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現況暨開放陸生來台政策評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現況暨開放陸生來台政策評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8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治. 政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現況暨開放陸生來台政策評析 大. 立. ‧ 國. 學. Mainland Exchang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aiwan Open Policy in Allowing Mainland Students Study in. ‧. Taiwan Universities. n. er. io. sit. y. Nat. al. C h 姜齡媖 U n i engchi. v. Ling-Ying Chiang 指導教授:陳小紅 博士 Advisor: Hsiao-Hung Chen, Ph.D. 中華民國一百年八月 August, 2011.

(2) 謝. 辭. 終於,碩士生涯即將劃下句點。這份論文能夠完成,除了感謝學校系所提供 的豐富資源外,還要感謝許多人。 首先,由衷地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陳小紅老師,很幸運能成為老師的指導學 生,在渾沌、焦慮時,老師給我最大的安定力量。謝謝您耐心傾聽我天馬行空的 「想法」,幫助我在雜亂無章的思緒中抽絲剝繭,勾勒出具體的問題意識和研究 架構。謝謝您關心我大大小小的情緒起伏,當我對自己缺乏信心時,您總是不吝 於肯定我的努力,鼓勵我繼續寫作下去。除了學術上的指導之外,謝謝您願意在 忙得焦頭爛額之時仍不時關心學生生活上的大小變化,分享許多在待人處事上寶. 政 治 大 料、正式中英文書信撰寫、使用英語在講台上教學、擔任講座招待、前往歐洲參 立 貴的人生經驗。謝謝您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歷練機會,如正確有效地蒐集文獻資. ‧ 國. 學. 訪等等,這些經驗無形中開拓了我的視野和應變能力,在我進入田野訪談時產生 極大的助益。. ‧. 也特別謝謝我的口試委員:秦夢群老師和龐建國老師。兩位老師認真嚴謹的 作學態度,以及對於學術研究的熱忱帶給我許多啟發。謝謝秦夢群老師關於教育. Nat. sit. y. 議題的精闢評論,以及在學術寫作及研究方法上的指導,協助我釐清並具體化論. er. io. 文的核心議題。謝謝龐建國老師在全球化、發展理論方面的指引,幫助我我能進. al. v i n Ch 謝謝我的受訪者們,謝謝你們願意給予陌生的我一個機會認識你們。你們友 engchi U n. 一步將理論與現象結合,勾勒出更清晰的研究架構。. 善而慷慨的經驗分享、熱心的回應與社會網絡引介,讓我在探索所要研究的現象 時少繞了好幾個彎。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在一個人追趕客運和火車的去程 時,忐忑、緊張、興奮的心情充斥著我的心胸,但在回程的路上,從你們身上看 到的積極、樂觀、努力的正面能量,一個個看似輕描淡寫的精彩故事填滿我的腦 海,讓我覺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真的很謝謝所有幫助過我的陸生朋友,從你們 的身上看到對未來美好的想像與憧憬,以及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韌性與勇氣。 感謝論文寫作期間給予我情感及學問上支持的同學與朋友。謝謝研究所階段 幫助過我的學長姐:江浩學長、佩璇學姐、順楠學長、紫婷學姐、毓澤學長,謝 謝你們分享如何作學問、做摘要、思考與討論問題的技巧與心得,也謝謝所有曾 一起參與討論讀書會的同學及學弟妹,除了學術討論之外,在這些過程中我更學 I.

(3) 到如何面對與理解自己,帶給我許多成長,真的謝謝你們。謝謝研究所一起修課 打拼的同學們:謝謝宛君和瑋葶,在碩士生涯能結交到意氣相投的好友是我最幸 運的事。謝謝博群、欣吟、紹良、國豪、鎧璋、亮言、立恆、晟瑋、人傑、上 嘉、淑鳳、昱如、雷娜。那些為了統計作業而徹夜未眠的夜,以及課堂上熱烈討 論而迸裂的火花,都是我碩士生涯回憶中最美好的一部份。特別感謝小芳、子壹 與正強,在你們面前才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和你們在一起聊天與旅行 的時光是我寫作時最重要的養分。謝謝瑋婷、如珺、盈婷,早一步成為研究生的 你們是我最大的靠山。謝謝玟儀、雨涵、思齊、佳伶,和聰明又真誠的你們共享 的聊天時光給我許多刺激與鼓勵。感謝高中姐妹淘們:謝謝惠婷,相隔十年再一. 治 政 大 此互相扶持是那麼可貴。謝謝亞臻,每一次的相聚都帶給我繼續往前的能量。謝 立 謝佩芷、芷吟、家韻、鼎琦、詠晴、孟樺、怡君,儘管我們在不同的社會位置, 起讀書拼論文當戰友的經歷彌足珍貴。謝謝景雯,雖然妳身在美國但我們卻能彼. ‧ 國. 學. 但都心繫彼此,共同努力。另外,謝謝泓文,謝謝你時常提供適時的協助,讓我 免於一個人流落異鄉的窘境。. ‧. n. al. er. io. sit. y. Nat. 最後,謹以此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父母、兄弟與家人們。. Ch. engchi. II. i n U. v. 姜齡媖 2011/08/29.

(4) 摘. 要. 在台灣內部產、官、學界對於「開放陸生來台」議題,於政治、經濟、教育 層面產生諸多正反討論之際,本研究深度訪談 40 位大陸地區交換學生,試圖由 政策實施對象瞭解大陸地區交換學生在台現況、釐清大陸地區學生來台攻讀大專 院校學位之意願以及檢視開放陸生來台政策內容。 過往涉及大陸學歷認證與開放陸生來台政策的相關文獻,多將研究主題著重 於探討兩岸關係,如權力、政治菁英、意識型態等影響政策制定過程的決定因 素。本研究則以「全球化」、「知識經濟」與「軟實力」的概念探討「開放陸生 來台」政策,本研究焦點置於全球競爭時代中,吸收一流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的. 政 治 大 本研究針對受訪者的人口特徵、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動機、大陸地區交換 立. 重要性。. ‧ 國. 學. 學生在台現況、大陸地區學生來台就學意願進行分析,從受訪者對開放陸生來台 政策之相關反應,整理歸納台灣吸引大陸地區學生來台攻讀高等教育學位之主要. ‧. 優勢,並預測台灣可能吸收之大陸學生類型。. 根據主要研究發現,本研究之具體政策建議如下:1. 以香港、新加坡招收陸. Nat. sit. y. 生政策為借鏡,放寬相關限制。2. 政府應投注更多資金與優惠政策協助各大專院. al. er. io. 校建立良好口碑,前往大陸地區進行「針對性、目的性」宣傳。3. 政府應對大陸. v. n. 地區學生展開大規模調查研究,瞭解其需求以作調整改進。4. 政府機關應培養兩 岸優秀談判人才。. Ch. engchi. i n U. 在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部分,應針對第一波來台留學之大陸地區學生進行後 續追蹤研究,向大陸高校學生進行來台攻讀學位之意願調查,並針對亞太地區的 招收陸生留學政策做更詳盡的比較分析,以期對開放陸生來台政策的施行進行有 效之相關配套措施規劃,提升大陸地區學生來台就學意願,達到兩岸雙贏局面。. 關鍵字:大陸地區交換學生、陸生來台、全球化、軟實力、國家競爭力. III.

