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術館數位典藏詮釋資料欄位專業使用者需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美術館數位典藏詮釋資料欄位專業使用者需求之研究"

Copied!
1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謝建成 博士. 美術館數位典藏詮釋資料欄位 專業使用者需求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Users’ Needs for the Metadata Fields Adopted in Digital Archives of the Art Museums. 研究生:王蓓瑜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摘要 本研究探究專業美術研究人員對於美術館在數位典藏中所採用詮釋資料欄 位的需求,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利用內容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來蒐集研究資 料。第一階段使用內容分析法,觀察並比較分析國內三所公立美術館與國外六所 美術館網站中藏品查詢系統所提供的詮釋資料欄位,包括查詢欄位及作品詮釋資 料呈現欄位。第二階段中使用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國內十二位美術專業 研究人員,探討這些專業使用者對於美術館網站中藏品查詢系統所提供欄位的需 求,包括希望增減的欄位與使用欄位所遇到的問題,並請教其心目中的理想欄位 有哪些,以及平時蒐集美術相關研究資料的管道與來源。 綜合蒐集的研究資料,分析比較後獲得下列面向之研究結論:一、國內外 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欄位之特色與差異;二、專業美術研究者使用欄位之現況及 經驗;三、專業美術研究者在使用欄位時的問題;四、專業美術研究者蒐集資訊 的管道與來源;五、專業美術研究者對於作品資料欄位項目的需求。 最後提出本研究的建議,包括:一、對國內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採用詮釋 資料欄位的建議:可再增加作品相關聯結與延伸閱讀資料,以及有關作者更多的 相關資料。二、對系統提供的詮釋資料欄位進行分層,並提供更多延伸線索與相 關聯結:使用者會希望提供有關作品越多的資料,但認為須將詮釋資料欄位進行 分層。三、建立美術館藏品的聯合目錄:能查詢的資料數量會更多,資料範圍也 會擴大,並且節省使用者跨網站花費的時間。. 關鍵字:美術館、數位典藏、詮釋資料欄位、專業使用者需求. i.

(3)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arts researchers’ needs for the metadata fields adopted in digital archives of the art museum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cont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s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research data.. The first stage was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observe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metadata fields provided by the collection query system of the websites of three public fine art museums in Taiwan and six art museums abroad, including the query field and the metadata field of artwork. The second stage was using the interview outlines to conduct th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welve domestic professional arts researchers to probe into their needs for those fields provided by the collection query system of the art museums’ websites, including what fields they were like to add or take off and the problems they encountered while applying the fields. Moreover, their ideal fields were also consulted, as well as their usual channels and sources for collecting arts related research data.. Synthesized the collected research data; after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ose data, the study conclusions which showed as following were obtained: I..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ields of the collection query system from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t museums.. II..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professional arts researchers while applying the fields.. III. The problems that the professional arts researchers encountered while they were applying the fields. IV. The channels and sources for the professional arts researcher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V..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arts researchers for the data fields of artwork information.. Finally, this study offers several suggestions as following: I..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ollection query system of the domestic art museums that adopts metadata fields: Further extensions of artwork-related links and reading materials can be increased, as well as the additional ii.

(4)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s. II.. Layer the metadata fields that provided by the system, and offer more extended clues and related links: Users would like more artwork-related data provided by the system, yet they consider that the metadata fields should be layered.. III. Establish a union catalogue of the museum’s art collection: This helps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data for querying, and also to expand the range of data.. Furthermore, this will save the users’ time when they have to do. cross-site querying.. Key words: Art Museum, Digital Archives, Metadata Fields, Professional Users’ Needs. iii.

(5) 目次 摘要....................................................................i Abstract...............................................................ii 目次...................................................................iv 表次....................................................................v 圖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五節 重要名詞定義................................................5 第二章 文獻分析........................................................7 第一節 詮釋資料(Metadata)..........................................7 第二節 美術專業研究者的資訊需求...................................16 第三節 數位博物館藏品資訊內容上的使用者研究.......................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2 第一節 研究對象...................................................22 第二節 研究方法...................................................23 第三節 研究實施步驟...............................................26 第四節 研究工具...................................................28 第四章 藏品查詢系統詮釋資料欄位比較...................................29 第一節 國內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使用欄位狀況.........................29 第二節 國外美術館藏品系統欄位比較分析.............................35 第五章 訪談研究分析...................................................46 第一節 專業美術研究者使用欄位之現況及經驗.........................46 第二節 專業美術研究者在使用欄位時的問題...........................69 第三節 專業美術研究人員蒐集資訊的方式.............................77 第四節 專業美術研究人員對於作品詮釋資料欄位項目的需求.............8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結論.......................................................95 第二節 建議......................................................112 參考文獻..............................................................115 附件一................................................................120. iv.

(6) 表次 表 表 表 表. 1 2 3 4. 國內大型數位典藏計畫採用之詮釋資料比較表.........................................10 CDWA 主要類目元素一覽表 ....................................................................... 11 VRA Core4.0 核心類目一覽表 .....................................................................12 CDWA、VRA、DC 發展特色分析表 .........................................................13. 表 表 表 表. 5 6 7 8. CDWA、VRA、DC 欄位對映表 ................................................................15 本研究訪談對象一覽表.................................................................................24 台灣三家公立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查詢欄位比較表.................................30 台灣三家公立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作品詮釋資料欄位比較表 ...............32. 表 9 國外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查詢欄位比較表.................................................37 表 10 國外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作品詮釋資料欄位比較表............................... 39 表 11 國內外各館採用之查詢欄位比較表.............................................................43 表 12 國內外各館採用之詮釋資料欄位比較表.....................................................44 表 13 本研究訪談對象所需查詢欄位統計表.........................................................87 表 14 本研究訪談對象所需作品詮釋資料欄位統計表.........................................89 表 15 本研究訪談歸納資料層次與國內三所美術館資料層次比較表............... 93 表 16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進階查詢欄位說明表(節錄).....................................99 表 17 本研究訪談得到之欄位與國內三館及 CDWA 詮釋資料欄位比較表 ..109. 圖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 ..................................................26 圖 2 藏品查詢系統作品資料的項目與層級圖 ..........................89 圖 3 作品文字資料欄位層級圖 ......................................95 圖 4 綜合訪談得到使用者需求的欄位與 CDWA 主項目之欄位層級圖 ......114. v.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隨著電腦技術與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近年來網際網路漸漸成為傳遞消息與獲 取資訊的重要管道。透過這些資訊科技除了讓人們能迅速獲得資訊之外,利用科技來 保存文化也成為時代的潮流。以往傳統上只能呈現於紙本的知識,可以藉由這些技術 的協助,以多形式多媒體表現出來,並可不受時空限制傳遞到人們的眼前。資訊科技 帶動數位化的技術,使用數位化來保存人類長久累積下來的文化資產,使人們更輕易 貼近這些人類所流傳下的豐富紀錄,並流傳給後代的人們。近年來,各國透過數位典 藏的方式,將人類累積的文化,利用科技技術,保存下來,且打破時空的束縛,在網 際網路上將這些優美的文化與人類知識的累積呈現給世界上的任何人。人們除了可輕 易的一覽這些文化遺產之外,透過機關單位與專家學者對這些文物的整理及研究,更 能了解這些文化所代表的意義和詮釋。 博物館、美術館負有保存文化及教育民眾的功能,也是屬於傳統資訊來源之一。 因應科技發展的潮流,建置各種博物館網站或是典藏搜尋系統,將藏品數位化等數位 典藏工作,希望利用數位科技的便利,除了繼續維護傳承人類歷史文化經驗的使命之 外,能在爲社會大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博物館是資訊公共的事業,是資訊生產中心並 具有自行累積生產的特徵,數位化後的博物館是另一種網路資料中心,能協助人民知 識經濟的成長(周明,1999)。 傳統博物館的基本核心功能:典藏、展示、研究、教育,在數位博物館中利用數 位與資訊技術,在呈現、管理、方法與內容上面,補實體博物館之不足處,提供民眾 更完美的服務。其中典藏的部份,博物館傳統上對於藏品的任務是保存文物,而對於 文物藏品進行基本資料建置與登錄作業。數位博物館改變了典藏品登錄與詮釋資料 (metadata)的模式,數位環境能協助登錄作業中擁有多種特質類別,表現出典藏品. 1.

