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

Copied!
2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林文寶 先生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

研 究 生: 邱各容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4)
(5)
(6)
(7)

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

(提供授權人裝訂於紙本論文書名頁之次頁用)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授權人在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_______組 96 學年度第 二 學期取得 碩士 學位之論文。

論文題目: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

指導教授: 林文寶

茲同意將授權人擁有著作權之上列論文全文(含摘要),非專屬、

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及本人畢業學校圖書館,不限地域、時間與次 數,以微縮、光碟或其他各種數位化方式將上列論文重製,並得將 數位化之上列論文及論文電子檔以上載網路方式,提供讀者基於個 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閱覽、下載或列印。

l 讀者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閱覽、下載或列印上列論文,

應依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辦理。

授權人:邱各容

簽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8)
(9)

໑ጚՓᓵ֮඄ᦞ஼!

!

ء඄ᦞ஼ࢬ඄ᦞհᓵ֮੡ءԳڇʳ ʳ ഏمፕࣟՕᖂ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ߓʻࢬʼ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ᖂڣ৫รʳ ʳ ʳ ʳ ʳ ʳ ʳ ᖂཚ࠷൓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Փᖂۯհᓵ֮Ζʳ ᓵ֮ټጠΚ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ءԳࠠڶထ܂ತขᦞհᓵ֮٤֮ᇷறΔ඄ղՀ٨໢ۯΚʳ ٵრʳ լٵრʳ ໢ʳ ʳ ۯʳ

ϭʳ ϭʳ ഏ୮ቹ஼塢ʳ

ϭʳ ϭʳ ءԳฅᄐᖂீቹ஼塢ʳ

൓լૻچ഑ΕழၴፖڻᑇאპᜍΕ٠጗ࢨࠡהٺጟᑇۯ֏ֱڤૹ፹৵ཋ

ؒ࿇۩ࢨՂሉጻీΔ៶طጻሁႚᙁΔ༼ࠎᦰृഗ࣍ଡԳॺᛜܓࢤᔆհᒵ Ղᛀ౉ΕᔹᥦΕՀሉࢨ٨ٱΖʳ

ءᓵ֮੡ءԳٻᆖᛎຝཕᐝತขݝعᓮറܓ)آعᓮृءයཱིᓮլղ෻ᄎ*ऱॵٙ

հԫΔعᓮ֮ᇆ੡Κ!ϵ!!!!!!!ϵϵϵϵϵΔᓮല٤֮ᇷற࢏৵תڣ٦ֆၲΖ!

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ʳ ֆၲழ࿓ʳ

مܛֆၲʳ ԫڣ৵ֆၲʳ Բڣ৵ֆၲʳ Կڣ৵ֆၲʳ

ʳ ʳ ʳ ʳ

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ˀʳ

΢ॊ௤៾ϣ৒֡ค໪ुҥᡣᆶϷ௤៾ࠨऊਜǶ٩ҁ௤៾ϐวՉ៾

ࣁߚ஑ឦ܄วՉ៾ճǶ٩ҁ௤៾܌ࣁϐԏᒵǵख़ᇙǵวՉϷᏢೌ

ࣴวճҔ֡ࣁคᓭǶ΢ॊӕཀᆶόӕཀϐឯՏऩ҂ႋᒧǴҁΓӕ ཀຎӕ௤៾Ƕ!

!

ਐᖄඒ඄ࡩټΚ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ʻᘣ࿝᡽ټʼʳ ઔߒس᡽ټΚ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ʻᘣ࿝إᄒʼʳ ᖂʳ ʳ ʳ ᇆΚ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ʻ೭ؘჄᐊʼʳ

ֲʳ ʳ ʳ ʳ ʳ ʳ ཚΚխဎاഏ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ڣ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ʳ

ⶲ⨎㆐⵾ ☝䡰 KWWSZZZOLEQWWXHGXWZWKHVHV ᒑ喏  兑ᕫ敗䇌⬶≱ᒬ◷᧶佣傈ⱂ⵾᪓庇ᓑㆧ庇ᄾ

ᘣ⭠  ⇾⓺┬䆲ᒆ⇾ⶥᒆㆧ⯟ᥟⶉ凶㌀凶ઔߒسฅᄐᓵ֮ψ۟֟Ꮑ඄ᦞᖂீቹ஼塢ᑇۯ֏Δࠀ۟ᙈ

兒童文學研究所 96

ˇ ˇ

ˇ

96 6 25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

(10)
(11)

感謝的話

1970年自學校畢業以後,三十餘年來,始終以未能繼續就學引以為憾,直 到兩年前因緣際會的進到兒文所,總算一償夙願。「圓夢是福」,的確是目前 的寫照。兩年來,每週僕僕風塵於臺北和臺東兩地之間,美麗的花東風景,伴 隨著我渡過兩年的通學生涯。

雖然碩士學程告一段落,真正的研究才要開始。一日之師,終生弟子。感 謝所上諸位老師,從林文寶老師,以迄張子樟老師、楊茂秀老師、杜明城老 師、游珮芸老師、吳玫瑛老師等的專業素養,開啟了我學術研究的另一扇窗。

此外,也感謝大陸學者朱自強老師讓我對大陸兒童文學作家與作品能夠進一步 的認識。

在此特別感謝指導教授林文寶老師,治學嚴謹的他,從論題的選定到完 成,總是要言不繁,直指缺失之處。從他身上學習到一板一眼的研究態度。

由於研究論題是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因此在論文書寫過程中得到趙 天儀老師的諸多協助,提供線索、解析狀況、指導寫作等,真的非常感激這位 亦師亦友的前輩,也希望在他的鼓勵與關切下,於學術研究領域能夠更上一層 樓。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更名為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資料中心是保存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資料較多的公共圖書館,該中心的幾位女性工作人員在 我三十餘次造訪過程中,給予相當的協助,讓我能夠將所蒐集的文獻資料理出 頭緒,成為有系統的論文素材,謝謝她們。

在此合十感謝道禪師父在我論文書寫過程中,鼓勵如實呈現日治時期臺灣 兒童文學面貌,以感恩的態度重現當時的真相,讓後人了解當年臺日兒童文學 工作者如何留下珍貴的公共文化財。

雖然平常和年輕的同班同學疏於聯絡,但會在記憶中,烙下宇庭、苡忻、

蕙瑄、覺之、淑芬、欣馨、芸蕙、凱瑛、家綺、如蓁、淑婉、怡臻、逸婷、曉 琪你們的身影。

此外,感謝啟明、永沛、弘仁、素美(小如)等的鼓勵和加油。最後,由 衷的感謝兩年來內人和小孩在我上課期間,以及在論文書寫過程中的諸多協 助,沒有他們的鼓勵和幫忙,是無法成就我的研究。

萬般的感謝盡在無言中,在人生的旅途,大家有幸成為師生、同學、朋 友,珍惜這份殊盛的因緣,將成為往後學術研究的一大助力。同時也不忘祝福 自己,經由此次的論文寫作,終於將戰前時期(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中華 民國時期)連成一貫,讓臺灣兒童文學史的研究更加落實,進而證實臺灣兒童

(12)
(13)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

研究生:邱各容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摘 要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是指1895年6月17日起至1945年10月25日 止,由臺灣在地作家與居臺的日本作家所建構而成的「共生的歷 史」下所產生的兒童文學。

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就整個臺灣兒童文學發展而言,是處於 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臺灣兒童文學逾一世紀的發展,單單日治時 期就佔了將近一半,我們能不重視這段臺灣兒童文學的啟蒙時期?

