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選制變遷對立法委員連任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選制變遷對立法委員連任之影響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 碩士論文. 選制變遷對立法委員連任之影響. 治 政 大 Change The Influence of Electoral System 立 ‧. ‧ 國. 學. on Reelection of Legislators.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指導教授:盛杏湲 e n g c h i U博士 研究生:余家炘.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

(2) 謝 誌 本文成文之後,我的研究生涯也算告一段落,並準備踏入一個新的階段。回 顧這段歷程,不僅值得,也彌足珍貴。許多人在這一路上給我非常多的幫助,我 感念於心。 碩一時,修了盛杏湲老師的立法行為,不僅啟蒙了我的國會研究知識,也確 立了我對國會研究的興趣。此後有幸跟著盛老師一起從事研究,並獲盛老師指導 論文,我自認十分順利與幸運。我不擅文辭,感謝盛老師耐心提點,並在多次的. 政 治 大 師與俞振華老師,讓我撰寫此文時有激盪出許多新的想法,使此文更臻完備。 立. 討論中指引我寫作的方向,使此文終能完成。也感謝我的兩位口試委員吳重禮老. ‧ 國. 學. 我也要感謝在我母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任教 的黃信豪老師,沒有黃老師的鼓勵與鞭策,我可能不會踏入研究生涯,並接觸政. ‧. 治學領域,開啟一串精采的生活。. y. Nat. sit.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對我而言是碩士生涯中最特別,也十分有感情. n. al. er. io. 的地方。我衷心感謝選研中心的每一位老師及學長姐對我的栽培與鼓勵,也感謝. i n U. v. 選研中心給我非常多量化研究方法實務上的訓練與操作機會。我有幸在整個碩士. Ch. engchi. 生涯待在選研中心,使我能在修課以外,學到非常多額外的知識與技能。 我的家庭是新竹鄉下的普通人家,碩士學歷不論在家鄉或家族中都是十分罕 見的。但是我的父母從小就鼓勵我學習,並完全尊重我的選擇。我猜想,當兒子 讀到碩士時,他們或許認為能給的幫助有限,只剩下支持而已。但對我而言,沒 有什麼比起父母親完全的支持更令我能全心求學。我的父母和從小無話不談的姊 姊,是在我這段求學生涯中,無條件支持我、鼓勵我的力量。 能在碩士階段遇到交心且能互相激勵的朋友確實難得,感謝我的兩位快樂好 夥伴,日後仍請彼此關照,多多指教。.

(3) 最後,感謝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黃紀老師獎學金對本研究之部分補助,以 及黃紀老師對我統計方法的大力補助。黃紀老師是我人生中第一位統計學老師, 作為量化方法的啟蒙老師而言,我已經無法表達對他的感謝之情。這讓我想起有 一回我當面感謝他教導我統計方法,他微微一笑,問我:「那你學會了嗎?」 要學的東西太多,我可不敢輕言學會了。 僅以此誌,感謝碩士生涯所有幫助過我的人,以及我總是放在床邊的《論語》 , 並砥礪自己,邁向下一個階段。. 立. 政 治 大. 余家炘. 於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謹誌. Ch. engchi. i n U. v. 乙未七夕.

(4)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選制變遷對立法委員連任所造成的影響。2005 年,我國的立 法委員選舉制度自「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封閉名單政黨比例代表混合制」改 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封閉名單政黨比例代表混合制」 ,並且於 2008、2012 年 實行已兩屆。針對新舊選制之探討甚多,惟聚焦於連任之研究則少見。 筆者關注新舊選制對於區域立委行為的影響,以及區域立委行為和選制本身 的制度性因素,對於區域立委追求連任的影響。筆者認為,新舊選制將提供不同 的選票經營策略,舊選制-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制-不僅重視個人聲譽的培養,. 政 治 大. 且經營策略也較多元,使得舊選制立委能透過不同的選票經營策略連任成功;但. 立. 新選制-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同時重視個人與政黨聲譽,對立委而言可能左右. ‧ 國. 學. 逢源,也可能顧此失彼。故新舊選制相比,由於新選制的政黨聲譽較舊選制重要, 且新選制立委對於政黨聲譽的影響相對有限,使得新選制立委在選票經營策略上. ‧. 的彈性不如舊選制立委,而連任難度較高。. Nat. sit. y. 本文發現,由於舊選制提供立委多樣的立法生涯經營策略,立委可藉由建立. n. al. er. io. 同選區內立委間彼此之間的區隔性以確保勝選連任。但是在新選制之下,立委一. v. 方面需維繫個人選票,另一方面因為選制促成的兩黨對決,也同時需經營政黨選. Ch. engchi. i n U. 票,在選區的經營策略上缺一不可,為了累積過半選票,既要花更多時間在選區 事務上,藉由選區服務討好選民,也要在立法場域中遵循政黨立場以保衛政黨聲 譽,造成選區-政黨雙重經營的困境。使得新選制立委的選票經營彈性比舊選制 立委低,增加新選制立委追求連任的難度。而在新選制下有許多立委,其所屬政 黨在該選區中的聲勢較低,這些立委本來就不易連任,更由於低落的政黨聲勢, 使得政黨立場與選區立場衝突的可能性又更高。這些立委即便花更多時間在選區 事務上以求獲得更多選票,卻也無法棄政黨聲譽不顧。雙重經營的困境對新選制 立委,尤其是選區中所屬政黨較弱勢的立委而言,是連任之路上的一大挑戰。. 關鍵詞:選制變遷、區域立委、個人聲譽、政黨聲譽、代表行為、連任.

(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 ........................................................................3 第一節 選制、選區與代表行為........................................................................ 3 第二節 影響立法委員連任之因素.................................................................. 11 第三節 臺灣的同心圓選區.............................................................................. 13 第四節 新選制不利於追求連任的制度性因素.............................................. 19. 治 政 第參章 研究設計 .................................................................................. 25 大 立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25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6. ‧. 第肆章 理論驗證與發現 ......................................................................39. y. Nat. 第一節 選制變遷前後立委行為的差異.......................................................... 39. sit. er. io. 第二節 「選區政黨弱勢立委」於新舊選制行為的差異.............................. 47 第三節 立委行為對連任的影響...................................................................... 55. al. n. v i n Ch 結論 .......................................................................................... 63 engchi U. 第伍章. 參考文獻...................................................................................................71. 附錄一 問卷題型與說明 ......................................................................77. 附錄二 各變項描述性統計 ..................................................................79. i.

(7) 表 次 表 2-1. 民眾認為立委表現最好的項目以及是否投票給他(原始) ................... 16. 表 2-2. 民眾認為立委表現最好的項目以及是否投票給他(簡化) ................... 17. 表 3-1. 立法委員連任結果判定之分佈 ................................................................... 29. 表 3-2. 南北地區泛藍、泛綠政黨區域立委席次分佈 ........................................... 31. 表 3-3. 新舊選制區域立委行為的預期結果 ........................................................... 36. 表 4-1. 新舊選制區域立委選區時數佔總時數比例之 t 檢定 ................................ 39. 表 4-2. 新舊選制區域立委於利益衝突抉擇之差異 ............................................... 41. 表 4-3. 政 治 大 新舊選制區域立委脫黨投票率之 t 檢定 .................................................... 44 立 新舊選制區域立委接觸民眾型態之差異 ................................................... 46. 表 4-5. 新舊選制一般與選區政黨弱勢區域立委選區時間比重之 t 檢定 ............ 48. 表 4-6. 新舊選制一般與選區政黨弱勢區域立委接觸民眾型態 ........................... 49. 表 4-7. 新舊選制一般與選區政黨弱勢區域立委的利益衝突抉擇 ....................... 50. 表 4-8. 新舊選制一般與選區政黨弱勢區域立委脫黨投票率之 t 檢定 ................ 51. 表 4-9. 新舊選制一般與選區政黨弱勢區域立委的脫黨投票紀錄比較 ............... 52. 表 4-10. 新舊選制一般與選區政黨弱勢區域立委得票類型比例之 t 檢定 .......... 53. 表 4-11. 選區時間比重、脫黨投票率以及得票類型比例三者之關係 ................. 54. 表 4-12. 新舊選制區域立委行為與得票類型比例高低對於連任的影響 ............. 56. 表 4-13. 國、民兩黨區域立委於新舊選制行為對於連任機率的影響 ................. 59. ‧. ‧ 國. 學. 表 4-4.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8) 圖 次 圖 2-1 SMD 之下臺灣的同心圓選區...................................................................... 18 圖 2-2. 陳金德(左)與張川田(右)之得票分佈 ............................................... 20. 圖 3-1. 本文之研究架構 ........................................................................................... 27. 圖 4-1. 歷屆立委選區時數佔總時數比例趨勢圖 ................................................... 40. 圖 4-2. 各黨立委於歷屆之選區時數佔總時數比例趨勢圖 ................................... 40. 圖 4-3. 歷屆立委面對衝突抉擇之比例趨勢圖 ....................................................... 42. 圖 4-4. 泛藍、泛綠政黨立委於歷屆選擇選區利益比例趨勢圖 ........................... 42. 圖 4-5. 政 治 大 各屆立委脫黨投票率趨勢圖 ....................................................................... 44 立 本文實際驗證之整體架構 ........................................................................... 66. 圖 5-2. 歷屆弱勢立委與弱勢連任立委比例 ........................................................... 67. ‧. ‧ 國. 學. 圖 5-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10) 第壹章 緒論 本文關注選制變遷與立法委員(內文中部分簡稱立委)連任之間的關係。國 會議員在不同選制下有著不同的代表行為,而我國經歷新舊選制更替,立法委員 的代表行為也隨之變遷。在既有的研究當中,我們發現立委的行為目的在於累積 個人選票與政黨選票,且在新選制之下,個人選票雖仍重要,但政黨選票的重要 性也比以往提升許多(Sheng and Chen 2013)。在政黨選票重要性逐漸提升的新選 制下,立委將面臨個人選票與政黨選票經營策略上的衝突與取捨,此是否造成新 選制的立委較不易於連任,乃本文研究之核心。. 政 治 大 國內對於立法委員選舉制度變革前之連任研究雖不多,但研究者們也從立委 立. 的行為、人口學脈絡以及選區特性中整理出了若干值得參考的影響因素(吳宜侃. ‧ 國. 學. 2005a;林佳旻. 2005)。而針對選制變遷的研究當中,王鼎銘、郭銘峰(2009). ‧. 以及盛杏湲(2014a)則分別對於選舉形塑的政治體系及立委的立法行為變化提. sit. y. Nat. 出解釋。不過,針對新舊選制連任之比較研究則寥寥可數。. al. er. io. 較為關聯的為佘健源(2013)與盛杏湲(2014b)以及 Sheng 與 Chen (2013). v. n. 的研究。佘健源針對 2004 與 2012 年立法委員選舉,亦即對於新舊選制立委的現. Ch. engchi. i n U. 任者優勢進行分析。佘健源指出,相較於舊選制,新選制下的現任者優勢較強, 主要在於現任者優勢的嚇阻效果被彰顯。然而,根據盛杏湲(2011)對於第七屆 立委助理的訪問資料,認為立委在選舉時面臨的黨內競爭比以前強者有 55.4%, 認為黨際競爭比以前強者亦有 52.2%。如果新選制下的現任者優勢被彰顯,為何 立委助理的觀察卻與預期結果不甚相符?盛杏湲(2014b)認為,這是因為選區 變小,致使基層民意代表或行政首長的選區與立法委員相近甚至更大,且在地耕 耘更深,因此對於競選連任的立委而言,新選制將產生更多的潛在競爭者。再者, 將無意願連任者排除後,1998 年立法委員的連任率為 71%,2001 年為 65%,2004 年立為 74%,2008 年為 50%,2012 年為 68%,2001、2008 兩年度適逢政黨輪. 1.

