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度探討/ 15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度探討/ 152"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度探討

林淑琴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博士班研究生

一、前言

103 學年度,我國推行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提升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 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以實現有教 無類與因材施教的學校辦學目標,期 望達到落實中學生性向探索與生涯輔 導,引導其多元適性升學或就業,並 且有效舒緩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國中 正常教學與五育均衡發展,強化國中 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機制,以確保國中 學生基本素質為總體目標。首度舉辦 國中教育會考,隨後進行免試入學和 特色招生考試,本文探討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實施規劃和入學制度,並提 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問題評析與建 議,提供相關教育行政相關單位之參 考。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

度實施的規劃理念

臺灣自民國 72 年起推動延長國民 教育過程,政策內涵雖有調整,但其 政策目的均在於減輕學生升學壓力, 著 重 適性 入學 ,引 導 國中 教學 正 常 化,讓後期中等教育朝向學術與職業 特色發展、適性揚才,成就每個孩子 的未來,並永續國家競爭力。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其整體投資方 向著重在後期中等教育階段的投資, 將臺灣實施已久的九年義務教育,向 上延伸至十二年基本教育。透過教育 年限的延長,涵蓋高中、高職及五專 前三年的後期中等教育階段,追求教 育品質的提高,教育公平的實踐,發 展學生潛能,作為提升人民素質與經 濟實力的基礎(楊思偉,2006)。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系統架構自 民國 103 年 8 月起,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分兩階段,前九年為國民教育, 依「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 規定辦理,對象為 6 至 15 歲學齡之國 民,主要內涵為:普及、義務、強迫 入學、免學費、以政府辦理為原則、 劃分就學區免試入學、單一類型學校 及施以普通教育。後三年為高級中等 教 育,將推 動制定 「 高級中等教 育 法」,對象為 15 歲以上之國民,主要 內涵為:普及、自願非強迫入學、免 學費、公私立學校並行、免試為主、 學校類型多元及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 (教育部,2015a)。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以 有 教 無 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 及優質銜接的五大理念,設定六大目 標分別為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引導多 元發展、確保學生學歷品質、舒緩過 度升學壓力、並均衡城鄉教育發展以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希望能達到成就 每一個孩子、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 厚 植國家競 爭力的 三 大願景 ( 教育 部,2015b)。

三、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

度分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職的

(2)

入學制度有重大的變革。103 學年度 起,依適性入學之理念辦理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國中階段的著重學生的 適性輔導,協助學生升學規劃,並於 畢業後採多元進路進入以高中、高職 及五專就讀。入學方式主要根據就學 區劃分採「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 方 式 入學 。分 別為 「 免試 就學 區 規 劃」,「免試入學制度」和「特色招生 制度」說明如下: (一) 免試就學區規劃 教育部以直轄市及縣(市)行政 區兼採現行登記分發區為基礎,考量 高 中 及高 職類 型多 元 、分 布狀 況 不 一、社區生活圈、學生通學距離適合 度等因素,103 學年度全國劃分十五個 高中高職免試就學區,各就學區提供 75%以上免試入學名額。五專免試和 特招採北中南聯合辦理,國中畢業生 可選填北中南區學校,但只能選擇一 所報到就讀(教育部,2015c)。 (二) 免試入學制度規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 入學制度中,103 年度國中畢業生免考 學科或術科入學測驗,可依其性向、 興趣、能力、志願、特殊才能或競賽 成績優異等,申請所屬就學區內所有 適合的高級中等學校就讀。若該校報 名人數未超過核定的招生名額時,全 額錄取報名學生;若報名人數超額, 則進行超額比序。超額比序需又以國 中教育會考和志願序影響較大。以下 就「超額比序」、「國中教育會考」和 「志願序」說明如下: 1. 超額比序 教育部明定九項超額比序項目原 則如下: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 助弱勢、學生畢(結)業資格、均衡 學習、適性輔導、多元學習表現、技 藝優良、國中教育會考表現。基於符 合公平及可操作的規範以及兼顧地區 差異的考量,全國 15 個就學區可依各 縣市情況自訂超額比序項目,由教育 部核定後實施(教育部,2015d)。 2. 「國中教育會考」考試學科和成績 計算 為維持國中畢業生的基本素質, 超額比序項目總分相同時,各區都採 用會考成績作為重要的依據,但是參 採比重不得超過 1/3,若採加權計分, 亦不得超過總積分的 1/3。會考之考科 包含國文、英語、數學、社會及自然 評及寫作測驗,英語科加考聽力。命 題內容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 段能力指標,各科不跨學習領域命題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2015b)。 3. 「志願序」與「志願數」的選填 「學生志願序」的設計要達成的 教 育適性發 展並重 視 學生的個別 差 異,讓學生評估自己性向所趨、興趣 所在、能力所及、就近考量後選擇最 適合就讀的學校選填志願。學生選填 志願學校時如果依傳統學校排名順序 選填學校志 願,可 能 會造成高分 落 榜、高分低就的情形,或無法如願在 就學區就讀的情況。因此,要考量和 評估自己的性向發展來填選志願序。