(8) 多項的特性。詮釋資料與使用需求以及資料查詢緊密相關,使用者由專業研究人員擴 大到一般大眾,詮釋資料由專業化功能轉為一般使用者能接受了解的制訂方向,提供 大眾對典藏品的多面向思考。(陳百薰等人,2002) 1990 年代後,許多博物館、美術館開始透過博物館網站來提供資訊,提供具深 度的內容來吸引民眾前來瀏覽(夏上雅,2006)。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網站也建置了 藏品查詢系統,將館藏品經過數位化之後,搭配所屬的詮釋資料,使民眾一窺原本深 藏於博物館內的藏品,方便查詢藏品的相關資料,進行對藏品的瀏覽、瞭解,進而研 究或學習。但在建置數位典藏查詢系統的過程中,系統技術、資訊內容與使用者的需 求都是應被考慮的(林珊如,2003),為能使典藏資源有效被使用,必須了解如何組 織該類型的資訊資源,掌握使用者對資訊的搜尋、使用行為。深切的了解使用者需求 來建構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數位查詢系統,以充實的藏品資訊內容,使得使用者能從中 獲得所需要的藏品資訊,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博物館在建置查詢系統時收集的資訊應 該完整,將博物館內可能的資訊資源都列入,包含實體物體的資料、數位化資料等(潘 美璟,2002)。博物館藏品查詢系統中提供藏品的圖像,搭配關於作品的文字說明, 透過結構化的欄位格式,將作品資料呈現出來,提供使用者在查詢及辨識作品資料內 容的功用。 研究者因工作環境而能接觸到並經常使用美術館館內用的內部藏品管理系統,館 內工作人員會依照系統中的詮釋資料欄位,著錄適合的資料。在工作環境中常常聽到 館內美術研究人員反應在各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中提供的查詢欄位不足,因此未提供 的某些面向的作品資訊,且感覺作品資訊不夠等問題。另外也曾接到研究所學生來電 詢問有關作品的資訊,發現其所需要的作品資訊是藏品查詢系統沒提供。美術館的外 部網站查詢系統的資料來源通常都是來自內部藏品管理系統,這些作品資訊透過結構 化的欄位格式呈現出來,若沒有符合所需資訊的欄位出現,通常該作品資訊也不會出 現。賴岳貞(2002)曾在其論文中探討了國立臺灣美術館館員對於內部館藏管理系統中 的使用需求,並歸納了館內工作人員希望在查詢作品資訊時能提供的館藏資訊描述項. 2.

(9) 目。但對於館外的使用者來說,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中所提供的詮釋資料欄位是否符 合使用者的需求?覺得足夠嗎?需要再增減嗎?專業美術研究者需要哪些層面或是 觀點的作品資料?本研究以國內三所公立美術館與六所國外美術館網站所提供之數 位典藏藏品查詢系統中的查詢欄位與檢索後呈現出的作品詮釋資料欄位為例,來探討 這些欄位是否符合專業美術研究者在尋找作品資訊時的需求,分析專業美術研究者使 用藏品查詢系統的狀況、在系統搜尋資訊過程與欄位需求,找出這些專業美術研究者 所需要的資訊需求。之後提出相關建議,作為美術館藏品查詢與資料呈現時詮釋資料 欄位的改善依據,以提高美術使用者的使用意願與藏品查詢系統的使用效率。. 3.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透過美術專業研究者的觀點,來探討美術藏品查詢系統中有關作品之 詮釋資料欄位使用的需求,希望分析出使用者期望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應具有的詮釋 資料項目與功能。以期望討論出符合專業使用者需求的館藏系統。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了解專業美術研究者對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中詮釋資料欄位的使用現況與 使用經驗。 二、 了解專業美術研究者的資訊來源管道。 三、 探討專業美術研究者對美術館藏品查詢詮釋資料欄位的需求為何,以做為 改善美術類作品查詢系統現存使用性的問題。.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爲了解美術類作品查詢系統中作品的詮釋資料欄位內容規劃上應具 有的功能,並了解專業美術研究者對使用美術作品查詢系統的問題,找出使用性問題 並針對問題提出改善解決的建議,希望作為未來改善檢索服務系統設計及改良上的參 考。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比較國內外美術館藏品系統的詮釋資料欄位有何異同? 二、專業美術研究者在使用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與作品詮釋資料欄位上的現況 及經驗為何? 三、專業美術研究者對於美術館藏品資訊的來源與管道為何? 四、專業美術研究者對美術館藏品查詢詮釋資料欄位的需求為何?. 4.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範圍選擇台灣三大公立美術館網站(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之典藏品查詢系統作為研究美術專業研究者在美術品查詢系統中藏 品詮釋資料查詢需求的對象。此三家美術館是台灣著名的公立美術館,皆有收藏台灣 美術之重要作品,藏品數量超過千件以上,且在官方網站中皆有設置藏品查詢系統, 使用者可利用查詢系統來檢索台灣美術品,檢索結果可看到作品影像及關於作品的結 構化詮釋資料。 在研究限制方面,本文只探討各館網站藏品查詢系統中呈現的詮釋資料,而不包 含三館參加各數位典藏計畫中所產生詮釋資料。在藏品查詢中只針對藏品資訊詮釋資 料欄位的呈現與使用者需求,不包含詮釋資料的資料內容標準、資料值、語法型式、 資料交換的標準等功用,也不涉及詮釋資料欄位中著錄的作品資料其內容品質與藏品 查詢系統的設計、介面與技術。. 第五節 重要名詞定義 一、. 美術專業研究者:. 本文中指的美術專業使用者,定義在有從事美術領域的研究人員(如藝術史研 究、美術作品研究) ,包括了美術館/博物館內研究人員、館外的藝術評論者、任教於 大學藝術相關系所之教授老師,以及藝術史系所的研究生。這些使用者通常爲了進行 專業領域之學術研究,需要針對藝術品做相關研究。. 二、. 詮釋資料(Metadata) :. 一般常見原意為: data about data 或 Structured data about data,亦即對 描述資訊結構的資訊,是對藏品資料屬性的一組描述,目的在促進資訊系統中對資料. 5.

(12) 之檢索、管理、與分析(陳雪華、陳昭珍、陳光華,2001) 。Metadata 的中文名稱有 很多種,在本論文中採用「詮釋資料」來稱呼 metadata。詮釋資料標準若以組成結 構為導向,又可細分為 1.資料欄位與結構的標準 2. 資料內容標準 3.資料值的標準 4.資料的語法型式標準 5.資料交換的標準(Mary, 2007),在本研究是針對詮釋資料 的欄位需求作探討,因此本研究中的詮釋資料標準只討論資料欄位與結構的標準。. 三、. 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通常指的是數位資料以數位形式典藏的過程。數位資料有些原是數位 資料媒體,有些是因典藏而改變為數位化格式的物件。數位典藏的目的是確保所有數 位資料的可用性、持久性、智慧整合性。數位典藏是取得物件長期的儲存、維護與檢 索取得(accessibility) 。為了典藏數位物件,有必要蒐集大量有關於數位物件的詳 細資料,將之編碼為 metadata,以助典藏的數位物件檔案得以保存,提供後人檢索。 (陳雪華,2001). 四、數位博物館: 將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或其他陳列館等機構蒐藏的器物、書畫、藏書、標 本等典藏品,予以數位化保存,並藉由網際網路的服務與應用,使博物館成為扮演數 位典藏內容生產者與國際文化知識傳播提供者的角色。(徐典裕,2002). 6.

(13)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一節 一、. 詮釋資料(Metadata). 詮釋資料的定義與功能: Metadata目前的中文名稱不一,較常見的是詮釋資料、後設資料、元資料、元數. 據、中介資料等1,在本文中採用「詮釋資料」稱呼metadata。針對詮釋資料的定義, 一般泛稱資料的資料「Data about data」、「information about information」, 也就是資料的資料、用資料來描述資料的意思。也有另一常見的定義是資料的結構性 資料(Structured data about data),metadata是對藏品資料屬性的一組描述,目 的在促進資訊系統中對資料之檢索、管理、與分析。(陳雪華等,2001)。NISO(2004) 也對詮釋資料下定義:詮釋資料是結構性的資訊,用來描述、解釋、定位,可使資訊 更容易被檢索或是易於管理資訊資源。還有許多種有關詮釋資料的相似定義2,但詮 釋資料簡而言之:是對資訊資源屬性的一組描述,目的是在促進資料系統中對資料的 檢索、管理與分析。具有傳統目錄之著錄功能,可使資料的管理維護者與使用者,可 透過詮釋資料了解並辨識資料,進而去利用和管理資料。黃維仕、謝清祿(2006)則 認為詮釋資料是針對「資料的呈現」部分詳加探討的成品,善加應用可讓一資源得到 完整的表達,其中完整的表達隨各種詮釋需求增加,所涵蓋的範圍也會日漸擴張。陳 淑君、陳亞寧(2001)指出現今詮釋資料的涵蓋範疇除了描述物品本身的資源探索外, 還包括「人名」(person)、「事件/背景」(event)、「時間」(time-span)、 「地名」(place name)、管理(management)、永久保存(preserve over time) 等,這些層面保有相當的共通性與關聯性。 有關詮釋資料的功能,許多學者也從各方面來解釋:Michael Day(2000)認為 詮釋資料的用途有資源發現、語意互通、資訊資源管理。典藏是歸類到資訊資源管理. 1 2.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舉辦(2007.7),「界定 Metadata 中文名詞論壇」會議成果報告書 詮釋資料出現的定義已超過 30 種以上(數位典藏工作彙編,9-2-1) 7.

