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個別訪談的研究設計與實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個別訪談的研究設計與實施 "

Copied!
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85

第四章 個別訪談的研究設計實施與結果分析

本 研 究 旨 在 以 社 會 文 化 取 向 觀 點探 討 我 國 社 會 藝 術 教 育 形 成 的 背景與形成之內涵,因之,除了以文獻分析法於第二章與第三章一至 四 節 探 討 我 國 社 會 藝 術 教 育 政 策 背 景 及 於 第 三 章 第 五 節 建 構 我 國 社 會 藝 術 教 育 政 策 內 涵 芻 議 後 , 進 一 步 地 進 行 個 別 訪 談 予 以 確 認 或 修 正。

第一節 個別訪談的研究設計與實施

壹、個別訪談的研究主題界定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以社會文化取向為觀點,釐清的社會藝術教 育政策背景與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內涵;又本研究的待答問題 分兩大方面,其一,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以社會文化取向為觀點所 形 成 的 背 景 為 何 ? 包 括 社 會 文 化 取 向 的 藝 術 教 育 理 論 內 涵 為 何 ? 我 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與問題為何?美、英、法、日四國與香港地區之 社會藝術教育政策趨勢為何?其二為以上述背景為依據,所形成社會 文化取向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內涵為何?包括政策理念、願景、

目標、途徑與策略各為何?

因之,本論文在個人訪談研究方面,所要訪談的主題,係針對前 述第二、三章文獻分析法所整理歸納出政策背景與政策內涵為主題,

繼續深入研究探討,因之訪談的主題主要有兩大面向:其一,社會文 化 取 向 的 社 會 藝 術 教 育 政 策 背 景 , 包 括 社 會 文 化 取 向 的 藝 術 教 育 理 論、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問題與美、英、法、日四國與香港地區社 會藝術教育政策取向內涵;其二,社會文化取向的社會藝術教育政策 內涵看法,包括政策理念、願景、目標、途徑與策略。又所訪談的觀 點,是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來探討。

貳、使用個別訪談研究法的理由

個別訪談法簡稱訪談法,係以訪問為主,經由談話的途徑以了解 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行為或某些態度。(楊國樞等,1978:550;鄭 美華,2001:13)訪談法為經常運用的一種調查法,其優點至少有以 下七點,包括:容易取得完整資料;較易深入`核心;可以揭示明確 目標;可評鑑答案的真實性;可適用於特殊對象;可以控制環境;可

(2)

186

以掌握問題次序等優點。

本研究旨在探討政策背景與以之為基礎所建構政策內涵,經文獻 分析後,透過訪談法,徵詢特定對象之專家,深入了解其意見,用以 實證與修正文獻分析結果。

參、個別訪談的研究對象

本個別訪談的研究對象,包括學者、政府機關主管與教師三類。

學者為專長藝術教育、社會教育、公共政策、文化學的研究者;政府 機關主管則為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制定與執行的相關單位主管;至於教 師,則以擔任社會藝術教學工作的資深教師。由於本研究主要在於政 策內容的探討,學者與政府機關主管較多,茲以立意抽樣方式取樣,

訪談學者 11 人,行政人員 18 人,教師 3 人,共計 32 人。

有關訪談的對象、代號、主要經歷、專長、訪談時間等資料,表述 如下表 4-1 所示:

(3)

187 表 4-1:個別訪談的研究對象表

肆、個別訪談的研究問題

本研究訪談題目之設計,主要依據研究主題,分為兩大部分,第

代碼 主要經歷 專長 訪談時間

(年 月 日/時間)

A1 ○○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教授 藝術教育 92.4.24 / 15:00 A2 ○○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教授 藝術教育 92.4.30 / 15:00 A3 ○○大學美學藝術研究所教授

○○博物館館長

博物館教育 92.5.6 / 10:30

A4 ○○大學媒體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藝術行政 92.5.8 / 10:00 A5 ○○大學美術系教授 藝術教育 92.5.15 / 16:00 A6 ○○大學美術系教授 藝術教育 92.5.19 / 15:00 A7 ○○大學社會教育系教授 成人教育 92.5.23 / 15:00 A8 ○○大學教育系教授 美感教育 92.5.23 / 17:00 A9 ○○大學社會教育系教授 成人教育 92.5.28 / 10:00 A10 ○○大學社會教育系教授 成人教育 92.7.25 / 15:00

A11 ○○大學美勞教育系教授 藝術教育 92.9.9 / 20:00 B1 ○○基金會董事長 藝術行政 92.5.7/ 17:30 B2 曾任教育部次長 92.5.9/15:30

92.8.11/17:00 B3 ○○博物館館長 藝術行政 92.5.13/9:00

92.5.28/14:00 B4 曾任文建會主任秘書 成人教育 92.5.15/14:00 B5 曾任教育部次長 社會教育政策 92.5.29/14:20 B6 曾任教育部副司長 社會教育政策 92.5.21/ 1:30 B7 曾任救國團主任 社會教育行政 92.5.18 / 15:30 B8 ○博物館館長 藝術行政 92.8.13 / 15:00 B9 曾任教育部長 教育行政 92.9.1/ 16:30 B10 曾任教育部次長 教育行政 92.9.2 / 17:00 B11 ○○國樂團團長 藝術教育行政 92.9.8/16:00 B12 ○○藝術教育館館長 藝術行政 92.9.10/15:00 B13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文化行政 92.9.12/18:00 B14 ○○社會教育館館長 社會教育行政 92.9.14/15:00 B15 ○○社會教育館館長 社會教育行政 92.9.15 /14:00 B16 ○○社會教育館館長 社會教育行政 92.9.15/ 11:00 B17 ○○社會教育館館長 社會教育行政 92.9.17 / 14:00

B18 ○○文化中心主任 藝術教育行政 音樂教學

92.9.18/15:00

C1 ○○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 成人美術教學 美術創作

92.9.1/ 15:00

C2 ○○兒童美術館教師 兒童美術教學 92.9.3 /14:00

C3 ○ ○學院舞蹈系退休教授

○ 兼○○舞團指導老師

舞蹈教學 舞蹈創作

92.10.5 /15:00

(4)

188

一部分為政策背景,包含第一至第三個問題,訪問社會文化取向的藝 術教育理論、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的問題與美、英、法、日與香港 的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取向內涵;第二部分為政策內涵,包括我國社會 藝術教育的政策理念、願景、目標、實施途徑與具體策略,並請受訪 者從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來表示意見。

由於受訪者專長領域不同,對於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了解程 度也各有不同,故將每個問題分為開放性與封閉性兩子題。先以第一 子題開放性的方式詢問受訪者的觀點,以獲得較不受本研究結果影響 的的意見。繼之,再以第二子題以封閉性的方式詢問對本研究所附政 策雛型的意見,以獲得其認同或修正的意見。第二子題所附的資料,

係本研究經文獻分析的結果,對於此問題不甚了解、無法或難以周延 回答的受訪者,也進一步提供了的參考資料。

以下茲以問題內容、問題意涵、與參考資料三部分說明各問題的 設計內涵與立意:

第一部分 政策背景

一、問題一

(一)問題內容

問題一依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問內容如下:

1-1 欲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在藝術教育理論方面的背景 基礎,您認為應有那些?