(3)

(三) 特色招生制度規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特色招 生,各招生區依其地域需求,採因地 因校制宜,發展重點課程,各區採聯 合方式命題。特色招生名額不超過該 區總核定招生名額的 25%,各校名額 由各區決定。特色招生分為兩部分, 一 種 是考 試分 發入 學 ,採 取學 科 測 驗。如:數理特色班、科學特色班、 自然科學實驗班,和科學應用班,均 強調學生數理能力特色;雙語班、外 語特色班,和語文特色班,則強調學 生 語 文能 力特 色。 另 一種是甄選入 學,這是針對音樂、美術、體育、技 能 等 類, 採取 術科 考 試 ( 教 育部, 2015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其入學方式 改革,不論是免試入學、特色招生、 都強調注重學生的興趣、性向、能力 的不同的著重適性入學。

四、實施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之

問題評析

(一) 就學區劃分的問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將高中 高職劃分了十五個招生區。規劃免試 就學區時,雖然考量了區內各校近三 年 內 新生 入學 來源 、 區域 共同 生 活 圈、交通便利性、普通及職業教育課 程完整性與學校分布情形等因素,但 就學區內職業類科學校分配不均,就 學區的劃分會造成就學區內學生只能 受限於就學區內學校開設的職業類科 去 做 選擇 ,影 響了 學 生的 教育 選 擇 權。另外就學區內「高中職傳統排名」 難以破除,國中畢業生和家長斤斤計 較超額比序的分數及規則,希望能進 入明星高中或公立高中而獲得較好的 教育資源,也藉此保有菁英教育的優 勢。這也代表目前高中職「優質化」 和「均質化」的成效無法取得家長信 任,目前「高中職傳統排名」難以破 除。 (二) 免試入學制度的問題 免試入學制度中,會考制度使免 試入學備受爭議。民國 103 年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國中生以免試進 入高中高職及五專的入學皆須參加會 考,國中教育會考在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的改革過程中,扮演「降低壓力 以活化學習」和「確保品質以維持競 爭力」的角色,並藉由標準參照的作 法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具體學力訊息 的目標。但目前入學制度設計將「國 中教育會考」的成績結果列入是入學 超額比序積分中計算。因此,會考的 定位自然成為「入學考試」,降低壓力 活化學習有其限制。再者,目前國中 教育會考辦理之後對於如何讓學生瞭 解自我的學習情形,檢驗教師教學與 學校的辦學成效及維持臺灣的學生學 力水準,並無配套措施,於是會考制 度又變成入學選材的工具。學生競逐 高分,會考成為免試入學制度中「超 額比序」的計分項目,無法紓解過度 的升學壓力更是難以符合「多元智能」 發展精神。

