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outh China Research Resource Station Newsletter = 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 第六十二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South China Research Resource Station Newsletter = 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 第六十二期"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

Fieldwork and Documents:

South China Research Resource Station Newsle�er

田野考察筆記

陝西洋縣智果寺碑刻輯存

 ‧林昌丈 魯西奇

滇銅京運路線上的多元流動社會  川南橫江鎮考察記

 ‧石穎

香港歷史的教與學

村校與我

 ‧吳滋田

活動消息

62

62期

2011年1月15日

田野與文獻

(2)

中山大學歷史系

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

江西師範大學區域社會研究資料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歷史系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

韓山師範學院潮學研究所

編輯委員會:馬木池、張兆和、陳春聲、程美寶、廖迪生、劉志偉、蔡志祥

執行編輯: 黃永豪

《田野與文獻: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季刊) 第六十二期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 合編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出版

出版日期:二零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香港科技大學出版技術中心 印製

ISSN: 1990-9020

通訊地址:

香港 九龍 清水灣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田野與文獻: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編輯部

Fieldwork and Documents: South China Research Resource Station Newsletter Editorial Office

South China Research Center,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 Kowloon, Hong Kong

電話:

(852)23587778

傳真:

(852)23587774

電子郵箱

(E-mail address): schina@ust.hk

(3)

智果寺位於陜西省漢中市洋縣謝村鎮智果寺 村,東距洋縣縣城14公里。2008年12月8日,我 們初訪洋縣博物館,得見茲館所藏智果寺碑銘拓 本若干通。後訪智果寺,得見寺內所藏十多通碑 刻。時已近黃昏,行程緊迫,匆匆間拍照一過。 2010年8月,我們再訪智果寺,逐一校核林昌丈據 原石及部分拓片圖影所錄之文。又幸得智果寺文 物保管所徐在仙、王啟龍先生的幫助,使我們能 夠檢視此前未見之碑刻。在此基礎上,我們完成 了智果寺現存碑銘的錄文校核工作。 這裏收錄的洋縣智果寺碑銘,共1 6種(分 刻於一口銅鐘與13通石碑上)。內容主要涉及智 果寺的創建及歷次大修、萬曆時期的勅賜及藏經 樓的建立、智果寺成立保甲聯防、各村眾信士助 緣題名等,據此不僅可梳理智果寺之興修與歷次 維修過程之大概及信眾之來源,亦可窺見智果寺 與所在地域及周圍村落,宮廷佛教與地方民間信 仰等關係,以及鄉紳對佛教寺廟事務的介入與干 預,或可從一個側面了解佛教寺廟的地方化進程 及其與地方社會的關係。 碑文由林昌丈錄文,並據原石核校,然後由 魯西奇據照片覆核,再由林昌丈終校。部分有疑 問的碑刻年代之判斷,由魯西奇最終確定。 為盡可能保持碑文原貌,錄文使用繁體字, 原碑所用異體字或地方字,亦盡可能仍舊。為便 於閱讀、使用,由整理者加以標點。碑文中無法 辨識、然可判斷字數者,代以「囗」;無法判斷 字數者,以省略號表示。換行,以「/」表示;不 同列,以「║」表示。 1. 智果寺鐵鐘銘(正德元年) 現存智果寺。鐘高112釐米,鐘口周長385釐 米,直徑1 2 7釐米。銘文八方,第一、二方為鐘 序,以下為眾僧徒及眾善男、信女姓名。陳顯遠 先生編著《漢中碑石》(三秦出版社,1996年) 第156頁著有鐘序錄文。茲據拓片和照片錄文如次 (正文前序列號為錄者所加): 洋縣智果院熔鑄洪鐘序/ 伏惟刹之建也,其來遠矣。自/至 順間有僧法珪剏建也。紿兵火之亂,廊 廡煨頹,惟釋迦/一殿,巋然獨存焉。 及我朝永/樂間,有僧本宗,因振錫於 斯 , / 覩 此 刹 , 慨 然 興 □ 。 謁 鄉 耆 , 鳩/工為之重理,不數年而成,遂/有前 閣後殿,左右廊廡,輔/翼參列,仍崇 僧房有廈,可謂/□矣哉。聖乎弘壯, 越彼前制。/然則惟缺其一鐘耳。迨正 德元/年冬十一月朔日,有本院僧智/遠 慨而興曰︰國城無鐘,晨昏/莫能定其 子 夜 , 蕭 寺 缺 則 , / 安 能 成 其 叢 林 軌 範?遂不辭/勤勞,募化十方善信,不 日間,/聚鉄數千□,有識之感也。/遂 命良工為之爐化鎔鉄而成/洪鐘,辰昏 擊,則使一眾同臨於菩提覺場,祝/皇 圖天長地久,被境土海晏河清。其功弘 遠,豈可量哉?余因請□□為序,以志 歲月云。/ 時正德歲在丙寅冬月朔日松軒秋月 識。/║ 文 林 郎 信 官 孫 讓 、 承 德 郎 信 官 劉 恕夫人楊氏、/承德郎信官張祥夫人田 氏、/致仕迪功郎陳□。/吏部聽選監生 陳 鼎 , / 國 子 監 生 賈 懷 張 氏 。 / 僧 綱 司 都綱妙璟、真紀,/洋縣僧會司僧會吉 曉 , / 城 固 縣 僧 會 司 僧 會 惠 玉 , / 道 會

陜西洋縣智果寺碑刻輯存

林昌丈 魯西奇

厦門大學歷史學系

(4)

司道會段祟□,/蒲河里耆老袁廣、丁 原、/書士仝奉,總甲李鎾。/ 智果院鐫鐘住持智遠、/□□、□ □、□達、□□、惠礙。/助緣僧惠□、 大□、惠祥、惠空。/掌院執事僧智遜、 惠意。/上鐘書字僧惠鐘。/本院僧眾智 遷、潮渙、智見、/惠鍾、惠□、惠喜、 惠□、/惠玄、惠宗、惠錫、惠□、/惠 得、惠從、惠成、惠□、/惠滿、惠智、 惠銳、惠堅、/惠秀、惠海、大艮、大 險、/惠針、惠能、惠月、惠敏。/ 西韓村信士:金啟原陳氏、/王清、 石清、石恥、吳原張□、/張□□、張 榮、李廣、金奉、吳清、/魯尚才、薛 林、吳皋、薛友、薛和、/薛泰、楊選、 焦舉、楊廣、張秀、張亮□、女信楊文 通、金熬、/石名、李奉、張文、金奉、 李通、/李連、李遇、李愷、曾志□、曾 通、/曾□□、曾聚良、李昌、李文、/ 餘海、□子□、王見、鄭勉、楊能、/金 子、王畢銑、黃金、金選、張斌、/金 冒、薛□、張全、金昇、黃工段、/時 敬、全斈、李才、薛志聰、薛志則、/李 □、董虎、王通、王興、□□、金□、/ 黃林、馬林、王虎。官渡村信士:/李慶 朱氏、李尚清田氏、李明金氏、/李自仁 淡氏、王清、李興、王興、李奈、/梁友 方、梁友恭、梁四、張文興、黃全、/張 永李氏、袁守貴朱氏、袁成端、/袁成 則、王滿樊氏、李尚原曹氏、/潘慶肇、 潘秀、暹名、淡景先張氏、/黃祥王茂張 氏、苗忝、苗森、/苗得林、苗臣、苗遲 雲、苗秀、/劉志斈、王通、劉紀、劉 銳、廣信。/ 陳 子 英 高 氏 、 孫 友 才 、 孫 鑄 、 孫 鋒 、 / 陳 思 賢 、 陳 党 曹 氏 、 陳 □ □ □ □、/淡志得、淡惶、張景和、李文、李 中、/陳得像、陳祥、陳廷甫、鄭河、 吳七、/楊工成、甯有智、劉福慶、鄧 能、/吳志得、王子皋、田教先、田志 洪、/李得才、田志清、田自憲。□村 信士︰/劉甯、嶄金、斳萬才、郭清、 李□、/張□清、王璽、王友才。大唐 池信士︰/楊膜、湯清、李興、李甯、 李全、/李玉莊、志□。池南場功德信 士︰/穆亮張氏、周全李氏、王氏□。/ 致仕官馬良王氏、馬鰲吳氏、/李彥 名、李彥□、李彥□、李彥致、/王宅朱 氏、張氏姑□、楊氏姑福、/張氏姑貫、 陳氏姑善、李氏姑玉、/馬氏姑海、柳氏 姑智、蔡氏姑惠、/王宅李氏、李氏姑 喜。土地廟信士:/李全、梁□、劉玉、 孟海、馬志海、/孟清、程濱、胡祥、張 海、孟煦、/鄧惠、丁思本、丁思學、丁 玉、程彪、/馬清梁氏、馬全段氏、馬景 春、/馬彪、丁思通、黃金奉、孟秀。/ 謝村橋信士:陳林蒲氏,陳時何氏、/焦 海王氏,王□、陳彥明、李□。/ 鑄鐘住持惠遠、/掌執事僧智遜、/ 上鐘書字僧惠鐘。/ (一)池南場信士:□□□張氏、 □全李氏、□□/張清、□□□、張文 才、□□□、李□、/李方。湑水村信 士 : …… 。 戚 氏 村 / □ □ ︰ □ □ 、 張 榮……/□長王森連、劉□。智果村□ □︰/李賢、李□景、……/□忠和、李 □文□□□□信士:/高尚甫、高□□、 高□□、高□□、/高尚秀、高仕俊、高 □冬、高仕□、高□□、/高仕良、高 仕□、高仕通、高仕□、高仕□、/高 仕貴、高□文、高□□、高□□、高□ □、/高忠□、□用。小□□信士:王 □、楊和、/陳潛□□楊到、楊□、楊□ □□文、/董……趙曉、張□、張□□、 張□、/王□、張□、王祥、田□智、楊 忠□。/ (二)……/大江□信士:梁□、梁 □成、/□信女楊氏、梁氏。/白楊灣信 女:劉氏、張氏、/□漕本義……/……/ 高商女……/高陵□女……/……。/

(5)

