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研究集刊第 48 輯第 3 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I 的教育科學 J 指出其學說轉承的脈絡。 梁忠銘對日本道德教育理念的論述,以歷史進程及橫面之風車來分析。 描繪日本迫德的外層(形式)與內核(實質)的雙重理論結構,歸納出其 理念之特質。從二次大戰前及戰後在道德教育的理論結構上是方正有序, 條理分明的。這是其外層的理論結構,但在內面實質上,既使是其基本的 思想在戰前為儒家思想,在戰後為歐美思想的體系,兩者雖然為截然不同 的思想體系,卻是呈現出國融貫通互為表里的結構特質。相對於國外的理 論,本期也刊出一篇教育史之論文,黃春木的 TJ青代學政研究 J i"青代學 政掌一省學校、士習、文風之政令,至 1青末才被裁撤。仔細探討之後,能 綠解清代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清代學政隸屬禮部,學政多為進士出身, 在省與督撫平行,地位尊崇 J織掌為考竅生員,維持紳權。學政任期為三 年一任,通省巡歷,辦理歲科考,遴選優秀生員等。以張之 i同為例,可知 學政一途一方面是仕官的一種歷練,另一方面更能為國舉才,其角色值得 深入探討。 除了教育哲史之論文之外,本期另刊載了三篇「課程與教學」領域之 論文,包括林生傳等人的「運用學校本位經營機制推動教學創新之探討」 林佩璇的「學校本位課程評鍾的知識基礎一一一教師實踐知識」及陳昇飛的 「自傳文本的課程論述與批判」均為嚴謹使、秀的論文 o 林生傳等人採用問 卷調查,座談會商的研究方法,對如何經營學校本位之教學創新可能提出 肯定的結論。在權力下放的設計之外,增加情勢分析、願景塑造、參與結 構、人力再造、激勵導子 i 、評鑑監控等運作策略,是創新教學之有利基礎。 對相同之主題,林佩璇提出學校本位的課程評鑑作為課程發展的必然機制。 最後,陳昇飛對課程研究提出尋找自傳文本的意涵,透過理論基礎的分析, 具體提出自傳文本的課程訴求與批判。 教育哲學與史學責任編輯

郭實渝謹識

2002年8 月 教育研究集刊

第四十八輯第三期

2002 年 9 月

頁卜33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說及其敢承

黃錦山 摘要

隨著老人人口的逐漸增加,老人參與教育的問題也逐漸浮現。但是,

國內教育哲學的研究並沒有隨著社會變遷的進程,對當代最新的教育問題

進行哲學性的研究與分析。有鑑於此,本文首先探討四種老人教育哲學理

論之內涵,依次為功能主義取向、批判教育老年學學派、人文主美取向、

和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其次,分別就老人教育的目的、老人教育的教

師角色與其教學型態、以及老人教育的課程規劃等三個方面,依據各個老

人教育哲學派別的理論重點,逐一地引伸出其對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的意

涵。最後,貝'1 依據老人教育的哲學理論及其在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的意涵,

來對我國老人教育的實施情形進行哲學性的評論,以及共體指揀出其對我

國老人教育的啟示。

聽鍵詢:教育哲學、教育老年學、老人教育

本文作者為英國諾了漢大學繼續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通訊之電子郵件為: chinshanh閏月@hotmail.com

投稿日期: 2002年 3 月 4 日,採周日期: 2002 年 5 月 6 日

(2)

Keyword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Implications of the

four

philosophical paradigms on

the practices of

edu叫on

for

er adults are

discus叫 with P叫叫ar 山otion

to the

purpose

,

In struct肘 's

role

,

teaching style

,

and curriculum. Finally

,

critic的ms

and

recommen吐atlOns

regarding the practices of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e made in order to

f叫削e

the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in Taiwan.

2 教育研究集刊 第 48 輯第 3 期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June

,

2002

,

VoIA8 No.3

pp.I-33

The Contemporary Issue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and its Implications

Chin-Shan

1直uang

Abstract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s

of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e

underdevelope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since the advocacy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ociety in

Taiwan. However

,

research relate

<

I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remains rare in Taiwan. This study

,

therefore

,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paradigms of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in Taiwan. There are three

main sections in this paper. Firstly

,

this study explores four philosophical

paradigms guiding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the

functionalist approach'

,

'critical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

'the

human-ist approach'

,

and 'expe

rI

ence

,

dialogue and transcendence'. Secondly

,

the

Chin-Shan Huang is the Ph.D candidate at the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U.K ..

E-mail address:chinshanhuang@hotmai

l.

com

Manascript received: Ma

r.

4

,

2002; Accepted: May 6

,

2002

黃錦山

(3)

4 教育研究集刊 第 48 輯第 3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已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5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話會歷史學家 Peter Laslett 於 1989 年出版了 {A

Fresh

Map of Life: The Emergence of the Third Age>

害。在該書中,

他將人的一生區分為悶個年齡期 (four

ages)

,分別為第 齡 (the

first

age)

:是指為成年生活準備的生命初期,亦即是兒童與青少年時期,其主

要的特徵為「依賴」、「社會化」、和「學校教育J 第二齡 (the

sec-ond age)

是指進入工作職場的成年時期,並旦開始建立家庭生活有了婚

配與育兒的責任,其主要特徵為「成熟」、「獨立J 、「生產 J 、和「家 庭與社會責任J 第三齡 (the thir丘 age) :是指離開工作職場的退休生 活,此時通常也由於子女的成長而減輕其家庭的責任,因而能夠較自由地 去追求個人的目標和欲求,其主要特徵為「個人的實現J 第四齡(

the

fourth age)

:是指體能與健康進入明顯惡化的階段,此時的老人無法獨力 生活需要他人的協助與照料,並且逐漸臨近於死亡,其主要特徵為「依賴」 和「衰老 J (Lasle口,

1989:

182-193) 。根據 Laslett

( 1987:

133) 的研究 指出 r 第三齡」人口的明顯出現,一直要到 1950 年代的時候才在歐美西 方先進國家裡發生,而且還一直要到 1980 年代才真正地成為社會結構的特 徵之一,這乃是因為只有在平均壽命獲得普遍提高之後,第三齡的人口才 能出現。 E至此,在 1950 年代以前的世界裡'第三齡人口十分罕見,因為大 部分的人在經歷了第一齡的準備階段和第二齡的成年勞動階段之後, ~更迅 速進入衰老的第四齡且不久後便死亡,因而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諺語。 所以,只有在 1950 以後的當代社會徑,由於健康旦充滿活力的第三齡老人 人口數眾多,才有屬於老人的教育活動,而這也符合於Jarvis

(2001: 7)

所拍稱,第三齡教育 (third

age

education) 亦即所謂的老人教育是真正開

始於 1962年到 1972年之悶,而且在這過去的25 年徑,老人教育對許多老人 的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面對當代最新的「教育問題」 老人教育之發展,不僅是教育政策

宜、前

{ 一

-

t:J

的新課題,更也是教育哲學的新課題。例如:老人的教育目的應該是什麼、

老人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以及其教學型態應該是如何、以及要提供什麼

課程給老人等,都是值得從事哲學位探討的教育問題。誠如英竄觀念分析

學派Hirst

and

Peters (1970:

13) 對教育哲學所持的觀點,認為教育哲學

家就是特別有興趣於研究教育的問題,並且希望透過哲學性的研究來釐清

問題的本質和辨明那些是應該要做的。區此,為了區應當代最新的

F 教育

問題 J

從事老人的教育哲學之探討乃成為教育哲學研究的必要課題,區

為唯有透過哲學性的省思,才能釐清老人教育的發展方向。美國學者

Moody

( 1976:

14) 即明白地指出

r 身為教育者,我們對於老人為什麼要被教

育沒有清楚的概念,如此欠缺根本性的哲學省恩將會對整個老人教育事業

構成危險的」。英國的學者 Glendenning 和澳大利亞的學者 Battersby 也有著

與 Moody 相類似的看法。他們倆人對於老人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樣深感憂心,

他們也指出﹒「教育老年學柏闋的研究與出版已有許多了,但是我們卻是

很少去問『我們現在正要走向何方呢? J 和『教育老年學的目的、目標和

哲學是什麼呢? J 的問題( Glen的ming

&

Batters旬,

1990b: 42)

0 J

因此,英美各圓的教育學者紛紛為其老人教育的發展進行哲學性的省

思與批判,並且根據其研究提出其針對老人的特殊境遇所建立起來的哲學

理論。反觀乎圈內教育哲學的研究徑,並沒有隨著社會變遷的進程,對當

代最新且特有的老人教育現象進行哲學性的研究與分析。有鑑於此,本文

首先將深入地探討各個不同學派的老人教育哲學之重要理論,其次,即引

伸出其對老人教育實務工作土的意涵,最後,則特別針對我國老人教育的

實施狀況提出哲學性的評論與啟示,以期能有拋磚引玉之功,促使國內教

育哲學的研究也能包含對老人教育的哲學性省思與批判。

貫立、老人截至f 哲學琨論之探討

根據國外

些學者 (Glendenning

&

Batters句, 1990的;

Withnall

,

(4)

6 教育研究集刊第 48 輯第 3 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7

為四個派別:功能主義取向 (The

functionalist

approach) 、批判教育老年

學學派 (Critical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人文主義取向 (The

human

ist

approach) 、和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

Experience

,

dialogue and

transcendence) 。由於這四種主要的老人教育哲學派別的基本概念與假設

不同,致使其所引申出的老人教育實務發展之方向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存

在。以下分別來探討此四種老人教育哲學派別的主要主張和思想概念﹒

一、功能主義取向

Bon忌,

Briggs

,

and Coleman ( 1993:

32) 指出,在老化的研究裡,功能

主義取向提供了兩種重要的理論,分別為撤退理論 (disengagement

the-ory) 和活動理論 (activity thethe-ory) 。此兩種理論廣泛影響著社會人文學 斜對老人的相關研究,老人教育的實務發展當然也深受其影響。E'I此,以 下首先將簡要地說明功能主義的基本主張,其次則特別闡述功能主義取向 的兩個重要理論,撤退理論和活動理論之內涵。 (一)功能主義取向的基本主張 功能主義認為社會系統有如人體的組織一般,是由許多各式各樣且棺 互連接的各部分所組成的,因而只要是在任何一個部分有著任何改變或動 盪發生,都將不可避免地對其他所有的部分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再者, 功能主義認為社會系統有著一種自我認節的功能,而藉此功能可促使社會 維持其穩定性與次序性,每當社會有問題發生時,社會系統內的其他各種 部分就會調節與適應這種不正常的狀況,以便使社會能夠去控制、縮小、 或者是消除這個問題 (Cockerham,

1991:

49)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與老 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人」在功能主義的觀點裡即被視為是一項新的社 會性問題,而這{區問題當然必須加以控制或者是消除,以防止引起社會的 不安或動盪。 (司功能主義取向的理論 基於前述的主張,功能主義取向因而提出數種理論,但是其中以撤退 理論和活動理論為主要的代表。這兩種理論在策略上是相互對立的,但是 在目標上郤是一致的。誠如 Bond

et a

l.

(1993:

32) 所言,撤退理論是強調 老人應該要從其社會上所擔任的角色逐漸撤退下來,以便使社會能夠持續 平穩地運轉;相反地,活動理論則強調老人應該持續地積極參與,以便能 夠融入於社會。但是,其目的則如同撤退理論一般,也是要使社會能夠持 續平穩地運轉。因此,功能主義對於老人問題的關懷焦點是著重於如何使 社會能夠持續穩定地運作下去。以下茲說明此兩種理論的主要概念:

L 撤退理論:撤退理論是由Elaine

Cumming and William

Henry於

1961 年時在他們倆人合著的 {Growing 01廿一書中提出來的。他 們倆人認為老人逐漸地從其社會角色中撤退下來,將不僅僅只是助 益於社會約運轉次序而己,也同時有益於老人本身的生活。首先, 就其對社會的助益而言,根據該理論的主張,所有的人最後都將死 亡,但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社會的各類機構都必須繼續存在; 因而就必須有一種十分有次序的方式來將老人在社會上的角色轉換 到年輕人的身上,讓擁有新技能與充滿精力的年青人能夠接替老人 們撤退後的戰場角色,如此社會才能持續平l煩地運轉,不會因為老 人的病故而導致社會次序的瓦解,其中「退休j 便是老人撤退過程 的最佳寫照,而且經由老人的撤退過程,社會機構的運轉功能將會 獲得增強,因此有益於社會的發展(Cockerham, 1991: 況;

Hooyman

&

Kiy此,

1993:

69) 。其次,就其對老人本身生活的紡益而言,

Cumming and

Henry主張退休後的老人將可以免除於職場角色的種 種規定與要求,因而比那些還在職場上勞動的老人們更能夠去參與

令人滿足的家庭除係 (Hooyman

&

Kiyak

,

1993: 69)

;另外,退休

的老人在卸下其繁忙的社會角色之後,可以有較多的時揭去投入因 為工作而無法兼顧到的個人興趣與嗜好,例如:旅行、運動、釣魚、

(5)

8 教育研究集刊 第 48 中d} 第 3 期 黃錦山 古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採討及其啟示 9 或打打高爾夫球等休間取 1旬的活動 (Cockerham ,

1991: 52)

2. 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是由Robert Havighurst在 1963 年時針對美國堪 薩斯城( Kansas) 三百位老人的研究所提出來的理論,他的理論取 向過異與前述的撤退理論o 為了要能夠成功地老化,他主張老人們 必須要維持其利會的角色,而不是如前述的撤退理論要從最|會的活 動中撤退下來。他認為老人活動的參與和其生活滿意度有著絕對積 極正向的關係,如果老人們從愈多的角色中撤退出來,則其生活的

滿意度也將隨之逐漸降低 (Morgan

&

Kunkel

,

1998:

275) 。這乃 是區為活動理論認為-個人的自我概念是透過其所參與的角色照建 立起來,所以老人們應該盡可能地維持其中年時所參與的活動,至 於因為退休或是喪偶等無法抗拒因素所導致的角色遺失,則應該去 尋求其他形式的活動來代替苦旦角色中的活動,以便維持其自我約

概念和生活的滿意度 (Hooyman

&

Kiy此,

1993:

67) 。因此,在活

動理論的基本假設之下,老人們不應該依照撤退理論的主張而從各 種活動角色中撤退下來,而是應該要去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以維 持著忙碌的生活型態。誠如 Fenne泣,

Phillipson and Evers ( 1989

43

)所言,活動理論所強調的焦點是如何可以讓老人們再次地融入 於快速變遷的社會次序之中。所以,老年學實務工作者在活動理論

的引導之下,盡力地為老人們發展出新的角色,其中尤其以退休社 韻和老人中心所辦理的許多康樂活動與旅行圈最為明星星易見

(Hooyman

&

Kiy此,

1993: 68)

,而其目的當然是在於使老人能夠 融入於變遷的社會之中,亦即能夠適應於社會及追趕上時代的潮流, 以便杜絕因年老而與社會格格不入所可能引發的社會動盪與不安之 事態。因此,擻退理論與活動理論兩者雖然在現論主張上彼此互異, 但是在目的上凶為同樣是根基於功能主義的基本學理,所以兩者都 是注重於社會的穩定性與次序性,關懷著社會的功能是否能夠正常 發揮。 前述的兩梳理論雖然起iIIr、英旱,但是卻是數種功能主義開論中最被廣 泛引用的理論,立在且對社會人文學科在老人的相關研究f 有著深遠的影響。 凶此,功能主義雖然在學理的討論t 並沒有直接論述老人的教育議題,但 是不可諱言地許多從事老人教育的工作有,都一直默默地接受功能主義的 引導來辦理老人教育的相關活動。針對這樣的現象,已有其他新興的老人 教育哲學派別提出批評,其中以批判教育老年學派最為反對。