(11) 替,或將影響立委的連任。但就其他年度來看,舊選制的連任率仍高於新選制。 如果現任者優勢在新選制下較強,理應反映在連任率上,但結果卻並非如此。 筆者認為,這是因為不同的選舉制度提供不同的「選票累積激勵誘因」,並 劃分出不同的選區選民所致。在舊選制下所提供的激勵誘因簡單明確,即「投民 所好」,累積最小獲勝選票;但在新選制之下,其激勵誘因引導候選人接觸更多 樣化的選民,卻也同時背負政黨聲譽,一方面由於新選制之下潛在的競爭者更多, 立委必須花更多時間強化選區服務(盛杏湲. 2014a) ,另一方面由於單一選區的. 制度性效果,兩大陣營對決將成為常態,取得主要政黨提名或背書又極其重要,. 政 治 大 相較於舊選制而言限制較多,故增加連任難度。 立. 因此新選制的立委將在競選時同時背負政黨聲譽與選區利益,在選區經營策略上. ‧ 國. 學. 本文探討選制變遷與立法委員行為及連任的關係,這是一項頗為冷門的主題。 然則筆者認為,對於連任的探討不應忽略,否則可能錯估選制改革後立委實際面. ‧. 臨的選戰壓力,進而在推論立委行為時遺漏某些關鍵因素。. y. Nat. er. io. sit. 本文試圖結合選舉制度特色、選民投票行為與選區理論,嘗試為新選制的連 任提出見解,並且比較新舊選制對於影響連任因素的差異之處,此為國內尚不多. al. n. v i n 見的研究。畢竟新選制方經歷第一次的連任選舉,後續應有更多更完整的資料可 Ch engchi U. 供研究。然而,在九月政爭與三月學運之後對於憲政改革的呼聲逐漸增加,其中 不乏對於現行選制再度改革的呼籲。因此,本文亦可作為新選制施行期間的研究 紀錄,期望對後續研究有所貢獻。. 2.

(12)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 國會議員的主要目標就是爭取連任,因此國會議員的行為,必定與選舉有關 (Mayhew 1974)。Mayhew 的觀點對於在制度設計上無法兼任其他行政職務的國 會議員而言,可謂最佳寫照。也因此 Fenno(1973)在解釋國會議員的行為時,首 要關注就是連任的動機。本章將回顧相關研究領域中的成果,包含選制與代表行 為、選區與選民理論,影響立委連任之因素等,並提出在制度上影響新舊選制立 委連任的理論。. 政 治 大 推行之「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封閉名單政黨比例代表混合制」(multi-member 立 本文所謂舊選制,乃指我國於 2005 年第七次增修《中華民國憲法》以前所. district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ystem plus closed-list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 國. 學. system),而新選制則指第七次修憲後,所推行之「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封閉名單. ‧. 政黨比例代表混合制」(mixed electoral system with single-member district. plural. y. Nat. system and closed-list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論述對象僅針對區域立. er. io. sit. 委,舊選制為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制(SNTV)選出之立委;新選制為單一選區相 對多數制(SMD)選出之立委,至於不分區立委及原住民立委則不在分析之列。. n. al. 第一節. Ch. hi. en. i n U. v. gc 選制、選區與代表行為. 不同的選舉制度有不同的選票累積激勵誘因,而所謂的選票累積激勵誘因, 是指該選舉制度形塑何種競選特色。細究競選特色,不外乎就是個人聲譽 (personal reputation),以及政黨聲譽(party reputation)重要性的高低。Carey 與 Shugart(1995)針對世界各國的選舉制度進行系統性整理後指出,如果國會議員必 須依靠自己的努力方能當選,則有強烈動機追求個人聲譽;如果當選與否的首要 因素是政黨,那麼追求個人聲譽的效果不大,反而有較強的動機追求政黨整體的 聲譽。. 3.

(13) 在解釋上,Carey 與 Shugart 提出四項選制對於追求個人聲譽或政黨聲譽的 影響因素(Carey and Shugart 1995, 421-423)。其一,選票掌控(ballot),指政黨領袖 是否握有提名權,或者決定候選人在封閉政黨名單上的順序,為三分類。編號 0 代表政黨領導人可以完全掌握提名權,選民無從影響;編號 1 代表代表政黨領導 人雖掌握提名權,但選民亦能有所影響;編號 2 為政黨領導人無法掌控提名過程 或候選人名單排序。因此,編號數值愈高,代表政黨聲譽對議員當選的重要性愈 低。其二,計票規則(pool),指計票方式在政黨或候選人之間的連動關係,同樣 為三分類。編號 0 代表單一選票可同時決定候選人及其所屬政黨是否於該選區獲. 政 治 大 與政黨議席分佈無關。同理,編號數值愈高,代表政黨聲譽對議員當選的重要性 立. 勝;編號 1 代表部分的選票決定政黨在選區的勝選或席次分佈;編號 2 代表選票. 愈低。其三,投票方式(vote),其指選民投票時,是投給政黨、同時投給多個候選. ‧ 國. 學. 人,或是投給單一候選人,也是三分類。編號 0 代表選民的唯一選票同時代表他. ‧. 選擇的政黨;編號 1 代表選民可以同時選擇多個候選人;編號 2 代表選民可以在. y. Nat. 政黨之下再去選擇候選人。編號數值愈高,政黨聲譽對議員當選的重要性愈低。. er. io. sit. Carey 與 Shugart 依據這三項類別,整理出 13 種選舉模式,並依據第四項因素 選區規模(district magnitude,即應選席次等於 1 或者大於 1),排除若干邏輯上. al. n. v i n 不可能出現的選制後,整理出C33 種選舉制度,同時列舉實行過的國家,並針對 hengchi U 每一大類底下不同選舉制度之特色簡短描述(Carey and Shugart 1995, 424-430)。. 根據 Carey 與 Shugart 的分析,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之開 放式名單(open endorsement)下的國會議員,其追求個人聲譽的動機較強。而單一 選 區 封閉式名單(SMD plurality with party endorsement) 及封閉式比 例代表制 (closed-list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之下的國會議員,其追求政黨聲譽的動機較 強。 與個人聲譽及政黨聲譽相對應的,即是個人選票(personal vote)與政黨選票 (party vote)。所謂個人選票,意指選票的積累來自於候選人本身的特質、行為,. 4.