(5) Abstract Under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ttracting talents to improv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dapting to globalization,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soft power,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 1 ) What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inland exchange students in Taiwan? (2) What a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mainland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gain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in Taiwan? (3) How mainland exchange students subjectively interpret the open policy in allowing mainland students study in Taiwan universitie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policy making, this research tries to deduce the motivations and willingness of mainland students moving to Taiwan for higher education. Since no registered mainland students gained academic degree in Taiwan, the author interviewed and discussed with 40 mainland exchange students to identify Taiwan’s attractiveness and advantages compared to other opponents, such as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in the Greater China Area..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The main research findings are: (1)The aspiration to go abroad, the limited opportunity to cross border, the convenience of using the same language, the attraction of Taiwan culture and the tough restriction to access Taiwan are the five main reasons why mainland exchange students choose Taiwan to visit. (2) Different degree of competitive pressure on students makes the distinct higher education circumstance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3) The advantageous overseas diploma, the convenience of using the same language, the lower learning cost, the higher level of academic standards and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fter ECFA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ttract mainland students gaining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in Taiwan.. er. io. sit. y. Nat.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policy advices are the followings: ( 1) Learn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from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nd the rules and consider further relaxation of the policy. (2)Inject more money into making more propaganda for Taiwan’s universities. (3) Undertake largescal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o gathe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ines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tudy in Taiwan. (4) Train excellent negotiator in coordinating crossstrait affairs.. n. al. Ch. engchi. i n U. v. Key words: mainland students in Taiwan, mainland exchange student, globalization, soft power,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V.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研究目的 .................................................................................................. 2 三、研究問題 .................................................................................................. 3 四、問題意識 .................................................................................................. 3 五、研究方法 .................................................................................................. 5 六、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 10 第二節 主要名詞釋義.......................................................................................... 12 第二章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比較 ................................................................................... 15 第一節 台灣高等教育現況.................................................................................. 15 第二節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現況.......................................................................... 24 第三節 開放陸生來台政策回顧與實施現況...................................................... 28 一、大陸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 .................................................................... 28 二、開放陸生來台 ........................................................................................ 30 三、大陸學生來台現況 ................................................................................ 33 四、 大陸地區學生來台就學意願................................................................ 38 第三章 文獻回顧 ......................................................................................................... 47 第一節 全球化 ...................................................................................................... 47 第二節 知識經濟 ................................................................................................... 51 第三節 軟實力 ...................................................................................................... 56 第四章 訪談資料內容分析........................................................................................... 66 第一節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動機 ................................................................... 72 一、「出境」的嚮往 .................................................................................... 73 二、「有限」的跨界機會 ............................................................................ 75 三、語言的便利性 ........................................................................................ 78 四、「台灣」的吸引力 ................................................................................ 79 五、難以進入的特殊限制性 ........................................................................ 81 第二節 兩岸差異 ................................................................................................... 82 一、整體台灣印象衝擊 ................................................................................ 82 二、兩岸學業生活差異 ................................................................................ 84 第三節 大陸學生來台攻讀大專院校學位就學意願 ......................................... 94 一、海外文憑在就業市場上較具競爭力 .................................................... 94 二、語言的便利性 ...................................................................................... 100 三、較低的學習成本 .................................................................................. 101 四、較具優勢的學術專業水平 .................................................................. 104 五、兩岸經貿交流後的就業機會 .............................................................. 106 第四節 大陸地區學生對開放陸生來台政策的看法 ......................................... 108 一、受訪者對開放陸生來台政策之相關反應 .......................................... 108 二、大陸地區學生對開放陸生來台政策首波實施情況之相關反應 ...... 115 第五節 香港、新加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政策比較 .......................................... 12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7) 一、香港招收大陸學生相關政策 .............................................................. 127 二、新加坡招收大陸學生相關政策 .......................................................... 134 第六節 小結 ......................................................................................................... 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149 第二節 政策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 155 一、討論 ...................................................................................................... 155 二、具體政策建議 ...................................................................................... 160 三、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 162 參考文獻 ...................................................................................................................... 164 附錄一、訪談大綱 ...................................................................................... 170 附錄二、大陸地區重點高校一覽表 .......................................................... 17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表次 表 1-1 本研究訪談樣本架構一覽 ................................................................................... 7 表 2-1 大學校院新生錄取人數及錄取率 ..................................................................... 16 表 2-2 大專校院校數統計 ............................................................................................. 17 表 2-3 近年大專校院招生人數及註冊率 ..................................................................... 18 表 2-4 近年大專院校缺額校系(組)名額一覽表 ..................................................... 20 表 2-5 97 學年度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缺額最多前三所大學 ....................................... 21 表 2-6 98 學年度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缺額最多前三所大學 ....................................... 23 表 2-7 中國大陸全國歷年普通高等學校校數、招生數、在校學生數、畢業生數 . 26 表 2-8 2009 年陸生超過 30 人之學校 .......................................................................... 34 表 2-9 國立政治大學歷年大陸交換短期研修生概況表 ............................................. 36 表 2-10 2010 年下半年陸生超過 30 人之學校 ............................................................ 37 表 2-11 中國大陸歷年留學生人數暨 GDP 變化 .......................................................... 38 表 2-12 大陸學歷延宕因素之文獻 ............................................................................... 42 表 2-13 大陸學生訪談資料整理歸納表 ....................................................................... 44 表 3-1 全球化的概念化:三種趨勢 ............................................................................. 48 表 3-2 知識經濟定義 ..................................................................................................... 51 表 3-3 大中華地區國際競爭力排名一覽表 ................................................................. 53 表 3-4 兩岸現行大學卓越政策之比較 ......................................................................... 55 表 3-5 奈伊對「權力(power)」的解釋 ................................................................... 57 表 3-6 權力的三種類型 ................................................................................................. 58 表 3-7 馬英九總統近年參與活動發言談及有關軟實力 ............................................. 61 表 3-8 台灣與中國大陸軟實力比較表 ......................................................................... 64 表 4-1 本研究受訪者基本資料統計一覽 ..................................................................... 68 表 4-2 台灣大學校院碩、博士班招收大陸地區學生招生學校及招生名額表(2011) .............................................................................................................. 116 表 4-3 大陸沿海六省市經濟發展情況(2010) ....................................................... 122 表 4-4 核准至大陸地區沿海六省市投資歷年累積金額 ........................................... 124 表 4-5 大陸投資分區統計表(1952/01~2011/04) ................................................... 126 表 4-6 1998 年後香港各大學招收中國大陸學生數分析表 ...................................... 128 表 4-7 台港兩地招收大陸地區學生政策比較 ........................................................... 131 表 4-8 新加坡就業狀況及年增長率 (依居住情況區分) ...................................... 136 表 4-8 新加坡就業狀況及年增長率 (依居住情況區分) ...................................... 136 表 4-9 新加坡就業狀況及年增長率 (依居住情況及產業部門區分) .................. 137 表 5-1 2011 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狀況 .......................................................................... 155 表 5-2 2011 招收大陸地碩、博士生狀況 .................................................................. 156 表 5-3 陸生報考 Top 10 公立大學一覽 ...................................................................... 157 表 5-4 陸生錄取 Top 7 私立大學一覽 ........................................................................ 15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9) 圖次 圖 1-1 本研究訪談樣本架構一覽 ................................................................................... 8 圖 1-2 研究架構 ............................................................................................................. 10 圖 1-3 研究流程 ............................................................................................................. 11 圖 2-1 近年大專院校缺額校系暨名額統計 ................................................................. 19 圖 2-2 大陸地區學生來台研修總人數 ......................................................................... 33 圖 3-1 相互依存的不對稱性 ......................................................................................... 5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和目的. 一、研究動機 進入田野前測的第一天,討論到對台灣開放陸生來台政策「三限六不」 的規定時,來自西安的大陸學妹 H 滿腹疑惑地問我:「為什麼啊?我聽 台灣老師上課的時候說,好像甚至連談戀愛都想要限制?為什麼要有一 大堆限制啊?為什麼感覺台灣好像很害怕的樣子?好像覺得自己很弱、 很害怕競爭?我們印象中的台灣是一個很發達的地方啊,這到底是為什. 政 治 大. 麼啊?」她睜大眼睛望著我,一瞬間,我啞口無言,訪談出現幾秒鐘的. 立. 空白。. ‧ 國. 學. 摘自 20100618 田野筆記. ‧. 2010 年六月中開始,透過 A 教授的協助和自己的社會網絡,筆者進入 C 大 學進行田野訪談前測。對於能夠接觸到「神秘」的大陸學生,緊張的情緒遠大於. y. Nat. sit. 好奇和興奮。筆者平時很少和台灣同學們公開談論政治話題,對於兩岸特殊的政. n. al. er. io. 治關係一直下意識地在訪談過程中輕輕帶過,試著將開放陸生來台政策「單純. v. 化」,但沒想到訪談的第一天就必須面臨詮釋兩岸政治局面的情境。. Ch. engchi. i n U. 如同田野筆記所述,同樣的疑惑在接下來的訪談過程中頻頻出現,台灣內部 對開放陸生來台的正反討論,本研究從政治、經濟與教育層面歸納如下:. 第一,就兩岸政局而言,贊成開放陸生來台者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後,藉由青 年學子間的交流,能加深兩岸和平共識,對兩岸政局穩定有所助益。反對陸生來 台者則認為,來台陸生懷抱「大中國」民族主義思維,在文化衝擊的情況下,將 造成社會問題與不安。. 第二,就經濟利益而言,贊成開放陸生來台者認為,開放陸生來台有助於提 升台灣競爭力,吸納優秀人才,推動台灣產業轉型;另一方面,反對開放陸生來 1.