二、批判教育老年學學派

批判教育老年學學派是由英國的學者Glendenning和澳大利亞的學者 Battersby一起主導,他們的哲學理論主要是撥取於法蘭克福學派的哲學思 想,其目的是在於以批判理論來釐清和匡正老人教育的本質、臣的及其發 展方向,以便進而振除功能主義對老人教育的符制。因此,他們宣稱其哲 學理論為「批判教育老年學」。以下將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其主要的思想 概念:其中第一個部分是要指煉出批1可教育老年學對功能主義取向的批判, 至於第二、三部分則是分別要闡述批判教育老年學的主張與價值﹒ (--')對功能主義!fx r甸的批判 在批判教育老年學的概念裡'認為時下的老人教育發展方向受功能主 義的影響甚深,致使老人教育的走向偏頗因而有著許多錯誤的事態發生。 例如,

Battersby (1993: 19)

llfJ指出老人教育的發展在功能主義的影響之干, 只強調老人教育實施的技術與程序,而不著重於根本性的哲學位省思,如 「為什麼要做它? J 或「我們現在正要走向何方呢?J 的問題從來未被拿 來思考,致使老人教育被視為是一種應該要遵從市場動力的事業來興辦。

另外, Glendenni月 (2000: 17-18) 也指出受功能主義所支配的老人教育有

其局限性存在,他剖析出功能主義的最大問題乃是在於它無法針對資本主 義對老人的影響,和其對老人退休後的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困難提出一個全 面性的解釋,而這乃是因為功能主義者從來都不關心老人在這個社會架構

(6)

10 教育研究集刊 第 48 輯第 3 期 黃針,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II 中的處境,及其還常常鼓勵老人去默默地接受和遵照這個討會所導致。再 者,

Moody ( 1992:

295) 則更是犀利地指出 r 工具理性只對社會支配的 結構進行具體化與神秘化服務!而已,並且強化討會的現狀 J 於是功能主 義所指引的老人教育實務,只是對老人進行馴化的工作而已。所以,在批 判教育老年學的觀點裡,功能主義所指引的老人教育不是在替老人服務而 是在替而會服務,其目的是在於杜絕社會的問題與動盪之發生,以便遂行 其社會穩定性與次序性之終極目標。所以,受功能主義所支配而興辦的老 人教育,是在默默地從事馴化老人去符合社會時代潮流的工作而已 o (司批判教育老年學的主張

為了要抗拒功能主義持續地影響著老人教育的發展,

Glendenning

(2000:

15) 力勸教育工作者不要再持續地從功能主義的觀點,來宣稱教 育是對老人有益的而且可以提升老人生活品質的 般性傳統看法;他主張 教育工作者為了老人教育的發展應該積極地建立起一倍新的哲學典範,以 便掠棄功能主義的思維邏輯持續地主導著老人教育的發展。區此,

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明確地指揀出其批判教育老年學的四項重要主

張,以便使老人教育能有-偶新的哲學典範來抗拒功能主義對老人教育的

影響。其中在批判教育老年學的哲學理論中,對於「教育」這個概念便與 功能主義有著不同的解釋。他們認為教育不僅是協助個體適應科技變遷的 工具,也是與自我實現和增強認同有關聯;但是最重要的是,它應是一個

對個體和群眾授權賦能(empowerment) 的重要機制 (Battersby

&

Gl

endenning

,

1992:

116) 。換言之,在批判教育老年學的概念裡'老人教 育的目的是應該要幫助老人能夠來掌控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被別人的思想 所掌控( Allrr帥,

1984:

82) 。而批判教育老年學對於老人教育的思維與訴 求是不再等同於功能主義的保守主張,因為功能主義只謀求老人去融合於 社會的主流價值,遺棄老人自身的主體性,致使老人迷失在社會的洪流之 中而不自覺。當然,這乃正是符合於功能主義的一貫目的 消餌老人在 社會上所可能引發的動盪與不安,使兩i 會能夠持續安穩地運轉。以下茲衛 略說明批判教育老年學的重要主張 (Glendenning

&

Battersby

,

1990a: 226

228

,

1990b: 42

-4

3; Battersby

&

Glendennin臣,

1992: 116-120)

l 從視老人為一種社會問題和弱勢固體的功能王義取向,轉移到1it 社 會政治架構之下,撿視在經濟和國家的脈絡中社會對待老人的方式, 乃是一迫切且必要的老人教育哲學典範之轉移

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 (1990b:

42) 指出老人教育確實需要擺脫功能主義的牽絆, 不可再依循其偏差的報點,將老人視為是社會上的問題或是弱勢的 族群,應該要從社會經濟的架構之下,檢視社會對待老人的方式。 這是因為功能主義一直無法揭露和揚棄,錯綜複雜的社會與經濟對 老人邊緣化作用的元素,事實上這些元素是被穩藏於社會及其附屬 的組織之中。再者,他們指出在批判教育老年學的思想脈絡裡,老 人教育應該是要擔任一種可以促使老人意識覺醒的有效手段,藉白 這一手段將可以喚醒老人們知覺其在社會上的可享權利有那些及他 們可以扮演的角色有那些,更者可以藉此提升老人自己的生活品質

與及自我實現的達成 (Glendenning

&

Batters旬,

1990a:

227) 。所 以,他們積極宣揚老人教育工作者應該揚棄功能主義的思維邏輯。

2.

r 教育老年學 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應該要轉換到以批判理

論為根基的批判教育老年學之上來發展其理論與實務.不可諱言地, 教育老年學長久以來一直都是緊密地根基於功能主義的思想概念來 發展其理論與賞務,因此老人教育工作者總是持著保守的觀點來從

事老人教育工作。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 (1990a:

227) 對此現 象提出深刻地批評,指出以功能主義為根墓的教育老年學所從事的 是人教育工作,並不是從事對老人授權賦能與解放的工作,而是從

事馴化老人的工作。因此,他們斷然地主張教育老年學不應再持續

地區循著功能主義的規言I[觀點,應該要轉換到以批判理論為根萃的 批判教育老年學。的為在批判教育老年學引領之下的老人教育工作

(7)

12 教育研究集刊 第 48 輯第 3 期 1黃主事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的

者,才會持著基進的觀點嚴正地揭露出老人在老人教育過程中被馴 化的事賀。再者,

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

(1990b: 的)指出, 批判教育老年學之所以可以如此,乃是因為批判教育老年學廣泛地 引用以批判理論為根基的教育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的思想典範來建 立其理論體系所導致,其中例如法國的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間、

美國的理論家Henry Giroux 、 Michael

Apple

、 Peter McLaren 、以及

巴西的教育家Paulo Freire等人的思想概念,都是批判教育老年學理

論與實務發展的泉源。透過這些人的思想概念才能建立起一個新的 老人教育哲學典範,啟發新的思維邏輯來興辦老人教育,並旦進而 掘徐功能主義狹隘的視野。

3 批判教育老年學的原則將會透過包含解放、授權賦能、轉換、社會

與霸權掌控等概念的話語來呈現 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

( 1990b

.

