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醫人第14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北醫人第14期"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王文甫會長

施益民教授

拿督陳榮洲

2019 / JULY

14

牙醫 系第 四屆 、藥學系 第 六屆

107 學年度傑出校友

畢 業

週 年 專 題

1 發行人語 2 封面專題 牙醫系第四屆 藥學系第六屆 畢業50 週年專題 12 傑出校友 107 學年度傑出校友 14 北醫聚焦 2020 六十週年校慶 北醫大雙和校區 萬芳醫院陳大樑院長 陳震宇副校長 朱娟秀副校長 口腔醫學院鄭信忠院長 何弘能總顧問 28 北醫典範 洪德仁醫師 30 北醫人故事 護理系招收全國 第一批「男」丁格爾 32 北醫亮點 跨領域學院 斜槓北醫青年 38 北醫榮耀 一校三院事蹟 40 校友動態 國內外校友動態 45 進修推廣處課程

(2)
(3)

TMU Alumni

發行人語

封面小故事: 秀逸圓潤的「北醫人」 三字為閻雲校長所題

智慧北醫 創新領航

2019

6

1

日臺北醫學大學喜迎創校

59

週年校慶,今年北醫大校慶主軸是「智慧北醫, 創新領航」。回顧這些年來,北醫不斷的創新突破,過去一年,我們的校務發展獲得許多重大的突 破與進展。北醫在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排名都屢創佳績,如

2019 QS

世界大學排名,北醫名 列全世界第

362

名。最新公布

THE 2019

亞洲大學排名,北醫名列全亞洲第

64

名,是國內大學第

5

名。遠見雜誌台灣最佳大學排名已連續兩年醫科大學及私立大學第

1

名,這是全體校友與師生共 同創造的成就與榮譽。

最近,北醫也有許多重大建設展開,包括北醫大雙和校區的教學研究大樓、生醫科技大樓,已在

5

3

日正式動工興建,

2022

年將落成啟用,另外,臺北癌症中心大樓及質子治療中心,目前工 程進度超前,明年即將完工,屆時將大幅提升北醫體系的研發能量、醫療水準,並嘉惠更多的病人。

北醫一校六院已打下良好的基礎,面對未來,我們將以智慧北醫作為發展策略,持續推動跨領域 教育、發展特色研究,如癌症轉譯、神經醫學、胸腔醫學及人工智慧醫療等領域。同時強化國際合 作,擴大醫療版圖,加強醫療垂直整合,建構生醫創業生態系,持續拓展北醫的社會影響力。

明年是北醫創校

60

週年,近一甲子的時光,靠著所有北醫人的努力打拼,與社會各界的支持, 才有今天北醫一校六院的規模。為了要持續向前邁進,我們也規劃了「北醫

2030-

未來十年願景發 展白皮書」,勾勒北醫今後

10

年的發展藍圖。相信在董事會大力支持下,全體師生及校友的用心 努力,及社會各界的協助下,北醫將會在現有的堅實基礎下,展翅高飛,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本期《北醫人》我們介紹三位「

107

學年度傑出校友」,分別是公共服務類王文甫校友

(

10 )

, 現任亞洲藥學會會長;學術成就類施益民校友

(

23)

,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Richard W.

TeLinde

傑出講座教授、癌症中心乳癌卵巢癌科主任;企業經營類拿督陳榮洲校友

(

21)

,現為 金石地產、

Holiday Inn Express Kuala Lumpur

ibis Hotel

Victoria Specialist Hospital

等公司 董事長。傑出校友在各領域的表現,都是母校的驕傲,也是學弟、妹們的最好的學習標竿與典範。 藉此篇幅,我也要特別感謝拿督陳榮洲校友拋磚引玉,慨捐新臺幣

3

千萬元給雙和校區國際會議中 心,給予母校最大的支持。

6

月正值畢業季,我們歡送新科校友踏出校門,海闊天空,同時也喜迎藥

6

和牙

4

等畢業

50

年的 大學長、大學姐們返校舉辦同學會,分享寶貴人生經驗。最後,誠摯的邀請各位校友明年

6

1

日, 一同返回母校,慶祝臺北醫學大學

60

週年校慶,見證北醫大體系的成長與蛻變。敬祝各位校友 平安喜樂健康幸福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謹誌 2019/7

(4)

師生健走夜遊

難忘快樂時光

時間回到

1963

年,簡肇東從屏東農專轉進北醫牙醫 系,「屏專校園寬敞樹木高大,還能參觀牧場,北醫 校門狹小,圓柱有一根歪掉,為了回台北念書,只好 硬著頭皮報到……」。陳清尚一心想讀理工,抱著 重考的過客心態來北醫,結果成為「體育系」代表, 進了籃球排球校隊。李武弘原是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 生,不堪管教嚴格轉校,是班上唯一騎摩托車上下課 的學生,常載蔡明道(已故)遊玩,感受校風的自由。 這班女生只有

5

人,偶爾傳出地下戀情,在大家彼 此不熟識時,周振英率先宣布:「杜瑞英是我的女 朋友!」,簡肇東也因當了班長和副班長游淑華「近 水樓台」,成為班上唯二的班對變夫妻。 劉機雄記得,當時月繳

300

元就能在學校包三餐, 但教材不便宜,解剖學一套

1500

元,等於公務員一 個月薪水,很多人只好靠著家教賺錢開銷。同學間有 時去簡肇東的家包水餃或去游淑華家看曇花。導師陳 玄德常帶大家健走、夜遊,一夥人曾花了

5

6

小時, 從宜蘭縣青銅坑走到基隆縣九份台陽礦坑,也曾從基 隆走到淡水大啖鮮魚湯,真是快樂時光。

教授論文式教學

激勵學生辦《口腔

醫學》雜誌

牙醫不只是單純的治療,也是一門兼具美感的藝術, <牙體形態學>黃混生教授同時是一名畫家,他常帶 大家坐在草地上討論、學畫牙齒型態,接著才進實驗 室人手一塊石膏,把它雕鑄成一顆牙。 <矯正學>的張濟時教授為人正直、認真,他教的活 動式矯正器變化多,在那個時代新潮又管用。從國防 醫學院來的殷念德教授教<口腔解剖>,舉辦國際齒 科臨床活動時,劉機雄幫忙播放影片,「當時殷教授 在美國進修學過催眠術,所以用催眠拔牙不需要麻醉, 非常神奇,患者因此聞風而來!」

50

年前,北醫牙醫系流傳一本由學生製作的《口腔醫學》雜誌。在那個牙醫不受重視、資訊不足的年代,這本 在徐奎望教授鼓勵下創刊的雜誌,代表著牙醫系學長弟之間對「牙科」學習的渴望與傳承。牙醫系第四屆學生 創作這本雜誌,點亮牙醫夢火花。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

第四屆校友

點亮北醫牙醫夢火花,畢業

50年同學會

文/陳慧瑩 牙醫系第四屆 畢業50週年紀

封面專題

(5)

<口腔外科>譚毓琳教授親力親為,每次上課前先考

10

題,讓學生不敢鬆懈。教<牙冠牙橋>的劉啟獅教 授,會買西瓜請同學分享,大四那年,新竹人的他在 地方年度大拜拜時,還包遊覽車帶全班去大吃大喝呢。 這班文青多,一學期必修

32

學分下還有餘力辦班刊, 以劉機雄、周振英、陳元德、黃重吉、連益雄等人為 主筆群,負責邀稿、寫稿,用「

5220

」命名,成為這 一班的密語圖騰,象徵凝聚特殊的情誼。出版前齊聚 在黃重吉家編輯刻鋼板,好不熱鬧,劉機雄記得很多 人用筆名投稿,內容有抒情、小說,也有寄不出去的 信,但不知作者是誰,

50

年後他坦言寫過奇幻小說。

不畏曾是低人氣學系

把牙醫當使命

50

前,台灣牙科密醫充斥,有執照的牙醫師沒有保障, 嚴重影響接受齒科醫學教育的意願,導致普遍轉系的 現象。但同學沒有完全出走,最後留下

24

名畢業生。 周振英來自三代的牙醫世家,祖父與父親都畢業於日 本齒科大學,他抱著當牙醫的家族使命入學。就在升 大二轉系時,訓導長兼國文老師韓逋仙請他現身說法, 身為三代牙醫的感想,「我告訴同學,今天能以低分 成績進入牙醫系是一生的幸運!」 教<口腔病理>的徐奎望教授,規定每位同學必須找 主題做論文式研究,再上台演講報告,如此訓練,奠 定學生對知識的統整與日後進修基礎。也激勵這一班 同學創刊〈口腔醫學〉雜誌,除了集結大家的作品, 周振英還翻譯國際期刊論文,希望學弟傳承,成為牙 醫系學生力爭上游的插曲。

