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研究集刊 第五十輯第一期 2004 年 3 月 頁 175-203

中 fj\學教歸資訊鸝入教學發展模式及

檢核工具之研究

徐新逸林燕吟

摘要

本研究以系統化教學設計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前的規劃,從國內已有資訊融入 教學多年經驗的教師與專家,探討其教學案例實施的經歷,瞭解其過程中之分析、 設計、發展及評鑑等階段之教學發展,將這些案例的專業經驗及應用關鍵要項呈 現出來,綜整歸納出一般教師可參考應用的教學發展檢核工具。研究方法分別採 內容分析法及調查法,針對 91 位具有三年以、上資訊融入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訪 談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 16 個影響項目。此外,加以系統化教學設計 t'fEf呈,提

出「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發展自我檢核表 J' 藉此幫助較為沒有應用資訊科

技經驗的教師規劃、發展及自我檢核。本文盼望能提供中小學老師們實施資訊融

入教學之標準作業程序及輔助鷹架, ):)、便幫助老師們正確的使用科技來有效地達

成教學目標。

除鍵詞:資訊融入教學、電腦輔助教學、系統化教學設計

徐新逸,淡 i..L大學教育科技學車教授 林燕珍,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工程師

電子郵件為 hyshyu@mai 1.tku.edu.tw;ye 旬開 @mai 1.moe.gov.tw

(2)

貳、研究鷗題與目的

電腦與網路進入了學校、教室,教師如何應用此些工具協助學生的學習呢?

這是許多老鄧面臨的難題與問題,也是本研究要探究的還點與問題有﹒一、教師

隨著網際網路與通訊科技的發展、電腦科技等軟、硬體設備、技街的快速進

步, τ 資訊科技已被視為一項能提昇有效教學、學習的工具 J

(Shneiderman

,

Borkows話,

Alavi

&

Norman

,

1998) 。科技是為社會的轉變,學校別無選擇只能將

科技整合於如何使用的更好以提高學習 (No的 Cen恤1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前ory

&

Ill

inois State Board of

E心cation, 1995) 。我國教育部之「中小學資訊

總藍圖改策,推動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教學活動時間達

20%的目標(教

育部, 2001 )。然而,資訊科技要成功地結合於學科教學,是(牛棺當複雜的工作,

必須針對科技、課程、教學者、學習環境的特性做通盤的考量(司|自張雅芳、徐

加玲, 1998)。多數國內外教師皆遭遇相同的問題一一未曾接受過資訊諒自入教學的

學習模式,也不瞭解資訊科技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里向吏在操作技能提昇後,仍

難以靈活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活動中(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叫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

2001

)。為達

到有意圓的學習,使學習者能發揮潛能,達預期的學習成效,教師應該從事有計

畫的學習系統或教學設計 (Seels

&

Gl

asgow

,

1990) 。國內教育相關單位並沒有針

對教師如何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提出建議規劃表或輔助工具表,協助教師於教學前

規劃或檢核應Jij資訊科技的正確性、適當性與有效性等,因此,本研究採Jij Dick

與 Carey (1 996) 系統取向模式的系統化教學設計,瞭解並探討教育部優良實施

專案之多年經驗教師,其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前的規截,將分析、設計、發展及評

鑑等階段之頭鍵要素文件化與系統化是現出來,綜整歸納出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

發展評估檢核表,協助一般教師更有效率的規顫資訊融入教學實施方案,發揮應

用電腦科技的最佳效益,乃為本研究之主要動機。

1=1

壹、嘗嘗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177

徐新逸、林燕珍

Hsin回Yih

Shyu

Yen-Ch巴nLin

Hsin-Yih Shyu

,

Professor

,

Dep血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Ta血kang Un叮叮Slty Yen-ChenL凹, Engine缸"

Computer Center afM. O. E

,

Ministry ofEducation

E-mail:

hyshyu@mai l.tku.e吐u.tw; yenjen@ 扭扭l. moe.gov.tw

Manuscript received: Ang. 17

,

2003; Modified: Nov. 14

,

2003; Accepted: Jan. 9

,

2004

Abstract

Keyword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

atic Instructional design

This study proposes a developmental model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ing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teachers of grades 1-12.

A立er

ing 91

experienc 臼d

teachers

,

the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16 factors affecting

e証'ectiveness

oftechnology-integrated instruction plans

,

all!吐吐tis

led to the

of a new developmental

mo 吐 el.

Based 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

,

they have also constructed a set of

lines in the form of a checklist to better enable both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integrate technology into their program of instruction. Finally

,

they have

suggestions for evalnating technology-integrated instruction and for further research

176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March

,

2004

,

Vol. 50 No.1

pp

175-203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echnology-Integrate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Elementary and

School Teachers

(3)

其更凸顯了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複雜性與困難性,不過,不論何種形式之資訊融 入教學的實施,都應該支援有意義的學習,在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基礎上發展, 分類的變項(來源) 項目 融入之課程與媒介 練述各領域教學大綱配合使用電絡(輔助教學光碟,或是隨選視訊系統 (蔡福興, 2日 00

)

各領域教學透過總際網路查詢並呈現相關學習資料,或直接學習 單向式的資訊傳遞 結合教學引導的訊息傳遞 融入之策略 具教學活動設計理論的應用 (劉世雄,

2000)

學生與教師互動的學習 善用媒體特性,建立教學網頁 善用學習理論建立學習網站 課間IJ準備 融入之時機 引起動機 (徐新逸、吳佩謹, 上課講授

2002)

教學活動 課後評量 使用之軟體資源 使吊自製縮頁或衛報 f吏罵他人開發之網路學習平台 (張國恩,

200la)

兼採一般軟體及網路平台 增強詢問之教學 教學策略應用 增強合作學習之教學 增強講授之教學 (D可吐en

Flight Research

增強衍生學習之教學 Center, 20日 2) 增強情境之教學 增強問題導向學習之教學 作為確認、評估、整合各種資訊的資源 教學策略 作為合作學習、溝通、討論、交換彼此想法的媒介

(Relan

&

Gilla血, 1997

)

作為發表文章、抒發意見的共同平台

作為參與虛擬體驗、虛擬同伴及虛擬教師的媒介 應用資訊科校去令教學(即 資訊融入教學)的需求為何?有效的資訊科技應用於

教學應考慮哪些實施因素?二、資訊科技於教學上的應用非常多元化,有哪些的

應用方式教師可以進行教學發展?三、具有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實施經驗的教

師,如何協助一般教師系統化規劃教學發展。有沒有規劃工具可供參考? 本研究的目的為.一、分析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棺關影響面向與因素;

