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廠商對東協投資進入模式決定因素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廠商對東協投資進入模式決定因素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十四屆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臺灣廠商對東協投資進入模式決定因素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y Modes for. n. al. er. io. sit. y. Nat. Taiwanes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ASEAN. Ch. engchi. 指導教授 研究生. i n U. v. 黃慶堂 博士 楊杰龍 撰. 中華民國一 O 六年六月. 1  .

(2) 謝辭 首先很感謝黃慶堂教授在研究生名額已滿的狀況下仍願意撥冗指導我,個人因為 工作的關係一直延誤課業,感謝教授仍給予最大的協助,在取得論文原始數據的過程 中也是教授親自賜電才順利取得的,對於教授的感謝已經無以言表,只希望未來能有 機會再向教授請教,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再者,非常感謝黃竹攸助教,感謝妳看了我三、四年都不會膩,也只有妳最明白 我的狀況,不管在選課上或是論文上妳都幫了我極大的忙,在同學都不在的時候整個 系所我就只認識妳了,妳帶著我去找老師並告訴我所有的課業資訊,沒有妳我也沒辦. 政 治 大. 法完成這一切,妳的大恩大德永世不忘呀!. 立. 最後感謝政大培育了我這麼久,後山的小徑、前山的運動場及河堤旁的晚霞,這. ‧ 國. 學. 是一個充滿朝氣的校園,我以身為政大人為榮,大哉吾校!.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 i n U. v.

(3)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2007 年至 2015 年臺商投資東協地區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並 以對東協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 6 國 2007 至 2015 年 直接投資之臺灣廠商為研究對象,採 PROBIT 模型分別探討各階段進入之模式。 經實證分析後發現,2007 至 2015 年間整體影響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為內銷比 例、廠商規模及進貨來源,其次以 2008 年次貸風暴為節點,發現次貸風暴前 2007 至 2008 年間內銷比例為臺灣廠商投資東協主要因素,次貸風暴後 2009 至 2015 年間則以. 政 治 大. 進貨來源、內銷比例、廠商規模及技術來源為顯著影響因素。對投資東協的廠商而言. 立. 2008 年次貸風暴前後內銷比例皆為影響進入模式的因素之一,次貸風暴後進貨來源、. ‧ 國. 學. 技術來源及廠商規模等新增對外投資動機成為影響進入模式的因素之一,但整體而言. ‧. 技術來源仍非 2007 至 2015 年影響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 sit. y. Nat. io. n. al. er. 關鍵詞:進入模式、對外投資、東協、獨資、合資. Ch. engchi. I  . i n U. v.

(4)  .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Taiwan businessmen's investment in the ASEAN region from 2007 to 2015, and to study the direct investment of Taiwanese companies in Malaysia, Singapore, Thailand, Indonesia, Philippines and Vietnam.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impact  of  Taiwan   businessmen  's  investment  in  ASEAN  is  from  the  year  2007  to  2015,  which  is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sales,  the  size  of  suppliers  and  the  source  of  the  purchase.   Secondly,  followed  by  the  2008  subprime  storm  as  the  boundary,  we  found  that  the     domestic  sales  ratio  is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Taiwan  manufacturers  invest  in   ASEAN  from  2007  to  2008.  After  subprime  storm  ,  the  source  of  imports,  domestic  . 政 治 大. sales  ratio,  the  size  of  manufacturers  and  technical  sources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from2009  to  2015.  For  the  manufacturers  invested  in  ASEAN,  before  and  after  2008  . 立. subprime  crisis  period,  the  domestic  sales  ratio  are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 ‧ 國. 學. mode  of  entry.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the  source  of  the  purchase,  the  source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size  of  the  firm,  etc.,  have  become  on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 ‧. the  entry  mode.  However,  the  source  of  technology  is  still  the  determinant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aiwan's  investment  in  ASEAN  from  2007  to  2015.  . n. al. er. io. sit. y. Nat. Keywords: entry mode, foreign investment, ASEAN, sole proprietorship, joint venture. Ch. engchi.   II  . i n U. v.

(5)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4 第一節 對外投資理論 ................................................................................................................ 4 第二節 進入模式理論 ................................................................................................................ 6 第三章 影響臺灣廠商對東協投資相關因素趨勢變化 ....................................................... 10. 政 治 大. 第一節 對外投資動機 .............................................................................................................. 10. 立. 第三節 原料來源 ....................................................................................................................... 13. ‧ 國. 學. 第四節 技術來源 ....................................................................................................................... 14 第五節 內銷當地比率 .............................................................................................................. 16. ‧. 第八節 獨資與合資比率 .......................................................................................................... 20. y. Nat.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22. io. sit. 第一節 研究變項定義 .............................................................................................................. 22. n. al. er. 第二節 估計方法與實證模型.................................................................................................. 24. Ch. i n U. v.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 27. engchi. 第一節 2007至2015年統計分析 .............................................................................................. 27 第二節 2007至2008年統計分析 .............................................................................................. 30 第三節 2009至2015年統計分析 .............................................................................................. 3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37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39 參考文獻 ...................................................................................................................................... 40.   III  .

(6)  . 表目錄 表 2-1 進入模式理論文獻彙整表..............................................................................................9 表 3- 1 歷年勞力為投資動機基本統計量 .............................................................................. 11 表 3- 3 歷年原料來自臺灣基本統計量 ................................................................................... 14 表 3- 4 歷年技術來自母公司基本統計量............................................................................... 15 表 3- 5 歷年內銷當地基本統計量 ........................................................................................... 16 表 3- 6 歷年廠商規模基本統計量 ........................................................................................... 17. 政 治 大. 表 3- 7 歷年勞力密集度基本統計量 ....................................................................................... 19. 立. 表 3- 8 歷年獨資與合資比率基本統計量............................................................................... 20. ‧ 國. 學. 表 5- 1 2007 至 2015 年各解釋變數相關係數矩陣表.......... .................................................. 27. ‧. 表 5- 2 2007 至 2015 年臺商對東協投資之決定因素............................................................ 29. sit. y. Nat. 表 5-3 2007 至 2008 年各解釋變數相關係數矩陣表 ............................................................ 30. io. al. er. 表 5- 4 2007 至 2008 年臺商對東協投資之決定因素............................................................ 32. v. n. 表 5-5 2009 至 2015 年各解釋變數相關係數矩陣表 .......................................................... 34  . Ch. engchi.   IV  . i n U.

(7)  . 圖目錄 圖 1-1:我國對中國大陸及東協投資趨勢 .............................................................................. 2 圖 3- 1:2007 至 2015 年勞力為投資動機趨勢圖 ................................................................. 11 圖 3- 3:2007 至 2015 年原料來自臺灣比率趨勢圖 ............................................................ 14 圖 3- 4:2007 至 2015 年技術來自於母公司比率趨勢圖 .................................................... 15 圖 3- 5:2007 至 2015 年內銷當地比率趨勢圖 ..................................................................... 17 圖 3- 6:2007 至 2015 年廠商平均規模趨勢圖 ..................................................................... 18. 政 治 大. 圖 3- 7:2007 至 2015 年廠商平均規模趨勢圖 ..................................................................... 19. 立. 圖 3- 8:2007 至 2015 年獨資比率趨勢 .................................................................................. 21.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 i n U. v.

(8)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998 年為因應國內產業轉型,由勞力密集型出口轉向技術密集型出口,經濟 部首次提出「南向投資政策」 ,並協助輔導我國勞力密集行產業轉移至東南亞,2002 年出席「亞洲商會」再次重申南向政策的重要性,以避免過度依賴大陸市場,2008. 政 治 大. 年馬英九前總統更希望以東協「10+4」1的方式強化產業南向的競爭優勢,雖然 2008. 立. 至 2009 年次貸風暴造成臺商投資東南亞金額短暫減少,然在東南亞各國財政刺激. ‧ 國. 學. 及優惠,2010 年後整體投資金額仍持續增加,2016 年 8 月 16 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則. ‧. 依據總統蔡英文召開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並於 9 月. sit. y. Nat. 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並成立新南向辦公室。. io. al. er. 何重慶(2007)指出 1997 年時臺商投資東南亞地區是受地主國投資獎勵政. v. n. 策的影響。不可否認東南亞地區是早期臺商投資主要首選,1990 年後政府公佈 「臺. Ch. engchi. i n U. 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並開放投資大陸,隨著人民幣的大幅度貶值, 臺商才逐漸將資金轉往中國大陸市場,但近年中國大陸市場經濟轉型逐步增加勞 動力資本支出,以及環境保護法規限制,據 2016 年經濟部投審會公佈數據臺商投 資中國大陸地區,投資金額年減 11.67%,已經是連續三年的負成長,投資東南亞 地區則是年增 12.82%,臺商投資地區已逐步由中國大陸地區轉移。 對東協投資是南向政策的主軸,圖 1-1 是中華經濟研究院針對我國對中國大 陸及東協地區投資所整理數據,可發現對東協地區投資已呈現穩定趨勢,並於 2008                                                                                                                 1  . 東協「10+4」是指原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後來增加汶萊、越南、寮國、 緬甸、柬埔寨等東協國家外,再加上中國、日本、韓國以及美國。.   1  .

