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24班講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24班講義"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建國中學物理講義第一冊

力學篇(一)

班級:

座號:

(2)

直線運動 §1-1 位移 §1-2 速度 §1-3 加速度 §1-4 等加速度直線運動 §1-5 自由落體 §1-6 光滑斜面上的運動 §1-7 相對運動 §1-1 位移 1. 前言: • 運動學:描述物體在空間的位置隨時間的變化。 • 動力學:探討引起物體各種運動的原因。 • 質點:當一物體其體積遠小於其移動的空間,或物體 只有移動而無轉動時,可將物體視為質點,如此可簡 化對物體運動的描述。 2. 位置: • 位置:物體相對於參考點(坐標原點)的空間關係,為 一向量,稱為位置向量。 • 位置的座標表示法:利用數學的坐標來描述,所選取的坐 標,在物理學上稱參考坐標系。例如在下圖中,取 O 點 為 x 坐標軸的原點,質點在 A 點的位置坐標記為 x = 3cm,在 B 點則記為 x = - 2cm。 • 位置函數:質點在一直線運動,其位置座標 x 與時間 t 之 關係可以函數 x = x(t) 表示。例如: 0 0 2 0 0 (1) x x v t x v 1 (2) x x vt at x v a 2 = + = + + 等速度運動: ( , 為定值) 加速運動: ( , , 為定值) • x – t 圖:取橫軸代表時間坐標 t,縱軸代表位置坐標 x,將 質點運動的函數 x(t) 畫成 x 對 t 的關係圖線,稱為 x - t 圖。 例如:(1) 等速度運動: x t x0 x t x0 (2)加速度運動: 0 x=x +vt 2 0 1 x x vt at 2 = + + 3. 時間坐標:用來指明事件所發生的時間。 時刻:事件發生的時候(某一時間點),如第三秒,三秒末或 四秒初。 時距:事件經歷的長短(一段時間),如三秒內、第三秒內。 第三秒或第三秒末 二秒末或三秒初 第三秒內 0s 1s 2s 3s 4s 三秒內 4. 路徑長與位移: • 路徑:質點移動所經過的路線或軌跡,路徑的總長度稱 為路徑長,為純量。 • 位移:位置坐標的變化量,以Δx 表示,為一向量。  量值:起點至終點的直線距離。  方向:由起點指向終點。  位移表示法: Δx = x2– x1。 0 X1 X2 t1 t2 x 註: • 位移僅與起點、終點有關,與所經路徑、所經時間與所選 取的座標無關。 • 作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運動如無折返的情形,則路徑長等 於位移的量值。 Δx

(3)

例題:作直線運動的質點,其位置座標與時間的關係為 x = - 3t2+ 6t + 2(x:公尺,t:秒),求此質點 (1) 最初之 位置;(2) 3 秒內之位移;(3) 第 2 秒內之位移;(4) 3 秒內 運動之路徑長;(5) 畫出 x - t 圖。 解:(1) x = 2 公尺 (2) x∆ = −9 公尺 (3) x∆ = −3 公尺 t x 5 2 0 1 2 3 (5) (4) 15公尺

§1-2 速度

1. 平均速度: • 定義:在某一時距內,物體單位時間內所經的位移。 • 公式: 2 1 2 1 x x x v t t t − ∆ = = ∆ − • 單位:公尺∕秒(m / s) • 方向:平均速度為一向量, 其方向同位移方向 • 圖形意義:x – t 圖中割線的 斜率為平均速度 x x2 x1 0 t1 t2 t Δx Δt 2. 瞬時速度: • 意義:某一時刻的速度或極短時間的平均速度。 • 定義公式: 2 1 t 0 t 0 2 1 t 0 t 0 x x x v(t) lim lim t t t x(t t) x(t) lim t x(t) x(t t) lim t dx x t d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 的微分) t t + Δt x(t) x(t+Δt) x 0 • 瞬時速度的方向:在軌跡的 切線方向。 • 圖形意義:x – t 圖中該點的 切線斜率為順時速度。 x x2 x1 0 t1 t2 t 例題:作直線運動的質點,其位置對時間的關係式為 x = 5 t2(SI制),求 t = 2s 時質點的瞬時速度。 Δt 1 0.5 0.1 0.01 0.001 Δx 25 11.25 2.05 0.2005 0.020005 Δx∕Δt 25 22.5 20.5 20.05 20.005 解: t = 2s ,v = 20 m/s t 0 2 2 t 0 2 2 2 t 0 2 t 0 t 0 dx x(t t) x(t) v lim dt t 5(t t) 5t lim t 5(t 2t t t ) 5t lim t 10t t 5 t lim lim(10t 5 t) t 10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解: t t + Δt x(t) x(t+Δt) x 0 t=2sv= × =10 2 20m / s n n 1 x(t) at nat dx x(t) sin at a cos at dt x(t) cos at a sin at −  =    =  =    =   若 • 微分的公式: n n 1 2 n n 1 2 1 0 n 1 n 2 n n 1 2 1 x(t) a t a t a t a t a v(t) na t (n 1)a t a t a − − − − − = + + + + +  = + − + + ⋯ ⋯

(4)

3. 平均速率: • 意義:表示某一時段,物體運動快慢的程度 • 定義:物體單位時間所經的路徑長。 • 公式: s v t ∆ = ∆ ℓ(所經路徑長) (所經時間) 4. 瞬時速率: 意義:極短時間的平均速率或瞬時速度的量值。 公式: s t 0 t 0 x v lim lim t t ∆ → ∆ → ∆ ∆ = = ∆ ∆ ℓ 註:直線運動如無折返現象,則平均速率等於平均速度量值。 例題:作直線運動的質點,其位置座標與時間的關係為 x = - 3t2+ 6t + 2(SI 制),求此質點 (1) 三秒內的平均速度;(2) 三秒內的平均速率; (3) 2 秒時的瞬時速度。 答案:(1)-3 m∕s (2) 5 m∕s (3) -6 m∕s 5. 位移為 v - t 圖內所圍面積: 若知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係 v(t),如何求 t 秒內位移? 畫出 v - t 圖,如右圖所示,將時間 t 細分成許多小段 Δt,每一小時段 v 取最小值來計算位移,再把每一 小時段的位移加總即為總位移。如 此所得的位移與實際位移的誤差將 隨著 Δt 的減小而變小。因此 v 0 t1t2 .... tn t t n n i i t 0 t 0 i 1 i 1 0 x lim x lim v(t ) t v(t)dt v t t ∆ → = ∆ → = ∆ = ∆ = ∆ = = −

圖內 秒內所圍面積 微積分基本定理:微分是積分的反函數 例題:作直線運動的質點,其速度對時間的關係式為 v = 4 - 3 t(SI制),求 2 秒內質點的位移。 4 3 2 4 - 2 v t 答案:2 公尺 例題:一直線運動質點的 v - t 圖如右 圖所示,已知質點的初位置為 x = -10 公尺,則質點在第 8 秒的位置為 (A) +8 (B) +10 (C) +2 (D) -2 (E) -10 公尺。 答案:A 例題:右圖為某週期運動的 速度 - 時間的關係:T為週 期。時間等於那兩個值時, 質點通過相同位置 [69.夜大] 速度 時間 T 2 0 T 1 3 1 5 (A) T T (B) T T 8 8 8 8 3 5 1 1 3 (C) T T (D) 0 T (E) T T 8 8 2 4 4 和 和 和 和 和 答案:CE

(5)

§1-3 加速度 1. 平均加速度: • 定義:一段時間內物體在單位時間的速度變化量。 • 公式: 2 1 2 1 v v v a t t t − ∆ = = ∆ − • 單位:公尺∕秒2 • 方向:平均加速度的方向為 速度變化量的方向。 • 圖形意義:v – t 圖內割線的 斜率為平均加速度。 v v1 v2 0 t1 t2 t Δv Δt 2. 瞬時加速度: • 意義:極短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 • 定義公式: 2 1 2 2 1 2 t t 2 1 v v dv d x a lim t t dt d t → − = = = − 即加速度為速度對時間的一次微分, 或位置坐標對時間的二次微分。 • 圖形意義:v – t 圖內切線的的斜率 為該時刻的瞬時加速度。 v v2 v1 0 t1 t2 t 註:加速度與速度同向,則速率增快; 加速度與速度反向,則速率減慢。 例題:作直線運動的質點,其位置座標對時間的關係為 x = - 3t2 + 6t + 2(x:公尺,t:秒),試求 (1) 第 2 秒內的平均加速度 (2) 2 秒時的瞬時加速度 答案:(1) -6 m∕s2 (2) -6 m∕s2 3. 速度變化量為 a - t 圖內所圍面積為: 與前面所述,位移為 v – t 圖內所圍面積的道理相同,物體 在一段時間內的速度變化量為 a(t) 對時間做積分,或 a – t 圖內所圍面積。即 t 0 v a(t)dt a t t ∆ = = − 圖內 秒內所圍面積 0 0 v v v v(t) v v v a t ∆ = −  = = + ∆ 圖內內所圍面積) 0 0 x x x x(t) x x x v t ∆ = −  = = + ∆ 圖內內所圍面積) x(t)→求切線斜率微分 v(t)→求切線斜率微分 a(t) a(t)→求面積積分 v(t)→求面積積分 x(t) 總結: 運動狀態 函數 等速度運動 等加速度運動 x (t) v (t) a (t) a = 0 a(定值) 0 0 x=x +v t 2 0 0 1 x x v t at 2 = + + 0 v=v (定值) v=v0+at 例如: x (t) t A B C D E 例題:作直線運動的質點,其位 置坐標 x 與時間 t 的關係圖如右 圖所示,試問 (1) 哪一時段速度為正? (2) 哪一時刻速度為零? (3) 哪一時段速率增快? (4) 哪一時段加速度為正? 答案:(1) A~B 與 D~E (2) B 與 D (3) B~C 與 D~E (4) C~E

(6)

