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1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 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研究. 研 究 生: 鍾 聖 偉 指導教授: 陳 美 燕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3)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研究 完 成 年 月:2013 年 6 月 研 究 生:鍾聖偉 指 導 教 授:陳美燕博士. 中文摘要 大型重型機車已是國內休閒遊憩活動的一環,且與其他冒險性休閒活動相同正 朝向深度休閒發展。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國內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特性與現況, 並分析不同特性之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上的影響與相關情 形,採用立意抽樣方式針對台灣北部地區大型重型機車熱門路線活動之參與者為研 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共收集 283 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包括生活 型態量表、深度休閒量表、休閒滿意度量表與參與者特性等四個部分,並以描述性 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與一般標準多元迴歸分 析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國內大型重型機車活動以男性,年齡層介於 31~50 歲之間、月收入 40,001 元以上,具有大專學歷且加入車隊的參與者居多;深 度休閒中的「持續個人利益」構面和休閒滿意度相關程度最高;此構面亦最能有效 預測參與者的休閒滿意度。 「獨特的精神特質」可以有效預測「心理」與「放鬆」休 閒滿意度; 「顯著的個人努力」與生活型態中「尊容虛榮」構面可以有效預測「生理」 休閒滿意度。本研究建議車隊組織於活動過程中,加入團體互動與自我省思的時間, 正面加強參與活動後的持續利益,提升參與者滿意度,使參與者願意投入更多的時 間與努力於大型重型機車活動之中,以促進大型重型機車活動的推展。. 關鍵詞:大型重型機車、生活型態、深度休閒、休閒滿意度. iii.

(4) The Lifestyle, Serious Leisure, and Satisfaction of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ers Date: June, 2013 Student: Shen-Wei Chung Adviser: Mei-Yen Chen. Abstract.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ing is being developed to be a kind of serious leis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tate of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ers and also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the affection from lifestyle, serious leisure,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f the ride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y adopting purposive sampling, those used to riding in the popular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ing routes in north Taiwan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Collec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with 283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using Lifestyle Scale, Serious Leisure Scale, 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 and Rider Characteristics as research instrument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riders are males joining huge heavy motorbike clubs, at the age from 31 to 50, with college degrees and salary over NT$40,000 each month.. 2.. The “continued personal benefits” of serious leisure have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leisure satisfaction .. 3.. Mental and relax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from “unique mental traits.”. 4.. Physical leisure satisfa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from “vanity of honor” of lifestyle and “noticeable personal efforts.” It is suggested that self-reflection and group interaction should be added into the. club activities to reinforce the continued benefits and improve the riders’ satisfaction so iv.

(5) that the riders would be willing to make more efforts and spend more time on those activities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ing.. Key words: huge heavy motorbike, lifestyle, serious leisure, leisure satisfaction. v.

(6) 謝 誌 兩年的研究生日子終於告一段落,在這學習的路上因為有著貴人們的相助,論 文得以順利完成,要感謝的人很多,就怕沒能在這篇謝誌中表達出心中所有感謝之 意,有人說該謝天,而我倒真的要感謝上帝的引導與賜福,在這兩年中讓我身上的 病痛蟄伏著,使我有相對健康的身體面對人生的這個階段。 首先,最感謝指導教授陳美燕老師的指導,打當初上您的課,您那循循善誘、 不厭其煩但卻明確且扎實的教學模式使我深受吸引,也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 的成長,藉由學習得以突破自我,從中獲得成就感,此外,感謝兩位口試委員董院 長燊以及董學務長益吾,謝謝您們在百忙之中細心的閱讀我的論文,給予我寶貴的 建議並拓展了論文的豐富度,在此僅深致謝忱。 感動,一路相挺的夥伴們。尤其要謝謝指導「小老師」桂琪,一路上的協助與 鞭策,讓一個多年不碰電腦的人,可以堅持著並完成這應是不可能的任務,也讓我 重拾回些許自信;國中死黨鶴雄,多次於午夜時分至府上叨擾,你一針見血的觀點 讓我獲益良多;丹鳳後援團,迪雄、昊剛與淑君的任務支援與專業加持,謝謝你們。 感激,同學們,清滿、央毅、菀紜,感謝,貴人美家族的成員們,世傑學長、筱棻 學姊、淑華學姊、國展與天宇,感謝你們提供的協助與經驗分享。 回顧在師大休旅所學習的這兩年歲月,在鄭副校長志富與美燕教授的教導之下 開啟了研究的視野,確認自己該走的方向;黃營杉教授、康世平教授讓我了解管理 與策略的精隨;施致平教授拓展了我對媒體與資訊的視野;張院長紹熙讓我切身體 驗了休閒的深刻意涵;王宗吉教授讓我了解運動社會學的要義;程所長瑞福用心的 安排 seminar 讓學識與實務相互輝映,感謝運休所老師的用心教導。 一個當初看似幾近愚蠢的衝動與決定,在兩年之後有了意外的收穫,為了興趣 也為了滿足好奇心,不顧一切的重拾書本回到學術的殿堂,這樣的舉動在最後讓我 重新審視了自我,也造就了這本論文的產生,為了興趣而展開追尋的結果是甜美的, 最後要感謝爸媽與家庭的包容與支持,這份喜悅與你們分享。 聖偉 謹誌. vi.

(7) 目. 次. 碩士論文通過簽名表............................................................................................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ⅳ. 謝. 誌.............................................................................................. ..................... ⅵ. 目. 次................................................................................................................. ⅶ. 表. 次................................................................................................................. ⅸ. 圖. 次................................................................................................................. x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4. 文獻探討…………………………………………………….. 6. 第貳章. 第一節. 生活型態之理論與研究……………………………………….... 6. 第二節. 深度休閒之理論與研究…….................................................... 14. 第三節. 滿意度之理論與研究………………………………………….... 19. 第四節. 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間之相關研究…………... 23. 第五節. 大型重型機車………………………………………………….... 25. 第六節. 本章總結…………………………………………………………. 30. 研究方法…………………………………………………….. 31. 第參章. vii.

(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0. 結果與討論......................................................................... 41. 第肆章. 第一節.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現況分析……………………………... 第二節.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現況 分析……………………………………………………………... 第三節. 第伍章. 49.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深度休閒的差 異分析…………………………………………………………... 第五節. 47.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的差 異分析…………………………………………………………... 第四節. 41. 57.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之迴 歸分析…………………………………………………………... 65.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結論……………………………………………………………... 76.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2. 附. 93. 錄........................................................................................... 附錄一.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 問卷……………………………………………………………. viii. 93.

(9) 表. 次. 表 2-1. AIO 量表具體構面…………………………………………………. 10. 表 2-2. 生活型態相關研究…………………………………………………. 12. 表 2-3. 深度休閒相關研究…………………………………………………. 17. 表 2-4. 休閒滿意度量表之構面及其內容................................................ 21. 表 2-5. 休閒滿意度相關研究……............................................................ 22. 表 2-6. 國內機車分級制度................................................................. 表 2-7. 大型重型機車分類…………………………………….................... 26. 表 3-1. 本 研 究 參 考 之 生 活 型 態 量 表 信 度 分 析 表 …………………... 35. 表 3-2. 本 研 究 參 考 之 深 度 休 閒 量 表 信 度 分 析 表 …………………... 35. 表 3-3. 本 研 究 參 考 之 休 閒 滿 意 度 量 表 信 度 分 析 表 ………………... 36. 表 3-4. 生活型態分量表信度分析表……………………………………… 37. 表 3-5. 深度休閒分量表信度分析表……………………………………… 38. 表 3-6. 休閒滿意度分量表信度分析表…………………………………... 表 4-1.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參與者之描述分析表………………………… 42. 表 4-2. 參與者活動特性分析表…………………………………………... 表 4-3. 參與者活動特性統計摘要………………………………………… 44. 表 4-4. 生活型態各構面分析表…………………………………………... 47. 表 4-5. 深度休閒各構面分析表……………………………………………. 48. 表 4-6. 休閒滿意度各構面分析表………………………………………… 48. 表 4-7. 不同性別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50. 表 4-8. 不同年齡層的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50. 表 4-9. 不同年齡層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1. 表 4-10.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52. 表 4-11.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3. 表 4-12. 不同職業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4. 表 4-13. 不同個人收入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5. ix. 25. 39. 44.