二、歸納教師資訊融入之教學發展方式,三、探討現行的資訊融入教學實施的教

學發展條件與過程,以發展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之檢核衰。

臺忌、多元化的資訊融λ 教學興其實攝影響國素

一、多元化的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電腦與網絡等工具因其特質,具備了協助教師發展課程願景、製造了教學中 各種不同的學習機會、容易取得學習資源、管理資源、及評估學習成果的便利性 等 (Ertm缸, 1999) 。教育部、國科會的資訊融入教學活動、學術研究報告,顯示

中小學學校應用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模式相當多元化,例如﹒(一)教材、教材教

法資源網站、多媒體光碟軟體的發展等,提供教師補充教材、增強學習等; (二) 智慧型網路互動式學習,提供學生線上學習與師生經驗交流; (三)跨圓、跨校學 習活動; (四)網路虛擬學習系統,可採探究式學習模式、提閩、輔導學習及進行 學生學科評量; (五)錯式情境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藉著情境中的資料發覺、形成 問題、解決問題,藉此讓學習者將學科解題技巧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Sh戶,

1999):

(六)網路社群式學習,讓師生在網絡上進行社群式的學習活動、分享懿作 作品、交換學習IG\t等等等(陳德懷、林玉珮'2002):(七)專題式學習活動,培養

學生研究精神與資料蒐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八)使用數位相機、電子顯微鏡

等科技工兵引導學生學習:(九)針對專業教部知識管理、經驗分享與增強合作學 習的教師網路社群網站建構。 圈內外研究者以教學策略、應用媒介與使用之資源等不同的觀點、探討、提 出各種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類型或模式學術論點,研究者將之分類整理於表1

'

表 1

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彙整表

(4)

表 2 影響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相關菌素分析表

肆、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發展

一、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發展

教學活動包括六個要素(一)目標; (二)學生; (三)內容: (四)環境: (五)方法, 及(六)教都(黃政傑, 2000) 。教學是由一系列外顯提供給學習者的事件所組成的, 並立設計用以輔助學習者內在學習的歷程,教學設計者或教師應審慎地安排教學

事件,使之具有輔助學習歷程的效果,教學事件包括有 (一)吸引注意力; (二)

告知學習者目標: (三)追憶學前經驗(刺激先備學習的回憶)

;

(四)呈現刺激教材,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181

徐新逸、林#i,珍 影響的面向 考慮的思素 備註 學習目標 教學或學習活動是否有使用資訊科技的需求性與必要性?

Why

(目標) 教師是否具備實施意顯(態度)。

Who

(人) 教師 教師是否其備資訊素養。 教師是否具備資訊融入教學專業素養? 學生 學生是否具備資訊專業素養?

Who

(人) 學生是否需要自備資訊設備? 是否有電腦教室與網路環境設置?

Wh

at

(物) 融入教學的環境 是否有教室電腦與總路環境設皇室?

Wh

ere

(地) 是否有相關配備(例如,投影機等)。 是否有適當且充足的教與學教材?

Wh

at

(物) 數位化教材資源 是否有適當且充足的教與學工具軟體。 是否有網絡平台系統設置? 教學策略 是否為符合學習理論之教學活動設計(教材教法)

?

How

(事〕 使用時機 是否為恰當的使用時機。(教學眉目、課堂中或教學後) 間閱(詩) 資訊管理人員 是否具備所需的專業技術的支援。

Wh

o

(人〕 行政資源 是否有相關資金、資源配合與協調的支援。

What

(物) 行政人員 是否具備所需的行政人員支援。

Who

(人)

二、影響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相關區素

些學者指出,許多教師無法很便利、舒適的使用電腦或不瞭解如何使用科

技輔助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環境(哥怕 CoIl凹, 2002) 。且教師接納並實行一個創新

的教學方式並非易事,世界各圓推動資訊融入教學詩,普遍都面臨到多數教師不

會或不顧運用科技於教學的問題(司 i 自吳正己、吳秀宜, 2001 )。研究文獻指出教

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意頓、教師所需具備的電腦知能與專業訓練、教學設計時

的需求性、行政支援、硬體設備、學生資訊能力、豐富的資訊融入教材資源、專

業技術的支援及同儕互動,都是影響資訊融入教學效果的要項(吳正己、吳秀宣,

2001

;劉世雄, 2000 ;陳裕蹺, 2000 ;徐新逸, 2003 )。何榮桂、顏永進 (2001

)

指出應用資訊於教學時的類型,與課程性質、教師及學生之資訊素養、軟硬體均

有密切相關,應考慮、五個 W: 首先,要間為什麼(Why) :第二、實施者與對象

為何 (Who) 。教師本身應具有i那些資訊素養?學生應具有哪些資訊技能。第三、

何待進行(When) ?第四、實施的地點在哪裡(Where) ?軟硬體設施可以支援

嗎?學生有足夠的電腦嗎。最後要間,教學中可以應用哪一類型的資訊科技

(What)

?

影響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因素,可能是教師欠缺相關的專業素

養,是缺乏教材資源;是軟硬體設備的支援問題;是學生素養問題,或者是行政

與專業技術支援的問題,旦問題有可能出現在教學的課前準備、教學進行中或課

後評量等的任一時機。研究者列出影響的相關因素於表 2 ,各個面向的分項因素

親不同的實施情況需求各有不同選擇性的應考慮因素。

180 教育研究集刊第 50 輯第 1 期

符合「適當的使用」科技為原則,以確實使學生達到最有效的學習,而不是為了

使用科技沛融入。

(5)

涵括資訊融入教學的設計理念、教學白標、教學時悶、活動步驟說明、相闋的數

位化素材、教材、學習罩、測驗題與絡站資源等,提供教師應用教學實施(林燕

珍、徐新逸, 2003) 。玉全世 (2000 )認為資訊科技是否能應用於各科教學,主要

在學校及班級所具備的資訊情境,此資訊情境是由資訊環境與人互動而產生的情

勢和狀況,對於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其分為人與物兩大部分,此兩

大部分也就是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發展,包括﹒(-)教師; (二)學生; (三)資訊管

