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對成人親子關係之效果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Cross-time Experienc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Children and Aging Parents
高子淳 Tzu-Chun Kao
指導教授:葉光輝 博士 Advisor: Kuang-Hui Yeh, Ph.D.
中華民國 106 年 6 月
June, 2017
致謝
一直認為能夠認識「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這個概念是件非常幸運的事,
感謝葉光輝老師提出的美好概念,與您研究上溫和悉心的指導,在研究知識之外 還有更多的支持與啟發,真的給了我很多力量。感謝現在已經是老師的志文學長,
帶領初入心理學領域懵懂的我慢慢成長。也感謝奕蘭老師與在庭老師,以上四位 老師在我的口試中給予的指導與建議給了我非常大的鼓勵與幫助,由衷感激。
感謝我的參與者們,您們分享的故事經常令人動容,讓我彷彿經驗了還未曾 體會的感受,感謝您們在經營親子關係中的努力,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與父母之間 更舒適融洽的關係。感謝心理師謙仁學長與益欣,你們的專業讓整個工作坊更臻 完整,也讓所有的眼淚與故事都能變成笑容。
寫作論文的路途中感謝文澤的陪伴,以及解答我瑣碎提問的不厭其煩,你是 重要的支持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曾共同努力的還有志綱、綱玉、育婷、詩怡、茜 雯與世慧,我們一起從訪談、問卷到工作坊,在報告與對話中見證了研究的發展 與彼此的成長,謝謝你們。感謝在我研究所期間曾給我支持與幫助的朋友、Light Lab 實驗室的大家還有 S223 的夥伴們,隨意路過南館二樓走廊的閒聊與加油都是 研究所生活中美麗的記憶。
感謝我的爸媽,常常被我纏著提供成年子女的視角,在餐桌上也偶爾要以研 究話題佐餐,即使不完全清楚我在做什麼,依然願意在我身後支持我,在研究親 子關係的過程中,愈是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力量,在父母溫暖照顧與愛護下長大 的我真的很幸運,爸爸媽媽我愛你們!謝謝我的貓咪高拐跟阿姆在我寫作時可愛 的搗亂,總是抱抱你們就能夠充電,有你們在真好。也感謝我自己,從來沒有想 過能夠走到這裡,還獲得了那麼多珍貴的支持與愛護,所有無可取代的經驗都會 好好地在我心裡收藏,也陪著我繼續前行。
最後,感謝協助這篇論文完成的所有人,以及台大心理所的老師、助教與同 學,謝謝你們。
摘要
過去親子衝突研究中多探討青少年子女與其父母間的互動情形,然而在目前 高齡化社會下,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溝通與衝突問題內容及解決方式明顯與青 少年時期不同,因此不宜直接套用青少年親子衝突研究架構及模式來探討。本研 究以「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指成年子女對於親子關係的回顧與統合歷 程,它包含了對過往關係經驗的回顧、對當下關係的開放與接納,以及對未來關 係的想像)來討論它與成年子女親子互動間的關係,並以兩個實徵研究來驗證提 出的假設。研究一以問卷調查探討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高低與對父母感激 之情、忍讓行為及親子間關係融通三者間的關聯。參與者為 35 歲以上,父母至少 一位健在,父親版問卷共蒐集 270 位,母親版共 284 位樣本填答,結果顯示:「多 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本身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且能正向地預測成 年親子的關係融通、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表示:成年子女對過往親子關係經驗 的整合程度與對父母的感激及親子間情感融洽程度關係密切,並願意在衝突情境 中展現較多的忍讓行為。研究二則為一項介入方案的設計,即藉由多重時空觀點 之書寫練習讓個體達成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的提升。參與者同樣是 35 歲 以上,父母至少一位健在,共有 47 位報名,其中有 26 位全程完成此介入方案,
結果顯示:透過此書寫練習方案可增進成年子女對整體親子互動的回顧與統整,
提升其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且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在方案前後的變化 程度,能正向顯著預測參與者從方案前至方案後 3 星期之親子關係融通程度變化、
對父母感激之情的變化以及衝突下對父母忍讓行為的變化,其影響途徑與研究一 結果相當一致。證明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是具有理論意義與實作價值之概念,
在台灣步入高齡社會之際,會具有不錯的應用價值。
關鍵字:成人親子關係、親子衝突、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關係融通、
感激、忍讓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Cross-time Experienc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Children and Aging Parents
Tzu-Chun Kao
Abstract
Prior studies of parent-child conflicts majorly focused on parent-adolescent interactions.
However, in aging society today, communication and conflict issues and solution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between adult child and teenage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arents.
Therefore, we consider the uniqueness of adult children and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for discussing the issues of parent-adult child conflict. This research uses the construct of “Integration of Cross-time Experience (ICE)”—the course that adult children to review and reframe early parent-children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including recalling memories of the relationship, openness and acceptance of the curr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imagination of the future relationship—and its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children and aging parents. In this research, there were two studies to test the proposed hypotheses. Study 1 used questionnair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CE and appreciation to parents, forbearance behaviors with parents and deepening in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Study 1 recruited 424 participants who were above 35 years old. 140 of them completed the father version questionnaire and 154 of them completed the mother version questionnaire.130 of them completed both version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cale of “Integration of Cross-time Experience” had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t positively predicted appreciation, forbearance and relational deepening between adult children and aging parents, showing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arly-life memory in the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relationship, making adult-children be willing to forbear their parents in possible future parent-child conflicts. Study 2 was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of ICE, incorporated with the expressive writing paradigm. 47 adult children rolled in and 26 of them completed the program.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writing intervention of ICE promoted participants to review and reframe memorie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change score of ICE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positively predicted the change score of appreciation, forbearance and relational deepening. The effect of ICE on appreciation, forbearance and relational deepening was consistent within two studies, indicating that the construct of ICE had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the practical value. As Taiwan
transforming into an aged society, ICE is worthy further develop and apply in larger scale.