(10) 表 4-14. 重機參與者是否加入車隊對生活型態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 表……………………………………………………………………. 56. 表 4-15. 不同性別的重機參與者對於深度休閒的差異情形分析表……... 58. 表 4-16. 不同年齡層的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58. 表 4-17. 不同年齡層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9. 表 4-18.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60. 表 4-19.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1. 表 4-20. 不同職業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62. 表 4-21. 不同個人收入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63. 表 4-22. 是否加入車隊對於深度休閒的差異情形分析表………………... 64. 表 4-23.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心理滿意度之相關矩陣 摘要表………………………………………………………………. 表 4-24.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心理滿意度之迴歸係數 摘要表………………………………………………………………. 表 4-25. 66. 67.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放鬆滿意度之相關矩陣 摘要表………………………………………………………………. 69. 表 4-26.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放鬆滿意度之迴歸係數 摘要表………………………………………………………………. 表 4-27.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生理滿意度之相關矩陣 摘要表………………………………………………………………. 表 4-28. 69. 72.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生理滿意度之迴歸係數 摘要表………………………………………………………………. x. 72.

(11) 圖. 次. 圖 2-1. 國內大型重型機車熱門路線………………………………………. 29. 圖 3-1. 研究架構……………………………………………………………. 31. 圖 3-2. 研究流程……………………………………………………………. 32. xi.

(12) 1.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關係。 本章共分為五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以及名 詞釋義,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近期的台灣社會發展過程中,機車向來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主要交通工具 之一。近年來國人生活水準已逐步提升,隨個人可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加,國人的休 閒意識日漸抬頭,對運動性休閒活動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機車不再僅只是生活中代 步工具,轉而成為國人參與休閒的媒介。 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大型重型機車的引進與發展較為緩慢,於 1979 年底因第二次能源危機,政府停止進口 150c.c 以上大型重型機車,2002 年我國因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才重新開放大型重型機車的領牌與進口,並建立相關 交通管理辦法。在近幾年間重機參與人口則開始較為蓬勃且迅速發展,根據交通部 公路總局 (2012) 統計資料, 截至 101 年 6 月底領有大型重型機車駕照人數為 121,817 人,登記車輛計有 32,605 輛,其中現有大型重型機車在新北市、台北市、 基隆市、桃園縣與宜蘭縣登記車輛之總和佔整體登記數的 54%。 依據林豐福 (1998) 的研究調查結果,其中有 68%受訪者購買大型重型機車的 主要動機為「休閒娛樂」 。高俊雄 (2000) 指出參與此類運動休閒的重型機車騎士透 過運動的健康功能,提升生活活力享受放鬆、滿足與愉悅的快感,進而提升生活品 質。且由於台灣本身的地理件特殊,四面環海與多座聳立的高山,更是為機車運動 休閒活動提供了多樣且多元的自然環境。江澤群 (2007) 亦指出騎乘著重型機車穿 梭於山林之間,藉此接觸大自然,在台灣已成為一種現代休閒活動趨勢。 行政院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007) 出版的重機行駛各級道路之風險分析與管理 措施研究中指出,國內大型重型機車使用特性具有行駛里程長、使用天數少以及滿 足休閒目的此三大特點。因此,大型重型機車活動的確是國人休閒活動之一,使用 大型重型機車做為旅行的交通工具為一新興的休閒活動,可展現騎士與車輛結合的 特殊形像與風格,藉此享受奔馳的流暢感受。並且因經濟與消費能力提升,大型重.

(13) 2. 型機車活動人口增加,騎士以車隊整體出遊的模式,現正形成一股新的風氣與潮流。 目前國人對休閒活動之型態越來越講究專業化,深度休閒已是各項休閒運動未 來的發展趨勢及方向。Stebbins (1992a) 所提出之定義,深度休閒(Serious leisure)應 具備純熟的技術、知識和經驗等三項特點,並強調休閒不應只是隨意的耗費個人擁 有的自由時間,而應該長時間的投入自己喜歡的活動,此即為「深度休閒」的主要 意涵。深度休閒參與者對於自身所選擇的休閒活動有強烈的認同感,Green 與 Jones (2005) 指出運動觀光能加強深度休閒參與者自身的休閒認同、與其他同好分享心 得、張顯有價值的社會認同以及使個體本身的休閒生涯更進一步。 Singer (1982) 將生活型態(lifestyle)定義為人們處理日常活動的方式或是引導 人們每日活動的行為。另外 Kotler (2000) 則指出生活型態是個人在真實的生活中所 從事的活動、表達的意見與對事物的興趣所表現出的生活方式。其涵蓋了影響個人 的價值觀、文化、社會及心理等因素,其中的社會與心理等因素與個體在休閒活動 過程中感受到的自我滿足感有著關聯性。而在劉志華與曾倫崇 (2005) 的研究指出 不同生活型態的球迷有不同的參與行為,而生活型態和參與滿意間具有相關性。鍾 隆文 (2009) 在深度休閒特質與動機、阻礙、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中,以大學籃球運 動為例的研究中發現,深度休閒特質對於休閒滿意度具有最大的影響力。因此,由 參與者之日常生活行為、心理特徵(人格特質、價值觀)等不同生活型態面向資訊, 並透過各面向之滿意度分析,即可探討對於其所從事的深度休閒之認同感、投入度 及滿足感等之關聯性與影響性。 Fanning (2003) 指出騎乘重機為一項高風險的活動,而藉由適當的訓練與應用 風險管理等方式可有效的降低事故的發生。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007) 指出國內大 型重型機車的行駛方式存在超速比例較高與跟車距離較近等問題,由於機車為兩輪 之交通工具,騎乘時需具有一定的駕駛控制能力,且因大型重型機車之汽缸總排氣 量超過 250c.c 及最大輸出馬力逾 40hp,加上車體重與加速快,故需要更高的控車能 力,更由於機車並無堅硬的外殼保護駕駛者,因此騎乘大型重型機車實為一冒險性 的休閒活動。由莊鎧溫、吳昌遠與許嘉貞 (2011) 之研究中,亦發現生活型態與滿 意度間有顯著相關。張孝銘與潘振豪 (2009) 針對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行為模式研 究中發現,大型重型機車騎士具深度休閒特質時,運動觀光行為的比例愈高。 由前可知,大型重型機車活動參與者的日常生活行為、心理特徵等生活型態,.

(14) 3. 對深度休閒所需具備純熟的技術、知識和經驗等三項特點有密切關聯。因此,透過 對相關面向之滿意度分析,即可探討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對於深度休閒之六個構 面:堅持不懈的毅力、如同追求終身事業般的投入、個人持續的努力、持久的個人 利益、團體的獨特精神以及強烈的認同感等關聯,進而瞭解何種生活型態對於參與 者所從事的大型重型機車深度休閒將會有正面助益。 如前所述,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的生活型態確實影響其自身的認知與價值觀。 而現有研究中,較少提及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本身對於生活型態與其休閒滿意度間 之關連性,且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參與休閒後獲得的休閒滿意度,如何影響個體 之生活型態,使其能持續參與此項活動,進而培養出深度休閒之相關特質,現有文 獻中亦缺乏此類研究。因此,探討具深度休閒特質的大型重型機車活動參與者與其 休閒滿意的關連性,即是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故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大型重型機車活動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以及其與 休閒滿意度之相關性,提供社會大眾對尚屬小眾的大型重型機車活動參與者真實的 生活型態認知,進而期望研究成果可對於如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速公路路權等法規 之開放、重機活動深度休閒環境之健全、以及深度休閒活動之推廣等議題有所助益。.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前節中所提及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期能透過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量表分 析等研究方法,達成下列研究目的: 一、瞭解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人口統計變項。 二、瞭解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的現況。 三、分析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上的差異 性。 四、探討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相關性。.