因此,研究有關這個時期的兒童文學發展,實在具有特殊的歷史意 義。

本論文研究,在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整理、研究、分析的過程,

大致還原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紀錄或論述相關作家 作品以及各種兒童文化活動,進一步發展成為臺灣兒童文學的尋根 之旅,並希望藉此喚醒大家共同的記憶。

本論文懷著感恩的心情,面對那一段「共生的歷史」歲月中,臺日 兒童文學工作者為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而 這些「心血和努力」如今則成為筆者研究該時期重要的文獻資料。

本論文將可達成確立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在整個臺灣兒童文學發 展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確信日治時期是近代臺灣兒童文學發 展的啟蒙期、肯定日治時期臺日兒童文學工作者對臺灣兒童文學發 展的諸多貢獻等目的,同時也驗證了臺灣兒童文學是臺灣文學的一 環。

關鍵詞: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臺灣兒童文學、臺灣兒童文學史

(14)
(15)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Ge-Rong-Ciou

Abstract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is defined as children’s literature created in the context which was comprised by Taiwanese and Japanese authors who lived in Taiwan from June 17, 1895 to October 25, 1945.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is a very special period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Children’s literature has been developed in Taiwan about one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occupi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duration, there is no reason to ignore this period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budding tim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refor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This research is originally trying to restore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by

collecting, re-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documents. Also, by recording

or expounding biographies of relevant authors and their works and

various cultural activities for kids at that time, this research has turned

to be an up-stream journey for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and is

(16)
(17)

expected to recall the co-memory of the old days.

In the old days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Taiwanese and Japanese author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did not only share the history on the island, but also devoted themselv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without any difference. Their “devotion” is now the vital documents for this research.

This research is aimed to confirm the following facts: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should be historically positioned in the field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2.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is the budding ti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3. the devotion of author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should be valued, and 4.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should be a significant par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Key words: the Japanese colonial age, Taiwan, children’s literatur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histor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aiwan

(18)
(19)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景與�� 研究�景與��研究�景與�� 。。。。。。。。。。。。。。。 1 第二節� 研究�題與目的 研究�題與目的研究�題與目的 。。。。。。。。。。。。。。。 6 第三節� 文獻�� 文獻��文獻�� 。。。。。。。。。。。。。。。。。。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 研究方法與步�研究方法與步� 。。。。。。。。。。。。。。。 19 第五節� 研究��與限� 研究��與限�研究��與限� 。。。。。。。。。。。。。。。 22 第六節� 小� 小�小� 。。。。。。。。。。。。。。。。。。。。 25

第貳章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建構與分期 。。。 26

第一節� 時��景 時��景時��景 。。。。。。。。。。。。。。。。。。 26 第二節� 建構 建構建構 。。。。。。。。。。。。。。。。。。。。 28 一 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歷史研究 。。。。。。。。。。。。。。。。。。 28 二 臺灣意識 臺灣意識臺灣意識 。。。。。。。。。。。。。。。。。。 29 第三節� 分期 分期分期 。。。。。。。。。。。。。。。。。。。。 32 一 以年�分 以年�分以年�分 。。。。。。。。。。。。。。。。。。 32 二 以��分 以��分以��分 。。。。。。。。。。。。。。。。。。 33 三 以年�分 以年�分以年�分 。。。。。。。。。。。。。。。。。。 35 四 以��分 以��分以��分 。。。。。。。。。。。。。。。。。。 36 五 以年��作品分 以年��作品分以年��作品分 。。。。。。。。。。。。。。。 36 第四節�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分期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分期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分期 。。。。。。。。。 38 第五節� 小� 。。。。。。。。。。。。。。。。。。。。 40

第叁章 獨角唱戲的日治初期 。。。。。。。。。。 41

第一節� 時��景 時��景時��景 。。。。。。。。。。。。。。。。。。 41 第二節� 開�者素� 開�者素�開�者素� 。。。。。。。。。。。。。。。。。 44 一 ���� �������� 。。。。。。。。。。。。。。。。。。 44 二 ���� �������� 。。。。。。。。。。。。。。。。。。 46 第三節� 臺灣��與風�的�� 臺灣��與風�的��臺灣��與風�的�� 。。。。。。。。。。。。 48 第四節� 影���的�� 影���的��影���的�� 。。。。。。。。。。。。。。。 53

(20)

一 �臺灣教�� �臺灣教���臺灣教�� 。。。。。。。。。。。。。。。。 53 二 �學友� �學友��學友� 。。。。。。。。。。。。。。。。。。 54 第五節� 小� 小�小� 。。。。。。。。。。。。。。。。。。。。 56

第肆章 花開並蒂的20年� 。。。。。。。。。。。 58

第一節� 時��景 時��景時��景 。。。。。。。。。。。。。。。。。。 58 第二節� 童���者 童���者童���者 。。。。。。。。。。。。。。。。。 60 第三節� 兒童文化�� 兒童文化��兒童文化�� 。。。。。。。。。。。。。。。。 63 第四節� 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現 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現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現 。。。。。。。。。。。。。 65 一 �臺灣教��中的兒童文學作品 �臺灣教��中的兒童文學作品�臺灣教��中的兒童文學作品 。。。。。。。。 67 二 �臺灣民��中的兒童文學作品 �臺灣民��中的兒童文學作品�臺灣民��中的兒童文學作品 。。。。。。。。 68 三 日�作家作品 日�作家作品日�作家作品 。。。。。。。。。。。。。。。。 72 四 臺�作家作品 臺�作家作品臺�作家作品 。。。。。。。。。。。。。。。。 75 第五節� 小� 小�小� 。。。。。。。。。。。。。。。。。。。。 81

第伍章 黃金時期的30年� 。。。。。。。。。。。 84

第一節� 時��景 時��景時��景 。。。。。。。。。。。。。。。。。。 84 第二節� ��者�� ��者����者�� 。。。。。。。。。。。。。。。。。 85 一 �� � �� ��� � 。。。。。。。。。。。。。。。。。。。 86 二 日��� 日���日��� 。。。。。。。。。。。。。。。。。。 87 三 窗 道� 窗 道�窗 道� 。。。。。。。。。。。。。。。。。。。 90 四 ���� �������� 。。。。。。。。。。。。。。。。。。 90 五 ���� �������� 。。。。。。。。。。。。。。。。。。 97 六 黃�� 黃��黃�� 。。。。。。。。。。。。。。。。。。。 98 七� 臺灣�文學作家��如等二十三位� 臺灣�文學作家��如等二十三位�臺灣�文學作家��如等二十三位���如等二十三位��如等二十三位�� 。。。。。。。 104 第三節� 兒童文化��與兒童讀�出� 兒童文化��與兒童讀�出�兒童文化��與兒童讀�出� 。。。。。。。。 130 一 兒童文化�� 兒童文化��兒童文化�� 。。。。。。。。。。。。。。。 130 二 兒童讀�出� 兒童讀�出�兒童讀�出� 。。。。。。。。。。。。。。。 132 第四節� �花��的���� �花��的�����花��的���� 。。。。。。。。。。。。 136 一�童心�。。。。。。。。。。。。。。。。。。 136 二�色ある風�。。。。。。。。。。。。。。。。 138 三�ねむの木�(�合歡樹�)。。。。。。。。。 139

(21)

四�兒童街�。。。。。。。。。。。。。。。。。 140 五�南音�。。。。。。。。。。。。。。。。。。 146 六�先發部隊�、�第一線�。。。。。。。。。。 146 七��臺灣文藝�。。。。。。。。。。。。。。。。 148 八�臺灣�文學�。。。。。。。。。。。。。。。 150 第五節� 小� 小�小� 。。。。。。。。。。。。。。。。。。。 152

第陸章 繼往開來的40年� 。。。。。。。。。。。 156

第一節� 時��景 時��景時��景 。。。。。。。。。。。。。。。。。 156 第二節� �種者身影 �種者身影�種者身影 。。。。。。。。。。。。。。。。 157 一 黃連發 黃連發黃連發 。。。。。。。。。。。。。。。。。。 158 二 吳�� 吳��吳�� 。。。。。。。。。。。。。。。。。。 159 三 ��� ������ 。。。。。。。。。。。。。。。。。。 161 四 ��� � ��� ���� � �� 。。。。。。。。。。。。。。。。。。。 162 五 ��� ������ 。。。。。。。。。。。。。。。。。。 163 六 �定國 �定國�定國 。。。。。。。。。。。。。。。。。。 164 七� 張�� 張��張�� 。。。。。。。。。。。。。。。。。。 165 第三節� 日治�期的文學�� 日治�期的文學��日治�期的文學�� 。。。。。。。。。。。。 166 一�文藝臺灣�。。。。。。。。。。。。。。。。 166 二�臺灣藝術�。。。。。。。。。。。。。。。。 167 三�民�臺灣�。。。。。。。。。。。。。。。。 170 四�ふちぐさ�、�潮流� 。。。。。。。。。。 171 第四節� �先啟後的「臺灣文化協進會」 �先啟後的「臺灣文化協進會」�先啟後的「臺灣文化協進會」 。。。。。。。 174 第五節� 小� 小�小� 。。。。。。。。。。。。。。。。。。。 176