理人員; (四)電腦教室; (五)教室電腦; (六)校園教學網路; (七)Intemet; (八)數位

教材; (九)教學軟體等九個向度,以此九偶向度做為教學發展的評估標準。發展 電腦整合教學必須系統性地思考課程內容及在該領域上的經驗、以及學生電腦操

作技巧、知識及能力(引自劉世雄, 2001) 。美國個通訊與網際網路資源的教室

應用專案研究顯示

以系統化方法的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室是成功的關鍵(引自

Cra位l缸, 1996) 。美國 Alliance 與 TICG 專案 (Alliance+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Technology 與 Technology

Inn

ovation Challenge Grants)

,在許多學校實施

研究,以系統思考和工作分析,運用設計、應用和複雜的評量介入在教育和其他

領域,發展出一個「科技整合的評量邏輯模式J (引自 Yepes-Baraya, 2002) 。

以沒有任何一回人是「教不會」的基本理由,教學者應該有計畫、有方向的 引導學習者學習,使每個學習者都有均等的機會充分發揮才能,而系統的教學設

計可以對個人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是故教學設計應以系統的方式進行(練正

昌、孫志麟、鄭明長、陳秀碧譯,2000) 。系統法則提供了一個對現行教學或競劃

中課程的方法性及忠、考性的設計架構(朱則閱日,

2000)

,

Dick 與 Carey 於 1996 年

修正的系統取向模式,包括分析、設計、發展、執行及評鑑五個階段,各個階段

各有其不同的要項,分析階段包括: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分析、學習者分析、

與撰寫學習目標,設計階段包括﹒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評量標準的設計;發展

階段包括許量工具與教學媒體發展、形成性評鑑,實施階段包括教學實施,

評鑑階段包括﹒施行總結性評鑑。研究者根據以上國內外學者之研究與探討丸獻,

以及國內各實施中的資訊融入教學方式,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發展是一組處

方,應該經過分析、設計、發展、應用與評量,決定出哪些策略與過程,進行系

統化的教學發展,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初步歸納出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系統化

(五)提供學習指導; (六)守|發學習行為的表現; (七)為正確表現提供回饋; (八)評

量表現; (九)強化學習保留與遷移(引自陳立昌, 2000) 。教學前詳加競劃是必要 的,教學發展是以較為鉅觀的層面,解決的策略包括教學設計、教師發展、組織 發展等多種途徑,必須根據教學問題的情境做整體的探究,考慮各種菌素,以選 擇出最因地制宜的理論摹礎,作為設計的依據(朱則剛,

2000)

0

R.

Heinich 、 M

Molenda 和J.

D.

Russell 和 S.

E. Sma1dino

(引自古建國、賴阿福, 1997)認為教

學科技之教學模式為認識分析學生背景、擬定教學自標、準備教學媒體與教材、

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評量效果、檢討改進。電腦

運用於教學中必須重新檢棍,在加入電腦或其他教學媒體之後,教學的目標是否

符合。師生的互動是否更為充分,回饋機制如何進行?選定教材後,女日何利用資 訊科技資源將其表現出來?資訊科技與教學資源如何配合教學活動等,這些皆為

融入教學的準備工作(張國恩, 2001b)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課程設計與傳統教

學並不完全棺同。

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發展的意涵是為應用資訊科技所欲達到的教學目標的整

個過程的總稱。也就是說,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發展是達到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

的進展,提昇學習效果的整體過程與結果。教學發展是鉅觀的,教學設計是較微

觀的,且以學習理論及教學理論為基礎,教學設計可視為教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

要素。撩解教學設計意義、模式與教學學元的規畫目,£、有助於教學發展的成功。

例如,教師擬進行前述之地球科學學習網模式的融入教學活動,應該進行諜前的

教學計劃規量詞,其規畫藝 j的要項是為本研究之教學發展的影響因素,其廢程也就是

一種達到學習目標的發展過程。

二、資訊融入教學之系統化教學發展

圈內外許多研究與網站提出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活動設計規劃與範例,例

如「學習加油站 J (http;//conten t.edu.tw) 、「亞卓市夫子學院 J 、「英特爾 e 教

師計畫」、 Alps 網站( http://leamweb.h 旺varl益 ed叫'alps/home/index.cfm) 、 AskEric 網

站( http://www. 由keric.org) 、 Smithso血an

Lesson

Plans 網站 (http://educate.si.edu) 、

(6)

修改

發展模式,為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鑑,在應用資訊科技的前提之下,

究者認為應該額外考慮教學發展中的資訊科技資源與支援,形成以下之模式圖(

圓 1 )。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185

二、研究架構

與採納具備四年以上經驗的專家學者及教師的訪問意見,共十九位,以歸納出資 訊自由J\教學發展過程之不同面向的相關影響因素。 表 3 訪談對象摘要表

第二階段為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發展情卷調查,問卷發出對象是針對曾經

參與教育部或國科會資訊融入教學相關計畫目的學校教師,且具備有三年以上的實 施資訊融入教學經驗的教師,預計抽取樣本,伺卷回收 114 份,回收率 7 1.25%

'

有效樣本為 91 份,可用率為 79.829忌。 教師/專家 訪談人數 服務單位所在地

經驗年資

國小教師 4 位 量北市、臺涓巾 4-7 年 函中教師 5 位 桃園縣、臺中巾、暈南巾 ι11 年 荷中職教師 6{立 高雄「口、童北市 5-20 年 學者專家 4 位 嘉義巾、臺北市、臺北縣、高雄巾 5-23 年 根據文獻內容分析、探究棺關影響因素,綜整發展資訊融入教學之需求要素 及相關實施類型為研究基礎,研究架構從教師使用資訊科技必須考慮欲達成的學 習呂標與教學需求為核心,及考慮人、事、時、地及物等五個面項來思考,並以 系統化教學發展一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與評鑑'來探討每 面向的發展條件, 形成如圖 2 之架構圈。 徐新逸、林燕珍 飽結性 評籤 形成佳 評鑑 發展 教學媒體 L斗活動實施 評量工具 設計 教學策略 評量方式 學習者與

支援分析

圓 1

資訊融入教學系統化發展模式

極、研究方法、議討

教學內容 與環境分析 需求分析 I I 學習呂標

一、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研究分別採內容分析法及調查法。流程為先界定研究目的、

其次進行文獻探討與研究設計;進行訪談、修正資料與分析要項;

卷調查內容、進行調查;蒐集資料與問卷、並分析與彙整,

研究調查同時採用訪談與問卷調查兩種,分二階段進行。因時間與資源等

制,研究範圈選擇曾經參與教育部或圓科會補助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活動計畫或專

案的學校教師,且具備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經驗為三年以上者,進行訪問或情發

調查。第一階段為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影響因素訪談調查,為求嚴謹只有挑選

(7)

