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發展-以2012年MBC罷工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發展-以2012年MBC罷工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昌德博士. 政 治 大. 立 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發展-. ‧ 國. 學. 以 2012 年 MBC 罷工為例. ‧.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 Public TV Union Movement:. Nat. n. al. er. io. sit. y. The Case Study of MBC Strike in 2012.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田育志 中華民國一○三年九月. i.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3) 謝辭 (本論文榮獲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 2013 年李瞻教授新聞研究論文獎) 終於到了撰寫謝辭的時刻,如同大部分的人一樣,打開空白的 word 檔卻不 知從何開始,亦不知該如何結束。 首先,感謝昌德老師在我研究所期間對我的一切關照、教導以及砥礪;從老 師的助理到論文的指導學生,四年多來我逼迫老師計畫進度、老師逼迫我論文進 度的互相折磨終於能告一段落。謝謝老師願意接納我選擇了一個我們師生倆都不 甚熟悉的研究題目,飛到韓國蒐集資料、聽著不懂的韓文訪談,最後完成這份論 文,除了再次說聲「謝謝老師」之外,實在是沒有其他言語能表達我的心意。 謝謝一口答應擔任論文口委的阿三老師與麗雲老師,從我一進入研究所到畢 業的求學路上,不斷地給我鼓勵。謝謝阿三老師總是能一眼指出我在論文寫作上 不夠精細之處,讓我更戰戰兢兢地去思考一篇學術論文不僅只是完成碩士學位的 必要條件而已,還帶有對研究對象的責任。謝謝麗雲老師總是那麼溫柔卻又有力 道地提醒我論文不足之處,在大學時第一次接觸的傳播課程就是旁聽了老師的 課,直到畢業論文也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真的是很有緣份的一件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除了三位老師之外,還要感謝在政大求學期間所修過課的每一位老師,謝謝 各位老師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分享對學術研究的精闢見解,不斷磨練我的思辨能. Nat. y. sit. n. al. er. io. 力,能在政大傳院完完整整念了四年,實在是既紮實又奢侈的享受。其中,要特 別謝謝讓我連續兩年擔任傳播導論課助的蔚文老師,或許老師不知道,但在我迷 惘時總會因為老師的幾句話語而獲得勇氣、獲得救贖,謝謝老師讓我在這四年間 學會了怎麼認識自己。以及,在大大小小活動中幾次合作過的梅芳助教、正華助 教與媛齡助教,謝謝助教讓我在就學期間擁有不同的嘗試、獲得不同的經驗,豐 富我在政大的學生生活。. Ch. engchi. i n U. v. 謝謝依潔姐姐總是那麼關心我,謝謝室友鈞彥陪我聊心事聊韓樂聊東聊西, 謝謝鴻邦學長在我焦慮時聽我抱怨的 Men’s talk,謝謝小胖、棻棻、Ricky、品 嘎、佩諭、凱西、Peggy、宇萱、Eva、詣筑、好利、雅晴、小青、康康、伊蕙各 位 99 級的同學,還有在大勇 409 研究室一起打拚的學長姐學弟妹,和大家上課、 吃飯、聊天、互相打氣的日子何其美好。 還有謝謝在傳學鬥一起為媒改奮鬥同時吃喝玩樂(?)的夥伴們,美靜、昶 宏、淳予、旭伶、麗晶、詩欣、永達、嘉寧、林昱、馨慧、涵文、雅茜、婷方、 彥瑜、映昕、宇軒、峯源、螢萱、雅云、嘉真、伊萱、菀欣,和大家開會、上街、 討論每周媒體大事、寫文章做懶人包等等,現在想起還是十分激動與熱血。另外 還有一起在媒改路上合作努力過的老師、學長姐,從前輩們的身上學習到許多, 也意識到自己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更加努力。 iii.

(4) 謝謝慶智老師,沒有老師在韓文課堂上的教導,我也沒有能力處理韓國的題 目;當然還有在課堂上吵吵鬧鬧的同學,能和各位美麗的姐姐以及忙內一起上 課,讓我總是期待每個星期一晚上與大家的相遇。更要感謝因韓文課而變熟的阿 年,謝謝你每次的當頭棒喝與心情分享,同為水瓶座我想不用多說什麼你會懂的。 再來就是常常陪我聊天的山上孩子下下、黃黃、筠筠,帥氣機師 keke,boss、 Peter、比利、雅婷,還有同船人 Sean,謝謝你們忍受我的嘮叨,在我鬼打牆時幫 我加油打氣,在我做蠢事時一針見血道破卻又接著幫我煩惱下一步該怎麼辦;雖 然不能常常見面,但總能感受到你們的關心與陪伴。 最後,則是要感謝最親愛的家人,謝謝媽媽還有弟弟在我四年求學期間給予 我的包容,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念我想念的書、寫我想寫的論文。最後的最後,要 把這份論文獻給在天上的爸爸,雖然您在碩二時離開了我們,但其實在我心中您 永遠都在,謝謝您和媽媽給了我生命,照顧我長大,這 24 年當您的兒子是我這 輩子最幸運最幸福的事。. 立. 政 治 大. -《소녀시대,다시 만난 세계》. ‧. ‧ 國. 學. 「알 수 없는 미래와 벽 바꾸지 않아, 포기할 수 없어」.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5) 摘要 韓國公共電視之一的 MBC,因新聞報導立場不公、社長金在哲利用人事權 力不當解雇批判執政黨的製作人與記者,造成 MBC 喪失公正放送的意義,員工 為捍衛公共電視的價值,在工會的帶領下,於 2012 年 1 月底展開長達 170 天的 罷工。為了解這場罷工的前因後果,以及對台韓媒體工會運動帶來的意義,本研 究透過深度訪談與次級資料分析,檢視 2012 年 MBC 罷工的事前、事中與事後經 過。 研究發現,導致 MBC 工會發起罷工的事前原因,來自於 MBC 政治朋黨化 下親執政黨立場的管理階層,與李明博政府欲將 MBC 私有化而影響 MBC 節目 內容走向的舉動,破壞了 MBC 身為公共電視應保有的「公正放送」價值。而罷 工當時,MBC 工會成員的高度參與,社會大眾與其他媒體工會的聲援,促使這 場罷工得以延續長達 170 天。可惜的是,罷工結束後,MBC 不僅無力保障公正 放送,阻止 MBC 的政治朋黨化與私有化,更造成勞資間原有的團體協約中斷; MBC 工會認為,短期之內可藉由社長選任制度的改革著手,而長期則要仰賴執 政者對公共電視獨立地位的認可,才有希望達到公正放送的目標。.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另外,這場為捍衛「公正放送」而展開的罷工行動,也可發現除了薪資與福 利之外,媒體工作者的「專業價值」也是工會在意的勞動條件;這就是本研究在 分析 2012 年 MBC 罷工後,所觀察到工會在「民主性功能」的展現。同時,民主. Nat. sit. y. 性功能也是未來台灣學術研究上,可以用以分析媒體工會的另一觀點。. n. al. er. io. 關鍵字: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公正放送、MBC 罷工、政治朋黨化、公共電 視私有化、民主性功能。. Ch. engchi. v. i n U. v.