1-2 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所建構的「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內涵」, 您認為應做何 修正?

(二)問題意涵

一個政策的形成,通常有其特殊背景或理論依據,以具體支撐此 一政策的形成。本論文目的主要是從社會文化取向觀點探討我國社會 藝術教育政策的內涵,對於此一觀點下的政策背景,亦應有詳細的分 析與了解。又影響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背景因素很多,藝術教育 的理論基礎是相當重要的因素,因之本問題訪談的主要目的就在於透 過受訪者專業素養與經驗,提供對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應有 的內涵看法,以為本研究原建構政策芻議之依據,包括深度與廣度的 增加,確認內容或修正偏差之處。。

(5)

189

(三)參考資料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分析所建構的內容如下:

(一)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 1.理論內涵

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的相關理論有五種,其理論主張重點分別如下:

(1)社會重建藝術教育:此理論主張重點有三項:

A.教育目的在於重建社會秩序與促進文化民主平等。

B.教育內容包括多元文化、女性主義與社區意識等。

C.強調教材的統整性以及社區為施教場域。

(2)後現代藝術教育: 理論主張重點有四項:

A.教育目的在於促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B.將非菁英、非主流的藝術類型納入教育內容。

C.著重作品意義建構與多元解讀。

D.強調課程解構開放及與其他領域的連結統合。

(3)視覺文化藝術教育:理論主張重點有三項:

A.教育目的在提升日常生活全面性的美學素養。

B.教育內容擴大到所有生活環境事物與視覺影像。

C.著重視覺語言解讀與思考批判能力的培養。

(4)多元文化藝術教育:理論主張重點有三項:

A.教育目的在於認同自己文化,並尊重其他文化。

B.教育內容包括各種族群的藝術與文化。

C.主張以民族誌與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方式探究藝術。

(5)社區本位藝術教育:理論主張重點有三項:

A.教育目的在促進學習者社區的參與、理解、認同與改善。

B.教育內容為生活環境的社區資源。

C.著重師生與社區成員共同參與。

2.理論要義

(1)基本立場:包括下列二項:

A.藝術教育不能僅限於藝術本質功能,應發揮其社會文化的功能。

B.藝術教育不能僅囿於藝術學科探究,應與日常生活及社會文化脈絡環境相結合。

(2)教育目的:包括下列兩項:

A.促進藝術學習之民主平權。

B.增進生活文化藝術素養。

(3)教育內容與方法:包括下列六項:

A.生活化:主張以學習者生活經驗及環境為教育內容,擴展以往藝術學科中心的 教育範圍。

B.社會化:著重作品意義的建構,特別是相關社會文化因素與議題的探討,反對 以往側重純粹藝術形式的教學。

C.多元化:認為各種階層、族群、性別的文化藝術均應納入教育內容,特別強調

(6)

190

通俗藝術、電子媒體藝術與少數族群藝術的重要性。反對以往只著重菁英藝術、

主流藝術的趨勢。

D.連結化:主張藝術課程解構開放,與其他領域相連結統合。

E.民主化:強調民主平等精神,採對話討論方式,師生與社區居民共同決定上課 內容,並顧及學習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

F.社區化:注重社區活動的參與及社區資源的運用。

二、問題二

(一)問題內容

問題二依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問內容如下:

2-1 欲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其背景基礎在我國社會藝術 教育現況的問題方面,您認為應有那些?

2-2 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所建構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的問題」,您認為應做何修 正?

(二)問題意涵

本問題意涵與問題一相似,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問題為重要的 政策背景因素,徵詢學者、政府行政機關主管與教師三方面的意見,

以為本研究理論之參據,並作為本研究所初步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 現況問題芻議之修正依據。

(三)參考資料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分析所建構的內容如下:

(二)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問題

我社會藝術教育與政策的問題,主要有觀念、政策內涵與行政運作兩方面:

1.觀念態度方面

(1)民眾終身學習藝術的觀念淡薄,參與藝術活動的動機不足。

(2)教師或行政人員多誤認為藝術教育就是藝術創作教育或藝術活動辦理,忽略藝術 欣賞教育與活動的教育內涵設計。

(3)一般人誤認為藝術僅為生產性、純粹性、專業性的產物,忽略其消費性、應用性 與通識性的功能。

2.政策內涵方面

(1)偏重藝術創作教育,忽略藝術鑑賞教育。

(2)偏重專業藝術教育,忽略通識藝術教育。

(3)偏重純粹藝術的教育,忽略生活應用藝術教育。

(4)未能與社會文化脈動連結,導致藝術產業供需失調。

(5)偏重展演性的活動辦理,缺乏積極性的教育內涵設計。

3.行政運作方面

(7)

191

(1)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制定或修訂延宕,阻礙藝術教育推展成效。

(2)社會藝術教育執行未能盡依政策規劃內容落實,行政績效品質受影響。

(3)社會藝術教育法規研修訂速度緩慢,影響社會藝術教育專才認證、任用與民間基 金參與等運作。

(4)社會藝術教育經費編列太少與分配運用不當,降低政策執行成效。

(5)教育與文化機關對社會藝術教育業務的分工、合作與聯繫機制未健全,造成資源 投入的重疊、遺漏或分散。

(6)社會藝術教育活動的行銷宣傳推廣不足,未能促進多數民眾參與。

(7)城鄉的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差距過大,社會藝術教育未能普及。

(8)缺乏社教與文化機關任用與認證藝術教育專才之機制,影響藝社會術教育業務成 效品質。

(9)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社會藝術教育之措施。

4.其他

(10)社會經濟不景氣的環境因素影響社會藝術教育的發展。

(11)社會藝術教育的相關研究太少,影響社會藝術教育的發展。

三、問題三

(一)問題內容

問題三依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問內容如下:

3-1 欲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其背景基礎,在英、法、美、

日四國與香港地區社會藝術教育政策趨勢方面,您認為應該有那些?

3-2 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所建構的「英、法、美、日四國與香港地區社會藝術教育政策 趨勢」,您認為應做何修正?