43

)指出老人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務發展在批判教育老年 學的引導之下,將會進入一種全新的論述。在這種新的論述裡,將 不再出現昔臼功能主義的保守性和規哥I[性的話詣,取布代之的是一 些根基於批判理論的基進性概念如解放、授權賦能、轉換、社會與 霸權的掌控、和意識覺醒等等。 是.批判教育老年學是以行動為其根本,而其實踐稱之為批判老人教育

學 (Critical

gerogogy)

: 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 (1990a: 228)

基於理論必須與實務連結而鼓吹建立批判老人教育學的必要性,其 中「老人教育學J (gerogogy) 一詞是指在老年您的教導與學習的 實務。此一名詞乃是繼美國成人教育學者Knowles所提倡的成人教 育學(

andragogy

)之後,針對老人教育實務所提出來的新詞語

(

Batters旬, 1987) 。由於 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倆人的批判教

育老年學的哲學概念是建萃於批判理論,所以他們在老人教育學之

前再加上批判兩字,而成為「批判老人教育學J 。他們認為批判老 人教育學是其批判教育老年學的哲學原則的具體實踐,而且其旦的

是要去攪動老人們對其社會狀況的表象性滿足,和改變老人們認為 自己的地位太低微和很能且無法造成任何社會性變更的想法

(Gl

endenning

&

Battersby

,

1990a: 228)

同批判教育老年學的價值

~iI述的四點是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批判教育老年學的核心原則o

除了這四項原則之外,

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 (

1990缸 229-230 )又指

出當老人教育的哲學典範從功能主義轉變成批判教育老年學時,將會有以 下三點益處。首先,在批才可教育老年學的引領之下,老人教育工作者將會

更加注意地來分析老人教育的歷史脈絡,並且由此來檢視現存的老人教育

實務與方針,以便揭露出其所依憑的思想體系為何和誰的利益正在被服務 著的事實。其次,批手可教育老年學的哲學典範將會協助老人教育工作者, 將目前老人教育的實務與類型置放於政治性與思想性的架構之下,以審查 為何過去的這些實務事實可以延續得如此久遠,和為何這些老人教育實務 會導致老人生活上的許多不公平。最後,批判教育老年學將會提供老人教 育工作者一個機會,去直接面對這不僅僅只是老人的,而且也是老人教育 工作者們自己本身所居住的社區的不公平與不正義的困境。因此,批判教 育老年學除了解構老人所遭遇的壓制之外,還可以同時促使老人教育工作 者去面對其自身所遭遇的不公正。 批判教育老年學以著法蘭克福學派基進且犀利的言論來批判功能主義

主導下的老人教育理論與實務,確實發人省思,也真正地指揀出時下老人

教育實踐的一些盲點與困境,十分值得老人教育工作來深思與檢討。然而,

批判教育老年學也如同其批判功能主義一樣地遭遇到其他學派的攻詐,其

中以人文主義最為反對批判教育老年學約觀點 o

(8)

14 教育研究集刊第 48 輯第 3 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的

三、人文主義取向

根據 Withnall

(1992:

19-20) 的研究,由於Percy所主張的老人教育哲

學理論是以人文主義的思想概念為基礎,因而稱其為「人文主義取向

J

0 以下首先將指煉出人文主義取向對批判教育老年學的批判,其次將間可耳 Percy 人文主義取向的老人教育哲學理論之主要主張 (一)對批判教育老年摯的批判 在人文主義取|甸的老人教育哲學理論裡,認為以批判理論為根基的批 判教育老年學,也如同功能主義一樣,將會對老人教育的發展造成偏差性 的影響,因而對批判教育老年學提供許多的批評。例如,

Withnall (2000:

93

)即指出雖然源起於批判理論的批判教育老年學是意欲於揭露社會的不 平與壓制,但是事實上它本身也有著可能對人類的經驗產生局部性或是稍 微扭曲性的看法之危險,亦即這種對解放軍日授權賦能的驅力,它本身也有

可能變成是另一種形式的壓迫。除了 Withnall 的批評之外, Percy 也質疑了

批判教育老年學實踐的可能性,他懷疑批判教育老年學的老人教育工作者

能成功地去喚起老人的意識覺醒和改變老人對其自我無能為力與無足輕重

的認定;此外, Percy 更深入地批評,是誰判定了批判教育老年學的教育工

作者的知識與思想、要比他們的老人學生們來得正確,而且賦予其有權利和

責任去轉化他們自己的觀點到他們老人學生的身上呢? Percy 認為這是因為 在批判教育老年學的典範裡,潛藏著認為教育工作者是站在一個比老人還

要優勢的地位所導致的 (Percy ,

1990: 235; Withnall

&

Percy

,

1994:

17) 。

因此, Percy 嚴正地拒絕批判教育老年學的哲學理論,進而主張老人教育理 論與實務的發展應該要按取人文主義的哲學思想。 (.=)人文主義取向的主張 Percy 的老人教育哲學理論是建基於人文主義的思懇概念,其主要的主 張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茲討論說明如后: 1 老人教育的目的應該與其他年齡層的教育目的相同,都是在於追求 自我的實現:在 Percy 的老人教育哲學理論裡, Hll 開宗明義地宣示老 人教育的宗旨與目的應該與其他任何一種年齡層的教育相筒,不應

有任何的區別存在 (Percy ,

1990:

236) 。根據人文主義的哲學思想,

人類乃是自然而然地渴望於探索和學習其周道的生活環境;並且, 在人文主義者的思想脈絡裡,所謂的愉悅的生活即是自然的生活, 而所謂的自然的生活則是蘊涵著學習與內在的轉變(

Percy

,

1990:

236)

0

Lowy and O'Connor (1986:

154) 也持著相同的看法,他們

形容「人是不受羈絆旦有創造力的,並旦有著獨特旦與生俱來追求

成長與自我實現的可能性J 0 因此,在人文主義引導下的老人教育

哲學思想,學習是被定義為個人的探索(personal

quest)

,而個人

探索的目的則是在於達到Maslow' 自我實現」的境界,

fORogers

r 獨

立自主學習」的理想;然而,在這個人探索的過程中或許有可能蘊 涵著授權賦能和解放的行動;但是,這絕對不是如前述的批判教育

老年學一般,要去撩起老人對其社會邊緣化的不滿和去引起所謂的

社會轉變 (Percy,

1990: 236)

2 老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是在於促進老人學習者之學習﹒

Percy承燒著

前述的論點,針對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提出其有別於批判教育老年學 的主張,他認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是要為學習者促進其學習的過程, 而不是去勸服學習者去從事社會運動或者是不滿於現狀(

Percy

,

1990: 236; Withnall

&

Percy

,

1994:

17) 。換言之,教育工作者的角

色不可以高過於老人學習者,來進行批判教育老年學所謂的「喚醒」

老人意識覺醒的工作。因為無人可以以著優勢的地位來「轉移」他

自身的觀念到其他人的身上。因此,在人文主義取向引導之干,教

育工作者與老人學習者是平行互動,教育工作者是扮演著老人學習

(9)

的教育研究集刊 第 4串串尋 第 3 期 黃主fj1 山 'i~'1-\ 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採討及其啟示 17 :老人教育彪、技珍視老人學習者之生活經驗 Percy 秉持著人文仁義重

視個體以及儕艘潛能與經驗約觀點,仁 9t且我們應該親老人為帥、為

學習的促進有、為核範、為教育的資源與智慧的寶庫,在此觀念之

下, Percy 認為老人的 ?341 慧和技能應該要有效地被傳衍於後代,而且

Percy 還認為這樣的貢獻將不僅止於社會而己,還可以藉由這種承

認老人的償債而助金於老人其自身的自我實現感 (Withnall

&

Percy

,

1994: 17)

從上述的討論裡,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Percy的人文主義哲學思想對於老

人教育的許多看法與主張,是與Glendenning and Battersby的批判教育老

年學有著很強烈的歧見存在。雖然彼此所揭獎的終極理想是類似的,但是

由於在方法上和策略上的選擇依循著不同的哲學理論而引發出許多的爭論

o

例如:

Percy ( 1990:

238) 本人即宣言教育老年學的宗旨與白的不應在批判

教育老年學裡尋找,而是應該退回到所有教育過程中那份固有的人文與博

雅的目的裡尋找。

四、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

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是由美國學者 Moody 所提出,而他的理論是與

Percy 的人文主義相類似,但是他融合採用了批判教育老年學的一些概念,

而另外自成

家。所以 Withnall

(1992: 20

)將他的老人教育哲學理論與

Percy的人文主義取向區隔詞來,並進而依據其重要主張而命名為「經驗、

對話與超越」學派。以下將針對Moody的三個重要主張來嚮述其老人教育

哲學理論之內涵﹒ (一)老人教育應該建基於老人的生活經驗

Moo吐y 十分重視與強諦老人的生活終驗,這是因為在他個人所揭蓋章的

哲學理論裡,視老人的生活絞驗為老人教育的起源點。所以,

Moody

( 1990:

23-4) 指出老人教育應該以老人的生活經驗為根墓,而且只有當我

們將教育的臼標定位在整個人生的生命週l!iJ 裡,教育才能質現其白的。然 而,→般而i 百老人在函對其自身的牛一活你驗 i 時有兩種不同的態度 一是非 常深情地緊握著其人在的經驗;另一則是非常欣然地否認其人 1年的經驗, 這兩種態度的產生乃是由於時間的消逝,老人們生活經驗所屬的 jll 界已不 復存在所導致( Moo旬,

1990:

25) 。因此,不是舊情綿綿地生活在過去的 記憶裡,就是 A 味地否認與貶損過去的往事。面對這種兩難的困境要老人

們如何來克服它呢?

Moody (1990:

26) 指出成功老化 (successful.

aging)

的深奧定義其實是可以簡單地定義為「藉由生活在當下,以便修搞過去和 為未來作準備J 換言之,成功的老化不應該是意指否認過去,相反地而 是要從過去的生活經驗裡,粹取出可以讓老人確認其經驗的持續意義的真 知灼見來修補過去,更進而言之修縮過去是意謂著從個人自我的生命歷程 裡去發琨那些永恆的事物。因此,在Moo句的哲學理論裡老人教育必須以 老人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便建立其教育的意義與信償。一旦脫離老人自

身的經驗,一切的教育意義將如沙灘上築起的城堡般十分地脆弱且虛無。

因此, Moody深刻地批判時下老人教育的實務,他指出老人教育工作者­ 直都未會去發現如何利用老人的生活經驗來增強其學習的過程,他認為我 們應該要去發現統整老人生活經驗與課堂內容主題在一起的方法,而不是 一咪地犧牲老人過去的經驗而去盲目地要求老人就教於新的事物(

Moody

,

1990: 29; Withnall

&

Percy

,

1994: 19)

口老人教育的教學方法應該要採用對話法

Moody (1990:

29) 主張老人教育的最好方法是採用蘇格拉底的「對

話法 J (

dialogue)

,然而老人對待其生活經驗的方式將會影響對話法的 成效。承前一段所述,老人們有兩種態度來對待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倘 若老人對其過去的經驗持著一種比較消極的態度,則會使得這類老人們容 易傾向於貶損其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易於聽從專家或學者的意見,相反地, 倘若老人是深情款款地懷念著其過往的經驗,則也將導致老人們容易固執

(10)

的教育研究集刊第 48 輯第 3 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19

已見和不易接受新的事物。這兩種類型的態度都將不能完成 Moody 所主張

的「對話法」的目標。因此,

Moody (1990:

32) 主張老人在對話法的過程

中應該同時既是身為教師也是學智者,換言之,對話的過程是建立主於「訴

說 J 和「傾聽J

亦即當在傾聽時也要訴說、當在訴說時也要傾聽,

Moody

更進一步地指出當我們在大聲地訴說峙,我們的內心裡也要同時去傾聽和

批判我們自己的意見,而不是一咪地縱容自己固執己見;同樣地,當我們

在靜靜地傾聽縛,我們的內心裡也要同時去訴說或是積極地去對那些新的

概念作出反應,召喚它在我們生活經驗複蘊藏的意義,而不是一咪地去吸

收資訊而已;所以,真正的傾聽包含著訴說、包含著積極主動的面向,如

同真正的訴說也是包含著批判的自覺意識、包含著仔細考慮及狐疑於白我

的意見,亦即時時檢視自己的觀念。Moody

(1990:

33) 認為對話法的理想

過程可以藉由Freire的提閉式教育 (problem-posing education) 來具體體現,

他指出在Freire提問式教育的理論脈絡裡,老人們應該要去詰惜他們所生 活的世界裡的整個社會、文化和歷史的瑰寶寶體是什麼,並旦去挑戰社會

上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Moody認為老人們必須要

從老人們自己的瑰寶和生活經驗裡去辨認出有建設性的主題,然後透過對

話的過程從生活的經驗裡粹取出普世且意義深遠的洞見。 同老人教育的區的應該是在於超越過去,以追求人格的自我絞整 然而,對話」只是一種方法,它並沒有指揀出對話的終極目的是什

麼 o

Moody (1990:

34) 自己也如此說,對話是在描述一種過程或是一種

達到臣的的方法,但是它卻沒有告訴我們目標應該是什麼」。就

Moody的

老人教育哲學理論的目標而言,他其實是參照心理學家

Carl Jung和 Erik

Erikson的發展心理學的理論而建構起來;例如,在

Jung的理論裡,人類的

生命期可以依據不同的發展任務而區隔成兩個部分;在前半役的生命週期

徑,人總是向外不停地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建立起自己的本體;然而,

在後半段的生命週期裡,人們則是轉而向內來追求心靈的完整性

(Moody,

1990: 35; Wilhnall

&

Percy

,

1994: 20)

0

Moody (1990:

35) 即引用lung的

這項概念到其老人教育的哲學理論裡,i也指出假如老人們還仍然活在過去 光輝的記憶扭,或者是把絕去從事修改過去經驗的課題,則將無法生活於 當下以及超越於過去。因此,老人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要去協助老人們超越 其過往的生活經驗以便能夠安身立命地生活於現在'83 此可見老人教育真 是十分地重要而且嚴肅,當然更是不容易達到其目的。於是,Moody堅定 地反對視老人教育為-種休閥教育的觀念,區為他認為我們應該要從生命 遇期的鼓點來看老人們所擁有的時筒,其實是要比其他各年齡層的人來得 少,對於時潤的感受也比較有其壓迫感,而且在做抉擇時也常會在心中伴

隨著對生命有限性的承認 (Moody,

1990: 37; Withna

lI

&

Percy

,

1994:

20

)。所以,對於老人們而言,要去完成他們最終的發展任務是屬於非常 危急的時刻。然而,超越的意義是什麼呢?Moo句 (1990: 36) 定義它為「過 去的超越 J

(transcendence of the

past) 、 f 音臼社會角色的超越J

(transcendence of previous social

roles) 、和「自我有限性定義的超越J

(transcendence of a

limite吐吐efinition

of the self)

;換言之,超越是指

超越過去和昔臼社會中的角色,以便能夠讓老人持續向前並且承認人類生 命的有限性,這亦即是實現了Erikson人格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任務「白我

統整 J

(ego

integrity) 。

總而言之,在Moo甸的老人教育哲學理論裡'生活的經驗被視為老人 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源,而對話別是要釋放出過去經驗的真實面向, 並旦邁向對我們昔日理解的超越(Moody,

1990:

39) 。從上述對 Moody 的 哲學理論的描述裡,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其哲學理論的內涵是包含了

