考............................... 122. 研究結論 ............................................ 131 vi.

(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3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33. 參考文獻 ..................................................... 135 中文參考文獻 ............................................. 135 英文參考文獻 ............................................. 138 教材 ..................................................... 146. vii.

(8)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表目錄 表 一-1 LONG(2009)直接/間接安慰言語行為語料範例 ............................ 4 表 一-2 教材出現安慰行為整理 ....................................................................... 7 表 一-3 英語辭典對於「COMFORT」與「CONSOLE」的定義 ...................... 12 表 二-1 BURLESON 高、中、低個人中心性策略分類 .................................. 23 表 二-2 XU 根據 BURLESON 的高、低個人中心性安慰策略分類 ............... 24 表 二-3 彭慧安慰語的策略分類 ..................................................................... 25 表 二-4 曾鳳英、竇秋萍的安慰策略分類 ..................................................... 26 表 二-5 周小麗的安慰策略分類 ..................................................................... 29 表 二-6 HYMES-溝通能力的四個參數 ............................................................ 37 表 二-7 CANALE 與 SWAIN 的溝通能力架構 ................................................. 39 表 二-8 VAN EK 的全面的外語學習目標框架 ............................................... 40 表 二-9 BACHMAN 與 PALMER 的語言知識領域 ............................................ 41 表 二-10 西方文字表情符號 ........................................................................... 45 表 二-11 東方文字表情符號 ........................................................................... 46 表 二-12 跨文化能力組成要素 ....................................................................... 50 表 二-13 集體主義與個體主義文化比較 ....................................................... 56 表 三-1 《PTT》語料來源之看板 .................................................................. 67 表 三-2 《REDDIT》語料來源之看板............................................................. 68 表 三-3 《PTT》語料來源─生活娛樂館看板分類 ...................................... 70 表 四-3 漢語安慰行為輔助策略在各情境中之種類比例 ........................... 104 表 四-4 英語安慰行為輔助策略在各情境中之種類比例 ........................... 105 viii.

(9) 表 四-5 漢英各情境主要核心策略表 ........................................................... 109 表 四-4 漢英各情境輔助策略結果 ............................................................... 109 表 四-7 漢英各情境核心策略序列結果 ....................................................... 110 表 四-8 本文網路安慰言語行為的適當條件 ............................................... 115 表 五-1 分類情境核心策略架構 ................................................................... 120 表 五-2 分類情境輔助策略架構 ................................................................... 122 表 五-3 初級安慰行為教案參考 ................................................................... 122 表 五-4 中級安慰行為教案參考 ................................................................... 124 表 五-5 高級安慰行為教案參考 ................................................................... 126. ix.

(10)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圖目錄 圖 二-1 大眾媒體傳播模式(如電視、報紙等) ......................................... 32 圖 二-2 人際互動與電腦中介溝通模式 ......................................................... 32 圖 二-3 本小節各學者的「溝通能力」相同與相異比較 ............................. 42 圖 二-4 同步性/互動性分類圖 ........................................................................ 47 圖 二-5 HOFSTEDE-個人主義量表................................................................... 52 圖 二-6 文化類型四分圖 ................................................................................. 53 圖 三-1 本文研究流程 ....................................................................................... 61 圖 三-2 本文研究情境架構圖 ......................................................................... 62 圖 三-3 《PTT》註冊畫面 .............................................................................. 68 圖 三-4 《PTT》分組討論區 .......................................................................... 69 圖 三-5 《PTT》生活娛樂館 .......................................................................... 69 圖 三-6 《PTT》文章搜尋示意圖 .................................................................. 70 圖 三-7 《PTT》文章資料 .............................................................................. 71 圖 三-8 《PTT》原文章底下其他使用者的回覆 .......................................... 71 圖 三-9 《PTT》回覆文章 .............................................................................. 72 圖 三-10 《REDDIT》首頁 ............................................................................... 72 圖 三-11 《REDDIT》看板搜尋結果 ............................................................... 73 圖 三-12 《REDDIT》各回覆之間的關係....................................................... 74 圖 三-13 本研究安慰策略分類方式 ............................................................... 75 圖 四-1 漢英情緒中心性在安慰行為之使用頻率比較 ................................. 83 圖 四-2 漢英事件中心性在安慰行為之使用頻率比較 ................................. 84 x.

(11) 圖 四-3 人際關係-重大事件策略使用 ............................................................ 87 圖 四-4 人際關係-日常事件策略使用 ............................................................ 88 圖 四-5 健康-重大事件策略使用 .................................................................... 88 圖 四-6 健康-日常事件策略使用 .................................................................... 89 圖 四-7 職場/學校-重大事件策略使用 ........................................................... 89 圖 四-8 職場/學校-日常事件策略使用 ........................................................... 90 圖 四-9 漢語安慰行為核心策略在各情境中之種類數量 ............................. 92 圖 四-10 英語安慰行為核心策略在各情境中之種類數量 ........................... 93 圖 四-11 漢英人際關係-重大事件的核心策略主要及次要架構 .................. 94 圖 四-12 漢英人際關係-日常事件的核心策略主要及次要架構 .................. 96 圖 四-13 漢英健康-重大事件的核心策略主要及次要架構 .......................... 98 圖 四-14 漢英健康-日常事件的核心策略主要架構 .................................... 100 圖 四-15 漢英職場/學校-重大事件的核心策略主要及次要架構 ............... 101 圖 四-16 漢英職場/學校-日常事件的核心策略主要及次要架構 ............... 102 圖 四-17 本文安慰行為序列結構 ................................................................. 111. xi.

(12)

(13)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本文的研究背景與目的;第二節舉實際例子 具體說明本文研究範圍與研究問題,並定義與本研究相關之名詞;第三節將 介紹本研究架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安慰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言語行為之一,其應用廣泛,並在人際交往中 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某人焦慮、痛苦時,安 慰行為可以使接受者心情恢復平靜,這是人類共同的心理需求(楊易亦, 2011)。在每個人的生活和人生中都會遇到令人難過或是沮喪的事情,我們 都曾尋求安慰以及被人安慰,因此當生活周遭的人也為類似的事情所苦的時 候,我們也理所當然地想給予他們安慰。 然而面對來自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安慰就不再是一個不假思索的 言語行為。例如,英國的 Yahoo! Answer 便有位網友希望能用中文的語句來 安慰情緒正處低潮的女朋友1,但是一名網友的建議回覆為: 「Everything will be okay. 一切將是好。 No matter how bad it seems now, life will become better. 無論壞它現在似乎,生活更將好成為。 You don't need to be upset. 您 不需要生氣。」任何具有相當英文能力的漢語母語者便能發覺,這些漢語語 句都像透過機器翻譯而來,且同樣的情況下漢語母語者並不會說出這樣的句 子。而在美國網站 reddit.com 中,便有使用者明白這樣的情況,便以「Best ways to express sympathy in Mandarin2」(用漢語表達同情最好的方法)為主 題發問,希望能得到漢語母語者的回答與協助。 從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到網路使用者希望可以排除語言上的障礙,準確. 1. 原始網頁請見:https://u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704164005AAlRhr3。. 2. 原文請見:. https://www.reddit.com/r/ChineseLanguage/comments/166dra/best_ways_to_express_sympathy_in_man darin/。 1.

