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訪談資料內容分析

第二節 兩岸差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有趣的是,就大多數情況看來,台灣高校專業(科系)的學術排名「並非」

最終決定大陸交換生是否來台的主要原因。在大陸各高校來台交換學生名額有限 的情況下,儘管,在選拔過程中,不免出現因成績未達標準而無法前去自己心中 台灣第一志願高校的情況。但是,通常在選拔結果公佈後,只要還有機會(其他 台灣高校的交換名額),在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申請來台進行短期研修的大陸 交換生仍然會選擇前往台灣進行短期交流。許多大陸來台的交換學生,並不十分 在乎來台交流之台灣高校的學術排名,甚至,也並不在乎是到哪一所學校進行交 換,申請之前並不認識大陸學校提供可申請的台灣高校概況。

在難以進入的獵奇性的加乘效果下,上述「來台意願」超出「學校排名」的 情況,明確顯示出「短期研修」的交流特性,相較於留學海外攻讀高等教育學 位,大陸交換同學僅將來台交換經歷視為未來履歷的一部分。因此,重要的是曾 經「來台交換」,而前往哪所台灣高校進行交流則被視為次要因素。

第二節 兩岸差異

探討完大陸交換學生的特殊意涵和選擇台灣為交換目的地的決策過程後,本 節將討論大陸交換學生進入台灣後,實際感受的兩岸差異

承上節所述,大陸學生來台之前,對於台灣社會的想像多建構於「經濟發達 生活富裕、政治民主政局混亂」。進入台灣後,首先面臨的就是來自台灣經濟與 政治現實運作上的衝擊。

一、整體台灣印象衝擊

經濟發達與自由民主組成大陸學生對於台灣社會的集體想像,是台灣對於大 陸學生最大的吸引力來源。以下,將從大陸交換學生來台後於台灣社會實際運作 中的親身感受,瞭解他們在不同時間點上對於台灣經濟與民主發展的解讀差異。

(一)經濟發達程度不如預期

「台灣的經濟繁榮程度不如預期」是多數受訪者來台後第一個對台印象的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變。大陸學生對經濟繁榮程度的感受多建立於「城市建設」上,陝西知名 985 工 程大學的受訪者(no.04)敘述來台首日對台印象上的衝擊:

“對,和想像中很不一樣!我們搭公車從台北車站到政大的路上,就發 現那個房子越變越小,路越來越窄,感覺像是要去鄉下一樣。我印象 中政大不是說在台北市嗎?台北市應該是個國際大都市吧,怎麼會長 這樣子。”(受訪者編號 04)

另一位來自湖北知名 985 工程大學的受訪者(no.9)也指出同樣的觀察,比 較兩岸的城市硬體規劃:

“我們小時候都有聽過童話故事,寶島的日月潭阿里山,感覺是個很山 清水秀的國際都市。後來來了之後覺得好像硬件上一點都不國際、一 點都不都市的感覺,因為你們土地不是國有化,所以開發建設是按照 自己的來,不像我們所有的規劃都是政府決定,所以看貣來就是什麼 地方是住宿區什麼地方是商業區,比較分明,比較整齊。而且你們發 展的也比較快,很多樓都建好了比較久,所以會覺得不是那種摩天大 廈的,不是很繁華的樣子。說句不是很好聽的,有時候可能覺得還沒 有武漢這種二線城市好”(受訪者編號 09)

台灣都市的「住商混合」發展形態與依循歐美國家實施住商分離的大陸一線 城市展現出不同的樣貌。多位受訪者表示,從台北 101 俯瞰的城市景觀與想像中 的國際都會形象完全不同,錯落於都市中的低矮民房和狹窄道路令人有置身於大 陸二線城市的感覺:「沒有上海好」。

(二)台灣學生的政治冷漠

“[來台之後有印象幻滅或是差別很大的地方嗎?]其實,要說這個應該 算是在就是政治的方面。因為來之前我家裡人就跟你說,欸,不要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講話,或是就管好自己的其他課業的生活就好。然後,我來之後發現 台灣的同學其實大部分不是很關注政治的東西。然後所以就跟一開始 想,很恐怖阿,你去了不要亂講呀,可能這一方面差異會更大,就是 思想會大一點。”(受訪者編號 20)

大陸學生來台之前,對於台灣政治環境的解讀多為:「民主、自由、混 亂」。立法院議員上演全武行、藍綠兩黨對立是構成「台灣政治」的主要圖像。

來台之前,所有受訪者皆被家長、師長叮嚀「不要講」政治方面的議題,避免因 立場不同而造成衝突。

來台之後,高達 7 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台灣同學「政治冷漠」。台灣學生

「不談政治話題」、「對政治沒有興趣」等情形,與大陸學生預期台灣人民熱衷 投入政治選舉、公共議題的形象有巨大落差。

“[來台之後哪些憧憬有幻滅嗎?] 我一開始會覺得就是,可能是因為 我學這個專業所以會對政治比較敏感,可是會覺得這裡的年輕一代他 們會不那麼 care 這些東西,就是,他們就覺得只要這樣就好,他不會 在乎什麼黨派什麼黨派這樣子,不像,我們會覺得會、會,這裡的年 輕人肯定是分藍或者是分綠怎樣,可是到這裡發現不是這樣,他們覺 得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他們不去 care 那些東西,對。”(受訪者編號 29)

