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新南向政策看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方向/ 22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新南向政策看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方向/ 224"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新南向政策看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方向

謝旻蒼 屏東縣立中正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輔導主任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生

一、前言

二 十 世 紀 開 始 , 全 球 化 議 題 蔓 延,現在的你可曾注意,拿起電器用 品,拆解之下,發現其中零件可能來 自日本卻在泰國組裝,再經過銷售網 絡來到你的手上;坐在家中收看的是 遠在其他國家舉辦而同步播送的經典 棒球賽;打開手機滑動螢幕,收到的 是來自海外的電郵或即時訊息。拜資 訊科技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無論是 經濟、環境或文化面向等議題瞬息萬 變,且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可 以意識到,在全球化的脈絡中,任何 人、國家,都無法離群索居、置身事 外。由此來看國家政策之推行,全球 化 已 經成 為政 策研 擬 的考 量導 向 之 一,且以我國多元的族群及文化發展 情境下,國際議題與國家發展密不可 分,乃至於教育政策的推動更需增加 深度與廣度,以鏈結國際視野(宋方 珺、楊振昇,2017)。 2011 年 4 月我國由教育部提出了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該白皮書 當時宣示了政府將從課程與教學的革 新創新、國際交流的加深加廣、專業 師資的培育支持到學校國際化環境建 構等四個面向推動中小國際教育(教 育部,2011)。預計從 2012 年至 2022 年,分為兩個階段來執行該國際教育 相關計畫。推動至今,教育部也在中 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上提供了辦理成 果,以筆者所任教之屏東縣為例,在 國際教育四軌面向之推動成果比例尚 低,因此,在全球化的環境浪潮之下, 國際教育之推動仍須持續倡導,城鄉 之間的差距也有待平衡。 而由最近熱論的南向議題切入, 新政府因應東協國家的再度興起,並 考量我國新住民人口及東南亞移工的 增加,行政院於 2016 年提出了「新南 向政策」。筆者將之與「國際教育」相 互鏈結探究之下,兩者之間存在有緊 密的關係,因此欲以本文分析新南向 政策之內涵與中小學國際教育執行現 況,並探討新南向政策與中小學國際 教育之間的相關性,最後提出建議及 結論。

二、新南向政策之內涵

2016 年,我國行政院提出了「新 南向政策」,為何稱為「新」南向政策, 其來有自,因為在此政策之前,我國 共推動了三次的南向政策,以下將敘 明「南向政策」之推動歷程、內容與 「新南向政策」之內涵。 1993 年,我國由時任經濟部長的 江丙坤公布「南進政策說帖」,正式開 始推動共計三波的南向政策。第一波 為 1994 年至 1996 年之「加強對東南 亞地區經貿工作綱領」,其對象包括了 泰、馬、印、菲、星、越、汶等七國; 1996 年再次延長,並增加寮國、緬甸、 柬埔寨、澳洲及紐西蘭等國,改名為

(2)