(15)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探討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根據前述預 定研究目的,進一步設定研究問題如後: 一、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人口統計變項現況為何? 二、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的現況為何? 三、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上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深度休閒上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之關係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係針對 2013 年 2 月 1 日至 2013 年 3 月 31 日期間,在台灣北部地區以大 型重型機車作為休閒遊憩工具的活動參與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生活 型態、深度休閒特質與休閒滿意度等變項之相關情形,並探討其交互影響後做出具 體結論。 研究結果僅限於呈現此範圍內之大型重型機車遊憩活動參與者其生活型態、深 度休閒特質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情形,不適用於推估其他交通工具之遊憩活動實際 狀況。.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 交通部 (2002) 定義大型重型機車為︰汽缸總排氣量逾 250c.c 以上或電動機器 腳踏車使用馬達與控制器最大輸出逾 40hp 之二輪機器腳踏車。本研究所指之參與者 是以大型重型機車為工具的休閒活動參與者,其中包含擁有大型重型機車駕照之騎 士與重機後座之乘坐者。.

(16) 5. 二、生活型態 Lazer (1963) 指出生活型態代表著社會中某一群體其獨特的生活模式與特徵,是 為文化、價值觀、信仰與習俗等力量塑造而成。本研究所指之生活型態,係指大型 重型機車活動參與者所具有的活動、興趣與意見,以及表現出的獨特外在行為。. 三、深度休閒 Stebbins (1992b) 將深度休閒定義為:休閒活動的参與者針對某特定目的以有系 統的方式持續参與活動之行為,並藉此活動參與者獲得純熟的技巧、知識與經驗。 本研究所指之深度休閒,係指引發參與者如同追求事業般的持續參加大型重型機車 活動的行為的因素。. 四、休閒滿意度 Beard 與 Ragheb (1980) 對休閒滿意度所下的定義為:個體在其從事的休閒活 動過程中所形成、引出或是獲得的正向感受或看法。本研究所指之休閒滿意度,係 指大型重型機車活動之參與者,在參與大型重型機車活動的過程後,自我評估對活 動所抱持的期望達成的高低程度。.

(17)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相關文獻分為五節,分別為:生活型態之理論與研究、深度休閒之理論 與研究、滿意度之理論與研究、大型重型機車現況以及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 滿意度間之相關研究,其探討目的是為了瞭解大型重型機車的發展過程以及分析生 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的內涵以及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 第一節. 生活型態之理論與研究. 一、生活型態的定義 在韋氏大辭典中解釋生活型態是一個人典型的生活方式(typical way of life)。社 會學與心理學及隨後發展出的行銷學中對於生活型態有不相同的切入論點,社會學 與心理學最早出現生活型態(Life Style)之觀念,主要用以探討各種社群或是不同社 會階層的生活模式 (別蓮蒂,2000),詳述如下。 (一)社會學的觀點 社會學中生活型態(Life Style)此一用詞是應用在社經階層的分類上,代表著社會 中某一群體特有的生活行為模式。社會學學者認為不同的社會群體所展現的特有行 為、思想與言談等因素會形塑出此群體的特質,此即為生活型態。持此觀點的學者 較強調生活型態是個人或是群體所具有的特定外顯行為,較不強調個體內在的心理 對其生活型態之影響。 Weber (1958) 於「階級、地位與政黨」(Class﹐Status﹐and Party)一書中引入 「生活型態」一詞,其指出社會層級的階級是影響個人或群體生活型態的初步條件, 個人的生活型態則由其所處的地位逐漸發展而成 (引自羅聿廷,2002),正如 William Lazer (1963) 所指出的生活型態是一種系統性的觀念,代表著社會中某一群體其獨 特的生活模式與特徵,是為文化、價值觀、信仰與習俗等力量塑造而成。Andreasen (1967) 也指出生活型態是一種社會科學的概念,為一個人或是一個群體獨特的行為 的整合,亦可將其視為一個配置的問題,不同的群體在面臨時間及資源均有限的限 制之下,如何分配時間、從事那些活動而表現出哪些不同的行為。Sobel (1981) 也 認為生活型態是種清晰可辨的生活模式,此種經個人選擇後所具表達性的行為,可 藉由觀察而得知。.

(18) 7. (二)心理學的觀點 心理學重視的是各人內在心理對於外在環境與事物所產生的思想與態度。因此 持此觀點的學者較為強調生活型態是個人內在的心理反應,而較不強調個人所表現 出的外顯行為。 Alfred Adler 於 1929 年用「生活型態」一詞表示個人的整體人格系統。他認為 每個人都追求著對其自所意義的目標,而因此形成了獨特的生活型態。而此目標的 選擇與決定為其個人對過去的經驗、現在的狀況及對未來的期望等心理因素所做出 的主觀評估,進而影響了個人對生活型態的選擇。Engel﹐Kollat 與 Blackwell (1982) 定義生活型態是個人價值觀和人格特質的綜合影響下所表現出的行為,而個人的價 值觀深受自身文化的影響,因此即使在同一社會環境之下,因為人格特徵的差異, 個人表現出的生活型態仍不相同。 (三)行銷學的觀點 1960 年後漸漸有學者將「生活型態」引用在行銷學上,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生 活型態擔任生活中的主要支配角色,且強調個人在有限時間及資源內如何分配時間 與使用金錢均受生活型態之影響。以行銷的角度來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以及消費 行為,就反映出一個社會的生活型態。 Mayo 與 Jarvis (1981) 指出生活型態的特徵主要反映在個人的消費特性與主 張,研究者可以藉由客觀的心理統計變相與個人所處環境的互動來進一步的了解消 費者的行為與特質。因此,生活型態可以深入瞭解與預測消費者行為。 Hawkins﹐ Best﹐與 Coney (2001) 主張生活型態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養消費者生活型態的基 本因素已型活動、文化與次文化等,而消費者會因經由購買產品的決策中所得的經 驗而影響其生活型態。Solomon (2005) 亦認為生活型態乃反應出人們分配時間與活 動時間之形式。 別蓮蒂 (2000) 對生活型態的定義是為,一個人或是一個群體在社會上的生活 與行為模式。由於個人資源的限制,必須對時間、精力及金錢的分配做出取捨,而 在分配的過程中因素到社會、文化、信仰、價值觀以及個人性格特質等因素的引響, 最後呈現出一個人的活動、興趣、意見與產品使用等生活行為模式。 另有學者如 Singer (1982) 將生活型態定義為人們處理日常活動的方式或是引 導人們每日活動的行為。李蘭 (1991) 指出「生活型態」為個體或是群體在日常的.