海內外各有一片天

譜出精彩的奇幻人生

畢業時牙醫出路有限,同學不是前往衛生所服務就是 出國進修,總計

7

人留在台灣,

10

多人赴美、日等 國發展,周振英、杜瑞英、蔡昌孝、王信行取得了博 士學位。 黃重吉是班上最早開業的牙醫師,曾在北醫兼任講師

13

年。李武弘曾在老家雲林養鰻魚並輸出日本,生意 做很大,直到

1974

年醫師法通過牙醫證照化,才如 願當了牙醫師開業迄今,他同時創辦台灣關懷生命協 會,催生野生動物保護法;身為扶輪社前社長,曾在 日本

311

大地震事件中,為災區募款善盡國民外交。 陳清尚畢業後赴美依親,加入軍隊成為軍醫,無戰事 時看病,有戰事則前往野外基地接受牙科與麻醉、外 科等訓練,歷經多場逼真演習搶救傷兵,也曾前往多 國救治駐軍,為四星上將診治過牙齒,直到中校退役, 很特別的人生歷練。 周振英循著祖父及父親的路前往日本發展,在岐阜大 學醫學臨床外科系研究所拿到醫學博士,

50

歲那年栽 六年級時於空軍總醫院臨床實習。 同學們參加口腔醫學大會成立時合照。

(6)

進微生物學研究,曾回北醫教微生物免疫學科,

2002

年在疾病管理局細菌組任職,巧遇

SARS

風暴,他以 電子顯微鏡找到病毒,為台灣留下珍貴的病毒照。 另一位同學楊雲真前往阿根廷就讀神學院,成為傳教 士現居加拿大。連益雄是曾經遠赴非洲服務的醫療替 代役男連加恩的父親,他行醫之外也是位畫家,經常 以素人為題材作畫並義賣,將所得支持創立的南非孤 兒育幼院機構,為紅土大地展現大愛。陳元德畢業後 前往北海道札幌大學口腔外科研究,隨後在宮城縣開 業至今,曾為推進

10

校齒科保健

44

年有功,獲宮城 縣表彰,去年又得日本文部省表彰。在歧阜縣的蔡昌 孝,與在靜岡縣的陳光宗,兒子都已接棒,享受退休 生活。王信行在千葉縣、廖令軒在九龍均開業中。王 國平在

kansas

、孫景松在

LA

、盧文子在

NY

、方德政、 黃聖輝在台都已退休。

久違了!同學、母校

見證最夯的牙醫系

四月十三日,

9

位同學重返母校參加畢業五十週年同 學會,簡肇東伉儷、黃東良、周振英、陳清尚專程從 日本、美國回來,在君蔚樓接受張文昌董事長及林建 煌校長等學弟熱烈歡迎。張董事長表示,明年就是北 醫創校一甲子,在校友支持及社會人士幫助下,北醫 愈趨國際化,

600

位外籍生來自四十個國家,很感謝 兩位創辦人打下基礎。林校長說,北醫從

3

個學系起 家,現在已發展為

11

個學院、

15

個學系,

3

家附屬 醫院及神經醫學中心、癌症中心等,是遠見雜誌調查 大學排名私立大學醫科第一名,目前還有兩棟大樓興 建中,將做為明年創校六十週年大禮。口腔醫學院院 長鄭信忠表示,過去牙科不被重視,現在卻是要接近 滿級分才進得來,學弟妹愈來愈優秀,「我們要他們 帶著八大核心能力走出校門」。 接著穿越時空,大學長們回顧畢業紀念冊,望著當年 的青澀臉孔,埋首研究寫著:牙技超群治牙疾,令人 會心一笑,當生活照出現簡肇東與游淑華的結婚照時, 游淑華有些激動,因為重返母校這天正是他們

50

週年 金婚紀念日。一行人參觀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走過 楓林大道,重溫階梯教室上課情景,攜手同遊宜蘭, 最後互道珍重,相約下次再見。 4月13日牙四同學重返母校參加畢業50週年同學會,在北醫校 門口合影留念。 返校當天,參觀北醫校史館暨醫學教育館,看著照片回憶當年。 牙四返校同學在君蔚樓聆聽鄭信忠院長解說口腔醫學院的介紹。 牙四同學穿著學士服與張文昌董事長、林建煌校長、口腔醫學院 鄭信忠院長及牙醫學系吳慶榕主任,在君蔚樓前留影。

封面專題

(7)

牙醫系第四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人物演出

陳清尚 畢業後前往日本東京醫齒科大學研究,希 望成為口腔衛生專家,未料遇上台日斷交 簽證困難,轉赴美國當軍醫,歷經特別的 牙醫人生。退休後含貽弄孫,以種菜為樂, 如今體能依然嚇嚇叫,伏地挺身一次可以 做2、30下。此次特地從美國返台,坐計 程車來北醫時還不知道怎麼進學校呢,「以 前沒有醫院啊!」雖然學校變了,但大家 都沒什麼變! 高月瑛 當年因不喜歡背史地而選擇甲組,協助班 刊製作、負責厚工的「刻鋼版」,參加暑 期醫療服務隊。曾在階梯教室上課誤將老 師「林文士人」的名字寫成「村之土人」, 畢業50年後游淑華想起這件事,仍忍不 住大笑。實習結束後,繼續被留在三軍總 院當住院醫師,成為班上第一個有職業的 人。之後,在外科醫師先生的醫院內開牙 科診所迄今。 周振英(宮口振英) 生於三代的牙醫世家,有著當牙醫的家族 使命。學生時期醉心哲學、醫學、史地等 書,畢業後發現同業都是技工密醫,決定 循祖父及父親的路赴日發展,先後拿了兩 個醫學博士,又研究微生物。曾在SARS 期間,以電子顯微鏡找到並拍下病毒畫面。 曾任高醫口腔衛生學系副教授,也在日本 歧阜大學兼職口腔癌基因檢查,研究精神 50年如一日。 簡肇東 當年從屏東農專轉來,對數學科目頭痛不 已,還好與游淑華成了班對,感謝游同學 從旁協助。兩人畢業後赴日發展,感謝周 振英、杜瑞瑛夫婦和黃東良的推薦和照顧。 夫妻兩人目前在筑波執業,喜愛聲樂的他 參加北齒會怡聲合唱團,與4、5所台灣留 日的大學校友定期輪辦音樂會公演,生活 多采多姿,此次特地從日本回來,會見老 同學非常開心。 劉機雄 難忘北醫學生時期吳興街小店一餐只要10 元,卻有滷肉、蛋、2、3樣菜及湯的澎湃 好料,曾加入佛學社社團,學習靜心、靜坐。 很懷念殷念德教授,當時教授舉辦國際臨床 活動並主講包埋材料的應用時,他是放映影 片的小助手,感受他的親切與認真。此次遇 到久未見面的黃東良十分開心,認為相聚是 幸福的事,彼此再沒有下一個50年了。 李武弘 當年從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轉進這一班,畢 業後從事養鰻事業,醫師法通過為了一圓 牙醫夢,前往黃重吉的診所複習過去所學, 兩人一起執業、創業。創辦台灣關懷生命 協會、也當過扶輪社社長,善盡國民外交。 因為好醫術及熱誠,至今依然看診ing, 也差點成了養鰻大王。多年來是同學聚會 的連絡中心,畢業50年唯一希望是:同學 身體健康常見面。 黃東良 學生時代覺得教病理的黃德修老師很厲害, 上課沒有教材、筆記,就能流暢地說出內容, 還記得住同學們的名字,下課也總是留下來 與同學坐著閒聊,溫馨的畫面始終猶存。畢 業赴日進修時發現,台生的國考幾乎100% 考上,讓日本老師非常驚訝,也領受日本和 台灣牙醫發展的差距,收獲良多。此次特地 從美國返台,母校的進步讓人難以想像。 游淑華 學生時代與班花盧子文最要好,兩人從初中 到大學都同班,經常一起行動,大一就被 簡肇東「訂走」,兩人在學時即結為連理。 畢業後定居日本、執業,跟著喜歡唱歌的另 一半參加合唱團,夫「唱」婦隨。此次能看 到50年未見的陳清尚和王國平很高興。回 母校心情特別激動,因為這一天正是與夫婿 結婚50週年的金婚,感動又感慨。 黃重吉 原就讀理工系,因為醫師父親早逝,在阿 公激勵下轉念牙醫。是這一班的文青代表, 也是班刊的主筆,很懷念同學們齊聚家中 刻鋼板編班刊的歲月。畢業後是班上最早 開業的牙醫師,曾在北醫兼任講師13年, 還教過現任的口腔醫學院鄭信忠院長。與 李武弘如兄弟般的同窗情誼超過50年,此 次負責同學會事宜,熱情50年不變,期盼 大家多連絡。

(8)

「百無一用是書生,磨穿鐵硯事何成?只要腦筋多變化,士農工商我都行!」這是

50

年前藥學系第六屆 學生在畢業紀念冊上的留言,沒想到成為預言。有人當了中研院院士、馳騁藥界、從翹課大王變世界級 檢驗試劑天王,多位教授,更創下十多人轉職醫師紀錄。難以想像,這一屆曾是令老師傷腦筋的一班。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第六屆校友

畢業

50年同學會,回憶當年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

/陳慧瑩

大雨滂沱註冊日

北醫,我來了!

