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生態觀點探討單親家庭青少年正向適應能力、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問題的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生態觀點探討單親家庭青少年正向適應能力、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問題的關係"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從生態觀點探討單親家庭青少年正向適應能力、家庭功能、

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問題的關係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412-H-004-011-SSS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計畫主持人: 謝美娥 計畫參與人員: 研究助理曾儀芬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2 年 11 月 24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從生態觀點探討單親家庭青少年正向適應能力、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 問題的關係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adaptation (resilience),

family functioning,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adjustment problems among

single-parent adolescent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計劃編號:NSC91-2412-H-004-011-SSS

執行期限:民國九十一年八月一日至九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主持人:謝美娥 執行機構及單位: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一、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根據分層 比例隨機抽樣方法,訪問台北市國中 二年級單親家庭學生。總計回收 291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94.79%。各主要 變項之面向確實都有顯著的關係,證 實生態觀點的正當與合理性,亦即單 親青少年的正向適應能力、家庭功 能、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問題有顯著 的關係。描述分析中發現,復原能力 的不同因素,青少年覺得學校提供很 大的保護、其次是社區和個人因子、 最後才是家庭因子。然而預測生活適 應問題的複迴歸分析卻發現學校、社 區因子復原面向及社會支持等無法預 測青少年的生活適應問題,其餘變項 都能預測單親青少年生活適應的狀 況。此為國二階段單親青少年生活領 域較狹窄,仍以家庭提供保護為主所 致,惟,因著家庭型態的不同,提供 的保護卻比較低,顯見對國中單親青 少年的協助,家庭是重要的一環。 關鍵字:單親青少年、復原力、家庭 功能、社會支持、生活適應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positive adaptation (resilience), family functioning,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adjustment problems among single-parent adolescent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er use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from the list of Junior high schools on Educational Statistics. Survey research with face-to-face interview was employed using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291 subjects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high response rate of 94.79﹪.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e nuclear families were the most popular form of single-parent households. Although single mothers were seen as less advantageous in many aspects, they were still more resilient. The youth in single mothers families were also more resilient . As to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resilience, the school provided the most protection to the youth, the community and the individual factors

(3)

came after, the family provided the least protection. Girls were higher in school and individual protective factors,

compared to boys with higher protection from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Moreover, the individual and family aspects of resilience and family function variable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diction of levels of multi-dimensions of adjustment problems. Evidence for interactive linkages was also found. However, the school aspect and the community aspect of resilience as well as social supports rarely predicted any aspect of life adjustment problem, indicating that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dolescents.

Key words: single –parent adolescent, resilience, family

functioning, social support, life adjustment 二、緣由與目的 青少年發展本身充滿許多危機, 在單親家庭成長的青少年更被認為有 更大的危機,如:犯罪、低自尊、心 理問題,和中輟等。隨著離婚率的提 高,許多實務界或教育界對單親家庭 青少年表示擔憂。相較於單親家庭或 家長,國內比較缺乏對單親青少年的 研究,主要散佈在自我概念、人際關 係、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等﹙王基豐, 1988;鄭秋紅,1993;蕭舒云,1997﹚。 且過去研究以壓力因應和生活適應為 主,容易陷入局部性。 正確地加入保護因子,可勝過暴 露在複合風險因子中的負面影響。如 果有好的資源,即使身處多個壓力 源,也能達到正向的結果。許多青少 年經驗到個人、家庭或情境上的困 境,仍發展出良好的生活適應(Werner, 1995)。Waller (2001) 即列舉個人、家 庭、社區保護因子的復原生態觀。 其次,家庭結構不是影響單親青 少年生活適應問題的唯一因素,家庭 過程,即父母教養態度與家庭和諧程 度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可影響青少年 的心理福祉與憂鬱度(Mcfarlane et al.1995)。當青少年視其家庭是具有凝 聚力的、容許情緒表達的、團結的以 及鼓勵青少年獨立自主,則會有較好 的適應(Moos & Moos, 1986)。

社會支持包括接收到的實質內涵 (訊息提供、工具性的、情感性的) 以及支持的來源(朋友、家庭、陌生 人、動物),是介於困境或生病的人與 生活壓力事件之間的保護緩衝器 ﹙Milne, 1999﹚,使人們遇到壓力事件 時,能由週遭的網絡中獲得支援與協 助,並減輕個人情緒的困難。Bowen & Chapman(1996)發現父母支持對單親 青少年最為有效,但當其他支持很少 時,朋友支持則很重要,老師則對高 危險群青少年的心理安適感有正面影 響。 因此,本研究從生態觀點結合能力取 向,想探討以下研究目的: 第一、 瞭解單親青少年在父母 離異後產生的生活適應上的問 題、復原能力。 第二、 探討單親青少年的復原 能力與生活適應問題的關係。 第三、 探討單親家庭之家庭功 能與單親青少年生活適應問題

(4)