Keywords: adult children and aging parents, parent-children conflict, integration of cross-time experience, appreciation, forbearance, parent-children relationship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研究一 ... 3
第一節 文獻回顧 ...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10
第四節 研究結果 ... 17
第五節 討論 ... 20
第三章 研究二 ... 23
第一節 文獻回顧 ... 2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2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26
第四節 研究結果 ... 37
第五節 討論 ... 46
第四章 總結 ... 49
第一節 綜合討論 ... 4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發展 ... 54
參考文獻 ... 56
附錄 ... 60
表目次
表 1-1 研究一參與者基本人口學變項特性表 ... 11
表 1-2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分量表題目內容 ... 13
表 1-3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因素分析 ... 14
表 1-4 忍讓行為量表因素分析 ... 15
表 1-5 關係融通量表因素分析 ... 16
表 1-6 研究一父親版主要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 17
表 1-7 研究一母親版主要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 17
表 1-8 研究一迴歸分析結果摘要: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 ... …19
表 1-9 研究一 多變量檢定 ... 20
表 1-10 研究一 單變量檢定 ... 20
表 2-1 參與者基本人口學變項特性表 ... 28
表 2-2 書寫內容評分向度說明 ... 36
表 2-3 研究二各主要變項前後測分數之描述性統計 ... 38
表 2-4 前-後測差異 成對樣本 t 檢定(實驗組) ... 39
表 2-5 多框架整合時間差異 成對樣本 t 檢定(對照組) ... 39
表 2-6 前-後測差異分數相關 ... 39
表 2-7 前-後測差異分數與四週書寫平均分數相關 ... 40
表 2-8 奇數週書寫活動與主要研究變項差異分數的相關表 ... 41
表 2-9 偶數週書寫效果與主要研究變項差異分數的相關表 ... 41
表 2-10 奇偶週次差異成對樣本 t 檢定 ... 42
表 2-11 迴歸分析結果摘要:前測分數模型 ... 44
表 2-12 迴歸分析結果摘要:後測-前測差異分數模型 ... 45
表 2-13 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追蹤-前測差異分數模型 ... 45
第一章 緒論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人口組成逐漸邁向高齡化,國際上以 65 歲以上人口佔比為 高齡化的判準,依行政院經建會(2010)對人口老化之現況與趨勢判定,台灣已 於 1993 年時 65 歲以上人口達總人口數的 7%,進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
預估將於 2018 年達 14%邁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更進一步在 2025 年時估 計會有逾 20%老年人口,而進入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2015 年內政部 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人口平均壽命為男性 77 歲、女性 84 歲,65 歲平均餘命為 19.93 年,即平均而言 65 歲者預期可存活年數仍有近 20 年。隨著社會日漸高齡化,
老年人的壽命增長,其與青壯年子女能夠相處的時間日漸增長,成人親子互動的 機會比過去增加許多;而成年子女親子關係亦有其特殊性質,包含了過往相處累 積的種種,及父母老化後的健康議題、支持與照護提供的角色反轉等等,因應社 會趨勢與對老年照護的重視,了解成年子女親子關係的內涵與影響因素有其必要 性。
在成人親子關係中,長年互動累積的深厚情感是重要的基礎,子女如何統整 與看待過往親子互動事件更是影響往後親子關係品質的重要因素。「多重時空框 架經驗整合」概念特指:成年子女對於親子關係的回顧與統合歷程,包含了對過 往關係經驗的回顧、對當下關係的開放與接納,以及對未來關係的想像(葉光輝,
2016)。如同俗話說的「養兒方知父母恩」,親職角色給予成年子女一個重新理 解自己父母的機會,對於親子關係的感受隨著子女成長、閱歷增加而有不同的觀 點。過往互動中的情感事件,與父母扮演相同角色的生命歷程提供了回顧過往親 子關係的機會,成年子女經過重新回憶過往經驗,回到過去時空中重新發現父母 行為背後可能蘊藏的關愛情感,反思當時自己領會的不足,進而對親子關係有更 正向的體悟與感受。
藉由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成年子女得以從更高的視角對整體親子關係有 整合性的新觀感,進而認為過往的親子關係並沒有曾經以為的那麼不好,理解父 母確實有他們辛苦的地方,而自己如今也這樣長大成人了,即使過程中發生了很 多事情,曾經對父母有所誤會,但他們終歸是愛自己的。換言之,經歷多重時空 框架整合經驗程度愈高的子女,愈能提升其對親子情感的體會而讓成年子女對父
母更覺感激,並有助於成人子女與老年父母間親子關係的改善,更能讓子女以情 感性的觀點面對父母的老邁,讓照顧父母不再只是責任義務,而是反哺之情的展 現,有利於子女照顧者的心態調適。因此,本研究以兩個實徵研究來檢驗:歷經 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經驗程度較高的成年子女,相對於低整合經驗程度者,基於其 回顧過往經驗後產生對父母的正向情感,在現今往後的親子互動中,得以更包容 忍讓的方式面對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更能夠表現對父母過去養育之恩的感激,並 較重視自己與父母的連結關係、珍惜彼此相處的時間。其中,研究一採用問卷調 查法來檢驗上述提出有關「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經驗」與衝突情境下對父母「忍讓 行為」、對父母付出所累積的「感激之情」以及對與年邁父母互動體悟所感受到 的「關係融通」程度三者間的正向關係;研究二則欲發展一短期訓練課程,用來 檢驗是否透過此一短期介入課程,可藉以提升成年子女者的「多重時空框架整合 經驗」感受程度,進而增進衝突情境下對父母的「忍讓行為」、對父母過去付出 的「感激之情」以及對與年邁父母互動所感受到的「關係融通」程度。
第二章 研究一
第一節 文獻回顧
壹、 成人親子關係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
過往心理學研究重視偏見、衝突與疾病等負向狀態,忽略了接納、樂觀、希 望、提升幸福感與其相關情境脈絡等正向部分(Gable & Haidt, 2005),Seligman 與 Csikszentmihalyi(2000)提出的正向心理學開始關注事物的積極面向,試圖讓 整體心理學研究更趨完整。它關注過往累積的幸福感(wellbeing)與滿足、當下 狀態的心流體驗(flow)及快樂感(happiness),以及面對未來的樂觀與希望。正 向心理學探究一般人正向運作的方式,及如何能促進正向結果發生(Sheldon &
King, 2001),重視積極與正向發展的可能,並透過提升正向情緒、正向詮釋經驗 等方式使一般人的生活更為充實、找到生命的意義感與歸屬,達成心理健康的提 升。
在親子關係脈絡中,葉光輝(2012)嘗試以正向觀點看待親子衝突,建立親 子衝突建設性轉化的模型,多數親子衝突的研究關注於青少年子女叛逆期階段,
並聚焦討論如何提供青少年認知訓練以及情緒調節練習,期望他們能在衝突時擁 有較完備的思考,並可以平順地處理與父母衝突所衍發的負面情緒,讓自己在適 應中健康成長(葉光輝,2012)。然而,在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的親子關係中,
比起青少年,成年子女的認知思考成熟許多,所擁有的資源較多,甚至可能多於 自己的父母;此外,成年子女所經歷的人生經驗較豐富,擁有比較好的社交技巧,
而其社會工作、人際交流的多元性,也讓成年人可以透過多重角色的扮演,體會 不同角色身分下會有不一樣的社會期許,各自需要遵循的角色規範、責任義務以 及價值訴求並不同。由於成人與青少年親子關係在內涵上有諸多不同,難以套用 過往研究結果,故需針對成年子女與年老父母互動關係的特點分開討論。
在成人子女與老年父母的親子關係脈絡中,葉光輝與曹惟純(2014)發現子 女愈能對親子衝突採取功能性評估,愈有益於其親子關係品質,並發現兼顧親子 雙方需求的「共享式」問題解決策略為其轉化運作的關鍵。後續葉光輝(2016)
更針對成年子女的特性提出「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指出:成年子女基 於生命歷程的體悟而能將不同時空下的親子互動情境經驗相互整合,這些事件之 所以能夠相互比對、整合,是因為它們在內涵上有相互對應的性質,並經實徵資 料發現:成年子女具有較高的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經驗者,其與父母的關係融通程 度較高。其中,「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包含了對過去、現在與未來親子 關係的多個時空框架的統合,以下針對此概念作進一步的探討。