(9)  . 年達到高峰,然隨著 2008 年次貸風暴爆發臺商對外投資金額全面下降,其中 2009 年時臺商投資東協地區金額也快速下降,隨後回穩並逐步增加,2008 年次貸風暴 是否造成臺商投資全球佈局的改變,是政府關心的課題,而南向政策作為當前經 濟政策的主軸,更應瞭解臺灣廠商對東協直接投資進入模式的變化,以及不同時 期影響之決定因素,俾作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參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1-1:我國對中國大陸及東協投資趨勢 資料來源:「新南向政策」的變局與機會,徐遵慈,2016,中華經濟研究院網站. 投資者在經營績效考量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前,皆必須對投資的進入模式做 出選擇(Wind and Perlmutter, 1997),過往研究進入模式文獻多集中於單一年度或 國家,特別是臺灣廠商對外投資最多的中國大陸,較少針臺灣廠商對東協地區對 外投資進入模式以及歷年變化的研究,基本上不同產業、國家及區域特性皆會影 響對外投資進入模式的選擇,而不同年度的國際投資環境變化也會對臺灣廠商對   2  .

(10)  . 外投資產生影響,因此不同年度臺灣廠商投資東協地區以及進入模式的變化,是 本研究主要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壹、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 2007 至 2015 年影響臺灣廠商對東 協投資進入模式之決定性因素的變化,以及 2008 年次貸風暴發生後臺灣投資東協. 治 政 大 進入模式是否改變,並驗證不同理論對臺商選則進入東協市場的進入模式的解釋 立 ‧ 國. 學. 能力,使政府能更瞭解廠商選擇該市場的方式。. 一、探討 2007 至 2015 年間影響臺灣廠商對東協投資進入模式決. ‧. 定因素。. sit er. io. 貳、研究範圍. y. Nat. 二、2008 年次貸風暴後臺灣廠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是否改變。. al. n. v i n 依據經濟部投審會調查年度 2015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 C 2007 h e至 ngchi U. 析報告」2問卷資料,調查總家數為 6,915,其中投資東協地區家數為 831 家,將利 用文獻回顧法檢視過往研究進入模式理論及研究,尋找符合各理論假設的變數, 透由 Probit 迴歸模式檢驗各理論變項對臺灣廠商東協投資進入模式解釋力。.  .                                                                                                                 2  . 經濟部投審會「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委外調查發表年度為 2008 至 2016   年。  .   3  .

(11)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對外投資理論 根據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對直接 對外投資的定義,廠商在居住國之外的經濟體,有長期的投資行為時,稱為直接 對外投資;而長期的投資行為,則指長期對海外公司的經營且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OECD, 1996) 。廠商對外投資多基於企業成長及營收需求,此外,Contractor(2007). 政 治 大 則認為廠商若能儘快進入海外市場有助於拉近與其他競爭廠商間的落差。 立. 認為海外營業額的提高有助於攤題各項營運成本。Schoenecker and Cooper(1998). 學. ‧ 國. 壹、產業組織理論. ‧. Hymer(1960)廠商對外投資不只是資本的移動,也包含技術、管理及企業文. sit. y. Nat. 化的轉移,廠商因擁有商譽、行銷及技術等無形資產,遂能克服國外市場所面臨 法律制度、風俗習慣及決策中心遠等不利因素。. n. er. io. 貳、產品週期理論a l. Ch. engchi. i n U. v. Vernon(1966)利用產品週期的個體經濟理論說明美國對外投資行為,他認為 產品的生命週期分為四個階段:. 一、發展期(Development Stage) 新產品進入市場後因消費者對產品的不熟悉,生產者為擴大市場需要需要投 入大量推廣成本,而高先進國家技術及消費能力較高,適合從事產品創新等開發 活動,此階段亦屬技術密集生產階段。. 二、成長期(Growth Stage) 因產品生產技術的普及,生產方式逐步標準化,隨著其他國家對該產品需求   4  .

(12)  . 的提高,廠商基於降低生產成本的考量會前往具備相似技術的開發國家生產,以 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此時屬於資本密集生產階段。. 三、成熟期(Maturity Stage) 隨著產品製作流程標準化且需求增速逐步緩慢,加以同類行產品競爭不斷增 加,同類型產品不斷提高在質量、規格、包裝及服務上的附加價值以擴大市佔率, 為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利潤遂逐步將生產活動轉移至人力成本低廉的低度開發國家, 再將成品回銷至國內,此時屬於勞力密集生產階段。. 政 治 大 產品進入淘汰階段,隨科技發展及消費習慣改變等原因,市場逐漸出現品質 立. 四、衰退期(Decline Stage). ‧ 國. 學. 更好、價格更低的新產品,消費者逐漸轉移消費模式,此時無法再降低成本或取 得技術突破的廠商因無利可圖而逐步退出生產市場。. ‧. 叁、折衷理論. sit. y. Nat. Dunning(1981)認為對外投資要素可分為三個部分:. er. io. n. 一、所有權優勢(ownership-specific advantage) v a. i l C n hengchi U 廠商對外投資時因具有商譽、行銷與技術等當地廠商所缺乏之優勢,所以能. 與被投資國廠商在當地市場上共同競爭。. 二、區位優勢(location advantage) 生產廠商會將產品製程區分不同階段,並依據產品製造各階段特性選擇適合 國家生產,所以廠商之所以選擇國外直接投資,主要是當地國具備某些特有製造 優勢(如自然資源、投資環境、運輸成本、優惠政策或市場規模等)。. 三、內部化優勢(internailization advantange) 廠商係基於減少交易成本、降低道德危機及避免當地政府干涉等考量選擇對   5  .

(13)  . 外投資,以消除對外交易的不利因素,但若內部化的利益小於市場直接交易的便 利性,或中間財及市場要素市場的效益大於內部化,則內部化的過程即無必要發 生。. 第二節 進入模式理論 企業對某個地區投資前需依據當地法規及自身特性決定以何種方式進入當地 市場,不同學者對進入模式有不同分類方式,如Meyer(1998)認為進入模式可分. 政 治 大. 為新設公司、收購、合資及合資等四種,惟多數學者多以股權分配多寡作為進入. 立. 模式的判斷標準,大致可分為獨資及合資兩大類(Davidson,1980;李文瑞, 2000) ,. ‧ 國. 學. 對外投資企業依據對自身最有利條件選擇其中一種方式進入該市場,會整表如表. ‧. 2-2 所示。. sit. y. Nat. 壹、內部化理論. n. al. er. io. Buckly and Casson(1976)認為廠商為降低貿易障礙等外在交易成本,會以. i n U. v. 直接對外投資取代出口或授權等方式以進入國外市場,此外如果生產技術具有很. Ch. engchi. 高外溢效果時,為避免技術外流亦會選擇直接對外投資,使生產技術內部化避免 失去競爭力。企業須比較以獨資方式掌握對外投資,或是合資方式降低潛在投資 風險何種是符合成本效益,Parkhe(1993)認為合資是契約關係與獨資的特殊形式。 透由與合資者分享控制權、資訊及經營模式等方式使交易成本降低,藉以掌控市 場資訊以及特殊資產,內部化理論即是探討交易成本的理論,而 Meyer(1998)認 為內部化程度較高的公司傾向獨資,特別是對於特殊資產或市場強調完全掌控權。 Meyer(1998)認為原料取材自當地的廠商傾向獨資。.   6  .

