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管理信息系统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管理信息系统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第 1 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 内容: z. 掌握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源、信宿和载体,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z. 掌握信息化的概念,了解信息化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z. 掌握信息系统的定义。. z.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其结构和发展状况。. 1.1 信息及信息化 1.1.1. 信息的概念. 1.信息的定义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 务的属性。信息是具有价值性、实效性和经济性,可以减少或消除事务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 资料、数据和知识。信息理论的创始人申农说: “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 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认识主体所表述的信息,是序化的信息,而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 知识。 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以一分钟的消息为例,有 的消息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的则很小。消息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图形和符号等形式表 现出来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图形和符号都是信息。事实上,只有经过使 用者选择、加工并对实体运动产生影响的数据、图形、色彩和符号等,才能称为信息。古语有 一叶知秋之说,夏末初秋,率先衰老枯黄的一片树叶从枝头悄然落下,于是人们便知道秋天来 了。飘零的树叶是信号,她传递着季节变换、秋天来临的消息。古时的烽火台,每当敌人入侵 时,浓烟便从台上升起,人们便知有外敌入侵。浓烟是信号,它传递着敌人入侵的消息。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 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根据这个定义,那些能表达某种含义的.

(2) 管理信息系统. 2. 信号、密码、情报、消息都可概括为信息。例如,一个“会议通知”,可以用文字(字符)写 成,也可用广播方式(声音)传送,还可用闭路电视(图像)来通知,不管用哪种形式,含义 都是通知,它们所表达的信息都是“会议通知” ,所以“会议通知”就是信息。 数据和信息这两个词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 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的概念可用图 1-1 说明。 现实世界 数据收集. 决策过程. 数据处理. 数据 图 1-1. 信息. 数据与信息的转换过程.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实的符号。数据并不只是数字,所有用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 图画和模型都是数据。 数据的符号形式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变化。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结绳就是最早的数据形式。 以后逐渐发展为象形文字、拼音文字。记录数字也出现了各种进制、各种位权的序列码。二进 制的符号并不是在计算机发明以后才有的,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二进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前所用的一切数据符号也不是天经地义的,文字在变化,数字在变化、可能将来会用很少的 信号表达更多的含意。 数据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数码的形式可分为数字数据和文字资料;按应用中出现的先 后次序分为一次数据(原始数据)和二次数据(统计数据) ;按应用领域分为政治数据、社会 数据、经济数据、军事数据和技术数据等;按重要性分为战略数据、策略数据和执行数据;按 保密程度分为绝密数据、机密数据和一般数据;按时间分为历史数据、现在数据和未来数据; 按照数据元素的多少又可分为单项数据和组合项数据。 根据图 1-1 的概念,显然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第一次加工所产生的信息,可 能成为第二次加工的数据。同样,第二次加工得到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三次加工的数据。这也和 物质生产中的原料和产品的关系相似,初级加工得到的产品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工的原料。 信息作为对接收者行为有影响的新知识,它有以下特征:它以一定的符号形式表示,这是 信息的符号性;它包括明确的内容,要向接收者传达一定的事件,这是信息的语义性;这一内 容事先为接收者所不知,但与他进行决策有关,对决策者产生影响,这是信息的有效性。 信息与数据概念上的不同可用以下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行驶着的汽车的里程表的指示不 是信息只是数据,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后做出了加速或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综上所述,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表达的资料经过解释就是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

(3)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 对数据的解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根据这个定义,那些能表达某种含义的信号、密码、 情报、消息都可概括为信息。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传者。 信宿:即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也就是受者。 媒介:原意指中间物,可用以记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媒介与信息密 不可分,离开了媒介,信息就不复存在,更谈不上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信道:指信息传递的途径、渠道。信道的性质、特点将决定对媒介的选择,比如,在谈话 中,传者如果是以声波为交流信道的,那么,声波信道的特性便决定了所选取的交流媒介只能 是具有“发声”功能的物体、材料和技术手段。同样,如果以频道为信息传递渠道的,其媒介 选择只能是电子类的载体。 反馈:指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在传播过程中,这是一种信息的回流。传者可以根 据反馈经验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根据此调整、充实、改进下一步的行动。 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1)香农和韦佛的“传播数学理论” 。 这种模式如图 1-2 所示,传播是从左边开始到右边结束的简单过程。资讯来源(亦即说话 者)从所有可能的资讯中选择了一个他所想要的讯息,把讯息通过传播工具(如麦克风)传播 出去,变成讯号,如果在电话中传播,这些讯号就是电的振动,而传播的通道就是电线。讯号 接受器(如耳机)收到后又变回一种讯息,然后传达到目的地——接听的人。在传递过程中, 这些讯号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干扰和误解,称为“噪音” 。香农和韦佛的这种传播模式一直 是最重要且最有影响力的模式,导致了许多其他传播过程模式的产生,但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 一是忽略了反馈的因素,把传播过程描述为一个直线的单向传播过程;二是忽视了影响社会信 息传播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客观上的社会环境(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的制约 因素和主观上传受双方的能动因素。 噪音. 信息源. 信息. 传者 (发送器). 信号. 图 1-2. 接收到的 传送 信号. 受者 (接受器). 信息. 结束. 信息传送过程. (2)施拉姆的“反馈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如图 1-3 所示,是一种双向的循环式运动过程,它与传播数学理论模式的根本区 别在于: 第一,引进了反馈机制,将反馈过程与传受双方的互动过程联系起来,把传播理解为一种 互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4) 管理信息系统. 4. 第二,在这一循环系统中,反馈还对传播系统及其过程,构成一种自我调节和控制。传受 的双方要使传播维持发展下去,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反馈信息,调节自身的行为,从 而使整个传播系统基本上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控状态。如两人交谈时,甲向乙说话,甲想知道信 息是否被乙接受,而乙方很自然的会以简单的话语或表情,来对甲加以反映,甲对乙反应的了 解就是“反馈”。一个经验丰富的传播者会时刻注意反馈,并且会时刻依据反馈来修改他的信 息。所以,“反馈”在传播过程中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 编码. 信源. 信源. 信息. 解释. 解释 译码. 编码. 信宿. 信宿. 信息. 传者. 译码. 受者 图 1-3. 信息传送的反馈模式. 3.信息的层次、类型及特征 (1)根据信息对信息接收者活动的影响程度,信息的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见表 1-1)。 表 1-1 信息的层次 层次. 信息内容. 描述的问题. 1. 迹象. 什么?(提出疑问). 2. 事实. 是什么?. 3. 知识. 为什么?. 4. 智慧. 怎么办?. 信息接收者收集与利用信息,是为了规划或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更好达到预定的目的。迹 象这一层次的信息是发现问题的先兆,这类信息提醒信息接受者情况可能有变,敦促信息接收 者去进一步探明情况。如汽车司机在汽车运行中发现前方有异物,这就是“迹象”层的信息。 司机进一步发现或被告知路有塌方现象,这一信息就反映了当前的事实,是第二层次的信息。 连日下雨,路基不平是造成塌方的原因,这就是知识层的信息。如何避开塌方路段,最安全、 最迅速的达到目的地,在这一案例中属于“智慧”层的信息。从上述简单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不 同层次的信息内容所描述的信源与信宿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现实生活中许多比这复杂 得多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也都可以分别找到这四个层次的信息的运动。 (2)常见的信息分类主要有: z. 以信息的性质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z. 以认识主体为依据,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关于认识对象的信息)和主观信息(经 过认识主体思维加工的信息)。. z. 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信息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5)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5. z. 以信息的逻辑意义为依据,信息可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定信息;. z. 以信息的生成领域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和思维信息;. z. 以信息的应用部门为依据,信息可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 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等;. z. 以信息的记录符号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等;. z. 以信息的载体性质为依据,信息可分为文献信息、光电信息、生物信息等;. z. 以信息的运动状态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等。. (3)信息具有以下性质: 1)事实性。 信息最早的概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讯的知识,通讯是把信息用于事实。”所以事实 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为负价值,既害别人也害自己。 所以事实是信息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质。 2)等级性。 管理系统是分等级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不同的信息。信息也 是分等级的。信息和管理层—样,一般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不同级的信息其特色也 不相同,如表 1-2 所示。 表 1-2 不同级信息的特色 战略级信息. 策略级信息. 执行级信息. 来源. 有内有外(如关于如何获得原 企业内部(如厂内计划调 企业外部(如关于和其他企业的 材料、资源,选择工厂位置、 度的信息,厂内各项指标 联合,关于向世界市场的开拓等) 新产品的品种,生产效益和其 完成情况的信息,考勤信 息等) 他厂的比较等). 寿命. 较长(如关于公司 5 年发展规划) 次之(一般以月为单位). 保密度. 要求最高,是企业的生命线. 要求稍低,但也不轻易泄漏, 保密级别最低 或有偿转让或拖延一段时间. 加工方法. 最不固定,有时靠人预测一下,有 时用计算机辅助计算一下,所得信 息均只能作为决策者的参考,最后 还要由决策者的艺术来决定. 次之. 最固定(如会计每月怎么 计算工资的方法,仓库怎 么发料的手续). 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最低(如关于 5 年计划 的信息可能每年只使用一次). 次之. 使用频率最高(如一种质 量检验的标准,每天都要 用它去衡量加工的产品 是否合格). 信息精度. 要求精度最低,一个长期预测有 60%~70%的精度已很高了,过 高的要求战略信息的精度往往会 带来假象. 次之. 精度最高(如每天会计的 结账,要求一分钱不差). 最短(如关于考勤的信息).