人們建構框架(frame)來幫助自己了解這個世界,在面對親子關係時亦然。
框架是個人以既有觀點與認知角度建立對特定事物的一個看法,利用此一既定的 看法藉以協助個人依照此過往經驗所累積而成的思路快速地來理解及因應事情。
一般而言,框架立基於個人、社會角色,是跨時間穩定的存在(Kaufman, Elliott, &
Shmueli, 2003)。在過往與父母的互動經驗中,子女會建立一套對於父母行為模式 的想像框架,並以此框架的觀點來詮釋親子關係間的各類事件。
然而,框架也會有不適用的時候,當原始框架受限,會影響個人事件解讀的 能力與效率。家族治療中的重新框架(reframing)概念就是對行為的重新詮釋,
著重於將對事物的負向看法,轉而以正向觀點來詮釋;臨床上多用於對問題行為 貼上新標籤,提供正面的新觀點來強調問題行為背後的好意圖,促使個人對同樣 行為產生新的反應(朱玲億等人,2000)。透過重新框架,個人可以賦予事物新 的意義,讓個人能夠換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現有的事物。在成年子女親子關係 中,子女基於認知成熟與社會經驗的累積,對父母行為的解讀有更多樣的可能,
當個人能夠以更多元、正向的觀點對既有事物重新詮釋,便可能提升彼此間的溝 通、了解與信任。
在考量成人親子關係時,過往未竟的衝突常讓子女難以忘懷,而這些累積的 各式互動經驗都會影響親子往後的互動關係。Lederach(2003)認為考量衝突時,
不應只是想達成衝突情境的解決(resolution),更進一步是希望達成衝突轉化
(conflict transformation),導致新關係、新視框的產生;而轉化的目標可從個人 層次往上提升至關係層次,焦點由問題情境轉變至以關係為焦點
(relationship-centered),並在思維廣度上拉長時程,不僅限於衝突當下,更包含 中長期的時程;更值得注意的是,這轉化歷程是動態的、來回循環(circular)的。
其中,轉化目的除了結束不想要的狀態,建立想要的狀態之外,還會對整體關係
重新建構出包含過去事件、現在狀態與未來觀點等多重時空中的關係圖像,將關 係視為長期累積的過程,縱觀全局而有更全面的考量,並在考量時更著重於彼此 的關係,而非單一事件的是非對錯,是以達成更好的關係狀態為目標。
葉光輝(2016)提出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便是結合了重新框架與衝 突轉化的概念,進一步認為在子女成年後,因認知能力的發展及社會經驗的豐富,
在人際互動上得以擁有與過往不一樣的框架視角,更能夠體會過去親子互動中父 母行為背後的可能原因,覺察年幼自己沒能體會到的父母苦心;在面對親子關係 時,除了過往年幼時的詮釋框架,亦能以現在成年人的角度建立新的框架,因而 對於整體親子關係產生新的詮釋,且能以較後設的觀點,反思過去自己在面對父 母時的不足,認為自己當時應該更理解、體諒父母。擁有不同時空觀點的框架,
便如成人親子關係轉化中強調過去、現在與未來多重時空觀點的交會與整合,更 能增進關係中的正向轉化與理解,讓成年子女能夠以更功能性的觀點來面對長久 以來的親子互動事件,以正向的角度詮釋父母過去行為,也對彼此未來的互動關 係抱持正向的期待。
然而,過去在重新框架與衝突轉化成分的考量中,皆僅止於認知層次的轉化,
並未重視及強調關係中情感層面的轉化。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概念中,認 知上的理性思考有其重要性,關係中累積的情感在其中的作用則更不容忽視,尤 其在成人親子關係中,隨著共處時間增長,累積了更為豐富的情感與生命事件經 驗。對成年子女而言,從接受父母照顧與養育到逐漸自立成人,期間大大小小的 事件交織累積而成子女對父母的複雜情感,仍是親子關係中的重要成分。
葉光輝(2016)從針對成年子女的訪談資料分析中,大約可歸結出子女經回 顧過往經驗進行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歷程時,大致出現包含回憶親子互動的正、
負向經驗,從中更體會親子關係中累積的關愛及辛勞付出情感,因而在面對往後 可能衝突時能具有緩衝的效果;其中,回想過往的負向經驗後,子女常會表達出 經過察覺、同理及反思階段,在理解父母當時的難處與艱困後、嘗試對此經驗進 行正向解讀,因而能諒解、釋懷過去的負向經驗遭遇,進而接納現在的互動關係;
這包括從過去的互動經驗中,累積對於父母表達風格的理解,因而能夠更加正確 地解讀父母話語與行為中的關愛及辛勞付出的意涵,減少往後溝通誤會與衝突的 發生且逐漸提升親子互動親密關係。
整體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過程是對過往相關事件經驗的重新回顧,可能 藉由生活上的不同契機促發回想,透過覺察重要的過往經驗事件,開始反思過往 經驗中自己的處理方式,進而對於過往經驗事件進行重新解讀與詮釋,當能對過 往的負向事件進行功能性解讀,則更能夠接納過往事件塑造形成的現在關係樣貌,
形成一個整合性的新詮釋框架。以下針對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覺察父母辛 勞」、「自我反思」、「功能性解讀」進行更詳細描述:
「覺察」是指個體藉由外部事件或生活體悟等不同契機,開始感受到父母過 往的辛勞,並能漸漸意識及理解當時父母的各式艱困處境。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 生階段,對多數人而言,這樣的階段具有某些一致性的發展歷程,而隨著成長,
自己在他人的生命階段中也扮演了類似的角色,藉由經歷了共同的生命經驗,即 與父母過去扮演類同的角色後,更能體會過去父母在親職角色中的心境與困境,
發展出對於單一事件可能有多重觀點解讀的覺察,發現同一事件可從不同角度進 行不同詮釋的可能性,並藉此對於當時父母的處境有更深刻的體悟。
「反思」是個人開始反省自己過去總總作為的恰當性,開始檢討自己在小時 候是否應當更體諒父母的某些作為。基於感受到多重框架經驗的異同,個體能從 現在的自我,回頭對過去的自己進行反省與檢討,而有更多情感感觸,更能夠看 到父母他們當時的難處,且因為自己的成長,也能以較成熟的認知觀點反思過去 自己曾有的不成熟舉動,並檢視現在的親子關係中自己是否應該對父母更好。
「功能性解讀」是指個體在察覺及反思不同時間、空間之互動經驗後,能對 親子關係有著新的體悟與整合性詮釋。當個體反思過去的自己,也再次檢視過去 父母行為時,基於對父母角色的同理與了解,能夠理解當時父母做法背後有其困 境原由,進而對過去認為父母作得不夠好的地方產生新的看法與正面想法,並帶 來對親子互動情感的提升。成長過程中的情感累積亦會讓個體更願意在關係中以 較正面的方式來解讀對方的行為,得以穿透事件的表面,發覺其中具有功能性的 部分。
整體而言,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係指個人整合了跨時間、跨空間的經驗框 架,而對事物有所感觸與新體悟;經驗框架內容包含了個體經過時間的演進,因 認知成熟、經歷豐富度提升,而對親子間過去跨時間與跨空間的總總互動相關經 驗有了不同的感受與新體驗。在整合過程中,個人感受到各式經驗框架的存在,
還能夠同理體會各個框架中親子角色的不同處境,因而發展出能採取以更寬宏、
整合的新視野來檢視及認知過去的互動關係的能力,進而在面對自己、對方及經 營彼此關係時,有了更廣泛多元情感層面的考量。
葉光輝(2016)提出成人親子關係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是以關係改 變為核心焦點,亦即在面對衝突時不是以問題解決為主要目標,而是將轉化焦點 放在整體親子關係的改善上,著重於如何建立對於親子關係的正向框架,成年子 女若能以更正向的觀點來詮釋親子關係,則更能促進關係正向的改變歷程。由於 過往研究中常使用的「關係滿意度」量表僅關注子女在與父親或母親互動時的個 人感受,並不適用於本研究中強調以關係為主要訴求的焦點,因此本研究仍將採 用葉光輝(2016)提出的關係融通量表,即特針對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親子彼此 間對過往互動情感及關係的統整回顧,作為本研究的親子關係指標,再次檢驗成 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經驗程度與其對父母關係融通感受程度的正向對應關 聯。
貳、 感激與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關係
感激,在西方文獻中常分為二類:一類將感激視為短暫的情緒狀態,即受助 者得到支持當下的感謝之情;另一則作為個體長期穩定的性格成分,是個人對於 外在正向事物感到感激的傾向,相關研究多強調其與正向心理健康指標的密切關 聯(Emmons & McCullough, 2003;Lambert, Fincham, & Stillman, 2012)。在華人 社會的研究中,利翠珊(1999)曾將感激的概念帶入夫妻關係脈絡中進行討論,
她提出夫妻情感中的感激之情係指個人對對方的付出與包容,因而激發起的感動、
感謝或難以回報之感受,除接納對方的好意之外,特別強調個人回報恩情的希望
(蕭英玲、利翠珊,2009)。黃士哲與葉光輝(2013)在青少年親子關係脈絡中,
界定感激之情為子女與父母長期相處以來,感受到父母長期付出所累積而來的感 恩情感,並發現對父母懷抱感激之情能促進情感性相互性孝道信念的增長。在本 研究中,延續青少年親子脈絡中的感激之情定義,並認為成年子女與其老年父母 的相處時間遠比青少年親子來得長久,隨著時間的拉長,期間可能累積的感激之 情更加深厚。
有研究指出:個體的感恩特質能促進其正向重新框架(positive reframing),
而提升生命凝聚感(sense of coherence)(Lambert, Graham, Fincham, & Stillman, 2009);此類特質式的感恩雖非本研究中欲探討的親子關係脈絡中長期累積的感 激之情,但仍能顯示感恩概念與重新框架間的可能關聯。Seligman(2004)以正向 心理學觀點提出正向情緒自主調控策略,認為透過感恩的詮釋能放大優點,增進 對過去事物的正向情緒感受。因此,本研究推論依前述多重時空框架整合概念意 涵,成年子女回顧過往經驗時,因其社會經驗增長,更容易感受父母當時作為背 後蘊藏的深厚情意,覺察過去沒能發現的付出與努力,重新看到自己成長過程中 來自父母的支持,基於對父母過去辛勞的再次體會,因而能對其產生更深刻的感 激之情,並能以更正向的觀點面對親子關係。