(14)  . 貳、策略行為理論 市場競爭地位會影響廠商的價值,組織形態的轉變是提升自身的競爭地位主 要方式,透由策略的選擇可取得市場主導權,而合資或獨資的選擇則是在策略應 用上的差別,如 Stopford and Wells(1972)指出收購品牌及公司或是與其合資等方 式,亦是進入當地市場的策略之一。為取得競爭優勢廠商須針對所投資市場特性 選擇一種進入模式,若是自身優勢大於市場不確定性則傾向於採用獨資方式,避 免因外來經營者介入影響掌控性,反之若是市場不確定性較大,採用合資方式反. 政 治 大. 而可以提升自身競爭優勢,因為透由與在地廠商合作可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並掌握. 立. 市場特性,以取得先占優勢,Hill(1997)認為廠商若為進入地主國市場提高產品. ‧ 國. 學. 銷售量,應選擇與當地廠商合作。. ‧. 參、組織學習理論. sit. y. Nat. 經營、行銷及管理等「組織知識」是屬於各組織企業間的內隱知識,是難以. n. al. er. io. 透過市場或組織之間進行典範轉移的,因為各地市場特性不同所衍生的組織知識. i n U. v. 也是不同的,有時僅限於當地市場無法形成通則,各地的語言、文化及宗教等會. Ch. engchi. 形成不同的心理距離,而心理距離的增加則會造成廠商在組織管理與運用上的成 本,所以 Meyer(1998)指出,在不熟悉的環境及缺乏投資經驗下進入當地國,會 伴隨而外的障礙以及風險。因此缺乏當地市場經驗的廠商若透由合資方式可取得 相關資訊,降低營運風險,而規模較大的公司因體質健全負擔風險能力較強,則 較傾向維持獨資的經營模式,以既有之組織文化進入市場,相對於改變組織文化 反而最適合規模大的公司,Tahir and Larimo(2005)研究芬蘭廠商對南亞及東南 亞投資動機時指出,廠商規模大、國際化經驗豐富會以市場尋找型為主要動機。 由此可知廠商規模及國際化程度代表著廠商自身的優勢,具有條件的廠商俱有談   7  .

(15)  . 判的籌碼來決定自身的股權配比。. 肆、談判力量理論 許多國家基於合資方式可對其經濟未來發展產生外溢效果,特別是技術科技 的外溢效果可促進國家人才提升與產業轉型等效果,對於廠商獨資的限制規範較 多,並以稅務政策優惠等方式要求廠商須以合資方式進入本國市場,藉此使本國 廠商能獲得管理經驗以及專業技術,部分企業為追求高度控制權會透過自身優勢 與當地國談判來決定自身合資與否以及合資比例,如早期中國大陸即限制外資僅. 政 治 大. 能透過合資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所以 Gomes-Casseres(1989)指出投資者股權的多. 立. 寡取決於母國企業擁有多少的資產優勢。此外,Makino, Lau and Yeh(2002)指出. ‧ 國. 學. 臺灣廠商若以尋找廉價勞工為投資動機較傾向前往低度開發的國家投資。蔡尚宇. ‧. (2004)研究發現臺商投資東協主要是為了當地充沛的勞動力,而非當地市場。對. sit. y. Nat. 於東協等開發程度不及歐美的國家,勞力密集的產業因能創造就業機會較受歡迎,. io. n. al. er. 相對而言也是前往投資廠商的自身優勢。. Ch. engchi.   8  . i n U. v.

(16)  . 表 2-1 進入模式理論文獻彙整表 進入模式. 定義. 研究者及年份 Buckly and Casson(1976)認為廠商為降低貿易障. 即交易成本理 論,廠商會透 內部化 理論. 過談判、監督 及股權分配方 式降低成本, 以獲取自身最 大利益。. 礙等外在交易成本,會以直接對外投資取代出口或 授權等方式以進入國外市場。 Parkhe(1993)認為合資是契約關係與獨資的特殊 形式。透由與合資者分享控制權、資訊及經營模式 等方式使交易成本降低。 Meyer(1998)認為內部化程度較高的公司傾向獨 資,特別是對於特殊資產或市場強調完全掌控權。. 政 治 大 會影響廠商的 是與其合資等方式,亦是進入當地市場的策略之 立 價值,透由策 一。. 市場競爭地位 Stopford and Wells(1972)指出收購品牌及公司或. 略的選擇可取 Hill(1997)認為廠商若為進入地主國市場提高產. 南亞投資動機時指出,廠商規模大、國際化經驗豐 富會以市場尋找型為主要動機。. er. 心理距離,造. io. 理論. Nat. 組織學習. 會形成不同的. Tahir and Larimo(2005)研究芬蘭廠商對南亞及東. y. 文化及宗教等. ‧. 各地的語言、. 品銷售量,應選擇與當地廠商合作。. sit. 得主導權。. 學. 理論. ‧ 國. 策略行為. 成廠商在組織. n. a l Meyer(1998)指出,在不熟悉的環境及缺乏投資 v i n Ch 經驗下進入當地國,會伴隨而外的障礙以及風險。 engchi U. 管理與運用上 的成本。. Gomes-Casseres(1989)指出投資者股權的多寡取 企業為追求高 度控制權會透 談判力量 過自身優勢與 理論. 當地國談判來 決定自身合資 與否。. 決於母國企業擁有多少的資產優勢。 Makino, Lau and Yeh(2002)指出臺灣廠商若以尋 找廉價勞工為投資動機較傾向前往低度開發的國 家投資。 蔡尚宇(2004)研究發現臺商投資東協主要是為了 當地充沛的勞動力,而非當地市場。.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9  .

(17)  . 第三章 影響臺灣廠商對東協投資相 關因素趨勢變化 本研究採用 2007 至 2015 年間經濟部投審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之「對海 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報告」 ,若以臺灣廠商投資東協主要國家為主,問卷中東 協地區計有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 6 國,臺商主要投 資東協國家共計 1,024 家,刪除答題遺漏、重複調查及極端值後,實際有效樣本 831. 政 治 大 研究問卷回收率具有效性。依據前述各理論的定義針對 2007 至 2015 年間臺商投資 立. 家,另外依據經濟部投審會問卷調查標準,每年度問卷回收率須達 45%以上,本. ‧ 國. 學. 東協地區之對外投資動機、技術密集度、原料來源、技術來源、內銷當地比率、 廠商規模、勞力密集度等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並探討 2008 年次貸風暴後臺商獨. ‧. 資比率趨勢變化,以瞭解各因素間的概況。. io. sit. y. Nat. n. er. 第一節 對外投資動機 a v. i l C n hengchi U Vachani(1995)認為勞力密集產業傾向獨資,所以企業若以勞動力為目的對 外投資者亦會傾向獨資。由表 3-1 可發現臺灣廠商以勞動為目的對東協投資的家數 百分比呈現先升後降趨勢,2008 年開始由 2007 年 35%逐步上升至 2010 年 60.78%, 再逐步降低為 47.17%,圖 3-1 顯示 2013 年前多數臺灣廠商以勞動力為投資東協目 的,之後勞動力逐步不再是臺灣廠商投資主要動機,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可能 是隨著越南等臺商主要投資國經濟發展後人口紅利不再,對於臺商而言觀念逐步 轉變成勞動力並非主要投資標的,而是尋求其它如內銷市場等為主要投資動機, 但也能發現勞動力仍是臺商投資東協的主要原因之一。   10  .

(18)  . 表 3-­‐  1 歷年勞力為投資動機基本統計量   勞力為投資動機. 比率(%). 樣本數. 2007 年. 35. 61. 2008 年. 42.59. 54. 2009 年. 53.39. 106. 2010 年. 60.78. 104. 2011 年. 55.29. 87. 2012 年. 59.40. 103. 2013 年. 60.78. 102. 2014 年. 48.31. 91. 2015 年. 47.15. 123.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立. ‧ 國. 學. 70  . n. 40  . al. 53.39  . 60   50  . sit. io. 80  . 35  . 42.59  . 60.78  . Ch. 55.29  . 59.40  . engchi. er. 90  . y. Nat. 100  . ‧. 2007至2015年勞力為投資動機 (%). 60.78  . i n U. v. 48.31  . 47.15  . 30   20   10   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圖 3-­‐  1:2007 至 2015 年勞力為投資動機趨勢圖.   11  .

(19)  . 第二節 技術密集度. 3. Kotabe(1990)指出研發密集度越高,產品差異化將會提高,廠商基於比較利 益原則會前往不同國家投資。為利分析以表 3-1 中 2007 至 2015 年臺灣投資廠商技 術密集度基準,技術密集度平均數為 2.11,並無明顯改變,顯示前往投資東協的臺 灣廠商研發經費多維持在相同水準,並無隨著東協國家經濟發展而增加高技術研 發的廠商前往投資意願,凸顯東協地區投資廠商研發水準並未提升,圖 3-2 顯示 2007 至 2015 年投資東協之臺灣廠商間技術密集度差異不大,並無因經濟環境不同 有所改變。. 立. 政 治 大. 此外,前往東協地區投資的廠商以紡織業、鞋業、電子零組件業、食品加工. ‧ 國. 學. 業等為主,這些產業多以勞力為主要產業發展動力,相較於資訊電子產業不需要. ‧. 投入大量研發經費以取得產業優勢,這也是歷年投資東協廠商技術密集度皆維持. sit. y. Nat. 一般水準而無提升的主因。. 2008 年. 標準差 a l 平均數 v i n C 2.56 h e n g c h5.32 i U. n. 2007 年. io. 技術密集度. er. 表 3-­‐  2 歷年技術密集度基本統計量  . 樣本數 61. 1.74. 1.93. 54. 2009 年. 2.09. 3.69. 106. 2010 年. 1.59. 9.92. 104. 2011 年. 2.08. 2.17. 87. 2012 年. 2.39. 9.62. 103. 2013 年. 2.04. 4.27. 102. 2014 年. 2.32. 4.45. 91. 2015 年. 2.16. 6.25. 1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3  . 技術密集度=全年研發支出/   全年營業額  .   12  .

