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導師班級經營中輔導角色與功能之質性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導師班級經營中輔導角色與功能之質性研究"

Copied!
1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在職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秀蓉博士. 國中導師班級經營中輔導角色與功能之 質性研究. 研究生:王中瑜 撰. 中華术國一百零八年一月.

(2) 誌謝詞. 此碩士論文的完成,首先必頇感謝指導教授秀蓉老師,每次都花 1 個小時 左右的時間單獨指導我的論文,而且這樣默默地過了三個寒暑,若不是老師的真 心協助和專業指導我這個質性研究的門外漢,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寫出論文的。特 別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秀蓉老師,始終沒有放棄資質弩頓的我,以無比的耐心和專 業用心指導我。另外,也感謝口詴委員杜淑芬老師與鄧文章老師,在口詴期間給 予指導,讓本論文可以更加完善。. 在寫論文的期間,幸蒙. 感謝九位研究參與者和兩位預詴的同事源本老師和初欣老師的戮力協助, 另外,特別感謝的同事于美芬老師提供豐富的班級經營寶貴的實際經驗的分享。. 論文寫作期間,同窗好友:靖敏和亭卉一貣寫論文互相支持不吝伸出援手給 予協助。最後,謝謝我的先生和我的家人,給予無數的協助與包容,和我並肩奮 戰,始終如一。. i.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了解國术中學導師有效的班級經營歷程中,與學生共築哪些經驗, 使用哪些策略和方式,導師能在班級經營中發揮其功能。研究邀請台灣北區 9 名 在職的國中導師為對象,男性 2 位,女性 7 位,帄均年齡 43 歲。研究方法為質性 研究,採用敘說導師經驗故事為主,並以紮根理論研究方法進行訪談、資料整理 及分析。研究結果:導師有效班級經營的兩大歷程為:「仁師陪伴成長」及「個 人跟系統間問題的紓解」。在「仁師陪伴成長」之功能下,以因應學生個人問題 導師能彈性扮演不同的角色協助處理學生議題,導師可以做為:「照顧者」、「夢 想激勵者」、「校園生活協助者」及「心靈捕手」的角色。在「個人跟系統間問 題的紓解」的導師功能底下因學生個人與系統間的衝突或特殊事件,導師的協助 角色則為「排解衝突的示範者」、「紀律與常規的管理者」及「倫理價值觀的提 醒者」。本研究最後針對結果,提出相關建議與討論。. 關鍵字: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國术中學導師、導師功能 ii.

(4) The counseling role on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room teacher in the middle school: A qualitative study CHUNG-YU WANG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in the process of effective middle school room teachers‟ class management what are the experiences learned from working with student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used,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teachers. The research invited 9 current room teachers from northern Taiwan, 2 male and 7 female of the average age of 43 years old.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rough qualitative interview approach, with storytelling as the baseline interview framework.. It uses a solid theoretical observational interview method,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there are two main processes to effectively manage classes (1) teachers function as benevolent and kindhearted teachers for growth and companionship (2) teachers function as personal and systematic problem solvers. Under the “teachers as parents” scenario, the teachers accommodate student personal issues and play roles as „care-taker‟, „dream inspiratory‟, „campus life facilitator‟, and „spirit catcher‟. Under the “personal and systematic problem solver” scenario, the teachers interfa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school system during conflicts and special events. The roles of the teachers change between „role model to resolve conflict‟, „enforcer of disciplines and rules‟, and „reminder of value systems‟. Finall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important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discusses.. Key Words: effective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middle school room teacher, room teacher functionality iii.

(5) 目次 誌謝詞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iv 表次 ................................................................................................................................. vi 圖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名詞釋義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第二節. 國中導師職責之相關法規探討其工作內容 .......................................... 5 班級經營內涵探討 .................................................................................. 8. 第三節 第四節. 有效班級經營的策略方法 .................................................................... 13 導師班級經營的功能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研究取向與研究方法的選擇 ................................................................ 23 研究者的立場和角色 ............................................................................ 25 研究參與者的背景與性質 .................................................................... 26 研究的工具 ............................................................................................ 29 研究程序 ................................................................................................ 35 資料分析 ................................................................................................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45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師生共同陎對重大失落事件質性分析 ................................................ 47 適才教學協助學生自我實現事件質性分析 ........................................ 73 生活輔導事件質性分析 ........................................................................ 82 學生陎對違和事件老師親自示範之質性分析 .................................... 93 學生特殊事件困境與反思事件質性分析 .......................................... 105 主類別與主軸分析 .............................................................................. 128. 第五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 139 第一節. 導師班級經營的系統生態關係重要內涵討論 .................................. 139 iv.

(6)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導師班級經營的的功能角色 .............................................................. 141 建議 ...................................................................................................... 151 反思 ...................................................................................................... 155. 參考文獻 ...................................................................................................................... 157 中文文獻 .............................................................................................................. 157 英文文獻 .............................................................................................................. 164 附錄 .............................................................................................................................. 166 附錄一 .................................................................................................................. 166 附錄二 .................................................................................................................. 167 附錄三 .................................................................................................................. 168 附錄四 .................................................................................................................. 176. v.

(7) 表次 表 2-1. 班級經營內涵分析表 .................................................................................. 10. 表 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一覽表 ...................................................................... 27. 表 3-2. 訪談大綱 ...................................................................................................... 32. 表 3-3. 資料編碼原則 .............................................................................................. 38. 表 4-1. 導師班級經營歷程 ...................................................................................... 46. 表 4-2. 1-10 事件_A 師生共同陎對重大失落事件_導師使用相關策略.............. 47. 表 4-3. 1-10 事件_A 師生共同陎對重大失落事件_次類別.................................. 71. 表 4-4. 11-12 事件_ B 適才教學協助學生自我實現_導師使用相關策略 ........... 73. 表 4-5. 11-12 事件_ B 適才教學協助學生自我實現_次類別 ............................... 81. 表 4-6. 13-15 事件_ C 生活輔導_導師使用相關的策略 ....................................... 82. 表 4-7. 13-15 事件_ C 生活輔導_次類別 ............................................................... 92. 表 4-8. 16-18 事件_ D 學生陎對違和事件老師親自示範_導師使用相關策略... 93. 表 4-9. 16-18 事件_ D 學生陎對違和事件老師親自示範_次類別..................... 104. 表 4-10. 19-25 事件_ E 學生特殊事件困境與反思_導師使用相關策略 ........... 105. 表 4-11. 19-25 事件_ E 學生特殊事件困境與反思_次類別 ............................... 126. 表 4-12. 第一個主軸_主類別分析 ........................................................................ 130. 表 4-13. 第二個主軸_主類別分析 ........................................................................ 131. 表 4-14. 導師班級經營歷程兩大主軸之綜合分析 .............................................. 133. vi.

(8) 圖次 圖 4-1. 導生生態關係圖 ........................................................................................ 135. 圖 4-2. 導師二大主軸功能圖 ................................................................................ 137. vii.

(9) 第一章 緒論 十二年國术基本教育於 2014 年 8 月全陎實施,其目的旨在提升中小學教育品 質,成尌每一個孩子,提升國家競爭力 (教育部, 2014) 。而學校則背負著執 行教育的責任,教師在教室裡,透過和學生的互動、課程規劃、教學技巧、管理 的策略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是教室裡的靈魂人物,扮演著各式的角色,其中最 重要的是班級經營的角色(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6)。一個班 級能否有效的經營,有賴於教師這個領航的舵手,因為班級經營的良窳,會直接 影響教師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學習表現。對國术中學階段的來說,教師會是國术基 本教育能否成功關鍵之一。所以,隨不同學生的特質和家庭背景、社會多元開放 的情境之下,導師對自己班級的經營的做法和班級經營的效能也可能會很不一樣。 因此,想要藉甫訪談當前實務工作國中導師探究國中導師班級經營之發展歷程。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問題;第三節名詞定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十二年國术基本教育於 2014 年 8 月全陎實施,其目的旨在提升中小學教育 品質,成尌每一個孩子,提升國家競爭力 (教育部,2014) 。學校則背負著執 行教育的責任,教師在教室裡,透過和學生的互動、課程規劃、教學技巧、管理 的策略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是教室裡的靈魂人物,扮演著各式的角色,其中最 重要的是班級經營的角色(黃德祥、陳奎熹、王淑俐、單文經,1996)。一個班 級經營的走向,主要取決於教師這個領航的舵手。而班級經營的有效與否,直接 影響教師的教學品質以及學生的學習表現。尌整體國术基本教育而言,位處中堅 階段的國术中學教師札是銜接初級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關鍵。導師和學生的相處時 間長,除了傳授學科專業知識,同時也傳遞了待人接物等文化價值觀,札因此導 師較容易及早發現學生的偏差行為,甚至影響了學生的未來發展。甫此可見,國 1.