(6) ABSTRACT As one of the public TV networks in Korea, MBC has lost the impartiality of broadcasting for its biased news reports and the unfair dismissal by the MBC’s president, Kim Jae-Chul, of producers and journalists who criticized the government. For protecting the value as a public TV, MBC employees ,led by the MBC union, started a 170-day strike in January, 2012.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is strik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media union movement both in Taiwan and Korea,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the causes, the process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trike b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a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data, the causes of the strike were due to political factions of MBC’s executive management and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MBC by Lee Myeong-Bak Administration; those two causes destroyed the impartiality of broadcasting, which was the central value that the public TV was supposed to protect. The.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trike had continued for 170 days with a high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from the MBC union and the supports from other media unions and the citizens. Unfortunately, after the strike, MBC was still neither able to protect the impartiality of broadcasting nor to mainta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ract between the union and the management. Talking about the protecting of the impartiality of broadcasting, the MBC union considered that it could be a. Nat. al. er. io. sit. y. short-term target to reform the election system of president in MBC, but in the long-term, it needs the ruler to take the public TV as an independent media.. n. Besides, through the strike which was started by protecting “the impartiality of broadcasting”, we can find out that not only the wage and welfare, but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of media workers is the working condition that a union will be concerned about. And it’s so-called “the function of democracy” of the union which is a research finding by analyzing the MBC strike in 2012. Furthermore, the academic circle in Taiwan can also take the function of democracy as another viewpoint to analyze the media union.. Ch. engchi. i n U. v. Keywords: Korean public TV union movement, the impartiality of broadcasting, MBC strike, political faction, the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TV, the function of democracy.. vi.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韓國政治、媒體與公共電視之發展 .................................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章節安排 ............................................................................... 6 一、 研究目的 ............................................................................................... 6 二、 章節安排與韓文體例說明 ..................................................................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10 第一節 韓國勞工運動 ......................................................................................... 10 一、 政治與勞工運動 ................................................................................. 10 二、 韓國廣電工會運動史(1987-2007) ............................................... 17 第二節 工會功能與類型 ..................................................................................... 21 一、 工會功能 ............................................................................................. 21 二、 工會類型 ............................................................................................. 2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三節 「專業」工作者與工會......................................................................... 28 一、 媒體工會與專業自主......................................................................... 29 二、 基爾特社會主義 ................................................................................. 30 第三章 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 33 第一節 研究問題.................................................................................................. 33.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4 第四章 2012 年 MBC 罷工之分析 .............................................................................. 38 第一節 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大事紀與分析................................................ 38 第二節 公共電視的政治朋黨化與私有化 ........................................................ 51 一、 偏袒執政黨的節目內容 .................................................................... 51 二、 偏執政黨的管理階層......................................................................... 55 三、 社長任選制度受政治力箝制 ............................................................ 59 四、 政治朋黨化與私有化破壞「公正放送」導致罷工....................... 61 第三節 MBC 工會與各方在罷工期間的互動 .................................................. 64 一、 工會成員全力投入罷工 .................................................................... 64. Ch. engchi. i n U. v. 二、 節目停播與社會大眾聲援 ................................................................ 66 三、 其餘媒體工會加入罷工 .................................................................... 72 四、 在野黨在國會選舉失利拖延罷工戰線 ........................................... 74 第四節 罷工後的下一步 ..................................................................................... 76 一、 無法保障公正放送 ............................................................................. 76 二、 無力阻擋管理階層偏頗執政黨的情況 ........................................... 77 三、 團體協約中斷 ..................................................................................... 78 四、 改革社長任選制度的冀望 ................................................................ 80 vii.

(8) 五、. 要達到公正放送的長遠目標:執政者的意志最重要 ..................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5 第一節 2012 年罷工中的 MBC 工會 ................................................................. 85 一、 捍衛公正放送的專業價值 ................................................................ 85 二、 為了全民福祉挺身而出的民主性工會 ........................................... 87 三、 新科技的助力與總統大選的阻力 .................................................... 8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 91 一、 站在台灣觀看韓國的公共電視工會運動 ....................................... 91 二、 反思台灣的公共電視工會運動 ........................................................ 92 參考文獻........................................................................................................................... 98 中文資料 .................................................................................................................. 98 韓文資料 ................................................................................................................ 100 英文資料 ................................................................................................................ 101 附錄 ................................................................................................................................. 103 MBC 基本資料....................................................................................................... 10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一、 公司簡介 ........................................................................................... 103 二、 員工人數 ........................................................................................... 104 三、 財務狀況(首爾 MBC) ................................................................. 104 訪綱......................................................................................................................... 105 一、 MBC 工會幹部訪綱 ......................................................................... 105.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 KBS 工會幹部訪綱 .......................................................................... 107 三、 全國言論勞動組合(全國媒體工會/NUMW)幹部訪綱 ........ 108 四、 韓國記者協會訪綱 ........................................................................... 109 五、 民主言論市民聯合會訪綱 .............................................................. 110 廣播民主化運動史主要活動大事紀 .................................................................. 111. Ch. engchi. viii. i n U. v.

(9) 表次 表 1:工會組織模式與服務/商業模式對照………………………………………27 表 2:受訪者資料……………………………………………………………………35 表 3: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特性…………………………………………………40 表 4:韓國公共電視工會運動大事紀………………………………………………41 表 5:2011 年 MBC 不公正報導重要事例…………………………………………5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x. i n U. v.

(10) 圖次 圖 1:工會主義的幾何圖形…………………………………………………………28 圖 2:MBC 工會架設在 Youtube 上的影音列表-「MBC Freedom」……………69 圖 3:MBC 工會以「MBC Freedom」為題,創作罷工主題曲,並在首爾站拍攝的 主題曲 MV……………………………………………………………………70 圖 4:MBC 工會以「MBC Freedom」為題,創作罷工主題曲,並在 MBC 大樓拍 攝的主題曲 MV………………………………………………………………70 圖 5:MBC 工會架設的「罷工頻道 M」 ,在頻道中更新罷工新聞………………71 圖 6:KBS 工會在 Youtube 上創立的頻道,左上角 logo 即為「Reset KBS」字 樣………………………………………………………………………………72. 立. 政 治 大. 圖 7:KBS 工會拍攝的主題曲《쏘쿨》(So Cool)MV…………………………72.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自 2012 年 1 月底開始,韓國四大全國性廣播機構之一─文化廣播公司(MBC 電視台/文化放送株式會社)的工會罷工至今,已經過了兩個半月,天數超越 1992 年的 50 日紀錄,成為開台以來為時最長的罷工行動。 距離 2010 年 5 月的總罷工後,時隔 1 年 8 個月,MBC 工會又發起了今年年 初的罷工;這兩次的行動,皆是為了抗議社長金在哲的不當管理。金在哲 2010 年初空降上任時,MBC 工會曾發動一次長達 37 日的罷工,表達對其干涉報導走. 政 治 大 向、箝制新聞自由,以及安插親近當權者的人員進入 MBC 各部門擔任高層,影響 立 新聞產製的不滿;在當時罷工行動結束後,金在哲雖幾次與工會協商,但因其對. ‧ 國. 學. 工會的不信任,始終讓 MBC 工會不甚滿意。. ‧. 2011 年 11 月,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於韓國國會通過,向來以批判 政府著稱的 MBC,罕見地直接以總統李明博的發言做為新聞頭條,並隱匿 FTA 可 能對韓國帶來負面影響的報導,之後如李明博私宅風波等新聞都輕描淡寫地帶. Nat. n. al. er. io. sit. y. 過,再次讓 MBC 工會感到背後政治力量的干涉,於是發起了這一波罷工,要求親 黨色彩明顯的空降社長金在哲下台。. v. 而 2012 年 3 月 29 日,同樣以罷工來聲援 MBC 的韓國公共電視「韓國放送公 社(KBS)」工會製作了一則新聞節目,透露總理室公職倫理支援官室的紀錄和 有關的報告在內共 2,619 份檔案,顯示政府從 2008 年至 2010 年期間進行了約 2, 600 多項非法監察活動。上至警察廳長、大企業總裁,下至一般民眾,都是監察 對象;更重要的是,檔案亦顯示青瓦台(即韓國總統府)指示公職倫理支援官室, 對 KBS、YTN、MBC 電視台高級人員換人情況予以緊密關注。. Ch. engchi. i n U. 上面這段文字,是我在 2012 年 4 月初,替參加的社團(傳播學生鬥陣)寫 給《台灣立報》的媒體議題評論稿件開頭。當初決定選擇韓國公共電視罷工為題, 一來是因為平時就熱愛韓國影視節目,在這波罷工中,許多綜藝節目與戲劇皆因 此停播,身為觀眾的我有好一陣子都為了吃飯時該看什麼節目而煩惱;而在了解 MBC1罷工原因之後,也好奇為何韓國媒體工會能以大規模罷工來表達自身不 滿。相較之下,台灣的媒體工會卻鮮少如此,並非台灣勞工沒有罷工經驗,只是 1. 文化放送株式會社,韓文為「문화방송 주식회사」,英文則是「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故簡稱為「MBC」;本文中皆使用「MBC」此簡稱來書寫。 1.