「加強對東南亞及紐澳地區經貿工作 綱領」;1999 年底,因應當時「東協加 三」成立,有了第三波南向政策的延 長(黃奎博,周容卉,2014)。以此三 波的南向政策來看,目的在於經貿投 資的推動,鼓勵台商投資設廠,一方 面由於東南亞國家資源豐富且需求提 昇,另外也是為了減少我國對於中國 的經濟依賴。南向政策目的在抑制西 進的成長,但缺乏整體規劃,前往大 陸市場投資並無配套限制措施,加上 遭逢亞洲金融風暴,反而造成矛盾且 不佳的結果作收(劉復國,2005)。 而在 2016 年,行政院依據總統召 開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 向政策」政策綱領,於 2016 年 9 月 5 日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 其中四大工作主軸包括「經貿合作」、 「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 結」,欲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 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 濟共同體意識」(經濟部,2017)。而 「新」南向政策與南向政策最大差異 就在於以「以人為本、雙向多元」的 思維,取代以往單向投資、輸出的思 維(徐遵慈,2016)。 以內政部(2017)統計資料,截 至 106 年 3 月底外籍配偶總人數達 148,347 人;以勞動部(2017)統計資 料,截至 106 年 3 月底產業及社福外 籍勞工人數共 639,326 人,以上總和, 來自東南亞各國的外籍配偶或外籍勞 工所佔人數多達 787,673 人。另以教育 部(2017)統計資料,105 學年度新住 民 子 女 就 讀 國 中 小 人 數 共 114,247 人,比例約為國中小總學生數的 6%。 從此數據而言,目前在我國就業或落 地生根的外籍人士不在少數。再者, 以現今少子化加上人口老年化的趨勢 來評估,勞動人口的缺口將需依賴外 來人員補足,新南向國家勢必成為重 要的一環(譚瑾瑜,2017),以下將進 一步分析討論新南向政策中四大工作 主軸(經濟部,2017)。 (一) 經貿合作 在經貿合作方面,以往的形式多 侷限在生產代工的投資,但近來年東 協內需市場潛力成長已成為不可忽視 的部分。另外,隨著其中各國中產階 級的興起,消費能力也隨著提昇(譚 瑾瑜,2017)。因此新南向政策必須改 變以往樣態,轉型為雙向合作交流模 式,進一步將新南向國家之內需市場 導向為國內企業之投資目標之一。 (二) 人才交流 人才交流方面,強調跳脫以往固 有策略、大多引進藍領勞工的模式, 修正為人才雙向交流為導向的互利雙 贏模式。不僅培育我國新南向專業人 才,並期待目前在國內就業的外籍勞 工及外籍配偶成為經營新南向市場的 另一股力量,並培育新住民第二代成 為新南向重要的種子人才。 (三) 資源共享 整體而言,新南向國家有成長爆 發的潛能,而我國有著穩定及成熟的 優勢能力,例如醫療、文化、觀光、 科技及農業等人才技術。我國需秉持

(3)

開放且互惠的資源共享態度,藉此加 強雙邊關係,增進彼此文化理解與尊 重,方能創造共贏的局面。 (四) 區域鏈結 新南向政策上,我國最大的限制 就在於國際地位的不穩定,要與其他 國家競爭將是項困難的任務。因此, 在區域鏈結上必須多加著墨,建立對 話機制、洽簽合作協定等,藉此建立 友好的夥伴關係,以利互惠。 綜觀四大工作主軸之內容,為何新 南向政策與國際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 關係,原因在於新南向政策若只著重上 層的經貿往來或事業投資,就如同地基 不穩之大樓一般,稍微遭遇衝擊極有可 能應聲倒塌。因此,透過中小學國際教 育的推動,納入新南向政策的理念策 略,將文化尊重、經貿等面向的認識透 過教育方式紮根於我國中小課程、教材 或活動之中,此結合方能打穩新南向政 策地基,獲得加乘效果。

三、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現況

在目前資訊科技快速進步的背景 下,拉近了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 的距離,彼此的界線逐漸模糊。因此, 文化、種族及國家之間的了解與尊重 將更顯重要,然而如前述,這樣的了 解與尊重必須仰賴教育的功能,而透 過落實國際教育於中小學便是重要途 徑。我國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 皮書」推動至今已六年多,以下即探 究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內涵、願景 目標、迷思及現況成果。 (一) 國際教育之內涵 以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所指, 國際教育乃 是 透過教 育的歷 程,培育中小學學生成為具備相關素 養、競爭力、責任感且認同國家的個 體(教育部,2011)。朱啟華(2013) 提出,國際教育是透過教材的發展、 教育目的中解決問題的面向,培養學 生的國際視野及國際意識。此外,國 際教育也是要透過教育來認識全球化 之下的社會形態,且用尊重與包容的 態度認識自我文化、探索全球議題, 進一步具備良好的國際觀(陳意尹、 蔡清華,2013)。最後,國際教育也有 別於國際學校,不可混淆,國際教育 並不限制學生是誰,強調的是他們學 習的內容與模式(Isabel, 2014)。 (二) 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之願 景及目標 國際教育在全球化時代的脈絡之 下,如 火如荼的推 展 至各個 教育階 段。而我國教育部推動國際教育的主 要願景在於統整教育資源,使國際教 育於中小學生根發芽,以期培育國際 化人才(教育部,2011)。 而中小學國際教育主要的目標在 於建構國際化的教育環境,並期使透 過其歷程,讓中小學學生關注國際議 題、社會時事,並胸懷寬廣的國際視 野與態度,以培養「國家認同、國際 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四 大能力(教育部,2011)。