(20)  . 2007至2015年技術密集度 10   9   8   7   6   5   4   3  . 2.56  . 2.09  . 1.74  . 2   1  . 立. 0  . 1.59  . 2.08  . 2.39  . 2.04  . 2.32  . 2.16  . 政 治 大.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 國. 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y. Nat. io. er. 第三節 原料來源. sit.  . ‧. 圖 3-2:2007 至 2015 年技術密集度趨勢圖. al. 依據調查問卷臺商對東協投資原料進貨來源可分為四類4,本研究主要區分為. n. v i n C h 3-3 可發現平均約有 兩類由臺灣提供及非臺灣提供,由圖 e n g c h i U 34.53%投資東協廠商原料 來自臺灣,2008 年次貸風暴時比率最高 42.78%,2009 年就逐步下降,多數投資東 協廠商原料非由臺灣進口,而是透由當地或其他國家進口,顯示投資東協的廠商 製造產品時相當依賴當地的原物料,主要是東協國家自然資源發達原物料價格相 對便宜,直接在當地投資有助於降低自身成本,如同內部化理論所提廠商會透過 投資當地的方式降低經營成本獲取最大利益。.                                                                                                                 4. 進貨來源可分為由臺灣提供、當地臺商提供、由當地非臺商提供及其他國家進口等 4 類.   13  .

(21)  . 表 3-­‐  3 歷年原料來自臺灣基本統計量   原料來自臺灣. 比率(%). 樣本數. 2007 年. 36.86. 61. 2008 年. 42.78. 54. 2009 年. 29.93. 106. 2010 年. 26.51. 104. 2011 年. 37.45. 87. 2012 年. 31.28. 103. 2013 年. 33.55. 102. 2014 年. 37.66. 91. 2015 年. 34.68. 123.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立. ‧ 國. 學. 2007至2015年原料來自臺灣比率(%). 29.93   26.51  . y. 37.45  . al. 37.66   34.68   31.28   33.55  . v i n C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U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h engchi n. 0  . 42.78  . io. 20  . 36.86  . sit. 40  . Nat. 60  . ‧. 80  . er. 100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圖 3-­‐  3:2007 至 2015 年原料來自臺灣比率趨勢圖  . 第四節 技術來源 由表 3-4 發現 2007 至 2015 年投資東協廠商中平均 87.04%技術來源接來自於臺 灣母公司,且於 2008 年次貸風暴前後皆維持 80%以上,顯示前往東協投資的臺灣 廠商即使在當地投資仍傾向於運用母公司的技術,而非透過與當地企業或研發機   14  .

(22)  . 構合作方式獲得技術,也凸顯當地市場的技術仍較臺灣落後,故臺商多以自身技 術前往投資,而非在當地取得技術,且透過圖 3-4 的趨勢可以發現臺商取得技術的 方式並未因 2008 年的次貸風暴而改變,顯示臺商對於自身技術來源相當重視,以 確保自身產業優勢,符合談判力量理論預測廠商會以獨資方式確保自身競爭優 勢。. 比率(%). 樣本數. 2007 年. 86.66. 61. 2008 年. 治 政 90.24 90.29 大. 54 106. 87.25. 104. 2011 年. 83.52. 87. 2012 年. 83.16. 2013 年. 92.15. 2014 年. 83.14. 2015 年. 86.99. 2010 年. 立. 103. ‧. 102 91. 123. sit. Nat. y. 2009 年. 學. 技術來自母公司. ‧ 國. 表 3-­‐  4 歷年技術來自母公司基本統計量  . n. al. er. io.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i n U. Ch. v. engchi 2007至2015年技術來自母公司比 率(%) 100  . 86.66   90.24   90.29  . 87.25   83.52   83.16  . 92.15  . 83.14   86.99  . 80   60   40   20   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圖 3-­‐  4:2007 至 2015 年技術來自於母公司比率趨勢圖   15  .

(23)  . 第五節 內銷當地比率 臺灣投資東協廠商雖多為出口加工製造業,惟如表 3-5 平均約有 62.68%的廠商 仍以內銷當地為主,顯示當地具有一定內銷市場規模,且臺灣廠商多以當地市場 為考量前往投資,惟亦可發現內銷當地比率於 2009 年後達到最高 67.83%,但之後 即逐步下降至 2015 年 60.03%,與東協國家近年經濟發展逐步放緩趨勢相符。 另外圖 3-5 也顯示投資東協的廠商內銷比率相當穩定,顯示當地內需市場變動 小,有助於臺商穩定經營當地內需市場,即便是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動也不影響當 地的市場需求。.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表 3- 5 歷年內銷當地基本統計量 比率(%). 樣本數. 2007 年. 62.60. 61. 2008 年. 64.76. 2012 年 2013 年. al. 61.24. n. 2011 年. Ch. 59.48. e n61.27 gchi U. y. 64.14. 106. sit. 2010 年. io. 67.83. 54. 104. er. Nat. 2009 年. ‧. 內銷當地. v ni. 87 103 102. 2014 年. 62.77. 91. 2015 年. 60.03. 1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16  .

(24)  . 2007至2015年內銷當地比率(%) 100   90   80   64.76   67.83   64.14   61.24   59.48   61.27   62.77   60.03   70   62.6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立. 學 第六節 廠商規模 . ‧. ‧ 國. 圖 3-­‐  5:2007 至 2015 年內銷當地比率趨勢圖. sit. y. Nat. 圖 3-6 是以臺灣投資東協廠商所僱用人數作為評估廠商規模方式,可發現 2008. n. al. er. io. 年臺灣廠商平均規模達到 10,097 人,2009 年後平均規模下降到 6,571 人,2011 年. i n U. v. 平均規模達到 10,308 人,惟之後即持續下降,顯示在 2008 年次貸風暴後較大規模. Ch. engchi. 的廠商前往東協投資的意願降低,平均規模人數急劇下降,隨著國際經濟局勢的 好轉前往投資的廠商規模不斷提高,至 2011 年達到高峰,但自 2012 年後呈現逐步 下降趨勢,應是前往投資的廠商逐步朝向小型化企業投資趨勢。 表 3-­‐  6 歷年廠商規模基本統計量   廠商規模. 平均數. 標準差. 樣本數. 2007 年. 4746. 7971.03. 61. 2008 年. 10097. 46899.50. 54. 2009 年. 6571. 31141.61. 106. 2010 年. 7139. 34013.27. 104.   17  .

(25)  . 2011 年. 10308. 32389.90. 87. 2012 年. 8903. 42974.29. 103. 2013 年. 4648. 30884.39. 102. 2014 年. 8552. 34049.43. 91. 2015 年. 6116. 37489.32. 12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廠商平均規模(人數). 立. 10097  . 政 治 大 10308  . 6571  . 8903  . 8552   4648  . 6116  . ‧. ‧ 國. 4746  . 7139  . 學.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y. Nat.  . sit. al. er. io.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n. 圖 3-­‐  6:2007 至 2015 年廠商平均規模趨勢圖. Ch. engchi. i n U. v. 第七節 勞力密集度. 5. 丁雯靜(1997)認為勞力密集度越高,對於南向有顯著相關。由此可推論勞力 密集度對東協投資具有相關性。而表 3-7 顯示 2007 至 2010 年間前往東協投資的高 勞力密集度廠商不斷增加,至 2010 年時達到高峰,但 2011 年後則開始持續下降, 顯示前往東協投資的臺灣廠商逐步由高勞力密集產業轉向低勞力度密集產業,低 勞力密集度的廠商成為投資東協的主要群體,也顯示隨著東協地區經濟發展高勞                                                                                                                 5  . 勞力密集度=年底員工人數/   全年營業額  .   18  .