(12) 針對媒體產業來說,自從有工會以來就從未使用過罷工的手段。不過這份好奇心 因為 MBC 罷工結束後就沒有再繼續探尋下去了。 2012 年底,旅韓獨立記者楊虔豪經 weReport 平台的募款後,完成《MBC 罷 工抗爭深入追蹤》 ,此篇調查報導一出,將 MBC 罷工的事發經過全面性地介紹給 讀者。文中先由李明博(이명박)上台並選派金在哲(김재철)擔任 MBC 社長 導致新聞不公正報導頻頻出現寫起,明確指出政治干預、新聞變質導致 MBC 發 起罷工,接著敘述罷工結束後資方雷厲風行地整肅手段,與回顧 MBC 工會成立 以來的 11 次罷工始末與結果;第二部分則專訪 MBC 前主播辛京珉(신경민)、 MBC 罷工時的工會委員長鄭泳夏(정영하)以及成均館新聞放送學系教授權相 禧(권상희),透過三人對此次罷工的看法,做深入的正反陳述;最後比較平面 媒體在報導 MBC 罷工的差異,以及提出 2012 年底的總統大選將是媒體抗爭與政 治之間的關鍵為全文作結。. 政 治 大. 看到這篇調查報導時心裡是既興奮又激動的,興奮的是整整 30 頁的文章看 下來,對於 MBC 罷工以及韓國媒體狀況有了更多的認識。在《MBC 罷工抗爭深 入追蹤》發布之前,關於 MBC 罷工的中文資料大多是零星的新聞,像這樣以調 查報導方式撰寫,對於先前曾關心過事件的我來說,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資料來. 立. ‧ 國. 學. 源;而激動的是,文章中描寫的罷工過程以及 MBC 工會成員談到罷工動機,透. ‧. 露出對 MBC 以及公共電視(공영방송,漢字:公營放送)的想像,都能讓人感 受到罷工時的那股衝勁、熱血與身為媒體人的責任。. Nat. y. sit. n. al. er. io. 此時回想起之前寫過的文章,深深覺得只停留在對 MBC 罷工的事發描述實 在有些可惜;而且當時罷工尚在進行當中,未能有機會窺探罷工全貌,如今罷工 已經結束,又有像《MBC 罷工抗爭深入追蹤》的報導替此事件做了整理,若能 在學術研究上,以 2012 年的 MBC 罷工為個案來分析,不僅能更有系統性地檢視 韓國媒體工會與工會運動,對於未來相關的研究,也能做個起頭,甚至能提供給 台灣的媒體工會上做參考,增添實務上的意義。. Ch. engchi. i n U. v. 於是本文就將以「2012 年 MBC 罷工」為個案,探討這場罷工行動的前因後 果,並試圖從中分析作為主角的 MBC 工會所扮演的角色;同時,楊虔豪在《M BC 罷工抗爭深入追蹤》一文中所專訪的三位受訪者,不約而同都提及「公共性」 與罷工的關係,這也將是本文切入此次罷工事件的另一個角度。. 第二節 研究背景-韓國政治、媒體與公共電視之發展 如前所述,MBC 罷工事件牽涉到的,不只是發起罷工的 MBC 工會,還有 MBC 做為媒體、做為公共電視而與政治力盤根錯節的關係;從中拉出三個角色 來分析,即是政治、公共電視與工會。於是,在研究背景的部分,將先整理韓國 2.

(13) 政治對於媒體及公共電視的扶植、掌控與介入,以便之後能更有歷史性地來分析 2012 年的 MBC 罷工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加強了美韓間的軍事同盟關係,但美國為了在東亞 設立圍堵共產主義的陣線,單向對韓國進行的軍事與經濟援助,也促使日後軍人 在韓國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遽增。1961 年,原為軍事少將的朴正熙(박정희) 發動政變奪取統治權,建立官僚體系與政黨,同時宣布戒嚴以剷除反對勢力(倪 炎元,1995:47-51、77-79)。 而以武力控制社會的軍人政權,不但缺少與社會間的聯繫,在執政正當性上 也受到懷疑;軍人官僚體系於是由 1960 年代起,強硬介入國家經濟發展政策, 扶植大型企業集團,並根據國家利益制定政策(李慶臻、金吉龍,1995:34-62, 。即使是 1960 年代末期,美國為拉攏中共以防堵蘇聯, 轉引自林麗雲,2005:15) 進而減少對台灣的支援以及削弱在韓國的軍事部屬,韓國領導者仍以國家安全為 由,強制大型企業集團須配合軍事需要,參與重工業發展,以強化軍事統治 (Lee, 1997: 144-14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同時,具有宣傳效果、適合散播意識形態的大眾傳播媒體也成為軍人官僚體. ‧. 制政權下,被國家牢牢掌握的對象。為了杜絕媒體散布影響政權正當性的言論, 1961 年朴正熙一上台,就施行「淨化」 (purify)媒體行動,以「建立新的新聞制 度與發展真正的民主媒體」為由,在原有的 1,600 多家媒體中,吊銷近 3/4 的媒 體執照,僅有 485 家存活下來(Youm, 1998: 173)。. y. Nat. sit. n. al. er. io. 1960 年代,韓國開始發展電視制度時,國家也強力介入,並建立起「官控 商營」的制度來控制電視。1961 年,原本僅做廣播節目的國營電台韓國放送公 社(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KBS2)在國家的指示下創立電視頻道, 成為韓國第一家電視台,主要任務為發揚文化、為國宣傳,其實就是國家的宣傳. Ch. engchi. i n U. v. 機器;另外,受國家扶植的三星集團(삼성그룹)及另一家報刊,也在國家特許 下,先後成立東洋電視台(TBC)與文化放送電視台(MBC),但這兩家電視台 都需配合國家政策,受國家支配(林麗雲,2005:16;黃意植,2014:52)。 然而,軍人官僚政權雖以強烈作風掌控經濟與文化,韓國社會仍不斷出現反 抗行動;例如 1960 年,學生集結反抗軍人政權,後被朴正熙以軍隊鎮壓。1972 年,朴正熙藉著美國撤軍一事,修改憲法延長自己的總統任期時,引來許多社會 團體(如:宗教、學生與勞工團體)抗議,強調反對高壓統治,要求建立民主制 度,而勞工權益與媒體改革也從此時開始受到重視(Han, 2001: 125;Na, 2001: 482-483; 藍科正、李鋒燮,1995:32-33;林麗雲,2005:16)。 社會上對政府的不滿聲浪也包含了對官方掌控媒體的批判,1973 年韓國社 2. 韓國放送公社,韓文為「한국방송공사」,英文則是「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 ,故簡稱為 「KBS」;本文中皆使用「KBS」此簡稱來書寫。 3.

(14) 會發表宣言,認為媒體與政治人物均應覺醒。1975 年, 《東亞日報》 (동아일보) 記者出面要求官方不要再對報社進行檢查,結果慘遭韓國政府資遣該報 132 名記 者作為報復,還施壓企業不准在該報刊登廣告,造成《東亞日報》廣告版被迫留 白出刊;民眾不滿政府作為,紛紛捐款支援該報(Kwak, 2003: 239-240;林麗雲, 2005:16-7;朱立熙,1991:78),可見 1970 年代末期,韓國社會團體對於政府 控制媒體的不滿。 另外,朴正熙在執政期間推動的 KBS 轉型,奠定 KBS 至今的民眾付費收看 方式。渴望永久執政的朴政熙雖透過 1972 年的《維新憲法》 (유신헌법)修法, 得以無限期連任總統,卻擔心韓國人民對獨裁政權的政治宣傳反感,於是在 197 3 年將 KBS 由「國有電視台」改為「公共電視台」,試圖藉此轉移民眾對《維 新憲法》的注意力;但也因強調 KBS 是全民共有的公共機構,便將 KBS 的財政 來源由原本的政府直接補助,修改為向民眾收取收視費(License fee) ,成為韓國 民眾持續至今仍付費收看公共電視的作法(黃意植,2014:52)。. 政 治 大 1979 年,掌權的朴正熙被刺殺,軍事強人全斗煥(전두환)以武力鎮壓反 立 對運動,同時宣布戒嚴,再次以槍桿子搶下韓國統治政權;1980 年,學生與公. ‧ 國. 學. 民團體抗議軍人干政,遭到軍方大力掃蕩,造成 170 人被殺,380 人受傷,1,740. ‧. 人被捕,730 人受偵訊,史稱「光州事件」,又名「光州民主化運動」 (광주민주 화운동)或「五一八光州事件」 (Na, 2001: 481)。但至今光州事件的受害人數仍 有爭議, 《京鄉日報》在 2009 年 5 月 17 日報導光州事件 29 周年的新聞中,載明. n. al. er. io. sit. y. Nat. 共有 5,189 人因光州事件受害,其中死亡人數為 155 人,傷重不治人數為 101 人, 失蹤人數為 76 人,受傷人數為 2,277 人3;光州 CBS 則是在光州事件 30 周年的報 導中,提及光州事件死亡人數為 163 人,失蹤人數為 166 人,受傷人數為 3,139 人4;而「5.18 紀念財團」的統計則顯示光州事件相關受害者共有 5,060 人,154 人死亡,70 人失蹤,1,628 人受傷5。. Ch. engchi. i n U. v. 全斗煥上台後,不再像以前那樣大力扶植企業集團,也以「公共利益」為名 整肅媒體,削減私人媒體的力量。全斗煥認為媒體的責任大於言論自由,為了打 造新的國家宣傳機器,掌握詮釋權,政府制定《言論基本法》 (언론 기본법)管 制媒體,造成一萬多名新聞工作者離職,172 種刊物遭查禁;除了高壓手段外, 全斗煥也以懷柔政策招攬投機的新聞人士反過頭來控制新聞界,達到「以夷制夷」 的效果。導致許多報老闆最後放棄新聞原則,淪為以「自律」名義自我約束編輯 政策。(Kim, 1997: 83,轉引自林麗雲,2005:18;朱立熙,1991:77)。. 3. 取自:http://news.khan.co.kr/kh_news/khan_art_view.html?artid=200905171739155&code=100100,上 網日期:2014 年 9 月 22 日。 4 取自: http://media.daum.net/society/nation/jeolla/view.html?cateid=100009&newsid=20100508111518361&p=noc ut,上網日期:2014 年 9 月 22 日。 5 取自:http://www.518.org/ease/menu.es?mid=a10304010000,上網日期:2014 年 9 月 22 日。 4.