評Y/一~這\抖了

几立

/LYJ

略用計

策選設

學材量

教教評

物{學習目標 1 事

教學需求

地校裡

學家

時 教學前 教學中

教學後

咱哥 發展 區 2 研究變數面向之架構圖

三、研究工具及資料分析

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

c

細部項目」及「中小學教師應吊科技於教學之發展研究調查詢卷」。

(一)第一階段訪談文網與漢答細告p頁自

透過文獻建構出建觸與問題(訪談大細說明如表 4 戶MO'

訪者說明訪談大綱,記錄訪談重點內容,然後請受訪者填答「

技於教學之發展訪談問題與填答細部項白 J '相闋的建議瓷量請受訪者寫下來

j;)、作為彙整細部資中衫子析之用。訪談階段獲得的結果有﹒

1.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實施方式,將增列「教師課前教學準備」

「 j視訊那時教學」與 f 教師吏用科技工具引導學生學習」三個類別,線上作業

測驗、評量的實施方式則皇帝類至「教師課堂引導、學生課餘自行學習 J 項旦中

成為未來問卷的九個實施方式,弘可卷並設計為五個層次,

熟悉與不熟悉的實施方式順序。

表 4 訪談大綱說明表 l 甜甜

您的僧人背景資料及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經驗與實施方式

說明 1 您的服務學校階段是劉小或園中或筒中職?您任教科白為何? 瞭解受訪者的人背景 2 您曾經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方式中,您認為最熟悉、最具經驗的 資料及應用科技於教 資訊融入教學實施方式? 學的實施經驗或研究 3 以上您認為是熟悉、最具經驗的資訊融入教學實施方式,您己經實 經驗與背景 施教學約幾學年 9 !lit'解教師最熟悉、最具 請聞您從規劃應用資訊融入教學實施之準備工作、教學實施策略應用 經驗的應用科技於教 至教學完成後之學習成效許錯過程之考慮與檢核的區素或要項杏哪 學實施方式的教學發 ~"? 展過程 l 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活動之間,您進行了哪些項臣的需求分析? 瞭解教師規劃應用科 口1.1有分析教師的資訊融入素養需求,需求是教師具有 技於教學的需求分析 己1. 2 有分析學生的資訊素養需求,需求是學生具有 階段發展過程 口1.3有分析對資訊技術人員的需求,需求包括 蒐集需求分析階段應 口1.4 有分析對行政人員的需求,需求包括 考慮之要素 口1.5 有進行使用資訊科技預期達到的學習目標分析,需求包括 口1.6 有進行教材內容需要使用資訊科技軟體或工具的需求分析,需求 包括 口1.7有分析使用資訊科技的時機在 口1. 8 有分析電腦、網絡及相關資訊設備的需求,包括在電腦教室、 在一般教室、在學校以外 口1.9 有分析軟體工具的需求,需求包括 口1.1 0 其他需求分析項目 2 在實施資訊體趴教學活動之胃口,您有哪些必須進行設計的項目。 瞭解教師規當應用科 已2.1 針對教學需求分析設計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策略 技於教學的發展過程 口2.2 針對教材內容的需求,所設計或選用的教材軟體或教學軟體(或 設計階段

丕鐘之

蒐集設計階段應考慮 口2.3 針對室主進行墨畫成效的許量方式設計 之要素 口2.4針對教師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活動設計的評量方式的設計 口2.5 針對選用或設計的教材軟館或教學軟體(或系統)的評量方式 口2.6 選用現有已經發展的或自行發展評童工具的(泛指應用資訊科技 的工具〕 已2.7 教材軟體或教學軟體(或系統)的設計有自那些參與人員

(8)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189

徐新逸、林燕珍

2.規劃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教學發展

教學發展過程中,在需求評估階段﹒ (1)教師的資訊素餐需求,也要包括教師

應用資訊的教學設計能力; (2)預期達到的學習目標增列「培養學生主動搜尋資源

的能力 J

;

(3)教師或學生的資訊素養能力需求部分,將網路瀏覽、搜尋的能力與

整理資料的能力分開列示; (4)增列對跨學校的行政入員協調的需求項目; (5)學校

電腦教室的資訊設備需求與一般教室的資訊設備需求,在正式問卷分為二個項目

呈現 o 在設計階段(1)評量內涵的設計,所考慮的認知、情意、技能三個項侶,

視為必要的檢核項目,不再列入正式問卷中填答; (2)在設計與發展二階段於檢核

問卷填答時,合{并一起進行。在評鑑階段﹒資訊科技於教學上的應用,可能於教

學前、教學中或教壞後,整體上何時是較恰當的時機,教師認為在實務上困難於

評斷,此項目在正式開卷中不做填答,由於評鑑階段是針對需求、設計與發展階

段的各個項目進行評鑑的填答,於正式問卷中,不再列出子項目作答,整體土文

字應加以修正,使更清楚表達與具體化。

?未來的問卷仍勵肢。一項詢問是否本教學發展文件「可以清楚的表達我應

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賞施經驗J '以驗證教師對教學發展文件的肯定。

(二)第二階段閉卷調查

係由文獻探討、訪談的填答項目與建議,再經專家諮詢後,並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形成正式開卷,問卷內容分為個人背景資料與實施方式、應用資訊科技r.f.­

教學的教學發展以及對阿部分的教學發展看法等三大部分。表 5 為教學發主

的題白大綱,前十七題視各題目性質分為四至十個子題填答,最後兩題為檢視確

認前面的題目、不歹日子題,各題以勾選「是」或「否J 填答。形成性評鑑與總結

性評鑑以表 5 所列的項但再做確認。進行調查後,將填答資料分類編碼、核對統

計卜並針對教師接熟悉的實施方式,交叉分析出某一種實施模式之一致性的教學

發展檢核項目。

蒐集教學實施前應該 要考慮之要素 瞭解教師於應舟科 於教學之後的評鑑 施 蒐集形成性言平鑑應 慮之要素(回續與 正、收集資料、 3 在教學實施之前您有哪些必車進行發展的項目。 I 撩解教師規劃應用科 口3.1 有進行整盟瓷詛亟斗室畫之專業發展,項目包括 !技於教學的發展階段

已3 .2有進行學牛的資訊素養熊力訓練,項目包括

|與有進行形成性評鑑

i

的項目 口 3.3 選用現有已經發展的或自行發展的拯藍藍盤墓塾望整鐘玉惑豆豆 i 鐘2 (泛指應用資訊科技的工具)