(14) 以及其與選區的關聯。所謂政黨選票,意指選票的積累來自於政黨符號、政黨意 識形態與政黨聲譽(Cain et al. 1984; Sheng 2006; Sheng and Chen 2013)。兩種選票 的累積誘因,與前述選制強調個人聲譽或政黨聲譽有關。Mayhew(1987, 21-23)指 出,國會議員為了連任的行為主要分成推銷自己(advertising)、宣揚功勞(credit claiming)和表達立場(position taking)等三種。而筆者認為,此三種行為既可能為 了個人選票,也可能為了政黨選票。 不同選制下,國會議員追求連任的行為著重於累積個人選票或政黨選票,又 透過何種方式,頗值得討論。舉例而言,以 Mayhew(1987)所稱宣揚功勞而言,. 政 治 大 關聯需要更仔細推敲。在立 Carey 與 Shugart(1995)的分析中,選區規模較大的選 肉桶立法(pork barrel)可謂十分典型的例子,但是肉桶立法與個人聲譽兩者之間的. ‧ 國. 學. 舉制度,個人聲譽對於國會議員連任的重要性較高。不過 Lancaster(1986, 70-71) 認為,國會議員與選區的連結性愈強,則愈有動機通過肉桶立法。且肉桶立法的. ‧. 出現與選區規模有關,在大選區中同時有多位國會議員,針對此選區所做的肉桶. sit. y. Nat. 法案可能讓同選區的其他議員搭便車(free-rider)宣揚功勞,而在單一選區中,議. al. er. io. 員是該選區唯一的代表,推行肉桶法案的動機也較強。因此,即便在 Carey 與. v. n. Shugart 的分類中選區規模較大的選制會較著重個人聲譽,但並不一定透過肉桶. Ch. engchi. i n U. 立法累積個人聲譽,即便肉桶立法對個人聲譽的累積十分有幫助。 此外,Heitshusen 等人(2005)針對同為西敏寺模型(Westminster model)而實行 不同選舉制度的國家之國會議員進行深入訪談,包含澳洲參議院、澳洲眾議院、 加拿大下議院、愛爾蘭眾議院、紐西蘭下議院、英國下議院等。Heitshusen 等人 發現,在施行 SMD 的國會中,愈能安全連任、國會職務較繁重,或國會與選區 距離較近的議員,其專注於選區服務的程度愈低,而國會議員的資深程度並未具 有影響力。但是實行混合制(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 MMP)的國會議員,與純 SMD 國會議員相比,專注於選區服務的程度較低。這樣的結果顯示,在同樣是 西敏寺模型中政黨體系較強的國會議員,其對於選區服務的專注程度也因不同的 5.

(15) 選舉制度而有所差異。 由此來看,國會議員追求連任的行為在不同選制下確有差異,以前述研究而 言,不同選制對於提供肉桶立法或注重選區服務受選制在議員與選區之間連結的 強度所影響。惟筆者關注個人聲譽與政黨聲譽在不同選制的消長,而 SNTV 與 SMD 相比,何種制度較重視個人聲譽或政黨聲譽,前述研究較難提供答案。筆 者將回顧日本與我國的經驗,為本文理論提供更明確的方向。 1994 年以前的日本眾議員選舉採用 SNTV,產生了日本政治與 SNTV 相融 合的特色:族議員(Zoku Giin)。Ramseyer 與 Rosenbluth(1993)探討了日本自民黨. 政 治 大. 壯大的原因,並提及 Fiorina(1977)以及 Cain、Ferejohn 和 Fiorina (1987) 的觀點。. 立. Fiorina 等人認為,透過個人服務(private goods)所累積的個人選票,在競選上比. ‧ 國. 學. 起提出對公眾多數有利的法案來得有效。但是 Ramseyer 與 Rosenbluth 認為,提 供個人服務累積選票比起以政黨理念號召選民要花費更多心力,而如果一個政黨. ‧. 的多數議員都強調個人服務而忽視公眾利益(public goods),不僅壓縮到公眾服務. y. Nat. sit. 的品質,也會逐漸被多數人摒棄。且在大選區(larger district)之下,個人服務成本. n. al. er. io. 也遠高於單一選區(Ramseyer and Rosenbluth 1993, 20-21)。因此 Ramseyer 與. i n U. v. Rosenbluth 認為 Fiorina 等人的觀點在日本國會政治上必須有更細緻的運作:以. Ch. engchi. 選區服務建立區隔性的配票(vote division)。在實務上,日本自民黨的眾議員透過 個人的後援會(personal-support-networks)經營人際脈絡,平均一位自民黨眾議員 擁有 50 至 80 個後援會(Ramseyer and Rosenbluth 1993, 24),這些議員長期經營人 脈,例如參加婚喪喜慶活動、關說,或協助就業等,平均一年花費 1.2 億日圓在 選區經營上(岩井奉信. 1992),而在施行 SNTV 的日本眾議員選舉中,這些藉. 由經營後援會而得的個人選票可以區分同一選區的不同候選人(Ramseyer and Rosenbluth 1993, 25),故成為自民黨眾議員勝選的關鍵。 筆者檢閱其他文獻(Schoppa 1991; 佐藤誠三郎、松崎哲久 輔 2007;吳明上. 1986;濱本真. 2011)也發現,Ramseyer 與 Rosenbluth 關於「區隔性」的觀 6.

(16) 點,不僅在選區中的後援會,而且更具體地出現在國會議事場域。在 1970 年代 日本經濟發展時期,執政的自民黨內部有許多派閥,這些派閥主導議員的提名, 並經由幹事長完成程序上的提名作業。由於同一選區的候選人可能來自不同派閥, 且派閥間具有競爭關係,故候選人利用了當時內閣所編列的「公共事業補助金」 制度,介入了以往官僚導向的經濟產業發展政策,並以此區隔票源(濱本真輔 2007) 。因而產生了諸如厚生族(專門經營勞動政策) 、運輸族(專門經營交通政 策)、建設族(專門經營公共建設政策)等族議員。 同樣的,Ramseyer 與 Rosenbluth(1993, 33)也點出,日本議員在參加委員會時也受政黨領袖控制,且同. 政 治 大 本政治特有的派閥文化有關,但族議員以及議員的後援會相當程度上也解釋了在 立 選區內的議員也會刻意參加不同的委員會。由此可知,日本族議員的產生雖與日. STNV 之下國會議員基於連任動機而出現的行為:建立區隔性。. ‧ 國. 學. 在 SNTV 之下,由日本派閥競爭的情況也略能看出黨內競爭的激烈程度,政. ‧. 黨聲譽的追求並非勝選的主要考量。但是在 SMD 之下,Duverger(1963)關於單一. sit. y. Nat. 選區相對多數制將產生兩黨制的推論雖曾受到質疑(Riker 1982),但是其對於單. al. er. io. 一選區之下政黨聲譽的重要性仍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解釋途徑。日本在 1994 年將. v. n. 眾議院選制改為單一選區與政黨比例代表混合並立制之後,眾議員雖然仍重視個. Ch. engchi. i n U. 人聲譽,但由於計票規則的改變,眾議員的當選必須仰賴相對多數選民的支持, 因此眾議員的選民不再是 SNTV 藉由利益性質區隔下的特定選民或是便於經營 的地區(home area),而是整個地理選區的選民,「特別是政黨支持者所在之處 (especially areas that are part of party’s electoral base) 」(Hirano 2006, 81)。 同樣的,我國在選制改革後,立法委員花更多時間在選區服務上,同時接觸 更多類型的選民,而選民服務的內容也更多元(盛杏湲. 2014a) 。此外,盛杏湲. (2014b)也指出,新選制之下,立委的提案性質與舊選制不同,在具有選區特 殊利益的提案比例上,在新選制立委是下降的,而普遍利益的提案比例則上升。 不論日本或我國的經驗都可以看出,由於選制改變使得選區選民更迭,因此立委 7.

(17) 的代表行為也出現差異。 不過,臺灣選制改革後,卻有另一項明顯的特色:有效政黨數量的收斂速度 極快。對此,王鼎銘與郭銘峰(2009)指出,在選制變遷的過程中,臺灣選民對 於政黨的支持程度較日本穩定。另由於臺灣政黨整合較順利,且比例代表制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PR)的計票規則對小黨而言擁有十分嚴苛的門檻,使 得在 PR 上也有策略投票的行為,故此一制度不利於小黨生存。因此臺灣在實行 新選制之後,更契合 Durverger 的假定。由此來看,SMD 立委擁有主要政黨的支 持或背書才是影響競選與連任真正重要的因素,此與 Hirano 對於 SMD 眾議員需. 政 治 大 聲譽的追求確實有一定的重要性。 立. 額外關注「政黨支持者所在之處」的觀點亦有關聯,也可見在新選制之下,政黨. ‧ 國. 學. 筆者綜觀前述研究,並從日本與我國的經驗中發現,國會議員會依據選舉制 度設計選擇對於累積選票最有幫助的行為, 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現象。如. ‧. Lancaster(1986)認為由於 SMD 的議員與選區連結及課責性較強,因此有較強的. y. Nat. sit. 動機提出肉桶立法。但是我國的經驗指出,經歷選制變遷,SMD 立委並未比 SNTV. n. al. er. io. 立委提供更多特殊利益性法案,相對的 SMD 立委提出更多普遍利益性法案。筆. i n U. v. 者認為其中的關鍵因素在於是否歷經選制變遷,若在同一時間橫斷面比較 SMD. Ch. engchi. 與其他選制國會議員的行為,或許會和 Lancaster 有一樣的想法(在 Lancaster 的 預期中,1986 年仍實行 SNTV 的日本眾議員屬於中等程度肉桶立法動機) 。但同 樣從 SNTV 轉變制 SMD 的日本及我國,國會議員並未有更高的比例從事肉桶立 法;相反的,SNTV 的國會議員為了在複數選區中建立區隔性,提出特殊利益法 案的比例較 SMD 來得高。由此來看,Hirano 所謂「便於經營/整個選區」的選 民在不同選制下的差異,可視為影響選制變遷前後國會議員行為差異的關鍵因素。 因此,在瞭解選制本身激勵誘因的制度成因,以及選制變遷前後國會議員行 為差異的因素後,筆者將進一步探討選區與選民的意義,並將選制、選區與選民 的變遷綜合思考,藉此更明確理解不同選制下的立委代表行為差異的原因。 8.

