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教育評鑑實踐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際教育評鑑實踐之研究"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際教育評鑑實踐之研究

陳美如

*

教授

郭昭佑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摘要

臺灣國際教育已經持續多年,但實施成效卻少進行評估,本研究選擇一所實

施五年國際教育的學校,實地進行其國際教育之評鑑,從學校國際化、課程融入、

國際教育旅行、學生學習成長、教師專業成長等五個面向共 33 項指標進行評鑑。

評鑑資料的收集兼採質與量的方法,並納入學生認知評量。研究發現課程融入、

國際教育旅行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結果良好;學校國際化與學生學習成長則有努

力空間,最後則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評鑑、國際教育、教育評鑑

*本篇論文通訊作者:陳美如,通訊方式:meiju@mail.nhcue.edu.tw。

(2)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ei-Ju Chen

Professor

Chao-Yu Guo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has continued for years, but its results

after implementation were rarely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an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has implemented five-yea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was selected, and it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was evaluated on the spot via 33 measures in five dimensions – school

internaliz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ravel, student learning

growth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were adopted for evaluation data collection, including student recognition

evalu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ravel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results are good; school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 growth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other schools.

(3)

壹、前言

世界這些年正值急遽變化的時刻,歐洲難民潮天天上演,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的改 變都可能引發全球性的衝擊。因此文化學習與國際視野是學校教育在關心「學校要有哪 些學科?要教什麼?不同學科教學時數多少?」之外,亦要關心的議題。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更提出

2018

PISA

的學生評量計畫即是全球競合力(

OECD, 2016

)。英國國

際發展部(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

)的「全球學校計畫」大力推 動英國中小學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學校結為夥伴,相互交流,發展跨文化的課程, 而且課程都必須包含「全球面向」,也就是公民意識,解決衝突、多元、平等、永續發 展等(

DFID, 2008

)。 國際教育正是因應「全球化」的重要路徑(吳清山,

2012

)。臺灣在不同地方有許 多學校正用適合學校脈絡的途徑進行國際教育,本文越界國小實施國際教育已經多年, 其合作對象為新加坡的森林國小,雙方合作之國際教育內容包含兩個科學主題(飛行與 向日葵)的視訊課程,以及雙邊互訪之教育旅行1。本文即針對越界國小的國際教育課 程進行評鑑,期望透過評鑑了解其國際教育的實施成效與改進方向。

貳、中小學國際教育評鑑架構

Kennedy

2006

)主張促進國際研究與合作是一個現在及未來非常重要的教育目的。 尤其,在網際網路以及各種社群軟體日益普及下,國與國的距離愈來愈近,學生的國際 視野及與異文化的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國際教育不應該是附加品,而應該 融入中小學的正式課程中。國外許多國家體認到文化學習與國際視野的重要性,已經將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融入不同學科,成為各學科的要素。由此可知在國際教育中國際合 作、課程融入,並善用網際網路是不可或缺的實踐面向。 再者,文化與科學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在跨國的課程合作中可透過科學議題的探 究,經由網際網路,創造更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從不同的學習途徑、不同的文化角度 來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國家、文化中所隱含自然探索經驗的科學本質。

Cobern

Loving

2004

)提到作為教師面對文化與科學應有的教育主張:「教育的目的是所有的小孩將 認為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不管這些傳統它們來自什麼。作為一個科學家不表示 你必須是任何特定的種族或任何特定的性別或來自任何特定的文化,但所有的人已經促

1 有關越界國小的國際教育課程內容與實施可參閱陳美如、郭昭佑(2014)。課程導向之國際交 流教育個案研究─以資訊科技為媒介。教育資料與研究,113,171-203。

(4)

成了很多知識,我們稱此為科學。」科學不分國界、不分文化,在科普的世界需要有更 多人進行理解與參與。國際教育課程不限於文化理解,科學的融入更是可以幫助學生從 多維的向度進行相互理解與學習的重要課題。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論及學校本位推動工作包含:融入課 程、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國際化等四個面向。本研究之評鑑指標係以陳美如 與郭昭佑(2011)所發展之國際教育評鑑指標為基礎,結合國際教育白皮書之向度,並 依據越界小學國際教育之內涵,進行指標向度與內涵之修訂,包含:學校國際化 6 項、 課程融入 8 項、國際教育旅行 4 項、學生學習成長 7 項、教師專業成長 8 項等五個面向 共 33 項指標為國際教育評鑑之基礎。

參、研究歷程與方法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越界國小實施國際教育的問題及成效,評鑑歷程包含:溝通、評 鑑專業培訓、過程評鑑與成果評鑑四個階段,協作內涵如表 1:

表 1 評鑑實踐協作歷程

實施階段 地點 協作人員 協作方式與內涵議題 溝通階段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團體溝通與共識形成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專業培訓(一)閱讀相關文獻,討論 1. 國際觀意義在學校的核心價值為 何? 2. 評鑑過程中教師的定位。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專業培訓(二) 國際教育指標說明與討論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專業培訓(三) 國際教育課程討論 評鑑 專業 培訓 階段 跨國視訊會議: 新加坡小學、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專業培訓(四) 評鑑工具的編擬:檢核表、問卷、觀 察表與訪談大綱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國際教育課程討論 跨國視訊會議: 新加坡小學、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新加坡團隊 討論國際教育旅行課程:科學與文化 過程 評鑑 階段 跨國視訊會議: 新加坡小學、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新加坡團隊 國際教育課程討論─視訊課程