(26)  . 力密集度的廠商經營成本逐漸提高,逐漸降低投資比率,相反的服務業等低勞力 密集度的廠商則受惠於越南、泰國等市場開放的影響,內需市場逐漸發展而提高 投資比率。 表 3-­‐  7 歷年勞力密集度基本統計量   勞力密集度. 平均數. 標準差. 樣本數. 2007 年. 1.07. 2.15. 61. 2008 年. 3.62. 4.88. 54. 2009 年. 5.57. 9.23. 106. 2010 年. 6.45. 8.91. 104. 2011 年. 立. 2012 年. 6.66. 2014 年. 4.33. 6.72. 2015 年. 3.81. 4.24. 87 103 102. 學. 4.39. 91 123. ‧. ‧ 國. 2013 年. 3.92 治 4.37 政 大 4.58 4.1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sit. y. Nat. n. al. 10   8  . 5.57  . 6   3.62  . 4   2  . er. io. 2007至2015年勞力密集度. Ch. engchi. i n U. v. 6.45  . 3.92   4.58  . 4.39  . 4.33  . 3.81  . 1.07  . 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 狀況調查」問卷資料。. 圖 3-­‐  7:2007 至 2015 年廠商平均規模趨勢圖  .   19  .

(27)  . 第八節 獨資與合資比率 如表 3-8 顯示,2007 至 2015 年臺灣廠商赴東協投資採獨資比率總平均為 72.08%, 2008 年次貸風暴時達到比率最高 81.48%,2009 年降低至 70.75%,2014 年更降至 66.29%,顯示臺灣廠商在 2008 年後合資比率增加,透由合資方式可以分散自身經 營風險,提高企業面對經濟環境惡化的能力。 另外透過圖 3-8 可以發現臺灣廠商前往東協投資多是採用獨資方式,如同策略 行為理論解釋,透過獨資的方式可取得較大的控制權,特別是東協地區仍屬於勞. 政 治 大. 力市場為主的開發中國家,掌握企業控制權較能避免受到當地環境影響經營,但. 立. 可以發現 2008 年後獨資比率逐漸降低,而合資比率則不斷提高,顯示在金融風暴. ‧ 國. 學. 後臺灣廠商逐漸改變投資策略,以面對不確定的金融體系。. ‧. 表 3-­‐  8 歷年獨資與合資比率基本統計量. y. Nat. (%). al. (%). 42. 18.02. 4.91. 3. 2008 年 81.48. 44. 11.10. 7.41. 4. 2009 年 70.75. 75. 11.32. 15. 3.77. 4. 2010 年 76.92. 80. 9.62. 20. 23.46. 10. 3.85. 4. 2011 年 68.97. 60. 16.09. 25. 29.69. 9. 4.60. 4. 2012 年 74.29. 71. 7.77. 24. 31.53. 16. 7.77. 8. 2013 年 76.47. 93. 7.84. 9. 8.84. 1. 0.00. 0. 2014 年 66.29. 65. 14.29. 23. 27.68. 9. 4.40. 4. 2015 年 68.29. 85. 12.20. 30. 34.26. 18. 4.07. 5. Ch. 27. 31.93. 11. 18.51. i U e26n g c h30.09. 9. (%). v ni 0. n. 2007 年 68.85. er. io. (%). sit. 年份 獨資 樣本數 與臺商合資 樣本數 與當地合資 樣本數 與外商合資 樣本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問卷資 料。.   20  .

(28)  . 2007至2015年獨資與合資趨勢(%) 90   80  . 81.48   68.85  . 70.75  . 76.92  . 68.97  . 74.29   76.47   66.29  . 70  . 68.29  . 60  . 數列1  . 50   40   30   20   10   0  . 數列2   31.93  . 30.09  . 29.69  . 23.46  . 31.53  . 34.26  . 27.68  . 18.02   18.51   8.84   14.29   12.20   11.10   11.32  9.62   16.09  7.77   4.91   7.77   0  7.84   4.40   4.07   7.41   3.77   3.85   4.60  . 政 治 大. 數列3   數列4  .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立. ‧ 國. 學. 註:數列 1 是獨資。數列 2 是與臺商合資。數列 3 是與當地合資。數列 4 是與外商合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 問卷資料。. 圖 3-­‐  8:2007 至 2015 年獨資比率趨勢.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 i n U. v.

(29)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依據上一章臺灣對東協投資廠商進入模式重要因素歷年分析,加入 相關理論及文獻作為設定假說及變項的基礎,以進一步分析瞭解 2007 至 2015 年間 影響臺灣廠商投資東協的決定因素,並以 2008 年為節點分析次貸風暴後相關影響 因素是否產生變化。. 第一節 研究變項定義. 政 治 大 本研究採用經濟部投審會 立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 壹、依變項(Y). ‧ 國. 學. 問卷資料(調查年度為 2007 至 2015 年),將進入模式設定為採取獨資或合資(合 資包含與臺灣企業合作、與當地臺商企業合作、與當地國有企業合作、與當地私. ‧. 營企業合作、與當地政府合作、與外商企業合作、與臺灣個人合作、與當地個人. y. Nat. n. al. er. io. 貳、各主要變項. sit. 合作等),作為本研究之依變項。. Ch. engchi. i n U. v. 依據前述理論及實證研究提及影響因素及結果作為設定自變項依據,並參照 李文煉(2010)研究架構,區分為技術密集度、進貨來源、內銷比例、廠商規模、 對外投資動機、技術來源、勞力密集度等 7 個自變項。. 一、技術密集度(R&D) 林坤永、胡名雯(1997)認為研發經費越高,對大陸和東南亞的投資比例越高, Svensson(1996)發現研發支出較高者偏好獨資,本研究以全年研發支出/全年營 業額表示技術密集度,並預期此變項為正相關,並建立假說: H0a:技術密集度較高之臺灣廠商傾向以合資方式進入東協。   22  .

(30)  . H1a:技術密集度較高之臺灣廠商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東協。. 二、原料進貨來源(mater) Meyer(1998)認為原料取材自當地的廠商傾向獨資。依據問卷內容進貨來源 計有四類,僅將原料來源歸納為臺灣提供及非臺灣提供,合計為 100%,並預期原 來進貨來源來自臺灣的廠商傾向於獨資,並建立假說: H0b:進貨來源來自臺灣之廠商傾向以合資方式進入東協。 H1b:進貨來源來自臺灣之廠商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東協。. 政 治 大 李文端(2000)認為產品銷售投資國當地比率較高的廠商,較容易採取合資, 立. 三、內銷比率(input). er. io. 四、廠商規模(size). y. Nat. H1b:內銷東協當地國家比例較高的廠商傾向合資。. sit. H0b:內銷東協當地國家比例較高的廠商傾向獨資。. ‧. ‧ 國. 建立假說:. 學. 而以外銷為主要考量者則傾向獨資,遂以調查問卷中內銷當地國家比率作為標準,. al. n. v i n Kuo and Li(2003)研究發現,廠商規模越大越容易從事對外投資行為。因越 Ch engchi U. 大型的企業承擔風險能力也較大,故較願意以獨資方式進入國外市場,參酌經濟 部「中小企業認定標準」是員工人數作為企業規模的標準,本研究亦以員工人數 多寡作為判斷廠商規模的標準,並據以建立假說: H0d:規模越大的臺灣廠商越傾向合資進入東協。 H1d:規模越大的臺灣廠商越傾向獨資進入東協。. 五、對外投資動機(motivation) Vachani(1995)認為勞力密集產業較易採用獨資方式。勞力密集的產業會以   23  .

(31)  . 勞動力作為考量對外投資,本研究遂以問卷中對外投資中以勞動力及技術員工等 為考量的廠商作為標準,設定以勞動力為考量投資當地及非以勞動力為考量投資 當地 2 組,據以作為分析標準,建立假說: H0e:以勞動力為動機的臺灣廠商越傾向合資進入東協。 H1e:以勞動力為動機的臺灣廠商越傾向獨資進入東協。. 六、技術來源(tech) Fagre and Wells(1982)研究發現,企業若擁有相關技術則為保有技術領先性,. 政 治 大 供,另一則是技術非由母公司提供等兩大類,並預期技術有母公司提供的臺灣廠 立. 會以獨資的方式對外投資以確保自身利益。僅將問卷中分為一是技術由母公司提. ‧ 國. 學. 商會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東協市場,建立假說如下:. H0f:技術由母公司提供的臺灣廠商越傾向合資進入東協。. ‧. H1f:技術由母公司提供的臺灣廠商越傾向獨資進入東協。. y. Nat. io. sit. 七、勞力密集度(Labor). er. 丁 雯 靜 ( 1997 ) 發 現 勞 力 密 集 度 高 對 於 南 向 投 資 是 有 顯 著 影 響 的 。. al. n. v i n Gomes-casseres(1990)研究指出勞力密集度高的廠商較易採取獨資的方式投資, Ch engchi U. 可能是勞力密集度高的公司創造就業機會,使當地政府較提供政策上的優惠措施, 所以本研究預期勞力密集度高的公司越傾向獨資,建立假說: H0g:勞力密集度高的臺灣廠商越傾向合資進入東協。 H1g:勞力密集度高的臺灣廠商越傾向獨資進入東協。. 第二節 估計方法與實證模型 本研究以臺灣廠商投資東協後選擇「獨資」或「合資」作為探討臺商對東協   24  .