(二)問題意涵

本問題之意涵同問題一與二,主要國家(地區)的社會藝術教育 政策亦形成我國政策之重要參考的背景基礎,因此,透過徵詢學者、

政府行政機關主管與教師三方面的意見,以為本研究理論之參據,並 作本研究所初步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問題芻議之修正依據。

(三)參考資料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分析所建構的內容如下:

英、法、美、日四國與香港的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取向內涵,可歸納為以下八項:

1.立基生活、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導向。

2.普及民眾對藝術的學習和參與。

3.推展藝術文化經濟產業及其人才培訓。

(8)

192 4.支持多元與卓越之藝術創造活動。

5.保存與活用傳統藝術文化遺產。

6.增進本國與地方社區藝術文化之認同與發展。

7.促進國際藝術文化交流。

8.尋求多方公私部門協力合作推展。

四、問題四

(一)問題內容

問題四依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問內容如下:

4-1 欲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其政策理念方面之內涵,

您認為應有那些?

4-2 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所建構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理念」,您認為應如何修 正?

(二)問題意涵

對於一項政策而言,政策的本質以及政策的核心是此一政策形 成的最基本要項之一,而構成此一本質與核心的具體呈現,就是所謂 的「政策理念」,透過政策理念的確立,不只可以呈現政策的重點,

更能進一步提供政策未來發展方向的參考,因此訪談的第二道問題便 是以「政策理念」為主,請受訪的專家、學者在社會文化取向觀點架 構下,對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應有的政策理念進行闡釋,並分析受 訪者個人對於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應有的理想內容進行分析,而後 再就本論文所提的政策理念初步架構進行修正,以利最終彙整社會文 化取向觀點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理想的政策理念。

(三)相關參考資料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分析所建構的社會文化取向的社會藝術教育 理念內容如下:

1.結合社會文化導向—社會藝術教育應與社會文化環境脈絡相連結,發揮促進社會 發展與文化提升之功能。

2.融入生活應用導向—社會藝術教育應融入日常生活,充實生活內涵與品質。

3.符合市場產業導向—培養藝術市場與產業需求人才,擴大藝術人才就業機會與提 升國家競爭力與經濟力。

4.促進多元卓越導向—社會藝術教育應提供多元化之學習管道與內容,並促進其卓 越性的發展。

5.推廣普及民主導向—加強推展全民終身學習藝術與參與藝術活動,落實民主平權

(9)

193 精神。

6.公私協力參與導向—結合社會各界機構組織共同辦理藝術教育,擴大資源投入與 提高推展成效。

7.兼顧本土國際導向—承傳與發揚本土傳統藝術,促進國際藝術交流。

五、問題五

(一)問題內容

問題五依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問內容如下:

5-1 欲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其願景方面之內涵,您認為 應有那些?

5-2 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所建構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願景」,您認為應如何修 正?

(二)問題意涵

對於一個政策而言,最後企圖達到的境界,以及引導整個政策發展方 向的鵠的,就是所謂的政策願景。政策願景固然是一個政策最終企圖展現 的理想狀態,但卻是在政策形成之初就必須先行考慮到的要素之一。再 者,所謂的願景其所描繪的範圍與內容往往又較目標或目的等來的抽象與 廣泛,故僅能視為一概略性的最終理想狀態描述。而在此一訪談問題中,

所要訪談的問題意涵主要就是請受訪者以社會文化取向觀點為基礎,描述 其所認知與期望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願景,以作為掌握整個政策形 成的最終指導方向。

(三)相關參考資料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分析所建構的政策願景內容如下:

1.培養高度藝術文化素養的全體國民。

2.建立全民終身學習藝術的民主社會。

六、問題六

(一)問題內容

問題六依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問內容如下:

6-1 欲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其政策目標方面之內涵,

您認為應有那些?

6-2 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所建構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目標」,您認為應如何修

(10)

194 正?

(二)問題意涵

除了抽象的理想政策願景之外,具體可行以及可以達成的政策 目標是必須釐清的項目,因此設計本題訪談題目的用意就在於讓受訪 者在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下,思考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所應達成的具體 目標。換言之,其實也就是請受訪者思考,若要妥善完成社會文化取 向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要求具體應呈現的目標為何。

(三)相關參考資料

在本題的參考資料中,本論文整理的目標項目主要有四大項:

1.建立社會藝術教育正確的觀念

(1)建立藝術學習應與社會文化環境結合的觀念。

(2)建立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觀念。

(3)建立藝術提昇經濟產能的觀念。

(4)建立認同本土與欣賞世界的多元藝術學習觀念。

(5)建立全民終身學習藝術的觀念。

(6)建立各界共同參與推展藝術教育觀念。

2.培養審美、創造與應用的能力

(1)培養審美與思辨的能力。

(2)培養創造與探索的能力。

(3)培養應用與實踐的能力。

3.開拓藝術多元學習與應用的管道與內容

(1)開拓多種藝術學習的管道。

(2)擴展多元藝術學習的內容。

(3)建立藝術產學合作的機制。

4.建構美好的文化社會

(1)建構社會文化導向的藝術教育體系。

(2)建立終身藝術學習的文化社會。

七、問題七

(一)問題內容

問題七依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問內容如下:

7-1 欲從社會文化取向的觀點建構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其政策途徑與策略方面之內 涵,您認為應有那些?

7-2 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所建構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途徑與具體策略」,您認

(11)

195 為應如何修正?

(二)問題意涵

一個政策如無法實施,就算政策內涵再好,規劃再詳實,亦是 無用,因此對於政策落實的途徑與具體策略,就是其後必須留意的部 份。本問題就是基於找出有效實施政策之途徑與策略,請受訪者以社 會文化取向觀點為基礎,分析推動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可行的途徑 與策略為何。

(三)相關參考資料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分析所建構的內容如下:

1.開辦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課程與學習活動

(1)鼓勵開辦推展多元通識性之藝術文化欣賞課程與學習活動。

(2)鼓勵開辦推展市場與產業藝術需求人才之課程與學習活動。

(3)鼓勵開辦推展地方社區本土特色性之藝術文化課程與學習活動。.