(19) 8. 生活之中,於生理、心理與社會等方面連串的總和。黃智彥、李青松與洪毓穗 (2011) 認為生活型態係為個人價值觀與人格特質之組合,及受外在環境及內在心理經一連 串整合而成。此觀點認為生活型態是個人內在反應與外在行為之整合。因此可知生 活型態需長時間的養成,也非一朝一夕能有所改變,它是個體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 的總體表現,甚至會支配個體生活上之行為。 綜合上述,本研究欲了解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與深度休閒及滿意度 間之關係,故較宜採用社會學方向之定義,而認為生活型態可藉由觀察個體的外顯 行為而測得。因此本研究採 Wells 與 Tigert (1971) 所提之定義,認為生活型態是人 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各種事物實際的活動(activities)、興趣(interests)與意見(opinion)。. 二、生活型態的理論 生活型態理論基礎為 George Kelly 於 1955 年提出的「個人建構理論」 (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是有關於個人努力解釋周遭世界的理論。由於每個人的認知結 構體系不同,因此各有有特有的生活型態 (引自楊馥如,2011)。Kelly 重視認知, 他的理論觀點又被稱為「認知理論」,因為它強調心理事實,他相信人的內部動機 是認知上的動機,而非生物的動機,並認為行為不是受外物控制,而是受認知過程 控制的。其主要建構概念如下: (一)每個人都是科學家(person as scientist) 如同科學家試圖預測並控制事件的發生一樣,所有的人也都有動機想去理解所 有衝擊我們的刺激,我們想了解周遭的世界,每個人會將知覺到的經驗加以組織, 以便能夠預測並控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那些我們用以解釋並預測事件的認知結 構,Kelly稱為個人建構(personal construct)。 (二)科學家也是人(scientist as person) 科學家其實也和普通人一樣。人格理論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每個學說都有其弱 點值得讓人質疑。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事實。 (三)建構的權宜選擇(Constructive alternativism) 建構是Kelly人格理論的核心,一個建構就是一種思想、一種觀點、或是一種假 設,人們用它來解釋個人的經驗。每個人所使用的個人建構皆不同,且組織其建構 的方式也不一樣。換言之,每個人用自己的一套詮釋方式來說明事實,一個構念就.

(20) 9. 像一種微型的科學理論,人們用這個理論來預測現實,個人與外界的任何接觸都在 不斷地創造建構和驗證建構。 (四)個人建構理論 基本假設為人的活動都是受到個人用以預測事件的結構所指引。Kelly不認為過 去的衝突與外在刺激是塑造行為的基本因素,而認為我們與過去經驗間的關係,僅 限於在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我們發展個人建構與對未來之期望的時候。 綜合上述,每個人因其生活的經驗經由個人的認知系統轉化為一套自己的理 論,讓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系統有規律,並用以預測下一步,亦即每個人均具有其特 定的生活型態。因此若是認知概念相近的人,行為也就較為相同,生活型態研究就 是要找出研究對象的共同生活構面,加以分析,進而了解此一群體並預測起可能的 行為。. 三、生活型態的衡量與類型 Wind 與 Green (1974) 歸納出五種衡量生活形式的方法:(一)衡量一個人所消費 的產品與服務;(二)衡量一個人的活動、興趣和意見;(三)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觀;(四) 衡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自我概念;(五)衡量一個人對各項產品的態度與追求的附 加價值。其中第二種方法在實務上最常被使用。 由於生活型態最初著重在一個人的活動、興趣與意見上,最早用來衡量這三者 是由芝加哥大學 Wells 與 Tigert (1971) 以直接詢問消費者的活動、興趣與意見所編 製的 300 題 AIO(activity,interest,opinion)量表,成為日後研究生活型態的基礎範本(別 蓮蒂,2000)。最近則有 180 題與 200 題等的版本 (Assael, 1992)。Reynolds 與 Darden (1974) 對 AIO 進一步說明如下: (一) 活動(activity) 為一具體且明顯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由觀察外顯行為而得知,但是造成此活 動的原因則不易衡量。 (二) 興趣(interest) 指人們對事物或是某些主題產生興奮的程度,可使人們持續的注意。藉此衡量 那些事物最能引起其重視。.

(21) 10. (三) 意見(opinion) 是指個人對所處的外在環境刺激所產生的反應,以及所給予的口頭或字面上的 回應,而此回應用以描述人們對於此刺激的解釋、期望與評估。藉此評估其抱持的 態度與對外界之看法。 最廣為日後用於研究生活型態的量表是 Plummer 於 1974 年提出在原有 AIO 三 個構面中再加上人口統計變數,形成衡量生活型態的四個構面,依此四大類構面所 含的項目,又細分為 36 個子構面(如下表 2-1 所示)。Plummer 指出這四個構面並不 是絕對的,每個研究者可以依研究目的自行挑選所需構面,先由主構面中發展出子 構面,再針對子構面設計不同的問項,進行調查。因此運用生活型態的研究研究有 其獨有的特色及優點。 表 2-1 AIO 量表具體構面 構. 面. 子構面 活動(activity). 興趣(interest). 意見(opinion). 人口統計變項. 1. 工作. 家庭. 自我. 年齡. 2. 嗜好. 家事. 社會議題. 教育. 3. 社交活動. 工作. 政治. 所得. 4. 渡假. 社區. 商業. 職業. 5. 娛樂. 娛樂. 教育. 家庭人數. 6. 社團. 流行. 產品. 住所. 7. 社區活動. 食物. 未來. 地區. 8. 購物. 媒體. 文化. 城市大小. 9. 運動. 成就. 經濟. 家庭生命週期. 資料來源:Plummer﹐J﹒T﹒(1974)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38﹐34﹒. 1979 年 Mitchell 以 Maslow 的需求層級理論及 Reisman 的社會角色的概念為其 理論基礎,將價值觀(value)與資源的觀念引入 AIO 量表中,而形成 VALS(Value and Lifestyle Survey)量表,主要應用於行銷學的領域中。而後史丹福研究機構(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於 1989 年進一步修改形成 VALS2 量表,以 35 題與態度相.

(22) 11. 關的資料,整合生活型態、價值觀與時間金錢等資源三種概念將美國消費者區分為 原則導向、地位導向以及行動導向等三種主要類別,而後再細分為實踐者、信仰者、 自我實現者、成就者、奮鬥者、掙扎者、體驗者與製造者等八種區隔。藉由這八種 區隔的個體所表現出明顯不同的行為模式,可做為政府制定與推行公共政策及廠商 開發新產品或進行市場區隔的參考依據。 Wind 與 Green (1974) 提出,生活型態的研究取向及用以區隔市場的類型有兩 種分別為: (一) 一般性生活型態研究(General Lifestyle Research): 主要著眼於廣泛地去了解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全貌,進而找出某些共同的價值, 藉此將消費行為與觀念相類似者歸為一類,以做為市場區隔。AIO、VALS、VALS2 量表即常運用於此類調查。 (二) 特定性生活型態研究(Specific Lifestyle Research): 著重於消費者對於某活動或是產品的相關反應。研究均針對較為特定的對象, 例如:消費者的渡假休閒型態、汽車使用者生活型態。,通常一個特定性消費者習 慣的生活型態研究,通常會以部分一般性的生活型態題目,加上對主題或產品的題 目組合而成。 在國內的研究中,以 AIO 量表為研究工具 A.C.Nielson (謝錦芳,1998) 針對 15-16 歲 1400 為民眾所做的調查,將民眾區分為五種類型,此外東方廣告公司 E-ICP (別蓮蒂,2000) 亦以 20-64 歲成年人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六種類型,而東方消費 者行銷資料庫(Eastern Integrated Consumer Profile)此系統為國內最知名、涵蓋面最廣 的消費者生活型態與市場研究資料庫。 生活型態在 1970 年代起開始在休閒研究中受到重視,而國外針對消費者休閒消 費行為的解釋與預測,均是以建構特定的量表來專門度量渡假生活型態,如 Olszewska 與 Roberts (1989) 研究針對跨國的休閒與生活型態進行分析。Zins (1998) 利用生活型態變數對渡假旅館的消費者進行市場區隔。此一特定生活型態研究的結 果,提供了休閒方面的動機與行為方面豐富的訊息。鄭健雄與劉孟奇 (2003) 針對 國內進行一系列遊客渡假生活型態的研究中指出,在休閒行為的研究中,加入渡假 生活型態的概念,對旅遊消費行為的解釋比例會有效的提升。 譚大純、陳正男與賴孟寬 (1999) 在其生活型態量表知識和度檢驗、因素重組.

