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論香港現行融合教育制度實施的問題 / 10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淺論香港現行融合教育制度實施的問題 / 106"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淺論香港現行融合教育制度實施的問題

吳善揮 香港五育中學輔導組教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

一、引言

香港政府自 1997 年開始,推行融 合教育,讓一些有輕微學習困難的學 生,可以選擇入讀主流學校,除了可 以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下稱 特教學生學習如何去融入主流的社會 之外,還可讓所有的同學、教師及家 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甚 至欣賞差異的可貴,從而成為推動個 人成長,建構和諧社會的動力」(香港 教育局,2010)。可見融合教育的設置 目的具有人文主義的精神,即香港政 府以仁愛、慈悲的角度,去關愛特教 學生的需要,並以融合教育的推行來 協助他們從主流社會中發掘自我的價 值,並為發展及建構個人的未來而做 好準備。 在 2008 年,教育局正式推出《全 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鼓 勵學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在政 策、文化與措施三方面互相配合,以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香港教 育局,2010)。其主要特色如下: 表 1 「全校參與」模式的特色 元素 參與層面 (學校) 具體說明 全校 共識 全體教職員 全體教職員認 同有責任營造 一個共融的環 境,以照顧所 有 學 生 的 需 要。 課程 調適 學與教委員會 學校可以修訂 或擴充正規課 程以迎合不同 的需要。 教學 調適 前線教師 採用多元化的 教學技巧和輔 助工具,以照 顧不同的學習 需要。 同儕 支援 全體同學 策略性組織學 習小組、同儕 輔導和朋友圈 子。 教師 協作 前線教師 教師通力合作 及互相支持, 例如進行協作 教學。 課堂 管理 前線教師和 教學助理 改 善 學 習 環 境,例如安排 協作教學,使 全 班 同 學 受 惠。 評估 調適 學與教委員會 調 整 評 估 方 法,使學生都 能展示學習成 效。 資料來源:融合教育運作指南(P.8)。香港 教育局,2010。香港:教育局。 從上述的列表可見,教育局希望 學校內 所有不同的 持 分者, 包括教 師、職員、社工、輔導員、學生等都 能參與在融合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以 建立學校裡的共融文化,讓校內的每 一個人都懂得尊重個體的不同差異, 繼而發揚整體的關愛精神,讓融合教 育的實施可以變得更順暢。

(2)

然而,雖然香港政府推行融合教 育至今已經十六、七年,可是社會普 遍並不認同其成效。根據香港教育專 業人員協會(2007)的問卷調查顯示, 融 合 教育 被受 訪的 教 師認 為是 十 大 「對改善教育最無效的政策」、「推行 最不妥善的政策」、「最反對、覺得最 不應實施的政策」,從中可見教師對於 融 合 教育 政策 成效 之 負面 評價 。 另 外,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2010)亦 曾進行以「教師看近 10 年香港教育政 策的優劣」為題的問卷調查,整體的 受訪教師把教育局在 2008 年推出的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 評定為其中一個不合格的教育政策。 此外,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亦曾展開 有關「融合教育制度下殘疾學生的平 等學習機會研究」,結果指出現行的融 合教育政策之實施情況遠遠未達到令 人滿意的水平(星島日報,2012)。因 此,綜合以上不同的調查研究,均顯 示香港的融合教育政策並未得到社會 的廣泛認同,而且其推行的成效亦備 受質疑。 由是觀之,本論文嘗試探討香港 融合教育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 問題,並就此提出相關的建議,以讓 香港的教育當局作為參考。

二、香港融合教育政策在實施過

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一) 資源運用欠缺監管 在現時的融合教育政策之下,政 府所撥的款項雖然勉強足夠,亦能夠 支援特教學生最基本的學習需要,可 是學校並未必能夠做到專款專用。為 了讓學校有大的彈性去處理所撥的專 款,因此現行教育局有關融合教育的 撥款申請,並沒有清楚規定給予學校 的專款必須用於特教學生的身上(學 前弱能 兒童家長會 主 流教育 小組, 2005),由是某些學校便以協助特教學 生為名,把所申請所得的撥款用於其 他的用途,而非用作改善特教學生的 學習表現,使得專款形同虛設。由此 可見,專款用於特教孩子的身上才是 符合撥款的精神,若教育局不為專款 設定明文限制,學校擅自把專款用作 他處或不能用得其所之事定必發生, 而特教孩子的應有權益亦必定受到損 害,並且對他們亦欠缺公道。 (二) 未能夠有效地分流特教學生 教育局並沒有把不同種類的特教 學生分門別類,使得學校難以兼顧特 教學生的需要。根據現行的學校分配 機制,教育局並沒有把同一種類的特 教學生集中處理及分派學位,由是使 得一所學校可能同時錄取了多種類型 的特教學生(學前弱能兒童家長會主 流教育小組,2005)。事實上,不同種 類(包括:輕度智障、聽障、視障、 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語障、自閉 症等)的特教學生對於學習都有着不 同程度的需要,例如教學的安排、學 習評量的方法、學習的調適等,若一 所學校 同時面對多 種 類別的 特教學 生,學校根本就不可能有足夠的資源 和時間去幫助他們,亦不可能有系統 地協助他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由是使得學校感到困擾,特教學生也 得不到適切的照顧。