(4)鼓勵開辦推展生活應用藝術之課程與學習活動。

2.加強培育社會文化取向的社會藝術教育師資與人才

(1)鼓勵辦理社會文化取向之社會藝術教育的教師培訓。

(2)鼓勵辦理社會文化取向之社會藝術教育的行政人員研習。

3.開拓多元學習與應用藝術的管道

(1)鼓勵文教機構團體與社區組織開辦各項藝術學習活動。

(2)建立產學合作機制。

(3)加強辦理地方社區基層藝術教育活動。

(4)鼓勵開闢藝術學習電子網站與媒體節目與充實教育內涵。

4.建立美好的藝術生活環境

(1)推廣與維護古蹟歷史建物。

(2)推展環境空間設計教育。

(3)開闢藝術學習與展演的場所與空間。

5.修訂與落實社會藝術教育法令規章

(1)訂定鼓勵民間投資參與藝術教育辦法。

(2)訂定藝術技能評審與授證辦法。

(3)訂定公立文教機構遴聘特殊藝術專才與技術人員辦法 。

(4)修訂現行獎補助要點加強推展社會文化取向之相關藝術教育活動。

(5)各項藝術比賽實施要點之比賽項目朝多元化修正。

6.強化與增設社會藝術教育行政組織

(1)提高文教行政機關(構)之社會藝術教育預算編列。

(2)加強中央與地方間、文化與教育機關(構)間之推展藝術教育職權分工與協調合 作。

(3)成立地方社會藝術教育推動組織與資源中心。

7.整合社會資源投入社會藝術教育推展

(12)

196

(1)運用國家彩券一定比例回饋金於推展社會藝術教育。

(2)結合觀光、文化、媒體等市場產業推展社會藝術教育。

(3)鼓勵民間參與籌設社會藝術教育基金。

8.加強社會藝術教育研究交流

(1)鼓勵社會文化取向之社會藝術教育相關研討活動與研究出版。

(2)鼓勵國際藝術教育交流。

9.獎助與推廣社會藝術教育

(1)提高獎補助社會藝術教育推展之經費編列。

(2)表揚社會藝術教育有功之團體與個人。

(3)加強獎助藝術教育之研究與推廣。

(4)規劃與落實獎補助之內容方向、審查與評鑑之機制。

八、問題八

(一)問題內容 問題八提問內容如下:

其他意見

(二)問題陳述

為獲得增加各種藝術教育相關的意見。

(13)

197

圖 4-1 個別訪談大綱架構圖

參、個別訪談的實施

一、個別訪談的問題預訪

為增加訪談之效度與問題回答之正確度,研究者曾對於預先研擬 的訪談問題在進行正式訪談之前先進行初步預訪,也就是先尋找預定 訪談名單中不同類別的二至三位專家與學者進行訪談題目檢視,確認 訪談問題的可執行性,同時也進一步修正訪談問題陳述與相關參考資料,且 可讓本論文研究者可以預先練習訪談技巧與熟練訪談過程如何與受訪者進行互 動,直到最後確定可以執行正式訪談為止。

二、個別訪談的執行過程與資料處理

(一)個別訪談的執行過程

訪談執行時,首先由名單中選出預定的對象,而後由研究者逐一 電話聯繫,取得訪談許可並排定受訪者訪談時間與地點,隨即將訪談

個 別 訪 談 大 綱

學者 13 人, 行政機關主管 18 人, 教師 3 人

部分一:社會文化取向觀點的 社會藝術教育政策背景 一、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 二、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問題 三、英、美、法、日四國與香港地區的

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取向內涵

部分二:社會文化取向觀點的 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內涵 一、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理念 二、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願景 三、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目標

四、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實施 途徑與

體策略

(14)

198

推薦函與訪談大綱與參考資料寄予受訪者先行參考準備。

當正式訪談時,首先由研究者以口頭方式再一次向受訪人員解釋 前次寄交受訪者有關本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定義與研究目的(如表 4-2)之書面資料內容相關意義,以讓受訪 者明瞭本次訪談的相關背 景 , 同 時 聽 取 受 訪 者 對 本 次 訪 談 的 初 步 反 應 , 而 後 再 依 訪 談 題 目 陳 述,逐題進行訪談。在訪談時,除現場立即進行文字紀錄外,如受訪 者允許,亦同時進行錄音工作,以利後續作業。

另 有 少 部 分 受 訪 者 因 個 人 習 慣 、時 間 不 便 或 居 住 過 於 遙 遠 等 因 素,以電話受訪並附書面意見方式進行。

(15)

199 表 4-2:訪談前對受訪者所作之研究背景介紹 項目 內 容 研究

背景

因應社會文化環境的快速變遷與新興藝術教育理論思潮的湧至,我國社會藝 術教育政策內涵的檢討與修正,是一個相當值得重視的課題。

回顧近代國際藝術教育理論的發展,概可分三大思潮:

其一為「創造性取向的藝術教育」,興起於 1930 年代以後,著重以學生為中 心,強調學生的自我表現與創造力的啟發,反對成人過度的指導干涉。

其二為「學科取向的藝術教育」,盛行於 1960 年代以後,著重以學科為中心,

強調系統性的課程與教師循序的指導,並傾向以菁英藝術為唯一規準。

其三為「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古今中外均有這類思想,自 1990 年代 後,此理論受到學界再度熱烈討論,形成一股思潮,著重發揮藝術教育在社會文 化上的價值功能,強調藝術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與社會文化環境的結合及本於 民主平等的基本立場。主張藝術教育內容應擴展至日常生活,並包括通俗藝術、

大眾媒體藝術、少數民族的藝術,反對以菁英藝術為唯一審美規準。藝術的鑑賞 與創作教學著重作品的意義建構,反對側重形式的探討。

前二者對我國藝術教育均有相當大的影響,但因忽略生活應用與社會文化等 因素而受到質疑與批評。爾後,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論逐漸受到國際學界的 重視與研究,也逐漸見之融入於主要國家的藝術教育政策中。以我國近年的教育 改革為例,民國八十九年公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將原「藝術」

科目改為「藝術與人文領域」,並增加資訊教育、環保教育、兩性教育、人權教育、

家政教育與生涯發展教育六大議題,在教育目標與教學內容方法上有大幅度的修 正,相當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之影響。

然而,環觀正規學校之外的社會藝術教育,仍過於偏重技藝學習的創作取 向,忽略欣賞教育、生活應用及與社會文化的結合,然在教育政策上由並未積極 的研議或修正。因之,本研究係以「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會文化取 向為觀點」為主題,期能以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為基礎,同時參酌美、

英、法、日、港社會藝術教育政策取向,並掌握我國現況問題,並透過徵詢我國 學者、政府行政人員及教師的意見,試圖歸納建構出社會文化取向的我國社會藝 術教育政策之應有內涵。

研究 定義

本研究所稱之「社會藝術教育」,是指針對正規學校教育外的全體國民,所提供各 種有關表現或鑑賞美感、創意與觀念之學習活動、措施與方案。

研究 目的

本研究的角度,別於以往「創造性取向」與「學科取向」的觀點,而採「社 會文化取向」的觀點,以生活為核心,著重藝術教育與社會文化環境的結合互動,

探討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應有的內涵,以作為未來施政之參考。

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點:

一、釐清社會文化取向的社會藝術教育之理論內涵。

二、從社會文化取向觀點分析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問題。

三、提出社會文化取向的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建議,以供政府決策之參 考。

(16)