(4)

(三) 國際教育之迷思 1. 國際教育等於英語教育 國 際 教 育 推 動 普 遍 被 聯 想 到 的 語言工具就是英語,但其所涵蓋的層 面與議題卻是十分廣泛的。當我們將 國際教育與英語教育畫上等號時,國 際 教 育 的 推 動 就 會 變 得 愈 來 愈 狹 隘,反言之,國際教育必須是跨領域 跨學科的課程發展(王勝忠,2017)。 必 須 廣 納 不 同 學 科 的 教 師 投 入 其 中,課程與教學才能顯得多采多姿、 包羅萬象。 2. 國際教育等於跨國交流 另 一 個 迷 思 就 是 將 推 動 工 作 放 在國際交流,而忘了國際教育的根本 在於基礎的課程發展與教師教學。國 際 交流 是 必須經過課程與教學的投 入,學生們具備了充足國際觀,方能 順勢推動的層面(黃冠勳,2014)。 紮根的課程設計,納入國際議題,結 合相關領域進行教學,才是培養學生 國際觀最直接快速的途徑(黃玫玲, 2012)。 3. 國際教育等於行政工作 在基層學校中,許多政策的推動 多落在行政人員身上,當工作只由少 數人承擔,工作內容可能流於形式, 成效也逐漸低落。以國際教育而言, 每位教師都是重要的第一線角色,必 須從教師的國際素養培養起,方能透 過自身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拓 展 其 國 際 視 野 與 能 力 ( 黃 玫 玲 , 2012)。此外,它也需要行政與教師 的投入配合,共同發展課程與教學。 更須避免相互推卸責任,以免失去推 動國際教育的美意(黃鈺涵,2017)。 (四) 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現況成果 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從四軌面向 推行,包括「課程發展與教學、國際 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 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四軌面向實施校 數及比例統計如下。 表 1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課程發展與教 學」面向成果 四軌面向 年度 課程發展與教學 高中職 國中 國小 100 校數 285 314 1285 比例 55.02% 33.51% 48.04% 101 校數 299 389 1438 比例 57.83% 41.38% 53.72% 102 校數 317 473 1519 比例 60.04% 50.37% 56.89% 103 校數 315 458 1587 比例 59.66% 48.72% 59.57% 104 校數 278 401 1330 比例 52.85% 42.66% 50.00% 資料來源: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 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 圖 1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 面向辦理成果折線圖

(5)

由上列圖表得知,以「課程發展 與教學」面向之辦理校數及比例由 100 年至 103 年呈現逐步成長,但到了 104 年又下降至共計 2009 校辦理,佔全國 中小學 48.69%。而以國際教育的推動 當中以課程發展為重,因此如何在課 程與教學面向加強推廣,並有跨領域 整合的元素,會是學校發展國際教育 重要的一環。 表 2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國際交流」辦 理成果 四軌面向 年度 國際交流 高中職 國中 國小 100 校數 283 425 1601 比例 54.63% 45.36% 59.85% 101 校數 334 311 652 比例 64.60% 33.09% 24.36% 102 校數 343 366 710 比例 64.96% 38.98% 26.59% 103 校數 339 401 753 比例 64.20% 42.66% 28.27% 104 校數 345 176 306 比例 50.95% 28.62% 12.97% 資料來源: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 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 圖 2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國際交流」辦理 成果折線圖 由上列表得知,「國際交流」面向 部分,除了高中職部分的辦理校數及 比例從 100 年至 103 年是呈現成長或 維持外,其餘國中小部分皆呈現下降 的趨勢,104 年共計 882 校辦理,佔全 國中小學 21.38%。此面向若涉及出國 交流或接待交流往往有較高的經費需 求,而造成辦理比例較低,因此需透 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國際交流活動方能 提升執行的成果。 表 3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教師專業成長」 辦理成果 四軌面向 年度 教師專業成長 高中職 國中 國小 100 校數 228 278 864 比例 44.02% 29.67% 32.30% 101 校數 232 381 1182 比例 44.87% 40.53% 44.15% 102 校數 235 349 1092 比例 44.51% 37.17% 40.51% 103 校數 190 351 1057 比例 35.98% 37.34% 39.68% 104 校數 176 306 893 比例 41.31% 37.55% 33.57% 資料來源: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 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 圖 3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教師專業成長」 辦理成果折線圖 由上列表得知,「教師專業成長」 面向部分,在 101 年辦理校數及比例 較高,其餘大致也都是維持或下降的 趨勢,104 年共計 1375 校辦理,佔全