(4)

(三) 特色招生的爭議 「特色招生」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是建構各種不同智能發展需求的學習 環境。因此,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 校特招的辨理應符合「發展學校特色 與人才培育,符應國際中等教育之趨 勢」、「校校皆應發展特色,但非校校 均要特色招生」。但是,但許多學校招 生加權科目名實不符,各校特色辦學 只是想招收主科成績較好的學生,特 色招生只是再一次經過考試篩選入學 學生,其發展特色的目標最後只強調 升學率,特色招生成為明星高中的選 才工具,也悖離了十二年國教的適性 入學的精神。

五、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

度未來改進之方向與建議

(一) 完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制 度 1. 符合高中「就近入學」,職業類科 「適性分流」的學區畫分 高中職分流後,高中和職業學校 發展方向並不同,高職和五專屬於職 業類科發展,高中則屬於學術發展先 備學校。高中和高職就學區劃分不應 一致,高職宜和五專納入大就學區以 供學生多元的選擇以達適性分流。高 中課程為國中課程的延續,各校的課 程標準大致依照相同課綱進行,課程 內容差異並不大。就學區內高中真正 落實「優質化」和「均質化」,摒除明 星 高 中的 迷思 ,以 社 區高 中型 態 劃 分,讓就學區內皆有優質高中,每個 就學區的學生也能就近進入辦學優良 的學校就讀。另外,對就學區內高中 較少因應方式,可以將就學區內國中 改制為六年一貫的完全中學。例如:英 國大多採國中和高中一貫制的綜合高 中 制度,不 需經過 考 試(王如哲 , 2009),亦能夠滿足就學區內選擇普通 高中就讀的畢業生。 2. 有教無類的免試入學 會考不應當作入學篩選的工具, 會考目的希望掌握學生的學習品質, 而 不是把學 生依照 成 績結果進行 比 序。教育會考的辦理的目的有下列四 項: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檢 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回饋學習 成 果,強化 適性輔 導 及提供學力 資 訊,俾利因材施教(國中教育會考網 站,2014b)。國中教育會考應回歸「評 量」的目的。評量的主要目的,在於 分析教學得失及診斷學習困難,作為 實施補救教學和個別輔導的依據,若 無法充分了解評量分數的意義及其所 隱藏的訊息,評量的診斷功能無法發 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教育品 質的管制應在「國中畢業考」,而非在 「高中職入學考」。國中教育會考若以 畢業考的方式施行,並藉由標準參照 的作法自然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具體 學力訊息的理想,也符合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 的目標。 3. 適性入學的特色招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重要精神 適性揚才,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 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協助學生

(5)