(18) 1978 年,Fenno 更完整的敘述了其在 1977 年的著作,透過參與觀察與質性 訪談的方式,將國會議員的「選區」此一概念做了精采的分析,並著作《家鄉風 格》(Home Style)一書,解釋美國國會議員在華盛頓的行為,與其代表的「家鄉州」 選民特性之間的關聯。Fenno 的立論基礎在於選區的特性,其認為議員的代表行 為因代表不同的選區層次而有不同的結果。至於國會議員如何看待選區與選民, Fenno(1977; 1978)指出,對於國會議員而言,選區選民依層次的不同由外而內套 疊為四層,形成一個同心圓選區結構(Concentric Circles of Constituency)。 第一層為地理選區(geographic constituency),指制度設計上議員所代表的選. 政 治 大 的同質與異質性。在一個選民異質性高的選區,議員發表意見時,會談論選民感 立. 舉區(electoral district)選民,這一層選區對議員的影響在於議題多寡及選區選民. ‧ 國. 學. 興趣的話題,會討論意識形態,但盡可能不涉及黨派之爭,或者針對特定議題表 態(Fenno 1978, 7)。不過,Fenno 也指出,就算在一個議題與觀點多元的選區中,. ‧. 如果能有一個更基礎或簡單面向的視角能吸納前述議題,那麼此選區仍可被視作. sit. y. Nat. 同質性高的選區(Fenno 1978, 5)。. n. al. er. io. 第二層是連任選區(re-elected constituency),在 Fenno 的原意中,指議員自己. i n U. v. 對於地理選區當中「誰會支持我,誰不支持我」的區分,因此「上一次選舉結果. Ch. engchi. (last time)」對議員而言是一個劃出連任選區的重要依據,並預測「這一次」以及 「下一次」選舉結果(Fenno 1978, 10, 18)。然而在實行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的美 國眾議院選舉中,問題就並非如此單純的考量「誰會支持我」,而是進一步轉變 為「我能讓誰支持我」。Fenno 指出,當政黨的支持比例明顯不足以使議員連任 時,議員將會調整立場尋求中立或他黨民眾的支持,例如某些議員因為選區內共 和黨民眾僅 37%,因此他將在政策上算計如何爭取民主黨支持者的選票(Fenno 1978, 9)。另外,Fenno 也發現,議員們並不會很大膽的將連任選區的目標邊界設 定在某一比例,而是如履薄冰、盡可能的拓展連任選區,因為議員只能知道上一 次勝選時的得票比例,而不敢保證這一次能有多少。因此,議員們鮮少認為自己 9.

(19) 能安全連任(Fenno 1978, 17-18)。 第三層為主要選區(primary constituency),指穩定支持議員的選區選民。在地 理選區當中,議員以「誰支持我」劃分出連任選區;而在連任選區當中,Fenno 指出議員再以「誰穩定或強力支持我」劃分出主要選區。Fenno 並不以選民的角 度來劃分主要選區,而是以議員的認定為主(Fenno 1978, 18)。Fenno 發現,議員 的行為在其所宣稱的主要選區與連任選區間有很細微的差異。舉例而言,某位議 員的行程先拜會工商團體,在入場、介紹與起身發言時,都獲得熱烈掌聲,結束 後還和許多人熱烈交談,且用詞十分親暱;之後,這位議員前往一個基督教午餐. 政 治 大 員也早早離去(Fenno 1978, 立23-24)。因此,Fenno 認為雖然議員都是透過走訪行程 會,會中禮貌地提及了「『我們的』議員也在場」 ,不過沒有邀請議員發言,而議. ‧ 國. 學. 爭取支持,但是很明顯工商團體的場合屬於議員所認定的主要選區,而基督教午 餐會成員則屬議員的連任選區。是故,Fenno 提出了一項有趣的觀察指標: 「在家. ‧. 的感覺(at homeness)」,以檢視議員的行為在主要選區與連任選區的細微差異. sit. y. Nat. (Fenno 1978, 21)。. n. al. er. io. 最內一層是個人選區(personal constituency),指與議員來往密切的夥伴,可. i n U. v. 能是朋友、核心幕僚、或者決策團體,他們在政治與情感上,都是議員忠誠的支. Ch. engchi. 持者,同時也是議員最核心以及最信任的接觸群體。不過,鮮少議員願意將這個 群體與他人討論(Fenno 1978, 24)。 Fenno 的研究是針對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行之有年的美國國會,而且 Fenno 也一再強調,這些選區並非針對選民觀察後劃分出來的,而是與議員訪談的過程 中,整理自議員自行認定的結果。也因此,如果單純觀察選民的行為,很難發現 這四個不同層次的選區,而這四個選區也是 Fenno 在其後闡述議員代表行為的根 基,可謂是《家鄉風格》的核心概念。 以日本的例子而言,我們不難發現即便是實行 SNTV 的國會議員,也能用以. 10.

(20) SMD 為研究基礎的《家鄉風格》概念解釋之。日本自民黨的眾議員在一方面經 營後援會,另一方面讓自己成為族議員,雖然同時在建立區隔性,不過「族」的 概念像是一種「標誌」,讓一般選民辨認出這位議員專精的立法領域,而後援會 則是立委投資培養的支持群。兩者的差異在於,「族」的支持條件比較特殊,以 勞工立場而言,他可能會支持厚生族議員,但他也可能同時屬於另一位議員的後 援會成員,且由於後援會的垂直結構,使得後援會的聯繫十分仰賴地方政治人物 (Curtis 1971, 33-61)。後援會的組成是眾議員去資助地方政治人物以培養「地方政 治人物的後援會」,而地方政治人物再動員後援會支持議員,這也能解釋後援會. 政 治 大 的組織能力在選舉中比起「族的辨認性」更強,雖然 Fenno 強調《家鄉風格》並 立. 的「可繼承性」 (Ramseyer and Rosenbluth 1993, 25-26)。故我們能想見,後援會. 非從選民角度出發,但我們或許能從《家鄉風格》的概念中理解日本眾議員會如. ‧ 國. 學. 何看待後援會支持者與族支持者。筆者認為,選制變遷對於主要選區與連任選區. ‧. 所造成的差異,將是立委在不同選制有不同行為的關鍵因素,此將於後文討論。. sit. y. Nat. 回顧本節,我們發現既有研究指出了不同選制下國會議員代表行為的差異,. al. er. io. 這樣的差異與 Carey 和 Shugart 的理論有關,在其大分類的理想型態上,SMD 與. v. n. 開放式 SNTV 較重視個人聲譽,封閉式的 SMD 與 PR 較重視政黨聲譽。實證上,. Ch. engchi. i n U. SNTV 的議員追求選票區隔性,並確保選票累積至最低當選門檻;但 SMD 無法 以建立區隔性累積至過半數選票,因此透過接觸較多類型的選民,並多元化其選 民服務與立法內涵(盛杏湲. 2014b) 。由此筆者確認不同選制下的選票累積激勵. 誘因,以及選區改變等因素,使得立委的行為產生差異。. 第二節. 影響立法委員連任之因素. 關於立法委員連任的影響因素,吳宜侃(2005a;2005b)提出政黨、個人表 現、地方派系與選區等四大類別。其中政黨因素包含政黨提名與擔任黨務幹部(尤 其是中央級黨務幹部);個人表現因素包含立法表現、選區服務與新聞曝光度; 11.

(21) 地方派系因素為立委是否具有地方派系背景;選區因素則指涉選區的都市化程度 (都市化程度愈高,立委愈難連任)以及選區規模(選區規模與大,立委愈容易 連任)。吳宜侃針對第四屆立法委員的分析中指出,政黨與個人表現乃影響連任 與否的關鍵因素,而地方派系與選區因素對連任的影響則不顯著。吳宜侃發現, 對於沒有政黨提名的候選人而言,如果在個人表現上普通,則連任機率為五五波; 但若在個人表現上取得極佳的成果,連任機率為 0.99。雖然吳宜侃認為政黨的影 響力很強,但對於吳宜侃的分析,筆者反而認為政黨的影響力並未十分突顯,其 在於沒有政黨提名的候選人,即便個人表現平平,連任機率尚有五五波,反倒映. 政 治 大 另外,林佳旻(2005) 立、黃紀與林佳旻(2007)認為影響立法委員連任的因. 襯出個人表現的重要性。. ‧ 國. 學. 素包含人口變數、政黨因素與選區因素。其中人口變數乃是參考 Campbell 等人 (1960)的漏斗模型之「候選人」因素而來;政黨因素指涉政黨推薦、是否與總. ‧. 統同黨以及是否與選區所在之縣市首長同黨;選區因素指涉有效競爭程度、1. sit. y. Nat. 配票策略的有無以及現任立委參選人數等。至於其他因素,則包含新聞曝光次. n. al. er. io. 數、競選經費、重要經歷、問政表現等。. i n U. v. 黃紀與林佳旻針對第二至五屆的區域立法委員進行分析,並指出「政黨因. Ch. engchi. 素具有顯著的影響,能夠獲得政黨奧援或者是與首長同黨,都具有較大的勝選 機率」,而 SNTV 之下的配票策略與有效競爭程度並無顯著影響。此外,年齡 與黨職經歷對連任雖然有所影響,但影響力不如政黨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黃 紀與林佳旻發現了個別立委任期瓶頸的現象:第三次參選連任的失敗率最高, 但第四次參選連任的失敗機率最低。 在近期的研究中,Sheng 與 Chen(2013)比較了我國立法委員新舊選制對於連. 1. 黃紀與林佳旻(2007)參考 Laakso 與 Taagepera 的「有效政黨」(Effective Number of Parties) 公式,在界定該選區的「有效競爭人數」(N)後,除以該選區的應選席次(M),其公式為: ECD = N/M。 12.