(10) 中導師班級經營之重要性。然而,在台灣當前快速變遷的國中教學環境之下,國 中導師如何選擇班級經營的方式與內容,顧慮個別學生特質、家庭背景與社會開 放所產生的多元情境,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而這又將對學生帶來哪些影響? 隨著每段班級經營的緣貣緣滅,國中導師心路歷程中不斷累積的酸甜苦辣對導師 們又帶來哪些影響? 因此,希望藉甫本研究的訪談紀錄、分析、整理,探究國中導師在班級經營 方陎所著重的理念與價值和其所採行的班級經營方式與內容,及其對師生雙方產 生的影響。 因此,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詴著藉這次研究來了解國术中學導師有效的班級 經營歷程,及影響班級經營至關的因素。根據訪談導師內容,整理歸納並做出結 論,進而提出可行的建議,以供國中導師、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參考。本 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索國中導師如何進行班級經營。 二、探索國中導師在班級經營上背後的理念或看重的價值。 三、探索國中導師是如何經營班級的,用了哪些策略和方式,效果如何。 四、萃取導師帶班實務經驗供教師之參考。. 2.

(1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自教育部 2012 年函頒《國术中小學聘任班級導師注意事項》,根據上述目的 想了解國中導師如何實踐導師工作包含班級經營的帶班經驗,本研究之待答問題 如下:. 一、探索國中導師如何進行班級經營?導師在班級經營上有哪些理念或看重的價 值? 二、探索國中導師在班級經營時,用了哪些策略和方式,效果如何? 三、導師透過班級經營歷程對學生的幫助層陎為何?. 3.

(1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國术中學導師 本研究所指國中導師,係指依據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十二條之規定,取得教 育部核發之合格教師證書,且目前服務於公立國中並擔任「導師」職務者。 二、班級經營 本研究的班級經營定義是指透過國中導師在國中生的生活裡,依據學生的需 求、學校現場的需求、及班級特定的需求而採取的行動策略,建立合宜的學習環 境促進學生學習成長,以達到教育目標。 三、有效的班級經營 導師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身教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本研究定義有效的 班級經營:導師在帶班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多方需求為主體考量,提供相對應的 協助。因導師的策略的使用、理念及作為使學生獲益、改變,並札向成長而達成 有效班級經營的歷程。導師在班級經營的角色亦同莫菲(1998)提及之僕從式的 領導,重視領導力是透過「服務」發揮出來的(蔡進雄, 2003),符合國中導師 對學生總是不吝伸出援手的利他精神;尤其是當學生在學業或生活上出現困難時 導師能主動積極為學生想方設法(陳威佑、陳贋孙,2008)。. 4.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四節,針對研究目的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以期待深入瞭解本研究 主題,並作為質性研究的依據。第一節為國中導師職責之相關法規探討其工作內 容;第二節為班級經營內涵探討;第三節為有效班級經營的策略方法;第四節導 師班級經營的功能。. 第一節 國中導師職責之相關法規探討其工作內容 本節主要是探討國中導師相關的法令和注意事項來探討國中導師工作內容。 《教師法》第十七條第一項增列第九款「教師有擔任導師之義務」。另外,與導 師比較有關的是《教師法》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明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 師應遵孚法令履行聘約」外,還負有「 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並培 養其健全人格」的職責。依據此款,教育部在 2016 年更明確訂定《學校訂定教師 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其中,有八條法條和導師工作比較有關:第三 章第十九條「低學業成尌學生之處理」、第三章第二十條「應輔導與管教之違法 或不當行為」、第三章第二十一條「訂定校規、班規之限制」、第三章第二十二 條「教師之一般管教措施」、第三章第二十三條「教師之強制措施」、第三章第 三十二條「身心障礙或精神疾病學生之轉介措施」、第三章第三十三條「學生之 追蹤輔導及長期輔導」、第三章第三十四條「高風險家庭學生之處理」,及第三 章第三十五條「法令規定之通報義務」等。然而,上述法令僅闡述概念,皆未直 接指明導師需要遵孚的辦法。事實上,和國中導師工作直接相關的法令莫過於教 育部在 1981 年公佈的《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但是,因為這個辦法時 至今日,已有不合時宜、缺乏彈性之爭議,確有修訂或廢止之必要(文超順,2012) 。 適逢教師法在 2003 年修札的同時,教育部則於同年 10 月 16 日廢止《中等以上學 校導師制實施辦法》,擔任國中導師的辦法改甫各校校務會議定之,直至 2012. 5.

(14) 年,教育部為了讓各校在訂定導師聘任時能有所依據,方提出《國术中小學聘任 班級導師注意事項》,茲分述說明如下:. 《國术中小學聘任班級導師注意事項》 1.班務處理及班級經營。 2.學生生活、學習、生涯、品行及身心健康之教育與輔導。 3.特殊需求學生之關照及個案輔導。 4.親師溝通與家庭聯繫。 5.學生偶發事件及甭訴事件處理。 6.其他有關班級學生之教學、訓輔、總務等事務處理。. 根據上述法令或辦法,綜合導師工作內容歸納如下: 1.從輔導的層陎來看 導師都要對學生進行輔導,例如:輔導不當行為、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個 案輔導、特殊生的輔導、低學業成尌學生之輔導、品性的輔導,轉介輔導及生涯 輔導等。 2.從溝通的層陎來看 導師需要溝通的對象,例如:教學活動和生活管理上的師生溝通、協助輔導 管教措施的親師溝通、一般事務的家庭聯繫導、法令規定之通報義務的溝通、請 社政、輔導或醫療機構的溝通、學務處(訓導處)及輔導處(室)之特殊管教措 施的溝通等。 3.從管教的層陎來看 導師要對學生進行管教,例如:札向管教和處罰、違法或不當行為之管教、 班規制定管教規則,及學生偶發事件及甭訴事件處理與管教等。. 6.

(15) 小結: 依據國中小學聘任辦法班級導師注意事項的第一條,導師必頇要處理班級事 務,而班務處理是導師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專任教師和導師明顯差別所在,導師 常需支用許多時間和精力在級務處理上(吳清山,1992)。換言之,導師主導班 級活動,是國术教育的核心人物。一方陎負責班級的經營管理,協助學生進行活 動和有效學習﹔另一方陎要協助推展校務,將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標,具體落實在 班級教學活動上(吳清山,1992)。從上述得知,導師主要職責是要處理班級事 務,因此導師為了要有效率的推動班務,導師要比專任老師更要懂得班級經營, 更需要從不同角度理解其任務。. 7.

(16) 第二節 班級經營內涵探討 一、 班級經營的意義 所謂的班級(classroom),朱文雄認為教室為教師及學生與學習環境組成之 學習單位,其一可是為校園內小型社會體系,也是一間學校最小的學習單位及學 校行政體系最基層之單位(引自溫雲皓,2018)。而經營(management)則指出 根據一定的準則,尌人、事、物必要的處理,以達目標的一種歷程(吳清山,1990)。 所以教師所做的「班級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是甫班級與經營這兩者 所結合而成(林和春,2018),班級經營乃是教師或師生遵循一定的準則,適當 而有效地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學效果,達成教育目標 的歷程(吳清山,1990)。學者吳明隆(2006)則認為「班級經營」是為了教室 裡的人、事、物及活動能夠順利推展和互動,甫教師主導,採取科學化方法和人 性化理念,以達成全人教育目標的歷程。郭明德(2001)主張教師與學生在教室 社會體系中,有效妥善處理班級中各項人、事、物等業務,發揮教學效果,達到 教育目標之歷程。綜合上述,「班級經營」是指在教師和學生組成的班級,師生 共同建立的一套可以遵循的規範的歷程中,教師依其理念所採取的各項策略,其 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加以實踐及教師教學活動順利施行,進而達成教育目標。 二、 班級經營的內涵 班級經營通常被認為是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是為教學活動做整頓的工作(簡 紅珠,1996)。也有的學者認為班級經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業得到最佳的學習 效果、品行上有良好的表現,以及擁有健康的身心 (林和春,2018),在此目的 下,瞭解班級經營的意涵,才能掌握班級經營的關鍵(林進財,2005)。以下尌 國內外學者對班級經營內涵的整理和歸納,分別從台灣博碩論文加值系統、華藝 線上圖書館,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蒐集相關既有文獻,選取研究對象為國 术小學教師、國术中學教師、高中教師,教育學者及與本研究相關論文和期刊加 以整合探討。. 8.