(23) 12. 與趨勢比較:以 ICP 生活型態量表為例的研究中指出,直接自外國外既有量表題庫 中抽取部分題項於國內進行調查,既未考慮彼此社會文化上的差異,同時亦未針對 基本的內部一致性與預測或建構效度作探討。國內有關休閒生活型態研究則以鄭健 雄與劉孟奇 (2001) 發展的「台灣本土化渡假生活型態量表」具代表性。 綜合上述,本研究欲探討大型重型機車活動參與者所表現出的生活型態,故採 用特定性休閒旅遊的生活型態量表較能對休閒行為有更深知了解,而主要測量工具 擬採用鄭健雄、 劉孟奇所編製的「台灣本土化渡假生活型態量表」為基礎,並參酌 吳嘉瑞 (2008) 「重機參與者生活型態問卷」與游昌憲 (2009) 「自行車環島者生活 型態量表」 ,再經適度修改與增減後編制而成『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問卷』 。. 四、生活型態與相關研究 以下就近年來生活型態應用在休閒遊憩之相關研究做整理,如表 2-2 所示。 表 2-2 生活型態相關研究 學者. 年代. 對象. 研究發現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各因素中,以. 吳嘉瑞. 2008. 大型重型機. 「減壓樂活」因素最受重視;其次為「學習新. 車參與者. 知」 、 「自然冒險」 ;接續為「社交聯誼」因素; 感受最弱者為「尊容虛榮」因素。 生活型態分成「戶外休閒」、「樂觀外向」、 「社交聯誼」與「自我成長」等四種構面,。. 游昌憲. 2009. 自行車環島. 自行車環島者之生活型態愈趨向主動積極. 者. 時,其深度休閒的特質也會隨之突顯。自行車 環島者之深度休閒特質愈為明顯,將會降低個 人在環島時之知覺風險。 (續下頁).

(24) 13. 表 2-2 生活型態相關研究(續) 學者. 年代. 對象. 研究發現 登山健行者生活型態集群分析結果可分為五 群,分別為「穩定務實型」、「知識自信型」、. 吳耿良. 2009. 登山健行者. 「居家健康型」、「金錢取向型」、「保守取 向型」。不同生活型態集群之登山健行者在遊 憩涉入和休閒效益都有顯著差異。 旅遊生活型態可萃取出 6 個因素分別為著重社 交、求知學習、露營野素、蒐集旅遊相關資訊、. 黃致穎. 2009. 溯溪遊客. 探訪美景與舒壓放鬆。國內溯溪旅遊市場可分 為四種集群。旅遊生活型態作為市場區隔變數 比人口統計變數、旅遊特性有較佳的效果。 遊客 在不同年齡在樂活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 陳映蓁. 2011. 樂活展遊客. 異。參與動機對樂活生活型態有顯著正向影 響,涉入程度對樂活生活型態有顯著正向關 係。 獨自旅行者的生活型態為「流行傾向」、「休 閒態度」、「品質追求」、「獨身態度」、「生 許雅婷. 2012. 獨自旅行者 涯規劃」、「價格敏感」等 6 個因素。生活型 態與心理幸福感呈現顯著正向相關 休閒生活型態與休閒效益間雖不具顯著正向. 王沛瑄. 環島自行車 2012. 騎乘者. 影響,但透過休閒動機、休閒體驗可影響休閒 效益.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生活型態是一種綜合的概念,故比傳統的人口統計變數更能描繪出 參與者的行為與其價值觀,可以做為各種活動參與者的區隔變數。.

(25) 14. 第二節. 深度休閒之理論與研究. Serious leisure一詞是由社會學學者Stebbins首先提出,學對此詞之翻譯有所不 同,有些研究將其翻譯為「認真性休閒」 (夏淑蓉、謝智謀,2002;林佑瑾、李英 弘、葉源鎰,2004;詹博閔,2007;趙芝良、林詩萍,2011),亦有研究將其翻譯為 「深度休閒」 (林珊如,2005;劉虹伶,2005;張家銘、李尚儒,2009;張孝銘、 潘振豪,2009),林珊如 (2005) 指出所謂深度休閒的「深度」代表專注(concentration) 與奉(dedication),不是嚴肅的意思,是具有相當大的樂趣而非壓力。故本研究認 為「深度休閒」較能顯現出Stebbins所提出Serious leisure之意涵,因此將Serious leisure 翻譯為深度休閒。 休閒是現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可將人們從平日工作中釋放出來,而有別 於一般人對於休閒的印象,Stebbins 強調休閒不應是「隨興休閒」(casual leisure), 只是隨意的耗費個人擁有的自由時間去從是短時間、較輕鬆且無意義的活動,而應 該長時間的投入自己喜歡的活動,而且是有目的、有系統且持續性的參與此活動, 此乃「深度休閒」(serious leisure)主要意涵。. 一、深度休閒的定義 Stebbins (1992b) 將深度休閒定義為:休閒活動的参與者針對某特定目的以有系 統的方式持續参與活動之行為,過程中或許會經歷許多困難,但參與者因將此活動 視為一生志業,多能排除萬難努力不懈堅持到底,藉此活動參與者獲得純熟的技巧、 知識與經驗。. 二、深度休閒的特徵 Stebbins (1982﹐1992a﹐1992b﹐2001) 於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期刊發表 的論文中提出六項深度休閒的特徵,劉虹伶 (2005) 進ㄧ步將其特徵區分為個人心 理特徵與社會互動特徵。其中個人心理特徵包含:堅持不懈的毅力、如同追求終身 事業般的投入、個人持續的努力、持久的個人利益。社會互動特徵則包含:團隊的 獨特精神與強烈的認同感。詳述如下。 (一)個人心理特徵 1.. 堅持不懈的毅力(need to persevere).

(26) 15. 深度休閒參與者抱持著積極、認真、主動的態度参與活動,因長時間的投 入,藉由學習與體驗休閒得過程中發現自我興趣,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因此 在休閒活動中遇到困難、感受壓力、產生焦慮或是環境因素造成的阻礙等狀態, 深度休閒者基於對活動的堅持與承諾往往能以堅持不懈的精神排除萬難,突破 逆境且持續的参與休閒活動。 2.. 如同追求終身事業般的投入(careers in their endeavours) 由於在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深度休閒參與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目,因此參 與休閒就如同是追求自我的終身志業,也因此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深度參與者都 經歷突發事件、危機管理處理、關鍵抉擇等狀況發生。而深度休閒者會針對目 標訂定計畫,促使自己成長進步並從中感到喜悅。. 3.. 個人持續的努力(significant personal effort) 純熟的技術、知識與經驗是深度休閒者因持續參與而擁有的特質。與其它 隨興休閒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參與休閒活動時抱持的態度,深度休閒參與者持續 的培養自我的能力與技藝,並且漸漸的累積獨特的技巧、經驗與知識,正因如 此長期的投入與持續的努力有別於一般玩票性質的参與者,才能促成深度休閒 的参與 (劉虹伶,2005)。. 4.. 持久的個人利益(durable benefits) 從事深度休閒者會有持久性的利益 Stebbins (1992a),主要的內容有九種, 分 別 為 自 我 強 化 (self-enrichment) 、 自 我 實 現 (self-actualization) 、 自 我 表 達 (self-expression) 、 自 我 滿 足 (self-gratification) 、 提 升 自 我 形 象 (enhancement self-image) 、 成 就 感 (feelings of accomplishment) 、 社 會 互 動 與 歸 屬 感 (social interaction and belongingness)、恢復及修養身心(recreation and renewal of self)、 持久心理效益(lasting physical products of the activity)。其中自我滿足或稱為純樂 趣(pure fun),相較於其他八項效益是屬於較短暫的。. (二)社會互動特徵 1.. 團體的獨特精神(unique ethos) 深度休閒參與者因長期投入某一項活動,雖然此活動並非其本身事業,但 是在參與過程中會有特殊的信仰、精神、道德標準等元素,而漸漸的同質化發 展出專屬於其活團體的獨特精神,形成其團體專有的「次文化」。也因共有的團.