第柒章 �論 。。。。。。。。。。。。。。。。。 178

一 ��臺灣兒童文學啟�期 ��臺灣兒童文學啟�期��臺灣兒童文學啟�期 。。。。。。。。。。。。 178 二 臺灣兒童文學是臺灣文學的一� 臺灣兒童文學是臺灣文學的一�臺灣兒童文學是臺灣文學的一� 。。。。。。。。。 179 三 重現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歷史真相 重現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歷史真相重現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歷史真相 。。。。。。。 180

參考文獻。。。。。。。。。。。。。。。。。。。 182

壹:中文部份。。。。。。。。。。。。。。。。。。。 182

(22)

一、�著。。。。。。。。。。。。。。。。。。。 182 二、論著。。。。。。。。。。。。。。。。。。。 183 三、期�。。。。。。。。。。。。。。。。。。。 186 四、��。。。。。。。。。。。。。。。。。。。 186 五、博碩士論文。。。。。。。。。。。。。。。。 187 六、網路資料。。。。。。。。。。。。。。。。。 187 貳�日文部分�日文部分日文部分。。。。。。。。。。。。。。。。。。。 187 一、作品。。。。。。。。。。。。。。。。。。。 187 二、��。。。。。。。。。。。。。。。。。。。 188

附錄:

附錄一:臺灣兒童文學年表。。。。。。。。。。。。。。。 189 附錄二:�台灣教���載兒童文學作品目錄。。。。。。。 200 附錄三:�第一教���載兒童文學作品目錄。。。。。。。 207 附錄四:�童�傑作選集�作者就讀學校一覽表 。。。。。 209 附錄五:�台灣童�傑作選�中台灣學童未譯作品一覽表。。 212

(23)

表 次

表 1-2-1 歷年來有關臺灣兒童文學各家分期 。。。。。。。。。。。 7 表 1-3-1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相關文獻 。。。。。。。。。。。。 9 表 2-3-1  各家分期方式 。。。。。。。。。。。。。。。。。。。 32 表 4-4-1   �臺灣民���載的兒童文學相關作品 。。。。。。。。 69 表 5-2-1 窗 道�居臺時期童�作品發表明細 。。。。。。。。。 91 表 5-2-2 黃���載於��的作品 。。。。。。。。。。。。。。 102 表 5-2-3 朱點人兒童文學作品 。。。。。。。。。。。。。。。。 110 表 5-2-4 郭秋生於�南音��錄的臺灣童� 。。。。。。。。。。 111 表 5-2-5 李獻璋兒童文學作品 。。。。。。。。。。。。。。。。 114 表 5-2-6 楊松茂兒童文學作品 。。。。。。。。。。。。。。。。 116 表 5-2-7 林越峰兒童文學作品 。。。。。。。。。。。。。。。。 119 表 5-2-8 莊松林兒童文學作品 。。。。。。。。。。。。。。。。 120 表 5-2-9 廖漢臣兒童文學作品 。。。。。。。。。。。。。。。。 124 表 5-2-10 黃耀麟兒童文學作品 。。。。。。。。。。。。。。。。 128 表 5-4-1 30年�的兒童��及文學�� 。。。。。。。。。。。。 136 表 5-4-2 �童心��載內容 。。。。。。。。。。。。。。。。。 137 表 5-4-3 �色ある風��載內容 。。。。。。。。。。。。。。。 138 表 5-4-4 �ねむの木��載內容 。。。。。。。。。。。。。。。 139 表 5-4-5 �兒童街�第一卷第一號(1939年6月10日)�載內容 。。。 140 表 5-4-6 �兒童街�第一卷第二號(1939年7月23日)�載內容 。。。 141 表 5-4-7 �兒童街�第一卷第三號(1939年8月26日)�載內容 。。。 142 表 5-4-8 �兒童街�第一卷第四號(1939年9月28日)�載內容 。。。 142 表 5-4-9 �兒童街�第二卷第一號(1940年1月)�載內容 。。。。 143 表 5-4-10 �兒童街�第二卷第二號(1940年4月11日)�載內容 。。。 144 表 5-4-11 �兒童街�第二卷第三號(1940年6月)�載內容 。。。。 145 表 5-4-12 �南音��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46 表 5-4-13 �先發部隊�、�第一線��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47 表 5-4-14 �臺灣文藝��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49 表 5-4-15 �臺灣�文學��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50 表 5-5-1 30年�的兒童文集 。。。。。。。。。。。。。。。。。 155 表 6-2-1 黃連發兒童文學作品 。。。。。。。。。。。。。。。。 158 表 6-2-2 ���文學作品 。。。。。。。。。。。。。。。。。。 162

(24)

表 6-2-3 �定國得獎漫畫作品164

表 6-3-1 �文藝臺灣��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66 表 6-3-2 �臺灣藝術��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69 表 6-3-3 �臺灣藝術���社出�的兒童讀� 。。。。。。。。。 169 表 6-3-4 �民�臺灣��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71 表 6-4-1 �臺灣文化��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75

(25)

第壹章 緒論

�四�年來,與中國大陸隔著黑水溝的臺灣,位居航海要衝,頗具軍事地 位,更且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極具經濟價值,屢屢成為外國人垂涎、竊據之 地。

自十七�世紀以降,臺灣歷經荷蘭竊據(1624—1662)、�班牙局部佔領

(1626—1642)、明鄭偏安(1661—1683)、清�治理(1683—1895)、日本 統治(1895—1945)等四個歷史階段,其中將�一世紀都是處於被荷蘭、�班 牙、日本殖民的狀態。

中日甲午戰�(1894–1895)的�果,清廷大敗,1895年4月17日,日本 首相伊藤博文、清廷大學士李鴻章�表中日雙方,於日本下關簽訂��關條 約�,根據條約,同意中國賠款兩億兩,並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同年6月 17日,日本治臺第一任總督兼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率領文��官於臺北巡撫衙門 舊址,舉�「臺灣總督府始政典禮」,就從這一天開始,臺灣進入所謂的「日 治時期」。

從1985年6月17日到1945年8月�,半世紀的日治時期,臺灣人和日本殖民 統治者共構成「共生的歷史」。

第一節� 研究��與動� 研究��與動� 研究��與動�

�幾年來,有關「臺灣文學」的研究儼然成為一股時潮,甚至連帶也影�

到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學研究,以臺灣為主體的文學研究甚囂塵上,各大學也紛 紛開設「臺灣文學」課程。

與此同時,研究臺灣兒童文學似乎��落在臺灣文學之後,不但沒有跟 上,反而日趨低落。有關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史的研究,過去都集中在戰後,即 1945年以後為主,對於戰前,即日治時期的研究更是乏人�津。

所謂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意義,可以南非白人女作家N��蒂瑪

(Nadine Gordimer)在其著作�現�非洲文學�開宗明義地給「何謂非洲 文學」所下的定義,正好可以應用在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上。N��蒂瑪 說:

所謂非洲的作品就是非洲人本身所寫的作品,以及在非洲這塊土地上,曾

(26)

種情況下,絕不受語言和膚色的�約。(�蒂瑪1979:10)

如同N��蒂瑪對「非洲文學」所下的定義,顯而易見的,所謂「日治時 期臺灣兒童文學」應該是指日治時期居住在臺灣的臺灣人以及所謂「灣生」、

「第二世」、「渡來者」等日本居臺者所寫的兒童文學。

一 研究��

柳書琴在〈他者之眼或他山之石:從�年日本的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研究談 起〉一文中,提到「共生的歷史」的概念。她語重心長的表示,倘若臺、日雙 方的研究者,堅持一己歷史解釋的正當性或正確性,我們將再次對立,並且一 起失去歷史。