§1-4 等加速度直線運動 若物體以一定的加速度 a 在一直線上運動,當時間 t = 0 時,位置座標在 x0處,速度為 v0。經時間 t 後,位置 座標在 x 處,速度變為 v ,則 0 2 0 0 2 2 0 (1) v v at 1 (2) x x x v t at 2 (3) v v 2a x = +    ∆ = − = +    = + ∆  t = 0 x0 v0 0 t x v x 0 0 (1) a t v v - v a - t at v v at (1) − ∆ = = =  = + ⋯⋯ 證明: 圖如右上圖所示, 圖內所圍面積 0 2 0 (2) v t x v t 1 (v v)t v t (2) 2 1 v t at 2 − ∆ = − = + = = + ⋯⋯ 圖如右下圖所示, 圖內所圍面積 a t a t 0 at v0 at v 2 1 at 2 0 v t v v0 t t 0 2 2 0 0 0 2 2 0 v - v (3) (1) t (2) a v - v v v 1 x (v v)( ) 2 a 2a v v 2a x = − ∆ = + =  = + ∆ 由 式得 代入 式可得 0 2 0 0 0 dx v v at 1 x x v t at dt 2 t 0 x x  = = +   = + +   = =  微積分的證明: 時 0 0 dv a v v at dt t 0 v v  = =  = +   = =  定值 時 例題:某人駕車在高速公路上以 90 km∕hr 的速率,突然見 到前方有交通事故,立即踩煞車。假設車子作等加速度直線 運動,其加速度大小為10 m∕s2,則車子在完全停止前,共 經歷多少時間?將滑行多遠? 答案:2.5 秒;31.25 公尺 例題:甲車以10米∕秒,乙車以 4米∕秒之速率在同一車 道中同向前進,若甲車之駕駛員在離乙車後方距離 d 處發 現乙車,立即踩煞車而使其車獲得負 2米∕秒2之定值加速 度,為使兩車不至相撞,則 d 之值至少應大於: (A)3米 (B)9米 (C)16米 (D)20米 (E)25米。 [70日大] 答案:B 2 2 u v 2 + 答案: 例題:火車以等加速度行駛。其前端通過車站某一點時速率 為 u,後端通過時速率為 v。火車中點通過該點時速率為何? [66.日大]

(7)

例題:作等加速直線運動之物體,在 t 時距內其速度自 v 變至 −2v,則在此時距內,其平均速度值與平均速率之比為何? 答案:3:5 例題:物體作直線運動,先以 4 公尺∕秒2的等加速度從 靜止開始運動,接著以 -2 公尺∕秒2的等加速度運動直到 停止。若運動的總距離為 150公尺,則此物體運動所需時 間為若干? [83.日大] 答案:15 秒 §1-5 自由落體 1. 自由落體運動: 當物體只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不受其它任何阻力的影響 而從空中落下的運動。 2. 重力加速度: • 自由落體的運動為等加速度運動,其加速度的量值約為 9.8 m/s2,稱為重力加速度或重力場強度,簡記為 g。 • 因物體所受的重力與高度有關,故重力加速度與高度有 關,越高處其值越小。 • 在地表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因地球在兩極處略扁平及地球 自轉的影響而稍有差異。 • 國際上取北緯 45o 海平面的重力加速度量值為 9.80665m/s2 為標準值。 3. 實驗: • 伽立略曾將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比薩斜塔自由釋 放,結果兩鐵球幾乎同時著地。 • 1971年 8月 2日太空人大衛史考特在月球上同時釋放一把 鐵鎚和一根羽毛,結果發現兩者幾乎同時落到月球表面。 4. 自由落體公式: 取鉛直方向的座標為 y 座標,向上為正。 自由落體為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加速度 a = - g,因此適用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的 公式 0 2 0 2 2 0 (1) v v gt 1 (2) y v t gt 2 (3) v v 2g y = −    ∆ = −    = − ∆  y v0 v y0 y t = 0 t 0 • v0= 0:由靜止釋放 • v0> 0:鉛直上拋 • v0< 0:鉛直下拋 5. 自由落體的性質: • 由靜止釋放的物體,下降 h 的高度後,末速 v 為 v= 2gh • 以 v0 鉛直上拋的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 h 與所需時間 t 分別為 2 0 0 v v h t 2g g = ; = • 上拋體經過某一段高度差的時間,與下降過程經過同一 段高度差的時間相等。 • 上拋體經過某一高度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同一高度時的 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例題:一熱汽球正以 20m/s 等速上升,距地面 25m之瞬間, 從熱汽球底部掉落一小螺絲釘,則此釘(g=10m/s2 (1) 經幾秒著地? (2) 著地時速度為何? (3) 所走過的路徑長為何? 答案:(1) 5 秒 (2) -30 m∕s t = 2s t = 5s (3) 65 公尺 例題:一滴管管口高出地板 81cm,且每滴水滴下之時距均 相同,第 1 滴滴下抵地板時,第 4 滴恰好要滴下,則此時第 3 滴距地板高若干 cm? 答案:72 cm 例題:在樓頂將一石子以某一初速鉛直上拋,經 t1 秒後落 地,改將石子自樓頂同處以相同初速率鉛直拋下,經 t2 秒後 落地。若使石子由樓頂同處自靜止落下,則經若干秒落地? 1 2 t t 答案: 例題:自高處自由落下的物體,其前半程與後半程落下所 需時間之比為何? [63.日大] 1: 2 1− 答案: 例題:物體以速度 v 被垂直上拋;設重力加速度為 g,則自拋 出上升到其最大高度的一半處,所需時間為何? [87.日大] v 2 (1 ) g − 2 答案: 例題:有一石頭由高 h 公尺處自由落下,同時有一石頭在 同一鉛直線上以初速 v 公尺∕秒 由地面向上拋。 (1) 如要兩石在空中相撞,則 v 需大於多少? (2) 如要在上拋石頭上升過程相撞,則 v 需滿足何種條件? (3) 如要在上拋石頭下降過程相撞,則 v 需滿足何種條件? gh gh (1) v (2) v gh (3) gh v 2 2 > > > > 答案:

(9)

光滑斜面上的運動 物體在光滑鞋面上的運動為等加速度直線運動,斜面的 傾斜角如為θ,則加速度的大小為 g sinθ。如以斜面方 向為 x 座標,斜上為正,斜下為負,則公式變成 0 2 0 2 2 0 v v (g sin )t 1 x v t (g sin )t 2 v v 2(g sin ) x = − θ    ∆ = − θ    = θ ∆  θ 例題:如右圖,某物體自靜止沿著光滑 路徑 A 或 B 滑至底部,試求 (1) 滑至底部所需的時間比 (2) 滑至底部的速率比 60o 30o A B h A B (1) t : t = 3 :1 解: (2) 1:1 = 斜面長度比 §1-6 相對運動 x 車地 ∆x物車 x ∆ 物地 0 x 1. 相對運動:不同的觀察者 ( 坐標系),如果他們的運 動狀態 (速度) 不同,對同 一個物體運動的描述會有 所不同。 2. 相對位移:如上圖所示,物相對於地的位移等於物相對 車的位移加上車相對於地的位移。因此如 ΔxCA代表 A 所 看到的 C 的位移,或者稱為 C 相對於 A 的位移。則有 CA CB BA x x x ∆ = ∆ + ∆ 下標 A 不寫出來,則上式可改寫成 CB C B x x x ∆ = ∆ − ∆ 3. 相對速度:將相對位移的關係式兩邊同除以所經時間 Δt,令 Δt 趨近於零,即得到相對速度的關係式 CA CB BA v =v +v 4. 相對加速度:將上面相對速度的關係式兩邊對時間作 微分,即得到相對加速度的關係式 CA CB BA a =a +a A 如為地面觀察者且下標不寫出來,則上式可改寫成 CB C B v =v −v 或 CB C B a =a −a 例題:甲以 4 公尺∕秒向東運動,甲看乙正以 10 公尺∕秒 向西運動,則乙的速度為何? 答案:6 公尺 / 秒,向西 例題:自一等速上升,速度為 5公尺∕秒 的氣球,在距地面 100公尺處自底部放下一石子,則一秒後石子與氣球底部之 距離為多少米? 答案:-4.9

(10)

例題:電梯正以 3g 之加速度垂直上升(設重力加速度 g為常 數)。其天花板上懸吊一物,該物離電梯地板之高度為 h。 若該物突然掉落,則歷時 ________ 秒會碰到地板。 [84.日大] h 2g 答案:

THE END

(11)

練習題 位移、速度、加速度 一、單選題: 1. 如圖為一物沿直線運動之位置(x)對時間(t)的關係, 在關係曲線中,哪一段表示速度為負而加速度為正? (A) AB (B) CD (C) EF (D) BC (E) DE。 2.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瞬時加速度之方向不一定與瞬時速度之方向相同 (B)等 速度運動必為直線運動 (C)在直線運動中,(初速+末速)÷2=平均速度 (D)在等速 度運動中,任一瞬間之瞬時速度等於全程之平均速度 (E)在等速度運動中,瞬時速率 等於平均速率。 3. 直線上一運動方向不變的物體,若其速度的量值愈來愈大,則下列哪個選項較有可能? (A)加速度與速度方向垂直 (B)加速度與運動方向垂直 (C)加速度的大小愈來愈小 (D)加速度為零 (E)單位時間內路徑的變化量愈小。 4. 如圖為甲、乙、丙三車直線運動的 v-t 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t 時刻三車相遇 (B) t 時刻丙車在最前面 (C) t 時刻三車加 速度大小順序 a甲<a乙<a丙 (D)出發後 t 時間內,三車平均速度 相等 (E)出發後 t 時間內,三車之平均加速度相等。 5. 加速度方向必與下列哪些物理量方向相同? (A)運動之方向 (B) 位移之方向 (C)速度之方向 (D)速度變化之方向 (E)物體軌跡之切線方向。 6. 甲、乙、丙三臺車以相同的速度 v 經過 A 點,甲車一直維持等速直線運動,乙車先減 速後再加速前進,而丙車則先加速後再減速前進。當它們經過 B 點時三臺車的速度又 同為 v,則三臺車行經 A、B 兩點間平均速度最小的為 (A)甲 (B)乙 (C)丙 (D) 三者相同 (E)無法判斷。 7. 有一物體在一直線上運動,其加速度之變化情形如圖所示,則該物體 速度(v)與時間(t)的關係圖可能為何? (A) (B) (C) (D) (E) 8. 一物體作直線運動,其位置與經歷時間之關係為:x=2t-5t2,經幾秒後物體會回至原 位? (A) 0.2 (B) 0.4 (C) 0.5 (D) 1 (E)不能求。 9. 某物體作直線運動,其位置對時間的關係圖(即 x-t 圖)如圖所 示,則此物體的路徑長與位移量值之比為若干? (A) 3:2 (B) 2:3 (C) 4:1 (D) 3:1 (E) 1:1。 10. 某質點其加速度 a 與時間 t 之關係為 a=4t-8(t 單位:秒,a 單 位:m/s2),設 t=0 時,初速度為 v0=40 m/s,則出發後 10 秒速度