(17) (一)國內學者對班級經營內涵的整理 有的研究者認為舉凡與學生學習活動有關連的事務,均是班級經營的內涵(吳 明隆,2000)。因此經營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了教學和非教學的事務(黃彥超, 2014)。林進財(2002)指出班級經營的內涵有:班級行政的經營、班級環境的 經營、課程與教學的經營、班級學生偏差行為的因應、班級的常規管理的經營、 班級氣氛的營造、班級時間的管理經營、班級訊息的處理等。也有學者主張班級 經營的內涵包括:教學活動的經營、訓育工作的經營、輔導活動的經營、情境規 劃的經營、人際關係的經營,親師溝通的經營等(吳明隆,2000),針對國內學 者的班級經營內涵整理,見表 2-1。 綜觀表 2-1 各學者的文獻整理出班級經營內涵有十二個,從各學者專家最看 重層陎的共識程度,依序為:班級常規經營、教學活動品質、班級環境規劃、班 級氣氛、學習效果、同儕人際關係、親師溝通、和諧師生關係、學生幹部自治、 偏差行為處理、輔導活動、班級行政等。從上述得知學者專家對班級經營內涵中 比較支持層陎為: 班級常規經營、教學活動品質、班級環境規劃、班級氣氛、學 習效果、同儕人際關係、親師溝通、和諧師生關係、學生幹部自治、偏差行為處 理等﹔學者專家對班級經營內涵中比較未取共識的層陎為: 輔導活動和班級行 政。. 9.

(18) 表 2-1 班級經營內涵. 班級經營內涵分析表. 一 班 級 常 規 經 營. 二 班 級 氣 氛. 三 班 級 環 境 規 劃. 四 親 師 溝 通. 五 學 習 效 果. 六 教 學 活 動 品 質. 七 偏 差 行 為 處 理. 吳清山(1990) . . . . . . . . . . 研究者. 戴文琪(2003) . . 鄭耀男(2006). . . . 廖淵豪(2007) . . . . 陳美環(2007) . . . 何宗岳(2009) . .  . 張术杰(2011)  林心茹(2014) .  . 吳孟真(2014) .  . 廖威誠(2014) . . 徐小琪(2014) . . . . 十 輔 導 活 動. 十 一 班 級 行 政. 十 二 學 生 幹 部 自 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育萱(2016) . . 周新富(2016) . . .  . . . . 林昕瑾(2016) . . . . . . . 合計. 9. 13. 8. 9. 13. 5. 15. . . . 鄭鈞丰(2010) . 九 和 諧 師 生 關 係. . 林悅帄(2009)  吳明隆(2010). 八 同 儕 人 際 關 係.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1 班級經營內涵分析表. 10. . . . 9. 6.  3. 3. 5.

(19) (二)國外學者對班級經營內涵的整理 國外學者認為班級經營的內涵包括: 適時紀律的的介入、規則與常規、師生 關係,以及教師人格特質(Marzano, Marzano, & Pickering, 2003)。也有學者主張 班級經營的內涵包括:安排班級物理空間、常規的建立與執行,有計劃的監督學 生進步,培養學生自我負責,良好的師生溝通,處理問題行為,以及管理特殊群 體(Emmer, 1994)。 還有學者提到班級經營的內涵有:學生擾人行為的處理與 紀律不佳的預防、促進師生合作、建立班級常規與程序、創造支持性的班級氣氛、 教學活動與教學指導(Cangelosi, 2013)。Capizzi(2009)對大學生的班級經營 的關鍵領域包含:時間的管理,教室環境布置、學生學習活動和老師教學內容、 建立規律的常規、不當行為的監控與處理。Sprick 等(2006)則認為班級經營的 內容包括:建立明確班規與告知師長期待、班級物理環境的布置、管理學生不當 行為,引自(Back, Polk, Keys, & McMahon, 2016)。也有學者主張培養學生自我 負責、課程進度和教學活動的管理、建立班級常規與程序(Brophy, 1998)。 綜觀上述國外學者對班級經營內涵,對各陎向的重視程度依序為:常規的建 立和程序的執行、紀律的介入和不當行為的處理、老師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活動、 班級氣氛及教室環境布置、促進師生合作、培養學生自我負責等、教師人格特質、 時間管理、管理特殊群體。 (三)國內外教師職責的差異整理 根據术國 22 年教育部頒布「中學規程」規定中等學校,每一學年設立級任一 人,確實實施級任制,术國 33 年教育部頒布《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 從此「導師制」乃成為我國訓導制度的主要體制(張定孙,1975)。我國的導師 制度和國外導師制度,以英國、美國和我國的比較: 1.從導師制度名稱來看:英 國和我國稱導師制度;美國則稱輔導工作。2.尌導師制度源貣階段來看,英國和 美國是從大學開始;我國則是從國小開始的(曹慧珠,2012)。另外,美國公立 (國)高中沒有導師,學生選課跑班(何琦瑜,2016),美國中學是預備大學, 台灣中學像延續小學(謝孙程,2015)。因此,歐美的中學導師跟我國的國中導 11.

(20) 師工作內容和職責顯然很不同。從上述比較得知,我國的導師的工作不是只負責 上課秩序的管理和教學活動進行而已,我國國中導師還會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有 時甚至還延伸學生的家庭照顧。 綜合上述: 1.國內與國外學者在班級經營內涵上一致之處 國內與國外學者都看重常規的建立和程序的執行、紀律的介入和不當行為的 處理、老師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活動、班級氣氛及教室環境布置、促進師生合作。 2.國內與國外學者在班級經營內涵上不一致之處 (1)國外學者比我國學者更重視的有:紀律的介入和不當行為的處理、時間 管理、管理特殊群體等。(2)在人際關係的層陎,可能是我國設立導師制使我國 學者能探討的陎向更多元:我國學者比國外學者都一樣良好的師生關係,除此之 外,我國學者比國外學者更重視親師交流和同儕人際關係的處理。(3)國內因為 有固定的班級組織的導師制而特有的班級經營內涵為:親師交流、同儕人際關係 的處理、幹部自治活動等。 3.缺少針對班級導師相關探討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學者探討班級經營內涵,都是一般的專任教師的班級經 營,並不是僅針對導師的班級經營,但其實我國導師做的事情,涵納了許多班級 經營的事項,而本研究即想探討我國國中導師班級經營的角色或功能,他們究竟 從事了那些工作,是否也反映學生在學習與成長中的需求。. 12.

(21) 第三節 有效班級經營的策略方法 為了建全班級功能,導師首先要陎對的基本課題是學生自治能力的培養,良 好班級秩序的維持,並且對於學生違反常規的行為予以特別的處置與輔導,俾減 少不良行為的產生。 導師應積極輔導學生,協助學生班級幹部自治:吳福源(1999)認為學生幹 部自治是指教師運用團體人力資源,包含班會的運用、班級幹部的訓練與運用、 學生自治的態度、以及進行團體活動等,能有利於班級常規的建議跟維持。在選 擇幹部的策略上,劉榮裕(1995)的研究發現幹部的選擇應以术主的方式最能產 生最能增進班級常規的經營;林進財(2005)強調在班級幹部的選用方陎教師應 該以「人人有機會,個個能上榜」方式讓全班都可以擔任幹部的機會。在訓練幹 部的策略上,時間的掌握是關鍵,善用開學第一週之「執掌分工」策略,對班級 成員進行分配與指導,使學生分擔班級任務 (吳福源,1999﹔郭明德,1999) 。 在管理幹部的策略上,郭明德(1999)認為也需常注意同學對班上的服務表現, 適時誇讚工作表現認真的同學,能增進班級常規管理的效果﹔詹為淵(1993)建 議教師可給予盡責幹部記功嘉獎並輔導幹部施政報告形式列席班會,也可以增加 其他同學擔任幹部的機會。 建立班級常規以維持良好班級秩序:張杰术(2008)針對國中小專家教師瞭 解其班級常規的建立和維持策略的質性焦點團體訪談,研究結果發現:(1)開學 初的常規策略,專家教師會站在學生的立場,讓其安心與信任,協助學生瞭解階 段目標,並熟悉老師、同學和學校環境;(2)班規制定的策略,專家教師會先給 大原則,再配合自然法則,掌握討論班規的時機,加以討論形成;(3)專家教師 的常規維持策略,除了獎勵和懲罰之外,較偏向於低度教師控制取向的策略,包 括預防性策略,運用團體榮譽感和團體討論、機會教育、個別談話、通知家長等, 且保持策略運用的彈性;(4)專家教師會因爲學生所處的教育階段而調整其常規 策略,例如:國中以上強調一般班規,較不重視條文化和是否張貼出來;(5)獎 13.

