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港高中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問題研究 / 5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香港高中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問題研究 / 55"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香港高中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問題研究

吳善揮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研究生

一、引言

雖然中國語文科(下稱中文科) 的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第十二年,可是 香港學生的中文閱讀表現依然未如理 想。歷屆的中文科公開考試報告,均 批評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未達應有的 水平,並指出閱讀是學生語文能力最 為薄弱的一環。綜觀中文科的公開考 試報告,學生在白話文的閱讀理解部 分,近半的題目被評為表現欠佳,而 文言文的賞析部分更突顯出考生薄弱 的語文根基(東方日報,2012)。而下 表為香港歷屆考生在閱讀能力考核之 平均得分,從中可見高中學生的閱讀 能力水平有下降之勢,情況實在令人 擔憂: 表 1 歷屆考生在閱讀能力考核之平均得分 年份 分數 (100%為滿分) 2007 HKCEE 46.7% 2008 HKCEE 44.3% 2009 HKCEE 37.1% 2010 HKCEE 37.4% 2011 HKCEE 32.18% 2012 HKDSE 33.93% 2013 HKDSE 33.37%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由於閱讀卷的分數佔全科的百分 之二十(寫作卷 20%、聆聽卷 10%、 綜合能力卷 16%、說話卷 14%、校本 評核 20%),具有左右考生在中文科公 開考試整體成績的影響力,故閱讀能 力考核被考生戲謔為「死亡之卷」,從 中亦可 見考生對自 身 閱讀水 平的憂 慮。由是觀之,本文旨在說明中文科 閱讀能力的學習內容及公開考試之設 置模式,並以 2007 至 2013 年中文科 公開考試報告為例,探討高中學生在 閱讀能力方面的問題,以及嘗試提出 相關的學與教建議。

二、中文科課程(閱讀能力)及

其公開考試之設置

中文科閱讀能力的學與教原則在 於「必須透過廣泛閱讀,儲積語匯、 句型,培養語感,豐富知識,開拓思 想」(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課程發展議 會,2014),也就是說,教師須要創設 大量的閱讀機會,以促進學生的閱讀 能力發展;另外,閱讀能力主要的學 與教目的在於以閱讀作為載體,協助 學生鞏固語文基礎、積累知識、開拓 視野、訓練思維等,以全面提升學生 的語文水平。事實上,香港考試及評 核局、課程發展議會(2014)指出學 生在接受高中的閱讀能力訓練後,應 該能夠達至以下的學習成果,包括: 「能夠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 欣賞、評價作品的內容和表達手法, 並有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積極投入 語文學習,享受閱讀」、「能領會語言 文字和 思想內容之 美 ,具備 審美情 趣」。在設計閱讀能力的學與教時,教 師須緊記「在學習過程中,各學習範 疇的學習,是相連互通,而不是孤立 割裂的」,這就是說教師須把閱讀能力 的教學與寫、聽、說三種能力作出有

(2)

系統的連結,即在提升學生的閱讀能 力之同時,也能帶動學生在其他方面 的語文能力發展,例如教師在教授學 生欣賞文章時,除了教授學生賞析當 中 的 內容 之外 ,還 可 以就 作者 的 論 點,要求學生進行辯論,這不但能夠 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提升,而 且更提供學生口語溝通的訓練機會, 從而提升他們的說話水平。 閱讀能力考核的公開考試設置, 以考核學生能否掌握文章的主旨及寫 作手法,並對文章所蘊含的思想及所 運用的手法作出合理的評價,而其考 核模式如下: 表 2 閱讀能力部分的公開考試設置 項目 說明 考試 時間 一小時十五分鐘 分數 比重 佔全科總分百分之二十 考試 內容 理解、分析、感受、鑑賞、運 用不同策略等閱讀能力 試題 形式 問答、選擇、填表、填充等 資料來源: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3a)。2015 香港中學文憑科目評核大綱(中國語文)。香 港:作者。

三、研究方法

中文科的公開考試報告是由具有 豐富考評經驗的試卷主席,在參考了 該屆考生的整體表現及閱卷員之意見 後撰寫而成,對於了解全體香港學生 的閱讀能力水平,具有極高的參考價 值。因此,本研究採用了內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透過分析香港中文 科的公開考試報告中有關閱讀能力考 核的部分,包括:2007-2011 年中學會 考(以下簡稱 HKCEE)、以及 2012-2013 年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 以 下 簡 稱 HKDSE),以了解當前香港學生的中文 閱讀能力表現,並從中分析他們在閱 讀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及問題,以供廣 大的香港中文科教師作為參考,以期 能夠為同工在閱讀能力之課程設計或 教學方法方面帶來一些啟發。