(6) 管理信息系统. 6. 3)可压缩性。 我们能对信息进行浓缩,进行集中、综合和概括,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例如,关于 牛顿第二定律的论述可以压缩到一个简单的公式中,人们可以把很多实验数据组成一个经验公 式;把长串的程序压缩成框图;把许多现场运行的经验编成手册。当然在压缩的过程中要丢失 一些信息,丢失的应当是无用的或不重要的信息。无用的信息有两种,一种纯属干扰,像收音 机中的杂音,本来就该清除,清除得越干净越好,通常这种清除也叫作滤波。另一种是一些冗 余信息,冗余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用它可以纠错和检错,但在收到信息以后在可 靠的信息系统中,已没必要再对它进行保存。人们的日常通讯中,冗余信息是大量存在的。压 缩不重要的信息和压缩无用信息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是根据管理的目标出发,提取和目标 相关的信息,舍弃其他信息,例如根据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需要在业务信息中综合提炼出战略 信息。 压缩在实际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收集一个事物的全部信息,我们也没有 能力和必要贮存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叫信息的不完全性。只有正确地舍弃信息才能正确地使 用信息。 4)扩散性。 信息源好像热源,它总是力图向温度低的地方扩散热能。信息的扩散是其本性,它力图冲 破非自然的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 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性越强。越离奇的消息,越耸人听闻的新闻,传播得越快,扩散的面 越大。信息的扩散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所以我们有意识地通过各类学校、 各种宣传机构加快信息的传播。信息扩散的另一方面是造成信息的贬值,不利于保密,可能会 给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失,不利于保护信息所有者的积极性,因而我们又要人为地筑起 信息壁垒,制定各种法律,如保密法、专利法、出版法等,以保护信息。在信息系统中如果没 有很好的保密手段,就不能保护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的失败。 5)传输性。 信息是可以传输的,它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传输到很远的地方。 可以利用书籍杂志传遍全国, 可以利用电话电报跨国通讯,也可以通过卫星传遍全球。正是由于信息的可传输性和适于传输 性,它的传输性能优于物质和能源。信息的可传输性加快了资源的传输,加快了社会的变化。 6)分享性。 对信息来说它只能共享不能交换,我告诉你一个消息,我没失去这个消息,不可能把这则 消息从我的脑子里抹去。相反,物质的交换就是零和的,你的所得,必为我之所失,我给你一 支钢笔,我就失去一支笔,你就得到一支笔,所失和所得之和是零。信息分享的非零和性造成 信息分享的复杂性,有时我告诉你信息,我不失你得。有时我告诉你信息你得我也得。有时则 我得你还失,有时我失你也失。 信息的分享性或共享性有利于信息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源。严格地说只有达到企业信息的共 享,信息才真正成为企业的资源,才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进行企业的计划与控制,从而有利于企.

