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伊撒意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音樂分析與詮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伊撒意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音樂分析與詮釋"

Copied!
2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博士班表演藝術組學位論文. 伊撒意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音樂分析與詮釋 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Eugène Ysaÿe’s Six Sonatas for Violin Solo, Op.27. 指導教授:陳沁紅 博士 論文指導教授:李和莆 博士. 研究生:吳怡宗 中華民國一○六年一月.

(2) 中文摘要 法比樂派的傳承者—尤金‧伊撒意,他所創作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 27》,是無伴奏小提琴曲中重要的曲目,本文以此作品為研究題材,文中將逐一探討作 品的音樂分析與創作手法,來瞭解這部作品的特色與細節。. 全文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文獻探 討;第二章伊撒意之創作背景與手法,介紹作曲家生平、作品背景及記譜法的運用;第 三章為第一號至第三號奏鳴曲音樂分析與詮釋;第四章為第四號至第六號奏鳴曲音樂分 析與詮釋;第五章作品特色與版本比較,包含詳細的樂譜與有聲資料版本比較,以及最 終的第六章結論。. 藉此論文提供相關作品資料,並由筆者自身對於作品的認知,以及實際演奏與教學 經驗,協助音樂教育者及學子們掌握伊撒意此作品整體架構,以利日後音樂詮釋與分析。. 關鍵字:尤金‧伊撒意、法比樂派、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i.

(3) Abstract Eugène Ysaÿe, an inheritor of Franco-Belgian School, composed an important program of violin solo: six sonatas for violin solo, op.27. This thesis would investigate the musical analyses and compositional devices of this work to realize every characteristic and detail in it.. Th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presents the purpose, parameters, methods and bibliography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biography of composer, musical background and the use of notation. Chapter three includes the music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sonatas No.1, No.2 and No. 3. Chapter four conducts the music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sonatas No.4 to No.6. Chapter five compares different versions of scores and audible data. The last chapter unfold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ith relating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e thesis, my own thoughts on this work, and the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 real teaching and performing instances, I wish to assist the musical educators an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is work and do further musical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keyword: Eugène Ysaÿe, Franco-Belgian School, six sonatas for violin solo. ii.

(4) 前 言 本博士論文是將伊撒意( E.Ysaÿe,1858-1931)《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以一首為 一個單元的方式來分析此作品。論文內容涵蓋伊撒意的生平概述、每一首作品的創作背 景、樂曲分析、音樂詮釋、版本比較,以及題獻者背景等,都是筆者探討的章節與重點。 伊撒意為法比樂派重要的傳承者,是位著名的比利時小提琴家,他的作品除了這六 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外,還包括歌劇、室內樂、協奏曲等等,其中以這六首無伴奏 小提琴奏鳴曲最為人所讚揚。此作品的靈感來自於當伊撒意聽完小提琴家席格悌( Joseph Szigeti, 1892-1973)演奏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的《g 小調無伴奏小提琴 組曲》後,決定開始譜寫這套作品。作曲的手法使用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 曲,以及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1782-1840)《二十四首無伴奏小提琴曲隨想曲》為 素材,並且融合伊撒意本身多樣性的音樂創作手法,讓無伴奏小提琴曲在這兩部巨作後, 再次受到世人的矚目。 筆者將會在後面章節一一探討,不論是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或是帕 格尼尼《二十四首無伴奏小提琴曲隨想曲》 ,亦或是伊撒意《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 總是讓人為之著迷,但能將困難的技巧以輕鬆的姿態奏完,著實不易。從巴赫的知性、 帕格尼尼的炫技至伊撒意的詩意,代表著提琴曲和技巧的演進。藉由此博士論文來研究 伊撒意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了解到整個提琴的歷史演變,不禁讓人敬佩與讚 嘆。 在此博士論文完成之際,最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陳沁紅博士,幫助我整合作曲家 的意念以及樂譜上的精辟見解,給予我獨立思考音樂的詮釋方向,並探討其適當性;接 著,也非常感謝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李和莆博士,以他的專業與我探討複雜難辨的曲式結 iii.

(5) 構。因有他們兩位教授的指導,使我在遇到困難時都能迎刃而解,再次的感謝他們的指 導。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在我忙於工作、教學與演出時,協助我匯整資料與編輯;也感 謝學生姵妏,協助我校正論文中的各細節,辭語的用法。謝謝你們的幫忙,使我能加快 腳步完成此博士論文。期望藉由此論文能讓伊撒意的音樂繼續推廣下去。. iv.

(6)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前言…………………………………………………………………………………………...ⅰii 內容目次……………………………………………………………………………………....v 表格目次……………………………………………………………………………………..vii 譜例目次……………………………………………………………….……………………v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文獻探討 ………………………………………………………………………….5. 第二章 伊撒意之創作背景與手法……………………………………………...7 第一節 生平介紹 ………………………………………………………………………....7 第二節 作品背景與創作手法…………………………………………………………….15 第三節 記譜法的運用 …………………………………………………………………...22. 第三章 第一號至第三號奏鳴曲分析與音樂詮釋. ……………………...25. 第一節 第一號奏鳴曲 …………………………………………………………………..25 第二節 第二號奏鳴曲 …………………………………………………………………..53 第三節 第三號奏鳴曲 …………………………………………………………………..76 v.

(7) 第四章 第四號至第六號奏鳴曲分析與音樂詮釋………………………93 第一節 第四號奏鳴曲 …………………………………………………………………..93 第二節 第五號奏鳴曲 …………………………………………………………………108 第三節 第六號奏鳴曲 …………………………………………………………………126. 第五章 作品特色與版本比較…………………………………………………..141 第一節 樂譜版本比較…………………………………………………………………...141 第二節 有聲資料比較…………………………………………………………………...162 第三節 為題獻者之作曲特色…………………………………………………………...199. 第六章 結 論. ………………………………………………………………………..207. 參考文獻………………………………………………………………………………...209. vi.

(8) 表次 【表 1】六首作品統整表格…………………………………………………………………15 【表 2】伊撒意記譜法………………………………………………………………………22 【表 3】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段落結構圖表 …………………………………………..27 【表 4】第一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段落結構圖表……………………………………………33 【表 5】第一號奏鳴曲第三樂章段落結構圖表……………………………………………40 【表 6】第一號奏鳴曲第四樂章段落結構圖表……………………………………………45 【表 7】第二號奏鳴曲第一樂章段落結構表……………………………………………....56 【表 8】第二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段落結構圖表……………………………………………61 【表 9】第二號奏鳴曲第三樂章段落與結構圖表…………………………………………63 【表 10】第二號奏鳴曲第四樂章段落與結構圖表………………………………………..68 【表 11】第三號奏鳴曲段落與結構圖表…………………………………………………..79 【表 12】第四號奏鳴曲第一樂章段落結構圖……………………………………………..95 【表 13】第四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段落結構圖……………………………………………..99 【表 14】第四號奏鳴曲第三樂章段落結構圖……………………………………………102 【表 15】第五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結構分析圖表…………………………………………109 【表 16】第五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段落結構圖表…………………………………………115 【表 17】第六號奏鳴曲段落與結構圖……………………………………………………128 【表 18】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1 【表 19】第一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3 【表 20】第一號奏鳴曲第三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3 【表 21】第一號奏鳴曲第四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5 【表 22】第二號奏鳴曲第一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5 【表 23】第二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6 【表 24】第二號奏鳴曲第三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7 【表 25】第二號奏鳴曲第四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49 【表 26】第三號奏鳴曲樂譜版本比較…………………………………………………...150 【表 27】第四號奏鳴曲第一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51 【表 28】第四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53 【表 29】第四號奏鳴曲第三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54 【表 30】第五號奏鳴曲第一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55 【表 31】第五號奏鳴曲第二樂章樂譜版本比較………………………………………...156 【表 32】第六號奏鳴曲樂譜版本比較…………………………………………………...158 【表 33】席姆版與各個演奏家的演奏速度統整表格…………………………………...195 【表 34】四位演奏家演奏時間長度圖表………………………………………………...197. vii.