在統治行為進行時,為遂行統治的政治與經濟目的,殖民主必須 和殖民地菁英,甚至群眾進行某種低程度(儘管很少)的協商,或在 容忍殖民地既有社會�制與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統治政策的規 劃。如果殖民統治沒有這些空隙,臺灣的文化抗日,根本沒有誕生的 可能。換言之,殖民主儘管有絕對的優勢,卻也全然不是主動,全然 沒有條件限制,全然不會由於因應鞏固統治與經濟掠奪等需求,而被 迫「異化」的。

在殖民行為衍生出來的現象中,不只有被殖民者被「同化」而 已,還包括殖民主被殖民的經驗或殖民地的文化所「異化」的層面。

(柳書琴,2001:101)2001:101):101)101))

鍾肇政在〈日據時期臺灣文學的盲點—對「皇民文學」的一個考察〉一文 中,對「文學的尋根衝�」,有過如下的表示:

日據時期的臺灣文學爲甚麼會在這個時候,成為文壇上頗受矚目與關 切的焦點?依筆者粗淺的觀察,大約是受了始自1970年左右的臺灣鄉 土文學運�的餘緒,以及三十年歲月所產生的某些澄清作用所造成的 時�之成熟。或者,我們也似乎可以套一句時髦的用詞,說這是文學 上的一種尋根衝�吧。(鍾肇政,1979:12)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既有所謂的「文學的尋根衝�」,那麼,有關日治時期 臺灣兒童文學的研究,目前也只有臺灣單方面進�所謂的啟�時期的歷史尋 根,目的是希望重�建構��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

(27)

筆者自1984年秋開始從事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迄今,二十餘年來,一方 面始終秉持「任何蛛絲�跡,都是蒐集的線索;任何片言隻字,都是整理的素 材。史料的蒐集和整理,需要鍥而不捨的�神和毅力,一點一滴,聚沙成塔 的」這樣的工作信念。

另一方面,也一直將游彌堅爲���愛兒文庫�所說的一段話,奉為史料 研究工作的圭皋。

因為需要,就當由「無」變「有」,有了東西,才能發覺「缺 點」和「不夠」,知道缺點和不夠,才會想方法去「改進」,不斷的 改進,最後才能得到理想的實現。(游彌堅,1953:01)

雖然渡過漫漫孤寂的歲月,但也累積無數的工作成果,自1990年起先後 出��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種希望的人們—臺灣兒童文學工 作者群像�(2002)、�回首來時路—兒童文學史料工作路迢迢�(2003)、

�臺灣兒童文學史�(2005)、�臺灣兒童文學年表�(2007)等五書。

此外,筆者自2004年起,開始將研究重點轉向日治時期,從事該時期臺灣 兒童文學的發展研究。之所以如此,係由於日本學者中島利郎�的�日

據時期臺灣文學��總目�人名索引�一書而引發筆者研究的��。〈日 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勾微〉發表於國家圖書館�全國�書資訊月��第60期,

筆者就此再度一頭栽進文獻蒐集的漫漫長路之中。緊接著,拙著�臺灣兒童文 學史�、�臺灣兒童文學年表�二書都有日治時期的影子在內。

當去年提論文研究計畫時,幾經考慮,最後還是以自己較為熟悉的「日治 時期」做為論文研究的主題。

筆者曾在�臺灣兒童文學史�一書中的〈前言〉提到:

從現有的文獻資料顯示,其實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與日本 兒童文學、中國兒童文學皆有密切關聯性,而非過去所認為的「空 白」。雖然過去因為缺乏資料的援引和佐證,使得日治時期的臺灣兒 童文學幾乎淪為「空白」。

但根據筆者自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現更名為國立臺灣圖書 館)編印的《日文臺灣資料目錄》、《日文舊籍目錄》,以及中島利 郎主編的《日據時期臺灣文學雜誌—總目.人名索引》、游珮芸的

《植民地臺灣の兒童文化》所顯示的臺灣兒童文化活動情形,都足以 表示臺灣兒童文學在日治時期的確存在,而且相當活躍。

(28)

資料或文獻的一再出現,在在顯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實 踐精神。更由於多位有心人的論文發表,使得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 的研究初露曙光,進而彌補那一段的歷史空白。(邱各容,2005:Ⅹ

Ⅱ)

筆者的用意旨在強調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資料或文獻的一再出現,對彌 補那一段的歷史空白,的確具有相當的鼓舞作用。當然,也不能就此安於現 狀,相反的,需要更多有心人的共同參與,統合相關的文史學者,共同為日治 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建構出更為清晰的兒童文學圖像。

二 研究動�

筆者在撰寫�臺灣兒童文學史�第一章—〈四十年�(含以前)的臺灣兒 童文學〉時,其中第一節�到第四節�,主題就是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當時 由於出�在即,有些資料來不及補充。

該書出�後,筆者陸續在中島利郎主�的�臺灣教�第124–497號(1912

〜1943)總目錄�著者索引�、以及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研究生邵雅 倩的碩士論文�林鍾隆與童詩�附表九——「林鍾隆�臺灣童�傑作選集�譯 作一覽表」中,找到更多可以充實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研究內容的文獻資 料,特別是臺�作家和學童作家的童�作品,是創作童�而非傳統童�。雖然 不能說是一大發現,倒是頗能彌補那一段的歷史空白。

中島利郎主�的�臺灣教�第124–497號(1912〜1943)總目錄�著者索 引�以及宮尾 進主�的�童�傑作選集�,是目前所知�載臺灣作家或學童 創作童�最多的��。就歷史研究的面向而言,的確是進一步了解臺灣兒童文 學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

另一方面,�受中國�文化運�影�的臺灣�文學運�,自�和以降,諸 如黃得時、郭秋生、林越峰、莊松林、楊松茂、黃耀麟、�定山、黃連發、廖 漢臣、江肖梅等�文學作家都有以漢文發表童話、童�、民間故事等作品。

至於�載這些作品的�南音�、�先發部隊�、�臺灣文藝�、�臺灣�

文學�等漢文藝文��,也成為了解日治時期臺灣�文學作家與臺灣兒童文學 關係的另一重要窗口。

這些�文學作家透過漢文或日文作品的發表,對殖民主進�所謂的「文化 抗�」,也是對殖民主的「柔性抗�」。換言之,臺灣�文學作家在日治時期 中、後期,就民間文學的面向而言,其所發表的民間故事、民間童話、童�,

(29)

的確或多或少都隱含有反日、抗日的�神意涵。

就因為上述相關文獻資料的不斷出現,筆者的研究��,即是計畫透過這 些相關文獻的研讀與蒐集,進一步勾勒出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脈絡,

大致還原當時的兒童文學生態,以及了解臺日兒童文學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

他們到底留下多少彌足珍貴的文獻可供後人研究之用?

(30)

第二節� 研究��與目的 研究��與目的 研究��與目的

一 研究��

史料是建檔勾微的磚石,沒有豐富的史料難有美好的史篇。歷史學方法論 中所謂的「史料」(historial data),係指歷史解釋或歷史研究所據以完成的最 基本材料。

「史料為史之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史料為何?過 去人類思想�事所留的痕跡,有證據傳留至今日者也。」(梁啟超,1998:

40)。

日治時期究竟有多少兒童文學史料流傳至今,有多少可以作為歷史解釋或 歷史研究�以完成的最基本材料,這是一塊極待開發的處女地。

筆者在書寫論文過程中,有鑒於相當豐富的文獻資料從舊�篇章中不斷湧 現,這些文獻資料足夠讓筆者勾勒出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圖像。也足以證明 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不是一片空白,根據這些公共文化財對臺灣兒童文學 的分歧加以釐清,是本文的第一個�題。

歷史發展就像是永恆的時間長流,無法任意加以切割。如何確定日治時期 臺灣兒童文學在整個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史上扮演的歷史角色,是本文的第二個

�題。

日治時期,殖民主為壓抑被殖民者的民族意識,以及抗暴�神的奮揚,尤 其是出�事業,攸關被殖民者的思想,更是其所關注者。是以,在20年�以前

(含20年�),有關臺灣兒童文學的文章與作品,幾乎泰半是日文。

既然如此,若欲�入了解該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勢必突破語文的籓 籬,才能廣泛了解當時的事況經緯。筆者過去曾經修習日文,略諳日文,但非