(22) 任的影響,並探討新舊選制中個人選票及政黨選票對於連任結果的影響程度是否 改變。Sheng 與 Chen 將政黨選票以提名(背書或禮讓)為代表,將個人選票以 法案貢獻、選區服務,以及花在選區時間之比重為觀察指標。Sheng 與 Chen 發 現,個人選票積累雖仍為重要,但政黨選票的累積在新選制之下,其對於連任的 影響比舊選制更為重要。Sheng 與 Chen 指出,這樣的現象是新選制之下兩黨競 爭誘因所造成的結果。 綜觀上述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新舊選制,政黨因素與個人表現都是影響 連任非常重要的因素。筆者認為,SNTV 下政黨與個人因素對連任而言「皆」重. 政 治 大 選;而 SMD 之下這兩項因素則缺一不可。新選制施行截至目前方兩屆,尚未有 立. 要,但由於 SNTV 提供多元的選票經營策略,使立委在這兩項因素中擇一即可勝. ‧ 國. 學. 立委仰仗地方支持與個人服務而脫黨參選且勝選的紀錄,倒是有許多立委與同陣 營競爭同志在協調失敗雙雙參選,或脫黨參選後,反倒使對方陣營本應落選但卻. ‧. 勝選的實例,如 2012 年第八屆立委選舉高雄市第九選區中,民進黨現任立委郭. sit. y. Nat. 玟成(第七屆立委選舉以 51.97%得票率當選)與政治立場相近的陳致中雙雙參. al. er. io. 選,使得該選區的國民黨候選人林國正勝選。由此可見,個人因素與政黨因素在. v. n. 新選制下同樣重要。只是,在我國所施行的 SMD,其選區結構是否亦如 Fenno 的. Ch. engchi. i n U. 理論,或有其他面貌;又這樣的選區結構相較於舊選制而言,會帶給立委何種情 境,乃是下兩節探討的核心。. 第三節. 臺灣的同心圓選區. 筆者在前段回顧了不同選制所提供的激勵誘因、選區形式,以及國會議員相 對應的競選與代表行為。回到本文其中一項問題,為何 SMD 之下的立委連任率 不如 SNTV 時期?筆者將於此節建立推論基礎。 關於選民的投票行為,Campbell 等人認為政黨、議題與候選人等三項因素足 以解釋選民投票時的考量,且議題與候選人可能會變動,但政黨認同則是一項長 13.

(23) 期的影響因素(Campbell et al. 1960)。筆者認為,雖然從選民的角度來看,選制改 革的差異可能僅在於候選人變少了;但如果從候選人的角度來看,選區與選民卻 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前文提及,Campbell 等人將選民的投票抉擇過程建構成漏斗模型,政黨認同 為長期因素,議題與候選人則為近期因素。而政黨認同較穩定者,其與議題立場 或候選人評價的連結較明顯;反之政黨認同較弱,或者無政黨認同者,會因議題 立場而評判政黨,並且依個人表現評價候選人。Fenno 則是認為國會議員的選區 有四層,其中連任選區為「議員爭取支持的對象」,而主要選區則是「穩定支持. 政 治 大 一個能吸納其他議題立場的低面向議題。 立. 議員的民眾」,此外地理選區對議員行為的影響在於議題的多寡,以及是否具有. ‧ 國. 學. 即便 Fenno 已經說明若單純針對選民進行觀察,將難以察覺四層選區的存 在。但如果議員所劃分出來的選區確實存在於真實世界中,那麼我們若將. ‧. Campbell 等人所討論的選民,依其特性劃歸到 Fenno 的選區當中,應不至於產生. y. Nat. sit. 衝突。因此,如果我們將 Campbell 等人(1960)論點中的選民,劃歸入 Fenno 的選. n. al. er. io. 區當中,且將某項重要因素做為 SMD 制度下主要選區的構成基礎時,這項因素 會是較長期且穩定的因素:政黨認同嗎?. Ch. engchi. i n U. v. 臺灣的立法委員候選人提名初選制度在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與民 主進步黨(以下簡稱民進黨)兩大主要政黨之間存在差異。民進黨在 2001 年立 法委員選舉中區域立委採用 3 成黨員投票,7 成民調的提名辦法,且在 2007 年 時將民調改為過濾式民調(俗稱「排藍民調」)(姚立明. 2007)。而民進黨現行. 之《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第九條規定,立法委員候選人「採民意調查方式產生」 , 完全排除黨員投票,並且在《第一、二、三類公職候選人提名民意調查辦法》中, 採用一般民調,而非過濾式民調。另國民黨在 2004 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區域立委 採用同樣採用 3 成黨員投票,7 成民調的提名辦法(姚立明. 2007)。國民黨現. 行之《中國國民黨黨員參加公職人員選舉提名辦法》第三條第三項指出: 14.

(24) 區域立法委員、直轄市議會議員候選人之提名,分別由相關直轄市、縣(市)立委會, 依據「黨員投票」 (佔百分之三十)與「民意調查」 (佔百分之七十)之結果,對於現 任者,應同時參考其任內表現,並考量地區特性及選情評估等因素,經提名審核程序, 提出建議輔選方式及提名名單,報請中央常務委員會核定。. 另同《辦法》第十四條第三項指出「…黨員投票,出席投票率達百分之五十 以上者,其結果作為建議提名之重要依據;未達百分之五十者,其結果作為建議 提名之參據。」換言之,不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在現行 SMD 制度下以民意 調查為提名依據之初選辦法,黨員參與實有其限制,且有可能考驗的是候選人本. 政 治 大. 身對於選區內支持者的動員能力。回到 Fenno 對於主要選區的定義:誰強力支持. 立. 我,若單純將政黨認同視為主要選區的構成基礎,進一步推論為強力支持的理由,. ‧ 國. 學. 恐非合宜。另一個理由與前述候選人的政黨屬性相關,影響臺灣選民投票的因素 除了政黨認同之外,尚有更細緻的「政黨不認同」因素(莊淑媚、洪永泰. 2011) 。. ‧. 依照莊淑媚與洪永泰的分析,在臺灣有 53.6%的民眾有政黨認同,但同時也有. y. Nat. sit. 42.1%的民眾有政黨不認同。2 在單一選區促使兩大陣營對壘的制度性因素下,. n. al. er. io. 民眾投給某一位候選人,可能不是因為政黨認同,而是不希望不喜歡的政黨所提. i n U. v. 名之候選人當選。因此,以政黨認同與強力支持作為連結,可能忽略政黨不認同 的影響因素。. Ch. engchi. 如果主要選區與政黨認同並未有較高的關聯性,那麼與政黨認同無關的主要 選區構成要素,筆者直觀認為是立委的選區與選民服務。再次回顧 Fenno 對於主 要選區的定義:誰強力支持我,在這樣的定義下,或許和立委有較密切接觸經驗 者支持立委的程度會比無此經驗的穩定政黨認同者更高。我們在坊間常聽聞一種 說法:「跑紅、白帖(對累積選票而言)非常有用,尤其跑白帖比紅帖有用,你. 2. 根據莊淑媚與洪永泰(2011)的分析,臺灣民眾中同時具有政黨認同與不認同者佔 32.1%, 具有政黨認同但沒有不認同者佔 21.5%,無政黨認同但有不認同者佔 10%,完全中立者佔 36.5%。 15.

(25) 去人家靈前鞠躬,他家數票都是你的。」如前立法委員朱星羽,跑白帖「必下跪 爬行」 ,使得其他立委「不敢在朱星羽之後向喪家行禮」 。3 另外,曾接受過立委 幫助,不論是協助就業、協助瞭解司法流程、協助申訴行政案件,或是受到立委 所提且通過之新法案的幫助等,都會增加立委與民眾的親密度,進而強力支持立 委。由於筆者沒有直接的例證,故僅舉旁證為例。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曾於 2004 年立法委員選舉後,以臺灣成年民眾為母體進行訪問,4 其中針對立法委員 表現評價與投票行為的題目有三題,G7 題為「請問在您的選區中,您認為第五 屆立法委員哪一位的表現最好?」 ;G7a 題為「請問您覺得他在哪一方面的表現最. 政 治 大 舉是不是將票投給他?」原始選項為「是」 、 「不是」 、 「沒投票」 、 「他根本沒參選」 、 立. 好?」原始選項包含「問政表現」及「選區服務」 ;G7b 題為「那您在這次立委選. 「忘記了」,以及「拒答」。筆者將上述三題訪問結果整理如表 2-1。. ‧ 國. 學. 民眾認為立委表現最好的項目以及是否投票給他(原始). 合計. 否. 其他. 101 (39.5) 208 (48.7) 67 (40.4) 376 (44.2). 99 (38.7) 124 (29.0) 48 (28.3) 271 (31.8). 56 (21.9) 95 (22.2) 52 (31.3) 203 (24.0). al. Ch. engchi. sit. y. 是. n. 其他. io. 選區服務. Nat. 問政表現. ‧. 是否投表給認為表現最好的立委. 立委表現好的項目. er. 表 2-1. i n U. v. 合計 256 (100.0) 427 (100.0) 167 (100.0) 850 (100.0). 資料來源:原始資料來自於 TEDS 2004L,作者自行整理後製表。. 3. 4. 黃驛淵、陳洛薇、楊濡嘉,2013, 〈跑白帖 三步一拜、五步一叩〉 , 《聯合報》 ,2 月 19 日,版 A4。 2002 年至 2004 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IV):民國九十三年立法委員選舉大 型面訪案(TEDS 2004L)(NSC 93-2420-H-004-005-SSS)。 「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多 年期計畫總召集人為國立政治大學黃紀教授,TEDS 2004L 為針對 2004 年一月立法委員選舉 後臺灣民眾各項政治態度分佈的調查訪問,計畫主持人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劉義周教 授,該計畫資料由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民意及市場調查中心執行並釋 出;詳細資料請參閱 TEDS 網頁:http://www.tedsnet.org。作者感謝上述機構及人員提供資料 協助,惟本文之內容概由作者自行負責。 16.