參、 忍讓與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關係
「忍」作為華人文化中的一項情緒調節策略,在面對人際衝突時,傾向以避 開爭議及直接對質的方式來解決衝突問題。重和諧的華人所採用的忍讓策略,並 不同於西方衝突因應測量中的「逃避」,而是以更迂迴、內隱式的方式處理衝突,
一方面是壓抑不快的感受,另一方面則展現有「擔當」的心理能量(利翠珊、蕭 英玲,2008)。個體表現出忍讓行為需要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在成人親子關係中,
透過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對於親子關係重新回顧,能讓子女從中更感受到親子 之間長年以來累積的深刻情意,這些深刻的情感便是提供成年子女更多的忍讓能 量來因應往後與父母間可能的衝突;並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過程中理解親 子間情感與關係的重要性,而更願意以重視關係和諧而非在意個人輸贏的忍讓方 式來面對親子衝突。
陳依芬、黃金蘭及林以正(2011)將忍讓區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隱忍式 忍、轉移式忍、精神式忍、同理式忍、修養式忍,其中同理式的忍讓是基於同理 心的運用而能容忍彼此的差異,是重視他人觀點感受的認知轉變策略。近似於同 理式忍讓觀點,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經驗過程中也是由於個人社會經驗與生命經驗 的增加後,透過回顧過往共同或類同的生命經驗,更能設身處地的了解父母當時 的想法,因而對過去父母的種種作為能重新建立起新的框架,而在後續面對親子
衝突時更能夠以忍讓的方式來包容彼此的差異與不一致。
如前所述,忍讓在人際關係中並不只是壓抑逃避的負向意涵,亦包含了重視 他人觀點此類關係取向式的考量,因此,當關係間經框架整合而產生新的互動情 感時,就能在後續衝突情境中給予個人承擔與忍讓的力量。在框架整合的過程中,
個體回顧過往時發覺當時自己作為及領會的不足之處,基於愧疚、補償的感受,
以及對關係情感的覺察,成年子女更能以忍讓的方式面對往後的親子關係。換言 之,透過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歷程,更能讓成年子女在衝突情境中對父母展 現出忍讓行為。
綜合以上文獻,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特點在於成年子女比起年輕時的自 己擁有更多資源,得以在面對親子衝突時有更成熟的反應,也有餘裕可以回顧過 往累積的種種,對自己過去建立的框架進行修正,進而對整體關係有不同的詮釋。
詮釋不僅只有認知觀點的轉換,亦包含親子間的情感累積,更明瞭父母過往互動 中對子女所帶有的親密情感,更能讓子女同樣帶著情感性的觀點對父母過往行為 進行重新框架。子女自身閱歷的增長,更能明瞭父母同樣曾經歷扮演多重角色的 困難,而當時年幼的自己並不知道這件事,進而漸漸知悉當時父母也有他們的難 處,並反思自己過去應該更好地對待父母,開始能夠理解父母也是基於好意的作 為,只是當時的自己沒接收到,或者能開始設想當時自己應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 式。
透過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而對於過往親子關係有了新觀點之後,成年子 女更能感受親子關係間累積的情感,解開過去的糾結而更覺感激;同時基於對父 母更好的理解及重新詮釋獲得的正向力量,成年子女能夠以更忍讓的方式處理現 今往後父母的固執與衝突,從而對過去到現在幾十年來的親子關係有更好的理解 與接納。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之概念,係藉由回顧過往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以現在 自己已成年的角度重新詮釋,進而對彼此關係有新的理解。透過這樣的歷程,成 年子女能對現今及往後的親子關係有不同於以往的體悟,進而有助於後續的親子
互動;換言之,透過回顧過往親子的互動情感所形成的新視野框架,應更能促進 彼此關係,因此本研究假設: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愈高者愈能對親子關係 融通有正向影響。而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愈高者除了回顧過去的同時,能 再次感受父母的養育恩情,也能對父母過往累積的照顧與付出更加感恩,也會基 於這些感激之情,更能在後續的親子衝突中表現出對父母的忍讓行為,因此本研 究假設: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程度愈高者在子女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及對父母的忍讓 行為都會有正向的影響效果。關於本研究的假設,整理如下:
假設 1-1: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間的關 係融通程度。
假設 1-2: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成年子女對其父母的感激之 情程度。
假設 1-3: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會正向影響成年子女在親子衝突下對父 母的忍讓行為程度。
第三節 研究方法
壹、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自填式問卷法蒐集資料,將參與者鎖定為成年人樣本,尤其是已經 有一些工作經驗或養育自己子女經驗的成人對象。招募方式為:(1)徵得區公所、
戶政事務所、運動中心、社區大學等機構同意,邀請等待洽公、上課之成年人填 答問卷;(2)透過聯繫親友介紹,於社區、商辦大樓以滾雪球方式邀請有意願者 參與研究。研究參與者納入條件:(1)須自己年滿 35 歲,或父母年滿 60 歲以上 之一者,(2)父母親至少其中一人健在。依健在之父母分配填答父親版或母親版 問卷,其題目內容相同,僅變更互動對象為父親或母親;雙親皆健在者,若願意 兩版本問卷皆可填答。在知情同意與填答問卷完成後,參與者可獲得每份問卷 100 元超商禮券作為酬謝。
父親版問卷填答者 283 位,排除漏答太多者,以 270 筆有效資料進行後續分 析。如表 1-1 所示,樣本之男女比率為 31:69,參與者平均年齡 42.9 歲(標準差為 6.7 歲),最年輕為 29 歲,最年長為 64 歲;參與者父親年齡平均 72.6 歲(標準差 為 8.7 歲),最年輕為 55 歲,最年長為 98 歲;母親版問卷填答者共 291 位,排除 漏答太多者後以 284 筆有效資料進行後續分析,男女樣本比率為 32:68,參與者平 均年齡 44.9 歲(標準差 8.1 歲),最年輕為 35 歲,最年長為 78 歲;參與者母親 年齡平均 70.9 歲(標準差為 9.5 歲),最年輕為 50 歲,最年長為 105 歲。所有參 與者之婚姻狀態約兩成(父親版 23.3%;母親版 20.8%)未婚,七成以上已婚(父 親版 71.9%;母親版 71.1%);約三成(父親版 31.1%;母親版 27.1%)未有子 女,1~2 名子女者近六成(父親版 57.1%;母親版 59.1%),平均子女數在父親 版為 1.3 名,母親版為 1.4 名。
表 1-1 研究一參與者基本人口學變項特性表
項目 父親版 母親版
人數(n) 百分比(%) 人數(n) 百分比(%)
性別
男 83 30.7 91 32.0
女 187 69.3 193 68.0 婚姻狀況
未婚 63 23.3 59 20.8
已婚 194 71.9 202 71.1
喪偶 4 1.5 8 2.8
離婚 8 3.0 14 4.9
其他 1 0.4 1 0.4
子女數
0 84 31.1 77 27.1
1 62 23.0 56 19.7
2 92 34.1 112 39.4
3 27 10.0 33 11.6
4 5 1.9 5 1.8
5 以上 0 0.0 1 0.4
表 1-1 研究一參與者基本人口學變項特性表(續)
項目 父親版 母親版
人數(n) 百分比(%) 人數(n) 百分比(%)
工作狀態
穩定工作 226 83.7 228 80.3
家管 33 12.2 37 13.0
待業中 4 1.5 6 2.1
其他 5 1.9 11 3.9
父/母健康狀況
相當好 52 19.3 50 17.6 還不錯 142 52.6 163 57.4 有點不理想 47 17.4 58 20.4 相當不理想 21 7.8 12 4.2 與父/母互動頻率
同住天天見面 65 24.1 69 24.3 沒有同住,天天聯絡 35 13.0 54 19.0 每週至少兩次 21 7.8 26 9.2 每週一次 47 17.4 43 15.1 每個月至少一次 51 18.9 54 19.0 每個月不到一次 43 15.9 30 10.6
貳、 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問卷施測,問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感 激之情、忍讓行為以及關係融通等四個分量表。
一、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
本研究採葉光輝(2016)發展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強調的是:
個人能否將不同時空下的各式互動情境相互整合,並因此對彼此關係有了新的正 向體悟與統合詮釋。為涵蓋完整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依其演進歷程觀點,
包含了「覺察」、「自我反思」、「功能性解讀」三個面向,各向度皆有 4 題,
共 12 題,量表題目內容請參見表 1-2。參與者作答時,皆以不符合(0)、有點符 合(1)、符合(2)、相當符合(3)、完全符合(4)的五點量尺做評定。
表 1-2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分量表題目內容