(15) 全斗煥政府同時也展開「電台國有化」政策,打著「維護公共利益」的旗幟, 宣稱廣電資源應回歸國家與公共所有;除了大部分的私人廣播電台被整併到國營 的 KBS 底下之外,TBC 併入 KBS,成為 KBS2 TV、KBS3 AM 與 KBS2 FM,M BC 則拿出七成股份交與 KBS 管理,其餘三成則由親保守派勢力的 5.16 獎學財 團(1982 年改名為「正修獎學會/정수장학회」,為半官方教育機構,現任韓國 總統朴槿惠曾在 1994 年至 2005 年擔任此獎學會理事長)。整併後,KBS 一躍成 為韓國最大的國有廣電集團,旗下擁有兩家電視台,也握有 MBC 過半股份;如 此一來,韓國廣電市場結構重組成為 KBS 與 MBC 兩大公共電視集團(尚存的第 三家電視台為僅能製播宗教節目的 Christi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 CBS) ,但 即使對外宣稱是為了公共利益而將原本的 29 家電視媒體整併進 KBS 與 MBC,實 質上仍是受到政府控制,電視台在高壓統治下宣傳官方意識形態、執行統治者的 意志(Youn, 1995.09.29: 2-3;Kim, 2001:93-95;黃意植,2014:53)。. 政 治 大. 全斗煥「假公共利益之名,行媒體監管之實」的強制合併媒體,造成無數報 社被迫停止營業,全國大大小小電視台被併入兩大公共電視台,讓媒體成為政府 掌控下的一言堂,被認為是缺乏民主精神、侵犯新聞自由的作為;同時,此舉也 使得私營電視台完全消失,電視市場有超過 10 年的時間都由 KBS 與 MBC 獨佔,. 立. ‧ 國. 學. ‧. 但這樣的傳媒體系卻是由政府控制,政府宣傳單位得以決定公共電視的人事、經 費與內容。面對電視產權轉變,媒體改革運動在 1980 年代趁勢而起。1984 年, 遭親官方媒體解雇的記者與部分社運人士成立民主媒體公民聯盟,主張媒體不應 淪為政治的宣傳工具;針對公共電視,則要求「既然頂著『公共』之名就該回應. Nat. y. sit. n. al. er. io. 民眾要求,並獨立於政權之外,成為『真正的』公共電視」。雖引來軍人政權強 烈鎮壓,但社會運動已興起的韓國社會也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作為回應;例如不滿 KBS 作為政府喉舌,報導偏袒執政者的新聞,社會發起拒看 KBS-TV 與拒繳 執照費運動以示抗議(朱立熙,1993:286-292;Kim, 2001: 95-97;Kwak, 2003: 240;黃意植,2014:54、62;林麗雲,2011:12-13)。. Ch. engchi. i n U. v. 而以公共為名的電視台在社會以公共利益為由提出要求時,也不得不調整自 己的定位來回應觀眾的需求。1987 年盧泰愚(노태우)就任總統後,韓國政治 邁向民主化,先前全斗煥強制整併電視台成為兩大公共電視集團的行為,自然成 為民主化潮流下備受關注的焦點;KBS 與 MBC 因替執政者服務導致「公共性」 受質疑,又在缺乏商業電視台的競爭下,節目了無新意也遭民眾抱怨。同時,原 本全斗煥為提升韓國國際地位,淡化獨裁統治與光州事件影響而申請的 1998 年 漢城奧運,因其執政期間各地抗爭不斷,國內政治動亂,引來美國與國際奧委會 提出警告,若韓國政局持續惡化,將取消漢城舉辦奧運的資格。在內外因素壓力 下,韓國政府不得不妥協,由盧泰愚出面宣布《六二九民主化宣言》(6・29 민 주화 선언),促進了廣電改革與新聞自由的推動;MBC 與 KBS 也在此時成立工 會,極力爭取外部與內部的新聞自由,建立公共電視的獨立性(林麗雲,2005: 5;黃意植,2014:62-63)。 5.

(16) 在對外爭取新聞自由的部分,即是挑戰公司社長的提名權與任命權要獨立於 官方的控制。1988 年,MBC 以罷工的方式抵制官方任命社長,並要求管理階層 不得介入編採事務,成功使 MBC 公股歸屬於新成立的「放送文化振興會」 (방송 문화진흥회/The Foundation for Broadcast Culture) ,不受政府控制;隨後,KBS 工會也跟進以罷工方式阻止官方任命社長,雖未一戰成功,KBS 工會仍再接再厲 在 2003 年發動第二次罷工,終於使 KBS 董事會決議未來的社長由公眾提名方式 任選(Asia Watch Committee, 1990: 76-84;林麗雲,2005:20-21)。 至於在內部新聞自由的爭取,工會則是強調編採政策須獨立於管理階層的控 制。1990 年,MBC 因報導 WTO 損害韓國農業,遭管理階層下令禁播該則新聞, 引來工會抗議新聞遭檢查,卻反被官方解散工會;未料工會重組後更具戰鬥力, 不僅逼迫當時 MBC 社長辭職,也以無限期罷工方式向管理階層爭取到兩項自主 權,分別是員工可提名重要部門(如新聞部、節目部)的主管人選,以及員工可 參與制定言論方針,與管理階層共同討論電台的編輯立場(Lee, 2003,轉引自林 麗雲,2005:21)。. 立. 政 治 大. 雖然在韓國進入民主化之後,接連上任的金大中(김대중)與盧武鉉(노무. ‧. ‧ 國. 學. 현)等改革派執政期間,對電視產業的壓制較少,讓電視不再只是用來剷除異己 的政治工具,但黃意植(2014:63、73-74)認為,由於無線電視台長期壟斷所累 積的影響力,讓統治者始終未真正放棄對其掌控的空間,無論是刻意打壓或是尊 重並保障自由,政府都未交出人事任命權,特別是總統一職,對於 KBS 與 MBC. n. al. er. io. sit. y. Nat. 兩大公共電視的社長任命握有關鍵主導權,KBS 社長由總統直接任命,MBC 則 因總統與執政黨的人馬在理事會席次過半,同樣掌握任命優勢。於是由軍人獨裁 時代開始,政治對公共電視的習慣性介入就造成了電視台工會罷工頻傳,即便是 前面提到的盧武鉉時期,KBS 也曾因反對官派社長而發起罷工,而更深層的原 因,其實是反彈官方長期以來的壓制;2008 年保守派勢力李明博上任後,MBC 工會在 2012 年則是以抗議政治力限制報導自由發起罷工,也就是本論文選擇作 為分析案例的事件。.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章節安排 一、 研究目的 首先,韓國的媒體、公共電視的發展,對研究者而言,其實是塊陌生的知識, 所以在前一小節花費較多的篇幅來撰寫,希望能在研究 2012 年 MBC 罷工之前, 能在歷史脈絡及背景知識上有更多的了解。從這些既定事實的整理中也可發現, 「政治因素」始終影響著勞工運動及媒體運動的走向;同時,「民主」的爭取或 維護,也成為早期勞工運動以及晚近廣電工會抗爭的主要因素。 6.