(9) 譜例次 【譜例 1】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4 小節…………………28 【譜例 2】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0 小節至第 14 小節……………28 【譜例 3】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1 小節至第 52 小節……………29 【譜例 4】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1 小節至第 52 小節……………29 【譜例 5】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 小節至第 6 小節………………30 【譜例 6】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4 小節至第 29 小節……………30 【譜例 7】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0 節至第 14 小節………………30 【譜例 8】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5 小節至第 18 小節……………31 【譜例 9】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9 小節至第 23 小節……………31 【譜例 10】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9 小節至第 34 小節……..........32 【譜例 11】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1 小節至第 52 小節…………..32 【譜例 12】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6 小節……………..34 【譜例 13】G Phrygian 調式音階………………………………………………..................35 【譜例 14】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6 小節至第 10 小節……………35 【譜例 15】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2 小節至第 29 小節…………..36 【譜例 16】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30 小節至第 41 小節…………..37 【譜例 17】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46 小節至第 53 小節…………..37 【譜例 18】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59 小節至第 72 小節…………..37 【譜例 19】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73 小節至第 83 小節…………..38 【譜例 20】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6 小節……………..38 【譜例 21】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91 小節至第 94 小節…………..39 【譜例 22】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91 小節至第 94 小節…………..39 【譜例 23】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04 小節至第 111 小節………..40 【譜例 24】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6 小節……………..41 【譜例 25】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7 小節至第 16 小節……………42 【譜例 26】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6 小節至第 21 小節…………..42 【譜例 27】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22 小節至第 27 小節…………..43 【譜例 28】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43 小節至第 45 小節…………..43 【譜例 29】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44 小節…………………………44 【譜例 30】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47 小節至第 50 小節…………..44 【譜例 31】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66 小節至第 69 小節…………..44 【譜例 32】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13 小節……………46 【譜例 33】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4 小節至第 42 小節…………..46 【譜例 34】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37 小節至第 55 小節…………..47 【譜例 35】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63 小節至第 83 小節…………..47 【譜例 36】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78 小節至第 95 小節…………..48 【譜例 37】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08 小節至第 122 小節………..48 【譜例 38】末日經主題……………………………………………………………………..56 【譜例 39】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12 小節……………57 【譜例 40】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0 小節至第 21 小節…………..57 【譜例 41】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9 小節至第 33 小節…………..58 viii.

(10) 【譜例 42】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34 小節至第 42 小節…………..58 【譜例 43】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3 小節至第 54 小節…………..59 【譜例 44】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52 小節至第 60 小節…………..59 【譜例 45】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73 小節至第 81 小節…………..60 【譜例 46】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81 小節至第 86 小節…………..60 【譜例 47】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6 小節……………..61 【譜例 48】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7 小節至第 12 小節……………61 【譜例 49】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0 小節至第 22 小節…………..62 【譜例 50】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22 小節至第 25 小節…………..63 【譜例 51】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9 小節……………..64 【譜例 52】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0 小節至第 18 小節…………..64 【譜例 53】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8 小節至第 29 小節…………..65 【譜例 54】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26 小節至第 36 小節…………..65 【譜例 55】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37 小節至第 45 小節…………..66 【譜例 56】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46 小節至第 54 小節…………..66 【譜例 57】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55 小節至第 64 小節…………..67 【譜例 58】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9 小節……………..67 【譜例 59】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65 小節至第 73 小節…………..67 【譜例 60】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9 小節……………..68 【譜例 61】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0 小節至第 13 小節…………..68 【譜例 62】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16 小節至 20 小節……………..68 【譜例 63】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0 小節至第 26 小節…………..68 【譜例 64】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7 小節至第 32 小節節奏型態..70 【譜例 65】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27 小節至第 32 小節主題原型..70 【譜例 66】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30 小節至第 40 小節…………..71 【譜例 67】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41 小節至第 54 小節…………..71 【譜例 68】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第 58 小節至第 65 小節…………..71 【譜例 69】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 小節……………………………………..80 【譜例 70】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2 小節至第 11 小節………………………81 【譜例 71】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2 小節至第 27 小節……………………..81 【譜例 72】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2 小節至第 27 小節……………………..82 【譜例 73】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37 小節至第 43 小節……………………..83 【譜例 74】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44 小節至第 57 小節……………………..84 【譜例 75】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58 小節至第 68 小節………………………..84 【譜例 76】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68 小節至第 76 小節……………………..85 【譜例 77】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76 小節至第 83 小節……………………..85 【譜例 78】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87 小節至第 90 小節……………………..86 【譜例 79】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91 小節至第 96 小節……………………..87 【譜例 80】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94 小節至第 106 小節……………………87 【譜例 81】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07 小節至第 112 小節…………………..88 【譜例 82】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13 小節至第 118 小節………………......88 【譜例 83】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19 小節至第 127 小節……………….….89 【譜例 84】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 小節至第 4 小節………………………..95 ix.