面向 題目內容
覺察辛勞
4.我瞭解到爸媽過去照顧家庭必須承受很多壓力。
6.我體會到爸媽作為家長,要照顧好整個家庭是件不容易的事。
7.我感受到爸媽過去為了家庭做出許多犧牲。
11.我瞭解到爸媽過去養育我所付出的許多心力。
自我反思
1.我會檢討自己過去和爸媽互動時曾有的不成熟表現。
2.我反省自己過去應該更體諒爸媽有他自己的情緒。
8.我會反省自己以前應該要對爸媽更好一點。
10.我會反省過去,自己可能給爸媽添了一些麻煩。
功能性解讀
3.我認為過去與爸媽的衝突,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彼此的想法。
5.我已經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過去與爸媽的不愉快。
9.對於過去與爸媽之間的衝突,我能夠理解他其實是為了我好。
12.過去與爸媽之間的不愉快,讓我們學會如何互相尊重。
項目分析結果顯示: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之 0~4 分的五點量尺上,在 父親對象方面,各題平均值為 2.04~2.83,標準差為 1.04~1.21;母親對象方面,
各題平均值為 2.26~3.02,標準差為 0.95~1.18,平均數稍偏高,其中,父母親版,
題目的標準差接近理想標準差 1,表示各題具有區辨力。父親版偏態介於-0.69~
-0.04,峰度為-0.70~-0.14;母親版偏態為-0.80~0.06,峰度為-0.74~0.06,皆介於 理想值±1 以內,各答題分布符合常態分配。
信度檢驗部分,整體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在父親版 Cronbach’s Alpha 為.95,母親版則是.94,各題之刪題後 alpha 值皆無上升,且各題與總分相關皆大 於 0.65。
進一步將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is, EFA),在因素分析中,以主軸分析法萃取因素負荷量,並使用 Promax 斜交轉軸。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在陡坡圖建議 1~2 個因素,平行分析建議 1 個 因素。經採單一因素解之各題因素負荷量,在父親版為.70~.85,母親版.66~.85,
詳細如表 1-3 所示。
表 1-3 研究一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量表因素分析
題目內容 因素負荷量
父親版 母親版 1. 我會檢討自己過去和爸媽互動時曾有的不成熟表現。 .71 .68 2. 我反省自己過去應該更體諒爸媽有他自己的情緒。 .81 .77 3. 我認為過去與爸媽的衝突,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彼此的想法。 .70 .66 4. 我瞭解到爸媽過去照顧家庭必須承受很多壓力。 .77 .76 5. 我已經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過去與爸媽的不愉快。 .71 .70 6. 我體會到爸媽作為家長,要照顧好整個家庭是件不容易的事。 .78 .81 7. 我感受到爸媽過去為了家庭做出許多犧牲。 .84 .80 8. 我會反省自己以前應該要對爸媽更好一點。 .83 .85 9. 對於過去與爸媽之間的衝突,我能夠理解他其實是為了我好。 .85 .83 10. 我會反省過去,自己可能給爸媽添了一些麻煩。 .79 .76 11. 我瞭解到爸媽過去養育我所付出的許多心力。 .81 .80 12. 過去與爸媽之間的不愉快,讓我們學會如何互相尊重。 .78 .77
二、 感激之情量表
本研究欲探討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與感謝父母之間的關聯性。援引黃士哲與 葉光輝(2013)所發展的感激之情分量表,用以測量成年子女基於感受父母長期 的付出所累積出來的感恩情感。原量表包含感激的頻率、感激的表達、感激的敏 感性與感激的情緒經驗此四項關鍵要素。在本研究中,為避免問卷過於冗長,從 感激之情的四項關鍵要素中各取最具代表性的一題,共四題,以涵蓋感激之情的 各類成分。在本研究中,此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89。
三、 忍讓行為量表
引用利翠珊與蕭英玲(2008)所編製的忍讓行為量表,原量表係測量填答者 在婚姻中與配偶出現嚴重意見不同時,自己會表現出克制內在心理衝動行為的頻 率,並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區分出三個因素,分別為容忍(接納包容)、堅忍(壓 抑自律)與忍讓(承受順應)。
本研究希望能測量成年子女對於與老年父母意見不合時所展現之忍讓行為,
是否能因為對與父母過去互動跨時空經驗的重新解讀,而影響現在或未來面對父
母的忍讓行為表現。因此,參考利翠珊(2010)修訂之忍讓行為測量 12 題項,以 親子衝突情境為脈絡進行修編,修改後樣本題目如:「我會順著爸爸/媽媽做一 些讓步」,並刪掉不適用於成人親子衝突的題目如:「我會壓抑自己的欲望」等 三題,以測量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出現意見不同時,子女會表現出克制內在心理 衝動忍讓行為的頻率,為涵蓋完整忍讓行為概念,以三面向各 3 題,共計 9 題的 5 點量表進行測量。在本研究中,經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為單一因素,經採單一因 素解之各題因素負荷量,在父親版為.72~.87,母親版.73~.80,詳細如表 1-4 所示,
而此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95。
表 1-4 研究一忍讓行為量表因素分析
題目內容 因素負荷量
父親版 母親版
1. 我會順著爸媽做一些讓步。 .82 .77
2. 我會控制自己的態度。 .85 .76
3. 我會接納爸媽的不佳態度。 .84 .77
4. 我會體諒爸媽的難處。 .80 .73
5. 我會降低自己的要求。 .87 .77
6. 我會調整自己來配合爸媽。 .81 .75
7. 我會包容爸媽的不當行為。 .72 .75
8. 我會有一些妥協的行為。 .82 .80
9. 我會壓抑自己的衝動。 .80 .73
四、 關係融通量表
關係融通特指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現在的關係狀態;隨著年歲增長親子對彼 此過往互動情感的回顧,以此感受的統整為基礎,並融合個人人生經驗與知識,
進而對與年邁父母的互動方式有所體悟,親子雙方能夠站在同個角度回顧過去與 面對未來,使彼此的關係更融洽。本研究採用葉光輝(2016)編制的量表共 10 題,
來測量成年子女認為自己現在與父母彼此在互動關係上的融通程度,作答時以不 符合(0)、有點符合(1)、符合(2)、相當符合(3)、完全符合(4)的五點 量尺做評定。在本研究中,經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為單一因素,經採單一因素解 之各題因素負荷量,在父親版為.70~.87,母親版.67~.89,詳細如表 1-5 所示,而 此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94。
表 1-5 研究一關係融通量表因素分析
題目內容 因素負荷量
父親版 母親版 1. 與爸媽互動的同時我能夠享受親子之情。 .82 .78 2. 我認為自己和爸媽的關係就像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82 .77 3. 我覺得現在是讓爸媽享受人生的時候了。 .78 .69 4. 自己和爸媽彼此努力地經營著我們的關係。 .87 .89 5. 當爸媽跟我有意見不合時,我們都會試著緩和當下緊張的氣
氛。 .71 .71
6. 我最近越來越重視自己跟爸媽之間的關係。 .86 .81 7. 改善自己和爸媽的互動關係,是我現在很重要的生活目標。 .73 .67 8. 我最近常常會想做一些事情,帶給爸媽更多歡樂。 .82 .76 9. 爸媽和我之間若有不同的意見,我們會試著找尋彼此都滿意
的平衡點。 .82 .78
10. 爸媽和我之間都能接納彼此的個性與生活習慣。 .70 .75
五、 基本資料表
包含人口統計變項如:參與者的年齡、性別、手足數、子女數、婚姻狀態(未 婚、已婚、離婚、喪偶與其他)與工作狀況(穩定工作、家管、待業中與其他)。
並依兩版問卷對象差異,分別詢問父親或母親的年齡、健康狀況(相當好、還不 錯、有點不理想、相當不理想)及其親子互動頻率(同住,天天見面、沒有同住,
天天聯絡、每週至少兩次、每週一次、每個月至少一次、每個月不到一次)。
參、 分析方法
問卷資料收集後,經整理與編碼,以 SPSS 22.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先以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峰度、內部一致性等項目分析指標,評判各題目的 信度是否良好,接著以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is)檢視各分量表 因素與題目之對應性。效度分析上使用多元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檢驗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測量與效標變項間的假設預測。
第四節 研究結果
本研究中分父母兩版本測量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整合(以下簡稱「多框 架整合」)與關係融通、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三個依變項。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 合分數在父親對象方面,平均值為 2.50,標準差為 0.89;母親對象方面,各題平 均值為 2.68,標準差為 0.84,其他量表之描述性統計資料詳見表 1-6、表 1-7。