(27) 16. 體組織文化影響參與者,表現出相同的價值觀與一定的行為準則。 2.. 強烈的認同感(identify strongly) 對於自己所投入的休閒活動具有強烈的認同感是深度休閒者的一大特徵, 因為長時間且持續的参與,對於該活動具有深度的了解與精熟的技巧。因此深 度休閒者樂於與他人分享,對於相關的休閒活動會積極種動的参與,藉此獲得 深刻的成就感。在活動中與同好共享喜樂並感受彼此互動的情誼,會讓深度休 閒參與者對休閒活動產生歸屬感 (周鈺和,2011)。 綜合上述,深度休閒參與者依本身興趣而選擇某項特定活動,從投入的過程中. 所獲得的體驗、成就感、社會支持以及達成自我期望。藉由參與休閒活動,個體可 以表現自我、發揮潛能,達到自我的認同,個體更將活動本身的價值整合到自己的 觀點中。因此參與者持續的累積與活動相關的知識、經驗與技巧,並獲得長期的樂 趣。. 三、深度休閒參與者的分類 以參與者之特色與角色為分類依據,Stebbins (1982) 將深度休閒參與者分為業 餘者、嗜好者及志工此三類。詳述如下。 (一)業餘者(amateur) 業餘者並不以所參與的休閒活動謀生,但其長時間投入多數的自由時間,而動 機的主要來自於對活動所抱持的積極、主動與認真之心態,而其投入的時間與心力 是ㄧ般玩票性質參與者所不及的,正因業餘者期許自己在該活動領域持續進步與突 破,往往能表現出相當於專家的水準,此也是培養專家的溫床之一。Stebbins (1982) 提出「專業人士-業餘者-民眾」系統(P-A-P﹐profession-amateur-public)用以說明 一般大眾、專業人士與業餘者三者間之關聯性,業餘者如同專家對於自己投入的活 動領域具有無比的熱忱,願意提供自我的經驗與知識為一般大眾服務,而其與專家 間之正向競合關係又可以相互提升對於活動領域的專業。嗜好者與志工在參度休閑 活動中較難產生如此的情緒,而業餘者也是深度休閑活動中人數較少的一族群。 (二)嗜好者(hobbyist) 嗜好者不屬於「專業人士-業餘者-民眾」系統中的一部份 Stebbins (1992a, 1992b),嗜好者與業餘者相同對於休閒活動有一定的承諾,對於所選擇的休閒領域.

(28) 17. 仍擁有堅定與明確的目標。但嗜好者對於休閒活動較沒有專業能力,亦不講求職業 化,通常此類活動的參與者年齡層涵蓋範圍較廣,深度休閒的嗜好者可分為五種類 型,蒐集者(如:錢幣、郵票的搜集)、製造者(如:發明家、寶石工匠等)、無專家加 入活動的參與者(如:徒步旅行、賞鳥等)、競爭性比賽的競爭者(如:攀岩、獨木舟 等)、自由藝術或人文活動等領域的狂熱者。 (三)志工(volunteer) 非出於強迫的志願服務行為,且不以獲取經濟利益為考量,而是藉由幫助他人 獲得滿足與快樂,他們樂於奉獻,在辛苦的工作中同時追求自我價值的認同。相較 於前兩類型,志工的利他動機更為顯著。 綜合上述,國內大型重型機車活動大多由相關的網路串連,而以俱樂部或是車 隊的形式集體出遊,且由上述對深度休閒者的分類可知,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屬於 深度休閒參與者分類中的嗜好者。. 四、國內深度休閒相關研究 以下就近年來深度休閒應用在休閒遊憩之相關研究做整理,如表 2-3 所示。 表 2-3 深度休閒相關研究 學者. 年代. 對象. 研究發現. 張孝銘. 2008. 輕航機參與. 深度休閒、遊憩專業化、參與報酬、與運動. 者. 觀光之間有正向的相關存在,對運動觀光參. 吳政杰. 與行為最有預測能力的變項為「深度休閒」、 「參與報酬」、「行為涉入」、以及「承諾」因 素。 陳其昌 張婷婷. 2009. 攀岩者. 休閒動機與深度休閒有相關存在。高自主性 之完成的內在動機、經驗刺激的內在動機和 整合調節與深度休閒之自我努力、認同效 益、生涯性和堅持不懈有高度的正向關係。 (續下頁).

(29) 18. 表 2-3 深度休閒相關研究(續) 學者. 年代. 對象. 研究發現. 張孝銘. 2009. 大型重型機. 大型重型機車騎士参與深度休閒特質越高,. 車騎士. 其參與報酬、遊憩專業化與運動觀光行為越. 潘振豪. 高。 鍾隆文. 2009. 大學籃球運. 深度休閒特質以「持久利益」為主要因子,. 動參與者. 且深度休閒特質在參與動機與休閒滿意度之 間具有完全的中介效果。. 朱建福. 2009. 自行車活動. 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的深度休閒與社會支持之. 參與者. 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的 深度休閒可以有效預測休閒涉入。. 邵雅卿. 2010. 馬拉松跑者. 整體「參與動機」與整體「深度休閒」呈現 中度相關,深度休閒中的「獨特性質」、「堅 持不懈」與「強烈認同」是預測幸福感的有 效變項。. 邱美雅. 2012. 大 型 重 型 機 認真性休閒中以持續性的利益獲得最重要, 車騎士. 認真性休閒正向影響休閒效益,不同的組織 認同群體對認真性休閒存在顯著差異性。. 禚黎玲. 2012. 潛水者. 遊憩動機對認真性休閒有顯著影響,休閒阻 礙對認真性休閒有顯著影響。.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之研究,均是以Stebbins所提出之六大特質為主要構面驗證參與者的深 度休閒特質,再根據不同的休閒活動項目中的活動特性做量表上題項的細部修正。 本研究採Stebbins所提出論基礎,來衡量大型重型機車活動參與者的深度休閒特質。.

(30) 19. 第三節. 滿意度之理論與研究. 滿意度常用在測量從事各種不同活動的個體,對其所參與的工作、使用的產品、 戶外活動的環境與生活品質方面的看法所使用的工具。Franken 與 Van Raaij (1981) 指出,滿意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存在於一個相對的標準之中,這些標準可能為個 體先前的經驗而、自身的期待、成就或是來自休閒活動過程中滿意程度的察覺。 Franfen 等同時指出「滿意度」是一種相對性的指標,用於界定期待與實際狀況間的 矛盾,當實際狀況未能符合期待時產生不滿,反之則產生滿意。. 一、休閒滿意度的定義 休閒滿意度則是個體藉由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 中,感覺到自我獲得滿足。 Mannell與Kleiber (1997) 認為,最直接研究休閒面向的方式為測量人們在休閒情境 之中經驗了何樣的品質與內涵,而休閒滿意度即是了更有效的探測人們對於其所處 在的休閒情境之中,自身所經驗到的休閒品質與其內涵。 Beard與Ragheb (1980) 對休閒滿意度所下的定義為:個體在其從事的休閒活動 過程中所形成、引出或是獲得的正向感受或看法。個人就如同休閒活動的系統決策 者、管理者或是計劃者,透過此一過程而獲至心理、生理、教育、社會、放鬆與美 學等層次上的滿足。它是個體知覺本身對目前休閒經驗與情境滿意的程度,此正向 的滿足感來自於個體自身所察覺或未察覺的需求滿足。。藉由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 中獲得滿意的體驗參與休閒活動的重要結果,而因休閒滿意度的提升,讓參與者的 生活滿意度亦隨之提升,而使整體的生活品質趨於更完美的狀態。 Hsieh (1998) 於其研究指出,休閒滿意度能有效影響休閒參與,且為影響個人 休閒行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Riddick (1986) 也指出個人對休閒活動的滿意程度會 影響其心理健康王素敏 (1997) 認為休閒滿意即個體在從事休閒活動的過程中,感 受自我需求獲得滿足的程度。. 二、滿意度的理論 滿意度的相關理論整理如下: (一) 期望不一致理論(Expectancy Disconfirmation Theory) 此理論認為滿意度是個體由購買產品或服務前的原先期望與事後感知的與實際.

