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410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4107"

Copied!
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心智練習對桌球初學者正手發上旋球 學習效果之研究 THE EFFECT OF MENTAL PRACTICE ON LEARNING FOREHAND TOPSPIN SERVE AMONG TABLE TENNIS BEGINNERS. 研 究 生:劉永和 指導教授:張宏亮. 撰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二 年 十二 月.

(2) 論文名稱:心智練習對桌球初學者正手發上旋球學習效果 之研究 總頁數:90 院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劉永和. 指導教授:張宏亮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練習法對桌球初學者正手發上旋球的學習 效果,以高雄市立中正高中二年級 16-18 歲女生 45 名為受試對象, 隨機分配成三組,每組 15 人,進行 6 週,共 12 次練習的實驗,各 組實驗內容是: 一、心智練習組:以認知、肌肉漸進放鬆法與意象練習為主。 二、身體練習組:以實際操作桌球正手發上旋球練習為主。 三、控. 制. 組:以圖書館閱讀為主。. 三組受試者的前測和後測的技能成績;與後測一週之後的保留 測驗與遷移測驗成績,以 SPSS 8.0 中文版統計軟體,相依樣本 t 考驗各組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比較三組的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之差異。 實驗研究結果發現: 一、心智練習組與身體練習組的技能學習效果均達到顯著水準,而 控制組則未達到顯著水準,其中以身體練習組學習效果最好, 成績優於心智練習組與控制組,心智練習組成績則又優於控制 組。 二、心智練習組與身體練習組的技能學習保留效果與遷移 效果,均達到顯著水準,而控制組則未達到顯著水準。其中以. I.

(3) 身體練習組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最好,成績優於心智練習組與 控制組,心智練習組成績則又優於控制組。 三、比較三組的學習效果與保留效果有顯著差異,但心智練習組與 身體練習的遷移效果無顯著差異;兩組成績明顯優於控制組。 關鍵詞: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心智練習、意象練習、身體練習、 肌肉漸進放鬆訓練、學習效果、保留效果、遷移效果。. II.

(4) The Effect of the Mental Practice on Learning of Forehand Topspin Serve among Table Tennis Beginners Young-Her Liu. Advisor: Dr,Hung-Liang Ch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mental practice on learning of forehand topspin serve among table tennis beginners. 45 11-grade schoolgirls, of Kaohsiung Municipal Chung Cheng High School, aging from 16 to 18,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t random. Each group comprises 15 participants and undertook 12 exercises for 6 weeks. The practice of each group includes: 1. Mental Practice Group: Cognition, Muscular progressive relaxation, and imagery training. 2. Physical Practice Group: Forehand topspin serve practice. 3. Control Group: Reading in the library. The skill performance of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tentive test and transfer test carried out one week after the post-test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tatistic software SPSS 8.0 Chinese Version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effect, retentive effect and transfer effect of the participants based on the t test. Difference of the learning effect, retentive effect and transfer effect among three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under th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pproach.. III.

(5) The research show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The skill learning effect of both the Mental Practice Group and Physical Practice Group reache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whil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progress significantly. The Physical Practice Group had the best learning effect among three groups and the Mental Practic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kill learning effect. 2. The retentive effect and transfer effect of the Mental Practice Group and Physical Practice Group reach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while both effects of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progress significantly. The Physical Practice Group had the best retentive effect and transfer effect among three groups and the Mental Practic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the retentive effect and transfer effect. 3.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retentive effec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three groups, while the transfer effect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Mental Practice Group and Physical Practice Group.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ntal Practice Group and Physical Practice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Keyword: Table tennis、Forehand topspin serve、Mental practice、Image practice、Physical practice、Muscular 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Learning effect、Retention effect、Transfer effect.. IV.

(6) 誌. 謝. 本篇論文能夠順利完成,首先承蒙指導教授張宏亮博士的悉心 指導與鞭策,始終給予我最大的幫助與鼓勵,由衷感激,張教授不 厭其煩的再三指正與嚴謹的為學風範,是我學習的榜樣。 其次要感謝口試委員謝有義教授和許光麃教授,除了給予研究 生課程的指導之外,更在百忙當中,對本論文提供無數的寶貴意見 與建議,使本論文更加完備,很榮幸有機會學習兩位教授求真求實 的為學態度,以及為人處事之道,使我受益良多,永誌難忘。 論文實驗研究期間,感謝高雄市中正高中王文霖秘書的悉心指 教與支持,和中正高中 45 位受試者的全力配合,以及高雄市啟智學 校陳啟森主任的鼎力相助,特此誌謝。 最後謹以本研究論文獻給內人劉四端老師以及曾經幫助過我成 長之所有的人,感謝你們豐富了我的人生。. 劉永和. 謹謝 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 V.

(7) 目 第壹章. 錄.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研究範圍…………………………………….……4. 第六節. 研究限制……………………………….…………4. 第七節. 名詞解釋………………………….………………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有關運動學習之理論……………………..……..7. 第二節. 有關認知、放鬆與意象訓練的研究…………..18. 第三節. 心智訓練對運動技能學習之相關研究..……...24. 第四節. 本章結語…………………………..……………..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9. 第一節. 研究對象……………………….………….……29.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29. 第三節. 實驗器材與工具…..…………….……………..30. 第四節. 實驗程序………………………….…………….30. 第五節. 技能測驗方法……..…………….……………..3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6.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38 VI.

(8) 第一節. 三組間受試者之前測成績同質性考驗………38. 第二節. 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學習、保留 與遷移效果以及三組在實驗期間運動 意象清晰度情形………………………………40. 第三節. 第伍章. 三組學習、保留與遷移效果之差異比較……47. 綜合討論 ………………………………………..52. 第一節. 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能學習效果……..52. 第二節.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保留與遷移效果……..54. 第三節. 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的學習、保留 與遷移效果之差異比較…………………...........58.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61. 第二節. 建議……..…………………………………………62. 參考文獻 ……………………………………….…………….. 63 一、中文部分………………………………………………63 二、英文部分………………………………………………64. 附 錄 附錄一. 肌肉漸進放鬆訓練……………………...............71. 附錄二. 運動意象清晰度量表………………..……….....75. VII.

(9) 圖 次 圖 3-1. 桌球室………………………………………………..29. 圖 3-2. 桌球檯(1)…………………………………………30. 圖 3-3. 桌球檯(2)…………………………………………30. 圖 3-4. 實驗流程圖…………………………………………..31. 圖 3-5. 動作示範…………………………………………….33. 圖 3-6. 教學…………………………………………………..33. 圖 3-7. 前測(1)……………………………………………33. 圖 3-8. 前測(2)……………………………………………33. 圖 3-9. 後測(1)……………………………………………34. 圖 3-10 後測(2)……………………………………………34 圖 3-11 保留測驗…………………………………………… 35 圖 3-12 遷移測驗…………………………………………… 35 圖 3-13 測驗得分圖………………………………………….35 圖 4-1.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能學習曲線折線圖……45. 圖 4-2.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前、後測期間對運動 清晰度折線圖………………………………………47. VIII.

(10) 表 次 表 3-1. 實驗處理計劃表………………………………….37. 表 4-1.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前測成績統計表…39. 表 4-2.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前測成績變異 數分析表……………….…………………………39. 表 4-3. 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學習效果摘要表……41. 表 4-4.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球保留效果摘要表……42. 表 4-5.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遷移效果摘要表………43. 表 4-6. 三組前測、後測、保留與遷移統計摘要表……44. 表 4-7.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前、後測對運動 意象清晰度統計表………..............................….46. 表 4-8. 三組在後測時運動意象清晰度量表得分變 異數分析表…………………………..………….46. 表 4-9.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後測成績變異 數分析表…………………………………………..48. 表 4-10 三組後測成績事後比較摘要表…….…………….49 表 4-11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保留成績變異數 分析表………………………………………………49 表 4-12 三組保留測驗成績事後比較摘要表……………...50 表 4-13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遷移成績變 異數分析表………………………………………...50 表 4-14 三組遷移測驗成績事後比較摘要表………………51. IX.

(11) X.

(12) 第 壹 章 第一節. 緒. 論. 研究背景. 桌 球 運 動 是 很 適 合 亞 洲 國 家 發 展 的 競 技 運 動 項 目 , 1988 年漢城奧運會,國際奧會把桌球運動納入正式比賽項目之後 , 世 界 許 多 國 家 便 積 極 投 入 桌 球 運 動 的 推 展 , 歷 經 了 1992 年 巴 賽 隆 納 奧 運 會 、 1996 年 亞 特 蘭 大 奧 運 會 與 2000 年 雪 梨 奧運會,亞洲國家屢創佳績,尤以大陸選手表現最為突出, 稱霸全世界。 1985 年 教 育 部 為 了 提 昇 我 國 競 技 運 動 水 準,增 進 國 際 競 爭能力,針對較適合國人體型發展的運動競技項目進行研討 ,經過體育專業人員與相關學者再三開會研討的結果,選取 桌球、棒球、體操與田徑四個項目作為我國重點發展運動, 並 甄 試 與 儲 訓 50 名 第 一 屆 的 學 校 專 任 運 動 教 練,當 時 研 究 者 也 在 桌 球 教 練 行 列 中。50 名 儲 訓 教 練 經 過 3 個 月 的 訓 練 之 後 ,於 1986 年 6 月 分 派 至 全 國 各 級 學 校 擔 任 基 層 組 訓 工 作,目 的在促使我國競技運動向下紮根。從此國人也更積極的發展 桌球運動,從事桌球運動人口亦不斷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 選擇桌球做為終身的休閒活動,多年來經過各界努力的結果 ,如今我國在桌球運動方面的發展,已經開始萌芽茁壯,近 年 來 我 國 桌 球 好 手,如 蔣 澎 龍、張 彥 書、郭 智 翔、莊 智 淵 等 , 陸續在國際比賽、世界公開賽、世界盃、亞運、奧運等等都 獲得優異的成績。今後在奧運之路,桌球運動的未來展望, 仍被各界看好為深具奪牌潛力的運動項目,期待桌球運動界 同好的繼續努力,為我國未來爭取更高的榮譽。. 1.