(7)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7. 业目标的实现。 7)增值性。 用于某种目的的信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耗尽。但对于另一目的又可能显示出用途。 例如天气预报的信息,预报期己过就对指导生产不再有用。但和各年同期天气比较总结出变化规 律还是有用的。信息的增值在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飞跃。假如有—个人把全国每天报纸上登的 生产某种产品的广告和消息集中起来,积累到一定时间,再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些提炼,就能对这 个产品的全貌有个估计,甚至能对全国工业有个估计,原来不是保密的东西,集中起来就成为保 密的了。原来不重要的变成重要的了。信息的增值性、再生性使我们能在信息废品中提炼有用的 信息,在司空见惯的信息中分析出重要的趋势。目前这已是各国用于信息收集的重要手段。 8)转换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宝贵的资源。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三 位一体互相不能分开。有物质存在,必有促使它运动的能量存在,也必有描述其运动状态和预 测未来的信息存在。对一个企业来说,没有材料不能作产品,没有能量不能开工,没有知识与 技术,也就是没有信息,就不能使生产成功。 4.管理信息的特点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后得到的。管理信息有如下特点: z. 信息量大。企业中有大量的原材料信息、物资设备信息、生产信息、人事信息、产 品信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 z. 来源分散。企业内各部门、各产供销环节,企业外的市场、客户、政府部门、上级主 管部门、同行及相关企业都有企业有用的信息。这使得信息的收集困难化,复杂化。. z. 信息处理方法多样。企业中信息处理决非单纯计算。常用方法有记录、核对、分类、 检索、合并、传输、存储、输出等。. z. 管理层次与信息特性有关。不同的管理层次与不同特性的信息打交道,因此,所采 用的信息处理技术也大不相同,如表 1-3 所示。 表 1-3 管理层次与信息特性的关系 信息特性. 管理层次 作业层. 战术层. 时间性. 历史的―――――――――――――→预测的. 可知性. 预知的―――――――――――――→突发的. 来源. 内部的―――――――――――――→外界的. 范围. 较小――――――――――――――→较广. 发生率. 高―――――――――――――――→低. 结构化程度. 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精度. 精确――――――――――――――→不精确. 战略.

(8) 管理信息系统. 8. 可以从来源、寿命、加工方法和精度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管理信息的特征,如图 1-4 所示。 1)从来源看,高层管理信息大多来源于外部,例如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新产品开发、 企业竞争对手情况、市场需求等信息多来自外部;中层管理信息既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例 如,领导决定的指标,各基层单位生产能力等信息来自内部,原材料供应信息则来自外部,基 层管理信息大部分来自内部。例如生产调度、指标完成情况、成本信息、财务信息等。 2)从信息的寿命看,高层管理信息一般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和长远规划等,其时间延迟较 长。如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中层管理信息寿命较短,如季度计划、月报表等;基层管理信 息寿命更短,有的使用一次就无意义了。如出勤表、产量日报等。 3)从加工方法看,高层管理信息加工方法灵活多变,计算方法、采用模型都较复杂;中 层管理信息加工方法比较固定;基层管理信息加工方法最为固定,例如,每月的会计核算、工 资计算方法都是不变的。 4)从信息精度看,高层管理信息精度低,低层管理信息精度高。例如,预测、决策的信 息不要求太精确,很多情况下要凭人的经验决策,而会计核算的数据是一分钱都不能差的。. 外界信息. 制决 定定 计政 划策. 目标 外界信息. 制定计划 计划 执行计划. 高层管理 战略 性决策 (企业最 高领导). 执行情况 收集情况. 逐日报告. 中层管理. 低层管理. 战术性决策 (企业中层管理) 日常业务活动的决策 (企业中层管理和业务人员). 检测 记录 (决策层次) 图 1-4. 1.1.2. 与外部关系多, 非正式信息多, 估计的, 不易事先预测, 相关性小, 愈科学化, 愈艺术化 相关性大, 易事先预测, 精确的, 正式信息多, 与内部关系多 (信息特点). 管理信息的特点. 信息化. 1.信息技术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意义 信息科学以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等相结合, 包含有信息论、控制论仿生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内容。简而言之,信息 科学是一门以信息为对象,以研究信息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方法, 以扩展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科学。 信息技术是指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同信息发生关系的技术。具体地说,是指有关信息.

(9)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9. 的产生、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决策、控制和利用的技 术。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只要它确实 可以增强、扩展或延伸人的某种信息功能,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虽然各式各样,但主要有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 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 息和决策的功能。 信息科学与技术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影响有两方面:一方 面它可以代替一部分材料和货物的往返流动;另一方面它可以代替人的往返流动(如城市与城 市间的人员流动)、健康与教育服务、买东西、文化娱乐、找工作、通信等。当人们熟悉了新 信息技术的优缺点后,就会把它扩大应用到另一领域,使信息技术去承担另一种职能,而这往 往是一种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全新职能。因此,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不是取决于信息技 术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怎样进行选择,然后再去使用它们。 下面我们可以列举信息技术影响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 (1)对文化与教育的影响。 文化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生活环境变化了,文化 会随之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电视、广播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 活,以及通过大众媒介的作用,使每个国家的文化统一性加强。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信息技 术对文化的影响,则是复杂的。一方面由于通信手段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了,相 互比较加强了,竞争也激烈了。落后的国家为了赶上先进的国家,急于吸收外来的有效方法和 技术而不顾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文化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宗 教、艺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在国与国之间差别大而竞争少,因此外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较大,容易保持其传统性。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是客观存在的,文化保护主义应以不影 响提高本国技术、经济竞争力为原则。实际上,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在“外围”部分受影 响而变化的情况下,一般有抵抗力而不易被破坏,能够持久地存在和发展下去。 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重大影响。电视教学的普及,对提高全民智力水平的 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利用远程教学开发人力资源成为可能。这种远程教 学尤其适用于地理上分散的国家。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满足提高人民素质的需要。从无 线电收音机的远程教学到以计算机与卫星通信为基础的远程教学,将改变偏远地区科学文化落 后的状态。远程教学对于发展成人教育尤其是解决老年人学习问题有特殊的意义。信息技术将 导致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习的兴趣。 (2)对法律和政策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这必然会对法律和政策提出要 求。例如,对信息产品的产权保护,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信息商品化程度的控制等。为了使 信息活动协调进行,并与非信息活动相结合,需要制订有关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政策、条例等。 从国际上来说,由于信息活动是可以跨越国界的,而法律却是各个国家的事情,这就提出了国.

(10) 管理信息系统. 10. 际公法和国家间政策协调的问题。例如,利用卫星电视和广播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 问题,数据库和软件的版权法的国际保护问题等。 未来国际间的许多摩擦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3)对生活方式及各种社会活动方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依靠信息的交流变得瞬间即达,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络,将使人们 能以各种方式寻找和获得所要的信息。以信息传递的尺度来衡量,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个村落,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 使用电话和电子通信方式进行人际交流超过了书信往来;在电视机和显示器前的时间大大 增加,成为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动购销、计算机化商店、电视电话采购等新的 购销方式不断推出;代替货币、凭证的各种磁卡使用广泛;电视电话会议已在国际活动中实现; 家用微机逐步普及,在家里上班参加单位的集体工作等等。总之,人们的活动将比以往任何时 候更以家庭为中心,而由于通信的便捷,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接触将会减少。 (4)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国的发展,全世界通过计算机联网和卫星通信越来越加强国际的信息联 系。跨国数据流的出现,从微观上看,使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更为集中。从宏观上看,每个国 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既要从得到的国际信息中谋取利益,又要保证本国的利益不受侵犯。同 时,国际信息联系的加强,使经济国际化的趋势随之增强,超越国界的“全球化”经济活动将占 重要地位。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逢的机遇。在当代,信息实力与军 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一起成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而且无论是军事实力、经济 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离不开信息实力。某些发达国家企图掌握世界政治经济霸权的一个决定 性因素,就是他们所依靠的信息实力。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之间,在信息 实力方面的竞争已达到空前激烈的地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 湾和香港,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也已在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国际信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和 对付复杂的外部联系。 2.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信息, 就像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都是资源,只有 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换而言之,只有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才是 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世界中与人类需求相关的信息。 2)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人类所开发与组织的信息。 3)信息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信息,人类的参与在信息资源形成过程中具有重 要的作用。总的来说信息资源就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而“开发与组织”正是 信息资源可利用性的表征。所谓信息的开发,是指人类根据自身需求以感知、思维、创造等方 式从物质和能量中提取、生产信息的过程;所谓信息的组织,则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规则以语 言、文字等符号为手段对所开发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信息的开发与组织通常是一个过程.