200

(二)個別訪談的資料處理

對於個別訪談後的結果透過紀錄、整理、分析等步驟並採取列表 整理的方式進行處理,彙整受訪者的觀點,作為進一步研究的依據。

而整理訪談內容時,如有錄音紀錄,則先進行受訪者訪談意見錄音資 料的逐字稿紀錄。紀錄時,若遇無法了解受訪者語意表達內容,或對 受訪者應答內容有所疑惑或是不夠了解時,再透過電話查詢,進一步 確認。之後就整理出的文字稿進行閱讀以及初步校正,並刪除其中明 顯不適用或與本次訪談無關的文字,以備後續處理。但若訪談時無法 錄音,則僅就現場紀錄結果加以整理。最終,當所有受訪者個人受訪 資料完成後,再依受訪題目逐題進行分析,將受訪者回答的內容之文 字資料再按題整理,簡化並抽出其中與訪談題目接近之重要內容,並 彙整成逐題分析表,以利再進一步處理。而後,根據前述逐題分析表 內相關內容,完成本論文所需的政策內涵架構。

(17)

201

第二節 個別訪談的結果概述

如前述,本研究經個別訪談三十二人、社會藝術教育政策背景之 訪談意見彙整

本研究為經個別訪談受訪者,獲得修正文獻分析所建構之社會藝術教 育政策背景之意見如下。

一、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之訪談意見彙整

在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的修正部份,所有受訪人員中計有 十六位對此問題表達意見,茲分述如下:

(一)A2 意見

1.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須以社會學與文化學為基礎。

2.「提升人類文化素養」,是指互相尊重了解欣賞彼此文化。

3.理論的產生本身就有其社會文化背景,可將理論用比較脈絡化的 方式去解釋。

4.檳榔西施也是一種文化特質,亦有其獨特美感,應予尊重。

(二)A3 意見

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宜涉及全球化、環保與文化保存的層面。

(三)A5 意見

1.建築教育過去著重形式與結構,以及特殊性的建築;如今著重其 建築的環境背景關係及其意義探索,且以生活週遭的建築為主。

2.視覺文化著重探討視覺影像的意義,而非其形式。

3.社會文化取向為統整性課程,以生活議題為核心,不分科而統整 併入生活,這最主要精神是落實杜威的思想。

4.研究主題之「社會文化取向」建議改為「文化取向」

5.藝術不只傳統精緻藝術,還包括流行文化、生活藝術與視覺藝術。

(四) A6意見

1.贊同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觀,這是時代趨勢,無法抗拒。

2.藝術定義太多,現今藝術的定義是要讓學生自己下定義。

3.後現代觀念的時代,藝術的疆界已經拓展很多,例如攝影、陶瓷,

在以前現代主義不認為是藝術,現在都已被接受。

4.實用藝術與精緻藝術很難分割。

5.後現代的藝術教育全部涵括稱之為視覺文化,即每天的生活。

6.藝術教育著重培養興趣,而非技能培養。

(18)

202

6.「社區本位」一詞改譯為「社區取向」較適宜。

7.社會文化取向強調社會關懷的精神。

(五) A7意見

1.現代主義本身有衝突,既強調差異,又強調複製數位化使成為統 一。 後現代的理論約有 80﹪可以應用在社會藝術教育,如大量製造的商 品文化,對初步培養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與推廣,有其功效。

2.社會文化取向所重視的通俗性符合成人教育的性質,而該理論所 強調的多元性,也符合現代社會文化的特性。

3.後現代主義的內涵,有其正面與負面的意義,正面觀點如通俗性、

多元化,負面觀點如反歷史性、反脈胳性、反基礎性,須思考如何採取其 建設性的觀點,而避免負面的觀點,在落實上須配合學習者的起點行為。

4.社會藝術教育政策應以成人為主,而相較於學科本位取向的理 論,以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為更適宜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基礎理 論,因為頗適合成人學習。

(六) A8意見

1.建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論點是有衝突之處。

2.後現代主義沒有藝術定義,只能說是藝術觀。

3.後現代主義觀點非整合式的課程,而是萬花筒式搖搖就有不同面 貌。

(七) A11 意見

1.一、(一)項中,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改為「基礎理 論」。

2.一、(一)項中,「理論內涵」改為「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相 關理論」

3.一、(二)項中,「理論重點」改為「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 之要義」。

4.壹、三、(一)-(九)項中,各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與政策借鏡 之內涵再略為描述有哪些國家有哪些例子,更為明朗。

5.理論在文獻探討時,須說明其各理論來源,若有某些概念在下一 理論詳提,須於開始提到時就略為帶到。

(八)B1意見

創造性取向與學科取向的藝術教育,各有其主張與利弊,亦有其時

(19)

203

代背景考量之意義, 可以分析、批判和辯証此二者,但不能全盤反對。

(九)B3意見

流行文化是宗教結合商業行銷所產生的一種現象,非本質,不必因 應。

(十)B5意見

依據所提供之參考背景,建議「社會藝術教育」定義修正使文字順 暢。

(十一)B6意見

同意「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論,但須考量社會文化取向此理論 和以往的創造性取向及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論是否兩相衝突,而無法兼 顧。

(十二) B8意見

1.不能忽略美感教育的重要性,美感有其客觀性與共通性。

2.多元藝術教育仍是美感教育。多元應當是指是指藝術品內容,與 美感不相衝突。

3.必須建立於美的基礎上。

(十三) B9 意見

1.贊同社會藝術是文化取向,但在論文中把它當作新發現的理論提 出來並不是很恰當,現在是社會文化取向,過去也是社會文化取向。

2.「政策」二字,有其一定的意義,是指政府透過一定的程序公佈、

宣示的才是政策,不宜隨便引用。

(十四) B10意見

1.「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一詞請再思考,有點拗口。

2.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似乎不是九 0 年代後的產物,這種取向 早就有了。以歐洲為例,他們的早就以生活為中心了。

(十五) B11意見

1.(一)1.(3)項中,「課程系統解構開放及與…」改為「課程系 統趨向解構與開放」。

2.(一)4.(2)項中,「以各種族群…」改為「以各種階層性別與 族群…」。

3.(二)4(4)「連結化…」改為「統整化…」。

(十六)B16 意見

1.增加「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重要性」一項。

(20)

204

2.「政策背景」改為「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背景因素」,其下分為三 項:一、藝術教育政策的理論思潮;二、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的理論興 起;三、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的特色。