(13) 第 二 節. 研究動機. 桌球運動是高技巧性的競技運動,比賽勝負因素複雜多 變,其中技術層面佔很重要的地位,沒有良好的技術基礎, 就很難有好的戰術應用,即使有最佳的體能,若沒有良好的 基本技術水準,很難在桌球比賽中獲得較佳的成績表現。 發球技術可說是桌球運動的核心,在比賽進行中決定每 一個球的優、劣勢,大多是由發球而起,在每一局比賽中, 每人各有一半的發球機會,發球時可以完全不受對方的限制 ,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選擇對自己最適當的位置,應用 拋球的高低、旋轉的強弱與方向變化、球路方向的改變、球 速的快慢、長短以及左右的不同落點等來結合戰術應用以取 得優勢。好的發球有時就可以直接得分,或者為第三攻擊球 創造有利的機會。因此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桌球運動選手, 有效的學習發球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日趨競爭激烈的運動場上,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除了 體能、技術及戰術的訓練之外,心理技能訓練也是運動訓練 的 重 要 一 環 。 廖 主 民 ( 1993) 指 出 : 影 響 運 動 表 現 因 素 包 含 體能、技術、環境和心理等各種因素,體能、技術和環境是 外在可以察覺的,而心理因素是內在且不易發覺。對運動技 能學習而言,練習是增進運動表現的重要因素,早期的桌球 教練,大多著重於身體練習,而較忽略心理層面的練習。在 技能發展以增進運動表現方面,心智練習的確有許許多多實 驗 證 實,有 其 正 面 的 效 果( Onestake, 1997) 。Perry 及 Morris ( 1995) 認 為 使 用 心 智 練 習 可 以 促 進 技 能 學 習 及 技 能 練 習 的 效 益 。 Start 及 Richardson( 1964)發 現 以 生 動 的 意 象 作 為 動. 2.

(14) 作技能的心智練習方式,具有學習效果。而在心智練習的實 驗 設 計 方 面 , 通 常 包 含 三 個 組 別 :( 一 )心 智 練 習 組( Mental practice)。( 二 )身 體 練 習 組 ( Physical practice)。( 三 )綜 合 練 習 組 或 控 制 組 ( A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and mental practice or control group) ( Grouious,1992),大 多 數 的 實 驗 研 究結果指出:綜合練習組的學習效果優於單獨使用身體練習 或心智練習,單獨身體練習組的學習效果優於單獨心智練習 組,而身體練習組或心智練習組的學習效果則明顯優於控制 組 ( Feltz 等 人 ,1988; Meacci 及 Price,1985; Weinberg,1981) 。 Weinberg 等 人 ( 1981) 在 綜 合 評 論 一 些 心 智 練 習 對 學 習 技 能的效果的文獻後指出,身體練習加上心智練習的綜合組, 對動作技能學習及表現的效果優於單獨使用身體練習組或心 智練習組。 本研究想要瞭解心智練習對於桌球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 影響,在實驗組經過心智練習,其訓練內容包括認知、放鬆 及意象練習等六週練習之後,來探討對桌球初學者正手發上 旋球的學習效果之影響。. 第 三 節. 研究目的. 一、探討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對桌球初學者正 手發上旋球技能的學習效果。 二、探討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對桌球初學者正 手發上旋球技能學習的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 三、比較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的正手發上旋球 技能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之差異。. 3.

(15) 第 四 節. 研究假設. 一、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 技能學習皆具有效果。 二、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 技能學習具有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 三、比較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對桌球正手發上 旋球技能學習的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達顯著 差異。. 第 五 節. 研究範圍. 本 研 究 是 以 高 雄 市 立 中 正 高 中 二 年 級 女 生 45 名 做 為 研 究對象,其在桌球運動的正手發上旋球與心智練習方面皆未 受 過 專 門 教 學 與 訓 練 的 初 學 者,經 過 6 週,共 12 次 的 練 習 , 藉以探討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對桌球正手發上 旋球的學習效果。以受試者在實驗練習前的技能前測和實驗 練習結束後的技能後測成績作為比較。後測之後再經過一週 將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進行保留效果與遷移效 果的測驗為研究範圍。. 第 六 節. 研究限制. 一、受試者在心智練習時沒有實際外顯動作與擊球結果可觀 察,無法瞭解實驗中的進步情形,只能藉由鼓勵受試者 盡力合作。. 4.

(16) 二、無法預測每位受試者的運動知覺能力與運動經驗,可能 影響運動技能學習效果。 三、受試者對指導者的教學語言、錄影帶與錄音帶的接受程 度可能不一,因此每位受試者呈現的意象內容可能不盡 相同。 四、六週的實驗期間,除了預定的實驗時間以外,無法控制 每位受試者的日常生活,只能鼓勵要求受試者在實驗時 間之外,不要做任何相關的練習。. 第 七 節. 名詞解釋. 一 、 心 智 練 習 ( Mental practice) 是 一 種 利 用 心 理 學 的 原 理 與 技 巧,以 感 覺( Sensation)、 知 覺( Perception)思 考( Consciousness) 、認 知( Cognition) 等能力來幫助運動員的運動技能及表現成長的訓練過 程。本研究以認知行為修正、肌肉漸進放鬆和意象練習 做為心智練習的內容。 二 、 身 體 練 習 ( Physical practice) 本研究所指的身體練習是指實際操作桌球正手發上旋球 的技能練習。 三 、 肌 肉 漸 進 放 鬆 訓 練 ( Muscular 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 本 研 究 採 用 肌 肉 漸 進 放 鬆 訓 練 法 ( Jocobson,1938 )。 其 要領是先讓受試者感覺肌肉的緊張,然後再予以放鬆。 亦即先收縮某部位肌肉,然後放鬆該部位之肌肉群,體 會緊張與放鬆相反的感覺,讓全身的肌肉群依序緊張、. 5.

(17) 放鬆,以達到完全的放鬆。此放鬆方法將全身肌肉分為 四 大 區 域 : 1.手 掌 、 手 腕 、 手 臂 ; 2. 頭 、 臉 、 喉 、 肩 ; 3. 胸 、 腹 、 背 ; 4. 大 腿 、 臀 、 小 腿 、 腳 。 四 、 意 象 訓 練 ( Imagery training) 本研究所指的意象訓練是指在學習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 能 時,利 用 身 體 各 種 感 官,如 知 覺、視 覺、聽 覺 等 感 覺 , 去創造出一種有意識的運動情境經驗之心智練習。 五 、 保 留 效 果 ( Retention effect) 本研究所指的保留效果是指在身體練習桌球正手發上旋 球技能結束之後,沒有繼續學習的情況下持續一週後, 經技能測驗所遺留下來的技能。 六 、 遷 移 效 果 ( Transfer effect) 本研究所指的遷移效果是指在身體練習桌球正手發上旋 球技能結束之後,沒有繼續學習的情況下持續一週後, 改變發球方向的技能情境測驗,所遺留下來的技能。. 6.

(18) 第 貳 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想要瞭解心智練習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影響, 因此本章針對相關文獻加以探討,共分為四部分:第一節探 討有關運動學習之理論;第二節探討有關認知、放鬆與意象 訓練的研究;第三節探討心智訓練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之相 關研究;第四節為本章結語。. 第 一 節. 有關運動學習之理論. 目前有關運動學習的理論愈來愈多,本研究採用心智訓 練的內容:認知訓練、肌肉漸進放鬆訓練法及意象訓練做為 實驗的方法加以研究之外,亦就其他運動學習的相關理論進 行探討如下: 一 、 動 作 分 期 說 ( Stages of Motor Learning) Fitts 及 Posner( 1967) 所 提 出 , 主 要 內 容 是 將 學 習 的 過 程,依目的所達成的學習成效分成下列三期: ( 一 ) 認 知 期 ( Cognitive phase) 就是想要了解所欲學習之動作的本質與目的、動作要 求與如何達成等,學生應得到適當的口頭指導,同時 對動作內容,按順序排列的動作過程逐漸完成學習。 ( 二 ) 連 結 期 ( Associative phase) 初學者對動作技能有概念的認知,並了解執行計劃之 後開始練習,經嘗試不同方式找出最佳的策略以便在 人 的 大 腦 過 程 中,調 整 動 作 順 序,因 此 也 稱 為 修 正 期 。. 7.