(三)信女楊氏、張氏。漢中府在 城江西經營/信士:陳智張氏、陳□政馬 氏、陳國清、/楊□張氏。馬營信士:賈 能王氏、張能、/□□陳氏、黃□王氏、 西□林李氏、信女/齊氏、楊氏。白楊 灣信士:趙□、趙□、/劉忠、劉洪、 趙□、趙宋劉氏、趙完、劉□、/趙□李 氏、□原宋安□□□□□、/鄭鍵、鄭 旺、劉皮封、劉□封……。/大江垻信 士:王□北堂李……。/東□村信士:陳 先、陳廣、陳□、曾□、/□□、劉福 中、劉□、□□、陳泰、陳覺、□/陳 □、鄧(鄭)□亮、王通、張友才、張 友□、張□、/蒲□□、張石、趙□□ 能、鄭□過、王/□全、王先、王□陳 氏、王□信、楊□、楊□、/趙泰、楊 俊、謝□、陳信、劉□、劉□……/劉 演、劉伏、陳榿。/ (四)□里頭信士:付政、宋……/ 任寬、宋魁、宋政□□□李□□。/□村 信士:張宏……。/□□□信士:張□ 陽、楊志和王氏、/張□董氏、張禾、張 □、張虎、金□□氏、/張□先、張□王 □。□坡信士:□□□、/李方慶、李方 才、□方口、謝方甫、王□、/王廷瑞、 黃□明、黃□、王釗、王方□、/官舍書 □:王思□、王思恭,信女楊氏。/漢中 府□□:李自□張氏、□□陳□、/□ 旺、張能□。□拾財信士:□□□、/路 □□□□□、何逸、金□、高祥、/李□ □□□、李子□、葛明、/……/。 (五)留村信士:劉□、張受、張 義、/張□、張□山、張得、張亮、淡/ 志賢、李□、張福、淡志□、/李才、張 玉、張煦、李薄、李祥、/李本宗、李 敬、何文、師文、王興、/李志斈、李志 名、李仲賢、李/仲良、李政、胡清、 郭志和、/郭志剛、李志和、陳茂、陳 志、/謝□、馬景祥、馬□、馬廣、梁 □、/馬志和、李□封氏、張林、吳□、 黃/其、金亮□□宋、朱全、□□□、/ □金升、朱□□、朱□和、王景林、/□ 靖、樊瑟、蒲惠、蒲得、劉航。/ ( 六 ) 白 楊 灣 信 士 : 張 文 道 、 張 聰/白氏、□□丁氏、妙玉、何□才、/ 向□、向興。五里園信士:/張泰□、 妙福、張友才杜氏、/李俊□、□朱毋 苟氏。七里信士:/王恕。本村信士: 李和、李浩、/□□□淺、張才余□、 劉臣、/張才。大塘池信士:趙□、趙 俊。/土地廟信女:李□張氏。/在城□ □︰劉鋒。清香□信士:/蒲海、王海、 王恭。在城居士︰/薩□明、□普□、王 普明、/孟□王居士。/ ( 七 ) 陳 信 、 趙 會 、 趙 友 才 、 王 尚、陳□、/李□□□、陳敬先、張喜、 陳憲、/陳伯□、陳志、王諒、馬得才、 程/□、程太、王福、張文才、張名、/ 張□、李先答□信女、王宅劉氏、/魯宅 周氏、陳宅畲氏、李宅楊氏、/張宅□ 氏、□宅張氏、陳宅田氏、/陳宅□氏、 趙喜□董氏、梁宅□氏、/鄭宅王氏、淡 宅張氏、李宅程氏。/教讀薦敬陳見、劉 芳、/鳳□金火匠吉幹、男徐瓚、/…… 吉萬通。/木匠汪勉。鐵匠梁志□。/□ 居僧楊□、張定、王□。/ (八)深風、惠然、跡宗、徒孫、 廣清、/廣輪、廣挈、廣演、廣云、廣 營 、 / 廣 □ 、 廣 □ 、 廣 空 、 廣 文 、 廣 梅 、 / 廣 興 、 廣 溢 、 廣 善 、 廣 才 、 廣 至 、 / 廣 洪 、 廣 浮 、 廣 □ 、 廣 □ 、 廣 本 、 / 廣 淨 、 廣 寧 、 廣 江 、 廣 □ 、 廣 曉 、 / 廣 □ 、 廣 □ 、 廣 □ 、 □ □ 、 廣 澤 、 / 廣 □ 、 廣 湖 、 廣 □ 、 廣 □ 、 廣 □、/照□、宗澤、相通。□水僧:道 經 。 / 黎 泉 禪 院 住 持 寶 山 、 □ □ 、 / 五 里 迎 □ 寺 住 持 □ □ 、 / □ 山 住 持 海 寶、……、/心□……、/□□、惠□、 惠祥、惠□。/

(6)

2. 智果寺聖諭碑(萬曆十六年) 現存智果寺藏經樓前小院中。碑長方形,通 高248釐米,碑身高171釐米、寬111釐米、厚20 釐米,額高77釐米,楷書「聖諭」二字。碑分三 段,上段刻「勅寺僧諭」,楷書15行,每行8至12 字不等。諭尾年號上,鈴有「廣運之寶」璽印。 中段刻「御刻聖母施佛藏經序」,楷書3 1行, 行2至2 0字不等。下段刻「吏部尚書申時行等贊 序」。陳顯遠《漢中碑石》第34頁有拓本圖影, 第175-177頁著有錄文。茲據原石校錄如次: 皇帝勅諭洋縣智果寺住持及/僧眾人 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經典,/用以 化導善類,覺悟羣迷,/於護/國佑民, 不為無助。茲者,/聖母慈聖宣文明肅 皇后命/工刊印,續入藏經四十一/函, 並舊刻藏經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頒布 本 寺 。 爾 等 / 務 須 莊 嚴 持 誦 , 尊 奉 珍 藏。/不許諸色人等故行褻玩/,致有遺 失、損壞。特賜護持,/以垂永久。欽 哉,故諭。/廣運/之寶。/萬曆十四年九 月。/║ 御制/聖母印施佛藏經序/ 朕聞儒術之外,釋氏有作,以虛無 為宗旨,以濟/度為妙用。其真詮密微, 其法派閎演,貞觀而後,/代譯歲增,兼 總群言,包裹八極,貝葉有所不盡,/龍 藏有所難窮。惟茲藏經,繕始於永樂庚 子,梓/成於正統庚申,由《大乘般若》 以下,計六百三十/七函。我/聖母慈聖 宣文明肅皇太后又益以《華嚴》、《懸 談》以下/四十一函,而釋典大備。夫一 心生萬灋,萬灋歸/一心,諸佛心印,人 人具足,勸善覺迷,諸苦解脫,/一覺一 善,皆資勝囙。是以聞其風者,億兆為/ 之翕習;慕其教者,賢愚靡不歸依。則 知刑賞所及,/權衡制之;刑賞所不及, 善灋牗之。蓋生成之表,/別有陶冶矣。 先師素王亦云:聖人神道以設教,/善世 而博化,諦觀象教,詎不信然。恭惟/聖 母,濬發弘願,普濟群倫,遂托忠誠誘 善,勤待傳宣,/廣脩眾囙,乃印禪經, 佈施淨土,兼立梵宇,齋施/僧倫。成 脩寶塔,立豎於虛空;繪塑金容,散捨 於/大地。濟貧拔苦,召赦孤幽。無善不 作,無德不備。/證三身於此世今生,明 四智於六通心地。普惠/雲興,普賢瓶 瀉。大垂玄澤,甘露沾灑於三千;遍/覆 慈雲,灋雨滋培於百億。無微無詎,感 受益而/蒙榮;有性有生,盡餐龢而飲 惠。俾福利之田,與/人同樂;仁壽之 域,舉世咸登。如是功德,詎可思/議。 且如來果報,從無量功德生,一切善言 之贊/歎,一切善氣之導凝,我/聖母誕 齡,如天永永,我國家保泰,降福穰穰 矣。于乎盛哉!大覺之教,宜其超九流 而處尊,偕三五以/傳遠也。/萬曆十四 年九月。/║ 聖母印施佛藏經贊有序/ 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 學士臣申時行等奉/勅撰/ 臣 等 竊 聞 釋 教 來 自 西 土 , 興 於 東 漢。其說主清淨出世,帝王所/不道,然 而訓化廣大,義旨遐深,要歸於澄澈心 性,利濟民物,是/以雖當儒道昌明,宇 宙淳和之際,而其書不廢。《大乘》、 《般若》以來,/祖祖相承,心心相印, 卷帙益多,裒為大藏,總括禪言。武庫 莫方/其富,尊函禁地,緇流弗覩其全, 非俟/聖上垂仁,曷以播宣斯理。我/聖母 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德昌人寰,功周灋 界,融最上之真諦,懷/大覺之弘慈,乃 印施茲藏,以祝延我/皇上無疆之曆,而 推其餘,以佑/國庇民,意甚盛也。臣等 因得涉獵,稍窺玄微,似於儒理,亦有 相發/明者焉。謹對揚/皇上之休命,奉 宣/聖母之德意,拜手稽首,為贊曰︰/粵 惟聖道,如日麗天,萬有畢照,誕被八 埏。亦有釋教,/如月破闇,接引未來, 超登彼岸。於皇/聖母,毓成/帝德,治

(7)

化丕覃,億兆寧一。載弘大願,永拔沉 淪,外息諸緣,/內淨六根。嘉與眾生, 永臻覺路,皈依十方,如寐得寤。/諸佛 妙義,如恒河沙,示權顯實,會演三車。 若誦一句,/若說半偈,是人功德,盡 未來際。況茲大藏,建寺延僧。/成脩寶 塔,造捨金容。廣施貧苦,普救幽冥,功 德無等。/喻如虛空,續焰分燈,灌頂輸 露,火宅□涼。昏衢錫炬,/迷川寶筏。 如無盡意,似功德林,廣度有情。四流六 道,/咸歸正乘。微塵國土,徧蒙佛力。 一一國土,皆/聖母德。微塵世刦,流佈 施經;一一世刦,皆/聖母齡。乃惟本 願,為/帝祝釐。/天子萬壽,與天巍巍。 我惟本願,為國祈福。/天子惠民,澤施 添灋,匪民是庇,國祚茂延。助我聖道, 日/月並懸。是藏流行,無界無盡。施者 功德,亦莫究竟。/ 皇明萬曆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欽 差整飭漢羌兵備兼撫民鹽法水利分巡關 南道陝西按察司僉事臣郭元桂,/陝西漢 中府知府臣田禮門,/陝西漢中府洋縣知 縣臣李用中,立石。/║ 3. 勅賜智果寺頒布藏經碑記(萬曆三十二年) 現存智果寺藏經樓前小院中,刻於萬曆十六 年《智果寺聖諭碑》之碑陰。碑額處有「永鎮漢 洋」四大字,楷書。今據原石錄文如次: 勅賜智果寺頒布藏經碑記/ 過 去 僧 ︰ 瑞 雲 峯 、 貴 玉 □ 、 鑑 真 空 、 普 潤 澤 、 普 來 、 惠 敬 、 河 魁 、 河 政、深乾、普祿、普載、河遇。/欽賜 紫衣禪師邃空谷,法□安隱堂。建樓為 □︰僧羨正堂、昂接堂、瑚寶珠、奧天 機、素白雲、潤古松、印心宗、照進、 覺善、/本山。豎碑為首僧︰深語、普 雲、普提、深常、普俊、河澤、河賢、 河淵、普舉、河記、普亨。及閤山僧眾 開具於後︰/ 普陀、普善、普坤、照書、河友、 湧 玫 、 深 礙 、 河 用 、 河 通 、 照 濟 、 照 敘、沙佃、沙清、沙立、沙津、照紀、 沙 為 、 河 春 、 河 木 、 普 志 、 河 順 、 河 信、普珠、河鑾、普能、沙漢、沙鎮、 照溢。║ 沙銳、照勳、照琴、照洪、照存、 真 惠 、 洞 孜 、 照 義 、 普 惇 、 普 計 、 普 忝、普山、照實、照淨、照庫、照德、 照 厚 、 沙 遠 、 照 玘 、 沙 亮 、 沙 選 、 普 □、照江、照應、覺惠、沙秀、洞廣、 沙端、照謂。║ 沙寅、照望、照河、照知、明舟、 沙 登 、 沙 京 、 洞 滿 、 惟 宋 、 惟 盛 、 照 威、惟訪、照昇、照迎、惟孝、惟明、 普 仲 、 覺 真 、 洞 車 、 照 頂 、 沙 従 、 洞 川、照春、照言、洞才、洞良、洞連、 洞虎、照福。║ 惟淨、惟海、沙合、照乾、洞方、 惟 曉 、 惟 希 、 惟 行 、 惟 第 、 照 洗 、 照 月、惟闊、沙榮、惟僧、惟浩、惟遠、 惟 要 、 洞 琦 、 淨 彩 、 照 性 、 照 臹 、 照 覺、惟茂、惟景、沙權、洞鈴、洞平、 洞昇、照其。║ 河興、洞謙、淨讓、惟化、惟政、 惟祥、惟昶、洪如、惟憂、洪高。║ 淨佩、沙釗、洞錫、惟顯。║ 終 南 山 第 二 十 八 代 續 臨 濟 宗 泒 : 惟 鴻 定 方 清 , 理 性 盡 海 通 , 從 聞 如 實 相,本源思緒宗,天然何修證,經玄體 自融,心澄觀意鏡,萬伐益興隆。又法 泒:淙溪溢滿漴,普濟潤瀁濛,汪洋潮 汪漢,津渡溙溮漋。 大明萬曆歲在閼逢執徐年中呂月中 旬吉日,命筆僧照實書,督工住持普観同 眾立。/古臨濟宗枝第二十□代慧正、普 覺、智圓、通湛、海清;廣演法界性,永 遠德洪宗,永遠語了法;德煦明智惠,妙 覺祖師道,廣深普照惟。第二十七代。/ 鐫字匠康三、寗汝玉、李汝桂。/