(14) 的範圍內,認為 metadata 的概念應開闊及提供數位典藏的訊息(引自陳和琴,2001) 。 Gilliland-Swetland(2000)將詮釋資料分為行政/管理的(administrative) 、記述 的(descriptive) 、典藏的(preservation) 、技術的(technical) 、使用(use)五 種。Lorcan Dempsey and Rachel Heery(1997) ,將詮釋資料的功能從兩方面探討: 1.由使用者角度:定位(location) 、探索(discovery) 、文件紀錄(documentation)、 評估(evaluation) 、選擇(selection)。2. 由系統角度:描述藏品特徵、提供瀏覽 及檢索功能、管理功能(如系統識別號) 、組合各物件(objects)及藏品的再呈現等。 陳雪華(2001)指出詮釋資料的典藏功能可用來協助資訊資源的管理,有助於系統呈 現特別的數位物件給使用者,確保數位資訊資源提供給後代子孫。在沒有詮釋資料標 準前,各人對相同的事物作出不一樣的描述與詮釋,各人對相同事物著重的重點不一 致。有了後設資料標準後,對於資訊可以獲得全面性的結構描述、並且達到一致性, 更有助於資料的交換。. 二、. 美術藏品的詮釋資料標準. 對數位博物館來說,詮釋資料可用來描述藏品的資料屬性(黃崇瑋,2003) ,以 文字來說明原始作品或數位化資料相關屬性的資料,用欄位化的格式來描述作品,而 非以一段很長的全文來說明作品。而吳紹群(2007)指出許多數位博物館採用某些詮 釋資料也是著眼於促進資訊網路取用和促進資源探索。博物館面對館內大量且複雜的 典藏文物時,如何將資料內容與結構作妥善的分類安排,使文物在典藏管理之外,讓 檢索使用者更容易利用館藏文物資料,是得詳加深慮。因此在選擇詮釋資料時,對內 要使管理者易於對藏品的掌控與管理,對外則要讓使用者能便於檢索資訊資源。因此 在數位博物館中詮釋資料的採用與設計上,以使用者檢索的角度來思考詮釋資料中分 類與檢索成效,以及考量倒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認知差距的問題。未來詮釋資料在面 對各種使用者的需求時,更須考量到的議題包括:如何找到龐大的數位典藏品、如何 確保數位典藏品的長久保存與取得、如何讓數位典藏品達到互通與共享等。 (吳國淳,. 8.

(15) 2003) 關於數位博物館所採用的詮釋資料,為了日後能進行共享和互通,最好能採用 國際上通用,且符合館方發展目的與方向的標準。透過詮釋資料標準,可以協助博物 館資訊的紀錄、識別與資訊的交換等功能。目前常見以博物館為對象所採用的學科導 3. 4. 5. 6. 向詮釋資料包括有 CDWA 、SPECTRUM 、VRA Core 、CIDOC CRM 等。另外,若是以公眾 檢索為導向的一般性詮釋資料,為了資料的互通,則可採用 DC(Dublin Core) 。 這些詮釋資料標準若以組成結構為導向,又可細分為 1. 結構資料的標準:提供了資訊單元的資料欄位,透過這些資料欄位來組織成博物 館資訊的結構。如:DC、CDWA、VRA 等 2. 資料內容標準:資料內容使資訊能夠合適的儲存在資料欄位中,資料內容標準提 供是將資料填入資料欄位時的規則指南,如:CCO7 。 3.資料值的標準:資料值標準則是填入資料欄位時參考的控制詞彙或索引典,如: AAT8、ULAN9等。另外還有資料的語法型式標準與資料交換的標準,因本研究是針對詮 釋資料的欄位需求作探討,其他皆下來只討論資料欄位與結構的標準。 在博物館學科領域中詮釋資料資欄位與結構的標準,又可依照所屬學科不同, 有各屬於學科的詮釋資料標準。如偏重藝術領域的 CDWA(藝術品描述類目) ,偏重視 覺資訊的 VRA Core(視覺資源核心類目) ,考古遺址適用的 CIDOC,博物館管理作業 標準程序的 SPECTRUM。 根據上述博物館領域專用的詮釋資料標準的功能,對於美術藏品來說,其中 CDWA (藝術品描述類目)是專門針對藝術品所制定的詮釋資料,注重學科內的知識分析, 利用詳細的語意層次,完整描述藝術品的內容。VRA Core(視覺資源核心類目) ,專. 3 4 5 6. 7 8 9.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CDWA) The UK Museum Documentation Standard (SPECTRUM) The Core Categories for Visual Resources(VRA Core) CIDOC 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 (CIDOC CRM). Cataloguing Culture Objects :A Guide to Describing Cultural Works and Their Images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Thesaurus (AAT) The Union List of Artists Namea (ULAN).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 藝術家聯合目錄 9. (CCO).

(16) 用在描述視覺資源典藏品的指引,也可用於美術館的視覺藝術或影像作品上。另外若 是著重有效進行數位化藏品的資源檢索,大多以 DC(都柏林核心集)為主要代表(陳 淑君、陳亞寧,2001) 。 表 1 歸納了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和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這兩大數 位典藏計畫,在藝術領域計畫所採用的詮釋資料標準。對於美術作品而言,數位典藏 國家型科技計畫推薦使用 CDWA。偏向視覺藝術的作品(如:攝影作品) ,則使用 VRA。 而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則採用 DC 的標準,編制出以 DC 為架構的文建會國家文化資 料庫美術類詮釋資料標準。. 表 1 國內大型數位典藏計畫採用之詮釋資料比較表 採用的 執行單位與其計畫名稱 數位典藏計畫名稱 詮釋資料 CDWA 故宮器物子計畫 國科會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故宮書畫子計畫 史博館國家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文化大學近現代珍貴數位典藏系統之研製 VRA 北藝大/中研院臺史所 臺灣視覺記憶數位典藏計畫 DC 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 文建會 美術類 國家文化資料庫 資料來源: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工作彙編電子書、國家文化資料庫知識管理網站 以下簡介 CDWA、VRA、DC 這三種在美術館數位典藏中常用的詮釋資料標準10:. 1. CDWA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藝術品描述類目): 由保羅‧蓋提信託基金(J. Paul Geety Trust)之藝術資訊任務小組(Art Information Task Force, AITF)發展的詮釋資料參考標準,可以協助博物館、美術館或藝術史家、 藝術資訊人員描述藝術作品及作品影像的標準。其設計理念是從藝術作品研究、展示. 10. 參考中研院後設資料工作小組參考規範之解釋 10.

(17) 與教育功能需求出發,著重藝術品完整的生命週期記載資訊,提供給研究者一致、可 信的內容。特別注重藝術資料的描述,根據學術研究人員及學者的需求角度設計,強 調對藝術品提供最深入的描述架構,CDWA 可說是專門的藝術描述標準。可以提供藝 術作品及影像的內涵描述機制與檢索物件(Object) 與影像(Image)的資訊架構,做為 藝術資訊系統間的對應。CDWA 共有 27 項主類目(或稱元素 Element),其中有 8 類核 心項目,並可以分為四個面向:基本資料、製作技術與材質相關資料、保存與展覽相 關資料、管理資料。各主類目還可分出各子類目,可對藝術品進行最淺顯的描述、識 別,到最深入的詮釋。 (中研院後設資料工作小組;吳紹群,2007;陳淑君、陳亞寧, 2001). 表 2 CDWA 主要類目元素一覽表 一、基本資料: 1.Object/Work 物件/作品. 2.Classification 分類. 3.Orientation/Arrangement 方位/配置. 4.Titles or Names 題名. 5.State 階段. 6.Edition 版本. 7. Physical Description 形式描述. 8.Measurements 測量. 9.Inscriptions/Marks 題刻/標記. 10. Creation 創作. 11.Styles/Periods/Groups/Movements. 12. Subject Matter 主題. 風格/時期/團體/運動 13. Context 時空背景. 14.Related Works 相關作品. 15. Related Visual Documentation 相關視覺紀錄. 16.Related Textual References. 17. Critical Responses 批評性回應. 18.Descriptive Note 描述註. 相關參考文獻. 二、製作技術與材質相關資料 19.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材質與技. 20. Facture 製作手法. 術. 三、保存與展覽相關資料 21. Condition/Examination History 現況/鑑定史. 22. Conservation/Treatment History 保存/處理史. 23. Ownership/Collecting History 所有權/收藏歷史. 24. Exhibition/Loan History 展覽/借出史. 四、管理相關資料 25. Copyright/Restrictions 版權/限制. 26.Cataloging History 編目史. 27. Current Location 現藏地點. 資料來源: 1.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http://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ch/standards/cdwa/index.html). 11.