(14)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地表達想要安慰他人的心意。對漢語學習者來說,安慰言語行為不只會遇到 語言上的不同,往往還會碰到跨文化上的問題。例如,聽到他人遭受不幸的 消息,英語母語者可能會說出例 1 的句子,其實該位發話者是逐字翻譯了 英語的「I’m so sorry」,雖然這樣的回答在英語中很常見,但漢語母語者多 以類似例 2,以「你」為開頭的句式表達對受話者的關心。 例 1:我很對不起、我很抱歉。 (I’m so sorry.) 例 2:你也太倒楣了吧、你真可憐。 (You are too unlucky. Poor you.) 而碰到親友逝世時,漢語和英語的表達方式也完全不同。若英語母語者 依母語文化的習慣直譯為中文時,易說出類似例 3 的句子,但是漢語母語 者說雖然可以理解,但是並不會如此表達。碰到他人親友逝世時,漢語母語 者以類似例 4 或例 5 的句子表達較為多數。 例 3:我對你所失去的感到很遺憾。 (I am very sorry for your loss.) 例 4:這太突然了,我知道你很難過,但還是請節哀。 (This happened too suddenly. I know you’re sad. But I still hope that you could restrain your grief and adjust to the change.) 例 5:希望你堅強一點。 (Hope that you will be strong) 從溝通角度來看,漢語與英語即使面對相同情況,所用之詞也大不同, 已不是從一個語言翻譯到另一個語言,足見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本 文對比漢語和英語兩大語言在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上的特點,與不同情境中母 語者所習慣表達的慣用語,幫助漢語學習者表達漢語母語者所使用的安慰行 為。 從學術上來看,目前僅 Long(2009)針對漢英安慰言語行為進行對比。 Long(2009)透過話語補全測試(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簡稱 DCT) 2.

(15) 第一章. 緒論. 設計一分包含十種情境的問卷,且該問卷考慮了三個變因: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相對權力(relative power)以及強加級別(absolute ranking)。 該研究蒐集了漢英各 45 份有效問卷,作者從中隨機挑選了 100 筆進行對比 分析。其分析的面相包含:安慰核心與輔助行為的結構、核心行為的策略型 態、核心行為的形式、輔助行為的種類、以及修飾語(microunit)。Long (2009)將所蒐集到的語料分為三個層面:核心言語行為、輔助言語行為、 以及安慰語。以下列 Long(2009)所提供的語料為例: 例 6:[修飾語]舅舅,[核心行為]沒事的。[輔助行為]國內形勢那麼好,留在 這裡機會會更多。 例 7:[修飾語]My friend, [核心行為]I am so sorry that you got this, 輔助行 為]but I believe you will fight it away. 但是作者也提到,面對表達方式較間接的語料,如下列例 8 和例 9, 在界定核心行為與輔助行為時有一定困難。而這時,作者會將隱含安慰意涵 的第一個句子做為核心言語行為。 例 8:[修飾語]老伴兒,[核心行為]人生本來就有始有終,[輔助行為]坦然面 對,開心過最後的日子。 例 9:[修飾語]Lily, [核心行為]there are so many guys out there. [輔助行 為]You should take a break from boys now, but try not to worry about it. You can do better than him. Long(2009)將安慰行為的結構分為六種,「C」代表「核心言語行為」, 而「A」代表「輔助言語行為」,研究結果可標示為:「C、C+A、A+C、 A+C+A、A 和 Cs」 ;再者,將核心行為的形式分為四種:命令(imperatives)、 陳述(declaratives) 、反問(rhetorical question)和感嘆句(exclamatory sentence)。 從策略類型來看,Long(2009)將安慰核心行為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針 對輔助言語行為則分為 13 個種類(包含:支持、建議、鼓勵、後悔、同情、 慣例型言語變化、俗諺語、歌詞、期望、問句、保證、威脅、辯解)。 而直接和間接的區分,作者認為一部份的安慰行為其字面意義(literal force)與發話者意圖兩者之間的關係相當直接;另一部分的安慰行為其字 3.

(16)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面意義與發話者安慰他人意圖的關係較隱晦。以下列出 Long(2009)根據 問卷調查所提供之範例,底線部分為核心言語行為:’ 表 一-1. Long(2009)直接/間接安慰言語行為語料範例 直接安慰言語行為. 間接安慰言語行為. 不要傷心,將來一切會好的,你會找 人生有許多部分組成,有快樂,也有 到真正屬於你的另一半。. 痛苦。不管什麼都會過去的。我們要 勇敢面對,可能你今天沮喪,這但不 可能永遠這樣, 所以趕快好起來,這 才是上策。. 你不要太難過了 。 那是自然災害 你 不 是 還 有 我 們 這 些 兄 弟 姐 妹 嘛!誰也沒有辦法阻止,你不是還 嗎?! 有我們嘛?! Don’t worry! Mommy is gonns be Maybe this is what God wants for us. I home by tomorrow, she just has to do will pray for you everyday. We will something for tonight. How about we stay together. play a gane right now? Lily, it is okay. Everything will be You can tell me your problems. alright. Do not let a guy get the best of you. Do not be sad, he is the one that is missing out. Let’s go out and forget about everything. (資料來源:Long(2009:24-25)) 根據 Long(2009)研究結果,各有五個相同處和相異處。從相同處來 看,(1) 漢語和英語的安慰行為皆包含三個層面:核心言語行為、輔助言語 行為、和修飾語。(2) 漢語和英語的核心安慰言語行為都可分為直接和間接 言語行為,而間接言語行為再可再細分為慣例型間接(conventional inderict). 4.

(17) 第一章. 緒論. 和非慣例型間接(non-conventional inderict)。美國人和中國人都較偏好使 用直接安慰和慣例型間接安慰言語行為。而美國人和中國人兩者相比,美國 人較直接,中國人較間接。(3) 輔助言語行為是為支持核心言語行為,可置 於核心行為之前、之後、或是前後。(4) 13 種輔助言語行為在兩語言中皆可 自由搭配。(5) 在兩語言中,皆可見稱謂、指示代詞以及強調語等修飾語。 從相異處來看,(1) 美國人偏好將輔助行為置於核心行為之後;而中國 人將輔助行為置於核心行為之前或之後都有。(2) 從核心策略種類來看,美 國人較直接而中國人較間接。當中國人面對相對權力較高的受話者時,會選 擇慣例性間接安慰行為,但美國人不會。(3) 在核心安慰行為形式中,兩者 都是使用陳述句較多,但是兩者相比中國人使用陳述句較多而美國人使用命 令句較多些。(4) 從輔助策略看,慣例型言語變化為漢語特色,而問句為英 語特色。(5) 兩者使用修飾語中的稱呼用法完全不同。 Long(2009)從高低語境解釋,高語境的中國人偏好將輔助行為放置 於前,中心行為置後;而美國低語境文化則習慣將主題置前,因此安慰模式 也遵循此規則,中心行為模式置前,輔助行為置後。但是 Long(2009)間 接言語行為在區分核心策略與輔助策略的界定還是令人覺得有些懷疑。以例 8 來說,「人生本來就有始有終,坦然面對,開心過最後的日子」同一句話 所隱含的安慰意圖都相同,但核心與輔助策略的界定為第一句話為核心,其 後為輔助,時有些不妥。而 Long(2009)也總結了安慰行為不需要核心策 略就可以完成,但是筆者認為並不是不需要核心策略便能完成安慰行為,而 是因為安慰核心行為有許多種策略,但是 Long(2009)只分作直接和間接, 其餘都歸到輔助策略。 而從教材來看,對漢語學習者來說學習如何以漢語安慰他人都有其需求 性,但是漢語教材在此部分的教學仍不足。課文對話中僅幾句簡單的安慰 語;以情境論之,則缺乏人生中最需要他人安慰的重大事件,如聽聞他人親 友過世的消息。以下將從國內外現行的幾本主流教材來看其中牽涉到安慰情 境的課文,包含《中文聽說讀寫》、《新版實用視聽漢語》、《新實用漢語 課本》、《遠東生活漢語》。《中文聽說讀寫》到第二冊第七課“Boyfriend” 才出現安慰言語行為,內容為妹妹與男友吵架所以心情不好,以下為課文節 5.

