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

Copied!
1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淑惠 博士. 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 研究生:邱雯琪.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一月.

(2) 謝辭. 一千多個日子終於熬過去了…. 三年半來,周旋於家庭、學校、課業之間,身兼數個身份…母親、太太、兒女、老師、 學生,記得曾經在同一個月的時間,要繳交期末小論文、2份期末報告,學校要做教學觀摩、 要出月考試卷、要準備跨年的表演活動…,曾經手忙腳亂、曾經徬徨無助…,現在想想都 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自己竟然全部撐過去了。 猶記得老師在課堂上跟我們說過,每個人的人生各有所求,目標不同,但健康應為第 一優先、再來是家人,然後是工作,最後才是學業。這些話語常在我面臨抉擇時縈繞在我 耳邊,老師曾舉為了研究所的學業而家庭破碎的例子,自己也曾目睹同事研究所畢業後, 失去了健康,最後生命結束。沒有了健康,其它都是空談,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也不 想錯過…,就這樣在躊躇之間,我一點一滴緩步前進,慢慢看到了終點。 曾兩度想放棄研究所學業,心想放棄了就解脫了,壓力沒了,時間也多了。但我總是 很幸運的在每當興起放棄的念頭時,遇到貴人,謝謝總是在我快放棄時鼓勵我的同學和同 事,他們分享了他們的經驗,要我繼續加油,也謝謝我的家人,為我分擔家務…就這樣, 我一步一步,邁著不確定的步伐,踉踉蹌蹌的往前走,直到現在,終於抵達終點…謝謝所 有陪伴我的貴人,最要感謝的是我的論文指導老師~淑惠老師,對於我這個程度不是很好的 學生「不離不棄」,總是不厭其煩的批改我那不合邏輯、拼拼湊湊的論文,讓我慢慢的找 到方向、建構大綱、累積成果… 謝謝姿儀老師,上您的課如沐春風,每每都有不同的體驗與省思,讓我更懂得珍惜與 感恩;謝謝您抽空當我的口試老師,您的微笑讓我減少許多緊張的感覺;也謝謝您常在信 件中給我鼓勵,讓我更有自信…謝謝楚欣老師,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您應該是感覺得出 我的慌張與緊急,很快就回信願意擔任我的口試老師,且口試結束,您馬上就得再趕回學 校上課,辛苦您了…心裡有滿滿的溫暖和感動喔…謝謝淑惠老師、姿儀老師、淑琴老師、 美惠老師對我的體諒與指導,體諒我長途奔波,容忍我的經常遲到,讓我可以順利的修完 學分;謝謝我的家人的體諒和分擔,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到台中修學分,謝謝乖巧貼心. I.

(3) 的女兒,准許媽媽偶爾的「缺席」,從妳幼稚園中班開始,就能體諒媽媽晚上缺席不在家, 從三天晚上、到兩天晚上、一天晚上…媽媽知道妳等著媽媽趕快修完學分,可以好好的陪 妳,現在媽媽雖然不用再到台中上課,但是妳還是一樣體諒媽媽必須把時間花在寫論文上, 一直期待等著媽媽完成論文的那一天…每次媽媽晚上回到家,看到妳熟睡的臉龐,都覺得 好感謝妳,也覺得對妳好愧疚…謝謝妳… 謝謝所有的研究所同學,讓我能重溫當學生的時光,謝謝秋華,在我遇到瓶頸的時候 幫助我,提計畫當天,還義不容辭的特地趕到學校來幫我;謝謝同事金華老師,有了你的 打氣與分享,讓我重新拾起方向;謝謝逸銣老師,在我快放棄時,分享妳的經驗,讓我再 次打起精神,繼續前進;謝謝同事麗惠,有妳的分擔,讓我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寫論文;謝 謝同事景薰對畇的用心,讓我可以不用擔心畇的適應問題;謝謝好朋友鈺簪,常幫我照顧 孩子;謝謝可愛的二年六班小朋友,當老師告訴你們,老師正在寫一份長達一百多頁的作 業時,你們很驚訝的「哇!」了一聲,然後就常問老師:「作業寫完了沒有?」並幫老師 加油,老師已經寫完作業了,謝謝你們囉! 謝謝上天給我這個再次學習的機會…讓我感受大家溫暖的關懷,讓我體會時間的寶貴, 讓我學會更妥善的規劃時間,也讓我更懂得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雯琪 謹誌 中華民國一○四年一月. II.

(4) 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 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小一新生之語文能力現況,及小一新生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之關聯 性。以彰化縣某國民小學之197位小一新生為研究對象,徵求家長同意後取得147位受試樣 本,以「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Computerized Language Ability Measure for Preschoolers;CLAMP)為測驗工具,針對受試幼兒進行語文能力評量,並輔以「家長基本 資料調查表」、學期末國語和數學科成績的資料,以瞭解小一新生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的 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 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由從語意層面觀之,小一新生對動詞的理解度高。對於空. 間方位詞方面,發展順序為:裡→上、下→後、前、外、中→左、右。單位量詞方面, 幼兒對常使用的量詞有較佳的理解度,較少使用的量詞則無法與特定名詞作正確配 對。在涉及比較的詞性方面,幼兒的理解度則較弱。從語法層面觀之,幼兒對連接詞 的語法概念有較高的理解度;對於與因果相關的語法則理解度最弱。另外,幼兒對於 先後順序的語法結構理解度是較弱的,對於時間先後的理解度最低。 二、. 以小一新生的性別、出生序、家長職業、家長學歷、家庭收入、子女數之背景變. 項及整體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進行多元迴歸分析,分析結果,對於國語科與數學科學 業成就均有預測力的自變項為「家長學歷」、「家庭收入」與「子女數」三者。另外, 「小一新生的性別」則對於數學科學業成就有預測力,「家長職業」和「出生序」則 與國語科學業成就、數學科學業成就均無相關。而本研究所關注的「整體語文能力」 對國語科與數學科學業成就均有顯著預測力,亦即小一新生剛入學時以「電腦化學前 幼兒語言能力評量」測驗得到的整體語文能力分數能預測小一新生學期末之國語科和 數學科成績。. III.

(5) 關鍵詞: 關鍵詞:小一新生、 小一新生、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學業成就、 學業成就、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 IV.

(6)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Proficienc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n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Grader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language proficienc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graders,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of language proficienc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is research adopted “Computerized Language Ability Measure for Preschoolers (CLAMP)” to examine the language proficiencies of 147 samples out of 197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graders, who had been chosen unders the agreements of par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unghua County. Meanwhile, a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parents’ basical information and data of Chinese and math subjects scores at the end of semester were also included to help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proficienc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n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grader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Concerning the language proficiencies of first graders, from semantic perspecitve, students have high understanding over verbs. As for vocabulary of dimensional orientation, 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were: in, up and down, front & back & out & middle, left and right. Upon the understanding over nouns of measurement, child had better ideas for frequently used ones while they could not pair specific nouns with less frequently used nouns of measurement. On comparative word class, children had worse comprehension for it. From syntaxical point of view, childrend had better comprehension for conjuction and they understood consequential sentences the worst. Moreover, they had less comprehension on sequential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the worst understanding over time sequences.. 2..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gender, birth order, occupation of paren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arents, family income, number of children, as well as language proficiencies and academics achievements as a whole were undergone 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bles of occupation of parents, family income, and number of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and math academic achievements. Furthermore, the gender of students showed significant. V.