1965年8月一個大雨滂沱的註冊日,張文昌遠從高雄 來北醫,「蛤,和台大藥學系只差一個門檻,學校環境 差這麼多」化學控的他嚮往當科學家,大學聯考只填藥 學系,好不容易能北上獨立生活,眼前景象令人錯愕, 還好杏春樓蓋之前的校園可以打棒球,內心只想趕快畢 業出國留學。台南來的郭碧環醉心建築系,父親反對她 跑工地,也不同意念牙科,負氣下進了北醫藥學系,希 望離家愈遠愈好。伊慶燧原就讀中山醫專,重考後抱著 只拿學位的心態北上,卻發現吳興街的店家連中部人愛 吃的「蕃茄炒蛋」攏嘸,唉,來此非我所願!

上山採藥兩樣景

理科女孩最美「力」

藥六這一屆注定是特別組合。當時聯考的甲組跨足電 機、醫藥、土木領域,沒想到藥六入學隔年(1966年) 起醫科併入丙組,丙組生若沒考上醫科就得選擇農學 系,造成重考生蜂湧而出。此外,北醫醫科不再招收轉 系生,使得想念醫科的藥學系同學後無退路,造成前仆 後繼出國一圓醫師夢,加上轉進不少牙醫系學生,形成 特殊景象。 僅管如此,班上相處融洽,活動不少。黃光漢是自然會 會長,帶著一群人上山採藥兼郊遊,郭碧環說,北醫的 男學生很搶手,每次上山採藥都吸引外校女生前來,她 們志不在採藥,總是撐陽傘、戴墨鏡、穿高跟鞋,一付 嬌滴滴、釣金龜婿模樣,等著被男生服務,讓甲組的「理 科女孩」看不下去,有男同學服務過於周到,「心虛」 之下想順便幫班上女同學,「我說:免啦,自己來!」

挑戰殺手級學科

點燃學習之火

藥學系師資一流,但很多留日老師中文不好,如顏焜熒 教授的生藥化學是新領域,沒有教科書、講義,聽得霧 煞煞,又要背很多中藥名稱,堪稱「殺手級學科」,張 文昌只能自學,勤跑圖書館K書才得以過關。創辦人徐 千田的生化學是公認的精彩堂課,張文昌原本對生物無 感,卻在徐創辦人生動的荷爾蒙課程中深受啟發,點燃 對生化的興趣。 藥學系第六屆畢業50週年紀念 大三畢業旅行與師長於日月潭孔雀園大門口合影。

封面專題

(9)

大四那年有艱澀難懂的製藥工程,那琦教授特地請高醫 藥學系主任許志堯北上指導,結果全班開溜,只剩班 長黃光漢一人代表在場,老師還以為走錯教室呢。這一 班大三時,那琦教授的夫人因參加藥五畢旅意外喪生, 當時提前進實驗室學習的黃光漢眼見那教授每天愁眉不 展,有一天那老師突然笑到停不下來,因為撇見辦公室 掛著一幅「公雞帶小雞」的月曆,覺得有趣,卻彷彿提 醒他要照顧孩子,瞬間看開,不再鬱鬱寡歡。 藥物化學楊藏雄教授,在學生眼裡是認真但注重成績的 老師,黃光漢畢業後想赴美進修,請他寫推薦信卻碰 了軟釘。有一年楊教授中風,黃光漢和幾位校友常去醫 院探望,看著藥學博士像小朋友般疊積木復健、神情沮 喪,十分不捨頻頻安慰,讓老師對這群不愛讀書卻很暖 心的學生,既感動又感慨。

牌照打,舞照跳

師長勸:當藥師勿當樂師

這一屆近百人,20位女生幾乎都是名校高手。郭碧環、 莊貴姈、黃美嬌既是三劍客又是筆記王,黃美嬌尤其厲 害,可以把老師的「文言文」抄寫成白話文,學霸筆 記深受歡迎。王南歷(已故)是佛學社社長,也是古典 音樂迷,據說生活費幾乎都獻給黑膠唱片,只吃饅頭度 日,還在班會放名曲,請同學猜是誰的作品。 「千歲來了!」外號「一千歲」的伊慶燧,是同學為長 輩慶生的「吉祥物」,喜歡手做的他除了實驗課外, 幾乎神隱,因為忙於方城之戰,常趕不及上課。牌技一 流,幾位同學成了他的金主,傳聞有好野人輸到把摩托 車機車押在當舖、打到忘記學校大考、玩到跪在祖先牌 位前懺悔,有南部孩子一時好奇,輸光生活費,隔天上 課兩眼紅腫。一次教官直搗租屋處抓人,向徐型堅主任 告狀,主任淡淡回了一句:大學生打打牌有什麼關係? 卻在課堂上訓斥大家:「你們不要當沒有草字頭的那卡 西(樂師),要當藥師!」說完還向同學們道歉,因為 「該來的」不在場,全翹課啦。 戒嚴時代「跳舞」還是大學生的禁忌。張文昌曾在姊姊 的洋房開Party,跳阿哥哥。羅義山記得,一次室友們 在租屋處辦舞會,警察聞聲而來,大家嚇得四處竄逃。 為掩人耳目,身為北醫藥學系聯合會總幹事的王以仁, 想方設法租借潮州會館或記者之家,由於班上的女同學 「太理性不跟進」,只好找護校、家專等外校女生當舞 伴,跳著滑爾滋、扭扭舞,結束後再準備67台機車, 由男同學護送女孩們回家。王以仁說,班上的理性女孩 直到畢業旅行去關子嶺玩,初嚐跳舞滋味後跳上癮,回 學校還頻問:何時辦舞會啊?後來楊文芳與康秀蓮(已 故)、王南歷(已故)和紀淑貞從班對結為連理。

會念書,來教書

會賺錢,來捐錢

畢業典禮當天,徐千田創辦人致詞時提醒大家:「會念 書的記得回北醫當教授教書,不會念書的回來捐錢!」 大三時,徐型堅主任(中間穿著吊帶褲)帶領全班參觀新竹台灣氰 胺公司,由在此公司服務的學長接待。 在實驗室的三位同學,左起吳宗憲、蔡維鈞、陳慶雲。 大三畢業旅行,於日月潭教師會館前合影。 同學於北醫校門口前合影。

(10)

一席話言猶在耳。郭碧環感念徐型堅主任,當年畢業後 考上台大公衛研究所,徐主任得知她待業中,立即打電 話給羅東聖母護校,為她爭取到藥物學老師職缺,一待 5年。羅義山也感恩楊藏雄教授介紹他到製藥公司工作。 1969年起,藥學系畢業生須通過國考才能領取藥師執 照,這一屆至少過半考上,比台大人數還多。總計國內 外博士約有10人,更有十多位赴日攻讀醫學系,當了 醫師。化學控張文昌考上東京大學藥學研究所,成為台 灣第一位以前列腺素研究聞名國際的學者,曾任成大醫 學院藥理學科主任、創立並擔任成大生科學院院長,獲 頒中研院院士,以學術成就榮獲北醫傑出校友,現為北 醫大董事長。伊慶燧畢業時成績只贏3人,後來直攻美 國喬治亞藥學研究所,投入高門檻的檢驗試劑研發,從 醫界仍沿用的血糖檢測、幽門桿菌快篩,到傳染性、流 行性、癌症病症如愛滋等檢測試劑,堪稱台灣之光,現 為寶齡富錦生技公司檢驗試劑開發處副總經理,至於方 城之戰早已從人生休兵。

學界、藥界、「不務正業」創造事業

一片天

橄欖球校隊的詹正華(已故),曾是舞會摩托車隊接送 女孩的代表之一,把父母經營的羽絨處理小店,變成 全球最具規模的精緻羽絨大廠─光隆實業。人稱憨囝仔 (書蟲)的江宗明,曾是知名藥廠超級業務員,與同學 楊肇欽和藥四學長創業「班友」,坐上上市公司寶齡富 錦生技公司總經理位置。蔡麗雪、劉鴻榮、楊玲玲、黃 崇恆是北醫教授,楊玲玲成了養生藥膳暨癌症整合營養 學專家。吳宗憲是美國德州的房地產大亨,客戶包括好 萊塢明星。 李連滋曾加入話劇社,在畢業紀念冊寫著「書中自有顏 如玉,古人和我過不去,寒窗十六覓無妻,白演話劇騙 婚記」,如今是工研院生醫所與業界合資的健裕生技總 經理,負責新藥開發。許國文人稱小泰山.阿國,是十 多位赴日攻讀醫科的代表之一,現為宜蘭羅東博愛醫院 董事長。