(11)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的两个方面,开发离不开组织,组织本身也是一种开发。据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资源的丰度与 凝聚度是亿万年物质运动的结果;而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或信息丰度与凝聚度则是人类开发与 组织的结果。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刚刚开始建设大庆油田时,地址是保密的。但日本人从零零星星的 关于大庆的公开资料中非常准确的知道了大庆油田的地址。 日本人看到中国画报封面上的王铁 人,身穿大棉袄,头戴大皮帽,周围下着鹅毛大雪,断定在东北靠北边。当他们看到《人民日 报》一篇报道,说王铁人到了马家窑说了一声: “好大的油海啊,我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 扔到太平洋里去。”确定马家窑是大庆的中心。由此他们确定了较具体的位置。从我国对日出 版的《人民中国》杂志中报道的“中国工人阶级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庆 设备不用马拉车推,完全是肩扛抬”中,确定大庆车站离马家窑不远,确定了地址。从 1964 年王铁人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情况断定已经出油了,否则王进喜当不了人民代 表,他们又根据《人民日报》上一幅钻塔的照片,从钻台手柄的架式推算出油井的直径大小, 再根据油井直径和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确定了大 庆的石油产量。在此基础上,他们很快设计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石油设备。等到我国向世界市场 征购设备时,其他国家没有准备,日本人却胸有成竹,很快谈判成功,赚了一大笔钱。这项贸 易的成功,靠的就是信息的采集以及精确的信息分析。 现在,企业要进行改革与发展、转换经营机制、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在许多情况下,不但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要靠信息资源,即靠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周密了 解与深刻分析,靠正确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与有效的管理、靠科学技术(一般化、抽象化的 信息)。就拿工业产品来说,一个产品的成本中,制造产品直接消耗的材料劳力、能源等方面 的成本相对下降,而信息成本即研制、生产、销售此产品过程中,为获得和利用必要的信息所 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比重不断上升。据统计,美国工业产品中不同年代总成本与信息成 本之比为:1935 年,1:0.15;1955 年,1:0.25;1975 年,1:0.36,有的消费品达 1:0.49。 现在,许多产品中信息成本超过 50%。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计算机、飞机、数控机床、高级 医疗设备及电子音乐产品,总成本的主要部分是信息成本。信息是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 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辩驳的事实。 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 1)智能性。信息资源是人类所开发与组织的信息,是人类脑力劳动或者说认知过程的产 物,人类的智能决定着特定时期或特定个人的信息资源的量与质,智能性也可以说是信息资源 的“丰度与凝聚度”的集中体现。信息资源的智能性要求人类必须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智力开 发放在第一位,必须确立教育和科研的优先地位。 2)有限性。信息资源只是信息的极有限的一部分,比之人类的信息需求,它永远是有限 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的有限性是由人类智能的有限性决定的。有限性要求人类必须 从全局出发合理布局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人类与社会的 发展。.

(12) 管理信息系统. 12. 3)不均衡性。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知识储备和信息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不尽相同,他 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也多寡不等;同时、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对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地球上不同区域信息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通常所谓的信息领域的“马太效应”就是与这种不 均衡性有关的现象。不均衡性要求有关信息政策,法律和规划等必须考虑导向性、公平问题和 有效利用问题。 4)整体性。信息资源作为整体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个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 技术等的全面反映,信息资源的每一要素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内容,如果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 则无异于盲人摸象。整体性要求对所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从而避免人为的分割所造成的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3.信息化及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意义 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通地使用信息技术和 信息方法来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以此为手段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和能 量资源,从而不断地把社会的特种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向历史的新水平,推动社会的进步。可见, 信息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形成一代崭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伟大的社会实践的过程, 因而是一个 逐步而又彻底地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社会实践过程。这是信息化的最根本意义之所在。 在信息化社会里,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并不亚于对材料和能源的需要。当人们解决衣食温饱 以后,对信息的追求表现得更急迫、更突出;从事与信息有关工作的人员,占社会在职人员的 一半以上;信息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人们为了获得信息而花 费的代价,在总开支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电子计算机成为 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未来的让会,将是计算机普遍应用的社会,信息的产量和储量因而飞速增 长,信息的利用也因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电脑化的智能,与通信系统、机器系统紧密结合,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从而 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起来。这是社会信息化的精髓。 为了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必须加强国民经济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疏通信息交流的渠道, 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信息交换的频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 加强信息事业,作为本国总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作用是巨大而又广泛的,其中,智能信息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 因而应该特别重视。智能信息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管理信息, 为管理和决策服务;技术信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信息和技术信息,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都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信息和社会生产的扩大与发展关系密切。这些信息,是社会赖以发展的 基础信息,因而是特别重要的信息。 随着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计算机的问世,信息革命对人类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人类由此而 迈向了信息化社会。世界范围内的有关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发达国家 为了取得竞争的优势和提高本国的实力,纷纷对信息产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美国是一个正在信息化的国家,这个国家十分重视信息事业的发展,特别重视知识、经验、.