(19) 在動作學習的過程或修正期,提供適當的回饋是必要 的,只憑不斷的練習,並不能保證會使成績進步。在 這個階段錯誤動作會越來越少,開始有穩定的動作表 現,學生已開始了解動作與修正動作,動作表現類似 半自動化。 ( 三 ) 自 動 期 ( Autonomous phase) 運動技能學習到第三期,學生的動作較為順暢,態度 從容,焦慮與緊張程度降低,動作的執行較省力,很 少出現錯誤動作,動作的時間性越來越正確。 二 、 記 憶 鼓 理 論 ( Memory-drum Theory ) Henry-Rogers(1960)提 出 "運 動 神 經 反 應 記 憶 鼓 理 論 " 。 主張技能在經過一連串的練習之後,成為運動神經協調模式 儲存於記憶鼓上,每當需要某一個特殊技能型式,外界的刺 激就從記憶鼓中喚回已經學過的特殊動作技能,而這個動作 技 能 是 在 無 意 識 之 下 自 動 完 成。 根 據 這 個 理 論,以 前 所 有 學 過的動作技能以及儲存在記憶鼓的技能記憶,隨時準備被選 擇,每當需要使用時,此無意識的機制就會使動作記憶去引 導所需要的神經衝動傳達至適當的肌肉,引發所要做的動作 技能表現。 三 、 閉 鏈 式 動 作 學 習 理 論 ( Closed-loop Theory of Motor Learning) Adams在 1971年 提 出 一 個 相 當 獨 特 的 見 解 , 認 為 動 作 學 習是利用閉鏈式的動作控制原理,形成兩個記憶痕跡,他認 為神經中樞先存在一個「動作應如何執行」的記憶痕跡 (Memory trace),利 用 此 記 憶 痕 跡,動 物 選 擇 一 個 動 作 並 開 始 執行。動作一旦開始,就有另一個記憶痕跡,稱為感知痕跡. 8.

(20) (Perceptual trace)開 始 作 用。動 作 過 程 中,感 覺 回 饋 不 停 的 與 此 感 知 痕 跡 相 比 較,此 感 知 痕 跡 就 是 一 種 正 確 動 作 之 感 覺 的 參考值。重複練習次數愈多,此參考值的強度愈強,即記憶 愈深刻。在此理論中,錯誤動作是有害於學習的,因它會讓 所形成的記憶痕跡不正確。 可 是 閉 鏈 式 動 作 學 習 理 論 有 下 列 幾 點 限 制,因 此 很 快 地 被基模理論所取代。 (一 )邏 輯 上 的 不 一 致 (Logical inconsistency):感 知 痕 跡 既 要 引 導動作至最終的正確位置,又要偵測動作的錯誤量,等 於是球員兼裁判,此邏輯可能有問題。 (二 ) 適 用 範 圍 的 限 制 (Scope limitation):閉 鏈 式 回 饋 僅 適 用 於 慢 動 作,例 如 將 指 針 滑 動 至 某 指 定 距 離 線 性 指 位( Linear position) 的 動 作 。 (三 )反 證 的 存 在 :例 如 感 覺 剝 奪 實 驗 , 動 物 有 某 些 程 度 的 學 習 能力。還有幾乎所有動作都有變異性,即使是每天練習 的走路,每一步的動作也都不盡相同,如此豈非不利於 學 習 ?這 表 示 閉 鏈 式 的 學 習 理 論 還 有 不 盡 完 善 之 處 。 閉鏈式動作學習理論雖然後來很快就被基模理論所取 代,但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之下,拋磚引玉提出有獨特見解的 理論,對運動學習領域的貢獻,具有原創性的價值。 四 、 基 模 理 論 (Schema Theory) Schmidt 於 1975 年 所 提 出 對 運 動 學 習 的 定 義 是 最 為 廣 泛 使用的一種,同樣地,他所提出的基模理論可說是最廣為人 知 且 重 要 的 運 動 學 習 理 論 (Schmidt及 Lee,1999) 。此 理 論 認 為 學 習 的 過 程 是 一 種 開 鏈 式 的 ( Open-loop) 方 式 , 在 過 程 中 逐 漸 形 成 基 模,建 立 基 模 後,就 可 利 用 動 作 程 式 (Motor program). 9.

(21) 來成功地完成動作以達成動作目標。所以學習是架構於動作 控制理論中的動作程式理論之上的,因此我們必須先了解動 作控制的過程,才能完全了解動作學習的理論。 由於學習過程的目的是建立基模,我們必須先了解何謂 基 模 ?基 模 (Schema,複 數 為 Schemata)是 一 個 我 們 所 欲 學 習 動 作 的 抽 象 呈 現 (Abstract presentation) 。 基 模 可 說 是 一 種 紀 錄 動作的過程、感覺回饋、動作起始狀態、以及動作結果之間 關係的一種記憶或概念。 五 、 心 理 肌 肉 神 經 理 論 ( Psychoneuromuscular Theory) 這個理論認為生動的意象或行為會產生肌肉的活動,此 肌肉活動與真實動作的肌肉活動相類似,且此肌肉活動可以 促 進 表 現。Suinn( 1986)以 肌 電 圖( EMG)來 測 試 划 雪 選 手 , 在意象下坡動作的腿部肌肉電位活動情形,發現在意象期間 確實與實際動作間有類似的肌肉活動情形。 Harris 及 Robinson( 1986) 以 EMG 來 測 量 不 同 技 術 水 準者意象空手道動作時的手部肌肉電位活動情形,結果發現 不同技術水準者的意象所徵召的肌肉有所不同。 Schmidt( 1982)指 出 在 意 象 時 所 產 生 的 神 經 衝 動 太 小 , 因此無法產生真正的動作,但可能是高基氏體有所感應,並 回饋到運動前區而強化或修正現有的動作課程,因而促進表 現。 目前雖然有很多研究支持這個理論,但也被人質疑未能 證 實 肌 肉 活 動 和 後 續 表 現 的 關 係。Gould 及 Damarjian( 1997) 認為肌肉反應是表現改變的一種效應,而非原因。有些實驗 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意象的效果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的效果多 於肌肉活動。真正的效應仍有待大家的繼續努力研究。. 10.

(22) 六 、 生 物 訊 息 理 論 ( Bio-information Theory) Lang( 1979) 認 為 此 理 論 定 義 : 把 刺 激 假 說 與 反 應 假 說 加入心智練習的認知領域,假說是刺激與反應的描繪及動作 相連結;並認為心智練習是允許這些連結被加強的過程,反 應假說的重要性是情緒與生理的反應連結了表現;如焦慮、 害怕及氣憤等感覺,又如流汗、疲勞及緊張等生理表徵,都 屬於心智練習的特性,因為這些表徵大多有行動的表現。而 其中的特性確實能透過心智練習修正反應給予的狀態,促使 運 動 員 獲 得 更 多 的 控 制 , 並 改 進 表 現 。 Vealey 及 Walter ( 1993) 也 贊 成 這 種 說 法 。 七 、 符 號 學 習 理 論 ( Symbolic Learning Theory) 這個理論是假定在做意象時,實施者把將複演的動作順 序當作是一種符號,並對此動作表現的符號加以認知。藉著 意象學習,實施者可以思考何種動作可以嘗試,每一個動作 的結果,可以經由先前類似動作的經驗做某種程度的預測, 實 施 者 也 許 可 以 除 去 不 適 當 的 動 作 過 程 ( Schmidt, 1982)。 Minas( 1978)在 探 討 心 智 練 習 對 複 雜 的 知 覺 動 作 技 巧 的 影響指出,有回饋的心智練習組在成績表現上優於身體練習 組、無回饋的心智練習組或控制組。作者認為心智練習時, 回饋提供了對該動作符號因素的學習訊息,因而提昇了動作 表現。 Ryan 及 Simons( 1981) 研 究 大 專 男 生 以 心 智 練 習 的 方 法學習兩種新的知覺動作中發現,在認知作業的學習效果與 身體練習的學習效果相同,但在動作作業性質的成績表現, 則不如身體練習組。 Feltz 及 Landers( 1983) 以 統 合 分 析 的 方 法 分 析 一 些 心. 11.

(23) 智練習的相關文獻發現,心智練習的表現優於不練習組,而 意象在認知性質的作業表現明顯的優於動作作業性質的表現 ,意象的效果在學習初期和後期皆有效果。 八 、 認 知 評 價 理 論 (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為 了 解 釋 酬 賞 對 內 在 動 機 的 不 同 潛 在 效 果,Deci 和 他 的 同 僚 發 展 出 一 個 理 論 , 稱 為 認 知 評 價 理 論 (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Deci,1975;Deci 及 Ryan,1985)。 根 據 這 個 有用的理論,任何會影響個人的勝任能力感及自我決定感的 事 物 , 也 會 影 響 他 們 內 在 動 機 的 水 準 。 這 些 事 物 ( 例 如 :獎 賞 的 分 配、回 饋 和 增 強 的 質 與 量、以 及 情 境 是 如 何 被 建 構 )都 有 兩 項 功 能 性 的 要 素 : 控 制 面 (Controlling aspect) 及 訊 息 面 (Informational aspect)。訊 息 面 及 控 制 面 兩 者 都 可 能 增 加 或 減 少內在動機,端賴它們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自我決定 (Self-determination)和 自 覺 的 勝 任 能 力 (Competence)而 定 。 九 、 自 信 心 理 論 ( Confidence as Mediator) 自信心是影響技能表現的重要因素,受試者對於技能學 習感到有信心,一般認為能增進技能學習表現,而心智訓練 可提供受試者對技能的認知與複演,而加強了自信心,但若 是受試者經心智訓練後,在技能表現沒有進步,可能會帶給 受試者挫折感,應是我們必須注意與研究的課題。 Bandura(l977)認 為 表 現 達 成 各 類 經 驗 及 口 頭 誘 導 等 自 我 效能的經歷,可與意象連結,增強受試者的自信心。 十 、 激 發 理 論 ( Arousal) 激發是指一個人整體的心理與生理的活躍程度,最低是 熟 睡 , 最 高 則 是 極 度 的 興 奮 ; 焦 慮﹙ Anxiety﹚是 伴 隨 著 激 發. 12.