(11) 【譜例 85】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5 小節至第 7 小節…………….96 【譜例 86】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8 小節至第 13 小節…………...97 【譜例 87】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4 小節至第 20 小節………….97 【譜例 88】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0 小節至第 27 小節………….97 【譜例 89】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32 小節至第 42 小節………….98 【譜例 90】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1 小節至第 68 小節………….99 【譜例 91】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四音動機…………………………………...100 【譜例 92】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11 小節………….100 【譜例 93】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2 小節至第 19 小節………...100 【譜例 94】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31 小節至第 42 小節………...101 【譜例 95】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43 小節至第 46 小節………...101 【譜例 96】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12 小節………….102 【譜例 97】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4 小節至第 18 小節………...103 【譜例 98】克萊斯勒前奏與快板第 72 小節至第 79 小節……………………………...103 【譜例 99】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18 小節至第 23 小節………...103 【譜例 100】克萊斯勒前奏與快板第 84 小節…………………………………………...104 【譜例 101】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24 小節至第 36 小節……….104 【譜例 102】第四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51 小節至第 66 小節……….105 【譜例 103】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5 小節………….110 【譜例 104】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6 小節至第 9 小節………….110 【譜例 105】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1 小節至第 21 小節……….111 【譜例 106】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26 小節至第 34 小節……….111 【譜例 107】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34 小節至第 40 小節……….112 【譜例 108】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1 小節至第 45 小節……….112 【譜例 109】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1 小節至第 45 小節……….112 和聲進行……………………………………………………………………113 【譜例 110】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6 小節至第 51 小節……….113 【譜例 111】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50 小節至第 55 小節……….114 【譜例 112】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56 小節至第 59 小節……….114 【譜例 113】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 小節至第 3 小節………….115 【譜例 114】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9 小節至第 16 小節………...115 【譜例 115】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22 小節至第 25 小節……….117 【譜例 116】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26 小節與第 40 小節……….117 【譜例 117】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22 小節至第 30 小節……….117 【譜例 118】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31 小節至第 34 小節……….117 【譜例 119】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42 小節至第 44 小節……….118 【譜例 120】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45 小節至第 53 小節……….119 【譜例 121】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55 小節至第 58 小節……….119 【譜例 122】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59 小節至第 64 小節……….120 【譜例 123】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65 小節至第 67 小節……….120 【譜例 124】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75 小節至第 78 小節……….121 【譜例 125】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88 小節至第 98 小節……….121 【譜例 126】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09 小節至第 112 小節….....121 x.

(12) 【譜例 127】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68 小節至第 77 小節………..122 【譜例 128】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74 小節至第 92 小節………..122 【譜例 129】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88 小節至第 92 小節………..122 【譜例 130】第五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09 小節至第 126 小節……..123 【譜例 131】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 小節至第 12 小節……………………123 【譜例 132】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2 小節至第 29 小節…………………..123 【譜例 133】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26 小節至第 43 小節…………………..130 【譜例 134】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44 小節至第 52 小節…………………..130 【譜例 135】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52 小節至第 71 小節…………………..131 【譜例 136】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71 小節至第 75 小節…………………..131 【譜例 137】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75 小節至第 89 小節…………………..133 【譜例 138】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98 小節至第 105 小節…………………133 【譜例 139】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06 小節至第 109 小節………………..134 【譜例 140】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11 小節至第 119 小節………………..134 【譜例 141】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21 小節至第 150 小節…………….….134 【譜例 142】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49 小節至第 154 小節……………......135 【譜例 143】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70 小節至第 173 小節………………..135 【譜例 144】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74 小節至第 181 小節………………..136 【譜例 145】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2 小節至第 29 小節…………………..136 【譜例 146】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86 小節至第 193 小節………………..137 【譜例 147】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 198 小節至第 218 小節………………..137. xi.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伊撒意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被譽為無伴奏小提琴曲三大聖經之一,是繼 巴赫與帕格尼尼的無伴奏小提琴曲之後,在二十世紀中最重要的無伴奏作品之一。筆者 於留法期間曾在為期兩個禮拜的法國音樂營中,學習這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當中的 第二、三、四號,並於音樂營期間演出第三號,之後繼續完成第五號的學習。回國之後, 除了教導學生拉奏之餘,也依舊對這套作品有著極大的熱情,因此希望藉由此博士論文 統整這六首作品,將自身的想法論述於其中,對筆者而言是自我挑戰,亦能將其所學完 整呈現。 比利時小提琴家伊撒意將這六首無伴奏作品題獻給席格悌、狄博( Jacques Thibaud, 1880-1953)、艾內斯科( Georges Enesco, 1881-1955)、克萊斯勒( Fritz Kreisler, 1875-1962)、 克里克布姆( Mathieu Crickboom, 1871-1947) 以及基羅加( Manuel Quiroga, 1892-1961), 這幾位演奏家本身皆俱有高超的演奏技術,以及獨到的音樂詮釋,無論在音樂內涵或技 術上,他們都能毫無困難的詮釋這六首作品;但對於一般習琴者,結合巴赫音樂的藝術 及帕格尼尼高超的技巧,還需融合伊撒意自己的音樂語法,的這套作品每一首在技術、 音準、音樂詮釋等各方面,都是不容易掌握的,因而使得學生怯步。 在國內,關於這六首無伴奏的研究與分析的專書並不多見,常見的多半是從法比樂 派的角度廣泛探討,或是學生碩士論文中的輔助文件,較能夠獲得伊撒意作品的資料。 至於在國外有關伊撒意的教學書籍也非常鮮少,一般重要的參考著書是由列夫. 金斯博格教授. 1. 1. 所著的《伊撒意》( Prof. Lev Ginsburg’s : Ysaÿe) 介紹伊撒意各個時期的. 列夫.金斯博格( Lev Ginsburg, 1907-1981),著名的俄國音樂學家、大提琴家及歷史學家,超過 1.

(14) 生平,以及由伊撒意的兒子. 2. ( Antoine Ysaÿe, 1894-1979) 和雷克特利夫. 3. ( Bertram. Ratcliffe, 1907-?) 共同寫作的著書《伊撒意的一生、作品和影響》( Ysaÿe: His Life, Work and Influnce)。有鑒於此,筆者一直希望能率先為國內的莘莘學子,整理及詳述伊撒意這 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無論是創作背景,作曲家介紹、有關題獻者之資料、版本比 較、記譜方式、技術的克服或音樂詮釋等等,都能成為習琴者的參考書及典範。 無伴奏小提琴曲最早可追溯至義大利小提琴家羅卡泰利. 4. ( Pietro Antonio Locatelli,. 1695-1764) 所寫的作品,他被人尊稱為十八世紀的帕格尼尼,他這套《小提琴的藝術》 ( I’Arte del Violino) 是十二首小提琴的協奏曲,每首都以兩首隨想曲( Capriccio) 配上中 間的極慢板組合而成,當這套作品印刷出版後,所有人競相拜讀,也在當時造成轟動。 之後由巴赫所作的《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擁有極高的音樂藝術境界,無人能 取代其地位;而十九世紀帕格尼尼著名的《二十四首隨想曲》,更是將小提琴的技術推 至巔峰,這兩套無伴奏小提琴曲,對日後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創作帶來極大的影響力, 如普羅柯菲夫. 5. ( Sergey Prokofive, 1891-1953)、巴爾托克. 寫作了無伴奏小提琴曲,鋼琴家李斯特. 7. 6. ( Béla Bartók, 1881-1945) 也. ( Franz Liszt, 1811-1826) 與 布 梭 尼. 8. ( 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 更甚至將其旋律改編至鋼琴作品上。伊撒意如何突破?如. 二十本以上的著書和上百篇有關音樂和器樂的評論專欄。 2. 安東尼奧.伊撒意( Antoine Ysaÿe, 1894-1979) 伊撒意的兒子。. 3. 雷克特利夫( Bertram Ratcliffe, 1907-?),與伊撒意兒子共同著書。. 4. 羅卡泰利( Pietro Antonio Locatelli, 1695-1764),義大利作曲家。. 5. 普羅柯菲夫( Sergey Prokofive, 1891-1953),著名的俄國鋼琴家、作曲家及指揮家。. 6. 巴爾托克( Béla Bartók , 1881-1945),匈牙利作曲家。. 7. 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26),匈牙利鋼琴家及作曲家,擅長寫作華麗炫技的鋼琴作品。. 8. 布梭尼( 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義大利鋼琴家及作曲家。 2.