(17) 而本研究感興趣的地方,就是在於這兩項因素如何體現在近年的韓國媒體工 會運動中。做為這份論文分析個案的 2012 年 MBC 罷工,起因是李明博就任總統 後,MBC 一直以改革性立場批判李明博執政的保守派(如反對韓國政府同意美 牛進口) ,引來李明博不滿,進而在 MBC 社長的任命過程中,派任自己人馬擔任, 試圖影響 MBC 的運作。最初是對李明博政府批判最嚴重的節目《PD 手冊》 (PD 수첩)遭到清算,製作人與多位工作人員被迫調職,引起 MBC 工會的抗議;接 著因為 MBC 的新聞走向在 2011 年時已經越來越偏向政府與官方立場,成為 MBC 工會發起罷工的導火線,而在 2012 年超過 170 天的罷工後,MBC 社長金在哲終 於在 2013 年 3 月下台。從簡單的事件敘述中,即可發現政治的角色貫穿其中, 工會為了捍衛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起身與政治及資方抗爭,只是這次事件在中 文部分,只有旅韓獨立記者楊虔豪的《MBC 罷工抗爭深入追蹤》有較詳細的事 發說明,更為系統性地來檢視這場罷工的學術研究還有待完成。. 政 治 大. 若從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中,以「韓」作為關鍵字查詢,並 扣除與韓國無關的論文之後,可將搜尋到的論文分為兩部分。一是單純以研究韓 國為主題,大約有 135 篇,研究領域以韓國的經濟、金融產業最多,其次是韓國 的政治與政策制度,光這兩種領域的論文就占了一半以上(共 85 篇) ;而以韓國 6 7 傳播為研究主題的僅有 7 篇 ,以勞動為主題的僅有 1 篇論文 。. 立. ‧ 國. 學. ‧. 第二類論文則是同時比較台灣與韓國(有些論文也比較了其他國家),共計 有 563 篇,與前一類相似的是,經濟、金融的主題仍占最多數,有 199 篇,但第.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多的則是以兩國的電子產業(特別是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TFT-LCD 技術) 的比較研究為主,有 116 篇,數量第三的才是兩國的政治、政策制度比較研究, 有 82 篇。而以兩國傳播為主題的論文也僅有 9 篇8,以勞動為主題的則為 7 篇9。. 6. Ch. engchi. i n U. v. 「韓國新聞事業的傳統」 (李粉丹,1959)、「韓國廣播電視事業之研究」 (李根孝,1968)、 「韓國報業爭取自由奮鬥史」 (高厚源,1969)、「韓國大統領選舉報紙廣告之研究」 (安相權, 1989) 、 「韓國新聞自律、他律制度與政治互動關係之研究-兼論韓國言論仲裁委員會之特性及功 能」 (辛惠慶,1993)、「韓國電影發展的前因與展望」 (金賢慶,2002)、「數位多頻道時代下 公共廣電的挑戰與轉機─以南韓為例」 (陳盈帆,2009)。 7 「韓國工會組織研究」(曲美珠,1982)。 8 「中、韓報紙照片的比較分析研究」 (崔玉伊,1985)、「中韓報業發展之比較研究--以兩國報 業自律為例」 (金瑛勳,1988)、「中韓新聞自律輿評案例之比較研究」 (朱翼煥,1989)、「台 灣有線電視發展經驗對韓國的啟示」 (宋宣姈,1999)、「東亞國家報紙報導國際新聞之比較研 究-以中國、臺灣、南北韓爲例」(李銀真,2007)、「臺韓公共電視之比較研究」 (張嘉紋, 2010)、「被創制的仇恨-媒體運動報導中的反韓框架分析」 (林宗偉,2011)、「韓國臺灣比較 研究 :民主主義發展和媒體之役割」 (崔彰根,2011)、「探討台灣與韓國對國際衝突事件新聞 報導之異同:以楊淑君事件為例」(金志宣,2012)。 9 「中韓兩國勞工運動方向之比較研究」(尹在仁,1986)、「中韓兩國早期勞工運動之比較研 究」 (金東愛,1991)、「中、韓兩國中學教師對參與工會及罷教的態度之比較」 (權明姬,1991)、 「臺灣和韓國在民主化過程中國家與勞動關係之比較研究:以國家統合主義(State Corporatism)觀 點為主」 (金相淳,1993)、「中韓兩國罷工行為之研究」 (李鋒燮,1994)、「中韓兩國勞工 退休金制度比較研究」 (崔正憲,1996)、「移工運動形成與工運中的民族主義論述:韓國和臺 灣之比較」 (延光錫,2008)。 7.

(18) 由此也可發現在目前的博碩士論文中,研究傳播及勞動的主題並不多,且有 一半以上的論文都集中在 2000 年以前;另外,這些論文除了單只研究韓國外, 也有以台韓比較切入研究的分析手法,雖然這份論文仍以討論韓國 2012 年 MBC 罷工為主,但也希望透過對這次罷工的研究,能帶給台灣的勞工運動以及媒體運 動一些借鏡之處,也是本篇論文希望在學術上能達成的另一貢獻。 二、 章節安排與韓文體例說明 所以延續前述的研究目的,本論文的章節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除 研究緣起外,就韓國「政治與媒體、公共電視」做歷史資料整理,撰寫成研究背 景,再帶出本研究的目的與章節安排。第二章為文獻回顧,宏觀地從韓國的政治 與勞工運動談起,再聚焦到韓國廣電工會近 20 年的運動史;並由工會的功能與 類型談起,做為後續分析韓國 MBC 工會的依據;接著陳述媒體工會對專業的重 視與維護,呼應基爾特社會主義,來討論 MBC 工會在罷工運動中捍衛了什麼專 業。而在第一章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第二章的文獻回顧後,第三章首先列出三 個研究問題,而後描述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以及 2012 年 MBC 罷工事件相.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關的受訪者名單及訪談大綱。第四章為 2012 年 MBC 罷工的資料蒐集整理,共分 為三個小節,以事件發生的前中後做為時間軸來區分。第五章則為分析與結論, 依照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內容,替本論文做一總結。 另外,由於本研究以韓國個案為例,文中有不少韓文中的專有名詞(如:組 織名稱、人名、節目名稱等),為求使用上的精準,將在每個章節中,該專有名. y. Nat. io. er. 正放送」一詞時,即在後方加註韓文「공정방성」。. sit. 詞第一次出現時,於後方以括弧方式註記原本的韓文;例如每章節首次出現「公. al. v i n 混淆。舉例來說, 《韓民族日報》 在韓文中的後兩字漢字為「新聞」, C(한겨레신문) h e h n gc i U 若譯成《韓民族新聞》,在中文裡的用法恐與電視新聞混淆,基於《韓民族日報》 n. 而在韓文的詞彙中,雖然部分的單字有漢字,但若直譯卻有些字義會與中文. 是報紙而非電視媒體,故選擇以《韓民族日報》做為翻譯;同理,《京鄉日報》 (경향신문)、《首爾日報》(서울신문)也是採用此種翻譯方式。 第二種須說明的韓文翻譯之處,是在特定專有名詞的使用上,難以在中文裡 找到適合的用詞,所以選擇保留原本韓文中的漢字用法,避免失真。如本研究當 中頻繁出現的「公正放送」(공정방성)一詞,在韓文中的用法包含了「新聞自 由」、「新聞專業自主」甚至是「言論自由」等意,雖然「放送」二字並非中文 慣用詞彙,但考量「公正放送」一詞難以用中文直譯,所以保留漢字用法。不過 在人名的翻譯上,雖然韓國人普遍的名字都有相對應的漢字,但同一個韓文字對 應出的漢字常有數個以上,故在人名的翻譯皆以音譯為主。 最後一種則是韓文口語上對於專有名詞略稱的用法,如同中文在提及「政治 大學」時,會簡稱為「政大」二字,本研究中對於韓國受訪者以簡稱方式談到專 8.

(19) 有名詞時,為維持受訪者口語原意,由逐字稿中引述受訪者話語時,會保留簡稱 的用法,若此種簡稱是以原韓文的漢字而來,則翻譯時也以漢字為主。例如「全 國媒體總工會」(전국언론노동조합,漢字為「全國言論勞動組合」),在韓文口 語中會以「언론노조」,也就是「言論勞組」來簡稱,故引述自受訪者的逐字稿 中,仍保留「言論勞組」的用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n U. v.

(2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韓國勞工運動 一、 政治與勞工運動 隨著日本殖民統治晚期(1910~1945)的迅速工業化政策,增加了韓國工人 的人數;為了亞洲的軍事推進,日本在朝鮮半島擴大工業基礎,與軍事相關的採 礦、化工、鐵路建築及水電等做了廣大投資,雖然此政策的背後仍是最大限度的 榨取殖民地朝鮮半島的生產力,但也造就韓國工廠工人的人數由 1921 年的 4.9 萬人增加至 1930 年的 10.2 萬人(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30-31)。. 政 治 大 此時的勞工運動則已針對日本和管理者的勞動衝突為主,發生勞動爭議的事 立 件甚至比 60、70 年代還多;1920 年代共發生 81 起爭議,涉及 4599 名工人參與,. ‧ 國. 學. 1930 年代爭議事件增加到 160 起,涉及工人更高達 1.89 萬名,人數已將近是當. ‧. 時工人的 1/5 之多,其中的衝突高峰是 1929 年的元山總罷工,共有 2000 名左右 的工人發起為期三個月的罷工。但此階段的勞工運動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鬥爭,. sit. y. Nat. 而是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的一部份(김윤환、김낙중,1970:22、29-34 、69)。. n. al. er. io. 30 年代以前針對殖民政府的勞工運動,無可厚非地遭受到殖民政府的鎮壓, 此手段即使在日本結束對韓國的殖民統治後,仍受後續的執政者沿用,導致往後 幾十年期間的勞工運動多半以地下狀態進行,並與二戰後的共產主義有著密切關 連。 (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31). Ch. engchi. i n U. v. 1945 年 8 月,韓國從日本殖民統治下光復,初期的勞工運動因沒有殖民政府 的壓迫,在光復後的三個月之內組成「朝鮮勞動組合全國評議會」(조선노동조 합전국평의회,簡稱「全評」),成為當時強大的左翼工會,同時也增加了韓國工 人的活躍性;在 1945 年 8 月至 1947 年 3 月之間,共發生 2388 起勞工示威,多達 60 萬人參加,這是 1987 年以前,韓國勞工運動史當中暴力性最強的時期(김윤 환、김낙중,1970:111-124;Park, 1979: 37;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 31-32)。 然而,此階段的勞工運動延續時間並不長;1946 年 3 月,右翼集團在美國軍 隊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勞工組織-大韓獨立促成勞動總聯盟(대한독립촉성노동 총연맹,簡稱「大韓勞總」),由於沒有基層支持,與其說大韓勞總是為了工人福 利而成立,不如說是基於和政治立場相左的左翼工會衝突才組成。原先活躍的全 評就在警察、右翼工會與國軍扶植的政府三方勢力夾擊下漸受破壞,1947 年 1 10.