(24) 而 來 的 不 安 與 緊 張 之 感 覺 ﹙ Gould, 1992﹚。 焦 慮 與 激 發 兩 者 有密切的關係。 根 據 倒 U 字 型 理 論,技 能 表 現 隨 著 激 發 的 昇 高 而 越 來 越 好 , 但 是 過 了 最 佳 激 發 水 準 ( Optimal level of arousal), 激 發持續昇高,則表現會逐漸變差。其認為情緒太過激昂或低 靡皆不利於技能的表現,每個人有不同的最佳激發水準,且 不同的運動技能也有不同的最佳激發水準,激發理論主要是 強調心智訓練對情緒控制的影響,其能使情緒調整到適當的 水準,以利於技能的表現。 十 一 、 訊 息 處 理 論 ( Stag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chmidt(1988) 認 為 , 在 刺 激 ( 輸 入 ) 和 動 作 ( 輸 出 ) 之 間,包含三個階段: 認明刺激、反應選擇和反應程式等三個 階段。 (一 ) 認 明 刺 激 階 段 (Stimulus identification) 係指利用視覺、聽覺、觸覺、運動肌覺……等感官系統 接收環境中各種不同來源的訊息,來分析刺激的線索,並分 辨其重要性。本階段又可細分為兩個步驟: 1、刺 激 偵 測 (Stimulus detection):即 環 境 中 的 刺 激 傳 入 個 體 後,必須由感官刺激轉換成神經衝動,傳至大腦形成知 覺 的 認 知 歷 程。例 如 桌 球 接 發 球,判 斷 來 球 的 左 右 方 向 、 長短落點與旋轉的變化及速度快慢的感覺。 2、 型 態 辨 認 (Pattern recognition):經 過 刺 激 偵 測 確 認 刺 激 出 現之後,個體便利用外界某些型態的刺激,以及有關此. 13.

(25) 型態的過去知識與經驗等兩個條件來辨認訊息的型態。 例如桌球接發球,此階段可能已判斷出來球是左邊下旋 短球或是右邊快速上旋球。 (二 )反 應 選 擇 階 段 (Response selection) 此階段根據認明刺激階段,所提供的外在環境刺激本 質,以及長期記憶所儲存的過去經驗做為參考,再決定發起 何種反應較可能會產生最有效的表現。例如桌球接發球,此 階段判斷來球後,決定選擇要側身正手抽球搶攻或反手切短 球 。 反 應 選 擇 階 段 可 能 是 人 體 知 覺 系 統 中 , 由 刺 激 (輸 入 )和 動 作 (輸 出 )之 間 的 中 繼 站 。 (三 )反 應 程 式 階 段 ( Response programming) 當個體一旦確認出某刺激並選擇適當的反應之後,中樞 系統先在腦幹和脊椎組成一個運動系統,轉換為實際的執行 動作指令,即從長期記憶庫中提取並組織一個運動程式,該 程式就會產生系列式的動作控制,引導肌肉做有順序的適當 收縮,進而在最佳的時宜完成動作技能表現。 十 二 、 選 擇 性 注 意 理 論 ( Selective Attention)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分析處理資訊的容量有限,也就 是說個體的注意力容量有限,所以對於初學者在運動技能學 習中,選擇性注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初學者學習新的運動 技 巧,正 確 動 作 在 加 強,但 同 時 也 常 出 現 不 良 或 錯 誤 的 動 作, 必需選擇性注意複演最正確的動作盡量多出現,不理想的動. 14.

(26) 作盡量不要出現,才能打好正確紮實基本技巧。 Bruner( 1960) 認 為 選 擇 性 注 意 是 一 種 教 育 的 過 程 , 學 習者必需掌握運動技術的要點,選擇注意所要表現的動作技 巧 上,練 習 最 重 要 的 關 鍵 動 作,不 重 要 的 動 作 予 以 去 除 ;心 智 練習中的學習者常反覆注意那些重要有意義動作,有利於技 能學習的表現。 十 三 、 動 機 的 因 素 ( Motivation Explanation) 根據認知評價理論,個體的內在動機取決於對他們環境 的 知 覺 能 力 ( Perceived. competent ) 與 自 我 決 定. ( Self-determining ) 態 度 ( Ryan,1983)。 對 於 學 習 者 是 否 有 強烈的參與感以及參與後的成就感的自決能力是決定學習動 機的重要因素。 Paivio(1985)指 出 意 象 具 有 動 機 的 功 能。動 機 就 如 同 正 、 負面的情緒反應一樣,會使個體對目標物產生趨近或避離的 行為。對人體表現的影響,乃是由於意象的動機功能結合了 驅 力 (Drive)、 幻 想 和 追 求 成 就 的 概 念 促 使 個 體 對 真 實 的 目 標 一直保有增強的誘因。在意象動作的過程中,動機所扮演的 角色是用來降低焦慮、緊張和增加自信心,因而提昇了動作 技能表現。 Feltz 及 Landers(1983)認 為 心 智 練 習 組 當 他 們 被 要 求 複 演一個動作時會變得較為熱衷。意象本身具有動機的功能, 因此若能激發受試者對意象的信任程度,將可使受試者對目 標 保 持 增 強 的 誘 因,進 而 促 進 其 表 現。若 要 促 進 動 作 的 表 現, 可加強受試者對所要學習的動作技能的認知和參與動機。但 對於動作技能的效果如何則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十 四 、 三 碼 模 式 理 論 ( Triple-code Theory). 15.

(27) 這 個 理 論 是 由 Ahsen(1984) 提 出 , 他 認 為 在 意 象 的 過 程 中 必 需 包 含 三 個 重 要 部 分 :第 一 部 分 是 意 象 (Imagery) 本 身 ;意 象 被 定 義 為 一 種 主 要 的 激 發 感 覺 ( Aroused sensation), 它 具 有所有感覺的特質且發生於內在,意象必需使主體本身與外 在 世 界 產 生 真 正 的 互 動 , 第 二 部 分 是 身 體 反 應 (Somatic esponse);Sheikh 及 Kunzendorf( 1984)也 論 證 這 個 觀 點,意 象扮演的角色是生理與心理的改變,而生理與心理測量,除 了 包 含 刺 激 的 陳 述 (Stimulus proposition),還 必 需 包 含 反 應 的 陳 述 (Response proposition) 。 第 三 部 是 意 象 本 身 的 意 義 ( Meaning) ;每 一 個 意 象 對 每 一 個 個 體 有 其 獨 立 的 重 要 性 和 意義,意象的過程和每個過去的經驗有關,因此每個意象課 程的指導,無法對每一個體產生相同的意象經驗,因此每一 個體必須了解意象對自己的意義。 十 五 、 動 態 系 統 理 論 (Dynamical Systems Theory) 動態系統是以生態的觀點來看動作,與認知學派最大的 不同是認為不需要經由中樞的認知,動作發生的處理,個體 本身就可以完成,即是人與環境直接交互作用所組成去完成 動作,每一個體各自單位的動態協調,一個個體就有一個動 態系統。 Gibson(1966) , 以 生 態 論 (Ecological theory) 觀 點 , 認為動作的處理沒有記憶表徵,有刺激就有直覺的反應,不 需 經 過 中 樞 神 經 的 處 理,他 於 1960 年 代 開 始 思 索 動 作 系 統 如. 16.

(28) 何最有效率地與環境互動以達成具有功能目標的行為,例如 逃離危險、取得食物等等。他認為動作系統的作用之一,是 主動的探索環境,以取得有用的環境資訊,這些感知線索再 用於控制動作系統。因此這個理論相當強調環境與個人之互 動,以及動作系統是個體取得環境線索的工具。這些動態系 統理論學家們認為,在生態系統發展的過程中,動物必須發 展出最有效的逃離危險、取得食物、建構家園等與環境互動 的 方 式 (Gibson,1966;Reed,1982) 。 動 態 系 統 提 出 四 個 主 要 假 設: 1.將 複 雜 系 統 簡 化 的 特 性 (Constraining complexity into simplicity) 2.次 系 統 的 自 我 重 組 (Self-organization) 3.次 系 統 非 線 性 發 展 (Nonlinear development) 4.相 移 現 象( Phase shit) 、次 序 參 數( Order)與 優 先 型( Prefered pattern) 學習是獲得知識的過程,而動作學習是指學會動作或修 正動作的過程,動作學習理論則是探討多次練習的過程中, 導致學習獲得此動作技巧的必要過程。除了基模理論與閉鏈 理論明顯相悖外,其餘理論之間並不互相排斥,各運動學習 理論雖然出發點與觀點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大家都是為人類 更完善的學術研究努力,殊途同歸。學界可能尚未產生一套 最完整宏觀的動作學習理論,而動作分期說、閉鏈式學習理 論、基模理論與生態學理論可能僅引導我們由單一角度思索 動作學習的過程,而可能僅在不同的情況下適用於解釋動作 學習的過程,這些理論與方法對於促進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 17.