(12)

為何? (A) 140 (B) 145 (C) 150 (D) 155 (E) 160 m/s。 11. 一人身高為 1.7 公尺,以每小時 2 公里的速率,由高為 3.4 公尺的路燈正下方沿一直線 走出,則此人的頭頂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速率為 (A) 2 公里/小時 (B) 4 公里/小 時 (C) 1 公里/小時 (D) 2 1 公里/小時 (E) 3 公里/小時。 12. 某質點的速度對時間關係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質點在 t=1 秒,運動方向發生變化 (B)質點在第 2 秒內 和第 3 秒內加速度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C)質點在第 3 秒內 速率不變 (D)在 t=0 到 7 秒內,質點的位移為負值 (E)質 點在 2 秒末間與 4 秒末在同一位置。 13. 一質點的運動方程式為 x=36-12t+t2(單位用 MKS 制),則此質點從 0 到 12 秒運動 過程的平均速率為若干? (A) 3 (B) 0 (C) 6 (D) 12 (E) 18 m/s。 14. 有一質點的 v-t 圖如圖(v:單位 m/s),若該質點出發點位於+ 60 m,則該質點於幾秒後回到坐標原點? (A) 4 (B) 2 (C) 8 (D) 6 秒。 15. 在一直線上運動的小滑車,在 10 秒內由 4 m/s 向東的速度,變 成 2 m/s 向西的速度,則其平均加速度為何? (A)向東 0.6 m/s2 (B)向西 0.6 m/s2 (C)向東 0.2 m/s2 (D)向西 0.2 m/s2 (E)向東 0.8 m/s2 16. 一物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每經∆t 照一次像,在照片中發現某相鄰兩像之距離為 d1, 次相鄰兩像之距離為 d2,則此物之加速度為 (A) 1 22 t 2 d d ) ( + ∆ (B) 2 1 2 t d d ) ( - ∆ (C) 2 2 2 2 1 t 2 d d ) ( + ∆ (D) t d d2 1 ∆ - (E) 2 12 t 2 d d ) ( - ∆ 。 二、多重選題: 1. 作直線運動的物體 A、B、C,其 x-t 圖如圖所示,則 (A) A 的 初速率最大 (B) B 作等速度運動 (C) C 是沿正向運動但速率 逐漸減慢 (D) A 的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 (E) C 的加速度與速 度反方向。 2. 一物作直線運動,位置(x)對時間(t)之關係如圖所示,則 (A) t2、t4 時刻之速度值為 0 (B) t1 至 t2 時距,係向負方向增速 (C) t1 時刻加速度值為 0 (D) t2 至 t3 時距,物體之速度為負,加 速度為正 (E) t3 至 t4 時距,物體之速度量值漸減。 3. 在直線運動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加速度大於零,則速 率加快 (B)加速度小於零,則速率變慢 (C)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則速率加快 (D)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則速率變慢 (E)加速度的方向與 位移方向相同。 4. 如圖為質點沿一直線運動之位置-時間圖,則 (A)前 10 秒內 之平均速率為 8 m/s (B)前 10 秒內之平均速度為 4 m/s (C) 第 1 秒末至第 6 秒末之平均加速度大小為 5 m/s2 (D)第 6 秒末

(13)

之瞬時速度為 0 (E)第 8 秒末之瞬時速度大小為 20 m/s。 5. 某質點之位置-時間關係為 x=t2-2t+1,則 (A)物體作等加速度運動 (B)其軌跡為 拋物線 (C)第 1 秒末回到原出發點 (D)前 4 秒內平均速度之量值為 2 m/s (E)前 4 秒內平均速率為 2 m/s。 6. 一人上山之速率為 v,下山之速率為 u,今上山後又下山回到原出發點,則 (A)平均速度為 2 1 (u+v) (B)平均速率為 2 1 (u+v) (C)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均為 0 (D)平均速度為 0 (E)平均速率為 v u uv 2 + 。 7. 某物運動之位置(x)對時間(t)的函數關係為 x=-t2+8t+10,單位為 MKS 制,則 物體 (A)前 4 秒的位移為 26 m (B) 2 秒末的加速度為-2 m/s2 (C) 3 秒末的速度為 2 m/s (D)前 4 秒內的平均速度為-4 m/s (E)前 5 秒內的平均速率為 3.4 m/s。 8. 一火箭地面上點火後,沿鉛直方向加速上升,燃料用盡後再 落回地面。如 v-t 圖所示為該火箭運動過程中的速度對時間 關係,下列有關該火箭運動的敘述,哪些正確? (A)第 10 秒後火箭開始下降 (B)當火箭落下過程其加速度量值為 10 m/s2 (C)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10000 m (D)火箭在第 50 秒時著地 (E)火箭落地速度大小為 400 m/s。 9. 一直線上之運動物體位置與時間之關係為 x=at2+bt(x:m,t:s),a、b 為常數,若 其初速為+2 m/s,前 2 秒內之平均速度為 3 m/s,則 (A) a= 2 1 (B) a=1 (C) b=2 (D) b=3 (E)此物作等加速度運動。 10. 一物體由初速 4 m/s 開始運動,其 a-t 圖如圖,則 (A) 2 秒內 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5.5 m/s (B)第 3 秒時的速度大小為 5 m/s (C)若第 0 秒時 x=10 m,則 2 秒時之位置為 11 m (D)第 4 秒 時的速度為 4 m/s (E) 4 秒內的平均加速度為 0。 三、非選題: 1. 一聲源沿 X 軸正方向以 40 m/s 作等速度運動,在時刻 t=0 秒與 0.7 秒時發出的聲波經 空氣傳播,分別為 t=3.0 秒及 t=5 秒,到達沿 X 軸等速運動的聽者,若空氣中的聲速 為 340 m/s,則聽者運動的速度大小為______。 2. 某運動質點之位置與時間之函數關係為 2 x= −3t + +6t 2(x:米,t:秒),求此質點: (1)最初之位置______m; (2) 3 秒內之位移_______m; (3)第 2 秒內之位移______m; (4) 3 秒內運動之路徑長______m。 3. 物體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AB、BC 的時距皆為 2 秒,間 隔距離如附圖所示,在 A 點時的速度大小為 ______cm/s。

(14)

答案:

一、單選題:

1. B 2. C 3. C 4. E 5. D 6. B 7. A 8. B 9. C 10. E 11. B 12. C 13.C 14. D 15. B 16. B

二、多重選題:

1. BCDE 2. BD 3. CD 4. AC 5. AD 6. DE 7. BCE 8. BC 9. ACE 10. ABDE

三、非選題:

(15)

等加速度直線運動 一、單選題: 1. 一汽車原以速度 20 m/s 行駛,開始煞車後,再行 50 m 才停止,煞車期間,此車之平均 加速度為何? (A) 20 m/s2,向前 (B) 5 m/s2,向後 (C) 4 m/s2,向後 (D) 10 m/s2,向前 (E) 0.2 m/s2,向後。 2. 有 A、B、C、D、E 五部公車,在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每隔 t 秒由靜止開始以等加速 度 a 依序開出,當 E 車剛要出發時,A 車恰離出發點 64 m,求此時 C、D 兩車相距多 遠? (A) 20 (B) 16 (C) 12 (D) 8 (E) 4 m。 3. 某質點以初速 v 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線滑行,因摩擦力作用,當行進 d 距離時速度變為 v 2,則知已滑行的時間為 (A) 2d (B) 3 d 4 (C) v 2 d 3 (D) v 3 d 4 (E) v 4 d 5 。 4. 一物體作直線等加速度運動,於第 4 秒內之位移為 22 m,於第 8 秒內之位移為 38 m, 則加速度為 (A) 8 (B) 6 (C) 4 (D) 2 (E) 1 m/s2 5. 一列火車從靜止開始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一個人站在第一節車廂前觀察,第一節車廂 通過他歷時 5 秒,全部列車通過他歷時 20 秒。那麼這列火車共有幾節車廂? (A) 6 (B) 8 (C) 9 (D) 12 (E) 16。 6. 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的物體,第 1 秒末速度為+6 m/s,第 2 秒末速度為+10 m/s,則第 3 秒內之平均速度為 (A) 8 (B) 10 (C) 12 (D) 14 m/s。 7. 列車沿直線自甲站開往乙站,最初 4 1 的行程係作等加速度行駛,最後的 4 1 行程則作等 減速度行駛,其他為等速行駛,則列車之平均速度為列車作等速運動時速度的 (A) 2 1 (B) 3 2 (C) 4 3 (D) 5 1 (E) 1 倍。 8. 在一直線公路上,甲、乙兩車之位置(x)對時間(t)的關係如圖 所示,若乙車由靜止作等加速度運動,則兩車相遇時,乙車之速度 為 (A) 18 (B) 26 (C) 36 (D) 42 (E) 48 公尺/秒。 9. 有一步行者以 4 m/s 之速度去追趕一停止之公共汽車,當他距公車 10 m 時,公車以 a 之等加速度離人駛去,設人與車最接近時的距離 為 6 m,則 a=? (A) 1 (B) 2 (C) 3 (D) 4 (E) 5 m/s2。 10. 一人由靜止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跑了 300 m,求前 100 m 與後 200 m 所花時間比為若 干? (A) 1:2 (B) 1: 2 (C) 1: 3 (D) 1:( 2 -1) (E) 1:( 3-1)。 11. 一質點自靜止起作等加速度運動,第 10 秒內之位移比第 9 秒內多 10 公尺,則 (A)第 10 秒內之位移為 95 公尺 (B)加速度為 5 公尺/秒2 (C)第 10 秒末之速度為 90 公尺/秒 (D) 10 秒內之位移為 400 公尺 (E)以上皆非。 12. 某質點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通過線上 A 點時的速度為 v,通過線上另一點 B 時的速度 為 5v,在 A、B 之間的某一點 P,到 A、B 的距離分別為 1:2,則該質點通過 P 點時, 速度為 (A) 5 v (B) 3 7 v (C) 3 7 v (D) 3v (E) 4v。