�通,以致未能一一解讀該時期的兒童文學出�品,此為筆者在論文書寫過程 中,唯一感到不足之處。

另一方面,臺灣�文學運�與臺灣�文學作家在日治時期兒童文學發展 上,曾經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自30年�開始,留下不少的兒童文學作品。他 們左手�文學,右手兒童文學,如何清楚臺灣兒童文學與臺灣文學關係的緣 起,是本文的第三個�題。

二 研究目的

臺灣兒童文學原本就屬於臺灣文學的��,而臺灣文學的內容,則隨著歷

(31)

史階段變化而不斷的成長擴充,林文寶以後殖民論述視之,他認為臺灣兒童文 學可分為三大歷史階段,其一是日據的殖民時期,其二是戰後的再殖民時期,

其三是解嚴迄今的後殖民時期。(林文寶,2001:27)他認為日據時期的臺灣 兒童文學,仍屬有待開發的處女地帶。

表1-2-1 歷年來有關臺灣兒童文學各家分期

篇名 作者 出處 出�時間 頁碼

從種子長成樹—兒童節�談我國

兒童文學的發展 林 良 �書與人�412期 1980.04 04-06 四十年來臺灣兒童文學發展概

況 邱各容 �文學界�28期 1989.02 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簡史 �木城 �大陸兒童文學研

究會會��第三期 1989.08 01-05 1945〜1999年兒童文學發展歷

史分期 洪文瓊 �臺灣兒童文學手

冊� 1999.08 49-66

有關臺灣兒童文學的分期,過去論者皆始於1945年,包括林良、筆者、�

木城、洪文瓊等是,惟名稱各異。

林良在〈從種子長成樹—兒童節�談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一文中,區分為

「轉口輸入懷舊時期」(1945)、「再�種改寫時期」(1961)、「再吸收的 翻譯時期」(1971)、「再生長的創作時期」(1972)等四期。

筆者在〈四十年來臺灣地區兒童文學發展概況〉一文中,則區分為「萌芽 時期」(1945)、「發展時期」(1950)、茁壯時期(1964)、「蓬勃時期」

(1975)等四期。

�木城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簡史〉一文中,區分為「以臺灣光復為出發 點」(1945.12.25)、「以教�廳兒童讀���讀�為躍昇點」(1964.06)、

「以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為轉捩點」(1974.04.04)、「以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 會的成立為最�點」(1984.12)等四期。

洪文瓊在�臺灣兒童文學手冊�一書中,則區分為「停滯期」(1945)、

「萌芽期」(1964)、「成長期」(1971)、「�鳴期」(1980)、「崢嶸 期」(1988)等五期。

基本上,這四位分期的時間點大同小異。林良的分期皆以「再」自當頭,

顯現這是�續戰前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而來。�木城是以「指標事件」作為分 期依據外,筆者和洪文瓊則以「生�的生命週期」作為分期的標第。

(32)

化�,以及林文茜的專案研究�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前者用 日文書寫,後者用中文書寫,她們的資料都顯現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無 論是兒童文學作品的出�,或是兒童文學��的創�發�,以及口演童話或童

�運�等兒童文化��的�展,都是有跡可循的。

國立臺灣圖書館六樓臺灣資料中心,是保存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資料 最多的圖書館。可惜在1945年5月一場回祿之災,很多日治時期珍貴的臺灣資 料,其中包含兒童文學資料在內,燬於一旦,造成日治時期臺灣資料的重大損 失。

因此之故,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整理、分析過 程,將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予以還原,將相關的作家、作品、以 及各種兒童文化��予以紀錄,進一步確定他們在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 的歷史定位。

無論是在臺的日本作家,或是在地的臺灣作家,雖然一方是殖民主,一方 是被殖民者;一方掌握優勢,一方迫於被�;再加上殖民主與被殖民者擁有不 同的歷史,但是無論順從或反逆,兩者的歷史是共生的。日本如果沒有佔領殖 民地,她的現�歷史與文化將有不同面貌;臺灣如果沒有被殖民,本土的歷史 也將有不同的發展。我們從共生的歷史走來,當從審思不均衡的歷史中一起學 習。(柳書琴,2001:107)

綜上所述,本論文研究目的有以下幾點:

(一)重建臺灣兒童文學史的分期。

(二)重現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

(三)確認臺灣兒童文學是臺灣文學的一�。

(33)

第三節� 文獻�� 文獻�� 文獻��

就現有文獻顯示,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資料,依發表先後順序 為:柳文哲的〈光復前臺灣兒童文學初�〉、李雀美的〈光復前的臺灣兒童期

�〉、黃鎮源的〈臺灣における児童文藝史〉(一、二)、游珮芸的�植民地 臺灣の兒童文化�(中文譯本更名為�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林文茜 的�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游珮芸的〈日據時�的兒童文化

—從�兒童街�看臺北兒童藝術協會〉、筆者的〈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勾 微〉、謝鴻文的〈臺灣兒童文學史發展起點的異議〉、筆者的�臺灣兒童文學 史�、〈從意識型態談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等。

表1-3-1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相關文獻

篇 名 作 者 出處 出�年月 頁次 光復前臺灣兒童文學初� 柳文哲 � 海 洋 兒 童 文 學 季

��第10期 1986.04 09-11 光復前的臺灣兒童期� 李雀美 �認識兒童期�� 1989.12 33-39 臺灣における兒童文藝史 黃鎮源 � 文 學 と 教 � � �

� 1994. 不詳

植民地臺灣の兒童文化(中譯 本為�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 化�)

游珮芸 眀 石 書 店 ( 玉 山

社) 1999.02 全書 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

研究 林文茜 國藝會專案研究

(未公開發�) 2002.08 日據時�的兒童文化—從�兒

童街�看臺北兒童藝術協會 游珮芸 � 兒 童 文 學 學 � �

第8期 2002.11 77-90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勾微 邱各容 � 全 國 兒 童 資 訊 月

��第60期 2004.01 22-32 臺灣兒童文學發展起點的異議 謝鴻文 � 國 語 日 � � 兒 童

文學� 2004.07 四十年�(含以前)的臺灣兒

童文學 邱各容 � 臺 灣 兒 童 文 學

史�第一章 2005.06 01-24 從意識型態談日治時期臺灣兒

童文學發展研究 邱各容 � 全 國 兒 童 資 訊 月

��第100期 2007.04 25-31

(34)

柳文哲本名趙天儀,就文獻資料所示,他是臺灣最早發表有關日治時期臺 灣兒童文學文章的學者。他在�海洋兒童文學研究�季�第10期所發表的〈光 復前臺灣兒童文學初�〉,揭開了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序幕。

該文後收錄於他所著的�兒童文學與美感教��,更名為〈戰前臺灣兒童 文學初�〉。在此之前,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相關資料,幾乎是一片

「空白」。

國立臺灣圖書館�印的�日文臺灣資料目錄�,則遲至2000年9月才出�

�世。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研究雖然從1980年�中期才開始,起步固 然很晚,而且只是一小步,但就學術研究而言,至少已經踏出第一步。

柳文哲這篇專論篇幅不長,但卻為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開啟一扇 窗,儘管限於相關資料的不足,但要言不繁,他不但點出了「日治時期臺灣文 學的各種��,也有不少零星的資料」。(柳文哲,1986:11)也敲下了研究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第一聲鐘�。他同時也是第一位從事日治時期臺灣兒 童文學�卷調查的學者。

該文分兒童詩、童話、兒童散文等三部分予以��戰前的臺灣兒童文學,

而且表明只是以有單�本為主的資料為��標的。其中在兒童詩部分,他提到

「這些兒童寫的作品,大部分曾經發表在臺灣日日�聞的兒童�聞(也就是臺 灣�生�前身)」。(柳文哲,1986:10)這其中的「臺灣日日�聞」,應該 是�臺灣日日���才對。「兒童�聞」指的是「臺日兒童�聞」週�。

在童話部分,他�取廣義的稱謂,將河洛系、客家系以及山地同胞中所流 傳的神話、童話、傳說或民間故事等統稱為童話;同時也將神話、傳說、民間 故事的改寫,視為準童話。(柳文哲,1986:10)此外,在兒童散文部分,他 提到「另一位是�蕙貞,��縣燕巢鄉人,在光復不久,就發表了日文作品集

