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本文的研究背景與目的;第二節舉實際例子 具體說明本文研究範圍與研究問題,並定義與本研究相關之名詞;第三節將 介紹本研究架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安慰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言語行為之一,其應用廣泛,並在人際交往中 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某人焦慮、痛苦時,安 慰行為可以使接受者心情恢復平靜,這是人類共同的心理需求(楊易亦,

2011)。在每個人的生活和人生中都會遇到令人難過或是沮喪的事情,我們 都曾尋求安慰以及被人安慰,因此當生活周遭的人也為類似的事情所苦的時 候,我們也理所當然地想給予他們安慰。

然而面對來自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安慰就不再是一個不假思索的 言語行為。例如,英國的 Yahoo! Answer 便有位網友希望能用中文的語句來 安慰情緒正處低潮的女朋友1,但是一名網友的建議回覆為:「Everything will be okay. 一切將是好。 No matter how bad it seems now, life will become better. 無論壞它現在似乎,生活更將好成為。 You don't need to be upset. 您 不需要生氣。」任何具有相當英文能力的漢語母語者便能發覺,這些漢語語 句都像透過機器翻譯而來,且同樣的情況下漢語母語者並不會說出這樣的句 子。而在美國網站 reddit.com 中,便有使用者明白這樣的情況,便以「Best ways to express sympathy in Mandarin2」(用漢語表達同情最好的方法)為主 題發問,希望能得到漢語母語者的回答與協助。

從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到網路使用者希望可以排除語言上的障礙,準確

1 原始網頁請見:https://u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704164005AAlRhr3。

2 原文請見:

https://www.reddit.com/r/ChineseLanguage/comments/166dra/best_ways_to_express_sympathy_in_man darin/。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地表達想要安慰他人的心意。對漢語學習者來說,安慰言語行為不只會遇到 語言上的不同,往往還會碰到跨文化上的問題。例如,聽到他人遭受不幸的 消息,英語母語者可能會說出例 1 的句子,其實該位發話者是逐字翻譯了 英語的「I’m so sorry」,雖然這樣的回答在英語中很常見,但漢語母語者多 以類似例 2,以「你」為開頭的句式表達對受話者的關心。

例 1:我很對不起、我很抱歉。

(I’m so sorry.)

例 2:你也太倒楣了吧、你真可憐。

(You are too unlucky. Poor you.)

而碰到親友逝世時,漢語和英語的表達方式也完全不同。若英語母語者 依母語文化的習慣直譯為中文時,易說出類似例 3 的句子,但是漢語母語 者說雖然可以理解,但是並不會如此表達。碰到他人親友逝世時,漢語母語 者以類似例 4 或例 5 的句子表達較為多數。

例 3:我對你所失去的感到很遺憾。

(I am very sorry for your loss.)

例 4:這太突然了,我知道你很難過,但還是請節哀。

(This happened too suddenly. I know you’re sad. But I still hope that you could restrain your grief and adjust to the change.)

例 5:希望你堅強一點。

(Hope that you will be strong)

從溝通角度來看,漢語與英語即使面對相同情況,所用之詞也大不同,

已不是從一個語言翻譯到另一個語言,足見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本 文對比漢語和英語兩大語言在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上的特點,與不同情境中母 語者所習慣表達的慣用語,幫助漢語學習者表達漢語母語者所使用的安慰行 為。

從學術上來看,目前僅 Long(2009)針對漢英安慰言語行為進行對比。

Long(2009)透過話語補全測試(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簡稱 DCT)

設計一分包含十種情境的問卷,且該問卷考慮了三個變因: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相對權力(relative power)以及強加級別(absolute ranking)。

該研究蒐集了漢英各 45 份有效問卷,作者從中隨機挑選了 100 筆進行對比 分析。其分析的面相包含:安慰核心與輔助行為的結構、核心行為的策略型 態、核心行為的形式、輔助行為的種類、以及修飾語(microunit)。Long

(2009)將所蒐集到的語料分為三個層面:核心言語行為、輔助言語行為、

以及安慰語。以下列 Long(2009)所提供的語料為例:

例 6:[修飾語]舅舅,[核心行為]沒事的。[輔助行為]國內形勢那麼好,留在 這裡機會會更多。

例 7:[修飾語]My friend, [核心行為]I am so sorry that you got this, 輔助行 為]but I believe you will fight it away.

但是作者也提到,面對表達方式較間接的語料,如下列例 8 和例 9,

在界定核心行為與輔助行為時有一定困難。而這時,作者會將隱含安慰意涵 的第一個句子做為核心言語行為。

例 8:[修飾語]老伴兒,[核心行為]人生本來就有始有終,[輔助行為]坦然面 對,開心過最後的日子。

例 9:[修飾語]Lily, [核心行為]there are so many guys out there. [輔助行 為]You should take a break from boys now, but try not to worry about it. You can do better than him.

Long(2009)將安慰行為的結構分為六種,「C」代表「核心言語行為」,

而「A」代表「輔助言語行為」,研究結果可標示為:「C、C+A、A+C、

A+C+A、A 和 Cs」;再者,將核心行為的形式分為四種:命令(imperatives)、

陳述(declaratives)、反問(rhetorical question)和感嘆句(exclamatory sentence)。

從策略類型來看,Long(2009)將安慰核心行為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針 對輔助言語行為則分為 13 個種類(包含:支持、建議、鼓勵、後悔、同情、

慣例型言語變化、俗諺語、歌詞、期望、問句、保證、威脅、辯解)。

而直接和間接的區分,作者認為一部份的安慰行為其字面意義(literal force)與發話者意圖兩者之間的關係相當直接;另一部分的安慰行為其字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home by tomorrow, she just has to do something for tonight. How about we play a gane right now?