表 1-6 研究一 父親版主要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變項 1 2 3 4
1. 多框架整合 -
2. 關係融通 .72** -
3. 感激之情 .59** .77** -
4. 忍讓行為 .38** .32** .25** - 平均數 2.50 2.34 2.67 2.49 標準差 0.89 0.90 0.96 0.80
**p < .01.
表 1-7 研究一 母親版主要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變項 1 2 3 4
1. 多框架整合 -
2. 關係融通 .68** -
3. 感激之情 .61** .76** -
4. 忍讓行為 .27** .34** .27** - 平均數 2.68 2.47 2.78 2.52 標準差 0.84 0.84 0.94 0.70
**p < .01.
壹、 假設檢驗
本研究以階層迴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檢定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整體分數 分別對關係融通、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三個依變項的預測效果,依兩步驟將研究
變項輸入迴歸式中:(1)控制變項;(2)多重時空框架整合預測變項。
控制性別、年齡、子女有無、是否有婚姻經驗,及父親或母親的健康程度,
與親子互動頻率,此六個參與者人口學變項後,再加入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預 測變項,對於三個效標變項的迴歸模型皆達顯著預測力,符合假設 1-1、1-2、1-3,
即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分別對於關係融通、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都具有正向作 用效果。
假設 1-1 為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正向影響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親子關係 融通。從表 4 模型一顯示,對關係融通的模型效果達顯著(父親版 R2 = .56,F(7,255)
= 45.21,p < .001;母親版 R2 = .49,F(7,272) = 36.00,p < .001),且多重時空框 架經驗整合之作用效果正向顯著(父親版β = .72,p < .001;母親版 β = .68,p < .001),
即較高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者可以預測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間具有較佳 的關係融通程度,研究結果支持假設 1-1。
假設 1-2 為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正向影響成年子女對其父母的感激之情。從 表 4 模型二顯示,對感激之情的迴歸模型效果達顯著(父親版 R2 = .41,F(7,255) = 24.84,p < .001;母親版 R2 = .44,F(7,272) = 30.08,p < .001),且多重時空框架 經驗整合之作用效果正向顯著(父親版β = .61,p < .001;母親版 β = .61,p < .001),
表示具有較高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者,對其父母會有較多的感激之情,支 持假設 1-2。。
假設 1-3 為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正向影響成年子女對其父母的忍讓行為。從 表 4 模型三顯示,對忍讓行為的模型效果達顯著(父親版 R2 = .22,F(7,255)= 9.71,
p < .001;母親版 R2 = .09,F(7,272) = 3.89,p < .001),且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 之作用效果正向顯著(父親版β = .41,p < .001;母親版 β = .28,p < .001),顯示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愈高的成年子女,在與其老年父母有意見不合的情境 下,會表現出較多的忍讓,研究結果也支持假設 1-3。迴歸分析資料詳見表 1-8。
表 1-8 研究一迴歸分析結果摘要: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
獨變項 模型一
關係融通
模型二 感激之情
模型三 忍讓行為 父親版 母親版 父親版 母親版 父親版 母親版 步驟一:控制變項
性別 .00 -.03 -.14** -.12* -.04 .02 年齡 .14** .13* .08 .07 .14* .11 子女數 -.04 -.01 .03 .02 -.15* -.01 婚姻經驗 .10† .05 .07 .11† .05 .08 父母健康 -.05 -.14** -.14** -.20** .13* -.05 互動頻率 -.07 -.02 -.03 -.01 .07 -.01 ΔR2 .05 .04 .05 .08 .05 .01 步驟二:主要效果
變項
多框架整合 .72** .68** .61** .61** .41** .28**
ΔR2 .51** .45** .36** .36** .17** .08**
合計 R2 .56 .49 .41 .44 .22 .09 F 值 45.21** 36.00** 24.84** 30.08** 9.71** 3.89**
自由度 (7,255) (7,272) (7,255) (7,272) (7,255) (7,272)
† p < .10. *p < .05. **p < .01.