(13)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人才的引进和交流,鼓励和扶植技术发明活动,由此抢占了世界信息主流的战略地位,赢得了 经济发展的优势。 人类步入 21 世纪之时,由于 50 年代通过兴建州际公路,加速了全国范围内的交流、最终 导致经济繁荣而成为经济大国的美国,已充分感到新挑战的出现。从科技上讲:作为信息系统 交流的计算机己在全球普及,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美国在这方面只能排名世界第九位,远 远落后于新加坡、法国、英国、日本、德国、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然而信息领域的竞争将是 2l 世纪世界竞争的核心,所以美国希望通过一种技术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从经济的角度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规划者更倾向于把这种技术看作是连接学校、图书馆和医院的公共设施;美国 工业界更侧重于把它当作提供电信和有线电视娱乐服务的商业设施。政府和工业界的兴趣交汇 一处,他们都在期待着这种技术的早日建成。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第一次向国会以《国情咨文》的形式,终止了耗资 6.5 亿美元的超导 对撞机的计划,发表了题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技术——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的报告,提出 了美国要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也称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它实际上就是在一束束细如 发丝、光亮透明的光纤构成的“高速公路”上,往返穿梭着的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经过处理的 信息,它是电缆、激光和以多媒体为标准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多种通信手段的结合。美国著名的 时代华纳公司经过市场调查之后预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美国四大服务项目——购物、 金融、电子通信信息服务以及娱乐,年销售额达 3730 亿美元,远远超出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 的传统业务范围,其他的工商业部门也会在巨大市场潜力的推动下,加入竞争的行列,就业的 计划将会增加,人们的收入将会上升。到 2007 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因“信息高速公 路”的建成而增加 3210 亿美元。毫无疑问。围绕“信息高速公路”展开的竞争已经明确无误 地产生了一个得益者——美国经济。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永远改变人民的生活、工作和 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影响。科学家们身在实验室可以随时查到他 们想要知道的数据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同行的研究进展情况,并与之进行联络交易;银行家 在几秒钟内便可知道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医生可以根据任何地方传来的高清晰度 x 光及扫描图像进行会诊,手术时可与远距离经验丰富的专家保持声音和视觉联系,患者也可以 在家中接受定期检查;教师可以进行远距离教学和屏幕批改作业;学生可选择最好的老师和图 书馆,在家中进行学习,接受辅导;电影、电视、音乐可随观众的个人爱好而随意选择;随时 核对自己在银行的账户;随意定购所喜爱的商品而无需出户。 日本虽然缺少物质资源,但是他们很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信息物化”、“信息 资源化”的政策,极其重视情报的吸收与应用,极力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迅速消化吸 收,转化为新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在信息物化中抢占领先地位,取得经济的高速发展。只经过 短短的几年,就从一个战败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大国。信息的这种重要意义在创造了“经济奇迹” 的日本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他们用收集大量不同种类的信息来了解美国、欧洲,甚至更广泛的 亚洲市场,包括新文化、新的机构安排、新的商业方式等。在不断地对这些资料加以搜集、分 析以及传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商业机遇,有效地利用这些机遇,使日本在竞争中连连.

(14) 管理信息系统. 14. 获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在日本,一些专门组织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中占据突出地位。这些组织也特别被纳入了信 息搜集的程序中,以顺利执行这一工作。通产省和日本外贸联合会各自都设有世界性的信息系 统,而日本各大型公司也有自己独立的信息搜集网络。日本不仅拥有超出其他国家的规模巨大 的信息搜集系统,而且那些信息搜集个体的情况交换程度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日本的综合商社在海外商业信息的搜集以及协助日本公司(有时甚至是产业)将这些信息 转变成市场信息机会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九家综合性商社,每一家都以全球性的规 模运营着。它们以国家——产品矩阵来组织世界性的产品事业部,每个事业部负责一个国家。 他们对于这些国家和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许多人受训专门处理某些产品或产品群 在特定国家或国家群的销售。每个部门经理都被派出国 3~5 年,在这些国家学习语言、文化 以及了解市场状况。贸易公司每天以电传送进无数的经济信息。综合商社每天提供的信息量, 超过了外务省每天交换的信息量。凭借其世界性的信息网络和大批专家,综合商社已成为日本 公司发现和评估商业机会时的主要工具。 日本的政府机构也非常注意信息收集,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政府机构在经济信息的搜 集上以日本外贸联合会最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政府监督之下的半自治机构。作为日本企业的全 国性市场信息中心,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信息方面的服务,主要以出版外贸期刊和论文、搜 集国际市场信息、收集并传递世界市场的最新资料、进行市场研究以及组织商业展销和研讨会 之类的活动为己任。它最重要的任务也许是在企业界或公众组织的要求下协助支付市场研究的 费用。对于没有能力从事信息搜集活动的小型公司而言,这种承担研究费用的政策尤其有益。 日本外贸联合会所搜集的信息从个别国家的一般性资料与趋势,到为某些顾客专门设计的市场 研究小组,内容非常广泛。它所提供的信息包括详尽的市场信息、竞争者的动态、政治与法律 状况、对产品策略的建议等,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4.我国推进信息化的意义和情况 我们要推进我国的信息化计划,也必须建设我国自己的高速信息网络,这里姑且称之为“中 国高速信息网计划”。颇有趣味的是, “中国高速信息网计划”的英文译名恰好就是 CHINA(即 Chinese High - speed Information Network Approach) 。因此,我们也可简称之为 CHINA 计划。 那么,CHINA 计划应当有什么样的内容呢? 显然,首先应当有一个四通八达的时空高度覆盖的先进的国家通信网。这个网的技术状态 应当是:以超高速(N Gb/s)光纤传输系统为传输骨干,以宽带超高速综合交换(如 ATM) 系统为交换枢纽,把个人化移动化通信网(包括卫星个人通信网)与各种固定通信网有机地加 以综合,具有智能化提供业务和智能化网络管理的能力,能够高效优质地接纳传输和处理各种 各样的多媒体业务和宽带业务(如高清晰度电视 HDTV)。这个网,实质上就是我国 863 计划 通信主题所提出的“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综合业务数字网” ,即所谓 BIP—ISDN。 另一方面,这个高速信息网还必须具有各种各样的高级应用信息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规 模巨大内容丰富的信息库系统,各种各样的威力强大的智能计算机系统和智能系统,各种各样.