(18)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錄,灰底不同策略的字樣為筆者所標註: 張天明:你跟湯姆怎麼了? 妹妹:他最近老喝酒。 張天明:醉得很厲害嗎? 妹妹:嗯。這兩個星期以來,這已經是第四次了。有一次,他醉得把屋子裡的 鏡子都打破了,還對我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我想跟他吹了。 張天明:[同理策略]難怪你心情不好,原來是湯姆喝酒的事。[分析策略]我知 道湯姆喜歡喝酒,可是從來沒見到他喝醉過。[幫助策略]要不要我打個電話, 跟他說說? 妹妹:我想你最好別管,我們吵架以後,他好像挺後悔的。你跟麗莎怎麼樣? 張天明:挺好的。對了,這個週末我們放三天假,想去你那兒看看你們。這兒 真把我們憋死了。. 上述課文中,受話者因與男友吵架,心情不好,確實是安慰行為發生的情境。 發話者首先運用「同理策略」來表述自己明白受話者的情緒,再用「分析策 略」表達受話者男友應該不是那種喝醉後便失控的人,猜測事出有因,於是 運用「幫助策略」表達自己願意提供幫助,藉以解決讓受話者心情不好的原 因。但是課文,可能為了生詞以及語法點的需求,編寫了不似母語者會回答 的句子,因為前一位發話者的訊息重點是酒後暴力傾向以及受話者想分手的 念頭,但是發話者都沒有根據這些訊息做回應,造成對話不自然的情況。而 根據調查,「同理策略」是較少人所採用的,多是針對湯姆的行為採用「說 理策略」提醒受話者湯姆的行為未來可能傷到人;或根據受話者想分手的想 法採用了「分析策略」、「說理策略」、「建議策略」或「支持策略」,例 句如下: 例 10:[說理策略]這種酒品不好的人,[建議策略]還是早點分比較好。 例 11:[支持策略]我支持妳,[幫助策略]需要幫忙跟哥說。 例 12:[建議策略]也許你可以問問他最近是否有什麼不好的事發生,導致 他時常去喝酒。而你在做這些決定時,要仔細思考,三思而後行. 6.

(19) 第一章. 緒論. 例 13:[支持策略]如果你想分手就分手吧,選擇全在你手上,[說理策略] 但你要知道有些事情有一就有有二,有些事情是不能一而在.在而三的發生, [建議策略]如果你需要我給你建議,我會希望你和他分手,相信如果你去詢 問他人,他們也會給同樣建議。 下表 一-2 為現行主要教材中,出現安慰場景的課本課數,以及其情境 與體所做出的表格。 表 一-2. 教材出現安慰行為整理. 教材名稱. 安慰行為出現之處. 情境. 語體. 總共 出現 次數. 中文聽說讀寫. 第二冊第七課. 和男友鬧脾氣. 口語. 1. 新版實用視聽漢語. 第二冊第十二課. 遺失貴重物品. 口語. 2. 第三冊第六課. 考試考不好. 口語. 第一冊第十二課. 身體不舒服. 口語. 第二冊第十五課. 身體不舒服. 口語. 第二冊第十八課. 探病. 書面語. 第二冊第二十一課. 考試考不好. 口語. 新實用漢語課本. 遠東生活漢語. 1. 3. (資料來源:本文繪製) 以上四個課本中的七段課文,都是常用教材中與安慰言語行為有關的部 分。但是,課文教得並不深入,以日常事件的生病和為某事心情不好的主題 為多。從表 一-2 來看,《遠東生活漢語》出現安慰情境的次數最多,且包 含對話與書面兩種語體,是四個課本中相對較好的地方。從課文來看,為了 學生的程度及課程進度,主題不僅無法太深入,且課文因配合生詞和語法的 需求,有時安慰行為僅進行一句話就換了話題,從溝通角度來看有失真實 性;而人生重大事件的相關主題並沒有出現在後段較高程度的課本之中。上 述七段課文中有六段因為學生程度的關係都以對話的方式呈現,僅《遠東生 7.

(20)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活漢語》第二冊第十五課「小心感冒」一篇以卡片方式呈現。筆者認為將安 慰訊息化為文字不只適用於卡片撰寫,以網路為普遍聯絡感情方式的現代, 除了透過口語安慰他人之外,更適合學習透過文字表達想安慰他人的心情, 因此學習簡單的書面語有其需要。 而隨著網路的發達,我們給予安慰的對象已不再限制為生活周遭碰到的 人,從透過網路社交平臺維持關係的人,到透過網路認識的人,都可能成為 現代人們生活可能會安慰的對象之一。而對漢語學習者來說,僅僅透過機器 翻譯是無法表達出漢語的文化特色,也無法解決語言間的文化差異。因此現 在的漢語學習者,網路上的安慰行為是其需要學習的情境之一。因此本文欲 從網路中,分別蒐集漢語和英語的安慰行為語料進行分析,並根據研究結果 撰寫教學建議與教學應用,以期漢語學習者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也能更貼切 地傳達自己的情誼。.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網路上的安慰行為和溝通雙方實際碰面時有些許的不同。本文第一小節 將透過實際語料具體說明本文研究範圍與本文的兩個研究問題。第二節則分 述與本研究相關的名詞。. 一、 研究範圍與問題 電子佈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簡稱 BBS)是一大型交流平 台,參與者人數眾多且背景多元。但是在網路世界中,參與者基本上都不會 表明自己的真實身分,而是用帳號與他人互動。本文選擇漢語與英語電子佈 告欄各一,分別是台灣的「批踢踢實業坊」(PPT)以及美國的「reddit.com」 進行網路上的安慰言語行為對比研究。 面對面的安慰行為,發話者(安慰者)可能看到受話者(接受安慰者) 情緒低落或是神色、行為異常,而讓發話者首先發問如「你怎麼了?」、「你 心情不好嗎?」等話語。接著,若受話者有意讓發話者知道自己遭遇的狀況, 則會開始娓娓道出,進而開始完成安慰行為;反之若受話者不願讓他人知道 自己所遭遇的事,可能回以「我很好,沒事。」對話便結束。而網路上的安 8.

(21) 第一章. 緒論. 慰行為則是受話者(接受安慰者)自己先在網路上訴說自己的情況,而每個 看到的網路使用者都有機會成為發話者(安慰者)。而 BBS 的互動方式以 及匿名保護非常適合讓人吐露自己的心事,因此,網路上的安慰行為所帶來 的效果不比面對面和朋友訴說來得差(Caplan & Turner,2007)。 在 BBS 中,使用者自己訂下標題、撰寫內容並發布的第一篇文章叫做 「原文」,而其他使用者針對「原文」所回應的內容則稱作「回文」。透過 使用者們在板上不斷地發文和回文,可以進行許多資訊交流,而本文所研究 的網路安慰行為也是在此一來一往之間發生的。以下從 PTT 舉一個由受話 者所發表一篇標題為「為什麼在最需要妳的時候才分手」的文章,而例 15 為發話者透過回文對受話者進行的安慰,其內容為本文的研究範圍3。 例 14(原文內容): 今天 被提分手了 訂了去台灣的婚紗取消了 說好的未來也不見了 星期五 我需要動心藏手術 我們冷戰了一星期 妳一整個星期都沒理我 我跟妳說 我前幾天看了醫生 醫生說情況不樂觀 要盡快做手術 可以陪我 嗎… 但妳卻說 我看看那天有沒有空 然後就在 12 小時前 妳跟我說分手… 為什麼妳要在我最需要妳的時跟我分手 醫生告訴我 醒來的機率只有一半… 不過我也累了 如果真的醒不來也好 這樣我就不用再傷心了 也不會再心痛 了…. 例 15: 離家三年才之父母的好 女友可以在找 痛是一時的 你發生了什麼事 你父母 的痛會是一輩子的 與其讓不義之人當你的樑柱為何不讓你家人當你的動力 加油. 例 15 中的發話者(安慰者)講述道理希望可以開導受話者可以從父母. 3. 例子中的內容是從 PTT 複製而來,筆者並未對內容進行編輯,僅調動排版方式。 9.