(7) relationship with achievement on math subject. While the variables of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birth order showed no relationship to either Chinese or math subjects. 3.. Finally, the variables of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 which was the main focus of this research,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s for both Chinese and math subjects. In other words,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Computerized Language Ability Measure”, the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graders show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hinese and math subjects scores at the end of semester..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graders, language proficiencies, academic achievements, Computerized Language Ability Measure for Preschoolers. VI.

(8) 目錄 謝辭………………………………………………………………………………………….…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錄……………………………………………………………………………..………….…V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1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兒童語文能力的發展…………………………………………………………………7 第二節 兒童的學業成就……………………………………………………………………..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0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38 第四節 研究程序……………………………………………………………………………..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與 結果與討論………………………………………………………………………..56 討論 第一節 小一新生之語文能力………………………………………………………………..56 第二節 語文能力、背景變項與學業成就之相關………………………………….………..63 第五章 結論與 結論與建議……………………………………………………………………………..70 建議 第一節 結論…………………………………………………………………………………..70. VII.

(9) 第二節 建議…………………………………………………………………………………..73 參考文獻…………………………………………………………………………………………7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74 西文部分………………………………………………………………………………………84 附錄………………………………………………………………………………………………88 附錄 附錄一 幼兒參與語文能力評量調查同意書………………………………………………..88 附錄二 基本資料調查表……………………………………………………………………..89. VIII.

(10) 表目錄. 表 2-1-1 國內兒童語言測驗工具一覽表………………………………………………………20 表 3-2-1 同意書回收狀況……………………………………………………………………..32 表 3-2-2 基本資料調查表回收狀況……………………………………………………………32 表 3-2-3 學生背景資料………………………………………………………………………..34 表 3-2-4 家長背景資料統計表…………………………………………………………………36 表 3-3-1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能力評量題目表………………………………………………42 表 4-1-1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能力評量(CLAMP)」測驗分數分佈表………………………59 表 4-1-2 小一新生語文能力摘要表……………………………………………………………59 表 4-1-3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能力評量各題項分析摘要表…………………………………60 表 4-2-1 小一新生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相關分析結果摘要表………………………………64 表 4-2-2 小一新生背景變項、語文能力與國語科學業成就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66 表 4-2-3 小一新生背景變項、語文能力與數學科學業成就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68. IX.

(11) 圖目錄. 圖 3-1-1 研究架構圖……………………………………………………………………………31 圖 3-3-1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能力評量--多選一題型說明範例圖………………………….39 圖 3-3-2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能力評量--三選一題型說明範例圖………………………….40 圖 3-3-3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能力評量--排排看題型說明範例圖………………………….41 圖 4-1-1 研究流程圖……………………………………………………………………………54. 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性。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 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語言是人類溝通思想、情感表達的工具,亦是學習與思考的工具(Kleech & Richardson, 1990),人類能藉由使用口語或書寫的符號系統,有效地進行思考、與人溝 通、傳達訊息以及創造保存智慧(Benson, 1983;Harris & Sipay, 1988)。語文能力在現今 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尤見其重要性,成功的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思考與溝通能力。 對於剛從幼兒園畢業、初踏入小學的小一新生而言,語文更是重要的溝通工具,他們已 具備相當的口語基礎(魏金財,1995),也認識少許文字。因此,學齡階段兒童的語言 發展,除了繼續發展在學前已習得的語言形式、內容及使用功能,學習新的語言形式之 外,更進一步學習將原有的口語經驗,利用語音與文字的配對,轉化為文字與意義的聯 結;同時也發展出後設語言(metalinguistic abilities)的技能,協助思考及談論語言,增進 訊息轉換的能力;且透過學校中的正式學習,學會了閱讀及書寫的語言模式(Bernstein, 1993)。綜觀國內外教育發展史,語文學科在國小階段也一向被教師視為最基本、最重 要的能力和素養(張玉成,1994)。教育部也明文規定國語科每週教學節數佔總時數的 30 ﹪,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研究也指出,語文科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是工具學科,透過語言文字,方能進行其 他各種學習活動,更是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樑,而學生的語文能力更會影響其他學 科的學習表現(賴銳霞,2002)。語言除了溝通外,對於思想與學習等層面均佔有重要角 色(Goodman, 1988)。國小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的語文去學習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 其它科目,並且他們要能使用所學得的語文能力去表達他們的看法及觀點。Vygotsky (1962)也發現語言學習愈好的學童,其認知成長與心智發展較快,在知識的傳遞過程 中,學生的思考模式與知識的建構和語言的認知發展有著密切關係(引自李維譯,. 1.

(13) 1998)。吳鼎(1971)也指出,中小學學生國語文成績優異者,其他各科成績亦必良好。 由此可見,語文能力的差異會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但對於小一新生而言,其語文能力 與學業表現是否也有所關聯呢? 過去探究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關連的文獻,其研究對象大多是國、高中學生(林俊 瑩、吳裕益,2007;陳國樑,2006;張素娥,2012;楊達清,2010),且大多數研究對 象為特殊身分學生,例如:原住民(林淑敏,2000;陳作忠,2003;陳國樑,2006)、新 住民子女(王美華,2008;呂玫真,2009;林婉如,2012;陳湘淇,2004;張慧茹,2007; 黃綺君,2006)、學習障礙學生(高玉蘭,2009) ,僅少部分針對國小學童進行研究;針 對國小學童的研究,又以中、高年級學生為主(周國民,2007;陳明彥,2002;鄭斐云, 2009)。 在少部分針對低年級學童進行的研究中,Tiedemann 和Faber(1992)研究英語系學 童,從幼稚園到三年級跨越三年的期間,資料來源取自於學業測驗、孩子的訪談及教師 的評價,研究結果指出英文拼讀能力,大體上在某一程度可適用於預測其算數的能力, 而且在學業成就上發生問題時,似乎有許多是與拼和讀有關聯的。就研究領域而言,過 去探究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關連的文獻,大都研究單一學科領域,例如:國語或數學。 研究發現,國小資優生語文能力會影響國語科成就,其中與語法關係最為密切(胡金枝, 1996)。語言理解能力較差、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弱者,其數學科成就亦較低(張慧敏, 1993)。顏銀和(1992)在台中市忠孝國小六年級學生所作之研究亦發現,國語科成績 與數學科、社會科、自然科成績之間的相關分別為.638、.666、.611 。這和研究者在教 學現場的觀察相符,低年級兒童在評量中作答時,有些兒童會因為解讀文字應用題時產 生困難,以致於讀不懂題意,不知該如何作答,甚至於無法答題或只能猜答案,而這些 兒童通常具有較差的語文能力。 綜合而言,由於過去探究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關連的文獻,其研究對象大多是國、 高中學生、特殊身分學生,以及國小中、高年級學生,且大多針對單一學科進行研究。 缺少探究台灣學童語文能力與學業成是否早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顯現相關的研究。因 此,本研究將以初入小學的小一新生,其語文能力之差異,並考量其背景變項,包括: 性別、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家庭收入、家庭子女數、出生序、校外補習與學業成就上 之相關情形,分析小一新生語文能力對國語科以及數學科學業成就之預測能力。. 2.

