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 掌握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 (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 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 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 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 (

m n

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 (

m n

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 (

n

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4.同底数幂的除法: (

a

≠0,

m n

为正整数,并且

m n

).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5.零指数幂:

a

0

1

a

0 .

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 1.

(2)

6.负指数幂:

1

n n

a

a

(

a

0

n

为正整数).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

n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

n

次幂的倒数. 要点诠释: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还可以表示多项式;灵活地双向应用运算性 质,使运算更加方便、简洁. 要点二、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 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单 项 式 与 多 项 式 相 乘 , 就 是 用 单 项 式 去 乘 多 项 式 的 每 一 项 , 再 把 所 得 的 积 相 加 . 即

mc

mb

ma

c

b

a

m

(

)

(

m

,

a

,

b

,

c

都是单项式).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

a b m n

 

am an bm bn

. 要点诠释: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前面的“+”“-”号是性质符号,单项式乘以多 项式各项的结果,要用“+”连结,最后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形式.根据多项式的乘法,能得出一个应 用比较广泛的公式:

x a x b

 

x

2

a b x ab

. 要点三、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

a b a b

)(

 

)

a

2

b

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要点诠释:在这里,

a b

既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平方差公式的典型特征:既有相同项,又有“相反项”,而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 项”的平方. 2. 完全平方公式:

2 2 2

2

a b

a

ab b

(

a

b

)

2

a

2

2

ab

b

2 两数和 (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要点诠释:公式特点:左边是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是这两数的平方和加 (或减)这两数之积的 2 倍. 要点四、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 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方法主要有: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添、拆项法等. 要点诠释:落实好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 两项平方或立方,三项完全或十字; 四项以上想分组,分组分得要合适; 几种方法反复试,最后须是连乘式;

(3)

因式分解要彻底,一次一次又一次.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幂的运算 1、计算下列各题: (1)

(3 10 )

2 3

 

( 10 )

3 4 (2)

[3(

m n

) ] [ 2(

2 3

m n

) ]

3 2 (3)

( 2

xy

2 6

)

 

( 3

x y

2 4 3

)

(4)

( 2 )

a

6

 

( 3 )

a

3 2

 

[ (2 ) ]

a

2 3 【思路点拨】按顺序进行计算,先算积的乘方,再算幂的乘方,最后算同底数的幂相乘. 【答案与解析】 解:(1)

(3 10 )

2 3

 

( 10 )

3 4

 

3

3

(10 )

2 3

(10 )

3 4 18 19

27 10

2.7 10

. (2)

[3(

m n

) ] [ 2(

2 3

m n

) ]

3 2

3

3

(

m n

)

6

 

( 2)

2

(

m n

)

6 6 6 12

27(

m n

)

4(

m n

)

108(

m n

)

(3)

( 2

xy

2 6

)

 

( 3

x y

2 4 3

)

6 6 6 12 3 3 6 12

( 1)

2

x y

( 1)

3

x y

 

 

64

x y

6 12

27

x y

6 12

37

x y

6 12 . (4)

( 2 )

a

6

 

( 3 )

a

3 2

 

[ (2 ) ]

a

2 3

 

( 1)

6

2

6

a

6

 

( 1)

2

3

2

( )

a

3 2

 

( 1)

3

(2

6

a

6

)

6 6 6 6

64

a

9

a

64

a

9

a

 

. 【总结升华】在进行幂的运算时,应注意符号问题,尤其要注意系数为-1 时“-”号、括号里的“-”号及其 与括号外的“-”号的区别. 举一反三: 【变式】(2016 春 耒阳市校级月考)• 82009×0.1252009=   . 【答案】1. 82009×0.1252009=(8×0.125)2009=12009=1. 类型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 2、解下列不等式. (1)

2 (

x x

 

1)

x x

(2

 

5) 12

(2)

3 (7

x

x

) 18 (3

x

15)

x

【答案与解析】 解:(1)

2

x

2

2

x

2

x

2

5

x

12

3

x

12

(4)

4

x

. (2)

21

x

3

x

2

18 3

x

2

15

x

6

x

 ,

18

3

x

. 【总结升华】利用乘法法则进行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按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求解. 3、已知

ax y

3m 12

3

x y

3 2n

4

x y

6 8,求

(2

m n a

 

)

n的值. 【思路点拨】利用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通过计算比较系数和相同字母的指数得到

m n a

、、

的值即可代 入求值. 【答案与解析】 解:由已知

ax y

3m 12

3

x y

3 2n

4

x y

6 8,得

ax y

3m 12

4

x y

6 8

3

x y

3 2n

12

x y

9 2n8, 即

a

12

3

m

9

2

n

 

8 12

, 解得

a

12

m

3

n

2

. 所以

(2

m n a

 

)

n

   

(2 3 2 12)

2

 

( 4)