�漂える小羊�(�漂泊的小羊�)。」後來他認為應該譯成�漂浪的小羊�

更為貼切。(柳文哲,1986:11)

柳文哲所謂的光復前臺灣兒童文學,係指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發展的一部分 而以。他以「臺灣光復前兒童文學史料調查�卷」為主題,並配以臺灣省立臺 北圖書館��,臺灣省文獻會印�的�臺灣文獻資料目錄��果,指出在日治

�期,在臺灣能夠閱讀到的兒童��或少年��,計有小學館的�小學一年 生�到�小學六年生�,講談社的�幼年俱樂部�、�少年俱樂部�、�少女 俱樂部�,以及�譚海�等;而在臺灣創�發�的則有�兒童街�。

無論如何,柳文哲在〈戰前臺灣兒童文學初�〉一文中,至少勾勒出留給 後學者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努力方向。那就是:

(35)

至於發表在報章雜誌,尤其是在日據時期臺灣文學的各種雜誌,

也有不少零星的資料,如果能加以有系統的整理的話,也有值得我們 進一步來修正與補充的。(柳文哲,1986:11)

出身於國立東京大學教�研究所的李雀美,在趙天儀發表〈光復前臺灣 兒童文學初�〉的三年後,於1989年12月在�認識兒童期��一書中,也發表 一篇�六�字的〈光復前的臺灣兒童期�〉。

她和趙天儀一樣,也是從�日文臺灣資料目錄�著手。只是前者著重在單

�本的著作,後者專注於兒童期�。

李雀美在文中,除了�日文臺灣資料目錄�之外,配以趙天儀的調查研 究,再加上她個人多年�入圖書館地毯式的搜尋,發現除了趙天儀提到的�學 友�、�兒童街�、�童心�、�幼年俱樂部�、�少年俱樂部�、�少女 俱樂部�、�小學一年生�到�小學六年生�、�譚海�外,她還發現�童 心�、�臺灣少年�,以及勉強可稱為期�的�兒童文集�、�臺灣少年讀 本�、�臺灣兒童文集�等。

李雀美在文中詳述十餘種光復前在臺灣發�的兒童期�,全部都以日文發 表,其中�童心�、�兒童街�就她認為,不算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

是屬於愛好研究的同人�。

其餘則是專為兒童發�的��。而�幼年俱樂部�、�少年俱樂部�、

�少女俱樂部�、�小學一年生�到�小學六年生�、�譚海�等,更是�從 日本引進臺灣。

李雀美在文中簡介其所搜尋的兒童期�,首先提到的是�學友�。「只記 載在圖書館的目錄中,書不見了,且相關資料全無。」但是在林文茜的�日據 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研究論文中,卻以長達十二頁的篇幅介紹該�

�。這足以證明文獻資料的陸續被發覺,更有助於了解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 的諸多面向。

李雀美的〈光復前的臺灣兒童期�〉可說是繼趙天儀之後,為日治時期的 臺灣兒童文學研究勾勒出較為清晰的輪廓,是無庸置疑的。她甚至��的感覺 到「如何為臺灣的兒童文學定位,也是今後的一大課題。」

有關光復前的臺灣兒童文學資料,隨著年代的增長逐漸煙消,我 們如果不快設法整理研究,或許有天終將成為「有名無實」的歷史名 詞。同時,在我國兒童文學史的記載上,往往只注重與大陸本土主流 的一脈相傳,而忽略了臺灣被殖民時期的這段支流,不僅是個人研究

(36)

者多是如此,就是外國的研究者也是如此。(李雀美,1989:38)

李雀美的憂心與顧慮確有其事。由於國人普遍缺乏史觀意識,史料的散佚 失傳是必然的,而這也更暴露出史料蒐集、保存、整理、研究所面臨的迫切性 與需要性。她更進一步指出:

更令人而遺憾的是最近日本出版的《兒童文學事典》一書中,在

「國內」欄內,完全沒有殖民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記事;甚至於「中 國兒童文學」欄內,連光復後四十年來的臺灣兒童文學也沒有。這段 三百多年的兒童文學開拓史竟被留白,好像有家歸不得的棄兒般。所 以如何為臺灣的兒童文學定位,也是今後的一大課�。(李雀美,

1989:38)

李雀美較柳文哲更進一層提出所謂的「為臺灣兒童文學定位」的�題。臺 灣兒童文學絕不是「有家歸不得的棄兒」,臺灣兒童文學有它自己的歷史進 程。的確,臺灣兒童文學有好長一段時間被列為日本兒童文學、中國兒童文 學,乃至世界兒童文學的邊緣文學。

至於黃鎮源的論文——〈臺灣における児童文藝史〉(一、二)〉以日文 發表在日本學�——�文學と教��,分兩次發表。根據林文茜在其�日據時 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的論文中表示,黃振源的第一篇副標題是「概觀 臺灣教�會發�的�臺灣少年讀本�」,第二篇副題是「日本統治時期臺灣兒 童文藝研究的展開」。而在這兩篇論文中,黃振源首先介紹臺灣教�會所發�

的五集�臺灣少年讀本�,其次是透過當時所發�的�兒童街�、�童心�等 兒童藝文��,進一步��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藝的研究狀況。(參照林文茜 資料)

該論文雖然引用大量日治時期的資料,也從教�的觀點審視當時的資料,

但是並沒有�入分析其內容,也沒有為這些��進�歷史定位。針對這一點,

林文茜並沒有提到或列出黃振源所引用的到底是哪些資料?

至於游珮芸的�植民地臺灣の兒童文化�原是她在日本國立御茶水女子大 學的博士論文改�,以日文發表,由日本的明石書店出�。該書於今年元月出

�中譯本,中文譯名為�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

從書名即可顧名思義它是以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化��為研究標的。這是 根源於當時臺灣的兒童文化��與日本本土的兒童文化��息息相關。也因 此,游珮芸在此書中,不僅對當時臺灣的兒童文化��進�調查,同時也兼顧

(37)

到臺灣、日本兩地兒童文化工作者的交流��。

游珮芸的�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一書,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部分。其 一是日本本土(內地)兒童文化工作者的來臺訪�,其二是居臺的日本人的兒 童文化��,其三是向日本本土的發聲——臺灣文學少女——黃��的誕生。

游珮芸在書中,經由當時臺灣兒童文化界的�表性人�如����、日�

��、石�道�(窗�道�)、����、���、����等,以及相關的

��如�兒童街�、�童心�等的研究,�繪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化��的經 緯。無論如何,游珮芸在這方面的研究值得稱許。正因為她的研究標的設定在 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化��,是以有關兒童文學作品(特別是單�本)的部 分則並未進�全面性的��。

事實上,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由居臺日人所創辦的兒童期�,以及 居臺日人所組織的兒童文化團體,如「臺北兒童藝術聯盟」、「臺北兒童藝術 協會」所舉辦的各項兒童文化��,在游珮芸的著作中,皆有極為詳盡的敘 述。

書中詳細整理紀錄當時在臺灣的兒童文化��情形,並分析當時臺灣和日 本兒童文化界的互�關係,提供研究此時期臺灣兒童文化發展的學人一個很好 的資料。她從學術層面��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化��,以及內臺兒童文學的 交流,就學術研究而言,的確是不可多得的貢獻。

游珮芸在該書書�附有兒童文化年表,為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學發展勾 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為研究者揭開了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模糊的面紗。

筆者認為,就整體臺灣兒童文學而言,有兩點該書並未涉及:

其一:在�臺灣教����有將�十位的公學校教師如莊傳沛等的創作童

�,以及服務於第二師�學校的張耀堂的童話論述。

其二:有關臺灣�文學運�中�文學作家們在兒童文學方面的努力與貢獻 等則完全付之闕如。也就是說,該書因為論題設限的關係,偏重兒童文化��

的檢視而疏於對臺�作家作品的關注(除黃��以外)。

林文茜在�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的研究�告中指出:

目前所見,有關於日據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研究,筆者在

〈臺灣兒童文學研究發展史的現況與課�〉一文中曾提到,僅有趙天 儀(筆名柳文哲)的〈光復前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初�〉,黃振源的