貳、 成對樣本比較
本研究雖未針對父母差異提出假設,然而因為所收資料中共有 130 名參與者 同時填答了父親與母親兩個版本的問卷,得以進一步探索成年子女與其父、母親 關係的異同。經以子女為個體間設計、父母為個體內設計的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 數分析檢驗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關係融通、感激之情、忍讓行為等四個主 要變項之平均數。結果顯示:在父母親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F(1,128) = 13.69,
p < .001)、關係融通(F(1,128) = 11.91,p = .001)、感激之情(F (1,128) = 8.24,
p = .005)中,皆有母親大於父親分數的顯著效果;性別與父母的顯著交互作用出 現於關係融通(F (1,128) = 4.44,p = .037)與忍讓行為(F (1,128) = 7.18,p = .008)
中,經採用簡單主要效果分析顯示:即子女對與其同性別的家長表現出較高的關 係融通與忍讓行為。
表 1-9 研究一 多變量檢定
效果 Wilks'
Lambda F(4,125) 顯著性
淨相關 Eta 平方 受試者間 性別 .94 1.88 .119 .06 受試者內 父母 .89 4.05 .004 .12 性別 X 父母 .93 2.30 .063 .07
來源 依變項 SS MS F(1,128) 顯著性 淨相關
Eta 平方 父母 多框架整合 4.04 4.04 13.69 .000 .10
關係融通 3.19 3.19 11.91 .001 .09 感激之情 2.60 2.60 8.24 .005 .06 忍讓行為 .16 .16 1.68 .198 .01 父母 * 性別 多框架整合 .35 .35 1.18 .279 .01 關係融通 1.19 1.19 4.44 .037 .03 感激之情 .35 .35 1.10 .295 .01 忍讓行為 .70 .70 7.18 .008 .05 誤差 多框架整合 37.83 .30
關係融通 34.26 .27 感激之情 40.36 .32 忍讓行為 12.42 .10
第五節 討論
在研究一中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 12 題量表,依量表項目分析結果顯示,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覺察父母辛勞、自我反思、對過去互動正向解讀三個次 面向,雖重點不同,但彼此緊密相扣,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聚集為一因素,即此 三個次面向關係緊密,共同構成了完整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
壹、關係融通、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的比較
從迴歸分析結果可知,不論是對父親或者母親,成人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 驗整合程度,對於關係融通、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三個結果變項皆具有正向顯著 的預測力。此結果顯示:能夠覺察多框架存在,並進行反思與功能性解讀的成年 子女,與其父母間具有較融洽的親子關係,對父母有較多感激之情,在面對親子 衝突時也能展現出較多的忍讓行為,符合研究一提出的三個假設。而在三個結果 變項中,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分數對關係融通的解釋力最高,對忍讓行為的解 釋力則最低。可能原因為: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與關係融通兩個概念中,在考 量親子互動情形時皆是以關係的角度來評估,而非僅限於如感激之情中子女對父 母的單向感受,以及忍讓行為中子女對父母單向的行為表現。其中忍讓行為又是 行為傾向的測量,比起認知情感上的變動,要產生行為改變的難度更高,故不一 定能從行為傾向中顯現出效果來,因而具較低的解釋量。
另外,當嘗試以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概念次面向的覺察、反思與功能性解 讀分別來對忍讓行為進行迴歸預測,一樣控制了人口學變項之後,在三個次面向 中,僅有功能性解讀的係數達顯著水準(父親版β = .23,p = .047;母親版 β = .32,
p = .005),可知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中,比起覺察與反思次面向成分,功能 性解讀的成分對忍讓行為具有較好的預測力,即表示較能以功能性觀點解讀親子 關係的人,即能夠對彼此的關係抱持較正向的看法者,能讓參與者在面對親子衝 突時,以較包容忍讓的方式來因應衝突。
貳、 成對樣本分析
經比較同時填答父、母親問卷的異同,結果顯示:父母親差異具有主要效果,
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關係融通與感激之情,皆是對母親的分數高於對父親 的分數,這意味著不論性別之成年子女,與其年幼時互動較多的母親角色,因其 母親─子女關係有較多互動經驗累積,而得以在成年後有較豐富的素材可以引發 對過去關係的重新回顧與評估,因而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上有高於父親的得 分,進而在著重情感互動面的關係融通與感激之情上亦產生相應的效果。這顯示
過往互動經驗的多寡,及其間累積的親密情感,對於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及成 人親子關係而言是一項重要的促進因素。唯一沒有顯著效果的忍讓行為,主要是 測量子女在與父母產生衝突時的行為傾向,可能因為對父母皆有產生衝突的情況,
且此行為模式除了受過往溫情累積效果的影響外,可能還涉及衝突事件內容類型
(如認知性的衝突或情感性的衝突)、對造成衝突原因的評估、對誰該承擔造成 衝突責任的歸因等包含較多衝突認知成分的評估,故在父母對象上的差異效果較 不明顯。
在關係融通與忍讓行為中有子女性別與父母親對象間的交互作用顯著,且顯 示子女對與其同性別的家長表現出較高的關係融通與忍讓行為,這結果的可能原 因為父親─兒子、母親─女兒間同性別的親子對偶,所經歷的共同人生經驗與感 受更加相似,子女因而能對同性別的父母角色展現更好的同理心,因而會有更佳 的關係感受及忍讓行為傾向。
在本研究一中,以單一時間點問卷測量得知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與關係融 通、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之間的正向關聯,然而,依照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之 覺察、反思與正向解讀歷程,此概念應能透過促進覺察、反思與功能性解讀各項 內涵,因而提升成年子女對其父母的理解與統合,並在後續進一步達成改善成人 子女與老年父母關係之效。但研究一的問卷式橫斷測量設計並不能了解到底是透 過甚麼機制導致成年子女在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經驗的提升與改變,為達成此一探 究目的,研究二將發展一項介入方案,用以提升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 合程度,藉以進一步了解導致子女在多重時空框架整合經驗的提升,並希望能進 一步了解此一提升作用,是否具有促進成人子女與老年父母互動之因果關係。
第三章 研究二
第一節 文獻回顧
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著重長期親子互動經驗中的回顧與統合,葉光輝(2016)
對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提出四階段歷程,包含「覺察」、「自我反思」、「正 向解讀」與「接納」。整體歷程始於對過往經驗的重新回顧,成年子女隨著生命 經驗成長,在重新回憶親子互動事件之際,對彼此產生不同於以往的觀點,體驗 感受多元時空觀點、並整合各框架以形成新的關係觀感。
過去在教學設計中,常以影片欣賞作為引導,提供一個情境脈絡讓學員能夠 快速進入主題,或者以影片中的角色作為楷模,展示出所期許的行為、思維範本。
為快速使參與者投入情境,使用簡短影片可直接切入親子互動脈絡,並隨著操弄 需求選用不同敘事角度的影片,讓參與者嘗試以各式角度來理解事情。影片中提 供觀察模仿學習的模板、親子關係互動情境,藉以讓參與者從中體會與自身觀點 的異同之處,進而達到刺激參與者反思與頓悟的機會。多數影片操弄著重影片內 容與自身經歷的比較,然在本研究中更重要的是跨時間、跨角色的經驗比較,而 非單純只是對影片內容的理解程度,換言之,影片僅提供一個反思思維的方式,
帶領參與者進入角色中,或者藉此引導參與者尋找相關的互動回憶,最後需要進 行對話與參照的還是要回到參與者自己的經驗本身。
金樹人(2005;2010)曾使用心理位移日記書寫法,讓參與者使用不同人稱 來針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反思書寫,從「我」、「你」、「他」再回到「我」的 位格轉換之間展現不同的書寫重點:在我位格中會有較深的情緒涉入,並以當事 者的觀點描述細節;轉換到你位格時情緒較為緩和,能以同理包容或者指責批判 的角度來陳述事件;他位格則是理性客觀的第三者,最能綜觀全局。心理位移日 記書寫法在書寫觀點轉換之間能增進書寫者自我了解,並協助問題釐清、紓解情 緒。在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脈絡中,注重的是成年子女對過往經驗回顧與整 合對其親子關係的影響,故將重點放在成年子女在自己以及父母之間的角度轉換,
並且包含過去與現在不同時間點的觀點差異,以「過去的我」、「過去的父母」、
「現在的我」、「現在的父母」角度來進行書寫,除了「我」、「你」兩種人稱 觀點的跨時空位格之外,加入關係角度的書寫。透過多重時空觀點的書寫,能在 時空與角色不同角度之間轉換,重新檢視自己在過去與現在、甚至未來互動中的 想法與做法,並站在父母的角度嘗試體會其感受,過程中也能發掘各式觀點的異 同之處,藉由對父母過往看法的嘗試理解,促進子女現在對過往、現在事件的正 向解讀。