(18) 2.考古陶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http://content.ndap.org.tw/index/?p=212&page=6). 2.. VRA Core. (The Core Categories for Visual Resources,視覺資源核心類目) : 由視覺資源協會資料標準委員會(Visual Resources Association Data Standards Committee)發展,提供以描述藝術品、建築物、大眾或民族文物等視覺資源的指引。 為了便利於視覺資源社群間資訊的交流與分享,其設計原則著重元素簡單、彈性、可 重覆應用,並提供元素資料值(data value)建議標準,以利資料的一致性與正確性。 主要特色有: (1) 提供一個描述視覺資源藏品的範本(Template),可區分為作品(Work)和影 像(Image)二種概念,以識別創作原作和其代替物(如照片、電子影像檔) 。 (2) 依循 1:1 的原則,即一組後設資料元素只描述一物件資訊。 (3) 描述層次介於簡略(minimal)及完整(full)之間,作為與其他文化遺產資 訊間的互通機制,相關的對照包括 MARC、CDWA 等標準。(中研院後設資 料工作小組;蘇佩芬、陳和琴,2002) VRA Core 目前發展版本到 4.0,共有 19 個核心類目,如表 3 所示. 表 3 VRA Core4.0 核心類目一覽表 1.Work,Collection,or 2. Agent 代理者 Image 5. Description 描述 6. Inscription 銘刻 9. Measurements 測量 10. Relation 關聯 13. State edition 版本 14. Style Period 風格時期 17. Textref 18. Title 題名 資料來源:VRA Core 4.0 Introduction. 3. Cultural Context 文化背景脈絡 7. Location 地點 11. Right 權利 15. Subject 主題 19. Work Typy作品類型. 4. Date 時間 8. Material 材質 12. Source 來源 16. Technique 技法. (http://www.vraweb.org/projects/vracore4/VRA_Core4_Intro.pdf). 3. DC(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都柏林核心集): 源起於1995年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與NCSA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聯合召開的第一屆Metadata Workshop。初期目的是為. 12.

(19) 了加速網路電子資源的整理與組織,並加強網路資源的找尋與檢索的精確性而設計。 因其簡單性、語意互通性、全球通用、具延展性等特性,引起各領域學科及各典藏單 位注意,進而研究運用發展的可能性,使DC快速流通世界各國。本標準由15項元素 (Elements)所組成,因具有核心(core)和通用(universal)的特性,除了可應用於 描述機構內部典藏或產生的資源,以支援入口網站(Portal)的服務或內部的知識管理 外;另一方面可作為各式詮釋資料的交換格式,以達到開放的資訊環境中,跨學科領 域的資源互通。都柏林核心集所制定的15 個欄位名稱為:題名(Title)、創作者 (Creator) 、主題(Subject) 、簡述 (Description) 、出版者(Publisher) 、貢獻 者 (Contributor)、日期(Date)、類型(Type)、資料格式(Format) 、辨識資料 (Identifier) 、來源 (Source)、語文(Language)、關連(Relation)、時空涵蓋範圍 (Coverage) 、及權限範圍 (Rights),包含了作品資料中最常使用的欄位,簡單易用, 適用再各學科領域,非專業人士亦可以著錄資料,但缺點是無法完全包含學科領域內 所有的資料。(中研院後設資料工作小組;陳淑君、陳亞寧,2001) 上述舉例的三種詮釋資料皆可以用來進行藝術品的資源描述,但都各有其特色及 使用目的,例如:CDWA 是偏向學科領域的功能需求,DC 是則是為了能在跨資料類型、 跨語言間資源檢索為重點,表 4 說明了這三種 metadata 發展特色. 表 4 CDWA、VRA、DC 發展特色分析表 標準別 發展特色 說明 CDWA 藝術作品研究、展示與教育功 依學者、研究員的需求為主軸考量,以概念架構方式,提 能需求,能反映出藝術品的特 供藝術作品及其影像的內涵描述與檢索機制,著重藝術品 性 完整的生命週期記載資訊,包括作品的階段、版本、內涵 註記、展覽、重製…等。 VRA 藝術作品與其他博物館社群的 以視覺資源社群為焦點,提供描繪藝術品、建築物、器物 交流需求 等,以及材質、大眾或風土文化的架構等。主要用途是作 為將來應用於個別或共享環境的一個範本,而不是為系統 建置或Metadata 記錄結構所特定發展的指引。 DC 藝術作品與跨社群資源的交流 以跨社群、跨資料類型、跨語言間的資源探索為主要重點。 需求 資料來源:陳淑君、陳亞寧(2001),Metadata 在數位博物館之發展與分析 13.

(20) 吳紹群(2007)曾指出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博物館資訊標準能滿足博物館世界的 所有需求,博物館在進行再進行數位典藏時,選擇採用詮釋資料時,需依照博物館本 身藏品及業務的需求,參考能符合館藏文物且又能與他館資訊互通的詮釋資料,和資 11. 訊組織標準之間的對映 (mapping)對館藏文物間資訊的整合和檢索便很重要。表 5 是對 CDWA、VRA、DC 欄位的比較對映表,可以發現即使這三種詮釋資料標準的元素 類目都可以來對藝術作品提供結構化資料的參考,但仍有內容深淺上的差異。但這些 詮釋資料標準所提供的欄位都可以作為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欄位以及呈現作品資料 結構化的參考依據。 詮釋資料標準的類目元素欄位可協助博物館在數位典藏時對藏品著錄的依循, 知道要從哪些面向進行對藏品的資源描述,包含作品一般性的資料與學術性的資料。 以美術品為例,參照 CDWA 的類目,可顯示出一件作品的品名(題名-名稱)、尺寸(測 量-尺寸)、創作時間(創作-時間)、作品內容說明(主題-描述)等資訊,這些元 素也可當作藏品查詢時的檢索項目名稱。美術館在數位典藏時,可參照相關的詮釋資 料著錄藏品的描述資訊以及館方管理的資訊。在提供查詢時,除了提供一般記述性的 作品資料,還可視館方或使用者需求開放學科性的著錄資料。. Getty 已完成數種與博物館相關詮釋資料的對映(Mapping)表:Metadata Standards Crosswalks http://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intrometadata/metadata_element_sets.html 11. 14.

(21) 表 5CDWA、VRA、DC 欄位對映表 CDWA. 物件/作品 分類 方位/佈局 題名 階段 版本 測量 材質與技術 形式描述 銘文/標記 現況/鑑定歷史 保存/處理歷史 創作 擁有權/收藏歷史 著作權/限制 風格/時期 主題 背景 展覽/借展歷史 相關作品 相關視覺檔案. VRA 4.0. DC. Work,Collection, or Image State edition 版本 State edition 版本 Measurements 測量 Material 材質、Technique 技法. 題名. Work,Collection, or Image. 類型、型式 主題(分類表). 型式 型式 型式 描述 Inscription 銘刻 描述 描述 Agent 代理者、Date 時間、Location 地點 主要作者、其他作者、創作日期 來源 Location 地點 著作權 Right 權利 主題、時空範圍 Style Period 風格時期 描述、主題、時空範圍 Subject 主題 主題、時空範圍 Subject 主題 描述 關聯性 Relation 關聯性 Work Type作品類型、Measurements 測量、 關聯性、題名、主題、 Date 日期、Location 地點、Title 題名、 資源識別碼、來源 Subject 主題、Source 來源、Agent 代理者、 Right 權利、Relation 關聯 關聯性 Relation 關聯、Textref 關聯性 關聯性 資源識別碼 Location 地點 描述 Description 描述. 相關參考文獻 批評性回應 編目歷史 現藏地點 描述註記 資料來源: 1.陳淑君、陳亞寧(2001),Metadata 在數位博物館之發展與分析 2.Metadata Standards Crosswalks (http://www.getty.edu/research/conducting_research/standards/intrometadata/crosswalks.html) 15.

(22) 第二節. 美術專業研究者的資訊需求. 當作品入館之後,館方和研究人員會將文物的各項描述資訊和背景資訊加以著 錄,能使得原本沒有背景資訊的文物得以再脈絡化,再次附予其文化的意義,作品才 能有生命,並這些作品的圖像與資訊在藏品查詢系統中提供給大眾知悉。藝術史學 者、藝術史學生、藝術家等這些藝術資訊的使用者有相似的需求:需要去存取圖像、 需要能找出一些圖像,並透過被定義的特徵屬性來分享這些圖像。尤其藝術史學者、 藝術史學生等在進行研究時更需要對於圖像與文本作品之間的連結。藝術研究者對於 資訊的需求,並不止於傳統上對文字資料,瀏覽圖像對其也是重要的資訊來源。 (Layne,1994) 。Stam(1995)曾指出藝術家需要大量的瀏覽,往往是直覺性和探索性 的,和透過瀏覽來尋找刺激,激發出創作的靈感。Wyngaard(1993)也曾指出藝術科系 學生需要大量瀏覽美術複製品,美術學者則尋求圖例來進行研究比對。因此,藝術研 究者在進行研究時,作品的圖像也屬於作品資訊的一部份。藝術研究者瀏覽作品圖像 並搭配作品詮釋資料來進行學習與研究。美術館的典藏查詢系統提供了作品圖像與作 品的資訊,以供使用者來瞭解欣賞作品。 (引自林玲君,1999). 對於作品的資訊使用上,使用者需要知道哪些屬性特徵來進行搜尋所需資訊 呢?黃明月(2002)在繪畫鑑賞之資訊需求研究上指出觀眾對西畫繪畫鑑賞資訊內容 的需求涵蓋描述、分析、解釋和批判四個重點。其中路過型觀眾通常只需要描述的資 訊(例如主題、作者),而一般型的觀眾除了描述性的資訊外,還需要解釋性的資訊 (時代背景、畫風、畫作的意義與故事)其至批判性的資訊(畫作好在那裡、畫作的 價值與歷史地位)。至於專家型的觀眾除了描述性、解釋性的資訊外,也相當需要分 析性(美學原理、技巧性層面)的資訊。Layne 將視覺資料分為智識面和科技面兩部 分,智識面的特徵包括:藝術家姓名、作品名稱、時間地點、形式、風格、主題、材 質等特徵,這些特徵是藝術資訊使用者在找尋作品資訊常使用的特徵。(Layne, 1994) Janney and Sledge 曾研究過了許多使用者對博物館詢問作品資訊的問題範圍,包括. 16.