(14) 本研究結果有助於教師了解剛入學之國小新生的語文能力,也有助於瞭解新生的語 文能力與其學業成就之關聯。如果有顯著關聯,教師可在學期初先評量幼兒的語言能 力,並針對語文能力較低之學童加強輔導。. 3.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瞭解小一新生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因素,茲將本研究之 目的與問題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探究小一新生語意、語法之語文能力。 二、納入小一新生性別、出生序、校外補習之背景變項及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家庭收 入、家庭子女數之背景變項後,探究小一新生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 貳、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列: 一、小一新生之語意、語法之語文能力表現如何? 二、納入小一新生性別、出生序、校外補習之背景變項及家長學歷、家長職業、家庭收 入、家庭子女數之背景變項後,語文能力對於國語科與數學科學業成就之預測力如 何?. 4.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相關之名詞:「小一新生」、「語文能力」、「學業成就」進一 步整理釋義,說明如下。. 壹、小一新生 係指於102學年度就讀於彰化縣某國民小學之一年級兒童。. 貳、語文能力( ) 能力(Language skills) 語言是用來傳達意見、表達感情、與協調人與人彼此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在人類 為了適應環境而需要解決問題時,語言也是一種幫助思考的工具。語文能力是指運用思 考與表達的技巧將語言運用文字符號表達動作、形體或聲音(林寶貴、林竹芳,1993)。 可以區分成口語表達能力與文字描述能力兩部分,本研究所指的「語文能力」是指小一 新生在「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CLAMP)」(邱淑惠,2014)中語意、語法的表 現能力。若小一新生在量表的得分愈高,代表小一新生之語文能力愈佳。. 参、學業成就 「學業」係指有關語文、數學、自然、社會、地理、歷史、及科學等學科領域(石 培欣,2000;繆敏志,1990),即是指國民教育中「智育」所包含的學科領域。而「成 就」則是指個人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結果,使得個人在某方面所 表現的實際能力(張春興,1998)。廣義的學習成就為各種在校期間的學習紀錄資料, 而狹義的學習成就為各學科的學期成績(余民寧,2006)。本研究中的學業成就指的是 學生的學科成績,又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一年級僅針對國語與數學實施定期評量,且 考慮各班級評分的客觀性,所以本研究所探討的成績為學校統一施測的國語科、數學科 定期評量成績。而本研究所收集的學生成績為102學年度上、下學期之國語科與數學科 定期評量成績,上學期2次、下學期3次,以共計5次的學校定期評量的平均成績計算。. 5.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主要在於陳述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將從研究樣本、研究變項和研究方法 三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樣本 本研究設限於研究之時間及精力因素,研究樣本取樣僅以彰化縣某國民小學之小一 新生及其家長為本研究之樣本,並未涉及其他縣市之小一新生及家長。若欲推論至其他 縣市之小一新生,則需考慮縣市之高度同質性,方具推論之價值性。. 貳、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小一新生之語文能力,依變項為學業成就,而影響學業成就的變 項很多,本研究僅納入子女背景變項(性別、出生序、校外補習)及父母背景變項(學 歷、職業、家庭收入、子女數)作為控制變項,以多元迴歸檢視學業成就是否與小一新 生之語文能力有關。. 参、研究方法 本研究屬調查研究法,資料蒐集來源有三:一為「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 工具,以此工具針對每一樣本進行一對一施測評量,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 僅能以彰化縣某國民小學之小一新生(共147人)為本研究之樣本;二為家長基本資料調查 表,也僅以小一新生施測樣本之家長進行資料蒐集;三為施測學生的國語科與數學科成 績,由於考慮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一年級僅針對國語科與數學科實施定期評量,且考 慮各班級評分的客觀性,所以本研究所收集的學生成績為102學年度上、下學期,學校 統一施測的國語科、數學科定期評量(共計5次)的平均成績。. 6.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了探究小一新生的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本章探討與本研究相關之文 獻,分為兒童語文能力的發展,兒童的學業成就,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三個 部分。. 第一節 兒童語文能力的發展. 根據《遠東漢英大辭典》語言的英文為language, 而語文為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兩者在字面上的差異為「語文」多了 literature(張芳杰主編,1993), 在《朗文英漢 雙解活用詞典》對literature 的解釋為-文學(Della Summers 主編, 2003)。而在《教育 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對「語文」的解釋為語言和文字的合稱,泛指與語言或文字 有關的事項,而對「語言」一詞則解釋為人類用口說出來的話,由語音、語詞和語法所 組成,是表達情意、傳遞思想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廣義的定義語文能力為包含聲音和文 字的訊息溝通,意即語文能力包含口語表達能力與文字描述能力,因此將探討兒童語文 能力的發展細分為以下進行探討。. 壹、語言的定義 語言乃是人類獨一無二的心智能力,能藉由使用口語或書寫的符號系統,有效地進 行思考、與人溝通、傳達訊息以及創造保存智慧(Benson, 1983;Harris & Sipay, 1988)。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在於人類具有語言能力,很早以前人類就會利用聲音來傳達思 想與感情,藉由這些聲音與符號的傳達,人類可以互相溝通、傳遞思想、和表達感情, 語言也是一種傳遞思想的社會性符號,由彼此約定俗成的規則以達到溝通的目的(James, 1990)。 對人類來說,具備語言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語言並非只是發出聲音而已,語言是人 類思維、交流的主要工具,更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能力結構系統(殷紅博,1998);語言 的目的在於溝通,為了達成雙向良好的互動關係,其溝通方式包括接受性和表達性,一. 7.

(19) 方面除了要能接收並理解他人所欲傳達的訊息,另一方面還要能以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 的思想。語言溝通的方式可透過口語、手語、身體語言或各種溝通符號而達成(包美伶, 1989) ,因此語言可以被狹義的解釋為口頭或符號語言,也可以廣義的被定義為一個社 會團體所共同使用的任何一種溝通系統(陳淑琴,2000);廣義的語言是指人類思想與 感情的符號化,用以與他人傳達情義或溝通行為的工具,舉凡言語、手語、音樂、圖畫、 雕刻…等都是,狹義的語言則是指口述的語言(說話)(張世彗、藍瑋琛,2003)。 本研究所指的語言是廣義的語言,人類藉由語言的傳達,能表達自己的看法,與他 人溝通過去、現在並計畫未來,快速且正確的表達心中的想法並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學 習,而溝通的形式包含口語表達、文字書寫、手語、肢體語言或各種符號,進而達成溝 通的目的。. 貳、語文能力的發展 在人類生活中,語言是用來傳達意見、表達感情、與協調人與人彼此之間溝通的 重要工具,除此之外,在人類為了適應環境而需要解決問題時,語言也是一種幫助思考 的工具。語文能力是指運用思考與表達的技巧將語言運用文字符號表達動作、形體或聲 音,語言在人與人的溝通過程中佔了極重要的地位,因此語文能力對兒童學業、社交、 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林寶貴、林竹芳,1993)。以下將語文能力的發展分成口語表達能 力與文字描述能力兩部分,細述如下:. 一、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口語表達」是以有意義的聲音來表達思想情感,進行溝通交流的一種符號或工 具。口語表達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小孩或是大人,想要表達思想、感情, 建立人際之間溝通、傳遞意見都必須善用口語表達,所以口語表達可說是我們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工具(林寶貴,1994)。 在語文領域教學中所談的語言,即是口語表達,它是運用語音、語意、語法、及 語用的要素,轉化為聲音符號,表達出完整且富有意義的語句,包括語音、語詞、語法、 以聲音和內容結合的產物(林寶貴、林竹芳,1993);以下就口語能力的發展說明如下:. 8.