(5)

表 1 評鑑實踐協作歷程(續)

實施階段 地點 協作人員 協作方式與內涵議題 跨國視訊會議: 新加坡小學、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新加坡團隊 討論國際教育旅行課程:科學與文化 跨國視訊會議: 新加坡小學、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新加坡團隊 視訊課程教學討論 過程 評鑑 階段 新加坡小學與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新加坡團隊 跨國視訊教學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工具的修正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討論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討論、學生學習測驗 成果 評鑑 階段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學生訪談 評鑑方式及資料收集方法如下:

一、團體座談

團體訪談對象首先是越界國小的國際教育團隊,在評鑑過程結合國際教育的實施團 體座談,實施時程與討論內容請參閱表 1。此外,團體座談對象亦包括:國際教育課程 告一段落後,訪談參與國際教育視訊課程的學生,男、女學生各隨機抽取6位,共12位 接受團體訪談,訪談分兩次進行,每次 6 位學生參與。

二、觀察法

除透過團體座談瞭解國際教育實施情形與問題外。實施評鑑過程,本研究在進行評 鑑實踐過程中扮演外部評鑑者的角色,採用觀察法,在進行國際交流及評鑑的過程中, 扮演合作觀察者的角色。實施時程與內容請參閱表1 過程評鑑階段,觀察重點包括:雙 方互動情形?對學習議題的討論情形?雙方教師如何帶領?

三、文件分析法

文件分析的內容,包括:學校之國際交流計畫,相關的學校內部文件、科學課程設 計、與國外小學生進行遠距學習的錄影資料及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紀錄、教師進行評 鑑試驗的評鑑檢核表等書面資料,都在文件分析之範圍。文件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更能 掌握學校進行國際教育的實質,並與團體座談及觀察所得的資料進行比對,以達三角檢 證效果,提升本研究之信實度。

(6)

四、教師評鑑檢核反省及學生問卷與學習評量

在過程與成果評鑑階段,本研究根據評鑑指標設計「國際教育教師評鑑檢核表」評 鑑工具,請參與國際教育教師針對評鑑指標進行檢核反省,在量的部分檢核等級分為待 改進、尚可、良好、優異,數值為 1-4 分;質的部分則請教師針對每一評鑑向度提出反 省的文字敘述(教師的文字敘述將以 T1-T6 呈現,T1 即表示第一位教師,並依此類推)。 學生意見問卷則依據指標向度四「學生學習成長指標」編擬,於國際教育交流課程結束 後,針對進行意見之調查。學生學習評量則依據兩個國際視訊交流課程─飛行與向日 葵,設計「越界國小新加坡科教遠距交流總結性測驗」了解學生在科學素養的表現。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經過合作行動研究,帶領研究學校成員專業訓練、依據評鑑指標發展評鑑工 具之後,即進行國際教育的評鑑。本節將依據評鑑指標的五個向度─學校國際化、課 程融入、國際教育旅行、學生學習成長、教師專業成長等五個面向分別討論。

一、學校國際化向度

學校國際化各項指標檢核總和之平均值為 2.8,僅到尚可(2)與良好(3)之間, 教師評鑑檢核結果如表 2。

表 2 「學校國際化」向度評鑑結果

「學校國際化」評鑑指標─2.8 平均 1-1 學校環境設計融入國際視野。 2 1-2 學校教職員對國際教育具有共識,透過內外部的溝通協調合作,引進並整 合相關資源。 2.5 1-3 學校成員擁有開放的心靈,對「差異」能正確理解、尊重、包容、欣賞, 並能積極的對待差異。 3 1-4 學校行政能主動支持與國內外團體進行合作計畫。 3.5 1-5 教師教學能引導學生理解與諒解差異。 3 1-6 社區與家長能支持與參與學校國際化的歷程。 3 註:檢核等級為待改進、尚可、良好、優異,數值為 1-4 分,平均值採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一位。

(7)

(一)學校行政主動出擊,教師與家長支持與投入對差異的理解與行動獲得肯定

指標 1-4 學校行政支持的檢核結果為 3.5 分。根據評鑑過程中的觀察越界的國際教 育行政扮演火車頭的角色,主要由主任及數位組長,外加一位級任老師的投入,校長在 精神上給予充分的支持。指標 1-3、1-4、1-5 學校成員、教師教學與家長對國際教育的 態度檢核結果均為 3 分。「多數家長都說知悉學校國際交流活動,也都能給予必要的支 持。(T2)」