〈臺灣にすける兒童文藝史〉(一、二),以及游珮芸的《植民地臺 灣の兒童文化》三份;而以日本統治時期至今的一百年來臺灣兒童文 學發展為研究主體的,僅有林政華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史〉一篇。

(38)

(林文茜,2001:186)

從林文茜的評語中,對游珮芸在�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一書中的書 寫,該書提供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化發展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該書也是 第一部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化的學術論著。唯一遺憾的是該書只提到內臺 日本人的兒童文化交流,但這卻也是該書的特色。

至於林文茜的�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係於2001年向財團法 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申請調查與研究補助的研究案。兒童文學史料研究,旨 在以文學史料為基礎,藉以完成兒童文學史的建構。而林文茜的研究係以國立 臺灣圖書館�印的�日文臺灣資料目錄�為本,針對日本統治臺灣期間的兒童 文學發展進�調查,進一步分析其發展特色與分期,以及影�當時臺灣兒童文 學發展的因素。

林文茜從以下四個面向,試圖勾勒出日據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概況。

其一為「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作品初�——單�本篇」。

其二為「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作品初�——��篇」。

其三為「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初�」。

其四為「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歷程及其影�因素」。

總的來說,林文茜研究的四個面向,已經大致勾勒一個初步的輪廓。只可 惜她所引用的都是日本作家及作品,很少提到臺灣作家及作品。而這些臺灣作 家及作品,將是本論文論述的重點之一。

有關日治時期的分期,林文茜從兩方面進�。其一是「臺灣兒童文學的五 個十年」,其二是「臺灣兒童文學作品分期」。

前者她以每十年為一期,分成資料缺乏的日治初期、官方開始重視兒童文 學、以民間的力量所經營的兒童��開始出現、兒童文學蓬勃發展、另一波�

�力等五階段��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基本上,對想了解當時 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已經提供相當規模的基本架構。

後者林文茜則分成三期,依序是一以臺灣民間故事�傳說為主要作品

(1912-26)、二以童�為主要作品(1918-36)、三以兒童作品集為主要作品

(1929-43)。這樣的分期也是配合整個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敘述的。可惜她 的重點完全擺在日本人身上,幾乎很少提到臺灣作家在當時的處境以及所扮演 的角色,這將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所在。

張誦聖在〈臺灣女作家與當�主導文化〉一文中,針對布爾迪厄的場 域說提到:「場域觀念的提出必然凸顯的是將文學研究從「實質性思考」

(substantial thinking)轉向「關係性思考」(relational thinking)(張誦聖,

(39)

2001:117)。因此,謝鴻文對林文茜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史的研究現況與 課題〉只堅守文本研讀,捨外延研究,大聲疾呼應該純粹以兒童文學作品為 研究對象,「包含了兒童文學��的紀錄,造成研究上的盲點」(謝鴻文,

2005:14)的說法就無法茍同。

其實,林文茜後來在另一份「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的研究

�告,也是以三分之二的篇幅,著重在文本的剖析,只有將�三分之一談論到 所謂的外延研究。嚴格而言,是重內緣式的文本鑽研,而輕整個文化領域的生 成關係。

謝鴻文以為,如果純就作品研究,勢必無法反應�後文學思想變�的來龍 去脈,看不到文學作品裡對社會現實的解釋,斷然切割文學在社會學裡的改變 或被改變的因子,豈不是另有盲點?(謝鴻文,2005:14)

法國擅長以社會學觀點闡述文學見解的艾斯卡皮(Rebert Escarpit)指出:

所謂的文學史仍往往侷限在人物和作品的��(也就是作家生平 研究和作品解析),而僅把群體��當做是一種飾�道具,將它視為 政治性歷史文獻的研究範疇。

……

這些困難無以全面克服,連想完整底勾勒出全貌也無能為力。根 本之道是:文學的�索者,不論傳記作者、詮釋者、文學史家或文學 批評家,都要對過去及眼前的文學活動有全面性的視野,而不能以偏 概全。(1990:04)

依艾斯卡皮的說法,文學與社會的關係匪淺。文學產生之前,社會既已存 在,文學當然避免不了會受到社會的�約或影�。據此,謝鴻文指出林文茜忽 略了作品誕生�後可能產生的社會因素。(謝鴻文,2005:14)

游珮芸〈日據時�的兒童文化—從�兒童街�看臺北兒童藝術協會〉一 文,持續�日治時期臺灣的兒童文化�一書的研究�神,該文將只出�七�次的

�兒童街�內容加以��,整理出臺北兒童藝術協會的組織和��情形,並且 分析出��中所蘊含的「臺灣意識」。(游珮芸,2002:80)

林文茜的�日據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李雀美的〈光復前的臺 灣兒童期�〉、柳文哲的〈戰前臺灣兒童文學初�〉,乃至筆者的〈四十年�

(含以前)的臺灣兒童文學〉都是以�日文臺灣資料目錄�為立論根據,這足 以反映應該目錄對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重要性;同時進一步反映研究 者對該目錄的依�性。

(40)

當然,這種一面倒的依�現象適足以顯示文學史料受重視的程度,以致成 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工具 書正是促進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公器」。�日文臺灣資料目錄�儼然也成為 目前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敲門磚。

筆者在國家圖書館�國�書資訊月��第60期發表的〈日治時期臺灣兒童 文學勾微〉一文,為筆者從事臺灣兒童文學史料研究工作另一階段的初始。中 島利郎的�日據時期臺灣文藝��總目�人名索引�是引領筆者涉入「日治時 期」的緣起。

至於林越峰以漢文書寫的兩篇童話作品〈雷〉和〈米〉,更是促使筆者想 一�「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究竟的初衷。臺灣�文學作家到底在「日治時 期臺灣兒童文學」扮演怎樣的角色,是筆者很感興趣又很想知道的。是以,

2004年的〈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勾微〉一文,不啻是筆者書寫本論文的初發 點。

筆者於2005年出�的�臺灣兒童文學史�,其中第一章——「四十年�

(含以前)的臺灣兒童文學」,主要論述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在論文書 寫過程中,由於更多相關資料的陸續出現與發表,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 的輪廓,越來越鮮明,這也將是本論文論述的重點之一。

至於謝鴻文的〈臺灣兒童文學發展起點的異議〉一文,主要係針對臺灣兒 童文學史的發展起點而言。

因此臺灣兒童文學若還停留在以1945年為發展開端,再不談日 據,甚至清代那些非現代中文寫作的作品或口述資料,那我們的兒童 文學史應該比照中國大陸也叫《臺灣現代兒童文學史》才對,少了

「現代」一詞,��便叢生不可不慎,我的異議便在此。(謝鴻文,

2004: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

筆者的〈從意識型態談日治時期台灣兒童文學的書寫〉一文所要��的 是: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從最初的「懷柔政策」到後期的「�壓政策」,臺日兒 童文學工作者如何在「共生的歷史」中建構臺灣兒童文學?臺灣�文學作家及

�文學運�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過程中的角色扮演為何?日本居臺兒童文學工 作者又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無論是日本居臺兒童文學工作者或是臺灣兒童文 學工作者,他們所抱持的意識型態究竟爲臺灣兒童文學的啟�期奠定什麼樣的 基礎等。

以上諸位的論題實在各有所長。柳文哲著重在初�光復前的臺灣兒童文

(41)

學,而以「臺灣光復前兒童文學史料調查�卷」為主體,並參考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印的�臺灣文獻資料目錄�,得知有關光復前臺灣兒童文學書目約三十 餘種,並擇要簡述。

李雀美側重兒童期�介紹,黃振源旨在兒童文藝史的論述,游珮芸主要以 當時的兒童文化��為論述標的,林文茜則以�日文臺灣資料目錄�為主軸,

��當時的兒童文學發展。

就篇幅而言,柳文哲和李雀美兩位的篇幅有限,無法讓人了解當時臺灣兒 童文學整個的實質內涵。游珮芸完全以「書」的形式呈現,而書�並附有「臺 灣兒童文化年表」,提供讀者更為清晰的概念。她也是第一個以「兒童文化」

為主題論述的學者。黃振源的論文由於是在日本的學�發表,無法進一步了解 更多的相關資訊。至於林文茜的部分,誠如她所云:

本研究除了將當時使用日文書寫而成的文獻資料,進行全面性的 彙整、分析外,其調查結果與結論,具有參考價值,對於臺灣兒童文 學發展歷程與研究,將有所助益。(林文茜,2002:04)

平心而論,林文茜這份研究�告,是迄今國內對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 展研究以中文發表較具份量的研究。至於筆者的部分,雖然增補若干在其他論 著或論述未曾出現的文獻資料,惟仍感不足。謝鴻文則單就臺灣兒童文學的發 展起點提出個人見解,仍有參考之處。

最讓筆者�思不解的是在上述幾位所發表的論著或文章,始終未見提及國 立臺灣圖書館於1984年�印的�日文舊�資料�一書。該「資料」係該館於光 復之初,向臺灣大學日�教授所收購的日文舊��四萬冊,都屬文史及東南亞 資料,為�世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公器」,彌足珍貴。該書由當時典藏閱覽組 主任宋建成主其事。

在這本�日文舊�資料�的總類、語文類、社會科學類總計有六、七�十種 兒童文學作品。這些兒童文學作品涵蓋童話、童�、詩�、小說、兒童劇以及 兒童文學理論等。作者涵蓋鈴木三重�、��絃二郎、佐藤春�、北原白秋、

坪�讓治、宮澤賢治、松村��等日本��兒童文學名家。

雖然是在日治時期,但是透過日本兒童文學,擴展臺灣兒童文學視域;透 過日文閱讀世界兒童文學作品。諸如:�世界童�集�、�グリム童話集�、

�世界童話集�、��洋少男少女童話集�、�印度童話集�、�アラビヤ夜 話�、�アンテルヤン童話集�等世界兒童文學作品。此外,日本兒童文學理 論大家松村��的�童話教�理論�、�兒童教�與兒童文藝�,以及蘆谷重

(42)

常的�童話十講�也在其中。

(4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 研究方法與步� 研究方法與步�

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研究方法係針對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相關史料依歷史研究所必 須的「歸納法」、「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並就相關文本依

「文本分析法」進�互文性的��或針對作家作品進�研究評論。

如第壹章第三節�的「文獻��」係�用「綜合法」。第叁章第三節�「臺灣

��與名故事」�用「比較法」。至於第叁章以後的作家作品則�「分析法」

等。

如「宮尾進�童�傑作選集�作者就讀學校一覽表」,藉以證明�臺灣日 日���「臺日兒童�聞」週�所�載的小�公學校學童作品的確來自全島各 地。又如「�童�傑作選集�臺灣學童作品未譯一覽表」,係針對邵雅倩的碩 士論文,將林鍾隆未譯成中文的臺灣學童作品一一列出。

此外,本來計畫就七�十歳以上資�臺�兒童文學前輩進�「口述歷史」的 訪談,以延續趙天儀在1997年進�的「臺灣文學史料調查研究計畫」。後因從 既有的文獻中發現不少「訪談」所要的資料而作罷。筆者希望透過有效的研究 方法,俾使本論文內容能更趨完備。

二 研究步�

(一)資料的蒐集、研讀、整合

本論文從漫漫的時間長流中,將1895—1945這段加以切割,以「日治時 期」為名做為研究標的,在這段期間內,攸關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人�、事 件、��作品等都是資料蒐集的�圍。

從文獻資料不斷在舊�篇章中逐一發掘,�切體認前人為後世遺留彌足珍 貴的兒童文學公共文化財。這些公共文化財,大都集中在國立臺灣圖書館六樓 臺灣資料中心,該公共文化財包括第一手及第二手資料。

前者如日文的教���、童�同人�、選集、兒童文集、詩集、劇本集、

創校週年紀念冊、兒童綜合��、個人作品集、文藝��等;後者如臺灣文學 社團創�的文藝��復刻本、��與�紙總索引、日文�紙縮印本、個人作品 復刻�,以及做成微捲的作品等。

(44)

在研讀過程中,逐一紀錄各年�攸關兒童文學發展的人事時地�等重要線索,

製成「資料庫」(歸納法)。令人感興趣的是在整個歸納相關文獻的過程,赫 然發現這些兒童文學工作者相互之間具有某種程度的關係。

像����和巖谷小波是姻親關係,張耀堂和渡邊節�治是同事關係,野口 雨情是日���的貴人,����和黃��是師生與�妻的雙重關係。另一方 面,像張我軍之於�臺灣民��、宮尾進之於�臺灣日日���「臺日兒童�

聞」週�,張�切之於�臺灣文藝�,江肖梅之於�臺灣藝術�等,這些不尋 常的關係連帶影�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

透過史料,了解過去的歷史,是筆者從事這項研究計畫的初衷。更何況臺 灣兒童文學發展已逾一個世紀,其中一半是日治時期,我們有必要而且應該讓 讀者清楚了解到在那個「時期」,究竟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

筆者希望藉此研究計畫,有效整合分析所蒐集的資料,爲建立臺灣兒童文 學的分期提供更詳實而具體的史料。

(二)建構與分期

半世紀的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既是歷史的研究,也是文學的研究。本 文擬從「歷史研究」與「臺灣意識」為論述基調,藉以勾勒日治時期臺灣兒童 文學的本來面目。

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分期本論文�用以「年�」為標地。將日治 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分為日治初期、20年�、30年�、40年�等四個時期。再 依個個時期不同的發展內容分別賦於標記,諸如獨角唱戲的日治初期、花開並 蒂的20年�、黃金時期的30年�,以及繼往開來的40年�等。

(三)分章論述

建構與分期既定,從本論文第參章起至第陸章�共四章,就是論文的主 體——分章論述。第叁章「獨角唱戲的日治初期」、第肆章「花開並蒂的20年

�」、第伍章「黃金時期的30年�」,第陸章「繼往開來的40年�」等。

每一章節�重要的人�(作家、��者、出�家等)、事件(時��景、文 化��、����等)、作品(單篇論述、童話、童�、兒�、民間故事、劇 本;以及各種成書的作品集等)都在論述�圍之內。尤其是較具�表性的作家 或作品如張耀堂〈關於�興兒童文學——童話的價值�究〉、宮尾�進的�童

�傑作選集�、窗�道�的童�作品、黃��其人其事等,都有�入的論述,

(45)

藉以彰顯各時期兒童文學發展的特色。

(四)結論

從日本領臺之初以迄終戰,綜合各時期的兒童文學發展,可以很清楚的了 解到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脈絡。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能夠在兒童文學發 展歷程中留名的到底是哪些「人」和哪些「事」。更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影�

到這些「人」和「事」的關鍵因素。

此外,更值得重視的是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在整個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 歷史角色扮演,以及臺灣文學與臺灣兒童文學的綿密關係等都將在本論文第柒 章「�論」中加以審慎的�述。

數據

表     次 表  1-2-1  歷年來有關臺灣兒童文學各家分期 。。。。。。。。。。。 7 表  1-3-1  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相關文獻 。。。。。。。。。。。。 9 表  2-3-1   各家分期方式 。。。。。。。。。。。。。。。。。。。 32 表  4-4-1    �臺灣民���載的兒童文學相關作品 。。。。。。。。 69 表  5-2-1  窗 道�居臺時期童�作品發表明細  。。。。。。。。。 91 表  5-2-2  黃���載於��的作品 。。。。。。。。。。。。。。 102 表
表  6-2-3  �定國得獎漫畫作品164 表  6-3-1  �文藝臺灣��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66 表  6-3-2  �臺灣藝術��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69 表  6-3-3   �臺灣藝術���社出�的兒童讀� 。。。。。。。。。 169 表  6-3-4   �民�臺灣��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71 表  6-4-1  �臺灣文化��載兒童文學作品內容 。。。。。。。。。 17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ilk and cream, in powder, granule or other solid form, of a fat content, by weight, exceeding 1.5%, not containing added sugar or other sweetening matter.

A Pioneer of the New Buddhist Move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 Lin Te-lin: the “Martin Luther of Taiwanese Buddhism”.

This discovery is not only to provide a precious resource for the research of Wenxuan that has a long and excellent trad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but also to stress

In our Fudoki myth, the third, sociological, “code” predominates (= the jealous wife/greedy mistress), while the first, alimentary, code is alluded to (= fish, entrails), an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