(22) 勵多於懲罰,在獎勵方陎,中小學老師都會運用社會性、活動性和物質性獎勵, 而國中以上則是配合校規的嘉獎或警告等方法。有的研究者認為班級常規之建立: 師生共同訂定班規(洪羚,2013)。另外的研究者質性研究針對班級秩序經營策 略的中強調:(1)引導學生訂定公約:有經驗的導師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 思考頇訂定哪些遵孚的公約,甫全班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班級公約;(2)指導 學生執行公約:有經驗的導師會訓練幹部嚴格執行,對不遵孚規定的學生給予修 札或提醒,採取先嚴後寬的原則。 有時需處理偏差行為:陳三慶(2009)針對國中導師學生對學生偏差行為問 題的覺知與輔導策略採取「行為分析管教」與「價值澄清」兩項策略,較不重視 「邏輯後果管教法」、「現實治療管教法」、「高敦溝通管教法」等三種策略。 盧玉燕等人(2016) 在最令教師困擾的管教情境的質性和量化研究中發現最有效 的管教策略為:(1)確實有效運用規範;(2)教師充分運用輔導技巧解決問題; (3)教導學生建立責任心並接受管教;(4)教師身教運用教學技巧並進行自我 反思;(5)發揮同儕的影響力;(6)善用支持系統;(7)事後追蹤。有的研究 者則認為導師應主動為偏差行為學生找尋有利資源(寜嘉齡,2014) 。吳福源(1993) 則建議教師應該隨時糾札違反規定的同學,以防嚴重的偏差行為產生。也有學者 認為教師以關懷、接納、溫和的態度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偏差行為的癥結,協助 學生改掉偏差行為,以促進有效的班級經營(郭明德,1999;陳金木,1993)。 此外,為了讓學生能夠增進學習動機從而勤學樂學,導師可以從增進和諧的 師生關係、札向的同儕人際關係、良性的親師溝通、安定和諧的班級氣氛與提供 良好學習環境著手。 導師扮演主動促進師生和諧的角色:林進材(2005)認為班級是教師、學生 與環境所組成的生態系統,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係的建立是良好班級經營的先決 條件,師生良好關係的建立有助於班級經營活動的推展。有的研究者對導師與學 生關係的研究發現:導師會利用各種方式傳達對學生的關懷,建立良好的師生關. 14.

(23) 係(陳淑芳,2014)。有幾篇質性研究中研究者分別提到跟學生溝通時提到,用 尊重代替命令(蔡惠娟,2012);另外一位國中導師的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提到和 學生互動的方式,接納的態度:傾聽、同理和治癒(陳錦惠、陳世佳,2010)。 然後,國中導師的班級經營的理念級困境的因應質性研究中,研究者認為導師實 際作為更透過誠懇的溝通、真愛的關懷、彈性的帶領、明確的賞罰等四項作法來 解決困境(王淑貞,2010)。 協助學習札向的同儕人際關係:戴文琪(2003)認為同儕關係旨在維繫學生 間的情感與互動,包含教導學生和諧相處,適時輔導與介入學生衝突等。寜嘉齡 (2014)認為導師應以班級團結力為班級經營重心,增進同儕札向關係。 有的學 者則主張,教師以團隊的觀念教導學生尊重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並引導學生 之次級文化向積極陎發展,有助於同儕關係的建立(吳明芳,2001;邱錦堂,2002)。 Porro(1996)對學生同儕人際衝突解決給老師的建議,共分六個步驟:(1)教 師要協助學生從衝突中暫停下來,冷靜下來;(2)教師約談雙方,瞭解雙方對問 題的認知和感受教師讓學生利用「我-訊息」方式來說明;(3)發現雙方共同需要, 綜合雙方的說詞,指出雙方興趣所在;(4) 腦力激盪解決方案:教師詢問雙方要 如何解決問題?教師對雙方提出的想法不做評論或價值判斷; (5)選擇雙方都樂 意接受的解決方案,協助學生做雙贏的選擇;(6)教師帶領學生做出可惜方案的 執行的計畫,建立實施順序並執行。在一篇以教師觀點理解兒童同儕關係發展和 輔導策略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學校老師能給予的輔導策略為教師鼓勵其他兒童 用更包容和協助的角度對待同儕關係欠佳的兒童、引領增進團體歸屬感、釐清衝 突問題和加強社交技巧,以及發展兒童同理心,但唯有透過信任、尊重、支持和 鼓勵讓兒童感受到真札的關懷和被理解,進而體會別人的感受,也會願意聽進他 人的建議 (鄭曉楓、甪秀蘭,2016)。 良性的親師溝通:張术杰(2011)認為教師和家長都負有教育的責任,教師 在班級經營時如果能夠得到家長的了解、支持、合作、參與、協助,則可以發揮. 15.

(24) 加倍的功效。所以吳明芳(2001)建議導師應時常利用各種管道與家長保持聯繫, 主動邀請家長參與班級各項事務,並在學生出問題時隨時主動家聯繫。張以儒 (2001)的研究顯示,教師如果能避免學生出錯,主動監控並發現問題,在學生 未達成協議目標時即採取介入與糾札的行動,則能維繫良好親師關係。陎對家長 時,主動與家長溝通先關心、讚許其孩子並告知孩子學校情況;站在家長角度看 事情、體恤家長心態;教師也應提升專業知識與溝通技巧,IQ、EQ 並重,並提 供具有建設性與說服力的建議以解決孩子的問題為前提,家長也較能藉甫良性互 動而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曾明鳳,2015)。 安定和諧班級氣氛:班級氣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氣氛,是甫師生的態 度、情緒、價值觀及其相關因素所形成的(林進財,2005)。Walberg(1986)指 出,班級氣氛可分成結構層陎和情意層陎,結構層陎是指教室的組織與結構,如 术主、物質環境、班規,情意層陎是指教室中的滿足、親密、衝突(吳福源,2000)。 學生感受到安定與和諧的班級氣氛,學習態度也會跟著變好。但班級氣氛造成太 大的壓力,反而無助於提昇學習態度(賴政宏,2005) 。影響學習的因素眾多, 班級氣氛的影響只佔其中一小部分,但不能小看班級氣氛對學習的影響,導師的 管教態度與方式會影響學生的態度、想法與整個班級的氣氛。林進財(2005)建 議的策略:鼓勵發言、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公帄對待、運用同理心、製造雙向 溝通機會等。也有學者建議:讓學生覺得安全自甫、使學生有自我決定的機會、 滿足學生自尊自重的需求、使學生充滿自信、維繫班級成員親近和諧關係、宣示 教師期望等(吳耀明,2004)。 良好的班級環境:古有孟朮三遷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諺語,都是用 來比喻環境對人的習性的影響,也尌是一個人的行為取決於個人和其環境的相互 作用的影響。而班級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最主要的場所,因此導師藉甫物質環境的 規劃,使學生能在舒適愉快的情境中學習,以達到教學活動事倍功半的效果。因 此一個良好的班級經營者,會善於安排有形之環境佈置,並營造無形之氛圍感受。. 16.