四、中文科(閱讀能力)公開考

試報告分析

本部分以分析學生在閱讀能力表 現上的困難及問題為焦點,當中包括 五個面向,包括:文章大意理解、寫 作手法辨識、語文基礎部分、邏輯思 維部分及其他部分。 (一) 文章大意理解部分 1. 未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學生未能夠掌握文章的主旨。例 如:「要求考生簡單說明文章主旨及性 質 … … 惟 考 生 表 現 仍 然 有 待 改 善 」 (HKCEE,2007:頁 106);「考生對 較 長 篇 幅 的 文 章 概 括 能 力 薄 弱 」 (HKCEE,2009:頁 121);「未能準 確概括段旨,常誤以旁枝為主幹,主 次不分」(HKCEE,2010:頁 120);「未 能準確 概括段落重 點 ,以旁 枝為主 幹,主次不分」(HKCEE,2011:頁 92);「部分考生分不清內容的重點和 主次, 只能漁翁撒 網 ,羅列 多個答 案……」(HKDSE,2013:頁 129)。 由是觀之,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 一般只是走馬看花,為了讀而讀,很 多時候皆未有深思作者創作文章背後 的動機,乃至到未能透過文章中的不

(3)

同提示或分論點,綜合歸納出文章的 中心思想。 2. 未能辨識作者的感情 學生未能理解作者在文章所抒發 的感情。例如:「未能準確概括…未能 寫出具體的感情」、「部分考生未能體 味作者的筆觸和語調,誤以傷感為讚 美和欣賞」(HKDSE,2012:頁 130); 「對作者的情懷欠體會,理解錯誤」、 「考 生 的體會欠 深 刻 和說明 過 於籠 統」(HKDSE,2013:頁 129)。由此 可見,考生未能夠透過文章的字裡行 間 , 領略 到作 者隱 含 在文 章中 的 情 感,這固然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有 所關係,但同時亦反映出他們的閱讀 量不足,致使他們未能夠透過所累積 的閱讀經驗來理解作者的感情。 3. 曲解文意 學生不但未能掌握文章之要旨, 而且更歪曲文章的意思。例如:「未能 理解題目所附的文言短文,曲解基本 情節」(HKCEE,2010:頁 121);「曲 解故事情節」(HKCEE,2011:頁 94); 「曲解文意」(HKCEE,2011:頁 92; HKDSE,2012:頁 130);「理解錯誤, 如 有 考 生 誤 解 第 6 段 的 段 旨 」 (HKDSE,2013:頁 130)。簡言之, 學生的理解能力薄弱,未能扼要而準 確地掌握文章所表達之寓意或思想要 旨 , 可是 他們 為了 能 夠完 成考 核 答 卷,故在理解基礎不穩之情況下,加 入自己的想法,以穿鑿附會,致使曲 解文意的情況出現。 (二) 寫作手法辨識部分 1. 未能辨識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 學生未能完全理解寫作手法之基 本定義。例如:「雖然文中明顯用了不 少『前呼後應』的例子,可能由於考 生不習慣閱讀篇幅較長的文章,故表 現未如理想」、「部分考生對論說手法 認識不足」(HKCEE,2010:頁 122); 「考生 對寫作手法 定 義的理 解欠準 確」(HKCEE,2011:頁 93;HKDSE, 2013:頁 131);「杜撰描寫手法,如: 數字描寫、引用描寫、借事描寫、舉 例描寫、擬物描寫、故事描寫、說理 描寫、記敍描寫」(HKDSE,2012:頁 131);「對常用的手法『層遞』和『對 比』也不太了解」(HKDSE,2013:頁 131)。事實上,只要學生能夠認真熟 讀寫作手法和技巧之定義,那麼他們 便不可能在考問寫作手法或技巧之部 分失分;因此,學生之所以失分,蓋 因中文科以語文能力訓練為課程之取 向,不再以範文作為考試的材料,致 使學生誤以為應考中文科是沒有東西 可以溫習,故不對語文的基本知識作 出重視,結果致使他們連最基本之語 文知識也未能有所掌握。 2. 未能分析寫作手法與文意表達之 關係 學生對寫作手法之定義生吞活剝 而未能對之融會貫通。例如:「考問鑑 賞體味字詞的能力,考生表現未如理 想…本題要求考生把『膚面的』和下 文的『入骨的』連在一起分析,即要 求考生從整體結構看問題,比直接考 問辨識修辭技巧要求較高」(HKCEE, 2010:頁 122);「考生徒背誦結構作用 之用語,卻不清楚了解其作用為何」 (HKDSE,2012:頁 131);「未能根