Glendenning and

Baltersby的批判教育老年學的觀念,因為這兩個老人教

育哲學理論都吸取了Frei間的思想概念;另外,Moody的哲學理論也與Percy

的人文主義相類似,這是因為在Moody的哲學理論裡也納入了人文主義取

向珍視老人生活經驗的觀念(WithnalI

&

Percy

,

1994:

21) 。而 Moody 的

(11)

20 教育研究集刊 第 48 輯第 3 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21

爭、辛人孝文主哲學理論在老人裁軍費務工作

上之意三百

以上探討了四種老人的教育哲學理論,由於這四種派別分別依據不同 的哲學理論來剖析當代最新的教育問題,因而各個學派所宣揚的老人教育 實務發展之方向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存在,甚至於是彼此相互攻訐。但是, 這四種不同的老人教育哲學派別,卻都各自為當代最新的教育問題提供了 不同面向的思考,並且豐富了老人教育實務發展之方向。因此,在接下來 的段落之中,將具體地引伸出這四種不同的老人教育哲學理論在老人教育 實務工作上之意涵,並且墓於前述的討論捏,各種不同的老人教育哲學理 論皆有論及老人教育的目的、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與其教學型態、和老人 教育的課程規劃等主題。以下將分別就這三儲主題,逐一地依據各價派別 的理論重點來引申其對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之意涵,以提供老人教育實務工 作者更為具體的思考空間。

一、功能主義取向在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之意福

功能主義取向的理論重點是強調老人為社會的潛在性問題,而為了維 持社會功能的持續平穩,則應該協助老人退休,並旦使老人能夠適應和滿 足於其退休生活;或者是積極鼓勵老人參與各項活動,以再次融入於快速 變遷的社會之中,如此便能消弦可能引發的老人社會問題,而社會得以持 續平穩地運轉。因此,功能主義取向在老人教育實發上的意頭有以下三億 方面: (一)就老人教育的目的而言 由於功能主義主張老人應該撤離於其原有的社會角色,或者是應該持 續地參與社會的各種活動,所以功能主義的老人教育目的,是在於協助老 人適應與滿足退休的生活,或者是提供老人再次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口就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與其教學裂態而言 由於功能主義取向將老人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和弱勢團體,而且其教育 的目的是在於協助老人適應退休的生活,或是協助老人再次融入於社會之 中。因此老人教育的教師所擔任的角色應該是屬於教導者的角色,而其功 能是在於教導老人如何來因應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之道,或者是教導老人學 習時尚社會之中的新興事物。因此,在功能主義取向下的老人教育教學型 態將會直接採舟傳統學校教育的方式來辦理,通常都是由講師來講授因際 社會變遷之道,或是教授新興的事物。 日就老人教育的課程規劃而言 出於功能主義取向有兩種不同的老人教育目的,因此其老人教育的課 程規劃也可以分為兩種: 1 就其為了協助老人適應與滿足退休生活的目的 而言,功能主義取向所引導的老人教育課程規劃'將會為老人提供競劃和 管理退休生活的相關課程,如心理與生理的衛生保健、財務經濟的管理方 法、投資理財的策略、和生涯發展的任務等課程: 2.就其為了鼓勵老人積 極參與社會活動的目的而言,則將會提供下列的課程,如識字教育以使不 識字老人能不與社會脫軌、學習英臼語以便出國觀光、學習使用電腦以便 趕上時代的潮流、以及韻律舞蹈、書法繪畫、音樂歌唱、園藝等休隱性質 的課程,以便老人能夠維持其活動。

二、批判教育老年學在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之意福

批判教育老年學的理論重點是強調解構資本主義社會對老人的宰甜甜, 揭露老人在社會經濟架構中的困境,以終止老人被持續地馴化,使得老人 得以被解放、授權賦能、以及意識的覺醒,從而能夠自我掌控自己的思想,

而不是被別人的思想所掌控。區此,批判教育老年學在老人教育實務上的

(12)

日就老人教育的誇程規劃而言

由於人文主義取向的老人教育教學實務不再採取傳統學校教育的教師

的思想 o

三、人文主義取向在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之意涵

人文主義取冉的理論重點是強調學習應該要本乎其本性,而j 人生來即 有其自然的學習驅力,順著這股自然且內在的驅力來從事探索與學習的活 動,將可以獲致愉悅的生活及內在心靈的轉變與成長,而其終極目的則是

在於追求自我的實現。因此,人文主義取向在老人教育質務上的意涵也有

以下三個方函。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23 黃錦山 H就老人教育的目的而言

由於人文主義強調人乃是自然而然地渴望於探索和學習其同 j聾的生活

環境,而這股學習的驅力不因年齡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所以老人教育的宗 旨和目的與其他年齡層的教育宗旨和目的相悶,都是在於追求 Maslow 的自 我實現。 口就老人書生育的教師角色與其教學型態而言

由於人文主義強調老人教育的目的與其他年齡層的教育一樣,都是在

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自我的實現,並旦人文主義還強調所有的學習應該要本 乎學習者的本性,順從學習者內在的自然學習驅力,因此老人教育工作者 所擔任的角色應該是屬於促進者的角色,沛其功能是在於為學習者來促進

其學習的過程。因此,在人文主義取向下的老人教育教學型態也將不會再

遵德傳統學校教育式的教師中心之講述教學方法,而會採用學習者為中心

的團體討論或經驗分享等方式來進行,亦即強調學習者與學習者之問相互 「對話」的重要性。 22 教育研究集刊第 48 輯第 3 期 卜)就老人教育的目的而言 自於批判教育老年學主張教育不僅是協助個體適應科技變遷的工具, 而且更是促使老人意識覺醒的有效方法。所以,老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 老人來掌按自己的思想,並藉此來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以及自我實現之達 成。 (司就老人教育的課程規島而言 由於批判教育老年學著重於哲學性的思考與反省,強調老人意識覺醒 的重要性。區此,在批手可教育老年學所引導的老人教育課程規鼓,將會提 供較多的哲學位、時事評論性、法律分析、社會批判、以及歷史探討等性 質的課程,來增進老人對社會經濟結構的批判能力,和輔助老人掌控自我 意涵有以下三個方面﹒ 崗就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與其教學型態而言 由於在批判教育老年學引領之下的老人教育工作者有兩項主要的任務: 1 老人教育工作者必須分析現存的老人教育實務與方針之歷史脈絡,以檢 『括其所依i霞的思想體系為何,及其可能對老人生活所導致的任何不公平; 2 老人教育工作者要改變老人們自卑的想法、擾亂老人們對其社會表象性 的滿足、以讓老人知覺其被馴化的事實,進而促使老人的意草草覺醒。因此, 在批判教育老年學引領之下的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應該是屬於介乎教導者 和促進者之間的角色,而其功能是在於透過教學的活動讓老人能夠露識覺 醒,進而能夠掌控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被別人的思想所掌授。所以,在批 手可教育老年學所引導的老人教育教學型態,將不會再延續學校教育式的教 師中心之講述教學方法,一味地將知識和訊息、灌輸給學生;而是會常常利 用教師與學習者的「對話」方式,讓老人們能逐漸地「轉換」其舊有的想 法與認知,從而知覺其所受的宰制和其所處的困境為何。

(13)

24 教育研究集刊第 48 輯第 3 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25 為中心的教學型態,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型態,所以在人文主義取 向下的老人教學活動巾將會卡分尊重與珍視老人們的生活經驗,而且在老 人的學習活動中將以老人的經驗為其學習的起點,不會去揭i 斷或割裂老人 們的生活經驗。因此,在人文主義取向所引導的老人教育課程規劃,將會 以老人們的生活經驗為課程規劃之根基。