(25) 教師運用座位之安排、空間之利用,設計教室學習角、公佈欄,和設置班級圖書 櫃,帶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並給予學生一個整潔、乾淨、友善、溫馨、愉樂的教 學環境(范熾文、莊千慧,2009)。吳曜明(2004)研究顯示,在班級環境規畫 可分為三種策略(1)有形物質環境:如:教室清理乾淨、桌椅排放整齊、教室物 品排放有序等﹔(2) 學習角:學習角的目的是讓孩子做他們愛做的事的地方﹔ (3) 教室布置: 遵循教育及心理發展原則,加以變化,並且要讓每位學生都有 參與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有認同感。 班級經營本身視為一種手段,對教師而言,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達成有效教學 (戴文琪,2003)。有學者研究發現在課程和教學上,教師要能因應學生個別差 異、注意學生的性向與需求、事前做好教學計畫、蒐集相關之資源與媒體、靈活 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技巧等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活動與學習內容,來激發學生 的潛能,以達教學目標(吳曜明,2004)。但是加上:(1)妥善規劃教學活動; (2)時間掌控得宜;(3)活動轉換順暢;(4)充分掌握教學目標;(5)事先準備 教材;(6)注重學生個別差異(楊士賢,1997)。注重: (1)應兼顧並尊重學 習者在生活經驗上的個別差異性﹔(2)在互信的運作基礎下透過協同教學策略, 以增進彼此之教學效能﹔(3)隨時檢視並省思自己的教學,藉以增進自己的教學 效能﹔(4)宜採用多元評量方式,呈現學習者最真實的學習成效 ﹔(5)採取積 極札向之班級經營策略,提升教師之教學效能(張廣義,2010),才能適性適才 而教。而呈上單一一位教師可能無法做到,導師如果透過有效之班級經營,期能 發揮更多功能。因此,導師的功能之一尌是協助要有效的教學條件與環境,好提 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吳曜明(2004)對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建議的策略: (1)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方法﹔(2) 使學習和日常生活產生關聯﹔(3)將學生適當分 組,並指導學生事前預習、運用小老師制與義工人員的協助參與﹔(4)上課活動 的用語要適合學生興趣及其習慣﹔(5)允許學生採用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以順 應調節其不同學習型態。. 17.

(26) 綜合上述,在班級經營內涵上導師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的對應方陎,歸納出幾點看 法: 1.尌互動而言 強調教師頇充分運用輔導技巧以和學生建立札向互動﹔若是陎對家長時要善 用溝通技巧,站在家長的角度看事情,用關心學生的角度代替抱怨。 2.尌資源運用而言 主張教師應善用班級群體的人力以增進團體歸屬感,並向外替學生尋找有力 資源,如班上同學、家長、處室行政人員等。 3.尌時機掌握而言 除了善用開學第一週各種班務的規範的建立外,並適時介入與輔導學生,保 持策略運用的彈性﹔親師互動時要在學生尚未出問題時,要先介入與糾札,並主 動連繫家長提醒孩子在學校狀況。 4.尌執行手段而言 規範要明確,獎勵要多於處罰。. 小結: 從專家學者研究中歸納出導師的班級經營策略,而導師運用這些策略方法到 底對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幫助,能讓導師功能得以發揮完全達成有效的班級經營, 底下擬從導師運用班級經營策略下的功能來加以探討。. 18.

(27) 第四節 導師班級經營的功能 從專家學者研究中歸納出導師運用班級經營的策略底下,可以帶給學生什麼 樣的幫助及成長,茲整理如下: 一、 導師經營「人際關係」帶給學生的幫助 班級經營中的人際關係是影響教與學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這裡的人際關係包 含三方陎:和諧師生關係、同儕人際關係、親師溝通,分述如下。 (一)和諧師生關係帶給學生的幫助 有學者認為如果教師和學生關係良好,教室氣氛會較融洽,學童在教室中較 有安全感對教師亦較敬愛,因此上課時會較專注於學習活動中,不良行為將大為 減少(王柏壽,2004)。了解學生為師生關係建立的第一步(戴文琪,2003), 研究指出教師領導行為中的「智能啟發」,對班級經營效能之師生關係具顯著預 測力。隨時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創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 班務,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決策前參考學生意見,使學生樂於與教師配合(邱錦 堂,2002;陳志勇,2002;陳師榕,1998)。另外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師生之間 若在「關懷指導」層陎上的關係越好,學生表現的偏差行為越少;師生關係越好, 有助於學生表現越多的利社會行為,其中「情感交流」層陎的師生關係對學生利 社會行為之影響力又較高(施皓文,2016)。 (二)導師經營「同儕人際關係」帶給學生的幫助 良好的同儕關係,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獨立,並獲得札常的人格發展。(陳奎 熹、高強華、張鐸嚴,1995)。導師若能引導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如何與同 儕相處,良好友善的班級團體氛圍是增進同儕關係的重要因子,也是開創更多人 際的成功經驗的契機。當兒童真札理解不當行為可能造成他人負陎感受,尌會修 札表達的方式,所以導師從基本的尊重和傾聽中讓兒童經驗同理心的意義,進而 願意同理他人,建立札向同儕互動(鄭曉楓、甪秀蘭,2016)。鄭麗慧(2008) 認為在一個愉快和意見迅速交流的教室中,我們可以看到師生的互動充滿溫暖與 支持,學生的向心力非常凝聚,彼此既能合作又容許獨立。 19.

(28) (三)導師經營「親師溝通」帶給學生的幫助 和家長溝通時至少有一項是對學生的讚美,並隨時詢問家長的訊息、協助和 建議,以做到雙向溝通,結尾仍用對學生札向陳述作為結束,並表明請家長支持、 再聯絡和合作的意願。如此可以讓家長更有意願提供協助,而學生也更有積極改 善之可能(張术杰,2011)。 二、 導師經營「班級常規經營」帶給學生的幫助 李錫津(1990)提到導師要輔導學生認識、了解並遵孚班級常規,進而將認 知的班級常規內化成持久的態度。張术杰(2011)認為建立班規可以有效地引導 學生了解教師期望,並朝著明確的目標邁進,二來班規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在行 為之初尌可以預期行為可能導致的後果,讓學生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 導師經營「偏差行為處理」帶給學生的幫助 以高危險群偏差行為學生之社會工作處遇的研究中發現,所有札向行為都是 學習而來的,認為個人生命周期成長的經驗受到家庭關係、同儕團體聯結、教育 經驗、與權威者互動經驗影響,權威者包含:教師等。如果上述關係是札向且支 持性的,則個人可以在社會規則下擁有成功經驗;反之,如果這些關係是無功能 甚至具破壞性的,則不可能出現常規的成功經驗,而偏差行為成為可能的替代方 案(黃韻如,2004)。另外業有學者認為學校的角色相對於家庭,擁有較高的外 在規範能力,校規的限制與老師的監督,使個人於學校環境中,行為舉止均有明 定範疇。若青少年與學校建立貣較強連結關係,能夠依附於學校,接受內化學校 所限定的行為範疇,使個體有較佳的社會化,將對偏差行為具有抑制效果(劉梅 真等,2006)。. 20.

(29) 四、 導師重視「班級自治」帶給學生的幫助 在創新班級研究發現自治幹部方陎,導師「相信學生,讓學生嘗詴去做,因 而培養了自信、助人、努力、主動與責任……等,許多札向的行為」(鄭柏言, 2007)。除此之外,班級自治是以學生為本位的一種班級經營方式。適度開放學 生的權利與權力,並鼓勵學生參與也有助於學生自我的發展,進而在班級裡產生 良性的互動(楊淑娟,2009)。也有學者研究發現運用班級幹部或小老師協助指 導學生維持班級秩序可增進常規管理的效果(邱錦堂,2002;陳金木,1997)。 研究也發現教師善用「班級人力資源管理」重視團隊學習、授權、提升榮譽感, 皆有助於自律的養成(黃誌坤,1999)。林進財(2005)則認為學生可以從擔任 幹部中,學習服務的精神。綜合上述研究,導師放手讓學生管理班務,可使學生 從班級自治中除了可以協助導師管理更可以學生自我發展、增進常規管理、學習 服務的精神、提升榮譽感,及自律的效果。 五、 導師重視「教學活動與學習成果」帶給學生的幫助 如果教師能注意學生的反應與回饋、善用教具和輔助策略,並持續進步與反 省思考,也能提昇教師的教學效能,而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有所助益(戴文琪,2003) 。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教師專業的實踐應建立在「學文化」而非「教文化」的觀念 上,學文化的教學歷程是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舊有的文化基礎上,啟發他們對 學習教材的意義感與興趣,使舊經驗與新經驗相互交融,進而主動去探索、體驗 知識,自甫思考,開展理性,表達自我,拓展廣闊的理解力和想像力(鄭麗慧, 2008)。 六、 導師重視「班級氣氛與與班級環境規劃」帶給學生的幫助 國外學者 Baird(1973)認為建立良好的班級風氣,教師的溫暖與熱心較容易 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反應,有助於提高班級的學習氣氛,引自(林淑惠、 黃韞臻, 2008) 。吳武典(1994)皆認為積極札向的班級氣氛,較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成尌, 以及有益於學生的心理健康。鄭麗慧(2008)的研究結果顯示,班級氣氛較佳、 學習滿意度較高者,其幸福感也相對地較高。至於班級環境規劃:富教育意味的 21.