(15) 何發展出自己的語法?如何在音樂的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筆者將會依序章節與大家 分享與探討。 自 2000 年自法回國後,筆者積極投入教學與演出,對於伊撒意無伴奏小提琴奏鳴 曲的作品有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希望藉由此博士論文的研究,統整多年的教學法與心得, 期望能分享給習琴的學子們,有助於他們在詮釋作品或技術上的克服,另一方面也期待 對於伊撒意有興趣的愛樂者,能藉由此博士論文能得到相關知識,了解這位法比樂派的 傳承者。. 第二節 研究範圍 本論文最主要的研究範圍為伊撒意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筆者將會由「創作 背景」 、 「樂曲分析」 、 「版本比較」及「演奏詮釋」等方面探討分析, 「創作背景」 探討 的範圍以伊撒意的生平介紹為開端,接著探討伊撒意對音樂界的影響;「樂曲分析」與 「演奏詮釋」的部分,則是將這六首作品分別闡述樂曲結構以及筆者自身的詮釋建議, 伊撒意雖用奏鳴曲來稱呼此作品,但經研究發現後,所謂的奏鳴曲並非以傳統的方式來 寫作,伊撒意的手法複雜多變,調性轉換快速,筆者相信經過透徹的分析,有助於全盤 了解樂句的演奏及和聲的概念。「演奏詮釋」除了詮釋建議外,還包括每一位題獻者的 背景與音樂演奏特色,相信更能了解伊撒意的作曲風格。 「版本比較」有以下兩種方式: 一為樂譜版本比較,筆者以席姆版( Schimer Edition)、海勒版( Henle Urtext) 及上海教育 出版社為範本,將樂譜上的不同處以表格方式來整理,二是以俄國小提琴家蕭姆斯基 ( Oscar Shumsky, 1917-2000) 和 早 期 錄 音 的 德 國 小 提 琴 家 齊 瑪 曼 ( Frank Peter Zimmermznn, b.1965)、榮獲多項大賽的希臘小提琴家卡瓦寇斯 ( Leonidas Kavakos, b.1967),以及新生代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巴拉提( Kristof Barati, b.1979) 的整套伊撒意. 3.

(16)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為主,以每個樂章分別比較其拉奏風格,及挑出特別之處來詳述。 筆者期望透過這些研究方向來剖析這部作品,並達到學術研究的教學目標,期望能提供 演奏者及其他藝術領域者,對於伊撒意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能夠有進一步的認識。. 第三節. 研究方法. 在伊撒意所有的作品中,這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無疑是最重要的代表作。伊撒 意這六首作品雖受巴赫無伴奏曲的影響,但無論是哪一號奏鳴曲,伊撒意都加入了新元 素,例如第二號第一樂章,在音樂的旋律創作上,非常創新大膽,開頭引用巴赫的第三 號組曲前奏曲的旋律,再加上末日經的旋律,兩種對比的風格,似乎也反應了狄博的演 奏;在演奏技巧上,則是在第三樂章中交互使用一般拉法及近橋奏的技巧,並利用音量 pp 及 ff 來表現力度上的對比,非常吸引演奏者的喜愛。深受小提琴家大衛‧歐伊斯特 拉赫( David Oistrakh, 1908-1974). 9. 所喜愛的第三首及第六首,是敘事曲曲式和類似幻想. 曲般,且分為數段的單樂章作品,另外第一號和第二號奏鳴曲為四個樂章、第四號為三 個樂章,以及兩個樂章的第五號奏鳴曲,裡面運用了民歌歌謠或巴洛克式的組曲形態。 雖名為奏鳴曲,卻有各自不同的曲式,關於這點,筆者覺得這是值得探討的重點,是因 為題獻給不同人的關係以致曲式自由,而非傳統的奏鳴曲式,還是伊撒意對奏鳴曲這名 詞別有定義呢?之後將會從第一章緒論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第 二章伊撒意之創作背景與手法;第三章為第一號至第三號奏鳴曲音樂分析與詮釋;第四 章為第四號至第六號奏鳴曲音樂分析與詮釋,以及第五章作品特色與版本比較,來研究 伊撒意這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 9. 大衛.歐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kh, 1908-1974),著名的俄國小提琴家。 4.

(17) 第四節 文獻探討 在中文書籍部分,大多是淺談伊撒意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但能讓筆者容易了 解六首之概述,進而延伸探討。而中文論文部分以國內的碩博士論文為主,內容豐富, 雖是單一首或數首討論及分析,但也讓筆者充分了解各個著作者的著重方向為何,對往 後的論文研究受益匪淺;另外英文書籍部分,藉由查閱各圖書館資料,來查詢對於本論 文有實質幫助的資料。重要的著書為伊撒意兒子安東.伊撒意和雷克特力夫共同著作的 《伊撒意的一生、作品和影響》( Ysaÿ e :His life,Work and Influence) ,書中分為兩大部 分,第一部份由伊撒意各時期的發展依序介紹,直至晚年,共分二十一節;第二部份介 紹當時法國作曲家、音樂家對於伊撒意的音樂影響與交集,以及伊撒意的音樂表現及評 論等章節,另一部重要參考書籍為列夫‧金斯博格所著的《伊撒意》( Prof. Lev Ginsburg’s: Ysaÿe),詳盡介紹伊撒意各時期背景資料,包括音樂會的演出、書信整理、伊撒意的演 奏方式,以及其創作風格等,另外再以其他章節分述伊撒意的演奏方式和評論家們的評 論。. 5.

(18) 6.

(19) 第二章 作曲家創作背景與手法 第一節. 伊撒意生平介紹. 關於伊撒意的生平介紹,筆者將以八個時期分別概述,如「啟蒙與學習」、「演 出事業起飛」、「定居巴黎」、「接受布魯塞爾教職」、「樂譜校訂與編寫」、「美 國之旅」、「返回布魯塞爾」以及「伊撒意國際小提琴比賽設立」,讓讀者能充分了 解伊撒意在各階段人生事蹟及貢獻。. ‧啓蒙與學習 ( 1862-1879年) 尤金.伊撒意於1858年出生比利時列日( Liège),10 為比利時最重要的音樂家,集 小提琴家、指揮家和作曲家於一身,也是法比樂派最重要的傳承者。四歲時由父親啟蒙 音樂,指導他拉奏小提琴,七歲進入列日音樂院就讀,在校四年的期間( 1865年至1869 年) 師事海恩伯格( Deiser Heynberg, 1831-1898),11 1869年因故離開了學校,跟隨著父親 到處演奏,也靠著自學學習了許多基本曲目,直到187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維歐當 ( Henri Vieuxtemps, 1820-1881). 12. 聽到伊撒意拉奏自己的第四號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大. 受感動,13 在維歐當的安排下,伊撒意再次進入列日音樂院就讀,並接受馬薩爾( Rudolf Massart, 1811-1892) 的指導,1874年就以金牌獎優異的成績畢業。1874年至1876年跟隨. 列日( Liège),為比利時東部的重要城市,地方語言為華隆語,伊撒意的唯一一部歌劇就是以華 隆語寫作。 10. 11. 海恩伯格( Deiser Heynberg, 1831 – 1898),比利時小提琴家,任教於列日音樂院。. 維歐當( Henri Vieuxtemps, 1820-1881),比利時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家與作曲家,他的創作以七 首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稱。 12. Margret Campbell,《不朽的小提琴家》( The Great Violins),張世祥譯 (臺北:世界文物出版 社,1998) ,161。 13. 7.