四、經驗、對話與超蘊學派在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之意涵

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的理論重點是強調老人的學習必須以老人的生 活經驗為起點,然後透過對話的方式來審視自我的過往經驗,並從而粹取 出筒中的永恆意義,以便能夠超越於過去、安身於當下、坦然於未來,臻 至於個人人格的自我統發之境界。因此,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在老人教 育實務上的意涵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就老人教育的目的而言 其實於前述的人文主義取向招類似,只是分別依據不同的心理學者所 揭獎的理想境界為標的而已。就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本身而言,強言時老 人教育的目標是在於促進老人能夠超越於其過去的經驗,進而能夠達到其 人格的自我統整性。 (司就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與其教學型態而言 由於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強調「對話」法的重要性,而其對話法的 執行常常是屬於老人內在心靈自我檢視與昇華的過程,因此在經驗、對話 與超越學派內的老人教育之教師角色將如向前述的批判教育老年學和人文 主義取向一樣,將不再依循傳統學校教育的模式,進行所謂的「教導」工 作;相反地,由於其強調值人的內在自我對話之技銜,所以在經驗、對話 與超越學派所引導的老人教育教學型態,將不僅只是採用學習者為中心的 團體討論或經驗分享等方式來進行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對話,還更可能 以著「自我導向 J 的學習型態來實施學習者與學習者自己的對話。 崗就老人教育的課程纜車j 而言 由於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開宗明義郎宣稱老人教育必須以老人自身 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若脫離了老人的生活經驗則一切的教育意義與億價將 會是虛幻不實。因此在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引導的老人教學活動中也將 如同人文主義取向一樣,以老人們的生活經驗為其課程規劃之基石,不會 一咪地去犧牲老人們過去的經驗,而去盲目地主要求老人們就教於新興的事 物。 根據前述的討論,可以將這四種老人教育哲學派別在老人教育實務工 作上的意通簡化於表一之中,以便更清楚地檢視出此四種學派在老人教育 實務工作上所構成的影響之相似性與差異性為何﹒ 主一 老人教育哲學理論在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之意涵 一片 老人教育的目的 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 老人教育的 與其教學型態 課程規劃 功能主義 協助老人適應與滿足退休 教導者/教師中心的講述教 休閒娛樂性的課程 取向 的生活,或是提供老人再 學 次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批判教育 幫助老人能夠自我掌控自 介乎教導者與促進者/教師 社會批判性的課程 老年學學派 己的思想,而不是被別人 與學習者的對話 的思想所掌控 人文主義 追求自我的實現 促進者/學習者中也伯雷體 以老人的生活經驗為課 取向 討論或經驗分享(即學習者 '規劃之根基 與學習者之間的對話) 經驗、對話 追求人格的自我統整性 促進者/學習者中("It甘團體 以老人的生活經驗為課 與商越學派 討論或經臨分享,以及學習 程規童話之根基 者與自我對話的自我導向學 習

(14)

(一)從其辦理的出發點與目的來分析 我國的老人教育大都是由政府的社會福利部門來辦理,其目的在於增 進老人的身心健康。然而,政府社會福利部門的主要原始委任是對社會的 弱勢團體提供協助與照顧,以使社會能夠更加圓滿。區此,我國的老人教 育由社會福利部門來辦理, RP 潛藏著親老人為弱勢簡體的觀念,而此觀念 正是符合於前述的功能主義取向的理論。所以,我國的老人教育在其辦理 的出發點與目的上,即表現出受功能主義影響的情形。 同從其規劃的課程來分析 我國老人教育的課程規劃是最能透露里出其受功能主義影響的情形,這 可以從各地老人教育機構的招生領章中獲得驗證。例如﹒新竹市長青學苑 2001 年第十六期的招生簡章中所列的課程為﹒歌唱音樂與戲劇卡二值班、 英語七個班、閻語七億班、日語五個班、書法繪畫五個班、舞蹈四個班、 園藝兩個政、醫療保健一個斑。另外,台商市的松柏學苑也十分類似,如

其 2001 年第三十六期招生簡章所列的課程為:書法繪畫十四個班、英語十

(=J從其教師角色與教學型態來分析 我國長青學苑的辦理情形大都是依循著學校教育的型態,許多的老人 聚集在一排又一排的教室中,聆聽著講師的授課。不像英國的第三齡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通常都是在學員的家捏,也五到 十五位學員們在不分教師或學生的融洽氣氛裡,進行著經驗的分享或者是 團體討論的活動 (Cairns,

1996:

57) 。國內學者林振春 (1994: 17) 曾對台 灣地區老人教育機構進行現況調查,在其研究中RP指出我國「老人教育機 構仍採用傳統大班教學的方式,少用小班教學或個別教學的方式進行」。 這乃是因為我國的長青學苑受功能主義的影響,著重於「協助」老人適應 退休生活,和強調「教導」老人新興的事物,因而採用傳統學校教育的教 學型態來達成其功能主義的老人教育之目的。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27 黃錦山 26 教育研究集刊 第 4日輯第 3期

肆、老人數玄哲學理論對我國老人數玄之

評論與啟示

我國的老人人口於 1993 年時達到人口總數自'17.1% '使我國邁入了聯合 國所指稱的高齡化社會(內政部社會育,

2002)

,因而我闋的老人教育間 題也如同歐美先進國家 d 般逐漸浮現出來。以下將依據前述的老人教育哲 學理論及其在實務工作上的意涵,來對我國老人教育實施的情形進行哲學 位約評論,並且具體引申出其對我國老人教育的啟示:

一、對我國老人教育之評論

我國老人教育的雙施約從1982年,出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和高雄市女青 年會共同創辦的高雄市長青學苑為濫觴,半年之後,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也 成立台北市長青學苑。由於高雄市與台北市長青學苑獲得其市民熱烈的支 持,辦理得十分成功,因而全台各縣市政府的社會話利部門也紛紛成立其 長青學苑。所以,長青學苑為我國老人教育實施的主流代表。然而,近年 來為了要滿足圈內長者的心理欲求,以及符合於霞際的趨勢,有些地方的 長青學苑或者是新成立的長青學苑,紛紛改名或是取名為老人大學、松柏 大學、松年大學、或是長青大學等。事實上,名稱雖然是更改了,但是其 辦理的情形仍然是延續著長青學苑的型態,而且大都是由社會福利部門辦 理或指導之。至於其他一些單位或機構所辦理的老人教育活動,大都未能 如社會繭利部門所辦理或指導的長青學苑完偽。因此,為了討論上的明確 性,以下對我國老人教育之評論,乃以社會福利部門辦理或指導的長青學 苑之老人教育活動為主要的論述對象。以下茲將從三價方面來剖析論證出 我國老人教育之實施深受功能主義影響之情形:

(15)

28 教育研究集刊第 48 輯第 3期 黃錦山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29 三個班、國語與母語七個班、日語六個班、電腦五個班、陶童基二個班、國 樂一個班。再者,在林振春 (1994: 16) 的現況調查研究中也指出「語言、 技藝和身心保健三類是較常為『老人』機構所提供的課程」。然而,這些 課程都是屬於功能主義所引導的老人教育之課程,由此可見,我圓長青學 苑的課程規劃深受功能主義的支配,其課程的提供以休閱性質的課程為主 體。 從上述三點的分析禮,可以很明顯地檢視出我國的老人教育受功能主 義支配的嚴重情形。因此,我國老人教育的實施可以簡明地描述為,由 社會福利部門以著學校教育的模式來辦理,並旦進行著傳統性的教師中心 之教學,和提供廣泛的休閒娛樂課程,以使老人能夠持續地活動和適應於 退休生活,俾使社會穩定旦有序 J 。