口3 .4選用現有己徑發展的或自行發展的評量工具(泛指應用資訊科技|蒐集形成性評鑑應考

的工具)

I 慮之要素(因饋與修

i 豆、收集資料、再設計) 已3.5 對於以上哪些發展項目有進行發展過程中及教學實施使用前的 l 評鑑(形成性的評鑑〕 口3.6 其他應發展的項目 4在實施階段(教學進行)您有那些必須確認或策略進行的項白? I 撩解教師規劃應用科 己4.1 在教學活動實施前已確認(課前準備) I 技於教學的準借過程 Z 口4.2 在教學活動實施中(在課堂中〕 已4.3 在課後學生之學習活動進行 口4.4以上項目之外的其他應實施的項目 5 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後,您有哪主主且可買進于的評鑑項目? 口5.1 有評鑑邀前的資訊融入素養需求能力 口5.2 有評鑑望主血盒詛墨畫需求 口口有評盡量對草草草盔本星的需求支援 口5 .4有評鑑對立亟斗室主的需求支援 口口有評鑑資訊融入教學後達到的壁翠旦皇軍 口5.6 有評鑑使用整挂函益堅亟學塾單位盟主旦這'tV 口5.7 有許鑑資訊融入教學的使用時機合當性。 已5.8 有評鑑單單4鐘盜墓塑園盒益益鍾的需求支漲,已達到的支援 在電腦教室、在一般教室、在學校以外 口5.9 有評鑑軟罷工具的需求支援,已達到的支援 口5.10 其他評鑑項目

第三部分

以上訪談中,分別以「分析設計-發展實施一評鏡」五個階段來記錄!發展的看法

您的教學發展模式,您認為: 1 此教學發展過程丈件資料,對於較量有資訊融入教學實施經驗的教 師可產生助益(可作為其教學發展的參考)

?

2 此教學發展過程的各階段檢核方式,在您未來規劃一種幸被式的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乏教學發展將有幫助? 188 教育研究集刊第 50 輯第 1 期

(9)

表 6 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教學發展的整體看法

韓、研究結果搞要興建議

1真答「是」者

1 可以清楚的表達我應用資訊科妝於教學的實施經驗

72

.5

3%

2 可以作為我未來從事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發展的自我檢核工具

94.51 %

3 整理為教學發展過程文件資料,對於較為沒有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實

78.02%

施經驗的教師很有幫助

本研究對具有豐富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訪談與問卷調查,經

資料整理與分析,得到之結果摘要如下。

、系統化的發展應用科技的教學過程,在需求評估、設計與發展階段應該

考慮的因素包括以下十六項,形成性評鑑階段及實施後的總結性評鑑階段,則是

呼應需求訶吉、設計與發展前三個階段所進行的考慮因素項臣的評鑑。

(一)預期達到的學習目標(事的面向)。

(二)教師本身應具備的素養(人的面向)。

(三)學生應具備的資訊素養(人的面向)。

(四)需要使用數位教材軟體的情況(事的面向)。

(五)學校電腦教室的資訊設備或一般教室的資訊設備或學生要有學習所需的

資訊設備(地、物的面向)。

(六)學校資訊技術人員的協助(人的jJjj向)。

(七)學校行政人員的協助(人的面向)。

(八)規草草j採用約教學策略(詩、事的面向)。

(九)進行教師本身約專業發展(人的面向)。

(十)進行學生的資訊能力素裳訓練(人的面向)。

(十一)教材軟體採用的主基本原則(事的面向)或設計(或選用)的教材軟體

或工具軟體(物的面向)。 需求評估考慮項巨 l 我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時,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自標是什麼? 2 膺品資訊科技於教學時我本身應具備的素養是什麼? 3 我的學生應具備的資訊素養是什麼。 4 需要使用教材軟體的情況是什麼令 5 教師教學或學生繳交作業時需要使用的工具軟體有哪些? 6 課堂中對於學校電腦教室的資訊設備需求是什麼? 7 對於一般教室的資訊設備需求? 自學生要有學習所需的資訊設備? 9 我需要學校資訊技術人員的協助是什麼? 10。我需要學校行政人員的協助是什麼? 設計與發展階段考慮項呂 11 當我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時,規劃採用的策略是什麼? 12 我採用教材軟體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3 我的學習評量方式是什麼?參與人員有那些? 14 對於學習評量我採用的方式是什麼? 15 對我自己的教學設計我採用的評量方式有那些。 16 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我評量的內涵有那些。 17.我設計或選用的教材軟體有哪些。 18 實施教學前幸免需要先進行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 19.實施教學則我需要先進行學生應具備的資訊能力素養訓練。

表 5

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教學發展調查問卷題目大綱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表 5 中戶馴的教學發展需求評估、 項目(第 1 至 17 題) ,所有教師於資訊融入教學詩都有進布考慮,第 18 、 19 題,

師在教學前有進行「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的比率為

9 1.21

%

'教學前有進行

應具備的資訊能力素養訓練」的比率為 75.829忌。進行形成性、

都是以「需要學校行政人員的協助」分別為 53.859毛、 47.25%的比率為最低。

於本研究提供的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教學發展文件整體看法,結果整理於表

(10)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193

表 7

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模式

二、教師應用資訊科按於教學的教學模式,包括有下列九種

模式(如表7)

II:七九種模式,教師較為熟悉與其經驗的是「教師課前教學準備 J' 其次是「教

師上課教學展示 J' 平均實施經驗有回學年以上。最不熟悉、不具經驗的方式,主

要是「視訊即時教學(同步)

J

'其次是「專題式合作學習 J '再其次是「建立虛

擬學習館 J' 此結果肇因於互動05'丸線上學習或同步遠距教學的實施,其教學發展過 程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且牽涉到課程的安排與較多時閥的需求,教學發展過程實 施困難度比較高。 教學模式 舉例說明 教師課前教學準備 上課目日至「學習加油站 J 鬼集教材、教案、閻片等,作為課堂上的 補充教材或教學實施策略參考等。 教師上課教學展示 課堂上簡報教學、多媒體教材軟體展現等 教師課堂引導、學生 課堂上教師指示學生課後自行使用多媒體教材軟體或上網自行學習 課童車自行學習 等(教師不在課堂中展示軟體教材) 教師使用科技工具 教師透過瀏覽器、數位相機、電子顯微鏡等的操作,引導學生探索 引導學生學習 學習(在課堂中〕 建立虛擬學習館 教師在網站上設計多媒體教材,自系統的設計來適時對學生做學習 之引導 師生於線上互動 教師非直接面對學生,而是學生於網站上透過介面發問與討論等, (非同步) 教師適時做引導 視訊即時教學 跨校、跨國透過網路通訊的llP持教學、互動討論學習等 (同步) 社群式學習 在網站上透過線上教材、互動討論等方式學習 專題式合作學習 學生分成小組專題進行會議式的探索、資源搜尋、製作總頁、成果 發表與展現等 徐新逸、林燕珍 預期學習目標 教學前、教學 教學策略規劃 中及教學後之 評量內'i@i 學習評量、教 教材軟體採厝原則 學評量 f\ 事時 學生、教師、資---之i二斗J