(20) 波蘭小提琴家維尼奧斯基( Henryk Wieniawski, 1835-1880). 14. 於布魯塞爾學習,接著在. 1876年至1879年時,正式於比利時小提琴家維歐當門下習琴。伊撒意回憶時寫道,沒有 父親的指導,他是無法有現今的成就。 “It was my father who really taught me to play the violin. Though his manner was rough and his hand heavy, without him I should never be where I am to-day. Rodolph Massart, Wieniawski, and Vieuxtemps of course opened new horizons for me in the realm of technique and interpretation, but it was my father who taught me how to make my instrument sing.” 真正教我學會拉奏小提琴的是我父親。雖然他的方法粗暴,下手很 重,但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我。當然是馬薩爾特、維尼奧斯基 及維歐當幫我開啟了技巧與詮釋的新領域,但卻是我的父親教會我 如何讓樂器演唱。15. ‧演出事業起飛 ( 1879-1883年) 1879年至1882年就任於柏林畢爾賽( Bilse) 管弦樂團首席,也就是現今的柏林愛樂 樂團前身。16 跟隨樂團的期間,伊撒意精湛的表現及豐富的情感,已經吸引評論者的注 意,許多的音樂家們,如鋼琴家李斯特、克拉拉.舒曼( Clara Schumann, 1819-1896)、17 小 提 琴 家 姚 阿 幸 ( Joseph Joachim, 1831-1907) Rubinstein, 1829-1894). 19. 18. 和 鋼 琴 家 魯 賓 魯 賓 斯 坦 ( Anton. 也都慕名前來。在魯賓斯坦的建議下,伊撒意辭掉了首席職務,. 維尼奧斯基( Henryk Wieniawski, 1835-1880),波蘭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家與作曲家,創作出許 多經典曲目。 14. 15. Antoine Ysaÿ e and Beryram Ratcliffe , Ysaÿ e: His life , Work and influence, London: Windmill, 1947,. 16. 1867 年,班哲明.畢爾賽( Benjamin Bilse),音樂家,在柏林成立了一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樂. 9。. 隊。 克拉拉.舒曼( Clara Schumann, 1819-1896),德國著名的鋼琴演奏家與教師,為羅伯特.舒曼 ( Robert Schumann,1810-1856) 的妻子。 17. 姚阿幸( Joseph Joachim, 1831-1907),匈牙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揮家和教師,也修訂 許多小提琴協奏曲裝飾奏樂段。 18. 19. 魯賓斯坦( 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俄國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在 1862 年成立了聖彼得堡音 8.

(21) 於1882年跟隨魯賓斯坦到北歐及俄國演出,同年8月,伊撒意以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 奏曲在俄國演出,成功虜獲觀眾的心。這位足足大了伊撒意三十歲著名的俄國鋼琴家, 是伊撒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貴人,亦師亦友的關係,無論在生活上或音樂上,魯賓斯坦 都是他的良師益友,因為有他的提攜,伊撒意終於能在舞台上盡情的發揮,且能以獨奏 家之姿開始他的演奏生涯,而魯賓斯坦對這位年輕優秀小提琴家的賞識與期望,我們可 以從以下這段話可得知: “Do not allow yourself to be carried away by the outward signs of success. You may think at times that you have given yourself entirely to a work and its composer; but the audience may not have felt anytime of what you thought you were expressing. There is invariably a conflict between your conception of a work and that of your audience. When you have understood the vanity and the emptiness of success you will also understood that the true role of the interpretive artist is not to receive but give. You will then have realized the scared character of your mission, for after having conquered the crowd you will have to overcome yourself. ” 不要讓你自己因為一些外表的成功而變得得意忘形,有時你可能覺得已經為 了一部作品和作曲家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但觀眾們可能完全感受不到你想要 表達的。你跟觀眾對於一個作品的看法一定時常會有出入,你一定要時常將 你最主要的目標記在心裡,也就是把音樂旖旎的理解方式與感受去呈現,而 不是只是要讓聽眾感到開心。你已達到能使人愉悅的境界了,但你現在要做 的是勇於在成功中更進一步的挑戰自己,當你體會到成功所帶來的虛榮感和 空虛感時,你也會真的領悟到當一個詮釋家的真正角色不是接受而是給予。 也會理解到在你的任務中所具備的神聖特質,就是當你征服了大眾之後,接 下來就是要戰勝自己!20. 樂院。 20. Antoine Ysaÿ e and Beryram Ratcliffe , Ysaÿ e: His life , Work and influence, London: Windmill, 1947,. 31。 9.

(22) 1881年伊撒意加入了以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26-1918)、21 法朗克( Cséar Franck, 1822-1890). 22. 以及蕭頌( Ernest Chausson, 1855-1899). 23. 為核心的年輕作曲家團體,與. 德布西的關係也從這時候開始,三位作曲家都曾將自己的作品題獻給伊撒意。伊撒意不 遺餘力的推廣新作品是眾所皆知的,其中法朗克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蕭頌的室內樂 作品和小提琴獨奏曲《詩曲》( Poeme,1896) 等等,都因伊撒意的演奏而聲名大噪。伊撒 意一直與德布西保持友好的關係,德布西作曲的創作風格與手法,以及音樂線條與色彩 都深深影響著他。. ‧定居巴黎 ( 1883-1886年) 1883年至1886年伊撒意移居巴黎,在這期間他結識了許多當時有名的音樂家,重要 的關鍵就在於1885年伊撒意參加了由愛德華.柯隆納( Edouard Colonne, 1839-1910). 24. 舉辦的音樂會,當晚伊撒意演奏了拉羅的《西班交響曲》( Symphonie Espagnole,1874) 及聖賞斯. 26. 所 25. 的《序奏與迴旋隨想曲》( 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1863),獲得. 空前絕後的讚賞,從此為伊撒意打開了國際舞台大門。音樂家法朗克、蕭頌、丹第( Vincent. 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26-1918),法國著名鋼琴家與作曲家,1872 年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 1883 年獲得羅馬大獎。 21. 法朗克( Cséar Franck, 1822-1890),比利時出生的法國作曲家及風琴家,習慣使用循環曲式 ( Cyclic Form) 於自己的奏鳴曲中。 22. 23. 蕭頌( Ernest Chausson, 1855-1899),法國作曲家,小提琴曲《詩曲》是他的代表作品。. 24. 愛德華.柯隆納( Edouard Colonne, 1839-1910),法國指揮家及小提琴家。. 拉羅( Edouard Lalo, 1823-1892),法國作曲家,《西班交響曲》( Symphonie Espagnole) 是他著名 的作品,共有五個樂章。 25. 聖賞斯( 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法國作曲家及管風琴家,《序奏與迴旋隨想曲》 ( 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是一首動聽優美的小提琴作品。 26. 10.