(11) 台的群體則認為開放陸生來台會對國內既有的高等教育資源產生稀釋,並對國內 就業市場產生負面衝擊。. 第三,就教育政策目標而言,贊成開放陸生來台者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可減 緩台灣少子化造成的大專院校生員不足問題,並促進兩岸學子交流,使台灣學生 提高競爭意識。反對開放陸生來台者認為,政策配套措施不足,在既有政策規劃 下,難以解決台灣私立大學招生人數不足問題,反而吸收到大陸後段班學生,拉 低台灣教育水平。. 政 治 大.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就此展開:. 立. 首先,在台灣內部產、官、學界為了「開放陸生來台」產生諸多正反爭議之. ‧ 國. 學. 時,作為此政策的主要實施對象,「大陸地區學生」在台灣社會中,作為一個特 殊的群體,究竟它的「特別」之處何在?. ‧. y. Nat. 第二,在兩岸社會結構與歷史發展所形成的特殊脈絡下,「大陸地區學生」. n. al. er. io. 意願為何?. sit. 對於「開放陸生來台」的主觀詮釋與理解為何?大陸地區學生的來台動機與就學.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在全球競爭時代中,促進台灣整體競爭力的發展前提下,檢視「開放 陸生來台」政策內容,台灣吸引大陸地區學生的主要優勢與可能來台攻讀大專院 校學位之大陸地區學生類型為何?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瞭解大陸地區交換學生在台現況 (二)釐清未來大陸地區學生來台攻讀高等教育學位之就讀意願 (三)探討台灣開放陸生來台政策與未來陸生來台就讀之配適度. 2.

(12) 三、研究問題 基於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回答問題如下: (一)大陸地區交換學生選擇來台進行短期研修之動機為何?來台後,對兩岸高 等教育環境之差異、優劣評析為何?當前大陸地區交換學生在台現況為 何? (二)從大陸地區交換學生的觀點,未來傾向於來台攻讀高等教育學位之大陸學 生為何種類型?主要影響因素為何? (三)從大陸地區交換學生的觀點,瞭解大陸地區學生對於台灣開放陸生政策的. 政 治 大. 反應為何?台灣開放陸生來台政策是否能如期吸引優秀陸生?. 立. 四、問題意識. ‧ 國. 學. 中國大陸為目前世界上最大且增長率最快的留學生出口國,根據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2006 年世界教育數據彙編》統計,截至 2004 年,全球出國留學生共有. ‧. 250 萬人,其中西歐國家佔 17%,南亞和西亞地區佔 8%,但中國一地就佔了 14%,達 35 萬人,居全球之冠,全世界幾乎每 7 個外國留學生中就有 1 個中國學. y. Nat. sit. 生。 1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於 1981 年首次有限度開放自費留學,隨著經濟起. n. al. er. io. 飛,在連續多年高速經濟發展下,國民收入大幅提高,可負擔自費留學的家庭數. i n U. v. 目快速增長,1993 年完全開放自費留學後,自費留學比例大幅超越公派留學生人. Ch. engchi. 數,從 1978 年至 2009 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逾 160 萬人。2009 年中國大 陸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 22.93 萬人,增加 4.95 萬人,年增長率高達 27.5%。其中 國家公派 1.20 萬人、單位公派 0.72 萬人,自費留學 21.01 萬人2,自費留學者占 出國留學人員總數比例為 91.63%,高達九成以上!根據中國權威機構預測,2010 年中國大陸自費留學人數可能增長 30%,達到創紀錄的 27 萬人,留學生總量也 將接近 30 萬人。3. 1. 李慎明,2007,2007 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2009 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 3. 朱峰, 2010,「日媒:中國留學事業遠超日本,或致日國際人脈缺失」,中國新聞網, 7 月 26 日,留學生活版,取自 http://61.135.142.213:89/gate/big5/www.chinanews.com/lxsh/2010/0726/2424390.shtml。 3.

(13) 過去台灣曾經創造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除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 要的推動角色外,創造經濟奇蹟的主要因素是倚賴台灣豐沛的「人力資源」。人 力資源是促進台灣產業結構提升與轉型的主要因素,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 力的根本。近年來,在全球化、少子化的影響下,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各國爭取優 秀人才的主要目標,隨著二次政黨輪替、兩岸關係緩和,延宕多年的開放陸生來 台、承認大陸學歷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過往涉及大陸學歷認證與開放陸生來台政策的研究,相關文獻多將研究主題 著重於探討兩岸關係,如權力、政治菁英、意識型態等影響政策制定過程的決定 因素。本研究試圖將陸生來台議題提升至更寬廣的層面,不侷限於台灣和兩岸的. 治 政 大 爭的時代中,人才流動的現象與吸收一流人才的重要性。 立 對照香港、新加坡招收優秀陸生的策略,本研究發現台灣的開放陸生來台政 層次,而是將它放在「全球一體化」、「區域一體化」的脈絡下,討論在全球競. ‧ 國. 學. 策在立法過程中,受到政治因素影響,基於兩岸特殊情勢及社會輿論壓力,在政 策內容與施行細則上設置諸多限制,與吸引一流人才以提升台灣競爭力的原意相. ‧. 違背,導致評估開放陸生來台政策時,亦無法單純以「全球化」理論加以分析。. sit. y. Nat. 因此,除了全球化理論的分析之外,本研究欲加入奈伊的「軟實力」概念,. io. er. 擺脫過往研究兩岸關係的慣用架構,以新的理論概念切入,檢視大陸地區學生來 台就學意願,詮釋台灣吸引陸生的優勢,補充過往大陸學歷認證與開放陸生來台. n. al. Ch. i n U. v. 相關文獻之不足。本研究預期當陸生來台不再以求學為主要目的,而是結合個人. engchi. 生涯規劃和未來就業取向作出最佳理性選擇時,台灣的「民主、自由」和「友 善、熱情、富人情味」等軟實力將輔助留學政策,成為吸引陸生來台的主要原 因。. 4.

(14)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嘗試以初級資料分析及次級資料的蒐集,以回答上述發展出之三項主 要研究問題。就次級資料蒐集部分,本研究採歷史文獻分析,可分為「新聞剪報 蒐集」與「政府文獻」兩部分。除了從次級資料中判讀陸生來台因素之外,為了 更細緻地瞭解大陸學生在台現況與評估來台攻讀高等教育學位的陸生類型,則須 仰賴深入訪談的結果。 (一)次級資料蒐集 1. 新聞報導. 政 治 大 留學生、大陸交換生、大陸學籍、大陸學歷、大陸高等院校等關鍵字作為詞彙進 立. 利用「聯合知識庫」來進行新聞剪報的蒐集。以陸生來台、大陸學生、大陸. 行搜尋,建立自 1989 年至 2011 年的相關新聞事件資料庫。此一資料庫有助於瞭. ‧ 國. 學. 解大陸學生在台灣社會的一般論述,整理出大陸學生在不同時間點如何被一般大. ‧. 眾認識並定位,並對於大陸學歷認證和開放陸生來台的政策發展歷程有較為直觀 的瞭解。由此整理出各個時間點,官方及民間不同行動者在大陸學生來台歷程中. Nat. sit er. io. 何。. y. 所發揮的作用,包括不同政黨、不同政體上,對於陸生來台的官方和民間態度為. al. v i n Ch 考工具。透過各關鍵日期(如法案通過、招生委員會成立、簡章發布)搜尋網路 engchi U n. 除此之外,即時網路新聞、政府新聞稿也是瞭解陸生來台議題走向的主要參. 即時新聞,不僅有助於掌握最新發展情況,也可從兩岸新聞評論中瞭解不同立場 對於陸生來台議題之解讀。而從台灣教育部發布之網路新聞稿中,更可明確看出 台灣教育部的政策立場與走向,以及評估法案落實的情況。 2. 政府文獻 政府文獻來源為大陸、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統計局及教育部門的統計資料和 公文檔案,以大陸和台灣的官方文獻為主。藉由聯合知識庫所建構的資料多半屬 於對大陸學生初步的認識、評價與想像,對於同期大陸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現況, 需藉助大陸官方資料,補足大陸學生面臨的實際高等教育情形。 除了統計資料之外,政府發布之公文、草案、公聽會記錄等,從修訂條款中. 5.