當年,以學長為榮

今日,以北醫為榮

近百位畢業生如今有18人在天堂,第一名畢業的筆記王 黃美嬌28歲就走了。此次同學會,黃光漢奔走之餘得知 很多人因身體微恙無法出席,儘管如此,同學向心力強, 經常相約聚會,每次攜家帶眷出遊,都能坐滿一台遊覽車。 6月10日,藥六校友重返母校,參加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 教學大樓2101教室瞬間熱鬧滾滾,接受北醫創校以來第 一位藥學系背景的林建煌校長等人歡迎。林校長表示,張 文昌董事長常形容這一屆是「阮ㄟ543」,很引以為豪。 北醫目前的師生比全台第一,六家附醫總床數居大台北第 一,其中雙和醫院堪稱北醫的旗艦醫院規模驚人,加上教 研與生科大樓今年陸續動工,成為下一個5年發展的重要 基礎,「明年北醫將邁向60年,希望學長共同見證北醫 成長!」 吳介信副校長表示,在場多位學長姐曾是他的師長,學校 近年突飛猛進,QS亞洲大學排名今年攀升為76名,THE 排名更跳升64名,過去以學長姐為榮,現在以北醫為榮。 藥學院劉景平院長也宣布,北醫藥學系今年QS排名以94 名首次進入百大,專科藥師人數占全國一半以上,有多達 43個國際盟校,可望深化研究。校友總會長謝桂鈴以藥學 系學妹身份預告,藥學系將於127日舉辦校友回娘家 活動,歡迎學長姐參加。

最愛「阮ㄟ

543

為友誼乾杯

藥六同學接著參觀藥學院與服務校友的君蔚樓,為催生這 棟新穎建築,藥六同學曾捐款支持校友的第二個家。一行 人隨即換上畢業袍參加今年的畢業典禮,和應屆畢業生一 起「醫想天開勇敢逐夢」。最後相聚晚宴,為這一班曾經 的輕狂、友誼、逆轉勝乾杯,向逝去的青春,致敬。 藥六校友重返母校,參加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及參觀北醫藥學院。 6月10日藥六返校同學們穿著學士服,參加北醫畢業典禮, 留下美好回憶。

封面專題

(11)

藥學系第六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人物演出

黃光漢 當年是藥用植物自然會會長,帶著北醫人上 山採藥。原本有顆愛玩的心,實習時見識到 大藥廠對品管的嚴謹,影響日後做事態度。 畢業後從事眼科、外科醫療器材進口,熱心 學校校友會及藥師公會等事務,常與國內外 同學連繫、登門探望,主辦多次同學會聚 餐、出遊,古道熱腸的個性,讓每次遊覽車 都能滿載,也是同學心中永遠的班長。 陳月華 北一女的高材生,原考上牙醫系,父親覺 得女孩幫人拔牙不妥,轉而念藥學系。回 憶新生註冊那天下大雨,拎著高跟鞋一路 走進校園,畫面永生難忘。想念放學後和 同學逛西門町、延平北路的快樂時光,也 懷念徐型堅主任的身教。畢業後進入製藥 公司服務,退休時加入「北醫五美女」行 列,跟著同學遊山玩水,生活愜意。 莊貴姈 雲林來的鄉下孩子,在父親醫師的期望下 進了醫學院,當時找不到同鄉,還好北醫 首次提供學生宿舍,雖然遠在安東街,但 有了室友不感到寂寞。與黃美嬌(已故)、 郭碧環從「三劍客」加上蔡麗雪變「四金 剛」,其中3位考上研究所,展現「理科 女孩」的不凡女力。畢業後任職高醫、大 仁藥專副教授,很開心與大家一起變老。 王以仁 學生時期非常活躍,是藥學系聯合會總幹 事,為掩人耳目辦舞會還曾租下記者之家, 舞會後還張羅摩托車隊接送女孩回家,校園 生活多采多姿。座位附近都是高材生,得以 商借學霸筆記,讓幾位補考的牌咖同學一起 受惠。畢業後任職外商藥廠,後來創業代理 優良藥廠產品,曾記得拉丁文老師李安和說: 拉丁文是死的語言,重要的是人文價值。 伊慶燧 綽號「一千歲」,從打牌高手變成藥學博士 的傳奇人物。專攻高門檻檢驗試劑,團隊研 發20多項產品,不僅嘉惠全美國,也是台灣 之光。喜歡和朋友聊天,刺激新發明,永遠有 Good idea。覺得很幸運能成為北醫人,畢業 50年,感謝上天照顧,認識不同朋友,也感 謝牌咖同學貢獻學費,眼眶泛紅說「相信參加 聚會的人,只會少不會多,同學是一輩子」。 張文昌 學生時代是愛玩又會念書的學生,曾在家庭 舞會跳阿哥哥,憑著自學突破聽不懂的課程 完成學業。畢業後負笈日本東大藥學研究 所,成為台灣第一位以前列腺素研究聞名國 際的學者。協助成大醫學院延攬人才、建置 研究所,8年前回母校任職,現為北醫大董 事長。以2個身份參加同學會,相信「阮ㄟ 543」會感受母校的進步,希望同學身體健 康。 郭碧環 與莊貴姈、黃美嬌號稱三劍客,學霸筆記 讓同學驚豔,抄得滴水不漏。她是來自甲 組的「理科女孩」,當年被迫放棄建築系 轉念藥學系,還好如父親預言「藥學就算 無法救人但能自救」下,因為在北醫認識 醫科朋友救了父親一命。從公職退休後, 與同學自封「北醫五美女」,常相約出遊, 即使年過七旬,也要捉住青春的尾巴,回 味大學生活。 林哲輝 原就讀中興農化系,來北醫是緣份。與古典 樂迷王南歷(已故)、梁清輝合租宿舍,回 憶讀書時王南歷一進租屋處,就會迫不急待 地放黑膠唱片。畢業後楊臧雄教授推薦到國 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參與天然物研究,後轉 任職藥檢局為民眾的用藥安全把關,44歲赴 日攻讀生藥學獲博士學位,致力中藥檢驗。 退休後仍參與台灣中藥典編輯工作。 高藝嘉 記得下雨天上學時雨鞋浸著水,伴隨著啾 啾聲走進北醫校園,有次放學後下著雨, 同學們穿雨衣、雨鞋去西門町,沒想到之 後天氣放晴,一群人的浮誇打扮讓人哭笑 不得。上實驗課時,老師鼓勵大家周遊列 國, 看 別 人 作 品 順 便 聯 絡 感 情, 令 人 回 味。 畢 業 後 開 藥 局, 與 醫 師 夫 婿 夫 唱 婦 隨,現在常與「北醫五美女」聚在一起, 樂享退休生活。

(12)