(16)

13. 某質點沿直線作等加速度運動,通過線上 A 點時的速度為 v,通過線上另一點 B 時的速 度為 3v,該質點通過 AB 中點時的速度為若干? (A) 1.5v (B) 2v (C) 3 v (D) 2v (E) 5 v。 14. 一物體自靜止開始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若 t 秒後其位移為 x,則當其位移為 3 x 時的速 度大小為 (A) t 3 x 3 2 (B) t 3 x 3 (C) t 6 x 6 (D) t 3 x (E) t 3 x 6 。 15. 列車長度 50 m,車頭通過月臺某定點時車速為 20 m/s,車尾通過時車速為 30 m/s,若 列車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則整列通過該定點歷時多久? (A) 0.2 秒 (B) 0.5 秒 (C) 1 秒 (D) 2 秒。 16. 物體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從 A 點靜止出發,若起初 5 秒內的位移與達到 B 點前 5 秒 的位移比為 5:11,則求此物體從 A 點到 B 點共花了多少時間? (A) 7 秒 (B) 8 秒 (C) 9 秒 (D) 10 秒 (E) 12 秒。 17. 作等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依次通過 A、B、C 三點,線段長度 AB =BC。已知物體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3 m/s,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6 m/s,則物體在 B 點的瞬 時速度的大小為 (A) 5.6 (B) 5 (C) 4.5 (D) 4.0 (E) 3.2 m/s。 18. 一質點沿 X 軸作等加速度運動,當 t=1、2、3 秒時,其位置分別為 6、12、20 公分, 則該質點的初速度為 (A) 0 (B) 2 (C) 3 (D) 4 (E) 6 公分/秒。 19. 直達電梯從底層先以 2 公尺/秒2的等加速度啟動直線上升,達某速度後維持等速度運 動一段時間,最後以-1 公尺/秒2的等加速度運動,直到停於距底層 52 公尺高的頂 樓。若全部過程歷時 16 秒,則電梯等速度上升時之速度值為何? (A) 8 (B) 6 (C) 5 (D) 4 (E) 3 公尺/秒。 20. 某物體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當其速度由 2 m/s 變為-6 m/s 之時距內,物體的平均速度 量值與平均速率比為 (A) 4:5 (B) 5:4 (C) 1:4 (D) 4:1 (E) 2:3。 二、多重選題: 1. 一物體自靜止作等加速度 a 運動,則 (A)第 n 秒內之位移為 2 1 a(2n-1) (B)第 1 秒、第 2 秒、第 6 秒內所行距離比為 1:3:11 (C)位移為 S 及 2 1 S 時,所需時間比 為 2:1 (D)位移為 S 及 2 1 S 時,速率比為 2:1 (E)行至 2 1 S 時,瞬時速度大小 恰等於行至 S 時之平均速度大小。 2. 一靜止物體從光滑斜面頂 A 點滑至斜面底 E 點,設每 兩點間隔均相等,如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經 B、D 點加速度比為 1:3 (B)經 B、D 點速率 比為 1:3 (C)經 B、D 點之時間比為 1: 3 (D) D 點瞬時速率 vD 是全程平均速率的 3 倍 (E)全程平均 速度量值等於平均速率。

(17)

3. 圖中雙線道的公路上,各有甲乙兩車前後相距 S,它們同 時同向運動,乙在前面作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 a1 的等加 速度運動。甲在後面作初速度為 v0、加速度為 a2 的等加速 度運動,則下列何者正確? (A)若 a1=a2,甲、乙兩物體 相遇一次 (B)若 a1>a2,甲、乙兩物體可能相遇兩次 (C)若 a1>a2,甲、乙兩物體可能相遇一次 (D)若 a1<a2,甲、乙兩物體可能相遇兩次 (E)若 a1<a2,甲、乙兩物體可能不相遇。 4. 甲、乙兩車各以 30 m/s 及 20 m/s 之速率,相向在一直線上運動,相距 230 m 時均緊急 煞車,甲車之減速度值為 3 m/s2,則乙車之減速度值為下列何者時可以不相撞? (A) 5 (B) 4 (C) 3 (D) 2 (E) 1 m/s2。 三、非選題: 1. 一物體作直線運動,先以 6m / s 的等加速度從靜止開始運動,接著以2 −3m / s2 的等加 速度運動直到停止。若運動的總距離為 900 m,則此物體運動所需時間為______s。 2. 如附圖,AB 兩點相距 d,而質點 P 自 A 點以 V0初速向右運動, 作加速度 a 向左之運動,則欲通過 B 點 2 次,則 a 必須小於 ______。 3. 一步行者以 8 m / s 之速度在一直線道路上追趕一輛同向行駛而被紅燈所阻之靜止公車, 當他距公車 30 公尺時,交通燈改變,公車以 2 2 m / s 加速度駛去,則人車之最短距離為 公尺。 4. 一物體作等加速運動,第 6 秒內位移為 12.2m,第 10 秒內位移為 13.8m,則物體的加速 度為__________ 2 m / s 5. 一子彈列車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過 A 站時的速度為 20 公尺/秒,再經 180 秒通過 B 站,A、B 兩站相距 7200 公尺,求通過 B 點時的速度為何?__________。 6. 作等加速度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內,其速度由 v 變為 v 2 − ,則在此段時間內,物體 平均速度的大小與平均速率的比值為______。 7. A、B 兩質點在同一直線上相向運動,原相距 10 公尺,初速各為+1 m / s 與 3m / s− ,加 速度各為+1 2 m / s 與+2m / s ,試求:(1)何時兩者最接近? (2)最接近之距離? 2 8. 自靜止起作等加速度運動之物體在第 n 秒之位移為 d,則其加速度為______。

(18)

答案:

一、單選題:

1. C 2. C 3. D 4. C 5. E 6. C 7. B 8. C 9. B 10. E 11. A 12. D 13. E 14. A 15. D 16. B 17. B 18. C 19. D 20. A

二、多重選題:

1. ABD 2. CDE 3. ABC 4. ABC

三、非選題: 1. 30 2. 2 0 v 2d 3. 14 4. 0.4 5. 60 6. 3 5 7. (1) 4 秒時;(2) 2m 8. 2d 2n 1−

(19)

自由落體 一、單選題: 1. 某物作自由落體運動,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則第 3 秒內的位移與 3 秒內的位移量值之比 為何? (A) 1:1 (B) 5:9 (C) 1:3 (D) 1:5 (E) 5:1。 2. 張三隨著熱汽球以 10 m/s 的速度上升,當他距地的高度為 120 m 時,手中自由釋放一 小石子,設重力加速度 g=10 m/s2,則經幾秒後小石子著地? (A) 4 (B) 5 (C) 6 (D) 7 (E) 8。 3. 一石自塔頂自由落下,落地前 1 秒之位移為塔高之 9 5 ,則塔高為何?(g=9.8 m/s2) (A) 10 (B) 44.1 (C) 88.2 (D) 19.6 (E) 49 m。 4. 不計空氣作用,且 g=9.8 m/s2,今將一物體以 5 m/s 的速率鉛直向上拋出,一直到物體 以 2.5 m/s 的速率鉛直向下運動,須耗時 (A) 196 25 (B) 98 25 (C) 98 75 (D) 49 75 (E) 49 25 秒。 5. 一滴管管口高出地板 81 cm,且每滴水滴下之時距均相同,第 1 滴滴下抵地板時,第 4 滴恰好要滴下,則此時第 3 滴距地板高若干 cm? (A) 9 (B) 27 (C) 36 (D) 54 (E) 72。 6. 一石自高 h 公尺處自由落下,其第 1 秒內與著地前 1 秒內位移之和為 (A) 2gh (B) gh (C) 2gh (D) gh (E) 2 gh 公尺。 7. 某物體從高空自由落下,小明在屋內見物體自屋簷至地面費時 2 秒,而屋簷與地面間高 度為 100 m,求此自由落體出發點的高度?(g=10 m/s2) (A) 180 (B) 100 (C) 80 (D) 240 (E) 360 m。 8. 從高 72 m 的樓頂自由落下一石子,同時有一球自樓底以初速 24 m/s 鉛直上拋,當兩物 相遇瞬間,上拋球的速度為何?(g=10 m/s2) (A) 6 m/s 向上 (B) 6 m/s 向下 (C) 57 m/s 向上 (D) 27 m/s 向下 (E)無法在空中相遇。 9. 在樓頂將一石子以某一初速鉛直上拋,經 t1秒後落地,改將石子自樓頂同處以相同初速 率鉛直拋下,經 t2秒後落地。若使石子由樓頂同處自靜止落下,則經若干秒落地? (A) 2 1 2 2 2 1 t t t t + + (B) 2 1 2 1 t t t t + . (C) 2 1 2 2 2 1 t t t t + - (D) 2 t t12 (E) t1t2 。 10. 把自由落體運動下落的總距離分成長度相等的三段。按從上到下的順序,經過這三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的比是 (A) 1:( 2+1):( 3 + 2) (B) 1:4:9 (C) 1: 2: 3 (D) 1:3:5 (E) 1:1:1。 11. 石子 A 從塔頂自由落下 5 m 的瞬間,石子 B 自塔頂正下方 25 m 處自由落下,若兩石子 同時著地,則 A、B 著地速度量值之比為何?(g=10 m/s2) (A) 2:1 (B) 2:3 (C) 3:2 (D) 4:3 (E) 1:1。 12. 球自高 H 處自由落下,另一石同時自地面以初速 v0鉛直上拋,結果球與石同時著地,