(23) d'Indy, 1851-1931)、27 佛瑞( Gabriel Faure, 1845-1924)、28 聖賞斯及德布西等等,在當時 紛紛將曲子題獻給伊撒意,伊撒意也欣然的接受並致力推廣這些當代音樂。. ‧接受布魯塞爾教職 ( 1886-1898年) 1886年至1898年因小提琴家胡拜( Jeno Hubay,1858-1937). 29. 從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 離職,伊撒意接受了音樂院的教職,擔任音樂院教授有十二年之久,負責全院小提琴教 學的領導人;1889年組成伊撒意四重奏( Quator Ysaÿ e) ;1895年與作曲家庫弗拉( Maurice Kufferath, 1852-1919) 在布魯塞爾共同成立「伊撒意交響演奏協會」( Societe Symphonique des Concerts Ysaÿ e ),30 他們運用這個管絃樂團來推廣法國與比利時的新音樂,這個組織 持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直是比利時最重要的音樂活動中心。同年,伊撒意與 法國鋼琴家浦尼歐( Roul Pugno, 1852-1914). 31. 組成了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他們的演奏. 合作關係直到1914年浦尼歐去世為止。. ‧事業危機 ( 1890年) 伊撒意如日中天的演奏事業到了1890年出現了危機,在一封給妻子的書信中提到他 雙手顫抖,可知伊撒意健康亮起紅燈;1900年在巴黎的演出因雙手不聽使喚的關係,不 得不暫停他的演出事業;1901年恢復與浦尼歐在布魯塞爾、巴黎和倫敦舉辦音樂會;1911. 27. 丹第( Vincent d'Indy,1851-1931),法國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最著名的作品為《法國山歌交響 曲》( Symphony on a Franch Mountain),採用法國賽文山脈地區的民歌。 28. 佛瑞( Gabriel Faure, 1845-1924),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鋼琴家及音樂教育家。. 29. 胡拜( Jeno Hubay, 1858-1937),匈牙利小提琴家,為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學派的創始者。. 30. 庫弗拉( Maurice Kufferath, 1852-1919),比利時音樂評論家、作曲家和大提琴家。. 31. 浦尼歐( Roul Pugno, 1852-1914),法國鋼琴家,管風琴家及作曲家。 11.

(24) 年和1912年不畏病魔纏身的伊撒意在維也納舉辦了一連串的音樂會,更將足跡走遍了德、 奧、法、俄各大城市。. ‧樂譜校訂與編寫 ( 1914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躲避戰亂逃至倫敦的伊撒意,潛心致力於校訂及編 寫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和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協奏曲的華彩樂段、莫札特小提琴與中 提琴合奏的交響協奏曲,以及把古代大師的作品改編成小提琴曲。戰火並沒有澆熄伊撒 意對音樂的渴望,在戰爭期間,他積極參加為救濟難民所舉辦的籌募音樂會,甚至當德 軍逼近時,他依舊走向戰爭前線以及醫院等等,進行慰勞演出。. ‧美國之旅 ( 1916-1922年) 1916年伊撒意與妻子踏上美國之途,當1918年伊撒意完成在美國最後一次的巡演後, 他決定接受美國辛辛那提交響樂團( Cincinnati Symphony Orchestra) 的指揮一職,在任 職的這四年期間( 1918年至1922年),伊撒意將法國與比利時的現代音樂帶入美國,讓當 時一直演奏德奧樂派作品的樂團也能嘗試不同的音樂,並教授出一批優秀的美國小提琴 家,如美國茱麗亞音樂院的小提琴教師佩辛格( Louis Persinger, 1887-1966) 德( Joseph Gingold, 1909-1995). 33. 32. 和金戈爾. 等。佩辛格回憶與伊撒意上課的情況:「伊撒意的教. 學技巧在於他的示範能力,在教學時總是拿著小提琴」,金戈爾德也提到伊撒意糾正他 的第一個技巧就是換弦( string crossing),並示範用前臂的運弓方法,讓換弦時更能發出. 32. 佩辛格( Louis Persinger, 1887-1966),美國小提琴家及教育家,伊撒意的學生。. 33. 金戈爾德( Joseph Gingold, 1909-1995),美國小提琴家及教育家,伊撒意的學生。 12.

(25) 有力豐滿的聲音。當他第一次準備拉奏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時,伊撒意要 求他先演奏G大調的三個八度音階,之後再用各式各樣不同的弓法拉奏,等滿意後才能 演奏布拉姆斯的協奏曲。34 這也讓我們了解到,伊撒意非常注意基本功的充分練習,這 或許是幼年時所養成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上也會直接的反映出。. ‧返回布魯塞爾 ( 1922年) 1922年伊撒意回到布魯塞爾,專心從事教學與作曲,之後因糖尿病纏身使得身體狀 況每況愈下,演出不再頻繁。1924年創作了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7,這套作 品的出現,影響了許多後輩的音樂家,也再次開創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的新語法。1928 年在紀念貝多芬逝世一百週年中,與鋼琴家哈斯基爾( Clara Haskill, 1895-1960 ) 演出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以及由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 1876-1973 ). 36. 35. 合作. 的指揮下演出.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這是伊撒意晚年最後以獨奏家身份公開演出。到了1929年被迫截 肢的伊撒意,仍然持續著對音樂的熱情,在隔年11月指揮了幾場音樂會演出,伊撒意非 常渴望能指揮自己所寫的唯一一部歌劇《礦工彼埃爾》( Piere li Houieu, 1931 ),37 但最 終還是無法達成這願望,重病的他在歌劇首演時無法前往,只能靠著收音機收聽。四月 劇團轉至布魯塞爾演出時,伊撒意抱病前往布魯塞爾欣賞,幾週後於1931年五月他便過 世了。. Margret Campbell,《不朽的小提琴家》( The Great Violins ),張世祥譯 。(臺北:世界文物出版 社,1998) ,167。 34. 35. 哈斯基爾( Clara Haskill, 1895-1960 ),羅馬尼亞鋼琴家,擅長詮釋古典及早期浪漫派作品。. 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 1876-1973 ),西班牙大提琴家,大提琴家兼指揮家,二十世紀中最重要 的大提琴家之一。 36. 37. 《礦工彼埃爾》( Piere li Houieu, 1931 ),伊撒意唯一的一部歌劇,使用家鄉方言華隆語寫作。 13.