(23) 有關作品的:獎賞、書目資料、類別、館藏、概念、相關事件、收藏歷史、媒材技法、 物件、相關著作、使用期、地點、人物、相關資源、風格類型、主題、時期等問題點。 (Janney and Sledge, 1995。引自 Marcia. Bates, 1999)Bate 等人也曾在文章中 描述過藝術史學者在線上資料庫中進行查詢所採用的主題屬性,包括以作品及出版 物、個人或個體、地理名稱、時期專有名詞、學科專有名詞及其他一般的名稱術語(Bate 等人,1993) 。林玲君(1999)進行藝術學院教師的資訊行為之研究,歸納藝術學院 教師在資訊需求上有目的性、問題導向的資訊需求與學習性、經驗導向的資訊需求, 依照教師不同的工作任務與目標會有不同的資訊需求。而在資訊的使用要素上,包含 了作品內容、背景脈絡、作品之外在條件。作品內容是與作品內容本身直接相關,在 技巧層面上包括作品筆法、光線、用色、造型、材質、尺寸大小等,在內涵層面上包 括創意、特質、特色、風格流派。背景脈絡是指創作產生中的社會文化背景與環境, 對創作具有影響力。如時代、藝術家背景、歷史上的定位。作品之外在條件是由外人 詮釋或附會所產生而成的要素,不直接與作品本身相關,包括題字、裝裱、著作權等。. 張瀚文的研究曾指出在視覺圖像資訊的描述及組織整理上,通常包含了外在實 體的描述以及內容主題的分析。外在實體的描述除了作品名稱、作者名等資訊外,更 要釐清作品與作者、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包含時間、地點等因素。圖像內容主題 分析上,圖像資訊所表達的意涵不僅是物件本身,絕大部分來自物件本身的屬性。雖 同為一件藝術品,研究者和玩家的眼中,在尋找的圖像資訊就有所不同。因此不只限 於書目資料的敘述,更應重視圖像的分析以及隱含的語意。圖像經過理解與詮釋之後 所傳達的意義往往才是使用者最關切的部分。 (張瀚文,1999). 由上述學者的研究中可發現,藝術研究者對於作品的資訊,除了來自作品本身 外在實體上的描述之外,作品內容的主題與詮釋分析也是重要的資訊。甚至作品與作 品之間以及作品對於其出現時代與當代的文化脈絡,都是藝術研究者想要掌握的資 訊。因此,關於作品屬性的檢索款目應來自資訊使用者平日真正使用的要素,例如作. 17.

(24) 品的創作時代、藝術家創作理念、歷史定位等背景脈絡,也有如題字、裝裱、鑑定等 作品的外在條件等要素。研究藏品查詢的使用者,分析探討他們使用資訊資源的要 素,可避免資訊中介者或系統設計者主觀的假設或偏見,並可以協助博物館在作品屬 性檢索上的發展。. 18.

(25) 第三節. 數位博物館藏品資訊內容上的使用者研究. 翁子晴(2005)曾以國中美術教師為對象,針對數位典藏藝術相關網站之使用 經驗進行研究。發現國中美術老師們在蒐集教學資源時的慣用資源網站,包括了數位 典藏藝術相關網站、美術教學資源網站、藝術相關網站及搜尋引擎。對教師來說,教 學需要多樣的教學資源種類,包括圖片、文字及影片等資源。其中圖片是教學上最佳 的引導工具,可激發學生興趣,但仍需相關搭配的文字資料。以作品圖像的介紹來說, 希望得到作者、題目、年代、搜尋的網址、觀念性的概念等資訊,文字能詳盡介紹圖 片的相關資料,讓使用者更了解內容,因此較深入的文獻資料對教師的教學資源上是 很方便的。且藝術作品常讓人難以直接了解其中意義,透過圖像呈現與文字介紹,可 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非專業人士也可以較輕鬆認識藝術創作,若能在和生活上的 相關事物搭配,對於學生來說更能夠理解。除了圖像文字等教材之外,教師還希望能 提供教案、學習單、示範作品等資源,且教師們也表示目前數位典藏網站的內容過於 艱澀,需透過轉換才便於在教學上使用,所以數位典藏各計畫在製作時應區分不同的 使用者區域,滿足不同層級的使用者。 謝東倫(2006)以輔仁大學織品服飾數位博物館為例,透過觀察及深度訪談的 方式,對輔大織品服裝與流行設計經營學系學生進行數位博物館使用行為分析,研究 包含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與資訊搜尋行為。在使用者對於數位博物館之需求中,資料內 容的需求上,豐富並符合專業需求,是研究的受訪者對數位博物館的主要期待。也希 望當中資料內容能與生活結合,讓使用者不只在課業需求時才使用,能成為日常生活 上的幫手。在功能的需求上,希望能依照不同主題加以分類呈現,例如:材質、主題、 文化等主題來做分類。圖片上的需求,除了希望有大量的圖像之外,圖像文字資料的 提供也是重要的,偏重高品質、專業程度的圖像與圖像資料。在圖像資料欄的需求上, 雖然數位博物館提供了 24 項介紹欄位,詳細描述了圖像的資料。受訪者針對典藏品 的各項欄位重視的程度不同,統計受訪學生針對典藏品圖像所需求的欄位,主要以材 質、用途、族別為較多人選擇的需求欄位,就其專業需求來看,會發現學生在了解服 19.

(26) 飾圖像時最希望能獲得的資訊面向。提升數位博物館內容的豐富性及深入專業性,並 持續更新,是織品流行學系學生對數位博物館資料內容方面的需求。 夏上雅(2006)進行大學生對數位博物館的使用需求研究,以藝術相關科系學 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在研究中先歸納參訪博物館網站的動機與原因,發現主要以 展覽資訊與收藏品資訊為使用者最感興趣的項目,而動機上多為教育學習以及個人興 趣。研究發現大學生雖使用數位博物館的次數不高,但卻非常有意願使用數位博物 館,來輔助學習及充實知識。而對數位博物館功能項目的需求上,以展覽、典藏品和 教育推廣的功能項目需求較高。其中在對典藏品項目的需求上,共有典藏品圖像、典 藏品檢索系統、典藏品賞析、典藏品資料庫與典藏文物資訊等需求。 張嘉彬(2002)針對台大電子圖書館與博物館-台灣平埔族探源雛型系統,運用 深度訪談一般使用者與具學科背景者,進行評估檢索方式及網站內容,檢索方式的評 估包含系統瀏覽及搜尋所提供的欄位。在瀏覽的分類架構上,研究中指出據學科背景 的使用者再對分類上會有意見,而一般使用者則沒有表示意見。在檢索欄位上,專業 的使用者表示現行系統應可在增加檢索欄位,而一般使用者因專業程度與背景不同等 原因,並無法針對提供新檢索欄位給予意見。 林珊如與戈立秀(2007)針對故宮器物數位典藏資料檢索系統進行使用者需求 與使用研究。比較器物典藏系統內外部使用權限功能與系統的功能評估,針對器物典 藏系統的看法、檢索時所遭遇的問題困難、其他有幫助的資料內容與功能等面向,進 行專業科學科背景使用者與一般使用者的深度訪談。研究中發現專業科學科背景使用 者與一般使用者因需求及使用目的上的不同,對於系統所提供的功能與內容程度也會 有所不同。而使用者對系統的看法和系統設計者是有所出入的,有些使用者有多角度 圖像、著錄與展覽資料的需求,系統設計者並不清楚,以導致於系統所提供的資訊內 容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由於不是所有使用者具備器物的知識素養,因此建議系統 要有瀏覽功能或是索引查詢機制,讓使用者快速了解系統編排的架構,順利航行於系 統中。在系統內容的建議上,系統要確立其目標以及服務對象,提升圖片品質,提供. 20.