(29) 表現,可能有所差異,其可能影響的因素,實有必要再更進 一步的研究。. 第 二 節. 有關認知、放鬆與意象訓練的研究. 一 、 有 關 認 知 ( Cognition) 的 研 究 運 動 技 能 學 習 ( Motor skill learning ), 通 常 是 與 練 習 ( Practice ) 或 經 驗 ( Experience ) 有 關 的 一 種 內 在 歷 程 ( Internal processes), 這 個 歷 程 是 指 有 技 巧 的 動 作 行 為 能 力 上 的 產 生 或 帶 來 一 些 相 對 地 永 久 性 改 變 ( 廖 主 民 , 2002 )。 Fitts 及 Posnor ( 1967 ) 認 為 運 動 技 能 學 習 的 歷 程 計 劃 , 從 技 能 的 生 疏 到 非 常 熟 練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一 ) 認 知 階 段 ( The cognitive phase) ; ( 二 )聯 結 階 段( The associative phase) ; (三) 自 動 階 段 ( The autonomous phase)。 桌 球 運 動 是 高 技 巧 的 競 技運動,對於桌球初學者的技能學習在第一期認知階段的學 習特別重要,初學者首先必須先弄清楚學習技能的意義與要 領,透過教練運用視、聽、知覺的指導與示範,用語言文字 去思考動作的正確技能認知,使學習者對動作技能充分的瞭 解,有良好的認知基礎後,才能順利經過第二期聯結階段, 最後達到第三期自動化階段。 運動技能的學習係對動作技能的認知,透過各種方式的 練習,才能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當然運動技能的學習也包 含 心 理 認 知 的 層 面 ( 簡 耀 輝 1980 ;Hodges,1993; Feltz 及 Landers,1983)。 多 數 的 運 動 技 能 學 習 大 多 需 要 複 雜 的 認 知 內 容 ( 許 義 雄 , 1997) 。 心 智 練 習 即 是 屬 於 一 種 認 知 性 的 知 覺 活 動 (Conbin,1972)。 18.

(30) 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正確動作一直在加強,但同時 也常出現不良或錯誤的動作,學習者除了外顯的身體練習之 外,也 要 結 合 心 智 方 面 的 練 習,配 合 不 斷 的 行 為 修 正 與 回 饋, 來增進技能學習的效果,當然也包括認知訓練的層面。 Unierzyski( 1994)指 出,學 習 過 程 必 須 透 過 心 理 與 生 理 的 活 動,單一的身體練習是無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充 滿壓力的競技運動,沒有良好的心理能力即不可能有優異的 技能表現。因此運動技能的學習應包含身體練習和心理認知 訓練等多方位的運用,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 有 關 放 鬆 ( Relaxation) 的 研 究 體育大辭典中,放鬆是指肌肉不用力的狀態。人體機能 作用皆由肌肉收縮來完成。所謂放鬆是指作用肌的適度緊張 性,超 過 此 緊 張 程 度 則 為 不 放 鬆,發 生 緊 張 現 象 時 則 不 放 鬆, 不放鬆的結果會影響中樞神經的命令發佈與傳導,為此軀體 知覺受到阻礙,運動也將產生不協調,使人體的機械功率降 低 (連 玉 輝 , 1995)。 Winter 及 Martin (1991)在 其 所 著 的 網 球 運 動 心 理 基 本 訓 練 工 作 手 冊 中 指 出 : (一 ) 放 鬆 可 以 處 理 一 天 接 著 一 天 的 壓 力; ( 二 )控 制 賽 前 的 焦 慮 和 緊 張;(三 )控 制 在 球 場 上 的 緊 張 ; ( 四 ) 放 鬆 是 使 用 視 覺 化 意 象 技 巧 必 備 的 條 件 ; ( 五 )放 鬆 可 幫助在訓練期、比賽、比賽期之間的休息效果和恢復速度。 周 文 祥 ( 1994) 認 為 放 鬆 訓 練 其 主 要 目 的 在 於 避 免 運 動 員身心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並使運動員應用放鬆技 巧增加自我調整及場面控制的能力,同時讓運動員在重要比 賽前充分休息,以便能將平時訓練績效表現出來。. 19.

(31) 目前常用的放鬆方法有肌肉漸進放鬆法、生物回饋放鬆 法、自我催眠法、自我暗示法、沉思技術、呼吸法、氣功放 鬆法、瑜珈、禪坐……等等方法。 Jacobson( 1938)一 開 始 研 究 放 鬆 對 人 體 的 效 益 就 認 為 , 骨骼肌肉活動和情緒之間有直接關係,只要控制其一就能控 制另一個。經過放鬆訓練過程,運動員更能察覺到肌肉的緊 張,而且學習更有效的控制和放鬆肌肉。 Jacobson 發 展 放 鬆 訓 練 開 始 於 1920 年 代 以 後,而 漸 進 放 鬆 在 1938 年 才 完 全 發 展 完 成。Jacobson 的 漸 進 放 鬆 訓 練 主 要 原理,是讓個體從身體某部分的緊張或放鬆中獲得覺察肌肉 的 緊 張 程 度 (Feltz 及 Lander,1980)。 Greenberg(1983)認 為 一 種 誘 使 神 經 肌 肉 放 鬆 的 技 術 , 是 因為神經控制肌肉收縮,一旦控制肌肉的神經鬆弛了,肌肉 也會跟著鬆弛,如此一來,促使焦慮的生、心理回饋圈就有 可 能 中 斷 。 Jacobson 的 漸 進 放 鬆 訓 練 方 法 , 已 廣 泛 的 被 研 究 者接受並應用來幫助個體放鬆身心。 本 研 究 的 心 智 練 習 內 容 欲 藉 著 加 入 Jacobson 的 肌 肉 漸 進 放鬆法的實施,先讓受試者感覺肌肉的緊張程度,然後再予 以放鬆。亦即先要收縮某肌肉群,注意體會其感覺,再放鬆 該肌肉群,並體會相反的感覺。讓全身的肌肉依序緊張、放 鬆,以達到完全的放鬆。. 20.

(32) 三 、 有 關 意 象 ( Image) 的 研 究 有很多研究發現意象練習對於動作技能表現有所助益, 有各種不同理論提出對意象的看法與有利的證據,但是意象 如何提昇學習者技能表現的機轉因素很複雜,很難完全被了 解,真正的原因有待大家繼續探討與研究。 Feltz 及 Landers(1983)將 有 關 心 智 練 習 之 研 究 加 以 整 理 分 析 , 結 果 發 現 , 144 個 研 究 中 有 112 個 受 試 群 經 由 動 作 意 象 增 進 表 現 , 而 有 32 個 受 試 群 顯 示 沒 有 進 步 , 其 中 17 個 是 研究有動作經驗的受試者,其餘為新奇的動作學習,在這其 中 有 14 個 研 究 顯 示 經 由 動 作 意 象 增 進 了 動 作 表 現,除 此 也 發 現心智練習組的表現優於不練習組,而意象在認知性質的作 業的表現明顯優於動作作業性質的表現。 Richardson(1967) 在 對 一 些 心 智 練 習 的 文 獻 所 作 的 評 論 中 指 出 , 經 由 心 智 ( 意 象 )的 練 習 , 對 動 作 表 現 的 提 昇 作 用 , 乃是由於動機、符號的學習或是心理神經肌肉的回饋等因素 的影響。 Suinn( 1986)以 肌 電 圖( EMG)來 測 試 划 雪 選 手 , 在 意 象下坡動作的腿部肌肉電位活動情形,發現在意象期間確實 與實際動作間有類似的肌肉活動情形。 有許多研究也對意象或視覺化意象的效果提出有利的證 據。人的彼此想像能力之間有很大差異,特別是把它改變成 視覺影像的時候,許多研究顯示成績較佳的選手回想他運動 過程的能力遠較成績差者優,例如頂尖的滑雪選手遠較中級 的滑雪選手更能記住滑過一次雪道後的各種路況詳細情形 (盧 俊 宏 , 1990) 。 視 覺 化 意 象 訓 練 是 一 種 強 化 運 動 技 能 的 認 知,是運動技能學習方法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使用各種. 21.

(33) 精密儀器,使意象練習更加客觀、嚴謹而有效,因此目前被 廣 泛 地 使 用 ( 沈 連 魁 , 1992; 黃 正 岳 , 1993; 連 玉 輝 , 1995 ; Loehr, 1986)。 Houser( 1984) 研 究 視 覺 意 象 紀 錄 運 動 神 經 刺 激 型 式 , 結論提出視覺意象在記錄運動神經刺激中佔重要的角色,它 可保留動作的形式,因此,可證明意象能力和動作表現有交 互作用關係存在。 邱 炳 坤 (1996) 在 探 討 射 箭 選 手 接 受 心 理 處 置 策 略 的 研 究 中,以意象訓練後,選手意象能力的結果中指出,實驗組的 意象分數提高了,而選手在本身技能表現好時,其意象清晰 度亦愈好。 有些研究者也將意象訓練結合放鬆法做為心智訓練的課 程 , 即 視 動 行 為 複 演 法 (Visuo-motor behavior rehearsal), 此 方法是先達到放鬆的狀態,然後集中精神就技能學習或比賽 的 情 形 進 行 心 理 演 練。演 練 的 內 容 依 照 不 同 的 目 標 而 有 不 同 ; 其目的想要消除比賽中經常出現的緊張、動作技能的演練、 錯誤動作的修正、提高控制能力、增加自信心、比賽情境的 演練等目標。 Meyers 及 Schleser( 1980)以 一 位 運 動 員 接 受 7 個 階 段 的實驗處理,使用放鬆和意象訓練以增加籃球選手的集中力 和信心。結果受試者的命中率和整體表現明顯地比其他 3 位 有進步。 陳 貞 秀 (1993) 以 五 十 八 名 國 中 女 學 生 為 受 試 對 象 , 第 一 天所有受試者接受羽球正手發短球的教學和練習後,進行前 測 , 並 隨 機 分 配 到 下 列 三 組 :( 一 ) 身 體 練 習 組 ;( 二 ) 視 動 行 為 複 演 練 習 組 ;( 三 )控 制 組。結 果 發 現 :1.視 動 行 為 複 演 組. 22.