(二)學校國際教育環境營造、內外部協調與資源整合及成員共識有努力空間

指標 1-1「學校環境設計融入國際視野」檢核結果最低僅 2 分。學校目前也僅配合 國際教育週,放世界大地圖於校園:「配合國際教育週活動,情境布置國際化。(T3)」 「學校規劃一幅世界地圖大圖,廣度尚可再增加常態固定性的規劃面向。(T1)」學校整 體環境在中英文對照,佈告標示部分仍偏向傳統學校的規劃(觀 110310)。而在指標 1-2 學校成員內外部的溝通協調合作及資源整合之檢核結果也僅為 2.5 分,越界國小的國際 教育團隊從過去 1 位教師成長至 6 位,但全校教師將近 50 位,要達到學校整體的國際 化,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團隊中的夥伴也對此問題有清楚的意識: 全校性的課程架構或願景是未來努力的方向。(T1) 要全校推廣的難度較高,建立 SOP,有效提升效率。(T5) 國際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環,如何更成熟、穩健的發展,由繁化簡,建立雙方合作機 制並融入更多元的課程與合作對象,是未來努力的目標。(T4)

二、課程融入向度

「課程融入」意旨兩個科學視訊課程及教育旅行的文化交流課程。面向的各項指標 檢核總和之平均值為 3.3,達到良好(3)與優異(4)之間。各項指標檢核結果如下表:

表 3 「課程融入」向度評鑑檢核結果

「課程融入」評鑑指標─3.3 平均 2-1 合作學校的選擇考量後續課程合作的可行性與延續性。 3.5 2-2 能對雙方之文化特性與科學課程及環境進行理解與溝通,並能在後續的實作歷程 中不斷嘗試與修正。 3.8 2-3 合作課程議題的形成須考量兩國自然與文化環境、本校與國外合作單位的學校特 色與條件、教師專長及學生年級、課程與學生興趣。 3.3 2-4 與國外學校進行合作課程議題應具教育性、適切性、前瞻性與可行性。 3.5 2-5 合作課程實施時,教師能善於導引雙方學生進行文化與科學的視野交融,提出問 題,進行討論,提出探究後的發現。 2.8

(8)

表 3 「課程融入」向度評鑑檢核結果(續)

「課程融入」評鑑指標─3.3 平均 2-6 合作課程議題的設計與實施能導引雙方教師及學生進行跨文化溝通與合作。 3 2-7 合作課程議題的設計與實施能善用資訊科技與網路進行文化學習。 3.5 2-8 在課程議題合作一段時間形成默契後,課程議題能更深入發展,課程規劃擬定雙 方分享的內涵與參照點,雙方實際交流時能提供各自之文化內涵或自然科學數 據,俾利文化與科學的理解與對照。 3.1

(一)雙方教師課程發展能善用資訊科技與網路促進溝通

國際教育合作最重要的是雙方教師團隊的溝通,越界與新加坡小學的教師在課程議 題的討論及視訊教學之進行,都有密切溝通,該指標檢核結果達 3.8,「雙方教師經常透 過溝通與協調,獲得新的議題,進行合作,以豐富並瞭課程內容(T6)。合作學校的選 擇很重要,而且雙方都要很有熱忱(T5)」。因距離的遙遠,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溝通是必 要的途徑,該指標檢核結果為 3.5。雙方教師最常使用的網路視訊,每次視訊課程討論 前都會擬定討論的議題,越界國小甚至會貼心地將議程轉為簡體字,在會議前透過電子 郵件信箱傳給新加坡的教師(觀,110320)。

(二)課程合作議題的選擇,有可行性與延續性,並能依學校需求做適度轉化

雙方的課程議題從最早的純科學課程,到今年第五年融入世界文化遺址以及校園生 活的介紹,都是在既有的穩定基礎,結合學校需求而逐步調整,該項目指標檢核結果為 3.5 分,教師團隊對此項指標有高度的共識,也與研究者觀察結果相同。雖然每年學生 不同,但教師仍會嘗試做改變,從既有的科學議題,兩個國家的文化擴展至其他世界的 文化理解,具可行性與延續性。

(三)課程實施時在雙方提出科學觀察數據及學生意見表述與討論探究有待加強

視訊課程實施的檢核指標為 2-5 教師善於導引雙方學生進行文化與科學的討論與探 究,其檢核結果僅 2.8 分。研究者觀察到,在向日葵種植過程中,雙方學生僅說明各自 測量到的向日葵生長高度,並未就其中的原因深究,僅做到各自表述,並未進行後續的 討論(觀,110415)。究其原因,除視訊過程可能會有所延誤、斷訊及時間因素外,很 重要的是,雙方教師的引導,尤其每次視訊教學的討論議題,在雙方教師的溝通部分雖 然順暢,但針對視訊教學的探究焦點卻未聚焦(評鑑討論,110620),科學探究在視訊 課程中並未發揮,是未來需要改進之處。

(9)

(四)從添加式課程融入學校正式課程並以統整課程呈現,趣味科學可以持續開發

越界國小目前的國際教育課程僅限於少數學生,就學校本位課程要求的長期性與全 面性來說,僅具長期性,但未達到校本課程之全面性的要求。團隊成員在評鑑檢核表中 提及未來要將國際教育擴至全校學生,並從添加式的課程融入學校正式課程,尤其結合 新加坡學校教師的專長,提出趣味科學是未來可以繼續開發的課程: 從學校本位課程或特色課程切入到更深入的正式課程中,更落實到兩校合作對象 (學生)的課程(正式)之中,成為正式課程的加深加廣的課程設計,學生可透過 這套課程,有更深刻學習。(T1) 透過學校本位做科學議題已做了好多年,已成為固定課程,然可以試著加入熱門議 題行「主題式」學習。(T2) 配合新加坡老師的需求,科學是他們的專業與需求,當然,能盡量多點趣味性,讓 學生有興趣的內容更好。(T3)

