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教看 「性別承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教看 「性別承認」"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教看

「性別承認」

法忍法師 法性講堂住持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客座助理教授

(2)

只有「男 / 女」的二元看法﹖

• 道俗七眾 ( 構成釋尊之教團 ) 1) 比丘,滿 20 歲之出家男。

2) 比丘尼,滿 20 歲之出家女。

3) 沙彌,未滿 20 歲之出家男。

4) 沙彌尼,未滿 20 歲之出家女。

5) 式叉摩那,沙彌尼晉身為比丘尼前 2 年之稱呼。

6) 優婆塞,指在家之男信徒。

7) 優婆夷,指在家之女信徒。

(3)

《四分律》出家前所問的「十三難事」

( 一 ) 你是以下 5 種「不男」嗎﹖

1. 生不男 ﹕人從生來,男根不滿 2. 犍不男 ﹕人以刀去其男根

3. 妬不男 ﹕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

妬心,遂感有根 )

(4)

4.

變不男﹕ [ 根 ] 能變現也,遇男

則變為女,遇女則變為男,是名 )

5.

半不男﹕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

( 二 )

二根

( 有男女兩種性器者 )

(5)

黃門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 32 》

• ( 三 ) 石女 ( 無血女 ) ,指沒有月經的女人:

• 時有苾芻尼與無血女出家。見有餘尼於時時中月期水現。遂生嫌 恥。報言:小妹,汝有邪思不能離欲。於時時中有月期現。答言阿 姊何故見嫌。此是女人常法,汝可無耶。答言:我無血人何有斯

事。尼白苾芻。 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黃門女。宜應擯去不生善法。

• ( 四 ) 尿道口窄小的女人:

• 時有苾芻尼度道小女出家。時彼女人向小行處久而方出。餘尼問 曰。何遲出耶。答曰知欲如何。我身道小根不具足是故遲耳。尼白 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是黃門女即應擯棄。

(6)

《四分律‧卷 35 》說到「變形」等問題

• 爾時,有一比丘變為女形,

• 諸比丘念言:「應滅擯不?」

• 佛言:「不應滅擯,聽以先受具足戒年歲和尚阿闍 梨,送置比丘尼眾中。」

• 爾時,有一比丘尼變為男子形,

• 諸比丘尼念言:「應滅擯不?」

• 佛言:「不應滅擯,聽即以先受戒年歲和尚阿闍梨,

當安置比丘眾中。」

(7)

• 爾時,有一比丘變為男、女二形,

• 諸比丘念言:「應滅擯不?」

• 佛言:「應滅擯。」

• 爾時,有一比丘尼變為男、女二形,

• 諸比丘尼念言:「應滅擯不?」

• 佛言:「應滅擯。」

(8)

• 爾時,有比丘被賊截其男根并卵,

• 諸比丘念言:「應滅擯不?」

• 佛言:「不應滅擯。」

• 爾時,有比丘為惡獸嚙男根及卵,

• 諸比丘念言:「應滅擯不?」

• 佛言:「不應滅擯。」

• 爾時,有比丘業報因緣,男根自落,

• 諸比丘念言:「應滅擯不?」

• 佛言:「不應滅擯。」

• 爾時,有比丘自截其男根,諸比丘念言:「應滅擯不?」

佛言:「應滅擯。」

(9)

楊惠南教授的見解

• 戒規的本意,顯然旨在防止比丘自截男根的風氣。

1) 對原來所住僧團中其他僧人來說,變形者已是異性。這 時如果繼續留住原僧團,一者防礙變形者不淫戒的持守,二 者也防礙了原住僧團其他僧人不淫戒的持守。因此,變形者 必須改住於和他 ( 她 ) 同性的團僧。

•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佛陀制定這些戒規的目的,並不 是把這些黃門視為罪惡,以致不可留在僧團當中;而是為 了維持僧團的清淨,也為了防止自截男根的風氣,因此制 定了這些戒規。

(10)

同性戀的因緣

佛陀在《大乘造像功德經》中指出,同性戀是過去一些惡業的果報

「彌勒!復有四緣,令諸男子,其心常生女 人愛欲。樂他於己,行丈夫事。何等為四?

一者,或嫌、或戲,謗毀於人。

二者,樂作女人衣服、莊飾。

三者,於親族女,行淫穢事。

四者,實無勝德,妄受其禮。」

(11)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 此邪淫報。一日一夜九百億生九百億死。罪畢 乃出生鳩鴿中。受鳩鴿身經五百世。

• 復生龍中經五百身。後生人中。無根二根及不

定根。黃門之身經五百世。

• 設得為人。妻不貞良。子不慈孝。奴婢不順。

(12)

《正法念處經》

• 若有眾生。以欲愛心。和合牛馬。

令其交會以自悅意。

• 或令他人邪行非禮。

• 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於地獄。具受眾苦。

• 從地獄出。受於胎生畜生之身。

• 若生人中。受黃門身。以余業故。

(13)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 8 》 能否受持五戒﹖

• 問﹕「扇搋、半擇迦等,為遮彼受鄔波索迦律

儀不耶?」

• 答:「不遮彼受鄔波索迦律儀。然遮彼鄔波索 迦性。不堪親近、承事比丘、比丘尼等二出家 眾故。如扇搋、半擇迦,不堪親近、承事比

丘、比丘尼等二出家眾故,遮彼鄔波迦性,二

形亦爾。男、女煩惱恒現行,不堪親近、承事

二眾,故不別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對外發行。 1 1995 年,星雲大師再次有感於編輯一套面向廣大佛教初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25

目的 ^ 材料 ^ 步驟 ^ 結果/結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香港教育大學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 聯席總監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