進行生涯的覺察與試探,使學生真正 能夠為自己的未來職涯做出適合自己 的選擇。因此,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各校特色招生的辨理應符合「發展學 校特色與人才培育,符應國際中等教 育之趨勢」、「校校皆應發展特色,但 非校校均需特色招生」、「選擇特色招 生或免試入學,只是方式不同,沒有 價值高低」及「親師生及教育單位應 以學生為主體,協力落實適性揚才之 理念」之實施理念,建構各種不同智 能發展需求的學習環境。以落實校校 優質、區域均質的理念,改變以往眾 星拱月「校本群聚菁英」的明星高中 思維 , 邁向群星 爭 輝 「多元 群 聚菁 英」,以校校是明星學校為目標,讓大 部分學生都能進入優質學校就讀(國 教署,2015)。 (二) 均衡教育機會,展現教育的公平 正義 1. 教育資源分配均勻,縮短城鄉差 距 都會地區能憑藉優勢的資源吸引 優秀學生前往就讀,造成城鄉教育資 源落差問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方 案的推動,終極目標在於讓教育資源 分配均勻,縮短城鄉差距,讓經濟弱 勢者得到公平對待,進一步全面提昇 國家人民素質,深化國家競爭力。 在 經過高中職優質化及更多學生就近入 學 後 ,每 所高 中職 都 將有 菁英 的 學 生。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高中優 質化是以提供學生優質學習環境,促 使學生有效學習、發展茁壯、達到全 人教育目標為主,而高職的優質化是 為 提 昇辦 學品 質, 輔 導學 生適 性 學 習,達到『校校有特色;個個有本領; 人人有發展;行行出狀元』之目標。 2. 落實適性入學,成就每一個孩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重要精神 適 性揚才, 應 重視以 學生中心的教 學,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將提供國中畢 業生依其性向、能力和興趣,升入普 通 高中、職 業學校 或 五專之分流 選 擇,並分別施予適性的課程和教學, 以使每個學生潛能都能獲得開展。免 試入學的超額比序制度應公平正義, 在入學機會平等的情況下,免試入學 超額比序項目、比重,積分應該盡量 全國一致性。比序項目應符合適性揚 才,要能引導學生多元適性發展,適 性揚才以成就每一個孩子為目標。如 「興趣測驗」,「性向測驗」、「學科能 力」和「適性輔導建議」的來做分流 選擇才能真正做到成就每一個孩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適性輔導 若能朝精緻化發展,落實國中學習階 段「適性輔導」規劃,重視個別需求 的輔導,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 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可提供學生 及家長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特質、能力 與未來進路的關係,協助學生及家長 做出最適合的選擇,實現落實適性入 學,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想目標。

六、結論

高中職的普及化,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不但是量的增加(延長國民教 育),且因應少子化的來臨,更是質的 提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帶來新的

(6)

入 學 制度 改革 ,雖 面 臨過 渡性 的 問 題,如何堅持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 理念和精神,使其正常教學及五育均 衡發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 的均優質化,均衡城鄉教育資源,使 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 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 終身學習,改變只重視分數篩選的分 流教育,成為以正義平等為基礎的適 性入學制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 實施不是採取齊頭式的平等,而是在 追求教育公平與正義的過程中,多元 發展、適性揚才,以真正落實十二國 教 的 核心 價值— 適性 發展與適性揚 才,邁向優質和卓越,以實現教育機 會均等之理想。 參考文獻  王如哲(2009)。比較教育。臺北 市:五南。  教育部(2015a)。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實施計畫理念與目標。2015年4 月 30 日 取 自 :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 o=44  教育部(2015b)。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的五大理念。2015年4月30日取 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 o=43  教育部(2015c)。入就學區規劃 方 式 。 2015 年 4 月 30 日 取 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 o=34  教育部(2015d)。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多元學習 表現」採計原則。2014年10月30日取 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 elNo=701  教育部(2015e)。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特色招生。2015年4月11日取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 o=898 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2015a)。會 考各科等級描述。2015年3月30日取自 http://cap.ntnu.edu.tw/score_1.html 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2015b)。會 考 成 立 背 景 。 2015 年 3 月 30 日 取 自 http://cap.ntnu.edu.tw/background.html  國教署(2015)。教育部透過高中 職優質化、均質化等政策,希望達到 校校是明星學校之目標。2015年4月30 日 取 自 :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 de=1088&Page=25620&wid=ddc91d2b-ace4-4e00-9531-fc7f63364719&Index= 1 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 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 (2),1-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0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兼行政職務教師減課標準表 國中教育科 31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人員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 國中教育科 32 高雄市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甄選暨介聘作業要點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目的 培養理性、智慧之人 培養具有基本能力之人 教學方法 古代典籍 基本學科(博雅教育) 重視教師教學能力 基礎學科(學科知識).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若從國內的 教育體 系觀之,青 年學子 從國中畢業 開始, 便要對自己 的人 生做第一次的分流 ,選擇高中、高職 、專科、普通高中 、綜合高中等;上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第二十六條之一 參加全國技能競賽青少年組之選手來源,為教育部

一、 依據性平法第 17 條第 2 項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