(22)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的角度思考,影響受話者做其他選擇,讓受話者改變發文當下的負面情緒以 及受話者選擇輕生的決定。本研究針對這類的文章,分析構成安慰行為的語 用策略,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1.. 在網路中,漢語和英語母語者,在不同情境和不同事件大小之下進行安 慰言語行為時採取何種策略,有何異同?. 2.. 在網路中,漢語和英語母語者,在不同情境和不同事件大小之下進行安 慰言語行為時,兩者的策略在序列結構上呈現何種趨勢? 本研究希望透過網路集真實語料並進行分析,掌握漢語和英語母語者面. 對不同情況所採用的安慰言語行為策略有何特色,並期待從網路的真實語料 中蒐集常用的句子,並找出漢語和英語的相同以及相異處,以作為教學時預 測學生在學習上可能發生的難點。筆者也希望在漢語教學上,提供學生安慰 他人時可以運用的策略、詞彙和句型。. 一、 名詞釋義 本文研究安慰言語行為,因此將說明「安慰」為一獨立言語行為的正確 性與必要性,同時確認此言語行為在漢語和英語中具有相同內涵,適合進行 言語特徵對比。. (一) 安慰行為 安慰行為是屬於 Searle 理論中的表達類(1979),但是學者對於「安慰」 屬於何種言語行為則各有看法。Burleson (1984b)對於安慰是以安慰溝通 (comforting communication)稱之,並認為安慰只是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而安慰和情感支持都包含在支持溝通(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中(Burleson,2010)。換句話說,Burleson(1984a、1984b、2010)認為安慰 屬於支持行為。而李佑豐(2008)則認為從目的上來看,安慰屬於說服範疇, 是透過講述理由使受話者心服、改變原有情緒,與發話者所希望出現的傾向 保持一致。然而,安慰行為實際上是由其他次言語行為(sub-speech acts) 所組成(Suzuki,2008),筆者也認為支持或是說服只是安慰行為策略中的 一個特徵。支持是發話者「贊同或鼓勵」(謝佳玲,2015)受話者的言語行 10.

(23) 第一章. 緒論. 為,兩者立場相同;然而說服是發話者「透過解釋或勸慰使人相信與順從」 (謝佳玲,2015),發話者與受話者的立場是相對的。對受話者表達贊同和 透過解釋使受話者信服都是安慰言語常用的兩個策略。將安慰行為獨立為一 言語行為才能明確界定出安慰與其他言語行為的不同,並解釋為何同一個言 語行為受話者和發話者的立場會時而相同時而不同。 而查看英語辭典中,與「安慰」一詞相對應的包括「 comfort」與 「console」。根據三部知名英語辭典:《Macmillan dictionary》、《Longman Dictionary》、《Cambridge Dictionary》,其定義中對於心情的「改變」主 要有兩個方向,一為「『減緩』(feel less)難過(sad、upset、unhappy)、 擔心(worried)或沮喪(disappointed)的心情」(comfort,2016a;comfort, 2016b),二為「當難過、擔心或沮喪之時心情得到『改善』(feel better)」 (comfort,2016c;console,2016a;console,2016b;console,2016c)。 而《Longman Dictionary》在「comfort」條目提到中,進一步說明安慰的方 式為「說一些善意的話或是碰觸他們」 (saying kind things to them or touching them),而其他條目沒有進一步說明安慰的方式為何。從上述來看,兩英語 詞的詞意多有重疊且差異甚小,因此本文採用 Searle(1979)所使用的 「comfort」一詞來代表英語的安慰言語行為,並將範疇放寬,本研究的安 慰行為包含「comfort」與「console」的詞意。因此,根據上述辭典針對「安 慰」的定義,可以將安慰行為定義總結為「透過言語或是肢體語言,減緩他 人(受話者)難過、擔心或沮喪的情緒以改善心情」。. 11.

(24)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表 一-3. 英語辭典對於「comfort」與「console」的定義 Comfort. Console. Macmillan. 讓他人覺得較不傷心、擔心 試著在他人難過或失望之時. dictionary. 或失望. 覺得好過點. to make someone feel less sad,. to try to make someone feel. worried, or disappointed. better when. they. are unhappy or disappointed (comfort,2016a). (console,2016a). Longman. 讓他人覺得較不擔心、難過 讓他人難過或失望之時覺得. Dictionary. 或傷心,如透過說一些善意 好過點 的話或是碰觸他們 to make someone feel less to make someone feel better worried, unhappy, or upset, when. they. are. for example by saying kind feeling sad or disappointed things to them or touching them (comfort,2016b). (console,2016b). Cambridge. 讓他人難過或傷心之時覺得 在他人難過或失望之時表達. Dictionary. 好過點. 安慰或同情心讓他人覺得好 過點. to make someone feel better to make someone who is sad when they are sad or worried. or disappointed feel better by giving. them. comfort. sympathy (comfort,2016c). (console,2016c). (資料來源:本文彙整及翻譯) 12. or.

(25) 第一章. 緒論. (二) 電子佈告欄系統 電子佈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簡稱 BBS)是網際網路未盛 行之前就有的系統,也是目前流行網路論壇的前身4。使用者須將終端程式 與數據機撥接(此方式已式微)、遠程登錄協議(telnet)連接或者網際網 路來進行連線。本次漢語語料來源的「PPT」便是用終端機連線的 BBS 系 統。BBS 的功能包括佈告欄、分類討論區、軟體下載與上傳、與其它使用 者線上對話等功能。而本研究便是從網路使用者在討論區中所設立的不同主 題的「看板」進行語料蒐集。使用者透過「看板名」來分辨此「看板」是否 有自己想要的資源,以 PPT 中的「男女板」為例,此看板中的文章都必須 同時與「男性和女性」有關,若是同性之間發生的議題,則不能在此版「發 文」。. 第三節 本文架構 本文總共有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交代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和研究問題,並定義本文相關的重要專有名詞。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從安慰 行為的討論和研究定義本文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並從網路特色和電腦中介溝 通看網路環境提供安慰行為發生的原因。第三章為研究方法,介紹本文研究 流程、語料介紹、以及蒐集程序,並提出本文對於安慰策略的分類。第四章 為研究結果,透過質化與量化分析探討安慰行為的策略與形式,對比漢語與 英語安慰策略的分布及排序慣例,並回應本文所提出之研究問題。第五章為 教學應用,從跨文化角度看其教與學的重要性以及身為教師進行跨文化教學 時的指導方向,以及第四章的研究結果,提出可行的漢語安慰行為之教學設 計。第六章為全文結論,除了總結本文之研究重點與發現,亦說明本文之研 究限制。. 4. 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junior/computer/ks_mc/chapter/ch12/c12_05.htm 13.

(26)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14.

(27)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三節,從三個方向進行文獻回顧。第一節為安慰言語行為之定 義與研究,將從言語行為看安慰行為的特性,與獨立於其他言語行為的必要 性,也整理了各學者目前對於安慰行為的研究結論;第二節為網路溝通,整 理了網路特性並說明與本文研究的關係;第三節為跨文化溝通,說明了何謂 跨文化溝通,也包含跨文化溝通的代表理論。. 第一節 安慰言語行為之定義與研究 本文第一章第二節已對「安慰行為」進行釋義,本節將近一步整理學者 們從言語行為的角度所定義的安慰言語行為,透過適當條件(Searle,1969) 清楚描述此言語行為,並介紹前人研究的概況。. 一、 言語行為 言語行為(speech act)是指人們透過語言表達來實現自己的意圖和目 的(Austin,1962)。John Langshaw Austin(1962)所提出的「言語行為理 論」(Speech Act Theory)是此領域的基石,也成為語用學的核心理論之一。 Austin 在《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1962)一書中指出,不應把話 語從語境當中抽離出來做意義分析,而應把話語連同上下文進行分析,從語 言溝通的行為來討論其意義。他認為一個言語行為可以分成三層來看:最表 層為「言內行為」 (locutionary act)、其次為「言外行為」 (illocutionary act)、 最深層為「言後行為」(perlocutionary act)。言內行為(也有作「表意行 為」)是指發話者說出的話語,語法學家所分析的多為話語表面的文字、語 音、語意;言外行為(也有作「言中行為」、「非表意行為」)是指發話者 藉由話語行為表達心裡真正的想法或是想達到的目的;而言後行為是受話者 聽懂並理解發話者的言外行為所作出的反應。一個言語行為的完成需仰賴發 話者和受話者雙方對於這三層義涵的理解,若是錯了一個,就可能會導致溝 通失敗,如: 例 16:有鹽嗎? 一群人在餐桌上吃飯,發話者說出的例 16 就是言內行為;而言外行為是發 15.

