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訪談資料內容分析

第一節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此外,由受訪者父母親職業可發現,「白領階級」者佔絕大多數。父親職業 為藍領階級的勞工者有 3 位,且母親為藍領階級的勞工者僅有 1 位。母親為家庭 主婦的 4 位受訪者中,有 2 位其伴侶皆為白領階級,顯示家境較不優渥者在來台 大陸交換生中佔的比例仍為少數。表中也隱約透露出,父母從事公職或教職的白 領階級家庭,大部分可負擔並願意投入子女來台進行短期交換的資金。倘若來台 攻讀學位的獎勵措施寬鬆,可預見未來這些家庭所培養出的優秀大陸學生,極有 可能成為趨於未來來台攻讀學位之主要來源。

第一節 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動機

欲瞭解大陸地區交換學生來台動機,首先,必須釐清「交換學生」的特性。

對大陸地區學生而言,「出國進行短期研修」與「出國攻讀高等教育學位」兩者 具有不同的意涵,所需考量的成本及效益也不同。出國進行短期研修主要目的是 為了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禮,拓展個人的國際視野與體驗不同的社會文化。出國攻 讀高等教育學位的主要目的則是接觸不同於母國更高品質的教育模式,著眼於海 外文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來自廣東知名 985 工程大學的受訪者(no.27)明確地指出短期研修的目的是 為了「體驗風土民情」,與出國留學為了「自己的前途」具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出國)它有兩種、兩種,一種是短期的,三個月五個月,像我們這 種交換生,那當然就是體會人文風土啊,第二種就是讀書生活,像美 國的,一讀五年、六年、十年,那就是為了前途在讀書。” (受訪者編 號 27)

另一位山東知名 985 工程大學的受訪者(no.5)也指出來台灣就是為了體驗 與大陸迥異的風俗民情:

“在(開放陸客觀光)之前的話我想我應該不會選擇來台灣。無論是當 交換生還是來讀學位,就是我不會來台灣來上學。我不是說了嗎,就 是一開始想來台灣玩,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就是因為不了解才要 來,如果我要是很了解的話就不來了。” (受訪者編號 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歸納大陸地區學生前往台灣進行短期交流之主因,首先,對於「『出境』的 嚮往」及「『有限』的跨界機會」是多位大陸學生渴望成為「交換學生」的主要 因素。其次,就選擇「台灣」作為交換目的地而言,則包含「語言的便利性」、

「『台灣』的吸引力」、「難以進入的特殊限制性」等三大因素。以下,將分別 針對上述五點進行說明。

一、「出境」的嚮往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平均家庭所得提高,及大陸政府一胎 化政策影響之下,父母投注在子女教育學習方面的經費越來越高,家庭資源的挹 注使得有條件爭取跨界流動機會的學生基數增加。在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中國 大陸,離家跨城市流動多出現在中考、高考後,對於進入高校的大陸年輕學子而 言,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陸進行跨地流動的「機會」並不多。因此,這種欲脫離 地域限制去「其他」地方/國家的驅動力越來越強烈,尤其是從小都在同一個省分 就學的大陸同學,如來自廣東的受訪者(no.34)便透露出想去其它地域的渴望:

“因為我是廣東人,然後我唸的又是廣東的大學,就是沒有出來看看,

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考出去,就覺得很遺憾的一件事情!所以就覺得說 我一定要出去看一下。而且,就是年輕人我覺得都希望出去多走走 吧,我覺得不想一直困在一個地方,而且我覺得兩年已經在同一個地 方就覺得有點膩了,就想要出去換一下空氣我覺得。”(受訪者編號 34)

來自遼寧的受訪者(no.30)表示同樣看法,並進一步指出城鄉差距加深遷移 的渴望:

“[所以你一直在家鄉嗎?]對!我一直在大連,對(笑)。所以我很…

我很想出來,就很……就很痛苦(笑),然後就是,呃,我父母還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同意的,就是,我是我們家的第一個大學生,就你們可能不能理解這 種感受,所以他們還覺得還滿驕傲的,所以我想要幹什麼他們基本都 還滿支持的。” (受訪者編號30)

中國大陸教育資源配置產生的城鄉差距,使高等教育階層化和社會複製的情 形越來越嚴重,多位受訪者具有中、小學離家「進城」寄宿唸書的經驗。一般而 言,具有城市居民身分的大陸學生在中考、高考入學時會有較「容易」進入名校 的優勢。因此,農村或市郊的家庭為了使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將子女寄宿於鄰 近一級城市的朋友或親戚家中,以便取得較豐富的教育資源。這種類型的遷移經 驗大都侷限於「同一個省份」內,從城市邊緣往市中心移動26