(五)從科學教育出發,加上多元文化意涵的理解與擴展,有助於國際觀的開展

越界國小的國際教育從科學教育開始,近來逐漸融入文化內涵,在國際視野的開 展,文化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打動學生的途徑:「應為未來合作的主軸,藉著文化議題 的合作,探討各國文化的異同,歸納原因,培養學生尊重差異的胸懷。(T6)」至於如何 實施?可以配合時事並結合社會學習領域:「從社會領域的課程設計出發,再配合時事, 本土化與國際觀的互相辯證,學生更能認識自己,看見世界,更勇於向外探索。(T1)、 (T3)」因為結合時事,在國際教育的議題方面就不會只限於合作國家的文化或科學: 「文化議題除了可以持續進行各自特色文化的分享外,也可以針對第三國的文化進行分 享探究,進而了解不同國家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有否不同。(T2)」例如:美國華爾街的貧 富差距之抗議及中亞與歐洲難民議題若結合六年級社會課程國際化(世界組織),就可 以有很好的發揮。

(六)回到生活的真實,科學與文化課程的整合自然成型

文化與科學常被視為是不同的典範,學校教學也常常分領域教學,孩子經驗的是不 同的思維世界。然而,孩子的生活世界是不分科的,科學與文化的結合除了利用世界文 化遺址(有關自然)外,團隊教師提到從生活出發,是未來形成科學與文化結合的課程 議題的方向:「文化是生活的總合,科學是為了讓生活更便利與趣味,因此探索文化與 科學之關聯性應是有趣且可行的。(T6)」此方式須配合課程議題的性質以統整的方式進 行:「任何學科都有關聯性,課程宜採統整課程,並考量兩校差異,朝可行目標發展。

(10)

(T4)」團隊教師舉出颱風議題是可以深究科學文化結合的議題「有可能。例如:曾討 論過的颱風議題,它是自然現象可研究其原因,而它對臺灣氣候的影響、農業生活、災 害……等,關係密切。(T3)」

三、國際教育旅行向度

「國際教育旅行」評鑑向的各項指標檢核總和之平均值為 3.3,達到良好(3)與優 異(4)之間。各項指標檢核結果如下表:

表 4 「國際教育旅行」向度評鑑檢核結果

「國際教育旅行」評鑑指標─3.3 平均 3-1 國際教育旅行內含教育意義,重體驗,並與自己先前的文化經驗及文化理 解進行連結與反省。 3.6 3-2 教育旅行前帶領學生做好行前的準備,包括態度的養成及準備與對方分享 的內容(透過不同的形式介紹自己、學校、臺灣及各種文化特色),以及 對合作學校、國家、文化差異的先前理解。 3.6 3-3 教育旅行過程引導學生感知與體驗到文化事物的共同與差異點,思考此差 異與共點對學生自身、學校、國家與世界的關聯及影響。 3.1 3-4 教師能在後續的日常教學中延伸國際視野的探索批判與分享,讓國際教育 旅行的完成,做為國際學習的開始。 2.8

(一)教育旅行內容富教育意義,能發揮雙方學校科學教育與國家文化之特色

國際教育旅行的指標 3-1 內含教育意義並能行連結與反省,檢核結果高達 3.6。越 界團隊對於每年到新加坡的教育旅行及新加坡來訪的課程規劃,都能思考其教育性,而 非僅是表層的觀光旅行:「前置準備工作經過詳細溝通與協商之後,對學生作任務交代, 使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能理解自己與一國之家的差異,進而進行反省(T6)」。「出國前 先做功課,出國後靠自己,這樣才能在出國的行程中獲得成長。(T2)」例如:雙方的國 際教育旅行課程,都規劃學校內的趣味科學活動,班級內的體驗教學(書法課程、藝術 人文課程),甚至會將觸角延伸至國校外面的科學與社會文化機構:「國際教育旅行與社 會機構相互補足,如參觀科學館、博物館等。(T1)」(文件,110530)團隊教師認為比 一般旅遊活動更具教育價值:「國際教育旅行值得作為國家政策,以學習為基礎,比目 前國人的旅遊活動更見價值(T5)」。

(11)

(二)交流過程的視野交融,促進學生多面向的理解與關聯

指標 3-2 教育旅行前的準備及合作學校、國家、文化差異的先前理解有高度的肯定, 檢核結果為 3.6 分。越界國小為參加教育旅行的學生辦理行前培訓課程,內容包括:對 新加坡移民史、文化、交流學校的了解,更準備到新加坡小學分享的「臺灣週」內容(文 件,110701)。國際教育旅行不僅在旅行,而是一個學習的歷程,教育旅行只是學習歷 程的一部分。越界小學把學習時間拉長,有意識帶領學生做出國的文化準備,學生是一 個文化吸收者,也是文化的提供者,因為有所準備,雙方學生得以進行文化視野的交流, 開啟多面向的學習。