(27) 文物加值性資料與標明數位化進程與資訊使用上範圍。並建立使用者反應之管道,納 入與文物相關資源的連結,致力於提升器物典藏系統的好用性。 由上述研究文獻中可以發現,對於數位博物館的使用者針對藏品資訊內容,具 有學科背景的使用者與非學科背景使用者對於內容程度的需求不同,專業學科使用者 可能會認為資料欄位與內容程度的提供仍嫌不足,且提得出仍需要的內容需求,但對 非學科背景使用者來說,大多提供的欄位與內容已經足夠,但會因為使用的目的,比 較需要和生活化連結的資訊。許多使用者都有對圖像的需求,包括圖像的數量、角度 等,另外,搭配圖像的說明文字資料也是需要的,深入說明作品圖像,最好能搭配時 代背景、社會脈絡等詮釋作品的說明資料,能讓使用者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意義。. 21.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博物館或美術館的藏品藉由進行數位典藏後,利用藏品查詢系統,提供研究者 及一般大眾可藉由網際網路來瀏覽及查詢藏品的管道。藏品查詢除了顯現出藏品的圖 像之外,還需搭配藏品的詮釋資料,才能讓使用者真正了解這件作品意義、情境脈絡 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否則只是一張圖像的瀏覽與呈現,無助使用者深入了解藏 品的意涵。本研究希望藉由專業美術使用者對於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中詮釋資料欄位 的評估,了解目前國內美術館網站所提供之美術品詮釋資料欄位是否符合專業使用者 的需求,並了解專業美術研究者對於目前藏品查詢系統的使用現況為何?最後依據研 究結果提出改善建議,找出專業美術研究者在藏品搜尋中,對於提供藏品的資料欄位 與內容需求,作為未來改善藏品查詢系統的建議。本研究是透過深度訪談法來了解研 究對象,對相關研究問題做探討。本章分為四部份,第一節說明研究對象,描述研究 對象的範圍。第二節說明實施之研究方法,第三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實施步驟。第四 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工具。.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專業美術研究者作為調查對象,包括美術館內研究人員、館外藝評 者、美術研究所的師生等。這些使用者通常爲了進行專業領域之學術研究,需要針對 藝術品做相關研究,有時也會使用到藏品搜尋系統查詢美術作品的相關資料。爲了實 際了解專業美術使用者利用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查詢作品資料時詮釋資料欄位的狀 況與進一步需求,訪談對象的選取上考慮到的因素有:進行訪談的對象是要用過任一 查詢美術品資料的查詢系統或是曾經使用美術相關學術電子資源。與上述使用者進行 深度訪談,綜合文獻探討、網站內容分析與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以了解專業美術 研究者在使用藏品詮釋資料上的相關問題及需求,並提出建議。. 22.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了瞭解專業美術研究者在使用藏品查詢系統時,對作品詮釋資料欄位 之使用情形、需求,以及在使用中所遭遇的問題,甚至找出隱藏其中被忽略的問題, 期望對美術館在藏品資訊上的提供上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與深 度訪談法來對相關研究問題進行研究。. (一)內容分析法 1.. 比較國內三家公立美術館網站提供的數位典藏詮釋資料欄位,分析各館 所提供的欄位有何異同處,與這些欄位的作用以及目前國際慣用之美術 品詮釋資料的欄位比較。. 2.. 比較與國內三家公立美術館收藏類型相關的國外美術館網站提供的數位 典藏詮釋資料欄位,分析各館所提供的欄位有何異同處,與這些欄位的 作用以及目前國際慣用之美術品詮釋資料的欄位比較。. 透過對國內三家公立美術館外部網站與國外美術館所提供的藏品詮釋資料欄位 的比較,瞭解美術館在藏品詮釋資料欄位使用與提供上的異同,作為後續深度訪 談時的參考,以協助研究者與受訪者在訪談時對美術館所採用之詮釋資料欄位有 大概的瞭解。. (二)深度訪談法 質性研究中的訪談法是一種有目的的談話過程,研究者(訪問者)透過談話過程, 進一步了解受訪者對問題的認知、看法、感受與意見。(潘淑滿,2003)本研究是從 使用者來了解對作品詮釋資料的需求,期望透過使用者的角度來了解檢索對藏品系統 的詮釋資料欄位的使用現況,並了解美術專業研究者對藏品資料的檢索需求,對未來 設計或改進藏品資訊的詮釋資料欄位上提供使用者的意見。因此採用深度訪談法中半 結構式訪談法,以開放性的方式進行訪談。在實際進行時,訪談者可以依照實際狀況 23.

(30) 對訪談問題作彈性調整(Berg, 1998),可深入了解個人的經驗。 訪談大綱的擬定上,研究者在進行訪談之前,依據研究的目的與問題,設計訪談 大綱,作為訪談指引。並進行前導研究,參考進行前導研究時所發生的問題與受試者 的意見,修正訪談大綱。 本研究訪談對象採用立意抽樣,抽樣原則為願意參與本研究之專業美術研究 者,且曾經使用過任一查詢美術品資料的查詢系統或是任何美術電子資源。在本研究 之訪談的人數上,預計訪談至樣本資料呈現飽和為止。經由每次訪談後分析出的資料 結果與先前的資料分析結果比對,不斷對照比對後,最後達到資料飽和狀態。 本研究立意抽樣的來源有以下方式:一、研究者本身的人際脈絡來源。因研究者平日 工作於美術館,因此可以透過館內人際網絡,尋找適合條件的博物館/美術館員及從 事美術研究的老師與研究生。二、利用滾雪球方法,就上述的訪談對象,請其再推薦 合適的館員、老師與研究生進行訪談。. 本研究共訪談國內 12 位美術專業研究人員,受訪名單如表 6: 表 6 本研究訪談對象一覽表. 編號. 身分. 研究美術年資.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1. 館外藝評者. 6年. 2009/4/3. 受訪者辦公室. 2. 藝大美術研究所學生、. 3 年以上. 2009/4/3. 受訪者辦公室. 5年. 2009/4/18 研究者辦公室. 研究助理 3. 美術館研究人員、 藝大博物館研究所學生. 4. 美術館研究人員. 18 年. 2009/4/20 受訪者辦公室. 5. 美術館研究人員、. 20 年以上. 2009/4/23 受訪者辦公室. 3年. 2009/4/25 研究者辦公室. 藝術史教師 6. 國立大學美術研究所學生. 24.

(31) 7. 國立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 3年. 2009/4/25 研究者辦公室. 8. 美術館研究人員. 9年. 2009/4/9. 9. 美術館研究人員. 20 年. 2009/4/30 受訪者辦公室. 10. 美術館研究人員. 8年. 2009/5/1. 研究者辦公室. 11. 美術館研究人員. 12 年. 2009/5/8. 研究者辦公室. 12. 美術館研究人員. 6年. 2009/5/13 師大圖書館. 國立大學美術研究所學生. 25. 研究者辦公室.

(32) 第三節 研究實施步驟 爲進行本研究目的,本研究實施流程圖如圖 1 所示。 研究開始. 發展階段. 提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確立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確定訪談對象範圍. 文獻分析探討. 規劃階段. ︵內容分析法︶. 研究設計. 詮釋資料欄位比對與分析. 擬定訪談大綱. 進行深度訪談 ︵深度訪談法︶. 執行階段. 訪談資料分析 否 資訊飽和 是. 訪談資料整理 完成階段.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架構圖. 26.

(33) 本研究實施過程,可分為發展階段、規劃階段、執行與完成階段 一、 發展階段: 本研究從問題意識產生,到發現問題,與指導教授討問研究之可行性後,提出本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以及應該採用的研究方法。進而蒐集相關資料文獻,整理 分析文獻資料,並持續蒐集閱讀與整理相關資料,進行文獻探討與分析,整理歸 納相關研究文獻。 二、 規劃階段: 開始進行研究設計,首先進行三館藏品查詢系統與國外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中 詮釋資料欄位的比對,分析整理出共同資料欄位與特殊資料欄位的對照。再來 是決定訪談內容的大綱,根據研究的目的與問題,設計訪談大綱,作為訪談指 引。並進行前導研究,取得受訪者的第一手資料,並參考進行前導研究時所發 生的問題與受試者的意見,修正本研究的訪談大綱。 三、 執行階段: 根據選定範圍之訪談對象,進行深度訪談,過程中為喚起研究對象對美術館藏 品查詢系統詮釋資料欄位的記憶,將準備電腦連線至查詢系統,讓受訪者在受 訪時可以隨時查看或是操作藏品查詢系統,使其對藏品查詢系統詮釋資料欄位 有印象。訪談後將訪談內容轉譯成為逐字搞,再進行資料的整理分析與歸納。 不斷進行新資料與先前資料結果的比對,直到資料結果呈現資訊飽和狀態。另 外針對有需要的或是不清楚的地方,會再次請教受訪者或以電話或電子郵件方 式加以詢問。 四、完成階段: 將所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後,提出研究的結論以及建議與未來可在進行的議題。. 27.