(6)

國中小學 33.33%。隨着教師工作日漸 繁重與複雜,投入國際教育的推動人 力相對不足,但教師是重要推手,需 強化資源的浥注及人力的培育。 表 4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學校國際化」 辦理成果 四軌面向 年度 學校國際化 高中職 國中 國小 100 校數 334 287 604 比例 64.48% 30.63% 22.58% 101 校數 292 492 1666 比例 56.48% 52.34% 62.23% 102 校數 313 542 1734 比例 59.28% 57.72% 64.94% 103 校數 299 591 1824 比例 56.63% 62.87% 68.47% 104 校數 306 557 1739 比例 58.17% 59.26% 65.38% 資料來源: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 http://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 圖 4 100 年-104 年國際教育「學校國際化」辦 理成果折線圖 由上列表得知,「學校國際化」面 向除 100 年國中小辦理比例較低以 外,從 101 年至 104 年都維持在 50% 或 60%以上的高比例,104 年共計 2602 校辦理,佔全國中小學 63.06%,四個 面向中以此辦理成果較佳。 綜合上述,在我國中小學國際教 育辦理的四軌面向之中,「國際交流」 是辦理校數及比例最低,再來依序是 「教師專業成長」、「課程發展與教 學」,「校園國際化」則是比例最高。 由此可以判斷「校園國際化」在各校 辦理的意願上較高,且是較容易達成 的目標。「校園國際化」面向固然是推 動國際化重要的一軌,但只能作為推 動國際教育的初步工作,後續的師資 培育、課程發展、教學執行或國際交 流等面向需積極規劃與執行,才能將 國際教育的發展拼圖拼湊完整。

四、新南向政策之下國際教育之

推動方向

若 從 中 小 學 國 際 教 育 四 軌 面 向 「課程發展與教學」、「國際交流」、「教 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為架構, 內含新南向政策四大工作主軸作為其 推動國際教育之議題內容,並強調文 化理解與交流。筆者提出國際教育四 個面向之推動方向建議,期使新南向 政策可以紮根基礎於教育,並將國際 教育向更廣的面向延伸、永續發展。 圖 5 新南向政策四大工作主軸與中小學國際 教育四軌面向關聯圖

(7)

(一) 課程發展與教學 廣 納 各 區 域 經 貿 發 展 、 人 才 交 流 、 資源 共享 及區 域 鏈結 之國 際 議 題。實際透過議題融入課程、開發相 關教案納入教學活動,使課程多元化 且貼近實際生活場域,透過課程與教 學教導學生們學習初步彼此社會及文 化的接納、瞭解及尊重。 (二) 國際交流 除了透過實際來訪或出訪活動, 使學生在各方面了解新南向國家的發 展現況。更可以透過快速的網路交流 方式進行互動,真實體驗雙方的社會 及 文 化內 容,理解並 接受彼此的差 異。為將來可能成為人才的學子心中 植下種子,開啟彼此寬廣的視野,使 其願意投入相關的學習,並且進一步 進入人才交流的循環圈中,這將是國 際交流的理想目標。 (三) 教師專業成長 以全球化的態勢加上新南向政策 的推動,要符應原有中小學國際教育 推廣之目標,須挹注更多資源,例如 鼓勵教師進行專業成長,協助教師培 養國際視野與胸懷,吸納全球化之下 的各類知識及議題。最終應用於課程 與教學之上,引領學子面對國際競合 的 境 況之 中, 並致 力 於 充實 擴 展自 我,以突破挑戰與難關。 (四) 學校國際化 從校園、人力、行政、學習、課 程、國際夥伴關係上著手學校國際化 的工作,且並非完全著力於英語為主 要發展方向,應廣納不同語言或個別 特色發展,透過中小學由下而上的環 境建構,使校園更顯多元開放。