(三)教育旅行結束後的學習延伸與文化經驗分享有進步的空間

雖然國際教育旅行深具教育意義,但是教育旅行結束後的持續探索與經驗擴散的影 響是有待加強的,指標 3-4 教師在後續教學延伸國際視野的探索,檢核結果僅達 2.8 分。 究其原因,教師對該項指標雖有共識,但參與國際教育旅行的學生散在高年級各班,而 越界的團隊教師極為有限,後續的經驗探究與學習延伸,除透過團隊更重要的是需要回 到各班教師的日常教學(評鑑討論,110620),因此,核心團隊外的教師要有意識的進 行後續的帶領,才能讓國際教育旅行的學習能延續與擴散至未參與的學生。

(四)國際教育旅行人力與經費成本高,需要制度化及政府經費補助

現行高中職的國際教育通常以國際教育旅行為主,而越界的國際教育旅行因為需要 經費的投入,加上要深化教育旅行的教育意義,投入的人力成本也很高:「國際教育旅 行富教育意義,但亟需人力與經費的配合。(T4)」。但是教育旅行的學習過程對學生有 深遠的影響:「成本雖高,但效益極佳,非常值得推廣。(T5)」。因此如何創造更多機會 讓學生有機會到同國家學習是團隊教師關心的:「鼓勵更多的機會到不同的國度,進行 學習並體驗當地的文化。(T6)」具體方式除學校內部深耕經營外,為能實現正義,讓家 境不佳的孩子也有機會出國學習,政府比照新加坡給予適度補助是可以考慮的方向:「若 政府的政策能像新加坡鼓勵的態度能多補助,能參與的學生就更多了,而且不是限制在 『家境好』的學生上。(T3)」

四、學生學習成長向度

學生學習成長方面,透過教師的觀察檢核、學生問卷調查以及紙筆測驗來了解。「學 生學習成長」評鑑面向的各項指標檢核總和之平均值為 2.9,介於尚可(2)與良好(3) 之間,請參見表 5,紙筆測驗結果請參見表 6。

(12)

表 5 「學生學習成長」向度─教師檢核與學生問卷評鑑結果

「學生學習成長」評鑑指標─2.9 教師檢核平均 學生同意 百分比 學生不同意 百分比 4-1 課程議題合作告一段落,學生仍能在既有 的學習領域學習、延續經驗,並思考該課 程對自身之意義及後續在該課程議題持 續探究的可能性。 2.8 17.2% 82.8% 4-2 學生經過合作課程議題,對未來跨國的學 習與合作更具意願。 3 93.1% 6.9% 4-3 能透過合作課程議題的探索,提升學生文 化與科學素養。 3 78.6% 21.4% 4-4 能透過合作課程議題提升學生面對國際文 化差異的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 3 86.2% 13.8% 4-5 透過合作課程議題讓學生體認自己及臺灣 在世界的定位,進而正視自己對於國家及 整個世界的責任。 2.5 48.3% 51.7% 4-6 透過教育旅行,學生國際視野更加寬廣, 並更能接受挑戰,跨越邊界。 3.2 96.6% 3.4% 4-7 學生能與學校其他學生分享國際教育旅行 的經驗,擴散國際交流的影響。 3 79.3% 20.7%

(一)學生學習意願、態度、視野與素養的提升具體可見

指標 4-2、4-3、4-4 在國際教育參與意願、文化科學素養及對差異的態度,教師檢 核結果都達到 3 分(良好),學生問卷的結果的同意度也都分別達到 93.1%、78.6%、 86.2%。學生對國際教育表示高度認同,甚至比學校正式課程還吸引他們,也因為國際 教育他們會嘗試透過網路解決問題,在與新加坡學生交流過程,他們也認識到不同國家 的學校生活與文化(訪生,110627)。

(二)國際教育課程學習後的延續性與持續探索仍不足

但是指標 4-1 學生持續探究部分,教師檢核結果僅為 2.8 分,學生同意度只有 17.2%。 顯示學生在國際教育告一段落之後的持續探索學習是不足的。對此團隊教師也提出利用 Facebook,或針對個案長期追蹤的改善策略。 可以使用資訊工具,延伸學習成效,本次的 Facebook 即是一例。(T5) 追蹤性的個案研究可以在未來嘗試。(T1)

(13)

(三)學生視野更加寬廣有極高認同,但自身及臺灣的世界定位與責任待努力

指標 4-6 學生國際視野更加寬廣更能接受挑戰教師檢核結果為 3.2 分,介於良好與 優異之間。而學生問卷結果的同意度亦高達 96.6%,師生對此條指標有極高的認同。指 標 4-5「透過合作課程議題讓學生體認自己及臺灣在世界的定位,進而正視自己對於國 家及整個世界的責任。」教師檢核結果僅為 2.5 分,未達良好,更只有 48.3%的學生同 意。此項指標涉及價值的層次,需要長期經營,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是較高標準的要 求,但仍是國際教育的重要目標。

(四)學生科學認知學習結果─紙筆測驗分析

經歷一年的科學視訊課程之後,本研究針對上學期的飛行原理及下學期的向日葵種 植的視訊課程,以紙筆測驗了解學生在認知方面的表現情形,學生科學認知表現結果如 表 6:

表 6 飛行與向日葵科學課程學生認知測驗結果

學生總數 29 位

題 號 題目 科學概念 總答對數 總答 對率 飛行課程總答對率 69.0% 1 科學史上的飛行始祖是萊特兄弟 科學知識 28 97% 2 飛機的飛行原理主要有四大力量在 相互影響 1-3-4-1 能由一些不同來 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 體性的看法。 29 100% 3 飛機身上的圖案設計主要是為了? 12 41% 4 手擲式飛機要飛得遠就要把機身設 計得很漂亮才行 23 79% 5 手擲式飛機的設計結構,通常不需要 按照比例,隨性設計就可以飛得好了 8-3-0-3 認識並設計基本 的造型。 25 86% 6 手擲式飛機試飛時,應該要往上約 10 度仰角擲出,才擲得遠 11 38% 7 通常進行手擲式飛機競賽,主要從哪 個因素決定優劣? 1-3-2-2 由改變量與本量 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8 62% 8 影響手擲式飛機在空中停留時間長 短的因素有? 2-3-5-3 瞭解力的大小可 由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的 程度來度量。 25 86% 9 會影響到整個手擲飛機的結構完 整,主要是因為哪一個飛機的製作流 程?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 步驟來執行操作。 9 31%

(14)

表 6 飛行與向日葵科學課程學生認知測驗結果(續) 學生總數 29 位

題 號 題目 科學概念 總答 對數 總答 對率 向日葵課程總答對率 72.4% 1 向日葵不需要水就可以長得很好了 28 97% 2 兩校種植向日葵時,臺灣與新加坡有 時差約 1 小時 科學知識 14 48% 3 向日葵播種時要注意預留每顆種子 的間隔 28 97% 4 向日葵種植時,種子先泡水主要是提 高發芽率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 步驟來執行操作。 16 55% 5 向日葵開花的目的主要是傳宗接代 18 62% 6 哪一個是影響向日葵發育良好的正 確因素之一? 20 69% 7 向日葵主要進行光合作用的地方 是? 11 38% 8 向日葵傳宗接代的方式是? 2-3-2-1 察覺植物根、莖、 葉、花、果、種子各具功 能。 24 83% 9 兩國向日葵生長記錄中哪些是重要 記錄的項目? 26 90% 10 哪一個是照顧及記錄向日葵生長的 正確方式? 2-3-1-1 提出問題、研商處 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 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 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25 86% 飛行課程的認知表現總答對率為 69%,飛行原理的力學、科學史、飛機設計的基本 造型、飛行中影響力的大小及其相關因素與結果的關係表現較佳;而依改變量與本量之 比例評估變化程度、時差、飛行圖像的意涵、飛機的製作流程中設計圖規劃等科學概念 表現較差。 向日葵課程的認知表現總答對率為 72.4%,在成長資料的紀錄重點、學習資料整理 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知道如何正確照顧向日葵成長等題目,及植物種植的基本要 素與依規劃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表現較佳;關於時差、主要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及如何提 高發芽率等科學認知的表現較弱。

五、教師專業素養向度

「教師專業素養」評鑑面向的各項指標檢核總和之平均值為 3.2,達到良好(3)與 優異(4)之間。各項指標檢核結果如下表:

(15)

表 7 「教師專業素養」向度評鑑檢核結果

「教師專業素養」評鑑指標─3.2 平均 5-1 對國際教育交流持正向且積極的態度。 3.5 5-2 具備多元文化素養。 3.3 5-3 具備外語能力。 2 5-4 具備跨國際科學與文化議題選擇與形成課程合作議題能力。 3 5-5 具備察覺學生學習狀態並帶領學生跨文化問題解決與探究的能力。 3.3 5-6 具備資訊科技應用於國際教育的能力。 3.5 5-7 具備與同事及不同國家的教師進行溝通、專長互補與合作實踐的能力。 3.7 5-8 具備激勵與帶領國內及跨國教師社群之間相互支持、鼓勵與關懷的能力。 3

(一)與國外教師團隊溝通協作實踐的態度與能力值得他校學習

指標 5-7 教師的溝通、互補與合作達到 3.7 的高分。與研究者觀察結果相同,越界 教師團隊積極,善用資訊科技,與新加坡教師的溝通,團隊教師的專長互補也充分發揮 在國際教育實施過程。例如:T1 教師擅長科學,負責科學議題的帶領;T3 社會教師, 負責文化議題的進行;T4 教師擅長資訊,負責統整資訊事宜;T5 為級任教師,負責班 級學生的後續研習及合作過程各項作業作品的指導(觀,110324,110331,110530)。

(二)教師對國際教育的正向態度與科技應用於國際教育的能力都有很好的成長

指標 5-1 正向且積極的態度及 5-6 具備資訊科技應用於國際教育的能力之檢核結果 均高達 3.5 分。參與國際教育團隊的教師在國際教育的態度與資訊應用能力都有長足的 進展。 這個團隊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經常碰到,討論,這是一種不斷省思檢討,也是一種 行動研究,不斷的修正、前進,我把它定位為「軟成長」。(評鑑討論,110531) 「探索與成長」。國際教育的發展,從學校團隊的組成,到合作國家的建立,以及 課程發展,都是越界團隊探索與學習與努力的目標。(T4) 我一直在參與中學到很多東西,像這個我們學校的環境,國際化的特色,我覺得學 校做得很好就是該做到的都做到了,例如:遠距教學,這本來就是時下很熱門的一 個議題,我們也做到了,很刻苦。教育旅行互訪,這裡面的情感的部分發揮很大功 能,像我們老師和學生都一直在成長。(T3)