(20) (一)語音(phonology) 語音又稱為音韻,是聲音的一種,但與一般的聲音不同,其具有特別的結構,而 且不同語言的語音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雖然世界各國的語言差異很大,但是人類語音的 發展過程卻相當的一致。 嬰兒從出生到一歲左右開始能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聲音前的這段時間稱為前語言 期(prelinguistic period):出生一個月開始會發出咕咕(cooing)的聲音,和各種母音。三個 月開始,進入牙語期(babbling),嬰兒會發出一連串包含韻母和聲母的聲音。十個月左右, 會不斷重複一個自發的或模仿的音節,進入回響期(echolalia),此時期的聲音是無意義 的。前語言期的主要任務是發音聲的練習,作為日後發展語言的準備。之後進入單字詞 階段,開始發出有意義的聲音(陳李綢,1999)。 一項針對我國三歲到五歲十一個月的學前幼兒語文能力研究指出,46.3%的兒童在 六歲以前,已經能正確發出三十七個語音(林美秀,1993),六歲以上的兒童幾乎已經能 成功的發展出中文裡的每個語音(林寶貴、林美秀,1993)。. (二)語意(semantic) 語意指的是字或詞所代表的意義,也是人與人溝通的基礎。當嬰兒說出了第一個字 或詞後,就進入了單詞期(one-word utterance),單詞期的初期,嬰兒語意發展速度較緩 慢,字詞量增加的速度不快,大約兩三個月才增加二十個詞,但單字期的後期的發展十 分迅速,平均每天都會有新的字詞增加。單詞期的發展有一些共同的趨勢,通常最先發 展的是生活中熟悉且具體的名詞,包括人物(如爸爸、媽媽)、食物(如牛奶、糖果)、生 活用品(如衣服、鞋子)等,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習習相關;動詞與形容詞的發展則較晚(林 美珍,1996;陳李綢,1999),且幼兒的語意發展常出現語意過度延伸(overextension)與 語意延伸不足(underextension)的現象。各詞類發展情形如下(王珮玲,2007;李丹,1990; 洪福財、陳幗眉,2009): 1.普通名詞:幼兒通常以中等概括水準的詞來稱呼物體,例如:以「狗」稱呼狗,而不 用「動物」或更專門的「獵狗」,之後隨著經驗的累積與抽象能力的發展,對於生活 中常用的具體名詞的理解力更佳,但抽象名詞則需要更長時間的理解。 2.動詞:代表具體動作的詞彙是幼兒較容易掌握的,因為生活中常需接觸許多動作,如. 9.

(21) 走、跑、吃、睡、喝…等,在兒童的詞彙中,動詞的使用頻率高於名詞,有時候甚至 不用名詞,直接用動詞表示,如把「牙刷」說成「刷牙的」,把「碗」說成是「吃飯 的那個」。 3.形容詞:兩歲大的幼兒已經能夠使用少量形容詞,四歲半以後形容詞增加迅速,到了 六歲半能使用的形容詞高達兩百個以上。一般幼兒使用形容詞的發展特徵如下: (1)從物體特徵的描述(如顏色詞─紅、黑、白;溫度覺─冷、熱)到事件情境的描述(如 害羞的、恐怖的)。 (2)從單一特徵到複雜特徵,如三歲半能使用「胖、瘦」,四歲半到五歲半時才會使用 「老、年輕」。 (3)從簡單形式的形容詞到複雜形式的形容詞,如先會「紅、快、好」等單音節形容詞 和「乾淨、整齊」等一般雙音節形容詞,之後才會使用「雪白、亂七八糟」等較複 雜的形容詞。 (4)對顏色詞的掌握順序大致相同:紅(兩歲)→黑、白、綠、黃(兩歲半) →藍(三歲半) → 紫、灰(五歲半) →棕(六歲半)。 (5)掌握向度空間形容詞的規律:大小(兩歲)→高矮、長短(三歲) →粗細(四歲半) →厚 薄、寬窄(五歲半)。 4.空間方位詞:幼兒對於空間方位詞的掌握也有一定的發展順序:裡(三歲半)→上、下(四 歲) →後、前、外、中(五歲) →左、右 (六歲以後)。而六歲的兒童可以知道自身的左 右,但無法知道別人或物體的左右。 5.時間詞:時間詞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幼兒對於時間詞的認識比空間詞還要困難: (1)表示動作順序的詞:先、後、同時(三~四歲)→以前、以後(五歲) 。 (2)表示時間階段順序的詞:幼兒先理解「今天、昨天、明天」,然後是「上午、中午、 下午」,之後才發展「今年、去年、明年」。 (3)表示動作時態的詞: 三~四歲能掌握「現在」這個詞,五歲時才能理解代表「過去」 (如已經)的詞,六歲時才能掌握代表「未來」(如就要)的詞。 6.量詞:幼兒掌握量詞的順序為:個體量詞→臨時量詞→集合量詞,個體量詞如「個」、 「隻」等;臨時量詞是借用容器的名詞來做為量詞,如「一杯水」、「一盆花」、「一 碗飯」;集合量詞如「一串香蕉」、「一雙襪子」、「一對枕頭」等,因「串」、「雙」、. 10.

(22) 「對」較抽象,所以幼兒較難掌握。幼兒約四歲時開始使用量詞,但有些量詞侷限於 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使用頻率與所學詞彙貧乏,因此常使用錯誤,無法將量詞與特 定名詞作正確配對。 7.代名詞:因為代名詞的意義有相對性,所以幼兒掌握代名詞的時間要比名詞和動詞晚。 五、六歲大的幼兒可以理解「這」和「那」的相對意義,但尚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約七歲時才能正確使用。 總而言之,幼兒語意的發展與掌握大致有順序性,由具體情境到抽象情境,由不精 確的理解到逐漸精確,但沒有絕對的年齡界限。張春興和邱維城(1974)的研究指出,兒 童的語彙會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增加,加上入學後,在教師的指導、新經驗的增加、外界 資訊的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下,幼兒詞彙的數量增加更為快速。在字彙方面,一年級的兒 童已可以理解2000~2400個字彙,並開始發展複雜的語法結構。幼兒透過口語或非口語 的方式來理解語意,如聲調、語音強弱、手勢、表情等。而語意的理解最先發展的是具 體的名詞(錡寶香,2002;Snedeker, Geren, & Shafto, 2012),其次是形容詞、時間詞、 空間方位詞、指示代名詞、人稱代名詞、量詞,較晚發展的是動詞。幼兒必須先了解語 意,才能夠意會他人所說的話,因此語意是幼兒學習正確運用語言的方式,也是領略語 言的基石(王珮玲,2007) 。本研究之測驗工具「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能力評量(CLAMP)」 (邱淑惠,2014)所涵蓋的內容包含:動詞、形容詞、空間方位詞、時間詞和量詞。. (三)語法(grammar) 語法是指將字或詞組成有意義的句子的規則,如以主詞、介詞、名詞、動詞組成一 個完整的句子。大約一歲半到兩歲半之間,幼兒會將一個字或詞組合,說出一個句子, 開始發展語法,即進入了雙字期(two-word utterance);初期,幼兒的語言如電報句 (telegraphic speech)一般,出現斷續、簡略、結構不完整的字詞,會省略次要的字詞,只 放入重要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等,且不會使用時態變化。 到了後期,幼兒開始將三個以上的字詞組合成符合語法的句子,幼兒以自己的意思 來組和字詞,表達自己所欲傳達的意思,但對幼兒而言,同一字詞未必代表同一種意義 (林美珍,1996;陳李綢,1999) 。幼兒藉由不斷的使用與組合字詞,排列成有意義、可 以和他人溝通的語句,達到溝通的目的;並從中學習安排正確的詞序,使用規則系統的. 11.