(15) 可對陸生來台議題牽涉到的兩岸人民交往及高等教育交流規範具有更確切的理 解,亦有助於協助建構初級資料的訪談大綱。 (二)初級資料分析 由於目前尚無正式大陸來台註冊就學進修學位之留學生,除了教育部大陸工 作事務小組對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來台於「來台目的團次」、「來台目的人 次」及「專業身分人次」上有依核定案件做簡單的分類統計外,迄今,教育部大 陸工作事務小組所能提供與「大陸地區來台學生」相關最詳實之統計資訊為自九 一年度起,大陸地區學生來台研修總人數;以及自九八年下半年度起,大陸地區 文教專業人士來台短期研修之各大專院校人數統計表。尚未有任何正式的統計資. 政 治 大. 料或官方檔案釋出,無法使用更詳實之正式統計資料或官方檔案供本研究進行普. 立. 遍性調查分析之依據4。. ‧ 國. 學. 目前若要取得各校內部之細項統計資訊,只能從各校承辦大陸地區學生來台 業務單位下手,分別蒐集各校大陸地區學生來台資訊。然而,囿於個人資料保護. ‧. 法等相關法規暨官方統計資料弗如,且因各校對大陸地區交換學生個人資料建檔 情況參差不齊等研究限制,本研究無法直接取得各校之大陸交換學生名單。. y. Nat. sit. 考量到研究的廣度及深度,以及許多第一手資料取得的困難,在既有條件限. n. al. er. io. 制下,必須對研究範圍與對象做更明確的定義和選擇。 1. 資料來源與訪談對象.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前來台灣進行 6 個月以下短期研 修之「大陸地區交換學生」,採用教育部大陸工作小組提供之大陸地區學生「99 下半年 6 個月以下短期研修」大專院校人數分布統計表。經過 6 個月的次級資料 蒐集與前測試訪後,本研究的深度訪談時間自 2010 年 11 月 5 日開始,至 2010 年. 4. 為了對目前正在進行的承認大陸學歷及陸生來台政策進行政策評估,教育部大陸工作事務小組 於 2010 年行文各大專院校,在個人資料保護法已正式啟動的狀況下,以密件方式蒐集自九一年 度起,大陸地區來台學生之各項統計資訊(如性別、年齡、科系/專業、來自何所大陸學校,及 相關調查等),擬對歷年來台從事研修之大陸地區學生進行較細部的統計分析,創建大陸地區 來台學生統計數據資料庫。據承辦人表示,該項數據蒐集內容較為龐雜,因此行文各學校統計 時限為半年,約在 2010 年年末至 2011 年年初之際可完成全台 164 所大專院校資料回收工作。 預計在蒐集工作完成後,與內政部合議,將統計資訊於內政部主計處統計資訊網上公開,並將 內容正式公佈於歷年教育部公佈之「教育統計」年鑑中,然正式公開時間仍無法預期。 6.

(16) 12 月 16 日結束,各受訪者的訪談時間為 0.5 至 2 小時不等,針對分布於全台 90 所大專院校共 2,639 位大陸地區交換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首先,以「分層抽樣」的方式,將研究範圍主要限定於陸生超過 30 人之大 專院校(N≧30),以「校」為單位,共抽出 9 所大專院校,依序為「國立台灣 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台 灣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義守大學」、「世新大學」、「逢甲大 學」。 其次,以「立意抽樣」的方式依研究主題的需求及研究者本身之便利性挑選 深度訪談對象,前往北、中、南 9 所大專院校,共訪談 40 位大陸交換學生。由於. 治 政 大 者的轉介,再以「滾雪球抽樣」的方式尋找接下來的訪談對象。由於各校願意接 立 受訪談的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人數不易掌握,因此必須仰賴前一位受訪者引薦有意 來台從事短期研修之大陸交換學生擁有內部緊密的社會網絡連結,期能透過受訪. ‧ 國. 學. 願受訪之其他大陸同學,並且須同時留意轉介者之個人背景資料,如:性別、年 齡、大陸學校類型、科系/專業,試圖以樣本變異最大化的滾雪球方式尋獲下一位. ‧. 受訪者,使本研究之分析成果能呈豐富的、完整的、全面的訪談資訊。. Nat. sit. y. al. 性質. 體系. 陸生人數. er. io. 校名. 表 1-1 本研究訪談樣本架構一覽. 訪談人數. 普通大學. v 86. 3. 國立清華大學. 公立. 普通大學. 87. 5. 國立政治大學. 公立. 普通大學. 46. 7. 國立成功大學. 公立. 普通大學. 110. 3.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公立. 技職體系. 44. 4. 龍華科技大學. 私立. 技職體系. 52. 4. 義守大學. 私立. 普通大學. 272. 7. 世新大學. 私立. 普通大學. 192. 3. 逢甲大學. 私立. 普通大學. 103. 4. n. 公立. 國立台灣大學. Ch. engchi. 7. i n U.

(17) 註: 1. 九校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人數共計 992 位,全台大陸地區交換學生共 2639 人,佔 37.6%。訪談人數共 40 位。. 普通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台灣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立. 政 治 大. 私立. 學. ‧ 國. 公立. 義守大學、 世新大學、 逢甲大學。. 龍華科技大學。.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圖 1-1 本研究訪談樣本架構一覽. er. io. sit. y. ‧. Nat. 技職體系. al. n. v i n Ch 研究過程中,影響「立意抽樣」與「滾雪球抽樣」的主要因素有「來自不同 engchi U. 大陸學校類型」、「學業表現」與「家庭社經地位」。目的是為了要對照出來自 不同大陸學校的受訪者在來台動機上的差異,瞭解學業表現上不同類型學生在求 學及就業的考量,以及探索家庭社經地位與大陸學生學業表現/來台求學意圖強烈 的關連性。 2. 研究方法:深度訪談 本研究使用深度訪談,針對受訪者的學習歷程與生命經驗有更多理解,捕捉 到更多次級資料無法呈現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受訪者在不同時間點上 主觀的詮釋與理解。以及受訪者來台後對於一個對話、媒體報導、課堂參與、政 策內容與個人生涯發展的主觀詮釋與理解。. 8.

(18) 針對大陸交換生的訪談,著重於該生的學習歷程與生命經驗,以理解不同行 動者在來台動機以及兩岸差異的各個面向。以時間點區分,可分為來台前與來台 後兩個部分。來台前如課業學習、生涯發展規劃、對台印象、來台管道等;來台 後則著重如課業學習、師生關係、休閒娛樂、每日生活、人際網絡與其從外來者 融入台灣社會的經驗。 除了理解每個行動者的學習歷程與生命經驗外,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受訪者 對開放陸生來台政策主觀的詮釋與理解。因此,著重於受訪者對留學政策的看 法,包括內地、香港、新加坡招生大陸學生的作法,以及受訪者對收學生、好學 生、好學校的想法。. 政 治 大 生出國留學動機」、「大陸學生申請學校訊息來源管道」、「大陸學生來台動 立. 綜上所述,本研究深度訪談的問卷題目大致分為七個主題,分別是「大陸學. 機」、「大陸學生選校因素」、「大陸學生對台灣學校與學術之感受」、「大陸. ‧ 國. 學. 學生對台灣求學生活之感受」、「大陸學生對台灣當前大陸政策整體的印象」,. ‧. 詳細的問題條目可參考附錄一。.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n U. v.

(19) 六、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一)研究架構圖:. 全球化. 全球化理論: 1. 懷疑論 2. 轉型論 3. 超全球主義論等. 軟實力(國家競爭力一環): 1. 政治民主 2. 文化多元 3. 社會開放等. 知識經濟時代: 1. 科研實力 2. 人才跨界流動等. 立. 政 治 大.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 二次政黨輪替後的台灣. ‧ 國. 學. n. y. sit er. io. al. ‧. Nat.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 1. 家庭背景 2. 學科領域 3. 原校位置. Ch. engchi. i n U. v. 台灣開放陸生來台政策: 1. 陸生對台灣招收陸生政策內容觀感 2. 台灣吸引陸生優勢 3. 預期來台陸生類型. 在地化(地方治理). 圖 1-2 研究架構. 10.

(20) (二)研究流程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 次級資料收集. 文獻回顧與分析. 兩岸高等教育 制度比較: 1. 大陸 2. 台灣 3. 開放陸生來 台政策回顧. 內 容 分 析 法. 政 治 大. 初級資料收集. 大深 陸度 地訪 區談 交 換 學 生. ‧. ‧ 國. 立. 1. 政府出 版品 2. 相關新 聞報導. 學. 全球 化、 知識 經濟 、軟 實力. 分析方法. Nat. y. 首 波 招 收 陸 生 結 果 檢 視. n. al. 來台現況分析. 來台前: 大陸地區交換 學生來台動機. er. io. 與 大 陸 地 區 高 等 教 育 比 較. sit.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對開放陸生來台就學的整體觀感. v i n Ch i U e n g c h陸生對開放來台攻讀學位政策評析. 來台後: 整體台灣印象 衝擊、兩岸學 業生活差異. 來台攻讀大專院校學位意願: 1. 開放陸生來台政策之內容檢視 2. 台灣吸引陸生之主要優勢 3. 台灣可能吸收之陸生類型. 結論與討論 圖 1-3 研究流程 11. 與 新 、 港 招 收 陸 生 政 策 比 較.