(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深度訪談法中的半結構式訪談來進行,以取得研究的資料。因此編制 出訪談大綱來協助研究者對受訪者進行訪談。依據訪談的目的與問題,訪談的大綱主 要分成四部份: 一、 受訪者基本資料: 瞭解受訪者從事美術研究的年資、目前從事的工作(學校教師、博物館員、美術 研究生等)、擅長的研究範圍以及曾經參與研究過的計畫。 二、對現有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中作品詮釋資料欄位的使用經驗、現況及反應: 瞭解目前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中所提供的作品資訊之詮釋資料欄位是否能符合 所需的資料需求,在使用時有愈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的方法,美術品資料的詮釋資 料應該具備哪些功能?應該提供哪些內容以利搜尋使用者所需的美術資料,以及需要 增減哪些欄位的意見。 三、關於美術作品資訊獲得的方式: 專業美術研究者對於平時進行研究時,取得研究資料的管道、來源,以及當針對 特定作品時,又要如何找尋研究資料的方式與管道,包含傳統使用的方式與使用網路 上的資料。 四、專業美術研究人員對於作品資料欄位項目的需求 詢問受訪者並請手寫下在其心目中理想的藏品查詢系統之作品詮釋資料欄位會 有哪些,作為日後規劃藏品查詢系統中詮釋資料欄位的參考。. 28.

(35) 第四章 藏品查詢系統詮釋資料欄位比較 藏品是美術館的核心,許多美術館網站皆有提供一般民眾查詢其館藏作品的系 統與介面,透過查詢系統,一般民眾可以依照館方所提供的查詢欄位進行作品查詢。 網站提供的藏品查詢系統,其資料來源是來自館方內部的典藏管理系統(內部系統) , 美術館當局透過典藏管理系統進行藏品的管理與維護,內容除了有關於藏品的基本資 料外,還包含了作品的更細部資料、館方對藏品的相關研究資料、管理資料、維護紀 錄、出借檔案等研究與行政的相關資料,只提供給館方相關人員使用。整個典藏管理 系統包含了眾多與藏品相關的資訊,除了行政與管理的資訊外,館方將作品的資訊藉 由美術館網站的作品查詢系統(外部系統)提供給館外的使用者,藉由查詢系統讓更 多人來認識瞭解作品。. 第一節. 國內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使用欄位狀況. 本研究蒐集台灣三家公立美術館網站中藏品系統(外部系統)使用的欄位資料, 針對藏品系統所採用的詮釋資料欄位等資料內容,比較資料欄位的不同。並以三館的 網站中藏品系統的資料欄位為例,歸納出目前美術藏品系統常出現的資料欄位。. 一、. 國內三館外部藏品查詢系統詮釋資料欄位比較:. 根據三館的查詢系統可以發現,在藏品的查詢與資料呈現上主要可以區分兩種面 向:作品資料與作者資料。作品資料包含有關該作品本有的基本資料,如:品名、尺 寸等,以及經過專家研究、判斷、撰寫的作品相關資料,如:作品描述、內容主題、 珍貴性等。作者資料包括作者姓名、生卒年等基本資料以及學經歷介紹、生平年表等 相關說明資料。對於美術作品而言,作者是賦予該作品生命的來源,作者在創作時含. 29.

(36) 括了當時的時代脈絡與社會文化,而作者的創作風格、技法等對藝術史的研究上也是 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是作品資料或作者資料,在內外部系統中,透過結構化的詮釋 資料欄位來呈現。使用者可以從欄位名稱來區分資料的結構。. (一)外部藏品系統檢索欄位比較 根據三館在網站上外部查詢系統所提供的查詢欄位,整理分析為表 7 資料。若 有不同名稱,但功能相同的查詢欄位,也在表中一併呈現所採用的欄位名稱。. 表 7 台灣三家公立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查詢欄位比較表 館名. 北美館. 國美館. 高美館. ˇ. ˇ. ˇ. 欄位. 作者名. 作者 查詢. 作品 查詢. 作者生卒年. 國籍. ˇ *. ˇ. ˇ. 專長. ˇ. 出生地. ˇ. 卒地. ˇ. 作品名. ˇ. ˇ. ˇ. 作品年代. ˇ. ˇ. ˇ. 作品類別. ˇ. ˇ. 媒材. ˇ. ˇ *. 入藏號. ˇ(登錄號). ˇ(館藏編號). 來源. ˇ *(來源). ˇ(入藏方式). 關鍵詞. 影像索引. ˇ. ˇ *. 畫冊. ˇ *. 30.

(37) 頁次. ˇ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欄位說明: 1.註記「ˇ」者為該館有此查詢欄位。「*」者為下拉式選項,查詢者只從下拉選單中選取範圍,無法自行輸入條 件,例如作者生卒年部分是年代的範圍,如 1921-1930 年代。其他非下拉式查詢欄位輸入資料後,可查詢到館藏 作品的相關資料。 2.作品類別為各館對作品的分類,如油畫、版畫、水墨類。來源即為作品入藏方式,如:蒐購、捐贈、移撥等。 影像索引為對該作品影像所提供的簡單分類,如:人物、風景、抽象。畫冊、頁次則是出現在國美館出版之出版 物位置的查詢。關鍵詞是針對作品內容所提供的詞句,以作為查詢之用。 表 7 歸納三館在檢索查詢時所提供資料欄位並比較。在作者查詢部分,作者姓 名是三館皆採用的欄位,而作者的出生年有兩館有提供為查詢欄位。其他如國籍、出 生地、專長等欄位雖非三館皆採用,但也可作為查詢作者的條件項目。作品資料層面 上所採用的查詢欄位較作者資料的欄位更多。作品名、作品年代、作品類別為三館皆 採用的查詢欄位,國美館與高美館則有提供館藏編號與作品來源的查詢欄位。其他只 出現在各館的欄位有:媒材、影像索引、畫冊、頁次與關鍵詞。媒材屬於作品的基本 資料,而影像索引、畫冊、頁次與關鍵詞等欄位則是經過研究加值後的作品資料。比 較後發現三館採用的欄位大都相似,卻有部分欄位有相同功能但欄位名稱的不同狀況 出現,例如:作品資料中高美館的入藏方式和國美館的來源皆指的是作品以何種方式 入館收藏。作者資料中北美館的作者生年與高美館的年代,指的是作者的出生年代。 由上述資料歸納出三館皆有的查詢欄位為:作者名、作品名、類別、作品年代、 入藏方式等共同查詢欄位。有二館採用的包括作者出生年、館藏編號、入藏方式等欄 位。雖然三館的藏品依照材質有不同的類別(如:油畫、雕塑、綜合媒材等) ,但三 館外部查詢系統中的查詢欄位並不會因作品類別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查詢欄位。. (二)外部藏品系統結果呈現的資料欄位比較 在輸入檢索條件後,若符合檢索條件。會呈現出查詢的結果。因為藏品為美術 作品,作品資料的呈現通常會以作品圖像搭配作品文字資料的方式出現。關於作品的. 31.

(38) 資料會依照欄位名稱,以結構化的詮釋資料來呈現,呈現出的資料欄位會比查詢時出 現的欄位還多,這些詮釋資料欄位有助於作品資料完整呈現。表 8 依據各館介面,歸 納三館在檢索查詢後結果所呈現的詮釋資料欄位名稱與比較:. 表 8 台灣三家公立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作品詮釋資料欄位比較表 館名 北美館. 國美館. 高美館. ˇ. ˇ. ˇ. 欄位. 作者姓名. 作者別名. 作者 資料. 作品 資料. ˇ. 作者生卒年. ˇ. 國籍. ˇ. 性別. ˇ. 作者介紹. ˇ. ˇ. ˇ#(作者學經歷). ˇ(生平描述). 身分別. ˇ. 出生地. ˇ. 卒地. ˇ. 個人網站. ˇ. 專長說明. ˇ. 現任. ˇ. 作品名稱. ˇ. ˇ. ˇ. 作品年代. ˇ. ˇ. ˇ. 類別. ˇ. ˇ. ˇ. 入藏號. ˇ(分類號). ˇ(登錄號). ˇ(總號、登錄號). 尺寸. ˇ. ˇ(畫心尺寸). ˇ. 入藏方式. ˇ. ˇ(來源). 媒材技術. ˇ. ˇ#(媒材技法). 32. ˇ(材質).