(8)

4. 宿智果寺四首(萬曆三十四年) 現存智果寺大殿左側,嵌於牆壁中。碑橫方 形,高70釐米,寬23.5釐米,楷書31行。陳顯遠 《漢中碑石》第187-188頁著有錄文。茲據原石以 及洋縣博物館所藏之拓片,校錄如次: 宿智果寺四首/ 招 提 夜 半 見 如 來 , 寶 月 青 蓮 徹 殿 開。瓶水/方澄僧偈定,爐煙正嫋籟聲 回。鄉心有□/臨初地,官況無情聴落 梅。願得大千蒙舍/利,慈輝弗耀獨徘 徊。/ 漢 江 東 去 抱 城 流 , 高 閣 空 含 物 外 秋。僧舍/不關花雨亂,禪心常定鉢龍 遊。塵根誰識/功名薄,宦海難同心事 幽。安得遠公來接/引,談經時過完溪 頭。/ 閰 浮 荒 寺 接 孤 城 , 煙 樹 蒼 茫 一 □ 行。初月/臨軒關欲閉,三星隔水客猶 征。禪堂寂寂/慈雲繞,梵宇微微慧火 明。俗吏不知清唄/罷,風篁頻送夜來 聲。/ 藏經閣內有勅賜藏經千卷。/ 龍 章 天 外 煥 波 羅 , 黯 淡 風 塵 此 一 過。嵐氣/依微江瀨遠,鐘聲浮泛月明 多。天家飛輓/貧蘭寺,四海貂冠寂武 歌。火宅已堪炊萬/姓,慈航何日渡恒 河。/ 丙午二月五日,城、洋三廣文群, 兩邑/游士程萟智果禪林。時城固謝明 府/丈烈火樹招遊,賦此以謝。/ 結社梵王宮,詞林挾策雄。散花回 元夜,把/酒坐春風。治具分恩劇,交驩 引誼隆。君情/濃於醴,泥醉媿山翁。/ 子房山/ 辟 穀 於 今 幾 歲 華 , 青 山 鎮 日 鎖 煙 霞。赤松/一去韓心結,黃石留傳漢祚 賒。羽士壇空/芳草漫,帝師祠邃大江 斜。人間遮莫浮名/好,未許弓藏祗自 嗟。/ 洋令河東姚誠立/ □(萬)曆歲次丙午春仲月既望。/ 5. 重脩智果院第六次序(雍正二年) 現 存 智 果 寺 , 嵌 於 大 殿 右 側 牆 壁 中 。 碑 橫 方形,額佚,漢白玉質,高60釐米,寬90釐米。 行書28行,滿行27字。清雍正二年(1724年)立 石。陳顯遠《漢中碑石》第205頁著有錄文,茲據 原石校錄如次: 重脩智果院第六次序/ 自/佛教興而梵宇廣建,名刹不勝屈 指矣。至其/居甲者,則莫乃智果寺。遡 厥由來,實至/順三年法珪為之創始也。 然第有基址,/而未底其全。嗣後,萬曆 十四年,/太皇太后夢感繪圖,大發慈 悲,頒施藏經,勅/賜建脩,其規模遂為 之宏闊。樓殿廊廡,/巍然美備,洵漢上 之巨觀也。特歷年遠/久,風雨摧殘,補 葺者雖經數次,而沿至/大清康熙年間傾 圮者殊多,惟大殿與/天王殿尤甚。士庶 僧眾目擊心傷,咨嗟/歎息,未易為功。 敬邀本村善士楊魁芳/主勷乃事。芳忻以 興工為己任,焦思勞/慮,百計啚維,日 夜辛勤,善用施為,眾化/十方,交相成 功。於是廟貌煥然,法像更/新,荒林壯 麗,鄰社增輝,擬之先規,不少/□焉, 此固/佛祖之感應,亦以人力之居多也。 因勒石志/功,以示後之識所從來云。/ 邑 庠 生 李 越 篆 額 , 吳 爾 望 、 孫 思 仲撰文;/鄧永祚、李鳳翱、鄭朝相議 撰書;/首事僧方鼎,司庫淙蓮,經理 溪宥,/募化僧溪明、定奇、清序、溪 寅;/協脩僧定通、宗啓、溪□、定環、 溪賓、方印、方悟、溢澄、方溢、/清 淵、方體、方聰、清慧、定積、定魁。/ 西安府興平縣鐫字匠薛柱。/ 峕 雍 正 貳 年 歲 次 甲 辰 孟 夏 吉 旦 謹 書。/

(9)

6. 勅賜智果院重修第六次碑記(雍正四年) 現立於智果寺大殿前院子左側。清雍正四年 (1726年)立石,碑首高80釐米,碑高174釐米, 寬80釐米,厚24釐米。碑陰為眾信題名,漫漶不 清。茲據原石錄文如次: 勅賜智果院重修第六次碑記/ 美哉茲寺,復煌煌乎,壯觀也哉。 而 其 成 功 之 由 , 蓋 較 之 前 此 而 有 難 焉 者。稽茲寺之自來也,大元至順間始有 基址。有明而還,屢擴大之,至萬曆而 極盛焉,以蒙/勅修故也,歲今幾二百年 矣。殿宇袖樣多所圮頹,寺僧方鼎等起 念修理。而工程浩繁,未敢輕舉,無非 慮極盛者難為繼也。幸有居士楊氏者, 慨然以重修為己任,督事以來,殫心竭 慮,/廢寢忘食。其同事諸人暨閤寺僧 眾,服其公且能也,亦皆協心戮力,共 勷厥事。又幸值/國朝聖聖相承,人安 物阜,民氣裕而從善,輕凡所募,遠近 紳衿商庶,莫不踴躍鼓舞,捐金運木, 無或惰志,故不數年而先有補葺經樓之 舉,/大雄、天王殿次之,羅漢、山門又 次之,五祖殿則創修焉。而且諸像之莊 嚴,棟壁之藻繪,莫不備極華美,令人 於觀止之餘,謹天下無難治之事,惟在 治之者得其人耳。是役也,爰始於康/熙 辛丑冬,落成於雍正丙午春,特銘碑誌 其本末,以示繼起而有功者知所感焉。 至於/佛教感召之說,即非吾儕所知, 即本寺之形勝,猶特有繪圖焉,無容贅 也。是為序。/ 文林郎知洋縣事知縣黃朝麟,/洋 縣縣丞吳夢熊,/洋縣典史袁鳳儀,/儒 學教諭魚鶚翔,/儒學訓導任裕英。/本 邑助緣舉人張以棕、張如陵、李湛、白 瑛 、 張 震 程 , 助 緣 貢 生 王 特 生 、 段 有 光、張璉,/邑庠生熊忠相撰文,/邑庠 生陳墀,宋沖齡書丹。/本村濟修會首生 員李越、吳爾望、鄭朝相並書丹。/本 邑僧會司李泰。洋縣助緣鹽商王□弼、 王垂統,助緣信客孫思聖、洪大倉、趙 清。鄷山助緣道人馬仁澤、白□惠。城 隍廟道人趙本一。遠門觀道人李本惠, 隨緣道人王來蓬。/□泉寺助緣□普寧、 普諄、普具。湧泉寺住持廣濟,池南寺 住持朗邙、朗林、永喜。閆良寺住持本 原、常貴、本□。安山寺住持慧明。尹 家河王門劉氏。/城固縣助緣□□陳元 文,信士陳榮宗,生員李天成。褒城縣 助 緣 木 商 許 子 沁 。 本 村 助 緣 生 員 魯 學 孔 。 石 羊 村 信 士 鄧 景 謀 、 鄧 忠 、 鄧 昌 靈、史光揚。南壩蕭久新。本村信婦孟 門李氏。/本村前社三□會眾信人等助米 一石有零。三寶門眾信人等助米壹石五 斗,錢五百文。本村後社觀音會眾信人 等助米豆壹石。屈家灣信士屈世興、生 員屈振名、屈世吉。/文昌會二年會首出 錢四百。三年會首出錢壹千。子房山會 首出錢六百,俱入寺內。大江垻信士牟 □功、劉一和、張一穗、張一歆、張朝 桓、張璜、華一忠、張一才、張□□。/ 朝 莪 眉 山 有 願 未 遂 信 士 楊 魁 芳 、 張 素 文、王君甫出錢四千文,充用寺內。孫 家坪信士王薈、杜須和、何奉成、杜玉 京。本村助緣信士石玉。江村信婦朱門 梁氏,/木匠高廷佐、高大儒、高佐善、 楊□棟、楊以仁、田開世、任五德、王 朝 陽 、 侯 起 鳳 、 李 如 梅 、 高 相 儒 、 蒙 福、高一傑,木商吳蒙潔。江村信婦朱 門李氏,/木匠楊□秀、朱一□、余崇 貴、高念儒、高□儒、姚景龍、張全、 朱一清、李大典、高昆如、高士能、鄭 朝功,解匠王自禮、孟化齊、王秉義。 江村信婦朱門李氏,/泥水匠王君用、 馮自福、李守義、張□、王承宗、李朝 棟、岳鳳,釘棧匠李奉才、王聯第、李 奉□、王惠,解匠李萬春、孟志、王秉 智。白家村信婦秋門白氏,白門□氏, 白門苗氏,秋門李氏,/畫匠蔡□、張景

(10)