(15)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5. 功能强大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家庭劳作自动化系统、服 务自动化系统、医疗监护自动化系统、教学过程自动化系统,等等。 根据国际的发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论证,我国专家认为我国的高速信息网,即国家 信息基础结构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如下内容: (1)信息服务源部分。 并行计算机系统和大型数据/图像库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首脑”部分。它与国家高 速信息网中各层中的多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库组成高速 LAN,统一管理、调度、分配网 中的通道和信息资源。 (2)信息高速通道部分。 国家高速信息网中的高速通道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由各种子网构成了复杂的整体网络,对 该整体网络进行分层分段和分网,有力于它的建设、管理和发展,高速信息网中按功能可以分 为承载层、支撑层和业务层三个层次。 1)信息承载层。承载层,也可称为物理层或装备层,是高速信息网中承载多种信息的主 体部分,是信息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网的承载层内包含有国家一级干线网、国家 二级干线网、本地网和通用接入网。其中通用接入网是承载层各层中的“瓶颈”部分,它会影 响高速信息网的进一步发展。 2)网络支撑层。支撑层也称管理层。在信息网中、该层对其他层各类网起支撑作用,以 保证各类网的正常运行,并提高其质量和效能。在支撑网中包括监控管理层、共路信令层和数 字同步层等。 3)智能业务层。智能业务层组成智能网。在高速信息网中传送语言、数据、视像等各种 业务,进行智能服务。 (3)智能终端设备部分。 这是高速信息网面向用户业务需要的部分,是高速信息网的生命活力所在。当前多媒体、 电子数据交换等的研究异常活跃,可以说在大力研究开发终端设备及接入技术,提供丰富多彩 的、为人们所乐于接受的各种业务。只有把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全部连接起来,沟通交流 各种信息,国家高速信息网才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信息产业才能形成。因此,智能 终端设备部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然,如此庞大的工程建没,绝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对信息系统的 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有深刻的了解,要有高度统一的通信规程、技术规范标准,在经济上要符 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立足国情。当前我国提出了建立国家 经济信息网的任务。作为国家经济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金”工程也己开始实施。这 是一个全社会的信息化工程,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缩短与发达国家距离的重要决策,也是建设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举措。 国家对“三金”工程等跨部门、跨地区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重大系统工程项目, 进行统筹和组织协调;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确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组织各有关部门.

(16) 管理信息系统. 16. 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现将有关“三金”工程,加以简单的介绍。 (1)“金桥”工程。 “金桥”工程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信息的基础设施,是跨世纪的协调工程。“金卡”、“金关” 和其他“金”字工程均要在“金桥”工程基础设施上运作。它由信息通信网络、计算机系统、 信息源、信息化人才四大要素组成.是“天地一体化”的网络结构,天网(卫星网)和地网(光 纤网)在统一网络管理协调下,互联互通,具有互操作性,互为补充,互为备用。 “金桥”网 一期工程覆盖全国 400 多个城市,与各部门、地方专用网实行异构网互联或依托“金桥”网建 设虚拟网。利用“金桥”网交换平台,与邮电部公用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以及公众电话网 互联互通;与上万个大中型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院校、科研基地等信息源相连;与国家综合 管理部门信息中心连通,实行国际联网。 (2)“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的实质是电子货币工程。它是以计算机、现代通信以及金融与商业专用电脑 和机具等现代科技为基础,通过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协议以各种金融交易卡为介质,经过电 子信息转账形式完成一个电子货币流通方式。 (3)“金关”工程。 如果说“金卡”工程与我国每个城镇居民有关,则“金关”工程则与每个有贸易行为的国 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息息相关。 外贸信息专业网络,即“金关”工程,实际上就是将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 电子数据交换业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取代磁介质信息,解决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 及在许可证、产地证、配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电子世界通关业务接轨。 1.1.3.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大发展,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形成。科技革命是与产业革命和产业 结构的变化紧密相连的,这次科技革命的上述特点,必将使世界各国首先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 构产生更为深刻的变革。 如果说前几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发达国家实现了由农业经济时代 向工业经济时代过渡的话,那么这次新科技革命则将开创一种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 代。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分工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深化的过程,标志着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进入了 一个新阶段。这突出地表现为:作为科技进步本质内涵的知识生产和传播,已经不再是工农业 物质产品生产的附属物,它已经专业化和产业化,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部门;知识 的生产和传播也不再是简单的为工农业生产服务,而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整个国民经济 发展的主导力量;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创造一系列新部门、新产业的同时,将使传统的工业和农 业部门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使社会生产各部门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知识生产、传播和运 用的载体,使整个国民经济知识化。总之,恰恰是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成了产业和产品创新、.

(17)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7. 调整和升级的基本动力,决定着各国首先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这大体表现为如下 几个方面: 1)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生产的主体在位移。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业生产在整 个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和主导地位,是资源配置的重点;在工业经济时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这 种主体和主导地位被工业所取代。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虽然具有重大差别,但两者有一个共同 的基本特征,即物质产品的生产均居主导地位,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虽然已经存在,但其地位和 规模都取决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及其丰富程度,并直接服务和服从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在知识经 济时代则不同,资源的配置重点越来越向知识产品生产和传播部门转移,或者说是从社会生产 的“硬件”部门向“软件”部门倾斜,知识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与此 同时,工农业等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的资源数量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生产的发展水平, 工农业越来越成为知识的运用和载体以及知识经济的继续和延伸。 2)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工农业等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的面貌在变化。知识经济的发 展并非取代或消除工农业等物质产品部门,而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改变它们的生产面貌。工 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的面貌,使其由小生产变为利用机械的大生产,使农业工业化;同样,随 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必将越来越 现代化、知识化。与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消除农产品生产、而且使农产品越来越丰富一样, 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消除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而且必将使工农业产品越来越丰富。总之, 知识经济与工农业经济并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取代的只是工农业等物 质产品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不是物质生产本身;恰恰相反,随着知识经济的 发展,各种物质生产部门必将在新的基础上大发展,物质产品必将更加丰富多彩。 3)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自然资源在生产发展中的地位在变化。无论是农业经济时 代还是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特别是自然资源条件的限 制。知识经济的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知识或人的智慧或智能替代,补充丰富自然资源 的过程。它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自然资源对社会生产的制约,但必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减弱对 自然资源的依赖。这是因为,它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材料,会越来越 多的发现和学会运用过去未知和不能利用的自然资源,会使现有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加合理节约 有效的运用。随着各种节能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单位产值中 的石油消耗量已经下降了 40%以上,现代合成化学创造出的各种人造材料更是丰富多彩,至 于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就更难估量了。总之,知 识经济实质上是以人为主体的智能经济,是人类从自然界取得更大自由的经济。它一方面创造 出越来越多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又必然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和繁荣,使其上一个新台阶。在 所考察的时期,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开创更为广 阔的新天地。在未来 10 年内,世界各国首先是发达国家,一系列新兴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这包括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空间技术产业、海洋技术产.