(31) 20. 獲得的績效相比較的結果。消費者會在購買後將事先期望與實際績效相比較來判斷 是否滿意,結果可分為三種: 1.. 簡單認可(Simple confirmation)實際感知的績效與原先期望相符。. 2.. 正向不一致(Positive disconfirmation)實際感知的績效大於原先的期望,消費者會 感到滿意。. 3.. 負向不一致(Negative disconfirmation)實際感知的績效低於原先的期望,消費者 不會感到滿意。. (二)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 1964 年由 Victor H.Vroom 所提出,期望理論認為人之所以會想採行某行動(如: 努力工作)的意願高低,主要取決於其個人認為行動之後能得到某結果的期望強度, 以及該結果對他的吸引力。期望理論專注於下列三個關係式上,分別為: 1.. 努力與績效的關係(effort-performance linkage):指個體認為自己在努力後可以達 成某種績效可能性的高低。. 2.. 績效與酬賞的關連性(performance-reward linkage):指個體認為當績效達到某特 定水準時,所能得到的某種期望結果的程度。. 3.. 酬賞與個體目標的關連性(rewards-personal goals relationship):個體認為組織給 予的酬賞能否滿足個人需求的程度,以及這些潛在酬賞對於個人的吸引力有多 高。. (三)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Adams(1963)指出員工滿意的程度來源於對自己和參照對象(Referents)的報酬 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觀比較感覺。個體的滿意程度不但受到他們得到了什麼而定,還 要受到他們將自我所得與別人所得比較後覺得是否公平而定。公平與否的判定則受 個人的知識、修養與價值觀的影響。當個體與參考對象比較後覺得公平時則會感到 滿意,反之則感覺不滿意。. 三、休閒滿意度的衡量 Beard與Ragheb (1980) 發展出「休閒滿意量表」(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 LSS),用以測量個人經由參與休閒活動,知覺個人的需求進而獲得滿足的程度。量 表經過兩次施測,以相同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後,確定量表分為六大構面分別為心理.

(32) 21. 的、教育的、社會的、放鬆的、生理的與美感等共51題,得分高者可反映出其擁有 的休閒經驗較為豐富。六大構面及其內容如表2-4所示: 表 2-4 休閒滿意度量表之構面及其內容 構. 面. 心理方面(psychological). 內. 容. 個體基於內在動機在閒暇時間參與自由選擇的活動, 所獲得的心理利益,包括參與感、自由感、自信心等。. 教育方面(educational). 個體在休閒活動當中追尋智力上的刺激,以促進個人 對自我與周遭環境的了解,滿足自我好奇心。並藉由 學習新事物而拓展個人的生活經驗。. 社會方面(social). 個體自願參與服務團體或組織,透過與他人的的溝通 與互動,認識朋友,產生良好情誼,發展出有價值的 人際關係,有助於個體獲得他人與社會的尊重。. 放鬆方面(relaxation). 遊戲與運動均具有恢復元氣的作用,因此休閒活動可 以得到休息、放鬆並可紓解來自工作與生活的緊張與 壓力。. 生理方面(physiological). 個體參與的休閒活動中,能發展體適能、保持與恢復 健康、強化肌肉及心肺功能,促進個體的健康。. 美感方面(aesthetic). 休閒活動地點若經過良好的規劃,藉由優美的環境能 令人感到滿意,亦可使休閒體驗更加有趣與愉悅。.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Beard與Ragheb發展的休閒滿意量表,為了實際操作上的考量,而將每一個 構面均由四道題目匯成的簡易版本,合計24題,整體的信度為0.93。休閒滿意量表 (LSS)於1998年經Hsieh引進台灣,陳南琦 (2003) 施測於台灣大學生,其鑑別度皆達 顯著水準。故本研究之休閒滿意量表採用Beard與Ragheb發展出的24道題量表,並參 酌相關文獻做修正用於本研究的施測。.

(33) 22. 四、休閒滿意相關研究 以下就近年來休閒滿意應用在休閒遊憩之相關研究做整理,如表2-5所示。 表2-5 休閒滿意度相關研究 學者. 年代. 對象. 研究發現. 顏智淵. 2002. 五專及二專. Type A-B兩者分別在「心理」、「放鬆」為最. 高年級學生. 感休閒滿意;均以「美感」為最低。. 郭淑菁. 2003. 登山社員. 年齡、教育程度與家庭生命週期在整體生活滿 意度上有顯著差異,社會心理涉入中的重要愉 悅構面、休閒滿意度、其他生活層面滿意度與 整體生活滿意度及正向情緒間皆呈顯著正相 關. 陳子逸. 2009. 慢速壘球運. 休閒參與動機與休閒滿意度之間有相關存. 動參與者. 在。自由時間管理與休閒滿意度之間有相關存 在。. 郭昱洧. 李晉豪. 2010. 2011. 大專乙組網. 認真休閒特質對休閒滿意度具有顯著性影. 球選手. 響。休閒涉入對休閒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性。. 自行車騎士. 單車族休閒滿意度可由身心需求、成就需求、. 劉照金. 環境維護、探索需求、人際阻礙、社會需求及 紓壓需求來解釋,其中滿意度之預測以身心需 求因素的影響最大。. 陳祐禎. 2012. 吉普車隊參. 吉普車隊參與者在休閒滿意度方面,皆呈現正. 與者. 向感受,其中以生理部分為最高,人際關係與 休閒滿意度對吉普車隊參與者之休閒效益皆 有正向相關之影響。而休閒滿意度對休閒效益 之影響程度高於人際關係。. 資料來源: 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在不同休閒遊憩活動中個體的滿意度均呈現正向感受,顯現參 與者的休閒滿意度均在其活動的歷程中提供參與者高程度的滿足感,而使參與者願.

(34) 23. 意再繼續投入於此項休閒活動之中,本研究將藉由探討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休閒 滿意度中所表現出滿意的高低程度,進一步探尋其與生活型態、深度休閒個面向間 之關聯性。. 第四節. 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間之相關研究. 一、生活型態與深度休閒的相關研究 Scott與Shafer (2001) 指出深度休閒與遊憩專業化之間有三項關係性,分別為 「投入相當大的努力」、「具有高度的認同感」以及「有規劃的休閒生涯」。梁英 文 (2005) 以關渡自然公園內進行賞鳥活動的賞鳥者為研究對象,張孝銘與潘振豪 (2009) 以大型重型機車騎士為研究對象,研究均發現深度休閒對場所依戀及遊憩專 門化均有顯著性的正向關係,其中遊憩專門化中的「生活型態中心性」對「場所依 賴」與「場所認同」均有顯著性正向關係。研究結果亦驗證了當有規劃性且堅持地 從事一項休閒活動,且因投入不少的金錢和心力之生活型態使參與者逐漸產生深度 休閒的特質。 游昌憲 (2009) 以自行車環島者為研究對象,了解其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知 覺風險間三變項間之關係,研究發現自行車環島者之生活型態可分為「均衡發展 群」、「消極被動群」與「主動積極群」等三個集群,而不同生活型態在深度休閒 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主動積極群在深度休閒各因素中的得分皆高於其他兩群, 顯示自行車環島者之生活型態愈趨向主動積極時,其深度休閒的特質也會隨之突顯。. 二、生活型態與休閒滿意的相關研究 劉志華與曾倫崇 (2005) 以職棒球迷為研究對象,探討球迷生活型態及參與行 為、參與滿意度之關係,研究發現在生活型態上,可分為職棒球迷「年輕流行群」、 「外向活動群」、「意見領袖群」以及「居家生活型」;其中意見領袖型的參與行 為為最高,而居家生活型則為最低。另外在不同的生活型態有不同的球迷參與行為, 而生活型態和參與滿意度相關。 莊凱溫、吳家遠與許家真 (2011) 針對文化園區遊客探討其生活型態、體驗與 滿意度之關係,研究發現生活型態中可歸納出三個因素,分別為「社交與學習」、 「休閒嗜好」與「旅遊享樂」,生活型態對體驗與滿意度均有顯著影響,其中以社.