賢、高違元、王國幹、蔡仲耀、張奉圖, 謄獸匠李體固、張萬壽、□匠宋梅、曹振 福,灰匠席鼐,鐵匠賈惟輦、賈□壽。石 羊村信婦鄧門李氏。/ 峕/雍正四年歲次丙午姑洗月土浣良 辰,搃理功德主楊魁芳謹立。鐫字匠:張 雲綺,男有義。石匠:謝敬安。/ 7. 重修藏經樓碑記(雍正四年) 現存智果寺。碑長方形,高138釐米,寬69釐 米,厚14釐米。楷書19行,滿行35字。陳顯遠《漢 中碑石》第43頁有拓本圖影,第206頁著有錄文。一 碑雙面,此為碑陽,碑陰為眾信題名。今據拓片及 原石錄文如次: 重修藏經樓第一次碑記/ 漢江之濱,智果院中,有高閣焉。 固萬曆間所/勅修以藏經處也。舊建者/聖 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曾因夢感,故有 是舉。又云:有樓以來,從無冰雹水火 之災,蓋皆/佛德感召所使,信斯言也。 則斯樓固當永存於不朽者也。特以世代 久遠,風雨摧殘,至康熙/四十年間,幾 有傾圮之虞。幸有庠生宋、李二氏者起志 修理,爰邀各處會長並本寺僧/眾,募化 十方,董率重修於康熙五十二年,聊且告 成。特功程浩大,未及完俻,不能無待/ 於継起。又得居士楊氏,再加修飾,而經 樓之修,至此得滿其志矣。爰是述其本末 而誌/之,以至不替云。/ 文林郎知洋縣事知縣黃朝麟。/ 本村督修會首:吳元普、張自賢、 楊德彥、鄧守毅、王□□、劉有本、王 永嗣、孫宋仁、王澤普、/王勳貴、吳元 鼎、石玉、李猶龍、□一祥、楊□、楊應 □、孟□芳、張福、張素義、/鄧□能、 李尚質、楊芳□、黃伏□、李□古、魯 知、王朝幹、楊武毅、謝於□。/謝村鎮 東韓村會首:陳伐□、生員楊□忠、楊方 □、陳偉勳、田開通、陳啟、趙從義。/ 助緣貢元王璠、生員李天賜、居幹袁 文、信士章雲□、蕭冬新。/助緣信客 山西李釗、朝邑徐爾前、……、趙□ 城、……、梁□才、信士魏□蘭、/□ □楊□文、金□□、楊輝聲、鄭□賢。 解匠王天虎、石工張雲奇。/ 雍 正 四 年 歲 次 丙 午 姑 洗 中 浣 之 辰,功德生宋應元、李雲龍仝謹立。/ 碑陰楷書22行,滿行45字,兹據原石錄文如 下: 謝村鎮眾信:生員粆景□、□焦 蘇、劉成蘭、秦天□、吳□、張洪福、 趙□□、粆連璧、楊其□、孫繼秀、 李□□、田開海、田開□、/生員陳我 志、楊景□、粆惟欣、孫景思、孫景 □、田朝、張秉禮、王□、陳其由、 王登佐、鄭連斈、□普世、田開用、 粆全忠、/生員陳我蘊、段積功、張合 理、孫景福、孫弘、粆錫祿、粆錫爵、 王善帝、李蔚菶、田粒、張洪祿、吳 君潤、劉戡、劉□、/生員陳我積、李 作相、粆景言、孫景祿、孫緇繡、張一 恒、王貴、王道明、陳君璽、劉淮、陳 惟炎、趙□智、蒲漢章、王敬。/東韓 村眾信:生員□天錫、生員王以銑、生 員王□□、陳惟吉、楊弘緒、王志、劉 □齊、馬吉祥、陳窯、陳君必、陳弘 得、楊弘功、劉□、/生員陳墀、生員 王□瑺、陳義德、陳□忠、王繼宗、劉 有餘、劉浩、陳榮、陳□福、蒲如貴、 蒲漢英、劉以為、劉爾振、生員劉□ 海、生員王元第、岳鐘靈、吳君潤、 岳鐘秦、生員王以□、楊弘義、王清 之、趙一文、蒲如金、楊文林、陳□ 得、焦欣、鄧□□。/山寺秤□浮、李 名聲、張三□、張三元、黎如金、黎如 □、黎珍、郭成業、郭□、張希寰、汪 以奉、張應灰、李君宰、李君相。/土

(11)

地廟眾信:鄧漢佐、黃景選、孟文智、 黃邦璽、鄧漢甲、鄧漢用、鄧沁、鄧漢 信、鄧珒、鄧良才、鄧一呂、孟文美、 孟文遇。/白廟村眾信:生員李式衡、李 式南、李標、李橘、信士李景□、孫沐 恩、李桐、楊□彥、周世祿、梁奉翔、 王和基、孟文盛、黃伏亮、/李國榆、孫 沐祿、梁爾爵、張大涵、楊振聲、梁爾 □、孫沐寵、李杭、苗爾碩、苗逢春、 閆爾倫、袁知溫、李朝階、孟帝□。/本 村 助 緣 眾 信 : 李 開 鄴 、 吳 元 馥 、 金 其 林、張素文、程一祥、吳求貴、趙璽、 金積貴、張素隆、金連貴、李繼廣、李 上彩、鄧一振、/王昌緒、魯秉義、李 尚義、王秉瑜、魯秉信、孟兆罷、王洪 升、石現奇、張宏、□企賢、金成劉、 王之臣、王錫侯、鄧一春、/鄭開甲、 王加珍、張文選、薛繼春、鄭仲斈、李 束信、李奉翔、黃玉璽、謝於屏、張內 修 、 張 訓 第 、 陳 以 良 、 王 振 舟 、 何 一 林、/楊武烈、吳元良、李尚智、王加 相 、 孟 兆 態 、 顧 繼 宗 、 魯 世 勳 、 鄖 洪 基、張庶、李綱、王命臣、魯敏、王洪 統、/吳承宗、吳元亨、趙之臣、顏繼 才 、 趙 作 林 、 鄭 朝 法 、 韓 光 前 、 金 盈 貴 、 張 素 恩 、 張 子 成 、 鄭 朝 功 、 石 現 可、王洪緒、/生員孫思仲、李□文、 李尚素、張繼美、孟文□、黃伏正、石 現 秀 、 張 愷 、 李 上 林 、 王 廷 □ 、 王 問 臣、孟帝臣、鄧企榮、/生員王懋德、 孟連芳、王朝楨、周維新、張永貴、張 仲仁、孟文彩、趙開春、李開太、鄭仲 義、趙金龍、張素仁、王文秀、/顏有 德 、 李 上 □ 、 馬 文 英 、 楊 應 祥 、 李 上 賢 、 王 志 元 、 孟 元 宰 、 李 上 和 、 劉 為 相、張子功、張素行、禹洪功、鄖洪。/ 河南眾信:朱元清、□奉祿、李岐山、 李世名、李子湖、張緒統、吳永和。/合 寺僧眾:方鼎、溪宥、定奇、淙啓、定 環、溪振、清緒、定穩、定積、蒲慧、 蒲淵。/首事定通。經理溪正、淙聯、溪 明、定香、淙常、溪印、定安、方悟、 方印、定志。/ 8. 重修勅賜智果寺勝境全圖(雍正四年) 現存智果寺大殿前院子中。碑首高80釐米, 碑身高1 7 4釐米,寬8 0釐米,厚2 6釐米。一碑兩 面。碑陽為「重修勅賜智果寺勝境全圖」,圖中 雜有兩首詩文,右側曰:「智果寺從至順隆,/於 今不改梵主宮。/當年覺夢原非約,/此日繪圖即 是空。/」左側曰:「翠柏參差籠殿碧,/慈雲繚 繞映霞雲。 /有人問到藏經處, /只在回頭顧岸 中。/」且左上角有「雍正四年春三月朔四日吉 旦」字樣。茲將原圖仿繪於次: 碑陰為各村督修會首眾信題名。茲據原石錄 文如次: 本村前社督修會首︰王錫侯、室人 梁氏、李翼龍、李尚綱、張福、李玉、 鄧企榮、陳□忠、張弘、室人劉氏、李

(12)

尚義、魯世勳、楊武毅、王命臣、王詠 嗣 、 薛 企 賢 。 助 緣 眾 信 : 王 加 珍 , 室 人楊氏,張廉、孟帝臣、李尚宄、張□ □ 、 孟 在 □ 、 周 蔔 玉 、 顏 繼 宗 、 陳 □ 相 、 李 尚 志 、 李 尚 信 、 李 尚 素 、 王 錫 命、何忠孝、龐企祥、張登……、/楊 應 選 、 王 問 臣 、 室 人 趙 氏 、 石 中 斈 、 黃 伏 正 、 王 弘 緒 、 王 昌 □ 、 石 仲 德 、 王 加 租 、 王 召 臣 、 王 命 召 、 孟 連 芳 、 楊 武 韜 、 王 錫 正 、 楊 承 統 、 馮 文 義 、 張……、/孟大猷、李尚智、王澤普、 王汝舟、李尚林、王天福、魯秉、魯親 臣、魯世臣、王榮、楊桂芳、孟帝間、 王 振 舟 、 王 振 江 、 鄭 洪 吉 、 孫 聖 業 、 張……、/王昌貴、孟紹統、楊應祥、王 文志、魯聖聚、石現珂室人王氏、楊子 建、李尚彩、鄧春、馮文英、張廷臣、張 燦、王弘紋、鄖洪召、孟帝相、……、/ 宋楷、化主張愷、石現奇、魯霧室人張 氏、孟蘭芳、鄧二聚、王禾瑜、宋模、王 昌緒、□命聀、石仲彩、王槐、魯章、孟 企鄒、何一奉、孟應世、孟文彩、魯企 敘、李尚□、李奉才……、/石現秀、王 廷臣室人賈氏、主筆生員孫思仲、信婦孟 門劉氏男、生員孟鐸、王之臣、禹洪功、 鄧一振、張繼漢、李尚賢、顏貞□、王濟 龍、宋棟、魯聖魁、周信、孟易世、孟傳 統、孟元宰、袁質醖、楊王芳……。/ 後社督修會首︰趙作舟、李開太、 吳爾仁、趙金樓。助緣眾信:張素恩、 趙寧堯、張素恩、吳爾昇、吳爾振、鄭 仲義、吳永貴、張素禮、鄭朝恭、鄭開 陽 、 張 成 吉 、 金 其 林 、 張 自 得 、 薛 繼 □……、/李尚質室人梁氏、薛繼春、 程 一 祥 、 謝 於 屏 、 吳 爾 惠 、 黃 玉 璽 、 李 開 鄴 、 金 連 貴 、 李 奉 惠 、 張 自 成 、 趙 之 宰 、 張 素 榮 、 劉 □ 漢 、 韓 光 前 、 鄭 仲 禮 、 張 作 斌 、 韓 光 祥 、 張 繼 謙 、 張……、/司庫謝於翰、化主張素文、 吳永和、張內修、鄭朝法、金盈貴、金 龜聚、王一祥、李奉□、吳元良、鄭朝 綱 、 薛 繼 升 、 吳 士 能 、 張 素 行 、 趙 作 林 、 張 自 仁 、 □ 大 魁 、 李 懷 遠 、 張 景 元、吳……、/司庫張自賢、趙璽、張 自忠、張承統、張文美、張自裔、金積 貴 、 李 來 信 、 李 鳳 池 、 吳 爾 義 、 鄭 仲 受、馮奇、韓光世、李繼廣、金承劉、 吳爾忠、張自英、張景奉、張……。/ 土 地 廟 督 修 會 首 ︰ 生 員 鄧 永 祚 室 人嶽氏、鄧琨、黃邦璽、鄧漢佐、鄧永 昌室人張氏、黃伏印、孟文智。眾信: 黃欽宗、鄧之傑、鄧漢業、吳滑、孟星 魁 、 黃 奉 璽 、 黃 君 璽 、 李 興 唐 、 黃 圭 璽、黃卓英、黃伏業、鄧秩、鄧漢伯、 鄧……、/鄧永錫、鄧永福、鄧琬、鄧 密、黃伏振、黃真宗、鄧天受、鄧卓、 鄧企祥、孟文盛、孟作奎、黃仁宗、黃 青璽……。/ 白廟村督修會首︰楊奉、孫沐祿、 梁奉舞。眾信:李式甫、生員李□標、 楊振聲、張企貴、劉芳世、劉芳奇、李 式義、孫沐潔、孫思義、張大舍、王文 斈 、 張 大 有 、 王 企 聖 、 苗 天 奇 、 苗 爾 碩、梁爾爵……、/生員李式衡、生員 梁□、李國英、孫思敬、孫沐惠、孫沐 福 、 劉 芳 魁 、 孫 沐 朝 、 閆 爾 倫 、 李 式 □、梁奉翔、張大才、李杭、孫沐恩、 楊輝聲、□廷……。/ 白陽灣會首︰生員李天賜、生員趙 奠、李榮貴、何景斗、古居龍、趙俊、 曹永隆、左成志、李敬宗、寧世名、恂 三重、陶世清、楊圖鳳、劉朝陽、趙統 文、張于祥、李克信……、/趙志、生員 熊中相、陶瑜、李繼周、余希孟、赫連 貴、趙全、楊圖龍、李維世、封爾伯、 鄭可掄、陶世傑、陶世振、鄭可舉、恂 喜如、張景柱、李世榮、左聀……、/趙 世歆、生員余希英、趙斈文、方世英、 余希孔、左秀、趙企賢、李宗周、李如 玉 、 龍 興 雲 、 丁 良 才 、 陶 世 孟 、 熊 廷