(26) 在 1259 個有效樣本中,有 850 位民眾具體指出他認為在選區中表現最好的 立委。以此 850 位民眾為觀察基礎,其中有 50.2%的民眾5 認為立委表現最好的 原因為「選區服務」,30.1%的民眾6 認為立委表現好的原因為「問政表現」。此 外,在所有樣本中有 24.5%的民眾7 不僅認定為選區服務是立委表現最好的原因, 而且還會投票給他。筆者進一步將資料簡化為表 2-2,更能顯示其中差異。 表 2-2. 民眾認為立委表現最好的項目以及是否投票給他(簡化) 是否投表給認為表現 最好的立委. 立委表現好的項目. 是. 立. 99 治 200 政(49.5) 大 (100.0) 124 (37.3) 223 (41.9). 332 (100.0) 532 (100.0). 學. 合計. 資料來源:原始資料來自於 TEDS 2004L,作者自行整理後製表。. 𝛘𝟐 = 7.569 p = 0.006. ‧. ‧ 國. 選區服務. 卡方檢定. 否. 101 (50.5) 208 (62.7) 309 (58.1). 問政表現. 合計. Nat. sit. y. 表 2-2 結果顯示民眾在「認定立委表現好的項目」以及「是否投票給他」二. n. al. er. io. 者之間並非獨立(χ2 = 7.57, p = 0.006),換言之因選區服務而認定立委表現最好的. i n U. v. 民眾,確實有較高的比例會投票給該立委。因此筆者認為,選區服務是立委接觸. Ch. engchi. 民眾的重要途徑,而且會影響民眾對立委的評價與投票行為。進一步說,如果民 眾有實際接受過立委服務的經驗,其影響應該更大,這也是筆者認為立委的選區 服務是建立主要選區的重要因素。 但是排除掉與立委有較密切接觸的民眾,穩定政黨認同的選民不在主要選區 之內嗎?以主要選區的定義來說,穩定政黨認同者確實未必強力支持該選區之黨 籍立委,但是對於立委而言,卻是爭取使之成為穩定支持自己的對象。故政黨認 同較穩定的選民,在 Fenno 的同心圓選區結構下,應符合連任選區的定義:我能 5 6 7. 427 / 850 = 50.2%。 256 / 850 = 30.1%。 208 / 850 = 24.5%。 17.

(27) 讓誰支持我;而政黨認同較薄弱乃至沒有政黨認同的中立選民,則應屬於連任選 區及以外的地理選區。但是,具有穩定政黨認同的選民,在單一選區的制度性誘 因下,可能不須經立委主動爭取,本身就會主動支持其認同政黨所提名的立委, 似又與連任選區的定義有所落差。 筆者認為,穩定政黨認同者在原始狀態下,分佈於連任選區,但是相較於連 任選區的其他選民而言,穩定的政黨認同者是較易於辨識的選民,在爭取支持的 策略上,也相對單純。因此,筆者認為,在我國國會議員的同心圓選區中,應該 比 Fenno 的同心圓選區更多一層,且在連任與主要選區間,筆者暫且稱之為政黨. 政 治 大 穩定性由高至低,且人數也由少至多。這樣的分佈,不僅強調了 Campbell 等人 立 選區,如圖 2-1 所示。依照 Fenno 的劃分標準,由內而外為對立委的支持程度與. ‧ 國. 學. 的政黨認同作為劃分選區層次的重要性,同時也以政黨認同的強弱程度劃分出 Fenno 理論中不同的選區選民。. ‧. y. Nat. 連任選區. sit. n. al. er. io. 與立委接觸程度較低; 政黨認同較不穩定. Ch. engchi. iv n 政黨選區 U. 與立委接觸程度較低; 政黨認同穩定. 主要選區 與立委接觸程度較高; 政黨認同非重要因素。. 圖 2-1. SMD 之下臺灣的同心圓選區. 若政黨選區存在,其特性與主要選區或是連任選區何者較相近?筆者認為政 黨選區屬於政黨認同穩定者,且其認同的對象是政黨,這樣的認同對象與主要選. 18.

(28) 區顯然不同。因此,主要選區由於與立委親密度較高,不易因為立委的政黨或政 見而改變其支持;而政黨選區因政黨因素而定,連任選區則有更多元的考量。此 外,政黨選區選民評斷立委政見的標準仍是政黨立場,如果立委政見與政黨立場 相左,政黨選區不會支持立委。因此,筆者認為政黨選區具備下列特性: 1. 政黨認同穩定; 2. 支持立委的標準為立委立場與其所屬政黨(同時也是政黨選區民認同的 政黨)立場是否一致。 以 Fenno 的定義與實例而言,政黨選區不一定屬於主要選區(有些議員是,. 政 治 大. 有些議員則否)。但是在選區經營上,只要立委立場多半與政黨一致,或是在代. 立. 表政黨的現狀下,不去強調立委本身立場與政黨立場的差異,那麼政黨選區仍能. ‧ 國. 學. 歸納至主要選區。但是若政黨選區認定立委立場與政黨不一致,則立委「爭取支 持(我能讓誰支持我)」的方式是調整政見與立場,此又與連任選區相近。因此. ‧. 筆者認為,區分出政黨選區有其意義,其與主要及連任選區的差異在於選民特性. y. Nat. al 新選制不利於追求連任的制度性因素 iv n. 第四節. er. io. sit. 以及立委爭取支持的方式。. Ch. n U engchi. 回顧文獻可知,SNTV 與 SMD 所產生的立委,兩者追求個人聲譽的動機皆 屬強烈;且在 SMD 之下,政黨聲譽的重要性又比 SNTV 高。然而 SNTV 與 SMD, 究竟何者的個人聲譽更為重要,就計票規則來看,SNTV 的勝選取決於最小獲勝 選票數,而 SMD 則是過半數選票。8 因此,筆者認為個人聲譽的重要性與立委 個人的選票計算有關,不能單就選舉制度而輕易斷言。換個角度來說,對於每個. 8. 盛杏湲(2014b)指出:第七屆立委選舉時,在 73 個區域立委選區中,有 62 個(84.9%)選區 是僅有 2 個主要候選人(指得票高於 10%的候選人) ,11 個選區有 3 個主要候選人。在第八 屆立委選舉時,有 62 個選區是僅有 2 個主要候選人,11 個選區有 3 個主要候選人。因此絕 大多數選區,2 個主要立委候選人是常態,因此尋求當選連任的立委以選區內 50%以上的選 民當作標的選民才有必勝的把握。 19.

(29) SNTV 的立委而言,個人聲譽對於累積最小獲勝選票當然重要;但是就整個選區 來看,由於每個立委都各自累積一部分的個人選票,彼此之間都在建立區隔性, 因此 SNTV 立委不論是選區間甚或是同一選區,整體的選票經營策略變異性較 大,追求個人聲譽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前述 1994 年以前 SNTV 下的日本眾議院, 族 議 員 (Zoku) 的 出 現 可 對 於 區 隔 性 提 供 佐 證 (Schoppa 1991; Ramseyer and Rosenbluth 1993)。 整理 SNTV 與 SMD 所提供的激勵誘因,筆者認為 SNTV 所提供的是尋求最 小獲勝選票的思維,而 SMD 則提供尋求過半選票,以及主要政黨支持的思維。. 政 治 大 以累積最小獲勝選票。以立 2004 年宜蘭縣選區為例,宜蘭應選席次為 3 席,民主 在不同的思維模式下,SNTV 下的立委會努力追求個人聲譽,目的是做出區隔性,. ‧ 國. 學. 進步黨對於宜蘭有較高的勝算,因此提名張川田與陳金德二人,從公報上的政見 來看,張、陳二人並無明顯的立場差異,但是張川田為宜蘭縣礁溪鄉人,陳金德. ‧. 為宜蘭縣羅東鎮人,從得票分佈就可以看出兩人經營的區塊明顯不同,張川田的. n. al. er. io. sit. y. Nat. 「地盤」為北宜蘭,而陳金德則為羅東以南。如圖 2-2 所示。.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臺灣政治地緣資訊系統。 說明: 1. 圖左白點為羅東鎮,圖右白點為礁溪鄉。 2. 得票率以 5%為一區間,顏色愈深代表得票率愈高。. 圖 2-2. 陳金德(左)與張川田(右)之得票分佈 20.