3.(一)1.項中,「社會重建的藝術教育」改為「以藝術教育為進行 社會重建」。

4.(一)1.(3)項中,「社區為施教的場域」改為「運用當地藝術 教育資源作為施教的場域」

5.(一)2.項中,「後現代的藝術教育」改為「以後現代思潮重新檢 討藝術教育內涵」。

6.(一)3.項中,「視覺文化的藝術教育」改為「重視視覺文化在藝 術教育上之功能與價值」。

7.(一)4.項中,「多元文化的藝術教育」改為「以多元化引導藝術 教育的教學方向」。

8.(一)4.(4)項中,「方式」改為「研究方法」

9.(二)項中,「理論重點」改為「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的重 點」

茲將上述受訪者所表達的意見彙整如下表 4-3。

(21)

205

Š表 4-3: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之訪談意見彙整

Š編

Š訪談意見詳細內容 Š訪談意見重點摘要

ŠA2 Š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論,背後有很多思想基礎,因為其 知識論類似本體論,基本上都是從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而 來,即所謂的 socioculture。

Š所謂「提升人類文化素養」,是指透過各種文化的了解與透過 藝術的手段,瞭解各種人類文化現象,導致互相尊重了解欣 賞。整體觀的文化論,無所謂提升,也沒有目的論,基本上 只要求互相了解。

Š理論的產生本身就有其社會文化背景,可將理論用比較脈絡 化的方式去解釋。

Š不要以為檳榔西施是低俗或醜陋,她們也很認真打扮自己,

從某個角度而言,他們有他們的文化特質,也很美,應予以 尊重。

Š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須以社會 學與文化學為基礎。

Š「提升人類文化素養」,是指互相尊 重了解欣賞彼此文化。

Š理論的產生本身就有其社會文化背 景,可將理論用比較脈絡化的方式 去解釋。

Š檳榔西施也是一種文化特質,亦有 其獨特美感,應予尊重。

ŠA3 Š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宜涉及到全球化、環保與文化資產保 存的層面。

Š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宜涉及全球 化、環保與文化保存的層面。

ŠA5 Š過去的建築教育從理性主義談大A建築,著重形式與結構的 探討,並著眼於有特殊性的大建築,如法國愛菲爾鐵塔、新 光三越、國父紀念館等。現在的建築教育,談建構的環境,

著眼於一般生活週遭的小 a 建築,強調瞭解建築的環境背景 關係及其意義,並論及他們如何與為什麼佈置與運用空間,

因之,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典型中國形式的大建築之外,探討 我們生活周遭一些很特殊及一般的空間,都是很有意義。如 果大家能了解生活空間營造以及人文的思考,他們就可以關 懷生活周遭,而不一定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看特殊性的建築 物。

Š藝術不只傳統精緻藝術,還包括流行文化、生活藝術與視覺 藝術。

Š視覺文化著重探討視覺影像的意義,而非其形式。視覺文化 並不只是眼睛所看到的視覺影像,而顯示在視覺形式內的文 化。

Š社會文化取向為統整性課程,以生活議題為核心,不分科而 統整併入生活的藝術教育,這最主要精神是落實杜威的思想。

Š「社會文化取向」建議改為「文化取向」,不須重複「社會」

與「文化」的概念,因為如此,還須區分「社會」與「文化」

的不同。即使其中談到「社會重構」,也是與文化有關係,文 化取向強調人與環境的重要性。

Š建築教育過去著重形式與結構,以 及特殊性的建築;如今著重其建築 的環境背景關係及其意義探索,且 以生活週遭的建築為主。

Š藝術不只傳統精緻藝術,還包括流 行文化、生活藝術與視覺藝術。

Š視覺文化著重探討視覺影像的意 義,而非其形式。

Š社會文化取向為統整性課程,以生 活議題為核心,不分科而統整併入 生活,這最主要精神是落實杜威的 思想。

Š研究主題之「社會文化取向」建議 改為「文化取向」

ŠA6 Š我是贊同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觀,這是時代的趨勢,無 法抗拒。

Š藝術定義太多了,現今對藝術的定義是要讓學生自己的定義。

Š早期為藝術而藝術的時代,所謂的「fine arts」,只有美術 館能進去的地方才是藝術,其他都是工藝品。在如今後現代 觀念的時代,藝術的疆界已經拓展很多,例如攝影、陶瓷以 前現代主義不認為是藝術,現在都是。

Š從實用藝術與精緻藝很難分割,例如有些攝影的作品價值比 藝術品還高,但並不是所有的攝影家都是藝術家,以前把

Š贊同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觀,

這是時代趨勢,無法抗拒。

Š藝術定義太多,現今藝術的定義是 要讓學生自己的定義。

Š

Š後現代觀念的時代,藝術的疆界已 經拓展很多,例如攝影、陶瓷以前 現代主義不認為是藝術,現在都是。

(22)

206

painting 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不能說所有的 painter 都是 artist,現在叫視覺文化(visual cultural),像漫畫、流行 廣告都是。例如麥當勞在賣快樂的時光,Seven-11 在賣品質 與方便。這就是視覺文化,也就是每天的生活。張惠妹是藝 術家?如果她被大家肯定,而有她的品質他就可稱為藝術 家,但並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都可以視為藝術都好,但是,

也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Š過去的教育,太狹隘,好像藝術教育就是要畫畫,應該著重 培養他們的興趣,要他們參與藝術活動。

Š「社區本位」一詞改譯為「社區取向」較適宜。

Š社會文化取向強調社會關懷的精神。

Š從實用藝術與精緻藝很難分割。

Š後現代的藝術教育全部涵括稱之為 視覺文化,即每天的生活。

Š藝術教育著重培養興趣,而非技能 培養。

Š「社區本位」一詞改譯為「社區取 向」較適宜。

Š社會文化取向強調社會關懷的精 神。

ŠA7 Š後現代的觀點,比較是強調多元,具有風俗文化、商品化、

虛擬式、複製、數位化、差異的藝術性質。弔詭的是,後現 代強調比較差異,數位化卻讓它變成統一,因為大量複製,

就失去創作的原創性。

Š就社會藝術基本涵養的基點行為看來,應該還有百分之八十 是可以利用後現代的理論,如大量製造商品文化來推廣流 通,即便它是複製品,對於初步培養藝術欣賞能力還是有功 效,對 50%的人跳到中上或是上等的欣賞品味的時候,他會開 始不滿足而必須提供精緻性的藝術,所以後現代觀點的藝術 發展某一種層次的藝術欣賞教育推廣的功能,沒什麼不好,

但必須弄清楚學習的對象。

Š社會文化取向所重視的通俗性,就是符合我們成人教育的性 質,而該理論所強調的多元性,也符合我們現在社會文化的 一個性質。

Š後現代主義的內涵,在思想淵源上,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我 們可以做為政策的思考、理念的依據,但是思考如何去採取 部分的後現代觀點,而避免某部分的後現代負面的教育價值 的問題,譬如說,其優點有通俗性,讓大家都有共通的一些 藝術涵養的水準;多元性,能夠彼此尊重多元性,可以接納 新的一個思潮,增加容忍差異的涵養,其負面的觀點為它反 歷史性、反脈胳性、反的基礎等,主張什麼東西都可以表現,