(20)

則 H 應為 (A) g v0 (B) g v 2 0 (C) g 2 v02 (D) g v02 (E) g v 2 02 。 13. 物體以初速 v 被垂直上拋,設重力加速度為 g,則自拋出上升到其最大高度的三分之二 處,所需時間為 (A) g 2 v (B) g v (1- 2 2 ) (C) g v (1- 3 3 ) (D) g v ‧ 3 3 (E) g v ‧ 2 2 。 14. 物體以初速度 v0 被垂直上拋,設重力加速度為 g,且被拋至最高點的時間為 T,則物體 自拋出後,經歷 2 T 的時間,物體的高度為若干? (A) g 4 v02 (B) g 8 v 3 02 (C) g 8 v 7 02 (D) g 4 v 3 02 (E) g 2 v02 。 15. 一網球自 2.45 m 的高度落至地面,反彈至 1.25 m 的高度,若球與地面的碰觸時間為 0.10 秒,且重力加速度 g=10 m/s2,則在觸地期間,球的平均加速度為 (A) 120 m/s2,向上 (B) 120 m/s2,向下 (C) 20 m/s2,向上 (D) 20 m/s2,向下 (E) 0。 16. 以等速度上升的氣球,相對於氣球以 5 m/s 之速率鉛直上拋物體 A,經 8 秒落地。重力 加速度量值以 g=10 m/s2 計,則物體 A 落地瞬間,氣球的高度為若干? (A) 280 m (B) 320 m (C) 360 m (D)氣球上升速度未知,故無法計算 (E)物體離開氣球時距 地面的高度未知,故無法計算。 17. 石頭自 O 點上拋,若測得在 O 點上方 h 公尺高處的速率為 O 點下方 h 公尺高處的 2 1 , 則知 O 點與最高點相距 (A) h (B) 3 h 5 (C) 2h (D) 2 h 3 (E) 2h 公尺。 18. 一石子 A 自高 h 的懸崖上自由落下,同時自懸崖底端鉛直上拋一球 B,不計空氣阻力。 已知 A、B 在距崖頂 2 h 處相遇。則相遇時,B 球運動狀態是 (A)正在上升 (B)剛 好靜止 (C)正在下降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二、多重選題: 1. 自地面鉛直上拋一石子,拋出時刻為 t=0 秒,當 t=4 秒時通過空中 P 點,當 t=6 秒時 又回至 P 點,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重力加速度 g=10 m/s2) (A)此石子飛行時間 為 10 秒 (B)此石子飛行之最大高度為 125 m (C) P 點高度為 45 m (D)通過 P 點的 瞬時速度量值為 40 m/s (E)拋射時石子的初速度量值為 50 m/s。 2. 在地表附近自高處自由落下的石子,歷時 t 秒著地,則 (A)最後 1 秒內的速度變化量 為 g (B)最後 1 秒內的平均加速度為 g (C)最後 1 秒內的位移為 2 1 g(2t-1) (D)最後 1 秒內的平均速度為 2 1 g(2t-1) (E)全程平均速度為 2 1 gt。

(21)

3. 發球機連續把兩個球垂直向上發射,初速均為 40 m/s,重力加速度 g=10 m/s2。若第一 球達到最高點瞬間,發射第二個球,則此兩球相撞瞬間 (A)與第二球發射時刻相隔 2 s (B)與第一球發射時刻相隔 6 s (C)第一球的速度為 20 m/s↓ (D)第二球的速度為 20 m/s↑ (E)距離發球機的高度為 80 m。 4. 在樓頂將一石子以某一初速鉛直上拋,經 t1 秒後落地;改將石子自樓頂同處以相同初速 率鉛直拋下,經 t2 秒後落地。下列何者正確? (A)樓頂距地面的高度為 2 1 gt1t2 (B)物體的初速度為 2 1 g(t1-t2) (C)物體上拋落地與下拋落地,兩者平均速度比 t1:t2 (D)物體觸地前瞬間的速度量值為 2 1 g(t1+t2) (E)若物體由樓頂同處自靜止 落下,經 t1t2 秒落地。 5. 自地面鉛直上拋一石,經 t1 時間後通過 P 點,t2 時間後又回至 P 點,則 (A)此石飛行 時間為 t1+t2 (B)此石飛行之最大高度為 8 1 g(t1+t2) 2 (C) P 點高度為 2 1 gt1t2 (D) P 點與最高點距離為 8 1 g(t2-t1) 2 (E)拋射之初速率為 2 1 g(t1+t2)。 6. 自高為 100 m 之懸崖上自由落下一石子,同時自崖底以 v0 之初速上拋一球,則 v0 為下 列何者時,兩者可在空中相遇且球正在下降?( 9.8 3.1) (A) 28 m/s (B) 30 m/s (C) 36 m/s (D) 24 m/s (E) 18 m/s。 7. 用初速度為 30 m/s 鉛直上拋一小球後,再以初速度為 45 m/s 鉛直上拋另一小球,在高 度為 40 m 處兩球相遇,則兩球拋出的時間差可能為 (A) 1 (B) 2 (C) 3 (D) 7 (E) 9 秒。 8. 在不考慮空氣阻力的狀況下,鉛直上拋是具有對稱性的,也就是上去時間與落下時間是 相同的。如今若將空氣阻力考慮進去,假設空氣阻力恆為定值(不得大於重力),且與 運動方向相反,比較上拋過程與下降過程,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A)上拋時的位 移等於下降時的位移 (B)上拋時的時間大於下降時的時間 (C)著地時速率大於拋出 時速率 (D)上拋時平均速度的量值大於下降時平均速度的量值 (E)上拋時平均加速 度的量值大於下降時平均加速度的量值。 三、非選題: 1. 自由落體前1 2路程與後 1 2路程之平均速度大小比值為______。 2. 兩球自地面上同一位置,以相同的初速 14.7 m/s、前後相隔 1 秒被鉛直上拋,則: (1)第一球被拋射後至兩球相撞所需的時間為______秒; (2)兩球相撞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為______公尺。 3. 某物在地表附近作鉛直上拋,不考慮空氣阻力,則在上升過程中,最後一秒內爬升的高 度為______公尺。(重力加速度 g=10 2 m / s ) 4. 氣球以 11 m / s 等速度上升,當高度為 70 公尺時墜落一包裹,設重力加速度為

(22)

10m / s ,包裹著地時,氣球高度 H 為______公尺。 2 5. 將一質點鉛直上拋,已知質點出發的速率為落回原處速率的5 3倍,則該質點上升的時間 與下降時間的比值為何(令空氣的阻力為定值)? 6. 物體自一高樓頂鉛直上拋,經 t1秒落地,若以相同速度鉛直下拋,則經 t2秒落地,則樓 高為多少?(重力加速度=g) 7. 一石子自塔頂自由落下,若最後 1 秒內落下之距離為塔高之3 4,求:(g=10 m/s 2)(1) 塔高______m;(2)著地速度______m/s。 8. 將一物體自地面鉛直上拋,當其 2 次通過同一高度 60 公尺之位置時,歷時 4 秒,則此 物體的最大高度為______公尺。 9. 一石自懸崖頂自由落下 1 秒後,又以 15 m / s 初速鉛直拋下第二石,若欲落地前追及第 一石,則該懸崖高度的下限為______公尺。( 2 g=10m / s ) 答案: 一、單選題: 1. B 2. C 3. B 4. C 5. E 6. C 7. A 8. B 9. E 10. A 11. C 12. E 13.C 14. B 15. A 16. A 17. B 18. B 二、多重選題:

1. ABE 2. 全 3. ABCD 4. ABDE 5. 全 6. ABD 7. AC 8. DE

三、非選題: 1. 2 1− 2. (1) 2;(2) 9.8 3. 5 4. 125 5. 3 5 6. 1 2 gt t 2 7. (1) 20;(2) 20 8. 80 9. 20

(23)

斜面上的運動 一、單選題: 1. 如圖,A 和 B 兩光滑斜面的長度各為 L1、L2。今兩質點在 頂部自靜止釋放,分別沿 A 和 B 兩斜面下滑,則其末速率 比 v1:v2 等於 (A) L1:L2 (B) L2:L1 (C) 1:1 (D) L1 : L2 (E) L2 : L1 。 2. 一物在光滑斜面底端,以初速沿斜面向上滑行,到達最高點再折返,歷時 8 秒滑回原出 發點,其在斜面最大位移為 48 米,求此斜面仰角為若干? (A) 30° (B) 37° (C) 45° (D) 53° (E) 60°。 3. 一質點 A 由斜角 30°光滑斜面自由滑下,斜面長 10 m,而另一質點 B 同時自斜面底端 以初速 v0 上滑。若兩質點恰在斜面中點相遇,令重力加速度為 10 m/s 2 ,則 v0 為若干? (A) 5 m/s (B) 5 2m/s (C) 10 m/s (D) 10 2m/s (E)以上皆非。 4. 質量 m 的 A 質點與質量 2m 的 B 質點從圖所示位置靜止下 滑。在不計一切阻力時,已知兩質點同時落地,則兩質點下 滑起點鉛直高度的比 h1:h2為若干? (A) 1:2 (B) 2:1 (C) 1: 2 (D) 2 :1 (E) 1:1。 5. 使鋼球自 A 點沿光滑斜面 AB、AC 及 AD 作自由落體,三者 所需的時間分別為 t1、t2、t3,則 t1、t2、t3 之比例關係為 (A) 1:1:1 (B) 3:2:1 (C) 3 : 2:1 (D) 2 3 : 2: 3 (E)以上皆非。 6. 如圖所示,使鋼珠自 A、B 兩光滑斜面頂點自由下滑至底部, 則沿 A、B 滑至底部時末速之比為 (A)4 3 :1 (B) 3 :1 (C)4 2:1 (D) 2:1 (E) 3 : 2。 7. 一物自長 ℓ 、斜角 30°的光滑斜面底以一初速沿斜面上滑,同時有另 一物自斜面頂靜止下滑,若兩物能在斜面上相遇,則初速最小應為 若干? (A) 2 g (B) 2g (C) g (D) 2 gℓ (E) 2 gℓ 。 8. 如圖所示,使鋼珠自 A、B、C 三個光滑斜面頂點自由下滑, 則置於何斜面之鋼珠最快滑至斜面底? (A) A (B) B (C) C (D) A、B、C 皆相同。 二、多重選題: 1. 一光滑斜面斜角 37°,質量 2 kg 的物體由斜面底沿斜面上滑,經 2 秒滑至斜面底,則 (g=10 m/s2) (A)物體所走的路徑長為 3 m (B)滑至斜面底之速率為 6 m/s (C) 2 秒內之平均加速度為 0 (D) 2 秒內之平均速率為 3 m/s (E) 2 秒內之平均速度為 0。