藥學系第六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人物演出

楊玲玲 大一就在實驗室跟著顏焜熒教授做研究, 大四就帶夜間部學生上實驗課。喜歡徐型 堅教授的生化課,對他在黑板寫結構式的 背影印象深刻。欣賞教生物的翁國榮老師 自編教材、自製標本用心備課的態度,深 受影響。身為藥學博士及北醫教授,她將 中醫理論運用在現代醫學,是知名的養生 藥膳專家,催生台式安寧照護,推廣「整 合營養學」。 蘇淑瑩 學生時期很愛跳土風舞舞技超強。一次寒 冬的大考前夕,四個好同學相約去學校念 書,齊聚鐵皮屋餐廳,沒想到瀏覽報紙時 突然看到大屯山正在下雪的新聞,忍不住 興奮的尖叫,當下不溫書了,立即跑去姊 姊家借手套全附武裝,立馬跑到大屯山賞 雪,那份瘋狂與浪漫記憶猶新。50年同學 會能有這麼多人參與,覺得十分難得。 李連滋 學生時期參加話劇社,能演也能寫劇本, 考試常向王以仁借筆記,屬於「翹課幫」。 拉 丁 文 課 程 學 到 < 讓 我 們 歡 樂 吧! > 名 曲,至今還唱得出來。畢業後前往日本進 修,取得藥學博士學位,與半導體界大老 聯電名譽董座曹興誠同為第一代工研人, 曾任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現 任健裕生技總經理,開發新藥,一生奉獻 給工研院。 周清同 剛來北醫第一年,與同學住進學生宿舍, 20多人住一間公寓、上下舖,雖擁擠卻很 熱鬧。個性安靜,和蕭義榮、魏茂、吳盈 昌等農家子弟為室友,初來繁華台北,不 敢有太多娛樂,總是乖乖念書。喜歡徐型 堅主任和那琦教授,有著父兄般的親切。 畢業後在勞保局擔任藥價審核,如今退休 在診所兼職藥師,此次聚會,有幾位同學 還差點認不出來。 蕭義榮 在校期間最尊敬顏焜熒教授,他是國內生 藥抽取液的第一把交椅,帶來先進、時髦 的領域,深受影響。徐型堅主任為人風趣、 實在,提醒大家不要當只會吃喝玩樂的「樂 師」,以自我身教,教導他的價值觀讓人 敬重。難忘上山採藥活動前往外雙溪認識 植物、郊遊的樂趣。畢業後創業開藥廠, 退休開始注重養生,北醫變化多,同學則 一見如故。 許文貴 學生時期即對語文感興趣,北醫4年靠著 自學英文拼到外文系程度,畢業後任職中 國化學製藥廠,負責接待外國客戶,後來 經營房地產事業,從中涉獵法律、地政, 成為「包租公」。34歲那一年領悟運動健 身的重要,開始國內外路跑,北二高尚未 開通時已完成全馬,最高紀錄4小時5分, 現在仍天天健走,沒有鮪魚肚,每次同學 會固定的班底。 蔡麗雪 嘉義女中少數選擇甲組的女孩。回想當年土 法煉鋼翻炒中藥材萃取成份,新鮮有趣。記 得學校對面是一片空地,入夜時出現很多螢 火蟲螢光閃爍真是浪漫,還曾和同學去過墓 園夜遊十分刺激。畢業後在母校服務,受到 校方栽培到日本國立神戶大學醫學部攻讀博 士學位。一直在本校生理學科服務,女兒也 是北醫大醫學系畢業,用行動力挺母校。 林旺德 全 班 有5位 台 中 同 鄉, 每 次 過 年 放 假 前 夕,學校會提供專車服務返家,大夥就在 車上打屁閒聊,令人懷念。喜歡外語,下 課後常在拇指山下的神學院English Bible Study學英文,畢業後前往台中科大進修 應用英語、日語系,有英、日語專業導遊 證,平日在診所上班,假日帶老外遊台灣。 至今保留著50年前的同學錄,聚會時現場 還逐一核對同學的名字。 李國智 當年喜歡打籃球,與醫科學生多有互動, 曾 和 黃 崇 恆、 江 宗 明、 王 以 仁 一 起 辦 舞 會,擔任DJ負責放音樂,一群人還曾在 潮州會館躲警察呢!喜歡上徐型堅主任的 課,對藥品鑑定感興趣,曾擔任瑞士藥廠 SANDOZ行銷經理。太太張怡怡是北醫生 化學科名譽教授,也是台灣水質檢驗專家, 典型「北醫人家庭」也是力挺母校的代表。

封面專題

(13)

藥學系第六屆畢業

50

週年校友

人物演出

江宗明 在同學眼裡是聰明、功課好的「憨囝仔」, 化學結構式背得嚇嚇叫,但平日與老師鮮 少互動,畢業時請楊藏雄教授寫推薦函, 楊教授才猛然得知:喔,你就是江宗明啊! 果然以第2名成績畢業,與學長共創班友 事業體,成了上市公司寶齡富錦總經理。 永遠記得新生註冊時學校淹大水,捲褲管 進校門,畢業50再相聚,話匣子一開,停 不下來啦。 許國文 人稱小泰山的阿國,父親是宜蘭羅東博愛 醫院創辦人,50年前沒有北迴鐵路只有蘇 花公路,江宗明與羅義山回花蓮前,會先 去好友阿國家住一晚再回家。個性隨和, 是十多位赴日讀醫科的代表之一,畢業後 曾邀請同學到自己的醫院服務,很關照同 學,此次特地從羅東趕來參加晚宴,形容 自己當年也是愛玩一族,感謝徐型堅主任 的包容。 羅義山 遠從花蓮來的足球控,客家人的他,聽不 懂留日老師的台、日語,向鄰座女同學求 救,未料對方也是客家人,兩人只得面面 相覷。曾在租屋處開Party,沒想到警察聞 聲而來,大家嚇得四處散逃。畢業後轉向 包裝業,有次在展示會遇到徐型堅主任, 被主任笑稱是「叛徒」。2年前同學花蓮 行,善盡地主之誼,如今看到原班人馬齊 聚一堂,非常開心。 楊肇欽 與同樣畢業於雄中的張文昌為好友,曾一 起在舞會現場大跳阿哥哥,北醫4年最大 收穫是透過文昌麻吉牽線,追到老婆。自 稱不是讀書型學生,但因為父親和系主任 是大學同學,特地在實驗室蹲點2年,獲 益良多。畢業後與江宗明同學和學長創業 「班友」生技製藥集團,任職傑奎科技董 事,成了骨科醫療器材專家,畢業50年感 恩師長。 吳盈昌 難忘北醫第一年住學生宿舍,16、7人共 用一個衛浴室,沒有隔間下,睡覺聽到頻 率不一的「交響樂」,克難卻有趣。喜歡 直白又實在的徐型堅主任;懷念那琦教授 把艱澀的中藥學上得生動有趣。畢業後直 攻細菌學,任職傳染病研究所,專職登革 熱防治。學校變化多,此次從吳興街進來 直到看到教學大樓和熟悉的兩片紅白牆才 認出來呢。 黃崇恆 同學眼裡是瀟灑又會念書的氣質派,也是 全班第一個有摩托車,卻低調隨和的「好 野人」。當年參加柔道社,是協助藥劑學 老師翻譯原文講義的熱心學生。畢業後, 赴美念物理藥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回 台擔任首位製藥科技發展中心總經理,也 是北醫兼任教授,始終支持北醫的建設與 活動,與江宗明皆為班上回饋母校的捐款 大戶代表。 返校當天,同學們與北醫張文昌董事長於校內的Mr. J餐廳,一起 共享午餐,話當年。 女同學們在北醫君蔚樓一樓的拍照紀念牆開心留影。

(14)

拿督陳榮洲 林建煌校長 施益民教授

傑出校友

107

學年度傑出校友

● 現任亞洲藥學會會長 ● 擔任亞洲藥學會(FAPA)會長職務期間,推動亞洲藥學執業水準的GPP 訓練課程。 ● 推動醫藥分業,成功提升藥師之專業形象及地位。 ● 創立躍獅連鎖藥局,配合WHO打擊偽藥的活動,成立處方藥品供應物流。 ● 擔任松山區富錦里里長近30年,打造優良社區環境,為民服務不遺餘力。 非常感謝藥學系友會的推薦,獲選母校107年度公共服務類傑出校友獎,我是北醫藥學系第10 (583),民國62年 畢業。今年是從北醫藥學系畢業46年,畢業後擔任過醫院、藥廠及社區藥師,幾乎涵蓋了所有藥師的執業範圍。七年 前,從躍獅連鎖藥局的崗位上退下來,開始過退休的生活。早年,在從事藥學事業的同時也參與過許多的公共事務, 擔任過北醫藥學系系友會總幹事,後來擔任系會長時,配合校友會、學生會,對當時積弱不振的北醫董事會,發動解 散的抗爭,經過三年多終於獲得教育部支持,解散了北醫董事會(第二次解散),新任董事會開始脫胎換骨,走入新的 成長契機。擔任校友會會長時和胡俊弘校長及幾多位校友說服董事會,成功爭取到萬芳醫院經營權。除了學校事務的 參與,也因系友會的支持,進入台北市藥師公會擔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參與推動醫藥分業的立法工作,多次帶 領藥師走上街頭,成功實施醫藥分業,為藥師打開專業執業的契機,保障病人的用藥安全。40 歲選上台北市松山區富 錦里里長,開始了服務社區的工作,直至去年底,共擔任了728.5年的里長,任內推動了台北市唯一的都心生態公 園—富民生態公園,開園至今已成為推動生態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國際藥學的領域, 2015 年擔任亞洲藥學會(FAPA) 會長職務,推動亞洲藥學執業水準的GPP 訓練課程,每年讓亞洲開發中國家藥師來台北受訓至今已近百人,深獲亞洲 各國藥師讚許,為台灣藥學參與國際事務貢獻心力,並積極拓展會員至24國,成為亞洲最大的藥學組織。 從躍獅連鎖藥局退休後,接任了北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一職,配合藥學系、系友會,推動北藥學制改革,以及學程再造, 以北藥No.1 為目標,推動拇指計畫,培育領導人才,期望北藥學生畢業後能夠貢獻社會,回饋母系母校。去年底剛卸 任亞洲藥學會長一職,但仍以FAPA 基金會的名義,與亞洲各國GPP 的合作,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繼續為台灣盡點心力。

公共服務類:王文甫

(

藥學系第

10

)

(15)

● 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兼主任。 ● 致力於癌症轉譯醫學研究,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異位的致癌基因研究刊登在NEJM等國際期刊。 ● 顯著的國際學術聲望,受邀在世界各地演講逾110次,爭取和幫助台灣年輕學者及學生在約翰霍普 金斯大學醫學院學習和訓練的機會。 ● 本校的講座教授,也是北美地區北醫大校友會Washington DC/Baltimore 分會副會長。 非常榮幸獲得母校頒發此殊榮。謝謝醫學院郭院長的提名和遴選委員們對我的支持和鼓勵。我是醫學系第23屆,在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完成生物醫學博士學位,之後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 (Johns Hopkins) 大 學醫院,接受病理住院醫師,婦產病理次專科及腫瘤分子遺傳學等臨床和基礎醫學訓練。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Richard W. TeLinde 傑出講座教授,癌症中心乳癌卵巢癌科主任。