的關係。 第四、 探討單親家庭之社會支 持與單親青少年生活適應問題 的關係。 第五、從生態觀探討單親青少 年的生活適應問題。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主要在單親家庭青少年正 向適應能力、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 生活適應問題之間的關係。根據統計 資料歸納出以下幾項結論: 1.單親青少年的社會人口特質方面:以 核心家庭比例最高,而單親媽媽比例 為單親爸爸的兩倍。主幹與擴大家庭 都以男性家長佔多數,可見單親父親 在離婚後比較會搬回家與父母等同 住,可利用的資源相對較多。若以學 生同住家長的教育程度來看,發現單 親媽媽的職業層次較單親爸爸低,教 育程度也低一些,自然影響其經濟能 力。再比較單親爸爸的教育程度和非 同住爸爸,非同住的爸爸較高,顯見 高教育程度之父親選擇離開密切照顧 此家庭之責任居多。更值得一提的, 儘管女性單親家長在各方面較不利, 但其本身復原較好(從復原力的家庭 因子可看出),其小孩的復原力也比較 好,且生活適應問題較少。 2.單親青少年人口特質與復原能 力的關係:性別方面,單親女生在個 人和學校復原力方面較好,男生的人 際關係比較差,學習成就較差,家庭 關係不好者比較會發展不良嗜好,尤 其自制能力明顯比女生低。但在家庭 方面,男生卻是得到比較多的關注。 家長對子女的對待仍有性別上的差 異。女生比男生更能發揮自我表達與 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更具備目標取向 的態度;並更認同學校有清楚的規 範,而且願意接受輔導室的協助。值 得一提的,學校因子及社區因子不會 因為單親青少年成績之優劣、單親家 長的性別、單親的家庭結構而給予不 同關注或對待,這顯示我們社會和學 校無歧視對待的優點。在成績表現方 面,成績越好的單親青少年個人復原 力越好,生活適應的問題也較少。 家庭結構方面,主幹家庭在許多項目 普遍表現最好,核心家庭略次之,顯 示僅單親家長一人領導的家庭相當辛 苦,若能與娘家或婆家父母同住,可 獲 得 較 多 實 質 上 幫 助 而 舒 緩 生 活 壓 力。最後,家庭的社經地位確實與復 原力的家庭因子有關,可見資源之間 常會有加乘的效果,家庭提供的保護 越多,自然的,子女面臨的生活適應 問題會比較少。 3. 復原力的個人因子與生活適應問題 的關係:「有效因應挑戰的行為」與多 個生活適應之問題負相關,即單親青 少年能有計畫的蒐集資訊、擬定行動 計畫、多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途徑等, 其問題就會減少。「肯定自己人際相處 的能力」也與多個生活適應之問題成 負相關,青少年有自信、肯定自己, 則匱乏感會降低、人際關係較好且有 較高的自我概念。 4. 復原力的家庭因子與生活適應問題 的關係:「對孩子周遭生活的關注」與 多個生活適應之問題成正相關,係由 於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多希望保有自己 空間,不希望父母頻頻垂詢。太多關 注,反而被解釋成父母對自己的不信 任。透過良好溝通,並適度給予自主

(5)

空間,反而可以減少生活適應,如: 經濟拮据感、不良人際關係和低學習 抱負方面的問題。 5. 復原力的學校因子與生活適應問題 的關係:學校的保護因子與單親青少 年的任何生活適應不太有關係。僅有 「接受輔導室之協助」,對單親青少年 的自制力有影響。 6. 家庭功 能中與 生活 適應問題 的關 係:「家人給予肯定」、「家庭凝聚與氣 氛融洽」與「家庭運用妥善處理問題 的方法在」對於生活適應的多個面向 都有正向的影響,若單親家長多聽孩 子說話、表達對青少年的喜歡、多鼓 勵 孩 子 、 多 營 造 家 庭 的 凝 聚 力 與 氣 氛,有問題時能以理性和妥協的方式 解決,則孩子面對諸多問題時都會優 先回家尋求解決。家庭氣氛好,青少 年也比較樂於回家。 四、計劃成果自評 本研究鎖定探討因父母離異成為 單親家庭國二青少年的復原狀況,由 於研究主題及對象的高度敏感性使約 訪過程困難重重,多所學校因過去合 作經驗的負面影響、保護避免青少年 短期內多次施測、學期業務忙碌及無 意願等理由婉覆本合作邀請,研究過 程中遭遇許多挫折,惟最後仍能得到 許多輔導室主任、組長及社工師大力 調查與協助,才在不違背抽樣原則下 完成。 本研究提供對單親青少年復原力 與生活適應問題基礎性的了解,並從 生態觀預測不同面向之生活適應問 題。在研究上與實務上均有貢獻。本 研究雖非完全隨機抽樣,樣本也僅限 於台北市。然而在地區上也竭盡所能 的均衡化,採取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 法(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因此 本研究雖然無法完全推論至全國之單 親青少年,仍舊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五、參考文獻 [1] 王基豐﹙1988﹚。貧困單親家庭之 孩童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社會適 應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 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2] 鄭秋紅 (1993)。單親家庭國中生親 子互動關係、自我尊重、社會支持 與寂寞感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大家 政所碩士論文。 [3] 蕭舒云﹙1997﹚。台北市單親家庭 國中生同儕人際關係與性別角色 態度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4] Bowen, G. L., Chapman, M. V. (1996). Poverty, Neighborhood Danger, Social Support, And The Individual Adaptation Among At-Risk Youth In Urban Area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7(5),

641-666.

[5] Mcfarlane, A. H., Bellissimo, A., Norman, G. R. (1995).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Function and Adolescent Well-belling:the Transcendent Influence of Parental Styl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Psychiatry, 36(5), 847-864.

[6] Milne, D. L. (1999). Social

Therapy : A Guide to Social Support Interven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West Sussex : Wiley.

[7] Moos, R. H., & Moos, B. S. (1986).

(6)

(2nd ed.). Palo Alto,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8] Waller, M. A. (2001). Resilience in

ecosystemic context: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71(3), 290-296.

[9] Werner, E. E. (1995).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America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A 與健康、社會 關懷、個人與社 會福祉有關的結 構性議題. (4) 家庭問題,例

在新學校感到安全 感到學校的支持 因應能力適當調適課程 提升自信心 加強家長的信心 運用家長作為.

Regarding Flow Experiences as the effect of medi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on volunteer firemen, taking volunteer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erform a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thermal effect of shape-stabilized PCM plates as inner linings on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schematic video and animation to help students with LD solve real-life 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 The single-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