(34) 與身體練習組經過十二次的練習後,在學習羽球正手發短球 ,具 有 相 同 的 學 習 效 果,且 視 動 行 為 複 演 組 的 進 步 幅 度 較 高 ;2. 視動行為複演組在實驗過程中,受試者的生理反應顯示是處 於放鬆狀態。 Zhang 等 人 (1992) 以 40 名 7-10 歲 的 北 京 體 育 學 校 的 桌 球 選手做心理意象研究,結果發現兒童在實施心理意象後,在 準確性和擊球技術的品質上,比未曾接受心理意象的兒童 好。研究者同時亦建議在對兒童實施意象訓練時最好能結合 錄影帶和放鬆訓練,如此更能增加意象的效果。 綜合以上有關意象的文獻研究顯示,大多數學者認為意 象練習對於運動員的運動學習和動作表現有增進的效益,例 如( Rawlings 等 人,1972)提 出 意 象 練 習 有 益 於 學 習 的 假 說 。 但是每個人的意象能力有個別差異存在,而影響運動技術的 獲 得,不 同 的 意 象 能 力 的 差 異 性 也 可 能 因 年 齡、練 習 的 方 法、 頻率、時間、運動項目與技術的難易不同而影響運動技能成 績表現;也有許多研究者證實,人的意象能力可有效的加以 測量,其認為意象能力和動作表現有密切之交互作用的關係 存在,若有清晰生動的高品質意象練習,對技能學習較有提 昇的效果。然而近期的研究一般認為,雖然意象練習有益於 學習,但是有學者也認為意象練習不及實際的身體練習有效 , ( Hird 等 人 , 1991) 在 實 施 七 天 的 追 蹤 盤 練 習 後 , 研 究 發 現 : 實 際 練 習 組 的 進 步 量 約 為 控 制 組 進 步 量 的 2.5 倍 , 而 意 象 練 習 組 則 為 控 制 組 進 步 量 的 1.5 倍 , 顯 示 意 象 練 習 雖 然 有 效,但不及實際身體練習的效果顯著。因此意象練習如果要 普遍被廣大的教練與選手所接受,運動心理學研究者必須繼 續再接再厲提出更多與更有利的證據,才能經得起考驗。. 23.

(35) 第 三 節. 心智訓練對運動技能學習之相關研究. 心 智 練 習( Mental practice)是 一 種 缺 少 外 顯 身 體 動 作 的 運 動 技 術 知 覺 排 練 活 動( Magill,1989) 。有 時 稱 為 心 智 複 演 , 即學習者思索有關所要學習的技能,在連續性技能中預演其 實施步驟,想像成功的完成動作。例如意象練習就是一種心 智練習。但是在做意象練習時,因為沒有實際的動作,是否 有在練習呢﹖如果是有在做意象練習,那麼光是用心想就會 有學習效果嗎﹖ 有些研究者指出心智訓練對於運動技能學習與運動成績 表 現 有 正 面 的 效 果( Feltz 及 Lander,1983, Kaczor,1987,Suinn, 1985)。 Feltz 和 Landers(1983)實 驗 指 出 , 心 智 練 習 組 的 學 習 效果幾乎與身練習組的學習效果相同,並且遠超過沒有練習 的控制組。證明心智練習的步驟確能產生真正的運動學習。 Gabriele,Hall 和 Lee(1989)的 研 究 也 顯 示,隨 機 交 替 使 用 心智練習和身體練習,而不是集團練習的方式,將對學習更 有效果。 林 清 和 ( 1996) 認 為 心 智 練 習 是 積 極 的 想 像 , 或 一 系 列 的 想 像 過 程,為 一 種 心 智 複 演 ;在 達 到 增 進 動 作 技 能 的 表 現 之 前,要求學習者如何擁有一個正確或明確的技能概念,將本 身看到或感受到的線索,合併到心智複演上,以自己的角度 來感受動作技能的實施到完成。 Meacci. 及. Price(1985) 研 究 對 高 爾 夫 球 推 桿. (Golf-putting) 的 學 習 效 果 , 他 們 將 受 試 者 分 為 放 鬆 加 視 覺 ( Visualization)和 身 體 複 演 (Body rehearsal)、身 體 練 習、放 鬆 加 視 覺 和 身 體 複 演 組 以 及 身 體 練 習 (即 綜 合 )(combined)、控. 24.

(36) 制 等 四 組。結 果 顯 示 :綜 合 組 的 學 習 效 果 明 顯 優 於 其 他 三 組 。 而在保留效果的測驗上,三組的效果皆優於控制組,且三組 都有保留效果。 王 明 鴻 ( 2001) 探 討 心 智 訓 練 對 青 少 年 網 球 選 手 正 拍 、 反 拍 以 及 發 球 學 習 效 果 之 研 究 , 結 果 發 現 : 1.心 智 訓 練 組 是 結合心智訓練與身體訓練的正拍、反拍以及發球的學習效 果 , 成 績 皆 優 於 單 獨 使 用 身 體 訓 練 的 控 制 組 ; 2.心 智 訓 練 組 的保留效果與後測成績比較正拍與反拍無顯著差異,發球有 顯著差異。 Ryan 及 Simons( 1983)以 60 名 大 學 男 生 為 受 試 對 象 , 以 手 控 迷 宮 (dial-a-maze) 的 手 眼 協 調 動 作 技 能 設 計 高 、 低 兩 種 難 度,將 60 名 受 試 者 分 為 身 體 練 習、心 智 練 習 與 不 練 習 的 控 制 組 等 三 組,在 一 天 內 完 成 20 次 的 練 習,練 習 時 間 相 同 , 結果發現在低難度動作技能的學習方面,心智練習與身體練 習組兩組的學習效果沒有顯著差異,但都優於控制組,在高 難度方面,心智練習組與控制組的學習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身體練習組優於心智練習組及控制組。 Grouious(1992)以 三 十 位 跳 水 選 手 為 研 究 對 象 , 平 均 年 齡 為 16.4 歲 , 並 有 3.2 年 的 跳 水 經 驗 。 依 其 年 齡 、 經 驗 、 性 別 和 技 能 水 準 配 對 分 為 3 組,進 行 連 續 21 天 的 實 驗 期,用 來 探討心智練習對跳水表現的影響。每組於實驗前先學習新的 跳 水 動 作 並 練 習 10 次,然 後 參 加 前 測。接 著 心 智 練 習 組 每 天 意 象 該 動 作 10 次,身 體 練 習 組 每 天 實 際 試 作 10 次 跳 水 動 作, 控 制 組 則 每 天 進 行 30 分 鐘 的 填 字 遊 戲。後 測 後,結 果 發 現 : 身 體 練 習 組 跳 水 表 現 優 於 其 他 兩 組,心 智 練 習 組 優 於 控 制 組。. 25.

(37) 白 貞 姬 (1987) 以 五 十 二 名 韓 國 中 學 女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探 討心智練習對學習兩種不同速度韓國傳統舞蹈基本動作技能 的影響。將受試者分為身體練習組、心智練習組、綜合組及 控 制 組,進 行 連 續 十 天 的 練 習。結 果 發 現 :在 韓 國 傳 統 舞 蹈 標 準 速 度 低 ( Kud Geu Li) 動 作 技 能 學 習 的 各 三 種 不 同 的 練 習 組 的 學 習 , 效 果 不 具 有 顯 著 差 異 ; 快 速 度 ( Ja Jin Mo Li) 動 作技能的綜合練習組的學習效果高於心智練習組,具有顯著 差 異 ;心 智 練 習、身 體 練 習 和 綜 合 練 習 的 一 週 後 保 留 效 果 沒 有 顯著差異。 McBride 和 Rothstein( 1979) ,要 受 試 者 以 非 慣 用 手 持 桌 球拍揮打固定的高爾夫球,以擊中十英尺外的目標為技能項 目。將受試者分為身體練習組、意象練習組及綜合組三組。 各組皆進行總共四十次的試驗。身體練習組為四十次的身體 練 習 ; 意 象 練 習 組 先 看 三 次 示 範 , 再 做 四 十 次 意 象 練 習 ;綜 合 組則進行四十次穿插的身體及意象練習,並進行一次立即及 隔天共兩次保留測驗。結果指出綜合組的保留效果優於其他 兩組。 王 建 長 (1996) 以 14 名 五 專 男 子 籃 球 為 研 究 對 象 , 隨 機 分派各 7 名至實驗組(心智練習加身體練習)及控制組(僅 從事身體練習)而其心智訓練為放鬆之後再做意象練習。結 果發現:實驗組在平常及比賽時罰球命中率皆優於控制組; 在降低比賽時狀態性焦慮,兩組皆無效果。. 26.