(21) 第二節. 主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使用之主要名詞,其意義分別界定如下: 一、大陸地區交換學生 本研究所指的「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係指根據 2008 年 10 月 24 日 修訂之「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審 查要點」暨施行細則條文中,大陸高校與台灣高校締結兩岸校級姊妹校 盟約,大陸地區學生依此來台從事一學期5(6 個月以下)短期研修者。. 政 治 大 根據立法院 2010 年 8 月 20 日修訂通過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 立 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和「專科學校法」 ,台灣開放大陸地區學. 二、開放陸生來台政策. 6. ‧ 國. 學. 生來台攻讀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對大陸之教育事業所發布之相關法 令、行政命令、規劃或計畫等。. ‧. 三、就學意願. y. Nat. sit. 根據立法院 2010 年 8 月 20 日修訂通過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 n. al. er. io. 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和「專科學校法」,於 2010 年起,大陸地. i n U. v. 區學生在「一限二不 7 」政策規範下,來台灣高等學校(各大專院校). Ch. engchi. 進修研究專門領域或技術,並攻讀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之意願8。 四、人才. 5. 受訪者(編號 13),因其大陸高校與台灣高校締結姊妹校盟約時,交換時限以「學年」為單 位,符合修訂過之「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台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規定,本學期 為受訪者(編號 13)來台第二學期,其他受訪者皆僅從事一學期之短期研修。 6 為開放錄生來台而修訂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和「專科學校 法」,報章雜誌等媒體多合以「陸生三法」稱之。 7 一限二不:「一限」指限制採認大陸醫事學歷。「二不」指「非中華民國國籍者不得考公職和 證照」及「陸生不得就讀國家安全相關科系」。有關開放陸生來台政策演進內容,請參閱本研 究第二章。 8 2011 年 4 月台灣「大學院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公布首波研究所招生簡章中, 於兩岸談判協商後,附上「沿海六省市」之限制,僅開放高考時設籍於北京市、上海市、江蘇 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等六省市之大陸學生報考。有關首波招生狀況,請參閱本研究第 四章。 12.

(22)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資本,在 21 世紀知識經濟的社會裡是最重要的 動力。首先,需釐清人才「talent force」與人力「work force」的不同。 本研究強調人才而非人力,係因二者之間存在內涵上的差異性。就供給 面而言,人力較充裕,但人才永遠不足;在來源結構上,人力通常由當 地招募,而人才可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在經濟效益量度上,人力 評估不易且常視為成本,人才則能準確測量並創造利潤;就全球化效應 而言,人力只在當地完成工作,而人才可移往全球各地(Rusty&Hank, 2006:8-19)。因此,在未來的勞動市場與就業政策中,應將「人力」 供給與需求的層次提升至「人才」培育,以增進勞動與就業之價值與貢. 政 治 大. 獻。(劉玉蘭,2008:33)。. 立. 五、本科生. ‧ 國. 學. 「本科」即是指中國大陸高等學校授予學士學位的學程,相對於中. 國大陸高等學校之專科部與研究生院之大學本科。相當於我國學制大專. ‧. 院校專科部、大學部、研究所之大學部。(吳祖勝,2002)。廣義上, 中國大陸的「本科生」與台灣所指稱的「大學生」為通用詞。本研究所. y. Nat. n. al. er. io. 生。. sit. 指稱之「本科生」為中國大陸高等學校修習學士學位之在籍或畢業學. 六、中國大陸高等學校. Ch. engchi. i n U. v. 依據中國大陸 1998 年教育部頒布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 規定」,將中國大陸高等學校分為十類,即:綜合大學、理工院校、農 林院校、醫藥院校、師範院校、外語院校、財經院校、政法院校、體育 院校和藝術院校。 七、專業 依據「教育大辭典」中的解釋,「專業」譯自俄文,指中國、蘇聯 等國高等教育培養學生的各個專門領域,大體相當於國際標準分類的課 程、計畫或美國高等學校的主修。它是根據社會職業分工、學科分類、 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劃分的。(顧明遠, 1991,引自吳祖勝,2002:12)。 13.

(23)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根據學術門類或職業門類劃分,將課程組合成不 同的專門化領域,將此不同的組合稱為「專業」。廣義上,與台灣高等 教育所指稱的大學「學系(組)」為類同概念。 八、留學 指一個人去母國以外的國家接受各類教育,時間可以為短期或長期 (從幾個星期到幾年),這些人被稱為「留學生」;另一種狹義的留學 定義是指相同國家,接受不同的教育制度亦屬之。在中國大陸,學生把 前往香港、澳門等地區的學習也稱為留學(王麗卿,2007:17)。 跨國高等教育(Transational Higher Education):意指接受各種高. 政 治 大. 等教育學習計畫、課程類型或教育服務(包含遠距離教學)的學生所在. 立. 國(即國籍)與其授予學位或課程的機構所在國分屬不同國家. ‧ 國. 學. (Martin,2007)(引自邱世涓,2010,頁 7)。 九、高等教育. ‧. 本研究的高等教育授予範圍定義為兩岸三地的公私立大學校院,包. Nat. sit. y. 含所有第三級(tertiary)教育階段的大專院校,例如綜合大學、科技大. al. n. 十、軟實力. er. io. 學、專門大學、師範院校、技術或科技學院、獨立學院與研究中心等。. Ch. engchi. i n U. v. 軟實力(soft power)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於 1990 年 所提出的概念,意指「一國透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 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相較於經濟、軍事等「硬實力」,軟 實力指的是來自文化、價值觀、外交政策三方面的影響力。. 14.

(24) 第二章 兩岸高等教育制度比較 第一節. 台灣高等教育現況. 一九九○年代末期的教育改革運動,在「多元化」、「鬆綁」的訴求 下,使台灣傳統教育體制出現相當程度的變革,也衝擊高等教育原有的生 態。在放寬大學窄門的政策前提下,政府一方面增設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一 方面開放技職院校改制為大學,以擴張高等教育、期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的 目標。由表 2-1 可看出,91 學年度,伴隨「甄選入學」、「多元入學」等方 案實施之成效顯著,大專院校聯招(指考)錄取率首度躍升 20 個百分點達. 政 治 大 以上大學!然而,在政府大量增設的大學中,有近 7 成為開放技職院校改制 立. 到 80.41%,超過八成,今(98)年度更創下 97.14%新高紀錄,幾乎人人可. 之大學,大專院校結構產生鉅變。自 75 學年度至今,全台大專院校校數由. ‧ 國. 學. 原有的 105 所升至 164 所,雖然公私立大學的比值一持維持在 3:7 左右,但 從表 2-2 可明顯看出,公立大學院校校數維持穩定,反之,私立大專院校的. ‧. 校數卻節節攀升。私立大專院校中,從專科學校於 1990 年代末期(88~89. Nat. sit. io. n. al. er. 現象。. y. 學年度)的遽減及學院、大學校數的驟增,可看出技職體系全體平移升等的. Ch. engchi. 15. i n U. v.

(25) 表 2-1 大學校院新生錄取人數及錄取率 學年度. 聯招(指考). 多元入學(含甄選入學及其他管道). N. %. N. %. 88. 72,471. 59.83. -. -. 89. 75,281. 57.70. -. -. 90. 77,450. -. -. 91. 78,562. 61.35 (80.41). 21,645. 65.63. 92. 87,059. (83.22). 20,850. 62.33. 93. 88,939. (87.05). 21,588. 67.02. 94. 88,991. (89.08). 23,286. 66.89. 95. 88,920. (90.93). 26,359. 68.59. 96. 86,652. (96.28). 74.20. 97. 81,409. 31,388 治 政 (97.10) 32,907 大 (97.14) 34,905. 立. 73.18. ‧. ‧ 國. 學. 98 76,434 75.48 註: 1. 83 年起大學招生管道增加推甄入學;87 年再闢申請入學管道,91 年將原聯 招考試改為指定科目考試。 2. ( )內數字 = 指定科目考試錄取人數除以繳卡登記總人數 ×100 %。 3. 錄取人數含外加名額。. sit. n. er. io. al. y. Nat. 資料來源:1. 教育部高教司。 2. 本研究自行整理。. Ch. engchi. 16. i n U. v.