(21) 月的鐵路大罷工期間,造成數百人被殺、數千人被監禁,隨著共產主義勞工領袖 被戕害後結束了這次左翼與右翼工會間的對抗,同年 3 月,美國軍事政府宣布韓 國共產黨為非法存在,這使原本已被削弱了勞工組織面臨終結,也結束了韓國勞 工運動積極動員的第一時期(김윤환、김낙중,1970:125-132;Koo, 2001/梁光 嚴、張靜譯,2004:32)。 而後,韓國建立起第一個共和國(제 1 공화국,1948-1960)的 12 年期間, 是韓國勞工運動的低潮。此時期除了 1948 年民族分裂成兩個敵對國家以及 1950 年起為期四年的韓戰外,瘋狂的反共風氣也給獨立勞工運動塑造出不利條件。原 先成立的大韓勞總則被改造為鞏固執政者李承晚(이승만)權力的政治工具,並 在 1955 年被納入自由黨(자유당),甚至在解散普通會員後,大韓勞總支持李承 晚的集會比提高工人福利更為積極(김윤환、김낙중,1970:133-134、146-147 、154-159;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32)。. 政 治 大 韓國的左翼勞工運動曾有極短時期的復甦,但隨著 1961 年 6 月,朴正熙(박정 立 희)發起軍事政變而迅速結束。在強大的政治壓迫下,韓國勞工運動不僅要從頭 在李承晚執政晚期的 1960 年,因學生反對操縱選舉的起義活動而垮台後,. ‧ 國. 學. 來過,對於後續的勞工運動而言,由於朴正熙強力的政治迫害,導致勞工運動不 再是值得自豪的傳承,而是種恐懼。. ‧. 朴正熙軍政府在掌握權力後的初期行動之一,就是對勞工組織進行重組,不. n. al. er. io. sit. y. Nat. 僅解散了在 1960 年 11 月時成立的韓國勞動組合總聯盟(한국노동조합총연맹, 簡稱「韓國勞總」),逮捕勞工運動活動分子、禁止罷工外,也由韓國中央情報部 中選出一批勞工領袖,組織「新的」韓國勞總,只允許經由官方批准的工會才能 加入聯盟,具有明顯排他性。. Ch. i n U. v. 同時,軍政府也對勞動法進行修改。原先的勞動法在李承晚掌權時於 1953 年制定,規定勞工組織可以採取相當自由與多元的方針,並透過工會法和韓國憲 法保障勞工關於結社、集體討價還價和集體行動的自由等三項基本權利;但朴正 熙上任後因看到勞工組織在李承晚政權垮台後的活躍發展,將其視為威脅,所以 試圖透過法律限制勞工權利,使工會發展與集體行動受限,也擴大國家干預勞動 關係的範圍,但原先的三項基本權利仍暫時被保留下來。此時朴正熙政府對於勞. engchi. 工組織的調整並非針對經濟性,而主要在切斷勞工組織與其他政治性關係的連 結,並將其納入自己的工業化政策中。 60 年代末,社會反對朴正熙政權的聲音隨著當時的經濟危機而增強,1971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被視為冷戰即將在亞洲結束的信號,而後,美國軍 隊從韓國部分撤防更是引起韓國政治圈的高度關注;朴正熙對於經濟和政治挑戰 的反應十分激烈,在 1971 年 12 月宣布實施緊急狀態,頒布「國家安保特別措施 法」,其中就限制了原先憲法保障的三項勞工基本權利中的兩項:集體討價還價 的權利和集體行動的權利,即使是未被禁止的結社自由,在其他新頒布的行政措 11.

(22) 施中也受到相當大程度的限縮。隔年 3 月,朴正熙政府又頒布另一項限制措施- 「國家緊急狀態下處理集體交涉措施」 ,禁止了工會活動的範圍(Koo, 2001/梁 光嚴、張靜譯,2004:33-36)。 1972 年,朴正熙為了確保自己終身總統的地位,在 10 月實施「維新」 (유신) 體制,貫徹官僚獨裁主義,使得原先朴正熙的政治合法性問題更受質疑;為了淡 化公眾不滿,朴正熙試圖以經濟成績來購買政治合法性。往後的十幾年期間,朴 正熙政府透過提供重點工業巨額貸款,與投資許可證的分配,管理國家重點項目 的投資,這兩個機制不僅使資本向特定集團集中,培養出巨大財閥,也讓經濟績 效和政治間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也因這樣的政策,促使企業所有者對於穩定的 勞動隊伍或透過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以提高生產力等方案興致缺缺,反而更 試圖透過剝削廉價勞工來促進利潤最大化。換句話說,在國家產業政策決定的擴 張型性戰略和國家強烈的親資本、反勞工政策相結合,創造出對雇主長期有利的 勞動市場條件下,比起培養對企業有認同感、肯全心投入工作的勞工者,雇主反 而以高度專制和被濫用的威權,壓榨工廠內的勞工,不僅加深產業中勞資雙方的 問題,也累積起勞工的憤恨與怒火,為後來韓國勞工的好戰性提供了跳板(You, 1995:129; 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36-40、8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而 1970 年代的韓國工運,不得不提的就是在抗爭中自我犧牲的全泰壹(전 태일)。1970 年 11 月 13 日下午,22 歲裁縫全泰壹與其他同伴,為爭取服裝加 工區的勞動條件上街示威,這並非他們第一次嘗試,但過去的抗爭卻換來政府與. n. al. er. io. sit. y. Nat. 資方以虛假承諾打發,全泰壹最後意識到只有透過極端抗議方式才能引起真正的 關注,於是選擇在這天以汽油自焚,在火焰中高喊「我們不是機器」 、 「不許剝削 工人」 、 「讓我們在星期天休息」結束自己的生命。全泰壹所抗議的長期勞動剝削, 正是國家優先考慮增加出口產值,卻忽視是工廠工人以超長工時與低工資才換來 的經濟成長;這樣的自焚行動,終於讓出口導向工業化所產生的勞資關係問題不 再隱藏在廠區,而是浮上檯面成為社會衝突的起因之一,「產業工人」成為韓國 社會鬥爭和社會改造的重要力量。. Ch. engchi. i n U. v. 同時,隨著工人開始意識到必須透過更系統且集體性的力量才有可能改變自 己的命運時,「工會」的概念逐漸進入到抗爭工人的先驅者腦中;有別於當時既 有的工會多半是由資方所掌控的御用工會,1970 年代開始的工會化抗爭,目的 是為了成立新的獨立工會,或是將工會的控制權由資方手中奪回來為工人所用。 韓國第一次獨立工會組織的開始,就發生在全泰壹自焚的和平市場(평화시장) 工廠區,因全泰壹之死凝聚此地區的工人意識, 「清溪被服勞組」 (청계피복노조) 在 1970 年 11 月 18 日正式成立,雖然自成立後就遭受經常性監督,工會領袖不 斷被騷擾、毆打或監禁,但直到 1980 年被迫關閉這段期間,從全泰壹精神中誕 生的清溪工會在 1980 年代中期以前的基層勞工運動發揮重要的帶頭作用。例如 1970 年代就發生了幾場爭取獨立工會的抗爭,最著名的是 1972 年發生在「元豐」 (원풍)與「東一」(동일)兩家紡織廠中,女工奪取工會控制權的政變;元豐 12.