于人7'\地

訊人員、行政人,、 X\ 品出

員等的專業訓

物\

在學校

練、資訊素養、/

\

在家裡

參與體 告訊設備的準倚 教材軟體 工具軟體 評量工具 區 3 教師應用科技於教學的相關影響面向與因素 (十二)資訊等相關設備的採購與準備(物的面向)。

(十三)學校資訊技術人員的專業訓練(人的面向)。

(十四)學校行政人員的專業訓練(人的面向)。

(十五)對學生的學習評量方式(或工具)與內涵(時、事、物的面向)、參與

人員(人的面向)。

(十六)對教師本身教學設計的評量方式(或工具)與內涵(詩、事、物的面

向)、參與人員(人的面向)。

192 教育研究集刊第 50 輯第 1 期

(11)

王全世 (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郎, 23-31 。 古建國、賴阿福 (1997 )。網際級路在師院「園小教育實習 J 課程上應用之初探。國教月 刊,

44 '

7一 11 0 朱則剛 (2000 )。教育傳播與科技。臺北的大書苑。 f可榮桂、顏永進 (2001) 。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

112 '

71-77 。 吳正己、吳秀室 (2001 )。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一以社會科為傲。載於教育 部主辦之 f 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員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 11-20) 。臺北 教育部。 林燕珍、徐新逸 (2003)' 從知識管理理念探討「學習加油站」之發展與游局(上)。研習 資訊,

20

(3) ,

76 鈞。 徐新逸 (2003 )。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教學科技與媒體,阱,的例。 練正昌、孫志麟、鄭明長、陳秀碧(譯)

(2000)

0

R. M.

Gagne'

,

L.

J .Briggs

&

W.

W. Wager

踩著。教學設計原理。臺北。五南。 教育部 (2001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教育部。 陳裕隆 (2000 )。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

77 '

29-35 。 陳德懷、林玉珮(編) (2002) 。敢動學習革命一全球第一個絢路教育城市豆卓市。臺北 遠流。 張圓恩 (2001a) 。教育部國中小網路學習推動委員會訪視報告。臺北 教育部。 張國恩 (2001b) 。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載於教育部主辦之「新世紀 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 21-34) 。臺北:教育部。 張雅芳、徐加玲(1 998) 。從系統的觀點規畫教師資訊素養之專業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 4口,

3-11 '

墨j 世雄 (2000 )。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沌,

60-66 '

劉1世雄 (2∞ 1 )。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決定歷程之值案研究。圓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 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Colleen

,

S.

(20日 2).

Ed

ucators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Influencing the

digi個.1

divide. Journal

of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

34 (3)

,

326-335

Cradler

,

J. (1996). Implementing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Recent findings from

resea叫I

and

的;ale叫翩翩師、 Re臨ved

Apri1

15

,2叩, Fromh句:I/www.wes閻血叭:echpolicy/rec呵J]Jroach.lr副

豆、發展教師需要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發展自我蟻核工具

教師認為本研究歸納的「中小學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發展規劃文件 J'

(一)可以作為教學發展的自我檢核工具; (二)可以將實施經驗表達出,也可以幫助

較為沒有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實施經驗的教師規劃與發展教學。!It文件經綜整發

展成為「中小學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發展自我檢核表 J (請克附錄) ,檢核

表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資料的填寫、第二部分是教學發展四階段、

第三部分是檢討與改進的撰寫,此三部分為一個「分析一一段許

發展一←實

施于一評鑑」的系統化教學發展模式,可以給教師一個完整的教學發展思考與規

劃模式。尤其對於戰前教師或是沒有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實施經驗的教師是相當

有幫助的,因為輛車核表可為其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時的黨架工具。

本研究結論顯示,教師對於複雜、範閻較廣的模式的實施有困難,後績的研

究可針對教師最不熟悉與最不其經驗的實施方式,例如﹒「專題式合作學習」或「社

群式學習」等模式,專選其中一種,並探究專精其教學實施之準備工作、教學實

施策略應用至教學完成後之學習成效評鑑過程之考慮與檢核的因素或要項,以提

出特定模式的教學實施之發展檢核衰,以便可以幫助教研更便利規劃更多元的資

訊科技應用。此外,後績的研究也可將檢核表級路化,讓使用者更方便的檢核使

用,善用軟體的媒介提供使用者整理與註記筆記,也可以廣為傳播與應用,以便

作為後續進步修正檢核表的回饋與研究。

致謝 本研究乃是圈科會與教育告~合作目標導向計畫一一中小學學校應用資訊科 技於教學發展模式之探討( NSC92-2511-S-032 ∞2-X3 )的部分成呆。在此, 威謝國粹會與教育部經費補助及支持。本研究得以完成,亦li1.謝所有受訪 教師與學校之參與及協助。

參考文獻

(12)

實施方式描述,

附錄

中小學教師應用資訊科接於教學之發展檢鞍表

說明本檢核表提供教飾實施有效的應用室主訊科技於教學的規都最程與評鑑的自我檢核使 用。本檢核表共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資料的填寫(包括教學內容、實施時筒、對象、檢核者、日期)與實施方 式的勾選與描述。 第二部分共分為四個階段(一) ,需求評估」指教學前的規劃使用資訊科技的必要性因素 與需要項目的檢核: (二) ,設計與發展 J' 指教學前所需準備的教材或進行的訓練或專業發 展等: (三)'過程中的評鑑與修正J'是針對前二項己勾選的項目進行教學前的評鑑及修正, (四) ,評鑑實施成效與檢討」針對各諧設需進行的項目做教學後的成效評鑑。 第三部分「檢討與改造」是作為教師練述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教學檢討反省與改進策略。 教學(或學習)內容. 實施持間 實施對象一一一年一一_fJI