(23) 能力。 語法發展主要是指幼兒口語中語句結構的發展(林寶貴、林美秀,1993),幼兒語法 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從籠統到分化、不完整到完整、鬆散到嚴謹、呆板到靈活的過程, 而且語句的長度和語法結構的複雜度一樣,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楊國樞、楊有 維、蕭育汾,1969)。. (四)語用(pragmatics) 語言的主要目的在於溝通,而有效的溝通除了需要具備使用語音、語詞、語法的能 力外,還需要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對特定的對象,說出適當的話,就是語用的知識, 與說話時的情境息息相關。 語用的發展是從嬰兒時期開始,嬰兒會使用肢體、聲音、語調來呼應照顧者的行為; 大約在兩歲左右,幼兒能主動與他人做有來有往的對話;三歲時,幼兒能夠根據對方的 話題來提供訊息。在學齡時期,幼兒已經具備足夠的溝通技巧,能夠衡量聽者的理解能 力和語言的複雜度,與他人進行對話往來。之後,隨著年齡、認知能力、與經驗的累積, 幼兒語用的知識不斷的進步。. 二、文字描述能力的發展 人類能藉由使用書寫的符號系統,有效地進行思考、與人溝通、傳達訊息以及創造 保存智慧(Benson, 1983;Harris & Sipay, 1988)。「文字描述能力」是指個體對語言文 字及文法的認知,運用思考與表達的技巧與熟練的程度,使用文字符號來表達動作、形 體、或聲音的意思;而文法是指文字和語言的習慣性或邏輯性的排列方式或程序 (彭森 明,1995)。 學齡階段是語言發展中最具創造力的時期(Owens, 1992)。一般兒童在進入小學 之前,即具備相當的口語基礎(魏金財,1995),也認識少許文字。因此,學齡階段兒 童的語言發展,除了繼續發展在學前已習得的語言形式、內容及使用功能,學習新的語 言形式之外,更進一步學習將原有的口語經驗,利用語音與文字的配對,轉化為文字與 意義的聯結;同時也發展出後設語言(metalinguistic abilities)的技能,協助思考及談論語 言,增進訊息轉換的能力;且透過學校中的正式學習,學會了閱讀及書寫的語言模式. 12.

(24) (Bernstein, 1993)。 参、兒童語言能力發展理論 兒童語言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徵,並且依循著一定的順序,但語文是如何 發展的,各個學者有著不同的主張與看法。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論點,歸納出語言學習 的四個重要理論:行為學習理論、先天論、認知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說明如下:. Theory) 一、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urist 行為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獲得,乃是由於周遭環境給予的增強作用所產生 的(Skinner, 2002),也就是說語言的獲得是經過一系列的刺激和反應連結而成,如果在語 言使用過程中獲得肯定,兒童會感受到所使用的語言是正確的,遇到類似的情境時則會 繼續使用此語言;但若得到負面的回饋,兒童會感受到用錯了,因此再遇到類似的情境 時,則不再使用此語言。行為主義學派強調外在的學習動機會影響個人的學習結果,主 張語言的發展是經由後天的學習而來,並且深受環境所影響。. Theory) 二、先天論(Nativist 先天論 與行為學習理論相反,Chomsky(1986)認為人類生來就具有複雜的語言結構,這些 結構組成了一個「語言獲得裝置」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這一組裝置就如同語 言學習器一樣,兒童將所聽到的聲音透過語言學習器的處理,將吸收進來的語言加以整 理,就會產生一套適用於母語的規則,並且自然而且很快地學會複雜的語言系統。因此, 兒童不需要刻意教導,就能夠理解語言(吳敏而,1997)。. Theory) 三、認知理論(Cognitive 認知理論 Piaget(1977)提出兒童的語言能力與認知發展有緊密的關係。Piaget認為幼兒出生 後,會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對周遭環境作出反應,當他遇到某些事物,便會用 某種對應的認知結構予以核對和處理,透過行動建構出「基模」(schema)。再透過同化 (assimilation)、調適(accommodation)、平衡(equilibration)來擴大知識,這些行為模式經過 不斷的整合,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皮亞傑強調幼兒的成長是有 階段性的,幼兒在單詞句階段,所發的語詞都以具體感覺到物體為主,正符合皮亞傑所. 13.

(25) 說的感覺動作期,二歲多開始幼兒的表達大都以自我中心來思考事物,常說出此時、此 刻所想到的事物,不會太在意聽者是否聽懂他的意思,正是皮亞傑所謂的運思前期的幼 兒階段。七歲之後則進入具體運思期,再發展進入抽象思考的形式運思期。認知發展理 論認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是兒童在環境中經由探索、解決問題而建構出來的。. Theory) 四、社會學習理論(Culture 社會學習理論 Vygotsky認為語言的學習是社會化或文化的行為,幼兒透過與周遭人的互動, 與同 伴之間的合作,幼兒語言能力可以超越他現有的水準。Vygotsky(1978)的研究中提出幼 兒的學習與發展有兩種水準,一是真正發展水準,也就是說幼兒已經建立之現有水準。 另一是潛在發展水準,也就是說透過成人指引或同伴之中較有能力者一起合力溝通、合 力解決問題過程,可以達到更高一層的水準。因此 Vygotsky提出的「最近發展區」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建議採鷹架(scaffolding)學習理論,經由成人的活 動引導、讓幼兒在真實、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探索與學習,則幼兒的語言學習能獲得 成功的經驗,進而提升其語言能力。. 肆、影響兒童語文能力的因素 影響兒童語文能力的因素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即使在同年齡的孩子中也存在著極大的個別差異,每個 孩子的發展模式亦不盡相同,加上個體成長的文化、環境等其他因素影響下,每個孩子 的發展就變得更加複雜且具多樣性(洪毓瑛譯,2000)。研究者則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於 影響幼兒語言表現因素的觀點和理論,歸納出主要區分為三個方面:個人方面(年齡、 智力、性別)、家庭方面(家庭社經地位、子女數)、文化刺激方面(學前教育經驗、城鄉 差距)。以下針對個人與家庭方面,說明如下:. 一、個人方面 (一)年齡 隨著個體的成熟,幼兒的語言發展亦日趨成熟,此乃先天內在機制使然,語言發展 在某部分可說是腦發育成熟階段的產物(Eliot, 1999)。根據日本文部省(相當於我國的 教育部)所公佈的五歲前幼兒的語言發展鑑定標準指出,幼兒的語彙數量呈現一個向上. 14.