(23) 紡織廠的女工在與資方數次攤牌後,成功將工人提名的男候選人選近工會領導階 層,取代原有的腐敗幹部,東一紡織廠的女工則在工會選舉時,選出第一位女工 會主席與數位女性工會代表。 從上一段元豐與東一兩家紡織廠的例子中,可以發現「女性」角色在 1970 年代的獨立工會抗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原因自然與紡織產業(或者是說加工出 口業)的員工裡,女性的比例佔多數相關。除此之外,這時期工會運動的另一特 徵,就是教會和工運份子間的緊密關係;原本只是打算在工廠工人間宣傳基督教 信條的牧師,看到了工人集體抗爭爭取勞動條件改善的必要性,於是開辦有關勞 動法與工會組織的課程,提高工人的階級意識,培養出一批獨立工會運動的領導 份子。至於為何工人也願意向教會尋求協助,一來是因為朴正熙施行維新體制後, 原本就因官方成立才得以加入韓國勞總的工會,早已放棄裝模作樣的工人代表角 色,成為國家對勞工控制的工具,二來是比起實施《勞動基準法》 (노동기준법), 政府勞動局對「防止勞工騷動」更感興趣;對於 1970 年代的工廠工人而言,還 未成氣候的他們必須對外尋求協助以對抗資方剝削與官方置之不理的態度,此時 對勞工問題表示關心的教會組織自然成為工人合作對象。.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到了 1970 年代下半期,工會運動「外部化」與「政治化」傾向更趨明顯。 為了與維新體制下完全與政府合作的官方工會對抗,前一段提到與教會合作就是 一種外部化的方式,1978 年 3 月,東一紡織廠工人為保護一手建立的工會,選擇. y. Nat. 在明洞聖堂(명동성당)絕食抗議,除了讓問題廣為人知,也希望全國基督教領 袖能介入。這樣的策略的確奏效,東一工人的絕食獲得教會、知識分子與學生的. sit. n. al. er. io. 支持,全國基督教最高領袖-紅衣主教金壽煥(김수환)等人與政府會談,獲得 東一紡織廠工人得以舉行工會執行委員選舉的口頭承諾,資方也不會因此懲罰任 何工人;只是,結束絕食抗議的東一工人隔天回到工廠才發現他們全都被愚弄了, 不僅抗議者禁止進入工會,勞動局也批准資方以缺勤三天以上為由,開除參與絕 食的 126 名工人,結果引爆了包含東一、元豐、邦林、南榮尼龍、三元等不同紡 織工廠員工的聯合抗爭,雖然人數不多,但也顯示韓國工運抗爭出現了不同企業 工人同氣連枝的團結行為。. Ch. engchi. i n U. v. 在政治化的部分,則以 Y.H.貿易公司的抗爭最能說明。由於管理者不斷更 替,並且將重心放在其他副業造成資金外流,導致 1979 年 3 月不得不宣布工廠 關閉,引起工會強烈反抗,在幾次靜坐示威後,越來越多的外部團體也介入這場 勞資糾紛,包含宗教領袖、知識分子與元豐、東一等獨立工會代表都出席 Y.H. 貿易公司的勞資協商會議。而隨著關廠日期的逼近,工人抗議行動越演越烈,警 方也隨時準備以武力制止抗爭活動,逼得 Y.H.工會不得不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繼 續抗爭,最後他們選擇的地點,就是反對黨新民黨(신민당)位於漢城(現已改 名為首爾)鬧區的總部;做出這樣決定的理由,就在於不論抗爭最後成功與否, 新民黨黨部這個地點的意義,都將讓這場經濟抗爭升級為政治抗爭,對社會造成 更大的影響。 13.

(24) 1979 年 8 月 9 日,Y.H.貿易公司共 187 名工人以新民黨黨部 4 樓作為抗爭地 點,警方隨後包圍整棟大樓,在新民黨國會議員金泳三(김영삼)表態支持抗爭 工人後,氣氛更加緊張;8 月 11 日,100 名防暴警察衝進大樓,對新民黨黨員、 反對黨國會議員、新聞記者與抗議的 Y.H.工人進行無差別攻擊,金泳三則被逮捕, 最後這場抗爭因國家鎮壓而失敗。但這場抗爭卻對工會運動的外部化、政治化, 以及勞工運動和民主政治運動的結合做出貢獻。 從 1970 年代工會運動的外部化與政治化來看,政府扶植官方工會並對獨立 工會進行打壓,原本是要抑止工人在工會以及工運上的發展,結果卻迫使這些勞 工運動者走出工廠,與不同團體或不同政治立場的政黨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反而讓此時期的勞工運動影響範圍更加擴大,引發社會動盪,不僅在全國各地政 治抗議頻傳,執政黨內部也出現嚴重對立,最終導致朴正熙在 1979 年 10 月 26 日被自己的情報部長暗殺身亡(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86-115)。. 政 治 大. 朴正熙死後,再度爆發短期的勞工騷動,勞工挑戰的不只是經濟問題,還有 針對壓迫性的勞動體制,很多工人抗議活動是為了解散由公司控制的御用工會, 並組織新的獨立工會;而當時的勞工鬥爭特色充斥著高度情緒化、暴力性,並無 助益同一行業層面或是地區層面的勞工組織。於是在 1980 年 5 月 17 日,全斗煥. 立. ‧ 國. 學. ‧. (전두환)挾著軍事力量接管政權後,透過軍事部隊力量殘酷屠殺工人(同時還 有許多市民與學生受害),迫使勞工運動又再次進入沉默與順從的狀態。(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125-128). Nat. sit. y. 但此時的靜默並非毫無作為,全斗煥政府無情屠殺的光州事件(又稱:光州. n. al. er. io. 民主化運動,광주민주화운동)帶給這些工人、學生及其他政治異議團體反思的 機會,促使工人階級運動變得更強大與成熟,特別是勞工與學生之間的聯繫,將 勞工鬥爭與政治民主運動連結在一起。學生的角色之所以在這時期顯得重要,是 由於在全斗煥摧毀民主勞工運動的決心下,宗教領袖主張溫和路線的立場對於勞 工運動幫助已經不大,許多工會參與者在遭資方開除後,又被政府限制就業,逼 得他們除了成為職業工運者之外沒有其他選擇,同時隨著勞工運動的成長,參加 人數也增多,不再需要像 1970 年代那樣依靠外部組織。反倒是其他外部組織, 看到了這群勞工運動者所具有的力量與戰鬥性,將會成為韓國社會演變的一股重 要力量,而明確承認這份潛力的就是學生。. Ch. engchi. i n U. v. 其實在 1970 年代,學生就已經有零星參與勞工運動,全泰壹之死讓學生警 醒,原來韓國經濟發展的背後存在著眾多勞工被剝削的問題,但當時學生所採取 的行動與教會類似,是給與受難工人關懷;直到 1980 年代,因全斗煥更為高壓 的政治手段讓學生意識到,與龐大的國家機器的抗爭中需要其他民主力量的結 合,於是重新思考了對勞工運動的定位。他們將工人視為政治同盟者,並透過兩 種方式與工人合作。第一種是所謂的「勞動實踐(勞動現場論)」 ,意即成為工人 的身分親自進入廠,提高工人的階級意識並組織工會;第二種策略則更強調要面 14.

(25) 向政治,如果說前者是「以單一工廠為基礎」來組織工人,那第二種參與工運的 學生就是「以地區為基礎」來組織工人,讓工人的能量能更大量的爆發。當然這 兩種方式都有其支持者,也都替工運貢獻良多,不過隨著全斗煥政權的壓制力量 逐漸削減,以地區為基礎的方式越來越成為學生間的運動主流。 而這兩種學生參與勞工運動的策略,在 1985 年的兩場工人抗爭當中被具體 呈現。大宇(대우)汽車富平工廠的工會,最初就是由兩名學生出身的工人宋康 炳(송강병)與李永順(이영순)創立,在他們兩位的領導下,工人有很強的意 識要將原有的傀儡工會改造成真正代表工人的工會,成立了「工會正常化特別委 員會」,可以說高度組織性和進攻性是他們的特色;因此,當 1985 年進行工資談 判時,大宇汽車富平廠工人通過選舉產生新的工資談判小組,並要求學生出身的 工人洪永杓(홍영작)必須進入小組當中,而在數日的談判及靜坐罷工後,資方 終於意識到必須與洪永杓這位實際上的工人領袖談判才能有進展,於是大宇集團. 政 治 大. 會長金宇中(김우중)單獨和洪永杓進行兩天的一對一面談,最後達成一份最接 近工人要求的勞資協議,這是學生出身的工人親自進入工廠後,在勞工運動中活. 立. 躍的成功例子。. ‧. ‧ 國. 學. 但在大宇汽車罷工兩個月後的九老(구로)工業區抗爭就是採取第二種以地 區為基礎的勞工運動。這場抗爭起因於九老工業區內的大宇服裝工廠在 1985 年 6 月 22 日忽然遭警方闖入,以工資談判期間組織徹夜靜坐抗議為由,逮捕 3 位 工會幹部,由於工人認為先前的勞資協商並無發生衝突,也滿意協商結果,所以. n. al. er. io. sit. y. Nat. 對於突發的逮捕行動感到十分錯愕,隨即決定以罷工方式要求釋放工會領袖;這 次的事件更激發九老工業區其他工會的憤怒,加上此地區有許多學生出身的工人 都十分活躍,於是其他電子工廠與紡織廠的工會幹部間達成共識,大宇服裝工會 幹部被捕不只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是政府像勞工運動發起進攻的信號,意圖撲滅 民主工會運動,於是決定發起聯合抗爭。和過去勞工運動不同的地方是,從這次 抗爭所懸掛的布條字樣,包含「釋放我們的工會成員」 、 「保證勞動三權的實施」、 「停止鎮壓民主工會」 、 「勞動部長下台」 、 「防暴警察滾開」等,都可以發現這不 是以往向資方提出經濟要求的運動,從一開始就是場政治抗爭。所以,九老工業 區的抗爭不僅是場不同工廠間工人的團結抗爭,也是一場為民主及正義而戰,連 結勞工、學生與其他政治異議性團體的罷工抗爭;雖然最後仍因諸多工會幹部被. Ch. engchi. i n U. v. 捕而導致運動黯然結束,但這場抗爭的意義對工人政治覺悟的影響比以往其他抗 爭要大得多(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125-156)。 不過,即使這段期間,政府一再聲稱工人的罷工是受到左翼學生的滲透與煽 動,但這並非唯一的因素;工人之間的團結,以及如同九老工業區這般不以經濟 要求為目的的抗爭,都已顯示出勞工運動已經介入政治鬥爭的場域中了。這也是 為什麼 Koo(2001)認為韓國勞工運動比亞洲其他工業化社會的地區更快變得強 大的原因,就是「勞工抗爭」與「政治民主運動」間的緊密結合。 15.