(28)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話者藉由例 16 表達「希望受話者能傳遞鹽罐給發話者」;受話者聽懂發話 者的言外行為後,做出傳遞鹽罐的行為就是言後行為。如果受話者沒有理解 發話者的言外行為,可能就只會如實回答例 16 的字面問題,有或沒有,這 便是溝通失敗。在溝通的過程中,以言外行為最為重要,因為它是話語意義 的核心、言內行為的延伸、言後行為的基礎,因此備受言語行為學家的重視 (張紅玲,2007)。 John Searle(1969)則是根據 Austin(1962)所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再 做出修正。Searle(1969)認為在一個特殊情況下所發表或產生的句子就是 言語行為,而言語行為是語言溝通(linguistic communication)的基本單位 或是最小單位。Searle(1969)更將他理論中的言外行為整理為五大類:判 斷(Assertives) 、指令(Directives) 、承諾(Commissives) 、表達(Expressives) 和宣告(Declarations) ,每一種分類都有共通的目標。其中,判斷(Assertives) 在原本(1969)提出的理論為表述(Representatives),但是 Searle 認為每 個類別都有「表述」的目的,因此改為判斷(Assertives)(Searle,1985)。 此分類中的言語行為都可以用來評判某事物所包含的事實與否,例如,判斷 和結論。指令(Directives)是指發話者某種程度上試圖讓受話者做某件事 情,發話者的企圖心程度不定,可能很小,例如:發話者邀請受話者、或建 義受話者做某事;也可能很劇烈,例如:發話者堅持受話者做某事。承諾 (Commissives)是指發話者某種程度上保證未來發生的事情,例如,承諾 和提供。表達(Expressives)是指此分類的言外行為在誠意條件(sincerity condition)上表達心裡的狀態,命題內容(propositional content)上表達一 個事物的狀態,例如:恭賀和道歉。宣告(Declarations)是指一個聲明完 成後,指稱的物體的狀態或條件、或是物體本身的狀態或是條件已改變,例 如,受洗和結婚(Searle,1969)。 Searle(1969)提出適當條件(felicity conditions)的概念,他認為每一 個言語行為都可以透過四個適當條件來定義:命題內容條件(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初步條件(preparatory condition)、誠意條件(sincerity condition)、和必要條件(essential condition)。以承諾言語行為為例(Searle, 1969),可以根據適當條件看出承諾言語行為的完整結構及分析: 16.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命題條件_1: 正常的話語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條件成立。這裡用 「輸出」來涵蓋 S(發話者)說出可理解話語的條件,而「輸 入」則指 H(受話者)聽懂話語的條件。因此參與溝通的兩人 是用彼此皆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兩人都是有意識地在進行對 話、兩人都沒有導致溝通困難的身體殘疾、他們並沒有演戲、 受脅迫等條件。 命題條件_2: S 藉由[話語 T]表達[承諾 P]。此條件將命題條件獨立出來, 之後的分析就能專注於承諾言語行為的其他特性。 命題條件_3: 在表達[承諾 P]的同時,S 預測了一個發話者的[未來動作 A ]。因為在此言語行為,這個動作必須由發話者預測,而且不 能是一個已經完成的動作。因為你不能承諾一件已經發生的事 情,也不能保證別人會做什麼事情(「打賭」等其他狀況,不 在討論之中)。 初步條件_1: H 比較希望 S 做[未來動作 A],而非不做[未來動作 A]; S 也相信 H 會比較希望 S 做[未來動作 A]。 初步條件_2: 對兩人來說,S 在一般情況下做[未來動作 A]是不常見的。 此條件的設立對許多不同的言外行為來說是很常見的情況,因 為每一個言外行為的效果都必須有其功用,例如你不能「要求」 一個人去做他已經完成或是正在做的事。 誠意條件:. S 打算做[未來動作 A]。此條件可以區分有誠意的承諾和沒 有誠意的承諾。. 必要條件:S. 認為[話語 T]讓他有義務去完成[未來動作 A] (Searle,1969). 例 17:我幫你買早餐。 承諾的命題內容條件為發話者提出答應的內容,而例 17 中的命題內容 條件為發話者說出「我幫你買早餐」來表達自己答應幫受話者買早餐;初步 條件是受話者樂於見到此事的發生,而發話者也相信比起不買早餐,受話者 比較喜歡買早餐這件事情發生;誠意條件為發話者真心地打算做他所說的內 容;必要條件為發話者認為他說出「我幫你買早餐」後,就必須盡力完成。 根據 Searle(1969)理論框架,可以用適當條件定義不同言語行為的完整結 構並進行分析。 17.

(30)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二、 安慰行為之定義 Burleson(1984b)從安慰言語行為的功能定義,認為安慰(comforting communication)是一種意圖去緩解、緩和、救助他人苦惱情緒狀態的溝通 行為。溫雲水(1999)也以相同角度概述安慰,認為「安慰是指在某人焦慮、 痛苦或遭受苦難時,使其心情安適。」將安慰的整個過程以文字描述(彭慧, 2008)。王永娜、李軍(2003)則將安慰言語行為定義為:「安慰是指當事 人遭受不幸、挫折而處於憂傷、氣憤、痛苦等消極情緒狀態時,說話人為改 變其消極情緒所實施的一種言語行為。」此定義也被很多學者沿用(李佑豐, 2008;曾鳳英、竇秋萍,2012)。 而 Xu(2007)參照 Searle(1969)的適當條件為安慰言語行為做了一 些改動後建立了規則,但李佳源(2011)認為 Xu(2007)在兩點上不夠成 功:一為 Xu(2007)在命題內容條件強調的是受話者過去的經歷和感受, 並未提到發話者未來的行為;二為在初步條件強調的不是發話者為了完成安 慰言語行為而有的能力條件,而是發話者對受話者心理狀態的瞭解。而曾鳳 英、竇秋萍(2012)所訂定的適當條件也和 Xu(2007)相似,有上述兩點 不夠周全之處。因此,李佳源(2011)根據上述兩點缺失,認為安慰的規則 應該調整為: 命題條件_1:與 H 有關的[過去行為 A]。 命題條件_2:[過去行為 A]使 H 處於消極情緒中。 命題條件_3:S 期望有與 H 有關的[未來行為 B]。 初步條件_1:S 知道[過去行為 A]使 H 處於消極情緒中。 初步條件_2:S 能夠理解 H 的這種消極情緒。 初步條件_3:S 相信[未來行為 B]能使 H 消除消極情緒。 誠意條件:S 想 H 消除這種消極情緒。 必要條件:試圖幫助 H 消除消極情緒。. Yang(2012)從面子理論去調整安慰行為的適當條件,她認為安慰行 為的命題內容條件是:S 對 H 表現出的失望、傷心、難過等表達關心,而這 樣的關心有助於 H 的積極面子。但是筆者認為,Yang(2012)的條件並不 適用於電腦中介溝通中的安慰行為。因為在電腦中介溝通中的安慰行為是發 18.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話者自己先表達出自己的負面情緒,再讓發話者來安慰,才完成安慰行為。 綜合上述,安慰行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話者的消極情緒是產生安慰 的前提條件,只有受話者產生了消極情緒,安慰行為才成為可能,發話者只 有在此種情況下才可能實施安慰(李佑豐,2008)。接著,發話者會嘗試透 過不同的策略傳達自己想安慰受話者的情緒。. 三、 安慰行為之研究 1962 年在 Austin 提出言語行為理論,以及 Searle(1969)的改良後, 不同的言語行為漸漸受到重視。學者也開始針對安慰言語行為進行研究,將 「安慰」納入言語行為,根據 Searle(1969)的言語行為規則將安慰行為的 規則進行了一些改動使其逐漸完備。後來學者也以不同的理論研究,如:相 對權力(Xu,2007;Long,2009)、面子理論(Caplan & Scott,1999;Long, 2009;Yang,2012)、禮貌原則(Caplan & Scott,1999;Long,2009;錢 賢敏,2010;周小麗,2011)、合作原則(楊易亦,2011)、個體中心性(李 佳源,2011)、情感評價(Bippus,2001;Burleson、Samter、Jones、Kunkel、 Holmstrom、Mortenson & MacGeorgeet,2005;周小麗,2011)等解釋安慰 行為。 但是,根據大量真實語料做的研究不多。英語安慰行為的研究中,學者 們的語料來源多為話語補全測試(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簡稱 DCT) 以及問卷調查(Hale、Paul & Tighe,1997;Bippus,2001;Lemieux & Tighe, 2004;Suzuki,2008),而漢語安慰行為的研究僅部分為 DCT,如 Xu(2007) 發現相對權勢和受話者性別對策略的選擇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且人們在實 施安慰言語行為時,主要採用的策略共有五種,但是這些策略的常用句型或 是關鍵字都沒有詳細的介紹;而李娟(2007)發現漢日安慰行為中,漢語使 用諺語安慰他人的方法和日語不同。而溫雲水(1999) 、王永娜與李君(2003) 自己推論和從文學作品歸納,總結出安慰行為有所謂的套語和其他策略,但 是文獻中並無真實的語料來源。因此本研究欲從網路中蒐集大量的真實語料 分析安慰言語行為。 除了分析安慰行為有哪些方式和策略,學者針對安慰行為也做了更深入. 19.