(18) 管理信息系统. 18. 业、环境保护产业等。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新增长 点,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动因。 对于什么是知识经济,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有人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 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有的学者提出,知识经济 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中 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认为,知识经济就是知识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处于中心地位,信息 替代物质成为战略资源。著名学者吴季松博士在《知识经济:21 世纪的趋势》一书中给知识 经济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 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 他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可以看出,这些学者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 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 的经济”。 知识经济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青睐,是因为发展知识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 战略意义。 1.知识经济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量事实表明,科学技术、诀窍和其他信息对于企业和社会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最重要 的要素。这些作用和功效巨大的信息流能使企业和社会在经济活动中把资源消耗降到最低水 平,大大提高生产率,使经营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 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的迅速增长造成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趋势。发达国家 GDP 增长中科技 贡献率已达 60%~80%,发展中国家 20%~40%,我国只有 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 平。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发展科技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科技知识和人才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科技知识的生产和传授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是教 育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知识经济与教育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将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中科技 知识的含量。 2.知识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良好的生产与生活 环境,使社会人均的福利水平持续提高,知识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 甚少的中国,知识经济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据统计,我国 1990 年吨煤消耗实现的 GNP(美 元)与日、法、德、英、美的比为 1:9:7.9:6.9:5.1:3.0。我国 12 种主要原材料的 GNP 消耗强度, 比发达国家普遍高出 5 至 10 倍,比印度也要高出 2 至 3 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日、法、 德、英、美的比为 1:36.5:40.8:45.9:45.2:31,差距之大,令人震惊。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是科技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支宏大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 强的发明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同时也要求一般劳动者也能适应技术先进的或高科技领域 的某些工作。这些要求的满足,是以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劳动结构的重组(即复杂劳动者越.

(19)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9. 来越多)为前提条件的。 3.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改变劳动结构,促进分配制度的根本转变 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 智力劳动方面的能力比是,大学:中学:小学=25:7:1” 。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劳动 生产能力就越大。在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的转变,体力劳 动越来越被机械化和自动化多替代,我们应利用知识经济正在成为主流经济的大好契机,加大 国民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劳动结构的变化又必然引发分配制度的变革, “按业绩付 酬”是最易于被普遍接受的既公平又有效率的分配方式。业绩是贡献的标志,贡献的大小决定 于某个人的知识、技术水平、技能和创造发明的本事。按业绩和贡献付酬,使工资质量和效果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4.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创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知识经济中,由于社会生产总过程越来越复杂各环节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越来越紧密, 又由于社会的运行和管理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所有整个社会对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对 大量信息的生产、收集、整理存储、传递、转移、反馈,需要一支宠大的队伍专门从事这些工 作,信息产业的应运而生和独立化,是大势所趋。信息产业的出现是产业创新的一个标志。信 息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生命力,他的形成和发展为传统产业结构注 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1.2 系统与信息系统 1.2.1. 系统的概念.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如社会系统、天体系统、教育系统、计算机系统。一 个企业是一个系统,一个机关、商店都可称之为系统。人体也是个系统,人体内还有神经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等。不同学科对系统的研究角度不同,因而对系统的定义也不相同。一般认为: 系统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 总目标。本书中把系统定义为组织,即由若干人和设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有机结合起来 的整体。如工厂、农场、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公司等都可以称之为系统,也称之 为组织。 1.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目标、功能和机构。 1)目标:目标是前提,无目标不称其为系统。 2)功能:功能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功能。 3)机构:机构是基础,是组织保证。没有必要的机构就没有功能,目标也就成了空目标。 目标、功能和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1-5 所示。.

(20) 管理信息系统. 20 目标. 功能. 单位功能. 机构. 单位机构. …. 单位功能 单位机构. 单位功能 图 1-5. 系统的三个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 系统必须在系统环境中成长和运转,不能孤立。系统是与它周围的环境相互支援,相互影 响的。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系统,也必须有它的目标,而且必须在它的环境中运转。信息系统 与管理系统相互影响,信息系统的环境就是管理系统,它的输出是为了管理,它的输入则来自 管理。 一个系统可以有多种输入和输出,输出可能是输入的函数。有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系统 的功能是不变的。即是不随时间变换的系统,如电话系统。有的系统由外界控制,其功能可以 改变,例如开关控制的电路系统。有的系统从输出取回信号对本身进行控制,叫反馈控制。例 如冷气机输出的冷气,太冷时,反映过冷的信号反馈回来,把冷气机暂时关闭,就是利用了反 馈原理。有的系统用前馈来控制,前馈信号抽样取自输入信号,例如根据输入的原油种类来调 节系统,使输出的汽油质量保持不变,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由于这种系统的状态随时间而变, 即是随时间变换的系统。 对信息控制系统来说,时间的因素很重要,它接受信息之后,必须及时作出响应,否则就 不能完成控制的任务。满足时间要求的系统叫做实时系统。 2.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的层次性。 通常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如图 1-6 所示。自然,各个子系统也具有系统 的一切特征。这些子系统可以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方式组合。如一个学校系统由各系、部、 处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亦自成体系,同样具有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等基本要素, 并有自己的机构、功能以及服从于系统总目标的分目标。根据需要各子系统还可以划分为若干 个子系统,如系可以划分为若干班和若干教研室,班还可以划分为组。如此划分下去便形成了 系统的层次结构。 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称作接口(Interface)。若子系统数为 N,则接口数为 N(N-1)/2 个。并 不是任何子系统之间一定需要接口。但这个计算说明,若系统中子系统划分过多,可以产生大 量接口,给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带来困难。所以,并不是划分出的子系统越多越好。 系统的层次性说明系统是可分的,这给我们开发系统以启示:要开发一个大系统,可以把.

(21)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1. 它分成一个个小系统,再一个个地实现,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任务。 系统 S. 系统 A. 系统 A1. 系统 B. 系统 A2. 系统 B1 图 1-6. 系统 B2. 系统 B3. 系统的层次. (2)集合性。 系统是把本来不相关的单元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铸、铰、焊、机械加工、热 处理、装配等各个车间通过加工某一产品,联系成为一个企业的生产系统。从车间内部也同样 可以得到这样的事例。所以企业、车间都可以成为一个系统。系统的整体目标要大于各子系统 分目标之代数和。 (3)目的性。 系统的另一特征是系统是有目标的,即为了完成或达到某种目标。对于人造系统,系统的 目标就是建立系统的根据。系统目标和环境条件的更好配合和协调,就导致了系统的最优化。 例如,产品质量是指其性能、功能或价值和顾客的购买力与要求相配合。否则,产品本身质量 再优,也会失去它的意义。 1.2.2. 信息系统. l.信息系统定义 简单地说,输入是资料,经过处理,输出是信息的系统,就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主要 部分是为了产生决策信息所制定的一套有组织的应用程序。信息系统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表示。 但不管何种形式,其输出的结果总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在企业管理这样的人工系统中,信息 系统和物流是相结合而存在的,信息系统是反映物流系统的状态的。而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主要是通过物理介质,例如电子介质,卡片等来传递的。从技术上定义,信息系统是一组由收 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信息组成的相互关联的部件,用以在组织中支持决策和控制;同时还可 以帮助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和创造新产品。 信息系统包含与之相关的人、场地、组织内部事物或外部环境方面的信息,如图 1-7 所示。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意义的、有用的、某种形式的数据。数据在其被组织或加 工成为有用的形式之前,只是一种对组织或物理环境中所发生事件的原始事实的描述。.