五、結語

新南向政策其一的理念在於強調 以多元的交流,強化臺灣與新南向國 家的緊密性,理解並尊重彼此的社會 與文化,以達到「以人為本」的目標。 而這正回應了教育的核心價值,也就 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文化之間的尊 重。因此,我們要透過國際教育的推 動,讓我們的學子從基礎教育開始直 到中學階段保持寬闊的視野與胸懷, 朝向中小學國際教育的願景「培育具 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 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邁進。如 此營造的國際教育環境,將使我國未 來的青年學子擁有更佳的適應能力, 在現今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對挑戰。而 透過國際交流與友善環境的營造,可 使新南向國家的學子對臺灣之學習環 境、技職課程及師資優勢等有所了解 與認知,進而選擇我國的教育環境作 為其學習的下一站,甚至可能成為我 國產業的新生力軍。我們相信,教育, 有其無窮的力量,期待未來相關政策 推動,有其為後盾,以利健全且正向 地發展,豐富學子的學習歷程。

(8)

參考文獻  內政部(2017)。外籍配偶人數。 取自https://www.immigration.gov.tw/ public/Attachment/76271640939.xlsx  王勝忠(2017)。全球視野,在地 實踐—淺談國際教育的翻轉概念。臺 灣教育評論月刊,6(5),101-104。  朱啟華(2013)。台灣國際教育的 反思-以《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0,1-20。  宋方珺、楊振昇(2017)。從國際 交流活動析論中小學國際教育之實施 成效。學校行政,107,17-34。  徐遵慈(2016)。「新南向政策」: 內涵、機會與挑戰。亞洲金融季報, 特刊,3-15。 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 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2017)。中小學國際教育 成果(100-104學年度)。取自 http://www.ietw.moe.gov.tw/GoWeb/ include/ index.php  陳意尹、蔡清華(2013)。美國國 際教育政策與做法現況之分析兼論其 對臺灣國際教育之啟示。國民教育學 報,10,153-176。  勞動部(2017)。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 人數。取自 http://statdb.mol.gov.tw/html/mon/212030.xls。  黃玫玲(2012)。永續發展教育 下,國小教師應有的國際教育素養。 國民教育, 52(6),75-79。  黃冠勳(2014)。國民中小學推動 國際教育之迷思與困境。學校行政, 92,164-181。  黃奎博,周容卉(2014)。我國「南 向政策」之回顧與影響。展望與探索, 12(8),61-69。  黃鈺涵(2017)。中小學國際教育 施行的困境:國際教育不等於英語教 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5), 105-107。  經濟部(2017)。新南向工作計 畫。取自https://www.newsouthbound policy.tw/common/download/新南向政 策工作計畫.pdf。  劉復國(2005)。我國還有南向政 策的機會嗎?檢視我國南向政策的實 質內涵與新方向。論文發表於淡江大 學主辦之「海峽兩岸南向政策比較學 術研討會。  譚瑾瑜(2017)。新南向政策之展 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0(2),15-21。  Isabel N. (2014).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ducation – can they co-exist? International School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CTAD 認為,投資政策是國家因應新冠肺炎之重要 工具,包括

間中途解約提前出國者,於預定出國日前四個月內,以切結

規準=自省的方向 觀課=互學的策略 檔案=教學的分享 社群=團隊的增能.. 1.教學前會談與共同備課的學習之路

締約國雙方應加強在標準化與度量衡措施上之共同合作,並以促進締

鼓勵老師彼此相互觀摩,比較風格或策略 以小組團隊的方式,相互分享教學錄影

鼓勵老師彼此相互觀摩,比較風格或策略 以小組團隊的方式,相互分享教學錄影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紐西蘭尚非 WTO 政府採購協定(GPA)締約國,我國則已為 GPA 締約國,透 過 ANZTEC,雙方廠商將可依據 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