(32)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的對比,Hale、Paul 與 Tighe(1997)從性別對比指出英語中女生對於面子 維護會較男生來的細膩敏感;Burleson(1984a)指出年齡關係到社會認知 發展,也會影響到個人安慰技巧的不同;Caplan 與 Samter(1999)從年齡 對比受試者對於安慰訊息的評價,發現年輕人偏好鼓勵積極面子的訊息和提 供幫助的安慰策略(另兩種為建議和表達關切),然而研究也發現積極面子 和消極面子在安慰言語行為中是分別獨立的,即使安慰訊息危及受話者的積 極面子,其消極面子也還是可能受保護的;Lemieux 與 Tighe(2004)從重 大事件和日常生活事件對比受話者對於安慰言語訊息的觀感,發現重大事件 的發生較易令人尋找支持和安慰,但是兩者在策略上的偏好沒有不同。從以 上學者們的研究可以看出,安慰策略的分類和歸納已經相當完整,且對於受 話者對於安慰訊息偏好的研究也相當豐富,但是對於漢語學習者來說,除了 知道策略之外,懂得如何撰寫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透過蒐集 不同策略的常用句式,教導漢語學習者面對不同情境時能實際地運用不同的 安慰策略。 而安慰言語行為在跨文化對比方面文獻不多,李娟(2007)指出漢日安 慰策略相同以及相異之處;Phạm Thị(2010)對比漢語及越南語的安慰言語 行為;漢英對比僅 Long(2009)做的研究。 Long(2009)在 Brown & Levinson 的理論上,以問卷方式來調查安慰言語行為的表達模式,並結合 Blum-Kullka 與 Kroger(1982)言語分析的三個層面,即「中心言語行為」、「輔助言 語行為」和「修飾語」來分析安慰言語行為。 學者在研究安慰行為時大多歸納了一套自己的方式將策略進行分類。溫 雲水(1999)指出安慰行為達到一個重要的溝通功能,且提出了一個簡單的 框架,將安慰語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通用性的,另一類為專用性的。通用性 的安慰語又分為針對安慰者情緒(如:別擔心、不要這樣)以及事件本身(如: 不要緊、沒關係)。專用性安慰語是指只適用於某一特定事件的安慰語,且 包含民族文化。例如:「碎碎平安」就只用於發生摔碎碗盤之類的語境;「謀 事在人,成事在天」只用於挫折或失敗情況之時,因此溫雲水(1999)整理 了一系列專用性安慰語。但是他的分類並沒有根據任何資料的蒐集或是其他 語料來源。王永娜、李軍(2003)則根據文本歸納出四種安慰策略:安慰套 20.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語、滿足情感需求、分析問題和說明道理、和提供方法或允諾幫助四種。 Burleson(1984b)也歸納了九種安慰策略並根據情感的細膩程度做分 級,之後 Burleson(1994)提出了個人中心性(person-centered)將安慰策 略做更有系統的分類。低個人中心性(low person-centered,LPC)指發話者 直接或間接地否定了受話者的感受;中個人中心性(moderate person-centered, MPC)指受話者所傳達的訊息隱含了對受話者感受的理解,但是並沒有進 一步的闡述或是以文字表達;高個人中心性(highly person-centered,HPC) 是指發話者直接表達了對受話者感受的理解,且認同。Burleson(2008)更 整理了先前的研究(Burleson 等,2005),指出高個人中心性的文字內容和 其他兩者相比是較細膩、效果較好、幫助較大、且較妥當的。個人中心性理 論的加入並不影響 Burleson(1984b)對安慰策略的分類,請見下表 二-1, 類別中的括號部分為 Burleson(1984b)原本對受話者認同和理解程度進行 的分類5。而 Xu(2007)也以相同概念區分安慰策略,但是只有高和低個人 中心性,請見. 5. 表中例子的安慰情境為:What would you say to make your friend better about not receiveing an. invitation to another child’s party? 21.

(34)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表 二-2。. 22.

(35) 第二章. 表 二-1. 文獻探討. Burleson 高、中、低個人中心性策略分類. 類別. 策略. 例子 Well, I’d tell her that I really understand. 協助受話者接納發話者的感受,並 how she feels, that I haven’t been invited to a special sometimes and I know it. 透過解釋讓受話者感受更大的意 hurts-you can feel rejected. But I’d say maybe Jean really wanted to have you, but her parents wouldn’t let her to invite everybody. And that I’ve had parties where I couldn’t invite everybody I wanted, and she probably has too. So it doesn’t men that Jean doesn’t like her or anything, just maybe her mom was letting her have like only a few people.. 義 HPC. (清楚理解 並闡述個. Gee, I’m really sorry about the party. I. 發話者表明對受話者感受的理解 didn’t mean to make you feel bad by. 體觀點). mentioning it, but I know I did. It’s not fun being left out. Maybe it’s a mistake. I’ll talk to Sharon. OK?. 並解釋它. I know you feel bad about not going to. 發話者清楚地意識到並理解受話 the party, but you’re my friend-lots of people like you. When my party comes. 者的感受,但是只提供片段的解釋 up, I’ll invite you.. Maybe you invitation to the party got lost. 發話者對事件提供不帶感情的解 in the mail. Or maybe there just wasn’t. MPC. enough room to invite everybody in the whole class.. (隱含對個 釋,試圖減緩其情緒. I’m really sorry you didn’t get invite to. 體 觀 點 的 發話者理解,但是不打算說自己的 the party. I’m sorry you feel bad. 理解) 經驗及自己如何處理. When it’s my party, I’ll invite you.. 轉移受話者注意力 LPC. (否定個體 觀點). 忽略受話者感受. I'd tell her there’ve been other parties, and she should be happy about going to them.. 否定受話者感受. There’s nothing to be upset about-it’s just an old party. I'd tell her that she had no reason to fell that way about not getting invited, and if she felt that way, she was no friend of mine... 責備受話者或其感情. 資料來源:整理自 Burleson(1984b:74),本文翻譯。. 23.