(30) 而 SMD 下的立委同樣也追求個人聲譽,但其表現在更積極選區服務、提出 討好選民的法案,並強調自己的政黨標籤,以累積過半選票(盛杏湲 2014a; 2014b) 。 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公布之「臺灣民眾重要政治態度分佈趨勢 圖」 ,其中在政黨偏好方面,自 2000 年以來,有政黨偏好與無政黨偏好的民眾比 例約在 6 比 4 左右,且有政黨偏好的六成民眾又可分為偏藍或偏綠。當然,我們 無法排除有某些選區支持某黨的民眾比例超過五成,使得政黨支持者已達到連任 選區的範圍,而該黨提名的候選人「躺著選都上」的可能性。但這種情況的前提. 政 治 大 據」,比起筆者對於政黨選區特性的認定而言,這又是一項更強烈的論述。由於 立. 必須是「所有的政黨支持者無論支持程度高低皆完全以政黨作為投票取向的依. ‧ 國. 學. 政黨認同有穩定與否之分,且筆者認為政黨認同穩定者方能歸入政黨選區,而穩 定的政黨認同影響政黨選區選民的投票抉擇,考量穩定政黨認同者佔整個選區選. ‧. 民比例多寡,在一般情形下政黨選區民眾比例應與連任選區有一段差距。因此,. sit. y. Nat. 在 SMD 之下,單單依靠「藍」或「綠」的民眾,而不考慮其「深淺」 ,不但不能. al. er. io. 代表政黨選區所佔的比例,且亦不足以作為勝選連任的判斷依據。回到選民的投. v. n. 票行為層面,若中立選民在連任選區的比例較高,那麼連任選區選民依議題或候. Ch. engchi. 選人為投票取向的機率亦可能比較高。. i n U. 筆者推論如下。首先,連任選區應是一相對固定的選票比例範圍,不論 SNTV 或 SMD 皆然。對 SNTV 立委而言,就是「總有效票數除以應選席次加一」,亦 即為「最小獲勝選票數」 ,他必須朝這個數字努力累積選票;而對 SMD 的立委而 言,就是跨越 50%的「過半選票」(如果有潛力的候選人更多,則相對多數選票 門檻較低) ,他也同樣必須朝這個數字累積選票。因此在 SNTV 應選席次大於 1 的情形下,理論上 SMD 的連任選區選民比例較 SNTV 時期大。 其次,由於 SNTV 在同一選區有多個同黨候選人,黨內競爭較公開化且激 烈,因此立委的支持者理應不是以政黨認同區別,而是藉由前述建立區隔性所產 21.

(31) 生的差異;故而,SNTV 立委的政黨選區較小,甚至有些立委能不考慮政黨選區。 舉例而言,若某一複數選區應選席次為 8 席,且此選區中具有穩定政黨認同的選 民比例為 60%,其中 60%認同 A 黨,40%認同 B 黨,故 A、B 兩黨在此選區中 分別有 36%、24%民眾穩定支持。考量得票情形,A 黨可能推出 5 至 6 位候選 人,B 黨則可能推出 3 至 4 位候選人,則 A 黨候選人平均只得到總票數約 6%至 7%的政黨認同選票,B 黨候選人亦只有約 6%至 8%,這與最小獲勝選票的 11% 而言仍有差距,且以爭取政黨選票所形成的黨內競爭,對於競爭落敗者而言更不 利,可能因此喪失更多政黨選票。故立委以「政黨認同」來盤算「我能讓誰投給. 政 治 大 至 6 位候選人,但有意願參選者可能更多,在此情形下最有希望勝選的前 5 至 6 立. 我」的可能性較低。此外,在政黨提名候選人的階段,以 A 黨為例,雖然提名 5. 名方能獲得提名,故提名階段屬黨內競爭,強調個人聲譽及爭取個人選票的重要. ‧ 國. 學. 性要比強調政黨聲譽高。但是在 SMD 之下,政黨選區介於主要選區與連任選區. ‧. 間,同樣以前面的例子,此時 A 黨候選人已經獲得總票數 36%的政黨選區選票,. sit. y. Nat. 以此為基礎累積至過半選票助益甚大。. al. er. io. 再者,在 SNTV 所提供追求最小獲勝選票的激勵誘因下,主要選區與連任選. v. n. 區的範圍差距不至於太大。再舉前述的例子,由於 SNTV 立委的主要選區是以利. Ch. engchi. i n U. 益或政策導向而非政黨認同所區隔,因此「將連任選區經營成主要選區」會是最 實惠的考量,亦即一開始就以建立區隔性分割出「足以使自己勝選的選民比例」 為目標累積選票,故主要選區與連任選區差異較小,甚至可能高度重疊。但是在 SMD 之下,主要選區強力支持立委無疑,但政黨選區與連任選區的差異在於政 黨認同,因此穩定政黨認同所擴及的範圍決定政黨選區的大小,同時也決定政黨 選區與連任選區的差距。若穩定政黨認同者數量不足,則兩個選區幅度差異較大, 反之較小。再舉前例,如果具有穩定政黨認同的選民為 60%,其中 80%認同 A 黨,20%認同 B 黨,此時 A 黨候選人在政黨選區中就已具有總選票數的 48%, 即俗稱「躺著選都上」,因為政黨選區幾乎與連任選區重疊,立委只要立場與政. 22.

(32) 黨一致,即能輕鬆當選;但相對而言,B 黨候選人只有總票數 12%的政黨認同選 票,因此政黨選區與連任選區差異較大,此時對 B 黨候選人而言,爭取剩下 40% 的中立選民,或是在某些特定政策立場上傾向不表態,或改以其他途徑爭取選民 支持,會是較實際的考量。 將本文的理論脈絡整理後,筆者認為:其一, SNTV 使立委追求最小獲勝 選票,而 SMD 則追求過半選票。其二,在 SNTV 立委的同心圓選區中,主要選 區與連任選區差異較小,甚至在選票區別性十分明顯時,二者可能重疊;但在 SMD 立委的同心圓選區中,主要與連任選區中間又多一層政黨選區,而政黨選. 政 治 大 SNTV 立委仍可經由個人努力獲取連任,而 SMD 立委一方面需拓展更多票源, 立. 區與連任選區差異視穩定政黨認同選民比例而定。其三,即便沒有政黨支持,. ‧ 國. 學. 另一方面卻須維持政黨標籤。. 因此筆者認為 SNTV 下立委爭取連任的計算策略為「主要選區佔連任選區. ‧. 之比例」 ,亦即二者相除,愈高者愈容易連任;而 SMD 下立委爭取連任的計算策. y. Nat. sit. 略為「主要選區+政黨選區+連任選區」,加總之得票愈高愈容易連任。筆者假. n. al. er. io. 定,在 SNTV 下,立委先劃定預計的連任選區偏好性質,而連任選區的選民偏好. i n U. v. 即立委經營主要選區的方針,使得主要選區將盡可能趨近於連任選區,因此立委. Ch. engchi. 的連任與否端視主要選區有多大程度已經營成連任選區。 而在 SMD 之下,主要選區選民已強力支持立委,且政黨選區視立委與所屬 政黨立場一致與否及穩定支持者比例而定,因此二者變異性不大,但連任選區是 否支持立委則多種可能因素,包含政黨、議題與候選人等。因此當連任選區也同 樣以政黨為投票抉擇的主要考量時,立委爭取連任的策略就相對單純,經營政黨 聲譽就是非常好的策略。換言之,在連任選區為一相對固定範圍之下,由於 SNTV 的主要選區與連任選區選民型態並不固定,而是視不同候選人而有不同差異,因 此 SNTV 立委的選票經營策略彈性較大,而 SMD 立委除了主要選區較無變異性 外,政黨選區已限定為政黨立場,故其選票經營策略又多一層限制。 23.

(33) 一般我們會認為 SMD 的立委除了選區經營外,藉由政黨標籤可獲取更多選 票。但是在有限的資源下,SNTV 立委的選擇卻更單一,目標即擴充主要選區。 連任選區重視政黨,立委就爭取政黨聲譽;連任選區重視個人服務、利益分配或 政策議題,立委就從事更多個人服務、爭取更多利益或在政策議題上表達立場。 但是同樣的情形無法套用至 SMD 的立委,因為 SMD 立委除了爭取連任選區的 支持,同時還有政黨選區的維繫。筆者認為,在 SMD 立委的選區中如果選區利 益與政黨利益相衝突,違背政黨立場可能流失政黨選區選票,服膺政黨又可能流 失以議題取向為主的連任選區選票,此即為新選制在制度上較不利於立委經營選. 政 治 大 度,尤其是面對政黨與選區利益衝突時的取捨,在 SNTV 之下可能對立委的連任 立 區與追求連任之處。也由於制度性差異,將改變立委在選制變遷前後的行為與態. 影響不大,但是在 SMD 之下則是立委必須謹慎面對的情境,也是筆者認為選制. ‧ 國. 學. 改變後造成立委連任較困難的原因。. ‧. 更細緻的推論,筆者並非認為所有新選制的立委都將面臨此困境。回應前述. sit. y. Nat. 推理,當政黨選區選民比例相當大時,立委在競選時受到政黨的助益應較多,部. al. er. io. 分立委甚至能「輕鬆連任」 ,因此在選區與政黨選票的經營策略上較不易出現「兩. v. n. 難」。但是當政黨選區選民比例較小時,立委必須花費更多精力爭取政黨選區以. Ch. engchi. i n U. 外的選票,但新選制下由於主要政黨的支持或背書十分重要,又不能違背政黨立 場以及政黨在立法場域中的動員,以免損及原有的政黨選區。此外,選區服務雖 能擴大立委的選民支持比例,但提出特殊性或普遍利益性的法案也有同樣效果, 因此在選區服務與立法問政上也不能偏廢。如此看來,在新選制下面臨兩難困境 衝擊較大的立委,應屬在該選區中政黨聲勢較弱的立委。在選區中政黨聲勢較弱 的立委,能在鞏固政黨選區情形下,努力將選票累積至過半數,實屬不易,因此 這些立委連任失利的可能性較高。但反過來說,如果這些立委真的達成前述目標 而連任,那麼他們的個人得票相較於選區中所屬政黨的得票而言,應會比其他選 區的立委還要高。. 24.

