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格心理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格心理學"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格心理學 98 下

授課教師:宋文里,Ph.D.

心理系專任教授 02-29052131

willsing.future@gmail.com

一、 課程簡介

這門人格心理學將首度以「不採用」美式教科書的方式來授課。所謂「美式教 科書」其實就是大家習慣使用的那種最常見的心理學教科書。它通常都是由「二 線」學者集團所編撰,並且一概是使用大雜燴的方式烹煮,把一門學科(或學科 各個次領域)裡所有的內容毫無選擇地全部編入書中,美其名為「概覽」或「綜 覽」,但其實是無觀點的拼湊,並且只有綱要式(或型錄式)的呈報,很難成為 大學課堂上真正能引起深入討論的教材。

緣此之故,我們將作一番根本的改變──我們將以兩本人格心理學的名著 來代替教科書。那就是:Eric Fromm 的《人類之路》(或譯《自我的追尋》)以及 Rollo May 的《自由與命運》。這兩位作者大致的學問取徑如下:

前者Eric Fromm 原是猶太裔的德國人,後來流亡到美國。他是一位深受馬 克思主義影響的精神分析師,也有猶太教信仰的傾向,常被歸類為「新佛洛依德 學派」,但重要的是,他是一位關心倫理學的心理學家,也可以說是個廣義的人 文學者。其著作所涉獵的範圍極廣,而這本《人類之路》可以視為他的倫理學精 神分析的代表作品。

後者Rollo May 出生於美國艾達荷州的鄉下地方,曾經以文學和宗教為志 業,但後來成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努力於推動存在現象學。他有很深刻的文學 及哲學素養,著作範圍也和前者一樣廣泛。在《自由與命運》一書中要討論的則 是人格的動力過程,以及人類可能為自己選擇什麼終點的問題。

人格心理學這門學問到底要包括什麼內容,即使在美國也有很多辯論。譬如 在三○年代在哈佛大學任教的Henry Murray 就曾經建議將它改個名稱,叫做

“personology”,我們幾乎可以把它翻譯成「人學」──只是,這裡所謂的「人」

大抵上仍受限於傳統美式觀點的「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中的那種個體人。

然而我們不是在個人主義思想傳統中長大的。我們所要關切的「人」,在漢 語文化裡稱之為「人格」的時候,其實已經帶有「與天地良心共處」的那種人樣。

在這種自知之下,Eric Fromm 和 Rollo May 就是比較接近於我們生活和思想傳 統的較好選擇。我們必須使用現代漢語翻譯的英文作品,而不能使用漢語本身寫 成的作品,實因為漢語寫作的心理學還沒有臻至成熟的境地,因此我們仍必須 沈潛於某種「西方心理學」的氛圍中,來討論人格心理學的問題。但我們所選擇 的教材對我們指出的,乃是一條比較具有普世價值的道路。假若我們的學習可以 使我們順利上道的話,我們就不必一直為自己所寫不出來的心理學而耿耿於懷

1

(2)

了。

二、 講授與討論進度

在以下的進度表中,Eric Fromm 的《人類之路》將簡稱為 MFH;

Rollo May 的《自由與命運》則簡稱為 FAD。

第一週:

課程簡介

MFH 第一章:問題的癥結 第二週:

MFH 第二章:人文倫理學─生活藝術的應用科學 第三週:

MFH 第三章:人類本性與性格(一)

第四週:

MFH 第三章:人類本性與性格(二)

第五週:

MFH 第四章:人文倫理之問題(一)

第六週:

MFH 第四章:人文倫理之問題(二)

第七週:

MFH 第五章:今日的道德問題 期中綜合討論

第八週:

讀影討論:黑澤明:《生之慾》(日本)

***

第九週:

FAD:I. 自由的危機 1. 當前的自由危機 2. 一個男人的歷程 第十週:

FAD:I. 自由的危機 3. 自由的動力 4. 自由的種種弔詭 第十一週:

FAD:I. 自由的危機 5. 論人的命運 6. 命運與死亡

2

(3)

第十二週:

FAD:II. 自由的歧路 7. 當代的自戀現象

8. 沒有親密關係的性是自由?