(26) 表 2-2 大專校院校數統計 總計. 公立. 私立. 大學. 學院. 專科. 共計. 大學. 學院. 專科. 共計. 大學. 學院. 專科. 75. 105. 16. 12. 77. 36. 9. 6. 21. 69. 7. 6. 56. 80. 123. 21. 29. 73. 41. 13. 15. 13. 82. 8. 14. 60. 81. 124. 21. 29. 74. 42. 13. 15. 14. 82. 8. 14. 60. 82. 125. 21. 30. 74. 42. 13. 15. 14. 83. 8. 15. 60. 83. 130. 23. 35. 72. 45. 15. 17. 13. 85. 8. 18. 59. 84. 134. 24. 36. 74. 50. 16. 18. 16. 84. 8. 18. 58. 85. 137. 24. 43. 70. 51. 16. 21. 14. 86. 8. 22. 56. 86. 139. 38. 40. 61. 88. 18. 19. 51. 87. 137. 39. 45. 立53. 88. 18. 23. 47. 88. 141. 44. 61. 36. 50. 21. 25. 4. 91. 23. 36. 32. 89. 150. 53. 74. 23. 53. 25. 24. 4. 97. 28. 50. 19. 90. 154. 57. 78. 19. 53. 27. 23. 3. 101. 30. 55. 16. 91. 154. 61. 78. 15. 53. 27. 23. 3. 101. 34. 55. 12. 92. 158. 67. 75. 16. 54. 30. 21. 3. 104. 37. 54. 13. 93. 159. 75. 70. 14. 54. 34. 17. 3. 105. 41. 53. 11. 94. 162. 89. 56. 17. 54. 41. 10. 3. 108. 48. 46. 14. 95. 163. 94. 53. 55. 41. 11. 108. 53. 42. 13. 96. 164. 100. 49. a 16 l. 3. 109. 58. 39. 12. 97. 162. 102. 45. 15. 98. 164. 105. 44. 15. y. sit. io. n. C h55 42 10U engchi. er. Nat. 15. 治 21 10 政 20 51 大6 21 22 49 學. ‧ 國. 共計. ‧. 學年度. 3v i n. 53. 42. 8. 3. 109. 60. 37. 12. 54. 42. 9. 3. 110. 63. 35. 12. 資料來源:1. 教育部,教育統計(2010)。 2. 本研究自行整理。 全球化、少子化的現象使台灣大專院校招生數額缺額狀況日益嚴重,其 中,又以私立學校受到影響較為顯著。自 1985 年起,台灣育齡婦女總生育 率首度低於 2.0 人,總生育率跌至 1.88%。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最新調查,台 灣 2009 年總生育率再創新低,僅 1.03%,平均每位育齡婦女幾乎只生一 胎。整體人口數降低的現象反映在幼齡人口入學率上尤為明顯,可以預見在 未來的大專院校招生中,會出現更嚴峻的缺額現象。 17.

(27) 如表 2-3 所示,從教育部最新統計調查中可發現,98 學年度大專院校招 生缺額率為 20.55%,首度突破 20%達到歷史新高,私立學校招生缺額率更 高達 24.49%,將近 1/4,即每四個私立大專院校錄取學生中,就有一位選擇 不去就學。從表 2-3 可看出,近幾年私立學校招生缺額率一直居高不下,相 較於公立大專院校,私立學校的招生缺額率幾乎為公立學校的 3~4 倍。 表 2-3 近年大專校院招生人數及註冊率 學年度. 97. 98. 379454. 183030. 367140. 358405. 349053. 335827. 公立. 75675. 50710. 73766. 73467. 73102. 70591. 私立. 303779. 284938. 275951. 265236. 治 293374 政132320 大 164416. 310408. 299231. 289638. 266818. 84.06. 89.83. 84.55. 83.49. 82.98. 79.45. N. 70064. 48196. 69281. 68770. 69114. 66550. %. 92.59. 95.04. 93.92. 93.61. 94.54. 94.28. N. 248919. 116220. 241127. 230461. 220524. 200268. %. 81.94. 87.83. 82.19. 80.88. 79.91. 75.51. N. 60471. 18614. 56732. 59174. 59415. 69009. %. 15.94. 10.17. 15.45. 16.51. 17.02. 20.55. 5611. 2514. 4485. 4697. 3988. 4041. 6.39. 5.46. 5.72. N. 4.96 6.08 U i e h n g c 52247 54860 16100. 54477. 55427. 64968. %. 18.06. 19.12. 20.09. 24.49. Nat. 總計. io N. % 私立. al. n. 公立. C 7.41 h. 12.17. y. 私立. ‧. ‧ 國. 公立. 學. 立318983. N %. 招生缺額. 96. 總計. 總計 新生註冊. 95. sit. (人). 94. er. 招生名額. 93. v ni. 17.81. 註:含日夜間部,包括學士(含四技)、二技(含二年制大學)、二專、五專 (含七年一貫制)、夜四技(含進修學士班)、夜二技、夜二專 資料來源:1. 教育部,教育統計(2010)。 2. 本研究自行整理。 私立學校的缺額情形主因為其高額學費。由於私立學校教學資源中,政府補 助僅佔不到 2 成,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必須靠學生學費支撐,於此情況下,私立 學校學費高達公立學校學費數倍。以上(98)學年度為例,如附錄二及附錄三所 示,全台 71 所公私立大學學校中,公立學校學雜費在 20,200 元~ 39,550 元之間, 其中雖因院系差異而略有不同(醫學系、牙醫系學雜費收費標準最高,平均各為 18.

(28) 39,163 元和 35,625 元,醫學院學雜費平均也高達 30,020 元,其他依序為工學院 27,410 元、理農學院 26,492 元、商學院 24,243 元、文法學院 23,015 元),但平 均約為 26,236 元。相較之下,私立大學學費平均幾乎為公立大學學費 2 倍!私立 學校學雜費在 38,528 元~ 72,500 元之間,其中因院系差異也略有不同(醫學系、 牙醫系學雜費收費標準最高,平均各為 67,342 元和 65,341 元,醫學院學雜費平均 也高達 53,341 元,其他依序為理農學院 53,246 元、工學院 53,003 元、商學院 46,076 元、文法學院 45,601 元),平均約為 50,253 元。. 名額. 政 治 大. 12000 10000. 立. 8000. 2000. 95'. 96'. 97'. 98'. 99'. 缺額總數 錄取人數. 學年度. 圖 2-1 近年大專院校缺額校系暨名額統計. io. sit. Nat. y. 94'. ‧. 0. ‧ 國. 4000. 學. 6000. n. al. er. 資料來源:1. 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 Ch. i n U. v. 2. 本研究自行整理。. engchi. 如圖 3-1 所示,從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提供的統計資料看來,台灣大專 院校缺額情形日益嚴重。由附錄四可看出,除了 95 學年度「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體育與健康學系」招生不足達 11 人之外,94 學年度及 95 學年度大學缺額校系皆 為音樂學系相關科系,於全國大部分的大學營運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19.

(29) 表 2-4 近年大專院校缺額校系(組)名額一覽表 94’. 95’. 96’. 97’. 98’. 99’. 缺額校數. 7. 9. 15. 22. 21. 20. 缺額系組數. 12. 16. 35. 105. 163. 112. 招生名額. 25. 82. 1,074. 6,404. 9,561. 4,544. 錄取人數. 4. 53. 564. 1,623. 2,762. 2,208. 缺額總數. 21. 29. 507. 4,781. 6,799. 2,336. 資料來源:1. 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 2. 本研究自行整理。. 政 治 大 倍,由 16 個系所晉升至 35 系,招生缺額總數由前一年的 29 人躍升至 507 人,增 立 然而,自 96 學年度起,全台招生缺額學校首度破 10,招生缺額系所增幅翻. ‧ 國. 學. 幅高達 17 倍以上!除了音樂、體育等特殊學系缺額人數達 36 人,與前兩年相 比,人數有微幅上升之外,排名居末位的「致遠管理學院」、「立德管理學. ‧. 院」、「興國管理學院」、「佛光大學」和「明道管理學院」出現嚴重招生缺額 危機,5 校缺額總人數高達 471 人。其中,甫從「專科學校」改制為「管理學. Nat. sit. y. 院」的「致遠管理學院」、「立德管理學院」、「興國管理學院」和「明道管理. al. er. io. 學院」,各系缺額總數更超過預定招生名額的一半以上,管理科學、資訊學系等. n. 相關系所遭遇無人願意就學的窘境。. Ch. engchi. i n U. v. 97 學年度,少子化使全台整體招生缺額情形問題顯得更為嚴峻,全台招生缺 額學校達 22 所,創歷年新高;招生缺額系所又翻三倍,由 35 個系所晉升至 105 系,招生缺額總數由前一年的 507 人直線上升至 4,781 人,不僅首度破千且缺額 增幅超過 9 倍!除了私立專科院校面臨關閉危機之外,排名居末的私立大學,包 括「大葉大學」、「中華大學」、「華梵大學」、「長榮大學」、「南華大 學」、「玄奘大學」、「亞洲大學」也同樣面臨生源不足的困境。 前一(96)學年度「致遠管理學院」、「立德大學(原立德管理學院)」、 「興國管理學院」和「明道大學(原明道管理學院)」等院校招生問題更趨惡 化,加上 97 學年度新入圍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呈現私立專科學院「稻. 20.