(22) 管理信息系统. 22. 客户. 外部环境. 供应商. 组织内部 信息系统. 输入. 处理. 输出. 反馈 同行. 政策制 定机构. 股东. 图 1-7. 竞争者. 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系统用以实现对决策、控制、操作、分析问题和创造新产品及其服务所需信息的收集 和加工;它对信息的组织活动有三类,这些活动分别是输入、处理和输出。 1)输入:捕获或收集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原始数据。 2)处理:将原始输入的数据转换成更具有意义的形式。 3)输出: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人或用于生产活动中。 信息系统还需要反馈,它将输出信息返送给组织的有关人员以便帮助他们评价或校正 输入。 从概念上讲,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信息系统的存在,它可以是建立在手工基础上的。手工信 息系统就是利用纸、笔等手段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流。这不是本书所讨论的内容范畴。本书重点 讨论的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技术处理信 息和传播信息。 虽然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原始数据处理加工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但从某种 意义上讲,计算机与信息系统之间仍有着明显的区别。计算机只提供了用于存储、处理信息 的设备和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功能,但信息系统的许多工作,诸如输入数据或使用系统 的输出结果等还需要作为用户的人来完成。也就是说,计算机仅仅是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 用户和计算机共同构成了一个组合系统,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具体解答都是通过计算机和 用户之间的一系列交互活动来实现的。这正是“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系统” 的性质所在。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系统这一特点,影响着系统开发者和系统用户的知识 需求。“以计算机为基础” 是说系统设计者必须具备计算机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知识;“人 —机”的概念说明系统设计者还需要了解人作为系统组成都分的能力以及人作为信息使用者的 各种行为。信息系统的应用不应该要求用户一定是计算机专家;不过用户应该有能力明确自己.

(23)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3. 的信息需求,并适当了解一些计算机、信息的性质及其在各种管理职能中的应用知识,会对其 工作有所裨益的。 从商业和管理的角度看,信息系统远不止单纯的输入、处理、输出等这些机器操作。从商 业角度上看,信息系统是一种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手段,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用以应付 商业环境带来的挑战。这个定义强调了信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性质:信息系统给出了在商业环 境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组织上的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了解系统的组织、 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几方面的功能,如图 1-8 所示。 (1)系统与组织。 信息系统是组织中的一部分。人、组织结构以及操作规程和组织的政治、文化是构成组 织的主要成分。传统的组织有不同的层次和专业,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划分;不同专业的员工 被聘用或培训工作于不同的企业职能部门,如销售与市场、生产制造、财务、会计、人力资 源等。 组织就是通过结构化的层次、形态以及标准操作程序来协调工作的。这种层次把人按照权 限和责任上升的方式构成一种塔形结构。较高层次上由从事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组 成;而低层次上则由操作人员组成。 标准操作规程是指那些日常的工作程序。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从填写发票到对客户投诉的 应答,工作程序都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多数程序都是常规的、固定的,但也有一些操作 是非常规性的工作业务。. 组织. 信息 系统. 技术. 管理. 图 1-8. 信息系统应用需要了解组织、管理和技术. 组织需要各种不同的技能和人员。除管理人员外,知识工作者(如工程师、设计师、 科学家)负责设计新产品或提供技术服务;数据工作者(如秘书、统计员、办事员)负责 处理组织的文书工作;产品或服务工作者(如机械工、装配工、包装工)负责实际的产品 生产。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组织文化也会融入到信息系统之 中。在组织的各层次和专业中,往往人们各自的利益和观点会有所不同,各观点之间也可能会.

(24) 管理信息系统. 24. 发生冲突,冲突正是组织的反映。信息系统就是出自于不同的观点、冲突和协调之中,它是所 有组织中必然的组成部分。 (2)系统与管理。 企业管理者们意识到商业环境的激烈竞争,他们需要制定应付这一竞争的企业战略,并为 完成其战略目标和协调工作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资金。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富有责任感的领 导人才;管理者们需要做许多管理性工作,包括开发新产品、进行新的服务和不断地重组组织 结构。管理工作的一个最实际的部分就是用知识和信息来推动创造性工作的开展。信息技术在 重组组织和重新设计组织方面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我们经常把管理者的活动及其管理决策按 照组织的不同层次分为三层: 1)高层管理者:这是组织中最重要的领导层。他负责制定有关产品和生产、服务的长远 战略决策。 2)中层管理者:组织中的中层人物,负责贯彻高层管理者的意图和规划。 3)操作管理者:组织中负责监视企业日常活动的人员。 上述各层次的管理者都需要富有创造精神,即对广泛的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每个层 次的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和对信息系统的需求都有所不同。 (3)系统与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是管理者们用以应付企业各种变化的工具之一,管理者们用其控制企业 并进行创造活动。有人形象地比喻信息技术是约束企业的胶合剂;是管理者箭囊中的箭, 可以用其有的放矢。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存储和 通信技术。 1)计算机硬件:是用于信息系统中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活动的物理设备。它由计算机处 理部件、各种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物理介质组成。 2)计算机软件:由控制和协调信息系统中硬件各部件的详细的程序化指令组成。 3)存储技术:包括存储数据的物理介质(如磁盘、光盘、磁带等)以及在这些物理介质 上控制数据组织的软件。 4)通信技术:由物理设备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连接不同的硬件部件,并将数据从一个物 理位置传送到另一个物理位置。 2.信息系统的类型 在一个组织中,人们的利益、专业和层次各不相同,因此存在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而设计 的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单靠某一种系统不可能满足组织中所有的信息需求。图 1-9 用塔形结 构描述了组织中系统的类型。在该图中,组织被划分为战略、管理、知识和操作四个层次;然 后进一步按纵向划分成不向的职能范围,如销售与市场、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等。 信息系统就是根据组织这些不同的需求分类建立的。 (1)按组织层次划分的系统类型。 根据信息系统所服务的不同组织层次,信息系统被划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操作层系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r]

如幼稚園在學期初所購置的平板電腦,估 計不超過50,000元而只進行口頭報價,但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超过1亿元,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25万册,电子图书

一般而言,信用卡主可直接 在櫃員機提取現金或以其他 轉賬方式動用信用限額內的 現金,這是一種便利但相當 昂貴的借貸方法. 利息

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與挪威的 Tomra 系統公司所屬的合資子公司 Tomra(日本)公 司啟動了一個回收中心系統,用於回收 PET 瓶和廢紙,該系統安裝在東京 Machida-shi 福得旺超市的

偽造文件/欺詐

此塊控制電路主要在控制,當一個新的 IP 進來的同時,利用 lookup_change 這根 信號,先送至 Change Table,如圖 3.4.2-1,裡查詢此組 IP 是否已存在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