(26) ‧伊撒意國際小提琴比賽設立 ( 1937年) 1937年以伊撒意名字所命名的小提琴國際大賽,終於在他過世六年後於布魯塞爾成 立,也就是現今「伊麗沙白女皇國際音樂大賽」( Queen Elisabeth Competition ) 的前身。 伊撒意國際小提琴大賽舉辦兩屆之後,因為基金會主席的貪污醜聞和二次大戰爆發的關 係而停止。1951年在伊麗莎白女王的努力下,以伊麗莎白女王為名的音樂大賽延續之前 伊撒意國際音樂大賽的精神,重新在布魯塞爾舉行,比賽的精神依循著伊撒意的遺願, 伊麗莎白女王以此對這位良師益友的小提琴家致上最高的敬意,比利時也因這項四年一 次的國際性比賽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第一位獲得小提琴冠軍的就是小提琴家大衛. 歐伊斯特拉赫,比賽項目可分為小提琴、鋼琴、聲樂、作曲四組,曾獲得這項比賽台灣 (包含華裔音樂家)殊榮的音樂家有:胡乃元(1985年小提琴組金牌)、曾耿元(1993 年小提琴組銀牌)及黃瑞芬(聲樂組銅牌)、陳銳(2009年小提琴首獎)、曾宇謙(2012 年小提琴組第五名)、魏靖儀(2015年小提琴組桂冠獎)。. ‧伊撒意館藏 伊撒意的作品收藏於比利時皇家圖書館音樂部門 ( Music Division of The Royal Library of Belgium ),豐富的館藏包含了2007年由伊撒意家族的捐獻以及近四十年來的 搜集,主要的文件都是有關於伊撒意的生平資料和創作作品,包括約七百多封的信件和 手稿,超過一千份的出版樂譜和書籍,有著非常豐富的照片、影片以及約莫五十片的早 期唱片錄音。另外一個收藏的地點在紐約的茱麗亞音樂院( The Juilliard School ),收藏著 伊撒意珍貴的手稿和出版樂譜,大都是由茱麗亞音樂院的小提琴教師佩辛格和金戈爾德. 14.

(27) 捐贈,在俄國,1960年代由大衛.歐伊斯特拉赫和柯崗( Leonid Kogen, 1924-1982 ). 38. 相. 繼錄製伊撒意的作品,將其音樂傳承下去。39. 第二節 作品背景與創作手法 ‧作品背景 1924 年當伊撒意聆聽完由小提琴家席格悌演奏巴赫《六首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 後,除了對席格悌的演奏與技術大力讚賞之外,巴赫的創作激發出他源源不絕的靈感, 不到一年的時間,伊撒意完成了他晚年的代表作品,並把第一首獻給了小提琴家席格悌, 這套作品二十七,分別獻給當時優秀的演奏家,作品中運用了鮮明的主題,如巴赫的第 三號無伴奏奏鳴曲、著名的末日經旋律,作品風格則依照題獻的演奏家,給予不同的面 貌來呈現,雖然伊撒意並未在任何文件上提及或信件中指出,到底為這些優秀的演奏家 量身定做甚麼樣的技巧或音樂風格,但我們還是不難從曲中找尋出蛛絲馬跡,也發現在 伊撒意的創作過程中,已將六位演奏家個人與背景特色融入於每一首作品中了。筆者將 六首作品以表格統整,讓大家能更一目瞭然,隨後將作品特色詳盡介紹。以下是六首作 品統整表格(【表 1】): 【表 1】六首作品統整表格 作品. 曲式結構. 調性. 創作手法. 題獻者:席格悌. 三段體、三段體、三段. gm-gm-bBM-gm. 近橋奏. 國籍:匈牙利. 體及奏鳴曲式. 與巴赫第一號奏鳴曲相 同. 第一號:四個樂章. 柯崗( Leonid Kogen, 1924-1982 ),前蘇聯著名的小提琴家,於 1951 年時獲得伊麗莎白小提琴大 賽首獎。 38. 39. Eugène Ysaÿ 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ugène_Ysaÿ e 。 15.

(28) (Grave、Fugato、 Scherzoso、Finale) 題獻者:狄博. 前奏曲、二段體、變奏. 國籍:法國. 曲、迴旋二段體. am-em-GM-am. 拉邦德舞曲(使用變奏. 第二號:四個樂章 題獻者:艾內斯科. 巴赫主題+末日經、薩. 曲形式) 敘事曲(三段體). dm. 羅馬尼亞舞曲. 題獻者:克萊斯勒. 二段體、二段體、三段. em-GM-em. 組曲形式、四音動機. 國籍:奧地利. 體. 國籍:羅馬尼亞 第三號:單樂章. (第二樂章). 第四號:三個樂章 (Allemande、 Sarabande、Finale) 題獻者:克里克布姆. 三段體、三段體. GM-GM. 國籍:比利時. 描寫自然的風格、採變 奏曲式(第二樂章). 第五號:二個樂章 題獻者:基羅加. 三段體. EM. 哈巴奈拉舞曲. 與巴赫第三號組曲相同. 國籍:西班牙 第六號:單樂章. ‧創作手法 伊撒意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有著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身為演奏家又是 作曲家的他,無論是速度、力度、指法與表情記號等等,都鉅細靡遺的標註在樂譜上, 可見他對其他演奏家如何詮釋自己的作品是相當重視的,左右手的技巧皆有不同的困難 度需要克服,如左手的雙音和右手快速音群等等,演奏家對於伊撒意多變的和聲色彩和. 16.

(29) 複調性的寫作必須相當熟悉,才能較順利的演奏作品。. 以下筆者將伊撒意的創作手法分為幾個方向來探討,分別為曲式的新概念、速度與 節奏的運用、旋律的運用、調性與和聲的運用、左手指法的運用、右手弓法的運用、左 手指法的運用以及力度上的變化逐一來探討。. (一) 曲式的新概念 在伊撒意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作莫過於這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雖名為奏鳴曲, 但這六首作品在曲式上卻相當自由,並非依照傳統的奏鳴曲曲式來寫作,每一首皆以不 同的曲式來呈現,除了第三、六首屬類似幻想曲般的單樂章作品外,其餘四首分別由二 至四個樂章組成。第一號的第一樂章標明著「Grave」,在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以慢板來使 用,這樣的形式可追朔到巴洛克時期,在 1700 年以前奏鳴曲分為教堂奏鳴曲( church sonata∕sonata da chiesa) 與室內奏鳴曲( chamber sonata∕sonata da camera)。「教堂奏鳴 曲」包含三或四個樂章,分別以「慢、快、慢、快」的速度來安排,其中第一樂章為慢 板,第二樂章是採賦格的形式,如同巴赫的三首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和伊撒意的第一 號無伴奏奏鳴曲第一、二樂章,就是使用這樣的形式(伊撒意的第二樂章標註了小賦格) , 而到了第三樂章,出現了詼諧曲( scherzoso) 的字樣,筆者認為伊撒意似乎有意從巴洛克 時期發展到貝多芬時期的奏鳴曲曲式,也就是在第三樂章加入詼諧曲。第二號奏鳴曲很 明顯是以巴赫的靈感作為創作依據,採用巴赫的主題和末日經來作為音樂多元的創作手 法,標註前奏曲( prelude),更是直接套用巴赫第三號組曲(前奏曲)的主題動機,巴赫 在小提琴的組曲上唯一使用前奏曲曲式,就是作品編號 BWV1006 的這首第三號小提琴 組曲,而伊撒意的此部作品中,也只有這首第二號奏鳴曲採用了前奏曲曲式。在伊撒意. 17.