(32)  . 投資進入模式依變項,是屬於 0 或 1 的二元變數(binary dependent bariable) ,應此 可以運用二元選擇模型(Binary Choice Model) ,也就是模型中的依變項只有 0 或 1 兩者取值的離散依變數模型。. 𝑃 𝑦𝑖 = 1 𝑥𝑖, 𝛽 = 𝑃(𝑦𝑖 = 1|𝑥0, 𝑥1, 𝒳2, … … . 𝒳𝑘)...........................................(公式 1). 而本研究則是採用其中的 probit 模型作為研究分析工具,Probit 模型主要是針. 政 治 大 為連續變數或間斷變數,而依變數𝑦𝑖為二元變數(0 或 1)時所使用的模型,而本 立 對統計資料中不適合採用線性模型時,用最大概似法來計算,即它是一個自變數𝑥!. ‧ 國. 學. 研究則是採用其中的 probit 模型作為研究分析工具,即是以 probit 估計技術密集度、 進貨來源、內銷比例、廠商規模、對外投資動機、技術來源、勞力密集度等 7 個. ‧. 自變項對於進入模式(獨資與合資)此二元依變項的影響。本研究模型如下:. io. sit. y. Nat. er. 𝑌 = 𝛼 + 𝛽! 𝑅&𝐷 + 𝛽! 𝑚𝑎𝑡𝑒𝑟 + 𝛽! 𝑖𝑛𝑝𝑢𝑡 + 𝛽! 𝑠𝑖𝑧𝑒 + 𝛽! motivation + 𝛽! tech +. al. n. v i n 𝛽! Labor + ε...............................................................................................(公式 2) Ch engchi U. 式中,R&D 表示技術密集度,即廠商當年研發支出佔全年營業額的比重。 mater 表示原料進貨來源,即廠商所使用的原料來自於臺灣的比重。 input 表示內銷比例,即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內銷當地國的比率。 motivation 表示對外投資動機,即廠商是以勞力為考量而投資東協的比率。 tech 表示技術來源,即廠商生產所使用的技術是來自於母公司的比率。 Labor 表示勞力密集度,即員工人數佔營業額的比率。   25  .

(33)  . 本研究將分三階段探討,第一階段探討 2007 至 2015 年間技術密集度等 7 個因素對 臺灣廠商對東協投資進入模式的影響,第二及第三階段以次貸風暴為節點,分別 探討 2007 至 2008 年間以及 2009 至 2015 年間各因素對進入模式的影響,並比較兩 者之間的變化。. 政 治 大 立 .  . .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6  . i n U. v.

(34)  .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本章將根據前章模型設定及假說,分為三個階段檢驗各變數基本統計量,並 透由 Eviews 9.0 軟體進行迴歸分析,首先針對第一、二階段各變項間的共線性進行 檢測,陳正昌(2011)認為各變數的相關性係以兩變數彼此的相關性絕對值作為評 斷標準,相關係數大於 0.8 則可能有共線性。本研究將以中度相關性 0.8 為檢驗標 準,若發現彼此相關性高於 0.8 的變數逐一刪除逐一立模型進行比較。其次是對三 個階段的結果進行統計檢驗。最後針對三個階段的結果進行分析探討。.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第一節 2007 至 2015 年統計分析 此階段主要瞭解 2007 至 2015 年間臺灣廠商投資東協的進入模式,為避免共線. ‧. 性影響結果先針對各變數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統計結果如表 5-1。. y. Nat. io. R&D mater input. R&D. 1.000. mater. 0.190 1.000. input. -0.039 -0.046 1.000. size. -0.011 -0.048 -0.170 1.000. motivation. 0.008 -0.043 -0.257 0.092. 1.000. tech. 0.012 0.031 -0.038 0.045. -0.264. 1.000. Labor. 0.060 -0.034 -0.113 0.183. 0.134. -0.020 1.000. n. Ch. engchi. motivation. er. 解釋變數. al. size. sit. 表 5-­‐  1 2007 至 2015 年各解釋變數相關係數矩陣表. i n U. v. tech. Labor. 註:R&D 表示技術密集度。mater 表示原料進貨來源。input 表示內銷比例。motivation 表示對 外投資動機。tech 表示技術來源。Labor 表示勞力密集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問 卷資料。.   27  .

(35)  . 經由表 5-1 相關係數矩陣表得知,各變數相關性皆很落於相關係數 0.8 區間內, 皆屬於低度相關,未達本研究所設定相關係數 0.8 以上刪除標準,本文將以上 7 個 變項皆納入模型中分析,得出統計結果表 5-2。 表 5-2 係以 probit 模型針對 2007 至 2015 年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之決定因素 的迴歸分析,以下將針對各自變項的結果進行說明: 在技術密集度方面估計值為負值,與預期不同,代表研發經費投入越高的廠 商不傾向獨資投資東協,可能是高研發支出的臺灣廠商為分攤研發經費傾向以合. 政 治 大 術密集度高低,並不是影響臺灣廠商選擇獨資或合資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 立. 資方式進入東協市場;惟此項變數未達顯著標準,顯示 2007 至 2015 年臺灣廠商技. ‧ 國. 學. 進貨來源(臺灣)方面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且達統計顯著,顯示 2007 至 2015 年間當原料進口來自臺灣時,臺商越傾向獨資進入東協市場,相反的若原. ‧. 料非來自臺灣則傾向合資,符合 Meyer(1998)觀點,需要當地原料時傾向以合資. io. sit. y. Nat. 進入該市場。. er. 內銷比率(當地國)方面估計值為負值,與預期相同,且統計達顯著,顯示. al. n. v i n 2007 至 2015 年間內銷當地國越高的臺商越傾向以合資方式進入市場,相反的外銷 Ch engchi U. 他國的臺商則傾向獨資進入市場。. 廠商規模方面參數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且達統計顯著值,顯示 2007 至 2015 年規模越大的廠商越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東協,因為規模越大的廠商越有 能力承擔投資風險,所以較願意以獨資方式投資東協,相反的廠商規模越小為分 散風險較可能採行合資方式。 對外投資動機(勞力)估計值為負,與預期不同,顯示 2007 至 2015 年間以勞 力為投資動機動機的臺商傾向以合資作為進入模式,非以勞力為動機投資的臺商   28  .

(36)  . 則傾向以合資方式進入市場,此結果與 Gomes-Cassers(1990)實證結果不一致, 為此統計分析並不顯著,顯示對外投資動機(勞力)並非 2007 至 2015 年間臺商投 資東協的決定因素。. 表 5-­‐  2  2 007 至 2015 年臺商對東協投資之決定因素   實證模型. 2007 至 2015 年模型. 解釋變數. 參數估計值 0.011. 截距. 政 治 大(0.185)** -0.387. 立. 學. (0.003) 0.001. ‧ 國. 技術密集度 進貨來源(臺灣). (0.001)***. ‧. -0.000. 內銷比例(當地國). Nat. io. sit. y. 0.002. (0.008)*** -0.425. v ni. n. al. er. 廠商規模. (0.001)***. 對外投資動機(勞力). Ch. e n g c h i U (0.099) 0.130. 技術來源(母公司). (0.138) 0.199. 勞力密集度. (0.008). McFadden R-squared. 0.051. Log likelihood. -461.204. 註:1.樣本數為 831 家廠商 2.(. )代表標準誤。. 3. *表 示 P<0.1, **表示 P<0.05,***表示 P<0.01。 4 .估計值為正表示獨資,負則表示合資。.   29  .