(36)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表 二-2 類別. Xu 根據 Burleson 的高、低個人中心性安慰策略分類 策略. 次分類策略. 難過是難免的,想哭就痛痛快快地哭出來。. 高 個 人 肯定 中心性. 要注意身體。. 關心. 真是可惜。. 同情 為當事人開脫罪責 理性. 為受話者開脫罪責. 解決問題. 我們去幫你作證吧。. 承諾幫忙. 中心性. 指出事件仍有希望 肯定當前的情況 看事件好的那一面. 否定事件的價值/. 你做的非常棒! 其實與其在這樣一家公司苟延殘喘,倒不 如早解脫出去,尋找更好的發展. 其實那個家長可能不是那個意思。 勝敗乃已成定局,你再自責也沒用。. 存在. 手機已被偷了,難道你要讓好心情都讓小 賊偷去?. 指出不良影響.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樂觀看待現實 指出事件沒有那麼. 不要緊。 沒關係。. 嚴重. 今天你被擠下,明天也有可能輪到我。. 關聯 例外. 您一定要相信他,他一定能考上的。. 不要那麼悲觀。. 否定負面情緒. 緩和. 這太正常了,正是小孩薄弱的科目才需要 請家教,薄弱的科目考得不好是在理所當 然不過了。. 你應該要趁這個機會好好地充實一下自己 的競爭力。. 給予建議. 低 個 人. 不同視角. 他已經很努力了,或許只欠缺一點運氣。. 可能你真的不適合教那門功課。. 客觀原因. 否認. 例子. (未提供). 消遣. 資料來源:整理自 Xu(2007),本文翻譯。 24.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彭慧(2008)提出安慰行為有三種媒介:第一類是安慰動作(如撫摸、 擁抱、傾聽等);第二類則是安慰物品(如鮮花及其他禮物等);第三類則 是人們最常用的最直接的安慰語。而彭慧(2008)針對安慰語的策略分類如 下表 二-3。 表 二-3. 彭慧安慰語的策略分類. 策略. 次分類. 例子. 責備. 瞧你這沒出息的,不就參加個小面式 嘛,至於嘛!. 半開玩笑. 這個沒出息的,不過沒尿褲子還真出 乎我意料了哈。 我安慰老肥:「你也不要太在心,尿. 否 定 引 起 消 極 情 緒 一褲不說明什麼。(劉震雲《新兵連》) 事物的存在和價值. 對事件 進行評析 分析問題、. 看,看這裡!(指報)這兒說:母子. 使 受 話 者 看 到 積 極 失散了二十年,會叫人民警察找到 了!他們既然能替別人找到媽媽,也 的一面 就能找到咱們的媽媽!」(老舍《全 家福》). 講清道理. 賈珍哭得淚人一般,正和賈代儒等人. 否 定 消 極 否 定 消 極 情 緒 的 存 說到─。說著又哭起來。眾人忙勸: 「人已辭世,哭也無益,且商議如何 情緒 在價值 料理要緊。」(曹雪芹《紅樓夢》). 秘書別太生氣,您的血壓高!(老舍. 指 出 消 極 情 緒 的 不 《面子問題》) 良影響.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次不小心輸了, 下次我們還可以再來,不要灰心,你 一定行的!. 鼓勵策略. 不要怕,小馬兒,有我在這兒呢!小 馬兒,聽!聽!(老舍《誰先到了重 慶》). 提供方法或 允諾幫助. 資料來源:整理自彭慧(2008). 25.

(38)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楊易亦(2011)則是將安慰語按照針對事件安慰與否進入做分類,他將 安慰行為分為三類:直接安慰型、間接鼓勵型和引開話題型。曾鳳英、竇秋 萍(2012)也是利用類似概念,將安慰策略以安慰的對象為類別做區分:一 是針對受話者本身的安慰策略;二是針對事件本身的安慰策略。筆者整理如 下表 二-4。 表 二-4. 曾鳳英、竇秋萍的安慰策略分類. 類別. 策略. 次分類. 例子 不要緊、別擔心、沒關係. 使用套語. 既然雙方不適合在一起了,. 對造成消極情緒的事件 盡早分開也是未嘗不是件好 事,起碼不用等以後再後 進行評價 悔,或許,你會找到更適合 你的。. 分析事件及其 針對事件. 負面影響. 這太正常了,正是小孩薄弱. 客觀看待事件,為當事者 的科目才需要請家教,薄弱 尋找理由,替聽話人開脫 的科目考得不好是在理所當 然不過了。. 責任 否定消極情緒. 生病在所難免,悲觀只會加 重病情。. 承認現實,達觀對待. 丟就丟了吧,就當這幾天玩 了!. 提供方法或允 建議解決方法. 愁什麼呀,你真誠地向他道 個歉就沒事了。. 諾幫助. 放心吧,我會幫你的。. 允諾給予幫助. 表達自己知道了受話者的不幸,並且很理 針對受話者. 我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 解、同情 對受話者身心或其他方面表達關心. 你太累了,好好睡一覺吧! 有什麼委屈說出來吧,咱們. 通過詢問,讓聽話人說出其憂傷或委屈, 一起解決。 為其疏導憂鬱. 資料來源:整理自曾鳳英、竇秋萍(2012). 26.

(3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周小麗(2011)則是參考前人架構先將安慰策略分為主要策略以及輔助 策略,再將主要策略分為以情緒為中心的策略和以問題中心的策略,而兩個 類別底下又各自有兩個層次的策略分類;輔助策略則為三種。請見下. 27.

(40)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表 二-5。本研究在架構上參考了周小麗(2011)的分類,將以情緒為中心 的策略和以問題中心的策略最為本文主要的框架。但是架構下所對應的策略 會和周小麗(2011)有所不同,因周小麗(2011)在的次分類過多容易造成 界線不明的情況。其中,「修改主要價值觀策略」在分類上又有類似於情緒 中心性的「拒絕策略」的模糊地帶,因此本文中的策略歸屬不會完全參照周 小麗(2011),詳細架構請見第三章第三節。. 28.

(41) 第二章. 表 二-5 主要/輔助. 文獻探討. 周小麗的安慰策略分類 類別. 策略. 策略次分類 譴責負面情緒. 拒絕. 情緒 中心性. 知曉. 否定消極情緒. 主要策略. 投射型同理心. 我也是糖尿病,現在還什麼 都能幹。. 參與型同理心. 隱晦贊同. 敘述問題. 確實挺矛盾的。 可憐的孩子。 不要太難過。 樓主是個好人。 請問樓主:你的女朋友這樣 急躁的情況什麼時候會好一 底呢?. 敘 述 受 話 者 的 帖主:帖主的這中情感應該 是悲悲憐情感粘附和強迫所 價值觀. 問題 中心性. 沒覺得樓主有什麼問題。 為什麼她這樣說你你就會傷 心呢?. 明確贊同 敘述. 一點也不同情。. 懷疑負面情緒. 同情 確認. 例子. 致. 修 改 主 要 否定 價值觀. 緩和. 修 改 次 要 確認責任歸屬 價值觀. 提供解決辦法. 20 歲不能說是很成熟吧? 看看網上那些比你更可憐的 帖子 現在考研很看重英語成績 的,差一分也不是沒要嘛! 如果切除能好的話把它切掉 吧。. 核 對 解 決 問 題 長大就好了。 這就是現實,血淋淋的。 的觀念 保證 輔助策略. 祝福 鼓勵. 我是女生,從女生角度看,明顯的復合信號呀! 祝健康。 堅強面對。. 資料來源:整理自周小麗(2011) 29.