我們都尊重,但並沒有說要有一個理性或者是合理的東西,

這跟我們傳統所謂教育帶有的一種價值引導的觀念差距太 遠,其實我們對後現代的藝術可能還是不太能欣賞。後現代 的衝擊,事實上一般民眾,尤其鄉下地方,他們接觸的機會 很少,所以這部分對整個藝術教育當作政策目標是沒有問 題,當作政策的實施步驟或者次序可能就要特別注意施教對 象對後現代的了解,也就是教育的起點行為。如政府的決策 的加太多後現代的東西,我是覺得那比較不適合。

Š社會藝術教育政策我覺得應該是以成人為主,學科本位的藝 術教育理論,是很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較為嚴謹,學習的時 間太長,對成人而言,因為緩不濟急,並不適合成人,較適 合應用在兒童。而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主張以生 活為核心,跟外界社會文化環境結合,相較於學科本位取向 的理論,以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為更適宜社會藝術 教育政策的基礎理論,因為頗適合成人學習。

Š後現代主義本身有衝突,既強調差 異,又強調複製數位化使成為統一。

Š後現代的理論約有 80﹪可以應用 在社會藝術教育,如大量製造的商 品文化,對初步培養藝術欣賞能力 的培養與推廣,有其功效。

Š社會文化取向所重視的通俗性符合 成人教育的性質,而該理論所強調 的多元性,也符合現代社會文化的 特性。

Š後現代主義的內涵,有其正面與負 面的意義,正面觀點如通俗性、多 元化,負面觀點如反歷史性、反脈 胳性、反基礎,須思考如何採取其 建設性的觀點,而避免負面的觀 點,在落實上須配合學習者的起點 行為。

Š社會藝術教育政策應以成人為主,

而相較於學科本位取向的理論,以 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為更 適宜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基礎理 論,因為頗適合成人學習。

ŠA8 Š你所整理論點的類型是否有相衝突的論點須再釐清。例如社 Š社會建構和後現代主義論點是有衝

(23)

207

會重構的論點是批判後現代主義的。在後現代主義中,是反 本質主義、反基礎論的。在後現代主義中,藝術是沒有什麼 定義的,或許你可以說是藝術觀。你必須檢視理論背後的基 礎,衝突也不一定就不好,但你必須將這幾種理論的要素整 理出來成一個自己的結構,再用這種結構來批評社會藝術教 育政策。

Š整合式的課程不是後現代的觀點,後現代課程應說是萬花筒 式的課程,是沒有本質的,你將他搖一搖,它就出現一種面 貌;你再將它搖一搖,他又出現另外一種面貌。

突之處。

Š後現代主義沒有藝術定義,只能說 是藝術觀。

Š後現代主義觀點非整合式的課程,

而是萬花筒式的搖搖就有不同面 貌。

ŠA11 Š一、(一)項中,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理論」改為「基 礎理論」化

Š一、(一)項中,「理論內涵」改為「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 育相關理論」

Š一、(二)項中,「理論重點」改為「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 理論之要義」

Š壹、三、(一)-(九)項中,各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與政策 借鏡之內涵再略為描述有哪國家有哪些例子,更為明朗。

Š各理論在文獻探討時,須說明其各理論來源,若有某些概念 在下一理論詳提,須於開始提到時就略為帶到。

Š一、(一)項中,社會文化取向的藝 術教育「理論」改為「基礎理論」

Š一、(一)項中,「理論內涵」改為

「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相關理 論」

Š一、(二)項中,「理論重點」改為

「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之要 義」

Š壹、三、(一)-(九)項中,各國 社會藝術教育現況與政策借鏡之內 涵再略為描述有哪國家有哪些例 子,更為明朗。

Š各理論在文獻探討時,須說明其各 理論來源,若有某些概念在下一理 論詳提,須於開始提到時就略為帶 到。

ŠB1 Š創造性取向及學科本位有其存在價值。創造性取向的藝術教 育是屬於工具論的產物,屬於心理發展學的部分,有人的存 在就一定會涉及此部份,不能否定他的存在。學科本位的藝 術教育為 DBAE 的觀念,是屬於本質論。二者各有其主張與利 弊,亦有其時代背景考量之意義,你可以分析、批判和辯証 此二者,但不是反對。

Š創造性取向與學科取向的藝術教 育,各有其主張與利弊,亦有其時 代背景考量之意義, 可以分析、批 判和辯証此二者,但不能全盤反對。

ŠB3 Š大眾行為離不開流行文化,例如:狂熱崇拜偶像可說是一種 宗教結合商業行銷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個人認為不必憂慮,

它只是一種現象,非本質,不必因應,它很快就會過去且為 人淡忘。

Š流行文化是宗教結合商業行銷所產 生的一種現象,非本質,不必因應,

ŠB5 Š依據所提供之參考背景,建議「社會藝術教育」定義修正使 文字順暢。

Š依據所提供之參考背景,建議「社 會藝術教育」定義修正使文字順暢。

ŠB6 Š基本上我同意「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論」;然而要考量的 是:社會文化取向和以往的創造性取向及學科本位的藝術教 育論是否兩相衝突,而無法兼顧。

Š同意「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 論,但須考量社會文化取向此理論 和以往的創造性取向及學科本位的 藝術教育論是否兩相衝突,而無法 兼顧。

ŠB8 Š社會文化取性的藝術教育論忽略美感要教育的重要性。美感 在藝術教育中很重要,不能忽略。美感是所見略同,有其客 觀性與共通性。藝術派別或有不同,但不同的民族雖然各有 不同的文化風格,但依然可看出此一民族中哪個作品好,哪 個作品差。例如:建築的三大元素—安全、適用、好看,安全 是真,適用是善,好看是美。若受過美的薰陶,就可判別何 者為美,何者不美。我個人始終認為,美感經驗的養成是殊

Š不能忽略美感教育的重要性,美感 有其客觀性與共通性。

(24)

208

途同歸。例如藝術若要分類,有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應用 藝術、舞蹈藝術…等等,每種藝術都可說是精深博大,可能窮 極一輩子也鑽研不完,但是研究視覺藝術的人一定也能欣賞 判別舞蹈藝術的好壞。