(16)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次的開拓不一樣的視野。而且往往在一些衝突與暗晦(低潮) 之後。(T1) 工作繁重,但頗具價值,對學生影響很大。(T5) 越界小學國際教育交流的意義與價值,吸引同校未參與國際團隊教師的子女參與越 界的國際教育旅行,但這些團隊外的教師卻未在學校國際教育中付出(評鑑討論 110614)。如何吸引其他更多數的教師從精神上的支持到實際的參與,為更多學生服務 是需要努力的課題。

(三)教師國際教育課程議題形成與執行能力,是一種實踐智慧

教師在國際教育的素養,討論與合作國之科學課程內容、教材與教學法,提升教師 本身對課程的專業。 很像在熬煮,熬煮的時間越長,菜色越香濃。但過程中能須小心翼翼照顧以防燒焦。 國際教育推行時間較長,仍需有多樣內容物組成,並靠大家努力才能持續。(T3)

(四)覺察學生學習狀況適度引導是國際教育品質的關鍵

指標 5-5 帶領學生跨文化問題解決與探究能力的檢核結果雖達到 3.3 分,但研究者 觀察國際教育課程中不同議題以及不同教師的帶領是有差異的,研究者觀察向日葵視訊 課程中,時值 4 月新加坡學生已經穿著短袖的夏季制服,但臺灣今年夏天來的晚,臺灣 的學生還是穿外套,教師能及時提醒學生彼此觀察此一現象,並體會新加坡與臺灣緯度 不同及天氣變化造成的生活差異(觀,110415)。

(五)外語能力仍是教師需要加強的知能

指標5-3 具備外語能力是所有指標中最低的,僅達2 分「尚可」:「外語能力是基礎, 需以政策提升教師會話能力。(T5)」越界國小選擇國際化程度高的新加坡小學做為交流 對象,除考量人的熟識關係及時差外,語言也是重要考量,雙方教師在視訊交流時仍以 華語為溝通語言,減低了溝通的障礙(觀,110211)。但視訊及國際教育交流時仍以英 語為主,視訊教學過程通常需要翻譯,耗費時間也減低了雙方學童直接溝通的可能(觀, 110415;評鑑討論,110614)。雖然國際教育不等同於英語教育,但不可否認,英語還 是目前比較普及的語言,如果臺灣要與其他國家交流,英語能力的提升還是需要加強。

(17)

伍、結論

一、課程融入、國際教育旅行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結果良好;學校國際化

與學生學習成長則有努力空間

綜合上述討論,五個評鑑向度的教師檢核評鑑結果,在課程融入、教育旅行及教師 專業發展向度的評鑑結果都到良好,平均分數都在 3.2 以上。但在學校教育國際化及學 生學習成長的表現方面還是有待努力。

圖 1 國際教育整體評鑑結果

二、因教育者之價值的堅持與意義追尋,維繫國際教育交流中的自省、彈

性與互助成事

越界國小的國際教育已經實施五年,從最開始的為國際教育而國際教育,過程中面 臨衝突與低潮,因為要追求價值教育意義,即使每年都很疲憊,但看見學生視野的開展, 與新加坡教師已經有深厚的革命情感,促發團隊願意繼續國際教育,並能在不斷討論、 自省彈性調整互助成事。這是一個從「國際教育嘗試─情感建立─深化國際教育」 的歷程。

三、學生學習的掌握、交流過程更深入的提問與探究、學習結束後的持續

探索與主動學習需要持續著力

從整體的實踐過程與評鑑結果,越界國小的國際教育在課程形成與實施的雙向溝通 與課前準備,有很高的投入。但是在視訊教學、教育交流過程中,教師觀看學生的狀態, 透過提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提出見解,深入的探究學習還是不足。此外,學生在課 學生學習發展 國際教育旅行 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融入: 文化與科學 課程議題… 國際教育評鑑檢核與 反思 學校國際化

(18)

程結束及教育旅行結束後,能否主動的持續探究學習,更是觀察國際教育是否在學生身 上發芽的重要觀察指標。

四、學生在情意、視野與態度的學習成長優於概念知識學習

經過視訊課程與國際教育旅行後,在學習成長的表現從上述各項評鑑資料來源可 知,學生在對國際教育的正向態度,國際視野的開展、面對差異的開放與學習、解決問 題的態度都有長足的進步,這對於位居都會與鄉村交界,社經地位不高的越界國小學生 是很好的開展國際胸襟的教育課程。但是在科學知識概念學習方面的表現是有待深入 的,值得讓我們深思,科學教育的國際教育課程,學生在學校既有的科學學習即要有一 定的基礎,如果先前的先備知能不足,再加上交流過程雙方教師的引導不夠,原先設定 由雙方學生各自提供所觀察之科學數據,在視訊課程中進行交流與討論探究的美意就難 以實現。 其主要影響因素除前述的學生先備知能、教師引導因素外,視訊交流的時間不足、 及交流過程需要透過翻譯以及偶爾出現的斷訊問題,都會影響雙方實質的科學討論。為 此,越界國小今年也與新加坡小學共同加入 Facebook 社群,學生在 Facebook 討論科學 發現,但今年是初次嘗試,教師在過程中如何從學生的討論中持續提問,引導雙方學生 在視訊交流後在 Facebook 持續溝通,是後續可以繼續研究的議題。

