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專業」工作者與工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載具(vehicles),與階級性工會是對立的型態,認為工會視社會整合而非階級鬥 爭的工具;透過將工會鑲嵌進社會中,展現出明顯的意識形態特質,即以逐步增 加社會福利和社會凝聚為優先事項,因此做為社會利益代表的自我意象。

根據以上的三種類型,Hyman 進一步的指出「市場、階級與社會(Market, Class and Society)」為分析工會的三大要素,其中商業性工會鎖定市場,激進反抗性工 會重視階級,整合性工會則關切社會。並以此三要素作為頂點畫出工會主義的三 角圖形(如圖 1),且認為實際現存的工會已傾向於三個理念形態中兩個對立者 的混合體(contradictory admixture),亦即任一工會已經趨向於三角形的其中一個 邊:在階級和市場之間、在市場和社會之間、或在社會和階級之間。

圖 1:工會主義的幾何圖形

第三節 「專業」工作者與工會

從前一節工會功能的整理來看,不難發現工會主要以經濟性、政治性、社會 性、教育性、福利性五大功能為主(特別是前三項是工會功能的最大交集);其 中,經濟性功能明顯是以勞工的勞動狀態,如工資、工時、福利等為主要著力點,

但試著介入管理制度以及影響社會、爭取或改善與勞工相關的政策的政治性功能 與社會性功能,最後關懷的仍是勞資之間與勞動狀態相關的面向,與經濟性功能 可說是大同小異。

同樣地,不同的工會模式分類,不論是組織模式、服務模式、基層模式,抑 或是商業性工會、激進反抗性工會、整合性工會,這些類型的工會在意的也是勞 動條件與勞資關係,只是彼此的手段或性質有所差異。Hyman 在進行工會主義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分類時,即指出雖然所有工會都能區分在此三個面向之內,但作為受雇者的組 織,最主要的關切點是制約「工資-勞動」關係,因為成員(勞工)就是提供勞 務和受領工資的對象。(Hyman, 2001/許繼峰、吳育仁譯,2004:5)。

然而,工會這麼多的功能這麼多的類型,難道最後就只有走向關注勞動狀態 這項殊途同歸的終點嗎?

一、 媒體工會與專業自主

在媒體工會的身上,顯示出其不只有處理勞資問題、勞動狀態的特色。先從 英國的「全英記者工會」(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簡稱 NUJ)看起,在 NUJ 的網站16上,除了標明其組織的目標是在英國及國際上發起有關新聞工作者工作 權、社會正義外,「媒體自由」也是 NUJ 關注的核心面向之一;同時,NUJ 也和 國際記者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簡稱 IFJ)合作,在歐洲、

美國等地推廣新聞自由、新聞道德準則,以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權及媒體多樣 性。馮建三在 1998 年所執行的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中,則是將自由專業視為工 作權的一部份,並在報告中分析了 NUJ 所發行的雙月刊《Journalist》,指出 1994 至 1997 四年期間,以專業項目為主題的文章佔工作權文章比例的 18.5%。

美國「報業工會」(The Newspaper Guild,簡稱 TNG)則在章程17中註明了組 織的任務,不僅包含提升成員在經濟層面的勞動條件狀況,也致力於確保新聞真 實性以及建立新聞準則及產業道德的標準。

而在亞洲地區,馬來西亞半島新聞從業員職工會(The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Malaysia,簡稱 NUJM)一方面以勞方代表身分和資方進行勞資合約談 判,一方面也關注馬來西亞的新聞專業與新聞自由。在今年該國大選時,NUJM 先是籲請新政府撤銷印刷及出版法令,藉以尊重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讓媒 體能自由、負責任地履行職務,免受政府的干涉;又在《馬來西亞前鋒報》過於 偏向特定政黨,並在報導中挑起種族不滿情緒時,出面譴責前鋒報喪失新聞專業 原則與操守,淪為政黨喉舌以及打擊政治對手的宣傳工具(馬來西亞半島新聞從 業員職工會,2013 年 5 月 3 日、2013 年 5 月 7 日)。

另外,在此也將其他雖不以工會為名,但仍由媒體工作者所組成的組織一併 納入討論;原因有二,一是如同先前馮建三(1998)的研究中,已把自由專業納 入工作權當中看待,自然難將以專業取向為主的協會或聯盟排除在工會之外,二 來則是如 NUJ 雖與 IFJ 合作,但實則無法仔細區分工作權與新聞自由為哪個組織 的「業務」,不論是工會或協會都同時具有工作權與專業自由的關懷面向,故才 一併在此介紹。

16 取自:http://www.nuj.org.uk/innerPagenuj.html?docid=158,上網日期:2013 年 7 月 23 日。

17 取自:http://www.newsguild.org/about,上網日期:2013 年 7 月 23 日。

做為 IFJ 的成員,香港記者協會(Hong Ko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則秉持著

「要維護業界的勞工權益,必須同時推動及捍衛香港的一些核心價值,即言論自 所有權轉移時。2007 年《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員工擔心媒體鉅子梅 鐸(Rupert Murdoch)旗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併購該報母公司「道 瓊集團」(Dow Jones)後,為迎合市場利益而干預編輯獨立性、影響新聞品質,

所以在《華爾街日報》編輯部員工為核心的道瓊集團獨立工會「獨立出版業雇員 協會」(In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Publishers’Employees,簡稱 IAPE)的登高一呼 下,兩百多名員工為了維護自主性與工作權發起了「半日罷工」的行動(劉昌德,

18 取自:http://www.ifj.org/en/pages/press-freedom-safety,上網日期:2013 年 7 月 23 日。

19 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HKJA.official/info,上網日期:2013 年 7 月 23 日。

利環境,因此,以一個特定工廠運作為基礎的勞工組織-產業工會(industrial union)-隨之興起,現代工會運動亦逐漸展開(張國基,2005:55)。

現今的工會即是在這樣的時空脈絡下發展而成,但回到最初,也就是行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更實際的來看,基爾特社會主義認爲「工資制度」無論從經濟上、道德上、

心理上、美學上和精神上看,都是一種罪惡和欺騙,不僅壓制勞動者的創造本能,

使資本家不勞而獲,更是創造出勞資雙方的階級差異,所以主張廢除「工資制 度」,轉而建立勞工監督工業的制度(G. D. H. Cole, 1920/吳獻書譯,1923)。 雖然基爾特社會主義最後並未順利在時間洪流中存留下來,但其中所揭示的 兩個重點:1. 工會與國家應處於平等地位;2. 屏除工資而建立勞工監督制度,

卻是值得重新審視之處。對應本研究所選取的兩則事例,政治是台韓兩國公共電 視工會所共同面對的威脅,以基爾特社會主義的立場,工會與政治之間應有平等 的地位與對抗的空間;而屏除工資的概念,換個較不極端的角度來說,是將工資

(其實也就是勞資關係)暫放一邊,轉而關注產業的其他面向,那工會因此而建 立的監督制度該監督什麼呢?又該關注什麼面向呢?如果回到工會的源頭,就如 前面所提的,「保障專業」是當時的工會核心價值,再與基爾特社會主義結合,

在此不妨將工會屏除勞資關係後,可以監督與關注的核心價值拉回「保障專業」

身上,不正與前一部份所介紹的媒體工會特性一樣,「保障專業」成為了工會重 要的存在目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