(35) 24. 交與學習的影響效果最大。. 三、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的相關研究 在與運動相關的動態活動中,參與者之「深度休閒」對「休閒滿意度」有顯著 性的正向影響。鍾隆文 (2009) 針對參與籃球運動之大學生、郭昱洧 (2010) 針對大 專乙組網球選手與廖盈蓁 (2012) 針對游泳活動參與者的研究中均得到相同結果。 進一步探討發現,運動類活動參與者深度休閒特質中以「持久利益」、「獨特性質」、 「強烈認同」得分最高。此外,在與休閒相關較為靜態的活動中,魏芷彤 (2009) 以 博物館志工為研究對象;賴瑩霜 (2011) 以科展指導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亦發現 「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的正向相關性。 在質性研究方面,也顯示出深度休閒特質在活動中獲致的高休閒滿意程度。范 瑋蘭 (2009) 透過深度訪談法,訪談六位認真性休閒之登山者,結果顯示爬高山是 與好朋友敘舊的一種方式,能夠暫時拋開日常生活,好好地放鬆,建立良好的人際 互動關係。而高山上的生活環境,能夠讓人學習成長、在個性上變得較獨立自主, 且對於新鮮事物也較有勇氣去嘗試、探索,而讓登山者一而再、再而三前往高山。 綜合上述,休閒遊憩活動領域中,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三者之間 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其間已具有顯著性的差異存在。現有的研究中尚未有對於大型 重型機車參與者針對此三個變項進行研究。大型重型機車在2002年重新引進國內之 後,伴隨而來的國人生活型態如何因應改變,從事大型重型機車活動的參與者的休 閒滿意度中那些面相與深度休閒相關聯,是值得令人探討的議題。.

(36) 25. 第五節. 大型重型機車. 一、國內機車分級與大型重型機車分類 2002 年我國重新引進大型重型機車後,主要以機車排氣量的大小作為分級標 準,分級制度如下表 2-6: 表 2-6 國內機車分級制度 分級項目 輕型機踏車. 規格 1.. 汽缸總排氣量在 50c.c 以下。. 2.. 電動機器腳踏車使用馬達與控制器之最大輸出在 5hp 以下之機器腳踏車。. 3. 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 1. 2.. 輕型機器腳踏車車牌為綠底白字。 汽缸總排氣量逾 50c.c 且在 250c.c 以下。 電動機器腳踏車使用馬達與控制器之最大輸出逾 5hp 且在 40hp 以下之機器腳踏車。. 3. 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 1. 2.. 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車牌為白底黑字。 汽缸總排氣量逾 250c.c 以上。 電動機器腳踏車使用馬達與控制器之最大輸出逾 40hp 以上之機器腳踏車。. 3.. 2007 年 11 月 1 日起將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區分排氣量 251~549c.c 車牌為黃底黑字,排氣量 500c.c 以上車牌 為紅底白字。.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

(37) 26. 國內現有大型重型機車機型主要可分為街車、跑車、嬉皮車、多功能車、休旅 車與速克達等六類,分類如下表 2-7: 表 2-7 大型重型機車分類 分類項目. 簡介. 街車. 最為實用型的車種,以生活上需求為主,騎乘時挺直的坐姿為 其特色,最大馬力落在低轉速,因此起步快,比跑車具舒適性, 以本田 BC 系列最具代表性。. 跑車 嬉皮車. 仿 GP 賽車之流線外型,講求速度感,是年輕車迷的最愛。 以哈雷 Harley Davidson 最具代表性,具高聳的手把、前伸的 前輪懸吊與低矮的坐墊為其特色。. 多功能車. 介於越野車與街車之間,擁有較高的重心和避震行程。這是滿 足機車消費市場的變形車種,這種車在外觀上有越野車的精 神,但是如果要翻山越嶺的話,還是建議騎越野車。. 休旅車. 歐美人士從事長程旅遊的最愛,為了長時間行駛,因此特別強 調舒適性,在這種機車裡通常有體貼騎士的配備,例如足夠的 置物空間等,在臺灣也有一些車友獨鐘這類的車種。. 速克達. 平坦的腳踏板、塑殼包覆著機件及引擎,是速克達機車的特 徵,速克達是機車脫離代步工具角色後衍生出來的機種,近來 也延伸出個性化及仕女用的設計。.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國內大型重型機路權相關概況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 (2012) 統計資料截至 101 年 6 月底領有大型重型機車駕 照人數為 121,817 人,登記車輛計有 32,605 輛。 開放之初,大型重型機車依法可行駛於所有一般道路,唯應視其為與一般汽車 相同之地位,佔有相當比例之道路空間,應行駛於快車道上,而不應與汽車並行於 同一車道之間或是行駛於慢車道上。 2005 年政府試辦東西向快速道路台 72 線(後龍-汶水)與台 68 線(南寮-竹東),開.

(38) 27. 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視其成效以作為是否全面開放快速道路供大型重型機車行駛 之依據。試辦一年後決定再延長一年。 2007 年 1 月 29 日,經由總統令頒布立法院第 6 屆第 4 會期第 16 次會議修正『道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92 條之修正條文,自『總統令 總統府公報』頒布施行 6 個月後,汽缸排氣量 550c.c 以上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可行駛之路權除交通部另 有規定外,應比照小型汽車。汽缸排氣量 550c.c 以上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應比照 汽車懸掛二面號牌。大型重型機車應比照小型汽車相關之路權,開放全國各縣市『快 車道、廢除兩段式左轉、市區高架快速道路、東西向快速公路』路權,但未滿 550c.c 之大型重型機車不得行駛於快速道路上。附帶決議方式,要求交通部在兩年內完成 相關配套措施,評估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速公路可行性,以及兩面車牌。此決 議提升了 550c.c 以上大型重型機車的用路權益但是同時卻也限縮了未滿 550c.c 的大 型重型機車路權。 2011 年 11 月 8 日於立法院院會所三讀通過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92 條修正條文,其中 550c.c 以上大型重型機車,得依交通部公告路段及時段行駛高速 公路。原訂於 2012 年 7 月 1 日生效,交通部於 2012 年 7 月 10 日以地方政府、民調 反對,公告紅牌重機仍不得行駛高速公路。另未滿 550c.c 之大型重型機車路權升級, 比照小型汽車般,可不用兩段式左轉、可行駛內側禁行機車道及快速道路等。 交通部於 2012 年 7 月 1 日公告大型重型機車得行駛於快速道路(省道快速公路) 除 6 處通車路線末端與高速公路銜接之路段,含台 76 線東西向快速公路漢寶草屯線 八卦山隧道暫不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外,其餘路線均開放行駛。 廖俊雄、李曉娟與葉羿稚 (2005) 對於國內進口大型重型機車所衍生問題中提 出,在台灣保險制度規劃不足、拼裝問題嚴重加上駕駛違規行為,肇事率為各車種 最高且傷亡程度也較嚴重,建議暫緩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速公路之路權。高子 航 (2009) 在其台灣媒體霸權意識型態研究中指出,在大型重型機車開放路權議題 上,台灣媒體將其與犯罪、噪音、治安的負面相連結。相較於一級方程式賽車在台 舉辦的議題,媒體從政府角度出發,所強調的是資金的投入、高科技與促成國家發 展等之正面意義。 綜合上述,可知目前大型重型機車在國人認知中偏向「飆車」、「犯罪」、「危 險」等負面表現,而一般汽車駕駛人尚無接受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速公路之心理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ables of hypermarkets consumers’ flow experience and the trust, the external variables, and the internal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