Maybe this is what God wants for us. I will pray for you everyday. We will stay together.

Lily, it is okay.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Do not let a guy get the best of you. Do not be sad, he is the one that is missing out. Let’s go out and forget about everything.

You can tell me your problems.

(資料來源:Long(2009:24-25))

根據 Long(2009)研究結果,各有五個相同處和相異處。從相同處來 看,(1) 漢語和英語的安慰行為皆包含三個層面:核心言語行為、輔助言語 行為、和修飾語。(2) 漢語和英語的核心安慰言語行為都可分為直接和間接 言語行為,而間接言語行為再可再細分為慣例型間接(conventional inderict)

和非慣例型間接(non-conventional inderict)。美國人和中國人都較偏好使 用直接安慰和慣例型間接安慰言語行為。而美國人和中國人兩者相比,美國 人較直接,中國人較間接。(3) 輔助言語行為是為支持核心言語行為,可置 於核心行為之前、之後、或是前後。(4) 13 種輔助言語行為在兩語言中皆可 自由搭配。(5) 在兩語言中,皆可見稱謂、指示代詞以及強調語等修飾語。

從相異處來看,(1) 美國人偏好將輔助行為置於核心行為之後;而中國 人將輔助行為置於核心行為之前或之後都有。(2) 從核心策略種類來看,美 國人較直接而中國人較間接。當中國人面對相對權力較高的受話者時,會選 擇慣例性間接安慰行為,但美國人不會。(3) 在核心安慰行為形式中,兩者 都是使用陳述句較多,但是兩者相比中國人使用陳述句較多而美國人使用命 令句較多些。(4) 從輔助策略看,慣例型言語變化為漢語特色,而問句為英 語特色。(5) 兩者使用修飾語中的稱呼用法完全不同。

Long(2009)從高低語境解釋,高語境的中國人偏好將輔助行為放置 於前,中心行為置後;而美國低語境文化則習慣將主題置前,因此安慰模式 也遵循此規則,中心行為模式置前,輔助行為置後。但是 Long(2009)間 接言語行為在區分核心策略與輔助策略的界定還是令人覺得有些懷疑。以例 8 來說,「人生本來就有始有終,坦然面對,開心過最後的日子」同一句話 所隱含的安慰意圖都相同,但核心與輔助策略的界定為第一句話為核心,其 後為輔助,時有些不妥。而 Long(2009)也總結了安慰行為不需要核心策 略就可以完成,但是筆者認為並不是不需要核心策略便能完成安慰行為,而 是因為安慰核心行為有許多種策略,但是 Long(2009)只分作直接和間接,

其餘都歸到輔助策略。

而從教材來看,對漢語學習者來說學習如何以漢語安慰他人都有其需求 性,但是漢語教材在此部分的教學仍不足。課文對話中僅幾句簡單的安慰 語;以情境論之,則缺乏人生中最需要他人安慰的重大事件,如聽聞他人親 友過世的消息。以下將從國內外現行的幾本主流教材來看其中牽涉到安慰情 境的課文,包含《中文聽說讀寫》、《新版實用視聽漢語》、《新實用漢語 課本》、《遠東生活漢語》。《中文聽說讀寫》到第二冊第七課“Boyfriend”

才出現安慰言語行為,內容為妹妹與男友吵架所以心情不好,以下為課文節

網路安慰言語行為之漢英對比與教學應用

錄,灰底不同策略的字樣為筆者所標註:

張天明:你跟湯姆怎麼了?

妹妹:他最近老喝酒。

張天明:醉得很厲害嗎?

妹妹:嗯。這兩個星期以來,這已經是第四次了。有一次,他醉得把屋子裡的 鏡子都打破了,還對我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我想跟他吹了。

張天明:[同理策略]難怪你心情不好,原來是湯姆喝酒的事。[分析策略]我知 道湯姆喜歡喝酒,可是從來沒見到他喝醉過。[幫助策略]要不要我打個電話,

跟他說說?

妹妹:我想你最好別管,我們吵架以後,他好像挺後悔的。你跟麗莎怎麼樣?

張天明:挺好的。對了,這個週末我們放三天假,想去你那兒看看你們。這兒 真把我們憋死了。

上述課文中,受話者因與男友吵架,心情不好,確實是安慰行為發生的情境。

發話者首先運用「同理策略」來表述自己明白受話者的情緒,再用「分析策 略」表達受話者男友應該不是那種喝醉後便失控的人,猜測事出有因,於是 運用「幫助策略」表達自己願意提供幫助,藉以解決讓受話者心情不好的原 因。但是課文,可能為了生詞以及語法點的需求,編寫了不似母語者會回答 的句子,因為前一位發話者的訊息重點是酒後暴力傾向以及受話者想分手的 念頭,但是發話者都沒有根據這些訊息做回應,造成對話不自然的情況。而

發話者首先運用「同理策略」來表述自己明白受話者的情緒,再用「分析策 略」表達受話者男友應該不是那種喝醉後便失控的人,猜測事出有因,於是 運用「幫助策略」表達自己願意提供幫助,藉以解決讓受話者心情不好的原 因。但是課文,可能為了生詞以及語法點的需求,編寫了不似母語者會回答 的句子,因為前一位發話者的訊息重點是酒後暴力傾向以及受話者想分手的 念頭,但是發話者都沒有根據這些訊息做回應,造成對話不自然的情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