(38) 由 上 述 文 獻 探 討 得 知,大 多 數 的 心 智 練 習 或 綜 合 練 習( 心 智練習加上身體練習)可以促進運動技能學習的效果,但其 學習效果的差異則視運動技能項目的特性、難易程度、心智 練習方法、實驗時間的長短以及受試者本身技能之高低的不 同而異。. 第 四 節. 本章結語. 本研究欲瞭解心智訓練在運動技能學習上的效果與應用 ,因此本章針對心智訓練的相關理論研究,綜合以上文獻的 探討歸納如下: 一、身體練習對運動技能學習具有絕對的效果。 二、初學者對較簡單、難度較低的動作,以心智練習具有效 果。 三、一般來說心智練習與身體練習對運動技能學習皆具有效 果。 四、只做心智練習,對於較複雜或難度較高的技巧,學習效 果可能不顯著,甚至與不做練習的控制組一樣。如果沒 有相關的動作經驗,太難的動作技能只採用心智練習可 能得不到好效果。 五、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身體練習加上心智練習對運動技能學 習效果最為顯著。 六、具有較高運動技能水準的學習者採用心智練習,其效果 比運動技能水準較低者的學習者好。 七、視動行為複演法和錄影帶同時使用,有助於動作和技能 的 學 習 ;視 動 行 為 複 演 法 可 以 促 使 成 績 進 步 的 表 現,對 較. 27.

(39) 高技術水準者的影響效果較大。 競技運動比賽日趨競爭激烈,運動訓練越來越多元化, 訓練的方法亦較科學化,近年來運動心理學的研究突飛猛進 ,從很多文獻研究證實得知,大多認為心智練習對運動技能 學習與表現有正面的效益,逐漸改變早期教練大多只著重於 身體的訓練而較忽略心理層面的練習,但也不能過份的依賴 於心智訓練而疏忽身體練習的重要性,一般認為身體練習與 心智練習互相配合,相輔相成,對於提昇運動技能學習效果 與增進運動表現成績較具有正面的效益。. 28.

(40) 第 參 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對 象 以 高 雄 市 立 中 正 高 中 二 年 級 女 生 共 45 人 為 受 試 對 象,平 均 年 齡 約 17 歲,在 桌 球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未 接 受 過 專門教學與心智訓練經驗的初學者,以隨機分派的方法,分 成 3 組 , 每 組 15 人 , 分 別 為 1.心 智 練 習 組 、 2.身 體 練 習 組 與 3.控 制 組 。.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一、實驗時間 本 研 究 之 實 驗 於 中 華 民 國 92 年 2 月 初 進 行 預 試。實 驗 時 間 自 民 國 92 年 2 月 中 旬 到 4 月 中 旬 止,於 上 體 育 課 時 實 施 , 每 週 2 次 , 每 次 30 鐘 , 共 12 次 。 二、實驗地點: 高 雄 市 立 中 正 高 中 桌 球 室 ( 如 圖 3-1)、 圖 書 館 、 教 室 。. 圖 3-1 桌 球 室. 29.

(41) 第三節. 實驗器材與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器材和工具包括: 桌 球 檯 ( 圖 3-2、 圖 3-3)、 桌 球 拍 、 練 習 球 、 Nikon4300 數 位 相 機 、 Sharp Hi8 攝 影 機 、 錄 放 影 機 、 錄 影 帶 、 錄 音 帶 。. 圖 3-2 桌 球 檯 ( 1). 第四節. 圖 3-3 桌 球 檯 ( 2). 實驗程序. 指導者(研究者)在實驗前先將心智練習的課程介紹給 受試者,並進行討論與回答問題,讓受試者充分瞭解。每次 在進行實驗之前,先提示即將進行的課程,並對課程範圍內 可能發生的問題加以說明,受試者在實驗進行中,不得發問 問 題 。( 實 驗 流 程 如 圖 3-4) 一、分組: 以 隨 機 分 派 的 方 法,將 45 位 受 試 者 分 為 1.心 智 練 習 組( N = 15)、 2.身 體 練 習 組 ( N= 15)、 3.控 制 組 ( N= 15)。. 30.

(42) 二、所有受試者於實驗前填寫個人資料表與第一次運動意象 清晰度量表。 隨機分派. 心智練習組. 身體練習組. 控制組. 前 測 桌球正手發上 旋球技能測驗 20 球. 前 測 桌球正手發上旋球 技能測驗 20 球. 前 測 桌球正手發上 旋球技能測驗 20 球. 12 次 心智練習 6週. 12 次 實 際 操 作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20 球 6週. 12 次 圖書館閱讀 6週. 後 測 桌球正手發上 旋球技能測驗 20 球 1週. 後 測 桌球正手發上旋球 技能測驗 20 球. 後 測 桌球正手發上 旋球技能測驗 20 球. 保留效果測驗 遷移效果測驗. 保留效果測驗 遷移效果測驗. 1週. 圖 3-4. 實驗流程圖. 31. 1週 保留效果測驗 遷移效果測驗.

(43) 三 、 教 學 :( 如 圖 3-5、 圖 3-6) (一)第一天所有的受試者在中正高中桌球室集合,研究 者向受試者示範、說明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能要領 , 經 每 個 人 預 試 20 球 後 , 開 始 實 施 各 組 的 前 測 。 ( 二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動 作 要 領 :( 以 慣 用 右 手 者 為 例 分 解 動 作說明) 1.準 備 動 作 : 身 體 半 面 向 右 前 傾 約 15 度 , 雙 腳 約 與 肩 同寬,屈膝、含胸、收腹,身體重心放 在兩前腳掌內側,兩手臂自然下垂置於 身體正前方,拍面角度微前傾,執拍手 與空拍手置於身體正前方約與球網同高 位 置,空 拍 手 掌 心 向 上,五 指 伸 直 併 攏 , 球放在手掌心上。 2.後 擺 動 作 : 執 拍 手 向 右 後 方 引 拍 約 30 公 分 , 身 體 順 勢 轉 向 右 方 , 空 拍 手 向 上 垂 直 拋 球 16 公 分以上。 3.擊 球 動 作:當 球 從 最 高 點 落 下 時,執 拍 手 向 左 前 方 揮 拍 擊 球 至 左 前 方,擊 球 起 點 選 擇 約 與 球 網 同 高 位 置,拍 面 角 度 微 前 傾,擊 球 部 位 約 在 1 點 鐘 與 2 點 鐘 位 置 之 間,身 體 順 勢 左 轉到向前方,擊球動作力求完整。. 32.

(44) 圖 3-5. 圖 3-6. 動作示範. 教 學. 四 、 前 測 :( 如 圖 3-7、 圖 3-8) 受試者站在己方桌球檯右半邊端線後方位置,以斜 線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20 球,目 標 落 點 在 對 方 右 半 邊 球 檯 圓 形 群 組 , 得 分 別 為 5、 4、 3、 2、 1、 0 分 , 如 圖 3-13, 並 登記成績以作為前測之技能表現成績。. 圖 3-7 前 測 ( 1). 圖 3-8 前 測 ( 2). 五、實驗處理: ( 1)心 智 練 習 組 : 進 行 6 週 的 實 驗 , 每 週 2 次 , 每 次 30 分 鐘 , 共 計 12 次 的 心 智 練 習 課 程 。. 33.

(45) ( 2)身 體 練 習 組 : 進 行 6 週 的 實 驗 , 每 週 2 次 , 每 次 30 分 鐘 , 共 計 12 次 的 實 際 身 體 練 習 課 程 。 ( 3) 控. 制. 組 : 進 行 6 週 的 實 驗 , 每 週 2 次 , 每 次 30 分 鐘 , 共 計 12 次 的 圖 書 館 閱 讀 。. 六、實驗處理中,所有受試者從前測起,每隔兩週填寫意象 清晰度量表 1 次,實驗期間共填表 4 次。 七 、 後 測 :( 如 圖 3-9、 圖 3-10) 每位受試者在經過 6 週實驗之後,再以桌球斜線正手發 上 旋 球 20 球 , 並 登 記 成 績 以 作 為 後 測 之 技 能 成 績 。. 圖 3-9. 後 測 ( 1). 圖 3-10. 後 測 ( 2). 八 、 保 留 測 驗 ( 如 圖 3-11) 與 遷 移 測 驗 ( 如 圖 3-12): 後測以後,沒有繼續學習情況下持續一週,每位受 試 者 再 以 桌 球 斜 線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20 球,作 為 保 留 效 果 之 技能成績;接著每位受試者再以桌球正手發直線上旋球 20 球 , 作 為 遷 移 效 果 之 技 能 成 績 。. 34.

(46) 圖 3-11. 圖 3-12. 保留測驗. 第五節. 遷移測驗. 技能測驗方法 1. 本研究以桌球正手發. 2. 上 旋 球 技 能 測 驗 20 球,測. 4. 3. 5. 驗方法與計分如下: 一、受試者站在桌球檯端 線後方位置,以合法 的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20 球,目標落點在對方 右半邊圓形群組內, 得 分 分 別 為 5、4、3、 2 分。 二、球落入對方右半邊桌 圖 3-13. 測驗得分圖. 面而未落入圓形群組內,得分為 1 分,球掛網或出界, 得 分 為 0 分 , 20 球 得 分 總 和 為 技 能 測 驗 成 績 。. 35.