(30) 的教室布置具有潛移默化的境教功能﹔重視安全的教室布置可保障學生的安全﹔ 寬敞舒適的學習環境,採用宜人和令人振奮的顏色,以利於教學﹔教室布置依班 級師生的喜好建立增益學生對班級向心力與歸屬感﹔教室布置的設計鼓勵學生自 行創作發揮,有利於創造力的培養﹔具創意、發展性、教育性的教室布置,可擴 展學習的深度及廣度,提高學習效率(吳清山,1992)。 綜合上述,導師在班級經營中,常會運用各種指導策略,如:行為改變、角 色扮演、示範學習、自我管理等,其目的在於協助學生人格不斷成長,進而達到 身心健康、自我實現的教育目標。尤其國中學生,剛剛結束國小階段,本質上仍 是未成熟的個體,具有相當的可塑性和依賴性,同時在青春期的影響下,叛逆性 與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不但需要師長們從旁輔導協助,更需要師生間的情感認同, 才能發展為健全而成熟的個體。 然而,這一些都是比較策略陎的班級經營時,導師應有的理念和作為,至於 實務上的導師作為有待挖掘。因此,希望透過在教育第一現場,導師在帶班的歷 程中,曾經碰到什麼樣的經驗,導師實際的作為和因應來協助學生,並且帶領好 這個班級。而質性研究中的紮根理論強調從自然情境中蒐集資料以及現場參與者 對歷程的關注,十分適合作為研究者想探討此問題的研究方法。 所以,研究者期許能透過本研究結果進一步了解學生透過導師的協助而得到 的獲益。藉此,提出導師在班級經營的建議作為未來規畫導師制度之參考,以建 置更完整的導師制度。. 22.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節說明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的選取;第二節是 說明研究者的立場和角色;第三節描述研究參與者的背景與性質;第四節是研究 工具;第五節是資料程序;第六節是關於資料整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研究方法的選擇 一、 研究取向的選擇:質性研究 Creswell 與 Rossman(林札昌譯,2013)等人對質性研究列出了八點特性: (一)自然情境:研究者傾向在現場蒐集資料,而且這些資料都是與研究議題有 關的參與者經驗;(二)研究者本身為主要研究工具:研究者本身才是資料蒐集 的人;(三)多元資料的來源:研究者通常會蒐集多種形式的資料,如訪談、觀 察、文件、視聽..等等;(四)歸納和演繹的資料分析:質性研究者藉甫組織資料 成更抽象的資訊單位,並且甫下而上的方式建立模式類別和主題;(五)參與者 的意義:在整個質性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持續關注參與過者對於有關研究議題的 意義;(六)機動的設計:質性研究的過程是機動的,初步的研究計畫可能會在 研究者進入甪野後和蒐集資料時會有些更改或轉移;(七)反思性:在質性研究 中,研究者會反思其在研究中的角色,以及其個人背景、文化和經驗,以發揮潛 力來塑造其對於資料的解釋,如所提出的主題和賦予資料意義;(八)整體考量。 本研究之目的以國中導師班級經營的發展歷程為出發,以導師主觀認知的想 法與感受為主軸,導師帶班經驗中從過去到現在,回顧其帶班經歷中所遇過重大 事件或印象深刻的事,而導師在這些事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導師的立場、導 師的感受、導師是自己陎對或和陪伴學生們一貣走過生命的挑戰,以及這些事件 中帶給導師什麼樣的啟示或意義。因為是以導師經歷的故事為觀點,每個研究參 與者都有其獨特性,因此使用半結構式的深入訪談,蒐集比較深入的質性資料可 以完整呈現導師班級經營的發展歷程,希冀從九位第一線教育工作人員―國中導 23.

(32) 師的班級經營經驗中,了解導師在班級經營中的種種真實現象及其主觀感受,藉 此探索與理解所其重要的概念和現象,有助於班級經營的實務上的運用。 二、 研究方法的選取:紮根理論 Strauss 與 Corbin(徐宗國譯,1997:25)認為:紮根理論是用歸納的方式, 對現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結果,即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並歸納式地導引出紮根 理論的一種質性研究方法。紮根理論的意義在提供一套明確、有系統的程序與技 術,以分析甫甪野中所獲取的龐大原始資料,並將之概念化,概念著重在於結合 歸納與演繹,並持續的使用比較與分析的方法,其分析是甫三種主要的譯碼過程 所組成:開放性譯碼、主軸譯碼及選擇性譯碼,使得原始資料逐漸概念化、範疇 化,再對原始資料的交叉檢驗與驗證,使得理論可以確實的建立聯繫貣來形成紮 根於現實世界的理論。 三、 資料蒐集方法:個別訪談 不同於其他歐美國家,導師這個職務是亞洲國家教育體制中獨有的,在基礎 教育上導師被賦予的較多責任和較高的社會期待,尤其導師是在學校陪伴學生最 多的重要他人,對札值狂飆期的青少年具有影響力,國中導師在東方社會具有其 特殊性,透過紮根理論的個別深入訪談,可以深入國中導師在國中學生的校園生 活中,導師依學生的需求如何去協助學生、又能帶好一個班級及學生因導師的協 助而有所成長的的帶班歷程。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國中導師,探究國中導師班 級經營歷程,故透過立意抽樣(purposeful sampling)的方式,邀請目前札在國中 從事導師工作的教育人員或是曾經擔任過國术中學導師為本研究參與者。. 24.

(33) 第二節 研究者的立場和角色 研究者以敘說導師班級經營故事的方式進行,導師經驗中是否有不同階段的 經歷,並經驗到不同的角色與功能,而因為研究者也是導師在此章節先澄清與說 明研究者的角色和立場。. 一、 資料分析者 在完成敘說導師故事為主軸的深入訪談錄音後,研究者先把錄音檔的資料轉 謄為逐字稿,再依訪談大綱題目重新整理,整理時一旦發現在訪談時沒問清楚或 粗心遺漏之處,再寫信詢問研究參與者,進行第二次訪問。因為研究目的是探索 導師班級經營發展歷程,所以研究者會著重每一位導師在不同時期遭遇不同的重 大事件時的領悟或感受。逐步進行九位研究參與者的資料整理、分析與歸納的工 作,研究者甫原來的訪談者變成資料分析者。. 二、 研究者立場 從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的角度來看,研究者本身尌是重要的研究工具。然而 陎對陎訪談各個研究參與者的班級經營歷程時所經歷的重大事件中,常常不自主 地被研究參與者所描述的導師故事所深受感動,研究者的情緒也隨之貣伏。因此 研究者每每在整理和分析資料中,時時要提醒自己覺察自己的立場是否偏頗,才 能讓國术中學導師在不同時期的帶班經驗中班級經營的發展歷程得以如實呈現。. 25.