(39) ˇ. 畫冊. 影像類別. ˇ(出版). ˇ. 關鍵字. ˇ. 內容主題. ˇ. 評析. 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欄位說明: 1.註記「ˇ」者為該館詮釋資料有此欄位,「@」表示並非每件作品都有資料,「‡」欄位連結至另一畫面呈現結果 2.北美館作品資料中的「影像類別」欄位是根據查詢欄位「影像索引」的查詢結果。高美館的「出版」欄位是指 出現於高美館出版物的位置。 從表 8 可發現資料欄位比作品查詢時所提供的欄位還多,提供使用者更完整的 作品相關資料。這些資料欄位有些是作者與作品的基本資料,有些則是經過研究後, 由專家或館方人員撰寫或分析的相關加值資料。如同查詢欄位發現的狀況,三館在部 分欄位名稱上有差異但卻有相同的功能(例如:媒材技術=媒材技法=材質;入藏方 式=來源) 。還可發現部分資料欄位有程度大小的差異,例如北美館的媒材技術與高 美館的材質,指的皆是作品所採用的媒材與技巧手法,但國美館的媒材技法,還可另 外延伸,向下細分為版次、媒材、顏料、特殊技法、底基物、材料、鑄造方式、機械 器材等欄位,視作品類型與狀況,採用不同的欄位描述媒材技術。歸納出三館皆有的 提供的資料欄位有:作者層面:作者姓名、作者生卒年。作品層面:作品名、作品年 代、類別、作品類號、尺寸、媒材技術。有二館採用的資料欄位包括:作者介紹描述、 入藏方式、出版資訊等欄位。. 歸納發現在三館查詢後作品所呈現的資料欄位可分為以下部分: 1. 基本資料: 跟隨作品或作者的最基礎資料。包含的資料欄位有:作者姓名、作者生卒年、國 籍、作品品名、作品年代、尺寸。這些欄位如同作品的身份證,館方會進行登錄. 33.

(40) 作業,紀錄作品的基礎資料,以用來辨識作品及後續行政管理。 2. 研究資料: 經過相關人員對作品或作者研究後所撰寫或提供的內容相關說明資料。包含的資 料欄位有:作者生平描述、專長說明、作品類別、媒材技法、關鍵字、內容主題、 作品評析、影像類別等。對於非專業學科研究者來說,單靠作品與作者的基本資 料,是很難深入了解作品傳達的表達意涵與作者創作的理念,需透過學科專家對 作品進行詮釋與說明,針對時代與社會文化進行脈絡研究分析,並透過文字將作 品的意念呈現出來。 3. 出版資料: 有關作品出現的出版物,書名、頁數。使用者可以依據這些相關出版物,進行後 續的延伸閱讀與深入研究。 4. 館方管理資料: 作品入館後,在館方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每一個館的狀況都會不同。如: 登錄編號、入藏方式等。. 美術館的藏品資料依照上述詮釋資料欄位呈現出來後,使用者可藉由結構化的 資料欄位來判斷使用所需要的作品資料。. 由表 7 及表 8 可見美術館採用之有關藏品的詮釋資料欄位眾多,有作品基本資 料、研究加值後的資料,或是出版展覽的相關資料。綜合三館外部查詢系統所採用的 詮釋資料欄位後,可歸納出詮釋資料欄位的結構四大部分:基本資料、研究資料、相 關出版延伸資料。另外,只屬於館方使用的內部系統中仍會有許多關於作品與作者的 相關資料,但礙於館方管理或是政策遵守,這部份的資料通常不會在外部網站上公 開,一般人不會輕易看見,而館外的研究人員除非是透過申請,取得館方同意才能一 窺究竟。除了因內部管理而無法公開的資料之外,其他無法在外部系統查詢或是尚未. 34.

(41) 提供的資料,或許會是美術研究者更想取得的資料。. 第二節. 國外美術館藏品系統欄位比較分析. 本節是針對國外美術館的藏品查詢系統所提供的查詢欄位與詮釋資料欄位進行 分析比較,選擇的依據是其大部分所收藏之作品年代、類別項目與臺灣三家公立美術 館較為相近的美術館,收藏近代與當代的美術作品或是藏品年代大約分佈在 20 世紀 初期到現在,並且有提供藏品查詢系統功能的美術館。 (有些美術館採用提供精品介 紹的方式,並無提供藏品查詢系統) 在訪談過程中分別向參與本研究訪談的專業美術研究人員徵詢意見,請他們推薦 和臺灣三家公立美術館館藏相近的國外美術館名單。由於語言的限制,選取國外的美 術館以系統提供中文、英文與日文的美術館藏品系統為主,本次共選擇六所國外美術 館藏品查詢系統作為比較對象,但因其中有些兩個美術館(泰德當代美術館、東京國 立近代美術館)網站中是提供與其他館一起查詢的聯合查詢目錄,本研究中這兩館的 查詢系統是分析所屬的聯合查詢目錄。. 一、. 選擇比較之國外美術館. 以下簡介本次研究所選擇比較之六所國外美術館 (一)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世界上第一座以收藏和展示當代藝術作品的博物館,一直持續在推動當代藝術 發展,典藏從十九世紀末至今的藝術作品及現代藝術名作,涵蓋電影、建築設 計、雕塑、家具、裝置藝術、出版品、商業設計及現代美術等陳列展覽,與英 國倫敦的泰特美術館、法國巴黎的龐畢杜藝術中心齊名。 MoMA 網站中 collection 部分提供簡易查詢,只需要在一個 keyword 欄位輸入 作者姓名、作品名或是關鍵字即可查詢。另外在進階查詢部分是提供選項,以 點選條件的方式進行條件交叉比對的複合查詢。. 35.

(42) (二)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online 泰德線上﹚ 泰特現代美術館是英國主要的現代美術館,此美術館展覽由 1900 年至今的現 代藝術,包括二十世紀具領導地位的藝術家像畢卡索,安迪沃荷 及達利的作 品。泰德現在現代美術館美術館是屬於泰德美術館四館其中之一﹙泰德英國美 術館、泰德利物浦美術館、泰德聖艾富思美術館﹚ ,收藏有英國與現代藝術。 四館共同使用網站︰Tate online 泰德線上,網站提供可以查詢藏品的聯合目 錄,可在同一介面查詢四館的藏品及查詢目前的展覽地點,本研究中採用泰德 online 中所提供的查詢欄位與作品詮釋資料欄位進行研究。 (三)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 福岡亞洲美術館是針對現代與當代的亞洲藝術進行收集與展出的美術館,收藏 範圍包含亞洲地區 21 個國家的各種題材作品,至 2006 年 4 月大約有 2000 件 藏品。 (四)日本橫濱美術館 博物館有許多有影響的作品和著名的現代藝術家包括塞尚、達利、馬蒂斯、畢 加索等人的作品,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在這裡次被良好的展示出來。 該博物館還擁有和橫濱有關聯的日本藝術家如今村紫紅、下村觀山等的重要作 品,還有像是長谷川潔、森村泰昌等重要藝術家的作品。 (五)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 10 萬餘件,以 1949 前後時期的作品為主,兼有 民國初期、清代和明末的藝術家的傑作,藏品中主要為近現代美術精品,其中 有對 20 世紀中國傳統繪畫產生重要影響的畫家及作品。還包括大批中國著名 美術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術展覽中的獲獎作品,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 品。收藏品類有繪畫、雕塑、陶藝民間美術等數十個品類。其中包括年畫、剪 紙、玩具、皮影、彩塑、演具、木偶、風箏、民間繪畫、刺繡等民間美術品。 (六)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檢索系統﹚. 36.

(43)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目前與屬於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的其他三館共用一 個檢索系統。此系統是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下四個美術館(東京國立近代 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國立西洋美術館、國立國際美術館)截至 2008 年 3 月末所收藏作品的聯合目錄,使用者可利用作品類型、作品名稱、作家名 稱、製作年代等方式進行檢索。以類型來分,目錄內容包含書畫(水彩、素描、 版畫等) 、器物(工藝、雕刻) 、照片、書籍、相關資料等。. 二、. 國外美術館藏品系統查詢欄位之比較. 表 9 為本研究中為例的六所國外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所採用的查詢欄位比較。若 有不同名稱,但功能相同的查詢欄位,也在表中一併呈現所採用的欄位名稱。. 表 9 國外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查詢欄位比較表 館名 MoMA 中國 福岡 欄位. 橫濱. ˇ※ (藝術家). ˇ#. 作品名. ˇ※. ˇ# (名稱). ˇ#. ˇ#. 類別. ˇ※. ˇ*. ˇ◎. ˇ*. ˇ※. ˇ#. ˇ#. 作者 作者出生年. 查 詢 作品年代 欄 位 關鍵字. ˇ#. 作品類型 媒材技術 國家區域. ˇ※ 美術名詞 (ArtTerms). ˇ#. ˇ#. 泰德 online 獨立行政法人 國立美術館 檢索系統 ˇ# ˇ#. ˇ* (Genre) ˇ# ˇ*. 37. ˇ#. ˇ# ˇ* (Object Type) ˇ#. ˇ# ˇ# (作品題名). ˇ* 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After students have had ample practice with developing characters, describing a setting and writing realistic dialogue, they will need to go back to the Short Story Writing Task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ITEd forward, it was recommended in the Seco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trategy “Empower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Information

To enable the research team to gain a more in- 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cheme, 40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cluding 32 in eight case study

Expecting students engage with a different level of language in their work e.g?. student A needs to label the diagram, and student B needs to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Numerical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some convex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s (SOCPs) by solving the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reformulation of the KKT optimality conditions,

Abstract We investigate some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generalized Newton method for the Fischer-Burmeister (FB) function over second-order cones, which allows us to reformu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