我的研究領域包括卵巢癌的最早期病變,標靶小分子藥物開發及臨床試驗,子宮內膜異位症起因,以及染色質重塑 (chromatin remodeling)在腫瘤生物學中的角色等研究。很榮幸帶領以Johns Hopkins 為主的國際研究團隊在癌症轉 譯醫學上有所貢獻(註一),也很高興有機會指導超過十五位來自台灣的學生和研究人員。除了臨床、研究、教學和行 政工作之外,我也時常關注生命的學問和人類心靈苦楚的病理學。也帶著相機,記錄了微麈世界中的因緣流轉(註二)。 北醫大在林校長和閻前校長的卓越領導之下,已蛻變成為一所醫學、科技、人文兼具的大學,在研究創新,跨領域教學 和企業經營成就斐然,北醫大校友也因此引以為榮。在此以誠摯的心,謝謝北醫大和無數的師長們在我們醫學生涯中提 供重要的學習環境和引導的角色。也以感恩的心,竭盡所能來幫助母校在國際學術交流上繼續成長,為邁向世界一流醫 學大學貢獻一己之力。最後祝福北醫大校運昌隆,各位師長、學弟妹們平安順心! 註一:研究網站 www.gynecologycancer.org 註二:攝影網站 www.shih-photography.com

學術成就類:施益民

(

醫學系第

23

)

● 現任金石地產、Holiday Inn Express Kuala Lumpur等多家企業董事長。

● 畢業後跨領域經營事業,橫跨醫療、觀光房地產土地開發,有著創新精神及勇於開創的產業思維, 榮獲馬國星洲企業楷模獎。 ● 分別在 1998年及 1999年榮獲馬來西亞巴沙元首封賜太平局紳及拿督榮銜。 ● 幫助北醫就讀之馬來西亞僑生校友返國後,協助解決未來工作困境與事業規劃。 1990年至1996年就讀於牙醫學系,母校臺北醫學大學學風鼎盛,培育無數優秀人才,國內外各領域表現優異,感謝母 校師長們的肯定,在口腔醫學院鄭信忠院長推薦下,榮膺母校企業經營類傑出校友獎的殊榮,除了深感榮耀更是感謝, 必將秉持校訓「誠樸」的精神為社會服務。 回想在台留學的日子,除了認真讀書外,也會去瞭解台灣的文化,創業初期,大家都會覺得為何放著牙醫的職業不做, 跑去創業,因為很清楚每天被綁在同一地方工作是無法滿足自己野心的,所以憑藉對市場趨勢的敏銳觀察力,確定創業 方向與目標後,就是抱持著一股不能回頭的決心努力奮鬥往前衝,非常幸運地建立了自己的事業王國,本人自傳銷業及 人力仲介創業起家,面對全球經濟快速變化,唯有隨著市場的需求與經濟的變動持續改善,因此目前經營著不同領域的 事業:房地產開發、飯店業以及醫療,雖未從事本業,但仍行有餘力,致力於醫療產業,除設立牙科診所外,也發展綜 合醫院,目的將台灣醫療專業推廣於國際間。 再次感謝母校培育之恩,甚感榮譽與欣慰,今後必將努力持續的改善與追求卓越的永續經營延續企業命脈,並回饋社會 與母校,在此也勉勵學弟妹們,唯有不斷鞭策自己,多觀察,少計較「抱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心情」認真對待每一 件事,相信成功將近在咫尺。

企業經營類:陳榮洲

(

牙醫學系第

21

)

(16)

2020

六十週年校慶

文/湯雅雯 臺北醫學大學明年(2020年)建校60週年,即將歡度 一甲子生日,有關北醫大60週年校慶各項準備工作都 已經就緒,從校慶音樂會、校友回娘家、國際研討會到 校慶典禮暨晚宴,一系列重要活動,歡迎北醫校友及母 校師生共襄盛舉,不僅為母校慶生,也為北醫留下歷史 見證,迎向更燦爛輝煌的未來。 2019年61日北醫大剛歡度59週年校慶。臺北醫 學大學張文昌董事長、林建煌校長、李祖德董事、校友 總會謝桂鈴總會長及107學年度傑出校友施益民、陳榮 洲等人,一同在台上切蛋糕,祝福北醫大生日快樂,也 為迎接明年60週年校慶暖身。 今年北醫大校慶主軸是「智慧北醫,創新領航」,回顧 北醫大從196061日,在胡水旺、徐千田兩位醫 學博士,以及熱心醫學教育人士的奔走下創辦「臺北醫 學院」。校舍從三間鐵皮屋開始,小自書本、玻璃管, 大至土地、房舍,皆是由私人捐資而來,並以「誠樸」 兩字為本校校訓,19608月,設立醫學系、牙醫系 及藥學系,招收第一屆新生。 「學好做人方作醫!」一直是臺北醫學大學強調的精 神,北醫大走過篳路藍縷的半世紀,近一甲子來孕育出 許多國內外重要的醫學人才。2000年教育部正式將北 醫大從臺北醫學院改制成臺北醫學大學,如今已發展成 一校六院雙校區、十一學院及一通識教育中心,學生人 數超過六千人,畢業校友逾四萬人。北醫校友分布在世 界各地,為國家培育人才、造福社會。 除此之外,北醫大近年來致力提升臺灣癌症醫學水準, 北醫大雙和校區及癌症大樓也正如火如荼興建中。北醫 大傑出校友、馬來西亞拿督陳榮洲,在今年59週年校 慶這天捐贈3000萬元回饋母校,作為北醫大興建雙和 校區的經費。北醫大強調,像陳榮洲一樣愛北醫、愛台 灣的校友很多,北醫這麼多年來能不斷成長卓越,校友 功不可沒。 臺北醫學大學明年(

2020

年)建校

60

週年,即將歡度一甲子生日,有關北醫大

60

週年校慶各項準備工作 都已經就緒,從校慶音樂會、校友回娘家到校慶典禮暨晚宴,一系列重要活動,歡迎北醫校友及母校師生共 襄盛舉,不僅為母校慶生,也為北醫留下歷史見證,迎向更燦爛輝煌的未來。

北醫聚焦

(17)

在邁向創校60週年之際,北醫大各單位從上到下,將 舉辦一系列不同類別的校慶活動。從最早的60週年 Logo與標語票選,到出版劃時代的北醫發展歷史及醫 療體系的成長書籍,除了校史、北醫現況成果專刊,還 有北醫如何轉型成功的關鍵要素以及醫療體系典範等專 書,也希望校友及師生能夠提供寶貴意見、集思廣益, 讓北醫精益求精、更上層樓。 60週年校慶典禮活動,從20205月開始暖身,預計 在5月下旬在國家音樂廳舉辦「校慶音樂會」,邀請北 醫大校院主管、校友及師生一同欣賞,演出成員包括國 際知名指揮家廖嘉弘、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吳庭毓及本校 管弦樂團、杏聲合唱團與萬芳醫院合唱團共同演出。 校友晚宴將席開百桌,邀請海內外校友等貴賓,並邀請 學校慈善義賣會長期資助的NGO團體,例如台東孩子 的書屋鼓隊、台灣身心障礙者音樂關懷協會、高雄那瑪 夏達卡努瓦部落原住民出席表演,一同共襄盛舉。另校 慶當天202061日,上午10時到12時,也將在 杏春樓大禮堂舉辦60週年校慶典禮,邀請國外盟校貴 賓、國內公部門、全國大專校院、全國醫院代表、友好 企業、地方團體、校友代表等貴賓蒞臨,一同見證北醫 歡慶耳順之年大壽! 一甲子以來,北醫歷經了16屆董事會、8任董事長、 10任校長,他們胼手胝足地開創北醫大各項非凡成就, 繳出漂亮的成績單,《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公布2019亞洲大學排行榜,北醫由去年的83名,進 步到今年的64名,躍升了19名,排名全國第5。英國 權威大學評鑑機構QS公布的2019年世界最佳大學排 名,則躍升至362名,高居全國私立大學第一。相信在 現任董事長張文昌及校長林建煌的傳承下,將引領北醫 邁向國際! 北醫近年來也新建完成君蔚樓、人社院大樓,同時積極 建設質子治療中心、臺北癌症大樓與雙和校區。君蔚 樓一樓咖啡廳也即將進駐,隨時歡迎校友回娘家「喝咖 啡」。除硬體建設之外,人才培育更是北醫體系持續成 長的動能,因而開辦卓越領導學院,至今已邁向第三 期,培育上百名高階主管。 60週年校慶當天下午,也將在本校後棟16樓舉辦「高 等教育領導者國際論壇」,將邀請美國凱斯西儲大學、 日本九州、北海道、帝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韓國、 馬來西亞、泰國大學校長及國內大學校長、教育部代表 一同座談,擘劃一流大學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美好藍 圖,如何建立具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學。 2020年是北醫大創校一甲子的日子,乘著這股不斷向 上攀升的氣勢,北醫面對未來更嚴峻的挑戰,沒有絲毫 鬆懈的空間,身為北醫的大家長,林建煌校長進而擘劃 制定「北醫2030」的未來10年願景,規劃校院發展的 10年藍圖,全力發展北醫成國際一流醫學大學。 最後,讓我們一起齊聲,祝「臺北醫學大學,60歲生 日快樂!」