二、對我國老人教育之啟示

在上一個段落裡,已經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出我國老人教育的實施狀況 是深受功能主義影響的事實。如果我國的老人教育持續因循於這種模式, 只是提供大量的休閒娛樂性質的課程,將使我國的老人教育只是為社會服 務而己,而不是真正地在為老人服務。如此將使我國的老人教育無法包含 批判教育老年學的目的一刊定使老人意識覺醒達成自我掌控自己的思想; 也無法實現人文主義取向的目的一一臻至於自我實現的理想境界;更無法 超越過去的生活經驗而達到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的區的一--{固人人格的 自我統整。區此,我國的老人教育實施不可再獨尊於功能主義的觀念來興 辦,應該兼備各個學派在老人教育實務工作上的啟示,俾使我國的老人教 育實施能更加地完備,以提供老人多元化、多變化、和多樣化的服務。 (一)在老人教育的 g 的方菌,宜追求多元化 我齒的老人教育不應再持續功能主義的觀念將老人視為弱勢蠻體,而 自社會福利的角度來興辦,應該要轉移到教育學習的角度來辦理,以使我 國的老人教育能夠脫離社會福利的功能主義之宰制,從而避免 味地從事 馴化老人的工作。因此,在老人教育的白的方面,必須兼併其他各個老人 教育哲學派別之教育目的於老人教育的實施之中,使老人教育的目的更為 多元化,以去除目前長青學苑受功能主義牽制的單一化。因此,批判教育 老年學所宣揚的喚醒老人意識覺醒的基進教育目的,和人文主義論取向與 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所追求的領人自我的實現和人格的自我統整之教育 白的,宜一起兼融於老人教育的實施之中。 口在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與其教學型態方菌,宣要求多變化

我國的老人教育為了要執行功能主義的目的以協助老人適應退休生活

和教導老人新興的事物,因而在實施上直接參照學校教育的模式,進行教

師為中心的大班級教學方式,老人學生如年輕學生一般在一排又一排的教

室中「上課」。因此,在功能主義所主導下的老人教育之教學活動,喪失

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 J 、甚至於是「學生與自己」的對話機

會,因而無法進行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和人文主義取向的教學,更難藉 此培養老人真有批判教育是年學派所主張的對社會經濟結構的批判能力。 因此,我國老人教育的教師角色與其教學型態應該要更加地多變化,不可 以再延續功能主義僵硬化的教學類型。因此,教師的角色應該從「教導者」 的角色,逐漸轉變為「促進者」的角色,以便更能進行學習者為中心的教 學,使得老人的生活經驗獲得重視,並且還可以時常進行「對話法」的學 習,俾使前述的各種老人教育哲學派別的教育白的都能經由不同的教學方

法落實下來。

旬在老人教育的課程競賽j方區,宣力求多樣化 課程內容的競懿將會影響教學的型態,更會決定其可以達成的教育目 的為何。我國老人教育的課程規劃由於深受功能主義的影響,因而全國各 地的老人教育機構大都提供休閑性質的課程為主。因此,如前述在教學星空

(16)

w/index.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2 )。老人福利。 2002年2 月 15 日,取自 http://vol.moi

.gOY.tw

I

sowf3

林振春(

1994)

。台灣地區老人教育機構琨況謂查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

教育研究所。

當代教育哲學的新課題 老人教育哲學之探討及其啟示 31

黃錦山

Allman

,

P. (1984). Self-help learning and its relevance f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later life. In E. Midwinter (Ed.)

,

Mutual aid universities

,

72-90. London: Croom

Helm.

Batters旬,

D.

(19日5).

Education in later life: What does it mean?

Converg田間,

XVIII

(1-2)

,

75-8

1.

Battersby

,

D.

(1

987). From andragogy to gerogogy.

Journal of Educatonal Gerontology

,

2

(1),

4

10

Battersby

,

D.

(1

993). Developing

an epistemology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withi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_

Journal of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

8

(1),

17-25

Battersby

,

D.

an吐 Glendenning,

F.

(1992)一 Reconstructing

education for older adults

An elaboration of the statement of first principl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and Community

Educati凹, 32(2),

115-121

Bond

, J.,

Briggs

,

R.

,

and Coleman

,

P.

(1

993). The study of ageing. In

J.

Bond

,

P

Cole用 an ,

and S. Peace (Eds.)

,

Ageing in society: Introduction to social

geron-[ology

,

19-52. London: SAGE

Cairns

,

H.

(1

996).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D. Jones

,

B.

McConnell

,

and G

Normie (Eds)

,

One world

,

many cultures

,

57-60. St Andrews: Fife Regional

Coun-過去生活的經驗而達到「人格統整」的境界,最後社會也才有可能達到真 正六和諧 J 的理想。因此,老人教育工作者在興辦老人教育實務時,不可 以一咪地依循市場的需求,而不對其所辦理的工作進行哲學位的省思,這 將如 Moody所言是件非常危險的事o 老人教育工作者應該要不停地透過哲 學理論的探討,來引發出其對老人教育實施的哲學性省思,如此才可以隨 時釐清其實際實施上的盲點為何,俾使老人教育的發展更為成熟。 參考書呂

T五、結論

30 教育研究集刊第48輯第 3期 在前述所探討的四種老人教育哲學派別禮,功能主義取向重視「社會 的和諧」、批判教育老年學重視「老人意識的覺醒」、人文主義取向著重 於「個人自我的實現J 、而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則著重於「人格的自我 統整 J 。其實,這四種老人教育哲學派別都各有其優缺點,且各自都為當 代特有的教育問題,勾勒也不i可面向的實施方案。然而,任何老人教育的 實施若獨尊於其中的任何一學派,都將使老人教育的發展有偏頗的事態發 生。例如,我區的老人教育獨尊於功能主義取向,便是一個例子。再者, 如 Veen (1990: 的 1 )即批評英蜜的第三齡大學雖然學員們可以在團體的討 論與分享中綻放出智慧的光芒,但是郤無法保證其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因 為那是取決於學員與學員之闊的互動,因而主張應該要提供更結構化的課 程給老人們。囡此,老人教育的實施應該要擷取各學派的優點來興辦,並 立應該時常對其實施的情形進行哲學位的省思,以檢視其實施的狀況有無 任何的偏頗處。因為畢竟只有在老人的「意識覺醒j 之後,老人才能夠自 我掌控自己的思想,如此也才有「自我實現」的可能性,和有能力去超越 態上仍維持著傳統大班級的教師中心的教學方式,而在教育目的J: 則只能 達成協助老人適應退休生活和提供老人再次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而已。因此, 更改老人教育的課程規劃是最為迫切的事項,課程內容的提供若仍然是以 休閒娛樂性質的課程為主軸,則其他所有的訴求都將是緣木求魚。所以, 我劉老人教育的課程規劃應該要力求多樣化,除了休閒性質的課程之外, 也還要包含哲學位、時事評論性、以及歷史探討等性質的課程,以增進老 人對社會經濟結構的批判能力。另外,在課程的內容上則必須要配合人文 主義和經驗、對話與超越學派的觀念,使課程內容更貼近於老人的生活經 驗,如此才能進行團體討論和經驗分享的學習,進而使教師與學生、學生 與學生、和學生與自己的各種層面的「對話法」得以進行,最後,老人才 能在不斷的學習之中邁向其自我實現的理想、或是人格自我統整的境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教育或訓練行政」係屬蒐集或電腦處理個人資 料之特定目的項目之一(代號 053 ),另教育 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定有教育人員任用之消極

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 ,而使用又是 因應著不同遊戲情境而定,因此語 言意義具有 豐富性、多變性、..

Locke, 1632~1704) ,主張心物兩 種實體均存在,認為物體本身具有 性質(quality),如硬度、形狀、動

實在論 多瑪士 觀念論 經驗主義 馬克思 存在主義 語言分析 邏輯經驗

「 幼小銜接」一向都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十分關注的課題。從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主旨探析》(載《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 年 1 月第 25 卷第 1

• 與生命教育主題相關的各類多元選修課程:「幸 福學、學幸福」、「哲學與生活運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