(13)

秀、趙秀、陳建功、張景秀、李恊典、 穆繼文……、/趙企蛟、生員趙學普、 陶世臣、熊廷□、熊廷珍、左賢、趙世 績 、 熊 廷 甫 、 張 倫 如 、 鄭 可 會 、 恂 自 文、趙羅賓、方世傑、張可志、趙睿、 趙呂、李敬典、孟企才……。/ 白家村東心墟會首︰白大玉、生員 白璧、禮生白我斈、白大本、白大謨、 白我惠、白大猷、白大臣、白大智、苗 春秀、苗如蓮、苗如桂、白大德、王忠 孝、左繼宗、史志聖、周斈□……、/秋 魁、王自成、生員張龍惠、白大蘊、白 簡、寧甫德、白我善、秋騰、生員秋連 甲、王自敬、苗睿、李爾魁、李國鼎、 白訓、史志義、王丕明、白我懷……。/ 澗 溪 垻 會 首 ︰ 生 員 白 藻 、 生 員 白 琬、白大經、楊國柱、白琮、白玉石、 白大宝、任重、笱好斈、陳石壁、陳宗 義、白甫、張秀、趙宰、張明、張英、 杜家□……。/ 五 間 橋 江 村 會 首 ︰ 宋 君 祿 、 朱 琬 、 生 員 韓 元 聲 、 生 員 宋 榮 宗 、 生 員 李 世 榮 、 張 應 祥 、 梁 名 世 、 朱 志 貞 、 朱 秉 厚 、 梁 輔 世 、 梁 士 乾 、 朱 濟 世 、 韓 金 聲 、 韓 芳 聲 、 朱 永 祿 、 王 禮 奇 、 高……、/生員朱嵩生、生員朱明珠、 生員朱棟、生員韓振聲、生員趙珊、生 員陳甡、路得元、朱自得、朱朝選、朱 朝斈、梁維世、梁士□、朱朝林、韓紹 □、劉景春、朱敬、高登雲、彭……。/ 馬 暢 會 首 ︰ 生 員 □ □ 先 、 生 員 楊 梓、生員文可達、生員文可超、生員冉 體乾、生員冉開先、張秉公、高亮采、 張棟先、張弘猷、張秉信、王用士、董 天申、蘇大猷、冉體乾、冉體亨……。/ 王莊村會首︰生員王遐、劉大儒、 張天祥、王廷秀、王廷瑚、王廷賓、王 振朝、張漢有、劉濟仁、張奉祥、張奉 顕 、 張 奉 龍 、 王 廷 楊 、 王 大 用 、 王 廷 槐、吳士成……。/ 山 寺 村 會 首 ︰ 王 君 □ 、 王 命 才 、 蘇 梅 、 李 用 中 、 朱 自 貴 、 黎 如 銀 、 郭 秉儒、生員王師孔、韓偉、王光祖、蘇 楊、蘇敬、王政祥、高自得、楊起崑、 王世相……。/ 馬 家 村 秤 溝 灣 會 首 ︰ 馬 光 辰 、 李 君 相 、 馬 光 態 、 劉 威 、 馬 光 遠 、 馬 惟 吉、劉際運、馬天良、馬廷芳、劉武、 馬耀吉、張起舉、張聯□、鄧自奎、汪 一林、張應光、張……/鄧企統、李君 宰、魯智、劉茂、馬光雍、馬廷雲、馬 光文、馬光元、馬珠吉、馬天佑、馬光 輝、張文運、蒙畧、蒙廷元、蒙懷禮、 蒙雲、蒙賜瑜……。/ 後 村 會 首 ︰ 生 員 米 廷 珍 、 生 員 米 維秸、米維□、蒙賜雍、生員任君□、 夏 興 賢 、 袁 希 安 、 夏 倫 、 袁 有 鄰 、 蒙 賜珠、袁永□、蒙賜暦、苗金聲、黃登 科、華陽楊在河……。/ 湑 水 鋪 池 西 村 會 首 ︰ 馮 景 連 、 馮 學京、生員馮執中、生員馮□高、生員 □雲貴、王秉潭、朱維新、張雲漢、盧 □、馮虞吉、龍昌祚、紀傳信、紀現、 紀世經、張涵、侯會、紀……、/ 龐 家 店 會 首 ︰ 生 員 龐 振 襄 、 生 員 王 祥 、 祀 生 楊 習 震 、 龐 維 襄 、 生 員 羅 大德、王禦世、王子惠、龐興襄、龐定 襄、龐光襄、龐菼、王□深、羅躬修、 羅大經、羅純修、龐登、聶丕□、□□ □ 、 龐 清 □ 、 生 員 陶 明 安 、 生 員 曹 登 雲、生員陶元秀、生員陶元俊、生員陶 元愷、生員羅大倫、李子湖、王文英、 吳世臣、陳冕、李貞、朱讓、陳世祥、 馮貴、劉金聲、陳守德、李名世、韓一 元、楊國才、袁海□……。/ 龍王溝會首︰陳世振、朱自興、王 命仁、趙顯、陳猷、張起祥、吳廷忠、 陳 光 榮 、 陳 恒 、 劉 廣 業 、 馮 大 賓 、 焦 文、燕之茂、陳珠、左君愛。大江垻三 寶韓一正、張維極、王……、/朱舉榮、

(14)

朱自成、李式法、王俊、李來任、劉弘 業 、 金 福 壽 、 吳 廷 孝 、 陳 世 法 、 陳 世 忠、馬舟、王一春、郭世懷、李尚雲、 陳世貴、劉林會。助緣眾信:劉一和、 王應忠、……。/ 9. 智果寺保護經樓碑(嘉慶二十三年) 現存智果寺。圓額,高2 5釐米,中刻「皇 清」二字。碑高90釐米,寬53.5釐米,厚13釐米。 碑文楷書9行,行19字。為一碑兩面,此為碑陽。 碑陰為道光二十年《智果寺成立保甲聯防碑》。 今據原石錄文如次: 洋邑之西三十里有智果寺,不知起 於何時。至明/萬曆十四年,奉/旨創修 經樓,週圍築城約二里許。城外有壕, 所以/護持經樓也。其後近城之地,漸漸 侵削,不復如舊。/今約閤鄉紳耆、保 正、鄉地公議,凡城上樹木,自今/以 後 , 悉 屬 寺 內 公 用 , 僧 俗 不 得 刊 伐 , 城坎不得侵/削,庶幾經樓之永垂於後 也。/ 智果寺紳耆、保正、鄉地仝立。/ 嘉 慶 二 十 三 年 歲 次 戊 寅 三 月 初 一 日。/ 10. 智果寺補修第八次碑記(道光八年) 現存智果寺。碑長方形,高1 7 5釐米,寬7 9 釐米,厚13釐米。一碑兩面,此為碑陽。碑陰為 「五間橋、龐家店等村信士助緣碑。」今據原石 和拓片錄文如次: 勅賜智果寺補修第八次碑記/ 竊 聞 聖 人 以 神 道 設 教 , 其 所 以 益 人者多,感人者深也。至於佛教之說, 雖非吾儕所能知,但創修廟宇,粧塑神 像,前人既不憚其勞,後之人自/宜覌感 而興起焉。且茲寺也,自元至順始基之 矣,至明萬歷又增拓之矣,以迄于雍正 年間,復補葺經樓,重修佛殿、神像、 棟壁,煥然一新,越今/百有餘年,而 殿宇、棟壁滲漏圮頹者甚多。本寺僧天 章、遐齡、妙義等,不忍坐視,慨然會 請本村信士黃克健、孟廣和、鄭名顯, 孫發枝等,不敢言/重修,只以補之而 已。黃克健等以補修為己任。於是,自 道光元年,隨緣募化;至道光七年,方 乃動工,經樓、佛殿、天王、明王以及 山門、睡佛兩廊/殿,凡有滲漏者,皆完 密矣;凡有圮頹者,咸堅固矣。而且神 像棟壁,莫不煥然,無非人之力而神之 感也。/再者,寺內僧人田地,永不許當 賣於寺外之人,如違者,會首將僧人逐 出山門,永不許入寺,所當賣之田地, 仍扯回交與寺僧。當買之主,財物/兩 空,亦不得有異言。倘有不服者,指明 稟官,本地方眾會首仝立,後照。/ 又照:南院常住旱地,除廟基淨地 三畝貳分,東至古路,西至張姓,南至 鬼神壇,北至本寺,四至分明,並無包 占。此地,僧人永不得當賣。/本年樓會 新買水田二畝,/坐落高堰,秋粮一斗, 入寧八甲。/ 智 果 寺 眾 會 首 : 生 員 王 漢 章 、 生 員王雲章、生員楊法魁、廩生王三錫、 廩生李嗣鄴、生員李挺、監員黃鼎、生 員黃烺、生員黃煦、生員李自穠,木鐸 魯東周,保正孟廣運、黃天佑,老民趙 宗文,鄉地馮企才,李自高;功德主黃 克健、孟廣和、鄭名顯、孫發枝,代書 李大生、王貴,化主王可興、王銀山, 住持天章、遐齡、妙義,木匠鄧應天、 王進才、李文顯、張春發、王丕有、薛 魁 、 李 迎 春 、 張 秀 生 、 王 洪 德 、 李 自 成、黎永泰;泥水匠孟紹孔、宋元美、 黃喜春、孟聞孔、劉致和;鐫字匠王國 泰、楊春香、王開泰;畫匠陳士勤、張 魁中、李治遠;漆匠張岱、宋法金,鐵 匠 李 遵 禮 , 窯 匠 王 振 義 ; 閤 寺 僧 人 應 天、心田、智文、保定、慧如、心密、

(15)