(30) 德國遠(稻江、立德、興國、致遠)9」現象,在全台招生缺額八成以上集中於這 幾所後段私立專科院校的情況下,「稻德國遠(稻江、立德、興國、致遠)」四 校缺額總人數高達 3913 人,面臨學校倒閉危機。 如表 2-5 所示,興國為扭轉學校形象,整併體質不佳之科系並配合教育部設 下百分錄取門檻,成為招生缺額排名第一學校。排名居次的稻江缺額率高達八成 五,稻江「環境暨職業衛生學系」更創下招生掛零的特例,最低錄取門檻 62 分,預計招生 55 人,卻沒招到任何名額。排名第三的致遠招生缺額人數達 983 人,缺額率也高達八成六,在學校具多重入學管道(大學推甄、四技獨招)的支 援下,營運暫且無虞。(「有大學將倒閉」興國、稻江、致遠,缺額嚴重。2008 年 8 月 8 日,聯合晚報。). 立. 政 治 大. 學. 110. 1256. ‧. 8.05.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1359. 200. 1159. 14.71. 致遠管理學院. 1141. 158. 983. 13.84. er. al. 資料來源: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委員會。. sit. 1366. io. 興國管理學院. y. 學校. 招生名 錄取名 缺額人 錄取率 額 額 數 (%) (人) (人) (人). Nat. ‧ 國. 表 2-5 97 學年度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缺額最多前三所大學. n. v i n Ch http://mag.udn.com/mag/campus/printpage.jsp?f_ART_ID=141110 engchi U. 9. 94、95 學年度全國最低分落在「興國管理學院」。96 學年度全國最低分落在「稻江科技暨管理 學院」,最低錄取分數首度低於百分以內,「18 分上大學」引起社會輿論一片譁然。97 學年度 全國最低分落在「立德大學」,更創下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史上錄取分數新低的「7 分上大學」現 象。 21.

(31) 98 學年度,「稻德國遠(稻江、立德、興國、致遠)」四校中,於前一 (97)學年度招生狀況嚴峻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和「致遠管理學院」選擇 退出大學聯招,單獨舉辦招生。選擇留下繼續參與大學考試分發的「立德大學」 和「興國管理學院」僅分別招收到 14 人、49 人。10「興國管理學院」有 5 個科系 招生掛零,4 個科系僅招到 1 人,掛零的科系包括財稅法律系、應用日語系、應 用英語系、電子商務系、房地產經營系等。考試分發加上其他入學管道僅招收到 200 名學生,因此,興國管理學院決定裁減 19 名教師,創下私立大專院校大規模 資遣教師的首例。招生缺額排名第二的「立德大學」也有四個科系招生掛零,分 別是國際企業管理系、管理學士班、生產事業管理系(社會組)、觀光與會議展. 治 政 計,該校當屆大學日間部一年級新生註冊人數共 大 300 人。 立. 覽學士學位學程。該校最熱門的應用日語系也僅招收到十一人,根據教育部統. 事實上,除了上述兩所新設的南部私立大專院校面臨倒閉危機外,私立大學. ‧ 國. 學. 缺額的情形也日益嚴重,「大葉大學」、「中華大學」、「華梵大學」、「義守. ‧. 大學」、「長榮大學」、「南華大學」、「玄奘大學」、「真理大學」、「開南 大學」、「佛光大學」、「明道大學」、「亞洲大學」共 12 所學校,150 系所生. Nat. sit. y. 源不足,缺額人數高達 6,754 人。「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和「南華大學」電. er. io. 子商務管理學系社會組這兩個系所招生人數同樣出現掛零的情形。此外,缺額的. al. 12 所私校中,「宗教大學」占了 5 所,其中「南華大學」、「玄奘大學」和「佛. n. v i n Ch 光大學」這三所宗教大學,往年招生狀況皆不成問題,卻於 engchi U. 98 學年度各自出現. 二、三百名缺額。. 10. 為避免 97 學年度 7 分上大學情形重演,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簡稱聯分會)新增最低登記 標準,首度訂定採計科目總分最後百分之五考生不得選填志願。興國、立德兩校均表示受到少 子化衝擊、新設立學校能見度低,加上受到「最低登記標準」新制影響,招生嚴重不符預期, 未來將考慮「單招」。 22.

(32) 表 2-6 98 學年度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缺額最多前三所大學 招生名 錄取名 額 額. 學校. (人) (人). 缺額人數 錄取率. (人) 98’. 97’. (%). 興國管理學院. 1479. 14. 1465. 1256. 0.95. 立德大學. 1299. 49. 1250. 522. 3.77. 明道大學. 1148. 330. 818. 249. 28.75. 大葉大學. 1675. 934. 741. 40. 55.76. 真理大學. 2384. 1767. 617. 0. 74.12. 113. 49.23. 53. 75.50. 18. 46.78. 南華大學. 立. 中華大學. 政1034 治509 大 525 1404 1060 344. 佛光大學. 306. 玄奘大學. 779. 526. 253. 79. 67.52. 長榮大學. 1831. 1647. 184. 78. 89.95. ‧. ‧ 國. 269. 學. 575. 註:97 學年度稻江管理學院招生缺額 1159 人,致遠管理學院招生缺額 983 人。.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3. i n U. v.

(33) 第二節.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現況. 中國大陸同樣也面對高等教育擴張的情形。自 1977 年年底鄧小平重新 恢復高考至今,高考歷年人數逐漸擴張,錄取率也節節高升。恢復高考頭一 年(1978 年)間,高校校數由 404 所驟增至 598 所,一年之間即增加了 194 所。天安門事件(1989 年)前,中國大陸高校校數從 598 所增至 1,075 所, 1985 年,中國大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數首度破千,同年高校校數激增 114 所,增幅僅次於 1978 年高考恢復後之景象。自文革後 12 年間,共計增加 683 所高校,其驟增方式包括恢復增設、分校獨立、升格、短期職業大學等 (凌林煌,1999),平均每年增加約 57 所高校,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天安. 政 治 大 ,高校校數均維持在 1,075 所。 立. 門事件後,中國大陸高校校數停滯,直到 1992 年中國官方整頓高校素質前 11. ‧ 國. 學. 九零年代起,大陸政府提出「二一一工程」,意味「面向二十一世紀, 集結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力量,分期分批重點建立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 ‧. 批重點學科、專業」,是中共建國以來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規模最大的 系統性重點建設工程。. y. Nat. io. sit. 1992 年鄧小平南巡談話後,肯定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路線,並再度強調. n. al. er. 中共「科教興國」理念,呼籲加強培養高等教育人才。他特別提及:「經濟. i n U. v. 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希. Ch. engchi. 望所有出國學習的人回來。不管他們的政治態度怎麼樣,都可以回來,回來 後妥善安排。這個政策不能變。……希望大家通力合作,為加快發展我國科 技和教育事業多做實事。」。 受到鄧小平南巡談話影響,中國政府為對量多教學資源、品質參差不齊 的高等教育學校進行系統性的控管,教育部開始對各高校進行管理及整併, 將原先從屬於國家其他部門的高校納入教育部的管轄。自 1992 年起,中國 高校便掀起了一股大學改名、升格和合併浪潮,自 1992 年到 2000 年底,全. 11. 自 1992 起,中共當局開始大肆整頓高校,或以師資、校舍等辦學基本條件與國家標準差距較 大,或以其辦學績效、投資效益太差為由,而先予以「黃牌」警告,限制招生,或予以「紅牌」 處分,暫停招生,限期整頓,逾期未改善者,則勒令停辦,或逕予撤銷或合併調整,或改辦低一 層級之學校。(凌林煌,1999) 24.

(34) 國 31 個省市自治區、60 多個部委參與了這次合併運動,全國 900 多所大學 受到這次浪潮的衝擊,目的是要擠進 211 工程,打造成全國的名校。 1997 年,在恢復高考二十年後,高考報考人次首度突破 100 萬人。隔 (1998)年 5 月 4 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宣布:「為了實現現代 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由此,中國教育部決 定在實施《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 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此即為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史上著名之「985 工程」。在「二二一工程」和「九八五工程 12」計劃的加持下,1999 年起高 校擴招後,高考錄取率首度突破一半,從 33.8%躍升至 55.6%。其後,隨著. 政 治 大 尖高校成立「九校聯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 立 大陸重點高校質與量的提升,2009 年,來自首批「九八五工程」中的九所頂. 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 ‧ 國. 學. 學)」,仿傚美國常春藤聯盟、澳洲八大名校聯盟,欲打造世界頂尖常春藤. ‧. 聯盟等級大學。. 中國在短短數年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的教育發展歷程,自 1999. y. Nat. sit. 年擴招以來,短短三年便達到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15%的目標,十. n. al. er. io. 年之間,學生在校人數從 413.4 萬人增至 2,144.7 萬人,增幅高達 5.2 倍。近. i n U. v. 年來,每年都有近千萬人報考大專聯考,儘管錄取率已達五~七成,但在人. Ch. engchi. 口基數龐大的前提下,每年仍有三、四百萬考生落榜。另在各項指標數量均 大幅成長之下,潛藏於其後的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及高教品質的疑慮。. 12. 1985 年 5 月 4 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 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最初,共有 9 所大學被選定以「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隨後, 985 工程擴大,先後選定其餘的 30 所大學以建設「國際知名大學」為目標。共 39 所大學,詳 細名單請參考附錄三。 25.