(3)

(三) 特教學生並沒有獲得有效的學習 調適 大部分教師只是給予特教學生形 式上的調適,而沒有針對他們的個別 需要來進行有效的調適工作。首先, 融合教育推行至今,只有 10%的語文 科老師接受過完整以及具系統性的特 殊教育師資培訓(香港特殊學習障礙 協會,2013),這就是說大部分的語文 教師根本未有專業的知識去為不同類 型的學生調適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 由是使得特教學生的真正學習需要未 能夠得到真正的關注。另一方面,一 般 學 校為 特教 學生 所 作出 的所 謂 調 適,都只是屬於行政措施範疇,例如 延長遞交功課的限期、延長考試的作 答時間等,以為這樣便是已經為特教 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協助,而根本從 來 未 有從 學習 的目 標 、課 程的 深 淺 度、評量的方式、學習興趣等根源去 作為調適的考量;這對於特教學生的 學 習 而言 ,根 本沒 有 任何 實際 的 幫 助 , 因為 他還 是不 能 理解 學習 的 內 容,以及不懂回答測驗、考試的問題。 簡言之,特殊教育的師資培訓不足, 導致到學校的管理人員、前線教師等 都欠缺專業的特殊教育知識,使得特 教學生的學習需要並未得到真正的關 注。 (四) 融合教育並未做到全校參與 融合教育的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至 今已有六年,可是並非全體學校的成 員都了解融合教育的內容。根據中華 基督教青年會顯徑會所兒童議會的問 卷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學生對 融合教育政策的內容及精神,都缺乏 應有的認識,乃至不接納(頭條日報, 2011)。接受報章訪問的特教學生家長 蔡雪珍表示,兒子向她表示同學都認 為其是因為得到老師的優待(在考試 時,學校提供讀卷和加時的調適),才 能夠取得高分,無視他為學習所付出 的努力(星島日報,2013)。此外,香 港平等機會委員會(2012)指出「約 有三成 SEN 學生覺得在學校被欺凌 (26%)和被同學取笑(31%)。」從 中,可見一般學生根本不明白融合教 育的內容及其精神之所在,亦未能夠 做到完全關愛特教的同儕,使得所謂 的全校參與模式變成教育局一紙的文 件,淪為空談的理想政策。另一方面, 根據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2012)委 託香港教育學院所進行的調查顯示, 約有兩成的校長、教師及專業人士反 對為特教學生改動學校的環境設施, 以及改變教學法,可見仍有一部分的 前線教育工作者並不理解特教學生的 真正需要。由此可見,教育局只發出 了一紙的文件,便要求學校推行以全 校參與為本的融合教育,根本從來未 有派出專家小組指導學校應該怎樣推 行,亦沒有提出相應的措施協助學校 推動共融的文化,由是使得全校參與 融合教育的目標未能得到實現。 (五) 融合教育的對象並未涵蓋患有精 神病的學生 「 教 育 局 在 學 校 推 行 的 融 合 教 育,讓聽障、寫讀障礙、自閉症等特 殊學生,與其他正常學生一起學習和 成長,但是融合教育範疇未包括精神 病在內,教師們對此缺乏適當和正確

(4)

認知」(明報,2011)。在 2010 年,患 有思覺失調的東涌天主教學校學生黃 凌峰,因受病情影響的關係而在向全 校師生演說時批評老師,並因而遭受 記大過的嚴厲處分,以及須回校接受 「隔離」,以靜思己過;此外,學校在 未徵得黃氏的主診醫生之同意下,竟 強制其必須在老師的監督下服藥,黃 氏因不甘受辱而在全校師生進行早上 集會之時,由天台一躍而下,自殺身 亡;死因裁判法庭就此要求政府檢視 是否應該把屬於精神病患的學生列為 融 合 教育 政策 的照 顧 對象 ( 明報, 2011)。由是觀之,融合教育政策的照 顧對象不應只限於一般典型的特教學 生,而應該讓更多有着不同特殊教育 需要的學生都可以得到適當的照料, 得到學校教師的關心,讓他們都可以 得以茁壯成長,並防止同類的悲劇再 一次發生。