(30) 的第四、五號中,我們可發現巴洛克時期組曲的蹤跡,如第二號第三樂章和第四號第二 樂章皆為薩拉邦德舞曲;第四號第一樂章為阿勒曼舞曲;第二號第三樂章除了上述為薩 拉邦德舞曲外,同時也是一首變奏曲;第五號第二樂章則運用鄉村舞曲主題來做變奏曲 型式的發展,但伊撒意並未標明為變奏曲。之前所述的第三、六首屬單樂章外,他們分 別以敘事曲加入宣敘調以及運用西班牙風格寫作。由此可知,若要將伊撒意的無伴奏奏 鳴曲設定在傳統奏鳴曲的框架中,勢必是不按牌理出牌的模式,但若跳脫出框架,我們 可說伊撒意結合了許多元素於奏鳴曲中,且即興的成分濃厚。這部集結各種特色的作品, 可說是伊撒意個人對音樂體驗最好的範例。. (二) 速度與節奏的運用 在每首奏鳴曲中,速度的變化都非常豐富,伊撒意使用了許多速度改變來營造不同 的音樂氛圍,因為是無伴奏奏鳴曲的關係,更增加了演奏者的想像空間,在音樂處理上 也更為自由與彈性些。除了標題速度術語的標註之外,其中也充滿了 accel.(漸快)、 rit.(漸慢)、ad lib.(自由速度)、rubato(彈性速度)、allargando(漸慢而強)、calando (漸慢而弱),其中最常出現的是 cédez(為法文,原意是退讓,在音樂上有舒緩下來的 意思),經常被使用在樂句或樂段的轉換之間,緩和下來銜接到下個樂段,演奏上也可 以更舒適的來調整音色或情緒。另外,伊撒意也常常使用變態拍子和混合拍子,如第二 號第三樂章 3/4=5/4、第四樂章 2/4 和 3/4 組合,第三號由 4/4、5/4 走向 3/8 及 2/8 拍等 等可參考每一首樂章的結構分析圖表,這樣的快速轉變直接影響到節奏的變化,譬如拍 點的改變亦讓人產生錯置,加上伊撒意在節奏方面也擅長使用大量的連音,如六連音至 十五連音,在每一號作品中,我們都能找尋到連音的運用,無論是將連音使用在一拍或 半拍上,伊撒意都極盡可能地發揮。另外,樂句的切割和重音的使用也是改變節奏的重. 18.

(31) 要因素,伊撒意細膩的樂句切割和喜愛在第二、四拍或弱拍上加上重音,往往打破正規 拍子的原則,使得節拍的重心模糊,但伊撒意還是會適時地以長音或和弦,加強在拍點 上來穩定拍子的重心。第六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式使用了哈巴奈拉舞曲的節奏,非常 明顯的運用在樂曲中,而在舞曲上喜愛使用帶有附點節奏,來增加節奏感,以及在附點 的第二音短音上加入重音,來增加與強調律動感,使得整體更有個性。. (三) 旋律的運用 在旋律上的應用有許多做法,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在音群當中,伊撒意隱藏了旋律 或主題( hidden part-writing ),如第二號作品的第一樂章和第四樂章,將末日經隱藏在其 中,第三號第 69 小節開始,旋律則是分解在塊狀和弦中,又譬如將主題置入和弦中等 創作手法。伊撒意的運用手法非常多樣化,旋律大跳的方式,讓旋律的不安性增加,但 冒險刺激的感覺卻是整曲最大的動力。另外,在顫音上方加入旋律也是伊撒意慣用的手 法,如第一號奏鳴曲第三樂章,第 46 小節至第 50 小節、第三號奏鳴曲第 56 小節至第 65 小節,以及第六號奏鳴曲第 98 至第 103 小節。. (四) 調性與和聲的運用 不協和卻又充滿迷人色彩的和聲安排是伊撒意最擅長的,因大量使用二度、七度 和增減音程,使得調性模糊;半音的使用也讓轉調能隨心所欲,無所羈絆。但在如此 快速的轉調中,伊撒意絕不會讓懸念持續而不解決,他常會在重要的點上,以屬七和 弦或主和弦來穩固調性,達到解決的效果,如第三號奏鳴曲第 113 小節。另外,為了 和聲而在音程的連接上,除了常用的三度與六度連接音程外,六度與五度或五度及四 度音程,亦或是運用全音階加入音程來使用,也時常在各個樂章中出現。在小提琴的 19.

(32) 演奏和弦上從原本的三、四和弦增加至五和弦及六和弦,在和聲上加入十一和弦和十 三和弦的使用,進而提升了小提琴整個共鳴與色彩。. (五) 左手指法的運用 關於指法的運用,伊撒意在某些片段喜歡運用同指來移位,像是卡爾‧弗 雷許( Carl Flesch, 1873-1944). 40. 音階系統裡面的六度雙音音階使用此練習手法,例如:. 第一號奏鳴曲第二樂章,在第 101 小節的六度雙音音程,以 2、3 指演奏六度雙音音階 連續九個移位,而不是使用換指來演奏,更能增加連貫性並且產生滑音效果。另一形式 則是使用同樣的手型與相同指法的連續樂句,這也是伊撒意特別喜歡的創作手法,例如 出現在第三號奏鳴曲的第 7 小節,為六度雙音音型組合,第 8 小節的半音階使用的相同 指法,以模進的形式來呈現。. (六) 右手弓法的運用 此六首奏鳴曲包含了一般的連弓、斷奏弓法和跳弓奏法外,經常使用快速換弦、跨 弦動作,來增加音樂的複雜性與技巧性,較大的創新是在四條弦上,增加變化至十連音 (第五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57、58 小節)或十二連音(第一號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104 小節至第 107 小節),(如基本是一弦一音,以一弓四音演奏換弦琶音,可以演奏 出八連音)。另外,伊撒意也經常使用韋歐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1755-1824). 41. 弓. 法與掛留音弓法來增加音樂的延展性,並改變律動的想法。在頓弓與飛躍跳弓方面,在 第六號奏鳴曲中出現較多此類型的弓法,呈現炫技與華麗的色彩效果。在發音與音色方. 40 41. 卡爾‧弗雷許( Carl Flesch, 1873-1944),匈牙利小提琴家及教師。 韋歐第(Giovanni BattistaViotti),義大利小提琴家兼作曲家。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擾亂全球生活節奏,今年首度以「世界提琴 日」( World Violin Day )之名,在美國時間 12 月

銀行 保險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spirit of Humanistic Buddhism as found in Ox-Head Chan through analysis of six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reatise on the Ceasing of Notions, an

• This program constructs an instance of the device and prints out its properties, such as detected.. daughterboards, frequency range,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

「節日起源」的 篇章;音樂科 聆聽及演奏/演唱 以節日為題材的 樂曲,並創作 節奏頻現句

 Biggs’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SOLO) Taxonomy.

For this reason, the dat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Yuan shan and the Meng-tzu tzu-i shu cheng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debate among scholars of Tai's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