自 超 、 壽 山 、 智 明 、 翠 山 、 盡 通 、 法 真、瑞山、妙成、智通、妙印、潤成、 智安、王山、通緒,保真;經樓住持應 宗,徒海發。/ 道光八年陽月穀旦立 郡庠生孟應 郊撰書。/ 碑陰楷書,雜以行書。碑上下分為16列,每 列上橫書助緣村鎮名,下直書助緣人名。今據拓 片和原石錄文如次: 五間橋助緣:生員夏繼禹、路朋、 左文成。謝村鎮助緣:生員陳洪制、萬 隆合、萬順德、孫世顯。東韓村助緣: 增 生 劉 蘊 玉 、 職 員 劉 鳴 玉 、 廩 生 劉 登 峰、生員王汝用、監員嶽鸞魯、地仙劉 永 順 、 劉 重 、 永 □ 祚 、 劉 登 岸 、 王 經 世 、 焦 雲 炳 、 劉 治 潤 、 陳 宏 謀 、 蒲 永 治、劉孝存、張宏志、劉登良。安陳村 助緣:陳仲福、楊道敏、楊宏春、陳仲 見、楊遇春、生員陳敬止。∥ 龐 家 店 助 緣 : 貢 員 蒙 蘭 生 、 職 員 蒙 賜 元 、 生 員 蒙 保 元 、 永 隆 生 、 黎 尚 貞、王法祥、黎明、馬義成、劉朝良、 張雷行、鄧學士、董孝生、王萬章、馬 士倫、王網舉、王思福、王法治、蒙君 賢、復生正、蒙應元、蒙亨、永生賃、 張文序、鄧序生、張雷春、黃世奇、王 高 存 、 王 義 安 ; 小 江 垻 : 宋 璉 、 王 洪 義。∥ 白 羊 灣 助 緣 : 生 員 趙 登 元 、 左 藏 玉 、 左 良 玉 、 左 成 玉 、 左 懷 玉 。 湑 水 鋪:生員馬自貞、陳義興、羅申修、韓 仲仁、周義。留村:蔡挺、張本法。馬 暢:高潤壽、高繼賢。南山經理會首: 朱秀□、秦朋、王守中、董好生、曹開 貴 、 李 應 法 、 □ 文 賓 、 劉 福 成 、 陳 文 林 、 胡 景 相 、 孟 尚 孔 、 馬 懷 德 、 黃 金 山、王成友、孫繼賢、王奉元。∥ 南山助緣信士:王世忠、孟宗孔、 吳 天 申 、 陳 茂 林 、 胡 文 官 、 孫 元 謀 、 陳 秀 林 、 陳 尚 林 、 朱 秀 山 、 朱 秀 魁 、 吳林、伍太雲、張廷吉、謝昌期、肖魁 選 、 孫 開 貴 、 耿 學 益 、 孟 貴 成 、 王 起 太 、 陳 文 林 、 關 從 德 、 黃 世 明 、 黃 世 統 、 黃 天 印 、 王 敬 天 、 王 欽 天 、 向 日 臣、王君才、楊王堯、張全德。∥ 韓 得 芳 、 謝 紹 安 、 楊 美 芳 、 胡 文 興、黃金道、陳宏、周文林、黃貴、朱 紫貴、朱秀元、高昇、李法、劉連、宋 世英、張世茂、馬禿子、董喜生、張洪 道、張通道、張文道、張成、張元道、 戴 文 和 、 趙 愷 、 趙 惠 、 陳 景 福 、 陳 大 治、鄧從本。城固縣:席廷傑,安陳村 生員趙子正。∥ 智果寺經理會首:中王廟李朝臣。 馬 暢 : 高 士 俊 、 何 天 愛 、 孟 奍 道 、 孫 壽 、 鄧 應 庚 、 劉 □ 安 、 李 義 興 、 李 秀 成 、 孟 宋 文 、 王 鳳 鳴 、 楊 茂 春 、 張 世 榮 、 王 夢 熊 、 金 天 □ 、 劉 治 □ 、 薛 企 賢 、 黃 逢 春 、 李 鳴 玉 、 李 治 興 、 王 安 泰 、 鄧 逢 春 、 王 見 功 、 宋 俊 民 、 李 治 成 、 李 喜 春 、 劉 永 章 、 孟 守 宗 、 梁 顯 宗、楊法。∥ 智果寺閤地方助緣會首:李文柱、 張居敬、李天生、黃茂、黃克好、李遇 春、王允中、楊成貴、鄧懷王、黃章、 劉永才、魯西同、魯秉道、鄧成玉、鄧 應 吉 、 李 天 京 、 黃 天 祥 、 孟 采 行 、 石 進成、楊成喜、王應郊、李寶玉、李如 玉 、 鄭 天 福 、 張 居 成 、 李 昌 惠 、 孟 序 林、梁振宗、朱萬才、楊仲有。∥ 趙 福 生 、 王 法 心 、 王 振 綱 、 張 九 魁 、 李 文 治 、 張 法 生 、 張 六 福 、 王 保 太 、 孟 效 孔 、 王 貴 誠 、 李 文 貴 、 李 文 喜 、 李 天 林 、 張 六 德 、 呂 奉 先 、 李 致 中 、 何 天 渠 、 張 得 祿 、 張 得 潤 、 張 得 福 、 孟 學 文 、 孟 學 詩 、 張 居 安 、 孟 維 貴 、 金 自 有 、 王 孝 娃 、 鄧 應 智 、 鄭 法 成、張成法、黃充保。∥

(16)

□ □ □ 、 禹 光 夏 、 吳 之 玉 、 程 學 義 、 程 學 道 、 趙 本 義 、 楊 成 福 、 李 文 倩 、 李 爭 榮 、 李 愛 榮 、 王 周 氏 、 李 恩 榮、張自理、王貴才、孟煥□、吳天成� 顏法紅、王旦元、宋繼先、王奉天、金 孝生、謝景芳、金隆生、李秀山、金天 德 、 金 奉 生 、 韓 自 治 、 孟 廣 敬 、 鄧 紅 春、王喜宗。∥ □ □ □ 、 鄭 有 立 、 李 春 采 、 黃 克 榮 、 黃 克 重 、 黃 克 敬 、 孟 應 先 、 黃 卓 德 、 王 大 有 、 王 宏 成 、 孟 溱 宋 、 宋 安 民 、 張 小 道 、 孟 法 有 、 金 天 序 、 張 元 有 、 王 開 來 、 李 法 有 、 李 自 植 、 李 治 有 、 王 世 大 、 張 貴 貞 、 王 朝 盛 、 李 高 枝、孟岳氏、孟有、李文孝、吳中理、 張思順、宋元朗。∥ 黃 卓 梅 、 黃 克 順 、 孟 欽 宗 、 王 宏 宗 、 孟 維 喜 、 張 六 成 、 鄧 青 春 、 王 景 太 、 孟 希 孔 、 劉 治 金 、 孫 法 魁 、 孫 法 能 、 金 天 有 、 韓 之 福 、 王 叢 科 、 王 貴 法 、 王 樂 天 、 王 一 邦 、 王 克 明 、 王 洪 猷 、 王 茂 和 、 王 洪 謀 、 王 宏 吉 、 楊 文 正、劉振喜、黃璡、韓國彥、劉永貴、 王成山、孟法孔。∥ 李 成 典 、 張 全 有 、 王 紀 貴 、 王 白 玉 、 王 正 夫 、 石 名 誠 、 李 春 茂 、 孟 耀 光 、 五 仲 法 、 丁 企 才 、 苗 張 寔 、 孟 府 才 、 鄧 榮 春 、 閆 廣 生 、 李 存 治 、 金 天 淩 、 金 天 貴 、 王 法 名 、 周 秉 魁 、 孟 宋 氏 、 李 世 法 、 王 金 山 、 孟 法 秀 、 孟 害 頭 、 王 文 煥 、 劉 振 興 、 黃 充 印 、 黃 文 序、李秀、王乾一。∥ 楊采、孟大品、劉永治、王進靈、 王能見、魯玉道、孟□孔、王貴有、王 天佑、楊宏得、閆特生、孫有泰、李開 榮 、 李 茂 春 、 李 喜 春 、 苗 大 福 、 苗 大 秀、苗大有、王臣、鄧平玉、張勇生、 李治遠、孟遵孔、張法生、梁振有、孫 有富、王拱邦、王敬天、王開明、孫有 合。∥ 劉 振 廷 、 宋 治 順 、 何 魁 章 、 何 天 用 、 梁 昌 宗 、 楊 春 暉 、 孟 □ □ 、 孟 采 奉 、 黃 聚 金 、 王 貴 榮 、 孟 存 有 、 劉 永 昌、王斌、劉正王、吳序周、孟芳有、 張思理、王萬成、李世榮、鄭□要、韓 夫生、王貴夫、王應運、李邦治、王紹 武 、 張 居 宏 、 王 創 成 、 隕 天 法 、 黃 奉 中、魯可有。∥ 王 虎 子 、 顏 法 才 、 王 狗 娃 、 孟 輝 宗 、 孟 季 氏 、 宋 文 正 、 楊 自 成 、 張 成 德 、 王 允 昇 、 鄧 玉 林 、 王 企 德 、 孟 景 宗 、 李 文 有 、 楊 仲 清 、 鄧 芳 春 、 冉 永 昌 、 李 世 興 、 周 世 叢 、 金 佩 玉 、 金 天 喜、王恒、金天玉、宋必叢、金興中、 王進魁、謝景生、謝夫生、王應太、王 法年。∥ 劉 永 名 、 王 允 成 、 金 永 生 、 王 茂 榮 。 良 馬 寺 僧 : 德 印 、 自 德 、 法 貞 。 閆 良 寺 僧 : 明 言 、 明 參 。 畫 工 : 龐 治 賢。∥ 11. 智果寺成立保甲聯防碑(道光二十年) 現存智果寺。與上錄嘉慶二十三年《智果寺 保護經樓碑》同處一石,為碑陰。圓額,額高23 釐米,碑身高90釐米。碑楷書10行,滿行28字。 《漢中碑石》第62頁著有拓本圖影與錄文。茲據 原石校錄如次: 聯保甲以弭盜賊,本朝垂為令典。 惜乎其法已湮,久不行於鄉曲。近/年以 來,盜竊之宵小,愈盛而愈強,愈橫而 愈肆,既結夥以圖謀,且執兵而/鬬主。 被竊之家,勢不能束手待斃,必思有以 禦之,且思有以捍衛之。一捍/衛之下, 其禍有不可測者矣。主不敵賊,則賊敵 主,盜竊之為患,可勝言哉。/幸我鄉 村,衡宇相望,人家稠密,當以和氣為 主,毋以參商相侍。今特公議,/立一條 款,倘一家被竊趕賊,比鄰齊出幫趕, 即不幸而有不測之患,其費/用多少,亦

(17)

合鄉公議,隨其事之輕重,酌量攤派, 不得如秦越人之視其肥/瘠而膜不關心 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我鄉村其 企慕焉。/ 智果寺前社後社,暨黃、鄧二村, 白廟村紳耆、老民、鄉地人等立石。/ 大清道光二十年三月吉日。/ 12. 智果寺置田暨保護經樓碑(同治六年) 現存智果寺大殿後側。圓形碑額,額高38釐 米。碑身高140釐米,寬76釐米,厚16釐米。今據 拓片和原石錄文如次: 智果寺舊有孤魂會所,以恤窮民之 □亾而無主者,意至厚也。其後經理無 人,漸至於替。自乾隆五十年間,/本寺 僧人無間邀請施主每人納錢數百文,爰舉 會首魯可義、孟廣和董理其事。二人誠實 辦理,積累廿餘/年,約有百金,両次綻 會、諷經、演戲、焚化紙錢費用之外,所 餘水田壹畝叁分陸厘,交付新會首王安 太、王奉/名經守。二人運鑽數年,置水 田壹畝壹分三厘。越至道光七年,又交 新會首王進財、孟紹孔、僧人智明。積 攢/數年,約有六十餘金,三次綻會費用 之外,置水田壹畝二分四厘。前後會首協 力同心,皆置產業以垂後世。/今謹述其 巔末,勒諸貞珉,庶斯會之不朽也。/ 其 田 坐 落 海 池 垻 、 王 家 大 洞 口 , 隨帶秋粮四升六合四勺。自于此田水路 從王寧、王臣二人田內過,不得阻當, 東西、/南北俱是王姓。又一叚坐落退 水渠,壹畝壹分六厘,隨帶粮三升九合 四勺,其田東石姓、西鲁姓、南北俱至 古/渠。又一叚坐落東翰林渠,壹畝弍分 四厘,隨帶秋粮三升八合五勺,其田東 南俱係大渠,西王姓、北趙姓,其粮/俱 入于蒲河里三甲楊仲才名下。 會首:王世太、馮企才、楊成有、 監元黃鼎、楊仲才(茂春)、宋元長、 何 魁 章 、 金 大 生 、 陳 統 、 鄧 中 漢 ( 逢 春)、王進財、朱萬才、薛鵬翔、魯至 道 、 劉 振 川 、 王 應 心 、 孟 彩 文 、 孟 彩 章 、 王 貴 田 、 王 建 功 、 王 金 山 、 李 治 中 、 李 萬 春 、 李 治 福 、 李 寶 玉 、 張 元 有、□芳、□法宏、劉振興、白振明、 魯振宏。僧人:智深、自興、天德、智 如、□淨。/ 咸豐捌年接事會首:魯本福、王貴 方、智靜。至同治六年演戲後,交買明 本寺水田壹畝八分,坐落後灘,秋粮九 升。/ 洋 邑 之 西 有 智 果 寺 , 不 知 起 于 何 時。自明萬曆十四年奉旨創修經樓,週 圍築城約有二里,城外有壕,所以護/持 經樓也。其後近城之地漸漸侵削,不復 如 舊 。 今 約 閤 鄉 紳 耆 、 保 正 、 約 保 公 議,凡城上樹木,自今以後悉屬寺/內公 用。僧俗不得刊伐,城坎不得侵削,庶 幾經樓永垂于後也。/ 咸豐三年經理會首:黃志憲、王茂 順。僧遠照。買明魏姓水田一畝伍分, 坐落後灘。智果寺紳耆、保正、鄉保仝 具/。 峕道光十二年歲次壬辰三月穀旦, 歲進士孟廣益撰文,丹書生員李挺/。 按 : 此 碑 當 包 括 兩 部 分 內 容 : 前 三段為第一部分,應是道光十二年孟廣 益所撰;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應是咸豐 八年所撰;「至同治六年演戲後,交買 明本寺水田壹畝八分,坐落後灘,秋粮 九升」句,應當是同治六年補刻者。故 此碑之最後刻立,當為同治六年或其稍 後,姑定為同治六年。 13. 黃家村捐資重塑五祖聖像碑記(同治十一年) 現存智果寺。碑長方形,寬73釐米,高57.5 釐米。碑文楷書29行,滿行20字。碑石無題名, 今據碑文內容擬作「黃家村捐資重塑五祖聖像碑 記。」並據拓片和原石錄文如次:

(18)

□(五)祖聖像乃黃家村神也。自 乾隆四十年間,河水漲/□,廟宇圮頹。 黃村信士不忍湮沒其神像,因送於公/所 之廟。幸閤地人心向善,納會數次,積 攢幾年,約錢/有七八十串,以付于王應 郊。郊亦秉公無私,盡放債/於人世。 至同治元年兵燹迭起,郊已去世,既無 簿籍。誰肯膺其賬項?又失券契,孰能 付乎利息?我同會人/等細查密訪,勤催 速討,現有錢卅一串,交於魯本福、/黃 文藻、石懷玉、李治甲四人經營。並無 染指以肥己。/數載辦理,常懷洗耳以 潔身,其誠心運轉,多得以利。演戲、 掛袍、豎碑費錢六十六串九百文。本年 七月又/要陳賬八串,算明共錢六十六 串,以給於新會首矣。籲五祖聖會,以 前時之將失,視今日之復興,實賴會/首 之 誠 , 亦 由 眾 人 之 力 也 。 於 是 書 其 名 于左,以示後/之人知巔末之不忘也云 爾。/ 邑庠生員孟知言撰文。/總會首: 生 員 黃 志 剛 、 監 元 黃 志 憲 、 沐 恩 孫 丕 承、貢元趙連城、宣講生孟道善、李文 顯、壽官孟受孔、孫發義、王允中、孟 欽孔、王開來、魯可有。∥黃文藻、保 正黃文錦、王民熙、張文翼、劉致玉、 王應郊、王道洽、李致中、謝順天、王 貴印、魯本福、王貴隆、李緒春、魯本 福、監元黃志修、王貴才、黃文廣、孟 緒春、孟名義、黃志幹、黃文藻、生員 張金布、周存德、黃璋、黃萬春、黃志 鎮、石懷玉、王道□、孟師孔、黃銓、 黃卓德、孟言善、李致甲、周自玉、魯 景山、張元有、黃義中、王開運、李永 智 、 李 致 甲 、 王 茂 順 、 孟 從 孔 、 王 發 科、石名城、薛長生、張自英、智通、 成章、洪義、洪量、無瑕。石工陳世平 仝勒石。/ 大清同治十一年歲在玄黓涒灘橘塗 月立。/ 14. 重修智果寺碑記(光緒八年) 現 存 智 果 寺 。 碑 方 形 , 無 首 。 碑 高1 6 3 釐 米,寬84釐米,厚12釐米。碑文楷書15行,滿行 63字。碑原無題,現據碑文擬為「重修智果寺碑 記」。文後附李一德智果寺八景詩,用楷體、行 體間隔書寫。陳顯遠《漢中碑石》第335-337頁著 有錄文。今據拓本及原石校錄如次: 漢上名刹眾矣。如我洋之智果寺, 其尤著也。此寺也,創自元代,盛於前 明 。 歷 朝 以 來 , 經 滄 桑 之 □ , 屢 致 坍 塌,而復加修葺,固士庶之力,而實佛 法廣大,有以呵護者也。/若咸豐壬戌 之 歲 , 鄧 逆 擾 境 , 藍 寇 繼 至 。 迨 次 年 春,長髮由興郡溯流而上,復如蜂擁蟻 聚。城莫能保,焉論鄉村;人民塗炭, 安顧寺宇。乃兵燹既平,烽煙頓息,已 越三年,/而智果村之民屋未壞,寺仍 如故者,亦大異矣哉。乃有心者審睇, 見經樓東隅門限,賊因爨熱新,燒痕宛 然,而水痕淋漓,豈佛祖施法雨以救之 乎?抑井泉之龍神噴/水而救之乎?未 可知也。噫!倘此樓一毀,非惟無經, 而且無寺,可不畏乎。諺云:自有此樓 藏經,周圍數十里雹雨不為災,已數百 年 矣 。 即 此 以 思 , 宜 寺 與 樓 之 不 至 泯 滅,/而神靈默佑也。然歷年已遠,大 劫旋經,殿宇毀敗,神像傾圮,頒經狼 藉,更散不成帙。見之者多憐,而況村 人乎?爰有總理會首耆老黃文錦、軍功 王廷舉、監生楊遇新、/貢生趙連城等 襄辦,紳士生員鄧鎮離、王秉乾、張金 佈 、 孟 知 言 、 武 生 王 振 甲 、 貢 生 孫 丕 承、孫俊秀、孫丕烈、武生李春魁、居 士黃桂林、軍功薛成泰等,設方籌款, 謀資繕修。/其時代筆則有梁玉棟、孟 大賓,僧鶴峰亦與焉。募化者則有監生 黃 志 寅 、 老 民 鄭 法 祥 、 劉 泰 祥 、 王 茂 順 、 王 開 朗 、 糧 戶 王 廷 顯 、 楊 開 泰 、 楊 德 興 、 魯 太 福 、 魯 本 枝 、 張 祥 雲 、

(19)

王/貴方、王自隆、孟止善、孟名貴、 薛金生、李上林、李永芳、鄧瑞麟、黃 有德、黃文藻、王登順、李豔春、李長 生、劉永中等,協力同心,積月累歲, 幾十數春秋,始租田斂粟約數百/石, 又逢米珠薪桂之年,以粟易貝,每石可 得錢五串餘。復比歲向各村募化,統計 新舊所積約二千緡,遂庀材鳩工,俾覺 皇殿藏經樓榬棟之朽敗者更之,瓴甃之 破/壞者易之,寺門三重及旁殿列宇之 廢墜者興之,罅漏者補之。寺南睡佛殿 壹所,全成灰燼,又經營改造而新之。 光緒元年,開光賽廟,鄰村仁人士女復 佽助者多,現/今寺宇繕修,煥然丕變 矣。其以詩記勝者,則有李同年之一德 也;傾囊倒篋、捐金護經者,則有趙生 之連科也;至接紫衣禪師踵,其設壇講 經立叢林者,則有和尚之/廣興也。功已 告竣,凡重修費用及四方樂施者,未可 沒其善。因思勒貞珉,以垂久遠,是為 記。/ 三聖會施錢四拾串文。又關帝廟猪 行施錢三拾串文。/舊有高堰水田貳畝, 白廟邨土台旁邊水田貳畝三分,趙家墳 水田四分,共田完銀/粮肆錢,在寺內豐 寧里,夫錢只出貳畝水錢。/咸豐辛酉科 拔貢劉鑒撰文,/邑增生王成績、趙炳仝 書丹。/ 會首列後不贅︰/本邨紳士︰木鐸 楊遇隆,生員:李培潤、楊炳堃、孟成 浩、張佩言、楊僉隄、孫景福、王鈞, 武生黃三秀,宣講石懷玉,保正:鄭有 傑、黃志壹、李得春、孟肇春。/ 光緒八年歲次壬午姑洗月上浣吉日 立石。/ 白楊灣癸酉拔貢李一德先生擬寺中 八景詩。先生名秉文,同治十二年在此 設帳時偶吟,後學王書績題。/ 《高閣藏經》/ 蔚 然 高 閣 勢 崢 嶸 , 聞 道 藏 經 在 盛 明 。 太 后 齋 僧 酬 素 願 , 仁 君 奉 佛 竭 丹 誠 。 瑤 函 頒 賜 龍 章 下 , 寶 地 歡 騰 鳳 詔 迎 。 永 建 層 樓 標 萬 古 , 咸 將 此 地 擬 蓬 瀛。/ 《聖諭神碑》/ 煌 惶 天 語 下 彤 墀 , 勅 勒 前 明 聖 諭 碑 。 靈 龜 永 戴 皇 言 重 , 法 象 崇 新 景 福 綏 。 爰 與 聖 朝 廷 鼎 祚 , 頻 將 佛 寺 固 璿 基 。 雨 淋 日 炙 神 靈 護 , 一 代 君 恩 萬 世 垂。/ 《石鏡照人》/ 寶 殿 簷 前 石 鏡 懸 , 照 人 肝 膽 幾 經 年 。 連 番 拂 拭 清 光 炯 , 一 片 晶 瑩 纖 翳 捐 。 翠 柏 月 臺 常 寫 影 , 白 雲 梵 宇 倒 窺 天 。 明 心 見 性 真 如 許 , 覿 面 應 當 悟 學 禪。/ 《南院寶塔》/ 崚 崢 寶 塔 聳 天 高 , 不 許 登 臨 氣 象 豪 。 峭 勢 如 超 豐 嶺 畔 , 疊 峰 永 鎮 漢 江 皋 。 銷 磨 雨 雪 煙 霞 久 , 歷 練 風 霜 歲 月 滔 。 豈 是 金 莖 淩 桂 殿 , 盤 承 甘 露 沐 恩 膏。/ 《魁樓望漢》/ 岑 樓 百 尺 拂 雲 霄 , 客 快 登 臨 入 望 遙 。 民 舍 雜 居 紅 杏 館 , 寺 門 雙 鎖 綠 楊 橋 。 傾 聽 梵 韻 木 魚 響 , 俯 視 煙 波 畫 槳 搖 。 湧 得 文 瀾 真 壯 闊 , 頻 觀 漢 水 瀉 春 潮。/ 《古城遺址》/ 孤 城 繞 寺 勢 迴 環 , 瑞 靄 祥 雲 接 遠 山 。 如 此 珠 林 超 世 界 , 不 多 寶 地 隔 塵 寰 。 清 波 蕩 漾 中 隍 裹 , 碧 樹 蔥 蘢 夾 道 間 。 猶 喜 重 門 時 洞 闢 , 忘 機 好 鳥 任 飛 還。/ 《東亭曉鐘》/ 敲 罷 洪 鐘 破 睡 迷 , 蕉 窗 報 曉 乍 聞 雞 。 讀 書 端 藉 禪 燈 續 , 啟 戶 斜 穿 皓 月 低 。 定 到 江 船 驚 客 夢 , 渾 忘 星 夜 宿 招 提 。 風 吹 簷 鐸 遙 相 和 , 爐 篆 香 煙 雨 袖 攜。/