(18)

北醫大雙和校區 打造台灣生醫矽谷

/湯雅雯 臺北醫學大學雙和校區於201953()上午舉 行開工動土典禮,這是北醫建校以來,校務發展最重要 的建設工程,規劃籌建教學研究大樓及生醫科技大樓, 兩棟大樓的總樓層地板面積約23,000坪,與吳興校區 等量齊觀,預定於2022年完工啟用,未來將成台灣生 技醫療產業地標。 2003年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委託北醫興 建經營的雙和醫院,從2004A基地第一塊土方移 除,2008年正式開幕是臺灣第一個公共工程準時啟用 的BOT案。雙和醫院在神經醫學、中風治療、失智症整 合照護及急重症治療等領域,寫下傲人成績。未來加上 雙和校區落成啟用後,將可大幅提昇北醫體系醫療科技 水準及研究能量,成為國內發展生技醫療產業的典範。 2019年興建的B基地即雙和校區,是雙和醫院的第三 期建設,也是北醫校務體系發展史上最關鍵的大型建設 案。雙和校區基地位於新北市中和區,隔著圓通路與雙 和醫院第一及第二醫療大樓遙相呼應,規劃興建「生醫 科技」及「教學研究」兩棟大樓,是一座地上17層, 地下2層建築,平面圖及樓層功能規劃如圖一、圖二, 未來生醫科技大樓將進駐北醫研發事業團隊,進而導入 創新科技,聚焦在癌症轉譯、神經醫學、胸腔醫學、 AI人工智慧醫療、細胞治療以及醫療器材研發等領域。 教學研究大樓則深化醫療研究與教學,將全方位鏈結學 校、三家附屬醫院及生技產業資源,發揮最大整體戰力。 雙和校區除了可提昇雙和醫院醫療照護水準及提供民眾 最好的醫療服務,同時強化北醫體系總體教學及研發能 量,這不僅是雙和醫院的重大建設,更是北醫近一甲子 校史中重要的里程碑,在在顯示北醫永續經營的理念 下,從未忘記善盡機構對社會責任的承諾。 北醫近一甲子的發展歷程中,在歷屆董事會、歷任校長、 所有教職員工及超過45千名校友的攜手努力下,表 現越來越好。雙和校區啟用後,可望提昇醫院教學研究、 醫療品質及產學合作能量,強化競爭力,更可讓北醫教 育醫療體系的發展朝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往前邁進一大 步。更重要的是,未來生醫科技大樓強化新創公司的育 成,除了與產業設立共同研發中心,並設立北醫生醫加 速器,結合北醫的生技研發能量、雙和醫院臨床醫療資 源及臨床試驗服務,引進國內及國際的新創團隊,建構 一個新創產業加速育成機制。

北醫聚焦

(19)

雙和醫院及雙和校區的全新發展,除提供中永和及所有 新北市民更優質的醫療照護,更進一步提昇大台北地區 市民的醫療資源。雙和醫院2008年開院以來,在地深 耕服務已邁入第11年,身為北醫體系量體最大的醫院, 於2016年升格為準醫學中心,已成為大台北地區健康 醫療重鎮之一。除了優質的照護品質,展望未來,下一 個10年將成為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重要地標,結合新 北市規畫中的中和灰瑤生醫園區,形成生技醫療創業生 態系,未來連結南港國家生技園區及竹北生醫園區,形 成一條國家生技廊道,進而打造成台灣生醫矽谷,提昇 台灣在國際生技產業的競爭力。 圖一:雙和校區建物平面圖 戶外階梯廣場 南棟-生醫科技大樓 北棟-教學研究大樓 北棟

-

教學研究大樓 樓層介紹 13-17F 醫護教研宿舍 9-12F 教學研究空間 7-8F 國際會議廳 (420人演講廳/ 綜合會議室) 5-6F 教學研究空間 1-4F 入口大廳行政中心/停車空間 機電中心/生活廣場 B2-B1 停車空間 南棟

-

生醫科技大樓 樓層介紹 9-17F 生醫/育成創新空間 7-8F 國際會議廳 (420人演講廳/ 綜合會議室) 5-6F 生醫/育成創新空間 1-4F 入口大廳行政中心/停車空間 機電中心/生活廣場 B2-B1 停車空間

(20)

帶領萬芳醫院

成為「健康營造」的

標竿醫院

陳大樑

院長

21年前,一次偶然機會參與剛要起步的萬芳醫院評鑑, 成了在北醫最資深的台大人。他歷經北醫艱辛奮鬥的關 鍵10年、研究並力行健保黑洞如何走出困境,致力成 為給病人溫暖的麻醉師,他是剛接下萬芳醫院院長的陳 大樑教授。

偶然的評鑑機會

開展行醫奇幻之旅

「每天早上記得做什麼?」「健康操!」採訪這天,萬 芳醫院傳來志工與民眾的熱絡互動,分享「社區石頭 湯」走動式居家服務計畫。身為全國第一家社區型醫 學中心,萬芳醫院又有創舉,將與文山區30家診所合 作,透過雙向轉診共同照顧制度,建立醫療與健康營 造,試圖扭轉醫療需求凌駕民眾健康照護的扭曲現象。 創舉的源頭,來自院長陳大樑12年前對健保制度改革 的前瞻性研究,希望以營造病人健康為導向,結合分級 醫療轉診制與走動式居家服務,創造政府、民眾雙贏。 台大醫學院畢業,一路攻讀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在台大擔任麻醉部心臟血管胸腔麻醉科主任,榮獲台 灣麻醉醫學會學術貢獻獎,原以為會在台大服務到退 休。1998年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前往剛成立的萬芳醫院 評鑑,對它留下深刻印象,決定轉戰新科醫院,接下 麻醉科主任一職,意外成為創院元老,開啟行醫生涯 的奇幻旅程。 當 時 經 營 萬 芳 醫 院 的 北 醫 紛 擾 不 休 被 教 育 部 接 管, 2002年董事會敲定由台大出身的許重義教授擔任校長 引起校友嘩然,為安定人心,陳大樑有台大背景,又 兼北醫麻醉科主任,成為輔佐校長的主秘人選,在許 校長尚未收到聘書的關鍵時刻協調代理校長坐鎮,襄 助北醫度過一次重要的人事危機。

健保制度實踐者

為黑洞找出路

歷經北醫醫學系主任1年後,陳大樑借調出任北市聯 合醫院副院長暨中興醫院院長,並擔任台灣麻醉醫學 會理事長。期間就讀EMBA,希望為台灣的醫療環境尤 其是健保制度找出路。「健保影響2300萬人的每一天, 如果能找到永續經營策略就是最重要的貢獻」。 陳大樑提及,目前的醫療困境在於,醫療院所經營模式 普遍以需求而非營造健康為導向,如果是健康為重,應 該從預防的公衛角度進行健康營造,如指派護理師前往 社區為民眾照護及檢視環境,再配合醫院轉診聯合照護, 以減少後端的醫療支出,「只要人健康政府財務就不會 倒,目前『論量計酬』與財務衝突,理想的健保應朝『論 人計酬』思考」。所以他以萬芳醫院為樣本,根據文山 區28萬名居民的就醫大數據,算出每人一年健保花費總 量,再比較居家照護結合轉診制的醫療支出差異。 12年前的研究曾被形容為「健保烏托邦」。以健保制 度實踐者自居的陳大樑終於在12年後看到曙光,萬芳 醫院成為醫院與診所轉診照護的示範醫院,將在他院 長任內試辦,希望萬芳成為「健康營造」的標竿醫院。 文/陳慧瑩

北醫聚焦

(21)

傳承中創新

帶著萬芳醫院向前衝

20年來,萬芳醫院以社區型醫學中心走出獨特性,突顯 核心醫療領域特色。接下來,陳大樑致力發展實證與大 數據轉譯醫學,提高臨床的實證、預測與準確性。例如 把所有治療相關指引和國際醫療品質進行科學性比對, 再修正自己的治療指引以達世界級水準。大數據可以將 治療步驟標準化以進行醫療預測,做為預後關鍵。他為 此曾發表70篇相關論文,榮登世界排名第一的外科國 際期刊Ann Surg.。 過去10年,萬芳醫院贏得3SNQ2個國家新創獎, 承襲「品質是萬芳的尊嚴」使命,陳大樑到任後盤點醫 療特色發現,萬芳有10個臨床主題可爭取SNQ4個 國家新創獎,打算逐步達陣,為醫療服務立標竿。形容 自己是歷屆「年紀最大的新任院長」,所以要傳承中創 新,掌握健保脈動,力求轉型蛻變。