(26) 於是 1987 年夏天的工人大抗爭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該年 6 月,全斗煥 試圖透過間接選舉將政權移交給他一手培養的盧泰愚(노태우),引爆社會一場 大規模民主化鬥爭,雖然參與主體多半以學生為主,但也帶給勞工運動一種潛在 影響;所以當全斗煥政權透過當時執政黨民主正義黨(민주정의당)黨主席盧泰 愚宣布政治自由化,接受直接總統選舉與實行憲制改革的要求後,勞工馬上被大 規模動員,爆發一波勞工暴力衝突,此時在政治上短暫的極權主義解體提供了工 人鬥爭的可能。與過去的勞工運動相比,這次的工人大抗爭,可說是工人自發性 的起義,不像過往都需要經過事先規劃與組織人力才可能發起大規模動員,而在 1987 年 7、8 月期間,平均每天發生 100 起勞資糾紛,也讓韓國民主工會運動出 現新的局面;由於這些抗爭都是工人自發參與,隨時都有新的、非正式的組織產 生,也隨時在誕生工會領導階層。 再回頭看看 1987 年工人大抗爭的爆發,是始於現代(현대)公司在蔚山(울 산)的一個重工業工廠罷工,這是個別具意義的指標。過去的抗爭多半是發生在 如紡織或電子加工的小廠區,但做為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現代企業旗下工廠爆 發了工運,替這一時期的勞工運動開展出新的一頁;同時,在這個工會的帶領下, 現代公司的其他 112 家企業都發生工會化抗爭,雖然這些抗爭有些成功、有些失 敗,但不能否認現代企業工人發起抗爭的意義。因此,總統盧泰愚在 1988 年 12 月 28 日發布「維持國內安全按法律秩序」的特別聲明,表示政府經重新採取壓 制性措施,被視為是要弱化蔚山現代公司罷工工人的鬥志;而 1989 年 3 月 30 日, 在資方的請求下,共有 15,000 名警力被動員包圍蔚山罷工工人的「蔚山 30 日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al. er. io. sit. y. 動」,也證明了國家再次與資方合作,鎮壓了這場民主工會史上長達 128 天的罷 工。. n. 但這次工人大抗爭的意義,在於工人認同與彼此間團結的迅速成長,並將勞 工意識擴及到產業中的工人大眾,而非只是存在於少數的工會領導階層之中;同 時,這樣的團結性,也從同一廠區的工人延伸到同一企業集團或同一個地理區的 工人夥伴。另一方面,白領階層的工會運動也有了重大進展,包含財經界、媒體 界、印刷界、學界以及政府資助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也成功組織起工會;對他們 而言,固然是因為自身工作環境的惡化,需依靠組織工會來應對,更重要的原因, 還在於這些白領工人對於韓國工作場所缺乏民主的反應,特別是新聞工作者,學. Ch. engchi. i n U. v. 界教職員以及政府資助的研究人員,在意識形態上常須面對國家的控制,逼得他 們不得不成立工會來保護自己(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194-224)。 時間進入到 1980 年代末期與 1990 年代初期時,勞工運動卻面臨了不進反退 的困境,工會數量開始減少,集體行動的發起次數也不如以往;這是由於政府與 資方重新定位了對勞工運動的策略所致。政府部分雖然在過去曾依靠警力多次出 手鎮壓勞工運動,但隨著政策的轉變,開始改為以繁複的法律及行政制度限制勞 工運動的發展;資方則透過人事管理手法,以及配合政府制度向不合法罷工者提 起訴訟,將原本具有戰鬥性的工會一步一步逼到牆角。 16.

(27) 在這時期,勞工運動最大的挫敗就是未能在制度改革上獲得明顯進展,即使 經過多次集會與請願,政府仍未採納勞工團體的意見修改勞動法,最後終於導致 了 1996 年的全國性總罷工。這場罷工起因於執政黨議員在反對黨議員缺席情況 下,在 7 分鐘之內迅速通過新勞動法與國家安全企劃廳法,其中新勞動法除了給 予雇主更大的權力得以裁減工人、或是允許雇用臨時工來代替罷工者職務,更規 定同一公司一旦成立工會後,不得在數年內成立其他工會。這樣的消息一傳出來, 馬上引起工人憤怒,爆發全國性總罷工,一直持續到隔年 1 月 21 日,在金泳三 (김영삼)接見反對黨領導人,承諾撤回新勞動法並重新修改後,才順利落幕。 但隨後而來的金融危機,卻也導致了韓國勞工運動的矛盾產生。1997 年 11 月 24 日,因無法適應全球化導致經濟崩盤,金泳三政府只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IMF)請求緊急援助,也讓政府、企業家、國際借貸機構與未來投資者,將 焦點放到韓國勞工的身上,認為勞工是克服當前經濟危機的關鍵因素。在此時新. 政 治 大. 上任的總統金大中(김대중),決定組成「勞工-資方-政府」的三方委員會, 這導致了韓國工運面臨了兩項矛盾的挑戰。第一是金融危機破壞了工人的生 計,導致許多人失業,卻也讓勞工組織首次能與資方及政府站在同一水平上討論 決策;第二則是工會領導階層雖因此獲得更高的權力,但也被交付需回頭說服勞 工接受制度改變的任務。. 立. ‧ 國. 學. ‧. 所以,檢視 90 年代前後的勞工運動, 「民主制度的過渡」和「全球化」成為 影響運動的兩大因素,也讓政治和資方行為發生變化。由於民主化過程中工人權. n. al. er. io. sit. y. Nat. 利的抬頭,國家也逐漸取消對勞動領域的直接、間接干預,對於工會立場也由原 本的反對轉為中立;而國家政策對於勞工態度的轉變,以及勞工富有進攻性的挑 戰,迫使雇主改變對於工人的控制,意識到必須與工會共存,接受集體討價還價 的形式才能穩定產業秩序。但民主化的成果也讓勞工運動與社會政治運動逐漸分 離,隨著軍事統治的結束,勞工運動再度回到經濟層面的問題探討;此時全球化 出現了,面對全球化帶來的出口市場競爭,勞資糾紛的焦點轉為工作職位的保 障,並讓勞工運動的場域,有從重工業的藍領工人轉移到服務業的白領工人的趨 勢。 (Koo, 2001/梁光嚴、張靜譯,2004:236-272)。. Ch. engchi. i n U. v. 二、 韓國廣電工會運動史(1987-2007)10 韓國廣電工會的發展與韓國民主化運動息息相關,作為韓國民主化起步的 1987 年,韓國第一個廣電工會「首爾 MBC 工會」 (서울 MBC 노동조합)在該年 12 月 9 日創立,開啟韓國廣電工會爭取言論自由並與資方、政治力對抗的序幕; 但在首爾 MBC 工會成立之前,基督教廣電公司(CBS)已於同年 7 月,為了要 求能讓 CBS 恢復新聞播出、爭取廣電民主化而發起街頭連署。. 10. 本部分之運動史整理自《現場記錄,廣電工會民主化運動 20 年》 (原書名:《현장기록, 방송노조 민주화운동 20 년》 )一書。 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n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Architecture and Requirements.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segments for wine consumers in Taiwan by product, brand decision, and purchasing involvement, and then determin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