(26) 延伸的正比曲線;我國學者研究也發現,年齡愈大的幼兒說的較多,使用的語句較長, 且每句中的名詞、動詞、副詞、形容詞、介詞、連接詞較多(楊國樞、楊有維、蕭育汾, 1969)。林美秀(1993)在學前兒童語言發展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中,針對我國839 位三歲至五歲十一個月的學齡前幼兒,進行語言發展能力調查,指出學前幼兒之語言理 解、口語表達能力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且年齡與幼兒的語言理解、口語表達、語言 發展、構音能力均呈現顯著相關。許多研究均指出國小學童語言能力會隨著年齡成長而 增加:吳武典與張正芬(1984)在國語文測驗上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的測驗總分 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張正芬與鍾玉梅(1986)研究發現,在年齡組間的語言構音比較 中,極大部分年齡間的差異均達顯著水準,並且是年齡高者顯著優於年齡較低者,這顯 示語言受到很大的個體成熟因素影響。吳武典與張正芬(1984)、周台傑(1993)、林 寶貴(1995)等人研究則指出,國語文能力與年齡呈正相關,顯示國語文能力會隨著年 齡的增長,形成穩定的發展速率。. (二)智力 智力在語文能力的發展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資優兒童的國語文成就顯著優於 一般兒童,一般兒童的國語文成就又顯著優於智能不足兒童(吳武典、張正芬,1984)。 智力因素與語言發展的關係密不可分,兩者成正相關,語彙是建立於語言發展與智力關 係上(林寶貴,1989)。智力較高的兒童,開始學說話的時間較早,所使用的語句也較 長,智力不同的幼兒,其語言理解、口語表達及構音能力有顯著的差異(林美秀,1993)。 研究指出(林璣萍,2003),智力乃天賦能力,亦是影響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而且智 力與所有學科均達顯著,尤其智力越高者學業成就愈佳,反之則否。. (三)性別 性別對於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一直是研究者普遍關注的議題。一般人都認為女童 的語文能力優於男童,但各個研究者的研究結果卻有不同的發現。某些研究認為性別差 異是大腦先天的設定,通常小女孩會較早學會說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有個特定中心來 指揮說話,因此小女孩詞彙發展較佳,一般而言,到三歲時,小女孩所說的話大部分大 人都可以了解,而小男孩則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夠達到,故顯示大部分小女孩的語言能. 15.

(27) 力、掌握文法規則及語言的流暢度均優於小男生(洪蘭譯,2000)。Eliot指出,性別差 異會在幼兒早期明顯呈現,雖然男童大多能在四、五歲時趕上,但是在某些方面卻無法 跟上,如同小學女生在寫字、造詞、語言運用或閱讀測驗方面是始終優於男生的。吳武 典和張正芬(1984)自編「國語文能力測驗」,探討性別因素對於國語文能力的影響,研 究結果發現女生的成績優於男生;林寶貴、楊慧敏和許秀英(1995)於自編的「中華國語 文能力測驗」比較男女童在測驗中的差異,發現女生的國語文能力顯著優於男生;周台 傑(1993)的國語文成就測驗研究中,顯示國小一年級至國小六年級的學童,女生的國語 文成就皆高於男生;Johnson(1980)、Remignanti(1980)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女生的語言能力 顯著優於男生。 但也有不少的研究結果發現,性別在語言的發展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張正芬與鍾 玉梅(1986)研究台北地區兩歲至六歲半的363名幼兒的語言發展,發現男女童之間並無顯 著差異;林寶貴、邱上真和包美伶(1989)以304名學前幼兒為對象,探討性別對於語言表 達的差異,發現性別與學童語言表達能力無顯著相關;Pinratana(1989)在低和中間社 會經濟地位的學齡前兒童之間的語言表達技能和獨創性差異的研究中,以60名四歲大的 幼兒為研究對象,評量其語言表達能力與創造力,結果發現不同性別間並沒有顯著差異。 性別與兒童語文能力的關聯尚無定論,研究者也希望經由本研究的測驗,來了解性 別對於國小一年級學童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是否有所關聯,因此,本研究將性別列入 研究。 由上述得知,年齡與智力是影響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兩者與語言表現均呈正 相關,即年齡愈長或智力愈高,其語言表現就愈佳。然而,性別差異方面是否影響幼兒 語言表現雖尚未呈現一致的結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性別差異仍是影響幼兒語言表現 的重要變項。. 二、家庭方面 (一)家庭社經地位 家庭社經地位指的是父母親的職業、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等(吳國純, 1996;張善楠、黃毅志,1997)。許多國內外語言發展的相關研究均發現,家庭社經地 位是影響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孩子從不同社經地位父母那裡獲得不同的語言學習. 16.

(28) 方式與內涵,故影響了其語言的發展(唐榮昌,1994;黃菁芳,1994;吳幼妃,1980)。 吳培源(1979)研究指出,高社經家庭提供較多資源及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是有助於 兒童語言的發展;其研究亦認為,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經驗及對子女的態度對兒童 語言的表現有很重要的影響。 Kalmijn & Kraaykamp(1996)透過實證研究也發現,高社經地位父母藉由提供子女 較多的文化接觸,促使其子女在學校生活與學習上獲得較多利益。曹琇玲(2001)研究 指出,家庭經濟影響學童之學習資源、參加課後輔導和親子互動的機會,加上不同社經 地位家庭對孩子教育的期望也不同,如此,無論是直接或間接都影響了孩子的教育成 就。綜上所述,多數研究均顯示家庭社經地位與兒童語文能力有密切相關。. (二)子女數 家庭中兄弟姊妹的數量關係著家庭的收入及父母與孩子相互影響的品質優良與 否,當孩子數較少時,父母將能奉獻較多的時間給每一位孩子以及擁有更多相互影響的 親子關係。子女數較少時,親子關係較親密,父母對子女期待較高,子女成就動機亦較 高,相對的子女的語言與智力發展皆較好(劉明松,1998)。 然而,也有研究顯示規模較大的家庭中,其手足數未必會對語言學習產生負面影 響,家庭中的手足愈多,其語言習得和使用語言頻率較高,對語言學習反而較有利,尤 其年長的兄姊可能形成模仿的對象,對兒童的語言學習影響很大(張淑猜,2005)。張 正芬、鍾玉梅(1986)研究顯示獨生子女的語言能力較非獨生子女差。 林美秀(1993)指出幼兒家中的兄弟姊妹數,並不影響幼兒的語言理解、口語表達與 構音能力。因此,歸納上述文獻,家庭子女數的多寡對幼兒語言學習表現的影響,似乎 沒有絶對的正面影響或負面影響。. 伍、語文能力的評量 語文學習評量最主要之目的,是為教師提供幼兒語言發展和學習情形的診斷,並作 為語文課程規劃的依據﹙Froese, 1994﹚。國內兒童語文測驗不外乎在評量口語表達能力 和文字讀寫能力,其評量的向度通常包括理解與表達各方面的語言功能,如形式、內容、 語用;形式包括語音、語形、語法;內容包括語彙、語意關係(semantic relations);語用. 17.

(29) 則是使用語言溝通需求,及調整溝通的能力(Reed, 2005;Shames, Wiig & Secord, 1998) 。 過去十幾年來,國內陸續發展出一些標準化的語言評量工具,綜合國內研究者余玻莉 (2007)、楊坤堂(2006)和黃瑞珍(2007)等人所收集到的測驗資料,若從適用對象 來分類,適用於小學一年級階段的有13種,研究者將其編製年代、編製者、適用對象與 評量領域整理如表2-1-1。 這些評量中,有些著重於評量讀寫能力,例如:中文年級識字量表(黃秀霜,1998)、 國民小學國語文成就測驗(洪碧霞、邱上真,1999)、國小兒童書寫語言能力診斷測驗(楊 坤堂,2001)、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洪儷瑜、張郁雯,2003)、閱讀理解篩選量表(張世彗、 楊坤堂,2004);有些著重於篩選特殊幼兒,例如:兒童口語理解測驗(林寶貴、錡寶香, 2002)。 在選擇本研究的評量工具時,鑒於本研究所關心的小一新生,為剛從幼兒園畢業, 初入小學,才剛開始注音符號的學習,尚未正式學習國字的書寫與閱讀,且年齡較小的 幼兒,其語言發展應從語意的角度來看待(Halliday, 1991)。因此,書寫能力的評量不適 合用於評量剛升上一年級的學童。再者,本研究對象為一般小一新生,篩選語言障礙的 評量工具較不適用於評量這些兒童的語言能力。另外,考量有些評量修訂年代距今有十 年以上,例如:學齡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林寶貴,1992);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測驗(陳 東陞,1993);西北語句構成測驗(楊坤堂、張世彗,1993);兒童認知功能綜合測驗— 語言測驗(曾進興,1996);修訂畢保得圖畫詞彙測驗(PPVT-R)(陸莉、劉鴻香, 1998);學前幼兒與國小低年級兒童口語語法能力診斷測驗(楊坤堂、張世彗、李水源, 2004),經過時代變遷,內容上可能較不符合現代孩子之語言發展能力,因此也不列入 考量。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言能力評量(CLAMP)」(邱淑惠,2014)可以讓教師與研究 者了解幼兒的語言能力,具有施測容易、評量方式遊戲化等特色,且能提供多元的評量 數據。其施測方式採一對一的方式,受試幼兒指出或說出答案後,由施測者人員代替幼 兒操控滑鼠點選答案。施測過程中,施測人員幫忙幼兒操控滑鼠功能(聆聽題目、依序 撥放選項、點選答案、重聽),但需避免提供額外之題意說明與解釋。測驗內容共35題, 總測驗分為兩個向度,包含:語意20題,語法15題。計分方式為答對一題得一分,最高 得分為35分。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評量題型,評量重點不同,每一大題在正式開始前都. 18.