心理位移日記書寫法中關注的是個人在生活事件中的情緒與想法,擴及親子 關係脈絡時,關係間的事件會是回顧的重點。王惠芝(2011)以華人家庭動態資 料庫分析結果顯示:成年子女的生命事件對代間關係具有影響效果,其主要原因 為子女的資源與需求因所經歷之生命事件的不同而改變。在子女成年後,漸次經 歷的生命事件確實會影響子女擁有的資源與其生活模式,進而影響其與父母的互 動信念與方式;換言之,在生命經驗漸多的過程中,子女會開始扮演過去父母亦 曾經歷的角色,親身走過與父母相似的路途,因而能讓子女更能以當時父母的角 度來面對過往事件。而與子女年少時不同的詮釋提供了不一樣的觀點,讓成年子 女更能理解過去父母行動背後的良善動機與原由,進而對彼此關係有了新的看 法。
情感事件為親子關係中的重要影響成分,早年親子互動所累積的家庭經驗影 響個人性格發展甚鉅,曾端真(2003)對中青兩代的敘事研究中,歸類家庭中的 早年經驗包含了與父母的親子互動、對父母情緒及生理狀態的感受、父母管教與 不平等的手足經驗等等,她發現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中、青兩代在回顧童年經驗 時具有不同的詮釋觀點。亦有研究從成年子女對親子關係中的獎懲回憶書寫中發 現背後深層的情感意涵(趙梅如,2004),即使是責備懲罰的負向經驗,成年子 女亦能從中看出父母背後深刻的期望與教誨。許多子女即使長大成年,依然被過 往家庭中的互動回憶深深影響著,而藉由對過往回憶的書寫,成年子女能有機會 對童年經驗重新詮釋,並基於自己後續較為豐富的人生經驗,更能完整地理解過 往互動中與父母的衝突可能潛藏著「愛之深責之切」的關心與期許,不再侷限於 事件表面的爭執與管教等負向表徵,而是更深入地看到背後蘊藏的親密情感,因 此願意以功能性的角度來解讀過往負向經驗,給予新的正向詮釋框架,因而能夠 對現在及未來的親子關係有更正向的看法。
如上所述,本研究針對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的概念建立多重時空觀點位移 的書寫方案,參考心理位移式的個人事件觀點轉換,將它改編為跨時間與跨空間 的親子角色觀點的轉換,並針對親子共有的生命經驗與過往互動中的負向情感事 件進行書寫。具體而言,透過影片帶入親子關係情境,在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中進 行不同親子角度的書寫,讓參與者感受親子間想法的差異,以成年人的角度回憶 並發覺過去年幼自己不曾覺察到父母辛苦的一面,進而讓子女比較自己在現在與 過去想法的差異,反思當時的自己也有能做得更好的地方,而藉由對過往經驗的 回顧書寫,成年子女得以更好地理解父母,對過去的負向經驗給予新的正向詮釋,
逐步整合出各式時空觀點的理解與想法達成多重時空框架經驗的整合。在回顧統 合的過程中,子女能發現更多父母值得感激之處,並基於此對親子關係的正向詮 釋,讓成年子女願意以更正向的角度看待現在彼此間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假設
從研究一中顯示: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對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親子關係 具有正向影響效果,且在關係融通、感激之情的作用效果較明顯。因此在研究二 中,將再次驗證此正向影響效果存在,除原有關係融通、感激之情及忍讓行為指 標以外,另加入關係滿意度測量,以比較親子關係指標的特性與適用程度。
本研究設計了一項線上書寫活動方案,引導參與者回顧過往生命與情感事件 經驗、透過回顧及反思生命事件的全貌,進而提升其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能力、
改善親子關係。在此書寫活動中,主要是透過心理位移書寫式的觀點轉換,先從 單一事件中的觀點轉換開始練習,逐漸增加理解父母表達關愛的可能,進而熟悉 親子關係中的不同時間框架、感受不同時間點中的關係與情感的波動,期望藉由 此書寫練習,提升參與者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並藉此增進成年子女與 其老年父母的親子關係融通程度及其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與忍讓行為。因此,研究 二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假設 2-1:書寫練習前測分數中,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會正向影 響其與老年父母間的親子關係。相較於關係滿意度,此正向影響在 關係融通指標中較為明顯。
假設 2-2:書寫練習前測分數中,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會正向影 響對其父母的感激之情。
假設 2-3:書寫練習前測分數中,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會正向影 響其在親子衝突下對父母的忍讓行為。
另外,針對「生命經驗—情感事件」的書寫練習方案能夠提升成年子女多重 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提出相關假設如下:
假設 2-4:相較於接受書寫練習前,在接受了「生命經驗—情感事件」的書寫 練習後,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會提升,同時也會 增進其親子關係。相較於關係滿意度,此正向影響在關係融通指標 中較為明顯。
假設 2-5:相較於接受書寫練習前,在接受了「生命經驗—情感事件」的書寫 練習後,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會提升,同時也會 增進其對父母的感激之情程度。
假設 2-6:相較於接受書寫練習前,在接受了「生命經驗—情感事件」的書寫 練習後,成年子女的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程度會提升,同時也會 增進其在親子衝突下對父母的忍讓行為程度。
第三節 研究方法
壹、 研究對象
本研究二為一介入方案設計,主要透過工作坊的形式,邀請多位成年子女擔 任書寫訓練的體驗者暨研究參與者。招募方式如下,為:(1)以網路報名問卷招 募參與者,張貼海報於台北市、新北市幾個圖書館、社區大學、里民公佈欄及家 庭教育中心;(2)同時發布招募訊息於 BBS 站批踢踢實業坊之家庭、婚姻相關版 面;(3)以 Facebook 活動方式,針對雙北市地區 35 歲以上成人發布工作坊招募廣 告;(4)使用 line 訊息,邀請親友轉發報名資訊至以成年人為主的群組與社團,
以滾雪球方式邀請有意願者參與研究。
研究參與者納入條件,必須:(1)年滿 35 歲,(2)父母親至少其中一人健在,
(3)在報名表單中的 3 題「多重時空框架經驗整合」題目平均分數小於 2.5 分,
並優先納入擁有生養子女經驗者。參與者依健在之父母填答父親版或母親版之報 名表;雙親皆健在者,則選擇其中一位較希望能與其改善親子關係的對象,填答 其對應版本的報名表單。報名完畢後,研究者會以電話方式聯繫參與者進行後續 活動。
本研究招募與活動期間為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4 月中旬,共有 47 人報名 參與活動,其中有 30 人完成四週書寫活動與後測,接著參加由心理師帶領的成長 團體討論活動,三週之後再接受一次追蹤問卷調查填答,完整參與整個介入方案 者有 28 人,排除書寫活動中選擇對象屢次更換者 1 名,及問卷書寫後測前與父母 發生劇烈爭吵者 1 名,總計有 26 名參與者資料納入分析。其中以父親為對象者 4 位,其中 1 位參與者為男性;對象為母親者有 22 位,其中 1 位參與者為男性,其 餘參與者皆為女性。
全部參與者都有婚姻經驗,平均年齡 43.04 歲(標準差 6.74 歲),最年輕為 35 歲,最年長為 57 歲;父母年齡平均 70.00 歲(標準差為 6.73 歲),最年輕為 60 歲,
最年長為 84 歲;參與者平均育有 1.69 個子女(標準差 0.79 個),僅有一名參與者 未有子女。
另外進行其他書寫的對照組,其書寫內容亦與親子互動有關,但並非針對重 要生命經驗與情感事件進行框架反思及轉換練習。對照組參與者最初 21 人,完成 九週介入方案與問卷測量者共 16 人,其中以父親為對象者 2 位,皆為女性;對象 為母親者有 14 位,其中 1 位參與者為男性;參與者平均年齡 41.63 歲(標準差 5.78 歲),最年輕為 35 歲,最年長為 52 歲;其父母親平均年齡 67.50 歲(標準差為 6.21 歲),最年輕為 60 歲,最年長為 80 歲;參與者皆有婚姻經驗,平均有 1.31 個子女
(標準差 1.01 個)。兩組參與者之詳細人口學統計資料請見表 2-1。
表 2-1 參與者基本人口學變項特性表
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人數(n) 百分比(%) 人數(n) 百分比(%)
性別
男 83 30.7 91 32.0
女 187 69.3 193 68.0 婚姻狀況
已婚 24 92.3 10 62.5
離婚 2 7.7 6 37.5
教育程度
高中職 0 0.0 2 12.5
大學或五專四技二專 18 69.2 6 37.5 研究所或以上及其他 8 30.8 8 50.0 工作狀態
穩定工作 12 46.2 9 56.3
家管 11 42.3 6 37.5
其他 3 11.5 1 6.3
父母教育程度*
國小或以下 8 30.8 11 68.8
國中或初中 6 23.1 0 0.0
高中職 5 19.2 0 0.0
大學或五專四技二專 7 26.9 4 25.0 前測父母健康狀況
相當好 4 15.4 2 12.5
還不錯 13 50.0 11 68.8
有點不理想 8 30.8 3 18.8
相當不理想 1 3.8 0 0.0
前測親子互動頻率
同住天天見面 3 11.5 4 25.0
沒有同住,天天聯絡 4 15.4 1 6.3
每週至少兩次 3 11.5 3 18.8
每週一次 12 46.2 0 0.0
每個月至少一次 2 7.7 4 25.0
每個月不到一次 2 7.7 4 25.0
註:打*號項表示有參與者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