檢核者.一一一一一臼期

勾選實施方式 項昌說明 己教師課前教學準儷 伊j如 上課間日至 f 學習加油站 J 鬼集教材、教案、區片等,作 為課堂上的補充教材或教學實施策略參考等。 口教師上課教學展示 例如課堂上簡報教學、多媒體教材軟體展現等 口教師課堂引導、學生課 例如 課堂上教師指示學生課後自行使用多媒體教材軟體或上 餘自行學習 網自行學習等(教師不在課堂中展示軟體教材) 口教師使用科技工具引 例如教師透過瀏覽器、數位相機、電子顯微鏡等的操作,引 導學生學習 導學生探索學習(在課堂中) 口建立虛擬學習館 例如教師在網站上設計多媒體教材,也系統的設計來適時對 學生做學習之引導 已師生於線上妄動(非同例如教師非葭接面對學生,而是學生於網站上透過介面發問 步〕 與討論等,教師適時做引導 口視訊即時教學(同步) 例如跨校、跨國透過級路通訊的即時教學、互動討論學習等 日社群式學習 例如在網站上透過線上教材、互動討論等方式學習 口專題式合作學習 例如學生分成小組專題進行會議式的探索、資源搜尋、製作 網頁、成果發表與展現等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197

徐新逸、林燕珍 的6 教育研究集刊第 50 輯第 1 期

Dick

,W.,

&

Carey

, L.

(1996).

n時 S抖的n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4 th ed.). New York:

Harp前

Colline

Ertm缸.,

P. A.

(1

999). Addressing frrst- and second-order barriers to change: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νelop"的It,

47(4)

,

47-61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

ucational Laboratory

&

illinois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1995)

,

正后 arning

through technology: A planning and

inψlementation

guide.

Retrieved November

12

,

2001

,

from the World

Wi血 Web: http://www.ncre l.o喀/t血吐lIhomepg.htm

Seels

, B.,

&

Glasgow

,

Z.

(1

990).

Exercis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Columbus

,

OR: Merrill

Shyu

,

H. (1999) Effects of media

attributes 扭曲chore吐 instruction.

Education Computing

Research

,

2J(2)

,

119-139

Shneiderm間,

B.

,

Borkows說,

E.

Y.,

Alavi

,

M.

,

&

Norm悶,

K. (1998). Emergent pattems

teaching / learning in electronic classrooms.

Educα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Development

,

46 (4)

,

23-42

The

In

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

ucational Achievement

&

Intemation

a1

Study Center (2001).

TJMSS J999 Jnternational

"叫hematics

Retrieved April

15

,

2002

,

from http://timss.bc.edultimssI999

i1

pdf

fT

99i_Math_Al

l.

pdf

Yepes-Baraya

,

M. (2002).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J. Johnston

& L.

T.

Ba

l'

ker

Assessi峙的e

impact of techlwlogy in teaching and

leω忱的g:

A

sourcebook for

(pp. 139-160).

Ann Ar

bor

,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trieved October 11

,

20日 2, http://www 企n.orgJstarfTechsbk.df.

(13)

口小需要任何資訢應用的能力 口不需要 口己確認 口己具備 口蟬生的精熟學習

l

口藉~jJ多媒體軟體輔助展現教學 口己確認 口已達成 口操作電腦的基本能力 口操作電腦的基木能力 口己確認 口己具備 已促進學生的學習保留與遷移 已透過多媒體或網路資源,引起學生 臼己確認 臼己達成 口中英文輸入的能力 口中英文輸入的能力 口已准認 口已具備 的學習動機 口同IJj另網~網絡瀏覽、授尋資 口干 IJ)刊編際網路;對賢、提尋重主訊的能 口已確認 口已具備 口支援學生的學習探索 亡E歪過網路教材資源,覺富教學內容 口已確認 口已達成 訊的能力 白骨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口透過多媒體之真實情境或事件,力口 口已確認 口巴達成 強學生的認知 口電子郵件發送的能力 口電子郵件發送的能力 口己確認 口己具備 口協助學于建構重要概念 口以網路上其實情垃或事件引導學生 口己確認 口已達成 口使用文書處理軟糙的能力 口里用文書處理軟體的能力 口己確認 口已具備 發現問題與掠柔甘寧決方法 白相繪留軟體工具的能力 口要用繪圖軟體工真的能力 口已確認 口己具備 口增進學生互相尊重、團隊合 口透過網路上的討論 1 引導學生溝 口已確認 口已達成 口製作簡報的能力 口製作簡報的能力 口己確認 口已具備 作的社會技巧 通、發表看法 口製作網真的能力 口製作精頁的能力 口已確認 口己具備 已培養學生學習反思與創作的 口悟過網路學習平台,引導學生以國 口已確認 口已達成 能力 隊方式共同解決問題 口使用試算表軟體的能jJ 口使用試算表軟體的能力 口己確認 口己具備 白質進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口透過網路資源分析資料、連結概 口已確認 口已達成 口其他〔 口其他( 口已確認 口己具備 念,形成認知、增強衍生學習 口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或研究的

口建立級路社群,提供學生提問與輔|

口已確認 i 口己達成 精神 導學習 已培養學生的領導技巧

已建立網路社群,提供學生角色扮演l

口已確認| 口已達成 的機會 口陪養學生主動搜尋資j 幸自 J 能 口藉 WJ教學軟體實施個別化教學,以 口己確認 口已達成 力 補救教學 口教學內容抽象,需藉劫多媒| 已經過專家評鑑成推薦為優良的作品 i 口合適 口適用 口其他( 已其他( 口已確認 口已達成 體軟榜輔助呈現、講授 口需要真實情境或事件加強印 已有容要正確 口合適 。適用 象 口現有教學內容不夠學富?需 立內容的深度與廣疫部恰當 口合適 立適用 口電腦與網絡的基本操 F 口電腦與紅位各的基木操作 口己達成 口已足夠 口刮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要補充教學內谷時 三學習情凌能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口合適 已適用 口發送 E-mail 的能力 白發送 E-mail 的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己足夠 已引導學生溝通、發表看法 已有適當的@l韻 口合適 口適用 口文書處理編輯的能力 臼文書處理編輯的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已足夠 口 ij/ 導學乏主:以攝像方式共同解 三有效的呈現方式 口合適 已適用 仁插圖軟體自甘使用能力 仁捨國軟體的~!有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己足夠 決問題,增強合作學習 口編製街報軟體的能力 口編製簡報軟體的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己足夠

口透過多元資源之資料分析、| 三以多元化旱琨教材 口合適 口適用 口吏用試算表軟盤的能力 口使用品算哀軟體的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已足夠