(42)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李佑豐(2008)和錢賢敏(2010)都提出安慰策略的準則。李佑豐(2008) 的兩種安慰策略準則為:同情準則與求同準則。他認為策略準則是指導言語 行為的藝術準則,是在特定語境中提高一種言語行為的有效性準則,所有的 策略都是由這兩個基本策略生成的。同情準則是「使對話雙方的反感減至最 小限度,使對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因為同情準則讓發話者在受話者處 於消極狀態時,能對其不幸,表達理解、同情和關心,甚至為其分擔解憂, 促使受話者從消極情緒過渡到積極情緒狀態。求同準則為使對話雙方的分歧 減至最小限度、雙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在安慰行為中發話者預設自己與 受話者情緒部分一致,以求得受話者在心理上的接受,並縮短距離。受話者 自然地接受關愛,改變心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朝著受話者期望的正面方向 發展,而完成安慰行為。而錢賢敏(2010)則根據 Grice(1975)的合作原 則提出安慰策略的三種準則:得體和慷慨準則、讚譽和謙虛準則、以及同情 和一致準則,大致而言並沒有更動 Grice(1975)的原則。 各學者所分類的角度不同,周小麗(2011),曾鳳英、竇秋萍(2012) 將安慰策略分為兩個部分:以受話者本身的情緒為中心安慰受話者,和以事 件本身中心安慰受話者。而從受話者情緒上,Burleson(1985、1994、2008) 將安慰分為高、中、低個人中心性,並指出高個人中心性的安慰對受話者是 較有助益的。因此本研究欲將兩個分類觀點做結合,並在第四章提出更詳細 說明。. 第二節 網路與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複雜的社會化過程;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 看,擁有大量的詞彙並不代表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而至今日,因網路科技 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已更為密切,現代人們的溝通方式已和上世 紀的人們大不相同。因此本節第一部分將介紹網路特性,探究網路改變人們 溝通方式的原因;第二部分將介紹溝通能力,從語言學習的角度探討網絡世 代下,語言學習對溝通能力的要求是否仍符合時代的需求。. 一、 網路特性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30.

(4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簡稱 TWNIC)所公佈的《2015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6結果顯示,台 灣民眾上網率從去年的 75.6%上升到 80.3%。其中,18 至 30 歲民眾的上網 率更達 100.0%。而根據 Internet Live Stats7的資料顯示,美國民眾 2014 年的 上網率達 86.75%。從使用時數來看,根據 TWNIC 統計,台灣地區的網路 使用者,無論平日或假日,每天上網超過 1 小時的人比例最高。而根據南加 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簡稱 USC)所公佈的《the 2015 digital future report surveying》8指出,美國地區的網路使用者平均每週的上 網時數為 21.5 小時。網路對兩地區大部分的人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 密不可分。 網路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以及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因此,國內外 許多學者對於網路特性的研究都不在少數,因此筆者根據前人對於網路特性 的研究做了整理。筆者認為網路的特性可分做兩部分:「網路的拉近性」與 「網路的隔離性」(黃厚銘,2000),因為許多網路特性都可以從這兩個特 性做延伸解釋。 「網路的拉近性」指的是因為網路的關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 離,以及使用者之間的心理距離。網際網路是在超媒體電腦中介環境下的一 個全球網狀系統(Hoffman & Novak,1996),Hoffman 與 Novak(1996) 所 定 義 的 超 媒 體 電 腦 媒 介 環 境 (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簡稱 HCME)是以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為主要平 臺,是一個具有全球規模的動態分散式網路(包含存取網路所需的各種軟硬 體設備),透過這樣的系統將全世界連結起來。 「網路的拉近性」可分為物理上和心理上的拉近性,物理上的拉近性包 含了網路的「去地域性」以及「即時性」;在心理上,拉近了使用者之間的 「心理距離」(黃厚銘,2000),並透過網路上的「平等」幫助實現之。. 6. 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50901e.pdf。. 7. 資料於 2016 年 3 月 10 日取自 www.InternetLiveStats.com. 8. 取自 http://www.digitalcenter.org/wp-content/uploads/2013/06/2015-Digital-Future-Report.pdf。 31.

(44)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Hoffman 與 Novak(1996)在傳播學所提出的三種溝通傳播模式中,第 一種模式(大眾媒體傳播模式,見圖 二-1)就是傳統的溝通模式,第二種 模式(人際互動與電腦中介溝通模式,見圖 二-2)就是因網路的加入而形 成具有「互動性」的新溝通模式。圖 二-2 說明兩個獨立個體透過電腦作為 中介進行互動的過程,而實現和虛線則代表不同的人所發出的訊息。. 圖 二-1. 大眾媒體傳播模式(如電視、報紙等). 資料來源:本文繪製,參考自 Hoffman 與 Novak(1996). 圖 二-2. 人際互動與電腦中介溝通模式. 資料來源:本文繪製,參考自 Hoffman 與 Novak(1996) 謝佳玲(2015)指出,和傳統溝通媒介相比,網路有效地節省了時間與 金錢。透過網路,便能在不限次數、不限收訊人數、不限訊息數量等條件下, 32.

(4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與其他不同地區或國家的人進行溝通。跨國企業主管可以透過電腦開視訊會 議,一群人宛如在同一個會議室完成討論,達到「去地域性」的功能。再加 上網際網路是具高互動性的傳播媒介,它改變以往大眾傳播屬於公有且單向 傳遞訊息的特質(戴怡君、董旭英,2002),網路可以更直接地拉近使用者 與其他訊息接收者和訊息發送者之間的關係。再加上網路的即時性(Miller, 1995)訊息發送者可以馬上得到大量的回饋,使用者們也能即時相互討論。 因此,使用者能藉由網路做到傳統傳播媒介達不到的互動。再者,只要是其 他人放在網路上的資源,使用者只要連上網路便能取得,不需要出門也能獲 得想要的資訊或是與他人交流訊息,網路的便利性(江中信,2002;施香如, 2003)幫使用者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見面和外出訪查。 上述網路在物理上的拉近性,增加了使用者在溝通上的便利性。謝佳玲 (2015)指出,參與其中的使用者在頻繁或規律的互動過程中經營人際關 係、建立情誼、凝聚共識。因此,網路拉近了在世界各地擁有相同觀點、興 趣、需求、經驗的個人,可以說明網路在心理上的拉近性。而現今的電腦網 路使得許多原本互不相識,甚至根本毫無機會相識的陌生人得以相互接觸 (黃厚銘,2000),網路的拉近性在心理層面上也讓使用者有了歸屬感。關 係的建立除了透過媒介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投入,Svennevig(2014)認為情 感層面上,雙方需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同情與喜歡,才能真的建立起關係。 他提出關係建立模型的三個面向(熟悉度、團結度、情感度),其中一個「熟 悉度」(familiarity)也提到類似的概念,說明互動雙方必須有取得他人資 訊的方法或是交換訊息,以增加之間的熟悉度,換言之便是相互熟悉了解以 拉近距離。McKenna 與 Bargh(1998)認為,使用者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網路 場所中,和自己有相同意識形態(可能是主流或非主流)的人互動,從中得 到現實生活中所無法得到的歸屬感,進而降低孤獨的感受。 另一方面,網路的「平等」讓現實生活中具較高社會地位的人在網路上 不會有相同的影響力(Kiesler、Siegel & McGuire,1984)。因為在網路中, 決定話語是否受歡迎的關鍵因素,是你的話語本身是否有影響力(黃文華、 陳文江,2002)。因此在網路上不分國籍、性別、貧富、階級,大家都共用 網路上的公有資源,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而每個使用者的發言都有機會被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us, our future instruction may take advantages from both the Web-based instru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way.. Keywords:Traditional Instruction、Web-based Instruction、Teaching media

In this paper, we illustrate a new concept regarding unitary elements defined on Lorentz cone, and establish some basic properties under the so-called unitary transformation associ-

We will give a quasi-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nnected bipartite weighted 2-punctually distance-regular graph whose halved graphs are distance-regular.. In the case the

[7] C-K Lin, and L-S Lee, “Improved spontaneous Mandarin speech recognition by disfluency interruption point (IP) detection using prosodic features,” in Proc. “ Speech

D.Wilcox, “A hidden Markov model framework for video segmentation using audio and image featur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EEE Internation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Wells, “Using a Maze Case Study to Teach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Design Patterns,”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conference on Australasian computing education, pp. Line,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