境內的教育遷移不再能滿足進入高校的大陸學生對「交換」的期待,「出去 看看」、「到不一樣的地方」、「外面的世界」等詞彙建構出「出境」的渴望。

大陸學生的跨地流動以前往「已開發」傳統核心國的意向最為強烈,希望接觸到

「先進」的知識與能力。他們嚮往其他經濟發展更發達的國家/地區,去學習環境 更「開放」、更「多元」、更「自由」的國家/地區,希望去體驗政治制度迥異於 中國大陸的「民主」社會。眾多受訪者表示會選擇來台灣作交換學生的首要因素 是想「出去看看」、「到不一樣的地方」、「外面的世界」,他們當時並沒有

「非得要」到台灣進行交流,只是想去境外地區進行交換,「剛好」學校有釋出 來台機會,所以才選擇來台灣。

除此之外,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與子女本身的教育期望成正比,兩者產生 的累加效應使進入高校的大陸學生學業競爭壓力加劇,學業競爭壓力也成為大陸 學生欲爭取出國交換機會的動力。短期研修具有體驗異國文化的「正當性」,課 業 成 績 將 不 被 視 為 是 交 換 生 活 的 主 要 核 心 。 如 來 自 大 陸 西 北 地 區 的 受 訪 者

(no.24)認為大學四年應該找機會換個環境調整心情:

“我本來呀、我們那個學校在西北嘛,然後地方特別閉塞,就是說是很 難出來的,然後你四年的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人都會厭煩,而且我們

26 訪談過程中我曾提問過另一種大陸學生因父母職位調動而產生的「舉家」跨省份教育遷移,多 位受訪者表示這種遷移較為少見,與同省份的教育遷移性質不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都屬於那個學校一般,現在大陸你,應該知道大陸很多學校,很多比 較好的學校都會選擇把那個本科生校區,就是說讀學士的那個校區蓋 在比較偏的地方,以防那個學生都跑出來玩阿,耽誤了學業之類的,

是吧?然後我們就經常待在那裏,然後就很想出來玩,只有台灣這樣 的短期項目,交流項目,第一、語言上沒有障礙嘛,過來都是說國 語。然後,台灣在所有人的印象裡又特別迷人。而且,來台灣也是相 對便宜的,比美國、歐洲要便宜得多嘛。”(受訪者編號24)

來自北京知名 985 工程大學的受訪者(no.36)則表明出國「交換」是為了要 暫時逃離高度競爭的課業環境:

“首先交換是一個機會,我考慮一下,覺得還不錯。另外也是,在大 學,在 T 大,壓力挺大的,大家都非常拼。嗯,就是,我剛開始進去 的時候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就是,啊,墊底也就算了。可是,就是發 現...第一個學期完了之後覺得成績還不錯,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壓力 越加越大,想說,啊,這次考了第一名,下次還想考第一這樣,就一 直給自己加壓,然後又捨不得放下社團的事,就各種加壓,然後我就 覺得有點受不了,這個時候說可以交換到別的地方,然後哪裡都好,

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笑)!”(受訪者編號 36)

二、「有限」的跨界機會

在多數大陸學生的主觀詮釋與理解中,出國所需負擔成本昂貴,學校提供的 出境交換機會減輕經濟負擔與安全風險。在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大陸,有限的跨 界機會使得「交換」項目更具吸引力。因此,幾乎每位受訪者回憶起選擇來台交 換的考慮過程時,第一個直覺反應都是「剛好有這個機會」、「機會難得」。如 前往台灣世新大學交換的受訪者(no.20)做了以下描述:

“嗯,要怎麼講?就是剛剛好有這個機會嘛!學校說可以報名看可不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以來,那就報名看可不可以來,然後就可以。” (受訪者編號20)

承上所述,「機會難得」除了反映受訪者對「出國」的憧憬與想像,也同時 反映出國際間校級短期交換名額的稀缺性。校級交換名額透過層層向下分配的方 式,最後各系分得的名額十分有限。首先,大陸高校必須先與其他海外高校簽訂 國際姐妹校交流合約,接著,將有限的校級交流名額向下分配到各學院,最後,

由學院分配至各系所。從訪談過程中發現,本研究 40 位受訪者中,高達 30 位受 訪者表示其系所來台交換的名額僅有 1 位。

在大陸來台交換學生的選拔程序中,充滿著不確定性。選拔過程中,競爭的 激烈程度會依台灣高校專業(科系)的學術排名而有所不同。受訪的四十位學生 中,有多位表示並非「第一次」報名來台灣,將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是在第二次 報名時才得到來台灣的機會。首先,來台名額有限,通常,最終每個科系分配到 的前往台灣對應的姊妹校科系的名額僅為 1 人。其次,在分配名額有限的情況 下,同時必須面臨相同年級、相同專業同學間的競爭27。如主修心理系的受訪者

(no.28)敘述他「幸運」的選拔過程:

“本來我的一個同學,他綜合學習成績是比我高的,就是他名次是排在 我前面的,他也報名要來台灣。那時候我就想說,哎呀,沒機會了。

“本來我的一個同學,他綜合學習成績是比我高的,就是他名次是排在 我前面的,他也報名要來台灣。那時候我就想說,哎呀,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