(24)

2. 設 CA、DA 為鉛直面上之兩個光滑斜面,令球從靜止沿 CA、DA 滑 下到 A 所需時間為 t1、t2 (A)若 θ1+θ2= 2 π ,則 t1=t2 (B)若 θ1+θ2 = 4 π ,則 t1=t2 (C)若 L 為常數,則 t 之最小值為 g L (D)若 L 為 常數,則 t 之最小值為 g L 4 (E)若 L 為常數,則 t 之最小值為 g L 9 3. 一小物先後從傾角 θ1、θ2(<θ1)的兩固定光滑斜面同高處 自由下滑,若將該物沿斜面 1 與斜面 2 下滑之情況作相互比 較,則下列諸量中何者對斜面 1 而言恆大於斜面 2? (A)釋放至下滑抵達斜面底端需時 (B)下滑抵達斜面底端 之末速度量值 (C)下滑加速度量值 (D)下滑加速度的水 平分量 (E)下滑加速度的鉛直分量。 4. 如圖所示,圓 O 鉛直而立, AB 、CD 均表直徑,夾角為 θ,則一物 沿 AB 下滑所需之時間為沿 CD 下滑時間之半,設 AB、AD 及 CD 表 面均光滑,則 (A) cosθ= 2 1 (B) cosθ= 4 1 (C)若物沿 AD 下滑 需 t1 時間,沿 AB 下滑需 t2 時間,則 t1:t2=1:2 (D)承(C)方式, 但 t1:t2=1:1 (E)承(C)方式,但 t1:t2=2:1。 三、非選題: 1. 物體在斜角 37°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已知在斜面上的最大位移為 12 m,則物體的 初速為______ m / s 。 2. 一物體質量為 m,從一長 24 公尺的光滑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經 4 秒到達斜面底部。 今將此物體從斜面底部以初速v 沿斜面上滑,經 6 秒後又滑回斜面底部,則0 v 為0 m/s。 3. 長ℓ1,ℓ2兩光滑斜面置入一正球體內,斜面的頂點為球體的最高點, 沿二斜面同時釋放兩物體,則抵達底端時,二者的速率比為______。 4. 一光滑鐵絲連接半徑為 R 之鉛直圓上兩點 P1、P2, P1P2與圓心之鉛 直線夾θ角,則一個小串珠自 P1滑至 P2歷時______。

(25)

答案: 一、單選題: 1. C 2. B 3. B 4. A 5. D 6. A 7. E 8. B 二、多重選題: 1. BDE 2. AD 3. CE 4. BD 三、非選題: 1.12 2. 9 3. ℓ1:ℓ2 4. 2 R g

(26)

直線相對運動 一、單選題: 1. 升降機以等速率 4 m/s 上升,機上一男孩垂直向上拋出一球,球相對於升降機之初速為 1.96 m/s,設球不會撞到天花板,則球掉回男孩手上需要多久的時間?(g=9.8 m/s2) (A) 0.1 (B) 0.2 (C) 0.3 (D) 0.4 秒。 2. 飛機在 1 萬公尺高度作等速飛行,A、B 兩人自飛機上向下跳,A 先跳下,5 秒後 B 也跳 下,若不計空氣阻力,且重力加速度視為定值,則 B 見 A 的運動情況應為 (A)自由落下 (B)等速下降 (C)靜止不動 (D)等速上升 (E)等加速上升。 3. 百貨公司有一電動樓梯自一樓至二樓。某人自一樓站於其上不動,抵達二樓費時 t1。若電梯 不動,此人自一樓步行至二樓費時 t2。今此人同速上樓,電動樓梯亦以原速移動,則此人自 一樓至二樓需時 (A) 2 t t1+ 2 (B) t 1+t2 (C) 2 1 2 1 t t t t + (D) 1 2 2 1 t t t t 2 + (E) ( 12) 2 1 t t 2 t t 。 4. A 坐在以等速度 va 向北行進的自強號火車上,B 坐在以等速度 vb 向南行進的通行列車上,有 一省道與鐵軌平行,若 A 看省道上一機車以等速度 v0 向北行駛,則 B 看到此機車的速度大 小為何? (A) va-vb+v0 (B)-va+vb+v0 (C)-va-vb+v0 (D) va+vb+v0。 5. 當一電梯以等速垂直下降時,電梯內一乘客將原靜止於手中、距電梯地板高 h 之小球釋放, 若重力加速度為 g,且不計空氣阻力,下列關於小球的運動情形,何者正確? (A)由於電梯 向下運動,因此小球將比電梯靜止時更慢落地 (B)落地時間與電梯靜止時一樣,沒什麼不 同 (C)若電梯向下運動的速度相當快,則在電梯未停止前,小球可能不會落於電梯內地板 (D)由於電梯向下運動,因此小球將比電梯靜止時更快落地 (E)小球會因電梯下降,先撞擊 電梯內的天花板後再向下運動。 6. 一等速上升速度為 8.0 公尺/秒的氣球,在距離地面 50 公尺高處,自底部放下一石子,則 2 秒後石子與氣球底部之距離約為多少?(g=9.8 m/s2 (A) 4.9 (B) 9.8 (C) 19.6 (D) 35.6 (E) 39.2 公尺。 7. 小明在加速的電梯內做自由落體實驗,發現物體掉落相同高度所需的時間,是電梯靜止時的 2 1 倍,則電梯加速度的大小是重力加速度 g 的幾倍? (A) 2 (B) 3 (C) 4 (D) 4 1 (E) 1 2 倍。 8. 設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為 g,一升降機以向上的等加速度上升,在機內以對機為 v 之初速 鉛直上拋一石子,經 t 秒石子落回手中,則此升降機之加速度量值為 (A) t v 2 (B) t v 2 +g (C) t 2 v -g (D) v 2 t -g (E) t v 2 -g。 9. 設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為 g,一電梯正以加速度 a= 3 1 g 向上的等加速度垂直加速上升,在 電梯內小英以相對於電梯 v 之初速鉛直上拋一石子,若石子未觸及天花板,則此石子經過多 少時間落回小英手中? (A) g 2 v 3 (B) g v 3 (C) g v 6 (D) g 4 v 3 (E) g v 2 。

(27)

二、非選題: 1. 一升降機正以 12 m/s 之等速度上升,其天花板上懸吊一小球,離升降機之高度 h= 2.45 公 尺,若該球突然掉落,則歷時 t=______秒會碰到地板,若該球與地板碰撞時間為 0.01 秒, 且撞後球即停於升降機地板上,則碰撞時的平均加速度為______。( 2 g=10m / s ) 2. 某人靜止站在一往上的電扶梯上,需要 20 秒可到達上一層樓,但是,如果電扶梯靜止,此人 步行而上,卻費時 30 秒。若此人在運行的電扶上,以同樣的速度步行向上,則此人費時 ______秒即可到達上一樓層。 答案: 一、單選題: 1. D 2. B 3. C 4. D 5. B 6. C 7. B 8. E 9. A 二、非選題: 1. (1) 0.7;(2) 700m / s2 2. 12

(28)

Ch4-牛頓運動定律 § 4-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 4-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 4-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4-4 非慣性系統與假想力 §4-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2. 伽立略對運動的觀察: 1) 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 • 下坡時加速運動,如圖 (a)。 • 上坡時減速運動,如圖 (b)。 • 在水平面上時速度不增也不減, 如圖 (c)。 1. 亞里斯多德對運動的觀點: 物體需持續有力量作用才會運動,若無力的作用,則物體 必回歸於自然狀態 — 靜止。 圖 (a) 圖 (b) 圖 (c) 2) 物體在兩斜面間的運動:將小球由左邊斜面頂端自由滑 下,在右邊斜面上總是爬升到原來高度,如下圖。因此 他推得:若把右邊斜面平放,小球因無法到達原來高 度,必永遠運動下去。 3. 伽立略的主張:欲改變物體的速度需藉外力,但維持 速度則不需外力,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終致靜止,是因為 有摩擦力作用。 乾冰盤在無摩擦力的水 平面上作等速度運動。 4.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 物體若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為零,則靜者恆靜, 而動者恆沿一直線作等速度運動。 • 物體這種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特性,叫做慣性,因此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又叫做慣性定律。 • 慣性座標:牛頓第一定律適用的座標系,為靜止或作 等速度運動的座標系統。牛頓第一定律的主要意義是 對慣性座標下定義。若為加速運動的座標系稱為非慣 性座標。 • 例:搭乘汽車時,若汽車突然開動,人體由於慣性而 後仰。對地面靜止的觀察者而言,車前進而人靜止, 為一慣性坐標系;對車上的觀察者而言,人不受外力 卻向後加速,為一非慣性坐標系。 §1-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實驗 : 1) 實驗裝置:置乾冰盤於光滑水平桌面上,以細繩繞過桌 邊之定滑輪與一彈簧秤連接,彈簧秤下端掛法碼,改變 砝碼大小已調整施於乾冰盤的拉力,如左下圖。圓盤受 拉力而運動時,以閃光攝影法測得在不同時刻圓盤的位 置,如右下圖所示,並計算圓盤的加速度。 2) 實驗結果: • 固定乾冰圓盤的質量, 以不同拉力拉動圓盤, 則物體加速度 a 和其所 受拉力 F 成正比。如右 圖所示。 • 改變乾冰圓盤的質量, 並調整砝碼,使拉力保 持定值,物體加速度 a 與其質量 m 成反比, 畫出加速度與質量倒數 的關係圖如右圖所示。