Š多元藝術教育的目的還是美感教育。多元與美感並非相對 立,我認為多元應當是指是指藝術品內容,不同的社會文化 情況,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產生不同的藝術品,但與美感 不相衝突,例如我們到非洲去看原始藝術,你並不認同他們 的生活文化,也不認識這些藝術品的用途,但我們依然會認 為它很美,而把它買回來擺在家裡觀賞,多元藝術教育教育 的主要目的應在此,即不論文明的國家或原始的部落的作品 你都願意尊重並鑑賞。

Š多元必須建立於美的基礎上。多元觀念源自西方進步的國 家,然我們誤以為進步的國家是把美育丟掉轉而強調多元,

其實這些進步文明的國家,經過美育一個世紀的洗禮,已經 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到達相當高程度而普遍性的水 準,因而,才開始思考其他的民族的美感。他們是在美的基 礎上強調多元的重要,然而我們並未建立好美的基礎,卻捨 棄普遍客觀美感而談多元,導致今日這種混亂的局面。

Š多元藝術教育仍是美感教育。多元 應當是指是指藝術品內容,與美感 不相衝突。

Š多元必須建立於美的基礎上

ŠB9 Š社會藝術是文化取向,這點我是非常贊同的,但在論文中把 它當作新發現的理論提出來並不是很恰當,現在是社會文化 取向,難道過去就不是社會文化取向嗎?與社會文化無關 嗎?文化就是生活,社會文化的高低,反應在生活食、衣、

住、行、育、樂等方面的藝術表現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 文化水準,表現出來的藝術水準也不同,這是社會本身自然 的進化非政府能運作出來的。例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佈置 房間、每個人都需要的穿著打扮等的藝術表現,當然正反映 出這個社會的文化水準。社會文化離不開生活,社會藝術表 現在生活中,藝術學院畫家有分印象派、野獸派等派別,而 在實際的生活中,是無法分判出派別的。

Š藝術教育政策的「政策」二字,有其一定的意義,是指政府 透過一定的程序公佈、宣示的才是政策,這要從歷任部長向 立法院的報告書中引出的各種藝術教育政策才是政府的藝術 教育政策,且恐怕不宜像論文中有現代、後現代的分法。

Š贊同社會藝術是文化取向,但在論 文中把它當作新發現的理論提出來 並不是很恰當,現在是社會文化取 向,過去也是社會文化取向。

Š「政策」二字,有其一定的意義,

是指政府透過一定的程序公佈、宣 示的才是政策,不宜隨便引用。

Š

ŠB10 Š「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一詞請再思考,有點拗口。

Š訪談大綱所提到 1991 年開始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我很 懷疑這年代的依據,因為似乎這種取向早就有了。以歐洲為 例,他們的早就以生活為中心了。

Š「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一詞 請再思考,有點拗口

Š社會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似乎不是 九 0 年代後的產物這種取向早就有 了。以歐洲為例,他們的早就以生 活為中心了。

ŠB11 Š(一)1.(3)項中,「課程系統解構開放及與…」改為「課程 系統趨向解構與開放,並…」

Š(一)4.(2)項中,「以各種族群…」改為「以各種階層性別 與族群…」

Š(二)4(4)「連結化…」改為「統整化…」

Š(一)1.(3)項中,「課程系統解 構開放及與…」改為「課程系統趨向 解構與開放,並…」

Š(一)4.(2)項中,「以各種族群…」

改為「以各種階層性別與族群…」

Š(二)4(4)「連結化…」改為「統 整化…」

ŠB16 Š增加「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重要性」一項

Š「政策背景」改為「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背景因素」,其下分

Š增加「社會藝術教育政策的重要性」

一項

(25)

209

為三項:一、藝術教育政策的理論思潮;二、社會文化取向 藝術教育的理論興起;三、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的特

Š(一)1.項中,「社會重建的藝術教育」改為「以藝術教育為 進行社會重建」

Š(一)1.(3)項中,「社區為施教的場域」改為「運用當地 藝術教育資源作為施教的場域」

Š(一)2.項中,「後現代的藝術教育」改為「以後現代思潮重 新檢討藝術教育內涵」

Š(一)3.項中,「視覺文化的藝術教育」改為「重視視覺文化 在藝術教育上之功能與價值」

Š(一)4.項中,「多元文化的藝術教育」改為「以多元化引導 藝術教育的教學方向」

Š(一)4.(4)項中,「方式」改為「研究方法」

Š(二)項中,「理論重點」改為「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 的重點」

Š「政策背景」改為「社會藝術教育 政策的背景因素」,其下分為三項:

一、藝術教育政策的理論思潮;二、

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的理論興 起;三、社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 論的特色

Š(一)1.項中,「社會重建的藝術教 育」改為「以藝術教育為進行社會 重建」

Š(一)1.(3)項中,「社區為施教 的場域」改為「運用當地藝術教育 資源作為施教的場域」

Š(一)2.項中,「後現代的藝術教育」

改為「以後現代思潮重新檢討藝術 教育內涵」

Š(一)3.項中,「視覺文化的藝術教 育」改為「重視視覺文化在藝術教 育上之功能與價值」

Š(一)4.項中,「多元文化的藝術教 育」改為「以多元化引導藝術教育 的教學方向」

Š(一)4.(4)項中,「方式」改為

「研究方法」

Š(二)項中,「理論重點」改為「社 會文化取向藝術教育理論的重點」

二、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問題之訪談意見彙整

在受訪者對我國社會藝術教育現況與政策問題之看法部份,計有十 九位受訪者對此問題表達看法,其意見彙整如下:

(一)A1

1.政府投資太多在專業藝術教育,忽略平民美育。但專業藝術教育 的對象約只佔總人口數的 10%以下,平民美育的對象,是一般普羅大眾,

卻佔總人口數的 90%以上。

2.藝術品的產銷供需不平衡,生產的人多,消費與了解的人少。

3.培育師資的師範校院藝術相關系所所延聘師資之專長分配名額與 課程安排不當。延聘過多藝術創作專長老師,缺乏藝術教育專長教師。又 創作技術課程太多,教育性課程太少。

4.師範校院藝術相關系所培育學生的教學態度與其宗旨不符。傾向 培養藝術家而非藝術教師。事實上,培養優秀的藝術創作者不一定是培養 優秀的藝術教育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動機與目的 二、 問題分析 三、 相關文獻 四、 行動設計 五、 實施程序 六、 結果與討論 七、 結論與建議 八、 檢討與省思.

為降低藥品安全性與有效性試驗的成本與其耗費的時間, 合併第一期

第十八條之一 外國人受第十七條之一之雇主聘僱在同一民間重大經

第六章 探索性研究設計 :

料表 專家社群 或研究對 象訪談表 研究問題

IRB 編號 SE19403A-1 計畫主持人 陳周斌 計畫名稱 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創傷後成長的關係之追蹤研究 審查意見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等重大缺失情節,或遇有舉發申訴,由分署於事件發生後七日