(35) 表 2-7 中國大陸全國歷年普通高等學校校數、招生數、在校學生數、畢業生數. 年份. 校數. 招生數. 參加高 在校學生數 畢業生數 考人數 錄取人數 錄取率. (所) (萬人) (萬人). (萬人) ( 萬 (萬人) (%) 人). 1978. 598. 40.2. 85.6. 16.5. 610. 40. 6.6. 1980. 675. 28.1. 114.4. 14.7. 333. 28. 8.4. 1985. 1016. 61.9. 170.3. 31.6. 176. 62. 35.2. 1986. 1054. 57.2. 188.0. 39.3. 191. 57. 29.8. 1987. 1063. 61.7. 195.9. 53.2. 228. 62. 27.2. 1988. 1075. 67.0. 206.6. 272. 67. 24.6. 1989. 1075. 59.7. 266. 60. 22.6. 1990. 1075. 60.9. 1991. 1075. 1992. 283. 61. 21.6. 62.0. 204.4. 61.4. 296. 20.9. 1053. 75.4. 218.4. 60.4. 學. 62. 303. 75. 24.8. 1993. 1065. 92.4. 253.6. 57.1. 286. 98. 34.3. 1994. 1080. 90.0. 279.9. 63.7. 251. 90. 35.9. 1995. 1054. 92.6. 290.6. 80.5. 253. 93. 36.8. 1996. 1032. 96.6. 302.1. 83.9. 241. 97. 40.2. 1997. 1020. 317.4. 82.9. 278. 100. 36.0. 1998. 1022. 108.4. 108. 33.8. 1999. 1071. 159.7. 160. 55.6. 2000. 1041. 220.6. 2001. 1225. 2002. n. al. y. sit. Nat. 100.0. er. ‧ 國. 61.4. ‧. 206.3. io. 立. 治55.3 政 208.2 57.6 大. v320 i n C413.4 h e n g c h84.8 i U 288 340.9. 83.0. 556.1. 95.0. 375. 221. 58.9. 268.3. 719.1. 103.6. 454. 268. 59.0. 1396. 320.5. 903.4. 133.7. 510. 320. 62.7. 2003. 1552. 382.2. 1108.6. 187.7. 613. 382. 62.3. 2004. 1731. 447.3. 1333.5. 239.1. 729. 447. 61.3. 2005. 1792. 504.5. 1561.8. 306.8. 877. 504. 57.5. 2006. 1867. 546.1. 1738.8. 377.5. 950. 546. 57.5. 2007. 1908. 565.9. 1884.9. 447.8. 1010. 566. 56.0. 2008. 2263. 607.7. 2021.0. 511.9. 1050. 599. 57.0. 2009. 2305. 639.5. 2144.7. 531.1. 1020. 630. 61.76. 2010. -. -. -. -. 946. 657. 69.45. 26.

(36) 註:高考人數、錄取人數和錄取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歷年的《全國教 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和《中國考試》2007 年第 8 期普通高考大事記整理而 成。 資料來源:1. 中國統計年鑑(2009)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3. 本研究自行整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7. i n U. v.

(37) 第三節. 開放陸生來台政策回顧與實施現況. 一、大陸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 1987 年 11 月 2 日,政府宣布開放人民赴大陸探親。同年,大陸國家教育委 員會頒布「關於對台灣進行教育交流的若干規定」,為允許台灣人民至大陸從事 教育交流之依據,是兩岸教育文化交流之始。事實上,早在同年 7 月教育部長毛 高文就任後,為了接下來制定我國對大陸高等教育學歷認證法令之需,即編列預 算委請大陸研究相關單位,研究大陸學制和學校概況、暸解大陸重點大學和高等 學校、成人普通高校的調查評鑑等。1992 年,辜汪新加坡會晤後,教育部宣布視 大陸學校水準酌情放寬學歷採證,經數次研擬、評估,於 1995 年提出以大陸認. 政 治 大. 可的重點大學名單之採認原則,遭行政院駁回。1997 年,教育部傾向採認原則不. 立. 限重點大學,改以重點學科為主,採認方式採事前報備制,並於行政院 10 月 29. ‧ 國. 學. 日出版的公報公告「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 13,然隨即在隔月(1997 年 11 月)遭國民黨團召開記者會強烈反對,1998 年教育部以兩岸敵意仍濃、相關措. ‧. 施不夠周延等理由,將相關辦法退回專案小組,無限期繼續研議。. sit. y. Nat. 如上述所言,教育部雖於 1997 年發布「大陸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但此. io. er. 辦法之適用對象以台灣人民及經許可在台灣定居之大陸人民為主體,並未適用於 大陸人民。儘管 2004 年教育部頒布「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 n. al. Ch. i n U. v. 面約定之合作行為審查要點」 14 ,但相關文教交流活動仍侷限於簽訂姊妹校合. engchi. 約、交換教授、交換刊物、參與學術會議等,在教育部尚未正式承認大陸學歷及 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前,大陸地區學生來台停留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四個月的情況 下,僅能從事短期而密集的研修交流(例如,透過陸委會中華發展基金會於暑期 前來台灣進行短期進修)。大陸地區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正式學分或學 位之進修(曾文昌,2007、林益豐,2007)。 囿於兩岸政局和國內藍綠兩黨的對抗,「大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再. 13 14. 吳京時任教育部長,共承認 73 所大陸高校,詳細名單請參考附錄三。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國大陸正式成為 WTO 會員國,台灣於 2002 年 1 月 1 日成為第 144 個會 員國,兩岸都承諾開放教育服務業,民間對開放兩岸高教市場評價不一。為了因應 WTO 的衝 擊,2004 年教育部頒布「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審查要 點」,為兩岸高等教育學校交流內容訂定具體申報之法令依據。 28.

(38) 三延宕,政府對大陸地區招生來台就學並無任何積極具體作為,在台灣並無大陸 地區學生來台報名考試或註冊就讀高等教育。直到 2008 年「大陸地區文教專業 人士及學生來台從事文教活動審查要點」修訂之前,台灣一直是「唯一」大陸地 區海外留學生想去而又不能去的「境外」地區。.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9. i n U. v.

(39) 二、開放陸生來台 1992 年 9 月,台灣政府公佈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其中 第 10 條規定:大陸地區人民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進入台灣地區。內政部根 據此條文於 1993 年 4 月發布「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並於 1998 年 7 月發布「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台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其中第 12 條對於大陸地區專業人士經許可進入台灣地區從事專業活動之停留期間有具體規 定,教育部據此於 1999 年訂定「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台從事文教活 動審查要點」,負責審查大陸地區專業人士及學生來台事宜15。其中,第 12 條明 文規定:「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及學生來台從事文教活動,自入境翌日起不得. 政 治 大. 逾二個月,依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申請延期者,總停留期間每年不得逾四. 立. 個月。大陸地區文教專業人士來台講學者,自入境翌日起不得逾六個月,依本辦. ‧ 國. 學. 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申請延期者,總停留期間不得逾一年。」 2008 年政黨二度輪替,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在總統就職演說上,即發表「建. ‧. 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上任以來積極促進與大陸地區的友. y. Nat. 好關係,在國民黨為立法院多數黨的優勢下,推動一系列大陸政策,包括兩岸直. io. sit. 航、開放大陸遊客來台觀光、簽定兩岸經濟貿易協定架構(ECFA)等。自 2008. n. al. er. 年 10 月 21 日起,經內政部修正「大陸地區來台從事文教交流辦法」,放寬大陸. i n U. v. 地區來台從事短期研修時間限制。同日,教育部大陸工作小組於標題為「促進兩. Ch. engchi. 岸文教交流,放寬陸生來台研修及大學赴大陸辦理推廣教育」新聞稿中發布: 「鑑於深化兩岸文教交流,營造優質、互惠之學術社群,且有助於兩岸之和平發 展,教育部爰與相關部會審慎研議相關方案,並採漸進方式推動,第一階段將推 動『延長陸生來台研修期限』及『大學赴大陸及金門馬祖辦理推廣教育』兩項方 案,以放寬陸生來台研修及大學赴境外 (含大陸地區 )辦理推廣教育之限 制」,為兌現馬英九總統競選政見中「承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來台」鋪路。 2009 年,教育部開始於全台各地辦理大陸學歷認證與大陸學生來台就學公聽 會,基於全球高等教育市場下欲提升台灣競爭力、延攬大陸地區高等教育菁英學. 15. 曾文昌,2007,「台灣當前大陸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founding of the modern centuries of Buddhist Studies in Taiwan, the mainland before 1949,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1912~1949), and Taiwan from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0% of the per-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9% and 74% of

With regard to the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3%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9% and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1%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8% and 71%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6%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7% and 66%

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change in demand and/or change in supply on 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 with the aid of diagram(s). Consumer and producer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After submitting the Enrolment Survey, report promptly the Date of Entry from Mainland for all new students with STRN, such as P1 students allocated to th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