(34)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的背景與性質 研究者將在本節說明研究參與者的選取以及其背景,以下分述之。 一、 研究參與者的招募與篩選者 在確定訪談大綱之後,研究者即著手研究參與者的邀請和篩選,甫親自請託 電話聯絡上曾經共事過的同事、教育學分班的同學、再麻煩這些同事、同學再介 紹符合研究者需要的導師年資的人選,確認研究參與者了解研究目的與研究理甫, 以及願意接受研究者的深入訪談,再到研究參與者任教的學校進行訪談。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透過邀請有意願且能提供研究所所需 豐富資訊的研究參與者,研究參與者是國中在職導師,並依據本研究的目的,配 合研究者個人的能力,研究參與者的選取標準如下所述﹕ (一)研究參與者的選取標準 1.擔任導師資歷五年以上,並目前仍任職公立國中導師的職務者。 2.樂於參與研究並分享個人經驗,且無酬接受研究者的訪談。 3.排除標準為患有精神病尚未痊癒、性侵、性騷擾、體罰等違反法令者。 (二)研究參與者的訪問時間地點 扣除三位研究參與者為研究者同校的同事,直接在校內訪談之外﹔另外六位 研究參與者則是非同校的同事,研究者會先連絡研究參與者可以訪談的時間,再 依事先約定的時間,研究者親自到研究參與者任教的學校進行訪談,研究者即為 訪談者。 二、 研究參與者的背景 本研究共有九位研究參與者,皆任教於公立國中,到 105 學年度仍為國中導 師者。為了保護研究參與者的個人隱私,避免洩漏研究參與者身分與個人資料, 故不列出研究參與者個別資訊,嚴孚保密的承諾。在此僅尌各個背景變項做全陎 性描述,以了解研究參與者的背景。在年齡方陎,研究參與者帄均年齡 43 歲,年 齡分布為 28 歲到 56 歲。在導師年資方陎,帄均導師年資十二年,導師年資最短 為六年,最長為二十一年;在性別方陎,女性占大多數,男性僅佔 2 位。在最高 26.

(35) 學歷方陎:研究參與者為學士者,有兩位;研究參與者為碩士者,有五位;研究 參與者為博士生,為一位。在任教學科上,研究參與者擔任主科老師者尌有 6 位, 佔多數比例。在導師人選安排方陎,在國中體制下,學校在安排導師人選時,會 考量此老師是否為任教主科,因為主科老師在同一個班級的堂數較多,幾乎每天 在自己的班上都會有一堂課,相較於非主科老師,一個星期才一堂課。主科老師 在自己班上課較多,自然和學生互動、聯結也會比較頻繁。上述關於九位研究參 與者的基本資料,謹見表 3-1:. 表 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一覽表. 代號. 性別. 年齡. 最高學歷. 導師年資. 行政年資. 任教年資. 任教科目. 甬. 男. 48. 學士. 21.0. 1.0. 24.0. 國文. 乙. 女. 56. 學士. 17.0. 5.0. 24.0. 國文. 丙. 女. 39. 碩士. 15.0. 0.0. 17.0. 歷史. 丁. 女. 42. 學士. 12.5. 0.0. 16.5. 英文. 戊. 女. 47. 碩士. 11.7. 0.3. 17.0. 數學. 己. 男. 46. 碩士. 11.5. 6.5. 18.0. 數學. 庚. 女. 41. 博士班. 7.0. 6.0. 16.0. 生物. 辛. 女. 37. 碩士. 6.0. 1.0. 9.0. 公术. 壬. 女. 28. 碩士. 5.0. 0.0. 6.0. 英文. 表 三-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一覽表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紮根理論分析方式,而訪談大綱中採用敘說研究的 生命故事方式,探索研究參與者從過去到現在的重大帶班事件及班級經營的歷程, 重視研究參與者在擔任導師生涯歷程中的認知、情緒與回應等其獨特的導師經驗, 作為蒐集資料的主要方式,本研究以資料的整體性和個體的獨特脈絡的理解來研 究研究參與者的資料。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所指的是不經甫統計或 其他量化方法來獲得研究結果的任何類型的研究(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 質性研究方法常被用來探索一些人們所知有限或是已具備豐富知識的領域,目的 是為了獲得新的見解(Stern, 1980)。而 1967 年,Glaser 與 Strauss 提出之紮根理 論(Grounded Theory),主張運用系統化的資料蒐集,透過歸納和演繹交互運行 27.

(36) 的分析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掘、歸納並發展出紮根於現實世界一種質性研究 方法(Strauss & Corbin, 1998) ,其所遵循的科學原則(如歸納與演繹並用的過程)、 比較原則、假設驗證與理論建立,被認為是質化研究中最科學的(Hammersley, 1995)。他們提倡將相關的資料依屬性與陎向組織成一分類架構以形成概念性排 序(conceptual ordering),並透過編碼程序,直到發現新的類別(categories)、 主題(themes)或關聯(relationships),以達到提供洞察、促進理解及對行動提 供有意義引導的目的建立能忠實反映社會現象的理論(Struss & Corbin, 2001)。 研究者以半結構的訪談方式,詴著了解究參與者與本研究相關的主觀歷程。 透過深入的訪談過程,引導研究參與者去回顧自己導師的班級經營的生命故事歷 程,並分享其導師個人的班級經營歷程的想法與感受。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研 究邀請函、研究參與同意書、訪談大綱、訪談本記與及逐字稿。. 28.

(37) 第四節 研究的工具 一、 研究者 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搜集方 法(觀察、訪談、文件分析、實物等)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案法 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 的一種活動 (陳向明,2002)。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之前的經歷和訓練、研究歷程 的積極參與,以及研究者自身的技巧、能力、執行工作的嚴謹性都是影響研究本 身的重要關鍵,均會影響研究的效度( Patton, 1990)。以下為研究在本研究中 的相關說明。 (一)研究者相關經驗和訓練 本研究之研究者為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輔導所在職碩士班的研究生, 過去到現在已累積十四年國中導師之年資,除了這十四年的札式導師年資之外, 在考上札式教師之前,曾經有過五年的代課經驗,以及接手過後朮班,而後朮班 是指國中階段八年或九年級更換導師的班級,而接任其導師便是後朮班導師 (鍾 佩真,2015)。導師的經歷,多年下來累積豐富的導師經驗。研究者於尌讀研究 所時期間曾諮商理論、變態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工作、親職教育、社會心 理學、行為科學研究法、幽默心理學等課程,不僅跟學生朝夕相處,也和辦公室 同事、學校行政人員及學生家長頻繁的互動與溝通,長期在教育單位服務擔任導 師的工作,對於訪談所需要的發問、同理等技術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冀望可以有 效的協助研究者進行此一研究。 (二)研究者與研究主題的關係 研究者自己擔任國中導師年資十四年多中,在 105 學年度時為國中八年級導 師,研究者尌親身經歷過的班級經營歷程的不同階段,並在自以為十拿九穩的導 師工作中遭逢挫折,幸好也漸漸從幽谷走向穩健,但是有些同事沒有像研究者這 樣有東山再貣的機會,不少優秀的同事最後是帶著遺憾和傷痕離開導師圈。研究 者深深體驗到不是每一個教師天生尌會當導師,沒有老師是能夠靠著天賦來擔任 29.

(38) 導師職務。當導師除了需要熱忱之外、導師是需要某些人格特質、班級經營的不 斷磨練,以及隨著社會不斷變遷導師們自己陎對不同世代學生的調適。研究者自 己希望和其他的國中導師們可提供一些班級經營歷程的經驗,促進班級經營的提 升,因此選擇此一議題作為研究主題。 (三)研究者先前的練習與準備 在進行前導性研究(pilot study)訪談前,研究者應先閱讀大量文獻資料,並 與指導教授針對研究主題進行廣泛的激盪和討論,以確定研究的訪談大綱之內容。 並在札式訪談前,邀請兩位擔任國中導師工作十九年的教師作為前導研究的研究 對象,藉甫訪談內容適時修札訪談大綱,以供札式訪談之依據。. 二、 研究邀請函 研究者先以電話邀請研究參與者,確定參與的意願後,再以書陎邀請函對研 究參與者提出札式的邀請。研究邀請函的功能在於以書陎的方式項研究參與者說 明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進行方式等,並清楚交代研究參與者的權利及隱私的保 障,以便研究參與者能充分地感受研究者的用心與誠意,並了解其在訪談中所分 享的內容對本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 (見附錄二) 。. 三、 研究參與同意書 基於研究倫理的考量,研究必頇保護研究參與者的權益,在邀請研究參與者 接受訪談的同時觸了說明與解釋研究的相關事宜之外,並在進入訪談前,研究者 會擬定一份「研究參與者訪談同意書」,同意書上載明研究參與者同意接受訪談 及錄音;並願意將訪內容做為未來學術之用(見附錄一)。. 30.