(37)  . 技術來源(母公司)方面參數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與 Fagre and Wells (1982)結論相同,顯示 2007 至 2015 年間技術來自母公司的臺商,因擁有技術所 以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東協市場,未擁有技術者則傾向合資,此統計結果不顯著, 顯示技術來源此一變數並非 2007 至 2015 年間臺商投資東協的決定因素。 勞力密集度方面估計值為正,與預期相同,勞力密集度表示廠商經營形態傾 向使用較多的勞動力,而東協地區屬於人口紅利較高之地區,故前往投資的臺商 多屬於運用較多勞工企業,此變數的正相關性顯示勞力密集廠商與獨資比率成正. 政 治 大. 比,此結果亦不顯著,顯示技術來源非 2007 至 2015 年間臺商投資東協的決定因素。. 立. ‧ 國. 學. 第二節 2007 至 2008 年統計分析. ‧. 本階段將以 2008 年次貸風暴為節點,以 probit 探討 2007 至 2008 年次貸風暴. sit. y. Nat. 前,各變數對於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的影響。 首先將針對 2007 至 2008 年各變. io. al. n. 表 5-3 如下:. er. 項間的共變性進行分析,並分析各變項間的相關性,得出各變項相關係數矩陣如. Ch. engchi. i n U. v. 表 5-3 2007 至 2008 年各解釋變數相關係數矩陣表 解釋變數. R&D mater input. size. R&D. 1.000. mater. 0.335 1.000. input. -0.077 0.170 1.000. size. -0.017 -0.105 -0.189 1.000. motivation. tech Labor. motivation -0.006 -0.085 -0.208 0.161. 1.000. tech. -0.175 0.096 0.056 0.045. -0.019. 1.000. Labor. 0.110 -0.040 -0.005 0.329. 0.076. 0.062 1.000. 註:R&D 表示技術密集度。mater 表示原料進貨來源。input 表示內銷比例。motivation 表示 對外投資動機。tech 表示技術來源。Labor 表示勞力密集度。   30  .

(3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 問卷資料。. 經由表 5-3 相關係數矩陣表得知,各變數相關性皆未落於相關係數 0.8 區間內, 皆屬於低度相關,未達本研究所設定相關係數 0.8 以上刪除標準,本文將以上 7 個 變項皆納入模型中分析,得出統計結果表 5-6。 表 5-4 係以 probit 模型針對 2007 至 2008 年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之決定因素 的迴歸分析,並比較此階段與其他兩個時期的相異性,以下將針對各自變項的結. 政 治 大 在技術密集度方面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代表 2007 至 2008 年間研發經 立. 果進行說明:. ‧ 國. 學. 費投入越高的廠商越傾向獨資投資東協,2007 至 2015 年整體為負相關,顯示在 2007 至 2008 年期間高研發支出的臺灣廠商為掌握技術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東協市場;. ‧. io. sit. Nat. 影響臺灣廠商選擇獨資或合資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 y. 惟此項變數未達顯著標準,顯示 2007 至 2008 年臺灣廠商技術密集度高低,並不是. n. al. er. 進貨來源(臺灣)方面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且與 2007 至 2015 年同為. Ch. i n U. v. 正相關,顯示 2007 至 2008 年間當原料進口來自臺灣時,臺商越傾向獨資進入東協. engchi. 市場,相反的若原料非來自臺灣則傾向合資,惟此項變數未達顯著標準,顯示 2007 至 2008 年間進貨來源來自臺灣比率高低,並不是影響臺灣廠商選擇獨資或合資進 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 內銷比率(當地國)方面估計值為負值,與預期相同,且統計達顯著,與 2007 至 2015 年同為負相關,顯示 2007 至 2008 年間內銷當地國越高的臺商越傾向以合 資方式進入市場,相反的外銷他國的臺商則傾向獨資進入市場。 廠商規模方面參數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與 2007 至 2015 年同為正相關,   31  .

(39)  . 顯示 2007 至 2008 年規模越大的廠商越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東協,惟此項變數未達 顯著標準,顯示 2007 至 2008 年間廠商規模大小,並不是影響臺灣廠商選擇獨資或 合資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 表 5- 4 2007 至 2008 年臺商對東協投資之決定因素 實證模型. 2007 至 2008 年模型. 解釋變數. 參數估計值 0.382 (0.557) 0.233 (0.065) 0.101 (0.004) -0.094. 截距 技術密集度 進貨來源.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內銷比例. (0.004)* 0.176 (0.029). Nat. -0.983. y. 對外投資動機. sit. (0.288) 0.749. 勞力密集度. Ch. iv n U-0.538. (0.471). n. al. er. io. 技術來源. ‧. 廠商規模. engchi. McFadden R-squared. (0.034) 0.050. Log likelihood. -401.126. 註:1.樣本數為 115 家廠商 2.( )代表標準誤。 3. *表 示 P<0.1, **表示 P<0.05,***表示 P<0.01。 4 .估計值為正表示獨資,負則表示合資。. 對外投資動機(勞力)估計值亦為負,與預期不同,顯示 2007 至 2008 年間 以勞力為投資動機動機的臺商傾向以合資作為進入模式,非以勞力為動機投資的   32  .

(40)  . 臺商則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市場,與 2007 至 2015 年間同為負相關,為此統計分析 並不顯著,顯示對外投資動機(勞力)並非 2007 至 2015 年間臺商投資東協的決定 因素。 技術來源(母公司)方面參數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與 2007 至 2015 年 間皆為正相關,顯示 2007 至 2008 年間技術來自母公司的臺商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 東協市場,惟此統計結果不顯著,顯示技術來源此一變數並非 2007 至 2008 年間臺 商投資東協的決定因素。. 政 治 大 關,顯示在 2007 至 2008 年間勞力密集度高的廠商較傾向獨資,惟此統計結果亦不 立 勞力密集度方面估計值為負,與預期不同,2007 至 2015 年間整體則呈現正相. ‧.  . ‧ 國.  . 學. 顯著,顯示勞力密集度此一變數並非 2007 至 2015 年間臺商投資東協的決定因素。. sit. y. Nat. 第三節 2009 至 2015 年統計分析 n. al. er. io. 本階段將探討 2009 至 2015 年次貸風暴後,各變數對於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 i n U. v. 的影響,首先將針對 2009 至 2015 年各變項間的共變性進行分析,並分析各變項間. Ch. engchi. 的相關性,得出各變項相關係數矩陣如表 5-5 如下:. 經由表 5-5 相關係數矩陣表得知,各變數相關性皆很落於相關係數 0.3 區間 內,皆屬於低度相關,未達本研究所設定相關係數 0.8 以上刪除標準,本文將以上 7 個變項皆納入模型中分析,得出統計結果表 5-6。.   33  .

(41)  . 表 5-­‐5     2009 至 2015 年各解釋變數相關係數矩陣表   解釋變數. R&D. mater input. Size. R&D. 1.000. mater. 0.007. input. -0.038 -0.077 1.000. size. -0.011 -0.040 -0.168 1.000. motivation tech. Labor. 1.000. motivation 0.007. -0.030 -0.264 0.083. tech. 0.021. 0.021. Labor. 0.057. -0.027 -0.122 0.174 立. 1.000. 治 -0.024 -0.051 0.045 政 大. 1.000. 0.127. -0.024 1.000. ‧ 國. 學. 註:R&D 表示技術密集度。mater 表示原料進貨來源。input 表示內銷比例。motivation 表示 對外投資動機。tech 表示技術來源。Labor 表示勞力密集度。.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 2008 年至 2016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 問卷資料。. sit. y. Nat. n. al. er. io. 表 5-6 係以 probit 模型針對 2009 至 2015 年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之決定. i n U. v. 因素的迴歸分析,並比較此階段與其他兩個時期的相異性,以下將針對各自變項 的結果進行說明:. Ch. engchi. 在技術密集度方面估計值為負值,與預期不同,與 2007 至 2008 年相關正值不 同,惟與 2007 至 2015 年相關性相同皆為負值,顯示 2008 年次貸風暴後高技術密 集度的廠商傾向合資投資東協,可能出於投資風險考量,以合資方式進入東協市 場可以分攤研究經費支出,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惟此項變數未達顯著標準,顯 示 2009 至 2015 年間臺灣廠商技術密集度高低,並不是影響臺灣廠商選擇獨資或合 資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 進貨來源(臺灣)方面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且與 2007 至 2008 年間及   34  .