有溫度的麻醉師

給病人安慰與勇氣

麻醉=麻(手術時不感覺到痛)+醉(手術中讓您充份 入睡),麻醉醫師是塑造解決疼痛,安慰家屬心靈的守 護天使,這是陳大樑的座右銘。身為重症麻醉及血管移 植醫學專家,他試圖在35分鐘的麻醉瞬間給病人溫 暖,上麻藥前會以清楚、慢、溫和的聲調安慰、鼓勵病 人。他指出,有人一輩子只進開刀房一次,卻要歷經恐 懼、害怕、焦慮……,能給予病人鼓勵及安慰,就算只 有幾句話,都能解除病人內心恐懼與不安。所以相較很 多病人一輩子不知道麻醉醫師是誰,病人對陳大樑都印 象深刻。他說,醫療管理如同傳教士,任務中傳達熱情 理想,因著這個理念,他將建構萬芳醫院以「有溫度的 醫療與服務」為價值。

走過北醫奮鬥期

實踐行醫理念與信念

陳大樑是醫界少數具備教育、研究、品管、醫管的高 階人才,21年的北醫歲月歷經4任校長、4任董事長、 7個重要職務,當初偶然的評鑑,成為在北醫最資深的 台大人,走過北醫10年艱辛奮鬥期。問他是否曾經想 逃?他說,「工作」考量有很多面向,如教學環境、 夥伴關係、同事互動、團隊合作、友善環境、薪資、 自由度……,「每個單項和其他醫院相比,北醫未必 名列第一,但總分加起來卻是最高分。我喜歡呼吸自 由空氣,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少了光環,卻在北醫 實踐在台大無法做的事,尤其在關鍵時刻貢獻自己, 看到一所學校及醫院成功蛻變是人生難得的事。」 常態性舉辦教學活動是奠定萬芳醫院優良醫療品質的基石。 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由陳大樑院長所率領的菁英經營團隊。 文山區石頭湯是萬芳醫院深耕社區的實踐行動。

(22)

以策略地圖,推動北

醫往「世界排名,國

際特色」邁進

陳震宇

副校長

文/陳慧瑩 北醫副校長陳震宇的辦公室有一面「行動牆」,貼著一張 「TMU研發策略與行動方案地圖」,目標由左而右往「世 界排名,國際特色」邁進。5年來,他讓北醫的醫學影像 以超越醫學中心的水準,完全體質改造,不僅提升營運績 效,讓學術產能噴發,更擴大國際交流視野,以有價值的 醫療,翻轉醫院的文化氣質。

帶著策略地圖趴趴走

曾是台灣最年

輕放射科教授

身為小兒神經、神經及頭頸部影像診斷專家,陳震宇的 專業領域包括讓國人為之色變的腦中風、腦創傷、失 智、藥物成癮及中毒性腦病變,也專攻人工智慧影像醫 學,迄今發表過150餘篇論文在SCI國際期刊,每年參 與科技部多件研究計畫、論文撰寫,為前任中華民國神 經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現任亞洋神經頭頸放射醫學會 會長。 曾在國醫中心體系服務28年,接受三總放射科領域的 紮實訓練,39歲就升任放射科教授,陳震宇歷經三總 放射診斷部主任、汀洲院區院長、內湖民診處主任、醫 療品質長,後來擔任國防醫學院教育長,跨足醫療,經 營,與教育領域。 「我做事習慣先描繪一張策略地圖,寫出行動方案並指 標化,再從動態指標訂出目標,逐步達陣。」當年負起 三總的經營管理,他以資訊化為導向,改善病人等待時 間、提高治療效率,建構一套被評鑑單位形容為「可怕 的系統」,有效控制經營成本,讓三總內湖放射診斷科 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銅獎(SNQ)。

漸進式翻轉醫療

開啟北醫影像醫

學的噴發時代

陳震宇的專業與豐富履歷,早已成為北醫攬才名單, 5年前,前校長閻雲和北醫第一屆傑出校友蔡芳洋教授 以全力支持改革為承諾,聘請他擔任附醫影像醫學部主 任,希望充實部門、深化研究並培育人才。 他上任後將放射科分出七大次專科,改名為「影像醫學 部」,以漸進式翻轉醫療、教學及研究制度,開啟北醫 影像醫學大噴發的新時代。在校方支持下,陸續購置高 端影像設備,更超越大型醫學中心,即將引進最新的超 高陣列雙源電腦斷層及超高梯度3T核磁共振掃描儀, 讓影像更為清晰準確快速。此外,他認為,醫生應兼具 服務、教學與研究,所以把研究及教學績效化,成立轉 譯影像研究中心培訓人才,定期邀請台大、三總、北榮 等教授級醫師進行導航式教學,讓北醫人與大師對話。 在高端治療與精緻服務下,陳震宇到任北醫隔年,影像 醫學部即通過評鑑,營運績效更是華麗轉身,癌症報告 品質管理獲得SNQ認證,陸續榮升為附醫教學副院長 與研究副院長。

北醫聚焦

(23)

來自吳興街的榮耀

與世界鏈結

陳震宇不諱言,過去在三總醫療體系行醫多年,未曾來 過北醫,甚至不知道北醫附設醫院位置,他上任後,因 肩負著國家神經放射線醫學發展任務,年年舉辦國際神 經放射影像高峰會,打開北醫的知名度。去年學會主辦 「世界神經放射線醫學年會」,吸引1000位來自全球 80幾個國家的世界級神經放射線領域專家學者醫師列 席,陳震宇以北醫大轉譯影像研究中心為指揮中心,讓 北醫醫學影像瞬間一炮而紅,進而與世界鏈結。 2016年世界磁振醫學會在新加坡舉辦,由陳震宇帶領的 北醫轉譯影像團隊才成軍一年半,被大會邀請拍攝實驗 室電視簡介,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各國學員下榻的旅館被 瘋狂分享,「誰能想像,這個成果是來自台灣的吳興街。」 北醫影像醫學近年來正以突飛猛進的態勢發光發熱。

做有價值的醫療

展現醫院文化氣質

「我們要做有價值的醫療4.0」。陳震宇直言,放射科 要對病人做真正有效的判讀診斷,很多治療檢查只是心 理作用。醫院的角色不是向健保局請錢就好,身為小型 醫學中心要有研究水平、醫療服務及人工智慧,才能擺 脫醫院的傳統印象,多了文化氣質高度。 例如,北醫附醫不僅能做急性中風動脈取栓術,還能左 右開弓,甚至同一時間接受兩位病人腦動脈內取血塊手 術,相較一般醫學中心一次僅能做一人,北醫打通率高 且效率驚人,所以成為北市南區中風病人後送醫院,還 能將「缺血性腦中風」手術前評估時間縮短1小時,延 長黃金救援時間,這些都來自人工智慧的輔助判讀。研 究方面,陳震宇在附醫研究副院長2年任內,推升北醫 附醫各科達年度400篇研究論文,獲得科技部53件計 畫,產能豐沛,已超越醫學中心的水準。所以他說,人 才、研發與教學是醫院最好的武器。附醫除了醫療績效 高以外,眼前的目標就是價值轉移,將高績效翻轉為有 價值的醫療。

規畫未來黃金

10

實踐醫者理念

今年榮任研究副校長,陳震宇的「戰略中心」(辦公室) 已依照林建煌校長指示,規畫北醫的未來10年的研究 目標,其中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為重點之一,將三家附醫 臨床異質數據資料標準化,做為醫生研究人工智慧的 有力素材。研究可以實踐醫者的理念─不只醫病人還 要做研究、育人才。「北醫的研究氛圍此時只能以『人 聲鼎沸』形容了!」 陳震宇期待能一起參與北醫往世界排名百名任務前進, 他相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毫不遲疑,未來就是現在, 北醫榮登世界舞台指日可待。 2016世界磁振醫學大會ISMRM電視節目介紹北醫轉譯影像實驗室。 北醫附醫配備最高等級雙平面血管攝影,強化高品質急性中風取栓 手術成功率。 北醫舉辦國際神經影像高峰會。 北醫附醫配備台灣唯一最高等級超高梯度3T磁振造影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建置門診個人健康紀錄:整 合醫療科室、品管中心、醫 企部及資訊室,提供結合預 約掛號及就醫前病人個人病

鑒於臺北、臺中、高雄3所榮民總醫院作業基金與榮民醫院醫

 民國98年10月17日聲請人承攬相對人「台北市立 聯合醫院中興院區98年度醫療大樓七樓空中花園

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復健科 組長(83年~今)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 學士.. 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