第十三週:

FAD:III. 自由的特性 9. 停頓之重要

10. 自由帶來的暈眩 第十四週:

FAD:III. 自由的特性

11. 生病和健康裡的自由和命運 FAD:IV. 自由的果實

12. 生命的復甦 第十五週:

FAD:IV. 自由的果實 13. 絕望與喜悅

***

第十六週

讀影討論:顧長衛:《孔雀》(中國)

期末綜合討論

三、 建議延伸閱讀書目與網頁

Funk, R. (1982)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New York:

Continuum.

Hall, C. S., Lindzey, G., and Campbell, J. B. (1998)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4

th

Ed.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arré, R. (2009)《50 位改變心理學的傑出心理學家》。台北:五南。

May, R., Angel, E., and Ellenberger, H. F. (1958) Existence: A New Dimension

in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New York: Basic Books.

http://www.personalityresearch.org/ (Great Ideas of Personality 網頁)

四、 講述與討論方式

討論是課堂meeting 的充分必要條件──這意思是說,若非如此,我們哪 還需要到課堂上來見面?

本課程的前半段,即對於Eric Fromm 的《自我的追尋》一書,每次上課將由

3

(4)

教師先行講述,然後由同學提問。後半段,即Rollo May 的《自由與命運》則每次 先由同學分組進行報告,報告者必須先作簡潔而精彩的內容摘要,然後提出引 導性的提問,以供全班討論。

前半段的同學提問部分是自由提問,或點名提問;後半段的分組報告共有 七次,每次由四位同學負責(自由報名、選組)。

所有的提問與報告都必須以書面為之──就是要有寫出或印出的紙本(A4, 或相當此大小的筆記紙,每次都要使用同樣規格的紙張,以便於彙整裝訂):

a. 提問在課後當場繳交──我們每次上課都會留下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 供同學書寫提問與心得。

b. 報告在課前給老師一份(四人一起的)紙本綱要,報告當時則使用 powerpoint;

c. 兩次「讀影討論」之後每一位同學都要寫「讀影心得」,在該次讀影課後 繳交。

* 報告、提問、心得繳交時一定要註明學號、姓名。

* 以上所有作業概不接受補交(有請病假、公假者例外)。

* 每位同學繳交的全部作業在最後一週上課時會全部發還,讓同學整理,

並寫出兩頁的總整理(序言),隔週再一併交出。

五、 成績評量

A. 成績評量在「數量」方面的基本原則是:

1. 凡自認為想得 A 級成績者,必須積極參與報告和提問──至少參加 一次報告;繳交的提問和讀影心得要寫滿十五篇;

2. 凡是想得 B 級成績者,則可以只交十篇,不必參加課堂報告;

3. 想得 C 級成績者,可以只交七篇。

4. 七篇以下的成績一定是 F: Failed。

B. 至於「品質」方面的基本原則,無法在此簡述,將由教師在課堂上說明,

且在期末由教師評閱決定。

這門課沒有期中考與期末考,所有成績都以平時所作的提問、報告、心得及 序言彙集而完成的「作品集」,在期末繳交來計分。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於是我們若想要在已知函數值的某一點,了解附近大概的函

說到地獄,一般人很自然會聯想到「十八層地獄」,在我們現 實生活中比較接近的則有監獄、看守所,犯人都是身陷囹圄,枷鎖

• 長久的結合體,就是那種與〝自我〞相關的包含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她寫道,當我們在生活中最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義務時,最能 感受到 Ikigai 。關於 Ikigai ,感受就是最誠實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

•接受學生的想法 (不糾正). •引導(不是提問)有目的的合作思考和探索

• 學生需理解《愛蓮 說》中「菊」的象 徵意義,也需通過 掌握《陋室銘》的 中心思想,理解劉 禹錫的人生態度。. •

• 源自專家讀者 (expert reader) 和新手讀者 (novice reader) 的認知過程比較研究,重視 讀者靈活和綜合調控思維過程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