(29)

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物體加速度 a 與外力 F 成正比,與其質量 m 成反比, 而加速度方向則與外力方向相同。這便是牛頓第二運動 定律,選取適當單位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寫成 F=ma 3. 質量的定義: • 慣性質量:比較物體慣性大小所測得的質量。 測量方法:分別施相同大小的力於待測物體與砝碼上, 測得兩者的加速度各為 a 與 a0,如砝碼的質量為 m0, 則待測物的質量 m 滿足 ma = m0a0,因此得 0 0 a m m a = F a m F m0 a0 • 重力質量:比較物體所受重力大小所測得的質量。 測量方法:以天平秤測量所得的質量為重力質量。 實驗顯示物體的慣性質量等於其重力質量。此為愛因斯坦 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4. 力的單位: • 牛頓(nt):使質量 1 公斤的物體產生 1 公尺∕秒2 加速度的力量,為 SI 制中力的單位。 • 達因(dyne):使質量 1 公克的物體產生 1 公分∕秒2 加速度的力量。 • 公斤重(kgw):質量 1 公斤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在 地球表面 1公斤重 = 9.8 牛頓。 F ma = 註: 既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也可看成 是力 ※ 量的定義。 5. 力學問題解題策略: • 選定受力體。 • 畫出該物體受到的外力圖。 • 選定適當的直角座標系,將各外力沿座標軸方向作 分解。 • 列出各座標軸方向的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方程式。 • 解聯立方程式。 ix x i iy y i F ma F ma F ma  =  =   =  

§1-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力量來自於物體間的互相作用, 必成對同時出現,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即當施力者施一作用力於受力者,則受力者也必 同時施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於施力者。 2.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性質: • 同時發生,同時消失。 • 量值相等,方向相反。 • 對兩物體組成的系統而言,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為內力, 不影響整體的運動狀態。對個體而言為外力,會影響個 體的運動狀態。 例題:如右圖,以輕繩連接三木塊(m1= 5kg, m2= 3kg,m3= 2kg),今以 T1= 150 牛頓的力 向上拉,試求各段繩的張力(g = 10 m∕s2 T3 m1 T1 T2 m2 m3 150 nt 答案:T2= 75牛頓;T3= 30牛頓 例題:一條均質的繩子,A、B 兩端分別施以 F 與 2F 之拉力,使其沿水平移動,如圖。若繩上一點與 A、B 兩 端之距離比為 2:3,則此點的張力為________。 F 2F A B 7 F 5 答案:

(30)

例題:如右圖所示,桌上物體的質量 為 m1,下方吊掛物體的質量為 m2。 假設所有摩擦力繩子和滑輪的質量皆 可忽略不計,試求物體的加速度與繩 子的張力。 a a T T m2 g 2 1 2 1 2 1 2 m g a m m m m g T m m  =  +    =+  答案: 例題:如右圖 (a) 所示,一輕繩跨過定 滑輪,兩端各懸掛三個質量皆相等的木 塊,呈平衡狀態。現將左端的兩個木塊 取下,改掛至右端,如右圖 (b)。若摩 擦力可不計,求繩上張力變為原來平衡 狀態時的幾倍? 答案:5 ∕ 9 m m T 2T a 2a 例題:如右圖,不計滑輪與繩的質量, 也忽略所有摩擦力,求各段繩的張力與 兩物體的加速度。 2 1 T mg a g 5 5 = ; = 答案: 53 o 37o 例題:如右圖所示,質量皆為 m 的兩物體置於光滑斜面上,以細 線繞過滑輪相連接。假設所有摩 擦力、細線和滑輪的質量皆可忽 略不計,試求物體的加速度與線 的張力。 a 4 mg 5 T T a 3 mg 5 1 7 a g T mg 10 10 = = 答案: ; 例題:將 m1 與 m2 置於如圖所示, 傾斜角分別為 53o及37o角之光滑斜 面上,兩者恰保持平衡。若將 m1m2位置交換,則 m2 之加速度大小 為何? 1 g 5 答案: 例題:如圖所示,人的質量為 60kg,平臺的 質量為 40kg,人在平台上以一向下的力拉 繩,欲使平台與人以 2m/s2的加速度上升,則 拉力應為多少牛頓?又平台對人的正向力為若 干牛頓?(g = 10 m∕s2 T 40kg 60kg 2T T N 60kgw 答案:T = 400nt;N = 320nt

(31)

例題:如右圖,m1= 5kg,m2= 10kg, 滑輪質量 m = 2kg,不計摩擦力,則施力 F 最大多少可使 m2保持不動? (g = 10 m∕s2 m1 m2 m F T T mg 答案:230牛頓 例題:右圖中,二個小長方體的質量分別為 m1= 3kg、 m2 = 2kg,以細繩連結。m1 置於一個質量 5kg 的大長方體平 台 M 上,繞過不計質量的定滑輪後和 m2 相接。若只計 M 和 地面間的摩擦力,則 m1 自圖示位置啟動後,而 M 保持不 動,則地面施於 M 的摩擦力為多少? 答案:12 牛頓 M m1 m2 B A C 例題:如右圖,A、B 質量分別為 m、2m,不 計滑輪與繩的質量,亦忽略所有摩擦力。求 (1) 若 C 保持靜止,則其質量為若干? (2) 若 C 之質量為 3m,則其加速度為若干? T 2T T C 8 (1) mg m m 3  = 答案: (2) a 1 g 17 = 例題:將質量皆為 m 的 A、B、C 三球,先用一理 想彈簧(彈簧質量不計)連接 B、C 兩球,再用一 條細線連接 A、B 兩球,最後用另一條細線繫住 A 球懸吊於天花板的 O 點呈靜止平衡,如右圖所示。 現用剪刀將 O、 A 間的細線剪斷,則細線被剪斷瞬 間,A、B 兩球間的細線張力大小為何? O A B C mg 2 1 答案: 例題:如圖所示,m = 3kg、M = 5kg, 所有接觸面間的靜摩擦係數為 0.5,動 摩擦係數為 0.4。為不使上下兩木塊相 互滑動,則水平力 F 的最大值為何? (g = 10 m∕s2 F m M 答案:72nt 例題:如圖中 m 與 M 間之動摩擦係數為 μ1,M 與地面之靜摩擦係數為μ2,今對 m 施以一水平力 F,欲使 m 等速移動而 M 保持不動之條件之一為何? 1 2 µ µ + ≤M m m 答案:

(32)

例題:甲乙丙三物體質量均為 M,如圖所示 排置於一水平面上,並以一水平力 F 施於甲 物體,設甲物體與桌面之摩擦可以忽略,而 乙與桌面間及丙與乙間之靜摩擦係數均為 0.7,動摩擦係數均為 0.6,則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g為重力加速度) (A)當 F = 0.5Mg 時,甲物體施於乙物體之力為 0.5Mg (B)當 F = 0.5Mg 時,乙物體施於丙物體之摩擦力之力為 0.7Mg (C)當 F = 3Mg,三物體之加速度均為 0.8g。 (D)當 F = 3Mg 時,乙物體施於丙物體之摩擦力為 0.8Mg。 (E)欲使乙丙相對靜止,則 F 的最大值為 3Mg。 乙 甲 丙 F 答案:A 53o mg N fk a 例題:如右圖,一物體在傾斜角為 37o的斜 面上可等速度下滑,則當斜面傾斜角度增為 53o時,物體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何? 7 g 0 a 2 = 答案: 例題:一木塊以 v = 10 m/s 的初速沿粗糙斜面上滑,如圖所 示。當木塊滑到最高點後,會沿反方向滑下來,若斜面與木 塊間的動摩擦係數 µ = 0.5,g = 10 m/s2,求木塊下滑回至 出發點時的速率為多少 m/s? 2 5 答案: 例題:一木塊自斜面底沿一傾斜角為 37o 之斜面向上滑動,到 達最高點再由靜止向下滑回原點。已知上滑與下滑所費時間比 為 1:3,則木塊與斜面間之動摩擦係數約為何? 答案:0.6 θ A B F 例題:將一長方體切割成質量相等的 A、B 兩塊,如右圖。施一水平力 F 使 其沿著光滑水平面上滑行。若 A、B 間 無摩擦,則 A、B 間的正向力為若干? sc 2 N=Fc θ 答案: N 例題:小坤到貓空坐纜車,假設纜車沿傾斜角 45 o的鋼索加速 上升(如右圖),質量 50 kg 的小坤發現自己的體重站在纜車 地板上的磅秤稱起來變成 60 kgw,假設小坤一直靜止在纜車 裡,纜車上升時地板皆維持平行水平地面,則纜車給小坤的靜 摩擦力為何? 45o a 答案:10kgw

(33)