(4)

據該(寫作)手法的定義說明作者怎 樣 把 兩 部 分 扣 連 起 來 」( HKDSE , 2013:頁 132)。括言之,大部分學生 只懂死記硬背寫作手法之基本定義, 卻未能思量到作者在文章中運用該寫 作手法或修辭技巧之深意;因此,他 們最終未能從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 得到解讀文章中心思想之線索,乃至 對 文 章所 表達 的道 理 或寓 意毫 無 頭 緒,乃至曲解文意。 (三) 語文知識基礎部分 1. 未能夠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及句 式 學 生 的 文 言 文 基 礎 知 識 極 為 薄 弱。例如:「考生對古文之理解能力及 字 詞 基 本 認 識 … … 表 現 強 差 人 意 」 (HKCEE,2007:頁 106);「文章雖 用文言寫成,然思路論點頗為簡單, 惟 考 生 作 答 仍 不 理 想 」( HKCEE , 2009:頁 121);「考生對文言字詞的認 識不足」(HKCEE,2010:頁 122);「表 現差劣。『有頃』、『嚮』、『之』、『事』、 『安』並非生僻字,一般文言常見, 考生多答錯或答不準,反映文言水平 極待改善」、「表現甚差……考生不知 道『孰』字是疑問代詞……考生不知 『謝』字古語可解『道歉』」(HKCEE, 2011:頁 95);「(在辨識文言字詞部 分),整體表現未如理想」(HKDSE, 2012:頁 132);「本題考核的文言字詞 不但常見,而且頗為淺易,考生的表 現仍強差人意,可見考生的文言水平 極為薄弱」(HKDSE,2013:頁 133)。 由此可見,大部分高中學生都欠缺應 有的文言理解水平,而當中的主要原 因,就是學生們並不重視文言文的學 習,欠缺對文言文應有的學習態度, 連最基本字詞定義、句式用法也不願 意去背誦,更遑論把所學靈活運用在 理解文言文之上。當然,筆者相信有 部分學生是因為害怕學習文言文,並 視之為畏途,致使他們對相關的學習 作出逃避,最終造成惡性循環,使他 們的文言水平更形低下。 2. 欠缺文學、文化常識 學 生 欠 缺 基 本 的 文 學 及 文 化 知 識。例如:「考生對詩句缺乏基本之理 解,表現最令人詫異者在要求圈出韻 腳之第 21 題,有少數考生竟把句子中 第四、五字視為韻腳,顯示根本不具 備押韻之基本認識,實在非常可惜」 (HKCEE,2008:頁 112);「有考生 之基本文化常識貧乏,以為孔子重刑 法,而韓非重教育」(HKDSE,2012: 頁 133)。一言以蔽之,現行的中文科 課程以語文能力為導向,過分強調語 文的工具性,忽略了語文所蘊含的人 文價值,致使學生和教師皆不重視中 國文學、文化知識的學習,最終使到 學生連最基本的文學、文化概念也知 之不詳,其至是毫無認識,情況令人 擔憂。 (四) 邏輯思維部分 1. 欠缺推論能力 學生大都未能抓住文章的線索去 推敲文章。例如:「若題目要求考生就 一種說法引申推論,其表現則令人失 望」、「此為相當基本之推論能力要 求,而考生表現甚差」(HKCEE,2007: 頁 106);「考生表現甚差,可見如何由 已知推 未知之思維 習 慣亟待 培養 」

(5)