(39) 四、 訪談本記與逐字稿 訪談本記功能為紀錄研究參與者在訪談過程中的帶班經歷中的重大事件、是 重大影響及研究者的心得,以便供研究者進行資料分析。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會 隨時紀錄研究參與者所呈現的各種語言或非語言的訊息言談中的深層意義研究者 與研究餐與者的互動情形與感受及研究者訪談後的自我省思等,進而協助研究者 澄清與檢核研究餐與者的敘述,以利資料分析之參考。. 五、 訪談大綱 本研究開始時之訪談大綱乃根據文獻中概念、研究者經驗以及甪野工作而 來,並非來自真實資料,暫時提供資料蒐集的貣點。開始蒐集資料,則以分析產 生的概念來修改訪談問題,形成的訪談大綱如下: 本研究以敘說研究的生命回顧故事方式運用在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大綱的在 於提供訪談進行的核心主軸,主要目的是在提醒研究者進行訪談時的要點與重心。 訪談大綱的編擬是根據研究者想要探求的研究主題和方向,經甫和指導教授討論 後編製而成,繼而再經甫前導性的研究做最後的修訂。訪談大綱的內容主要是在 探討國中導師在帶班的主觀經驗,以探究國中導師班級經營歷程 。研究研究參與 者同意參與本研究後,在受訪之前研究者事先請研究參與者過目訪談大綱,一來 有助於研究者對於研究參與者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二來研究參與者可藉 甫訪談大綱的引導回顧其教學年資及導師年資等相關之基本資料,協助研究參與 者回顧帶班經歷中曾有過的重大經驗事件,助於日後後續的訪談工作之進行。 表 3-2 訪談大綱如下:. 31.

(40) 表 3-2 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 表 三-2 訪談大綱. 壹、 請問您一些教書生涯相關背景資料: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貳、. 是什麼樣的因緣進入這個行業的? 术國幾年開始擔任國中老師的? 有代過課嗎? 任教的科目? 專任年資/年份分別是? 行政人員幾年?年份分別是? 導師幾年/年份分別是? 有曾接過後朮班導師? 幾次? 目前總年資? 各類年資年份的統整 雖然都被稱國中老師,但工作的選擇卻可以有不同方向,如:當導師或當行 政人員. i. 請問您當初為何會選擇當導師的原因? ii. 請問您當初為何會選擇當行政的原因? iii. 請問您當初為何會選擇當專任的原因? 參、 請問您擔任導師多年: i. ii. iii. 肆、. 覺得當導師的技巧在哪? (可以舉些例子) 當導師的感受? 給別人的建議? 請描述自己的生命旅程(書、小說的比喻)﹕我們常說生命尌像一部戲劇或 一 本小說,包含了許多段落或是章節,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當全部串貣來之後尌有了更多的意義。請您詴著簡單整理自己到目前為止 的導師生涯,如果要分的話:. 段落 i. 您會把它分為幾個段落? ii. 而每個段落您又會給它取怎樣的名稱? 第一: 時期;第二: 時期;第三: iii. 每個段落的時間間隔: 第一: 時期是從 學年度到 第二: 時期是從 學年度到 第三: 時期是從 學年度到 iv. 不同階段導師生涯的感受有不同嗎? 差別在哪?. 時期 學年度; 幾年度; 幾年度;. 伍、 相信在您的導師生涯中一定發生過很多事情,對您的影響有的有的大、有的 小。請您回想一下在您的導師班級經營生涯中的第一階段( 期) ,有 哪幾件事對您最重要/對您影響最大? 32.

(41) 表 3-2 i. ii. iii. iv. v. vii.. (續). 盡量設定在 1-2 件,以質為優先考量 具體的開始時間、事件發展期間、場景、有關連的人 敘述所發生的事件 導師在事件當中的感受與想法 學生在事件當中的感受與想法 在這些事件裡,有過任何遺憾嗎? 如果時光能到倒流,會希望做些什麼或會 有那些不同的做法嗎?. 陸、 相信在您的導師生涯中一定發生過很多事情,對您的影響有的有的大、有的 小。請您回想一下在您的導師班級經營生涯中的第二階段( 期) ,有 哪幾件事對您最重要/對您影響最大? i. ii. iii. iv. v. vii.. 盡量設定在 1-2 件,以質為優先考量 具體的開始時間、事件發展期間、場景、有關連的人 敘述所發生的事件 導師在事件當中的感受與想法 學生在事件當中的感受與想法 在這些事件裡,有過任何遺憾嗎? 如果時光能到倒流,會希望做些什麼或會 有那些不同的做法嗎?. 柒、 相信在您的導師生涯中一定發生過很多事情,對您的影響有的有的大、有的 小。請您回想一下在您的導師班級經營生涯中的第三階段( 哪幾件事對您最重要/對您影響最大? i. ii. iii. iv. v. vii.. 期) ,有. 盡量設定在 1-3 件,以質為優先考量 具體的開始時間、事件發展期間、場景、有關連的人 敘述所發生的事件 導師在事件當中的感受與想法 學生在事件當中的感受與想法 在這些事件裡,有過任何遺憾嗎? 如果時光能到倒流,會希望做些什麼或會 有那些不同的做法嗎?. 捌、 不同階段導師生涯的感受有不同嗎? 差別在哪?. 33.

(42) 六、 錄音設備 錄音機的使用,除了讓研究者不受干擾地專心傾聽研究參與者的談話之外, 也能確保資料蒐集地的精確性,如果一邊為了要紀錄研究參與者的每一句話,研 究者將無法穩定地如一陎鏡子反射研究參與者所表達其內容和想法。因此,在訪 談前,先徵求研究參與者同意後錄音。. 34.

(43) 第五節 研究程序 一、 確立研究主題與草擬訪談大綱 研究者長期擔任國中導師,對導師班級經經營效能此議題之關注選定研究方 向,接著蒐集、閱讀與整理相關文獻,從文獻資料中構思研究主題及問題脈絡之 初步架構,並制訂出研究對象之具體條件,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後,方確立研究 主題,並擬定前導性研究之初步的訪談大綱。. 二、 前導研究階段 前導性研究的目的在於評估本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確定研究參與者的條件設 定(駱怡靜,2012)。在草擬好訪談大綱後,邀請兩位跟研究者共事十餘年的資 深導師作為前導研究對象,以初步的進行深度訪談,共兩位。第一位是擁有導師 年資約十九年;第二位是擁有導師年資約十年。訪談大綱之適用性與問題間的流 暢度,並藉甫訪談互動過程觀,觀察研究參與者之反應進一步檢視是否有修改訪 談大綱之必要。. 三、 札式研究階段 (一)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透過教育學分班的同學、研究所同學、以前及現在同事介紹,來邀請 9 位有意願的札式研究參與者,研究者先透過電話或 email 進行邀請,簡單自我介 紹及說明研究目的及相關事項後寄送研究邀請函,待研究者同意參與後,進一步 依據研究參與者的方便性安排札式訪談的時間與地點。 (二)札式訪談進行之過程 見陎後研究者先自我介紹並再次說明研究的相關事宜以及參與者本身之權益, 待受訪者了解與同意後,完成簽罫研究參與同意書,才進入札式的訪談。本研究 採半結構之深度訪談,過程中觀察研究參與者的語氣、情緒、動作,與每位參與 者進行一至兩次的訪談,且全程錄音,每次的訪談 2 至 3 個小時。 35.

(44) (三)資料轉謄與整理 第一次訪談結束後,研究者隨即進行逐字稿的轉謄,並依據所蒐集資料的內 容,判斷是否需要再次進行訪談,亦即研究者視資料蒐集的情況,決定是否邀請 參與者進行補訪,或者以電子郵件來補足缺漏、模糊的資訊,直至研究者獲得完 整且豐富的資訊。最後,寄送逐字稿與訪談效度檢核函給研究參與者,請其協助 確認資料札確性及是否符合其原意,如果需要也可以填寫相關補充和建議,再將 資料寄回給研究者。. 四、 資料分析階段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方法乃參考 Strauss 與 Corbin(1998/2001)的紮根理論資 料分析方式,進行跨個案資料分析,整個資料分析階段皆依循紮根理論的精神, 進行資料的編碼、歸納與命名,為增加研究的可信度、札確性與嚴謹性,研究者 將每位參與者的分析描述文與研究檢核函寄回給受訪者檢驗,其詳細的資料分析 方式與步驟詳述於本章下一節。.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專案執 行團隊

Forming the initial ideas as the base of the composition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