(34)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自 1992 年第一屆立法委員全面改選後,第二屆產生 161 席立委,第三屆 164 席,第四屆配合 1997 年第四次修憲有關精省後裁撤省議員,將立法院總席次提 升至 225 席,第五、六屆亦是此數。第七屆藉由 2005 年第七次修憲,將總席次 降為 113 席,直至目前之第八屆。本文以第三屆立法院之後歷次立委選舉中,立 法立委連任成功與否為依變項,因此,本文研究對象為第四(1998 年) 、五(2001. 政 治 大. 年) 、六(2004 年) 、七(2008 年) ,而至第八屆(2012 年)立法委員選舉中,具. 立. 有連任意圖之當屆立委,故研究範圍乃自第三屆始,至第七屆止。. ‧ 國. 學. 此外,本文的研究重心為 SNTV 與 SMD 立委之行為差異對於連任之影響,. ‧. 故研究範圍限縮至區域立委,而區域立委轉不分區者,不在研究範圍內。另第四、. y. Nat. 五、六屆選舉為舊選制無疑,因此第三、四、五屆立委歸類為舊選制立委。立法. er. io. sit. 院於 2004 年 8 月通過第七次修憲草案,亦即是第六屆立委選舉之前,而正式由 國大代表複決通過是在 2005 年 6 月,第六屆立委甫上任不久。此外,中央選舉. al. n. v i n 委員會於 2006 年公布新選制選區劃分結果,第六屆立委任期尚有一半。換言之, Ch engchi U 第六屆立委即將面對的是新選制的連任選舉,而在選舉制度完全確定之時,第六. 屆立委仍有一半的任期,因此筆者認為第六屆立委將會趨近新選制立委的行為模 式,以求在新選制中連任,故將第六、七屆立委歸類為新選制立委。 本文以個別區域立法委員為分析單位,資料取自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新聞知識管理系統、盛杏湲科技部研究計畫(1999;2000;2003; 2006-2007;2011)資料。筆者感謝提供者之資料,惟本文內容概由筆者自行負責。. 25.

(3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根據文獻,筆者認為選制的改變對於立法委員行為,乃至連任的影響可從兩 個角度探討,其一是選制本身選票累積激勵誘因的改變,其二是不同選制下選區 選民結構的改變。不過,筆者認為在 SNTV 底下,如果某 A 黨現任立委的複數 選區選民具有穩定政黨認同者有 60%,且政黨支持型態是 A 黨 70%、B 黨 30%, 且選制改變後單一選區亦同。如前所述,SNTV 的激勵誘因是「最小獲勝選票」 , 而 SMD 是「相對多數選票」。因此在 SNTV 之下,該立委可以建立選民服務的 差異性,以化解黨內競爭的困境;但在 SMD 之下,如果該立委不改變服務型態,. 政 治 大. 盡可能接觸更多的支持者,則將面臨黨內初選的競爭危機。因此,即便選區選民. 立. 政黨認同結構未改變,立委的行為仍需改變。故筆者認為,影響新舊選制立委連. ‧ 國. 學. 任的因素為立委行為的差異,而立委行為的差異又源自於新舊制度選票累積激勵 誘因的差異。但選制變遷所帶來的改變仍須將選民結構的變化納入考慮,惟筆者. ‧. 的理論傾向優先關注激勵誘因改變對立委代表行為與追求連任的影響。. y. Nat. er. io. sit. 考量前述理由,在本文中連任與否為依變項無疑,而筆者雖將自變項設定為 立委行為與態度的差異,此差異的命題來自於選制激勵誘因的改變。不過,在觀. al. n. v i n 察行為差異對於連任的影響之前,筆者將先檢證行為差異的成因。綜上所述,本 Ch engchi U 文的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綜合前述討論,筆者認為選制的改變將使得立法委員追求連任的行為與態度 皆發生轉變,而這樣的轉變將使選區中政黨聲勢較弱的立委面臨選區與政黨雙重 經營的兩難困境,並連帶影響立委的連任與否。. 26.

(36) 選制改變. 立委行為改變. 激勵誘因改變. 選區時間比重. 選區選民改變. 接觸民眾型態. 得票類型比例. 利益衝突取捨. 連任結果. 脫黨投票比例 圖 3-1. 本文之研究架構. 根據本文理論,筆者認為立委的行為應有若干差異存在於新舊選制之間。由. 政 治 大 上,由於選票區隔性的因素,舊選制立委的接觸民眾型態因不同的選票經營策略 立. 於筆者認為新舊選制的選票累積激勵誘因不同,因此我們在立委「接觸民眾型態」. ‧ 國. 學. 而多樣並存,不過新選制的立委比較傾向直接接觸基層民眾,或者接觸能幫助其 動員基層民眾的樁腳與團體。其次,由於需要接觸更多元的民眾,因此新選制的. ‧. 立委在「選區、立院時間分配」上,花在選區的時間的比重應比舊選制立委更高。. y. Nat. sit. 此外,在面對「選區利益與政黨利益衝突」時,根據理論,筆者不假定舊選. n. al. er. io. 制的立委會傾向選區或政黨,因為這端視立委連任選區(同時也可視為主要選區). i n U. v. 選民意向而定;但是新選制的立委,雖然在立法場域中受到政黨的鞭策,同時政. Ch. engchi. 黨也掌握單一選區制之下的競選資源,但是筆者還是認為新選制立委將傾向站在 選區一方,原因將於後詳述。 最後,也是觀察新選制立委一方面選擇選區利益,一方面遵從政黨立場的指 標,即立委的「脫黨投票比例」 。筆者預期,在舊選制之下,黨內競爭程度較高, 有動機以較極端的訴求爭取選票,時而背離政黨立場,因此舊選制立委在立法場 域中脫黨投票的比例應比新選制立委來得更高。換言之,新選制立委一方面在面 對政黨與選區利益衝突時,傾向站在選區一方;但如果遇到記名投票時,又會傾 向遵循政黨意見。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新選制立委在同時經營選區與政黨聲譽時 更加困難,而提升連任難度。 27.

(37) 接著,筆者將以上述變項預測連任結果,茲設定變項如下。. (一) 依變項 本文的依變項為立委「連任與否」。關於立法委員的連任率的計算與連任的 判定方式,吳宜侃(2005)曾提供一項值得參考的方法,其將該屆所有席次作為 母數,並以「尋求連任是國會議員行動的基本目的」為由,將不參選連任的立委 認定為「認為自己不可能當選連任」而放棄參選,因此屬於連任失敗。故此法之 下連任的判定僅有成功與失敗二者,從而算出連任率。. 政 治 大. 依照吳宜侃的算法,以第五至六屆及第七至八屆為例,2004 年立法委員選. 立. 舉的連任率為 59%,而 2012 年則是 58%(包含所有類別之立委) ,兩個制度的連. ‧ 國. 學. 任率似乎無甚差異。但筆者認為吳宜侃忽略了「放棄連任」之行為是否也同屬「出 於追求連任的動機」,出於連任動機放棄連任是一項十分矛盾的論述。無意追求. ‧. 連任之立委的「失敗」,與有意追求連任之立委的「失敗」並非同樣的意涵,筆. y. Nat. sit. 者以為不可等同視之。因此,筆者所認定的追求連任,應屬於「立委有意圖連任. n. al. er. io. 的外顯行為」,如新聞曝光、準備初選等行為,具備這些行為而中途退出者,方 可視為追求連任失敗。. Ch. engchi. i n U. v. 筆者將選舉結果的判定項目分為 11 類,首先藉由中央選舉委員會的選舉資 料庫所公佈之選舉結果可以判定哪些立委屬於競選連任者,進而判定連任成功或 失敗。接著利用立法院國會圖書館新聞知識管理系統,搜尋在中選會選舉資料庫 中並未出現的現任立委,判定其是否具有連任意願,或轉任其他公職。按照筆者 對於連任的認定,我們發現吳宜侃的算法將低估連任率,且舊選制的連任率高出 新選制許多。新舊選制的連任判讀次數分配如表 3-1 所示,為避免將立法院屆次 與立法委員選舉屆次混淆,筆者直接列出選舉年度。.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選課暨學習紀錄表」,經學術導師輔導核章後 依限繳回教務處,始完成選課程序。未依規定填

七、請各校踴躍推薦學生擔任評選委員(不限 1 名) ,推薦表及資格規定詳 如附件 3。請於線上填寫推薦表,並上傳核章後之掃描檔,於 110 年 1 月 29

Keywords: relativity, ultimate fundamental particle (UFP), Linshitron, principle of manifestation, dark matter, quantum tunneling, quantum entanglement,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

As a collected poetry of Chan masters, Chanzong Zaduhai ha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n its classification categories based on topics of poems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討論結束,整理腦圖。首先嘗試將資料歸類,然 後可以開始收窄範圍,定出文章中心,再按照重

台灣大選將於明年 1 月登場,屆時將舉行第十五任總統、副總統與第十屆立法委

PC :由津貼小學議會委任 SC :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委任 SP :由香港特殊學校議會委任 EP :津貼小學選任教師代表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