(42)  . 2007 至 2015 年間相關值皆為正且達顯著,2008 年次貸風暴前後當原料進口來自臺 灣時,臺商皆傾向獨資進入東協市場,顯示雖然投資環境改變但當原物料來自母 國時,臺商傾向以獨資方式提高對原物料來源掌控性,確保自身獨特的生產模式。 內銷比率(當地國)方面估計值為負值,與預期相同,且 2007 至 2008 年及 2007 至 2015 年間相關值皆為負且達顯著,2008 年次貸風暴前後內銷當地國比率高 的臺商皆傾向以合資方式進入東協市場,顯示若臺商以投資當地國為目的因對於 市場不熟悉,會以合資方式瞭解市場並獲得進入當地市場的優勢,並不會因為投. 政 治 大 廠商規模方面參數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達統計顯著值,此變項係 2009 立. 資環境變差而改變。. ‧ 國. 學. 至 2015 年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且 2007 至 2008 年及 2007 至 2015 年間相關值皆為正,顯示不論 2008 年投資環境是否改變,規模大的臺商皆傾向以. ‧. 獨資方式進入東協。. y. Nat. io. sit. 對外投資動機(勞力)估計值為負,與預期不同,2007 至 2008 年及 2007 至. er. 2015 年間相關值皆為負,顯示不論 2008 年投資環境是否改變,以勞力為投資動機. al. n. v i n 的臺商皆傾向合資進入東協市場,非以勞力為動機投資的臺商則傾向以合資方式 Ch engchi U. 進入市場;惟此項變數未達顯著標準,顯示 2009 至 2015 年間以勞力為投資動機並 非影響臺灣廠商選擇獨資或合資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 技術來源(母公司)方面參數估計值為正值,與預期相同,2007 至 2008 年及 2007 至 2015 年間相關值皆為負,惟僅有 2007 至 2015 年間達統計顯著性,顯示此 變項係 2007 年至 2015 年間臺商進入東協的決定因素,技術來源若來自於臺灣母公 司,為避免技術外流傾向以獨資方式進入市場。 勞力密集度方面估計值為正,與預期相同,與 2007 至 2008 年相關負值不同,   35  .

(43)  . 惟與 2007 至 2015 年相關性相同皆為正值,三個階段皆不顯著,顯示勞力密集度並 非決定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 表 5-­‐6  2 009 至 2015 年臺商對東協投資之決定因素   實證模型. 2009 至 2015 年模型. 解釋變數. 參數估計值 0.034. 截距. (0.2)** -0.318. 技術密集度. (0.004) 治 政 大0.009. 進貨來源(臺灣). 立. (0.001)***. ‧ 國. 學. -0.000. 內銷比例(當地國). (0.001)***. ‧. 0.006. 廠商規模. sit. y. Nat. (0.008)*** -0.449. (0.080). n. al. er. io. 對外投資動機(勞力). 技術來源. Ch. engchi. v i0.094 n U. (0.146)*** 0.121. 勞力密集度. (0.009) McFadden R-squared. 0.050. Log likelihood. -401.126. 註:1.樣本數為 716 家廠商。 2.( )代表標準誤。 3. *表 示 P<0.1, **表示 P<0.05,***表示 P<0.01。 4 .估計值為正表示獨資,負則表示合資。.   36  .

(44)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主要想瞭解並探討 2007 至 2015 年間影響臺灣廠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的 決定因素,並區分為 2007 至 2008 年及 2009 至 2015 年兩個時期,藉以比較 2008 年次貸風暴前後,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的差異與變化,僅依據前述實徵結果歸 納結論,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整體而言技術密集度並非臺商投資東協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與 Hennnart and. 治 政 大 Park(1993)研究結果不符,技術密集度無法作為解釋臺商投資東協的因素。惟可 立 ‧ 國. 學. 發現 2007 至 2008 年次貸風暴前技術密集度較高的廠商與獨資比率相對較高呈現正 相關,而 2009 年次貸風暴發生後技術密集度高的廠商則傾向合資,可能是次貸風. ‧. 暴後為因應國際投資環境改變,較多臺商傾向以合資方式作為因應策略,以降低. sit. y. Nat. 研發成本與投資風險,惟此兩個階段亦未達顯著,無法作為兩個階段臺商投資東. n. al. er. io. 協進入模式決定因素。. i n U. v. 就進貨來源而言,進貨來源是否來自於臺灣是影響臺商決定是否以獨資方式. Ch. engchi. 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符合 Meyer(1998)年看法,為取得當地原料廠商傾向 以合資進入市場,且 2008 年次貸風暴發生前後皆是如此,可能是原料來自臺灣的 產生具有產業或技術獨特性,較無法使用其他地區或國家的原料,遂傾向以獨資 方式進入市場,且不因投資環境變化而改變,以確保原料及技術的決定權。 在內銷比率方面,若以臺商內銷當地國為主進行投資則傾向合資,反之則傾 向獨資,且 2008 年次貸風暴前後內銷比率的高低是臺商投資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 因素,顯示以 2007 至 2015 年間以內銷為主的臺商傾向透由與其他人合資方式取得 進入市場的優勢,除東南亞國家政策鼓勵外,透由與當地企業合作可獲得更多市   37  .

(45)  . 場資訊,降低失敗風險。 廠商規模方面,整體而言臺商規模越大越傾向獨資進入東協市場,規模越大 的臺商越有實力承擔投資風險且與該國政府談判獲得最大利益,惟此一結果在次 貸風暴前(2007 至 2008 年)並非主要決定因素,可能是因為次貸風暴後規模越大 的廠商越強調股權的控制權,以避免造成投資策略上的分歧與衝突,而規模較小 的廠商因無法承擔投資損失遂傾向合資降低風險。 整體而言以勞力為投資動機的臺商較亦選擇合資方式,惟此一結果並非主要. 政 治 大 但越是以勞動力為考量的臺商越傾向合資,可能因為隨著東南亞經濟條件的改善 立. 決定因素,顯示在次貸風暴前後臺商並非以勞動力作為進入東協市場的考量因素,. ‧ 國. 學. 工資成本墊高,臺商逐漸傾向以合資方式降低成本。. 在技術來源是否來自母公司,整體而言並非主要決定因素,惟 2008 年次貸風. ‧. 暴後(2009 至 2015 年)技術來源來自母公司的臺商較傾向採取獨資進入東協市場,. y. Nat. io. sit. 顯示為保護自身市場獨特性強化競爭優勢,臺商逐漸強調對於技術的掌握,技術. er. 來自母公司的臺商越傾向選擇獨資進入市場,避免技術優勢流失。. al. n. v i n 勞力密集度方面皆未達顯著值,顯示企業是否為勞力占比較高的產業並非投 Ch engchi U. 資東協地區的決定因素,惟相關值為正,勞力占比較高的企業傾向獨資投資東協 地區,可能是臺灣廠商對於東南亞地區相對其他國家而言較為瞭解,較無需透由 合資方式降低進入市場風險。. 綜合上述, 「進貨來源」 、 「內銷比例」 、 「廠商規模」等三大因素,是影響我國 廠商赴東協投資進入模式的主要決定因素,而 2007 至 2015 年「內銷比例」皆是主 要影響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之一,凸顯臺商對東協國家投資除外銷考量外,當地 內需市場一直都是臺商的主要考量因素,「技術來源」則 2009 至 2015 年則轉為主   38  .

(46)  . 要決定因素之一,值予關注者「廠商規模」在 2007 至 2008 年間並非顯著決定因素, 2009 至 2015 年間是顯著的且整體而言是顯著的,顯示「廠商規模」在次貸風暴後 「廠商規模」成為臺商進入東協市場的決定因素之一。.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本研究資料來源是經濟部投審會 2008 至 2016 年期間發佈之「對海外投資事業 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 ,屬於以投資現況調查報告次級資料,內容以企業現況為. 政 治 大. 主,並非針對臺商選擇進入東協地區的決定因素所做的問卷,如此廣泛性的調查. 立. 研究較難對某議題進行深入分析,容易造成研究高效度而低信度,雖能找出影響. ‧ 國. 學. 臺商,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臺商投資進入模式進行問卷設計,透由蒐整過往研. ‧. 究者發掘之變項進行題目編撰,並透由因素分析方式開發具研究信、效度之問卷,. sit. y. Nat. 如此除可進一步瞭解影響臺商投資國外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外,更可具有信度,. io. al. er. 推廣至未來的各項研究中。. v. n. 此外此次研究中可主要是針對實際調查年度 2007 至 2015 的投資東協廠商進行. Ch. engchi. i n U. 各年度的橫斷研究,並以 2008 年次貸風暴作為節點分析前後差異,但皆非追蹤性 研究,僅能判斷兩時期的可能差異,若能以隨機抽樣方式針對部分廠商進行追蹤 研究,如此更能找出各廠商在面對各時期投資環境變化時所選擇的投資策略,以 作為政府政策輔導協助的參考。.         39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 教師為全班選定一個原因,並為各組選 定其中一個解決方法,著各組就該解決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譚志忠 (1999)利用 DEA 模式研究投資組合效率指數-應用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也紛紛投入 RFID 安全性的研究,2003 年首先由 Weis 等 學者提出了 RFID 認證協定之論文,開啟了 RFID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