五、教師對於差異的理解開放、敏於覺察、外語能力養成及走出舒適圈是

教師專業成長的努力方向

越界教師在有限的資源下,走出臺灣與不同國家教師合作,需植基於開放的心態, 雖然國際教育不等同於英語教育,但是英語能力仍是國教教育能否深入的重要影響因 素。同時,教師能否敏於覺察對於各項國際議題,並能日常的教學中自然地帶領學生理 解與探索,讓學生不出國門也能知天下事,同時可進行文化理解與批判,都是養成學生 成為世界公民的基礎。目前國際教育平臺日益增加,例如:iearn(https://iearn.org/)就 是很好的國際教育的協作平臺,可以媒合不同國家的教師在各種議題帶領學生進行合作 與交流,臺灣有愈來愈多教師利用該平臺,也帶領臺灣的學生與國外學生進行交流學 習,不但擴展學生國際視野也間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或其他第二外語的動力,這是教師 願意成長也帶動學生成長的最佳例證。

(19)

參考文獻

吳清山(

2012

)。國際化與全球化。教育電子報,4,取自

http://fepaper.naer.edu.tw/

paper_view.php?edm_no=4&content_no=185

教育部(

2011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陳美如、郭昭佑(

2011

)。中小學國際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科學與文化取向。教育研 究月刊,207,

93-2010

。 陳美如、郭昭佑(

2014

)。課程導向之國際交流教育個案研究─以資訊科技為媒介。 教育資料與研究,113,

171-203

Cobern, W. W. & Loving, C.C. (2004) Thinking about Science and Christian Orthodox

Beliefs: A Survey Study of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Cultural Studies Project

. Retrieved from http://scholarworks.wmich.edu/cgi/viewcontent.

cgi?article=1039 &context=science_slcsp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8).

The Project of Global Schools

. Retrieved

from http://www.dfid.Gov.uk

Kennedy, H.W. (2006). Beyond Anonymity, For Future Directions of Internet Identity

Research.

New Media and Society. 8

(6), 859-876.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

Global competency for an

inclusive world

. Retrieved from www.oecd.org/edu/newsletter.htm

數據

表 1  評鑑實踐協作歷程(續)  實施階段  地點  協作人員  協作方式與內涵議題  跨國視訊會議: 新加坡小學、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新加坡團隊  討論國際教育旅行課程:科學與文化  跨國視訊會議: 新加坡小學、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新加坡團隊  視訊課程教學討論 過程 評鑑 階段  新加坡小學與越 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新加坡團隊  跨國視訊教學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工具的修正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討論  越界國小  研究者越界團隊  評鑑討論、學生學習
表 3  「課程融入」向度評鑑檢核結果(續)  「課程融入」評鑑指標─3.3  平均  2-6 合作課程議題的設計與實施能導引雙方教師及學生進行跨文化溝通與合作。  3  2-7 合作課程議題的設計與實施能善用資訊科技與網路進行文化學習。  3.5  2-8 在課程議題合作一段時間形成默契後,課程議題能更深入發展,課程規劃擬定雙 方分享的內涵與參照點,雙方實際交流時能提供各自之文化內涵或自然科學數 據,俾利文化與科學的理解與對照。  3.1  (一)雙方教師課程發展能善用資訊科技與網路促進溝通  國際教育合
表 5  「學生學習成長」向度─教師檢核與學生問卷評鑑結果  「學生學習成長」評鑑指標─2.9  教師檢核 平均  學生同意 百分比  學生不同意 百分比  4-1 課程議題合作告一段落,學生仍能在既有 的學習領域學習、延續經驗,並思考該課 程對自身之意義及後續在該課程議題持 續探究的可能性。  2.8 17.2% 82.8%  4-2 學生經過合作課程議題,對未來跨國的學 習與合作更具意願。  3 93.1% 6.9%  4-3 能透過合作課程議題的探索,提升學生文 化與科學素養。  3 78.6% 21
表 6  飛行與向日葵科學課程學生認知測驗結果(續)                學生總數 29 位  題 號  題目  科學概念  總答 對數  總答 對率  向日葵課程總答對率 72.4%  1  向日葵不需要水就可以長得很好了  28 97%  2  兩校種植向日葵時,臺灣與新加坡有 時差約 1 小時  科學知識  14 48%  3  向日葵播種時要注意預留每顆種子 的間隔  28 97%  4  向日葵種植時,種子先泡水主要是提 高發芽率  1-3-1-1  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初階暨進階培訓中心 資料來源

主要整理者:嘉義縣梅山國小 邱文嵐校長 臺南市進學國小 葉秀娥主任 臺南市億載國小 蔡惠娟老師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協助老師確認優先

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

學校概況 評鑑項目一 評鑑項目二 評鑑項目三 評鑑項目四 總結 36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