三、對香港融合教育政策的實施

建議

(一) 學校須遞交專款使用報告 為確保為特教學生而設的專款用 得其所,筆者建議教育局規定學校的 相 關 人員 須每 年撰 寫 專款 的財 政 報 告,清楚交代專款的使用用途、使用 金額,並解釋如何協助特教學生從中 得益等,以避免學校私自把專款用於 其他方面的用途,那麼特教孩子的應 有權益便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 (二) 設置分流機制 為了讓學校可以為特教學生提供 更專業、更充足的支援,教育局宜設 置分流機制,把不同種類的特教學生 集中處理,讓每一所學校只錄取一、 兩類的特教學生。一方面,由於一所 學校只 需照顧某一 、 兩類的 特教學 生,所以學校便能夠有更大的空間、 資源去照顧具有相同特殊教育需要的 特教學生;另一方面,特教學生亦可 以得到更專業的照顧。 (三) 設置個別化的學習計畫及資源班 首 先 , 由 於 不 同 類 別 的 特 教 學 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水 平亦都截然不同,因此教育局宜參考 台灣地區的做法,增撥更多的資源, 讓學校可以聘請額外的教學人員,為 特教學生制定一個具針對性的個別化 學習計劃,讓每一個特教學生都可以 按着個人的學習計劃進程,循序漸進 地達至學習目標,為自己建立一個成 功的學習經驗。 另外,教育局宜增加資源,讓學 校可以成立資源班。在台灣地區,「學 障學生於資源班或特教班學習感困難 的科目,其他科目則與普通班學生一 起上課。」(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 2013)教育局亦應提供更多的人力資 源,讓特教學生可以在資源班上學習 語文科目,以讓教師可以為他們設置 程度相符的學習課程,以便有系統地 為他們進行施教,從而提升他們的學 習成效。 (四) 支持學校發展校本融合課程 所謂校本融合課程就是學校的教

(5)

師 針 對特 教學 生的 能 力、 程度 及 需 要,而設計一個符合學生程度的學習 課程。羅耀珍(2008)認為「在學校 裏發展校本融合課程對學生的學習和 教師的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和效用。」 這是因為教師能夠以多元化的教學活 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 教 師 亦會 設計 程度 較 淺易 的學 習 評 估,讓學生可以一步一步地建立成功 的經驗,並從中增強其對學習的自信 心,繼而改善學習的表現。因此,教 育局可以投更多的資源,以聘請更多 的協作教師設計調適課程,並同時派 出專家組作出支援。 (五) 協助學校深化融合教育的共融文 化 吳南成(2010)認為「在校園中, 特殊需求學生遭到同排斥現象還是經 常發生,甚至有些特殊需求學生因此 有焦慮、退縮,減少與人接觸的現象 發 生 ,長 久不 來形 成 不良 的自 我 概 念,最後在缺乏同儕的支持下,可能 成為霸凌欺悔的目標」,而香港的融合 教育下的特教學生也正在面對這個情 況。由是之故,教育局宜深化 2008 年 融合教育的全校參與模式,例如推動 學校在校內成立關愛小組,讓不同年 級的普通學生參與其中,並鼓勵普通 同學透過組織活動,與特教學生進行 更多的聯絡,從而促進彼此的和諧關 係。

四、總結

綜合而言,融合教育的設置本意 是為了讓特教學生可以提早融入主流 的社會 ,盡早適應 當 中的生 活及環 境,同時亦讓普通學生學會尊重有不 同差異的人;可是推行至今,融合教 育政策只是一個很高的理想,仍然未 得到真正的落實,因此香港教育局應 發揮其領導的角色,帶領實施融合教 育的主流學校一起共創更美好的校園 環境,以呼應特教學生的真正需求。 參考文獻  吳南成(2010)。融合班教師對實 施融合教育的觀點、教學困擾與回應 策略之研究─屏東縣一所小學教師之 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 育大學,屏東市。  明報(2011)。思覺失調學生墮樓 慘劇,反映融合教育配套不足。取自: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10924/ -1-2444543/1.html 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2007)。 「教育政策【十年之最】問卷調查」。 香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2010)。「教 師看近10年香港教育政策的優劣」問 卷調查。香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 香港教育局(2010)。融合教育運 作指南。香港:教育局。  香港教育局(2013)。就平等機會 委員會公布的「融合教育制度下殘疾 學生的平等學習機會研究」報告的回 應。香港:教育局。

(6)

 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2012)。融 合教育制度下殘疾學生的平等學習機 會研究。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 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2013)。 「要求立法保障特殊學習障礙學童, 關注公平教育及支援措施」。香港:香 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  星島日報(2012)。評機會指融合 教育未能令人滿意。取自: http://singtao.c om/breakingnews/20121122a163519.asp  星島日報(2013)。融合教育問題 多,教育界促加強監管。取自:http:// www.claudiamo.com/news_content.php ?news_id=204  學前弱能兒童家長會主流教育小 組(2005)。「融合教育」計畫的意見。 香港:學前弱能兒童家長會主流教育 小組。  頭條日報(2011)。融合教育八成 學童缺乏認識。取自: http://news.hkheadli 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1/03/0 7/141208.asp  羅耀珍(2008)。發展校本融合課 程的挑戰。教育曙光,56(2),1-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Case under the Pilot Scheme on e-Learning in Schools of Education Bureau of the Government of HKSAR (2013). Innovative i-Teach Programme ‘A leap

試驗計劃」 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 香港大學

• 「在香港定居的非華語學生與其他本地學 生,同樣是香港社會的下一代。……為促

目的 ^ 材料 ^ 步驟 ^ 結果/結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

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各種事物總是在不斷改變,我們的人口狀況也是 一樣。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 2003 年進行的住戶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