(30) 有一個練習題,讓幼兒瞭解規則。施測結束後,利用電腦的快速運算與記錄,教師或研 究人員能夠馬上獲得多元的數據,進行後續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本研究挑選學前幼兒語文評量—網路版(邱淑惠,2014)作為本研究的施測工具,挑 選的原因包括:(一)該工具剛新修訂完成;(二)施測時間只需15分鐘;(三)因其 施測內容與步驟都已電腦化,施測人員不須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就能上手進行施測; (四)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施測對象雖然為四足歲至六歲十一個月學齡前幼兒, 小一新生為剛滿六足歲之兒童,大部分符合施測年齡,另為避免課堂上之教學影響施測 結果,評量於開學後一個月內,學童尚於注音符號學習階段時完成。. 19.

(31) 表2-1-1 國內兒童語言測驗工具一覽表 測驗名稱(年代). 編製/修訂者. 適用對象. 評量之語言領域. 林寶貴. 6-15歲. 口語理解和表達. 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測驗(1993). 陳東陞. 5∼10歲. 口語表達. 西北語句構成測驗(1993). 楊坤堂、張世彗. 小一∼小二 口語理解和表達. 曾進興. 5∼8歲. 口語理解和表達. 陸莉、劉鴻香. 3∼12歲. 口語理解(詞彙). 黃秀霜. 小一∼國三 書寫語文理解. 洪碧霞、邱上真. 小一∼國一 書寫語文理解. 楊坤堂. 小一∼小六 書寫語文表達. 兒童口語理解測驗(2002). 林寶貴、錡寶香. 小一∼小六 口語理解. 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2003). 洪儷瑜、張郁雯. 小一以上. 學前幼兒與國小低年級兒童. 楊坤堂、張世彗、. 口語語法能力診斷測驗(2004). 李水源. 閱讀理解篩選量表(2004). 張世彗、楊坤堂. 學齡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 (1992). 兒童認知功能綜合測驗— 語言測驗(1996) 修訂畢保得圖畫詞彙測驗 (PPVT-R)(1998) 中文年級識字量表(1998) 國民小學國語文成就測驗 (1999) 國小兒童書寫語言能力 診斷測驗(2001). 電腦化學前幼兒語文評量 (CLAMP) (2014). 邱淑惠. 20. 書寫語文理解和 表達. 4∼7歲. 口語理解和表達. 小一. 書寫語文理解. 4 ∼ 6 歲11個 月. 語意、語法的瞭解.

(32) 第二節 兒童的學業成就. 本節主要在說明學業成就的意義與其評量方式,探討影響兒童學業成就的相關因 素,並整理兒童語文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壹、學業成就的意義 「學業」係指有關語文、數學、自然、社會、地理、歷史、及科學等學科領域(石 培欣,2000;繆敏志,1990),即是指國民教育中「智育」所包含的學科領域。「學習」 是指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或行為潛勢產生較為持久的改變歷程;而「成就」 則是指個人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結果,使得個人在某方面所表現 的實際能力(張春興,1998)。亦指經由正式的課程、教學設計之特殊教育經驗所獲致 的知識、理解和技能(繆敏志,1990),是個體經由特殊教學而獲致的某些訊息和精熟的 某些技能(Brown,Campione,& Day, 1981)。 張春興(1996)指出「成就」有三種意涵:第一是指個人或團體行動之後,能夠成功 地達到所欲追求的目標。第二是指在某種領域內(如某一門學問)達到某種成功的水準(如 獲獎)或程度(如得學位)。第三是指在學業成就上得到的分數。因此,學業成就是透過學 習歷程而達到某一水準的知識或技能,或是透過學習的歷程所獲致較為持久的學習結果 (簡茂發、何榮桂、張景媛,1998)。亦即學業成就是指學生在學校裡,經由一定的課 程、教材,透過學習後所得的知識和技能,通常是以學校考試成績或由學業測驗上所獲 得的分數代表之(黃富順,1973)。 學業成績、學業成就、學業表現或學業平均成績,有時概念都是一致的(余民寧, 1987) 。廣義的學習成就為各種在校期間的學習紀錄資料,而狹義的學習成就為各學科 的學期成績(余民寧,2006),事實上,學習成就涵蓋無形與有形的成果,前者如態度、 能力、知識等,後者如作品展現、學科成績表現等,但其中最易直接觀察的學習成就為 學科成績表現。因此,本研究以學生的學科成績進行研究,又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一 年級僅針對國語與數學實施定期評量,且考慮各班級評分的客觀性,所以本研究所探討 的成績為學校統一施測的國語、數學定期評量成績。. 21.

(33) 貳、學業成就的評量方式 評量學業成就的方式眾多,一般常使用的有下列幾種評量方式: 一、標準化成就測驗 標準化測驗是指學童經由根據項目分析所編製的同樣試卷施測;測驗在評分標準 方面,用統一的標準而具客觀性,受試者所測得分數的高低,不會受到閱卷者主觀因 素的影響;且從施測的結果中建立常模(張春興,2002;黃毅志,2000)。標準化成 就測驗又可以分為一般成就測驗和特殊成就測驗兩種,是一種較為客觀公正的評量測 驗工具,其測驗結果很容易被瞭解。但須耗費相當的人力物力以建立標準化常模,如 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蔡政忠,2005)。 二、教師自編測驗 教師應用評量的基本原理和技術,針對所進行的教學單元、教學目標,自編適合 教學需要的測驗,以評量學生的學業成就。學生的測驗成績,如月考或期末總成績也 可以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學校的期末成績,是常被使用於評定學生學業 成就的工具,它除了容易被瞭解之外,也清晰的傳達了學習的成果和學生目前的能力 狀況(陳怡華,2001) 。學校的期末成績是最常被使用於評定學生學業成就的工具(吳 毓瑩,1998) 。特別是國小,學校採用學年聯合命題的方式來考試,所以定期評量成績 常被拿來作為衡量學業成就的標準。本研究所稱的學業成就是指小一新生進入小學 後,每個學期的定期評量,考試科目為國語科和數學科,上學期2次、下學期3次,共 計5次的評量平均成績。 三、行為觀察 教師可藉著長期的行為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最常用的兩種方法:一為 軼事記錄法,將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的表現,無論好與不好都逐一重點記錄下來,以便 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做比較客觀的評量;二為使用表格,根據觀察的結果在適當的項目 上註明出來,再予以分析研判,獲得綜合的評價。需注意記錄時的正確性和客觀性。 四、作業考察 廣義的作業包括所有的學習活動,狹義的作業則指筆記、作業簿、實驗報告、作 文或讀書心得報告等,教師可藉以對學生的學習情形做一個客觀的判斷。 目前我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學生成績評量已趨向多元化,(教育部,2001)。學. 22.