(20)

《香台睡佛》/ 堂 依 丹 桂 睡 朦 朧 , 了 卻 塵 凡 性 悟 空 。 寶 筏 渡 迷 身 已 倦 , 金 繩 開 覺 路 難 通 。 香 台 急 臥 煙 霞 骨 , 仙 界 交 含 日 月 瞳 。 一 枕 黃 粱 清 夢 曉 , 如 斯 福 地 勝 天 宮。/ 15. 補修智果寺第九次助緣信士碑記(光緒八年) 現存智果寺。碑橫方形,碑高88.5釐米,寬 133釐米,厚9.5釐米。碑文楷書、雜以行草。碑文 66行,滿行34字。現據拓片和原石錄文如次: 補修智果寺第九次助緣信士碑記/ 樂城:/舉人王潤。敏樹堂。白楊 灣 : 拔 貢 李 秉 文 。 東 韓 邨 : 職 員 劉 待 熾 , 附 貢 劉 照 青 , 教 諭 劉 鉞 , 知 府 劉 瀚,貢生劉鏞,舉人劉錕,都聞劉鎮, 中 書 劉 定 功 , 附 貢 岳 挺 秀 , 監 生 岳 傅 勳。馬廠:貢生高彭均。五間橋:生員 朱應霖,耆賓宋法智,梁正耀,宣講王 滿福。湑水舖:軍功紀憲章,紀尚鳳, 紀尚法,生員楊芳年。龐家店:附貢王 炳南,王義中,監生張緯,王中清,李 大奎,黎自奎,龐化近,龐元福,朱尚 福,曹煥娃。留村:趙天賜。安陳村: 楊大林,陳王氏,楊大亨。官渠:李大 文。七分堰。謝村鎮:附貢焦調菴,生 員焦佩華,生員陳樹棠,貢生陳應斗, 生員劉鍇。洋邑生員朱鴻勳、陸樹林。 後村:蒙養體、監生蒙選奎。東韓邨: 劉待封、劉待有、劉待慶、劉待舉。∥ 河南:/生員梁可誠、從九丁萬福、 王開治、王道義、王永福、王正清、王 正舉、王正林、王念成、王夭娃、王開 金 、 王 開 理 、 王 開 業 、 王 開 法 、 王 平 義 、 王 平 章 、 王 道 治 、 王 平 福 、 王 廷 保 、 王 廷 貞 、 王 廷 玉 、 王 廷 隆 、 王 成 娃 、 王 佐 中 、 王 萬 奎 、 王 萬 福 、 王 萬 智 、 王 和 尚 、 王 永 成 、 王 遇 有 、 王 來 娃、王天保、王公保、王鉞、王林、王 錫 、 鄉 約 王 枝 、 王 均 、 張 文 義 、 張 文 福 、 張 文 潤 、 張 文 保 、 張 世 榮 、 張 世 賢 、 張 世 明 、 張 宗 行 、 張 秀 成 、 張 秀 雲、張天福、張治貴、張自明、張秀、 李世有、李萬順、李貴有、李發榮、李 發 枝 、 李 生 香 、 李 日 升 、 李 橋 存 、 李 得、李□林。∥ 孟 茂 發 、 孟 茂 祥 、 孟 世 保 、 孟 義 德、孟三成、孟治廷、陳國升、陳國榮、 陳國佐、鄉約陳國興、陳國財、陳國有、 陳隆娃、陳茂林、陳法有、陳鴻元、陳應 山、陳來娃、陳老夭、陳有娃、陳運貴、 陳春子、劉金秀、劉金山、劉金和、鄉約 劉青春、劉治中、劉石娃、劉順保、劉中 行、劉老八、劉來娃、劉轉成、劉昌、朱 尚福、朱尚禮、朱尚德、朱明、朱茂、向 中元、向樂道、向朝正、向小牛、高興 業、高鴻業、高新成、吳長壽、吳元娃、 吳鎮國、吳鎮東、吳克昌、吳東娃、吳義 昌、吳全福、吳永昌、吳占榮、曹成林、 曹成文、曹志正、曹志雲、曹志法、李苗 氏。∥ 胡 治 春 、 胡 治 喜 、 胡 治 法 、 胡 明 娃 、 胡 振 中 、 韓 朝 順 、 韓 念 娃 、 韓 蒲 玉 、 韓 義 仁 、 韓 玉 發 、 孫 成 娃 、 孫 丕 有 、 孫 福 成 、 黃 位 中 、 黃 中 奎 、 黃 三 元 、 黃 豔 春 、 金 自 茂 、 金 自 盛 、 似 占 榮、似占法、丁秀林、丁彩、秦正、秦 法 、 馬 福 元 、 馬 福 順 、 鄭 龍 治 、 鄭 龍 緒 、 鄭 玉 隆 、 梁 風 噦 、 梁 風 彪 、 龐 化 齡 、 宋 存 生 、 沈 致 中 、 周 文 光 、 趙 鴻 德、余明、靳天法、龔明舉、顏文正、 蒙得喜、田德存、丘廷漢、唐守金。本 村東巷:王廷貴、王位賢、王位舉、王 秀學、王秀□、王秀山、王茂青、王先 元 、 王 仲 文 、 王 得 有 、 張 文 理 、 張 羊 娃 、 張 榮 喜 、 張 友 子 、 張 喬 子 、 張 步 雲、張慶雲、張文奎。∥ 向 日 有 、 李 治 甲 、 李 治 隆 、 李 孝 □ 、 李 啟 □ 、 李 清 太 、 魯 本 福 、 魯 景

(21)

保、魯□成、禹中升、趙錫來。西菴: 李治道、李治保、李治賢、李治安、李 治潤、李生秀、李生□、李含義、李專 生 、 李 □ 喜 、 李 連 喜 、 李 思 古 、 李 養 枝 、 李 永 成 、 李 含 治 、 李 養 連 、 鄧 振 國 、 鄧 運 隆 、 魯 占 信 、 魯 占 魁 、 魯 占 □ 、 王 振 興 、 王 應 士 、 王 □ 娃 、 王 佩 □、王炳義。南菴:孟欽孔、孟全善、 孟□善、孟樂善、孟本善、孟大□、孟 大本、孟大□、孟大體、孟大祿、孟大 法 、 孟 大 朝 、 孟 大 剛 、 孟 大 紀 、 孟 大 鵬 、 孟 慶 元 、 孟 殿 元 、 孟 兆 元 、 孟 貴 元 、 孟 名 成 、 孟 名 存 、 孟 繼 □ 、 孟 新 □、孟寅□。∥ □ □ □ 、 孟 貴 桂 、 孟 □ 山 、 孟 成 義 、 孟 士 成 、 孟 喜 奎 、 孟 三 女 、 孟 閏 娃、王英、王遇濱、王耀績、王克□、 顏咸五、石茂才、鄭日新、張紹□。小 北菴:王□枝、王□義、王□元、王□ 成 、 王 □ 順 、 王 貴 秀 、 王 貴 成 、 王 貴 法 、 王 有 祥 、 王 有 詔 、 王 茂 正 、 王 茂 義、王成、王舉、王正義、王正祥、王 景元、王□子、王專保、王正明、王有 正 、 王 振 金 、 王 登 有 、 王 □ 中 、 王 成 娃 、 王 治 中 、 王 扶 中 、 王 仲 秀 、 王 三 成、王連理、王奉林、王耀、王遇金、 王占城、年中有、年中□、孟占□、孟 占鼇、孟占成、孟丙申、孟喜法、孟順 子、孟順昌、鄧□娃。∥ 大 北 菴 ︰ 楊 玉 金 、 楊 玉 枝 、 楊 法 中、楊奉才、楊法興、楊奎、楊得保、 楊得隆、楊生秀、周保玉、周兆態、周 舟法、周□法、王茂□、王智勇、王萬 □ 、 王 尚 典 、 王 日 升 、 何 懷 玉 、 何 懷 法 、 何 懷 禮 、 何 懷 義 、 何 懷 順 、 何 振 東 、 宋 煥 成 、 宋 世 才 、 宋 登 申 、 宋 有 □ 、 趙 遵 成 、 鄖 世 榮 、 年 還 □ 、 張 自 未、石美玉、張自有。後社:鄭愛民、 鄭裕民、鄭有竹、鄭有慶、鄭有柱、鄭 □喬、鄭□保、鄭□士、鄭裕成、鄭崇 法、鄭自耀、劉太耒、劉太祥、劉太、 劉上文、劉上有、劉上東、劉上倫、劉 上傑、劉上諤、劉煥成、劉煥□、劉福 元、劉昌貴。∥ 劉 正 存 、 金 自 和 、 金 自 當 、 金 自 保、金自貴、金自元、金滿盈、謝義成、 謝向娃、謝□福、李增秀、李上恒、李上 鳳、李上治、李還喜、李大順、李四成、 李文萃、李文祥、李文見、李世喜、李培 枝、李崇、李恭、李謨、李明、張崇法、 張成順、張鳳鳴、張世清、張立有、宋□ □、宋□義、宋□法、程萬壽、程萬裏、 薛□娃、王秋今、吳鳳鳴、吳鳳儀、吳鳳 理、韓□□、韓立成、趙念娃、趙榮。白 廟村:孫□宗、孫□連、孫□明、孫□ 新、孫□業、孫□謨、孫繼述、孫□宗、 孫□法、孫金成、孫宏度、孫□友、孫宏 祿、黃金印、黃金隆、黃□□、黃軒、梁 榮中、梁完吉。∥ 王 民 □ 、 劉 永 成 、 劉 景 太 、 劉 景 明 、 楊 遇 存 、 楊 遇 太 、 張 念 娃 、 張 成 隆 、 張 存 保 、 李 培 源 、 李 秀 佳 、 李 荀 子 、 李 順 法 、 苗 世 興 、 顏 義 中 、 白 文 升 、 紀 恒 心 、 紀 恒 太 、 周 貴 隆 、 周 尚 □、王廷克、孫法成、梁中秋、梁喜、 王□成、王民中、李順名、李□元、梁 禿子、孫宏來、孫存子、劉□□、黃東 □ 、 苗 老 裏 、 鄧 家 村 : 鄧 景 山 、 鄧 成 □ 、 鄧 天 成 、 鄧 元 桂 、 鄧 王 □ 、 鄧 青 安 、 鄧 □ 娃 、 鄧 繼 □ 、 鄧 瑞 □ 、 鄧 國 貞 、 鄧 國 典 、 鄧 國 義 、 鄧 國 峻 、 鄧 國 中 、 鄧 國 平 、 李 永 法 、 李 永 智 、 李 永 茂、李永□、紀慶、黃志貴、黃志功、 黃志祿、黃志存、黃志清、黃桂枝。∥ 黃 桂 潤 、 黃 桂 增 、 黃 桂 郁 、 黃 桂 五 、 黃 桂 馥 、 黃 桂 榮 、 黃 桂 森 、 黃 友 能 、 黃 友 子 、 黃 必 成 、 黃 生 華 、 黃 生 榮 。 黃 家 村 : 黃 文 壹 、 黃 文 全 、 黃 文 林 、 黃 文 平 、 黃 有 榮 、 黃 中 理 、 黃 文 存 、 黃 桂 元 、 黃 文 典 、 黃 有 成 、 黃 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新界 新界 鄉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林銘波編著 --- 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圖畫書 橋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