(47) 三、說明: 本研究之技能測驗方法是針對桌球初學者動作技能學習 ,對設定目標落點準確度的動作控制能力高低做為評量技能 學習效果的測驗為標準,對於一般有基礎的桌球運動員與選 手之桌球發球技能測驗則不適用本辦法,因為一個好的發球 技能,除了具備落點準確之外還必須兼顧有控制不同長短左 右落點、旋轉的方向變化以及旋轉的強度的變化等技能。.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以 SPSS( 8.0) 中 文 版 之 統 計 套 裝 程 式 , 依 據 本 研 究 目 的進行下列各項資料分析: 一、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 和控制組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實驗處理之前的前測技能 成績,以檢討各組間之均質性。 二、以相依樣本 t 考驗,考驗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學 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 三、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比較三組之學習效果、 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之差異;若達到顯著差異,再以薛 費 法 ( Scheffe) 作 事 後 比 較 。 四 、 本 研 究 之 顯 著 水 準 定 為 α= .05 。. 36.

(48) 表 3-1 次 數 內 組 容 別. 控 制 組.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五. 次. 次. 次 次. 次.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十 一 二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認 知 練 習.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20 次 閱 讀 書 籍. 1. 2. 同 同 1. 2. 3.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左 左.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發球動作複演 觀看錄影帶 放鬆. 身 體 練 習 組. 第. 意象練習 放鬆. 心 智 練 習 組. 實驗處理計畫表. 37.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左.

(49) 第 肆 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主要目的是根據研究假設與實驗結果資料內容做分 析與討論,以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三組桌球 初學者在正手發上旋球技能的前測、後測、保留與遷移測驗 成績,所得基本資料,以相依樣本 t 考驗各組經過實驗處理 後的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再以獨立樣本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比較三組的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之差 異 , 若 達 到 顯 著 水 準 , 並 以 薛 費 法 ( Scheffe) 進 行 事 後 比 較 ( Post Hoc) 陳 述 實 驗 的 結 果 。 共 分 為 三 節 : 第 一 節 三 組 受 試者間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前測成績之同質性考驗;第二節 探 討 三 組 對 桌 球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之 學 習 效 果( 後 測 ) 、保 留 效 果 與 遷 移 效 果 以 及 各 組 運 動 清 晰 度 情 形;第 三 節 比 較 三 組 間 實 驗處理後的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之差異。. 第一節. 三組間受試者之前測成績同質性考驗. 本 實 驗 研 究 對 象 以 高 雄 市 立 中 正 高 中 二 年 級 女 生 共 45 人(未接受過專門桌球教學與心智訓練經驗的初學者)為受 試 對 象 , 平 均 年 齡 17 ±1 歲 , 填 妥 個 人 基 本 資 料 與 第 一 次 運 動 清 晰 量 表 之 後 , 以 隨 機 分 派 的 方 法 , 分 成 3 組 , 每 組 15 人 , 分 別 為 : 1.心 智 練 習 組 ; 2.身 體 練 習 組 ; 與 3.控 制 組 。 各組在實施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能動作要領示範說明後,即 進行前測技能測驗,並隨即登記所有成績資料,所得結果如 表 4-1 與 表 4-2。. 38.

(50) 表 4-1 三 組 在 桌 球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之 前 測 成 績 描 述 性 統 計 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心智練習組. 15. 35.47. 5.49. 23.00. 42.00. 身體練習組. 15. 33.80. 6.92. 25.00. 46.00. 控 制 組. 15. 35.73. 6.14. 27.00. 48.00. 45. 35.00. 6.13. 23.00. 48.00. 總. 和. 由 表 4-1 中 顯 示 , 三 組 受 試 者 在 實 驗 之 前 , 實 施 桌 球 正 手發上旋球技能前測成績統計結果如下:心智練習組平均數 35.47,標 準 差 5.49;身 體 練 習 組 平 均 數 33.80,標 準 差 6.92; 控 制 組 平 均 數 35.73, 標 準 差 6.14。 前 測 成 績 以 控 制 組 平 均 數最高,心智練習組平均數次之,身體練習組平均數最低。 表 4-2. 各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前測成績變異數分析表 平方和. 自由度. 32.93. 2. 16.47. 組 內 1619.07. 42. 38.55. 總 和 1652.00. 44. 組間. *. 平均平方和. F值 .43. 顯著性 .66. p<.05 由 表 4-2 中 顯 示 , 三 組 前 測 技 能 成 績 變 異 數 分 析 結 果 :. 三組受試者之間在接受實驗之前,對於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前 測 技 能 成 績 , 彼 此 無 顯 著 差 異( F=.43, P>.05)。 也 就 是 說 三 組受試者之間在接受實驗之前,對於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前測 技能成績,表示具有同質性。. 39.

(51) 第二節.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學習、保留與遷移效 果以及在前、後測期間運動意象清晰度情形. 在前面第一節就心智練習組、身體練習組與控制組,三 組間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前測技能成績,經過變異數分析考 驗結果具有均質性,在前測之後,三組分別接受 6 週不同的 實驗處理之後,進行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能後測,所得統計 成 績 基 本 資 料 如 表 4-3; 接 著 後 測 之 後 , 三 組 在 停 止 練 習 一 週 後 , 再 進 行 保 留 測 驗 , 所 得 統 計 成 績 基 本 資 料 如 表 4-4; 以 及 遷 移 測 驗 所 得 統 計 成 績 基 本 資 料 如 表 4-5。 以 上 所 有 基 本資料以相依樣本 t 考驗,來探討三種不同練習法對桌球初 學者對正手發上旋球的技能學習效果、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 以及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各組在前、後測實驗期間運動意象 清 晰 度 情 形 如 表 4-7。並 根 據 表 4-6 繪 製 三 組 對 桌 球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技 能 學 習 曲 線 折 線 圖 ( 如 圖 4-1 ) 與 根 據 表 4-7 各 組 在 前 、 後 測 實 驗 期 間 運 動 意 象 清 晰 度 得 分 折 線 圖 (如 圖 4-2)。. 40.

(52) 表 4-3 組別. 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學習效果摘要表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顯著性. 心智練習組 前測. 15. 35.47. 5.49. 後測. 15. 49.40. 11.26. 前測. 15. 33.80. 6.92. 後測. 15. 65.33. 11.57. 前測. 15. 35.73. 6.14. 後測. 15. 37.13. 9.22. -6.96. *. .00. -12.37. *. .00. 身體練習組. 控制組. *. -.66. .52. p<.05 由 表 4-3 中 顯 示 , 三 組 經 過 6 週 的 實 驗 處 理 之 後 , 各 組. 實施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能後測與前測技能成績統計結果如 下: 1. 心 智 練 習 組 前 測 平 均 數 35.47, 標 準 差 5.49 , 後 測 平 均 數 49.40,標 準 差 11.26, 經 相 依 樣 本 t 考 驗 所 得 統 計 結 果 , 達 到 顯 著 水 準 ( t 值 =-6.9, p<.05)。 2.身 體 練 習 組 前 測 平 均 數 33.80,標 準 差 6.92, 後 測 平 均 數 65.33,標 準 差 11.57, 經 相 依 樣 本 t 考 驗 所 得 統 計 結 果 , 達 到 顯 著 水 準 ( t 值 =-12.37, p<.05)。 3.控 制 組 前 測 平 均 數 35.73,標 準 差 6.14, 後 測 平 均 數 37.13, 標 準 差 9.22, 經 相 依 樣 本 t 考 驗 所 得 統 計 結 果 , 未 達 顯 著 水 準 ( t 值 =-.66, p>.05)。 也就是說,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技能的學習效果,. 41.

數據

表 次  表 3-1  實驗處理計劃表………………………………….37  表 4-1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前測成績統計表…39  表 4-2  三組在桌球正手發上旋球之前測成績變異  數分析表……………….…………………………39  表 4-3  三組對桌球正手發上旋球學習效果摘要表……41  表 4-4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球保留效果摘要表……42  表 4-5  三組桌球正手發上旋球遷移效果摘要表………43  表 4-6  三組前測、後測、保留與遷移統計摘要表……44  表 4-7  三組在桌球
表 3-1  實 驗 處 理 計 畫 表       次     內   數 組   容   別         第一 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第十次 第十一 次 第十二次 心 智 練 習 組 認知練習 2.意象練習1.放鬆 同左 同左 3.發球動作複 演2.觀看錄影帶1.放鬆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身 體 練 習 組 正手發上旋 球 20  次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控 制 組 閱讀書 籍 同左 同
表 4-3  三 組 對 桌 球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學 習 效 果 摘 要 表                                                                                                                                   組 別           人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t 值         顯 著 性
表 4-7  三 組 在 桌 球 正 手 發 上 旋 球 前、後 測 運 動 清 晰 度 統 計 表                                                                                                                               組 別         統 計 值     前 測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後 測         平 均       心 智 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e memory storage unit is where instructions and data are held while a computer program is running.. • A bus is a group of parallel wires that transfer data from one part of

Working Group on Trade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 - Fourth Session - Note on the Meeting of 28 November 2002, WT/WGTTT/M/4. Working Group on Trade and Transfer of Technology

Write the following problem on the board: “What is the area of the largest rectangle that can be inscribed in a circle of radius 4?” Have one half of the class try to solve this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The accuracy of a linear relationship is also explored, and the results in this article examine the effect of test characteristics (e.g., item locations and discrimination) and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 The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is the highest nutrient intake value that is likely to pose no risk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or individuals in a given age and 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