(34) 生學業成就的評定,常用測驗分數和教師評定的等第或文字說明,或是兩者兼採用。 由於教師評定等第、成績常涉及教師的主觀認定和印象分數,且缺乏信度及效度的考 驗,故遠不如以成就測驗來評量來得客觀公正(歐仁榮,2004)。 而所謂的學業總平均分數,雖不需另外施測,但學業總平均分數不僅包含平時評 量與定期評量成績,甚至包含課堂表現情形,和學習態度等老師的主觀認定,且各個 班級的評分標準不一。因此本研究採用學校的定期評量成績作為學生學業成就之依 據,也就是直接採用受試者的國語、數學兩科目的定期評量成績為依據。. 参、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 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發展的因素很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也提出許多不同的看法和 意見,以下就與本研究相關的因素加以討論,大致可以區分為個人、家庭與學校因素三 方面: 一、個人因素 (一)智力因素 過去對於學業成就之研究,曾以智力因素為重要考量,探討其與學業成就間的關 係(張錦鶴,2003),研究結果也發現,智力雖可解釋學生在學業成就的表現,但兩者之 間並不具有完全的正相關(蔡崇建,1991)。李佳佳(2002)以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發 現智力測驗百分等級越高者,其國語和數學成績表現越好。陳美娥(1996)曾將國小學童 區分為學習遲緩兒童、普通兒童與上智兒童三組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資質的學童 在國語和數學成績方面有顯著差異。 智力變項對學業成就確實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王振德、何榮桂、陳美芳、蔡崇建, 1984),但若以智商為預測學業成就的指標,其預測效度只能達0.50左右(張春興, 1996),其他未能解釋的部分,則可能來自於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張錦鶴,2003),也顯 示智力對於學業成就的影響並不絕對。研究者考量時間精力,且智力測驗結果之取得 著實有其困難度,非本研究之研究重點,因此,未將此因素列入本研究之控制變項。 (二)性別因素 有關於性別與學業成就的研究中,對於性別的差異造成的學業成就高低,似乎沒 有一致的看法。. 23.

(35) 在數學方面,Tasi 和 Walberg(1983) 、Felson 與 Trudeau(1991) 、陳宜君 (1993) 等人的研究均認為男生在數學成就上顯著高於女生。Kinard 和 Reinherz(1986)的研 究則發現,四年級男生的數學分數優於女生,女生的語文分數則高於男生。張春興(1994) 依據國內外文獻指出,小學階段時女生的語文能力比男生好,男生的數理推理和空間 能力比女生好,但整體成績表現女生優於男生,在國小低、中年級,此種狀況更為明 顯,而且台灣與美國都是如此。 在語文方面,陳美娥(1996)及Muller(1998)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尤其 在國語科成績上有顯著之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林慧玉(2005)以嘉義縣市國小五六 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男女童除了在社會成就無顯著差異外,國語、數學、自然 或整體學業成就,均為女童優於男童。應用語文解決數學問題時,陳世杰(2005)以彰 化縣國小660名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女生的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和數學文字題 解題表現較男生為佳。多數研究皆發現性別在學業成就表現上之差異達顯著,且女童 之學業成就優於男童(余啟明,1994;吳裕益,1993;李坤崇,1990;邱霓敏,2001; 陳江水,2003;張錦鶴,2003;張文隆,1997; Landsberger, 1981;Stickney&Fitzpatrick, 1987)。 但是也有學者研究結果持不同的意見,認為學業成就與性別之間無顯著相關(徐 慕蓮,1987;Echols,1992;Entwisle,Alexander&Olson, 1994;Sriampai, 1992)。李佳 佳(2002)以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表示性別與學童在校成績表現間無統計上顯著之 關係存在。謝亞恆(2007)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科學業成就的研究分析中,得到的結 論是男女生在學業成就的表現均無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發現,雖有少部份的研究結果認為學業成就與性別間無相關存 在,但是大致而言,女生的學業成就優於男生,而男生在數學上的表現則優於女生。 雖然,男生、女生之間的差異,在學業成就上有不同的表現,但性別因素是否早在小 學一年級就對學生的學業成就造成差異,則尚無定論,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因此,本 研究將性別因素列為研究變項之一。. 24.

(36) 二、家庭因素 (一)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包含家庭的型態、手足數目、以及出生序。其中家庭的型態是指家庭的 組成類型,主要包括完整家庭(子女長期與雙親同住者)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寄親 家庭等。研究發現,單親家庭或父母沒有與子女同住的家庭,由於親子間的互動可能 不及雙親家庭,比起完整家庭的兒童,子女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可能較少,缺少重要認 同楷模,也得到較少的鼓勵、課業上的幫助、監督、學校參與及教育期望,對其學業 成績有不利的影響(王鐘和,1993;巫有鎰,1997;吳天泰,1997;戴源甫,2008; 謬敏志,1990;Astone&Mclanahan, 1991)。多數研究均指出,來自完整家庭的子女在 學業表現上較為有利(周佳韻,2007;黃富順,1974;鄭招興,2006)。因此,家庭結構 的不完整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而且呈現負相關(周新富,2006;Bassani, 2006;Broh, 2002)。 許多研究也顯示,對核心家庭(小家庭)而言,家中的手足數目(即兄弟姊妹數)越多, 其學業成就越差(李鴻章,2006;張善楠、黃毅志,1999;Downey, 1995;Powell & Steelman, 1990;Teachman, 1987)。兄弟姊妹人數越多,對於學業成就會有不利的影響,是因為 在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兄弟姊妹人數越多,則每人所得到父母關 心程度、每人分配到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期待及提供的教育用品等家庭資源相對減少, 進而影響其學業表現(Coleman, 1988a ),此即教育資源稀釋(dilution),會不利於個人 的學業成就。國內外許多研究都支持此一觀點(巫有鎰,1999;陳建志,1998;張善楠、 黃毅志,1999;Teachman, 1987)。 子女出生序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多半注重於比較身為長子女與否對學業成就上 之差異;在一般情況下,長子女與雙親有較多的交互作用,雙親對其期望較高,子女也 較易發展較高的成就動機(黃富順,1974)。出生序越後面,由於其他兄弟姊妹共享資源, 家庭的資源被稀釋,所以其在學業成就上的表現,不如長子女或獨生子女(Powell & Steelman, 1990)。因此,長子女或獨生子女比其他出生序有較佳的學業成就(林枝旺, 2005)。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家庭結構的穩定性與完整性會影響子女的學業成就,家庭 結構越完整、子女人數愈少,愈有能力提供各種對子女學業成績有利的資源,例如家長.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Effective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school affairs may be linked to par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which is central to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ren. The

Family with marital couple owns sufficient economic resources, parents with healthy mental usually spend more time to accompany and take care of children, therefore the children's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By observations and recordings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ithout wearing helmets before the proceeding of the violation registrations and counseling measures, as well as

In order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student's importance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wards school service quality, as well as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