(HKCEE,2008:頁 111);「考生表現 亦反映批判思維能力不足」(HKCEE, 2009:頁 121);「由論點直接得出結 論,缺少分析、論述和說明,思考過 於跳躍」(HKDSE,2013:頁 130)。 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大多不具推論的 能力,未能按照題目的要求或自己所 選的論點,在答案中展示清晰的推敲 過程,乃至推論的基礎並不穩固。從 中 可 見學 生欠 缺日 常 的邏 輯思 維 訓 練。 2. 未能對作者之觀點作出合理的評 價 學生未能夠就作者在文章所表達 的看法提出具說服力的評價。例如: 「就文篇結構、作法、用意等作概要 或評價……考生表現不佳」(HKCEE, 2007:頁 106);「考生對論說是否縝密 之意識仍有待加強」(HKCEE,2008: 頁 111);「立論欠明確……(考生)未 有表明是否認同作者的看法;也有考 生表明立場後,卻完全不作申述」、 「(考生的論說)自相矛盾」(HKCEE, 2011:頁 94);「(考生的論說)缺乏立 場 … … 自 相 矛 盾 … … 」( HKDSE , 2012:頁 134);「不少(考生的評論) 答案以偏概全」(HKDSE,2013:頁 134)。簡言之,學生未能夠就題目的 要求,提出合理的論點,並對作者的 觀點、寫作手法等進行合理的評論; 而其看法大都欠缺說服力,可見學生 的分析能力仍然極需要改善。 3. 未能比較不同篇章之主旨大意 學生欠缺比較不同篇章之能力。 例如:「要求考生比較二篇故事相似 點……不少考生放棄作答」(HKCEE, 2010:頁 122);「考生之思維混亂,他 們將孔子之教育目的與韓非子之教育 方 法 作 比 較 」( HKDSE , 2012 : 頁 133);「綜合、組織、說明和比較的能 力 較 為 薄 弱 」( HKDSE , 2013 : 頁 134)。括言之,學生未能夠從兩篇文 章之內容中,找出兩篇作者之觀點或 寫作手法之相同或相異之處,而在欠 缺比較之基礎下,他們亦自然未能夠 進行後續的分析。 (五) 其他部分 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薄弱,致使 他們詞 不達意,所 寫 答案亦 有欠準 確。例如:「需文字表達者分數甚低, 不需者則較高」(HKCEE,2009:頁 122);「表達能力不足,未能準確扼要 說明己見」(HKCEE,2010:頁 124); 「須用文字表達的題目,考生的表現 較差」(HKCEE,2011:頁 97);「有 些考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欠佳,以致辭 不達意」(HKDSE,2012:頁 131);「文 字表達不準確……未能回應題目的要 求」(HKDSE,2013:頁 136)。由此 可見,高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基礎並不 穩固,致使閱卷員難以理解他們的答 案,最終亦因此而失分。

五、綜合討論

(一) 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之學與教 吳善揮(2013)指出學生的學習 興趣是自主學習的根本;這就是說只 要教師能夠抓緊學生之學習興趣而發 揮,那麼他們定必能夠產生自發性的 學習行為。董國安(2011)認為學校

(6)

應該設置多元化的教育活動,以鼓勵 學生進行閱讀,並對閱讀產生親近和 好感;這就是說教師需以不同的活動 作為閱讀學習的載體,以照顧學生之 學習興趣,即增加他們主動閱讀的誘 因。許芳瑜、陳海泓(2013)指出如 果能夠透過全班級師生之鼓勵來提升 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這對於學生 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而言有着很大的 幫助;這裡指出班級的閱讀氛圍能夠 促進學生之閱讀興趣。因此,如何以 興趣帶動學生的閱讀學習值得前線中 文科教師思考。 (二) 語文基礎與閱讀能力的發展 陳國威(2010)指出雖然教育局 投放了很多資源在中文科課程改革之 上,可是成效依然不彰,當中有教師 歸咎於範文教學之撤銷所致;這就是 說由於以範文考核為導向的課程目標 現由能力導向所取代,致使學生不着 重學習範文,並且不能夠從中學習到 最基本的中文知識,進而進一步打擊 到 薄 弱 的 中 文 學 習 基 礎 。 吳 善 揮 (2014)認為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未 夠穩固,導致他們對文學篇章之理解 有所局限;這就是說提升學生的閱讀 能力之前提,在於鞏固學生之基礎語 文知識水平,包括教授學生寫作手法 的定義及運用、文言文的基本字詞及 句式等。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 基礎能力,以使之與閱讀能力的發展 並駕齊驅,實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 題。 (三) 教師教學與學生之閱讀能力提升 劉潔玲(2009)認為課程改革有 助提升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因 為課程改革能夠改變教師的觀念,繼 而改變他們以往所採用的教學策略。 張毓仁、柯華葳、邱皓政、歐宗霖、 溫福星(2011)指出教師之閱讀教學 行為對於學生的閱讀態度可能產生正 面之影響;這就是說教師對閱讀教學 之重視程度,能夠增加學生對閱讀之 關注度,繼而使他們也對閱讀之學習 變得認真起來。故此,教師需要認真 地對待閱讀教學,並且按着閱讀教學 之發展趨勢而適時調整自身的教學策 略,以全面地提升學生之閱讀水平。