2

16

. 【总结升华】也可以直接做除法,然后比较系数和相同字母的指数得到

m n a

、、

的值.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

27

m1

3

2m

27

,求

m

的值. (2)已知

10

a

20

1

10

5

b

,求

9

a

3

2b的值. (3)已知

2

m

3

2

n

4

,求

2

3m2n的值. 【答案】 解:(1)由题意,知

(3 )

3 m1

3

2m

27

.∴ 3( 1) 2 3

3

m  m

3

3

m

 

3 2

m

3

,解得

m

6

. (2)由已知

10

a

20

,得

(10 )

a 2

20

2,即

10

2a

400

.由已知

1

10

5

b

,得

10

2b

25

1

. ∴

10

2

10

2

400

1

25

a

b

,即

10

2a2b

10

4.∴

2

a

2

b

4

9

a

3

2b

3

2a

3

2b

3

2a2b

3

4

81

(5)

(3)由已知

2

m

3

,得

2

3m

27

.由已知

2

n

4

,得

2

2n

16

. ∴

2

3 2

2

3

2

2

27

16

mn

m

n

. 类型三、乘法公式 4、对任意整数

n

,整式

(3

n

1)(3

n

  

1) (3

n

)(3

n

)

是否是 10 的倍数?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解:∵

(3

n

1)(3

n

  

1) (3

n

)(3

n

)

2 2 2 2 2

(3 )

n

1 (3

n

) 9

n

1 9

n

 

  

10

n

2

10 10(

n

2

1)

, 2

10(

n

1)

是 10 的倍数,∴ 原式是 10 的倍数. 【总结升华】要判断整式

(3

n

1)(3

n

  

1) (3

n

)(3

n

)

是否是 10 的倍数,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后,看是 否有因数 10. 举一反三: 【变式】解下列方程(组): 2 2

(

2)

(

4)

(

)(

)

3

2

x

y

x y x y

x

y

 

 

【答案】 解: 原方程组化简得

   

x

x

3

2

y

y

3

2

,解得

13

5

x

y

 

. 5、已知

a b

 

3

ab

 

4

,求: (1)

a

2

b

2;(2)

a

3

b

3 【思路点拨】在公式

a b

2

a

2

2

ab b

2中能找到

a b ab a

,

,

2

b

2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解:(1)

a

2

b

2

a

2

2

ab b

2

2

ab

 

2

2

a b

ab

 ∵

a b

 

3

ab

 

4

,  ∴

a

2

b

2

3

2

   

2

 

4

17

(2)

a

3

b

3

a

3

a b a b b

2

2

3 

 

 

2

a a b

b a b a b

 

(6)

a b a

2

ab b

2

 

2

[

3 ]

a b

a b

ab

 ∵

a b

 

3

ab

 

4

, ∴

a

3

b

3

3 3

2

  

3

 

4

63

. 【总结升华】在无法直接利用公式的情况下,我们采取“配凑法”进行,通过配凑向公式过渡,架起了已知 与未知之间桥梁,顺利到达“彼岸”.在解题时,善于观察,捕捉习题特点,联想公式特征,便易于点燃思维 的火花,找到最佳思路. 类型四、因式分解 6、(2015 春 岱岳区期末)已知• x24y2=20,x+2y=5,求 x,y 的值. 【思路点拨】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进而得出 x 2y=4﹣ ,再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得出 x,y 的值. 【答案与解析】 解:∵ x24y2=(x+2y)(x 2y﹣ )=20,x+2y=5, 5 ∴ (x 2y﹣ )=20, x 2y=4 ∴ ﹣ , ∴ , 解得: .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正确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分解因式:(1)

x

2

2

 

2

x

2

 

2

2

(2)

x

2

4

x

2

x

2

4

x

20

(3)

4

a

2

4

ab b

2

6

a

3

b

4

【答案】 解:(1)原式

x

2

 

2 2

 

x

2

  

2 1

x

2

 

x

2

 

x

1

 

x

1

(2)原式=

x

2

4

x

2

(

x

2

4 ) 20

x

x

2

4

x

5

 

x

2

4

x

4

x

5

 

x

1

 

x

2

2 (3)原式=

2

a b

2

3 2

a b

  

4

2

a b

 

4 2

 

a b

 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招式一:堅持拒絕法  招式五:友誼勸服法 招式二:告知理由法  招式六:轉移話題法

媽媽將 651 元平分給 3 個孩子當零用 錢,爸爸又給每個孩子 125 元,請問現 在每個孩子有多少零用錢?. 換你試試看 換你試試看

進行 18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 學生須透過口算解主要以圖像闡述的應用 題,並以橫式作記錄。.. 加法和減法的直式在學習單位 1N4

把作法用乘法算式記下來,並把算式中

[r]

[r]

在這段記載中說到羅什為其小乘師說大乘方等空義,由於無法乍然令其

又比門高多 0.3 公尺,也過不去;於是昆鈴建議竹竿斜 拿,剛好等於門的對角線長,順利通過,則竹竿長度為 多少公尺?. 1.5 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