連結概念,以至主構知識內容 口吏用資料庫的能力 口如J 資料庫的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已足夠 口以真實情境或事件,來探討|解決問題 []其他( 口合適 口適用 口網頁製們的能力 口網頁製作的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己足夠 日實施個別化學習,以補救教 口音Fi古與使用教學軟體的能力 口書阿古與使用教學軟體的能力 己已達成 口已足夠 學 口應:I ll 資訊科技於教學的教學 口應用資3甘斗技於教學的教學設計能 口已達成

口巳足夠

口需要反援練習,以增進對教 設計能力 口已達成 口己足夠 材內容的精熟 口其他( 已其他( 口其他(

(14)

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棋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 2 日 1 徐新逸、林蕪珍 3日帽腦數星

|

口挂 口自連接網路網路的環境與速 已己確認 口圭 度 口有電踏投射器或較大型的電| 口已確認| 口許 視螢幕可以積示電腦畫面 口教學柏樹的數位置片、影片致富J畫 己已確認 三足夠 且有足夠的周邊設備(例如,

I

巳已確認 1 三圭 等 印表機設備〕 口網頁式的教學軟盤資源(具有瀏覽 口已確認 口足夠 己其他( 給夏功能的軟體) 口簡報式的故學軟體資源(具有簡報 口已確認 EL宜多守 功能的軟體〕 口模擬式的教學軟體資源 口已確認 口足夠 口練習式的教學軟體資源 口己確認 乙足夠 已教導式的教學軟體系統 口已確 tg 口足夠 口師'I三線上討論版 已己確認 已足夠 口學校;z、須可侯學呵呵使用的電| 立己確認 i 口高 2離諒或不具紀錄學習歷程的非同步 口已確認 口足夠 腦與線路設備 線上學習系統 口學生家裡有可供學生使用的| 立己確忍| 口高 口可紀鋒學生學習歷程資料的非同步 口己A直認 口足夠 電腦與網路設備 總土學習系統 口學生家裡有可供學生使用的j 立已確認| 口高 口真有編輯敢再頁功能的軟體 口已確認 口足夠 口具有文書處理J}珀巨的軟體 口已確認 口足夠 印表機設備 口具有繪圖功能的軟體 已已確認 立足夠 口其他( 口已確認| 口高 主具有試算表功能的軟體 口已確認 口足夠 口具有資料犀功能的軟體 且已確認 口其他( 口已確認 口協助教學軟體的製作與開發 已不需要 己已達成 3協助操作教學軟體p)進行學 口需要 己已達成 習語單J 口其他〔 口協助電腦及週邊設備的維護

口已闢 l

口已達成 口有足夠的電腦數量 口不需要 u 己性諂 J 佐 管理 已告連接網際網路的環境與速 已需要 口已確認 凹圭 口協助學習紀錄的維護管豆豆 口已確認 口已達成 度 口其他( 口已確認 可佳 口協助校園網路的維護管理 己已確認 口已達成 已有直播教學系統可使用 口已確認 口佳 口協助絡站(或學習平台)的 立己確認 口已達成 口有足夠的周邊設備(例如, 口己哥在認 己佳 維護管理 印表機設備) 口賞他( 立已確認| 口己達成 口其他( 200 教育研究集刊第 50 輯第 1 期

(15)

口協助校內教學行政的協調 已銷助跨校行政拘協謂 口協助教學軟體的製作與獨發 口教學中協助教學活動的進行 已教學後協助學習回畫畫獎勵浩 動等事宜 口其他( 口已確認 已已確認 口己確d 口己確認 口已確認 口不需要 口需要 口其他( 口紙筆測驗 口書面或口頭報告 口資料蒐EFζ整理 口口試 口表苛舌動 口設計製干作品之能力表現 口教學過程中考查反應情形 口己確認 口己確認 已已確認 口已確認 口已確認 口己確認 已己確認 口己達成 口己達成 已己達成

l

口已達成

l

口已達成 已已達成

|

口教師自我評量 口教師群互相討論與經驗交流 口校內教師問儕評量 口學校以外人員之協助評量 口採用口頭建議之評量模式 口採用書面報告之評量模式 口採別講查資料表填寫、蒐集之評量 模式 口其他( 灰頭計 已已確認 日己確認 口己確認 口已准認 口已確認 口己確認 口已確認 口對學生的概念建構提共幫助 口資訊科技媒體的使用(如,動畫、 視覺化呈現等〕 口學生學習興起你J提昇 口}}l討其學生夜,思與修正的機會 口滿足個別化學習的需求 己能協助紀錄與分析學生的學習廢程 資料 口適當的電腦與網路設備的使用 口教師個人專業的成長 己其他( 口已確認 己已確沼 口已確認 口己確認 口已確認 口己確認 口己確認

現拍拍啊啊珊珊

當當當當

叫中珊珊瑚

費晶晶 E且骨目

叫中珊珊

檢討與改進

數據

表 6 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教學發展的整體看法 韓、研究結果搞要興建議項目 1真答「是」者1 可以清楚的表達我應用資訊科妝於教學的實施經驗72.53%2 可以作為我未來從事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發展的自我檢核工具94.51 %3 整理為教學發展過程文件資料,對於較為沒有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實78.02%施經驗的教師很有幫助 本研究對具有豐富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訪談與問卷調查,經 資料整理與分析,得到之結果摘要如下。 、系統化的發展應用科技的教學過程,在需求評估、設計與發展階段應該 考慮的因素包括以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進行 18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 學生須透過口算解主要以圖像闡述的應用 題,並以橫式作記錄。.. 加法和減法的直式在學習單位 1N4

策 – 引導資源 促進參與與發展 訂立「 財政預算 」政策 1.3 應對學生人口下降 – 訂. 立處理超額教師機制 凝聚團隊及擴充財政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在整個學與教過程中,教師按不同因素(如課程和學習目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等)運 用適切的學與教策略 [

  系列中一套三冊的內容,分別對應不同類別資優學生的需要,除了讓 教師了解香港資優教育的推行理念及一般資優

編訂本資源是為教師提供分層課業例子以作參考,資源的內容並不包括所有

訓練目的之一為小組討論中學生擷取材 料時,可用自然流暢的口語表達,不顯

級別描述及學習成果 - S1至S9級別 學習範圍:自我與個人成長 (P) 級別 S1S2S3S4 S5S6S7S8S9 級別 描述學生認出自己和熟悉群 體,回應日 常需要. 學生了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