二、兩岸學業生活差異

(一)「競爭壓力」程度不同是兩岸學業生活差異之主因

整體而言,「競爭壓力程度不同」,是形成兩岸學業生活差異的首要因素。

從宏觀的制度結構面(如教育資源分配、選課制度),到微觀的行動者表現的日 常行為部分(如學生的作息安排、師生互動),在在顯示兩岸高等教育環境背後 的價值觀差異。兩岸對「競爭壓力」的解讀頗有不同,經過教改後的台灣,高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教育擴張,提倡多元化、鬆綁、快樂學習,希望學生能在較無壓力負擔的學習環 境中成長,以興趣為導向,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發展個人的能力。中國大陸的高 等教育則以實踐、就業能力為導向,鼓勵學生將學業生活重心置於提升個人專業 能力上,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學生必須更主動、積極爭取教育資源,獲得師長 與同儕的認同,「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價值觀已嵌入日常生活的實踐之中,

競爭壓力則被視為是成長的動力。以下,將就兩岸學業生活部分作較詳細的描 述。

比較兩岸學生的差異,所有受訪者皆強調:「台灣學生很輕鬆,沒什麼壓 力」。來自大陸東北知名 985 工程大學的受訪者(no.40)認為,台灣學生進名校 的競爭壓力與大陸學生進名校的壓力完全無法比擬。他詢問台灣同學後,得知在 台灣每年有十幾萬考生,但台、清、交、成、政的招生名額就有好幾萬,相較之 下,大陸想進名校的學生必須在高強度競爭壓力下突破重圍:

“大陸人很多,競爭壓力很大。因為,大陸每年的考生是一千萬,每年 大學畢業生是八百萬,那位子是有限的,那麼你需要競爭是吧?你必 頇超越他、比他優秀,你才能得到這個職位,是不是?我們是一路拼 殺過來的,才可以上一個好學校。一路拼殺過來,踩了無數人,把別 人踩下去我們才走過來的。”(受訪者編號 40)

競爭壓力除了反映在學業之外,同時也反映在生活上。受訪者(no.40)認為 台灣同學較快樂、開朗,生活節奏較緩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也更融洽。在 他的眼中,兩岸學生的差異來源於兩岸教育理念極其不同,大陸學生承擔較多的 歷史包袱:

“你要知道,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什麼!我們從小教育就是我們這一 代是為了民族的復興,是為了中華民族崛貣,從小就受到這種教育一 路走過來,然後還要受到…而且還知道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北京,

買一棟房子得一百多萬、上海一百多萬,我們工資,出來工資也不過 四五千,這樣我們得花多少年時間,才能在這個城市下生活下去,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以說我們大陸的…每個年輕人吧,我覺得年輕人吧,心理真的承受的 壓力比台灣這邊的大,你要在這個社會中,在這個十三億人競爭中勝 出,並且好好的活著,我覺得是一件 ……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 事。”(受訪者編號 40)

(二)職涯規劃的態度差異:兩岸學生追求的「人生理想」不同

競爭壓力的程度差異不僅使兩岸學生的生活形態有所不同,同時也反映在兩 岸高校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目的和價值觀上。跟受訪者(no.40)在同一所台 灣高校交換的另一位受訪者(no.32),就讀計算機專業,這位受訪者(no.32)

具有一副好嗓子,對音樂充滿興趣,在大陸唸書的時候,由於學業生活充實,並 沒有太多的時間投入發展自己喜歡的娛樂活動。在成功大學進行交流時,他感受 到台灣學生課餘生活的活力。同為具有理工專業的高等學校,成功大學校園內常 可見許多音樂會、藝文表演等活動訊息,在他眼裡,台灣同學擁有較多元的發展 機會,除了學業之外,社團活動不只可成為興趣,也可作為未來職業生涯中另一 項發展途徑。但是在大陸,學業生活和未來職涯發展密不可分,只有在學業上表 現優良的學生,未來才會有「前途」。

在受訪者(no.32)的某一堂課上,老師問到同學們最大的「理想」為何?大 部份台灣同學的答案是:「活得快樂一點」。受訪者(no.32)感到十分詫異,將 課堂上所得與其他大陸同學分享。他們都認為,倘若同樣的一份問卷調查挪到大 陸舉行的話,將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大陸同學的「理想」將會「更具體」,

「更具有企圖心」,同樣在台南交流就讀土木系的受訪者(no.39)針對上述同一 個問題做了更細緻的描述:

“他們(大陸同學)會設立很具體的目標。比如我要在土木工程行業做

“他們(大陸同學)會設立很具體的目標。比如我要在土木工程行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