§ 4-6 非慣性系統與假想力 1. 加速座標與假想力: •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只適用於慣性座標系統,於非慣性(加 速運動)座標中,如欲使用牛頓第二定律,須以一假想力 來修正。 0 0 0 0 a m ma ma a − i 即在加速度為 的座標中,如欲使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來 分析質量為 的物體,須使其額外受到一假想力 , 即大小為 ,方向與 相反的力。 0 0 0 a a F ma m(a a ) F ma ma F ′ ′ = = + ′ ′  − = = i 設非慣性座標相對於慣性座標的加速度為 ,質點相對於 非慣性座標的加速度為 ,則由 a 實例一:如上圖,在一以 a 向右加速度行進的車內,如 車內地板為光滑的,則車內的觀察者將看到地板上的物 體以 a 向後加速運動,因此感覺物體受到一向後方的假 想力 F = ma 。由車外靜止的觀察者來看,物體只是保持 不動停留在原位置,並無假想力的作用。 實例二:離心力 如右圖,在一輛正在轉彎的車 中。如地板為光滑的,車內的 觀察者將看到地板上的物體沿 著離心的方向加速運動。如右 圖。因此認為物體受到一離心 方向的假想力稱為離心力。 由慣性座標的觀察者來看,物 體只是沿著切線方向作等速度 運動,並未受到離心力。 ma 2. 實重與視重 1) 實重:物體實際的重量,即物體受到的地心引力。 2) 視重:物體置於磅秤上量到的重量。 3) 質量 m 的物體如在一加速運動的狀態下量重量,因額外 受到一假想力的作用,視重將不會等於實重。  如將物體放在一正以 a 向上加速運動 的電梯中量重量,則量到的視量: W1= mg + ma = m (g + a)  如將物體放在一正以 a 向下加速運動 的電梯中量重量,則量到的視量: W2= mg – ma = m (g - a) a N mg 例題:質量 60 公斤的人站在電梯內的磅秤量體重,如電梯 以下列方式運動,則量到的體重為幾公斤重? (1) 等速上升。 (2) 以 0.5g 向上的加速度上升。 (3) 以 0.5g 向下的加速度下降。 答案: (1) 60 公斤重 (2) 90 公斤重 (3) 30 公斤重 例題:一重量為 60kg 之人進入電梯後立於一彈簧秤上,當 電梯開始運動時他發現彈簧秤的指標指示於 72kg,則電梯 的加速度為何?(g = 10m/s2 1 g 5 電梯以 向上加 答案: 速運動。 例題:圖示為一等速向右前進的火車,密閉的車廂內有一氮氣 球,和固定在桌面上的水槽,水槽內盛水,另有一懸吊在天花 板的鐵球,光滑地板上有一塊方形木塊,以彈簧連接車廂前 壁。若火車突然減速,則下列敘述哪一個正確? (A)水槽內的右側水面較高 (B)鐵球向左移動 (C)懸吊鐵球 的懸線張力變小 (D)彈簧被拉長 (E)氮氣球向右偏移。 答案:A

(34)

例題:如右圖一,在一以加速度 a 向 右行進的車內,自天花板以細線懸掛 一質量為 m 的物體。則擺線將向左 斜,試求擺線與鉛錘線的夾角。 1 a a tan tan ( ) g g − θ = θ = 答案: ma T mg θ (圖二) θ (圖一) a 例題:在與水平成θ角的一平滑斜面上放一物體。今令此斜 面以一加速度 a 沿水平方向運動。設物體正好在斜面上保持 靜止,則加速度 a 大小等於多少? [72.日大] θ g an a= t θ 答案: a mg N θ ma 例題:如圖所示,楔形木塊的光滑斜 面仰角為 37°,當楔形木塊固定在地 面時,某一物體自斜面頂端自由下 滑,需要 4 秒才到達底端。若此楔形 木塊以之加速度 0.5g 向左水平移動 時,物體自斜面頂端自由下滑到達底 端,需時若干秒? 37o 4 3 答案: 秒 例題:如右圖,質量 m 的物體置於傾斜θ角,質量為 M 的斜面上。所有接觸面均為光滑。試求 (1) 斜面的加速度 (2) 物體相對於斜面的加速度。 (3) 斜面與物體間的正向力。 θ M m N amA mg A N 2 2 2 mg cos sin A M m sin (M m)g sin a M m sin Mmg cos N M m sin θ θ  =  + θ  + θ  =  + θ  θ  =  + θ  答案:

THE END

(35)

練習題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一、單選題: 1. 下列關於慣性的說法中,何者正確? (A)物體的運動速度愈大,慣性愈大 (B)物體 的質量愈大,慣性愈大 (C)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物體不一定受力作用 (D)牛頓第 一運動定律說明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慣性 (E)同一物體在靜止狀態與運動中的慣性大 小有所不同。 2. 曾同學站在行駛中的車內,當煞車時,她的身體會向前傾。依據圖,下列哪一項是造成 曾同學身體向前傾的主要理由? (A)車輪給曾同學一向前的力 (B)車內空氣給曾同 學一向前的力 (C)車地板給曾同學一向後的摩擦力 (D)車在煞車時,改變了曾同學 重力的方向。 3. 下列何項不是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表現? (A)汽車剎車時,人向前傾 (B)物體在斜面 上等速下滑 (C)雨滴以終端速度等速落下 (D)人造衛星繞地球等速率運動 (E)物體掛 在彈簧下靜止,使彈簧伸長。 二、多重選題: 1.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質量愈大,慣性愈大 (B)慣性愈大的物體,在地球上的 重量愈重 (C)物體不受外力,則不具慣性 (D)物體質量愈大,速度愈不易改變 (E)慣性的大小會隨地點的不同而改變。 2. 下述物理現象,何者可以用慣性性質來解釋? (A)賽跑者到終點仍向前衝幾步 (B)斧頭鬆脫時,執柄向下方敲擊,斧頭即自嵌入柄內 (C)一玻璃杯置於長條紙上, 若用手急拉紙條,則杯穩然不動 (D)站在汽車內之乘客,當汽車突然開動易向後仰, 突然停止易向前傾 (E)從火車上跳下之人仍須向前走幾步,才不會跌倒。 3. 下列關於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敘述,哪些正確? (A)慣性定律即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是經由實驗證明而得到 (B)慣性是物體具有保持其原運動狀態的特性 (C)牛頓第一 運動定律闡明物體具有慣性,並且指出力乃是使物體改變其運動狀態的一種作用 (D)對於一物體,若滿足慣性定律,則物體的動量會保持守恆 (E)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乃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特殊情形。 答案: 一、單選題: 1. B 2. C 3. D 二、多重選題: 1. CE 2. 全 3. BCD

(36)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一、單選題: 1. 附圖中彈簧質量不計,若施力 F 於 m2向右拉之,彈簧伸長量 為 x;若將同樣之力 F 改施於 m1向左拉之,則彈簧伸長量 為: (A) x (B) m m2 1x (C) m1 m2x (D) m1 m1+m2x (E) m2 m1+m2x。 2. 將質量為 m 的木塊置於傾斜角為 37°的木板 上,如圖(一)所示,木塊恰可開始下滑; 若將木板擺成水平狀態,如圖(二)所示, 則欲使木塊由靜止開始移動,所需之推力 F 的最小值約為 (A) 7 15 mg (B) mg (C) 5 3 mg (D) 2 3 mg (E) 3 mg。 3. 三個質量分別為 2m、m 和 2m 的木塊,木塊間的靜摩擦係數 為μ,而木塊與地面之間無摩擦力。試問,欲使中間的木塊 不致落下,則所需最小的力 F 為多少? (A) μ mg (B) mg (C) μ 3 mg 5 (D) mgμ (E) 5 3 mg。 4. 一質地均勻粗繩 AB,長度為 ℓ ,置於光滑之水平面上,今在 A 及 B 兩端各施力 F1 及 F2 拉之(F1>F2),則繩上距 B 端 x 處之張力為 (A) F1- ℓ x F F12) ( (B) F2+ ℓ x F F1- 2) ( (C) F1+ ℓ x F F1+ 2) ( (D) F2+ ℓ x F F1+ 2) ( (E) F1+F2。 5. 如圖,小球質量 m,A 繩與鉛垂線之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 g。現以剪刀將小球右方與牆壁間之 B 繩剪斷,求剪斷瞬間, 小球之加速度大小為(設小球半徑遠小於 A 繩長度) (A) g (B) g sinθ (C) g cosθ (D) g tanθ (E) g cotθ。 6. 兩木塊質量分別為 m1 及 m2(m1>m2),相互接觸置於光滑水 平面上,如圖所示,今同時以量值為 F1 之水平力由右側推動 m1,以量值為 F2 之水平力由左側推動 m2(F1>F2),設兩物體 之加速度為 a、兩物體間之作用力為 F,若 F1、F2 同時增加Δ F,則 (A) a 變大,F 不變 (B) a 不變,F 不變 (C) a 變 大,F 變大 (D) a 不變,F 變大 (E)以上皆可能。 7. 甲、乙兩繩(質量不計)繫有 A、B 兩物(如圖),且手執甲繩上端。若 1 mA=2m、mB=m,乙繩張力為 2 1 mg,則甲繩張力為 (A) 3mg (B) 2 3 mg (C) mg (D) 2 5 mg (E) 2mg。 圖(一) 圖(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式中 、 、 為隨物質而定的常數﹐表面張力隨液體性質不同可有很大差別。例 如 20 C 時有機液體苯的表面張力是 28.88

從幾何圖形上來看,所有指數函數,在 (0,1) 的切線斜率恰 好為一的函數也只有惟一一個,因此

(即直角三角形斜邊中點為此三角形的外心。)

以海平面為基準點,直升機飛到海拔 400 公尺的高度,可記為+400

△ABC 為上底面、△DEF 為下底面,且上底面△ABC 與下底面△DEF 互相平行、△ABC △DEF;矩形 ADEB、矩形 BEFC 與 矩形 CFDA 皆為此三角柱的側面,且均同時與△ABC、△DEF

在鐘面上報 時, 時針所屬 的時間範圍 在鐘面上計時, 相鄰刻度間為 一個單位時段..

一個運動場由長方形 PQRS 及兩個半圓組成,如下圖。若長方形 PQRS 的長度 PQ 為 100 m,運動場的周界為 400 m。求長方形 PQRS

下午,一片斜暉,映照河面,有如將河水鍍了一層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