六、閱讀能力的學與教建議

(一) 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可以透過提升學生之閱讀興 趣來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教師可以透 過設置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如文學劇 場、戲劇扮演、讀書會、閱讀報告比 賽等,讓閱讀變成一件快樂的事,以 減少學生對閱讀的厭惡度,從而拉近 他們與閱讀的距離。 (二) 強調基礎語文知識的重要性 教 育 局 可 以 透 過 調 整 課 程 的 內 容,即增設語文運用考核來提升學生 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視度。筆者建議 教育局在公開考試之中,加入語文運 用部分,考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以 考評帶動學習,使學生及教師都着重 語文知識之學與教。 (三) 加強教師的培訓

(7)

教師的教學策略及方法,對於學 生 的 閱讀 學習 而言 有 着最 直接 的 影 響。事實上,全球的教育專家皆認為 閱讀是學生最重要之學習部分,並且 因而進行多項不同的理論或實徵性研 究,以改善學生之閱讀表現。因此, 教 育 局宜 與本 地大 學 的教 育學 院 合 作,合辦相關的專業課程,以讓中文 科教師可以掌握國際的閱讀教學理論 發展趨勢,並研究當中之意涵,以應 用於日常教學之中,以更有效地提升 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之培養並非一朝一夕的 事,我們需要從教育政策、學校領導、 教師觀念、教學方法、學生興趣等各 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以「固本培元」 的方式,穩固香港高中學生不斷下降 的中文閱讀能力,以使課程改革的成 果能夠更加突顯出來。

參考文獻

 吳善揮(2013,5月)。淺談學生 自發性學習的首要關鍵—激發學生對 學習的興趣。論文發表於2013年學生 自發性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 國家教育研究院。  吳善揮(2014)。從中國文學科 公 開 考試 報告 看學 生 的文 學賞 析 能 力 。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 3(3) , 87-93。  「死亡之卷」凸顯中文不濟(2012 年11月2日)。東方日報。2014年6月 10 日 , 取 自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 1102/00176_011.html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2007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考試報告及試 題專輯,香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8)。2008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考試報告及試 題專輯,香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9)。2009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考試報告及試 題專輯,香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0)。2010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考試報告及試 題專輯,香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1)。2011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考試報告及試 題專輯,香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2)。2012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考試報告 及試題專輯,香港:香港考試及評核 局。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3a)。 2015香港中學文憑科目評核大綱(中 國語文)。香港:作者。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13b)。 2013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考試 報告及試題專輯,香港:香港考試及 評核局。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課程發展議 會(2014)。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

(8)

引(中四至中六)。香港:作者。  陳國威(2010)。從社會心理學 角 度 剖析 香港 學生 的 中文 表現 及 其 示。香港教師中心學報,9,53-61。  董國安(2011)。從PISA 評量報 告探討提升我國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 途 徑 。新竹 縣教育研究集刊 , 11, 77-104。  劉潔玲(2009)。香港中學生在 國際學生評估計畫的閱讀表現對語文 課程改 革的啟示 。教 育科 學研究期 刊,54(2),85-105。  許芳瑜、陳海泓(2013)。概念 導向閱 讀教學的探 究 。教育 研究論 壇,4(2),361-378。  張毓仁、柯華葳、邱皓政、歐宗 霖、溫福星(2011)。教師閱讀教學 行為與學生閱讀態度和閱讀能力自我 評價對於閱讀成就之跨層次影響:以 PIRLS 2006 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 刊,56(2),69-10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客座助理教授.. 妬不男 ﹕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 妬心,遂感有根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為麥樹堅散文集《對話無多》作序的葉輝指出,收錄 於集中的另一篇作品《家訪》,曾獲 2002 年中文文學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馬碧雯副校長 17-10-2019... 支援教師教授初中學生學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